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规范范文
时间:2023-03-21 06:3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住宅建筑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以下简称《住建规》)自2006年3月实施以来,其中有关防火与疏散的规定条文,由于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存在多处差异,使设计和审查人员无所适从,以致影响设计质量和安全。为此,仅就建筑专业防火设计内容,以《住建规》第9章的防火与疏散条文为序,汇总《建规》和《高规》的相关条文,对照异同,阐述讨论。其目的主要是便于设计人员(守法者)和审查人员(执法者)对条文规定的理解与实施,也可供编制人(立法者)在修编时参考。
关于规范的编制原则与技术特点
1、《住建规》的地位
作为我国首部以“一种建筑类型(住宅)为对象,涉及建造全过程和各项领域的性能或指标要求,全文强制的技术规范”,其地位在其总则第1.0.4条和第1.0.5条内已有表述。《住宅建筑规范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则更明确解读为:“本规范的规定为对住宅的强制性要求。当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当有关标准与本规范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若未直接违反本规范的规定,但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时,亦不能免除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也即,本规范的地位在法规之下,在有关其它标准之上。
问题是:鉴于《住建规》均系强制性条文,且有不少为性能化要求,因此在执行时必须同时遵守相关防火规范中的强制性与一般性条文。然而相关规范的编制却未协调一致,从而导致在相互矛盾的规定面前,设计和审查人员往往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更难以理解的是:《住建规》仅是针对一种建筑类型(住宅)的技术规范,却要求涵盖建筑类型更广(包括住宅在内)的相关标准(如《建规》和《高规》)必须服从其规定。而一旦由于执行《住建规》而违反相关规范的相应条文时,其责任仍在执行者!
2、与现行相关规范整体协调。局部突破的原则
《住建规》针对住宅使用与火灾的特点,提出一些新的防火理念,并在规定中有所体现,例如:
①“明确了在住宅建筑中不考虑防火分区的问题”。
②“在安全疏散设计中不再具体界定建筑类型,并明确用层建筑面积和疏散距离决定安全出口的数量”。
③“首次统一用层数作为各项要求的基准,并规范了楼层的折算方法”。
然而,上述理念并未获得《建规》和《高规》的全部和明确的认同,故三个规范之间的差异在所难免。例如
①尽管《高规》也重视单元式住宅单元之间和各户之间的防火分隔,但并未允许塔式或通廊式住宅若楼层面积超过1个防火分区限值时,可以不划分防火分区(参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第58~60页)。
②作为住宅安全疏散的主体――楼梯间形式与数量的确定,《建规》和《高规》均仍按住宅类型区别对待,未与《住建规》同步。
③关于建筑层数的折算方法,对顶部户内跃1层住宅或商住楼的层数计算,《建规》和《高规》也未与《住建规》一致。
3、关于性能化要求的条文
所谓防火设计的性能化要求,系指实现火灾防治科学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统一的基本准则。《住建规》“首次将性能化要求和具体指标融合在一本标准中”,但遗憾的是,有些性能化要求的条文,在本规范和相关的《建规》和《高规》中,均未见链接的相应指标规定,以致难以落实执行。例如户间防火分隔和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的具体措施等。
根本问题在于:技术规范的编制毕竟不是学术论著,应将实施的可操作性视为重要原则。因此,规范中多应为直接表达或链接的“处方式”的指标条文,以便大量的一般性技术问题均可“对症”执行。只有针对特殊的建筑或使用情况,才需要依据性能化要求,由专家或专业机构进行计算分析论证(甚至通过实验),确定相应的设计措施,普通设计和审查人员无权也无能力胜任。
住宅的安全疏散
对于2层以上的住宅,其竖向和水平安全疏散设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确定楼梯间的形式、数量和位置。《住建规》第9.1.4条为此规定:“住宅的耐火性能、疏散条件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防火安全要求”,但系性能化要求。现将《住建规》、《建规》和《高规》(以下简称《三个规范》)的相关条文整理汇总如表1~5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不同类型住宅的疏散条件各异,楼梯间的形式也随之不同。因此,尽管《住建规》提出了“在安全疏散设计中不再具体界定建筑类型”的理念,但在该规范第9.5.3条中仍规定了“楼梯间的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等因素确定”。所以,确定楼梯间形式的具体指标,只能执行《建规》和《高规》针对不同住宅类型的相关条文(表1~表4)。
关于住宅楼梯间数量的规定,对于2~9层的任何类型的住宅,《住建规》与《建规》是一致的(表1)。而对于≥10层的高层住宅,《住建规》与《高规》的规定则差异较大(表2~4)。主要为以下几点:
①《住建规》不允许≥19层任何类型的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而《高规》对≥19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仍规定了可以设置1座楼梯间的条件。
②《高规》允许10~18层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的条件较《住建规》严格,并根据住宅类型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如对通廊式高层住宅甚至规定不得设置1座楼梯间。
至于楼梯间位置的确定,《三个规范》的相关规定基本是一致的(表5)。只是《住建规》更明确规定了户门至楼梯间的距离指标(2~9层住宅为15m;10~18层住宅为10m),并成为界定楼梯间数量的条件之一(表1~4)。住宅建筑层数的折算
《住建规》第9.1.6条规定:“住宅建筑的防火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并明确给出建筑层数的折算方法。现将其与《建规》及《高规》的相关条文对比如表6所示,从中可以看出
①关于哪些楼层可不计入住宅建筑层数的规定,《三个规范》是一致的。
②《高规》对建筑层数的折算无条文规定,仅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第2页中注有:“9层顶部户内跃1层的住宅适用于《建规》”(也即按9层计)。至于11层和18层顶部户内跃1层者如何界定未见注释。
③《住建规》与《建规》二者对此
的主要矛盾在于:《住建规》对顶部户内跃1层的户型仍按2层计算(《实施指南》第125页,例题3,9层跃10层,按10层计),而《建规》则按1层计算。
④由于《三个规范》对住宅建筑层数折算的上述差异,导致(9+1)层、(11+1)层和(18+1)层顶部户内跃1层的住宅或商住楼,是按9层、11层、18层,还是按10层、12层、19层进行防火设计的两难选择。
户间防火分隔措施
《住建规》第9.2.1条规定:“住宅中相邻套房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系性能化要求条文。为此,按分户墙、楼板、窗槛墙、户间窗间墙、户门等部位,将《三个规范》中有关的户问防火分隔措施汇总如表7所列。从表中可看出主要问题是
①户间窗间墙的宽度,《三个规范》均无规定,仅当单元式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时,《高规》要求≥1.2m。
②对户门的防火要求,由于《住建规》本身未链接具体措施条文,只能根据《建规》或《高规》针对不同情况的规定选用甲级或乙级防火门。若属于《建规》或《高规》允许选用非防火户门时,如何达到户间防火分隔要求,则无法得知。
同栋内住宅与非住宅部分的防火分隔措施
该分隔措施汇总对照如表8所示,并可明确下述三点:
(1)关于住宅安全出口及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的要求,《三个规范》的规定是一致的。
(2)关于同栋内住宅与非住宅部分的防火分隔措施,《住建规》系性能化要求,《高规》则未提及,故应执行《建规》的具体指标,而该指标恰与《住建规》对于分户墙和楼板的要求一样。
(3)住宅的楼梯和电梯直通下部的汽车库时,该出入口的具体防火分隔措施,《三个规范》的正文中均无规定,只能参照《住建规》和《建规》相关的条文说明执行,但二者仍不一致。
其他相关条文规定的异同分析
1、住宅的耐火性能
经过逐条对比,《三个规范》关于住宅耐火等级及其构件耐火极限的规定是一致的。因为:
①尽管《住建规》表9.2.1与《建规》表5.1.1的限值有所不同,但《建规》在该表的注5中已说明,对于住宅建筑可按《住建规》执行。
②同样,《住建规》第9.2.2条规定四级和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允许建造的最多层数分别为3层和9层,与《建规》第5.1.7条规定的2层和5层不同,但《建规》在该条的条文说明中允许住宅建筑可按《住建规》执行。
③至于《高规》与《住建规》二者的相关规定则完全相同。
《三个规范》的不同点则为:《住建规》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改用“不燃性”和“难燃性”表述,而《建规》和《高规》仍沿用“不燃烧体”和“难燃烧体”。
2、住宅的防火间距
《三个规范》规定的限值完全一致。但不同条件下住宅防火间距的调整值,《住建规》第9.3.2条为性能化要求,具体指标应执行《建规》第5.2.1条的注1~4,以及《高规》第4.2.2~4.2.4条的规定。
3、住宅的防火构造
《三个规范》的相关规定有三处不同:
①《住建规》第9.4.1条规定:“窗槛墙高度应≥0.8m或设耐火极限≥1.0h的不燃性实体挑檐,其宽度≥0.5m,长度≥开口宽度”。《建规》无相应条文,《高规》也只有“单元式高层住宅设有1个安全出口时,其窗槛墙应≥1.2m”的规定。
②《住建规》第9.4.2条规定:“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的净距离应≥1.0m”,《建规》和《高规》均无此要求。
③《住建规》和《建规》均规定: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封堵,但《高规》则为 建筑高度≥100m时,每层楼板处均封堵,
④《三个规范》均规定管道井的检查门应为丙级防火门,且不得开设在楼梯间内。而在防烟前室(含合用前室)内《住建规》和《建规》允许开设检查门,《高规》则不允许。
