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营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体经营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玉米种子 市场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62-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玉米种子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传统的国有种子公司占据垄断地位的市场格局被打破,不同形式的经营主体进入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的新格局。新时期新阶段,玉米种子市场出现了新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生产,必须采取合理的手段加以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一、玉米种子市场管理的现状
新形势下,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形形的玉米品种充斥着整个市场,绝大多数的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是难免出现一些经营假种子的个体,有些经营者为了赚取较大的收益,不顾种子质量的好坏,以较低的价格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大量收购,再以低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出售,严重影响了种子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危害了农户的玉米生产,损害了农户的切身利益,也使农户在选取玉米种子时疑心重重,不敢轻易相信市场上经营的品种,加之监督管理上的不足,使目前种子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1.经营主体较为复杂、市场监督管理难度大
国有种子公司垄断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后,国有种子部门逐渐退出了市场,绝大多数的玉米种子的经营主要渠道还是种子公司和城乡农科站,但是越来越多的个体经营走进了市场,经营主体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高素质的单一体变为复杂化的混合体,由于个体经营者农业生产经验不足,专业性的知识了解的较少,素质也有高有低,出现了一些不合理、不科学、不合法的经营手段,例如个体经营户之间商议种子价格、互相换种或者再次批发等现象,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
2.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经营活动不够规范
玉米种子市场经营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般情况下在农业生产换季之前开始,持续的时间较短,农户购买种子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种子市场,一些经营者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往往随便雇一个人作为销售员,而这些销售员绝大多数对玉米生产一窍不通,或者根本不知道所推销的种子的优缺点、有什么样的使用价值,有些甚至是文盲,在销售种子的过程中根本无法向农户提供合理的、专业的意见,只是一味的说种子好,好在哪里却不知道,也无法出据销售凭证,使种子的来源无从可知,销售人员往往只顾着多推销种子、多收钱,使种子经营档案不完善或者根本不建立档案。
3.超范围经营现象突出
随着种子市场多元化的发展,一些种子研究机构或者科研单位为了把研发的新品种推广出去,根据广大农民对新高产种子的盲目需求的心理以及市场经营的特点,往往会跳过审查实验的环节,向适宜种子区域以外的地区进行销售,根本不考虑其他未实验地区的种植特点,一些个体经营户为了扩大收益,在集中选种的时间段,派出销售人员到其他乡镇摆摊设点,大量推销种子,这对种子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得不同地区种子的品种急剧增加而且来源不清楚,显得十分混乱,给种子市场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假冒伪劣种子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4.1品种冒牌行为
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获得私利,经常打着知名种子品牌的幌子,用一些低劣的品种冒充这些知名的品种,窃取他人的成果,同时他们抓住广大农户农业生产知识不足,见识短浅的特点,欺骗买种的农户,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这种现象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尤为突出。
4.2销售陈种
由于上一年经营业绩不好,预计出售的种子没有售完,在来年种子销售时节与一些新品种掺和在一起进行出售,由于个体经营户存储条件不好,环境比较差,种子存放不规范。使一些种子出现变质的现象,发芽率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影响了农户玉米生产的最终产量。
4.3种子包装的标签和标识不规范
一些经营户在种子包装的过程中不标注其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编号,有的甚至不标注产品说明、生产日期、包装日期等。
5.广大农户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广大农户在选购种子时盲目的心态比较严重,求新的心理使购买的行为出现偏差,有些为了省钱,不到正规的种子销售点选购。直接到一些个体经营户那里购买,甚至从一些走村串巷的小贩那里购买,这就难以保证种子的质量。还有些农户在购买种子时不向经营户索要凭证,一旦出现质量纠纷就很难维护切身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二、对策和措施
1.完善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素质
1.1要建立健全种子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监督管理、质量检测、品种管理等制度,使各项制度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1.2要完善种子检测设备标准化建设,提高种子检测水平和效果,为种子监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1.3要规范玉米种子新品种的实验测试系统,不断完善种子实验基地现代化建设,提高实验的科技含量,严格落实实验检测制度,提高种子的试验、示范、推广水平,为种子新品种的审定工作提高科学的依据。
1.4努力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化技术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培养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确保市场管理正规化。
2.提高各部门协作能力,加大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玉米种子市场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种子部门单方面的管理监督,还需要工商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以及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在玉米种子集中销售的时间段,要加大对种子市场的排查清查工作,对于制假贩假者要严厉打击,给予严重处罚,特别是加强对城乡摆摊设点和走街串巷的不固定小贩进行不定时的搜查、核对,确保其贩卖种子的可溯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经营者和购买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等多媒体走街串巷,播放相关的法律宣传片和警示片,同时要向群众发放有关教材和资料,帮助其理解消化,使有关种子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辨别真假好坏的能力,让制假的商贩无利可图,同时执法部门要配合性的明察暗访,严厉打击潜在的违法行为,并告知于群众,提高群众的警惕性,以此教育种子经营者要严格遵守市场秩序和准则,自觉维护法律法规,完善各种经营信息及种子经营档案。
