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物流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物流发展前景

篇1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回应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提出火力发展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兴技术产业,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相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奥巴马认为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中国政府也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11月3日,总理再次指不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进入2010年,物联网成为当年“两会”的热门话题,“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了解,2010年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将陆续出台。

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也是中国物联网在2003~2004年第轮热潮中被寄予厚望的一个行业。很据物联网发展现状,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对物流业影响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因此在2009年10月,《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和中国物流产品网联合提出了“智慧物流”理念,开始在物流业全面倡导智慧物流变革。

认识物联网的本质

物联网概念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也不是某单项新技术突破引申出来的。物联网的发展有坚实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多项现代信息技术的聚合应用与创新,是信息技术系统性的创新与革命。

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天线数据通讯等技术,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laltemet of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中国第一轮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2005年11月17目,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物联网”名词,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进行信息交换。RFID技术、传感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ITU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智慧的物联网世界。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得益于ITU的2005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然而,ITU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目前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有多种,众多专家也有自己的描述,在对物联网本质的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物联网还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但是,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框架已经形成,不会影响我们对物联网本质的认识。

我们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才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认识方面的误区

毋庸讳言,目前关于物联网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这也直接影响我们理解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首先辨误,理清思路。

误区之一: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

物联网既可以是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类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智能小区等局域网才是最大的应用空间。

误区之三: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着。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它从更高的角度升级了我们的认识。

误区之四: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如,仅仅嵌入了一些传感器,就成为了所谓的物联网家电;把产品贴上了RFID标签,就成了物联网应用等等。

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分析

物流业是物联网很早就实实在在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概括起来,目前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在以下四大领域:

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统、药品的可追溯系统等。这些智能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药品等的质

量与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目前,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追溯体系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应用。其中,粤港合作供港蔬菜智能追溯系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采用RFID技术,可以对供港蔬菜进行溯源,实现了对供港蔬菜从种植、用药、采摘、检验、运输、加工到出口申报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可快速、准确地确认供港蔬菜的来源及合法性,加快了查验速度,提高了查验的准确性。通过RFID标签与数据库形成的“物联网”,实现了对供港蔬菜的自动化识别、判断和监管,可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快速通关。

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的系统。目前,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可视管理网络还没有,但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等,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在公共信息平台与物联网结合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新的模式。展望未来,高效精准、实时透明的物流业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如: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就实现了机器人码垛与装卸,无人搬运车进行物料搬运,自动输送分拣线上开展分拣作业,出入库操作由堆垛机自动完成,物流中心信息与企业ERP系统无缝对接,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也是物联网的初级应用。

四是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着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怎样能使供应链更加智慧?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客户需求预测?这些是企业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统支持。打造智慧供应链是IBM智慧地球解决方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一些应用案例。

此外,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作业中手持终端产品的网络化应用等,也是目前很多地区推动的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模式。

目前,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在物品可追溯领域的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应加快全面推进;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领域应该开展试点,力争取得重点突破,取得有示范意义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设方面需要物联网理念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建设和物流与生产的联动;在智能配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该统一规划,全力推进。

物联网推动智慧物流变革

物联网虽然早已在物流业有应用,但是物联网理念的提出对现实中局部的、零散的物流智能网络技术应用有了一种系统的提升,契合了现代物流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物联网对物流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因为现代物流业最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首先,物联网的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能够主动地全面提升物流业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统一理念,开拓思路,借助于新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础通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面开创智慧物流新时代。

其次,物联网必将带来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带来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带来物流系统中物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实现重要物品的可跟踪与追溯管理。相信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一个智慧物流的美好前景会很快实现。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趋势与问题

物联网发展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技术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来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智慧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未来,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将出现如下四大趋势:

一是智慧供应链与智慧生产融合。

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二是智慧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

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如一些社会化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实时便捷地查询、追溯产品信息。这样,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就不仅仅是一个物流智能系统了,它将与质量智能跟踪、产品智能检测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融入人们的生活。

物流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产品追溯系统,今后其他的物流系统也将根据需要融入社会物联网络或与专业智慧网络互通,如:智慧物流与智能交通、智慧制造、智能安防、智能检测、智慧维修、智慧采购等系统融合,从而为社会全智能化的物联网发展打下基础,智慧物流也将成为人们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三是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慧物流。

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如,温度的感知用于冷链;侵入系统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盗;视频的感知用于各种控制环节与物流作业引导,等等。

四是物流领域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

物联网带来的智慧物流革命远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以上几种模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这才是未来智慧物流大发展的基础。

目前就有很多公司在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如,某公司在探索给邮筒安上感知标签,组建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并把邮筒智慧网络用于快递领域;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等。

物联网在物流业发展前景光明,但是面对物联网热潮,我们也要保持冷静,不要不顾实际去跟风炒作。具体而言,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切记浮躁心态。

近期以来,关于物联网的发展新概念风起云涌,各行业与各地区都让人感到有一股浮躁情绪,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忧虑。新技术受到普遍关注,本是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我们不是实实在在地推进,而是一窝蜂地炒作。对此,国家工信部一位官员就谨慎地指出,发展物联网绝不能搞“大呼隆”,否则就是“浪费资源”,将会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受损。

