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篇1

[关键词]青少年 思想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088-01

一、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代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逐渐成为时代的主体。其价值取向也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从总体上看,在新的现实面前,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包括以下诸方面。

(一)习惯于独立地思考问题

这是新时期青少年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比较的新特点。青少年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公平,是社会群体中正义的代表,对待问题不是顺势接受,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检验,主要体现在更深层面说明问题。青少年又特别关注思想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复杂的现实情况,他们希望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

(二)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

因为理论与实际的不相符合现象,造成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相脱离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当今的青少年虽然往往还未进入社会,就以自己全新的眼光看待社会,然而他们的心理、想法及其社会阅历都与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常常处于矛盾状态。

(三)期待双向的思想交流

青少年的思维极其活跃,伴随着出现的思想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自身健康成长,青少年迫切要求多渠道的思想交流。这种交流过程中主体双方必须站在平等的地位,由于思想工作者对其新特点认识不够,因此在与青少年沟通交流方面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目前最紧要的就是研究探索新方法。

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目前的教育方法必须随青少年的变化而变化。

(一)着眼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灵活性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青少年即使处于相同的环境下,由于其自身情况的差异,所表现的思想问题都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根据青少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灵活处理。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当代人的创新意识给青少年开辟了新的角度进行思考,这种具有新意的思维方法最容易解开问题的症结。

(二)把握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渗透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实践证明,要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之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用感情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列宁同志说,做人的工作是最伟大的艺术。在思想教育中,要时刻把青少年的需要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让他们体会到党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用真诚实意去感染青少年。因为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观念很强,所以我们要以一个平等的姿态来面对他们,倾听内心的声音,尽量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将来更好地开展思想工作奠定基础,使青少年的心灵在读书学习中不断得到净化、升华,产生思想飞跃。

(三)坚持对青少年进行有力的鞭策

同志关于“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的指示,充分发挥了思想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突出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鞭策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英雄的精神永远不过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广泛形成崇尚英雄模范、学习英雄模范的社会风尚。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时期,青少年的英雄模范教育有利地鞭策其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努力发挥英雄人物的模范作用,积极引导青少年向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四)坚定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循序渐进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也要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我们应该从青少年的现实思想实际出发,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用汗水和心血去培育“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篇2

(喀什麦盖提县第三中学政教办 新疆 麦盖提 844600)

【摘要】从当今教育现状出发,透析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并分析其根源,结合东西方品德教育发展历程纵向分析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几条关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思考解决策略。

关键词 青少年:思想品德:东西方教育:和谐发展

Teenager thought moral qualities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nvestigate

A ti ke mu·wang su fu

【Abstract】From nowadays educati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set out, dialysis teenager thought moral qualities education medium existence of irregularity combine analysis its source, combine thing square moral qualities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lengthways analysis virtuous teach in education of importance meaning, end give several concerning teenager thought moral qualities education problem of thinking solve strategy.

【Key words】Teenager:Thought moral qualities:Thing square education:Harmony development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青少年时期是优秀思想品德形成的黄金阶段,教育者必须抓住关键时机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进行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这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1. 青少年教育体制现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加大教育投入,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尽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仍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青少年公德缺失,生活无规律、学习没计划、行为少规范,纪律观念短缺乃至法制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缺乏以至于自私自利,奢侈浪费。结合陕西省未成年20年犯罪调查数据分析,自1985到2005年青少年犯罪比率由1985年的24%上升至2005年的74.4%,同时初犯的平均年龄由上世纪90年代的l4-l5岁降低至21世纪初的l2岁。

现阶段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重分数轻能力。实用教育主义和崇洋思想无形中导致思想品德课地位下降。社会、家庭对此都颇有干扰。许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独断专行,缺乏公德意识。溺爱娇纵使子女任性自私,粗暴专制使子女暴躁蛮横。社会的浮躁及网络,舆论缺乏正确导向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和阻力。

限于经济因素,应试教育和片面的素质教育对德育工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当今教育体制和计划指标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利益挂钩,为考试服务的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道德教育的目标、方法及途径都亟待改革。

2. 东西方教育发展的对比分析

探索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一要纵向分析中国两千余年文明进程,这也恰好诠释中国品德教育发展的历程。

