智慧物流内容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物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物流内容

篇1

智慧物流物流金融课程建设一、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背景

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

“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随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其中的三大应用都将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即一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二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智慧物流下,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实力,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提供进一步的集成方法,也带来了物流金融各方合作的改变,势必影响具体的物流金融融资方案。在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智慧物流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授课内容安排与实践环节要融合智慧物流,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探讨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四、总结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是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以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契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利用智慧物流创造物流赢利模式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对于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欢妮.“柏亚仓”打造海西智慧物流引领物流金融新蓝海.潮商,2012(2):76-77.

[2]潘意志,程丹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59-63.

[3]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7-110.

篇2

关键词:智慧物流;动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developi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are systematacially presented. The motivation of developi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 social needs, economic interests, government polic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so on. Three oper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which are government leading, market lead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which include tax preferential policies, loans preferential policies,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apital investment, talents training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 logistics; motivation; countermeasures

1 智慧物流的内涵

智慧物流是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物流的发展经历了粗放型物流――系统化物流――电子化物流――智能物流――智慧物流五个阶段。其中,粗放型物流属于现代物流的雏形,系统化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电子化物流是现代物流的成熟阶段,而现代物流的未来和希望则是由智能物流向智慧物流发展。智慧物流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借助于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及动态管理与控制,通过物流系统的“智慧”决策,实现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从而达到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智慧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实时动态性。物流系统所处环境是动态的,其构成要素也是动态的。其它物流形式都是基于静态或周期性动态变化假设,无法实现实时动态决策。而“智慧物流”与其他物流形式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没有不变的模式。

(2)综合系统性。其它物流形式也提及“系统”概念,但这是一种狭义的“系统”,仅考虑物流系统中的物品等核心要素,未考虑人员、设备、基础设施等支持要素。智慧物流将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强调的是广义的“系统”。

(3)大众普世性。物流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众多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智慧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技术、体制机制、组织管理、系统运行等多个方面,不能一蹴而就。选择那些具有实现“智慧物流”条件,并且能够起带头、示范作用的行业率先进行探索性发展,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物流”。

(4)多领域协作性。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并有赖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水平提升;其次,智慧物流需要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精细管理是“智慧物流”的管理核心,需要用“智慧”来武装物流管理。

2 研究现状

“智慧物流”的概念于2009年提出,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等(2011)首先阐释了“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然后分析了宁波智慧物流的现状,最后从切入模式、基本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提出宁波智慧物流建设的建议。杨健、焦勇兵、刘伟(2012)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对智慧物流进行了界定,并对波市建设智慧物流的动因进行探讨,并利用价值链理论、技术采纳理论、当代组织理论对智慧物流进行理论解释。党建民(2012)阐述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以及发展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对徐州智慧物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在推广步骤和主体方面提出具体操作建议。张春霞(2013)指出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物流标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平台、物流人才等方面提供保障。丁俊发(2014)提出发展智慧物流要有全球与公共视野,要融入“智慧城市”,要夯实技术基础,离不开大数据,要向“智慧供应链”延伸。王之泰(2014)重新提出智慧物流的定义,探讨了发展智慧物流的意义、城镇化与发展智慧物流的关系、“智慧物流”的抓手与切入点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智慧物流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智慧物流的对策建议进行初步探讨。但“智慧物流”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它还涉及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受政策、技术、经济、社会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亟待研究。

3 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

3.1 意识自发力

(1)拥有“智慧物流”的全球与公共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也成为新的挑战。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有全球视野,要把智慧物流放到全世界范围去观察、去研究,通过智慧物流的发展来推动智慧国家、智慧地球的实现;其次,智慧物流不是单个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拥有着眼于社会利益的公共视野。因此,智慧物流的发展不可能靠企业单打独斗,要打破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隔阂,放眼全球、着眼全局,促进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全球智慧物流间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

(2)认识到“智慧物流”对“智慧城市”及“智慧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在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城市面貌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民众幸福感不高、要素集约程度低、公共服务增长缓慢、生态文明建设有待改进等问题日益显现。“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由“重数量、轻质量”向“重人文、宜居住”转变。物流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子系统之一。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物流体系瘫痪、食品药品安全无法溯源跟踪、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困境、物流成本高、物流能耗高等问题,有些甚至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发展智慧物流是满足百姓民生需求、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良好运行的可靠保障,智慧物流重点关注“民生”领域,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也会最先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2 社会需求拉动力

(1)产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社会产业结构已经从农、工、服务业向信息业及知识产业方面变动,特别是与物流活动很少直接联系的服务业、信息业和知识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物流总需求量的增长也将越来越困难,物流企业、行业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物流发展要更加具有“智慧”。

(2)贸易结构变化。随着贸易结构从“以进出口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转向“以高度加工的精密机械、海外高级食品等为主”,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3)需求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特征的变化首先体现为“节约消费”,企业对原材料需求计划更科学,对加工过程中的损耗控制更严格,对半成品和产成品库存控制更精确;其次体现为“个性化消费”导致产品种类很多,最终形成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需求。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导致χ腔畚锪鞯男枨蟛煌,人口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产业规模和比重、物流需求系数等参数是主要指标。

3.3 经济利益驱动力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客户的物流需求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由于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随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地位的确立,很多企业开始把降低物流成本做为公司战略,对物流合理化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智慧物流的需求。相对于其它物流形式,智慧物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快速识别,提升物流效率。传统物流中涉及的物流单元、物流工具、物流环境多种多样,对“物”的识别与控制往往受制于工具和流程。智慧物流利用电子标签和射频技术,只需要0.1秒就可以自动完成物品的识别,而机器读取条形码花费2秒;没有条形码易污损破损、单件操作的缺点,电子标签和射频技术可以对“物品识别”进行批量操作。

(2)全程跟踪与追溯,确保物流安全。智慧物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不仅关注流通环节的“结果”,同样关注“过程”的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到商品配送、废品回收的整个闭环供应链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被记录在案,以备跟踪和追溯。

(3)实时动态处理,提高物流服务的反应速度。传统物流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环境,天气情况、交通状态、特殊运输要求、各类突发事件无一不在考验着物流产业的智慧。通过实时监控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动态控制与处理,可以提升物流服务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

(4)智能决策与优化,管理更科学。一般情况下,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很难二者兼顾;且服务水平和成本影响因素多,并随环境动态变化,难以完全量化,给决策带来了很大难度。智慧物流可以做到信息高度集成、数据实时更新,运用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使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本达到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管理更科学。

3.4 政府政策引导力

政府政策影响着智慧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配置、结构调整与升级、智慧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基于以下三点共识,多地政府出台了发展智慧物流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

(1)发展智慧物流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规模急剧增加,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依然高居不下,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采购、生产、销售成为常态,物流成本的降低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新途径,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智慧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够帮助我国相关产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并且能够增加国际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相关产业的平稳发展。