二、尽快制定统一标准。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向上关系到众多物联网技术装备企业,中间关联着电信等网络层的基础通信运营商,向下关联着众多应用企业与行业。物流行业仅仅是应用行业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发展迫切需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切忌各自为战。但是,目前物联网标准制定缺乏统一协作,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物联网应用和产业规模发展也都受到很大影响。

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吉林;未来城市

中图分类号: F299.24;F4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78

1智慧城市理念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是2008年底由美国IBM公司在其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提出的,智慧城市简单来说就是“智能+互联+协同+创新”。

2 中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是前瞻性的政府决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二是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三是广泛的物联网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柱;四是充分的资源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2.1前瞻性的政府决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城市完全不同,同时,物联网产业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此形势下,发展智慧城市就需要政府具有战略眼光,深入了解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情况、准确把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自身城市的实际,确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

2.2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建设智慧城市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完善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智慧城市的特点之一就是互联互通,完善的有线、无线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可为信息传递提供无缝对接。同时,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外,城市的物理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都需要进行智慧化发展,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必须要有完善的城市信息科技基础设施。

2.3广泛的物联网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柱

智慧城市是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的新型城市,物联网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物联网与各种社会信息的融合应用是实现“两化”融合、改善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看,都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大产业、民生、政府管理的应用力度,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4充分的资源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如,政府要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引导和扶持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的应用;电信、通讯部门要提供新一代的网络支持服务;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部门要为智慧科技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支持等。同时还要推动智慧城市研究机构、专家咨询系统和知识支撑体系的建立,打造“智慧城市论坛”,加强和深化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创新,推进建设智慧城市的经验交流和分享,充分挖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实现全社会的智慧联动。

3吉林省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对策

一是着力以新兴智能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智能产业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三是加强智能产业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四是大力推进智能科技与生产业结合。

3.1着力以新兴智能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吉林建设智慧城市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智能产业为依托,将智能产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以智能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2加大智能产业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兴智能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吉林现在已经聚集了包括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在内的一批物联网研发机构,在云计算、射频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全国领先的技术成果。吉林应抓住国家大力鼓励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契机,大力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物联网传感器制造、云计算及系统应用等方面开展研发,推进RFID 技术研发。加快吉林物联网工程中心项目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物联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3.3加强智能产业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

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产业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能够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传统企业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带来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吉林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制药、食品饮料、造纸、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加快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传统产业研发设计的融合,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产品构成的融合,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融合,提升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与制造效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3.4大力推进智能科技与生产业相结合

篇3

助推产业新潮流

汕头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潮流之都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为助推特区转型升级,汕头市在建设

“智慧城市”过程中,重点在引领产业潮流,推动智能信息网络建设、

“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电子政务服务、“物联网”应用、“云计算”产业发展、“幸福汕头”民生应用等八个方面加大深度合作,并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信息化服务力度,助力实现城市管理更智能、政府管理更高效、经济发展更协调、公共服务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捷。

2011年5月,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公司签署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汕头”十二五信息化合作协议》,中国电信承诺五年内在汕头市总投资不少于30亿元用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汕头电信已经建成粤东规模最大、省内前四名的国家级四星级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心累计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3000个机架,托管服务器数量超过3万台。IDC数据中心出口带宽320G直达国家骨干网,智能化水平和自动控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累计投资超10亿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7x24小时的专业服务。目前已吸引腾讯、新浪、帝联、动景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将中心节点或核心业务落地汕头。依托该中心,正加快升级转型进一步建设“粤东云计算数据中心”,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汕头推动全市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

此外,汕头经信局还启动“数字企业”活动,将三年打造千家“数字企业”作为汕头两化工作重点来抓。“数字企业”行动是为广大中小企业客户量身定制,在实现光纤化互联网、语音、短信、网络传真、邮箱、会议电视、企业总机的一揽子服务的基础上,与云存储、云生产管理系统、RFID生产/物流管理等新型服务融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两化”工作;“天翼长城卡”、“翼定位”、“全球眼”、“天翼税通”、“信誉通”、“家校通”等行业信息化产品基于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GPS、RFID等先进技术,将有力促进以现代金融支付业务、智慧物流产业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城市发展。目前,汕头电信“天翼长城卡”、“翼定位”、“全球眼”等新型信息化产品的用户已超过15万,在传统产业两化转型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2年3月,汕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签订了《推进汕头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汕头电信将充分发挥“智能管道主导者、综合平台提供者、内容和应用参与者”领先优势,积极参与汕头市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拓展。汕头作为全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城市,推动企业加强自身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在政府机构的引导和支持下,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性、行业性产业链布局,如澄海玩具业构建B2B和B2C电子商务产业链应用平台,以此提升扩展空间,提升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建设国际级“数据特区”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如何凸显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关键。建设“数据特区”,对于汕头市大力推动现代信息外包服务产业发展,抢占国际产业链高端优势地位,扩大汕头的国际影响力将起到积极且重要的作用。2011年以来,汕头将“数据特区”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努力打造国际级、舒适型、高安全、高可靠的国际数据特区。预计到2015年,项目启动期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后,园区年收入可达到294亿元,园区内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贡献在900亿左右,并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近3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数据特区”是指以大规模、高可用、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为核心基础设施,实行特殊政策,专门为境外机构提供数据中心运营和应用服务的离岸服务外包园区。在建设“数据特区”方面,汕头具有独特的优势:汕头是重要国际光缆中美海底光缆在全球9个、国内3个登陆站之一,汕头海缆登陆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海底光缆登陆站,共有亚欧、中美和亚太3个系统6条国际海缆,联接36个国际运营商,涉及面相当广,在互联网界具有标志性意义。“数据特区”项目将建成国际首个聚集各种数据中心业务的特色产业园区,包括数据存储、挖掘、加工、备份、互联网数据中心、金融后台服务,电子商务、动漫、呼叫中心等各种高中低端数据中心基础和应用业务,并形成产业链体系。

