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公安;理化检验;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400-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各行业高峰论坛在我国各个省市举办,这就对公安机关安保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活动安保任务中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对驻地餐饮进行理化检验既是对重要人员的餐饮进行无缝隙保障,又保证了安保人员的用餐安全,使他们能更好的执行安保任务,因此是大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工作。

1.公安理化检验在大型安保中的工作现状

目前在大型安保中食品安全方面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或界定由哪个机构独立完成,通常做法是由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专业配合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指定餐饮厨房的各个流程进行监督。公安理化检验主要分为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动物检测三部分。

1.1食品储存场所的检查

食品和原料储存室是整个食品安全的源头,也是理化检验的重中之重,控制了源头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主要对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核查:储存室是否有固定场所及监控设备;储存室的管理是否有专人管理和监督人员;食品原料的购置、储存是否有交接记录台账和出入库记录;是否有固定资质的食品采购渠道及供货人;储存区内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或可疑物。同时针对调味料和原料食材按照食品采集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取样[1],主要进行随机抽样送实验室检验,对调料的生产日期、品牌、外包装等进行检查。

1.2食品加工场所的检查

食品加工场所是对原材料食材的二次加工,针对这一过程主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动物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专业由于日常主要针对刑事案件中的检材进行检验,检验设备和方法侧重于农药、杀鼠剂、安眠药等毒物检验,因此目前公安理化检验在食品原料、生产、制作、加工等过程主要是进行常见毒物检验。对加工的菜品要及时留样记录,取样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动物检测。其次公安理化检验还对厨房人员健康情况、管理、流通、监控设备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1.3食品运输、上桌场所的检查

公安理化检验人员要确保菜品的运输有专人负责和监督人员,并保证每次运输有两人以上互相监督。对于上桌场所确保专人上桌,桌上确保没有菜单以外的食品或饮料。对送餐路线进行固定,对运输路线上的监控设备进行监督,确保没有安全死角和遗漏。

1.4对餐饮部管理的监督

尽早与餐饮部总监进行沟通交流,便于相关资料、信息的检查。及时了解近期后厨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便于掌握整体后厨的运作情况。

2.理化检验在安保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员问题

理化检验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一个合格的理化检验人员需要长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案件检验经验,而公安机关理化检验人员待遇低,工作量极大,几乎没有进修和学习的机会,长期处在闭门造车的窘境。因此人才流失严重,造成理化检验人才良莠不齐,检验水平较低,距离完成安保任务中理化检验工作有较大差距。

2.2设备问题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而许多基层理化实验室几乎建成后就没有再更新过设备,甚至一些地方财政不足的地区连实验室标准品和耗材都无法保障,实验室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

2.3检测方法

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国家对这一问题逐步重视起来,但由于管理和机构的问题,长期没有出台关于食品安全中理化检验工作的标准检测方法。

2.4机构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公安机关、农业、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计委等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理化检测机构和实验室,使得在大型安保中多部门参与,但各自分工和职能不清,又互相没有隶属关系;出现许多检测项目重复检测,有的检测项目无人问津的奇怪现象。

3.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提高公安理化检验人员待遇,建立合理的奖励体制,增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基层理化检验专业专项设备资金,保障实验室正常运作和设备。其次是有关部委尽快出台理化检验在食品安全中标准方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最后明确各部门检验机构的职能范围和检验能力,统一协调部署指挥,科学配置。

4.结语

理化检验在未来重大安保活动的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把关,也在餐饮厨房管理中发挥重要意义。理化检验工作是安保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型活动、赛事和会议人员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GB/T 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S].

篇2

为切实做好“两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2012年元旦、春节(以下简称“两节”即将来临。确保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区政府同意,现就加强“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周密部署,提高认识。

要将“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健康某”平安某”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各镇(街)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各镇(街)和区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区卫生局、区农委、区商务局、区畜牧兽医局、某工商分局、某质监局、某食药监分局)要高度认识“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履行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责。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要及早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扎实做好“两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节日食品安全。

二、严格监管,突出重点。

结合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各镇(街)和区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要认真分析“两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特点。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是要对辖区内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景区等人员集中餐饮场所及农贸市场、农村、城乡结合部、饮食摊点、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场所开展全面检查、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检查。二是要结合节日期间食品消费特点,加大对粮油、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腌腊制品、水产品、蔬菜、酒、饮料、保健食品及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要认真做好集体用餐监管工作,加强对农村100人以上集体用餐的监管,严格申报、备案制度,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做好应急,加强值守。

严格落实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各镇(街)和区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节假日期间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决杜绝空岗、脱岗现象。要保持信息畅通,对食品安全举报投诉要迅速、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拒受,严格执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不得瞒报、漏报、迟报。要提前做好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立即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妥善处置。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区政府办公室。请各镇(街)和区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将元旦、春节期间值班安排表(含值班领导、值班人员、联系电话)分别于2011年12月30日和2012年1月19日前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篇3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综合能力

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乡长杨会军任组长,副乡长王延飞、副主席王吉光、副乡长张军辉任副组长,食安办下属成员为组员,切实加强食品安全领导力量。同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传达贯彻省、市、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提出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和措施,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大宣传、强化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通过板报、会议、宣传小册子以及上街、下乡宣传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宣传氛围。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辨别能力有限,部分消费者过分注重价格便宜,对食品质量和安全不够重视,给假冒伪劣食品留下了市场生存空间,进一步加大了食品摊贩监管难度;

