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物流基本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

篇1

关键词:统计分析;物流产业;城市水平;指标体系

一、构建城市物流产业指标体系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的指标力图能够反映城市物流发展的整体水平,通过对各种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按照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经过反复筛选,最终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物流基础水平、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三个方面确立了现代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这些方面分解为9项二级指标,见表1。

2.数据来源与分析步骤。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年鉴,在湖南各个城市中,找到一些数据符合要求的城市,以长沙、株洲、湘潭、益阳、衡阳、常德为主。本文以这些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准备阶段完成之后,利用SPSS17.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展开分析。首先检验构建的区域物流评估指标系统,然后选择因子分析法从9个具体指标中提取出n个公共因子,根据得到的因子得分,建立模型计算综合得分,从而对各城市的物流综合水平进行排序,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还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微积分概率统计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结果对全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价,给予相应的建议。

二、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1.因子分析

1.1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在指标综合评价中利用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众多的原有指标变量中提取出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提取出的因子必须能够代表不同的评价维度。其应用的前提是要求原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笔者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方法来检测因子分析法的适用性。其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Bartlett球度检验表明:Bartlett值=839.695。P接近于0,若显著性水平为0.01,则拒绝相关矩阵为单位矩阵的原假设,相关矩阵与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取样足够的Kaiser-Meyer-Olkin检验是用于比较和观测相关数值与偏相关数值的一个指标,其值越逼近1,表明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从表2中可见,KMO值为0.716,大于0.5,因而可以对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1.2因子提取检验。按照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从原9个统计指标中提取二个主因子来表达其信息含量。表3是指标数据作因子分析后的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结果。第二列至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对原有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第二列合计是各成分的特征值。第一成分特征值合计5.731,第二成分特征值为合计1.218,这里只有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第三列是各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即该因子刻画的方差占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第四列是因子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表示前2个因子刻画的总方差占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从表3中可见,如果提取2个公共因子,那么它们可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89.946%,大于80%,可以认为,这2个公因子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1.3因子旋转检验。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要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具体经济意义。为便于对主因子进行解释,一般须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本研究采用方差极大值法进行正交旋转之后,得到9个指标的两个因子负荷,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对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年末总人口的绝对值有较大的相关系数,第二个因子相关系数绝对数较大的正好是9个原始变量中的另外4个,即地方道路营运里程、公路汽车人均拥用量、地方货运量、地方物流产业增加值。根据这些变量的原始含义可以对两个因子进行命名。第一个因子主要概括了一般的社会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规模,可以命名为社会经济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概括了物流主导产业的情况,可以称为物流产业因子。

根据表4的最终因子载荷矩阵,由此可以写出如下因子分析的模型:

X1=0.945F1+0.198F2;X2=0.952F1+0.019F2;……;X9=0.396F1+0.832F2

Xi(i=1,2,…,9)代表了9个评价指标,公共因子F1表示社会经济因子,F2表示物流产业因子。由于因子载荷矩阵是正交旋转,这两个因子之间不存在相关,避免了因子综合评价的多重共线性,故可以代表不同的评价维度。

1.4因子得分检验。因子分析把原来的9个指标浓缩成相互独立的2个公因子,一方面达到了降维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排除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SPSS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自动计算各样本的因子得分,并选取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因子得分权重,计算各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其计算形式为:F=65.3821F1+32.5348F2

每个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反映了各城市物流综合实力的强弱,将6个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如表5所示。

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聚类分析方法是层次聚类分析,此外还有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有序聚类法等,本文采用层次聚类法。

层次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一开始将要归类的n个变量看成一类,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方法计算各类之间的归类指数(相似系数或距离),根据指数大小衡量两类之间的密切程度,将关系最密切的两类并成一类,其余不变,即得n-1类;重新计算各类之间的归类指数,再将关系最密切的两类并成一类,其余不变,即得n-2类;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最后n个变量都归成一类。

笔者按照层次聚类法的步骤,首先经过运算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使具有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的数据能放在一起比较,接着用6个城市的标准化数据求出欧氏距离,最后应用Wald离差平方和法,按照使总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加最小的原则,使得类的分法逐渐减小。具体聚类结果见表6。

3. 微积分概率分析

在统计概率分析中,微积分有非常值得利用之处。微积分是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是建立在实数、函数和极限的基础之上的。极限和微积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十七世纪后半叶,牛顿和莱布尼茨完成了许多数学家都参加过准备的工作,分别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学。他们建立微积分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无穷小量,理论基础不牢固。直到十九世纪,柯西和维尔斯特拉斯建立了极限理论,康托尔等建立了严格的实数理论,这门学科才得以严密化。微积分是与实际应用联系着发展起来的,它在天文学、力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个分支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发明更有助于这些应用的不断发展。微积分学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是继解析几何之后产生的。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始终都在运动和变化着。因此在以数学为主的统计学等学科中引入了变量的概念后,就有可能把各种现象用数学来加以描述。

笔者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中涉及的是N个朋友随机地围绕圆桌就坐,则其中有两个人一定要坐在一起(即座位相邻)的概率为多少?或是将编号为1、2、3的三本书随意地排列在书架上,则至少有一本书自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号与它的编号相同的概率。从5个数字1,2,3,4,5中等可能地,有放回的连续抽取3个数字,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3个数字完全不同”“3个数字不含1和5”“3个数字中5恰好出现两次”“3个数字中至少有一次出现5”。

用微积分概率分析,可以反映城市物流情况的发展概论情况。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物流指标体系研究,可以作出两类评价。

第一类包括长沙、株洲,这两座城市生产总值较高,在社会经济因子得分方面名列前茅,显示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工业规模,其物流产业因子表现较好,在物流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综合排名位居第一。当然,这两座城市也有因子得分不均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因子得分排名高于物流产业因子的得分排名,反映了其物流业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这两座城市,在努力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要重点确定其物流发展的差异化战略,根据自身城市定位和区位交通优势,优先发展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与区域城市的分工合作,形成良好的区域物流网络系统,快速推进物流业的发展。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策略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who master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then who will control the market. Modern logistics is becoming a new trend in toady's world economy. Thus, it is critical for our nation to develop modern logistics and electronic business in future and it will be a key measure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n electronic business and the issues of it in the practice in our economy. Following tha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trategy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our electronic business.