依托这一国内最大海缆登陆站位于汕头的优势,汕头电子商务有了辐射世界的良好基础,依托汕头海缆登陆站的国际通信能力,汕头市政府正组织开展“数据特区”的建设,配套电子商务支撑基础设施,以吸引国际一流的网商企业落户汕头,同时为本土实体企业提供走向世界的电子商务良港。

汕头市对“数据特区”建设高度重视,市科技局组成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积极推进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项目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建设,选址在濠江区南岸,周边交通便利,土地储备充裕,环境优美,同时又临近海缆登陆站和华能海门电厂,通信和电力资源都极为丰富,并且周边中信度假村景色优美,配套生活设施齐备。选址周边土地储备充裕,目前已有500亩土地规划,后续还有2000亩的配套产业用地计划,并且土地未来扩展能力较强。濠江区规划建设滨海新城,未来配套设施完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篇4

关键字:物联网;情景感知;物流;仓储

中图分类号:E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5-0047-03

0引言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商品流通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仓储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之一。仓储管理活动 (如订货、入库、盘点、出库等)会产生大量的仓储信息,而且一般具有数据内容复杂、操作频繁、数据量大等特点。如何加强存货控制与监管, 提高空间、人员和设备的使用率以及缩短入库、出库流程和查货时间等,以便对货物和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自从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该规划强调,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并要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适时启动物联网的应用示范。

物联网是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研究热点。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1]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为物流仓储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系统能根据叉车的状态、货物的内容、货物托盘的状态等情景信息来为管理员提供行为决策建议,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而其中对于情景信息的相关应用是整个智能仓储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种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将海量电子设备(如RFID、传感器以及其他执行器)与互联网进行互联的大规模虚拟网络。“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此后,欧盟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作了“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的报告,并在报告中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4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为物体互联期;2015~2020年为半智能化节点;2020年之后进入全智能化阶段 [1]。从那时开始,各个国家都开展了自己的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本、韩国相继提出了“U-Japan”和“U-Korea”项目,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中国, 2009年,总理在无锡调研

时,提出了建立“感知中国”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1]。

2情景感知

情景(context)的概念最早是由Schilit和Theimer提出的,他们把情景定义为:位置、附近的人和对象标识以及这些对象的变化 [2] 。Dey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情景概念是现在业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他认为:情景可以是描述实体状态的任何信息;这个实体可以是用户和应用程序交互时相关的一个人、位置和对象,当然也包括用户和应用程序本身。同时还指出了4类主要的情景:位置、标识、活动和时间,这些情景可以作为进入其它情景信息资源的索引。

所以,情景可归纳成用户和相关应用程序交互时产生的所有信息,包括用户的环境、状态、活动等,甚至环境中相关的人或物的信息都可以是情景。

情景感知的过程就是把在人机交互环境中产生的情景信息获取、采集后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而相应的情景信息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或传感器采集的方式来获得,再采用相关技术让计算设备对这些情景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最终目的是让计算机能够主动获取情景,并进一步感知情景,根据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来提供更为合理的“智能”服务。

物联网是个涵盖种类繁多的物品和设备的网络体系,其具有海量信息的突出特点。由于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物联网时代的信息“膨胀”,所以,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革新,从各个角度致力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情景感知问题。情景感知信息的采集层次有GPS、红外、射频技术、基于信号传输时间差的CRICKET系统、基于视觉技术的定位系统等;在信息建模层次有模式标识模型、本体模型等;在信息处理层次则有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种种技术的联合使用,都是为了能在物联网时代实现各个行业的“智能化”。

3情景感知在智能仓储的应用现状

通过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发现,目前,在我国仓储业应用最多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 这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技术能脱离人工干预,自动完成目标对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同时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存储量大、安全性好、读取速度快、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也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由于RFID标签的唯一性、便携性和对用户的透明性,所以,RFID技术已成为实现情景感知体系的基础技术之一。相关管理系统能通过RFID来感知计算场景中与交互任务相关的情景,并能实现交互的隐式化,从而让计算终端和日常物体具有与人自然和谐交互的能力。

在一些先进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RFID标签及智能无线射频(RF)手持终端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仓储配送过程中,可以闭环使用RFID和托盘系统,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手持拣选终端的出现,可以提升拣选效率和速度。根据有关数据报道,在2010年, RFID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仓储业获得了普遍应用,增长速度达到18%以上[5]。

