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篇1

>> 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理念 欧盟内部市场下的知识产权与竞争保护 战略新兴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挑战与应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 浅谈城市规划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文化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浅谈包装设计与知识产权(商标)的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的预警机制与保护措施研究 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战略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分析与思考 欧洲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完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启示 知识产权保护 网络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与保护 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的探索与实现 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误区与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④“欧洲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历程”,http:///admin/zscqgk/ep.htm。

⑤⑥杨逢珉,张永安:“欧洲共同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世界经济》1993年第11期。

⑦参见:程卫东,李靖堃:《欧洲联盟基础条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92页,第125页。

⑧参见: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11-470_en.htm?locale=en。

⑨相关资料参见:http://ec.europa.eu/governance/impact/planned_ia/docs/2011_markt_003_trade_mark_reg_ohim_en.pdf。

⑩相关资料参见: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MEMO-11-333_en.htm?locale=en。

篇2

摘要:在我国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需要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从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方面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关键词:企业 知识产权战略 实施

一、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

知识产权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与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这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原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本质是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及其制度的特点去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总体性谋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与手段。

(1)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大大改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不力的状况,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运用。

(2)我国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作用。企业既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又是知识产权应用和实施的主体,还是大量知识产权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价值最终必须由企业来实现。

(3)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决定了企业有必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管理和运用,以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策略

知识产权战略涉及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诸多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需要围绕这四方面内容加以把握。

(一)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

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的核心,加大我国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重视研发过程中专利信息情报的掌握和运用,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有必要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战略,包括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机制。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应创造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产生的环境,促使企业研究开发成果和其他智力成果尽快转化为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

(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实施,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手段充分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理,也意味着企业在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中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企业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避免潜在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保障自身研发、生产、经营活动自由。

(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重要基础是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要求从战略高度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它的实施要求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由一般的事务层次上升到战略层次,在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基础上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化。

(四)企业知识产权应用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本质就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特点和功能,以市场为导向,谋取最佳的市场地位,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应用战略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将取得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2)通过转让、许可、特许等形式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增值,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

(3)通过以知识产权出资、出质等形式,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无形资本、融资,获取知识产权的投资收益或企业急需的现金;

(4)强化产学研合作形式,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向企业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市场的形式和市场培育,促进具有广阔市场的技术成果及时在企业推广应用。

三、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

(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引导和保障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应当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推进更加明确的指导方针、政策、和实施策略,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引导和保障。

(二)国家有关政策与立法支持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指出:要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

、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与标准有关的政策,规范将专利纳入标准的行为。

(三)政府部门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扶持与帮助

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是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需要政府干预和指导。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而言,以下内容是值得重视的:政府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教育;政府制定本地区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指导行业和产业制定适应不同行业和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体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试点与示范工作;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构建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促进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组织共同维权;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相关政府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有关服务,积极引导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

(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指出: 建设若干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我国目前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除了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学人才培养外,应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

四、结论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企业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获得与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战略措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系统制定,而这应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由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国家、地区、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同处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并且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指导和指引下,以地区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为依托,在政府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稳健地向前推进。本文旨在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一些思路、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1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

1.1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基础与衡量指标又为知识产权,企业经过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开发,并使之产权化,然后再将其投入到生产领域,这样企业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就可以从这些新产品的开发而获得,从而还能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2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企业由于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就使其产品具有“独创性”,真正实现所谓的“新产品”的目标,当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时,该企业就赢得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1.3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企业降耗、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蕴涵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而成为可能,企业的运营成本的降低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大大提升。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管理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有形资产及其管理是企业所重视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专利战略也缺乏研究和制定。多数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缺乏从战略高度的规划,致使其自主创新成果只在我国申请了专利,而到国外却没有申请,一些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宣传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专利成果利用率低,从而无法提高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程度。

2.2知识产权管理缺乏资本化运作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多数只注重对其表面的保护,而未进行资本化运作。模糊了对知识产权概念和价值的认识,尽管一些企业科技人员努力创造了智力成果,然而企业家对其重视不够,并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进行有效保护,并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2.3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只有拥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据相关调查表明,当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时,企业通常都是直接聘请律师来帮助解决,对于相关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机构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置,也没有相关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的专门人员的配置,也缺乏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引导。

