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物流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物流的理解

篇1

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进行置针堵塞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结果:应用留置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针堵塞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自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问世以来,在临床治疗中可有效地提高输液速度,能够保证抢救条件下快速补液的需求,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操作简单,符合安全输液理念,在各大医院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关键词: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55-01

为了使患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保证手术及治疗过程中静脉通路的持续通畅,使其在各种下均能快速输液、输血,手术及治疗中既方便给药又有利于抢救,使巡回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手术患者和手术人员提供全面服务和护理[1-3]。普通静脉留置针存在容易出现堵管和发生静脉炎,并且操作复杂容易导致护士被针刺伤等缺点,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通过双重的正压保证和无针连接,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发生,为患者手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排除意识障碍、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年龄为42.7±7.2岁;实验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年龄为44.1±5.8岁。

篇2

关键词:智慧物流;区域;发展

一、智慧物流的含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

智慧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是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信息物理系统(CPS)是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是物质世界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推动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创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的感知、处理、调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与发展。随着“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统的发展,2017年以来,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各级政府也认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感知中国”建设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选物流业十大关键词。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标志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物流业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最主要的行业,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术与产品全面应用。仓储盘点、物流分拣、快递收件与配送等领域手持终端已经全面普及。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手持终端设备正在向与手机融合、小型化化方向发展。2018年物流领域手持终端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度探索与初步应用。物流机器人全面发展。仅2018年销量增长至少在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无人机、无人仓、无人港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网已经在江苏、陕西、云南、广东等地尝试常态化配送,预计目前物流领域参与货运、配送的无人机有1万架左右。从企业看,京东于2018年2月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国家级试点企业。2018年3月,京东无人配送站开始运营,可以实现无人配送中转。2018年3月,顺丰速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可以在指点的授权空域内商业化运营。同年5月,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目前已有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等等。无人驾驶货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营,并在繁忙的市区继续进行配送测试。在青岛、厦门、上海,无人港码头空无1人,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运输。三是仓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自动化仓储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仓储系统是到目前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无人的全自动化物流系统发展最早,由于产品品类简单,产品包装标准,智慧无人化仓储已经越来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装备已经接入互联网。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6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近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近30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定位导航。使用GPS定位导航的货运车辆估计更多。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货运车辆,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五是货运互联网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利用物联网打造的车联网,实现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升了货物跟踪与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几年来物流领域资本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聚集已呈饱和状态。目前,5G应用已经开始试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装卸、搬运机器人等将高速增长。物流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电商物流领域,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自提货柜快速增长。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拣选系统、机器人等也快速增长,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网络的神经系统。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在商贸物流领域,仓储业转型不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带托运输、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按托盘订货交货将快速增长。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增速较快。在智能追溯领域,各项感知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如RFID、视频技术、传感技术、条码技术等应用更为广泛。物流技术装备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巨大。在“物流业+物联网”创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将开始应用,并推动全面的创新与升级。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与创新。物流领域大数据计算模式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雾计算出现,会朝着实时/离线计算融合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仓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仓储柔性自动化系统和作业模式不断成熟,相关技术标准将得到全面推广。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视的客观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产生源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处于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在于:

(一)这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其重要性,有专家学者曾这样论述: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绝对不能没有物流业。国家也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出台《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到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既彰显了物流业的重要性,也为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这是解决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虽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国,但也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8%~10%之间。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率运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约物流各环节资源,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物流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三)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是信息社会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各行业各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信息化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的环境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水涨船高是客观必然。

三、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慧物流的发展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充分。尽管如此,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显现。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考察及思考,同时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如何引导推动本区域内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看,对物流的管理却比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有的发改部门管理,有的交通部门管理,有的商务部门管理等等。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管理物流的职责进行集中。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办),作为政府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专班,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导推动智慧物流有序快速发展。上述创新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另外,最好将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中,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篇3

2002年,本人承担了一项纵向课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成果作为指导当时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基础数据之一,被广泛引用。十多年过去了,情况如何呢?

众所周知,我国物流装备产业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其变化是振奋人心的:到今天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物流装备企业,市场规模和从业人员增长10倍以上,整体来看已经迈上新的台阶。然而,回顾过去十多年来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多的亮点在流通领域,制造业企业的物流发展却相对缓慢。这是令人遗憾的。

对比2002年的研究成果,我们看到,制造业企业在进行物流升级改造时,自动化立体库仍然作为最重要的现代物流技术被广泛采用,而基于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技术,包括适应各种生产模式的生产物流系统,如单元器具管理、工位管理、JIT管理等,除在少数行业。如汽车、卷烟企业得到应用外,其他企业很多还处于传统物流管理的模式之中。智能工厂,智慧物流则更是遥不可及。

相对来说,以联想、华为、海尔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企业,物流的发展是与世界同步的,但他们更多的是受到了像DELL等外资企业的影响。

这种受外资企业影响深刻的现象,还发生在汽车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欧洲企业,其先进高效的物流系统对现代企业物流做了很好的诠释。

当前在论述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时,居于主流的仍然是十多年前的观点:一是结构性问题,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开发能力弱;二是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贴牌生产,利润微薄;三是低产能,高污染,高能耗。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典型特征,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太长时间。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备受推崇的现代制造业,则由于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的上游,占据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近几年热议的德国“工业4.0”,似乎给中国提了一个醒:低端制造业已经走到尽头了。于是,我们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宏伟目标:2025年迈人世界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整体达到制造强国中等水平,2050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工业4.0”热的持续升温,似乎从根本上触动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神经,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成为共识。然而,对于所有宏大的目标如何实现,我们还不能过于乐观。因为中国制造业物流存在的诸多症结将影响我们前进的速度。

症结之一:对物流的作用认识不足

什么是“工业4.0”?德国人给出了三个核心: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慧物流。其中,物流在现代制造企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2002年前后,因为课题的缘故,本人曾经两次参观了SEW公司的德国工厂。负责接待的人每次都询问我是参观生产系统,还是参观物流系统?因为这是SEW对外的两个窗口,也是构成该企业的两大核心系统。这于我而言是非常震撼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强烈感受到物流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巨大作用。可是,我国的很多企业家到现在对物流还不能深刻认识。