⑤《住建规》关于设置管道井的规定中均不含垃圾道,《建规》和《高规》仍保留。
4、住宅的消防求援
《三个规范》相关具体措施的主要不同是
①《住建规》第9.8.1条规定≥10层的高层住宅当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至少沿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而《高规》第4.3.1条规定至少沿二个长边设置。
②《住建规》第9.8.3条规定:≥12层的住宅应设消防电梯,而《高规》第6.3.1条规定:≥10层的塔式住宅和≥12层的单元式及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
③关于街区内道路的间距,以及穿过沿街建筑与通入内院消防车道的设置规定,《住建规》未涉及,应按《建规》和《高规》执行。
关于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编制体系的整合
综上所述,规范编制单位、时间、理念、体例的不同,以及缺乏必要的协调统一,是导致《三个规范》对住宅防火设计规定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例如:《建规》的修编在《住建规》之后,并多处已修改一致,故二者的矛盾较少:《住建规》的编制则在《高规》之后,但因多处“局部突破”,故二者的矛盾相对较多。由此,如从更深和更广的层面考虑,有必要对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编制的整体构架进行反思与整合。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规)是我国早期借鉴前苏联体系编制的,涵盖一般民用和工业(含仓库)建筑,可视为“母规范”。随着我国建设的需求与技术进步,此后曾多次修订,并按建筑类型(如汽车库、人防工程、石化企业等)和专业技术(如喷水灭火、火灾自动报警等)编制了多部“子规范”。但由于前述的原因,也导致规范间往往出现矛盾,执行时难以取舍并遗留隐患。为此,笔者建议:
首先,应理顺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编制体系(表9),其中“母规范”应按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含仓库)分别编制。民用建筑则不以建筑高度24m为界分别编写,而应融为一册。高层与低层建筑规定有差异处,可在同一章节内分条或在同一条目内分别表述。
其次,要明确每部防火规范在编制体系中的定位,据以确定编写的广度与深度。如作为“母规范”者,应编制指导原则及普遍通用的条款,属于“子规范”的内容只需索引;而对于“子规范”则应只编制“母规范”未涵盖和不同的条款,相同者不应重复。
篇2
当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强。据调查了解情况看,大多数业主只知道在办理房屋产权证时需要交纳此笔款项,而不知道按照政策规定的程序使用和管理这笔资金,以维护和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未做到程序化、公开透明化和效益最大化。一是资金归集程序不到位,存在少缴、漏缴和不缴的情况。表现为未严格执行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签署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二条“商品住宅的业主应当在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的规定,资金归集不是在商品住宅的业主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征收,而是在业主办理房屋产权证之前征收,导致少缴、漏缴和不缴的情况。二是资金使用不透明,存在侵占业主利益的情况。房产局作为政府受托资金代管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经审计发现,专项资金每年产生的利息收入未全额分配到业主账户上,而是按同期银行存款的活期利率结息分配给业主,利息差额用于列支办公费用、发放奖金和工资;分配相关利益部门等,以致业主利益被侵占。三是资金存储未实现利益最大化,效益低下。审计调查发现,大部分维修资金以活期存款利率或协议存款利率的方式分别存放于各专业银行,资金收益远远低于政策规定购买国债的收益,导致业主的资金未能实现最大化的保值增值。
三是资金管理主体、权力主体权益颠倒,资金挪用情况严重。《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但是作为权力主体的广大业主对这笔资金看不见、摸不着,理应作为监督部门的房产局却能任意支配全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四是资金使用难,利用率低。专项资金从开始归集至今,既未按政策规定及时拨付到各业主委员会的专户资金账上,也没有一位业主能够使用属于自己的资金。
作为商品房的“养老金”,公共维修资金涉及到千家万户,资金量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越来越“老”,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暴露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必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对此,笔者建议:
一是加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公示,每个业主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合理维护合法权益。
二是严格执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归还被侵占或挪用的专项资金。
篇3
一、结构概况
超轻钢结构住宅源自北美及欧洲,到目前已发展了几十年,低层钢结构住宅中,轻钢龙骨结构在北美国家属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范畴,在我国,由于材料厚度不符合《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只能另建体系称为“轻钢龙骨低结构体系,亦即超轻钢结构体系,不分主次梁,每个肋受力的板肋结构。
二、技术特征
1、构造特征
是以C形与U形这两种简单截面形式的冷弯型钢龙骨为基本结构构件,经装配工艺构成各种复杂形式的梁柱或组合构件。
2、材料特征
采用壁厚为0.8mm~1.8mm的冷轧热镀锌(铝)钢板的构件材料。不同于传统概念的冷弯型钢结构采用厚度为了2.0mm~7.0mm钢材。
3、连接特征
不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而是采用自攻自钻螺钉,其优点是使螺钉与被连接构件之间没有间隙,保证了结构的稳压性。
4、强度特征
镀锌钢板经冷弯加工成型,加工过程使材料产生形变强化,进而提高了构件的屈曲强度。
三、优良特性
1、重量轻
轻钢龙骨建筑的整体重量约为混凝土结构的1/3,用钢量20~25kg每平方。
2、抗震性能好
冷弯型钢构件与外墙组成“板肋”结构,整个板肋都奉献抗震强度,又由于重量轻,层数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动力效应非常轻微,故抗震性能良好。
3、有效使用面积大
围护墙厚度为15~20cm,内隔墙厚为12cm,建筑有效使用面积可比混凝土结构增加15%,最大有效面积系数可达91%。
4、建筑周期短
主要构件均在工厂生产预制,现场拚装,大大宿短工期。
5、舒适度高
所用建材为环保的“绿色建材”由复合板材组成的围护墙具有高热阻值,使室内冬暖夏凉。据现场测量调查,夏天同样日照强度同一套型同一室内位置,超轻钢结构住宅的室内温度低于普通住宅1.5摄氏度,冬季经同样情况的白天照度,同一套型的同一卧室在不开门窗封闭状态下经测温,超轻钢结构住宅的室内温度高于普通住宅2.2摄氏度,可见超轻钢结构住宅的外墙保温畜热有明显优势。
四、缺点
适用层数一般不超过三层,檐口高度不大于10m,这是此种结构的局限性,超过三层高度超过10m时组合构件断面进一步加大,用钢量显著加大,抗震性能亦下降。因为板肋结构,内墙体有敲空之感,不够殷实,不能随意装修,需以精装修后整产品出售。由于构件材质是碳素钢,若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受大气中湿度影响,电化学腐蚀的速度较快,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气象情况有关,有文献资料报导,钢构件在日本的平均侵蚀速度为0.16mm/年,美国为0,122mm/年,而沙漠国家平均为0.002mm/年,主构件的镀锌量每平方达180克时才能达到70年,故耐久性稍差。
造价稍高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墨澜亭小区22套超轻钢结构住宅的平均土建造价为每平方1420元,略高于其余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土建每平方造价1180元。每平方增加造价240元。
总之,超轻钢住宅是一种新型结构住宅,它绿色环保科技舒适,抗震性能好,在当今注重环保节能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强大的生命力,需大力推广,以精装修住宅产品被用户普遍接受是今后住宅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构件模板化,制作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的集约化产业要求下超轻钢结构住宅将是首选。
五、关于《低层轻钢龙骨结构住宅问题探究》
(一)建筑部分
1、可遵循的国内建筑设计规范
主要参考的规范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建筑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现行规范。
2、建筑物防火等级的确定
根据《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中9.2节之规定:耐火等级一般为4级。
3、复合外墙板的耐火极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附录中表格,复合外墙板为非燃烧体,耐火极限为1.6h,满足《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中表9.2.1规定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要求。
篇4
潜力巨大