二是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刚刚起步,部分食品摊贩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应付检查、投机取巧甚至抵触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食品安全工作埋下隐患;

(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加强对食品摊贩的准入管理和日常监控,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落实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制度,杜绝制作、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卫生的不合格食品,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行为,加强对城区露天食品摊点经营环境、加工环境、食品储藏和餐饮器具消毒等情况的检查,确保城区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符合规范要求。

篇4

摘 要:近几年,食品安全监管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总的来看,国内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中,基础型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尽管有学者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安排及其绩效做出研究,但很少有学者使用产权理论对该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本文通过对政府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性和目标,及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变迁与发展趋势进行产权分析,希望建构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产权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监管模式变迁;产权分析;公共领域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食品安全监管研究始于西方发达国家。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的思考。首先,在为何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方面,Akerlof(1970)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解释方法。其后,这种方法得到不断发展(Antle,1995)。Nelson(1970)、Darby 和Karni(1973)根据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难易程度,从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的角度, 将商品分为三类: 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认为由于大多数食品兼有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征,因而在食品市场上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在政府对食品市场进行监管方面,公共利益理论为政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Utton(1986)、Noll(1989)、Becker(l983、1985)等人都对公共利益理论的假设提出了质疑,认为在利益集团的作用下,政府监管并不一定是出于维护社会利益的目的。Stigler(1971)则通过经验验证对公共利益理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政府俘获的思想。目前激励规制理论被用于研究如何让政府有效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由于国内外食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同,我国学者非常关注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但指出目前的分段式监管方式存在政出多门(林闽钢等,2008),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执法不力的状况,还指出了政府主导的监管中存在监管权垄断(张璇、陈福中,2010),监管碎片化(李静,2011),监管权分配不合理(余晖,2003),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王耀忠,2005)等问题。对此,研究者纷纷从模式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方式,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应该改“分段”监管为“垂直”或“独立”监管(韩忠伟、李玉基,2010),而政府主导的单一食品安全监管形式,应向以政府为主导,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多元食品安全监管形式过度(李长健、张锋,2007;张亚菁,2008;秦利等,2008等)。严海娜(2009),刘鹏(2010)等学者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行制度改进的建议。

总的来看,国内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研究中,缺乏理论分析基础。尽管博弈论被普遍用于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及自律条件,但缺乏理论上的深入解释。制度变迁理论虽然能够解释监管模式的变迁历程,但相关研究主要还是对政府本身的讨论,没有得到扩展(严海娜,2009;刘鹏,2010);此外,制度变迁理论也没有深入地解释模式变迁的动力问题。也有学者使用治理理论来阐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共同治理变迁趋势,但该理论本身就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解释。与其他理论相比,产权理论不但能够从静态上解释如何有效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问题,还能从动态产权维护的角度,将所有利益主体融合在一起,深刻地解释监管模式变迁的动力问题。使用产权理论进行的研究不多,主要有程启智(2002)、李光德(2008)、汪普庆与周德翼(2008)等人使用产权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分析工具,但他们并没有就此使用产权理论建立统一的分析框架。因此,本文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希望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性,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变迁的讨论,建构食品安全监管的统一理论分析框架,并以该框架为基础,探析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安排向多中心发展的必然性和制度设计的构想。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性:外部性、内部性与市场失灵

市场无法有效抑制食品不安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食品具备着如Nelson(1970)所说的不同属性。在信息不对称时,消费者无法获知所消费食品的详细信息,从而无法清晰界定自己的产权边界,为生产者的投机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市场陷入失灵状态,并通过出现的外部性与内部性问题表现出来。正是由于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应对食品不安全的问题,才需要政府通过监管的形式进行干预。

(一)外部性与食品安全监管

外部性是由于产权边界不确定引起的,是指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动给其他主体带来的影响。例如,大型超市的建立,可以引来大量顾客,这使得超市周边的销售单位的收益机会大大提高。外部性可以分为两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前者指市场主体的活动,可以给其他主体带来好处,增加社会收益。上面超市的例子便是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相反,负外部性是指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其他主体带来了负面效应,从而降低了其社会收益,增加了其社会成本。例如企业生产噪音太大会对周边区域产生负外部性。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界定不清晰是产生外部性的原因。

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表现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两个方面,其负外部性的情况是,在食品市场上,提供劣质食品的生产企业对提供优质食品企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会产生一种负的外部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消费者在食用了劣质食品的生产企业所提供的食品后,产生了负面效应,消费者就会减少类似食品的购买,这将会影响提供优质食品的生产企业的业绩。此外,当提供劣质食品的生产企业因为低价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会减少消费者对正规食品的购买,出现“劣币驱除良币效应”,影响提供优质食品的生产企业的业绩,这样,原有的优质食品提供者可能就会转向提供劣质食品。

