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物流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物流特点

篇1

英语词汇特点及学习策略

文/梁?靖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物流专业英语词汇遇到的困难,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学习策略。

关键词 :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学习策略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快加强,导致当代物流产业不断发展。而在我国,物流作为一门专业,相继出现在国内各高校的学历教育中。其中,物流专业英语作为衔接国内国外的物流信息传送工具,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学习和掌握物流专业英语这门学科,首先要提到的是关于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笔者分析了学生词汇学习现状,结合现状分析物流英语词汇的特点和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物流专业英语学科的学习者有所裨益。

一、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物流英语词汇时遇到的困难

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厚,对于英语基础词汇掌握不多。因此,对他们来说学习更专业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更是困难重重。笔者通过长期教学观察和研究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常常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对物流英语专业词汇的含义及其多种词性掌握不全面

学生常常会埋怨说:“平常我已经不停地记忆那些英语单词,但总觉得记不牢。”这说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记忆的词汇量不少,但并没有详细地将一些有多重含义或者多个词性的单词进行归纳总结。于是在实际运用及考试中就用不上了。

例如,hold。我们都只知道hold有“握住,保留”的意思,但在物流专业词汇中它有“船舱”的意思。另外,internal大家熟知的意思是“国内的,内部的”,但是在专业词汇internal logistics(企业物流)中则为解释为“企业”。

2.常将词汇直接翻译成中文去理解从而造成误译

在物流专业英语词汇中,词汇的含义往往不再是词汇字面的含义。例如distribution logistics不是分销物流而应翻译为销售物流,学生们常误认为销售物流应翻译为sales logistics,然而事实上并没有sales logistics这样的说法。

二、分析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

根据《广东省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模块化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学生应掌握约550个的物流专业词汇。因此,笔者尝试以这些词汇为依据,从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特点的角度来分析。并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在学生掌握物流英语专业词汇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的特征特点

物流专业英语词汇和其他专门用途英语一样,具有词汇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总体来说,物流专业词汇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普通词汇,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例如物流英语中出现的词汇scanner,cargo,cash,它们就属于普通词汇,它们在物流专业英语中占最大的部分。

第二类我们称为半专业词汇,虽然这类词汇也属于普通词汇,但是它在物流专业英语中却具有特别的含义。例如logistics原意为后勤、逻辑学,但在物流专业英语词汇中意思是“物流”。又例如tally原意为测量、记数,但在物流专业词汇中则解释为“理货”。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这类与平常熟知的含义有区别的词汇。

第三类是专业术语部分,尽管这类术语并不多,但这类型的词汇在物流英语的文献资料中会被使用,非常正式但又不容易理解。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地去记忆这类词汇。例如returned logistics(回收物流),material logistics(废弃物流)等。

2.物流专业英语词汇中包含大量复合词和缩略语

(1)复合词指的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构成的新词。这类词语在物流专业英语词汇中很常见。例如net weight(净重),gross weight(毛重),即是由形容词和名词共同构成的复合词。此外,还有一些名词和名词的组合如bar code(条形码),动词加副词的组合如keep dry(防湿),动名词加名词的组合如Closing day(截止日),过去分词加名词的组合如proposed cost(建议成本),甚至还有一些名词所有格结构的词语如bill of lading(提单)。

(2)使用后缀构成新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加上动词的ing形式构成物流专业词汇。例如carry和handle添加了后缀“ing”后成为carrying/handling(用手)搬运。此外,还有loading and unloading(装卸),packaging包装等词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构成新词。

(3)除此之外,物流英语还大量使用缩略语。例如这个句子Bar code,POS,EDI,gps and internet are the main cho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logistics.其中有好几个缩略语,POS=Point of Sale,译为销售点,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为电子数据交换,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译为全球定位系统。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条形码,销售点,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和互联网是物流运作的主要选择。

因此,如果不掌握这些缩略语的准确含义,是无法轻松阅读和理解物流英语方面文章的。

三、物流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1.根据词汇的特征对词汇进行分类和归纳

学生们应学会根据物流专业词汇的特征对词汇进行总结和归类,例如哪些词是通过复合法构成的,哪些词是通过词缀法构成的,哪些是缩略语,这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词汇。

2.对物流行业中意义相近的词汇进行归类、比较、记忆

例如cargo,freight和goods常常出现在物流英语词汇中,三个词同为货物的意思,但它们是有区别的。Cargo指的是(尤其是指船、飞机、车辆所载的)货物;freight虽然也有货物的意思,但不常用,通常是指运费、货运;goods则是货物的泛称,指的是销售或购入的商品。因此,学生要学会将同类型的词汇比较记忆。

3.对同一词根演变出来的一系列单词可进行发散性记忆

例如ship这个词根引申出来多个词汇。例如shipment是装运的货物,shipping则是航运、船舶、装运的意思,shipper是托运人,发货人。因此,记忆这类词汇时可通过发散性、辐射性记忆,则可记忆效率高、效果好。

4.了解物流英语词汇的背景知识

学生们在记忆物流英语词汇是往往只注重词汇的含义,但对于词汇的背景知识很少深入了解。例如logistics modulus,译为物流模数,是指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尺寸基准。那么学生对于具体的尺寸基准是多少,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因此,学生只有深入地了解词汇背景,才能更牢固地掌握词汇的含义。

篇2

目前智慧物流仍属于一个较新的事物,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还很不健全,中高级人才较为短缺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业是广州市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和精耕细作,发达的交通网络,快速的商业资讯及多元化的交易平台,’使广州已经发展成为连接珠三角、港澳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加快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广州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建设智慧物流既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广州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业务已基本全面实现网络或信息化处理,但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对重点物流企业的抽样调查,80%以上的物流业务的已基本实现电子单证管理、货物跟踪等技术的应用;70%的重点物流企业已应用了卫星定位技术。但RFID、云计算、物联网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在物流业务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仅有33%的重点物流企业使用了RFID技术和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仅有一家物流企业使用了云计算技术。