3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初期实施防御型战略

企业要以自身现状、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为依据,编制出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资产运作、发展规划等环节纳入该战略,以促进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在企业实现防御型战略之后,就会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资源,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此时企业就可以逐步向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过渡。待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也顺利完成后,企业再考虑进攻型战略的实施。

3.2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胜与否。因此,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当前急需完成的工作之一,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归纳到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中。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同时,企业还要将人才市场中吸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人才,组成一支分工合理、团结互助的队伍,此外,还要加大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得到有效保证。

篇4

加入握奇后,高睿主要负责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与维护、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与规划、专利运营许可谈判与无形资产评估、专利侵权诉讼、专利质押等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国内专利联盟、重点领域专利池构建等工作。推动企业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首批“北京市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单位”等。

高睿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具有理工、法学双硕士的学科背景,具有专利人资格证,是“北京市企业知识产权专家团”成员,“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专题论证专家组”成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称号。

China IP:据了解,您目前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到的专利比较多,这和您所学的专业是相吻合的吗?大学毕业后曾预想从事怎样的工作?

高睿:我本科和研究生所学的专业都是跟自动化相关的,目前握奇专利所属的技术领域是电学和通信,严格来说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是不吻合的,但7年的理工科背景,让我在理解专利技术、进行专利挖掘时,并没有感觉有很大的阻力。

研究生毕业后,曾经预想做一名程序员,但机缘巧合,进入了知识产权的行业。这对刚毕业的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行业。随着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份既需要理工科背景又需要有法学背景的工作,为了弥补我在法律层面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层面的知识欠缺,在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第四年的时候,萌生了要系统学习知识产权法律的念头,所以我走进了北京大学,师从杨明教授,在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对专利行政执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北大的学习经历,让我意识到,这次充电并不是简单的弥补知识欠缺,而是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工作内容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相结合,站在法律人的视角思考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China IP:作为贵公司的知识产权经理,您主要负责哪些管理工作?带领的团队规模和人员构成主要有哪些?

高睿: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布局、搭建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专利许可谈判与价值评估、专利侵权诉讼、专利质押、专利联盟专利池的构建与维护等工作。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1.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与维护,主要是专利挖掘申请与维护、海外专利申请布局、商标申请维护;2.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的分析与策划,主要是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专利无效案件、专利行政诉讼案件、著作权侵权案件等;3.专利运营与价值评估,主要是专利许可、专利转让、专利质押,以及与上述事项相关的专利价值评估;4.知识产权风险把控,包括专利信息分析与管理、专利数据库搭建、专利预警分析等;5.专利联盟专利池的构建与维护,主要是入池专利的筛选与评估、专利池管理与维护等。

目前,握奇知识产权团队共有4个人,包括专利工程师3位、流程工程师1位。

China IP:您曾在方正知识产权工作多年,并从事管理工作,为何选择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高睿:在方正工作的六年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管理经验,也熟悉了大型集团式企业的管理流程,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最重要的六年。握奇是一个十分注重知识产权工作的企业,也是国内知识产权起步较早的企业,同时,也是在知识产权上取得了很多成就的企业。握奇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很强,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也懂得善用知识产权。加入握奇的两年半时间里,不仅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产权事务,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同时见证了握奇与国内其他优秀的企业一样,在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力度也随之加强。

China IP:经验积累、交流培训、优厚薪酬、企业平台您更看重哪个?

高睿:企业平台决定着工作的内容和方向,也决定着从业人员的高度和眼界,是个人职业发展最应该看重的。在一个好的企业平台上工作,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管理经验及专业技能,无异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China IP: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时,知识产权经理人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您是如何应对的?