基于条码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仓储领域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而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也达到了一定的应用范围。在应用中,可以利用电子指示标签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读取和识别,辅助和引导拣货人员进行拣选作业。这一系统简洁实用,能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近两年,在仓储配送过程中还出现了使用无线网络来传输拣选数据的通信技术,采用激光、红外等无线技术来完成对物品的感知、定位与计数,进行全自动快速分拣,最大程度提高拣选速度,降低人工成本。此外,为了使仓储作业达到图象实时监控的效果,仓储系统还对仓库搭建了视频监控网络,一些仓储系统甚至采用了基于视频感知的监控系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6]。

2010年,国内还出现了一种基于辅助语音的拣选系统。这一系统将货物订单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语音提示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和相应的语音通信设备,向拣货员发出语音拣货指令,帮助拣货员快速完成拣选作业。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已经实验成功了一批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项目,如2010年在无锡的粮食物流中心和济宁的物联网大蒜冷库基地,通过利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感知技术,并将感知技术与其他技术集成,实时感知物品在仓储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物理信息,使感知技术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应用。

4情景感知技术在智能仓储业的应用发展

4.1用RFID技术实现对物流仓储的全覆盖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技术的应用在仓储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RFID技术将向多功能、多接口、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多读写器协调与组网技术等方向发展,这使得仓储管理将被现代技术覆盖得更加全面。在货物的生产、入库、盘点、出库、配送等环节,通过发挥RFID技术的优势,可使货物成为可跟踪、定位并封装有自己独特情景信息的“物品”,让物流的各个环节的衔接更为灵活和紧密,为物流产业链的整体化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4.2感知技术集成化让仓储业更“智能”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仓储业各类感知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也更让人关注,其中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集成,能对具有特殊要求的仓储物品(如粮食、水果、蔬菜、药品等)进行深度感知,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环境下,可以对特殊品仓储进行监测。比如可以通过对仓库环境的监测,来满足物品对于空气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环境参数的需求,实现仓储环境智能化;在危险品的物流管理中,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实时监测危险品和盛装容器的状态,一旦超过警戒值,即及时报警,这样就能在危险品物流过程中提供安全有效的跟踪、监控和管理;在冷藏物流系统中,可以全程监控冷冻环境中的产品温度及湿度,及时调控温湿度,保证产品的质量。事实上,在2010年,集成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如无锡粮食物流中心、济宁的物联网冷库系统、汉口中储公司仓储优化项目、嘉兴电力局物质储备仓库等成功案例都已经说明,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潮流[6]。

4.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扩展

物联网领域有6大关键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异构网络与通信技术。随着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除了前面提到的RFID技术外,中间件、云计算、异构网络等也成了科技界的研究热点。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技术难关的攻克,这些关键技术势必会出现交叉和融合,对仓储管理的帮助会更大。在全新技术环境下,仓储管理的外延将扩展到物流的整个链条、甚至延伸到商品的最初生产环节。由RFID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对商品的生产和制造进行全面监管,在投入物流环节前就形成商品自身的“身份档案”。同时,随着物流环节的推进,传感网、云计算、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使用将使商品在其跟踪、定位和有效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都成为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的数据;甚至商品到达最终用户时,用户也可对商品进行“溯源”,了解商品的全方位信息,对商品的各种品质进行分析。相信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将使得传统物流中的仓储管理出现理念和技术上的全新改变,并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5结语

实现仓储物联网可以使仓储物流网络实现仓储系统中的“物”联网与智能化,使“物”在仓储物联网大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智能,让物流中的“物”能根据相关的情景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去哪儿,怎么去,去到后怎么做”等。这样将大大改变传统物流信息的系统架构,甚至会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现代物流技术装备革新带来巨大影响,从而使现代仓储、物流中心的结构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将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智慧物流”。

参考文献

[l]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30-35.

[2] SCHILIT B N,ADAMS N,WANT R.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C/OL]//IEEE Workshop on Mobile Computing Systems and pplications.[1994-12-10].http://www.ubiq.eom/want/papers/paretab-wmcdec94.pdf.

[3] BROWN P J, BOVEY J D, CHEN X.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marketplace[J].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1997, 4(5): 58-64.

[4] RYAN N, PASCOE J, MORSE D.Enhanced reality fieldwork:the context aware archaeological assistant[R]∥VAN LEUSEN V,GAFFNEY M.EXXON S.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Archaeology 1997.Oxford:British Arehaeologieal Reports, 1998.

篇5

智慧园区建设提速

江苏软件园是中国首批智慧软件园区试点之一,也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化基地。

2011年,重新整合后的江苏软件园以吉山基地开发建设为重点战略,不到5年时间,从荒芜之地到草木茵茵,从空间规划调整到配套设施建设,已形成绿色生态软件社区雏形――紫金(吉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更吸引到Oracle、IBM、HP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

在顶层设计、园区规划方面,后起之秀的江苏软件园秉持园区智慧化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建设智慧园区信息化平台,服务在园企业、辅助产业发展。目前,园区智慧化项目已从理念规划阶段逐步过渡到落地实施阶段。

“智慧园区是我们园区建设的核心目标。”江苏软件园管理处副主任江诗新表示,“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我们的优势是起点高、前瞻性强,且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据了解,江苏软件园现已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政策对接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及企业孵化与加速器四大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代办、产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到公共技术平台支撑、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便捷式服务保障。