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研发、自主创新支撑能力不强。近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广州物联网、云计算、RFID等技术发展迅速,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广州市已培育了中大微电子RFID芯片、海格北斗卫星导航芯片,但离真正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我国传感器技术只要集中在陕西及东部沿海地区,RFID芯片技术以上海、深圳为主,gps核心技术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二是在云计算方面,广州从事相关研发的企业有杰赛、品高,但与华为、浪潮、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相比,实力相差较大。

信息化程度不均衡,尤其是大量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大量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是目前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据调查,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较好,96.1%、97.1%和73.8%的大型物流企业有仓储管理、财务管理和运输管理系统;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已实现的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基本只局限于仓储管理、电子下单等简单操作。

目前智慧物流仍属于一个较新的事物,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还很不健全,中高级人才较为短缺,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懂得智慧物流相关核心技术以及物流项目操作的高端物流人才十分紧缺。根据抽样调查,广州市重点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平均比例为84.9%,普通服务人员中具有中等以上学历或专业资格的平均比例为76.91%。从事物流行业的专业构成中,物流专业的占41. 9%,经济管理专业占32.7%。与智慧物流核心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较为缺乏,信息及自动化专业占3.66%,IT专业仅占1.02%。

目前各个层面对智慧物流的扶持政策仅仅限于宏观的指导层面,具体的政策如土地优惠、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基本没有,这使得政府在推进智慧物流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显得不足。在调研中很多企业反应,目前广州缺乏明确的融资扶持政策,对智慧物流的补贴、奖励政策少有出台。同时各种金融机构也并没有围绕物流行业的特点设计与之配套的金融产品,这使得属于服务行业轻资产的物流企业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很难进行资金的筹措和运作。可见,目前政府引导力量不够,相关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广州物流基础设施对智慧物流的应用程度不高,已有的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都比较低。已规划的8个物流园区中除了国际物流园区初步建成外,区域物流园区基本都还未落实。货运站场基本是自发形成的,对智慧物流的应用极少,从事的仍然以附加值低的传统货运为主,难以实现智慧物流的物流信息化、物流智慧化、物流自动化、物流网络化等高端服务。

信息资源较为分散,公共信息平台有待完善。目前广州市已经分散建设了电子口岸、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大型物流企业也纷纷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但信息无法实现共享,没有充分发挥平台的交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构建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导致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系统的对接方面耗费很大。

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有待推进。目前物流相关工作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行业操作标准,特别是在物流信息标准化方面,重点物流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换水平较低,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这将影响智慧物流的发展。未来应加陕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技术、编码、安全、管理和服务标准。

广州智慧物流发展战略

围绕建设智慧物流节点城市、中国先进的智慧物流产业基地、设施领先的智慧物流标杆城市的战略目标,以提升智慧物流技术应用为切入点,以优化智慧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基础,以设施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及运营管理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为保障。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的智慧物流体系,率先把广州打造成为全国智慧物流示范城市,大幅提升广州物流运作效率和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为大力推进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平台)、新一代通信网络、高端软件、智能终端、智能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在物流业中全面应用,建设一批云计算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物流示范工程,努力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构建产业研发新模式,实现技术研究到产业应用。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研究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加快通用标准、信息技术基础标准、面向业务应用标准和项目管理标准的研究制定、应用推广和贯彻实施,从技术设备、业务流程到项目管理方面,都形成统一的标准,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技术推广示范点,推广智慧物流新技术的应用。

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人才专业技术水平,到2020年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物流人才占物流从业人员的50%以上。推广智慧物流人才职业资格认证。推动智慧物流人才教学研究基地。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智慧物流人才引进计划。

优化智慧物流发展环境,立足智慧物流行业发展本身,从行业协调机制、标准体系、推广政策、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出台优惠措施,促进广州智慧物流行业做大、做强。构建广州市智慧物流协调机制。完善财政扶持政策。设立广州市智慧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全市智慧物流核心技术研发、智慧物流示范应用项目、智慧物流公共平台项目、智慧物流示范企业、智慧物流标准规范研究,以及智慧物流人才培训、智慧物流重大活动举办、智慧物流(城市物流)重大课题研究以及重大项目推进等。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加强金融领域对智慧物流产业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以满足智慧物流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形成良性发展的资金链。认真实施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税费减免政策。

加强智慧物流技术应用,提升空港、海港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水平。至2020年,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港口物流领域普遍应用,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港口码头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加快建设智能港口工程。加快建设智能空港工程。推动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篇3

一、移动终端技术“:智慧支付”的第一载体

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声波、二维码技术将移动支付手段推向了一个智慧的高度。“智慧支付”的实质,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利用信息传递技术及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一个更加便捷、简单、安全、即时、智能的支付流程。目前,依托于强大的网络环境及电商用户平台,拥有庞大客户群的支付宝与财付通,通过个人移动终端的切入,大力拓展“智慧支付”的手机移动支付应用,相继推出的支付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如支付宝推出的二维码、声波支付,财付通将与微信捆绑,通过微信的摇一摇、二维码扫描功能实现O2O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融合。同时,拉卡拉致力于解决个人用户远程付款的实际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广设终端刷卡器,方便用户信用卡还款、转账及网购付款、水电煤等公共缴费功能。“智慧支付”的快速发展有着其顺应时代潮流的原因,首先,移动终端作为主要载体,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相继登上科技舞台,给“智慧支付”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用户对移动支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相较于传统的POS机定点且需要银行卡支付,“智慧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支付体验,扩展了企业与商户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由于银行卡支付等主流传统支付模式只针对大额交易过程,在小额交易市场上存在着手续繁杂、成本较高、信息易泄露等缺点,而“智慧支付“有效地规避了这些问题,如声波支付避免了小额硬币纸币的繁杂,免去了银行的柜员点钞与兑换的成本,此外,由于是在电子化网络环境下进行,收到假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支付时间短、效率高。随着新型支付产品对消费者心理、行业特点的深层次分析与探索,越来越多的支付产品也正向贴心、安全、便捷的方向快速发展,“智慧支付”必将成为支付市场的一大主流。

