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体系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物流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物流体系

篇1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构建农村物流体系

根据中央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与构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就是农产品市场健全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所以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动力源泉。

一、 现状分析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所组成的体系。由于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的长期增值过程,所以需要物资的高效流动,是农业生产的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构成因素。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成本高,环节多,流动缓慢,体系不健全,服务混乱的现象,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巨大障碍。目前,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2.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供给能力不足。

3.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成本高。

4.农村物流政策多空白,作业不规范,交易成本高。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1.入世后的国际化冲击和挑战。“三农问题”是一个根深蒂固、历史沉积的老问题,当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接时更加四面楚歌。由于国外销售大打价格战,农产品出售难的现象日益加剧。如果能够适应国际化进程,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物流运输方式,就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发展农村经济对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地位。通过政府对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确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才能便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要扶持物流中介服务组织,扩大信息交流平台,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减少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生产及销售的专业、品牌优势。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3.有利于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农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和由于政府逆向操作而造成的政策风险,所以必须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制定营销策略,依靠农业政策、资金支持、供应信息、决策反馈和风险预警机制,来抗御农业经营风险。因此,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体系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功能,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

4.有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环境的改善、物流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物品流入本地区,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三、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分析

1.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除了铁路、空运、航运等建设外,还需要公路网建设、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配置加工配送中心、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加强和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农村物流总需求,增速农村经济发展。

2.制定鼓励政策,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由于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就需要发展包括私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物流企业来共同完成。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扶植政策、条例法规,按照农村物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鼓励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和确立农村物流的合法地位,这样既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能通过体制创新和改造,改变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规模小、服务单一和封闭运行的现状,壮大农村物流的主体。

3.鼓励和规范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加强供应链的管理。

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影响整个流通环节的速度和效率。农民应从信息平台获取信息进行决策,再根据市场需求,对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等的增值配套服务。完善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从而取得最理想的目标效益。

4.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设备和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加强物流设备的技术研究与设备改进,要对适合农产品运输、储藏设备进行生产和开发,引进取鉴国外先进技术,满足农产品物流多样化需要。使物流设施在农产品流动过程不仅能保护其使用价值,同时又能创造其价值,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我们要综合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农产品流通手段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实现农产品流通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篇2

关键词:农村物流;顺丰速运;物流体系

2009年4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第八条指出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其中包括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可见国家政策将向物流体系的构建倾斜。通过对顺丰速运农村服务体系的研究,为物流企业发展农村市场给予指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顺丰速运农村模式

顺丰速运初期采用加盟模式,但难以管理且服务质量差,收派件效率低。收回权后,顺丰统一管理,政策统一,服务质量和收派件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迅速成为业界知名快递企业。目前顺丰开放的区域主要为华西、华中、华北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农村市场,具有排他性,即合作方只能与顺丰一家快递企业合作。顺风开放更偏向于“内部消化”,顺丰首先鼓励自己员工通过模式创业,并在资金等环节提供支持。在顺丰方面看来,自己公司员工比较熟悉物流及顺丰,能够保证顺丰的服务质量。除了在资质审核时将保持慎重的态度,顺丰还将保障网点的操作规范,软硬件都将统一到顺丰的管理体系,对收派情况进行实时追踪。而占据7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最普及的物流企业就是国企邮政经营的EMS,竞争性低,派件效率较慢,市场化程度低,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需求。顺丰开放农村市场,打造“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

二、顺丰速运开放农村利弊分析

1.顺丰速运开放农村市场内部利弊分析

顺丰速运公司统一管理,政策统一,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收派件效率均得到大众好评,迅速成为业界知名快递企业。顺丰开放农村,对企业本身最大的考验就在以下三方面:服务质量、收派件效率、管理系统(顺丰独家阿修罗系统)。

2.顺丰速运开放农村市场外部利弊分析

顺丰速运在农村快递市场有两大主要竞争对手:国企邮政EMS以及民营物流企业日日顺,还有其他民营快递物流企业,外部利弊分析见表2。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顺丰速运开放农村市场不可避免与其他企业竞争。

三、结束语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快速增长的农村物流需求与落后的物流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代物流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是必然的趋势。顺风速运建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认真研究农村市场,提前规划,科学决策,制定新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农村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顺风速运将作为农村物流的领头羊,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姬中英等.物流业态认知与创新[M].中国财富出版社.

[2]赵萌,邬文兵.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流动经济,2012(11).

篇3

关键词:物流能力;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023-02

随着国家西部战略的展开,东部先富带动西部后富政策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步伐的加快,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两条主线的交汇点。而发展位于我们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村,不能照搬中部东部的发展方式,因为不同的区位与地理条件决定了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有他的特色。同时,西部农村发展又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农村发展的经验,同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之间在发展道路上有诸多的相似点。其中,物流服务能力的发展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有突出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总结了多种对物流服务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最终通过对物流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反映为农产品创造价值的能力。西部农村地区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产品特点,经济条件,人力资源组成等,对各因素的作用效果又各有不同。本文结合地区的特定现实,分析了物流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了影响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的各关键因素是怎样对物流效果起作用,并对西部农村物流的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建议。

1 物流能力与西部物流的特点

对于物流能力,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定义。我国著名专家马士华教授等给出的定义更贴近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更具实践意义。他认为,物流能力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而我国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这个物流系统又有什么特点呢,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部地区地处偏远,地广人稀。西部农村的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大,人力资源相对匮乏,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产品产量巨大,产地分散,地理条件多样,故对物流服务水平要求高,对如何提高物流效率的研究更具意义。

其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产品和资源的输出。西部农村地区本身对农产品的消费能力有限,本地销售利润低,产品外销竞争力强,外销附加价值高。而消费地距离产地空间距离大,要实现西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长距离外销物流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西部农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决定了输出产品以农业成品,半成品为主。农产品的季节性和不便储藏运输的特点要求物流服务运用先进的技术,执行更高的标准,保证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和交付可靠性,从而保证产品价值得到更高效的实现。

最后,西部地区的专业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物流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农户自发,或政府主办的物流组织为主的物流方式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效率偏低,服务灵活性差。这些特点又造成了物流成本的急剧上升,挤占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影响农业发展,又进一步抑制物流发展,造成不良循环。专业化物流人才构建起充分竞争的物流服务市场显得尤为迫切。

2 国内外先进农村物流建设的经验

国外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荷兰,农业物流的发展程度也最高。从物流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来看,优势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搭建良好平台

①制定针对农业物流的完善法规和制度。美国非常重视农业的地位,他对农业市场运输制定了完善的法规制度,并放开了对农业运输市场的直接干预,营造了自由竞争的农业物流服务市场,为农业物流企业提供便利,有效促进了它的发展。

②从宏观角度规划物流建设。日本建设了世界一流的物流硬件设施,同时也非常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为农业物流提供了硬件保证,从更长远和全面的角度引导农业物流的发展。

③输送专业人才。荷兰政府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并规定相应物流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上岗证书才可以从业,这为物流专业化运作提供了保障。专业化人才是荷兰农业物流一直能保证相对高效的关键,也使发展过程中的改革更为顺畅,成功。

2.2 农业物流主体积极运作

①成立农协或农业合作社。日本和荷兰的农民结成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便于组织和规划,提高了物流设备的运作效率。在与第三方物流谈判过程中有更大的话语权。