“目前,园区信息化平台有五大功能定位:技术支撑、管理服务、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产业资源汇聚和先进技术示范。”江诗新表示,平台建设规划希望做到既满足园区现有需求,又能支撑未来5~10年技术发展和需求延展,同时能够适应江苏软件园自身国际化、品牌化定位。

智慧服务支撑夯实

“园区建设初期就布局了中国电信南京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等服务中心,入驻企业可对服务器进行托管或直接租赁园区提供的服务器,大大减少企业运营负担与成本。”江诗新表示,“2012年第一家企业入驻时,我们就开始使用园区一卡通,涵盖餐饮、停车、住宿、用电、用水等方方面面。”

“此外,对现有信息基础资源进一步优化,实施开发门户网站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是软件园区当前的工作重点,也将为未来企业服务、招商管理等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江诗新表示。

区别于其他园区,江苏软件园财务系统托管于南京江宁区政府,考虑到了外部系统与财务内部系统的连接,未来将陆续接入开发区地税、国税等系统平台。同时,在建立园区门户网站与OA办公系统时,江苏软件园为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在规划、搭建初期即做了打通设计。

“打通后,企业不用到园区行政服务大厅,就可通过门户网站在线提交工商注册、公寓租用等各类申请,园区工作人员在办公系统上就可及时查看和反馈,不但减少了企业与园区之间的沟通成本,也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江诗新表示,“这也是我们‘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在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务求实效、以人为本是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

目前,与园区网站打通的江苏软件园办公OA系统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将于2016年1月上线,有望大幅提升在园企业行政事项处理效率。

共建共生引凤筑巢

“目前,结合江宁区产业基础和区域特点,通过深入研究,江苏软件园明确了智慧应用、移动互联、信息安全和云集算的‘3+1’主导产业定位。”江诗新向记者表示,“目前,在手游、无线通信芯片、电子商务等领域,一批创新型企业已正式入驻园区。”

初创型、成长型企业选择在江苏软件园创业成长,看重的是园区在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创业环境。

在江诗新看来,园区与企业是共建共生的休戚关系。“我们的目的是把产业培育起来,把企业扶植起来。企业为什么要入驻江苏软件园?看的是我们的发展前景、产业支撑能力,更是我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江诗新表示,“我们的核心是以诚为本,以我们的信用取信于企业。”

江诗新认为,在为企业打造优质服务方面,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指导能力缺一不可,“比如说一个初创企业,他首先考虑的是研发、资金、产品等问题;在企业发展一定阶段后就要围绕商标、专利、品牌这几件事情展开;第三阶段的重点就是标准化运营、资本运作等问题。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的关注点,来指导他们。

刚刚参加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买卖网是江苏软件园创新创业企业的代表之一,这家企业同时也是电子合同国家标准主持制定单位,曾先后承担工信部“十二五”规划中的“可靠电子签名“重大试点项目,是顺应O2O、B2B等市场发展的电子合同服务业开拓者和领导者。

目前,已接入中国云签电子合同签约交易系统的不乏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中国电信等知名政企机构及中国仓单、e袋洗等B2B电商应用平台。

“公司旗下的‘中国云签’电子签约室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O2O、B2B等新兴互联网领域。”买卖网电子商务公司董事长曹晖告诉记者,“未来电子签约室产品还将应用手机扫描身份证、刷脸认证等新技术方式,个人也能基于微信建立个人电子签约室,注册并完成实名认证后就能发起签约,完成合同签署,而这份合同自动保管在个人电子签约室中,放心省心。”

篇6

大力培育发展信息消费热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告,今年1~5月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达1.38万亿,同比增长19.8%。信息消费已经成为近年来最活跃的消费热点,预计到2015年,我国最终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显然,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以“信息传输、信息应用、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消费产业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多、增值效益最大的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伴随着信息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消费的内涵不断扩大,按照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五大类:一是消费基础性通信服务。如向电信运营商购买语音、短信、流量等基础的信息传递服务。二是消费信息化数字产品。如下载应用软件、获取资讯信息、消费数字内容等。三是消费信息化智能产品。如车联网、智能路灯、电梯卫士等加载了信息化能力的物联网产品。四是消费信息化终端产品。如手机、PAD、PC、上网卡等智能终端产品。五是消费信息化平台服务。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物,利用无线城市平台享用民生服务,借助应用商场等平台进行数字内容交易等服务。

今年,国家提出要将扩大内需提到下一步经济工作首位,并强调要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表示,作为一种新的基础型经济活动,信息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为产业价值的催化剂。据测算,信息消费的蓬勃发展将拉动包括基础信息网络、智能终端制造、智慧城市建设、应用软件开发等超过10万亿元的产业规模。二是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剂。信息消费本身带来巨大产业价值的同时,还将推动生产制造业、交通物流业、出口贸易业等各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改造,实现由“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变。三是成为“四化”融合的粘合剂。信息消费将逐步促进企业引入ICT解决方案、企业云服务等信息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也将加速“无线乡村”、“无线城镇”和“无线城市”建设,实现信息“户户通、村村通、镇镇通、城城通”,最终实现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消费发展对改善就业也有积极的意义。在直接就业方面,包括信息服务提供商、应用软件开发企业等,以中国移动MM开发者平台为例,目前汇聚的各类开发者已超过370万。在间接就业方面,包括终端设备制造厂商、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等,如淘宝网当前带动的直接间接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