Key words: electronic business;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trategy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它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而受到商界青睐,使企业有效地参与竞争。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只有物流网络跟上节奏时才能完全显现出来,所以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也就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最大的增长点。

1物流配送的发展

1.1物流配送的含义。物流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这一先进的、优化的流通方式对流通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配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因而得以迅速发展。

1.2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回顾配送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经历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广泛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我们称这些影响为物流配送的第三次革命。

2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

2.1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的含义。它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也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物流配送。

2.2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的特点。在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中,大量的人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人是机器、数字和报表的奴隶,劳动的辛苦是普遍存在的。在网络化管理的新型物流配送企业,这些机械的工作都交给了计算机和网络,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新型物流配送除具备传统物流配送的特征外,还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信息化。通过网络使物流配送信息化。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新型物流配送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前提保证。(2)网络化。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实体网络化。指物流企业、物流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枢纽在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网络。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现有的运输条件,确定各种物流设施和配送中心的数量及地点,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二是物流信息网络化,指物流企业、制造业、商业企业、客户等通过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连接而成的信息网。(3)现代化。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销售提供服务,这些技术包括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检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只有采用现代化的配送设施才能提高配送的反应速度,缩短配送的时间。而且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对技术、设备的现代化的要求也就随之越来越高。(4)社会化。社会化程度的高低是区别新型物流配送和传统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往往是某一企业为给本企业或本系统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建立起来的,有些配送中心虽然也有为社会服务的,但同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所具备的真正社会性相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篇3

关键词:业务流引擎;语义异构与结构异构;应用本体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目前,军事物流业务MIS功能操作步骤、操作权限等均是编码固化、高耦合度,严重制约了系统信息流程的可修改性,无法适应物资保障中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等事务或功能点的改变。比如,某物资调拨信息流,传统模式是物资主管部门将出库凭证直接下达至任务仓库,但如果改变为物资主管部门将出库凭证下达至联勤分部,再由联勤分部下达至任务仓库,使数据操作权限、事务链、功能点关系发生改变,严重时将导致相关业务MIS重构。

为改变现役业务MIS的编码固化、高耦合度问题,论文[1]提出了基于军事物流业务流引擎开发业务MIS的技术架构,分析设计了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功能环节(Function Tache)、功能点(Function Node)、元数据(Meta Data)及数据服务(Data Service)等5个结构要素的定制模式,但由于对MLBFE的结构要素缺乏统一公认的注释,流程定制者和使用者对MLBFE结构要素的理解不同,使用过程中必将产生语义(本文是指MLBFE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解释)上或结构上的歧义,如果完全靠人力经验与理论去辨识含义是不现实的,需要提供能够被计算机自动识别与释义的符号系统。截至目前本体(Ontology)是:解决语义、结构歧义的最佳技术手段;不仅能够解决语义、结构等异构问题,还能够基于此推导出新的隐藏的新知识[4];为充分发挥关系数据库的优势,还可将构建的本体文件持久化到数据库[3];为基于本体库的MIS具备智能特点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军事物流业务流引擎应用本体库的主题内容。

2 本体理论

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它支持语义级信息交换,是实现Semantic Web的关键技术。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的知识的,是实现不同主体之间共享与互操作的语义、结构基础,利用声明式语义[4]能够使计算机真正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进行推理。但对本体的描述,不同语言具备不同特征,但无论用XML(可扩展性标记语言,一套元标记语言,用于定义与特定领域有关的、结构化标记语言的语法规则,如炊事挂车后勤装备)、RDF(一种由资源、属性、属性值组成的三元组,如)等何种语言进行描述。本体的典型结构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分别是:(1)类。任何事务,相关概念构成一个概念层次结构;(2)关系。领域中个体之间的交互约束作用;(3)函数。前n—1个元素能够唯一确定第n个元素;(4)公理。定义在实例和属性之上的约束与规则,是本体推理的依据;(5)实例。类的具体化,每个类包含多个实例,实例之间存在显示或隐式关系,实例都是对象,但对象不一定都是实例。

篇4

关键词:运输实务 数字化资源 积件

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快餐、套餐、自助餐等不同类型的餐食,如同教师运用教学资源烹煮课程一般。对于套餐和自助餐的形式和特点,我们颇为熟悉,套餐是一种营养合理搭配、菜谱相对固定的整套餐饮服务,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具体性、目标性等特点;而自助餐是顾客根据自己不同的口味从琳琅满目的菜肴品种中来选餐用餐,具有自主性、组合性、可选性、开放性、丰富性等特点。目前职业院校建设教学资源的主要方式便如同这两种餐食,一是传统的按照学科体系设计制作的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相当于完全加工成型的成品;另一类是采用积件的形式,提供独立的教学资源,课程的搭建设计交给使用者去考虑,便于使用者进行二次创作。

那么一门课程应该立足哪些因素确定积件内容?制作哪些类型的积件?积件怎样划分,大小如何?笔者作为《运输实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参与者,就本门课程知识点梳理划分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初识积件

(一)积件的含义

一般认为,积件应是一个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点,每个积件有且只有一个独立的文件夹,在每个积件的根文件夹下必须有一个网页型的入口文件,积件内部的其他文件均通过该入口文件链接调用积件全部为静态网页或客户端脚本文件,各种媒体素材文件在网页中链接播放,每个积件类似一个积木块,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科教师可任意选择积件,组装成自己的课程。

(二)积件的构成

从数字化资源类型出发,一般说来,积件文件夹应该包括以下子文件夹:

《pic》,包括该知识点所需要的全部图片。

《flash》,包括该知识点所需要的全部动画。

《PPT》,包括该知识点对应的PPT电子教案。

《video》,包括该知识点所需要的全部视频。

《word》,包括该知识点所需要的全部文字资料表格等。

网页入口文件,作为积件内部的其他文件的入口链接文件。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知识点积件的文件夹都应该包括这六部分,不论其中某些文件夹是否是空文件夹。