在控制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开始思考如何节能减排的问题。在大多数国家,建筑业占基础能耗的30%―40%,所以从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来看,建筑业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急剧降低能耗。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大强度的节能减排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目前多数建筑能源由于设计低下、技术欠缺等原因造成了巨大的能耗浪费。企业需要应用专门知识技术来开发和推行节能新举。
国际能源署(IEA)要求到2050年,所有行业要把碳排放总量相对减少77%,相当于480亿吨。考虑直接和间接减排,在480亿吨减排中,建筑行业需要减排约182亿吨,而IEA要求直接通过建筑节能措施减排82亿吨。基于地理、气候、经济条件和文化的不同,不同建筑或建筑类别的减排比例可能相差甚大。此外,建筑业通过现场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更有效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有助于减少电力生产领域的碳排放,使建筑领域减排贡献超过要求的82亿吨。
由于国度有别、气候差异、建筑类型不同,不同建筑及其能耗千差万别。根据总体能耗水平,我们的关注度集中在最大的几个建筑类别:住宅、办公楼和零售业。其中,住宅类建筑比商业建筑明显耗能更多。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期望的居住面积也会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领域的能耗。
由于文化、气候和富裕程度的差异,能源的使用也大不相同。在欧洲和中国北方以室内供暖为主,而在日本生活热水则占了相当比例。在印度农村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很多人无法用电,所以主要的能耗是利用生物质烧饭和取暖。随着发展中国家富裕程度的提高,家用基本设备、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能耗也会不断增加。
缺少方案
改造年代较旧、能耗较高的住房在欧洲是最大的挑战。房主决策主要受制于投资回报标准以及他们对舒适度和对外观影响的判断,而不是具体的节能效果。例如在法国,人们安装太阳能板,部分原因是显示他们对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诺,但更多的原因是考虑到时尚,以及他们从电力供应商那里得到非常优惠的返送电价。同样,更换拥有较好隔热隔音的窗户可以降低10%的热损失。法国居民更换窗户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根据窗户供应商所说,大多数房主希望改进的是他们的房屋外观,而非节能本身。
对于房主而言,缺少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很迫切的问题。人们需要适合他们具体情况的、明确和易于了解的解决方案,这应当包括方案信息、咨询和提供安装的技术工人以及性能保证等。
在美国和日本,住房的新开工比例很高。在美国,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这样的情况将会继续。但新型的节能住宅所面临的问题是,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用户是否能够买得起,以及能否大规模推广。不同国家的经济水平差异巨大,这也是新型节能标准划为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美国,人均能耗非常高,部分原因是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的激增。住宅建筑规划在州和地方一级执行,通常包括对建筑外墙的节能要求。有些州设有住宅建筑规范,凌乱的标准导致施工方法和设备各不相同。关键的问题是加强规范和改变行为。
在日本,住宅的能效相对较高、能耗相对较低,但是房屋的寿命一般只有30年。因此,日本的住宅问题是要通过该在增加房屋寿命,而不是拆除,并应用高效热水设备,这在日本住宅节能方面潜力最大。
在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单户住宅。针对这类住宅的节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提供能保证节能效果的技术方案,全球性转让既有技术,利用研发降低成本,以及为相应节能改造找出具体解决方案,包括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效技术和符合当地实情的解决办法。
2. 进行房屋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审计,以此安排优先重点。
3. 逐步强化新建和既有的建筑法规,包括标识系统提供独立第三方信息、逐步强化建筑节能规范和有关家用电器以及材料的法规,逐步淘汰低性能的房屋。
4. 对新建的和既有建筑提高性能给予高额补助。
5. 创立分段改造计划,分阶段对整个改造过程给予补贴。
6. 教育、培训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
亟待完善
而在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建筑节能的障碍是缺少法规或实施不利,以及融资渠道不足。在中国,统一的建筑规范尚未制定并有效执行。在巴西,75%的单户住宅属于非正规行业所建造。此外,就目前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而言,为居民提供基本住房要优先于房屋节能的需要。
在这些国家,公寓式住宅比单户住宅的能耗要低得多,因为他们的面积较小,户内人口较少,外墙面积也较少。有五个或更多单元的公寓用于取暖、照明和其他家用电器的能耗只有单户住宅的一半,空调、生活热水和冰箱的能耗低40%以上。
对于这类多户建筑的节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实现公寓建筑能效审核,引入标识系统以提供透明度,并执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能效规范。
2. 强化建筑规范实施,并确保充分的审计和实施监督能力。
3. 提供高额补贴以提高既有和新建筑的能效,包括对现场发电上网价格的补贴。
4. 要求分表计量,分户控制,按实际用量收费。
5. 修订法律框架以克服公寓建筑集体改造的障碍。
6. 实行淘汰低能效建筑的规定,例如,自2020年新低层建筑实现零能耗。
7. 公有房屋的管理当局和其他业主应当对其下属物业进行改造。
8. 动员和鼓励业主、项目开发商、住户改变高耗能生活习惯。
9. 教育和培训开发商、建筑师、工程师和建筑交易人员,提高对规范要求的理解,说明整体设计的优势,并减轻对较高成本的担忧。
10. 促使能源服务公司成为有效的能源管理机构。
11. 倡导所有新建低层建筑使用现场再生能源发电。
篇5
关键词:高层住宅;消防设计;应急照明控制;应急照明供电;自动报警系统
Abstract: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fire safety design of emergency lighting control, emergency lighting power supply and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set design is the design and examination work more controversial place.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different standard design, a reversal of three issues to discuss.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Fire fighting design; Emergency lighting control; Emergency lighting power supply; Automatic alarm system
中图分类号:U41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层住宅楼的性质既属于住宅楼,又属于高层建筑。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高层住宅楼是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高层住宅楼按建筑层数又分为一类高层和二类高层:其中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为一类高层住宅,十至十八层为二类高层住宅。在二类高层住宅中,特别是十层十一层(含十一复十二层)住宅有其特有的特殊性。譬如,不需设消防电梯,不需设封闭楼梯间,等,具有不同于其它二类高层住宅楼的特点。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以高层住宅为主的商住楼开发越来越普遍。高层住宅楼的设计和审查已成为电气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本文主要对高层住宅应急照明控制、应急照明供电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的设计做粗浅的讨论。
一、高层住宅应急照明控制的设计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规定:“高层住宅的应急照明不需设置节能自熄开关”, 而《住宅建筑规范》却以强制性条文的形式规定“住宅的公共部位应采用节能控制措施”。并存的规范间有这样大的反差,似乎存在矛盾。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是节能和环保观念成为主流意识的真实反映。在设计和审查时,设计方案当然应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即:住宅公共部位的应急照明采用节能控制措施。