虽然信息消费发展前景明朗,但目前我国消费政策主要是鼓励有形产品的消费,对信息内容与服务方面的激励政策尚属空白。业内认为,从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应采取“四大措施”刺激信息消费发展:一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3G/4G、TDLTE以及WLAN等新兴技术,推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构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进一步完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出台相关定向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扶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加速各类移动互联网智慧服务发展,形成优秀品牌,促进新型信息消费,进而直接惠及民生。三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充分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加强业务创新,以服务“政、企、民”的智慧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向民众提供各类民生信息化应用。四是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参与智慧社会公共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围绕“无线政务、数字民生、信息兴业、网络文化”四大领域,推进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服务能力。

电信业转型发展迎来新契机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我国将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产品的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信息网络、智能终端、信息内容以及公共信息服务等将获得政策支持,这给电信业带来转型发展的新契机,面对信息通信大市场,电信运营商应转变思维方式,从电信经营转向信息经营,在加强智能管道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平台经营能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我国的信息消费发展十分迅猛。然而,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消费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3400美元/年和2400美元/年,而我国仅为190美元/年。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研究员武锋分析,制约信息消费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国的信息化总体水平仍然不够高。尽管我国宽带普及率近年来快速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十分明显。以宽带为例,“OECD的普及率为25.66%,我国宽带普及率仅为OECD国家平均值的一半,估计要5~7年才能赶上。”而且,“近四成用户仍使用4Mbps以下宽带接入,速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Mbps主流接入速率。”

支付能力,是由收入水平及信息产品服务的相对价格决定的,由于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高,而当前信息资费水平还是相对较高,使得国民的支付能力有限,导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与快捷的用户体验。这一切移动信息消费都要通过移动数据流量收费,而消费者对于目前的移动数据流量资费仍然反应偏高。

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品,信息消费品在被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成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即人们在使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时候需要负担的费用,如电话费、网络费等。实践证明,后者对信息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我国的信息服务不仅质量差,而且收费高。因此,政府必须努力降低居民的信息消费成本,尤其是降低电话费、手机话费、网络的使用费等,使大多数家庭和贫困者都有能力消费信息产品和接受各种信息服务,创造和刺激居民信息消费的有效需求。

篇7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家居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一、物联网的概念、意义及发展

“物联网”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而真正引起各国政府与产业界的重视是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互联网研究报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之后。物联网,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与物品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 二,其用户端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任何物品。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人类之前的思维方式。过去,人们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融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并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从核心构成来说,物联网由云计算的分布式中央处理单元、传输网络和感应识别末梢组成。就像互联网是由无数个局域网构成的一样,未来的物联网势必也是由无数个传感网、M2M系统构成,就如人体身体不同机能一样,不同的传感网、M2M系统会负责不同的功能处理,通过中央处理单元协同运作,最终组成智能化的社会系统。具有微型计算和通讯能力的各种物件设备通过联网,使商业系统、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起来,形成一个个全新的、智慧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群,包括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

二、智能家居简介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主要功能包括:安全防护及消防报警自动化、家电设施智能化、物业管理自动化、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各种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环境与节能等。

三、智能家居体系结构

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照明、能耗管理、智能冰箱、智能窗帘、智能安防、智能音箱等等。本系统由一体机、无线路由、智能网关、节点模块等组成。各子系统通过连接电缆进线连接,采用ZigBee、wifi、3G多种网络技术传输传感及控制信息。本开发平台实现对物联网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全方位技术运用。比较全面的兼顾了物联网所涉及的各类技术,包括Wifi、电子电路、ZigBee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无线 SoC、嵌入式ARM、UHF RFID 射频识别、3G等。真实的家居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实训的角度来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建造板房,投入巨大。此次设计采用模拟家居环境的智能家居系统,将涉及到的应用及控制模块和设备安装在可收缩的网孔板上,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将各系统的控制模块均安装在86盒内,可以灵活放在网孔板的任意位置。

四、智能家居系统功能及操作

(一)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系统包括智能LED灯模块、触摸开关模块、灯具,通过和网关通信,支持本地控制和管理软件远程控制,本地设置感应开/关闭,并和光敏检测模块联动,实现自动化。操作过程,将LED灯对应的HEX文件烧录到CC2530模块中,通过网关查看对应的信道和PAINID修改后在一体机中读到网络地址,将网络地址输入3D仿真场景里的对应LED灯网络地址中。

(二)智能安防

智能安防包括烟雾感应器、红外报警器、双鉴探测器、摄像机,对非法入侵、火灾、烟尘等监测,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处理,与短信猫联动,当发现有异常时摄像头自动截取画面并发送消息到指定手机或报警。操作过程,将烟雾、红外、双鉴探测器所对应的HEX文件烧录到对应的CC2530芯片上,连网读取相应的网络地址并将读到的地输入到对应的位置。安装短信猫驱动程序、摄像头驱动程序,进行短信猫设置。

(三)智能冰箱

智能冰箱包括冰箱管理软件模块、RFID读写器、食物冷藏柜。通过RFID技术实现食物管理功能,通过PC管理平台访问,配合食品图示,能看到冰箱内食物信息,食品提醒设置,一旦冰箱内食物短缺或过期就会发送短息到指定手机。