三、知识点的搭建

(一)总体思路

课程积件首先立足于物流管理专业中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其次以积件涵盖物流运输领域的各个方面,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具体来说,课程资源以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为背景,横向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各种运输纵向影响,形成完整体系。学科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取舍,组装成具体的课程,减少重复劳动。

课程团队力争使《运输实务》的积件打破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运输方面的理论知识,发展物流运输业的从业能力。

(二)知识点积件类型

鉴于《运输实务》是一门集多种运输方式,流程型较强的课程,并且许多情境不适于课堂环境实现,因此针对这门课程,团队设计了以下几类积件:

(1)理论型。此类积件用于展现课程中相关的理论知识,文字、图片、图表等是其主要表现方式。

(2)流程型。为了展现各运输方式中的流程,教师设计相应的图片流程、游戏拼图、动画演绎等图形化形式,力图使抽象的流程变得具体易于理解。

(3)情境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学习内容与工作场景的关系,课程设计了情境导入型的知识点积件,以实际案例为背景,采用二维动画的小故事,交待课程内容,主线清晰,使学生身临其境。

(4)实作型。《运输实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核心单据的识读及填制,针对此,我们设计了实作型的知识点积件,利用二维动画及演示视频,尽量展示规范、标准的填制范例,为教师提供更丰富全面的教学素材。

(三)积件体量

知识点积件就像一块块积木,供使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搭建,积件的大小关乎课程是否顺利组装。知识点究竟应该多大?一般说来,确定知识点的大小可以考虑这以下因素:(1)内容。知识点的内容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可以被单独切分。(2)授课时长。知识点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一个积件时长设计在5-20分钟,这样的“短时间”便于授课教师将积件顺利组合进自己的整体课程。

四、结语

《运输实务》数字化积件的搭建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补充,课程的整体效果,需要教师的设计,学生的参与。课程设计者应该充分立足教学环境,选取适合的课程积件,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资源开发技术规范[S]

[2]刘丽明.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方案研究[J]时代报告,2011,(10)

[3]邓来胜.知识经济下现代教育技术积件库的建设[J].今日科苑,2010,(10)

篇5

关键词:GNSS;卫星导航;整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 P185 文献标识码: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目前是由美国的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以及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组合而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美国政府在1973年至1994年耗资120亿美元,持续20年的时间研究,共有24颗卫星并建立了完整的控制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是由24颗卫星组成,均匀的分布在3个近似圆形的轨道上面,每个轨道面上有8颗卫星,轨道高度接近2万公里,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5度。目前去世界使用的都是美国的GPS系统,但是欧洲人开发了自己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有27颗卫星和3颗候补卫星,位于3个倾斜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上。伽利略技术是欧洲自主研发的独立的全球多模式的卫星定位系统,提供高精度以及高可靠性的服务。国际海事卫星组织通过所属的通信卫星转发美国的GPS 系统和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的信息,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GNSS综合了多个导航定位系统,增加整个系统中可是卫星的数目。GNSS的用途非常广泛,通常可以用于海陆空导弹的空中制导、大地测量以及天气预报,实现无地面控制的航测快速成图系统,从而给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监测技术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1. GNSS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整合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1 GNSS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整合的基本含义

2004年美国与欧洲达成协议,双方给出了GPS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定位系统整合的含义,指出这两个卫星系统的整合不再是严格规定系统间不相互干扰,一个系统不要对其他系统造成不可接受的干扰。GNSS的广义兼容性是指一个GNSS系统不仅你能够独立提供高质量的民用与军用的服务,同时与其它的无限弹系统互补干扰。目前国际上对GNSS兼容的评价模型都是基于频谱分离系数的有效载噪比机器衰减的程度来进行的。对于有效载噪比的评估模型而言,其摆脱了对特定卫星接收器参数设置的依赖,将系统中存在的干扰信号设置为白噪声,从而能够有效的评价干扰信号对GPS信号接收器的捕获、载波跟踪以及数据解调等环节的影响。

1.2 GNSS卫星导航技术兼容整合评价模型的特点

GNSS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评估将传统的实际功率的信号密度近似的等价为调制波形功率功率谱密度来简化计算,但是这种简化计算同时会带来这样一个问题,对于GPS系统中的C/A短码会造成评价不准的情况。因此在兼容性的GNSS卫星整合系统中需要有定量的判据来使得评估模型中得到快速的结算。第二个方面,传统的系统兼容评估模型是以模拟接收机的模型为基础的,GNSS采用的是一种现代化的数字接收技术,传统的评估方式只考虑了模拟接收机的影响,严重忽略了信号采样以及量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最后GNSS兼容系统中的洗好干扰如何能够降到最低,才算各个系统之间成功的兼容,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义。

2.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 GNSS导航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创造性的把几个系统组合使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使用价值。第一个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多种导航系统的兼容性问题。首先就要清楚的了解这四大导航系统的本初计划、现状、同类性和差异性;然后从最优化的角度,通过最佳化选择和充分利用四大全球系统之间的兼容作用。我们国家最近发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处于快速开发的阶段,所以我们政府应该审时度势,找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作用,正确合理的配置我们的优势资源,积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方面,GNSS系统组成除了空间段、运控段和用户段还应该包括环境段。环境段涉及的大气(电离层和对流层)条件、电磁环境、多径与植被效应,以及多种多样的应用环境条件,因为这些环境因素会严重的影响到GNSS系统工作的精度,定位精度以及完好性、可用性和连续性等一系列关键性的指标。第三多种信息系统融合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多种信息系统技术的融合和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目前GNSS应用服务产业的基本特点,有力的保证着卫星导航产业走向规模化、大众化,使得导航终端与控制中心端的互通互联成为可能,使得车队监控、物流调度、个人跟踪、网络导航成为很大的可能。第四方面,室内外导航地位融合技术,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城市的杏仁定位导航问题,GNSS应用的大众化市场过去几年主要集中在机动车辆的使用方面,GNSS在市区行人困难的问题。城市高楼林立,道路较多和树木及房屋的遮蔽效应逐渐增强,与车辆相比会造成严重的现象,使得GNSS精度和完好性承受很大的挑战。