②建立物流园区。在合适的地区建立物流园区,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细化分工,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现代的物流与供应链中,寻求链条上每个环节的增值成为共识。农产品生产方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不仅高效,规模效应还会使物流成本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第三方物流的灵活性也是极高的,能很好的适应农户的各种需求。

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有独特性。产地与消费者的距离远,城市消费能力强,消费人口多,内陆面积大等条件下,我国农产品的物流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农村物流逐步建立起来,菜篮子和果篮子越来越丰富,物流成本越来越低,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我国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集散地建设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今后也继续成为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的模式。

3 影响我国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

通过对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将制约西部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层面

①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政府服务水平。随着国家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自主性加强,同时带来的还有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通过全面掌握和分析市场信息,结合具体情况,给予农户正确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计划,物流部门根据计划合理调配资源,配合农产品的一系列物流工作。

②农产品物流相关政策和法规。西部农村物流行业要发展,需要政府法规的保驾护航。现今西部农村物流发展遇到两种极端情况:物流成本过高,抑制农产品的输出,挤占农产品的利润;物流利润过低,行业缺乏活力,得不到健康发展。政府需要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在物流方面的投入,同时监督控制行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完全放开,形成自由竞争的市场。

③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政府主导的建设投资是解决的重要途径。

3.2 物流主体方面

①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农业摆脱了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尤其在西部农村地区,机器大生产的模式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条件使农民更多的依赖第三方的物流企业来帮助他们实现产品的运输等工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是解决西部农村物流难题的重要方式。

②农民结成互助合作社。作为甲方的农民个体间分布广泛,农产品种类多而数量有限,这给物流服务带来了难题。通过合作社或农协的组织方式将农民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的以集体形式承担物流工作,通过自建物流或外包第三方的形式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此过程中还能间接的提升农民的物流专业知识,使农民更好的观察和理解物流的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物流中介组织的配合。物流中介组织可以很好的链接农民和物流企业,提供最适合的信息,帮助双方寻找最适合的合作伙伴,达到三赢的目的。

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物流科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专业人才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敏感,能在必要的时候变革物流运作方式,始终保持物流服务的高质量。

以上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作用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制定规范,由专业人才组织建立起的物流队伍间相互配合,提供优质高效低价的农产品物流服务。

4 西部现代农产品物流的现实途径

①现代农产品物流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脚步的加快,城市反哺农村进程的推进,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大力投入,已为西部农村物流建设提供了可喜的条件:国家对农资的优惠和补贴政策;“十一五”期间对95%农村地区行政村通电话和网络接入的工程;万村千乡工程,信息化村示范工程,5520工程,新合作工程等。西部农村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支持系统。进一步加大西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物流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宏观的调控机制和发展规划;推进物流标准化运作和先进农业物流技术的运用;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村总体劳动力素质,着力培养和引进物流专业人才。

②现代化的物流园区的建设。建设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物流园区,将分散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集中起来,实现高效率的农产品运输,深加工,交易的物流供应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城市物流体系中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效果。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信息,需求预测,仓储运输,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方面提供了高层次的全程服务。第三方物流的最大优点在于促进了生产和流通的分工,提高了物流的效率,降低了物流的成本,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运作。这种运作模式是我国现今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方向和主流。提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篇4

__区位于__偏北,总面积12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5个街道和__工业园,总人口85.77万,其中女性40.2万人,占46.87%。全区现有17个乡镇(街道、工业园)

目前,我区共有人口85.77万人,妇女40.2万人,占总人口的48.84%,其中留守农村妇女31320人,留守妇女占妇女总数的7.8%;0-18岁儿童共159178人,其中留守儿童5648人,占儿童总数的3.5%。

1、从年龄特征看,以中青年妇女为主。

2、从文化程度看,以初高中水平为主。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文化程度1970人,17.4%;初、高中文化程度8965人,占79.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只有385人,约占3.3%。

3、从分布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村。如__桥镇共28个村,__寺村,留守妇女为1326人,占全镇留守妇女人数的11.8%;沛林村1405人,占12.4%.

4、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看,以低技术含量劳动为主。从抽样调查的结果看,留守妇女从事种植业约占47%,就近打工占36%,从事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等,只占15%。

5、从留守原因上看,以照顾老人孩子为主。调查显示,养育孩子、陪孩子读书、在家照顾老人的8716人,占77%;以农业生产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1132人,占10%;因城里找不到合适工作、生活费用太高等1472人,占12.9%。

1、从留守类型看,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为710人,占26.8%;父母单方在外务工的有1935人,占73.1%,其中父亲外出务工1817人,占68.6%,母亲外出务工105人,占4%。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为1067人,占40.3%;小学阶段儿童1088人,占41.1%。

2、从监护方式看,单亲监护1906人,占72%;祖辈监护728人,占27.5%;其他人监护14人,占0.5%,均有监护人。

3、从家庭收入看,大多在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线下。抽样调查的结果看,66%的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下。

1、受教育程度和增收致富能力相对较低。 调查中显示,47%的留守妇女以自家承包地从事种植业为主,家庭中男劳力外出后,很多妇女不懂机械操作技术,使农业生产呈现出简单生产的特征,依靠科技致富的比例偏低。三分之一留守妇女的家庭经济状况处在我镇农村平均线以下。

2、劳动强度大,家庭负担较重。被调查的留守妇女中,50.42%认为当前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是劳动强度大。调查中,留守妇女家庭赡养的老人在2-3位的为6893户,占60.9%,家庭赡养老人在4位及以上的3702户,占32.7%。扶养孩子1位的10052户,占88.8%,2-3位及以上的815户,占7.2%。据统计,有30%以上留守妇女的丈夫每年回家探亲一次,有15.6%的每2年回家探亲一次,有1%留守妇女的丈夫3年以上才回家探亲1次。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每天用于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的时间平均为5小时,承担家务劳动强度较大,负担较重,使留守妇女的身体健康受到较大影响。

3、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维权意识差。一方面,农村个别无业男性好逸恶劳,把目光盯在留守妇女身上,用不健康的语言和动作对其进行骚扰;另一方面,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的空子,趁机盗窃其家庭财产。而多数留守妇女因教育程度、封建传统观念等原因,维权意识和能力较差。

4、素质提升机会和精神文化活动匮乏,造成留守妇女儿童教育、生活质量不高等多重问题。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50岁,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经济上不宽松,家务劳动时间长,无暇参加各类培训。闲暇时节,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电视,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由于文化程度低,在子女上学和教育问题上不能给予太多指导,而且承担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子女力不从心。调查中发现,由于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大多一般,缺少课外读物、活动器材,课余生活枯燥,而且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祖辈监管或单亲监管,多数为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全由母亲一人承担,这种家庭角色的缺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心理发展、健康成长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5、夫妻交流减少,婚姻关系不稳定。由于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家庭生产生活全部落到留守妇女一人身上,除了高强度生产劳动对身体的伤害外,精神上的负担也威胁着留守妇女的健康。家庭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精神压力变大。此外,由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双方沟通交流较少,多数存在婚姻家庭危机,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在抽样调查中,86.2%的留守妇女当前最主要的需求是“夫妻团聚过稳定的家庭生活”。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这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与妇女、儿童和家庭有着天然的联系,__区妇联积极发挥妇联组织优势,探索有效途径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

近年来,区妇联始终坚持源头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运用妇联组织话语权和影响力,为