高层住宅公共部分的应急照明要达到既适用于节能控制,又能适用于火灾发生时夜间应急照明,笔者以为设计时应:①在灯具旁设置就地节能自熄开关,配以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将应急照明自动点亮措施。有些设计人员认为采用声光控制延时开关或人体自动感应开关,就已经已具有火灾疏散时自动点亮的功能,不需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但是这种作法在有关规范和技术措施中均无据可查,是否可行尚无定论。②对于有天然光采光的场所,给照明系统设置定时或光控设备。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白天应急照明关闭,当发生火灾时,依靠天然采光窗作排烟和人员疏散;夜间应急照明常亮,保证火灾发生在夜间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譬如,对于十层或十一层(含复十二层)的小高层住宅楼,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类建筑不设封闭楼梯间,并且楼梯间靠外墙,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这种防火设计符合前述规范精神。若采用在该建筑的应急照明系统中设置定时或光控设备作为节能控制措施,可以避免设置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因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无处取得联动控制信号的尴尬,这种方案也符合《住宅设计规范》的指导精神,但缺点是会在夜间很少人通行的公共部位造成“长明灯”,浪费电能,节能效果差。也可以采用在各层设置应急照明手动启动按钮,并在旁边设置蓄光型的醒目标志“应急照明手动启动按钮,发现火灾时请立即按下”,作为应急照明的自动点亮措施。这种手动启动按钮可以采用消防栓破玻按钮(AC220V)设置在各层电梯厅的出入口处。
二、 应急照明的供电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应急照明的电源和供电系统是设计和审查工作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应急照明的电源可采用下列方式之一:①接自电力网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照明电源的线路;②蓄电池组,包括灯内自带蓄电池集中设置或分区集中设置的蓄电池装置;③应急发电机组;④以上任意两种方式的组合。
概括起来讲,笔者认为对应急照明电源的基本要求应该有两个,不管采用上述何种供电方式都必须能够满足:一是电源的供电可靠性问题;二是应急电源的转换时间和连续供电时间问题。参照执行的行业标准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量化的规定:火灾疏散应急照明电源的转换时间应≤15s。
对于单栋的高层建筑物来说,直接引接城市低压电网的电源作为应急照明的电源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案,无论在供电可靠性和电源转换时间等方面都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具有很好的性价比。但对于高层住宅楼群而言,常采用的是第2、3种方式的应急电源。
1、采用蓄电池组供电
采用蓄电池组做为应急照明电源可分为灯内自带蓄电池和集中设置(或分区集中设置)蓄电池装置这两种方式。灯内自带蓄电池方式对于配线线路的敷设要求低,但对于后期的维护管理要求高。实际工程中,这些分散设置的应急灯完好率低,万一发生火灾时将造成无应急照明的状况,影响人员快速安全地疏散,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集中设置蓄电池装置的应急照明系统的可靠性较高,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集中供电方式。虽然集中设置蓄电池组(当层数较多时,应急照明的蓄电池组宜采用分区集中设置的方式)的供电方案可能价格较贵一些,但事关住户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安全设施多投入一些是必须的。
设计时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应注意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是对配电线路的要求很高,应采取防火防机械损伤等措施保护配电线路,即要求“暗敷设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二是虽然应急照明的灯具由集中设置的蓄电池组供电,灯具不须自带蓄电池,但灯具仍应符合应急照明灯具的要求,即设计图纸必须明确要求“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这一点是设计中比较容易疏漏,但对集中供电的应急照明系统却至关重要。因为若采用可燃材料制作的应急灯具,当火灾烧毁某个灯具时,势必也烧毁灯头内的应急照明线路,这将导致整个应急照明支路中断供电。另外,设计选型还应注意标明蓄电池的连续供电时间。
2、采用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对于高层住宅楼内有大用电量消防设施,如:消防电梯,而需要引接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的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可纳入消防配电系统。需要指出的是,应急照明系统中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的切换位置在不同的规范中有不同的规定,这也是设计和审查工作中有较多争议的地方。譬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对于火灾应急照明……若采用分散供电,在各层(或最多不超过3~4层)应设置专用消防配电屏(箱)”,但该规范同时又规定:“消防用电设备的两个电源宜在……火灾应急照明配电箱处作自动切换”。综合这两条规定,就需要每隔3~4层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并且需要在每个应急照明配电箱中作双电源自动切换。但实际上,高层住宅楼中,各层的应急照明负荷很小,有时一层可能只有几个应急照明灯具,采用这种方式需要使用更多的耐火电缆和多个双电源自动切换箱,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因此,笔者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市电电源+自备电源(含发电机电源或蓄电池电源)的供电方式,在变电站设置的应急母线段配出专用供电干线回路,树干式供电至各终端配电电箱。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的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100米为界限,100米以下不要求设置,对于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规定了探测器的设置部位;《住宅建筑规范》以35层为界,但未明确探测器的设置部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建筑类别划分保护对象的等级,并在附录中对一级保护对象和二级保护对象的设置部位做了推荐性的说明。
工程设计中,高层住宅楼一般都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实现消防联动控制。高层住宅楼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包括:火灾确认后,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应能自动切断;应急照明应自动点亮;指定楼层的送风口应开启;正压送风机应启动;消防电梯应降落到一层等。
笔者认为,对于规模较大的高层住宅小区,可以采用在各楼栋底层电梯厅设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方式。住宅楼内在消防电梯防烟楼梯的前室及合用前室电缆竖井等处设置火灾探测器,所有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均进入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中,为楼内的消防设施提供消防联动信号。该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带1~2个直接输出控制按钮以实现对正压送风机的多线控制,并采用485总线与消防控制中心的报警控制器联络,便于小区消防控制中心的值班管理人员监控各栋楼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目前,该种小点数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价格降低了很多,有的品牌的产品几千元就可以买到;甚至火灾自动报警器厂还可以生产一些专门适用于高层住宅楼的小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以适应现阶段高层住宅小区建设蓬勃发展的需要。当然,这种设计方案仍应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消防电梯机房消防电梯轿厢正压送风机房内设置消防电话分机,消防电话专线仍由小区消防控制中心的专用消防电话总机引接。
但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正压送风机是重要的消防设备,其多线联动应在小区消防控制中心实现。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可靠性反而不高,因为多线联动控制线与其它消防线路不同(如报警总线),长期处于不通电状态,当线路有故障或接触不良时,不易被发现。另一方面,当多线联动控制线线路很长超过电缆的制造长度时,还会有中间接头,使可靠性降低,电阻增大。因此在各栋住宅楼底层设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多线直接联动控制,是一个很便捷的方法。在上述国家标准图集04DX003第2431页的高层住宅楼中,正压送风机也是通过在各层消防电梯前室设置启动按钮直接手动控制的。如果正压送风机采用多线联动和总线联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控制方式,还可以在正压送风机被人为启动之前,实现与火灾报警信号联动的自动控制。
四、结语
高层住宅安全中消防设计理论上并不复杂,但是设计和审查工作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却是不少。高层住宅建设关系到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切身利益,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够参与讨论,以形成行业共识,提高设计及审查工作的效率;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以满足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的实际要求,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004版.