今天,SEW位于中国苏州的生产厂也按照德国的模式进行建设,许多参观过该工厂的人给我介绍了他们的参观感受,同样是震撼。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企业如此重视生产物流。这种重视不是说企业在物流建设中投入多少钱,建设多少立体库,而是对物流在生产制造中的作用的深刻理解。

“工业4.0”是德国2013年提出的,其实他们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实践。以SEW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德国工厂中,生产系统包括了毛坯粗加工、减速器壳体加工、自动喷涂等多达数百个工艺的加工和组装流程,其关键技术设备,包括铜与铸铁的焊接工艺、复杂曲面的组合加工,每年都在不断改善。一个典型事例是,我在第二次参观该企业时,看到三年前有6个生产流程的加工中心,已经组合成一个全自动的组合加工中心,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操作人员数量,而且加工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讲解员也非常骄傲地给我介绍了这一点。SEW工厂的物流系统建设更是叹为观止:形式各异的7个自动化物流中心负责各生产环节的物流配合。其中,喷涂后的吊挂自动库和成品发运前的密集存储系统,据说是在1999年以前就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而我国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使用密集存储这一技术。

德国人是严谨的,对待生产物流也是如此。由于所有零部件及组装用的外购件均有唯一的编码,不仅解决了大规模定制产品的特殊性问题,如配色、机油加注等,同时信息化管理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机油加注,不同地区的用户,加注的机油或许不同,数量也有差异,但由于采用数字化管理,所有生产线上的产品均统一编码,全自动控制,不存在加错和加多加少的问题。物流,在现代工厂中,已经参与到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环节之中,不仅仅只是物料供给和成品存储。

反观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对物流的认知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最多是在考虑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上。智慧物流的精髓,还远没有深入人心。

症结之二:对物流的技术认识不足

毋庸置疑,物流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其适应性,选择“合适的”物流技术和建设“合适的”物流系统是制造业企业物流系统建设的关键。当然这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纵观我国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非常多的,有的还非常突出,总体技术水平与欧洲和日本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产品多样性不足,产品成熟度不够,产品标准化欠缺。

篇4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智能安全;信息化通道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7-02

引言: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催生各种信息化产物的形成和发展,这些信息化产物又从反作用上来促进产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在信息化向着高度集成和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产品和媒介来反应信息化的优越性,是产业信息化开发和研究的重点,而在众多的科研产物中,物联网技术则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物联网技术是通过信息网路等媒介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进行任何产品之间的交换,打破了传统商品交易、信息传递的手段,为市场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所以,分析和研究物联网技术能够真正明确信息化高度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手段,从而对于进一步市场前景预测带来一定的参考。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物流产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物联网本身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达到商品的流通和交换,这也是对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直接体现。因此,本文将从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分析与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为物流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

一、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种技术具有典型的信息化特点,在这一部分将从物联网技术内涵及其产业体系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全面的讨论来研究体现技术的优越性。

(一)物联网的内涵及产业体系

与其他技术不同,物理网技术从提出和发展仅仅只有十五年的时间,但是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内,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分析其他内容之前,必须要明确物联网的内涵及其产业体系构成。

物联网是以物物交换为中心的渠道联系纽带。以物联网业内的概念来分析,就完全可以突出物联网的内涵,物联网即“物物相联之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物联网不是一种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完整网络,而是架构在现有互联网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的联网应用(network)和通信能力,强调智能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内涵或者本质就是一种无物交换的通道,只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虚拟了。

物联网技术体系具有明确的层次感。按照物联网组成的层次来划分,整个网络体系可以分为应用层、网络层以及感知层,如图1所示。应用层是物联网技术的主题,它是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物理基础,在物联网中涉及范围较广;网络层是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网络通道,在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是重要的纽带作用;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数据处理和智能规划层,是信息处理和物流通道控制的重要技术层次。

(二)物联网核心概念——智慧安全

智慧安全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也是完全体现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手段,要理解这一核心概念,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智慧安全的概念。从表面层次上可以看出,智慧安全所能够体现的就是在物物交换过程中信息通道的主要特点。从定义上来讲,智慧安全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城市安全信息的全面感知、各子系统间协同运作、资源共享,以建立统一的公共安全系统及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对公共安全的应急联动、统一调度、统一指挥,达到对公共安全的智慧化管理;其次,智慧安全的核心应用价值。智慧安全的核心应用价值实际上就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具体而言,物联网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加工处理,实现有效的预测、预警,并通过资源整合与联动,实现高效、智能化的应急处理,整个过程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操作;第三,智能安全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技术推广过程中,智能安全作为核心技术被广泛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智慧化的预测、监测及有效的安全隐患避免。例如,通过摄像头、传感器、RFID等传感设备在城市重要部位和关键节点的安装布局,加强对城市安全信息的采集、处理,实现实时动态化的监测、预测,并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三)国内物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分析

与国外相比,我国物联网开展较晚,但是,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物联网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形成了有效的商业模式。在行业的应用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属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商业模式,如图2所示,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作开发、独立推广。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主要适用的用户范围是企业客户,以采集类和定位类应用为主,应用范围广泛,具体可应用于环保监控、自动水电表抄送、智能停车场、电梯监控、物流监控、智能交通等领域;第二,客户定制模式电信运营物联网商业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主体,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开发,电信运营商制定全套业务和解决方案,直接提供给客户,而不与其他企业合作。目前国内实行这种模式的还比较少。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物流产业作为发展载体作用重大,这也是催生物联网技术介入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物流信息化的应用,因此,将着重探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的应用体现。

(一)物流业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多种信息技术的合成,在不同的产业发展中,物联网技术所体现的优点不同,对于物流业而言,所应用的主要技术有三类。第一,物联网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在物流业中,感知技术主要通过各种信号的识别将信息化手段引入物流业,从而达到对车辆、商品实时追踪等,保证了商品运输交换的安全,这方面的技术包括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第二,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操作平台和信息处理通道,只要是涉及信息化的技术,必然要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实际应用,这也是物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这类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第三,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也是体现物联网技术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在物流业中由于物品交换较为频繁,无论是物品信息还是交换通道信息都非常多,如果没有智能技术作为保障,将无法完成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物流产业就无法良好的进行运转,这类技术包括,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