区委、政府建言献策,将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了《__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和各级政府考核机制。区妇联并与有关部门多次开展了留守妇女儿童专题座谈活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结对帮扶管理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留守妇女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为方便农村少年儿童,同时适应农村教育事业未来发展规划,__区在全区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特长+特色”发展,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开设特设兴趣课,使农村留守儿童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区教育局出台了《__区中小学起始年级招生办法》,确保了农村留守适龄儿童全入学,义务教育阶段退学率为“0。对特困留守儿童,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生活补贴。各农村学校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监管,广泛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健康自信成长,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区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加大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培训力度,提高她们全面发展的素质与能力。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大力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根据留守妇女的特点,安排培训内容,加强参政议政、实用技术、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科学素养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她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她们优秀品格和健康心态。为了帮助更多的妇女和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同时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的存在,区妇联围绕“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与劳动部门联合实施“春风行动”,连续多年举办“春风送岗位”招聘会,在招聘会上设立关爱女性就业服务台,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就业岗位和致富门路,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为留守妇女提供工作岗位近5000个,并与有关部门推进妇女小额信贷工作,为有一定创业经验、能力的留守妇女提供小额贷款2945万元。

区妇联发挥区妇女儿童维权中心、各街镇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以及各村、社区妇女儿童维权咨询点等三级维权网络作用,在每个乡镇妇联建立维护妇女权益服务站。安排法律、心理咨询、婚姻家庭等义工,直接面向基层,倾向留守妇女,进行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课题,为广大留守妇女群众提供咨询、进行帮扶。在三八维权周活动中,开展维权知识下乡活动,今年3月份在岳家桥镇举行了一场反家暴培训暨妇女维权知识下乡抢答赛。该镇22个村共200名妇女参加学习并参与比赛。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比赛:请记住我站域名等形式,进一步宣传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维权法律意识。

立足拓展救助领域,延伸救助服务,发动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困难群体,送温暖、送健康、送服务。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缓解困境家庭生活压力。区妇联开展了救助贫困留守妇女活动,全区共救助贫困留守妇女20人,救助金额2万元,在岳家桥镇学校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心连心促成长”留守儿童活动,发动女企业家捐款捐物3万余元,对岳家桥镇60名特困留守儿童进行慰问,号召家庭和社会重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区妇联结合“三访三化”工作开展为广大妇女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利用春节、六一节、中秋节、开展贫困单亲母亲、留守儿童的慰问帮扶工作。

区妇联组建巾帼维权志愿者服务队,各乡镇妇联联合劳动、综治、计生、学校等部门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教育、维权服务、心理咨询、家政服务等志愿服务队伍,广泛调动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妇女健康行动,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保健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妇女文体健身团队、全区17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广场舞队、秧歌队,引导农村留守妇女积极参加文明、健康、向上的方体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目前我区在关爱留守妇女儿童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基层妇联应发挥优势,做实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工作。

1、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文化设施缺乏,全区没有一所专门的“留守儿童之家”,所有的儿童之家是依赖乡村图书馆和妇女之家开展活动的,乡村少年宫仅建立在乡镇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镇区学校,大部分边远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享受不到。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定点建立留守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很多学习没有寄宿条件,这样使得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老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食宿便利,使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生活成长,以对缺少的家庭教育予以补偿,让留守儿童在同龄群体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同时也便于对其实行相对封闭的管

理,减少留守儿童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2、了解实情,把握需求,增强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的针对性。乡镇妇联组织要发挥村妇代会作用,对本村留守妇女和儿童尤其贫困留守妇女儿童逐户进行全面摸查,登记造册,切实掌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信息库,通过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和解决这些家庭面临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将惠民好政策宣传出去,提供投资少、见效快的相关致富项目,使务工人员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妇女儿童的数量,进一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针对大多数留守妇女创业缺少资金、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大信贷助推、岗位助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力度,增加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机会,促进留守家庭关系稳定。

3.创新活动载体,发挥阵地职能。充分发挥妇女阵地的作用,拓展实施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的载体和平台。要充分发挥农村女委员、妇代会主任的作用,利用广泛覆盖的“妇女之家”、“维权服务站”,对留守妇女儿童加强教育引导,面向留守妇女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提高身心素质,增强致富本领;要深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的健康婚姻大讲堂等活动,对留守妇女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切实加强对她们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各种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留守妇女儿童积极参与进来,搭建活动平台,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篇5

我市土地流转主要采取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我们对农户之间自由流转土地进行合理引导、有效扶持,使之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及龙头企业进行流转,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大科技、大农机、大农业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力求“三个规范”。

“三个规范”:一是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我们在全市22个农村乡镇一个办事处建立乡级土地流转大市场平台,正确规范、合理引导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业务指导。二是规范合同签订。农民流转土地必须签订正规的土地流转合同,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为农民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手续。三是规范纠纷调处机制。在乡、村建立纠纷调处工作组织,负责纠纷调处工作,市建立纠纷仲裁委员会,形成发生纠纷有人管各级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农村土地发生纠纷先由乡村两级进行调解,我市有95%以上土地流转纠纷案件在乡村经过调解得到有效化解。调解不成进入司法程序进行仲裁或诉至法院解决。

力求“三个发挥”。

“三个发挥”:一是发挥种粮大户引带作用。鼓励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发挥种植之大户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优势。扶持种粮大户进行标准化、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增产。引导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发展第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示范作用。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将土地以入股、出租等方式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专业合作社资金雄厚、经营规范、机制健全、科技水平高、市场化管理的优势。有效抗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如我市五里明镇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目标,2010年获得总书记的充分肯定,认为肇东的做法走出了一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路子。2010年农民人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农村创办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企业,实行强弱联合,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力求“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一是土地流转要和土地规模相结合。我们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合理组织有效引导,以流转促规模,以规模带流转,走出了土地良性流转的路子,使农民真正流得出,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收入真正得到提高,减少土地纠纷的发生。我市通过土地流转,经营规模超1000亩的单位和个人达300多家。二是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如我市五里明镇实施公司化经营,使市场主体由农民自由人转变为公司法人,整体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谈判能力,实现了项目、资金、市场、科技、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有效整合,集体投入。建立了龙头企业、商业银行、科研院校于农业开发公司有机衔接的农业产业链生产要素配置模式,特别是坚持用做工业的理念做农业,用做项目的思维做粮食,顺应全省实施粮食千亿斤产能工程要求,以玉米吨田建设项目为载体,实现了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形成了做项目、强设施、促合作、上科技、夺高产、增收入的粮食生产现代化经营格局。三是土地流转要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土地流转必须立足于大农业、大农机、大科技,才能使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收入增加。使农民土地土地流得出不发生土地纠纷。如我市五里明镇玉米种植合作社以公司化经营模式管理农业,创办两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保障玉米种植的机耕作业,聘请大专院校科研所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2736户农民将5万亩土地流转给玉米种植合作社,农民土地入股保底收入每亩500元,年终分红每亩100多远,农民打工收入人均达10000多元,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达每米2000斤,创造了中国粮食生产奇迹。

结合我市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强领导,转变观念,规范运作,使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入市场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至关重要。要引导农民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牢固树立发展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市场的观念、效益的观念。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土地流转放在推进农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局中来认识,正确引导规范,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将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2、加强引导,规范提高,切实解决好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的问题。要抓好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加强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动做好政策法律咨询的指导调解工作。要加强土地流转软硬环境建设,对运用土地流转进行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立项开发的,给予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的倾斜,让农民、业主有想头、有干头。