[3]《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2005版.
[4]《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版.
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的设计风格和理念
建筑设计是综合性考虑并具建筑特性的一种设计。它是指建筑设计在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安全、耐用以及经济适用等方面的时候,按照建设结构的设计规范进行相应的结构布置,并利用经济与技术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控,寻求最优的建筑设计的过程。在整体的控制上,建筑设计的调控不仅仅是针对主体工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建筑的楼层的安全问题的调控,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结构设计。
2具体细节内容的设计
2.1外墙面砖易脱落的问题
多层住宅和小高层、高层住宅项目外墙饰面大量采用面砖是普遍现象。不是外墙面砖不好,只是现行常规外墙外保温贴面砖做法尚未得到时间的考验。有许多建筑的外保温外墙局部有面砖脱落现象,极易造成人员、财产的伤害,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危险。尤其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在经过夏季、冬季冷热变化的考验后,外墙面砖不够牢固的部位容易脱落,并且在夏季经过太阳暴晒后突然下起雷阵雨,也容易使面砖在遇到骤冷后开裂脱落,危及安全。就目前而言,对现有整体外墙进行改造是不大现实的。因此,建议在建筑四周做挑檐或雨罩,对脱落的面砖在下落过程中起缓冲、阻挡作用,可减少对人员、物品的危害。在《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 年版)中第 4.2.3 条明确规定,“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此规
定同样适用于人员易靠近楼体的其他建筑。具体做法是,在建筑物一层顶板或二层顶板处结合立面做水平外挑檐,挑檐凸出外墙尺寸可根据建筑物楼层总高度确定。例如:多层住宅挑檐凸出外墙尺寸不少于 1 米,小高层、高层住宅挑檐凸出外墙尺寸不少于 1.5 米。此挑檐可做现浇板出挑,也可做出挑钢架上固定不锈钢板或加强型阳光板、夹胶玻璃等。若建筑场地延伸到建筑物底部周边,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可结合景观在地面沿建筑物外墙做距离外墙不少于 1.5 米的围栏或灌木隔离带,围栏做法可参照阳台栏杆设计(如高度 1.05 米,栏杆间净距不大于 0.11 米)。在楼体首层地面周边人员容易到达或驻足的地方,此种做法尤为重要。
2.2住宅楼梯间的安全设计问题
住宅按层数可划分为低层住宅(1~3 层) 、多层住宅(4~6 层) 、中高层住宅(7~9 层) 、高层住宅(10 层及以上) 。目前我们经常见到的住宅类型(按层数划分)主要有:6 层多层住宅、11 层小高层住宅、18层高层住宅以及34层(这里指100m以下)高层住宅。
对于6层多层住宅,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疏散楼梯的数量及设计要求作了详细规定:其可设计一部疏散楼梯的条件是居住建筑单元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650m2,且任一住户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15m;而当任一楼层建筑面积≤500 m2时,可将楼梯间设计成开敞楼梯间,但其应能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楼梯间要通至屋顶,而且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1层小高层住宅及18层高层住宅均为二类建筑,其可设计一部疏散楼梯的条件为:若为塔式住宅,每层的居住户数应≤8户、每层的建筑面积应≤650平方米,而且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若为单元式住宅,疏散楼梯应通向屋顶,单元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间墙应为防火墙,各户门的防火等级应为甲级,窗间墙(不燃烧体墙)宽度及宽槛墙(不燃烧体墙)高度应>1.2 m。对楼梯间设计要求如下:塔式住宅楼梯间无论是11层还是18层,均应为防烟楼梯间;单元式住宅可区分如下:11层小高层住宅可设成开敞式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的防火等级应为乙级,同时楼梯间要靠外墙,且应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风;18层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应设计成封闭楼梯间。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4层(100m以下)高层住宅为一类建筑,当是塔式住宅时,楼梯间应设两座(确有困难时可设计成剪刀梯) ,且均应为防烟楼梯间。单元式住宅可设计一座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的条件是:每单元均应有一部疏散楼梯通向屋顶,18层以上部分相邻单元楼梯每层都应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此时屋顶可以不连通) ,18 层及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间的墙为防火墙,各户门的防火等级为甲级,窗间墙(不燃烧体墙)宽度及宽槛墙(不燃烧体墙)高度均应>1.2 m。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及《住宅建筑规范》 ,住宅楼梯梯段净宽应≥1.10m(6层及6层以下住宅,如果一边设有栏杆,可将要求适当放宽,梯段净宽可减至 1.00m);楼梯踏步宽度应≥0.26m,踏步高度应≤0.175m;楼梯栏杆扶手高度应≥0.90m,但是当楼梯水平段栏杆较长,长度超过 0.50m 时,其对扶手高度的要求就适当提高,应≥1.05m;考虑到儿童的安全问题,对楼梯栏杆的垂直杆件做了规定,净距应≤0.11m,同时对楼梯井的宽度也提出了要求≤0.11m,当大于规定值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2.3 住宅阳台栏杆的安全设计问题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及《住宅建筑规范》的要求,住宅层数≤6层时,阳台栏杆高度应≥1.05m;住宅层数>6层时,阳台栏杆高度应≥1.10m;封闭阳台栏杆也要满足此要求。规范中提到“中高层、高层住宅及寒冷、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心栏板” ,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照顾立面设计,阳台栏板并非全是实心栏板, 这种情况下我们计算栏板高度就应从可踏面 (指宽度≥0.22m, 且高度<0.45m的可踏部位)算起。除高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栏杆的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若为垂直杆件,杆件间净距应≤0.11m,这些是出于对儿童安全的考虑。