二、物联网技术“:智慧物流”的高速公路网

“智慧物流”的概念是由“智慧供应链”延伸出来,指的是将互联网、物联网与传感网整合起来,通过动态、科学、全面的信息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价值。其中,物联网的运用起到了一个基础性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国(乃至全球)各铁路、桥梁、公路、隧道、建筑、电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大坝等物体中装配传感器,使其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并与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达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在此网络中,由庞大的中心计算机群,来对整体网络内的人员、设备、机器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控制与管理,通过分析货物流向情况,来改变传统物流的运行管理模式。据此,人们可以更加动态、高效地管理生产生活,达到“智慧”状态。目前,智慧物流的应用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例如亚马逊公司正在测试无人机送货、机器人管理仓储,同时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来预测其购买行为,尽可能提前发出包裹,以最大限度缩短物流时间。目前,国内针对智慧物流也开展了许多试点工作,如,全国公路正统一实行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以畅通高速公路线路流量;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全国范围性质的物流仓储体系,完善物流网络的建设;建设智慧口岸,以实现无纸化、电子化、便利化通关流程;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储,发展境外经济合作区等。放宽市场准入机制,支持民间投资,扩大智慧物流的试点建设,有利于把握规律、总结经验并制定出完善的法规政策标准。

三、大数据技术“:智慧旅游”的活力源泉

所谓大数据,是一种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通常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采集、处理并整理成能够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反映大数据特征的是4“V”理论,即Volume(数据体量巨大),Variety(种类繁多),Value(价值密度低),Velocity(处理速度快)。智慧旅游,是由江苏省镇江市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如今全国范围内,已有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其实质即综合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传统旅游业整合成一个全新的旅游资讯系统。这一系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智慧旅游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物联网感知系统、移动设备应用、各单位云数据共享、游客反馈、网站访客行为统计、人工采集提交等途径。大数据智慧旅游管理可对各渠道、各类型数据进行仪表式生动化价值分析,让数据自己“说话”,使管理者全面掌握目的地各领域的量化信息,从整体上了解目的地旅游业动态。大数据技术下的智慧旅游与传统旅游业相比,有它特定的优势:首先,它改变了传统旅游产品的模式,通过对游客大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分析游客类型与偏好,了解游客的需求特征,进行精准定位的旅游营销以及个性化旅游定制服务。其次,它增加了传统公共服务的附加值,公共WIFI不再是单纯的营销卖点,而可以作为景区与游客互动的渠道,通过移动网络互联,向游客提供即时的旅游咨询,此外,旅游一卡通不再仅提供统一门票、路线导览服务,也可以成为一种便捷的游客数据采集工具,了解游客消费轨迹与消费习惯,进行游客满意度调研与信息反馈。最后,它还可以优化呼叫中心的人工服务,其功能由只处理旅游投诉、抚平情绪转变为提供采集高价值游客信息的渠道。旅游业是高度依赖信息数据的产业,正是信息数据引导着旅游业的价值流向。如果说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不断地改造现代旅游业,那么大数据技术就是智慧旅游最大的活力源泉。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建设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借助传感设备、射频识别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互通的新型现代技术,因此物联网具有极强的互联网特性、识别特征以及智能化特点,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智慧城市是高阶版的信息化城市,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而且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物联网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一、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应用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进而实现的人、物、机以及环境之间的连接,完成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共享以及对于物的操作控制,并由此在城市中建立智能化服务管理系统,构建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四个关键性技术,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以及量化融合。物联网四大支撑技术与业务群关系如图1所示。

二、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等实现对于城市运行过程中各信息的感知、收集、整合和分析,进而结合城市民生、交通、环保以及各种公共服务等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响应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智慧城市是新时期背景下信息化与城市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物与物的相连,更是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的连接,智慧城市如图2所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实现城市物物相连,扩大城市人、机、物以及环境之间连接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第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全新信息技术体系,而物联网技术能够为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收集数据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确保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城市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而物联网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城市运行过程中相关动态数据,例如物流运输方面、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城市顺利、安全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第四,随着当前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物理网技术逐渐向着微型、便捷方向发展,在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传统行业发展。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难点

(一)功耗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与各个终端进行连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才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实现智能化建设。在实际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在很多场景安装终端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接入,但是由于实际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无法在其中接入外电,这就导致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无法连接电源,只能够借助外用电池进行供能,这就使得终端的应用存在功耗问题,如果设备功耗较大,那么就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严重影响了物联网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还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例如,车检器的应用就必须考虑终端设备的功耗情况,若出现电能供给问题,则可能会影响到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容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已然离不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在此情况之下,人们对于互联网以及通信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智慧城市构建的过程中,各种信息采集、终端以及生产生活当中应用的智能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网络的容量和通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网络容量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的5G网络,正是为构建智慧城市而做出的重要准备。5G网络和4G网络的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三)连接数

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物联网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想要得到良好的应用就必须能够同时支持大量终端设备的运作和数据传输等,而且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终端设备的密集程度将不断提升。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基站可承载的运行数量上线,以此保障设备终端能够正常运行。

(四)覆盖范围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物联网技术尽可能覆盖更大的范围,才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收集更加全面,使得城市中的数据资源能够得到能充分的利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进而为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扩大物联网技术的覆盖范围,但就目前我国各方面的技术水平来看,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受到限制。例如,地下停车场等区域通讯信号的质量相对较差等,因此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也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难点之一。

(五)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等结合在一起,而是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城市化建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以此进一步提升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为城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实际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将物联网技术合理的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充分考虑当前城市的实际情况,智能化水平以及后续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等,科学合理的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但是就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应用方向

(一)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是城市建设和稳定运行的重要部分,因此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传统交通运输体系和系统当中,科学合理的应用物理网技术,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于城市交通领域的全面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于交通环境的感知、信息的传输以及远程监控等,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精确性、实时性,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为城市人们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环境。智慧交通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二)智慧物流

在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之下,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异军突起,物流产业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人们对于物流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智慧物流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内容。借助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物流运输过程,还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物流服务水平。例如,激光检测、条码识别、机器分拣、卫星定位等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物流服务水平。

(三)智慧医疗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智慧医疗的建设能够进一步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现代化医疗系统。例如,构建家庭医疗系统、(四)智慧社区社区是城市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单位,将物联网技术与社区管理建设融合在一起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智慧社区,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助于强化社区管理,而且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之下,能够使得社区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有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智慧社区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为确保智慧城市稳定可靠地运行,不得不面对功耗、容量、连接数量、覆盖范围以及统筹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确保智慧城市稳定运行,未来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城市交通、物流、医疗以及社区等方面都会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谢晓芩.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3):189-190.