首先,“大学之道,在于明德”阐明了德育的地位,《大学》开篇指出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学生要“明德”而后以此“修身”。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正是古代德育的一贯要求。其次,“有教无类”,“弘益人间”阐述了古代德育方法和宗旨。提供平等、自由的教育机会。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后来采用科举制度,八股取材,都继续贯彻儒家教育思想,造就一代代忠君爱国的典范,随后广泛普及东亚各国,影响深远。

进入近代以后,传统教育开始受到西方思潮冲击,这一时间教育以增进知识、健全人格、促动发展为目的。思想家斯宾塞指出“教育就是自我发展”,“是完美生活之预备”。近代教育一改传统教育中内容僵滞,体制散乱,效率低下,精神扭曲的局面,极大的解放了思想,造就大量科技人才,孕育热血维新志士,培养先驱革命同志。西方近代教育观念的引进和传播催生了新式教育,重新诠释有教无类的思想,倡导了义务教育理念。

西方文明的历程,也鲜明指出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早期欧洲,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习惯。因为,在他看来,理性和习惯是人们具有“善德”的根基。因此,他指出,“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

从文艺复兴到科技革命的数百年间,西方国家贯彻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对品德教育的忽略造成了道德的堕落,掩盖了教育理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宗旨,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最终对利益驱促使近代资本主义野蛮扩张,直至世界大战相继爆发,究其根源必然也有漠视品德教育的原因。二战以后,在欧美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逐步认清实用主义教育观所留下了后患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发展青少年爱国主义品德教育。

现代教育的理念都可以找到历史的根源。从世界文明自我完善的发展史中也可以找到解决当今教育问题的方法。而当前针对应试体制所提倡和实施的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正是在儒学教育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所找到的答案。

3. 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几点解决策略

3.1 发挥家庭积极影响,倡导社会公德教育

家庭是配合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社会化环境,其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学校教育的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要营造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创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第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同时完善对家长的教育问题。

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完善科学合理的青少年行为规范,约束其行为导向。积极发挥多方面影响,保证孩子在宽容和谐的氛围里健康乐观地生长。

3.2 发挥网络舆论教育,正确引导品德教育

近年来网络发展紧密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正确分析网络地位必将对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把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加强教育网站建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第二,加强网络道德法制教育,让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规范上网行为,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堵”与“疏”并举,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削弱网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作用。

第三,建立监控引导机制,严格部署制定网络规范,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3.3 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读书育人措施

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指明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总结我们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

3.4 发挥教育能动作用,建立内因引导体系

内化是指自身思想与他人的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观点信念和其融为一体,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导向。以情感为中介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同时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冲突。这时便形成了稳定的品德。

社会公共道德内化指学生把社会标准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对青少年进行相关教育需要综合考虑其各个方面尤其是心理层面,应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自我加工和自我创造性,变成学生自身认识重组的需要。而国家公德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内化。

篇3

关键词:影视文化;道德沦丧;影视元素

一、引言

作为现代新型的传媒文化,影视文化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和信息的便捷性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影视文化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传达了当代大学生所急需的正能量。然而,影视文化虚拟的世界以及一些文化糟粕可能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撼动,沉溺于影视文化的虚拟世界却在现实世界难以立足,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难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难以对学生所接触的各种影视文化难以了解。这是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挑战,更是一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积极影响。

二、影视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先进的采编播设备也使影视文化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运用优秀影视片加强对孩子和青年进行素质教育肯定是有效办法。”

(一)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相比传统的书籍文献,一些弘扬主旋律的影片更具有可看性和生动性。随着对影视文化了解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主旋律电影也不再像《小兵张嘎》、《地道战》这类影片较为枯燥,说教意味浓厚,当下的主旋律电影如《集结号》、《云水谣》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美丽的画面加上如《云水谣》中徐若等明星的加盟,更是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的观看兴趣。在观看中,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的壮烈气概、民众的朴实自然、战争的残酷悲壮,正如马克思所说,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有利于在无形中给青少年灌输了爱国的理念。

(二)是青少年接触世界各地思想文化的有力武器

影视文化好比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青少年可以坐在课堂里,听到著名大学教授学者的课程视频,与大师的碰撞更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同时也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是青少年发展再创造力的有力体现

“自媒体”时代的悄然深入,微电影这种简短的电影题材以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吸引了诸多青少年的关注。微电影的主题多为体现亲情、呼唤友情等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向上的题材,这种学生自己拍自己看的题材在青少年中的接受度更高。诸多青少年也尝试自己学习制作简短的微电影,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积极地投入到积极健康的文化的传播当中去,成为一名“传播者”。