2.4 住宅外窗的安全设计问题
对外窗最基本的要求是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应≥0.90m,若低于此高度应采取防护措施(如:采用护栏或在窗下部设置相当于护栏高度的防护固定窗, 且在防护高度设横挡窗框) 。 根据窗的形式分以下几种情况:普通外窗窗台高度≤0.45m 时,护栏或固定窗高度从窗台算起;普通外窗窗台高度>0.45m且<0.90m时,护栏或固定窗高度从楼面或地面算起;凸窗等宽窗台,可供人站立时,护栏(应贴窗设置)或防护窗高度应从窗台面算起。
2.5消防车道的规划设计安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小高层、高层住宅越来越多。进行高层住宅详细规划时,应特别注意小高层、高层住宅间消防道的规划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年版)中,第 4.1.7 条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边或周边长度的 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0 米、进深大于 4.0 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在实际项目规划设计时,应严格控制消防车道的布置。小高层、层住宅的体量、楼长越来越大,仅在楼体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
是不妥的。在发生火灾险情时,无法对没有消防车道的另一长边行有效、迅速救援。因此,在进行小高层、高层住宅或其他高层筑详细规划时,必须在其两个长边都布置消防车道,确保在火灾情出现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这样可能会使楼间庭院的绿化面积略有减少,但相比安全问题,这是很值得的做法。在楼体某一个合适的长边可做带状绿化与硬质铺装结合的消防车道。在日常使用时,此消防车道就是庭院绿化的一部分,硬质铺装则是庭院步
道的一部分,仅在火灾险情出现时方用作消防车通道,视觉效果和使用效果均较好。这种做法完全可行。
2.6地下车库的几个安全设计问题
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发展,住宅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越显突出。规划建设地下车库目前是解决小区停车难的最有效的办法。在进行地下车库设计时,经过多个设计项目的分析比较后,觉得有些考虑和做法还是值得推广的。地下车库在其行车道上方经常设置玻璃采光井。考虑到玻璃易碎而伤人、伤物的安全情况,建议除采用(夹胶)安全玻璃外,在采光井上口与玻璃顶之间加设水平安全网格一道。具体做法为,在玻璃顶根部的钢构型材内圈做安全网格的边框,采用双向间距约40mm的细钢丝(或不锈钢钢丝)网格与其边框锚固。为方便施工,较大的采光井可分为几块网格及其边框,将大化小,也便于维护。同时不影响通风采光效果。
篇7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分区;转输;减压
引言:给排水规划既是水工程规划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给排水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建设的时代背景。阐述了给排水工程规划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拜对规划中的水量预测、供水水压、排水体制、河涌截污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有序、有效地指导给排水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
1、生活水池溢流管直接排入室外污水检查井或雨水检查井。
这样设计违反了GB50015-2003第3.2.4条,生活水池溢流管应间接排水,不可直接排入污水检查井,以防污水污染生活水池水质。雨水检查井在实际使用中可能接入污水,故生活水池溢流管也不可直接排入雨水检查井,应间接排入雨水检查井。生活水池最好不要直接埋地,若条件不许可必须埋地敷设时,溢流口宜设在水池进人孔处且应高出地面。
2、游泳池补水箱是否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2.10条“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第3.9.3条“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初次充水和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所以游泳池补水箱应当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以保证其水质符合要求。
3、水龙头设置高度问题:
根据《建规》第3.2.4条,生活饮用水管道不得因管道产生虹吸回流而受污染。建议龙头以下高度:
⑴家用洗衣机的取水水咀,宜高出地面1.0~1.2m。
⑵公共厕所的连接冲洗软管的水咀,宜高出地面1.2m。
⑶医院太平间或殡仪馆类似房间的连接冲洗软管的水咀,宜高出地面1.2m。
⑷绿化洒水的洒水栓应高出地面至少400。
⑸带有软管的浴盆混合水咀,宜高出浴盆溢流边缘400。应注意99S304标准图均未达到此要求。
⑹垃圾间给水龙头,宜高出地面1.2m。
4、住宅用水点压力要求
⑴根据《住建规》第8.2.4条,要求住宅用水点的压力为0.05MPa~0.35MPa,注意这里是指动压,而不是静压。
⑵对于变频给水系统,给水用水点的压力不可超0.6MPa。
二、低层建设室内消火栓设计
1、连排式住宅车库消火栓的设置
2~5层连排式住宅(一梯一户),每户之间均设有防火隔墙,每户底层设一个车库,车库数超过5个,但每个车库有一定的间距,要不要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呢?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7.1.2条,车位大于5部的汽车库应设室内消火栓系统,按现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低规》可不设室内消火系统。本人认为该车库是为上部住宅用户配备使用的车库,且每个车库之间有一定的防火间距,火灾危险性可等同于住宅,故可不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建议室外消火栓加密布置。
2、低层建筑,一层车库,二层以上为住宅,如何确定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根据现行《低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按住宅设计应为二股2.5L/S,按车库设计应为1股5L/S。由于车库是住宅用户使用的一部分,本人认为可不按“其它民用建筑”类别设计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若一层车库的停车位小于等于5部,且其住宅楼总层数小于8层则可不设室内消火栓系统。
三、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
1、一层为车库,二层以上为住宅,室内消火栓系统是按住宅楼设计?还是按综合楼设计?
本人认为一层车库为住宅楼附属用房,可不按综合楼设计,应按车库或住宅设计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且应取二者的较大值。
2、设置了多层杂物间,如何确定其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水量?