3、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切实解决土地流转的规模问题。要做好现有耕地,特别是机动地、水面、草原等资源的调查统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机制,对土地规模经营进行科学安排,统一规划,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体现规模效应。

篇6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18

1 引言

随着全球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等优势已全面扎根于各个区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居住在乡村人口为六亿七千多万,占全部人口的50.32%,由此我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正成为各地政府和电商企业谋求新一轮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正式达成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的协议。2016年1月下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京东集团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10月总理再次提出加快构建农村及偏远地区电商,推进快递业发展的观点。在国家政策的全面推动下,农村电商作为农村新型产业持续升温,受限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特物流体系的构建也成为推进农村电商急待弥补的一大“短板”。本文就以分析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典例,提出若干存在问题与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起到积极作用。

2 文献综述

业界有关中国农村物流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研究多注重于农产品的上传探索,对城市商品下达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物流的研究成为业界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冯佳(2015)分析到,现阶段出中国邮政外,没有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农村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突出表现。何娟(2016)表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表现为:速度慢,无法送件上门,易丢失。胡包冬(2012)认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实地考察的角度,以展现河南临颍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及展望。

3 河南临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派送现状调研

3.1 问卷设计

在前期资料文献整理及院老师指导下,问卷设计共分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受访者基本信息填写;第二版块为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自身网购的经历,本部分由18个简易中性选择题构成,未含有带有导向性题项,主要包含受访者自身网络消费经历和电商认知度相关问题;第三版块为受访者自身对本地网购的满意程度,本部分由7个选择题及两个简答题构成,主要包含受访者对本地网购的便捷性及实用性思考以及对本地物流体构建建议等相关问题构成。

2016年6月底在我院老师指导下正式完成问卷,由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大一至大二金融学等专业9位同学成立中州临颍实践队,针对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课题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实践。2016年7月4日到7月7日期间,实践队对临颍县农户进行口述问答队员填写方式,在当地共计发放11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2份,问卷回收率为95.7%。实践队使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2 问卷数据分析

3.2.1 调研群体样本信息

本次调研发放对象为河南省临颍县三镇五村上农村地区的原驻居民,主要集中在较年轻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相对较强的群体。样本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区间,共57人,占50.9%;其次集中在21-30区间,共37人,占33%。具体村镇问卷分布如表1所示。

3.2.2 问卷统计性描述

在农村受访者中,有网购经历的占主要比例,对电子商务认知度较强。共73人,占调查群体的65.2%。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的仅有23人,占20.5%。由于调研项目本身特点决定的效率较低,调研对象较少,导致某些数据波动性过大,但65%的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群体也直接表明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也将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更高的便捷度与生活质量,对于提升临颍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2.3 农民对村镇物流派送分析

在有网购经历的73位受访者中,在问卷中进一步追问临颍的物流派送情况,以及对本地物流构建的满意程度。针对该问题,47位受访者表示持一般态度,占42%,59位受访者对此表示不满意表示还存在很多进步空间,占52.7%。原因中物流下乡对户派送速度过慢占绝大部分,派送点的环境便利度与服务态度较差也是受访者不满意的原因。由此我们推断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地方有待完善。

3.3 调研结论

在临颍县三镇五村为期四天的实地问卷调查,我们共计收到有效问卷112份。在统计问卷基础数据的同时,进一步经过多层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物流体系建立缺乏经验;(2)临颍县乡镇物流基础设施欠缺;(3)物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 河南临颍物流体系初期构建问题及建议

4.1 体系构建缺乏经验,需制定切实方案

目前河南临颍乡镇电商物流体系建立相对较晚,对于乡镇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此前县内仅有邮政一家大型物流中心,此后虽又兴建了“四通一达”的物流中心,向下压力有所缓解,但依旧在物流管理和资源调配上存在问题。实际开展企业“农村淘宝”乡镇快递收发的个体是电商服务点。“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点采取合伙人方式,对农村物流采取站点式方法,以求实现点对点。

目前规划中40个站点中32个已开业(2016年7月),剩下8个未开业有的是出于合伙人自身的规划,还有的则是村庄购买力有限,村民购买习惯不在于线上,直接导致的订单量小,不具备服务点开业条件。目前32个营业点中盈利为21个,剩下11个处于收支相抵或亏损状态。乡村一级的物流站点能否降低成本提升收益,依旧是需要经验来解决的问题。

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中国邮政与第三方物流对临颍当地的物流状况进行交流,总结邮政此前在临颍下属乡镇运营的方法与经验,第三方物流则结合自身优势,拿出相应的提高资源效率的方案,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经验互通。

4.2 乡镇基础设施欠缺,需改善资源建设

乡镇道路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物流运输的安全成本以及效率。临颍县约50%的主要乡镇为县级道路,具体到电商服务点后,将大量面临三级和四级公路通行的状况,在我们的实际了解中,临颍县的县级及县级以下道路都存在年久失修,地面凹陷等问题。当到达行政村时,道路多为非硬质路面,为砂石土路,路面狭窄且遇到大雨后会出现大面积积水的现象,而这些也是物流运输中最大的问题所在。结合上述的物流体系建立较晚问题,有关道路方面的维护和改造将是电商物流体系的重中之重。

临颍县县内的主要乡镇目前大都已经接通了互联网和移动4G网络,但是因为用户少,资费贵,普及率和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用户的带宽依旧只能在4M-6M范围,资费也居高不下,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建立物流企业与交通部门的交流互通机制,调配政府有限的资源建设最需要改善的道路,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鼓励电信部门引进新技术,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真正的让利于民。

4.3 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需探索新增长点

电商服务点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有许多非物流体系经验所能解决的困境。盈利问题是一大痛点。32个服务站点日均订单仅为300件,无法维持服务点的基本运营需要。尽管电商服务点主要的职能是代购、代卖、收发快递。物流仅是其运营中的一部分,而在将来会发展信用贷款业务。目前乡镇人口结构注定对电商方面的接受程度会相对有限,也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电商服务点除快递业务外,其他业务的普及也面临较大的问题,电商服务点模式的可持续性,依旧令人担忧。在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条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代购和代卖是注定萎缩的业务,物流和将来要开展的信贷业务也会是电商服务点转性的根基;对于乡镇物流体系能否持续,还其将面临诸多的挑战。

建议:在现有体制下逐步放开服务点赋予的职能,使其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点的选择上更加偏向于有具体产业的单位,从而降低整体物流体系的成本。

5 结语

本文以通过对河南临颍县三镇五村居民调查问卷方式实地研究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在当地发展现状加以阐述,整理调查数据并分析初期构建存在问题,合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全球“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看待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道路,在发展道路中逐渐完善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冉卓玉,李广.平凉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6,(03).

[2]卢东,郭进利.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农村物流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6).

[3]史晓原.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物流技术,2015,(05).

[4]李亚杰.“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J].商界论坛・物流交通,2015,(29).

[5]赵志田,何永达,杨坚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构建及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7).

[6]梁晓音.基于个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4,(17).