2.2 具体的解决对策和方案

(1) 采用两步法实现多系统的精密整合:两步法融合精密定轨的主要思想就是以IGS提供的GPS精密星历为时空基准,利用GPS卫星观测数据确定GPS定位系统与格洛纳斯定位系统进行整合,进一步固定已经获取的跟踪站目标、接收机钟差以及对流层基本的运行参数设置。(2)采用多路复用技术:目前的信号复用技术主要包括线性调制或者空间调制、正交乘积副载波调制、最大表决技术(是一种基于多数表决逻辑的恒包络复用技术),目前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采用了AltBOC和最大表决法多路复用技术。(3)多模GNSS融合精密定轨技术:多模GNSS融合精密定轨涉及到上百颗卫星导航,大规模地面跟踪站,甚至面对地面观测卫星的复杂数据的处理过程。由于多系统的存在,多模GNSS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小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整合技术,在分析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GNSS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整合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相关分析,GNSS整合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采用的是一种现代化的数字接收技术。其次分析了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各个导航系统的相互兼容性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实现各个导航系统的融合,比如采用两步法实现多系统的精密整合、多路复用技术、多模GNSS融合精密定轨技术。

参考文献

[1].曹冲.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研究[J]. 全球定位系统, 2006, 31 (3).

篇6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优点,策略

一、博物馆数字化的含义

博物馆数字化是指博物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把博物馆的各类收藏、研究、展示、娱乐及教育等用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服务于人类社会。

博物馆数字化是以博物馆物理实体为基础的,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和补充。具体地讲,就是采用互联网技术与机构内部的信息,将传统的博物馆的日常活动和管理内容等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的结合,构筑博物馆大环境,创建博物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新形象。

二、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博物馆数字化包括藏品陈列、考古挖掘活动、文物保护及管理、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人事和物流等。例如文物的整理盘点、出入库记录、色彩的修复及分析、文物碎片的拼接和演示、陈列品的安全措施等。

1、博物馆数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业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博物馆顺应科技潮流,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行数字化革命,使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一步交叉融合,使文化传播结合高科技创造出崭新的领域,从博物馆功能和组织管理上实现再定位,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随着国际机构对文化遗产概念的近一步探讨,除了对文物实体的静态结果的研究之外,人们开始关注文物研究的动态过程,研究文物的技术和形成过程,可见,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必然结果。

2、博物馆数字化是组织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使用网络化办公,办公人员通过网络处理电子邮件、异地事件、展品信息网络化传输、简约的数据存储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交流、社会调查、方案征集研讨等,扩大了交流面积,带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网络实现了高速、高效的办公业态,节省了物力、人力、时间和空间,不仅节省成本还大大优化了工作组织系统,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上的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方面的优点包含两方面,一是互联网的信息展示优点,另一方面是现场参观群众的信息展示优点。

(1)、博物馆数字化通过互联网信息形式的展示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使物理空间减小,手续简化,且方便群众参阅。博物馆数字化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磁盘的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联机系统,节省了物理空间;利用博物馆的数字虚拟化,参观人员可以不用直接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面,通过网络在线咨询,网络办理相关手续,便可以参观浏览博物馆的各种藏品和其相关介绍,提前得知博物馆最近展览活动等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文化与休闲,技术与研究的双相结合。

(2)博物馆数字化对现场观众的信息展示优点。根据现场观众的喜好等因素,运用多媒体现场导读和视频点播介绍,以便现场观众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展览区块,方便快捷的到展室选看自己喜欢的展品。

4、博物馆数字化的各种形式信息的运用,提高了文物的展出率和展出效果。数字化的展览客服了现实文物与藏品的陈列受资金和展室的限制,藏品展出的比例较小,而通过数字化,可以利用虚拟的空间、图像及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网上陈列和精品介绍,满足了参观者的多种需求。

5、博物馆数字化有利于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信息交流,也是保持和延续文化遗产的最佳手段。

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各件藏品的数据、图片、描述、视频影像、三维模拟展示等详细信息,比较直观,通过3D动态过程强化了感性体验,弥补了传统展览形式的单调。另一方面,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博物馆数字化对藏品的管理,建立数字档案和无形资产的收藏,减少藏品实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耗,减少丢失窃风险,同时借助数字化的加工和资源共享,使学术研究更深入和广泛。

6、博物馆数字化,业内人士把其优势总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1)、博物馆的数字化使其管理更加智能化。以自动化技术为主,楼宇自动化及消防系统等建立起的文物环境监控系统,以及为文物保护而专门研制的装置系统等科学而简约的完成了文物的智能化管理。

(2)、博物馆数字化使信息化优势增强。由信息的快速交流而实施伴随的博物馆工作体系结构的调整和相关制度的提高,办公系统自动化、文物藏品数据库的科学化和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化等均是其体现。

(3)、博物馆数字化使文物知识工程更加标准化。使分类、定名、术语、方法、标记、环境、鉴定、语言处理等更加完善和贴切。

三、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新策略

1、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技术是其关键

采用高科技支持系统,诸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数字资源整合,不仅对展品的科学管理,又给博物馆的参观者创造了逼真的境界。高科技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和保证,数字技术的资源整合则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2、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能动因素

提高现有博物馆工作人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培训科学技术和管理内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博物馆数字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引进行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借助社会公共资源的专业力量,做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促进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始终贯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

四、结论

总之,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博物馆数字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程。无论是博物馆在组织机构办公上,还是参观者对文物的文化交流上,亦或者是文物考古研究上博物馆数字化的应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好处,我们坚信,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会有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静华.数字化博物馆与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9期

篇7

关键词:TPI系统 车辆工程 专业数据库 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在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引入TPI系统,有助于建设一套极具特色而又不失水准的数据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关于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实质上就是通过高校图书馆来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并通过全面、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主要依托力量,在结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结合着本校内部专业课程学科(在这里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最终以图书原始收藏的形式,建立极具特色、个性化的车辆工程专题数据资源体系。通过在TPI系统下的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建设,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增大学校的整体教学及其科研水平,不仅是在于车辆工程专题领域,在其它各个专业学科也是如此。