三、小结
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是促进玉米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提升玉米产量的有利措施,对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力;模式选择
1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国际化和集团化趋势明显,因此。企业财务控制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国际化企业的财务控制管理要与国际上通用做法接轨,而企业集团化则需要财务控制适应集团化的要求,本文探讨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及其选择。
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连接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企业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体。目前,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主要有集权式控制、分权式控制、集权分权相结合的三种财务控制模式。
2.1集权式控制模式
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是指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所有财务决策权都进行集中统一。母公司相关财务部门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的最高管理机构,不但参与决策和执行决策。而且在特定情况下,还直接参与子公司决策的执行过程;子公司则没有财务决策权。这种财务控制方式有利于规范子公司的经营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财务资源的整体复合优势,有利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贯彻与实现,同时也增加了集团财务部门的财务决策和管理难度,不利于发挥子公司个体经营的灵活性。
2.2分权式控制模式
分权式模式是指子公司法人财产权基本上归子公司支配与行使,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或审批权。子公司相对独立,母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有利于提高子公司对市场信息反应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调动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但有可能因子公司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也弱化了母公司的财务调控功能,不利于母公司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经营和财务风险问题。
2.3集权分权相结合的财务控制模式
集权与分权是企业财务相关权利分配的两种方向相反的控制方式,集权是为了形成规模和整体效益,避免资源重复配置和浪费;分权是为了靠近市场、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反应速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企业集团的本质决定了集团既要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又耍面对成员企业在法律上相对独立的事实。因此,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集权和分权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企业集团规模、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行业经营领域和不同的企业集团经济资源条件下各有侧重。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企业集团都是在控制与自由两难中寻求一种集权与分权的平衡,大多数都遵循“有控制的分权”这一原则。即重要决策集中,其他决策分散;对某些地区的子公司实行财务集中,对另一些地区的公司实行财务分权。它可以有效的将集权与分权的优点集合起来。一般地,企业集团在建立或变革财务控制模式时,往往面临的是什么领域分权、什么领域集权、何时分权、何时集权的选择问题。
3财务控制权分配的影响因素
上述三种财务控制模式的主要区别在财务控制权的分配。财务控制权分配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受制于多种因素。
3.1集团层次结构
首先是集团层次结构的影响。从集团总部拥有下属子公司的股权比率来看,分为全资子公司、非全资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三大类型,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企业按照其与母公司紧密程度不同划可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集团中位于不同层次的成员企业拥有的财权是不同的,所以,具体财务控制的目标和方法也不同。如母公司处于核心层,集团总部应直接实现对其战略、决策、财务的监管与控制,即完全集权;如参股子公司位于半紧密层,集团母公司虽然持有这层企业的股份,但不构成对它们的控制,一般通过委派股权代表进入成员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而对处于松散层的成员企业,它们在财务决策方面完全不受集团母公司的控制,应采用完全分权的方式。
3.2集团内部组织结构
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一般来讲,职能型(u型)结构是一种典型的集权化结构,相应地,其财务控制模式也应是集权式的。控股型(H型)是一种有机的组织结构,各部门之间联系较松散,部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这一组织结构下,采用分权式的财务控制模式较为合适,而事业部型㈣型结构属于相融式组织结构,企业集团相适应的则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还有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倒螺旋(N型)结构,这种结构下,企业与其他无产权联结关系的外部单位建立广泛的承包关系或者长期协作的网络关系,母公司主要通过集团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种契约或合同实现对协作单位的控制,对这种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也是通过规章或契约实现的。
3.3企业集团规模大小
小型集团公司因总部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和财务专家,往往较多地把财务决策权交给子公司经理,实行分散化的财务管理。它们通过政策指导、下达命令、信息交流和规定的报告程序,统一管理、协调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而大型集团公司资金雄厚,有大批财务专家,它们试图实行集中财务管理,但因其产品种类多、分布广和所处环境复杂,而较多地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或偏向于分散的财务管理。
3.4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按性质可划分为稳定型战略、扩张型战略、紧缩型战略和混合型战略。企业集团在不同阶段采取的具体战略的差异必然要求不同的集权、分权模式来支撑。如在紧缩战略下必须强调高度集权;而在实施扩张战略阶段,为鼓励子公司开拓外部市场,形成集团内多个新的经济和利润增长点,分权程度应大些。
3.5企业集团的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集团的控制体制也存在着很大的权变性。在初始阶段,集团管理总部不管从自身能力、企业规模还是从市场进入与地位的初步奠定等角度,可能会倾向于集权管理。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逐渐成熟,基于总部的战略和企业文化已得到各成员企业的认同,无需集权管理,或由于总部管理层素质能力的限制而无力集权,宜采用在集团总部统一政策目标与领导控制下的分权管理模式。