篇7

2015年,此项目继续推进并加大了扶持力度,今年国家遴选了200个示范县进行扶持,每个示范县将获得一千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且引导扶植资金重点向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倾斜。可见,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了农村物流体系的薄弱对电子商务的制约,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农村物流的繁荣,所以二者发展的步伐必须要匹配。

二、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关系

(一)农村物流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保障

农村地区因为经济落后、网络普及率低、人员分散、居民文化水平较低,电商业务在前几年还不太容易被当地居民所接受,市场拓展难度较大。所以在电商快速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引起各大电商的重视,此时城市电商业务的快速增长让各大电商企业无暇顾及农村市场,但是随着电商企业竞争的白热化,城市的电商市场逐渐饱和,增速放缓,很多电商企业不得不另外寻找市场增长空间,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农村。而农村电商市场开发的难度比城市要高,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络问题已经不再是农村电商的主要障碍,新一代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也足以跟上电子商务的步伐,唯有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跟不上时代,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的步伐。农村电商所涉及的商品主要是有形产品,服务类商品较少,而这些有形产品不管是进入农村地区还是运出农村地区都离不开畅通的物流体系,虽然目前农村地区也有物流服务,但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远远达不到城市的水平,消费者通常要牺牲时效或者是多付出物流费用才能收到或者发出自己的货物。电子商务要进入农村地区,必须面临与传统商业渠道的竞争,但是可能会因为物流体系的落后导致时效和成本竞争不过传统商业,那么电子商务的优势在农村就难以体现,使农村地区的居民难以享受到新商业模式带来的福利,不利于开发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也不利于农产品的外销,就会延缓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支持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和运营,使农村物流体系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步调相一致,甚至可以超前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样才能使障碍变成变成保障甚至变成农村电商发展的驱动力。

(二)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驱动

我国城市物流体系在过去十年间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企业的逐利行为导致的,当然也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企业是不愿涉足的。同理,在农村物流市场,要想让各大企业积极参与物流体系的建设和运营,就必须让他们看到眼前或者是将来的利润,对于规模经济特别明显的物流行业来说,足够的业务量是保证利润的前提,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繁荣必然会给农村物流带来大量的业务,随着业务量的增长,物流运作的成本就会逐步降低,服务质量也会逐步提高。所以说,农村电商是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驱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拖累,让二者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才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之道。

三、中西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特点

(一)中西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1)农产品电子商务需求强烈。随着我国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很多东部地区农村其实已经工业化了,而相对于东部省市来说,除了城市郊区的农村外,中西部的农村大部分属于不发达地区,绝大多数的中西部农村地区缺少工业,其产业以农业为主,因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流通渠道的限制,很多地方存在农产品滞销或者是贱卖的现象,急需通过电子商务来解决这些问题。(2)日用消费品电子商务需求稳步增长。我国中西部很多农村地区的消费习惯目前还保留着传统的特色,日用消费品的主要流通渠道还是超市、商场、小商店、集市等传统渠道,电子商务渠道目前所占比例较小,但是正在逐步壮大,预计电子商务渠道的增长会延续一直到占有旗鼓相当的市场份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很多农村居民外出打工,造成了前几年农村发展的空心化,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的推行,很多在外务工者回到家乡创业,他们同时也把城市电子商务的理念带到了农村,加快了电子商务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被接受的步伐;另外还有一些在外打工者和在外求学者,他们通过电子商务给家里的老人、小孩购物,让留守一族不停地接受电子商务的洗礼。基于电子商务渠道的优势,只要农村居民认可和接受这种方式,物流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那么可以预计农村消费品电子商务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二)中西部农村地区物流发展的特点

(1)物流基础设施比东部地区农村落后,也比中西部城市落后。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物流线路和物流节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物流线路以公路为主体,得益于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大力支持,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行政村都通了公路,但是公路的技术等级较低,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公路,路况较差。通常在县城才会有较为专业的物流节点,乡镇的物流节点通常为简易门面甚至没有节点,村级物流节点更是稀缺,如此落后的基础设施显然无法保障较高的物流服务水平。(2)物流服务质量较低。很多物流公司在拓展业务的时候都是先拓展东部发达地区,再逐步向中西部城市延伸,把触角延伸到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物流公司较少,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物流末端要么只到县城一级,农村居民需要到县级节点去取货或者是寄件,要么通过与当地运输力量合作才能将触角延伸到乡镇一级,极少数地区可以到达村一级。因为周转的次数过多,末端配送成本的高昂,导致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质量较低,时效性得不到保障,货损货差时有发生,降低了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和物流便捷性的体验,也就阻碍了消费意愿。(3)物流服务期望值较低。国家颁布了最新的快递服务标准,对于快递服务时限的要求是同城快递服务时限不超过24小时,国内异地快递服务时限不超过72小时,此标准对于城市地区来说不算高。但是要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达到如此高的时效,以目前的物流业务量和物流体系来实现,必将导致末端配送成本的大幅提高,很可能超过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其实在很多中西部农村地区,当地居民对时效性的要求并没有这么高,他们更加注重便利性,对成本的感受更为敏感。

四、促进中西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措施

(一)重点扶植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和运营

县级以下配送体系的落后是目前中西部农村地区物流的瓶颈,必须重点扶植。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很多,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必须有所侧重,县级以下直到村级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也是促进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的主要措施。只有把这个末端配送体系建好了,才能顺畅实现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才能使电子商务的便捷性和实惠性在农村地区得到体现,否则电商给农村居民带来的消费体验会大打折扣。县级以下直到村级的物流体系建设应该以节点建设为主,线路建设为辅。因为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物流设施的状况是线路建设的水平领先于节点建设的水平,所以要让二者统一步伐,相互匹配,否则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物流节点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已有的货站、货场、仓库、车站等设施,实现一站多用,资源共享,以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村级物流节点的建设不宜规格过高,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发挥村委会和村民自身的积极性,尽量调动市场力量来进行建设,政府在运营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扶持。

(二)加大中西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培训力度

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对电子商务是有较大潜在需求的,但是如何让这种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消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观念问题。长期以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在广大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商物分离的流通模式对很多农村居民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他们会有诸多担忧,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就要靠宣传和培训,当然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也很重要,只有观念改变了,他们才会有进一步的尝试,如果进一步的尝试带来了比传统流通渠道更好的消费体验,那么这种尝试就会导致更多的农村电商业务。其次,中西部农村地区大部分以农业为主业,有丰富的农产品,各地各具特色,这些特产是农村电商业务进城的良好标的,但是要想很好地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必须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使用技巧,并且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这些知识如果靠村民自行摸索则过程太慢,可以考虑通过培训快速使农村居民掌握电子商务的知识和技巧。不管是改变传统观念,还是学习现代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个方面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安排一定的资金来组织培训和宣传,加快中西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三)拓展村级物流节点的电子商务服务功能

鉴于目前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专门的村级物流节点很难运营下去,其原因主要是业务量太小。所以,对于村级物流节点的建设更加要注意多功能的叠加,往往可以与小商店或者是村委会服务点功能叠加,除此之外,还可以拓展此节点的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实现村民进行网购或者村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功能,既能扩大业务量,也能给村民带来实惠。

五、结束语

篇8

[要害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商务在时空上的限制,使现代商务活动具有安全、可靠、快速、明确、方便等特点,通过INTERNET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它的出现也改变的传统的交易模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造就了商业企业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从eBay到淘宝,从Amazon到阿里巴巴。然而,作为农业大国,电子商务所能带来的奇迹在我国农产品中却迟迟没有实现,笔者通过Alexa网站排名查询发现,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世界排名第21位,阿里巴巴第23位,而作为我国最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农网世界排名为131,848位,尽管所对比的三个电子商务网站面对的用户类型和交易产品的特征有所不同,但排名如此之悬殊,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与其它商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诚然,农产品具有其非凡性,例如生命性、依附性、环境依赖性、过程多路性、地区差异性、质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等,这就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我国传统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没能很好的解决农产品在产供销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构建信息流、商流、物流合一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体系从生产资料到种植、养殖,再进入加工和销售,最后到服务,这个庞大的组织体系中汇集了全国9亿农民,240万农民经纪人,95万经营大户,17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5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物流则是连接整个组织各个节点的动脉,合理的物流体系能使整个大农业组织焕发勃勃生机,反之,则会使整个组织的调解运作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我们根据图一来分析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1.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仅有1%~2%。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