1 TPI系统简介

TPI――(Total Productive Innovtion)系统的具体含义就是指活动把责任下放到各组织结构层次当中,并采用分层、分组的工作形式。这种系统管理机制主要应用于企业的人力管理中,在本文,重点针对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领域进行分析。在现代化社会的生产、生活、工作当中,TPI系统的最大优越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它内在的生产制造系统,同时还包括着网络平台、产品开发、协作配套、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也被世界公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为标准的生产体系之一。TPI系统在国内的一些领域建设并不是多普及,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与发展,在不少高校的图书馆及其数据库建设过程中,TPI系统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其中TPI系统网络平台主要融合了IE、VE、PM、TPM、QCC、TQM、JIT等多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关改善手段。

大家应该对清华同方知网TPI4.5网络平台系统有所了解,TPI4.5系统平台就是基于这种非结构式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对于文档数据资源的优化处理,是一种集收集、开发、设计、于一体的互联网终端大型智能内容管理型的网络系统平台,在这个系统平台当中,主要以FTS――(全文检索服务器)为核心支撑技术,在检索环节中所采取的是一种当前比较流行的B/S浏览器,同时与先进的C/S服务结构相融合。总体而言,TPI系统就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化社会而出现并发展的,是一套基于网络平台基础上的知识仓库创建、生产、管理、维护、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具软件系统。

2 建设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意义、目的

2.1建设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实现高校、社会图书文献资源的标准化建库。我们也都应该很清楚,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必须要以整个社会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为基本坚持原则,尤其是对高校图书、文献、资料管理方面的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就是其目的之一,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也是标准化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标志所在。

其次,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图书管理模式的深加工、深处理。本文主要研究与阐述的就是关于本校“重点专业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建设,不仅是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专题数据库建设,包括很多重点专业学科,对于深化高校图书文献的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建设与强化本校特色馆藏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2建设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目的

首先,为了进一步丰富高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开发与建设专题数据库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与推动以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为代表的课程体系学科的发展,包括广泛的知识覆盖面、丰富多元化的数据文献资源类型、良好性能的文献学习资料检索系统等,这些都是促进高校学科以及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开展活动的重要数据参考来源。

其次,为了进一步增强与提升高校特色图书文献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图书馆文献资源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低下,这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以我校为例,很多极具特色的数据资源一般都是作为原创的一次性文献存在于学校图书馆的内部收藏之中,所采用的校内文献检索服务器及其下载方式受到了很多的局限性,直接导致着许多珍贵的、特色的数据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3 TPI系统下的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建设

3.1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框架的构建

关于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基本框架的构建,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并利用清华同方TPI系统,重点从资源建库、数字化加工、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网上等方面来进行。对于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我们根据其特点、性能来进行,包括数据文本、图片、视频、音像等领域,如表1。

表1 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字段信息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题名 STRING 255

作者 MVCHAR 32767

关键词 MVCHAR 32767

分类号 CHAR 30

摘要 MTEXT 32767

出处 STRING 255

出版社 STRING 255

出版时间 CHAR 30

ISBN CHAR 30

馆藏链接 CHAR 254

3.2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数资源信息的收集与整合

在建设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信息系统平台中,数据才是资源数据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专题数据库数据信息资源的收集、引入、整合环节是非常关键的,数据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相当于数据库的质量,所以,为了更好的保障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资源引入情况的良好、完整、权威,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①确定信息资源的类型、种类,其中重点包括论文著作、科技报告、图书期刊等;②确定合理的数据收集范围,包括在专业学科、学术研究、时限范围、地域范围、文种范围等多个方面:③最后一点就是要确定收录信息的基本呈现形式,包括图片、媒体、网络、文字等方面的信息资源。

3.3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加工处理

通过运用现代化互联网“云计算”应用技术,并根据当前的数字资源及其生成角度等领域来对其进行分析,包括原生数字资源、非原生数字资源。这里所说的原生数字资源具体是指互联网络中所使用到的那些广泛性的数字资源,还有资料数据库、网络资源、图像资源、电子书刊等;非原生数字资源包括像一些报刊、照片、手稿、胶卷、三维物体、印刷图书、录音带等等,对于这些数据资源的加工处理工作要尽可能使其符合CALIS标准体系下的数字资源整合。

首先,数据的分配及分类。基于TPI系统下的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在其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数据量较大等缘故,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科学的工作分配,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将标引工作分配给不同的工作人员,这样方便工作人员加快工作速度、维护工作稳定。

其次,数据的标引及检查。标引及检查工作环节最大功能就是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TPI系统平台中所存在的潜在问题,就是数据模板之间无法真正的实现相互兼容的基本现状。

3.4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信息资源的

关于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信息资源的,这是在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之后的一项关键环节,具体操作细节就是按照TPI系统中“内容工具”中的“Web向导”这项基本操作功能来进行相关的设置管理工作。此项操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以下两个功能:①数据库模板;②设置数据库的版权信息。其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防火墙的设置问题,通俗点讲就是系统平台与数据信息安全防火墙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关于这一点的设置尤为关键,应该在系统服务器中本地连接选项“属性”中勾选高级选项并设置防火墙为关闭。

4 总结及建议

(1)总结。高校文献严重失衡已经成为了当前限制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众多高校图书馆文献、数据管理体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现象。本文重点以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为案例,对于高校在加强专题数据库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与借鉴效果。经过本文的全篇概述,以及对TPI系统下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步骤,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对于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一定要遵循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其项目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加的注重其中的实效性、持续性。

(2)建议。TPI系统既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那么也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数据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数据库资源不够灵活等劣势,但是我们应该切记的是,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了社会效益,它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服务,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对其的宣传与推广力度。与此同时,TPI系统下的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建设,应该遵循、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基于TPI系统平台的运营特点及其工作属性,应该为其配备专门的TPI网络系统管理员,并加强对系统管理员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拓展,包括对用户权限的管理、数据备份、疑难问题、技术保障等。

参考文献

[1]张莉.企业车辆管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甘肃科技,2011,27(10):25-27.

[2]尹峻.浅析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兼论“海西地方财政数据库”的建设川.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149―152.