高睿: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所面临比较重要的问题。目前企业每季度都会进行面向不同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通过不同层级的知识产权培训与知识普及,使企业内部从普通的技术人员到具有决策力的高层领导,对知识产权都持有十分重视的态度,在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企业战略规划等重要的时机,第一想到的都是知识产权问题。浓厚的企业知识产权氛围,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篇5

首先摸清企业专利等知识产权现状,拟定专利战略目标;对企业主要产品、重点领域、核心技术,企业目前拥有专利的类型、数量及布局情况,核心专利的稳定性,主要技术研发人员等研究分析;积极挖掘专利文献及相关科技文献中的有用信息,分析竞争对手专利等知识产权状况和动向;研究分析行业技术发展路线与趋势,研发热点与空白点,竞争对手关键技术的掌握与保护状况,市场发展动向,国内外专利布局,提出专利申请、运用、保护的思路,制定相应的策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专利战略。专利战略的制定可借助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和手段展开,与专利数据库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专利专题数据库,进行全面的专利信息分析,汇总本企业全面的信息,形成科学、有效的战略报告。建立企业的预警信息信息化平台,随时跟踪、动态,并建立完善的预警评价分级标准。

二、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技术创新中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能够提供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依据;其次能够创好产业的环境造有利于新技术的成功地应用;有效提供吸引引进技术和外资制度化的结构;促进新技术得到广泛传播;鼓励研究开发新的技术。现代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着力培育和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把企业发展规划与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带来的市场竞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持续动力,包括品牌(商标)、专利和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把知识产权保护做好、用好,才能求得生存与持续发展。为此,现代企业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三步走”的专利战略:第一步,扩大专利申请量,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知名度;第二步,以专利产品树立企业品牌,占领竞争激烈的技术市场和商品市场;第三步将专利战略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去,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创造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为方向,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专利工作体系和相关制度,提高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及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把专利工作融入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现代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必要的生产要素和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知识产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竞争构成,以企业无形资产的方式转化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

三、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就是战略性资源

篇6

一、网络商业方法专利化的由来与企业专利战略

电子商务方法专利或网络商业方法专利首先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商业方法被法院归为“数学公式”、“抽象的观念”而不授予专利。1981年戴蒙德诉迪尔案后,商业方法已不再是一个例外的法定事项,只要它们被应用于计算机系统或电脑,产生一个有用的,具体的,有形的结果,且满足新颖性、实用性和非显而易见性的专利要求,就可授予专利。

1998年裁决的State Street Bank有限公司一案是商业方法可授予专利的典型案件。在该案中,State Street Bank&Trust 公司对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 有限公司的一项专门用于管理金融服务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专利提讼。一审判决中,马萨诸塞州地方法院以不符合法定主题为由判定该项专利无效。但该判决在上诉审判中被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该法院认为Signature的数据处理系统(一种管理共同投资基金投资经营的计算机会计系统)不应该因为它是一种商业方法而被排除在专利之外。从State Street Bank案件后,美国法院和USPTO以“实用价值”代替“实用技艺”作为可专利性的标准,扩大了专利权标的范围。有关计算机软件的专利申请已不限于机器、装置或方法,而将公司的经营策略、管理方针、投资模式等原本属于“抽象概念”或“智力活动规则”等以“与机器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进而可受到专利保护。

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得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手段获取企业利益的规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法律的保障,美国网络商业方法专利化是在企业进攻性专利战略的推动下,政府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和迎合企业要求而出现的。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获取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统计资料反映,美国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口产品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度仅为10%,90年代这一数字迅速上升到50%,现在已经达到65 %。

二、网络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与中国企业应采取的专利战略

网络商业方法可否授予专利,各国的做法并不一致。日本、欧盟等国虽然在一定范围对网络商业方法授予专利,但技术要求很高,美国企业的一些专利在日本、欧盟就不能得到专利。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属于中国专利法保护的客体。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写的《审查指南》中进行了补充:如果一项权利要求在对其进行限定的全部内容中既包含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内容,又包含技术特征,则该权利要求就整体而言并不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应当依据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排除其获得专利权的可能性。因此,网络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在我国法律虽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也有可能。

在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之前,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具有特殊的地位。国外公司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是他们企业经营战略当中的一部分。我国企业现阶段知识产权战略意识还不强,入世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迫使我国企业应该研究和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电子化与知识化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及其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是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的专利战略应考虑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专利战略要依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法律。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议是发达国家精心设计的在世界范围内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的占有和利用方面与我国相比占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强化网络商业方法的专利化只会对发达国家有利。为此,国家法律在此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态度,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不会对网络商业方法授予专利,这是对国内企业的一种战略保护。在国家法律明确商业方法专利之前,企业不能混水摸鱼,不能走形式,要用战略眼光来规划、设计、管理网络商业方法,并利用国家法律来反击外国知识产权的不合理垄断。