(二)内部性与食品安全监管

在经济学术语中,外部性概念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与此相反,内部性这个概念显得不那么为人所知。较深入提出一般性“内部化”概念的是美国规制经济学家史普博,他在其著作《管制与市场》中对“内部性”进行了定义:“由交易者所承担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反映的利益和成本”。根据该定义,引起内部性的原因与外部性一样,也是交易费用。这里的交易费用包括:(1)签约时的成本;(2)签约方在不完全信息下监督合约的成本;(3)签约方收集签约另一方的信息时发生的成本。据此,史普博认为内部性与外部性一样,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因此,内部性的后果一样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一般来说,内部性可分为正内部性和负内部性。正内部性就是合约一方可以接收到合约另一方所带来的好处,且不需要为此额外付费。负内部性与正内部性相反,指合约一方可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实际给合约的另一方带来损失,而没有在合约中指明对这种损失的赔偿。例如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约中注明了食物的部分成分,但却隐瞒了带来不确定风险的信息。

由于内部性与外部性有相同的引发原因,因此,产权理论也可以作为对内部性进行分析的有效工具。程启智(2002)运用产权理论对内部性和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指出,“从产权的角度看,内部性和外部性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内部性问题的产生如同外部性一样,在本质上也是一个产权问题”。

无论是出现负外部性还是负内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归其根源还在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产权边界不清晰的问题,因为该问题实际上是市场良性运作的前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凯恩斯的思想,为了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有必要出面实施监管。

三、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产权界定、公共领域与制度安排

清晰的产权边界是市场良性运行的前提,因此,产权界定成为产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产权界定就是确定财产权利的归属主体。产权界定涉及其重要性、原则、属性等诸多问题。最早发现产权界定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的是科斯。科斯之后,以德姆塞茨、巴泽尔、张五常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对产权界定的属性及国家在产权界定中的作用等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产权界定问题的视野。鉴于巴泽尔在解释微观经济行为中扩展了产权理论的应用范围,形成了泛产权解释框架,本文中将基于他的产权界定思想来讨论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

(一)产权界定的特征

科斯揭示了产权界定对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告诉我们,产权究竟能够界定到什么程度,产权界定的过程具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些问题,巴泽尔都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产权界定只能做到相对清晰的观点,即产权界定具有相对性和渐进性。

首先,产权的界定具有相对性。巴泽尔认为资产的产权是不可能被完全界定的,因为,每一项资产都具有许多属性,如果要将产权完全界定清晰,就需要对这些属性做充分认识,掌握完整的属性信息,但这个认知的过程需要不断付出交易费用。再说人们也不会对资产的所有属性都感兴趣,他们只会在交易费用的约束下,对感兴趣的属性进行排序,然后按照顺序去了解,直到到达资产产权界定的边界点,在这个边界点上产权界定带来的净收益是零,如超过这一边界继续界定,资产所有者就会受到损失。因此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时候,产权的界定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产权界定的相对性导致了资产的权利总会有部分没有被界定,这部分没有被界定的产权就会进入巴泽尔所说的“公共领域”之中。

其次,产权界定具有渐进性。资产的价值不会是永恒不变的。随着资产的价值属性的变化,产权也会随之变化。之前产权界定相对性的论述中,提到了界定产权的边界点,在这个边界上产权界定带来的净收益是零,如果超过这一边界继续界定,资产所有者就会受到损失。但情况会随着技术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当这个边界点上的属性的价值发生变化,或者边界点之后的产权属性价值发生变化,由于交易费用的下降,边界点就会后移,直到一个新的边界点。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产权价值不断被发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产权的界定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巴泽尔关于产权界定的观点对于产权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之前的经济学家在产权的研究中都认为产权要么是可以完全清晰界定的,要么就是不可能被界定的,而没有人指出产权界定的中间状态,没有看到产权界定中还存在着“公共领域”。而这个公共领域的提出,为许多经济学现象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因此,本文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使用巴泽尔对产权界定的观点为理论基础。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质与产权制度安排

基于上述对从产权理论角度,对食品不安全的分析及产权界定特征的介绍,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内部性问题,从产权理论角度看,就是食品交易中消费者应该享有的一部分食品安全的权利进入了公共领域,而这部分权利可以被转化为收益;作为信息上有优势的一方,食品生产、加工等提供方会想方设法地攫取公共领域中的这部分财富。而消费者作为信息缺乏方,由于产权界定和维护的交易费用过高,不得不放弃这部分权利,从而使自身利益受损,严重地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食品安全监管的本质就是要帮助食品消费者维护“食品安全”的权利,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和提供信息,来尽可能地帮助消费者进行产权界定和维护,抑制信息占有优势一方过度对公共领域中利益的攫取。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制度安排对经济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要进行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制度安排可以看作是监管模式与激励和约束方式的组合。在食品提供者和消费者的交易中,这个制度安排就能够通过提供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抑制食品生产者的投机行为,降低消费者界定产品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成本,来尽可能清晰界定双方的产权边界,并在较低交易费用下维护这个边界,这样因信息不对称而进入公共领域中的利益便会减少,而食品生产者不敢过度攫取公共领域中的利益,使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利得到维护,达到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安全监管的产权理论逻辑 四、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变迁:从政府单一治理到社会参与治理的产权分析逻辑

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对于其监管绩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经历了从食品卫生监管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转变,相应地也经历着多部门向单一部门监管的历程。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变迁,实质上是部门监管外部性消解的过程。尽管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在向更为合理的方向转变,但监管需要付出行政成本,因此其有效监管边界是有限的,超出这个范围的监管效果就会变得低下或失灵。故此,有效的监管模式不能是单一的政府主导,而需要形成社会多元治理的格局。