(1)流通领域主体过多,产销链过长。农产品物流中的主体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组织。我国有9亿农民,240万农民经纪人,95万经营大户,17万个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5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此巨大的流通领域主体必然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另外,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一般会经过这样几个环节流通: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售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过长的产销链也会导致较高的流通成本。

(2)立体交互式运输网络尚未形成,运输成本高。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区间差异较大,这就对我国的农产品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立体交互式运输网络尚未形成,农产品要在不同地区间流通会导致较高的运输成本。

(3)储藏加工保鲜技术落伍,流通损耗大。我国农产品的储藏加工保鲜技术落伍比较落伍,绝大多数农产品是由产地以原始产品的形式销售,使得农产品在流通中耗损严峻,间接增加了流通成本。

2.供给链节点间缺乏信息共享,农产品总体信息化程度低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的信息系统,供给链节点间信息化程度差异较大信息共享程度低,导致农产品在整个供给链上信息化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渠道过长和节点过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存在。农产品生产出来后一般要经过四五个环节才能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流通渠道过长必然会产生信息扭曲或失真,信息不对称在整个农产品供给链中普遍存在。就农产品生产者而言,对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把握较为完备的信息,而对市场需求量和价格却只能把握较少的信息,对于农产品渠道商而言则正好相反,这就会使得把握较为完备信息的一方隐藏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购销价格差异大,市场价格不能很好的反应供需状况。

(2)农产品物流成员分散,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在我国有几百万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农产品物流,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他们各自进行物流运作,缺乏能够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导致信息的区域化和板块化。

(3)基层农业信息网络不完善,农民处于信息贫瘠状态。我国农村在农业信息网络建造方面还不完善,生产者不能充分把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不能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造成供给链中的产销脱节,从而导致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农民很难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动生产和产量,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的现象交替出现。

3.市场体系功能落伍,还处于“商物合一”的初级阶段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央、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见图一)。批发市场连接多种流通渠道,贯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成为物流网络的主要据点,城乡集贸市场则发挥着产区收购、批发和销区批发、零售的部分功能,在零售市场中,新兴的农产品超市、连锁店代表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方向。但就整个市场体系而言,其功能还比较落伍,详细表现在:

(1)市场形成价格稳定性差、波动大,不能很好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到2009年,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到4862个,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地域分散,产品供求信息隔离,难以实现交易集中化、市场透明化、竞争充分化的市场环境,导致农产品价格稳定性差、波动大,不能很好的反映市场供需情况。

(2)市场交易原始,还处于“商物合一”的初级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交易仍采用“一对一”的对手交易方式,以现货交易和现金结算为主,交易规模小、频率大,搜寻信息难度大、成本高,进而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

(3)市场信息体系落伍,服务能力差。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造,有些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农产品超市也建立了企业网站并实现了联网,但就整个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而言,还存在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的现象。

二、构建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较为落伍,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环节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体系功能落伍等问题,如何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体系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我国其它行业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无论是B2B还是B2C的运作模式都已相对成熟,对农产品物流的电子商务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借助电子商务的手段,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1.现代物流的本质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加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现代物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水平的高低在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出现在基础应用层面、环境体系层面以及销售时点层面上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技术支持,能够极大推动我国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在于对信息的治理,信息网络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信息网络为依托,现代物流就难以实现,物流效率就无从谈起,运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物流中的各个节点连接起来,实现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连通,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因此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化物流,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2.农产品消费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型、繁琐型转向现代化的多样性、快捷性和交互性,这就对农产品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物流体系必须具备充分的柔性,能更好更快的提供高质量、高价值、多选择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流通中的各个节点就需要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构建共同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相互合作,即时沟通,共享信息,提高整个物流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人们快速多变的消费需求。

3.农产品的非凡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不确定性以及生命周期较短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又具有全年普遍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等特征,如何解决农产品非凡性与其消费特征之间的矛盾是现代物流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电子商务使农产品流通网络化可以把区域性、分散性的农产品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平台上以适应消费者多变的需求,改变农产品在产地过于求,在销地供不应求的市场分割局面,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三、构建我国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举措

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就是以互联网为前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第三方物流为保障,在供给链各节点间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从生产者、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整个供给链上畅通无阻,将原本分离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实现整个农产品供给链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的,为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提供解决思路,构建一个由农户、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建的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化体系(如图二)。

1.INTERNET——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基本前提

从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到INTERNET是连接农产品物流各节点的脉络,通过互联网农产品生产者可以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并有针对性的组织生产,从而确保农产品的供需平衡,缩小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降低市场风险;物流中间商可以根据农产品的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合理的组织仓储和输运,减少农产品在产地供过于求、销地供不应求的现象,降低信息不畅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最终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农产品供给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互联网建造尤其是农村互联网的建造是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基本前提,尽管这个前提在目前阶段还没有实现,我国只有0.8%的农民能够上网,相对于美国的51%、巴西的14%来说还有较大差距,但已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比如信息产业部在2009年229号文《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造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造……确保十一五末全国基本实现乡乡能上网的规划目标”,相信这一前提在近年一定会实现。

2.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客观条件

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以最快捷的方式,最低廉的成本,最高效的运作模式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不仅需要较高的治理水平,还要有先进的技术为之服务,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体系要吸纳和采用许多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技术,还要其本身不断创新和开发许多独特的物流技术。从基础应用技术层面上讲,需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码技术(BarCode)、射频技术(RF)为基础;从环境体系技术层面上讲,需要电子数据交换(EDI)做支持;在作业治理技术层面,需要及时制技术(JIT)、分类治理技术(ABC)做支撑;在销售时点治理技术层面,需要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CEP)、快速响应(QR)做保障。但这些技术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我国农产品电子化物流就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3.第三方物流——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重要保障

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分布在农村,信息较为闭塞,很多农产品供给商找不到合适的销售商,而销售商也不知道如何寻找供给商,造成“农民愁白头,商家跑断腿”的现象。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通过其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迅速的收集和处理市场供求信息,将供给商和销售商联系起来,促成交易,平衡供需。另外,农产品的区域性、季节性以及生命周期较短等特征决定了农产品更需要第三方物流来完成配送,通过专业的物流配送,可以缩短流通时间、扩大流通半径、减少流通损耗、降低流通成本。因此,第三方物流是构建信息流、商流、物流合一的现代农产品电子化物流体系的重要保障。

4.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必要手段

随着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高成本、低效率的对手交易模式已难以适应农产品流通的要求,市场呼唤更加先进、即时、高效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借鉴手段,它的广泛运用,有利于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缩短供给链,构建出“农产品生产者——农村销售合作组织——电子商务批发市场——网上零售商——最终消费者”新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链,缩短流通时间,减少交易频次,降低流通成本,改变市场条块化、信息不对称、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建立反应灵敏、健全有效的公平价格形成机制和规模大、信息流畅、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全国农产品统一市场,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电子商务是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今天,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主体多、流通渠道长、交易手段落伍、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电子商务为依托,把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新体系,推进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的发展,形成农产品流通的新战略新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宇飞:农产品物流呼唤电子商务[J].科技致富向导,2009(4)