(2)发展智慧有利于适应贸易结构和销售模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能源、原材料、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显著增加;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活动组织与管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向传统物流提出了挑战。制造行业的物流外包比例进一步增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反应速度、成本控制要求也更高。“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传统行业的发展迸发出新的生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但是物流依然是“互联网+”的瓶颈,需要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来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

(3)发展智慧物流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智慧物流体现信息化、系统化、集成化、实时性、动态性的特征,强调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共享、资源集成,注重供应链的动态过程控制,追求供应链的系统整体优化。智慧物流以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前提,以信息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基础,以数据集成与挖掘为手段。因此,智慧物流的发展必将带动一批与智慧物流产业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涉及自动感知、识别、可视化、卫星导航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试验、集成与产业化;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系统构建技术;大数据环境下的物流决策与优化、基于云计算的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

3.5 环保强制力

(1)资源节约要求。①优化配送体系。在现有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市场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特征,企业分散经营的配送模式受成本的约束,很难满足此种市场需求特征的配送要求。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可以优化配送网络,合理布局配送节点,降低配送系统的总库存量,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使用率、减少车辆出行量,从而降低企业和社会物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②创新库存控制机制。传统的库存机制是假设供应链各企业间在资源的调度管理上是没有任何联系、完全独立的,无法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智慧物流模式下,将供应链各企业虚拟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调度,实现“分散资源集中管理”和“集中资源分散服务”。

(2)环境保护要求。①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减少运输工具使用量。物流服务带来的噪音、震动、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已经成为社会化问题。智慧物流可以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通^运输路线优化、运输方案优化等措施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从而减少车辆等运输工具的出行量,对解决交通堵塞、空气和水污染、噪音等社会问题都将起到明显作用。②减少土地占用。智慧物流通过资源整合和系统优化,提升供应链系统服务能力,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可以减少仓库、配送中心等建设数量,从而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3.6 技术进步促进力

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是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借助手机、视频电话、呼叫中心、PC、摄像头、RFID、传感器、智能卡、GPS等感知技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技术为智慧物流信息的自动识别与存储提供支持。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专业信息平台、物流专业服务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系统等信息平台也为智慧物流提供资源集成与优化平台。技术革新改变了物流服务原有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特征,实现了信息快速、真实的传递,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又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让物流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从而促进了物流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4 发展智慧物流的对策

4.1 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

智慧物流的建设运营总体上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政府主导型。政府是建设和运营的主体,一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课题申报或招标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二是以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为纽带,带动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三是以行业或区域智慧物流项目建设试点为手段,注重经验、模式的总结和归纳,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市场主导型。以企业为主导,利用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并积极推动智慧物流建设,最终实现社会物流的智慧化。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大型制造企业模式、物流园区模式等。

(3)共同推进型。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政府侧重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和资源保障,企业侧重于运营与管理;注重彼此之间的分工和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的良性发展。

4.2 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政府出台智慧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订智慧物流发展路线图,做好智慧物流发展的整体布局。第二,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运用宏观协调能力和政策手段,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制定监督制度、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管理制度。第三,在财政税收政策、贷款政策、土地征用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企业参与发展智慧物流的积极性。第四,尽早开展智慧物流标准和规范的研制,做到有章可循,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第五,政府应该抓紧制定与智慧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4.3 提供资源保障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动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专业信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政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智慧物流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成立智慧物流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智慧物流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智慧物流系统和社会智慧物流系统的融合,对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发展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税收或贷款优惠。第三,积极推动智慧物流项目、智慧物流中心、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做好示范和推广工作。第四,加强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院校以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和平台,把握智慧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完备的课程体系,注重对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运营与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推动智慧物流专业建设;企业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或者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参与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5 结束语

发展智慧物流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动力,是提升企业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科技水平、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但智慧物流是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新兴产业,涉及交通、商贸、环境、经济等众多领域和管理部门的系统对接、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和政策协调,需要企业间、行业间、政企间、区域间的协同与联动。因此,提升政府、企业参与智慧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提供可靠的组织、制度和资源保障对发展智慧物流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之泰. 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 中国流通经济,2014(3):4-8.

[2] 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 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17):94-96.

[3] 杨健,焦勇兵,刘伟. 宁波智慧物流建设的机理分析――基于管理学理论视角[J]. 物流技术,2012,31(7):377-379.

[4] 党建民,王晓珍. 徐州智慧物流发展定位及推广模式思考[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138-140.

篇3

[关键词]:智慧港口 发展现状 对策分析

智慧港口是供应链以及创新性的产业模式,其发展模式不只局限于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而是在更为广阔的概念中进行处理的,这种港口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相对机械化的运行体系。很多学者对智慧港口进行了分析,其中,大连海事教授吕靖在研究中认为,智慧港口应该在实现第四代港口的基础上实现进行产物的分析,并认为智慧港口是一种创新性的技术理念。总而言之,智慧港口是充分容融入了物联网、传感器以及云计算的智慧型港口运行模式,通过对港口供应资源的协调分析,能够实现港口管理的智慧化运行,并在最终程度上实现港口物资处理的智慧化、信息化发展。

一、智慧港口发展现状

1、智能技术在港口运行中的成效性

在现阶段智慧型港口设计的过程中,其智慧技术主要应用于集装箱智能闸口,物流运输的实时性监控主要应用于集装箱智能闸口,以及物流运输实时性的监控。与此同时,在利用GPS、GIS等技术运用的基础上,实现物流运输的实施性监控,货物的货主、货代企业等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形态的登陆,及时掌握货物的运输过程。通过智能集装箱的无线发射系统的构建,可以将业务的重点放在信息存取以及信息发送的过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集装箱的存取及位置堆放的准确性。

2、信息系统中的五大体系基本完成

第一,很多地区智慧港口的构建逐渐实现了以EDI为中心的控制体系,例如,宁波港口在智能港口构建的过程中,其中的EDI中心通过推广,逐渐成为宁波港口物流信息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并在集装箱作业码头、与船舶公司配合作业以及与海关配合工作等项目中取得了成效性的进展,与此同时,在以EDI为中心的信息系统构建中,在整个信息化的平台中,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增值服务机制,实现网络服务、信息服务以及集装服务为一体的基础建设,有效提高口岸集装作业的整体效率。第二,实现管理系统的协同化发展。对于分散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环节而言,通过集中业务以及信息资源的优化,实现了集团业务部门以及集团基层之间的协作性发展。第三,AIS船舶监控平台系统,对于这一智慧型的信息平台而言,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了GPS(全球卫星定位)、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以及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其整个系统的构建实现了港口可视化的船舶调度。

3、港口竞争同质化现状的分析

虽然在智慧型港口构建的过程中,其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一些经济不发展的区域,存在着港口竞争同质化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港口的建设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在这一状态下,港口之间为了共同争夺相对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化的发展。而且在港口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区域产业链中低端的现象,其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的应对能力都相对较弱,从而出现了区域港口产能结构过盛的现象。