(一)多部门监管到单一部门监管:外部性与监管绩效

建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不断变迁,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从产权理论角度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从多部门监管向单一部门监管过渡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通过不断的监管权内部化来消解部门监管的外部性的过程。本文结合食品安全监管的演进阶段来具体分析。

1.卫生部门主导,多部门辅助的食品卫生监管模式

该模式存在于计划经济与经济转型时期,时间约为1949―1992年。在这一时期,食品产业处于开始发展的阶段,对于食品监管的理念还停留在卫生层面,卫生部是食品卫生监管的主要部门,特别是1983年7月1日正式开始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确立了卫生部的主导地位。但同时,涉及到食品卫生监管的权力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又被分散在不同部门,如轻工部、粮食部、农业部、化学工业部、水利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等部门里面都有食品生产和经营部门。尽管这一时期卫生部门是监管的主导,但是由于法律障碍、专业化经验、资源竞争等因素的作用,以及部门监管产生的外部性效应(颜海娜等,2009),使得一方面卫生部门无法完全主导整个监管的过程,另一方面监管权力也在不断向食品链涉及的相关部门转移,逐步形成了一个多部门监管的局面,在这种监管模式下,监管制度显得重重叠叠,非常的复杂,且职能分散,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不畅。

2.多部门共同管理的食品卫生监管模式

该模式出现在市场经济下的多部门食品卫生监管时期(1993―2002)。该阶段中,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食品领域的政企合一的模式被打破,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使得旧的《食品卫生法》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要,于是在1985年后,修订后的《食品卫生法》通过并开始实行。该法从法律角度完善了参与食品卫生监管的各部门的监管职能划分,尽管监管的格局仍然是卫生部门为主导,质检、工商等部门共同监管,多部门监管的弊端没有根本解决,但部门监管的外部性通过不断内部化而得以减小,为向下一个监管模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分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2003年至2004年我国爆发的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极大地引起人们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关注,也暴露出了原有监管体系中监管缺失的重大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多部门分环节监管为主、分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同时,《决定》调整了原有监管部门的责任范围,将食品监管职责分环节赋予了农业部、卫生部、质检、工商、食药监等几个部门(如图2所示)。这样,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就从多部门管理一个环节变成一个部门管理一个环节的形式,《决定》将卫生部主导的多部门监管模式转向“五龙治水”模式,使得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更加明确,整体监管边界得到扩展。

之后,为了防止各大监管部门利用部门立法的职权谋取利益,以及促进各部门间的协调,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该法中不但明确了分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同时,为了减少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还成立了以副总理直接领导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构。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食品安全监管权更加集中,分工也更加明确。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设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部门间协调不好的问题。也为多部门监管转型为单一部门监管模式创造了契机。

图2 2008―2013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尽管分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优于多部门共同监管的模式,但该模式无法根本改变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弊端,从减少行政成本与提高监管绩效的角度看,监管模式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目前,我国正在逐渐形成单一部门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就提出要整合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将其转交给将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二)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治理:监管边界扩张下的必然趋势

巴泽尔从产权维护的视角,解释了奴隶制度的崩溃。这表明产权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问题。同样,产权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会向社会参与治理方向发展。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的条件是现有制度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而制度变迁的动力是制度变革者预期新的制度能够带来大于成本的收益。只有当条件与动力二者都具备时,制度才会发生变迁。

1.制度变迁的条件: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有效边界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有效边界,即在这个边界之外,政府的监管可能失效,失效的理由可能是监管缺位或监管过度,并伴有寻租行为的发生。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政府在监管中也就将付出越来越大的成本,当行政成本太高时,政府的监管将变得非常无力。尽管政府可以通过集中监管权的方式,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明确监管的有效边界,但这边界总是存在的。因此,完全靠政府监管是无法解决食品安全这个社会问题的,监管制度需要变迁。

2.制度变迁的动力:消费者与食品生产者的产权维护行为

首先,消费者的维权行为是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变迁的动力。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如果所消费的食品因质量问题伤害了自身的健康,其就会产生投诉或的意愿,这就是产权维护的行为。当政府不能较好地实行有效食品安全监管时,消费者可能会通过大众媒体或网络,向政府施加压力。压力的大小取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社会负面影响程度。其次,食品生产者的产权维护行为会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变迁。其原因在于,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将产生惩罚提供违规的食品生产者,同时奖励提供安全食品的生产者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前文所提到的负外部性问题。如果食品安全监管不能有效维持这个激励机制,那么食品生产者就会进行产权维护行为,而出现食品市场上的“劣币驱除良币效应”。

3.制度变迁的方向:有序的社会成本分摊机制

政府无法负担完全的食品安全监管的费用,需要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社会成本分摊机制。首先,通过鼓励消费者的产权维护行为,培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举报意识,有效遏制不安全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其次,通过鼓励食品生产者间信誉机制的形成,产生企业间的自组织式的自我规制发展路径;最后,支持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社会中介组织在行业监管的某些方面具有政府监管部门不具有的优势,例如信息的获取、标准的制定、协调沟通、促进行业自律、宣传教育等。可以看到,社会中介组织本质上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存在,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是能起到较大作用的。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