其次,企业专利战略要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从长远观点来看,授予网络商业方法专利具有必然性,因此企业要有忧患意识,要明确未来发展的主轴,确立一个引导企业发展的专利战略规划。企业要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战略目标,加强网络商业方法的研发工作,练好内功,为应对将来商业方法的专利化做好准备。从全局性看,要将企业经营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国际战略融为一体,运用专利战略来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于具有竞争力的网络商业方法,可争取国外去申请专利。没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来规范和保护网络商业方法的正当运行。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M].2005

篇7

关键词:国防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管理体系;奖励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0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9

国防军工计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军工计量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发展,而科研在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为了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障国防军工计量的不断发展,就需要推动计量科研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和基础院的指导下,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几年来,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周密安排,提出“追赶、创新、超越”的战略口号,以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项目开拓创新、科研水平创新、生产能力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核心,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制定了《中航工业计量所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计量所实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1 知识产权融入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主流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评审和论证资料,如立项阶段会有立项评审和论证报告、实施阶段会有实施方案评审和实施方案报告、验收阶段会有验收评审和验收报告等,但是这些阶段均未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导致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开发、质量、成本等的管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因此将上述知识产权的管理融合到整个研究所的核心业务――科研项目管理中,而不是单纯、孤立的成果管理,这不仅是国家、中航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更是研究所“技术上有提高、经济上有效益”的需要。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2.1 概念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即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布局分析等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充分融合,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和利用率。

2.2 基本原则

2.2.1 全面结合:即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全面纳入计量科研项目全过程,从项目构思、立项到项目实施,从项目完成到结题,从科研成果产生到成果应用,都要使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2.2.2 上引下拉:所谓“上引”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立项前引伸,围绕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情报分析与预测,提出项目可行性建议和知识产权布局建议。“下拉”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计量产业发展需求识别延伸,科研项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考虑标准制定、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实施许

可等。

2.3 计量科研项目各阶段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2.3.1 项目策划阶段:进行知识产权情报检索与分析,通过查新来评估计量科研项目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保障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

2.3.2 项目立项阶段: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科研人员通过调研、专利检索和分析,形成《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报告》。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本单位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分布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等信息,从而掌握该项目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研究起点。如通过专利分析获知主要专利权人的排名,然后通过市场信息确认各专利权人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大、专利数量多的一定是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2.3.3 项目实施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内容要写入项目实施方案中,通过检索、分析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开阔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或模仿或另辟蹊径,进一步缩短研究周期。及时总结核心技术,凝练知识产权要素,对产生的新的技术创新点或发明创造等阶段性创新成果及时总结,这个阶段要选择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制定方案,形成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2.3.4 验收鉴定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挖掘专利,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比;验收时,在验收报告中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结,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技术资料完整归档的情况下,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充分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来支撑创新点,为获得高评价、进而申报各类科技奖营造良好的环境。

2.3.5 成果应用阶段:计量科研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多是建立标准装置,开展量值溯源与传递,应积极宣传推广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寻求转移应用机会,集成利用他人知识产权,自主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与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结合,保障获取知识产权收益和形成竞争优势。

2.4 具体措施

在研究所的统一部署下,各科研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这一具体环节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可以以所级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最终辐射到研究所承担的其他项目。

2.4.1 建立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及知识产权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讨论,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主要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室领导的考核任务,强化领导

责任。

2.4.2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采用知识产权分析员制度,为科研项目配备知识产权分析员,并在项目每个阶段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专利申请制度,不得早于专利发表,防止知识产权成果白白浪费;建立项目策划前的专利分析检索制度,避免人、财、物的浪费等。

2.4.3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对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申请、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按集团公司要求年度知识产权经费不低于所年度产值的0.05%。

2.4.4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与培训。落实集团公司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派员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研究所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提高全所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分享各自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2.4.5 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奖励机制。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对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许可等过程中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应充分尊重个人和团队的劳动,个人和团队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和署名,由知识产权分析员和项目负责人确认。

3 结语

实施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计量所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知识产权各阶段工作的逐步落实,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必将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计量所自主创新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棣枫,沈晖.知识产权管理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篇8