(二)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前文中分析了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技术,这三种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柱技术,其应用现状分别如下。

第一,感知技术的应用现状。根据对各种案例统计分析,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就是RFID技术,占38%;其次是GPS/GIS技术,占32%;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占9%的案例中采用了视频或图像的感知技术,这一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大约不到4%的案例采用了传感器感知技术;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应用,不足4%;

第二,网络技术。企业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以局域网为主体;社会物流往往是互联网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数据通信方面一般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统计分析,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

第三,智能技术。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还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在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三)物流业中物联网技术平台的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物流业的业务类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速递这样的小型业务,大型的物流产品交换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种物联网技术平台的建设使得物流业发展向着更快的速度发展。

1、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的信息化平台

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的信息化平台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开始的物流信息化平台,这种技术依托RFID、GPS/GIS、GPRS等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搭建物流货运与配载信息化监控管理平台,为客户在线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返程配货信息、导航信息、联网监测等。目前中国已经出现多个这样的物流信息平台。物联网时代建立智能物流货运与配货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重大市场机遇,目前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拓在这方面应用。

2、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

除了对物流通道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物流管理方面,所形成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重要体现。这种技术主要是附属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面向集装箱多式联运全过程的物联网服务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综合业务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领域,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上海港机包起帆牵头在RFID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监控平台。这种系统实质上就是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一种物联网,采用了电子标签(RFID)与互联网的结合,提供集装箱在经过各物流节点时的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3、物流产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物流产业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也是一类特点明确的物流交换平台,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标准的不统一,使得物流产业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相反,因为标准的不统一产生了各种问题。所以,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标准和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趋势之一。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黄宁(1971.09— ),男,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高级经济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

篇5

在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物流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作为北方地区领先的物流仓储产品集成供应商,北京博途物流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博途”)多年来始终专注于制造业的物料管理服务,提供仓储货架、自动化生产线及其他周边设备与技术解决方案。在该公司总经理姜巍看来,帮助制造企业提升物料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实现从仓库到生产的有效协调,是一件充满挑战性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而这一独特的市场定位,与北京博途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

找准方向不断成长

北京博途成立于1999年,最初主要从事货架、工位器具等物流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凭借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优质的产品,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为北方地区的主要货架供应商之一,客户遍及汽车制造、电子、烟草、医药等诸多行业。

在贴近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姜巍发现,围绕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能,制造企业对自动化输送及工位器具等非标物流设备有很强的个性化需求,于是便尝试为客户量身定制包括货架、工位器具、自动化输送设备等在内的一系列物料存储、搬运设备及解决方案,并提出“小制造、小集成”的全新市场定位。

对于“小制造、小集成”的概念,姜巍做了这样的解释:相对于通过规模化生产标准产品的“大制造”和大型物流系统建设项目的“大集成”而言,制造企业的物流改善与升级以小项目居多。这类项目更倾向于通过定制化的物流装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小制造”。以及帮助客户选择最合适供应商的“小集成”服务。

事实上,北京博途早在2003年就开始参与一些制造企业的物流升级、改造项目。其中包括2003年施耐德中低压生产线改进项目,2004-2008年联想生产线包装改进项目,2005-2011年ABB高压新厂装配线、比泽尔压缩机装配线、东土科技装配线改进项目,2012年北汽物流发动机排序项目等(建议把年份放在项目后面)。这些项目不少是基于企业减员增效需求进行的。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北京博途伴随和见证了这些企业从最初人工装配。到无动力装配,再到现在动力装配,一步步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的升级发展,这让姜巍很有成就感,并发现制造业物流市场空间巨大。于是更坚定了企业发展方向。

全新的物料管理实践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物料管理涉及物料采购、仓储管理、配送上线、库存控制等多方面内容,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均衡、效率、成本等。

制造业的物料管理异常复杂,工业工程专业出身的姜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制造企业要实现准时生产、精益制造,必然对物料管理提出诸多要求。以往制造企业的物料管理大多是静态的,尤其是在装配型制造业,由于生产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物料配给、缓存管理,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料管理基本处于半失控状态。”他说。

在姜巍看来,随着制造水平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改进,制造业在物料存储、搬运方面将存在持续性的需求。而要把握这一市场机会,不仅需要较高的物流设备设计、制造能力,更要求对工业工程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工业工程是制造业之父,我们所熟悉的人机工程、供应链管理、精益管理、JIT管理、6S管理、看板管理等都是其研究范畴。”姜巍说。随着相关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成熟及进一步应用,特别是近年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不断涌现,制造业在物料管理方面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姜巍认为,今后制造企业的物料管理在设备应用方面的选择范围将更广,也更具系统性,并有望实现不同设备间的相互连通。

目前,北京博途已经开始将工业工程的核心思想逐渐融入到制造业物料管理体系的相关项目尝试。2015年。北京博途与北京奔驰的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服务商――北京中都星徽物流有限公司(简称“中都星徽”)合作,为其设计和建设料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MINILOAD)项目。该项目系中都星徽在其方庄仓库为实现北京奔驰生产线的线束排序入厂而启动的。由于北京奔驰主要部件采用一车一码,而MES系统(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排序仅能在装配前3~4小时通知到物流企业,中都星徽需按生产排序将线束从周转箱转放在物料车上,并在1小时内送至北京奔驰的装配工厂。由于时间紧,对线束存放、库存管理、配送效率及准确率等提出了极大挑战。

针对该项目的要求,北京博途提供的解决方案如下:首先,通过立体库增加存储空间;其次,通过自动扫码及库存管理系统及时核对供应商来料的准确性,并掌握库存情况。这样,不仅节省了仓储面积和人力,更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准确率。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未来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北京博途在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还预留出码垛机械手及AGV小车空箱回送线。为下一步实现智慧仓储做准备。其专业化方案与服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制造业升级带来新机遇