三、影视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注意提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影视文化极大发展的当下社会,各种题材的影片不仅给人们带来便捷信息、充分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更是突破时空的局限,方面教师将世界各名校的教授资源带入课堂,是学生身临其境般的与大师“零距离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思想境界的同时,不良影响也随之而来。

(一)电影分级机制不利威胁青少年价值观

在中国,直到2011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才正式颁布,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秩序可谓是终于进入了一个法制的轨道。然而,无论是《电影管理条例》还是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都只涉及电影审查制度,并未涉及电影的分级制度。在文化日渐开放,电影也日渐商业化的今天,为了制造话题、吸引更高的票房,电影中的暴力血腥、激情片段、虚幻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多,对本来价值观尚未稳定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比如在2013年上映的《小时代》凭借豪华的明星团队和导演本人的影响力在首映3天就获得了2亿的票房,其中八成以上的观众是90后,随着高票房而来的就是学业、业界对该片传递“拜金主义”、制造虚幻生活假象的批判,家长也十分担心其中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消费观。

(二)网络外国电影混乱青少年道德认知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猛,据调查截止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已超过7亿,网络的发展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青少年是最容易吸收新事物的一代,又是最不够理智的一类群体。在中国网络监管不利的情况下,外国的电影大量涌入网络,有些电影中带有的文化霸权主义色彩,企图对中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和侵蚀。而影视的过度影像化倾向,会是他们在观看时不动脑思考,思维随着影视剧人物的喜怒哀乐转动,养成无目的,无条件的接纳,这很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三)沉迷虚拟影视易疏远青少年人际关系

影视剧的大量泛滥,会导致青少年们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而偏重于与影片中虚拟人物的虚拟交往和幻想,产生人际关系冷漠、人际情感萎缩、人际距离疏远,从而造成新的人际关系障碍。一些具有保守、抑郁等性格特质的青少年,不喜欢也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而观看影视剧就成了逃避现实生活的一个好途径。

据报道,2012年一位英国某少年因沉迷于影视剧遭到父母反对,将父母杀害,并模仿影视剧中将父母焚尸。如此惨无人道的行为正是由过度观看影视剧导致,长期观看影视剧不仅会导致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刻意模仿,还会导致疏远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导致自闭等一些现象。这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对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影视文化时代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启示

(一)定期展播优秀电影作品

针对初中、高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既符合学生口味,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的电影,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得到缓冲,更可以利用影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觉悟。对于大学生,学校的学生处、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可以安排一个电影放映室,每日挑出一些优秀影片放映,在校园内进行宣传,有学生自愿前往观看。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其自主安排生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能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洗礼。

(二)建立校园绿色网络

针对初中、高中,学校要定期管理校园附近的黑色网吧,防止学生逃课去网吧观看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影视作品。针对大学校园,基本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电脑,学校更应当引进一些能够有校过滤散播不良视频的网站,并建立或向学生推荐一些积极向上,又有青春朝气的新型网站,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公众平台等一些网络媒体,向学生传播一些优秀的影片信息,形成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健康网络。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最为校园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影视文化在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充分的趋利避害,发挥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鼓励、引导、健全学生的人格,更应该将影视元素充分的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时尚、青春、活力的校园氛围,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论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侯学标,电影评介

[2]《关于中国内地电影监管机制的再思考》,王鸣剑,重庆三峡学院院报

[3]《西方电影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彭浩晟,广东医学院

篇4

关键词:新时代 网络数字媒体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数字媒体是一种信息载体,主要以二进制数形式进行记录、处理、传播和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当中,往往包括数字化的图象、视频影像等。自1995年后,中国的数字媒体便开始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逐渐兴起,它率先影响了中国的80后、90后年轻人群。在网络技术发达的现如今来说,数字媒体发展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中国青少年人群,而将数字媒体引入各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手段,既有利又有弊。本文将从数字媒体对于当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新时代数字媒体条件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二、数字媒体的解析

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媒体是新时代下的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新兴学科,其管理上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多,有计算机软件硬件、电子、通信以及广播等。数字媒体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图像、音频、文字等。它是一种依附现代计算机网络来进行传播的数字化作品。在继语言、文字、及电子技术后,数字媒体成为了最新的一种信息载体。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它的传播方式较以往传统的媒体不一样,它不是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点对面”广播式传播,它实现的是“点对点”的交互式传播。