(四)能耗监测

包括能耗管理软件模块、智能插座、能耗统计模块。通过智能插座实现所有电器通过数据采集终端,无线网络,实现无线抄表、管理功能。可以定制统计分析功能,并通过监控系统控制台,智能手机实现可视化查看和管理,体现绿色节能理念。

(五)智能窗帘

包括智能窗帘管理软件模块、窗帘控制器、电动窗帘、通过和网关通信、支持本地和管理软件远程控制,本地可以设置感应开/关闭,并和光敏检测模块联动,实现自动化。

篇8

“老提法”的“新内涵”

智能制造不是一个新提法。上世纪80年代,随着当时的人工智能热潮,智能制造也热了起来,日本出台国家项目“智能制造系统”(IMS),邀请众多国家参加,并且十分重视知识产权。

我们当时考虑,“智能制造”离我国企业还比较远,所以就没有积极参与其中,而是集中于信息化。重点是集成――信息互联互通,以企业效益驱动。

日本的IMS没有很成功。从今天来看,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环境,包括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产业化,都属于初级阶段,不足以支持制造的需要。下面是具体的对比:

信息环境的变化:计算机运算速度,无论超级计算机,还是普通计算机,其运算速度都提高了1000倍以上。芯片线宽今天达到7纳米,是80年代的1/200, 通信和网速提高了50000倍。

人工智能本身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主要是专家系统、模糊计算和神经网络。当时是浅层神经网络。 今天,神经网络已经达到152层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如机器翻译―口语、图片,Google、百度已接近人的水平。

进一步,人工智能将从“计算机模拟人脑思维、认知”往计算机+人的混合智能(如人在回路中)、计算机+网络的群体智能、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计算机取代人的大量自主无人系统(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这些方向发展。

这样的变化就为今后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从智能技术在制造中的应用看,20世纪80年代,多数为产品设计、加工制造、资源管理。今天,扩展到全生命周期:产品创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测试、管理、营销、售后服务、客户关系、仓库物流供应链、报废处理等。

因此,智能制造将面临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前景,被人们寄于厚望。

对智能制造内涵的认识

对智能制造内涵有一个准确、全面的理解有助于避免实施时的被动、盲目。

那么什么是智能制造?目前业界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一种最简单的说法认为,智能制造是智能和制造的交集、融合。

进一步,我们再分析一下什么是智能?什么是制造?其中涉及到几个概念: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用机器(主要是计算机和软件)实现人的“感知”和“判断”。这是传统人工智能的提法。如感知方面:机器视觉、力觉、触觉、听觉……在判断和决策方面: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推理、智能,自然语言接口、机器学习等。

人工智能新形态: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混合智能……体现形式:自主无人系统;应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农业、智能城市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了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此外,制造全生命周期包括了产品创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测试、管理、营销、售后服务、客户关系、仓库物流供应链、报废处理等。

这样就有另一种说法:智能制造是智能技术(特别是新一代智能技术)在制造全生命周期应用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智能制造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阶段,从智能技术的视角,融合信息、机械、工艺、管理等学科技术,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设计、加工、管理、销售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达到制造业智能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内涵差不多,都可以参考。

从技术角度看,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其具体表现为: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操作、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调度与管理、智能物流、智能装配、智能检测、智能维护故障诊断、新制造模式等等。

智能制造

既可“顶天”也可“立地”

不管是哪一N说法,智能制造覆盖面很广,人工智能的内涵也很广。制造全生命周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采用了人工智能的任何一种具体技术都可以属于智能制造的范围之内。

因此,智能制造不只是“高、大、上”,制造业(包括其它行业)的各个层面都可以有所作为。

这便是“立地”,智能制造就在我们身边。

我国在前20~30年的许多信息化成果,如数字化制造、集成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制造、协同制造、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等等,都会多多少少用到智能技术(人工智能1.0)。这些方面也需要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

“智能制造”的发展,即“基于人工智能2.0的智能制造”,(或者称为新一代智能制造)当然是“顶天”的(但也“落地”)。

例如,智能感知(大多数需要MEMS技术)是智能装备、智能工厂必须的,也是设备健康管理、故障诊断必须的;

自然语言理解,人在回路中,知识性工作自动化;

群体智能支持众创空间(新产品的创新研发);

大数据智能可以改善产品质量、故障诊断、对员工/企业/用户的诚信管理;

“无处不在”的高端智能产品;

新制造模式 ,用户参与的设计、批量为1的制造。

我国在这些方面也都有成果、案例。当然还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

实施智能制造 不要忘了目标

智能制造有前景,是一个热点,在一些计划中被提为重点,但也只是企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国战略中的一个选项。

如何在众多的新技术中选择?如何加权选择?根本一点还是看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只是手段,目标决定了企业的选择。

因此,实施智能制造的方针是:需求牵引、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创新发展。

最后总结起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篇9

关键词:物联网;RFID;无线网络;传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1

一、介绍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基本意思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999年由麻省理工的Auto-ID中心提出,其基本想法是将射频识别(RFID)和其他传感器相互连接,形成RFID架构的分布式网络。其核心和基础还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通过物联网,所有事物都将在虚拟世界中被找到,以较低的成本被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4A(anytime, any place, anyone, anything)连接。