核心业务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公司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姜巍表示,北京博途自成立之初就寄希望于开拓众多业务领域取得快速发展,从物流设备的设计、生产到提供解决方案,不断突破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扩大产能和企业规模是姜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5年5月,中国政府《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任务,其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主攻方向。这也让姜巍开始转变思路一企业不一定要做大,但要跟随市场的步伐。

“受政策影响,智慧工厂是目前制造业普遍关注的一大热门话题,特别是机器人、AGV等智能设备的应用。要想把这些设备串连起来,就需要动态的物料管理系统,实现物料和设备的同步管理,通过设备把物料状况反馈给信息系统,进而反映到供应链前端,这也有助于改进生产调度和物料管理,实现柔性化生产。”姜巍说。

在实现智能制造过程中,不仅需要物料的消耗统计、在线存储等静态功能,更需要实现对物料移动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在保证物料按计划顺利移动的同时,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而动态存储管理恰恰是“瞄准”了这一市场需求。

姜巍表示,动态存储的概念很宽泛,涉及立体库存储和平库网络化的配给、缓存方式等,因此其服务内容也可概括为两部分:一是仓库内部的物料管理,一是生产物流中物料变性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按照他的设想,未来典型的动态存储案例应该是这样的:从MES系统中获取订单后,物料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每一道工序的每一次移动都是受系统控制的,库房成为生产车间的一部分,实现物料生产管理的实时信息处理及设备调控。

篇6

对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与认识

智慧城市建设方略与路径

宁波是为数不多“城市整体”规划的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制订和参与决策,设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制(例如2010年即成立的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了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研究院等;在市级政府推进建设两年后,又广泛引导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自上而下地推进覆盖全市的智慧建设,形成了“顶层设计”模式。在智慧城市治理方面,宁波表现了强大的政治投入,除制订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设立相应组织管理外,还建立了智慧城市推进与过程的各类管理机制,制订了绩效测度和评估论证程序,因而有助于提高项目决策和治理水平,表现出较高的智慧治理成熟度。在推进实施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中期和年度的行动计划,如2013年就有《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2013年智慧交通项目建设计划》启动智慧交通一期15个具体项目等,并且依据绩效测度和评估程序的例行年度检查。

【启示】 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慎密的推进思路,触及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深度内容;同时,培育了一支高度敬业的建设队伍,设置了创建智慧城市工作的绩效评价、实施目标管理及其工作流程,构成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要素。

破解体制难题,探索最佳实践

在整合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上,宁波市通过“云管端”的架构,构成数字化的“城市空间”。如2013年以来提升了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实施了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安全等三大工程,构建了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目前正在启动建设城市公共物联网建设。在软件与数据基础建设方面,当初政府强力推进、多年悉心建设出台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信用数据库和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破解了其他城市目前仍然面临的数据统一体制难题。

在提高城市的开放度上,政务数据开放已成为多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配置,也因而创造出开放数据产业的巨大机遇;但政务数据开放在各国都是一个过程,会受到当时体制及利益的强大约束。宁波认识到信息整合共享的难度和重要性,分别以政府行文的方式,形成了包括基础数据库等政务云平台的共享机制建设和智慧应用系统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在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是具有先进性的。笔者于2014年底参加对宁波各区县市年度智慧城市建设的考评中,对海曙区政府数据的开放及其社会应用水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协同合作的建设-投资模式上,各国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的主要模式为政企合作模式(PPP)。宁波智慧城市发展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筹款,但突出了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以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带动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特点非常鲜明,政企合作模式中的“公有”部分也表达得比较充分,如2013年全年确立的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10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在城市网络信息公共服务的i-Ningbo建设中,还探索了可持续的建设-投资-运营模式。宁波关于智慧项目建设主体的探索又是多元的,例如省级示范试点“智慧健康”,主要由政府(市卫生局)主导建设;而省级示范试点“智慧物流”则较多地体现社会力量的投入。

【启示】 宁波在智慧城市设计、投资建设、治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新兴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均具比较鲜明的先行特点,其中不乏具先进性、可复制性的要素和案例,应当提炼出可资借鉴的智慧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政府主导建设投资模式下,如何达成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仍需探索。

研究创新,指导实践

宁波在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即表达了对这个新领域专业研究的高度重视,较早地设立了市级智慧城市研究机构,独立制订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参与部委、中国工程院和省市的相关重大课题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2014年宁波被列为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项目,从一个新的视角按“国际惯例”来重新审视智慧建设的若干重要课题,例如对利益相关方、智慧治理、融资建设、价值评估、商业模式等的重新诠释,并有机会对诸如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发展、衡量智慧建设投资的社会回报等国内关注相对较弱的领域进行探讨。

【启示】 智慧城市需要理论指导。宁波先行开展了基于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三螺旋”架构的智慧城市研究模式,并参与和指导智慧城市实践,可资后来者借鉴参考。另一方面,相信宁波实践会对中欧智慧城市比较研究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智慧产业与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是智慧建设的重要维度。2009欧盟提出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六维度”概念。笔者在2014年对新加坡“智慧国”建设考察和参加巴塞罗那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等的国际交流中,深感国际同行也多寄希望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附加值的智慧(经济)产出,并探求解决智慧建设投资回报(ROI)的难题。智慧经济的技术分量,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表现的产业能力,也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期待。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全球十强信息经济体》报告,成功创建“智慧国家”的新加坡形成了“知识密集型经济”,引人注目地名列第二。国内浙江省20个智慧示范试点,都部署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内容;2014年杭州提出“智慧经济”发展目标;《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更是浓墨重彩地提出了“智能制造推广工程”等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和“互联网经济培育工程”等智慧产业倍增发展行动。

宁波重视智慧产业的发展.连续3届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总计获得61个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超过280亿元;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两化融合示范为契机,达成新增的较高比例信息消费,拉动智慧产业发展;探索了以先进技术驱动城市实体经济增长,例如德国SAP公司、宁波中之杰共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