3.6管理文化结构的差异
从财务控制的角度,文化观念的差别既影响政府对企业财务管制的强度和方式,又会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安排上有所体现。比如,英、美等国强调个人价值的文化特质,使其在财务控制安排上更注重分权制和授权制;而在注重集体价值的东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日本等国财务控制更倾向于集权制。
4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
我国的企业集团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集团公司制定的集团发展战略尚未得到集团内其他成员企业的认同和贯彻执行,各成员企业在资金配置和市场定位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尚末
形成合力,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完全分权控制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母公司有必要对各子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权控制,依据产权关系,“迫使”子公司在其所划定的范围内开展财务活动。因此,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宜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
其次,从我国企业集团所处的文化环境看,也适合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更强调集体利益的实现。从现阶段情况来。我国的诚信法治环境还不够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企业主要通过银行信贷和发行股票筹资,筹资渠道相对缺乏,筹资成本高、筹资难度大、普遍缺乏后续资金。尤其是筹资、重大投资等项目应由母公司集中控制。
再者,从我国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特点看,也适合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我国的企业集团中,以母子公司以基础,同时拥有事业部或职能管理单元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多,多数大企业集团都采用这种组织结构;而小的企业集团仍然较多的采用职能型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近十年来,民营企业集团异军突起,民营企业集团一般采用家族式集权管理。因此,从总体上看,组织结构的特点也适应相对集权的控制模式。
最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实现集团财务相对集中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而且集权式的财务控制软件或者网络财务软件正在得到大力推广,使得母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通过网络,也可以使母公司的财务政策迅速传递到各个子公司。另外,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企业集团实现其财务的相对集权控制。
篇3
【关键词】 林地使用权; 基准地价; 评估指标体系; AHP—Delphi评估模型
一、引言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将日趋频繁,这就要求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能够掌握林地的等级和价值,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征用补偿的基础参数之一。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目的是确定被评估林地在某一时点上的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为林地的转让、出租、抵押、投资、合股、经营、拍卖、征税等提供作价参考依据。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是指县(市)政府针对需要根据林地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按照不同地域类型,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的平均价格。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为林地流转、林地开发整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林地占补平衡和国家征用集体林地提供依据和价格参考。
目前国内对林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方面的文献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林地分等定级基础上进行林地地价评估的研究。
国内诸多学者在林地分等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作了些研究。陈宝晖(2005)选用自然评价指标(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林业开发利用指标(林地利用率、单位面积立木蓄积)、林业发展水平指标(森林覆盖率、人均林业总产值、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福建省林地分等评价指标体系。杨志格(2008)选用经济指标(单位面积产值、经营水平、人为干扰)、地利指标(集材条件、集材距离、运输距离)和立地指标(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坡度、坡位)作为福建永安市林地等级评价因素指标。王伟(2009)选用自然条件指标(群落结构、地表覆盖度、物种多样性)、地利条件指标(集材条件、运输距离)和社会经济条件指标(经营水平、人为干扰度、供应潜力)作为林地分等因子。从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对林地分等定级评价指标有很大的差别,相同点很少。有的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因子,有的考虑了地利因子,有的考虑了林业发展因子,但是都不够全面,不能从整体上体现反映林地的价值影响因素。
在林地定级分类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上,大部分学者选用层次分析法,或者聚类分析法、加权平均法,或者这几种方法的结合。陈宝晖(2005)采取灰色关联度法和简单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分层聚类法来确定林地等。杨志格(2008)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林地单元级别进行划分。王伟(2009)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的方法,计算林地等级单元总分值,据此就可以对林地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分析。