[2]赵羚志,谢辉,张国辉,王,杨舒.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J].长江信息通信,2021,34(03):216-218.

篇5

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众多人群涌向3号厅“城市连接展厅”,这里是一个真正搭建在著名的Fira Barcelona Gran Via展览中心核心地区的城市街道。

在这里,你可以发现如何使你的家居更加智能,城市和交通网络如何优化,你还会看到在新的移动世界中如何充分满足市民与商业的需求。智慧城市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到2030年全球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居民将达到50亿的时候,对人类如何应对城市化的进程至关重要。包括巴塞罗那市CIO马内尔·桑罗马等人组成的一个专家小组开始组织讨论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其他嘉宾也在热衷于讨论如何通过移动设备更高效地将城市联通起来,而马内尔声称自己将是一个“智慧城市的创造者”。

智慧城市以人为本

马内尔说:“我不相信智慧城市,一个城市本身不可能智慧,而取决于城市里的人。”但他同时相信,城市如同人类,每座城市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然而,他们也拥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如同所有人类都有一个心脏将血液泵发到整个循环系统,所有的城市都有一套基础架构,其中包括用来运输人员和配货系统的道路、水和能源的分配系统等。一个国家的边界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一个城市的塑造更重要的取决于其环境本身。巴塞罗那已经存在2000年以上,因为其在地中海的优越地理位置,而它还将在下一个2000年在地中海边上继续发展。

根据马内尔的经验,城市的根本是居民,首先需要将他们自己变成一个个有标识、有愿景、有发展道路规划图的客户,所有这些都是根据他们所在的环境来规划的,而不是仅仅购买市场上所有出现的新产品。尽管一个城市可以安装摄像头来监督乱倒垃圾的人,但另一方面未经授权私自监控公民的做法若是被人发现了,恐怕让他们也胆战心惊。转变成智慧城市无神论者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他们的消费者身份来帮助城市做出明智的技术选择。“像人类一样,一个城市也需要知道自己的资源规划。”负责SAP智能物流研究项目的Barbara Fluegge说,“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案决定了它是否智慧”。

需要更多经典案例

地中海港口城市规划方案可能并不适合像德国西北部的汉堡港。几百年来,欧洲中部的主要港口—汉堡港口将像巴塞罗那一样,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在未来数世纪继续生存,但必须从今天起就开始采取行动。港口周边到处交通拥堵、道路通行能力的局限性都成为汉堡港口的一个重要构成特征。因此需要一个更为明智的方式来应对各种增长,汉堡港口管理局整合了德国电信及SAP的各自实力,设计了一个物流IT解决方案,将基于港口的公司、合作伙伴和客户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

篇6

关键词:邮政;快递行业;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和工业4.0带动了邮政和快递业的革命性变化。在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新商业模式推动下,快递业务量自2010年以来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6年快递业务量顺利突破300亿元大关[1]。快递业已跃居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及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产业[2-3]。从行业属性来看,邮政和快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基数大,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阿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初,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规模高达203万人,5年间从业人员增长3.4倍,为传统过剩产业人员转型服务业提供了重要途径[4]。同时,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现代技术应用的集成性来看,邮政和快递行业也具有技术密集的特征,需要高素质从业人员。然而,我国邮政与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以中专、高中或技校为主,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极其缺乏。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素质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紧迫[5]。2015年10月,国家邮政局和教育部联合办学,在北京邮电大学成立了首个现代邮政学院,随后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西安邮电大学也陆续组建邮政学院。由此,面向现代邮政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正式拉开帷幕。当前,在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何依据行业特征和人才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明晰高校在邮政快递领域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差异化原有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行业人才培养方式,凸显高校高层次行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竞争力,是各相关高校的当务之急。为了深入了解邮政快递行业人才需求,北京邮电大学的专业建设团队走访了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多家企业,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圆通速递等,并多次邀请多家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的专家召开座谈会。调研表明,虽然近年来企业招聘了一些物流管理与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这些学生对邮政和快递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缺乏理解,工作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深刻思考邮政快递人才需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邮政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和课程体系。