[3]周建芬.应用TPI系统建设石油学科特色数据库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2):155-155,134.

[4]雷鸣.基于TPI系统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库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128-129.

[5]楼剑锋.基于TPI系统的教育特色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3,35(6):115-117.

[6]徐楠,朱轶婷,陈惠萍等.基于TPI系统建构大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38-41.

篇8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ƪһ 供应链模式下的航空物流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10]谢泗薪,郑燕磊:航空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思维及路径选择. 空运商务,2012(18):32-40

[11]余润:中国航空货运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5-13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篇二 上海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到商品的流通,所以物流过程是否通畅、高效,物流功能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要发展我国的物流业,有必要分析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一、中国物流业现状透视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在不同程度上也得到提高和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民经济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促进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囿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只重视生产过程,而忽视由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所引起的物流过程,致使物流状况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目前,物流业发展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

(1)运输业

中国现有铁路6万公里,线路长度仅是美国的1/6,印度的4/5,按国土面积拥有量排居70位之后,按人均铁路拥有量排居世界第100位之后。不仅铁路数量少,而且装备陈旧,技术落后,能力低。近年,铁路运输密度高达2500万吨/公里,居前苏联之后第二位。但是我国铁路的装备水平,包括复线率(占32%)、电气化率(占20.4%)、机车功率和通讯信号设施也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据铁路部门统计,全路有1/3的路段和2/3的主要编组站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行;1.3万公里路轨和占半数的机车及客车超期服役。因此,铁路已出现高负荷、高磨损、大密度、大运量的状态,设备使用周期缩短而养护时间越来越少,事故隐患增加。

公路运输问题也很严重。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公路长度只有111.5万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116米公路,其中一、二级公路只占2%。在60多万公里县乡公路中,90%以上是雨天无法行车的土路,绝大多数柏油路面超期服役,好路率不足60%。同时,全国尚有20%的乡村未通公路。另外,在用货车大多数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更由于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与汽车混合行驶,使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20)30公里,不及经济时速的一半,繁忙路段发生长时间堵塞已司空见惯。低速、堵塞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10亿元以上。

水运突出表现在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沿海15个主要港口完成的吞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的16%,压船、压港、压货的现象十分严重,高峰时每天压船500多艘,一些船只在港滞留长达两个月之久,年滞港损失赔偿金多达2亿美元。船舶老旧、能耗高、技术性能较差,船龄在10年以下的只占32%,20年以上者占26%,个别船龄已高达50)60年。此外,内河航道大多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应有的整治。

(2)仓储业

我国现有储运设施老化,仓库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到九十年代已有20%属于危房。仓库内的装卸搬运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作业还是靠人搬肩扛去完成。仓储能力分布不尽合理,仓储功能单一,技术装备落后。

(3)包装业

由于忽视商品包装和为了单纯降低包装费用而忽视商品安全,从而造成物流费用上升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包装技术和包装管理差造成的商品损失每年已超过了140亿元。近几年来,全国水泥由于散装率低(13.9%),仍以袋装为主,在物流过程中的破包率平均在18%左右,损失量相当于产量的5%,直接损失4.5亿元;平板玻璃由于常年采取木制包装,破损率达8)10%,每年破损玻璃100多万箱,相当于大型玻璃厂一年的产量;化肥的破袋率达8%左右,直接损失达4.2亿元。

2.物流业管理分散化、行政化。

我国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有很大发展,但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其主要症结在于物流业管理上的分散化、行政化。

目前,我国有许多部门涉及生产资料的物流管理。如铁道部门的货运管理系统,内贸部、供销总社的储运管理系统,对外贸易部的外运管理系统。此外,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石油、煤炭、城乡环保、军队后勤系统,也都有自己庞大的储运机构。人们尽可以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这些各自独立的物流系统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无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片面强调局部的合理性造成了宏观上的管理混乱和极大浪费。主要表现是,自我封闭,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内部一应俱全,仓库林立,车队繁多、运力分散;外部互不衔接、互相封锁、各行其是、很少协调。这割断了宏观物流系统的内在联系,许多需要整体协调配套才能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出现了在物流能力极度紧张、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又普遍存在

大量的浪费,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综合效益低,物流成本高。同时,大家各搞一套,物流能力分散化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与分散化并存的是物流管理行政化。如果说我国经济运行普遍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话,那么生产资料物流领域则是突出的典型之一。物流管理行政化的主要特征是各自为政的领导部门采用行政手段和行政方式直接干预、调节物流活动。在行政化运行格局中,政企不分非常严重,物流企业缺少经济利益上的内在动力机制,也缺少自我发展能力,物流行业普遍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上海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开启了现代物流业发展之河,上海物流业也从传统物流迈向了现代物流。进入十二五,上海物流业又开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消费需求变化、新的物流发展方向。当下我们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背景下,展望全球投资贸易发展新格局,探索上海物流业。

目前,在上海物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面临向全球开放的问题。2013年上海物流业的增加值是261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1%,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19.5%,2013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保持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全社会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货物进出口贸易达到4400多亿美元,全市商业的增加值3847亿元,占三产28.6%,电子商务去年超过1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品有十万余种商品,累计实现1200亿元。在这样一个经济运行的状态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去年依然保持世界第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总量为15%,上海的A级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32家,55%以上是4A级物流企业。

十二五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既为本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上海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促进新型贸易发展、开展航运中转集拼等业务,这些都需要坚强有力的物流体系支撑。上海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也为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带来了有利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变革,国内外跨地区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一体

化进程加速,这些为物流技术革新和拓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空间带来了契机。

物流业对满足消费需求起到基础保障作用,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配套举措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效应明显发挥,居民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新型消费方式迅猛发展,这些,对通过改善运营方式来扩大物流规模创造了条件。

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对转变物流运行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发达国家逐步推行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我国逐步推进各领域合理使用能源消费总量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硬约束,这些,对物流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上海必须切实转变物流运行方式,节约集约利用物流资源,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措施的完善。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调整振兴规划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选择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些,对上海市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

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框架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框架

第三章 上海物流业现状与问题

3.1上海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2上海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3.2.1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3.2.2物流人才稀缺