二、智慧港口发展的优化对策研究

1、提高港口设施构建的智慧化

首先,实现闸口的全智能化,在智慧港口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箱号识别技术、RFID车号识别技术以及GIS等系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港口集装箱车号、箱号的自动识别,实现过关卡不停车,从而实现高港口检测的高效性。其次,实现码头装卸设备的智能化,在智能港口构建的过程中,通过集成大型设备PLC的运行,可以实现设备系统的集中性监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安全性控制,并在网络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港口远程监控以及故障的及时性排除。最后,堆场仓储管理智能化设计,在这一智能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监控、识别传感器等技术的运用,全面了解货物的重量以及装卸的状态,充分保证了港口发展的安全性。

2、优化港口设计的产业化管理

在现阶段智慧港口建设及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强化生产业务的协同机制,通过对管理系统的协同控制,提高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也应该加大集装箱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完善,提高港口集装作业的智能化运行,实现信息化港口物资管理的完善性,并逐渐加快散杂货码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产业的高效性发展。与此同时,在港口智慧型发展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船、箱、货、人”信息的统一申报以及业务的查询,并围绕口岸单位进行政务的监督及管理,为企业以及口岸监督管理单位提供信息化的交流平台,通过云服务模式以及多种数据监督管理平台的构建,将项目监督的重点放在电子装箱单、报关单等信息监测的过程中,保证初始信息与最终信息的一致性,合理控制监督风险,从而有效提升港口通关的效率。

3、实现智能港口构建的集疏运网络体系智慧化

在现阶段智能港口构建及运行的过程中,应该有效提高港口集疏运场站中的物流装备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通过港口集疏运网络节点之间的紧密配合,实现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在提高物流结点作业整体过程的基础上,实现结点内部物流企业信息监控的有效性以及运输作业的及时性。与此同时,在智能化网络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也应该通过不同物流节点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物流节之间的相互连接,有效提高港口物流之间的有效配合,并为智能化港口的设计及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智慧港口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国际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组团出击,将客户作为中心,构建灵活性的港口发展趋势,并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进行资源的运用及创新,并将港口联动与资源需求进行紧密结合,将国际航运作为运行中心,实现智慧港口构建的合作化、区域化以及社区化的服务理念,有效提高港口建设的区域性运行,并逐渐实现智慧港口构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郑静,陆路.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1):40-41+36.

篇4

关键词 烟草物流、全程信息化、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i次浪潮,被视为互联网应用拓展。烟草现代物流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国家炯草专卖局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现代物流建设的战略目标,这也为遵义烟草摸索现代物流之路指明了方向。

遵义烟草物流运行现状

近几年,遵义烟草物流信息化建设以支撑物流仓储、分拣配送等日常工作为主,部署了“一号工程”、数字化仓储、线路优化、车辆GPS监控、物流成本管理等系统。但物流信息化投入水平总体较低,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不高,还未实现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集成整合。

遵义烟草以国家烟草专卖局2010年全国物流会议精神为出发点,结合国家物联网的发展规划,以新物流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分析理解“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的物联网建没目标的内涵,研究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遵义烟草“智慧物流”的物联网体系建设方案,并利用物联网技术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信息融合共享力度不够、系统兼容性不高。

遵义烟草在仓储、分拣、配送、调度等系统的信息资源相互独立,缺乏有效集成整合,导致各应用系统缺乏联系,其整体效能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信息无法畅通。“新”开发的软件系统也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升级,大大制约了物流企业经营效益以及信息化的推进程度。

2 设备运行监控和远程诊断缺少有效工具。

遵义烟草从2006年开始物流现代化建设,随着物流自动化设备的逐渐升级,对于设备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物联网感知设备运行的环境、位置、温度、湿度以及电机的电流、扭矩、载荷,乃至于整体的工作状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专家系统进行诊断和处理,提高烟草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值得思考。

3 物流精细化管雕缺少物联网技术支撑。

物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物流是精细化管理的延伸,主要是对物流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最终实现流程优化,提高T作效率,减少工作强度,保证物流质量。如何实现对过程信息全面感知,支撑精细化管理也是遵义烟草面临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集成管理平台

规划设计

2011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兰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以新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遵义烟草从“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系统集成、智能监控、智能分析”几个方面,对物联网集成管理平台进行了规划设计(见图1)。

在规划上,物联网信息建设架构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关于商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行业标准》、物联网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设计原则,以ERP系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基于物联网技术,按照物联网基础架构结合烟草物流管理体系,按照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优化调度层、管理层、决策层进行了细化规划。

在感知层,遵义烟草采用目前较成熟的RFID、视频监控、手持设备等信息采集终端,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感知;在网络层,主要是行业内网和移动3G网络;在执行层,主要分为工商协同、智慧仓储、智慧分拣、智慧配送、商零协同;在优化调度层,从业务流程人手,实现现场作业实时调度和优化,为未来柔性化配送提供技术支撑;在管理层,应进一步提升物流成本系统,覆盖资源管理、岗位、流程、成本、绩效、服务等物流中心管理中的数字化过程。首先从执行层、优化调度层获取岗位作业信息,并与用友财物系统对接获取,将成本、作业量等信息对接,从而实现物流精细化管理;在决策层,面向不同层次的管理层,应以园区监控、作业监控、设备监控三大内容的监控管理体系为依据,为管理者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实现对业务流程智能监控,同时能够为管理者提供视频、信息等更多直接的决策依据。遵义烟草的物联网平台还与园区管理相结合,实现对园区的可视化管理、对中转站的可视化管理、对关键指标的实时反映,为管理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

遵义烟草物联网运行效果

目前遵义炯草已经完成了物联网初步规划内容的系统上线和运行工作,达到了以下效果(见图2~图4):

1 实现全程监控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对物流作业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实现了整个过程的可视、可知、可控,打造了智慧园区、智慧仓储、智慧分拣、智慧配送,实现了件烟、烟包、托盘、笼车等核心物品的互联互通。

2 实现可视化调度通过现场看板等系统实现对工业到货车辆、卷烟出入库、烟包发货暂存发货等作业环节的智能调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了过程衔接的有效处理。

3 强化物流管理通过不断研究卷烟配送标准作业流程,制定作业规范和质量考核目标及体系,对提高烟草及相关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制定了物流作业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信息技术为量化手段的物流资源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服务评价管理、物流绩效管理等,实现物流中心管理的数字化。

4 提升决策水平,必须从物流统一管理着眼,为决策层提供一个对物流环节全面监控和管理的平台,为决策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分析,形成全市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物流体系,为形成“敏捷运作”、“协同供应”、“灵活配送”的供应链,提升行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篇5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智慧城市

一、引言

供应商管理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从近期爆料的新闻来看,很多企业依然对供应商管理不够重视。2014年315晚会曝光的杭州xx公司将过期食品撕标签、换包装,用清洗液擦、拿小刀来刮,违法场景触目惊心。但更加令人揪心的是,这样的问题食品原料竟堂而皇之瞒天过海大肆销售,一路绿灯进入杭州市众多面包房。这些面包房门面光鲜,陈列的食品让人食指大动,可谁曾想到这都是过期原料制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供应商管理的问题,就这样难以解决呢?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供应商管理中的现状