一、邮政快递人才需求特点

现代邮政业是网络遍布全球、联通世界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它以实物与实物信息的点对点递送为核心和宗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派生出包括集邮和邮政储蓄在内的多种类型的社会服务。在中国,现代邮政业是在传统邮政体系基础上(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为代表)融入民营快递公司(如顺丰和“四通一达”等),以及跨国快递公司(如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敦豪国际速递公司DHL、荷兰TNT邮政集团公司等)发展起来的。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迅速发展以及整个市场规模的扩大,以电商公司为背景的快递服务部门,如京东快递、苏宁物流也不断加入其中,民营快递已成为市场主体。2016年,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高达90.3%,远超国有与外资快递企业。目前,我国邮政业主要提供包括信函、包裹、印刷品和报刊发行等在内的传统寄递业务、邮政储蓄等金融业务、集邮等特种业务,以及近二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快递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多种服务。整个行业和各大公司的业务种类繁多,生产和管理系统运行复杂,对邮政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类技术高度集成应用的特点需要邮政管理人才具有较高技术素养邮政业的运行依靠的是遍布全国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和强大的物流技术,多种现代技术集成应用是高效完成服务过程的必要条件。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部分,物流技术已从过去简单的物料搬运,发展成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技术,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的模式迅速向自动化管理演变。现代物流配送系统是典型的现代机电液气一体化设备系统,它由半自动化、自动化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物流设备和计算机物流管理和控制系统组成。任何一种物流设备都必须接受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控制,接受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其规定的动作,反馈动作执行的情况或当前所处的状况。智能程度较高的物流设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更好地识别路径和环境,其本身也带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与此同时,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必须随时随地把控任何一件配送物品的状态、位置和运动信息,把控各类设备的工作状态,把控各类作业人员的状态,并将设备、作业人员和配送物品进行有效协同。因此,邮政系统是天然的物联网和务联网,其运行需要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等高技术的支撑,是各类技术的集成性应用。作为邮政系统的管理者,必须了解和把握相关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这就要求邮政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2.网络性和服务即时性等突出生产特点需要邮政管理人才深入理解邮政业技术经济特征现代邮政业是集网络性、外部性、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服务即时性为一体,网络遍布全球,联通世界的服务体系。其不仅服务网点和处理网点多,遍布全国甚至世界,而且为完成运递及其时限的要求,生产作业需要有效协同不同类型的业务、设备、网点和人员,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联动,实现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由于服务种类繁杂、生产作业相互交叉,分拣分拨处理环节的高技术与配送环节的劳动密集交合,网络与运输路线组织的优化设计和灵活的指挥调度工作复杂,且对配送时效和成本影响大,因此对人、事(作业和流程)、物(设备和场地)和组织(作业规划与指挥调度)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要求高,这些是有别于一般生产和服务企业的邮政业的特点。只有深刻理解了邮政业的这些基本技术经济特征,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这也是目前企业普遍反映一般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需要的原因。企业非常渴望邮政管理专业尽快培养出能够深刻理解这个行业特点的学生,以满足业务和网络快速发展的需求。3.网络化的生产作业体系和价值构造体系需要立体化的管理教育现代邮政业的运行管理既包含对于现代邮政网络系统层面的全程全网的动态规划与控制,还包括企业运营管理层面的生产作业管控、供应链协同、市场结构与竞争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与市场需求响应等。在企业内部要实现生产作业全程全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协同联动;在企业外部,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飞速发展极大拓展了快递服务的市场需求,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快递业作为重要支撑,同时,跨境贸易的发展也为快递服务增添了新的活力。行业未来发展既要实现与电子商务和制造业等服务需求的价值链协同,还要实现与航空、铁路、交通运输和海关等部门的供应链协同,是一个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高度协同联动的复杂生产服务系统。同时,在行业管理层面还涉及市场监管与规范、行业标准制定与管理、行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等。因此,需要邮政管理人才具有覆盖现场管理、网络组织与管理、市场营销与服务设计以及资本运营与商业模式等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

二、构建面向智慧邮政与普惠邮政发展的邮政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邮政局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邮政业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聚焦于“智慧邮政”与“普惠邮政”建设。智慧邮政是指要综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精准、动态、科学的管理和信息共享,全面提升行业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普惠邮政则要让每个居民都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优质的服务,共享邮政业改革发展成果,要共建共享公共资源,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要实现智慧邮政与普惠邮政两大发展目标,邮政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设计在技术层面需要关注生产和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协同与智能化处理,以促进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协同的转变;在管理活动层面,既要关注企业全程全网网络化运行管理的需要,也要从行业发展与生态平衡的角度关注普惠化社会服务的实现和全方位的产业协同与市场监管。邮政管理专业管理活动知识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面向智慧邮政与普惠邮政两大发展目标以及邮政业技术经济特征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认为,邮政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包含如图3所示的四大部分,从基础导论到专业技能,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

三、结语

篇7

回顾2013年水运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1 “大信息格局”基本形成

2013年,水运行业信息化以顶层布局和战略谋划为特征,在快速发展与理性思维中实现了新的跨越。

随着水运行业信息化规模基础建设逐步向集成应用转型,信息化发展面临“投资不等式”(即投资≠应用≠效益)的挑战。如何挖掘整体规模效益,如何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率,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数据表明,现阶段90%以上的应用需求都可通过小规模的信息化模式来解决实现。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系统的复杂度、关联度将呈指数型增加,单纯“小”信息化带动“大应用”已困难重重。基于“大信息格局”规划未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布局,是航运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3年年初,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引领作用;9月,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10月,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化在行业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

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四大重点工程”的稳步推进,从顶层视角编制了总体实施方案和工程建设指南,突出工程间的整体性、关联性和集约性,为后续实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顺利出炉,首次基于行业层面,以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和行业服务能力为目标,统筹推进行业信息化顶层互联、跨部门应用及业务协同;海事信息化在“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框架下,有序推进“一系统、两平台”(即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和海事协同管理平台、海事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破传统单项应用自成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同年,长江、珠江、京杭运河等区域的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11月,国家级行业物流服务平台建设纲要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融合和共建。

2013年,港航企业进一步强化了顶层思维和战略布局,高质、高效地推进信息化转型工作。青岛港实施了“信息化升级”战略,加速“港口信息化”向“信息化港口”转变;天津港以“世界一流港口、世界一流企业”为战略目标,积极推进港口信息化产业发展;连云港制定了“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发展战略”,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中远集团以打造世界航运领先企业为愿景,完成了集团信息化战略布局,将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促进战略转型发展;中海集团加强统筹规划,重点推进集团信息化业务的全覆盖、系统的高集成以及应用的深融合;民营物流企业仁建集团应对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新态势和机遇,围绕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制订了集团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推进了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历经大步伐的推进和投资困局的考验,水运行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日益成熟。航运界逐渐意识到,当行业信息化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范畴概念,而是与政策、体制、文化、法规等密切关联的社会性事务时,更需要理性思考和战略布局。正如美国施乐(PARC)首席科学家约翰布朗嗽:“冠专注于信息回然造成对社会环境的忽视!恰是后者有众人们该地认识和理解信息唬”以闯的工业嚼赐平幸敌畔⒒厝慌霰冢涑尚б不岽蟠蛘劭邸?