【启示】 在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并重的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产业或智慧经济,必将是持续关注的重要维度,也是调动各利益攸关方积极性、达成智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技术推进“智慧的产业化”,可持续的智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模式等,都应当结出累累硕果。

从宁波的先行和全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的项目建设来看,我们所期待的智慧城市建设“浙江军团”的崛起包括:涌现一批优秀的智慧城市示范案例;提供若干领域的行业或部颁智慧项目标准;广获认可的浙江省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卓有成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融资建设模式、业务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大型平台和系统软件;具知识产权及推广价值;改善民生、可感知体验、有公民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政府数据公开,形成开放的数据资产;专业理论建树上,有量化数据支持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科研项目成果;促进城市经济和相关产业增长;智慧城市建设人才辈出等等。

期待“宁波智慧2.0”

“智慧城市”建设,似乎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人都在谈论它,每一次城市会议都会涉及它;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却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从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破解、创新、传道,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先行者的开拓,为后来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示范:提供了一个当下智慧城市的标杆、构筑了强大而现实的智慧愿景、形成了组建立体建设队伍的架构(笔者所见国内敬业能力最强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队伍)、甚至可资借鉴各类智慧项目的评价模型、从而精确了建设目标、优化了建设方案,诸如此类悄然融化在国内众多后续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对此,人们应当对宁波智慧城市的先行探索表达由衷的谢意。

但人们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预期却不会丝毫减弱。在智慧城市建设百舸争流的今天,追兵渐近,后来居上,宁波是有压力的:如何让市民、企业有更多更好的智慧感受和体验?智慧项目建设投资的PPP合作模式如何深化?智慧产业如何进一步带动城市经济增长?政府如何协同力量表达足够的智慧建设动员力?俨然是期待宁波的“智慧2.0”了。我们已认识到,智慧城市没有定式,破解城市难题的智慧路径也不一而同,智慧建设的结果将是最严峻的考验。

我们有理由期待宁波智慧建设的更臻完美:

期待智慧项目有更多可体验、可感知的内容。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者和市民等,都期待看到智慧建设带来的直接好处;另一方面,智慧建设的后来者,也瞄准着宁波先行的标杆示范,例如,如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表达的城市新型“智慧”。

期待技术红利(或智慧红利),创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国际经验指出,新技术应用的规模、复杂性以及较高昂的投资成本,都会是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我们期待在宁波智慧建设中,考验的技术应用效果,特别是考验各类新兴技术的经济效果,观察先进技术驱动城市实体经济增长,引领若干高端领域“中国制造”崛起的可能性。

期待宁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宁波智慧建设在多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可复制性,应当通过适当的营销和宣传、通过表征城市国际地位的旗舰项目(如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人才汇聚之地、技术集成与社会融合的标杆等),获得国际智慧城市建设大奖。

篇7

全国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振奋,同时过热的现象也令人担忧。建设智慧城市的切入点在哪,如何让智慧城市落地惠民?对此,《物联网・智慧城市》记者专访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普天)政务网产品部王仑总经理,希望能给智慧城市建设者一些启发。

智慧城市建设

――要秉承创新、集成、绿色、高效的理念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普天的概况。

王仑:中国普天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以信息通信产品制造、贸易、相关技术研究和服务为主业,经营范围涵盖通信通信、广电、行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和新能源等产业领域。

中国普天是历经百年发展的央企,起源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官办电话局铜匠处,1999年由中国邮电总公司改组为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部电话机、第一部电传打字机、第一条市话电缆、第一部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第一套SDH光通信传输设备、第一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手机等均出自中国普天。

中国普天拥有东方通信、上海普天、南京普天、东信和平、成都电缆5家上市公司及31家子公司,净资产超过100亿元,在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地区均建立了重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制造基地。中国普天拥有国际招标资质,提供国际通信工程总承包、国际招投标及产品进出口业务,产品服务销往非洲、东南亚、欧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普天“POTEVIO”是国家重点支持出口的知名品牌之一,是中国电子企业十大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年确定的三年翻番目标。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增长幅度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资产质量与负债水平均好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经营增长状况均处于电子行业良好水平。

记者: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外,中小城市也纷纷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您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是什么?中国普天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案和优势?

王仑:城市整体的智慧化演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智慧城市体系中,首先是城市管理,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统辅助管理整个城市的运行;其次是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安防等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也包括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会智能化和智能企业、智能金融系统、智能商业系统的生产管理信息化,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产、管理、运行的现代化水平。

中国普天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为:把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和现有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快速计算和分析处理,对网内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等公共行业进行的实时管理与控制的城市发展形态。我们认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秉承“创新、集成、绿色、高效”的智慧城市理念。

中国普天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了通信、广电、行业电子、金融电子和新能源五大重点产业,这五个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通信产业,普天能够提供政务专网解决方案、公共安全与应急通信解决方案、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平安城市解决方案等;在行业电子产业,普天能够提供行业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移动和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智能安防解决方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等;在新能源产业,普天能够提供新能源电动汽车运营解决方案、合同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等。

这里重点介绍中国普天政务专网的解决方案。中国普天政务专网解决方案是全球首创的基于4G技术的专网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完美地将4G技术的高速率、大带宽特点和传统的窄带数字集群系统的资源共享、快速呼叫建立、完善的语音指挥调度结合起来,形成了新一代的政务专网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北京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得到实施和应用,政务专网将会给智慧城市提供一个政府专用的、高带宽的无线传输通道,有了这个通道,很多应用可以在这张专网上来运行,如数字城管应用、公安移动视频监控应用、公安智能交通应用、智慧旅游应用等。

记者: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发展中,您认为发展的关键领域有哪些,其建设的切入点或先行领域又是哪些方面?

王仑:总结各地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主要有基础设施导向型、产业导向型、应用导向型三种。基础设施导向型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建立起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设施基础,以东京“U-japan”计划和美国国家宽带计划为代表。产业导向型更加关注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包括感应技术、生物识别、纳米科技等科技发展趋势,以新加坡“IN2015”计划和智慧宁波代表。应用导向型以解决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重点,关注城市企业、市民、政府的智能化应用,通过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以智慧北京为代表。

目前,在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较多,且发展趋势较好。

TD―LTE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网络建设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目前,我国城市通信网络的发展怎样?