企业的竞争趋于激烈,这不分行业,如前述,无论你是做面包的,还是造汽车的,都会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办法生产所有原材料、所有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会从其他企业购入实物产品或者服务产品,而自己只做最为核心和具有竞争力的部分,这无可非议,企业都是趋利的,不会做赔钱的买卖。[1]这形成的趋势是:将完成不了的部分外包给其他的企业,这样就形成了某些类别的企业只作虚拟的“生产”组织,而自己不实际的进行生产。外包解决了企业负累太多的问题,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外包即是原来由自己企业做的部分换给了外企业,那么外企业足够可信吗?如何激励和控制这些外企业呢?在很多时候,作为“外包”需求方也就是采购方,在和“外包”供给方也就是供应商的交易中是站在有优势的位置上的,毕竟手中有钱,但俗话说的是“从来都是卖的比买的精”。虽然在实践中经常看到的是供应商在采购方面前“低头哈腰”,逢年过节的还要积极拜访“表示一下”,但如果采购方只是沉醉于这种“优越感”之中,谁知道供应商在背后做什么呢?这并非抹黑供应商,而是因为每个企业都是趋利的,都愿意为自己能赚取更多利润而努力,而这种“努力”很多时候会和采购方的利益不一致。那么在如今这种外包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供应商管理呢?

三、供应商管理和“智慧城市”的关系

供应商管理的问题被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但事实上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不会问题频发,这也说明供应商管理的问题还有值得挖掘和思考的地方。首先,是企业是否真的在做“供应商管理”这件事,笔者也在多个企业工作多年,从事过服务类企业,也从事过产品制造类企业,无论是哪类企业,从他们的管理制度来看,他们都在做供应商管理。例如,某从事国际物流服务类的企业,在管理制度中会谈到,对自己的国外合作方,必须经过实地考察确认合格之后才能进入后续的合作流程,完成本企业无法完成的国外段物流服务。又例如,某从事产品制造的企业,也有专门管理供应商的文件,每年都会下发新的“合格供方名录”,对于文章开头提到的豪车品牌,应该也会有专门的采购部门来制定各种管理供应商的流程和考核供应商的方法。但效果如何呢?从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豪车品牌也并未在认真地做好这些事。笔者所举实例中的企业也同样并没有认真地做。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总结,那就是“钱”。

因为需求往往多样,需要合作的供应商也很多,距离根据不同的情况有可能会很远,真的要实地考察吗?真的要完整的进行评价吗?真的要每年都认真地做供应商考核吗?真的要比来比去挑选一家“完美”的供应商吗?在“钱”的巨大压力下,上述事情往往不会真的实现,而只会被写在企业制度中,如果有人来检查,可以拿出制度先应付一下。在没有大范围的问题曝光之前,这可能是很多企业的真实做法。某洋快餐店在上海某食品供应企业过期肉问题爆出后,据说更换的供应商仍然是和这家问题企业有关的企业,网友看客一片质疑,但也有人说如果换了另外的供应商(完全没有关系的其他供应商),也许还不如这家分公司可靠――何其可悲?何其无奈?那么供应商管理的问题何解呢?笔者在思考供应商的管理是否能搭上“智慧城市”建设的快车呢?

“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高峰期,很多城市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智慧城市”是指利用领先的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据赛迪信息预测,到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的IT投入预计可达到1700多亿元的规模。“智慧城市”的建设主旨为了城市的未来发展,企业身在城市之中,能否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新闻报道,2014年无锡法院首度网上曝光1600个“老赖”名单,被公布的“老赖”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标的金额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被曝光的企业也比较积极地进行了还钱。从这件事情看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低成本的解决一些问题。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考核对企业来说成本较大,企业自建信息管理系统成本也过高,大型企业有财力但不一定有精力去做,中小型估计财力上就是个问题,如果可以建设完善的公共企业信息平台,笔者认为对多数企业来说应该都是个好消息。

在“智慧城市”的现有建设体系中,包括了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等,这些体系部分和采购供应商的管理有密切的关系。[2]如智慧物流体系,智慧贸易体系等,在其中完全可以加入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和评价内容,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企业自建信息:详细的介绍本企业的主要情况,拥有哪些资质,主打产品和服务、可以合作的细节信息等。(2)企业竞价信息: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竞价、比较与选择。(3)其他企业评价信息:在这里合作过的其他企业可以进行评价,记录合作的内容和经历、良好和不良信息的记录等。(4)企业分级信息:信息平台作为第三方,根据企业信息做出的企业分类、定级等信息。有了这些完备的信息,可以大量节省企业在选择和管理供应商的过程中需要的成本。对被选择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做的好做的不好都会人尽皆知。

四、结语

借助“智慧城市”的公共平台来完成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工作,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来说是个不错的想法,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运作成本。但如何能够让这一想法很好的实现和运作下去,还值得多方面的深入思考,这需要“智慧城市”管理方、建设方、企业方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建设,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在已有的一些商业平台中,也有类似的做法。例如,阿里巴巴的采购批发平台,商业化运作,为企业的采购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这一平台中也建设了诚信评价系统,经验可以借鉴,但这些平台也并未能够解决现今遇到的问题。如何借助“智慧城市”的平台、完善供应商的管理、实现两者完美的结合,这其中的大量问题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智慧城市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前智慧城市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视频监控、GPS、移动终端等感知设备,通过交换共享、数据挖掘、主动推送、智能分析等信息系统功能,实现民生服务均等便捷、企业发展创新有力、城市管理敏捷高效、政府决策及时准确的目标。

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而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支撑和引领,打造基于历史分析、现状改善及未来规划的良性发展机制,以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业务运作模式以及敏捷响应的信息化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驱动力,同时支持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及时准确的政府决策目标的实现。

当前对智慧城市理解的误区

智慧城市建设“操之过急”。当前各省市急于完成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同时学术界和咨询行业也急于争取合作项目,导致智慧城市的深层次研究分析比较薄弱,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目的、分期目标、建设路径等内容,大多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没有和中国的发展形势、城市发展定位等现状充分融合,缺乏可操作、论证充分的指导方法。

智慧城市建设重信息化,轻业务。当前各地出台的智慧城市规划中,尚没有脱离传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仍然以信息化重点工程为依托,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业务运作,业务运作支撑信息化运行,而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化建设,而是将城市各构成要素进行充分融合和调动,以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动态有机体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智慧城市该如何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回答四个问题:智慧城市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指导、谁来主导、阶段计划)?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立体的、有机的、动态的、持续改善的统一体。在既定规划期限内,从建设时间、建设阶段和建设主体三个维度考虑,可逐层细化到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最终可拆分出若干建设任务。