本文使用产权理论对政府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性、目标及模式变迁等一些列关键性的研究方向做出解释,试图以此来建构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产权理论解释基础。该做法的意义在于,食品安全监管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组织及制度安排的组合,如何更加优化已有的组织与制度安排,使其更加有秩序并衍生出新的组织与制度,需要有明确的理论进行指导,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旨趣。当然,本文当前只是大体勾勒出了产权理论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的运用框架,没有涉及该研究领域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利益相关者产权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食品产业链与安全质量相关性等,因此,这些都是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巴泽尔,2006:《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2] 程启智,2002:《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管理世界》第12期。

[3] 丹尼尔・史普博,1999:《管制与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

[4] 韩忠伟、刘玉基,2010《从分段监管转向行政权力衡平监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求索》第6期。

[5] 李怀,2008:《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机制的构建与探索》,《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6] 李光德,2008:《西方产权理论视角下的内部性及其政府管制分析》,《贵州社会科学》第2期。

[7] 林闽钢、许金梁,2008:《中国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10期。

[8] 刘海燕、李秀菊,2009:《食品安全政策的逻辑――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生态经济》第9期。

[9] 李静,2011:《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效性分析――基于对中国奶业监管的考察》,《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10]刘鹏,2010:《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基于体制变迁与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2期。

[11]秦利、王青松、佟光霁,2009:《基于多中心合作治理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农机化研究》第3期。

[12]汪普庆、周德翼,2008:《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一种产权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生态经济》第4期。

[13]王耀忠,2005:《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中国工业经济》第12期。

[14]颜海娜、聂勇浩,2009:《制度选择的逻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演变》,《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

[15]余晖,2003:《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来自电力、金融、工商和药品监管的案例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

[16]Adrie,J.,2005,“Food safety and Transparency in Food Chains and Networks:Relationships and Challenges”.Food Control,16,pp.481486.

[17]Aruoma,O I.,2006,The Impact of Food Regulation on the Food Supply Chain.Toxicology,221,Vol.11,pp.119127.

[18]Rolf,M.,2007,Comparison of Scenarios Futures of European Food Ehain.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Vol.18,pp.540545.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ts Mode Transition in China:

An Analysis Framework of Property Rights Theory

Zhang Junhao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Wuhan University)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 策略

前言:现今的分段监管体制,并不能适应国内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食品生产经营现状,加之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健全,从而出现互相牵制、职能低下以及监管不力现象。因此,制定相关食品监管法律、监管体制及监管技术标准成为迫在眉睫。只有从法律为后盾,以强有力的监管技术为手段,协调各监管职能部门才能从根本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食品安全质量。

1、食品安全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食品安全表现为为三个方面:数量,某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质量,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可持续发展,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朗权的首要保证,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要求也随着大幅增加,而现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却让人对其甚不放心。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影响食品行业的正常发展,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一定不良影响。

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现状

商品检验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作为现今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手段,虽然某些部分参考了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如何对食品进行安全有效的监管方针策略以及实施措施,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对原有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出了大幅的增删和修订,最终形成了以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等覆盖面较广的综合性法律法规作为政府部门和地方制定规章和文件的依据,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从食品制造的根源加强监管,以及在食品的经营销售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食品的安全监管。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等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是强有效提高食品监管水平,保证高优质食品生产销售,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而稳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监管体制现状

现今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是以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交通部等多部门为主体进行联合监管,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监管体制。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划分了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农业部门管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质检部门管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工商部门管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商务部门管部门食品的储备和畜禽屠宰的食品安全,卫生部门管餐饮的食品安全,食品药检监管部门管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这些职能部门统一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虽然有比较独立的监管权力,但由于现今阶段各部门职能交叉等原因易造成监管资源过于集中或者浪费的现象,而出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现状。而当应对诸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三鹿三聚氰胺等重大安全事故时,由于整体食品安全管制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过分信赖或者利益导向致使其缺乏对于大型食品企业的长期有效的监管,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在发生了大型安全事故,付出了巨大的教训和经验后才开始着手大力整治,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强度和韧度也没有与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3、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思考

一、健全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尽管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在修改,并颁布新的执行标准,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体现,现有颁布实施的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亟需尽快改善。为了从宏观上掌控整个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局面,保证各项高优质食品安全,将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为具备协调统一,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食品安全法律成为重中之重。应尽快加强食品安全立法,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综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对现行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清理和修订,建立多层次,分门类,包含监管,执法,行政处罚以及刑罚的综合性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必须加大对于违规违法进行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惩罚力度,除了在经济上对其进行严重制裁和惩罚,还要明确其的刑事责任,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杜绝不法商家打一枪换一地,东山再起的现象发生,并且须明确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监管环节执法人员的行政责任。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已经建立起以国家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地方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四个部分共同构成的,相对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这是对我国的食品进行生产经营销售的一项具有强制执行的标准体系,涵盖了生产原材料,储运和包装,食品质量检测等全过程的领域。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有害物质的研究和控制也在不断进步,因此,食品安全的标准也就要跟随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做出适时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才能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加快建设健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今年来,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在增加颁布相关食品法律法规的相关文件和管理办法,同时也大大地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都在不断增强。因此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放眼现实,食品安全事故仍然频频发生,这与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然是实行由卫生部,农业部,药品监测部门,商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以及质量检测等很多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多个环节,多个部分共同监管,因此加快建设健全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现行监督管理体系成为目前人民的心声,将执法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权力明确,责任明确,避免出现由于权力的交叉而使得监管资源浪费或者闲置。