三、数字媒体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1.积极影响。处于思想正在渐渐成熟的渐进阶段的青少年,思维较为活跃,生活充满热情。在这个信息化的新时代下,数字媒体能够为青少年带来了广泛的兴趣爱好。由于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应有尽有,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所有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及事物。这种不用出门也可以获知世界各地人文习俗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跟上时展的步伐。

2.消极影响。网络上,青少年通过数字媒体获得大量的信息的同时,也会有一些黄色、暴力的信息侵入他们的眼球,由于自制力差,且思想未够成熟,故对于这种不健康的信息缺乏抵制能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发展。此外,有些学生过度沉迷于数字媒体的新功能,利用数字媒体进行各种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网页,久而久之,身体得不到锻炼,视力下降,意志逐渐堕落,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四、数字媒体条件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1.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数字媒体。现如今,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方式已经成为了各学校讨论的重点问题。在借助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合理利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网络数字媒体学习环境。由于数字媒体所具有的各种新特点符合当代青少年的个性需求,如各种文字、图像、音乐视频等的传播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热爱和追捧。但为了避免学生过度依赖这种新型网络媒体,学校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以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对他们造成思想歪曲、意志堕落等恶劣影响。

2.发挥数字媒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媒体的发展,既给学校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政教育无疑成为教师手中的难点工作。如何借助数字媒体宣传爱国主义,发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是现阶段教师遇到的重点问题。因为如果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们容易忘记自己肩负为国家效力的责任,对自己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故教师可以经常性开展座谈会,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主题,倡导学生要爱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将内容转换为图片和音频的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微博等潮流媒体进行参与互动。

总之,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当代青少年带来利弊影响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但在数字媒体自身特点越发多样化的同时,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的约束力,避免自己沉迷于虚拟网络中,避免自己过分依赖这种新型媒体而忽略了日常正常生活;同时,学校在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加大管理和制约的力度,在新科技、新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确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中的思想政治走向。

参考文献

[1]薛葵 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05),4-5+9。

[2]史锴鹏 论网络时代下我国面临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86-190。

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毋庸置疑,整个世界日益信息化,互联网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国在网络方面的工作却远远跟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目前,80%的网络信息来自美国,我国网络信息输出流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总流量的0.05%,进口流量占0.1%。这种状况下,就形成了西方殖民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冲击,势必影响我国人民尤其是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民族认同感都会受到挑战。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上网并非难事。不让他们接触网络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青少年的生理特别是心理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还缺乏明辨是非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因此,能否搞好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搞好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迫

在眉睫。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是主阵地。面对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学校应如何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学生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综合素质,能够运用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当然,教师除了具有熟练驾驭网络的技术之外,自身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辩证对待网络的能力,能够认清网络的利弊。

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引导

要改变以往过于追求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做法。信息高速度发展的今天,更要始终坚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始终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引导;要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当然,要想让这一目标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信念,就要改变教师的强势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达到育人、感人、化人的目标,增强学生自觉抵御网络污染的能力。

三、开设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信息时代,对青少年避而不谈网络,不让其接触网络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接纳网络,不能因为它存在负面效应就因噎废食。为此,各中小学都应积极开设网络基本知识课、网络教育课,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网络,懂得网络,正确区分利弊,学会做网络的主人。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尽量让学生少去网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明文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据实际情况来看,大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网吧反而是未成年人是主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电子阅览室,学校可以通过在电脑上安装“绿色”软件,过滤垃圾信息、网站等,避免学生因误点、好奇而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样,既满足学生对网络的需要,也能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四、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青少年毕竟心智不成熟,缺乏自制力,除了加强教育,引导规范他们的行为以外,也需要通过制订一些强制性的纪律条文,硬性规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当然,这是“堵”的方式,但也是必要的。

篇6

关键词:道德教育;孝道;知恩报恩

【中图分类号】G410

一、 青年大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和希望。所以总书记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深刻影响着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走向。德育是做人之本,亦是教育之本,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本,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二、青年大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现状。

当代的青少年在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强大的社会欲望的诱惑下,普遍存在极端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如深渊般的欲望,对父母师长满腔的怨气与不满。没有基本的礼貌礼节,课堂上让同学们写出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做的十件事,居然有很多同学写不出来,对父母国家及他人为我们的付出麻木不仁,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德行教育存在的现状及难题:1、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中普遍都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轻德行的培养;2、德行教育目标太高,都找不到着力点或立足点,因而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因此,德育教育和德行培养迫在眉睫。