明确统筹协调部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面向上级领导、中层干部、实施和技术人员及相关接口部门进行定期培训,以加强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形势、解决方案、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等内容的了解。同时借助外脑,通过专业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的专业指导、分析评估、技术交流、技术支撑等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达成统一思想,保证后续机制改善、业务梳理、项目建设及运营顺畅执行。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流程。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运营和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应用层)、监督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点检制度、考核机制等);二是资金政策,完善适应实际情况的智慧城市资金投入和管理办法,实现集中统一、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实际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归口部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积极参与,首先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的、框架和路径,由此在组织协调后续规划和建设工作中,能以清晰的思路对第三方咨询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各层领导、各个部门清晰灌输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各项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中枢神经的作用。

清晰划分建设阶段。基于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层次不同,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可根据不同领域发展特点,拆分出多项建设内容。

一是信息化支撑业务运作,取代手工。比如支撑公文办理、会议活动(视频会议)、督查考核、档案管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业务的协同办公平台。

二是信息化促进业务优化。比如物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以智慧交通为例,包括基于信息化指导的停车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业务运行优化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基础环境建设。通过基础设施规划、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信息化建设三者之间的支撑引领和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

三是信息化引领业务创新。比如以电子商务为纽带连接产业链各环节以及企业与市场,建立形成高效快速的市场开拓模式,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业发展壮大。合理安排建设主体。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范围不同,分为如下四类建设模式,并可分解出不同的建设主体:

统筹建设:针对光纤、宽带、地下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办公平台等面向大多数部门的信息化项目,都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建设。

多部门联合建设:针对城市应急、城市运行管理、政府智能决策、市民服务等涵盖多部门业务的领域,需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项目启动、业务梳理、需求分析、项目执行等整个建设过程。

行业内独立牵头建设:若某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其他部门在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则这类项目由该部门独立牵头建设,比如针对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驾车诱导等服务的出行管理系统,需要交通部门在各方配合下牵头建设完成。

单部门独立建设:某一部门为支撑自身独立业务运作或提升管理,进行单个信息系统建设,比如林业局的森林远程防火预警、统计局针对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软件、交通部门的交通仿真与决策系统等。

篇7

内容摘要:文章从供应链全过程角度,研究了物联网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管理、销售与售后服务中的智能化应用。并对于未来实现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型供应链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 智慧型供应链

从本质上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物联网的含义及特点

物联网是利用包括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Internet相连接,在Internet基础上延伸的一种网络,其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对物联网的理解主要有两个层次。技术上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应用上则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再与现有的Internet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物联网的特点包括:全面感知、实时准确传递物品信息、利用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控制(张应福,2010)。其核心是数据。物联网分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运算、信息挖掘等阶段,各阶段都跟数据紧密关联。

智慧型供应链

在供应链中,数据和信息是核心。由于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或松散的状态,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随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转移,影响了信息的实时性及精确性。

数据显示全球零售订货时间为6-10个月,在供应链上的商品库存积压价值达数万亿美元,而同时,又因为没有合适的库存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损失数百亿美元的交易额。与过去相比,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苛刻和直接。为了吸引智慧地球上的消费者,企业需要一个更加智慧的供应链系统。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一个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管理”进行转型的敏感期,改变旧有采购与赢利模式是应对市场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客观需要,同时是改善供应链企业相互关系,促进我国市场稳健、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智慧型供应链是供应链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智能的业务分析,供应链数据才能转化为有用的供应链信息,通过整合的方式提供给企业。

智慧型供应链的核心是实现供应链企业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通过智慧型供应链,既可实现将营运的关注点从过去的“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上来,同时又能借助对来自客户端的种种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对行业上游采取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产品规划、采购指导,也有利于终端领域的市场推广、消费行为研究、科学陈列、增值销售等一系列举措的有效跟进。

智慧型供应链,能促进供应链企业的有机融合,减轻运营压力,并在具体的操作与运作层面更加迎合市场,符合当前经济稳健发展与消费迅速升温的实际需求,从机制上有效遏制供应链牛鞭效应,推动行业竞争走向价值竞合高度,提升行业运营效率等都将起到积极而有效的推动效应。

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型供应链中的应用

(一)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从整个供应链来看,物联网使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物品在供应链的任何地方都被实时追踪,在整个供应链中流动―从生产线到最终的消费者。

物联网在原材料供应中的应用(廖燕、鲁耀斌,2008)。应用物联网能实时、便捷地采集制造商产品销售信息,从而及时反映制造商的市场需求,将此市场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就有条件做到对制造商供货需求的真实反映、透彻了解和科学预测,从而促进协作预测、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计划(CPFR)以及准时制生产(JIT),使得供应商与制造商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情况下也能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

物联网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在涂料生产、高温、多尘等特殊环境下,物联网系统仍可对整个生产线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进行自动识别与跟踪,及时获得产品数量、传送路线、质量控制程度等与组装工艺直接相关的瞬时常数,从而可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自动化系统产生的信息数据还可以作为供应链决策过程的一部分,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决策。还可用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在库存管理应用中,物联网有大批量数据同时采集,无需精确对位等特点。大批量出入库数据通过物联网系统实时采集、传递、核对、更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这使得物联网在货物入库、存储、盘点、出库各个业务环节都有自动化应用。

物联网在物流上的应用是定位运输工具和货物,便于用户提前安排到货后的工作,到货信息可用于对库存进行精细计量,以减少库存水平。如果把集装箱运输的起运点、途中重要站点、暂存的堆场以及最终目的地等作为掌握集装箱动态信息的监控节点,在这些节点安装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并通过Internet实现信息的多方式共享,就可以让物联网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发挥作用。

在零售环节,物联网被大量用于库存清点和损耗控制。基于物联网的EAS、报警系统和CCTV系统可有效降低损耗。

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必须实时精确掌握各环节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物联网能够在诸多环节上发挥关键作用(宁祥峰等,2010)。

(二)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实现管理自动化,作业高效,优化供应链管理过程。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制造环节、仓储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上。它使得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提高供应链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借物联网推动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化上一个台阶,同时促进信息行业共享。物联网除了继续发展数据传递技术,要形成商业市场,还要开发软件系统,使Internet中的物品能动起来,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使物联网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络服务。我们需要有标准化的服务。标准制定组织,如CEN,ISO,ETSI应发挥重要作用(鲍勃•威廉姆斯作、张进京译,2010)。

对于供应链中实时的动态指标,如库存分析、客户分析等数据,需要经过传感器的探测,经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到集中式的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由此来自于不同渠道的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中心得以汇集,再借助一些业务分析的软件,从而提取出引爆利润点的信息策略。

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提高供应链管理信息透明度。物联网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和Internet,能有效解决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问题。射频技术能有效地批量识别贴上标签的商品,获得准确的商品信息。对商品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经过运输、仓储、配送、销售、直接回收等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获取商品信息,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出错率,使供应链管理透明化。