三、协调我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

在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我国各食品监管部门通过积极地探索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不断探索分段监管机制的制衡机制。从监管权力配置方面讲,食药局一般都其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作用,而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执法的主体职能部门,具有相应的监管权。从监管职能分配来看,本着指定的部门监管指定环节的原则,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而攻山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等。目前现今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协调主要通过定期会议,听取汇报以及上下级文件等行政指令性质的手段,工作协同配合相对来讲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应有的职能。整合优化同级职能相近部门,监理部门配合机制和优势互补机制,在装备、技术、信息方面达到共享,实现人力、物力有效利用,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4、结语:鉴于食品安全自身的多样化、复杂性及现今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食品安全监管是以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适应现状的监管体系,各相关监管职能部门协调工作的长期性综合工程。理顺监制体制,强化食品质量和安全控制,建立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罗建国;经济安全与知识产权法[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篇6

关键词:我国 进口食品 食品安全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45-02

三鹿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这些热搜词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正在受侵犯,告诫我们重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上演、沃尔玛“挂驴头卖狐狸肉”、台湾牛奶被检含避孕药这些食品安全大事件警醒我们进口食品市场堪忧,告诫我们重视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 进口食品等相关概念

1.1 进口食品的概念

进口食品是指非本国品牌的食品,通俗的讲就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包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在国内分包装的食品。

1.2 进口食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的消费档次由原来的温饱型逐渐转化为健康型、营养型、休闲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各种进口食品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美的包装、先进的生产工艺带给大众从物质到精神的享受,因此进口食品也获得从学生到青年工作者等不同层次的青睐。

1.3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伤害。食品安全具体含义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

1.4 食品安全检验

主要是检验食品和饮料的营养成分,应对致癌物非法掺杂,筛查食品中不明污染物达到或超过农残分析的新兴监管要求等检验。

1.5 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进口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人生安全,没了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了一切;进口食品安全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口食品会增大购买力、繁荣市场,达到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双赢局面;进口食品安全关乎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口食品会促进资金的流通、加强各国的经济往来。

2 我国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

2.1 食品检验的方法

(1)感官检验,通过眼观色泽、鼻闻气味、嘴尝口味,手摸触感等方式判断食品的色、香、味等方面,感官鉴别不光能发现食品宏观上的变化,还可以鉴别出发霉、杂质等微观上的变化,感官检验作为最直接最简便的检验食品的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2)理化检测,运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检测食品的成分和含量。这是个复杂的检验,食品检验的指标不同,检验方法也各异。除了常规的分析方法外,用仪器分析法来检验食品卫生,包括有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无机成分分析方法;用色谱法鉴定化合物分离混合物。这种检验的针对性较强,要具备专业知识。

2.2 我国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措施

(1)制订并且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并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加强对进口食品残留检测。(2)为了防止境外的有毒物质流入境内,先后了多个进出口食品风险警示通告,如《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管理规定》,将有毒食品拒之门外。(3)《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等规章对进口食品的加工厂实施有效的卫生注册登记,严格遵守卫生注册登记标准,只有达到资格,才能进入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3 我国进口食品监管面临的现状

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我国合作,向我国提供出口食品。所以我国的进口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区域发展不平等,加上有些技术的相对落后,食品安全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进口食品的不断增加,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国际疫情的复杂多变、企业的唯利是图、社会责任感的流失、检验机制的不完善、检验技术的相对落后、卫生标准不够完善、法律不健全、风险预警以及快速反应机制较差、监管方式的缺陷等一系列挑战。

3 对我国进口食品监管的建议

(1)提高人民个人的防伪技术。针对进口食品,人民群众不能盲目跟风地购买,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科普知识定期进社区,为老百姓宣传进口食品的辨别知识,提高老百姓的辨别能力。(2)从源头上进行监管。从种植养殖的生产第一线开始监管,从源头解决问题。比如监管农田少打农药、监管种植业的疫情,这样就不会让有问题的动植物流入市场。(3)企业内部鼓励制度。鼓励企业之间、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发现有辱企业形象的个人就举报,这样可以有力打击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4)创新。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永葆活力的源泉。借鉴外国在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优秀成果,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的监管方法,保障进口食品的安全性。

4 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需要国家的严格检验,但是我们自身也应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学会简单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虞家琳.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篇7