3.2.3企业物流外包受到限制

3.2.4物流园区建设前缺少必要的商业计划

篇9

1药库管理

1.1药品字典层的建立有关药品的信息,是HIS系统信息主要部分。药品名称的录入,是建立药品信息的基础,在药库管理、各个工作站以及收费等子系统中被频繁调用。因此,药品信息的初始化非常重要,务必保证药品初始信息录入的完整、准确。建立药品字典层,是基于药品通用名确定的字母码以及按药理性质分类的数字码两部分构成,其中字母码有两种,一种是拼音码,一种是五笔码,供使用者选择不同输入法。处方管理办法出台后,医院不再用商品名,只保留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并将标明剂型和酸根的字母删除,减少了使用过程中对这部分的录入,大大简化了操作的录入。这样,基于药品名称的一些信息都被用于药品代码的编制,非常有利于各科室人员方便地查找相关药品。通过创建药品字典的扩库界面的进货单位、生产厂家、药品规格、购进价、零售价及应用系数、供货公司等,就能构建一个完整的药品信息层,供信息系统链接。

1.2药品的数字化分类管理药品除了有字母码外,还有一个按药理性质分类的数字码。它分4层含义,由9个数字构成,如药品名称“注射用枸橼酸阿奇霉素”的数字码为“400106001”,其含义为:第一层“40”为化学药品(“43”为中成药);第二层“01”为抗菌药物类抗感染药物;第三层“06”为大环内酯类;第四层“001”为大环内酯类属的各个药品的序列号码,共可编排999个。每个通用名称的药物都有一个唯一的数字码,知道了数字码,我们就能知道了该药物的所属分类。药品分类定位存放是库房药品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药品药理性质分类,按数字码高低顺序编排一组组货位区码,可迅速定位查找库区的具体药品货位区位置,现实工作中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应用。根据药品库房管理要求不同,编码以可排序、可定位,对应具体的库位为编制原则。我院大库分常温库(C),阴凉库(Y),冷柜(L),麻、精药品柜(M)等;各库(柜)再分注射剂区(z)、口服剂区(k)、外用药区(w)和滴眼剂区(d),01、02、03等代表货架,我们省略了每个药品货位号码编排,避免货架码过于复杂。这样,每一个药品都有对应货架区码,通过计算机查询或在出库单上打印货架码,可以迅速定位货架号查找到相应药品。而且,通过货位码,各药房向药库申领药品时,可实现按区按货架顺序打印出库单,使库管人员发放同一份货单时避免疲于各药品库之间。根据数字码在药库管理系统的菜单“设置——药库药品维护”项下的“存放位置”处可录入货位码。通过这样编排,对一品药品有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库房保管要求的也能很容易编排实现,比如注射剂“阿奇霉素”可有“Cz01”或“Yz01”。

1.3药品采购计划制订TIS系统的药库管理子系统有一个自动计划生成功能,根据各药房申领消耗设定的参数,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单,非常方便[3]。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1)因消耗数相对固定,不能按季节用药而定,药品用量不能动态变化而造成积压或缺货现象;(2)在自动生成计划时,因药品是否触发进货底线,造成触发进货底线的生成了采购量,而处于触发临界采购线的未能生成采购量,这样,计划不能定时,造成频繁采购,或因公司配送原因出现缺货。根据库存量、用药量、市场因素,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是保障临床用药的基础。现代物流库存管理的方法一般有定量订货管理法、定期定货管理法、经济批量管理法、ABC分类管理法、MRP法、ERP法、JIT法等。有报道使用ABC定期定量管理法,能达到合理控制病区药房药品库存的目的[4]。我院采用ABC分类管理法来控制药库库存。计划单通过定时间段生成Excel表格,数据包含了该时段的消耗数和库存数,根据这两个参数进行分析去增减采购数量制定药品采购计划。

1.4药品出入库药品出入库工作是药库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根据前述设计,在实际工作中,药品入库时做到定位存放,并按照效期先后次序摆放;药品出库时,根据药品名称、规格、产地、数量、批号、有效期,通过货位码能够很方便的实施,并安排专人严格按照GSP规定“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进行出库单核对。通过出库单打印电脑账库存数与库位实物数核对,进行动态盘点,有助于差错被及时发现。

1.5药品效期的管理利用TIS系统设置的失效期预警功能,自由设定效期控制日期,可对效期进行动态管理。在每个月月底最后一天,以六个月效期设定期限,设置好查询日期后,六个月内到期的药品被统计出来,将数据导出到Excel表格,按到期顺序编辑整理。再将近效期(三个月内)药品实行色标管理,将监控效期内近期药品放置黄色标志牌,对过期药品下架摆放到退货区,放置红色标志牌,以起到醒目的警示作用;每个月都能整理出4~6个月内效期药品,提前提请供货商。这克服了定期巡查,人工登记工作量大、易漏检、无即时动态跟踪等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做到工作负责、认真仔细,在药品入库计算机录入时,批号、效期录入一定要准确;药品出库时严格按照计算机出库单的批号、效期出库。

2合理用药信息的嵌入

2.1药学信息服务增加药物信息查询功能。针对医院药物目录药品的重要信息进行维护,通过对抗菌药物、各临床分科药物,在药品字典层录入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如适应证、常规用法及剂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禁忌证、配伍禁忌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既方便医生开具处方时的查阅,协助医生正确地筛选药物和确定医嘱;同时,也有利于药师开展用药咨询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2.2用药安全监管

2.2.1麻醉、第一类处分权管控《品和管理条例》的规定,执业医师需经过专门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具麻醉、第一类。通过在HIS中设置麻醉、属性及医师的麻醉、第一类处方资格设置权限,对未取得相应处方资格的医师限制开具处方,采用HIS把关可避免人为疏忽,确保管控有效。

2.2.2抗感染类药物使用管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医院的抗感染类药物分三级管理,规定不同技术职务的医师具有处方不同级别的抗感染药物的资格,借助系统可实现管理要求,通过HIS中设置抗感染类药物的管理级别及医师权限。同时,在系统中录入各个抗菌药物的DDD值(限定日剂量),经过数据处理,对使用进行监控,可以达到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2.2.3药品剂量管控在HIS药品数据库中维护药品的常规给药剂量和极量限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处方,系统会自动提示医师再次确认处方内容或修改处方,以避免因医师疏忽而导致患者用药错误。