能够使供应链管理实现敏捷化和集成化,供应链环节整合更紧密。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活动进行整合,通过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时了解生产状况,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使生产变得更加柔性化。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敏捷化和集成化可以使得企业存货水平,特别是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水平不断降低,资产生产率不断提高(王辉、沈洁、石英琳,2010)。

(三)利用物联网实现智慧型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对于供应链这种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统一的物联网平台可发挥数据采集和系统指令传达等作用,用于供应链上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管理、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商店等场合。在减少库存、有效客户反应(ECR)、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的职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物联网的应用能够降低供应链中存在的牛鞭效应。

当当网无锡配送中心将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及物联网新技术。该系统会根据当前客户订单及库存情况适时触发系统补货,并通过员工手持(RF)无线射频终端指示进行操作。终端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配送中心内部的无线局域网上传至仓储管理系统,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实时更新数据库,并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完成信息交换和通讯。由此实现了站所售商品信息的实时更新,以及中央库存信息的互联与全球共享。物流中心内部的收货、上架、补货、拣选、扫描、包装、发运等进程都将处于系统的跟踪、监控与管理之下。

以上是在供应链一个节点上或一个企业实现智能化,设想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物联网,带标签的商品被顾客察看、选购的信息,实时传到中央数据库。当零售点的商品数量低于安全存货量时,系统自动向上级批发商发出补货请求,库存补给可以智能化地触发;当产品即将达到或超过有效期时,系统能自动发出促销或撤下货架的要求;以上信息通过供应链系统传递到制造商,帮助制造商监控生产流程,合理安排采购计划,提高采购的原材料和紧急零部件的准确性(刘小泾,2010)。同理,信息再传递到供应链更上游的供应商,帮助其安排企业计划。以上就是智慧型供应链管理的理想画面。

物联网的应用有利于供应链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可及时追溯原材料源头,可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少库存管理重复作业,并可对运输工具和货物自动定位,可用于损耗控制,并能促进“智能商场”、“智能货架”、“智能仓库”的建立。通过物联网得到的详细货物管理信息,连接企业管理系统,仓库出货的实时信息、销售数量以及每层店铺的存货情况、货品需更新信息及报废信息等都可得到实时有效的监控。有助于简化退换货手续、减少退换货损失,加快维修速度,为企业产品质量分析、技术改进及相关管理提供维修记录和质量依据,并可迅速定位召回商品,减少召回搜索成本,加快召回过程。物联网与管理系统结合,可形成全球性行业管理网络,实现产品跨地区、跨国界的跟踪。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的支撑下,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都是透明可见的,供应链成员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完全和实时共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准确性和完备性;后台的分析系统则对前台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决策建议;同时使信息自动、智能地在供应链上流通。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将企业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更专注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优化和供应链成员间的协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结论

应用需求总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建立人与物理环境间有机联系是物联网发展的动力源泉,“智慧”体现了科技为人类服务的本质,也是物联网的基本内涵。在未来,物联网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供应链各个领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拓展,关键技术逐渐成熟,管理机制规范,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同步推进,商业模式借助应用成本降低等而合理化。物联网将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供应链管理革命,并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产生价值的新途径。最终将可实现“智慧”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1)

2.廖燕,鲁耀斌.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8(3)

3.宁祥峰等.基于LTE系统的物联网架构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0,30(6)

4.鲍勃•威廉姆斯作,张进京译.物联网的应用实例与效益[J].中国信息界,2010(3)

篇8

在物联网、“云计算”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后,“智慧城市”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包括日本大阪、瑞士斯德哥尔、北京、上海、宁波在内的多个国内外城市陆续把“智慧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纳入政府发展计划范畴。而“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出游前,通过体验平台,旅游者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信息咨询、预订付费。到达景点后,通过智能终端进行身份认证,享受数字景区的智能化服务,动态了解旅游信息并获得帮助。游玩结束后,旅游者还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反馈有效信息。这就是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体验。智慧旅游对于传统旅游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它融合通信与信息技术,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

智慧旅游的概念在2011年就被提及,作为传统旅游行业的纵向延展,智慧旅游建筑在大数据、物流体系、GPS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让旅游不断智能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细分领域的进步,智慧旅游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特别是政府层面,一些具有旅游资源的地区认为这是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契机。智慧旅游的概念也开始不断升温,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概念层面。

2013年是智慧旅游概念深入普及的一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将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智慧建设。智慧旅游的落地之路并不顺利,闸机验票导致游客进门速度变慢;电子票务系统需要不断升级,景区掉进无穷无尽的付费模式中;OTA巨头更关注独占渠道,而非实际的地面业务。智慧旅游要真正做到以游客需求出发,而不仅仅是投入设备、采用新的技术。

细分领域各自为战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科技”就是旅游的支撑。在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旅游业开始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行业,它涵盖了老百姓食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智能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多方努力,包括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交通等。只要是旅游业涉及领域,都应该跟上智慧旅游前进的脚步。游客完成一次旅游体验,需要牵扯多个因素,只有各种要素充分联动,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

目前从细分领域上来说,特别是地图导航、物流、出行等基础设施还比较完善,但是几块内容并没有融会贯通,难以协调发展。其中,景区电子门票、酒店在线预订、交通信息作为智慧旅游践行的基础建设,尚未形成化学反应。特别是数据层面还没有完全打通,不能实现相互协调和共享,各个细分领域还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

当游客扫二维码进入景区后,该景区所有的信息都能推送至用户手机,用户可以实时了解景区情况。但是,一旦游客走出景区大门,就很难再收到相关信息。智慧景区的服务内容还是被划分在独立的服务范围之内,不具备延展性。

为此,地方运营商纷纷与当地旅游局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尝试以自己为中心打通各个领域。以南京为例,目前已经实现了电信和移动 3G 网络的全城覆盖,联通实现了道路和城镇区域 3G 网络的覆盖,全市 WIFI 热点超过 1800 个。同时,通过智能传感技术构成智慧网络,实现景区、酒店、交通和社区等的互联互通,通过智慧感知,获得相关资源信息,进而搭建信息服务公共云平台。在信息资源富集的同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而为社会服务提供信息资源依据。

智慧旅游对于传统旅游最大的颠覆在于打破空间和地点的阻隔。在智慧旅游的理想状态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去查询、消费、游乐,一切行为都可以在云端统一协调。

易观国际分析师孙梦子向《互联网周刊》记者表示,“智慧旅游涉及多方利益,应该由政府牵头,因为只有政府才能去协调。但也就是因为政府牵头,智慧旅游还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没有更深入的发展。”

人工服务不容小觑

去年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发生景区容量超载现象,全国假日办接到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贵州梵净山等景区关于接待人数超载、游客滞留问题的投诉。尽管人满为患的场面已成为黄金周必不可少的一幕,但丝毫不能浇灭游客的热情。