在林地地价评估方法的研究方面,根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1996年12月16日国资办发〔1996〕59号)的规定,林地资产价值评估主要有现行市价法、林地期望价法、年金资本化法和林地费用价法。陈宝晖(2005)在林地期望价法和修正的林地期望价法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评估各等别林地地价。杨志格(2008)以每个小班实际成交或修正后林地地价的测算值为基础,选用不同的林地基准地价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地价模型,拟合出最优的林地基准地价模型。王伟(2009)应用林地期望价法对林地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李芹芳等(2009)以扶风县农用地定级成果为基础,采用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确定扶风县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在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模型研究过程中,笔者参考《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2003)》和《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中的相关内容,结合森林资源区划技术、林地等别定级技术和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从可测算、可定量、可评价的角度出发,以县级行政区域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林地使用权生产经营效益为基础,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科学和可操作的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实现定性指标数量化。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可以采用AHP法(层次分析法)、Delphi法(专家意见咨询法)和样点地价平均法、定级指数模型法或这几种方法的组合。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筛选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相关因子,分析其相互关系,建立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并测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专家意见法对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进行评分;然后根据该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评分结果结合基准林地基准地价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来计算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为林地使用权价值评估提供参考用基础数据。其中,基准林地基准地价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是由县(市)级政府在林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以林班或小班为单位,采取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估价得到的结果来确定,并定期公布和更新。
二、AHP—Delphi评估模型原理及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的设立
在建立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指标之前,需要对AHP—Delphi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林地的特点进行简要阐述,并确定建立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
(一)AHP—Delphi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林地的主要特点
1.AHP—Delphi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
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的基本原理是:
(1)选取能够反映林地价值特征的序列指标作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指标体系。
(2)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指标权重值,各指标权重值反映各指标对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贡献值。
(3)以同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为参照物,应用Delphi法(专家意见咨询法)对被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各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分值。
(4)对被估林地进行使用年期修正和估价期日修正。
(5)根据(2)—(4)计算出的数值和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即可计算出被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
2.林地的主要特点
林地作为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林地面积的有限性。根据国家林业局2011年度的统计,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外,全国有林地面积18 138.09万公顷。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的7 143.58万公顷,集体经营的5 176.99万公顷,个体经营的5 817.52万公顷,分别占39.38%、28.54%和32.08%。全国现有天然林面积11 969.2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5.99%。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0.62公顷的1/4①。
(2)林地位置的固定性。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林地在空间位置上具有与农用地、城镇土地相同的位置固定性特点,不能随意移动。因此,林地的利用和改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必须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林业生产,最佳使用林地资源,调整森林结构,持续发展林业产业。
(3)林地区域的差异性。林地区域的差异性很大,气候条件、降雨量、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等区域差异性也很大,导致其经济效益差异性大,从而影响到其基准地价的区域性差异,直接影响到林地资产评估价值,给林地资产评估带来一定的困难。
(4)林地的可持续利用性。林地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和改造得当,就会成为永久性可持续利用的生产资料。相反,违反自然经济规律,不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林地失去它的作用,而变成荒山秃岭。因此,必须按照自然经济规律,对林地资源合理规划、合理经营,使林业建设持续发展。
(5)林地用途的可变性。林地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类别,人们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随时调整其用途,如将林地改造为农用地、城镇建设土地、宅基地等。因此,在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中要考虑其最佳用途。
3.确定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
笔者依据下列原则来建立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价指标体系:
(1)综合分析原则。林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应以造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2)主导因素原则。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应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林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评估结果的作用。