[2]易法敏周宏:农产品网络流通中央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9(27)

[3]周欢黄立平: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J].江苏农村经济,2009(6)

[4]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造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4)

[5]王宁黄立平: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物流供给链治理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研究,2009(2)

[6]喻晓燕黄立平:供给链环境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1)

[7]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9(2)

篇9

局面火热

农村产销促进了农村物流的发展。我国农村超过2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3亿吨的农产品产量、50.1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1780亿元再生资源销售额,使我国农村物流总额大幅度增长。

大量流通组织参与了农村物流建设。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成份进入农村物流领域,传统的经济组织、现代经济组织先后进入这一领域。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各类家庭农场87.7万个,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28万个,其中龙头企业4300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253个,农村供销合作组织76万个,21.8万个邮政物流配送网点进入农村物流领域。此外,我国国有粮食企业、大型零售连锁集团、电信物流、外资物流、外资保险等纷纷抢滩进入农村物流领域。

三大信息科技浪潮促进了农村物流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三大信息科技浪潮促进了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使得农村物流水平大幅度提高。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年)》显示,2012年阿里平台上共完成农产品交易额198.6亿元,同比增长75%。同时,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的测算,经营农产品的网店数量有望在2012年26.06万家的基础上,于2013年突破100万家。阿里巴巴各平台农产品销售额有望在2013年达到500亿元,在2014年达到1000亿元。

政府工程促进了农村物流发展。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这对于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农村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难题待解

尽管农村物流在近些年获得了较大发展,但相较于城镇物流,其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而一些顽疾也亟待破解。

农村物流市场规模亟待提升。农村流通规模不等于农村物流规模,当前农村物流所占流通的比例较小,特别是冷链物流,我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仅为5%、15%、23%。2012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额仅有8211.2万吨。国家发改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发达国家易腐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已超过60%,其中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超过80%,而我国只有20%左右。我国在果蔬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5%。我国每年总量超过亿万吨的易腐食品,都需要冷藏运输。

农村物流不成体系。农村物流与城镇物流相比较而言,发展不成熟,也不成体系,农产品、小商品、再生产资源等物流相对不足。其次,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较快,但是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需要,现有的传统农村物流不能够与电子商务物流对接。此外,农村合作组织较多,但是物流相对滞后,不能够适应其发展需要。“小生产大流通”或者“大生产小流通”同时存在不能够对接的问题。

农村物流政出多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粮食局、国家发改委、农业部、邮政部门等非常重视农村物流,但是,农业、粮食、商务、邮政、供销合作社五大系统的传统行业分工与协作不完善,往往出现政出多门,真正实行起来效果不佳的现象。

此外,还存在社会对农村物流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物流重规模轻效率等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尝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重视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如农产品、小商品、生资产品、再生资源物流的结构优化,使其更加合理。同时,按不同的产品线来设计农产品供应链,从而形成特有的供应链系统,促进高效率的农村物流体系的形成。

建立和完善农村物流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农村物流政令统一局面,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提高农村物流管理效率。

构建多种农村物流模式、多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体系,并与农业产业化模式形成无缝对接。如推动自营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配送模式、物流联盟配送模式、智能一体化模式,以及多种形式的冷链物流模式等的不断发展,由此推动农村物流更上一个台阶。

加快发展农村物流信息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物流量会成倍增加,要求农村物流快速向现代物流发展。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

篇10

【关键词】出版业 物流体系 重构 优化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2)03-0063-05

柳斌杰署长在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指出新闻出版业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现代物流体系,并提出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建设几家能够辐射全国乃至国际的现代出版物物流中心。“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出版业现代物流体系重构与优化的关键时期。

1 我国出版业物流体系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出版物物流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全国省级新华书店系统的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在打破行政区划、实行跨地区、跨行业整合及业务重组上取得一定突破,初步形成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竞争发展的格局,同时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的连锁经营及物联网建设取得显著效果,互联网发行的加入已成为出版物流通的一支新生力量。各种大型出版物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在全国各省皆有建成,成为出版业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全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新的经济区域划分构想,将全国划分为经济区域:东北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西南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北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黄河中游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长江中游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笔者沿用这个标准对全国出版物流中心进行统计分析。

1.1 出版物流中心地理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出版物流中心72个,其中北部沿海经济区居经济区首位,共有13个;然后是南部沿海经济区12个;长江中游经济区10个;东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同为9个;黄河中游经济区8个:东北经济区6个;西北经济区5个。

1.2 出版物流中心建设状态和规模

在全国72家出版物流中心中,正在筹建或者还未完全投入运营的物流中心有7个,占总数的9.7%。如将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分为5个等级:(1)1万平方米以下;(2)1-3万平方米;(3)3-5万平方米;(4)5-10万平方米;(5)10万平方米以上。出版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13个,占18.1%,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16个,占22.2%。如表1所示。

1.3 出版物流中心的所有制结构及运作方式

从所有制上来看,全国72个出版物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中,隶属于新华发行集团或出版传媒集团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有29家,约占总数的40.3%,投资主体多为新华发行集团或公司以及大型出版集团,以企业物流的方式运作;民营出版物流中心10家,约占总数的13.9%,开展独立经营;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书店物流中心建设发展迅速,三大网络书店(当当网、卓越网、京东商城)在全国的物流中心共达到24家,占出版物流总数的33.3%;还有9家以独立法人实体存在的物流中心,占12.5%。见表2。

2 出版业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难点

虽然我国出版物流建设取得不少成绩,出版业物流体系初步形成,但是应该看到,制约我国出版业物流体系向现代化转变还有诸多制约因素,出版物物流体系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既与出版业这一特殊行业有关,也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有关。

2.1 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地区封锁

目前,我国各省新华发行集团(公司)仍然主要是以行政区域划分来划定市场范围。虽然出现江苏凤凰新华书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南新华书店实现资本和管理的结合、辽宁出版集团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新华书店集团实现跨区域配送,但是大部分省市的出版物发行资源依然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全国市场被人为地分割成很多个区域市场,并且各个区域间还存在竞争,地方贸易保护壁垒依然严重。各管理部门、各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时多从本行业和地方利益出发,使出版物流发展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割局面。在调查统计数据中,隶属于各新华发行集团或出版集团的物流中心占据总数的40.3%,已超过三分之一,而各新华发行集团或出版集团又是以各自本省资源为依托,各自为政互不往来。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使地方保护、地区分割思想还没有得以解放,大多数出版企业的经营还具有地域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还未形成,严重影响合理的出版物流体系的建立。

2.2 出版物流中心产权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国有出版物流中心的闲置与民营出版物流设施的匮乏并存,大部分新华发行集团(公司)或出版集团下属的物流中心商流量并不够,物流业务被限制在行政区域范围内,而民营出版物流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已有的民营出版物流缺乏资金、技术及基础设施。从规模上来说,民营出版物流中心仅占总数的13.9%,而且规模几乎都在10万平米以下,超过5万平方米的很少,国有出版物流中心数量多、占地广,但是跨区域的物流企业匮乏,商流量集中于省内业务。此外,小型物流企业众多与跨区域的出版物流企业集团的匮乏并存,全国拥有的众多出版物流中心因为区域保护问题和标准化建设等难题,小而全的物流中心各自为政,跨区域的物流中心严重匮乏,难以形成高效统一的现代出版物流体系。