景区电子门票预定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游客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实现景区门票的预订、预售,逐步将游客的购票习惯引导至线上,提升在景区售票方式中的占比。游客在购票的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包括预订游览数量等信息,从而更好的规划旅游行程。

每当同一时段的门票预订预售数量达到景区安全游览最大负荷临界点时,该窗口就会关闭并给出温馨提示建议游客预订其他时间段的门票。通过这种手段,游客可以清晰知晓景区游览当日的状况,避免游客盲目抵达景区却买不到门票情况的发生。其实,绝大部分的欧美旅游景点都是通过网络提前预订预售,其比例远远高于现售现付形式。

电子门票预购只是智慧旅游中的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一环节也时常出现纰漏,网上购票后现场无法激活的情况频频发生。进入旅游园区后,当出现不能自助的查询信息时,面对游客的询问,工作人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这不仅需要电子购票系统、园区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也需要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

今年元旦,在山东“码上贺年会”的活动现场,与公众高涨的参与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知识。山东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闫向军表示,“很多景区负责人是第一次见到电子门票,第一次了解电子门票的操作流程,而且配备二维码识别设备的景区很少,电子门票还不能用二维码,只能用条形码和数字串码。”

篇9

关键词: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关键支撑技术

1.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就国外智慧教育的一些研究来看,比较注重智慧教育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纯粹的学术层面研究才刚刚开始。智慧教育是借助于物联网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的各项信息化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目的是转变教育观念,从教育内容、方法及实践上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教育的服务只能,构建以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及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国内学者尹恩德总结了智慧教育的技术架构,他认为智慧教育实际上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教育行业智能化的表现,其特点是集成化、自由化和体验化。葛红认为要根据区域的差异进行智慧教育云构建,尤其是在构建的方法、技术及策略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实现教育管理、学校应用及社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最终促进教育资源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2.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与关键支撑技术

(1)智慧教育体系构建内容。智慧教育构建主要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教育管理、智慧教育评价体系、智慧科研及服盏龋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及社会公众对教育资源的分享和利用。教育智慧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类环境、三个内容库、四种技术、五类用户、六种业务。如图所示。

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智慧城市的构建有密切的联系,包括城市的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关、智慧物流及智慧能源等。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除了关键支撑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相应的建设保障机制和应用推进机制。

(2)智慧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支撑技术。智慧教育的关键支撑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将教育信息智能化,达到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提升教育体系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及实践的高度融合。物联网是借助于互联网形成的连接各类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各类所需信息的网络体系,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借助于物联网进行教育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储存。大数据是核心技术是IT技术,包含海量的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及传感数据,其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可视。云计算是第三次IT技术改革,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目标。无线通信技术是将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的高度协同和融合,将实现跨网络、跨行业、跨应用、异构多技术的融合和协同。

(3)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在进行,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像智慧教育建设的环境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学校、社区、家庭及公共区域教育环境的智慧性,实现教育环境的共融和联通。其次,智慧教育产业标准的制定需要国家制定规范化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得以落实。另外,像智慧教育业务的开展,尤其是学校是教育教学环节实施的重心,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管理及评价环节的智慧化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最重要的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以及智慧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是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并且逐步改善了由于地区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有效地改进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物流;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1 概 述

1.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近几年来受到国家及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物联网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文翻译是“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仍然是互联网,其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的网络;

第二,其用户端扩展和延伸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通信和交换。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通信和交换,以实现对物品的定位、跟踪、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2 物流业定义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物理性实体流动过程,物品将发生时间或空间的移动。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物流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1.3 物联网推动物流业变革

1.3.1 物联网让我们开拓思路,主动面对未来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业将进一步开阔相关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将能让物流业全面主动地提升物流业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并借助于新的RFID等技术,全面开创物流业智能物流的新时代,让物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更好地参与国内与国际竞争。

1.3.2 物联网技术能更好地改善物流业的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的良好使用,将促进物流业的信息化,提高物流配送的智能化,并将带来供应链节点的变革,使物流业可以实现实时化与透明化管理,实现重要物品的可跟踪与追溯管理。随着物联网技术被充分的利用,并在物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相信一个智能物流的美好时代将会很快实现和到来。

2 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2.1 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现状

物流业是最早利用物联网的行业之一,目前很多物流系统采用了RFID自动识别、卫星定位、认址、红外、自动识别、激光、无线、编码、传感等高新技术,已经具备了初步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敏捷化等先进技术特征。

以上这些具体的信息化技术就是目前我国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主要表现。总的来说,在我国目前物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1 通过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对产品状况进行实时掌控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行业,如物流、烟草、医药等行业,正在使用产品追溯体系来实时掌控产品的具体状况,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查询、信息采集、识别与管理等,目前这些行业里有较多的成功实例。

2.1.2 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对物流活动过程进行管理

基于GPS技术、传感技术、RFID自动识别技术等各种技术来对物流过程管理,逐步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将可以实现在物流过程中对车辆进行定位、线路规划、在线调度、运输物品监控保护与配送等的高效管理。目前这些具体的技术在物流业中已得到了充分使用。

2.1.3 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管理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的自动化、信息化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可以对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进行全面协同管理。目前国内的一些物流配送中心结合物联网技术进行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例如,这些物流中心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管理,实现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并可以借助机器人码垛,开展自动分拣等业务,因此,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管理将可以逐步实现现场无人化作业。

2.1.4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供应链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订单,如果没有良好的供应链整合管理,将会让企业的成本显著增加,会使企业处于竞争的不利境地,因此,供应链的合理整合与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避免牛鞭效应的发生,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正确预测,只有通过智慧供应链才能做得更好,这也推动着物联网成为企业智慧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概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如何运用物联网技术改善物流信息管理的研究

例如,西安工业大学荆心博士(2010)的《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该文指出了目前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存在着一些不足,然后具体分析并总结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物流系统的设计必须以智能为基础和核心。侧重研究和使用智能搜索、智能控制、完成海量数据存储、云计算等功能,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最终满足物流信息系统资源配置最大化的需求。

(2)物联网在各行业物流中的运用研究

例如,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徐亚鹏(2010)的《物联网在烟草商业物流的应用研究》,该文对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给中国烟草行业商业物流带来深远影响和深刻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物联网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基本的工作原理,对物联网技术在烟草商业物流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展望。

(3)物联网在具体物流环节的运用研究

例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武晓钊副教授(2011)的《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应用分析与展望》,该文对仓储这一物流环节目前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智能信息管理技术、智能机器人堆码垛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环节应用的不断深入,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储业的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感知技术集成应用将成为仓储的潮流,无人搬运车与智能机器人将融入仓储物联网,无线网络与通信技术将得到应用,仓储环节的物联网应用将出现互通互联的大趋势。

2.2.2 国外研究概况,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1)从技术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如何让物流管理利用物联网的一些具体技术。例如,JITR、RFID自动识别技术及MES的基本方法与先进管理理念,通过车间生产物流信息的实时反馈进行物流数据分析和监控,加强车间物流控制,实现生产节拍、物流、信息流的同步,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物流管理成本。