三、孝道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1、孝为德之本。大家都知道: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却少有人知道:孝为德之本。孝为百善之首万行之门。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所积淀下来的文化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贯穿始终的思想就是一个“孝”字,《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所以“百善孝为先”,教育要从教孝开始,人的一切行为也要从行孝开始,孝应该是德育教育的绝好切入点。由此才找出现代德育教育的问题所在:德育教育缺乏根基!老师相信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宽阔的心胸,要把国家、民族和社会装在自己的心里,可在教的时候总感觉到不得力、不踏实,是因为这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要求没有根基,因为一个人在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和付出之前他必须先回报父母――生他养他给了他生命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全部心血的恩人。一个不知感恩和回报父母恩德的人,是忘恩负义之人,是不仁不义之人,这样的人如果说要为国家、民族、社会牺牲奉献,那一定是假的,是另有所途,即使是真的,那他的这一想法和行为也是没有根基的,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木,是不会有结果的。因此“孝道也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2、怎样孝养父母?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伤害自己的身体,不上网成瘾,不结交酒肉朋友,不懒散怠惰,就是孝养父母。《孝经》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子女之身是父母之心,不让父母伤心、忧(纠)心、操心;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就是让父母放心、安心、欢心,就是在“孝养父母的心”,进而按父母的所希望的去做,完成父母的志向,了父母的心愿就是在“孝养父母的志”。其实,孝亲的核心就是让大家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是人道的大根大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也只是报恩而已――报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天地众生恩而已。

3、孝养父母的核心是敬--表现为有礼。孔老夫子说:“犬马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在行孝修德的时候必须要有内心的恭敬,内心没有恭敬,那和养犬养马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内心有敬,就会在他们面前低下我们的头弯下我们的腰,那就表现为礼。人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表达的是他的内心,代表着一种修养,也就是说这个人内心对父母孝不孝,有没有德行,道德修养高不高,是通过这个人有没有礼来表现。礼是天地万物本有的秩序,是人们进退应对的行为法度和规矩,是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所以有“不学礼,无以立!”之说。礼的本质是敬――内心对人事物的恭敬诚敬,就可以从父母祖先那里得到我们生命所需的养分。

4、“孝道与环境保护”。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天、地这对父母孕育的,我们人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大地的哺育,知道天地这对父母对我们无尽的关爱与无私的奉献,了解天、地、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根本,我们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及至宇宙万物都有着整体同生共死的生命联系。是整体同生死共存亡的生命共同体!可是我们今天的人类也成了那不孝的子孙,不仅不感恩天地这对父母对我们人类的无私付出,还疯狂地向天地索取,而回报给天地的是、污染、破坏、毁灭,这样的行为等于我们是在杀父弑母,由此下去可以想象得到,我们人类未来的道路不会走的太远了!地球母亲死了,我们人类还有路可走吗?我们个人还有活路吗?为了不让我们人类的末日来得太快,保护地球、感恩天地、节约资源、过勤俭朴素的生活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当我们从地上捡起一片垃圾,就相当于从地球母亲的脸上檫掉一块污渍,也许我们人类的路会由此向前多迈出一步,我们个人的命运也许会由此而改变,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正是从如何孝亲、孝国、孝天下众生和孝天地自然等各个层次,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去培养我们的德行,使我们的德行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仍是我们进行自我修养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青年一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和谐社会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切实利益。由于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先决之地,在青少年成长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便是哺育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和摇篮。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一、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能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稳住阵脚,智力教育被父母看作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点。有些家长甚至从小就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他们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购买各种智力玩具等,然而却忽视了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其结果确实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开发,但却使孩子在性格上出现了问题。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失衡,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与整个社会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埋下隐患。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不光是要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时还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型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缺乏道德品质教育

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因此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凡事都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过多的呵护。然而就是在这种过分的溺爱下,致使许多孩子对良好道德品行的认知匮乏,道德情感默然,不懂得与人分享的快乐。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承接人,对青少年教育是否到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是塑造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的起点,因此对孩子进行道德重塑与灵魂美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二、如何加强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1、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健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明显会更加乐于助人,心智也更加健全。父母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一方面,父母更要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友善”与“关爱”的和谐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品德得到完善,情操得到陶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社会要和谐发展,为孩子创设一个文明、和谐、友善的家庭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