欧洲委员会提出“物联网是未来因特网的综合部分之一,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基于标准的和互操作的通信协议,无论物理的还是虚拟的“物”均有身份、物理属性和虚拟特质,具备自配置能力且使用智能接口,可以无缝地集成到信息网络中去。”

二、发展现状

现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互联网……我们可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通信、发邮件、共同完成娱乐、共同工作,这都是互联网的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思想意识的提升,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更高,互联网慢慢的也没办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网络来连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物物相连的物联网。

三、发展前景

自温总理2009年8月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欧盟、美国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现在物联拥有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涉及芯片、传感器、控制器以及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包括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交通物流、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具有“物品质量好、技术全面、专业知识性强,成本价格低,满足客户需求”等各种优势,会不断的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在实现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后,其发展前景是无限明朗的,物联网的用途必将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止如此,物联网还可以运用到科技研发、国防建设、太空开发、等等各种领域。可以说以后物联网的发展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可以凭一张卡在校园里消费,不必再用现金支付,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都是网络互联带来的便利。但我们感觉现在这些还不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东西能互联。设想一下,如果把我们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家具以及房门等等都装置上特制的芯片,然后把我们的手机也嵌入特制的芯片,这些芯片可以实现互联,并且这些芯片可以与互联网互联,与银行账户信息的互联,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一个手机完成各种事务。早晨天一亮,家中的各种设备开始运作,窗帘自动收起,电器按照芯片中设置的食谱开始做饭,起床后洗刷完后,饭也做好, 我们就可以享用美味的早餐。当我们要外出时,只要走到车库门口,自动检测系统会自动检测我们的身份,身份符合,车库们自动打开,安装有特制传感器和芯片的汽车开始启动,并能自己驶出车库,当我们坐车离开家后,家中的安防设施系统自动启动,防止外人非法进入。当我们在路上时,汽车自己根据导航路线自动驾驶,并能根据在芯片中植入的程序自动躲避障碍物,做到安全驾驶。当我们快回到家时,汽车会自动让家中发信号,家中的接收装置收到信号后,会给家中的一些装置发送指令,这时空调开始启动,自动将室温调节到适宜温度。到家门口时,安防系统自动关闭,我们就可以进入舒适的家中。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智能管理,我们可以人为干预,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另外,当我们在商场买东西时,每一件物品都会配有一个电子标签,我们可以通过装有特制芯片的手机读出标签上面的信息。比如说一件衣服,我们可以读出它的价格、产地、化学成分、生产日期、适合什么季节什么天气穿、搭配什么款式什么颜色的其他衣服好等一系列的信息。当我们付费时也不必再用现金或银行卡支付、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机付费,因为手机中已嵌入的特制芯片连接着我们的银行帐户信息,凭借一个手机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消费。当然,物联网还可以用到安全方面,比如说我们乘坐电梯时,电梯突然出现故障,报警系统会自动报警,及时将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以避免严重后果发生;一个楼房出现火灾时,安防系统会马上启动并立即报警,并自动把着火的房间封闭,避免火势蔓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总之,物联网以后将在很多领域都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很多事物都会有双面性,物联网也不例外,发展物联网我们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标准统一问题,物联网主要依靠传感器以及嵌入的芯片,世界上有太多国家,很多协议和接口我们很难做到标准统一,这就不利于物联网的发展,所以做到标准统一将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安全、隐私问题,互联网就是物物相连[4],很多事物会被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可能会导致我们的隐私泄露,也可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会窃取我们的信息,冒充我们的身份做一些坏事或者盗取我们的财产,这都将是我们以后要面临的问题。

四、结束语

现在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和中国提出的感知中国,都是把物联网放到一个宽广的坐标系中来考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发现物联网的重要性,物联网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物联网必将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未来的物联网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身在外,家就在身边;回到家,世界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篇10

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邮政规模迅速扩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我们也只是初步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各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邮政企业的良性循环,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去抓发展。进入“十一五”以来,全省加大了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了城市化和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邮务类、速递物流类业务的发展带来了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不断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不断提高市场培育、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水平,下大力气加快以函件为核心的邮务类业务和速递物流业务的发展,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促进业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应该看到,我省地方经济目前仍然是以能源重化工经济拉动为主,第三产业、轻工产业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其对邮政发展的影响就是:有利于邮储业务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邮务类、速递物流类业务发展的难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发展力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邮储业务;另一方面,又要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业务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大工夫。在全力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效益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内涵,更加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资源配置的优化、营销方式的创新、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从根本上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切实抓好邮政服务网点的建设和布局。由于我省邮政基础差、历史欠账多、建设资金严重匮乏,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城镇化建设和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我省邮政服务网点的改造和建设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今后几年,我们要在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场地的同时,集中有限的资金,紧跟全省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切实做好营投网布局的发展规划,加快营投网点新、扩、改建步伐,为人民群众用邮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和场地,提高竞争能力,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其次,要切实抓好投递网建设。近年来我省在投递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投递支撑能力还存在不小差距。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投递网的组网模式,使其更趋科学、更加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认真解决好投递队伍待遇低、业务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保持投递队伍稳定,提高投递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投递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