未来,基于哲学、社会、战略、系统层面建立的水运行业信息化“大格局”,将其纳入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全盘规划中,顶层谋划、战略布局,行业信息化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应用前景。

2 “数据瓶颈”效应正在破局

2013年是水运行业的“大数据年”,各种基础研究、探索实践、交流研讨交织开展。

在大数据时代,谁获得了战略意义上的数据控制权,谁就掌握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再加上持续低迷的全球航运市场,核心数据资源控制权的明争暗斗,成为了2013年不言而喻的事情。一方面,航运界在加强数据积累和沉淀的同时,人为地增加了核心数据获取的难度;另一方面,数据质量差、共享难、开放度低等“三大问题”,成为困扰行业信息化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数据的自我封闭和人为割裂,无形地放大了“数据瓶颈”的掣肘效应并出现新的“数据怪圈”:有数据的不挖掘、不应用,想挖掘、想应用的却没有相应的数据。

为突破数据“瓶颈”和“怪圈”,2013年水运行业动作频频,相关的政策法规、方案设计、建设指南、工程实施齐头并进。在部级数据中心的框架下,全国水运行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顺利出炉,进一步推动了行业数据资源的聚集、整合和深度应用;8月,在交通运输信息化主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理清了新形势下行业数据共享应用和信息化转型推进的思路;9月,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强化了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和综合利用。

同年,海事云数据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全国海事系统基础数据的汇集和筛选,为下一步大规模的数据挖掘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上海航运交易所定期的《港航市场动态》、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定期的《水运决策参考》等,为行业提供了鲜活、权威、准确、系统的资讯服务;港航企业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积极建设信息枢纽平台,在数据积累和应用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例如:福州港通过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相关港口物流企业的生产动态信息,为目标用户提供完善的“一站式”综合物流信息服务,未来将重点推动口岸相关部门的信息互动;上海港在推进集团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服务升级、口岸协同发展;大连港依托大连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很好地满足了口岸监管机构、港航物流企业及货主等在物流操作、物流跟踪、通关监管、增值信息服务等业务方面的需求;尤其是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启动的“中国航运数据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整合了我国港航领域统计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数据量突破80万条,与克拉克森和德鲁里的航运数据体系相比,尽管还不够成熟,但为未来大数据的挖掘、应用迎来了良好开端。

在用“数据和逻辑”说话的大数据时代,行业数据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数据资源的垄断和相互割裂,必然引发一种新的现象“纳什均衡陷阱”①,受伤害的最终还是水运行业本身。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创造使用、信息的开放共享乃大势所趋。只有打破信息不对称格局,建立开放、共享、创新、文明的水运大数据应用体系,终结“数据瓶颈”掣肘效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大解放”。

未来,随着航运界对大数据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大数据的应用将逐步变成常态,水运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将提速。

3 精细服务成为行业转型的利器

2013年的水运行业可用“乍暖还寒”来形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三大市场(集装箱、干散货、油轮运输市场)蹒跚前行,转型升级成为业界关注最多的话题,但如何转型、转什么型,一直是航运界争论的焦点。

2013年,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相关指导意见先后出台:6月,加快物流业发展;9月,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12月,促进港口转型升级的调研全面展开。“转型升级”是国内各大相关论坛最为关切的话题。10月,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2013年中国港航发展论坛”讨论了“转型与合作”的主题;11月,享有“海运达沃斯”之美誉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在宁波召开,业界权威人士热议了“经济变革中的航运”;12月,由中国航务周刊举办的“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探讨了创新服务模式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2013年,国内航运业经营惨淡,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远航运等公司均告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航运巨头马士基超预期地实现了全年盈利,仅前3个季度就累计盈利11.97亿美元(第一季度盈利2.04亿美元、第二季度盈利4.39亿美元)。为应对全球航运业的严峻形势,2011年推出“天天马士基”服务模式后,又于2013年积极倡导和推动了P3联盟,引起航运界剧烈震动。马士基的“逆势”盈利,固然离不开其对市场形势的准确预判和成功的商业运作,但与其对行业态势、市场格局、港航动态、客户需求等内涵式挖掘和分析不无关系。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信息服务为核心,面向客户和市场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细化服务,才是马士基盈利的关键所在。

航运界在谋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学习和借鉴马士基的精细化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必然带来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产业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在信息化时代,行业的转型升级必然烙上深深的信息化印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以知识化、服务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服务经济,正焕发着青春活力。根据阿里研究中心数据,2012年中国网络经济体规模为8.2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达47.8万亿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网络信息服务收入突破亿元,其中,信息服务亿元,同比增长32%。

对于水运行业而言,由面向供应链管理向物流需求链服务转型,提供精细化服务和增值信息服务产品,即时响应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成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利器。未来,精细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将成为衡量综合软实力的新基准。

4 启航的“智慧水运”

相对“大数据”的广泛理解和认识,航运界自“智慧水运”理念提出以来一直充满了种种疑惑和不解。

IBM公司于2008年率先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理念,两年后正式提出“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从而引爆全球“智慧风潮”。在此背景下,“智慧水运”理念得到萌芽和发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示范试点陆续开展。2013年,“智慧水运”理念的实践逐步渗透到了行业监管、经营生产和运输服务的方方面面。惠州将2013年定格为“智慧港口启动年”,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在浙江宁波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智慧航运高层论坛”上,就以“智慧航运”打造中国航运升级版达成一致共识。

2013年,各种“智慧水运”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浙江“船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广州“智慧港城”一期工程、长江“智慧巡航”工程、天津“智慧海事”二期工程、舟山“智慧港政”等。不少部门也在积极谋划2014年“智慧水运”实施方案。一年来,航运界的积极探索和努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智慧水运”的内涵,使之更加务实、接地气,从而有力地促进和加快了水运现代化进程。