2、父母要发挥好示范作用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亦是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言行将会对子女产生重大影响。孩子一出生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多,他们的是非观念、为人处事的准则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父母的身教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凡具备如为人友善、待人诚恳、有社会责任心等优秀道德品质的父母,其孩子也具备此品质。尤其当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负面影响已经波及到了青少年,因此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从小就陪养孩子的仁爱意识和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只有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把孩子培养成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完美人格的接班人才算真正的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

3、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规范作用逐渐被削弱,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我们要重塑传统道德体系的规范作用,重新确立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使传统的道德素质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中华民族中的优秀文化精髓与社会所倡导的道德品质相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要义,又有充满时代文明气息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去实际体验和感受蕴育其中的高尚品德。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鼓已经敲响。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中要积极构建一个充满友善与关爱的和谐社会,打造坚实的中国脊梁,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要充分发挥好对青少年的指路人作用。家长要把教育人、引导人、关爱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孩子真正培养成德才兼备、品质高尚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谐、稳定、繁荣、昌盛发挥最大效力。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唐汉卫. 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篇8

“仁爱”思想青少年人格家庭教育“仁爱”是孔子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把“仁”概括为人的最根本的品德和衡量人是否有道德的最高标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爱”,简而言之,就是与人亲善,仁爱教育就是教育人学会充满爱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爱”也是一种伟大的担当精神,仁爱教育也就是教育学生学会担当责任,学会关爱、帮助他人。

儒家阐述的“仁”,就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这种爱包含三个大的层次,即家庭血缘关系的爱、社会人际关系的爱和宇宙万物之间的爱。以家庭血缘关系的爱为起点,推及社会人际之间,至整个宇宙自然。儒家的情感教育逻辑起点在家族,“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这都说明爱人要从身边最切近的人做起,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是爱人的着手处和根本点。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仁之实,事亲是也。”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地。“仁爱”思想要建立在血亲情感基础上,但又要超越这种血亲情感,爱人以亲子关系为基础,推及到天伦之乐,扩大到姻娅之情,进而提升到民族认同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爱”思想最后升华为一种关怀人类命运的激情。这种情感迁移体现为个体道德修养的逐步升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天,尽管“家”的含义较之传统社会有了变化,但家庭关系对人的情感需求和亲子之情是任何德育内容都不可涵盖的。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情感最初体验是在家庭中得到的,家庭提供了孩子最纯洁、最简单的情感获得表达的舞台,它对孩子性格、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无论怎么改革,品德教育都离不开情和爱,父母是孩子的最早、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爱心情感体验是什么教育都替代不了的。

在家庭对子女进行爱心情感教育,关键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幸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既慈祥温和,又严格要求,让孩子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这就是让孩子在家庭德育过程中体验儒家的“仁爱”,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建立长幼有序的合理家庭关系。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父母要像个父母的样子,儿子要像个儿子的样子。各在其位,各尽其事。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成为家庭的核心。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星星”,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温床,更谈不上培养礼让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不能颠倒主次。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关爱家庭的的楷模。“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里仁》)。”孝悌是孔子仁爱教育理念的根本。家长既是家庭“仁爱”文化的建设者,也家庭“孝悌”文化的实践者,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现在一部分成年人冷落、慢待自己父母,不照顾自己的父母生活,更有甚者千方百计“啃”老,这样给孩子的影响就更不好了。假如父母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伯伯、阿姨、姑姑不友善,又怎么能教育孩子尊老爱幼。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都没有亲情,更何谈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因此,作为父母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对纯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力量比伴随其成长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能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对父母来说这也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第三,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然而当今父母过于惜爱自己的子女,使子女觉得这种爱理所当然,他们全然不懂得感恩。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挣来的,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理解、体谅父母呢?为此,父母应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工作和收支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如果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告诉孩子,让他和父母一起面对,使孩子认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应为家庭分忧解愁。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逐渐学会珍爱家庭、珍惜自己,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升华为孝敬的高尚品德。

第四,强化孩子孝敬父母好习惯的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孝敬父母就是要求孩子亲爱父母之情,敬重父母之行,顺承父母之意,侍奉父母之心。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情感基础,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也是目前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孝亲教育,对改变目前家庭中存在的孩子专横、缺乏同情心等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礼记•曲礼上》)。”孝亲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在孩子刚懂事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应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把基本要求变成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这就是对孩子最实在、最有效的“仁爱”教育。