王仑:在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网络属于传输层也是整体架构的中间层,起着信息承载的作用,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光纤网络建设已经取得很大发展。2010年4月,国家七部委就联合《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提出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据统计,2012年全国FTTH覆盖家庭实现新增户数4900万,固定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增加了2510万,累计达1.75亿。其中在2012年我国的光纤产能已达到1亿2千万芯公里,这些均反应了我国宽带网络的发展情况。

而我国的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近十几年来发展迅猛,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4G网络也即将部署。国家也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作为重点战略方向,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建设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相对而言,我们国家的政务专用网络发展严重滞后。现在公网已经采用3G技术,但是专网连2G技术还达不到;有的专网还在使用模拟制式。另外,目前主流的集群标准都是欧美的,主要设备来自国外厂家,信息安全存在隐患。我们国家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要发展,必须持续要加大政务专网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政务专网,尤其是宽带的政务专网。

记者:据了解,TD―LTE在公众移动通信网公网的应用还处于外场实验阶段时,中国普天就已经把TD―LTE在政务网、企业内部网络进行了应用,那请您介绍一下TD―LTE公网及专网的区别。其中,专网在技术及终端应用方面,如芯片、终端、频段等与公网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王仑:无线专网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为特定人群提供语音、视频、无线接入等通信业务的专用网络。公网与专网的最大区别在服务的用户群各异,自然相关的产品性能也迥然不同。在可用性、可控性、覆盖范围、安全性、低时延、可靠性方面,专网和公网都有非常大的差别。此外,还要补充一点,专网除了上述的各种性能外,还要求灵活性,即灵活使用单呼或组呼进行通信的能力。

此外,专网和公网运营模式有非常大的区别。公网是面对老百姓用的网络,是一个盈利性的网络。而专网的运营更多的是公益性的、战略性的,要为政务和行业服务,是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来运营的。同时,在建设和运营模式上,大都采用BT的方式来建设。目前,主要有BOT和BOO两种建设和运营模式。

TD-LTE专网能充分利用TD-LTE产业链的优势。当然,在TD-LTE公网产业链里存在的问题在TD-LTE专网里也存在,TD-LTE专网甚至还会更困难一点。原因很简单,毕竟TD-LTE公网市场更大,参与者更多,市场一旦起来,出货量也大。不过,经过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的发展,TD-LTE专网里的一些关键问题都获得了解决。比如:频段问题,现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就在1.4G频段里分配了20M给TD-LTE专网来用。对TD-LTE专网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另外,如芯片产业链,目前支持TD-LTE专网频段的芯片也越来越多。

记者:随着3G TD―SCDMA向TD―LTE演进的加速推进,中国普天在TD―LTE的支持也越来越多。2012年我国决定将2。6GHz频段的2500―2690Hz,全部190MHz频率资源规划为TDD频谱。此举对于TD―LTE的规模化应用有何帮助;而对中国普天在这方面的业务有什么影响或者突进?

王仑:2012年9月20日,工信部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国际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事宜的通知》,正式将IMT的核心频段2500MHz~2690MHz规划为时分双工(TDD)方式的IMT系统工作频率,使我国目前的公共移动通信的TDD频段带宽超过了FDD频段带宽。此举表明了我国发展TD-LTE的决心,充分发挥了我国在推动TD-LTE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有效提振了业界对TD-LTE以及后续演进技术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加入到TD-LTE阵营,有利于TD-LTE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普天专注于3G(TDS)和4G(TD-LTE)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开发已经有十多年历史。在TDS领域,中国普天是TD产业联盟发起单位和首届TD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作为主要厂家全程推动了TD-SCDMA发展,中国普天研发并产业化了TD-SCDMA全部3G功能的系统设备。特别是在中国移动连续五期TD-SCDMA商用网建设中,承担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新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云南、贵州、海南、新疆等13个省市自治区网络建设工作;2008年还率先将TD-SCDMA推向国际市场,积极为客户打造全方位的基于TD-SCDMA的3G精品网络。中国普天等十家单位共同申报的“TD-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基于TD-LTE领域的积累,中国普天从2008年开始投入力量,在业界最早开始研发采用TD-LTE技术的专网产品。2010年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牵头承担并完成了TD-LTE宽带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研究工作,成为宽带集群标准的首创者和主导者,该标准已经在CCSA立项。2011年9月,还获得了全球首个TD-LTE专网的商用合同,成为第一个在TD-LTE专网领域里获得商用订单的设备供应商,同时也是第一个在TD-LTE专网领域里全线产品获得型号核准证的厂家;2012年12月国际安防展上,普天推出了全球首款4G头盔式和腰挂式终端。现在,普天已经成为TD-LTE行业专网领域里领跑者,在TD-LTE专网领域承担着行业领导者的角色。

记者:在2012年中国普天参与了很多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建设和活动,未来TD―LTE的规模化应用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哪些体验?

王仑: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明确提出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的城市已有近50个,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已经提出和正在实施当中。在智慧城市升级过程中,各地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因此,在2012年9月24日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普天、武汉邮电科学院联合牵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上海贝尔等单位参与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智慧城市术语》制定工作正式启动。旨在通过体系研究,进行标准梳理,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急需的国家标准,实现智慧城市有序、有质、有量的发展。

相信未来,以TD-LTE等网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将会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作为4G通信的标准之一,TD-LTE可以提高无线上网的速度,也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通信技术之一,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

城市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高速率的无线城市宽带网络,为整个城市提供了一张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特别是以TD-LTE技术为代表的无线网络建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海量化的信息内容聚合,不仅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而且为百姓生活提供一个更便利的信息化平台。

政务专网作用凸显

记者:在2012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区启动建设的TD―LTE宽带多媒体集群示范网中,中国普天承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王仑:北京市海淀区TD-LTE宽带多媒体集群示范网,是建设“智慧北京”的重要示范性工程,而且是全球首个面向政务网用户提供TD-LTE宽带多媒体集群业务的网络。这张网络将采用中国普天首创和主导的宽带集群标准来进行建设。

我们在这张网络里主要是提供设备,负责设备的调试开通,并最终开通网络。网络开通后将在这张示范网里进行宽带集群的业务应用示范,为宽带集群网络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先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记者:该网络建成后对政府的工作具有什么作用,对为老百姓的而言有何好处?