篇10

论文关键词: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知识管理

0引言

知识地图(KnowledgeMap)~称知识分布图、知识黄页簿,其概念最初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于2O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之中。布鲁克斯认为,人类的客观知识结构可以被绘制成以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识图。当前。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地图有其特定的含义,通常是指一种能够帮助使用者知道在什么地方迅速找到其所需知识的管理工具,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地图是知识的库存目录,如同交通旅游图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街道名称、公交线路、风景名胜等各种资源的地理位置一样,知识地图就是要告诉使用者,组织拥有哪些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地处何处,以便使用者能够快捷准确地寻找到他们所需的各项知识。

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年的定义中,物流管理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与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部分的供应链过程。对信息资源尤其是对知识的管理,已日益受到物流企业及其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高度重视,积极绘制知识地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物流供应链网络实现“共赢”的重要策略。

l物流企业构建知识地图的必要性

1.1有效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金球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工作重心由如何迅速获取信息转移到如何准确过滤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1.2实现智能化、准时化物流

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相应缩短,企业问基于时间的竞争态势已经确立。如果顾客的第一选择未得到及时满足,他们就更愿意接受替代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其中包括:订单更小、更频繁,客户对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越来越高等。在传统的物流企业中,受信息交流渠道和速度的限制,完成一项物流活动所需的时间较长。同时,传统物流过程的业务流程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中间环节构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H。绘制知识地图后,物流企业可借助知识地图,以更低的成本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1.3实现供应链管理与合理配置资源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松散、机构庞大、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等问题。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需求者,需要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物流企业运用知识网络,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特点与供应特点,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资源通过虚拟企业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及合理配置,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2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流程

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流程主要分为9个步骤(见图1)。

(1)成立项目组。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绘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内外多个部门,其成员应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业务部门、企业内部信息技术部门、外聘BPR管理专家、外聘IT专家等。

(2)需求分析。在现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不应拘泥于企业内部,而应将其扩展至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网络,其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3)知识获取。对物流企业内部及外部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收集汇总,使之表述清晰。

(4)知识处理。对所获取的知识应及时进行审核、归类、补充等整理工作。行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进行知识处理工作量巨大,且非常重要,它是绘制知识地图的基础。

(5)知识封装存储。可结合企业现有IT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Method)进行知识的封装存储。应保证知识的可继承性、可重复使用性。

(6)提取知识元。对知识的基本信息进行简要描述,并创建与其它知识的基本关联。

(7)建知识链接。在知识元与涵盖间接知识的知识库之间创建链接’使用户能便捷地调用相关知识或与有关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8)绘制知识地图。借助IT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建立显性知识和隐陛知识的索引,为用户提供直观视图及分析信息。

(9)维护与升级。知识地图的维护与升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应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和补充,使企业知识地图得以持续改善,从而为企业及员工的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3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策略

3.1重视项目开发团队建设

知识地图项目主持人是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人物。主持人既需要熟悉矩阵制组织的控制协调方法,又要懂得知识地图的绘制技术。理想的情况是,主持人精通复杂产品项目组织流程的管理过程,对构建知识地图的方法体系了如指掌,并能根据项目特性将知识地图进行个性化处理。同时,矩阵制组织成员及关键用户的参与对知识地图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绘制地图的设计人员提供详细的需求信息。此外,在项目团队成立之前,企业必须为其派遣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该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和主要协调人。

3.2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合理编码

对显性知识的编码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工作人手,将物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知识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方式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这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使所有新进人物流企业的员工在较高水平的知识管理平台上实现知识共享,从而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或组织的结构与文化中,难以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不易被编码。因此,对隐性知识进行编码先要解决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问题。它要求物流企业培育相应的知识型物流企业文化,为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的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标引,并建立与显性知识的关联。

3.3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涌入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众多国外物流企业早已着手进行知识管理,而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行业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只有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知识管理。

3.4改变投资观念

把对信息系统构建及知识地图维护的投资作为企业的正常开支(每年编制适当预算);把重点放在应用系统的建立上;加大在管理咨询与软件开发上的投资。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企业经营和业务运行不断发展、完善的,没有持续、稳定的投资,不可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

3.5培养一支属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管理人才队伍

知识管理是为企业核心业务服务的,只有企业内部的人员才最了解企业业务。因此,必须由企业内部具有较高威望的高级经理进行领导,将知识管理应用的学习作为人员培训的重点,建成一支由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学习新生事物的企业管理骨干构成的内部知识管理专业队伍。

3.6提高知识地图的耦合度和时效性

由于知识的产生是动态的,在绘制知识地图时,知识也在产生,因此在绘制知识地图时要注意其动态性、可扩充性及兼容性,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控制,提高耦合度,以期将其设计成开放性的地图结构,使得各类知识都能找到相应的输入接口]。由于企业的知识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企业知识地图的绘制和维护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应注重对知识的更正和补充。

3.7重视经营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变革,进行持续改善知识地图不同于CAD等技术性应用软件,它的设计要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相一致。我国的企业物流系统还不成熟,在许多业务流程上还需进行重组与改造,删除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使之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按照精益化的思想对企业流程进行重构(BPR),就是要消除在物流中一切不增值的企业内部活动,建立系统化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为现代物流工作提供准则。事实上,这才是一切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根本基础,不经过企业变革的知识管理,它的一切都只会成为“花瓶”。因此,面对旧的不合理现象,要打破限制勇于创新。领导者要通过制定能够使系统实现精益化的决策,营造一种勇于创新的氛围,从而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提高,使企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3.8建立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

企业将员工考核制度与其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相结合,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策略,有助于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丰富企业知识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除应运用物质奖励和外部激励之外,还应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和内部激励,营造一个良好的促进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3.9完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

著名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Christopher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融合渗透、联动发展,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双赢”。完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重视企业外部知识地图的绘制,对物流企业融入涵盖工商企业的供应链网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