关键词:知识产权;技术创新

一直以来,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就是在于知识和技术上的领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是一个依靠技术和知识产权竞争的时代。

一、微观分析

从微观层面讲,技术创新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活动,它的投入主要有科研人员、科研经费、信息和知识等,通过学习、交流、吸收、消化、生产等,产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将R&D中产生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将显性知识权利化,最终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企业利润。创新资源在这一过程中由创造性的劳动而来,大量的知识产权也在这一过程中由知识产权制度而来,因此,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企业通过自身的研发活动,也可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产生知识产权,除此之外,收购、并购等也是获得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的产出不仅是知识产权,还有许多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本、经验、技术诀窍、技能、创造力,智力资产等。

二、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分析

根据协同学的创始人赫尔曼・哈肯的观点,协同是系统内部的许多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或一些变量,促使各种要素结合起来自行发展。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两个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变量,进而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这一过程是动态变化,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两个系统作用的形式也会不一样,随着企业的发展,其主导因素也会随之改变。

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既相互促进也相互约束。系统内部不同要素问、不同子系统间以及不同系统间,通过斗争促进系统发展的都是竞争。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竞争是企业对资源和利益的争夺,这源于资源的有限性。资源的配置将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外部环境和知识产权对企业重要性的认识,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时代,企业并不重视知识产权,相应的知识产权的管理活动也不过,企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扩大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方面,技术主要通过模仿获得。当技术创新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动力时,知识产权也不会得到重视,其资源配置也相对较少。在知识产权意识强烈的时代,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都受到企业的重视。如果技术创新资金超出预算,两系统将在内部的资源配置上产生竞争,并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

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次,是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两者之间的相互需求产生的。在中国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后,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两者的协同发展,才会带来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措施建议

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我过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鉴定,没有及时申请专利,忽视了其市场价值。我国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专利数量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重要指标,日本和美国的专利数量占到了世界的35%以上,我国只有1%左右。由此可见,专利数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认识知识产权问题,促进技术创新,要做好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重视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维护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它已经不是单纯的法律概念,成为国家和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手段和工具,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部分。美国通过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层面,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专利数量大幅上升。企业通过专利申请,增加了模仿者的经济成本和法律风险。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成为美国保持技术进步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要制定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从科技规划和项目的流程等方面,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提高技术的质量。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在清楚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确定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创新,才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此前提下申请的专利,也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益,促进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2.打造核心技术,保护无形资产

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国际上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我国一些企业甚至没有专利。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去,企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为企业创造持续利润,并不可被模范和替代。

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于技术及其成果转化率,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促成部分,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将远远超过有形资产。企业要在技术和信息交流中,保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影响竞争力。在员工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不要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企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联动关系告诉我们,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将极大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林炳辉: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知识产权,2001,(3)

篇9

【关键词】军民融合政府市场

Morgan认为军民融合既包括军队组织的重组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也包括政府政策的转变和研发的修改等;叶继涛认为军民融合至少包括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与基础设施共享,军民技术相互转化、军队采购社会化等内容。因此,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改革原有体制,克服军民分离、条块分割、市场封闭垄断、资源分散浪费等现象,即要求从宏观层面考虑国防领域与明与民用领域的资源融合,也要求在围观层面实现军地资源共享。

一、军民融合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分析

军民融合的主要参与客体是国防工业,由于其战略性、特殊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在军民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国防工业是国家重要战略产业,担负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任务。国防工业体现国家军事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其次,国防工业受较强的政府行政干预和资金支持。由于国防工业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造成其资金主要由国家供给,而且国防工业的重要决策一般都由国家做出。再次,武器装备的公共产品属性。国防工业的最终产品由全体公民所有,政府是其唯一买主,其产品由国家统一采购。而且武器装备在国家安全领域有着特殊地位,因此无法按市场规律定价,对其交易和参与各方都由严格规定。最后,国防工业研发形成的智力成果属于专门的国家知识产权,由国家所有,并受《国家保密法》保护。因此,在军民融合过程中,政府要平衡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军工单位与民用单位、国防知识产权与普通知识产权的关系。