(3)收益差异原则。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应反映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土地生产力水平及土地收益水平的影响。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应把定性的、经验的分析进行量化,做到定性指标数量化。
(5)最佳用途原则。林地作为土地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这里提出的林地最佳用途是指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以最佳用途使用林地、发展林业生产作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的确定原则。
(6)可行性原则。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含义要明确,概念要清晰,要易于理解和掌握,所确定的影响因素易于收集、比较和分析,在指标体系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的指标
林地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其价值由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体现,或由其改变用途后的土地价值体现。
本文在分析了林地的特点后,确立了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此为基础,根据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需要和可行性,选取下列指标作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目标层,B层为准则层,C层为方案层,见图1。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共有4个类别18个指标,具体包括:
1.自然因子指标(B1),反映林地自然因素对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影响
(1)土壤质地(C1)。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土壤质地优良的林地有利于树木的成长,林地价值就较大。
(2)土壤肥力(C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土壤肥沃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树木的长势,从而影响林地价值的大小。
(3)林地坡位(C3)。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健康状况的一个生物指标,下坡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坡位,不同坡位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平坡。不同坡位林地土壤微生物含量不同,影响不同坡位林地树木的长势,林地价值也不同。
(4)林地坡向(C4)。坡向对于山地生态有着较大的作用。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影响。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再次为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北坡;最少为北坡。坡向能够对植物生长发生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发生变化。不同坡向林地同样影响树木的长势,从而影响林地价值。
(5)海拔高度(C5)。不同海拔高度林地适合不同树种的生长,高海拔林地不利于乔木的生长而有利于灌木或草林的生长。因此,不同海拔林地其价值也不同。
2.社会经济因子(B2),反映交通因素、采运成本等对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影响
(1)交通通达度(C6)。交通通达度一般是指往四周的交通干线的数量。通达度越高,交通越方便,运费也应该越低。而土地的价值则会因通达度高而升高。即交通通达度和运费成反比,和土地价值成正比。交通通达度直接影响林木资源运达交易市场的成本,从而影响林地价值。
(2)公路路网密度(C7)。公路路网密度等于某一计算区域内所有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单位为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好。公路路网密度直接影响林木资产的运输成本,从而影响林地价值。
(3)道路可及度(C8),是指道路能否直达林区。道路可及度低的林地,林木采运成本高,林地价值相对较低。
(4)离中心城区距离(C9)。林地距离中心城区的距离越远,林木资产的采运成本就越高,相对而言,林地价值就越低。
(5)采运成本(C10)。林木资产采运成本越高,林地价值越低。
(6)人均林业GDP(C11)是综合反映某宗地林地生产经营收益能力的指标。人均林业GDP越高,林地产出越大,林地价值就越大。
3.森林资源因子(B3),反映森林资源的产出水平的序列指标,是影响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重要指标
(1)单位面积蓄积量(C12),是直接反映单位面积林地产出林木资源资产水平高低的指标。该指标值越大,反映林地产出水平越高,因而林地价值也越大。
(2)森林覆盖率(C13),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林地价值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
(3)林地利用率(C14),是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百分比。它受到林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间接地影响了林地价值。
4.特殊因子(B4),是一些间接影响林业产出水平的指标,它们不同程度影响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
(1)环境污染(C15)。受污染林地损害林业生产,导致林业产出水平下降。因此,林地价值相对较低。
(2)特殊地理位置(C16)。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指的是沙漠中的绿洲、海岸边的红树林等特殊地理位置的林地。特殊地理位置的林地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因而与普通林地相比,其价值往往不同。
(3)旅游资源(C17)。作为森林旅游资源的林地与普通林地相比,其价值要比普通林地价值高很多。
(4)用途易变性(C18)。林地用途易变性指的是林地用途很容易改变。某块林业生产用林地如果能够比较容易地转换为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其价值往往也比林业生产用地价值高。
三、构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模型
(一)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计算指标权重
笔者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法)原理,应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来构建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层次分析模型,并计算相关数据。
1.两两比较法,将各指标比较进行数量化
层次分析法(AHP法)在对各指标之间比较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测时,引入九分位相对重要的标度方法(表1),这样就能使决策者的定性指标数量化。
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用以表示同一层次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值,结合林学专家的意见,笔者对18个指标因子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和经过反复测试,确定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数据如表2—表6所示。
3.计算层次单排序权重系数
(二)咨询专家意见,对被评估林地进行评分