2.3 城乡出版物流发展不协调

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资源的共享程度偏低,乡镇、农村地区人口与资源集中低于城市,文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伴随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出版物流商流几乎静止。在全国各地区,城市出版物流发展质量较高,县一级物流只能配送到门店,农村基层发行和物流相对落后,物流难以覆盖到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难以在农村用户中实现,老少边穷地区、县以下农村物流网点建设严重不足,已有的网点经营困难,面临萎缩。这与我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农家书屋所提出的物流要求极不协调。

2.4 出版物物流成本高

据商务部的相关数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大概为总成本的8%-9%,我国的平均物流成本为20%。另据不完全统计,出版行业的物流成本为24%-25%,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落后于我国社会物流平均水平。导致出版物流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体制问题,当然还有技术问题,这些共同导致物流效率低。目前全国大型出版物流中心数量众多,但绝大部分是企业物流,依附于企业内部资源,局限于出版集团内部的业务,物

流任务不饱和,物流成本没有单独核算。40.3%的出版物流中心属于新华发行集团或出版集团,10家民营出版物流中心大部分隶属于民营书业企业或文化传媒公司,3家网络书店的物流配送中心也是相对独立并存在竞争。在系统建设中,各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各自为政,各自抢滩,一味强调自身系统的强大功能以及业务处理量,这种状况不符合现代图书分销物流要求。出版物流集约化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各层级各自为政,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图书物流系统难形成。

2.5 出版物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较低

信息化和标准化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两个轮子,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的高低是区别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出版物物流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出版物产业链所有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以及相应的信息处理等与物流活动有关的设施设备、工具器具的技术标准,物流过程各个环节内部之间的配合要求等。我国出版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包括国有物流中心、民营书业物流、网络书店物流在内的各个出版物流中心中,虽然普遍采用出版物流信息技术,但是各项技术标准并不统一,出版信息系统与物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无缝链接依然存在困难,难以实现跨地区、全国性的出版物流的信息化,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待提升。

3 重构和优化出版业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议

建设出版业现代物流体系,必须在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整体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发行体制的改革,打造现代出版物流通网络,实现出版物物流跨地区发展,建设覆盖城乡的物流服务网络,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出版物流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3.1 建立区域出版物流联盟,推动区域出版物流联动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我国出版物流业正处于新旧格局转换、交替的时期,旧的格局还没完全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重构出版物流新格局的步伐必须加快进行。首先必须打破“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局面。借鉴网上书店在大中城市建立的物流中心能辐射不同区域的模式,利用已有出版物流中心布局,可以打造我国区域出版物流联盟。组建区域物流联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符合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目前,区域内的物流企业有着合作发展的共同愿望。只有通过合作,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构建区域现代物流合作发展平台,才能实现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

区域内的出版物流中心应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破行政分割,扩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在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条,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政策对接、规划对接、信息对接,形成统一开放、高效合理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在经济区域内部,各省以区域内部业务量大、设施齐全的物流中心所在城市建立区域配送中心(RDC,即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综合比较全国各大城市出版物流实力,可将沈阳、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武汉、广州、兰州八个城市各自建成本区域内的RDC。在单独经济区,分别建立中央配送中心(CDC,即centraldistributioncenter),针对区域内各省情况,在区域重点城市建立3个到5个大区级CDC,在一级市场规划建设小型RDC,在二级市场以配送中心(Dc,即distributioncenter)覆盖城镇及乡村的方式来构建三级物流网络,结合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来完成出版物的采购、集货、分拨和配送等。如在长江中游经济区,将拥有5家各类出版物流中心的武汉建设为RDC,将省会城市长沙、南昌、合肥建立大区级CDC,在各大实力靠前的市级城市建立小型RDC,在县级城市建立DC,覆盖下层物流网络。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通过对厂商资源和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将减少物流环节,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3.2 打造大型出版物流企业集团,推动出版物流跨区域合作发展

世界战略研究权威迈克尔・波特早就指出,“未来只存在两种企业,一种是规模超大的企业,另一种就是专业化非常强的中小企业”。因此,应在区域出版物流联盟的基础上,以第四方物流为抓手,进行全国出版物流资源的整合,培育和扶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运作的,能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以第四方物流为探索方向的企业集团。

区域出版物流能够优化出版物流空间格局,而最终的出版物流格局是大型企业集团主导行业发展。借鉴日本的东贩、日贩等大型出版物流公司的发展模式,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全国分成若干个地区,先在这些地区内建设和整备物流设施以形成物流据点和全地区物流网络,然后由点到面,在各个地区间形成跨地区物流系统,进行集中式大型化发展,最后形成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

针对我国实际,可在区域出版物流联盟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将区域联盟中胜出的区域出版物流整合者选出一家,分别建立南北两个超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统领各大区域出版物流发展,同时与各个出版集团联动,转变企业物流这种运作方式对物流的不利影响,有效降低出版业的物流成本。南北两方超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的建立既要立足其本身实力,更要看其全国性的市场整合能力,以政府支持为依托,形成南北两强主导的现代化出版物流新体系。

3.3 构建多元化物流主体结构,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由我国出版物流体系现状可知,当前出版物流仍然以国有控股的新华书店发行集团为主导,私营出版物流、集体所有出版物流以及个体、外资所有所占结构偏低甚至没有,导致出版物流中心产权结构单一,产业矛盾重重。对于占出版物流主体地位的新华物流来说,可以推动其与中国邮政物流的联动合作,充分利用中国邮政物流覆盖面广、空间布局密集、物流网络发达等特点,助推出版物流新格局。邮政系统和新华书店系统既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更应当是合作的伙伴,要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的共同目标下,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在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

多元化物流主体结构还有利于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统筹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发展。出版物流主体应主动吸收并接纳其他经济成分的参与,并建立除大城市外的县级,以及县级以下乡镇的物流设施建设。在出版业应进行多层次的物流空间布局,构建形成以物流中心为一级物流节点,以专业物流中心为二级物流节点,以物流站和县域物流中心为补充的多个层次的现代物流网络服务结构,同时建设短距物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所谓短距物流,是指能够将业务领域集中于某个城市,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在同一区域建立更多的仓储和配送基地。这些都需要多种经济成分的参与。

3.4 搭建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出版物物流标准化

目前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市场融合已经悄然蔓延并形成趋势,出版物物流应借鉴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契机,构建新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打破省级市场分割,应该通过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对接作为新格局打造的又一突破口。传统出版物流业态应与新兴业态相结合,实体物流中心应与网上物流交易相结合,形成多业态联动格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应支持物流交易平台发展,促进传统、分散的物流服务模式变革。在全国范围内,按区域分布支持3―5个中心城市建设网络物流交易平台,发展以服务于中小物流企业的城际配送业务;在物流示范城市,支持3―5家网络物流交易服务商,覆盖全市范围的网络物流服务商,提高同城配送能力。通过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和服务模式创新,形成集信息、交易撮合、交易结算、交易跟踪、企业信用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物流服务商。在物流交易信息平台上,物流企业可以自己的运力信息,寻找货源并对货源进行动态查询。另外物流商、物流企业的业务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己的信息、发展自己的业务,使全社会的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物流信息化离不开标准化建设,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标准制定是发行标准体系中基础核心关键标准,是我国书业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出版物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核心内容,对我国出版发行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仍需抓紧《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图书产品信息格式》《出版物商务作业规范》《读者分类代码》等近20项标准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