二、军民融合战略演变中政府角色分析

我国军民融合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军民分离期、民时期、军民结合期、军民融合期四个阶段,是国防建设、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结晶,突出了政府在期间角色的转变。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国家作为制度的强制性供给主体,通过政策法规加以引导。因此,军民融合对国家和政府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在制度安排上以来与国家建设发展方略,在军事上依赖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在经济上依赖于国民经济的统筹规划安排。

三、新时期军民融合战略中政府作用

新时期,国家应从政策扶持转向顶层设计,通过战略规划、改革体制机制、出台法律措施等方面来加快军民融合的进度,深化军民融合的领域。

1、政府作为军民融合战略的制定者,要加强宏观设计和整体协调。体制不足机制补是军民融合改革中的一种思路。一是在组织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按照统一领导、军地结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从国家层面(委员会)、区域层面(军区、省市)和行业层面(部门――宁波模式)进行改革。二是改革相应的运行机制,包括规划计划纳入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规划计划纳入机制主要解决总体设计和衔接纳入的关系,在总体设计过程中,明确其制定主体(军队共同),确定制定时机(地方提前通知),设计制定程序。沟通协调机制是指用于沟通军民融合各主体的机制,包括情况通报机制、会商协调机制、合署办公机制、党委议军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所在,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完善问责机制等来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军民融合的效益。监督管理机制在军民融合战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建立军地联审机制、决策过程监督机制、保密监督机制等。

篇10

二十一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无形资产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许多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无形资产,如柯达、微软等公司,无形资产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热切关注的重要内容。每个国家管理和企业经营都需要与现实需求相适应,保护和运用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经营战略的运用管理,确保民族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组织管理的重心从有形资产管理转向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实际是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其中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无形的财产权,包括由发现权、发明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工业产权和著作权。而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的源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知识的管理。无形资产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经营管理才能获得长久发展。著名战略学家波特认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长期保持的优势,实质上是企业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而现代企业能否具有这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长期优势,则取决于企业在相应的环节上是否占有独特的无形资产。如1964年成立的美国耐克运动鞋公司基于举世闻名的品牌和优秀的设计人员才能的这两项无形资产;控制产品设计和广告营销两个战略环节。而把生产制造环节则委托给其他公司。“耐克”迅速发展为世界最著名的跨国公司,就归功于其长期投资于无形资产、培养竞争优势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源的组织比以前更高效,使市场变化和波动性加大。原来管理是根据市场变化后的跟随反应管理,永远落后于市场变化,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即对预前的策划管理则成为时展的客观需要。

探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问题,国家、部门、地区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管理战略进行研究,并作出决策及其实施,无疑具有许多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提倡开拓创新,能激励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有助于国家和企业调整管理方向和确定策略重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为推动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营造健康有利的条件,能保障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安定有序的环境,对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还能对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和发展发挥很强的指导作用。可见,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管理者适应知识经济和实施知识管理的必然选择。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运作过程

战略管理是指对事关企业兴衰成败的重大紧急事务的谋略及其实施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无形资产战略是指对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等作出的决定全局的、重大的筹划和对策,包括提出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方法和步骤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为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根据总体发展需要,对无形资产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及评价和控制进行管理的行为过程。

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基本过程可分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这四个阶段。(见下图)对组织未来最重要的四个战略因素是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SWOT)。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过程中包含反馈与学习,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经常修改或调整原先决策。

(一)环境分析,是从外部与内部环境中监测、评估与提取信息。外部环境分析的核心目的是寻找无形资产管

理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变量,从中了解无形资产管理的产业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内部环境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寻找出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变量。

(二)战略规划,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管理无形资产运营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根据自身优劣势制订的长期行动方案。战略预测是制定无形资产战略规划的第一阶段,要做好大量调查研究工作,选择发展目标,提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初步预测方案。战略决策是第二阶段,要依照无形资产的多种预测方案,从不同角度对比思考各种方案利弊,确定发展目标,选择最优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导。

(三)战略实施,是要推行发展目标,通过行动计划将决定的无形资产战略与政策落实在行动之中。在战略实施阶段,要确定实施的方针、方法、措施和步骤。组织制订的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关键在落实、制订实施规划。

(四)评估与控制,就是在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监测组织活动与业绩结果,其目的是通过必要的反馈比较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其过程包括决定评测对象、建立业绩标准、测评实际业绩、对比实际业绩和标准、检查实施过程