为认真传达学习省食品安全委员会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当前的食品安全工作,今天,我们召开今年的第一次食安委全体会议。刚才,建珍同志传达了省食品安全委员会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并对我市去年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作了全面总结汇报,市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食药监局、商务局等部门领导结合各自的监管职责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总结了工作,又对如何推进今年食品安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我都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合力攻坚,年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不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强化监管、狠抓整治,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及时调整充实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组成人员,制定出台了《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一系列会议,研究机构改革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保障体系已经形成。二是研究解决了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编制及工资待遇问题。继续在乡镇、社区设立食品安全监管站,保留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协管员工资在公益性岗位工资的基础上,市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进行补助。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同时肩负质量协管职责,市质监局按每人每月100元给予补助。三是创建更加有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星级食品安全示范店”等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强化法律责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四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去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乳及含乳制品专项整治”、“瘦肉精专项整治”、“酒类专项整治”、“地沟油专项整治”、“保健食品”和“元旦”、“春节”、“五一”、“中高考”、“中秋”、“国庆”等15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了食品安全环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在坐各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干部在体制转变、职能转换过程中,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和市食安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市已进入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越是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就越高,加强监管的需求就越迫切,食品安全问题就越敏感。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牢固树立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充分认识食品监管工作面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抓好食品监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一)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食品生产方式落后之间的矛盾、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监管能力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事故多发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就我市实际情况来看,从种养(殖)到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多、小、散、乱、差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食品行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偏低;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和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在一定范围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级各部门对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食品行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及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加强;食品监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基础还比较薄弱,能力和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对食品安全的有效防控和保障;食品检验检测能力较弱,技术手段对行政监管的支撑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够平衡,食品监管经费不足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制约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积极谋思路、想办法,下力气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二)正确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的新机遇、新挑战。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监管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国际社会和新闻舆论高度聚焦食品安全,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十分关注食品安全。三是去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实施意见》(政办发〔〕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政办发〔〕1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政发〔〕31号)。市委洪波书记、锁飞市长在不同场合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多次对食品安全工作专门作了批示。因此,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执政为民和构建“和谐平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切实把它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贯穿到日常工作中。

三、落实责任,全面开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确保全市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目标,以深入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加强队伍和监管能力建设为支撑,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标本兼治、务求实效,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和企业责任。《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县级以上政府负有对辖区食品安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为此,各部门要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监管部门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管格局,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该开的会议一个不能少开,并及时开;该发的文件一个不能少发,并立即发;该讲的话一定要讲,并到位;该抓好的重点监管环节一定要全力抓,并抓落实;该安排的经费一分不能少,并及时安排;该上报的信息要按时上报,不能耽误;发生安全事件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妥善处置。市编制部门要尽快参照省上的模式,研究我市食安委办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在体制没有理顺之前,市卫生局要继续履行食安委办的各项工作职责。农业、质监、工商、食药监、商务、粮食、教育等部门要认真履职,注重协调配合,互相支持,真正做到无缝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不出大的问题。这次省两会上分组讨论,省卫生厅原厅长陈觉民举了一个豆芽菜的例子:“农业部门说豆是农业产品,变成牙后就不是了,所以不归农业部门管,应由质监部门管;可质监部门说豆芽加工是小作坊里进行的,应由工商部门管;工商部门又说到餐桌了应由卫生部门管,卫生部门认为人如果吃出了问题应由卫生部门来救治,但还要看是加工问题还是其它问题。此事说明,监管体系不健全、各部门责任不清、协调配合不够。要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让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宣传、广电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法律法规的普及率和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进一步明确监管重点。食品安全大于天,监管不能“打酱油”。一是要在日常监管上下功夫。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一日三餐,贯穿种养、加工、营销等行业,从生产、经营、销售(进出口)到家庭餐桌各环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抓、抓经常,强化监管措施,做到安全监管“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覆盖。要切实加强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盐,肉、奶、菜、蛋、果等食品的监管。要加强以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小型餐饮等重点单位,熟食卤味、烟熏腊味、食用菌等高风险食品及餐具清洗消毒等方面的监管。要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的安全监管,严防群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要加强节日的食品安全保障,确保群众节日祥和、安宁。

二是加大预防和整治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强化防范处置措施。要在去年各项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深入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对高风险单位、品种和薄弱环节的排查和抽检力度,在继续巩固“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地沟油”、“保健食品”等专项整治成果的同时,组织开展好“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中高考”等期间的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品种以及薄弱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追踪溯源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查处违法犯罪分子。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相关单位狠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震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犯罪分子,向公众展示党和政府保障食品安全、严厉惩处违法犯罪分子的坚强决心。继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坚持“四个必须、五不放过”,即:有问题的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停产停业整顿,整改不达标的必须关闭取缔,违法单位和责任人必须进行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必须严格依法惩处;查处案件要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产品健康威胁不消除不放过,不法企业及相关责任人不惩处不放过,案件警示教育不到位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

三是强化宣传和督促检查。舆论宣传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消费习惯。要全面、深入、客观地宣传报道我市食品安全整顿取得的成效,及时食品监督检查、检验监测信息,回应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知情需求,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各级各部门之间,要建立完善协调联动、规范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规范食品安全信息,正确把握舆论导向,食品安全事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坚决防止迟报、漏报甚至瞒报。今年,市人民政府还将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继续与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委员相关成员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食安委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及时通报情况,对工作不力的,要督促整改,始终形成综合监管的高压态势,高位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

篇8

一、组织领导

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副镇长为副组长,安监所、派出所、医院、学校等责任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研究、部署、决定相关事项的完全落实。

二、加强宣传

我镇领导在镇、村、社三级干部会议上多次强调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要求村在每次开会都要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镇安监所以“百日安全活动、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在镇综合市场用广播、宣传车、发放传单等形式,对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并设立食品安全投诉电话,目的是提高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签订目标责任书

我镇安监所与村食品安全小组、学校、餐馆老板、坝坝宴业主都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要求他们带着责任心和食品安全意识去提供餐饮服务,学校落实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员,负责每日的食品安全检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镇安监所联系,杜绝事故发生。

四、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

镇安监所每月对学校、餐馆、保健品经营者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必要时停业整顿,按照安委会文件要求,完成了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五一节食品安全监管、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食品安全周、食品安全百日活动、肉及肉制品专项治理等工作,完成了对餐饮单位8课时的食品安全培训,及时协助餐饮业主办理培训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