篇8

1物流金融课程的特点

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包含物流金融课程。物流金融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由多门学科交叉而成,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首先,物流金融将物流、金融两个服务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也是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新型业务的操作在学科上需要物流与金融两个学科的互相融合,既要熟知物流理论和具体操作流程,又必须掌握金融方面的融资理论与流程步骤。其次,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而智慧物流的应用将利于该业务的发展并降低其风险,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课程方面需与信息学科交叉。第三,物流金融业务涉及银行、物流企业、融资企业等各方利益,各方之间会签订俩俩合作协议,以明确各自职责,实现风险划分、权责统一,在该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在其中发挥了第三方中介的作用,承担着对货物实施监管,核实货物真假、出入库记录、安全保证等责任。这就决定了物流金融课程具有与法律、保险等学科交叉的特点。最后,在国民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的氛围下,具有外部负效应的物流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环节,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此催生了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这就要求教师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更新优化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

2物流金融课程建设过程

2.1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课程从物流金融定义、特点及核心问题入手,详细介绍不同的物流金融模式下的涉及方及其流程,引入信息化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意义等交叉学科知识,介绍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并用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基于交叉学科的物流金融业务在企业的作用、流程过程、风险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基础业务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管理能力。课程目标如下:

2.1.1知识教学目标物流金融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职业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的分析方法,操作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即运输、仓储、配送、商品分拣等环节的信息系统,具备供应链管理等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还需具备物流金融学所涉及的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如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物联网、信息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目标有:①理解物流金融业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掌握物流金融的概念及涉及方;②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操作流程;③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④了解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相关知识,理解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性;⑤了解风险控制、信息化在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2.1.2能力培养目标物流金融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全局控制能力、沟通能力以外,同时还须具备专业化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能力,如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会分析、初步设计、实施物流金融理财方案,具有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与系统操作优化的能力,具有资源优化配置、供应链金融整合优化的能力等。能力培养的目标有:①掌握信息化下物流金融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②能设计、组织实施和优化物流金融作业任务。③掌握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2.2课程建设内容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如前所述,它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涵盖了物流、信息、贸易、金融、保险、法律、环境等学科知识。所以物流金融课程的前期课程一般需要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前者有金融学、国际贸易、经济法、保险学等,后者包含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保险等。基于学科交叉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2.2.1物流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金融概念的界定,主要从其内涵、外延、特征及其功能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绿色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意义,物流金融的创新与趋势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掌握物流金融的概念、流程、参与主体及各环节的要点,了解物流信息化、绿色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的新趋向。

2.2.2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总体来讲,含物流结算模式和物流融资模式两大类,前者比如有代收货款业务、垫付货款业务与承兑汇票业务等,后者有融通仓、海陆仓与物流授信等。在模式运作的流程中,结合信息化、绿色物流的作用,深入了解物流金融架构,如RFID、物联网、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流程和管理系统构架的影响。

2.2.3物流金融风险与监管物流金融行业风险种类各异,主要来源于质押物风险、物流企业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和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等,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处理与管理效果评估。了解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在仓储、安全监督、运输等节点实施智慧物流,来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2.2.4物流银行与物流保险物流银行是物流金融的一种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国外物流银行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一方面介绍国外物流银行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启示,另一方面分析国内物流银行实践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探讨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掌握如何利用信息化,通过服务创新、提供增值服务,强化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关系。基于物流金融视角,探讨物流保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地位及其对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作用。

2.2.5应用案例利用物流金融业务开展以来发生的实际案例,了解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业务的发展方向,并熟悉中外运、中储物流等物流金融方案,及信息化背景下物流金融的解决方案。

3结论

篇9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物流;物联网技术

0 引言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在许多国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故在各行各业、社会管理和民生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物流是物联网较早落地的行业之一,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数据的采集和传播具备高效性、准确性以及安全性,而物联网技术恰恰具备这些功能,因此,将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物联网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对物品生产、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改变了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对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应用智能终端的新型物流业务中,结合实际需要,配备无线网络环境和条形码技术,可以随时掌握物流链的任意节点上货物的情况,大大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企业的管理,在物流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网络、广域网或局域网等信息承载体,让一些相对零散的普通物理对象能够通过某种连接来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即物物相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物联网有许多广泛的用途,用途涵盖:政府工作、公共的安全、智能家居、消防安全、工业监测、交通运输、环保领域、健康管理、花卉栽培、水质管理、食品安全、老人护理、国防安全和防控管理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探讨其在现代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使用到的关键技术。

2 物联网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在现代物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1 运输过程的智能管理

目前,物联网的GPS/GIS卫星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物流中已展开应用,以便实时了解关注对象的位置与状态,建立可视化的智能系统。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实时实现对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目前,有些技术比较先进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大都建立与配备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定位与温度实时监控等,初步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通过在运输路线上布置一些网络节点,当装有相应标签或传感器等设备的货车经过时,便可获知其运输的路线、时间、货物等相关信息,使后台管理者实现可视化管理。也可以通过定位技术定时取得位置信息,监管货物动态。

2.2 产品的可追溯性管理

应用物联网建立可追溯的智能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的功能。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可追溯网络系统的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应当加快全面推进。目前,这些智能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和领域已有很多成功应用,比如,将物联网中的视频技术镶嵌在生产系统中,不仅能够实时监控产品的制造过程,而且可以事后进行查询。物联网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2.3 智能自动的物流配送管理

运用基于传感、RFID、声、光、电、机、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在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全自动化管理,建立配送中心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网络,从而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管理。配送中心可以利用物联网中的RFID等技术,根据需要将电子标签贴在货物、托盘或者周转箱上面,通过物品信息的实时记录、处理,再结合物联网的智能处理系统,实现货物出入库、盘点、配送的一体化管理。目前,很多的配送中心在货物装载和卸车上采用智能机器人、激光或磁性无人搬运车来进行作业和物品的搬运,采用自动化的分拣来作业,包括出入库也是自动化的机械来操作,使得物流配送作业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2.4 企业的智慧供应链