和采取纠正措施等。

三、当前我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管理者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漠视,管理和技术层人力资本含量低,人才流动十分严重,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滞后、意识薄弱。多数管理者沉溺于日常事务中,轻视或曲解管理现象相当普遍。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管理中过分关注稳健性,导致人们长期缺乏无形资产管理观念。主要表现在:商标注册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弱;技术保密和专利保护观念不强。我国到1998年,共受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1.59万项,而自1985年起的14年里,我国向国外申请的专利不足3000项,我国14年里将11.3万项发明无偿地“奉献”给外国。有的企业轻视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提高无形资产价值,外国广告的强大攻势造成国内商标、商誉等不少无形资产间接流失。

(二)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科学依据不足,经营决策未能着眼长远战略发展。在无形资产投资预测和决策中,对经营无形资产缺乏明确的目标。单位无形资产信息尚无完整记载,更缺少全国范围内的无形资产信息网。无形资产经营只顾眼前利益,没能从战略高度考虑企业长远发展。一些国外品牌企业为争夺更大的市场,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国内品牌等激烈竞争,迅速占领原国内品牌占领的市场。如中国传统知名企业上海家化生产的“美加净”系列产品广受喜爱,商标曾被外资企业高价收购,为“露美庄臣”所代,致使企业利益长久蒙受莫大损失,最后企业权衡利弊以惨重代价购回。

(三)国内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上还非常欠缺。目前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不多,仅有少数研究部门、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个别研究,而缺少特定研究机构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专门研究。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体会不深,不清楚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对国家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和社会等都有重大意义。在现有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中,仅仅对无形资产管理中的某类无形资产经营的近期研究,而没有远期的战略管理研究。

(四)无形资产管理战略法律制度、方法和理论亟待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护无形资产方面已制定出许多法规政策,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企业为有形资产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却没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现状令人担忧。据1997年10多个城市40余家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状况调查表明,30%企业只是象征性拨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10元以下。一些管理者因顾及当期利润而减少研究和开发活动,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四、推行无形资产管理的战略方法

鉴于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意义重大,针对当前无形资产战略研究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强调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重视商标注册。在WTO国际竞争机制下,必须强化无形资产经营战略管理;加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认定与申报工作,提升我国名牌、商标知名度,增强我国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和教育,增强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切实树立起创新观、名牌观、人才观等战略观念,构建以无形资产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此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设置管理无形资产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发展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使研发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用专利产品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要积极推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近来美国福特、杜邦等传统企业提出打破平衡管理新思维、改革企业机制,建立企业任用、奖励和股权激励机制,使它们雄居世界500强企业前列。要建立健全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个系统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和发展无形资产战略,以增强我国竞争力。

(三)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加强无形资产的宏观管理。为促进无形资产战略的实施,要健全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立法规划;规范无形资产的立法程序。建立健全我国无形资产法律机制,借鉴和启用无形资产的民事保护方法,尽快出台《无形资产流失责任处罚条例》。规范政府行为,克服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无形资产经营外部监督体系,整顿现有资产评估机构,规范和保护产权交易及无形资产评估。应制定《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不断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开展理论方法研究,加快无形资产评估人才培训,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评估专业人才队伍。

(四)制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战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人才作为信息社会的财富象征,关系到企业成败存亡。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树立面向知识经济的人才观念,建立人才招聘、培养、任用、激励、考评一体化机制,重视对员工培训教育。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教育经费达7亿美元。大力培养引进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信任、关心、支持、照顾他们,使其内心真正愿意贡献聪明才智,以保持企业长盛不衰。重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把好人才流动关,严防人才流动所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强化激励和约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五)实施品牌战略管理,铸造组织文化,塑造良好形象。开发企业品牌、商誉等形象资源,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要加强品牌保护,开发形象资源,树立长期竞争优势。将品牌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思想中,加强与传媒大众多方沟通。企业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要深入理解与确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具体制度中去;沟通和统一员工思想,以永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标战、品牌战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如娃哈哈、四通、雅戈尔等企业相继导入CIS,使无形资产大幅增值,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为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品牌经理制。实施CIS战略,即“企业识别系统”,通过重新设计企业理念、活动和视觉三大识别系统,塑造全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