如何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同时也关涉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目的是推进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的幸福。德育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公民懂得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集体、民族、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与国家正大力提倡的未成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相继推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等是相一致的,这些都正在重新开发和利用儒家伦理的智慧和资源,为“仁爱”教育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归根”“知常”――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中小学管理,2009,(9).

\[2\]让中学生保持阳光心态的128个故事.九州出版社,2008.

\[3\]家书.万卷出版公司,2008.

\[4\]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

篇9

关键词 美术馆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

美术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有效途径,通过美术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鲁迅曾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当代美术馆的美术教育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正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怎样在美术馆中通过美术活动载体创新性的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美术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美术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内容上的相通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广大青少年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美术教育则是通过推动人的内

心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厌恶,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美与善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

2所承担任务的相似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努力培养广大青少年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各类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广泛汲取美的灵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物质、精神文明。这些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相吻合的。

3目标的一致性。美术教育寓教于乐,形象直观,因而对人的影响更自然、更持久,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特殊的功效,使人的精神境界升华,对人的道德风貌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美术馆的美术教育

美术馆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为社会发展而服务、面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文化事业机构,担负对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推动当代艺术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馆的教育、服务功能也越来越明晰,在当今已被视为一种公共教育机构,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场所。美术馆的相关美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在开放的环境中为青少年们提供直接欣赏与学习机会的教育活动。通过自由参观及工作人员的解说,帮助大家有效地了解美术作品,并帮助大家学习艺术相关的知识,提高大家的审美素养。所以,通过引导青少年对美术馆各种艺术品的欣赏、领悟、学习,并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其他的各种美术活动,能够方便直接的对青少年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美术馆通过多种美术活动载体对青少年进行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

美术馆里的艺术作品是实际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物品,是通过美术活动载体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美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道具。比起学校里的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它们更直观、鲜活,更具有感染力和审美教育功能。而且,美术馆的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校力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单一、说教的传统形式,将传统的封闭教育式机制引向现代开放式教育机制,使学生能够在美术馆活泼、主动、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学习和思想熏陶。另外,美术馆的相关美术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是多样,例如陈列、讲座、艺术家公丌制作表演、开放的工作室、公演会、与学校协同进行的美术鉴赏教学、提供图书资料及互联网络资料等。所以,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美术馆的相关美术活动,能够创新性的对大家进行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1)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审美感受力。通过观摩欣赏,提高青少年对艺术形式及其内涵的感受能力,让美的思想融入到大家的思维中,对大家的思想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从而有力促进大家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2)促进对艺术作品相关背景的了解。通过组织大家对作品产生的地域、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学习,了解艺术家生存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道德背景和思想背景等,引起青少年们的思索和感悟,从而提高大家的思想和政治意识水平;(3)通过对各种艺术品的鉴赏,理解和对各种艺术形态的综合把握,获得多样审美享受,并提高对艺术品的理解力,提升审美修养,提升道德意识水平。

总结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和提高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美术馆美术教育的形式,积极利用各种美术活动的相关载体对青少年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美术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手段和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大力对美术馆的相关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进行推广和实践,以便更好的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昊东粱,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马列波.芙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14-15..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89―01

近年来,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其间固然有不同的个体原因,但目前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的严重缺失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因素,使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如何让青少年学会善待“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当代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形形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普遍忽视生命教育。学校很少甚至没有开展过生命教育,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指引。过分追求考试成绩的教育异化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不懂得人到底为什么而活,怎样活,怎样面对人、面对生命。

3.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的不足。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以及漠视生命的现象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父母和家庭。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爱极大地物质化,尽其所能地单向性给予,从而使孩子把被给予当作必然。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不懂得珍惜敬重与感恩回报,渐渐地不把父母、物质、金钱甚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当回事。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一切,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立志建功为重点的理想教育、以学史建碑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讲究职业道德、转变社会风气为标志的道德教育、以读书活动为具体形式的科学教育,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教育等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

二、解决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问题的对策

1. 从社会来讲,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发挥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环境的社会性德育作用。学校要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把生命教育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要利用媒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比如大型健康咨询活动、讲座等来拓宽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渠道;要把生命教育纳入社区工作中,营造对青少年乃至全社会进行生命教育的社会环境。

2.学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科目和课时,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和集中,降低实施的难度。学校应通过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传授生命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通过学校德育课、伦理课与人生职业规划课程讲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学校应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合作的意义和关爱的价值,从而确立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