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提出较高要求。面对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准确预测客户需求等问题是企业经常遇到的,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统支持。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各个物流供应链的参与者可以按照预定的权限和流程各行其事,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信息流无缝链接,既可分工协作,又相对独立。

3 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和嵌入式技术。

3.1 传感器技术

这是计算机的一种关键技术。绝大部分的计算机现在能够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计算机都是需要用传感器来把模拟信号

换成数字信号的,这样计算机才能处理。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3.2 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该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中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3 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技术执行专用功能并被内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用术语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这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嵌入式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有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事实上,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有很多都是这样的,比如录像机、汽车、手表、微波炉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有一些还包含操作系统,不过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嵌入式产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彼此之间的特点也是很明显的。如很多行业:军工产业、手机厂家、平板及车载导航、数字电视、多媒体终端、网关等。嵌入式系统正在逐渐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生产以及国防的发展。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与作用。

4 结论

物联网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很快就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物联网的发展将对提升很多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广泛,它正推动着物流行业的变革,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随着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研发基地的建立,更多的行业应用等多项工作的推进,物联网将对物流业产生更强大的影响,这势必会带来智能化的物流配送链条、更敏捷的供应链、物流链条中商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实现物流的可追踪管理。我们相信,在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下,一个更加智慧、便捷、高效的美好物流前景将很快实现。

【参考文献】

[1]邹生,何新华.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1.23-25.

篇10

很多物流人觉得这几年来物流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了,每年都有下退的趋势,但是其实物流行业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那么你知道物流行业升职空间怎么样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物流行业升职空间怎么样物流行业升不升职,跟这些有关:

一.做事的能力

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其他处理事情的能力是否出众。首先自己的本职工作要能出色的完成才可以,不能说连自己的工作都无法完成的人想升职加薪?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再者说,就算你其他的方面做的面面俱到,也只能说你心思没有放正,不能本末倒置!

其次才是其他的能力,例如待人接物,处理危机的能力,这些体现的是一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如果本质工作完成的好,其他方面又没有大问题,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很出色,被领导器重是迟早的事情!

二.领导组织能力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做工作非常出色,但是让他们领导或组织事情却总能出点乱子,这类人就不适合升职,属于技术一类的员工。想要升职必须要有很好的统筹能力,在员工中威信很高才可以,如果说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厉害不算什么,那么一个人解决一个团队的问题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这样的人才能让其他人信服,能够解决它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团队中树立至高无上的威信,这样的人领导不升职才是领导真正的损失!

三.获取资源的能力

一家公司想要真正的做大做强需要大量的资源,一些人想要一直上升也需要庞大的资源,资源的堆积能帮助一个人快速的提升,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现代职场升职也是同样的道理。

想要快速升职,你的资源要丰富,没有资源怎么办,靠积累,靠维护。怎么做?看你的能力了,领导一般喜欢获取资源能力强的下属,不仅对自己有帮助,对公司也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如果你有很好的获取资源的能力,那么,你必定能一飞冲天,升职加薪不再是梦!

【2】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趋势一:大数据的应用,智慧物流是发展方向

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将受到政策重点扶持,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在政府层面推动大数据应用。在物流行业等需求推动下,大数据产业迎来年均接近90-100%的增长率,市场规模将达百亿级别,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智慧物流将是现代物流发展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顺应“互联网+物流”趋势崛起的货超多等新兴服务平台已经能够实现车货智能匹配、货物状态实时跟踪、精准货物推荐等服务功能,注册用户、交易数量等业务指标也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向着生态化智能化产业链的目标发展。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

趋势二:三方物流普及,供应链应运而生

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三方物流公司,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其一是规模效应明显,成本低;其二是在选址、库存管理、精益生产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其三是使得公司能够集中于它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下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三方物流公司开始参与到客户更多的业务环节,服务范围逐渐扩展,从合同物流走向物流金融、虚拟生产等拓展,即为供应链物流。

供应链物流发展特点:

特点一: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物流现状落后,但经济的转型、升级倒逼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从第三方物流的渗透率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的巨大。

特点二:赢利点有望增加。目前,部分物流公司开始涉足物流规划和信息服务,但目前仅仅是探索阶段,并未给公司带来高额回报。展望未来,信息和规划有望成为供应链公司的两大新增盈利点。

趋势三:物流行业将迎来政策的春天

如果物流运行更有效率,则成本有足够的下降空间,因此物流业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这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和推进物流业的发展,以下从宏观和政策层面做出简单解析:

宏观层面解析:国家陆续提出了跨区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区域经济规划,利于跨区域物流的发展。

政策层面解析:自2013年3月至今,多个政府部门已多项文件,有综合性的指导意见,也有专项性的信息互联、绩效考核、税收改革等,凸显政府决心。

趋势四: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将是趋势

物流行业既有的粗放式增长和服务简易化不可持续,也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规划》积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也明确了要完善法规制度和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认为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期,利于我国物流市场结构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零而不乱、散而有序”的新业态:

生产企业

效率较高的内部物流逐渐独立,演变为专注于某个产业的三方物流公司;而效率不高的内部物流逐渐被淘汰,外包给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

不规范或经营不佳的公司被淘汰,此外还能承接部分生产企业的外包业务,网络型、高效率的物流公司将获得兼并收购和承接市场份额的发展机会。而专业化体现在子行业运输的专业性。因此,为鼓励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加快完善与新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开展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有利于去掉运输的中间环节,提升物流行业效率,降低空驶率,减少运输成本。

【3】未来几年物流行业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网购电商的崛起,物流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中,物流行业已经成为了经济重要的增长级,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一步当中,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像后期过度,其突出特点就是像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而物流行业做为重要的生产线服务业,消费升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