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网格化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打通各部门的数据系统之后,这些设想中的情景完全有可能变为现实。但如今,政府各系统、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存在严重的割裂和壁垒。即便手持二代身份证,普通民众很多时候也必须去请一个部门不断向另一个部门开具证明,证实“我妈是我妈”。
而广东佛山市的南海区,已经在试水打破林立的“数据烟囱”。全国首个区一级数据统筹机构―南海区数据统筹局已经挂牌成立一年。区级政府进行数据统筹是否可行?对政府治理会带来哪些改变?现实推进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天花板”? 艰难的“共享”
目前,南海区建成的数据资源目录平台和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已经实现工商、质监、劳动、社保等65个单位的数据注册、查询、共享和交换。截至6月9日,注册数据表已多达1083个,数据指标12706项,数据交换总量超过4000万条。
数据的迅速“打通”得益于各部门已有的数据集,以及南海区本身较好的电子政务发展条件和历史积累。南海在1998年就提出了创建“信息市”战略,15年前就成为国家科技部的首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南海区的数据统筹局亦是“高规格”―直属于区委区政府办公室。而广东省级别的大数据管理局,则是挂靠在广东省经信委之下。
“高规格”暗示了一种地方高层驱动的协调角色。南海区数据统筹局局长潘永桐告诉《南风窗》记者,有些部门想要拿到别人的数据,但要他把自己的数据拿出来,又有很多顾虑。“更多的是怕承担责任。他对数据统筹也不是很明白,共享之后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效果,就会有点恐惧。一些部门领导也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给你数据,我一点损失都没有。”
最经常被担心的是“隐私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但实际上,“向公众公开”与“业务部门内部共享”是两个概念。换而言之,不同数据可以先明确公开的级别,再确定是开放权限给一定级别的高层,还是单个部门内部互联,或是让业务工作紧密相关的几个部门共享,抑或是完全开放给公众。开放之前也可将数据“脱敏”,隐去具体人员名字等等;而每次的查询也都会在网上留下痕迹,可以追溯。
南海区数据统筹局目前选择的方针是“统筹而不替代”,哪些数据可以公开、公开到什么级别,仍然交由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和与上级沟通的情况去自己决定。潘永桐透露,真正的保密数据在南海区目前统筹的整个数据里面不到5%。
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对于具体数据的具体公开级别,许多条线的“上级部门”都没有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甚至在南海区,也还停留在“清家底”的阶段,哪些部门有什么数据,不仅彼此间不知道,一些部门自己内部也都没有编制数据目录。大量的数据一边产生一边“沉睡”。
实际上,部门之间早就对彼此的数据有共享需求,这也让南海区数据统筹局试图通过“利益诱导”而非单纯的行政命令去推进数据统筹,让各部门切实尝到数据统筹的好处。
例如,检察院要查清一些官员的资产情况、出入境情况等等,查起来非常麻烦,而数据统筹以后就方便了很多,比如可以方便地发现哪位官员一年去了40次澳门,然后再进一步筛查到底是去“买奶粉”还是去赌博,腐败预防机制随之完善,也提高了检察院的工作效率。
然而,即便是各项数据顺利得到开放许可,也只是走完“万里的第一步”。 数据统筹倒逼政府改革
接下来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数据打架怎么办?工商、质检、人社等等,哪个部门的数据最准?数据公开前需要进行清洗比对,不同部门对同一个数据的测量结果都不一样的时候,以谁的为主?
“共享的时候会有个提质的过程,因为很多数据,真的是不规范的。”南海区数据统筹局副局长林莉说。
而数据比对之后,一旦确定了统一的标准规范,就不再仅仅是“改个数据”的问题。采集数据的各部门需要相应地修改原来的流程、采集方式、人力配置等等,以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数据统筹工作牵涉的决不仅仅是数据问题,它与政府本身的改革深刻关联。在过去,社区居委会的集中管理功能比较弱化,许多部门条线都会分别委派人员直接深入到基层。这会导致“进行安监检查的人员发现消防隐患却不须报告”,因为并非自己管辖领域。
目前,南海区数据统筹局通过主推的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将消防、安监、城管等等各个条线的基层巡查处置工作“多线合一”,形成“新型的社区网格化”。一名巡查员需要对辖区进行多达202项事务“立体化”巡查,并即时上报到统一的信息平台,由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