为了获得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18个指标的评分值,本文采取Delphi法(专家意见咨询法)进行评分。在评估时,应该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土地估价师、土地管理专家、林业工程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或咨询人员、注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士构成专家团队,以与被评估林地相同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作为参照物,对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各指标进行评分,评价被评估林地的质量和属性特征,作为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定估算的重要参数,专家意见评分表见表12。
(三)评定估算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
在确定了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值和专家综合评分后,就可以与被评估林地相同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为基础参数,按照类似市场比较法的方法对被评估林地的基准地价进行估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基准林地基准地价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使用年期修正系统y×估价期日修正系数T×[∑(指标权重值
×专家评分平均值)]÷∑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指标分值
式中:基准林地基准地价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由县(市)级政府部门定期公布,也可以采取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估价获得。
指标权重值是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层次分析(AHP法)模型得到的结果。
专家评分平均值是采用Delphi法(专家意见咨询法),由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专家团队成员以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作为参照物,对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18个评价指标按百分制进行评分,然后加总平均计算求得,见表12。
四、应用举例
五、结论
1.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是林地使用权价值评估中最重要的基础参数之一,对林地使用权价值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2.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的目的在于为林地使用权价值评估提供基础参数或评估参考数据,或用于林地征税目的,或用于林地征用目的的价值参考。
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是类似于市场比较法的一种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方法,但它有别于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需要选用至少三个以上的交易案例作为评估参照物对被评估对象进行评估,而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模型只需选用与被评估林地相同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作为比较参数,即可以评估出被估林地使用权的基准地价。如果不能获得相同等别或级别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基准地价,可以根据本文提出的18个指标采取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估价获得。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对林地基准地价评估与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相比相对复杂,计算难度大。
3.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适用于能够获得相同等别或级别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为基础参数的被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评估。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也可用于林地使用权租赁、转让、抵押贷款等林地使用权经济行为的价值评估。
4.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是在我国林地使用权交易市场不够完善、市场资料不够丰富且数据搜集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使用,或者在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使用的条件受到限制时的评估方法。
5.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AHP—Delphi评估模型的优点是,相比于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评估人员使用的特点;缺点是必须有同等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而目前我国在较多地方还没有同等等别和级别的基准林地或样点林地的基准地价资料可供参考。
6.在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18个指标因子中,土壤质地C1、土壤肥力C2、林地坡位C3、交通通达度C6、公路路网密度C7、道路可及度C8、单位面积蓄积量C12是最重要的因子,这些指标是决定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关键因素;林地坡向C4、离中心城区距离C9、森林覆盖率C13、环境污染C15为较重要因子;海拔高度C5、采运成本C10、人均林业GDP C11、林地利用率C14、特殊地理位置C16、旅游资源C17、用途易变性C18为一般重要因子。这些因子的重要程度排序符合林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体现了林地在营林生产中的重要基础地位。然而这些指标也不是绝对的,在林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评估时,可以根据当地林地立地条件和地利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适当调整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值。
【参考文献】
[1] 陈宝晖.福建省林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杨志格.林地基准地价的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王伟.林地分等定级及估价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李芹芳,陈晓莹,段刚,等.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2).
[5] 何小三,黄建建,王玉娟,等.不同坡位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及生长量的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2012(3).
[6]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估价规程(TD/T1006-2003)[S].200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