⑴一层、二层为杂物间,三~九层为住宅,应按低层住宅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
⑵一层为商业网点,二层为杂物间,三~十二层为住宅,应按二类商住楼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
⑶一层、二层为杂物间,三~十一层为住宅,至少应按二类高层商住楼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
四、喷淋系统设计
1、高层建筑一层商业网点是否应设喷淋系统?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7.6.2条,一类高层建筑商业网点必须设喷淋系统。根据第7.6.3条,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商业网点可不设喷淋系统,二类高层建筑除住宅外的其它建筑商业网点均应设喷头,比如二类高层综合楼、二类高层办公楼的一层商业网点应设喷头。
2、高层住宅建筑,一层车库是否应设喷淋系统?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6.3.4条,一类、二类高层住宅建筑一层车库均应设喷淋系统。
五、人防给排水设计
1、人防排水设施设置
⑴所有密闭通道、防毒通道均应设防爆地漏或集水坑等排水设施。不管其为第几通道,排水出户管和防爆波地漏应在工程施工、安装时一次完成。(《人防》第3.7.2条)。
⑵扩散室应设地漏或集水坑(《人防》第3.4.7.3条)。
⑶防空地下室战时主要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内以及进风口的竖井或通道内,除尘室、滤毒室、洗消间、简易洗消间应设置洗消污水集水坑、地漏或清扫口。洗消污水集水坑可按平时不使用,战时使用手动排水设备(或移动式电动排水设备设计)。坑深不宜小于0.60m,容积不宜小于0.5m3(《人防》第3.4.10条)。注意一点洗消污水集水坑排水出户管应设计到位(《人防》第3.7.2条、第6.4.5条)。
2、人防给水的设计
⑴在防空地下室的清洁区内,每个防护单元均应设置生活用水、饮用水贮水池(箱)。贮水池(箱)的有效容积应根据防空地下室战时的掩蔽人员数量、战时用水量标准及贮水时间计算确定(《人防》第6.2.6条)。洗消用水一般可按10m3确定(《人防》第6.4.5.4条)。
(2)生活用水、饮用水、洗消用水的供给,可采用气压给水装置、变频给水设备或高位水池(箱)。战时电源无保证的防空地下室,应有保证战时供水的措施(《人防》第6.2.10条)。现在六级人防饮用水一般是在饮用水箱中上设取水龙头,未加压。而生活用水、洗消用水设有增压设施。供墙面及地面使用的冲洗栓或冲洗龙头,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m,供水压力不宜小于0.2MPa,供水管径不得小于20。
总结: 总之,给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的合理配置,污水治理与环境保护等问题,值得给排水设计工作者深入研究与探讨。 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排水系统的新局面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各级部门应该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的利用情况.原有的排水设计、水质、水量、地形、气候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且现行的设计规范及手册等均不是十分完善,还有待我们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去努力完善。
参考文献
[1]B.A.高尔什可夫(苏).煤炭工业企业废水的净化及利用[m].山西: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7.
[2]石振华,李传尧.城市地下水工程与管理手册[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严煦世.给水工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陈培康,裘本昌.给水净化新工艺[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
篇8
【关键词】商业服务网点;建筑;防火设计;技术问题
引言:
建规上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如下:“居住建筑的首层或者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300,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高规中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也与此相同,但是这两个规范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防火均未作进一步定义和解释,设计中对这部分的防火设计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本文将就此与广大专家读者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商业服务网点的层高
住宅设计规范中只是规定对于层高大于3.0米的部分按照3.0米/层进行层数折算,余数小于1.5米的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以此来确定该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要求,这样就遗留了一些技术上的漏洞,一些开发商将底层或者二层层高做大,给业主预留出做夹层的空间,使得原本应该定性为商住楼的建筑,套用了住宅建筑附带商业服务网点的相关规定,留下重大的火灾隐患。针对于此,内地一些城市先后出台了相关规定,例如厦门市颁布了《厦门市住宅设计防火暂行规定》,其中规定底层商业服务网点,隔间店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层高超过3.9米时应设计夹层直通室外的出口,夹层不计层数。2、夹层面积不大于底层面积的50%,夹层不计层数(注 夹层面积超过底层面积的50%或未设计夹层时,隔间店面按2计,建筑按商住楼要求设计。)上述规定不仅对层高超过一定高的情况予以变通使之符合要求,并对夹层是否计入层数明确规定,杜绝了开发商钻空子的现象,避免了建筑在防火设计上留下缺陷。
二、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消防技术问题
1.使用层数、面积以及层高
商业服务网点的层数必须不超过二层,但在实践中,设计单位常通过提高建筑层高,在使用过程中二次改建成夹层,从而变为三层乃至四层的使用空间。例如,某工程为十一层居住建筑,第一、二层临街商铺层高4.2m,第三至十一层(单元式住宅)层高3m,在设计中一、二层局部为独立商业用房,每个临街商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小于300m2,商铺之间采用实体墙进行防火分隔。建设单位认为该独立商业用房属于商业服务网点,按照十一层住宅考虑,属二类建筑。笔者认为虽然商铺在使用面积及分隔墙方面满足商业服务网点的设置要求,但依据《住宅建筑规范》第9.1条计算层数的规定: 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 余数大于或等于l.5m 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因此,该商业用房应该为三层建筑,不能执行商业服务网点的要求。对网点中设有局部夹层的同样按照此规定确定是否计入建筑层数。
2.使用功能
定义中指出商业服务网点应该为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可见这里所提的“小型营业性用房”是有所限制的,不是所有的小型营业性用房都可以按照商业服务网点定义来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则有很多种引申,如一些娱乐场所(网吧、影吧、游艺厅、夜总会、卡拉OK厅),公众聚集场所(饭店、茶座、幼儿园)等设置在住宅下的网点内,由于其使用性质的不同,其火灾危险性已经远远超过规范定义中所列举的小型营业性用房。对于这类工程的审核、监督则需按照娱乐场所的设置要求执行。
3.防火分隔方面
定义中明确了商业服务网点总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并应该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他用房完全分隔。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解决疏散出口问题,有的场所在隔墙上开设第二安全疏散出口(即使采用双向甲级防火门也不能满足要求),使两个网点连通,导致网点面积大于300m2,超出面积要求,则应该按照公共建筑来进行设计。
另外,《建规》和《高规》在术语中专门解释了这个“商业服务网点”后,文中却再没有出现该术语。这就造成实际工程中商业服务网点防火要求和防火设计的诸多困难。
三、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疏散
建规及高规中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疏散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建规中涉及该部分的规定如下: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和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居住部分完全分隔,且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2.其他功能场所和居住部分的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防火设计,应分别按照本规范中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居住部分的层数确定应包括其他功能部分的层数。根据规范中关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以及其自身特性,我们可以将其视作“独立的公共建筑部分”来进行疏散设计。
3.根据建规5.3.2条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第二及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的情况下,可以只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此外,依据建规5.3.13条,民用建筑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米,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距离可增加25%。商业服务网
点的实质是一种介于纯商业建筑和纯住宅建筑之间的小型商业用房,从建规和高规对商业建筑的定义可以看出,这部分的防火设计要求应低于对大型商业建筑的要求但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目前,很多城市针对于此出台了一些相应的地方法规,比较典型的是上海市消防局关于《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技术规定》,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疏散做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3.1商业服务网点不应设置在地下室。
3.2设置在首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②建筑面积超过200 ,应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两个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5m。
③商业服务网点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22m,当设置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3.3设置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可设一部楼梯间。
②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室内从最远点算起(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到底层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22m。当设置了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③当疏散距离超过上条规定时,楼梯应设置成封闭楼梯间或设置房间门与楼梯分隔开,且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④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面积超过200 的,底层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楼梯间在底层距离直接对外出口不应超过15m。
四、结束语
当然,上述这些毕竟只是地方性的法规,不具有通用的普遍性,在实际工作中,作为设计人员,我们还是应该以国家性规范为主,同时做好与开发商以及当地消防审查部门的良好沟通,从设计上杜绝防火设计的隐患,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篇9