王仑:这张网络作为一个示范网络,主要目的是给新一代的专网技术――宽带集群一个应用示范的平台,一方面促进宽带集群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和走向市场,另一方面探索在应用层面怎样更好地利用TD-LTE集群的大带宽和集

群融合特性。

这张网络比较之前的集群专网(北京正通运营的TETRA数字集群专网),最大的差异化特点就是不但可以提供语音指挥调度的业务,同时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数据业务。

篇8

我的主要工作是,起草物流中心文件,办好物流网站,协助部门领导做好三项检查,工资,绩效考核等等。站在物流中心综合办公室一名综合管理员的角度来看,物流中心部门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流程不畅,制度有待完善。公司现行的物流配送流程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相关制度也不完善,不科学,形成了物流配送作业层执行力不强、不到位的局面。针对本人的工作岗位在两个领先的大讨论中我受益良多,我对自己提出怎么让自己的工作领先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物流中心制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细节考核,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对一个集体的约束和激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在两个领先的大讨论中我认识到遵守制度考核的展开,为我们引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各项规整制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用制度讲话、用制度做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正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所以我在起草物流中心文件时候,始终以物流中心首要制度为依据。

(二)“两个领先”的学习我的心得体会是办好物流网站,推动卷烟上水平,既不是蛮干,也不是盲目干,而是在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科学态度的前提下,用勇气干、用智慧干,把握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关注不断变化的竞争动态,学习借鉴其他公司先进的成功办好网站的经验,认真研究先进典型的成功秘决,善于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学会举一反三、总结提高,加快外地经验本土化、工作思路科学化、改革创新机制化的步伐,做到“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凡事追求完美,追求建立卓越物流网站的目标。

(三)协助领导建立健全物流中心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协助部门领导做好三项检查,工资,绩效考核是我的职责所在。长久以来,我们很多同志停滞在旧的思想下,认为物流中心负责全市卷烟的配送,只要做到了把货送到了,货款交清了,行车安全了就可以了,因而抱着吃“大锅饭”的思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物流中心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收入凭贡献,多劳多得;一方面将送货里程、送货户数、送货量纳入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一开始,很多同志不理解,有看法,但是通过我加班加点全力协助领导完善考核体系,耐心细致给大家讲解考核体系的优越性和几个月考核奖惩的兑现,大家尝到了打破“大锅饭”的甜头,工作积极性前所未有的迸发出来。

篇9

Abstract:In order to increasethe company's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and competence in solving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to set up two new positions of senior executives,Chief ThinkTank Officer and Chief ThinkTank&MediaOfficer,and discusses theirdefinition,function and system.But also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enterprise thinktank,smart enterprises,Thinktank&Cultural&Creativity Industry Park.Finally,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tank of misunderstanding,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 Words:Chief ThinkTankOfficer;ChiefThinkTank&MediaOfficer;Think tank &Cultural & Creativity Industry Park;ThinkTankincubator;Extensive innovation;Smart enterprises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面对的问题复杂多变,企业决策层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谋划发展、优化决策,而企业中的企划部、战略研究部的负责人因受职位地位的限制,不能有效协助CEO进行决策,所以该研究者提议设置“首席智库官”和“首席智媒官”这样两个新的高管职位及其制度来应对决策的复杂性挑战(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一)。首席智库官(Chief ThinkTank Officer)英文缩写是CTO或CTTO,CTO也是首席技术官的缩写,尽管有同一缩写代表不同职位的先例(比如CSO既代表首席战略官,也可以代表首席问题官、首席销售官),为明确起见,该研究者还是建议用CTTO作为首席智库官的英文缩写,四个字母的缩写在C级高管中也有先例,例如CHRO(首席人力资源官)。当然首席智库官也可以有其他类似的称谓,比如首席智慧官等。“首席智媒官”是“首席智库与传媒官”的简称,英文是Chief ThinkTank&Media Officer,英文缩写是CTMO或CTTMO。该文对首席智库官和首席智媒官的定义、功能、制度及其与企业智库、与智慧企业建设及运营、与智库文创产业园的关系以及智库热的各种误区等进行初步探讨。

1 首席智库官和首席智媒官的定义与功能

首席智库官是现代企业等社会组织中设置的专门负责智库的管理与运营的高级官员,主持企业内部智库的工作并通过组织企业内部智库和外部智库等有关研究资源,对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各种重大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为企业决策和战略制定及其实施提供研究支撑与高端培训。首席智媒官是现代企业等社会组织中设置的专门负责智库与传媒部门的管理与运营的高级官员,主持企业内部智库与传媒部门的工作并通过组织企业内外智库与传媒等有关研究及媒体资源,对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各种重大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为企业决策和战略制定及其实施提供研究支撑、媒体支撑与高端培训。首席智库官与首席智媒官制度的创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创新,是提升企业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能力,提升企业智力,提升企业领导力、决策力、管理力、软实力与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2 首席智库官、首席智媒官与企业智库

目前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及合作关系,单靠几个决策者和传统的企划部来解决企业决策、战略规划与未来发展等重大问题愈发困难,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智库,提升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能力。已经成立28年的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一个企业要发展不仅要靠决策层的智慧,还要建立自己的智库,中国公司需要提高管理能力的智库,加强战略性思考,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原则[1]。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设置了首席战略官(CSO)来加强企业战略研究。该研究者认为,设立企业智库的目的不仅是加强战略研究、提升决策能力,更根本的目的是提升企业各种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能力,提升企业智力与核心能力[2]。企业智库还具有进行高端培训功能,将企业打造成学习型与创新型并重的智慧型组织。设立企业智库是企业决策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的建制化、专业化,如同企业设立R&D部门是技术研发的建制化、专业化一样。可以说没有研究就没有决策,没有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就没有高水平决策。企业智库的设立是企业治理结构的一次变革,是现代企业制度演变的必然趋势和新阶段。企业智库之于企业,如同总参谋部之于军队,首席智库官与首席智媒官类似总参谋长。企业智库是首席智库官与首席智媒官制度的必备要素,该制度的建立是企业治理结构变革的重要部分。