(2)从产业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TI、INTEL等美国集成电路厂商目前都在物联网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在RFID领域投入巨资进行芯片开发。Symbol等己经研发出同时可以阅读条形码和RFID的扫描器。IBM、Microsoft和HP等公司也在积极开发相应的软件及系统来支持RFID的应用。欧洲的Philips、STMicroelectronics在积极开发廉价RFID芯片;Cheekpoint在开发支持多系统的RFID识别系统;诺基亚在开发能够基于RFID的移动电话购物系统;SAP则在积极开发支持RFID的企业应用管理软件。

(3)将物联网与物流业的物流跟踪管理系统进行结合研究

例如,将物联网的技术:RFID自动识别技术、移动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JIT、MES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基本方法应用到物流业的物流跟踪管理系统中。

3 充分利用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1 利用物联网能提高物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智能化和信息化是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经不仅仅是对物流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职能的管理问题,而且还可以将相关物品的信息等特定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且可以根据物品所面对的相关物流环节与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做出智能化的分析、建议与决策。

3.2 物流业利用物联网将能提高物流活动的一体化程度

物联网能帮助进行物流功能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流系统的整体效率,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主要指物流活动过程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管理,它是通过利用物联网来实现智能物流管理,将物流活动过程中的运输、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管理等环节进行良好管理,使之集合成物流活动一体化系统,以便物流业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

3.3 利用物联网技术能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

为了更好地面对国内外物流业的剧烈竞争,为了赢得客户,赢得竞争优势,现代物流管理都希望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而将物联网与物流业的良好结合与应用正好可以实现这一点,今天物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能使相关的信息采集变得更加快捷与高效,促使物流效率得到提高,并进一步降低物流服务成本。

例如,物流业可以采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在集装箱等集装单元器具上使用相同类型的电子标签,这样在对集装单元器具进行装卸搬运时就可以通过信息采集快速收集跟货物有关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效率,节约物品的装卸搬运时间,并且可以实时掌握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具置变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减少相关物流环节成本,最终使得物流业的整体利润率得到提高。

3.4 利用物联网使得供应链各环节整合更加紧密

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施智能化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信息资源整合,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相关企业在原材料、物资供应、产品生产、货物流通、市场需求等环节上的协同,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库存数量进行较为准确的控制,以缓解供需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可以避免需求被不断放大,有效地控制住了牛鞭效应的发生,使得企业的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得以增加。

物流业对物联网的良好运用使得供应链各环节整合更加紧密与高效,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让相关客户的满意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进而避免了客户的流失,保证了客户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4 物流业在利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物流业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有许多优势,但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处还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国内相关物流企业在利用物联网技术时还将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结合使用。

4.1 物流业采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资金需求量较大

在物联网技术成为相关行业,特别是物流业的通用技术之前,在该技术的使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目前物流业的整体利润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因此,对资金的依赖成为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中普及的重要障碍之一,不管是采用RFID技术,还是GPS技术等,这些都将会增加相关企业的资金等资源的投入,也将增加企业的初期成本压力,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要是没有急切的技术升级要求,一般不会主动地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与物力资源来发展物流业的物联网技术。

4.2 物联网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限制智能物流发展

首先,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读取可靠性,因为今天相关的物联网识别技术还没有达到一个完全成熟的程度,企业在对相关数据的读取过程还可能受到相关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其次,是数据本身还存在着信息安全的问题,因为物联网的识别技术在读取相关数据时需要经过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传输,而互联网本身就存在着信息传输等安全,这也使得物流业在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时存在一定的网络风险。

虽然物流业在采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物流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特别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物联网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将会是十分光明的,同时,相关行业及管理人员等在面对物联网热潮时,也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不顾企业实际情况而去跟风,应该注意切忌浮躁心态,尽快制定统一标准等。

5 当前可以利用物联网发展物流业的重点领域

5.1 物流业智能运输管理子系统

将物联网技术综合运用于物流业运输管理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起一个适合企业需求的智能运输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包括了企业车辆调度管理和车辆控制等方面。

5.2 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子系统

通过RFID自动识别技术将符合行业要求的标签附着在需要被识别货物的表面、外包装物或货物的内部,当被识别的货物进入到RFID自动识别可控制距离内时,RFID读写器将自动且无需接触地对货物进行读写。该子系统包含货物自动入库、货物自动盘库、货物自动出库和货物自动周转等环节。

5.3 物流业智能配送管理子系统

物流企业智能配送管理子系统以GPS与GIS等通信技术为基础,主要为物流业物流配送提供高效服务。该子系统包括车辆实时监控、动态调度、配送货物查询、物流企业与外包方的通讯、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等。

5.4 物流业智能包装管理子系统

智能包装管理子系统是以RFID自动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材料科学等技术为基础,通过增加物品的实时信息以便各方对物流过程的追踪管理,提高货物的包装效率,特别是运输包装的效率。

5.5 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物流安全管理子系统

通过利用RFID自动识别等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企业相关货物的实时跟踪与识别,掌控货物状况,从而保证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库存管理、货物正确与快速运输和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的时效、可靠与安全管理。

5.6 企业智能质押品监管

例如当融资企业把相关质押商品存储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后,并以此向银行申请授信,物联网技术可以使银行等金融企业随时对融资企业的相关质押品进行信息实时监管,从而降低银行等金融业可能需要承受的风险。

5.7 企业智能保兑管理子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企业智能保兑,将可以随时掌握从银行承兑到仓单质押等各个环节的反常问题与情况,并且可以预警上游生产商回购质押货物。

6 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推动着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不断引入,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与扶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历史性与革命性的变革,中国智能物流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我国未来通过物联网为物流业提供的应用将主要出现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6.1 主要从智能供应链与智能生产融合

随着RFID自动识别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逐渐普及,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生产子系统、采购子系统、物流系统与销售子系统等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能供应链与智能生产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能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造智能企业,打破传统流程、工序等的界限。

6.2 智能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

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应用。如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方便地实时查询、追溯产品信息。今后其他的物流系统也将根据需要融入社会物联网络或与专业智能网络互通,智能物流也将成为人们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6.3 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能物流

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如,温度的感知用于冷链;侵入系统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盗;视频的感知用于各种控制环节与物流作业引导,等等。

6.4 物流领域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

物联网带来的智能物流革命远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以上几种模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这才是未来智慧物流大发展的基础。

目前,就有很多公司在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如,某公司在探索给邮筒安上感知标签,组建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并把邮筒智慧网络用于快递领域;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等。

7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应用于物流业仍处于孕育和准备阶段,离大规模的应用和普及还有较大距离。但是,物流业作为物联网技术最早涉及的领域之一,已经具备初级应用雏形,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技术不断革新的大环境下,物流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将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吴晓钊,王继祥.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2-59.

[2] 赵昱. 物联网对物流活动影响之展望[J]. 企业导报,2010(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