(1)教学建筑的主要朝向应选择当地最佳的朝向或者接近当地最佳朝向的建筑间距。学校建筑中对建筑朝向要求较高的有:普教,阅览,办公,宿舍;一般要求的有:自然教室,食堂,多功能厅,科技活动;要求较弱的有:储藏,器材,厕所。设计时要根据自身需要,注意把握各种功能房间布置的先后顺序。与此同时还要需考虑到建筑物对于地理位置、采光、日照、隔声、隔热的要求,在设计时要根据具体需要以及建筑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布置。
(2)建筑防噪间距教学楼和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的长边对应,其间距不能小于25m;教学楼的长边和运动场的间距也不能小于25m;若办公楼、图书馆、实验楼等建筑的长边相对间距不可小于15m。
(3)建筑防火、日照间距为了改善建筑室内的卫生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作氛围,应该将建筑物建筑在不易受到遮挡并且可以直接的接受太阳光照射的位置,这就需要前后两建筑物间留有适当的距离,来满足建筑对日照的需要的,建筑日照标准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满窗日照为2h,建筑防火间距应当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教学区主体的建筑应当考虑地形来布置,要有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隔声等效果,应当更符合建筑规范以及中小学校园各项功能分区要求,合理的组织布置给水、排水、环保、供电、防雷以及照明,除此之外还有智能系统(包括闭路电视,广播,通讯,计算机校园网络,防盗报警电视监控系统)。(5)建筑物夏季的防热应当采用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方法。建筑物向阳面,尤其是东、西方向窗户,应当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外廊、阳台和挑檐等等处理方法来实现遮阳的目的。加强屋顶、东西墙保温隔热措施,建筑围护墙体可考虑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传热系数较低的建筑材料。
二、体育活动设施
体育活动场地和各种教室一样是学校必备的组成部分,根据室外体育运动场地按《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基本标准》,第1.4条,完全中学36个班以上设置田径场为400m环形跑道,篮球场为3个,排球场为3个,器械体操场区面积为200m2。中心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同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二章的第2.2.3条规定。室外运动场应为南北向布置,场地地面应为弹性地面。按规范化学校要求每生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必须达到4.3m2,同时,运动场还需配备附属设施如:看台、升旗台及卫生间等。学校还应设置风雨操场,风雨操场室内活动场的设施、设备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条件设置。
三、人性化设置
1.贯彻始终的人本关怀
人本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轻松、亲切、有涵养的文化建筑的营造模式是现代实验小学设计的核心思路。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在安静、从容、祥和之间去接受知识,因此,人性尺度空间的营造是我们规划设计的立意之源。我们需要摒弃出现巴洛克式的空间营造模式,避免长轴线大进深的建筑群落组织,回归细腻亲切的空间景观形态,创造多层次丰富的人文景观,打造出亲切的建筑群落。
2.文化内涵与艺术意蕴是塑造
一直以来,学生们通过视觉信息和感官信息不断地获得对学校性格和文化的了解,而学校的空间、建筑、景观便是信息的源泉,也就成为学生产生集体认同和记忆的基础。学校的设计要体现出学校对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扬,有很好的贯彻了现代化教学的先进理念,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气质,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文化意蕴校园不应是千人一面的规模化建筑群,而是一座魅力无穷,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宝藏。
四、结语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轻钢结构建筑住宅发展现状1.轻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钢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从1997年以后,中国的钢产量突破1亿吨,但中国的钢结构用钢量占总钢产量的比例仅为3%左右,而在钢结构用钢量中,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又仅占10%,(大部分为工业车间、汽车展厅等)这与中国作为产钢大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为此,国家外经贸委会同冶金部制定了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钢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建筑工程采用钢结构形式。2.轻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现状中国轻钢结构住宅起步很晚,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低层和多层钢结构住宅,才首次接触钢结构住宅产业。1986年意大利钢铁公司和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合作,介绍了一种低层轻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Bsis,并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院内建造一栋二层轻钢结构住宅样板房;20世纪90年代个别国外公司为推广其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多层轻钢结构办公、住宅楼。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中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轻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被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二、轻钢结构住宅相比传统结构形式住宅的优势分析1.钢结构住宅结构上的优势1.1能合理布置功能区间利用钢材强度高的特点,设计可采用大开间布置,使建筑平面能够合理分隔、灵活方便,创造开放式住宅。
1.2轻钢结构住宅空间利用率高在空间使用率上。钢结构的断面小,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增加建筑有效面积8%左右。在建筑风格上,钢结构建筑也更显灵活丰富,户内空间可多方案分割,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3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相同建筑面积的建筑楼层,轻钢结构自重轻,而且钢材具有延性,能比较好地消耗地震带来的能量,所以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2.钢结构住宅经济性占优势2.1施工方便、工期短钢结构构件,可以实行工广化生产,现场安装。由于现场作业量小,对周围环境污染少,同时,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加快了施工速度。 2.2综合造价低由于自重轻,基础费用降低,总体用料减少,直接成本降低,建设工期短,间接费又可减少,所以综合造价低。2.3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轻钢结构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并且能将节能、防水、隔热、门窗等先进成品集合于一体,成套应用,将设计、生产、施工—体化,提高住宅产业化的水平。三、轻钢结构住宅发展障碍分析1.社会认可度轻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整个社会对这种新住宅体系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居民由于长期以来住惯了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从慢慢开始接受到逐步接受轻钢结构住宅,也要—个认识的过程。2.发展轻钢结构住宅技术上还不够成熟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由于过去缺乏技术引导,市场需求没有达到产业化程度,技术水平及标准参差不齐,不配套,需进一步研究创新并进行整合。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在人员方面,由于国内无论中等或是高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均少涉及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因此中国建筑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一体系知之甚少,而更加缺乏的是熟练技术工人.
4.缺乏有针对性的钢结构住宅规范及相应标准中国的标准规范是针对儿十年来大量使用的结构体系编制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此前在中国属于技术空白,所以不能满足中国现行强制性规范的某些条文。使轻钢结构住宅项目无论在工程报建阶段还是在工程验收阶段都会遇到障碍。5.钢结构住宅本身缺陷钢结构防火能力差。经过防火处理的钢结构的耐火时间也只有2 h~3 h,远远低于钢筋混凝土等耐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四、钢结构住宅发展前景展望1.适合建筑用的特种钢将不断涌现随着中国钢铁企业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合建筑用的特种钢必将不断地涌现,例如宝钢、武钢等钢铁企业成功开发的耐火耐候钢,它是通过合适的技术,使钢材含有特定的成分(如加钼等),使钢材的表观结构及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从而使钢材本身生成所需的耐火性和耐候性,多种新型建筑用钢的出现将大力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发展。2.国家将重点支持轻钢结构住宅的建设轻钢结构住宅建设在中国才刚刚涉入,中国现在是一个产钢大国,年产量3亿多吨,发展钢结构住宅有很大的潜力。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一致通过,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中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这一举措为中国的钢结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房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这个时机推出钢结构住宅,利用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来吸引市民目光,刺激消费,增加市场的购买力,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3.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将不断发展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也必将不断的成熟,大量的适合轻钢结构住宅的新材料也将不断的涌现,同时,钢结构行业建筑规范、建筑标准也将随之逐渐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轻钢结构住宅必然会给住宅产业和建筑行业带来一场深层次的革命。4.发展轻钢结构住宅是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住宅产业化是中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这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五、结论如果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施工从手工进入了机械化,那么钢结构的应用就将使住宅施工实现现代化,轻钢结构住宅将成为建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轻钢结构是环保住宅,钢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概念将引领21世纪钢结构将占领广阔的建筑市场。在中国目前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下,钢结构体系必将成为住宅结构体系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