我镇在2012年建立的食品安全网络和台账等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保证了我镇食品安全市场秩序良好,业主按规、合法经营,全年无一起食品安全投诉和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篇9

为全面了解年上半年我区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推动全区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研究,定于月上旬对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督导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督导检查内容

全面督导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包括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协调机制及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宣传教育等情况,“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整治、“瘦肉精”清查、严厉打击非法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以及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查处等情况。

二、督导检查方式

本次督导检查采用听取工作汇报、查阅台账资料与实地查看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程序是:

(一)听取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及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情况汇报。(二)核查相关文件、资料、台帐。(三)随机抽查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食品添加剂生产及经营单位、餐饮单位等。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要从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分别推荐1-2个备查单位,由督导组随机抽查,检点是中小型企业和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集体食堂、农家乐以及企业食品添加剂监管措施落实情况等。(四)对各单位督导检查情况形成督导检查报告,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进行通报。

三、督导时间及人员安排

各单位自查于前完成,督导检查从开始至结束,具体时间和分组安排另行通知。

四、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当前,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潜在的安全隐患还比较多,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抓紧抓好。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篇10

刚才,智和同志总结了我市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并就200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和2009年全市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了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和市“食安委”再强调几点: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的食品安全形势,尤其是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的各个环节还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重形式、轻实效,重制度、轻落实的现象在个别地方、个别单位还依然存在,整治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去年11月上旬,潢川县发生了饮用学生奶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事件;徐智和同志在市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解答听众提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听众提出我市市场上出现病死猪肉和注水肉等问题,群众吃肉不放心。这些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出我们监管部门工作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的诸多问题。二是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素质还较低,农药、兽药、化肥使用不当,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还有超标现象,小作坊、小食品店多、小、散、乱,“三无”食品、过期伪劣食品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食品市场合格率还比较低。去年11月下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对全市八县两区进行暗访检查,暗访组以消费者的身份在八县两区的超市、商店,共购基层市场销售的白酒、腐竹、糕点、酱油、蜜饯、饮料、膨化食品、葡萄酒、肉制品、油炸小食品等十类食品100批次样品,经检测有59个批次不合格。这些食品

不安全因素不仅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消费权益,也直接影响了我市产品质量的形象。三是农村食品产业总体规模小、水平低,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还不健全,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不经检验就出厂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去年11月下旬的暗访抽检样品中,由我市企业生产的酱油、饮料、白酒、糕点等18个批次中,只有三个批次经检测合格,合格率只有16.7%,说明监管部门对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没有跟上,监管措施力度不够。四是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市食品安全还存在突出问题和严重隐患,食品安全监管任务仍很艰巨。我们常说,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不出事则已,一出就是大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全面完成2009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德政工程”,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是推进食品产业的“发展工程”,是打造“诚信信阳”品牌的“信用工程”,必须坚持“全市统一领导,各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方针。一是明确职责。各级政府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第一责任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切实负起责任,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到位。各县、区“食安办”要切实担负起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牵头单位的职责,通过积极协调和主动服务,强化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在此,我再次重申,各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这里,不妨问一问大家,作为政府的分管领导,你认为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食安办”是否发挥了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单位作用?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监管方面做得究竟如何?是否存在上级安排工作后应付了事的现象?在你的辖区内,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究竟有多高?请与会的同志们认真地想一想,思考思考。二是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仅仅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事,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能否落到实处。因此,要狠抓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思想、业务和作风建设,加强技能培训,突出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尽快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全面提高我市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三是要加强综合协调,形成整治合力。市、县(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在认真履行各自职能的同时,要搞好配合,加强沟通,各县区“食安办”在每次专项整治期间,对重点部位、重点品种要组织联合执法、综合执法;要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解决疑难问题、攻大案;要针对本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按照求真务实和抓专、抓细、抓实的要求,协同作战,联合执法,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在2009年要加快落实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双评”力度(对各职能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进行整体评价、对食品质量状况进行评估)。 >(二)要突出重点,加强监管。

按照2009年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在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和餐饮消费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管的基础上,要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抓好粮油、肉品、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酱油、醋、饮料、酒等重点品种的整治,认真解决好影响我市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切实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依法生产、经营和自觉保证食品质量的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责任。要全面推进依法监管,使各方面的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今年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案件查处制度、信息收集和制度;市“食安办”要加快出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因监管、执法不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给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的,要依法追究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三是要加强督查督办,务求取得实效。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促进各项任务、目标、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市有关部门除在重点节假日要做好专项督促检查外,还要做好明查暗访工作,并在第三季度前统一组织督查组对各县、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

三、再动员、再部署,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春节 今年的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一是要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作为整治的重点区域,把监管重心下移。二是把握重点环节,要对集贸市场、生鲜肉摊点、食品超市、商店、熟食店、小加工作坊、餐馆酒店,这些人们大量选购过节食品的关键部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让群众把不安全的食品买回家。三是明确重点品种,对节日消费量大的米、面、油、生鲜肉、酒类、蔬菜、豆制品、水果、各种易贮藏的熟食等品种作为检点,确保不出现质量问题。

由于元旦春节期间是食品销售的旺季,食品非常丰富,摊位多、流动快、监管任务重、整治难度大。因此,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各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在整治工作中,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要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形成综合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