首席智库官与首席智媒官就是企业智库的负责人,而且是决策层的C级高管,可以统筹全局,不仅能够让企业内部智库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能利用社会上的智库,也就是利用企业的内脑和外脑,整合各种有关研究资源和媒体资源,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这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首席智媒官则要同时负责企业智库与企业传媒部门(公关部门),因为智库与传媒的一体化(TT&M)对组织发展至关重要,智媒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3]。在参与感变得日益重要、社会化媒体成为主战场、企业争做自媒体的时代[4],设置首席智媒官将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实际上尽管尚未设置这一职位,但是现实当中已经有了先驱和雏形,例如,乔布斯和马云就是相当出色的首席智媒官。该研究者同时提出首席智库官与首席智媒官两种高管职位,供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设置。由于企业智库的功能全面,也可以使得企业将首席战略官、首席发展官等相关职位合并,有利于避免高管职位过多。两个高管职位的设置,使得企业决策及各种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与制定由以往的CEO决定或几个高管决定,发展成为由CEO主持、CTTO或CTMO支持下的、以企业智库为支撑的决策系统来决定。

3 首席智库官、首席智媒官与智慧企业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和设想,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概念及其实现也随之出现。迄今为止,关于智慧企业还没有共识的定义,代表性的定义有杨冰之在《智慧企业―大型企业网络转型战略》提出的智慧企业就是“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以创新为特征,充分、敏捷、高效地整合和运用内外部资源,处于价值网的关键节点,实现有效管理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该研究者提出的定义是“智慧企业是技术、体制、文化三个方面均与时俱进地实现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的企业,是一个学习型与创新型并举的智慧型组织,其核心特征是以信息与知识的高效感知、获取、流动、互连、共享、处理、创造、应用和管理来实现企业目标。”技术方面包括硬件与软件,利用大IT、物流技术及实验设备等,全面实现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5];体制方面包括现代企业制度、行政部门、情报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企业智库、营销部门等,流程重组、组织扁平化、企业平台化、内部创业等;文化方面包括观念知识与体制知识合成的集体知识系统,使企业成员有归属感,具有扩增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功能,具有将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活动协调一致的功能,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思想、尊重人才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6]。

与以往的企业最大的不同是,智慧企业是追求影响力的企业、是追求改变世界的企业(如苹果公司。谷歌公司也有这样的雄心,但是其粗放式创新令人担忧),而负责任、谋求可持续发展和受人尊重是未来知识社会获得正影响力的关键。对于未来发展而言,该研究者认为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即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把社会的永续需要(长远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过研发和市场开拓,转变为社会的眼前需要,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落实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这需要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二是从粗放式创新转变成为可持续创新,迄今为止的创新大多数都是粗放式创新,粗放式创新是指以牺牲安全和环境为代价的创新,是以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的创新,是只考虑或只主要考虑经济收益的创新,它不考虑或不优先考虑创新风险、创新负面效应和负外部性[6-7]。要发展,不要粗放式发展;要创新,不要粗放式创新。如果不能避免粗放式创新,则万众创新就会成为万众灾难。如果不约束基因玩家、生物创客、生物黑客则必然会导致“致毁知识”增长与泛滥而毁灭人类。在目前的社会竞争结构中,人们是“面对科技,身不由己”,所以遏制粗放式创新绝非易事,只有智慧企业才有担当和智慧去解决这两大难题,智慧企业才是真正的创新主体。智慧企业的核心是拥有企业智库,首席智库官与首席智媒官是企业智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他们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智库和外部智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智慧企业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从“智库热”的六大误区看首席智库官、首席智媒官与智库文创产业园

我国目前正在兴起“智库热”,但是存在不少问题,该研究者认为存在六大误区:一是过于强调影响力,而没有强调出思想才是高端智库的第一要务。因为只有卓越的思想才能产生正影响力和持久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对影响力的理解也比较狭窄,似乎只有决策者采纳了政策建议才算是有影响力,却忽略了更大的影响力是出思想,是产出学界和社会接受的思想。得到用户肯定的智库只是好智库,只有得到学界和社会肯定的智库才是高端智库、才是一流智库,实际上中国从来不缺少好智库,缺少的是一流智库,也只有擅长出思想的一流智库才可能产生国际影响。因此,智库热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建设能够出思想的高端智库,等而下之的智库(也就是智囊)早已有之,根本用不着再大张旗鼓地兴建;二是只重视高端智库建设而忽略了高端智库专家的遴选和培养。思想是个人的,只有思想家才能出思想,在思想史上还几乎没有靠集体、靠组织机构来出新思想的,法国布尔巴基学派出数学思想,也是具体的代表人物出数学思想。谨记:没有一流的智库专家就没有一流的智库,所以甄选一流智库专家比忙于智库的组织建设重要的多,因为一个思想家就能出思想,而没有思想家的智库严格地说就不是智库,只是咨询机构而已,思想家、特别是战略思想家才是高端智库的核心与灵魂人物。战略思想来源于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领域的新突破,所以该研究者主张“以突破论英雄,以思想评智库”。因此高端智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依据真正有能力出思想的一流智库专家的意愿和喜好来制定组织形式与管理制度,智库设置首席智库专家,由战略思想家担任;三是过多强调智库的公共政策属性,而实际上智库的根本属性是从事高水平的各种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是出思想,是提出可行的创造性解决方案,这包括公共政策,但是范围要广泛的多;四是过于强调非营利性,似乎营利就会影响公正性,而实际上不少重要的战略思想是营利性机构提出来的,比如“智慧地球”就是IBM公司推出的,其影响绝不逊色于任何一家非营利的著名智库。笔者认为只要把研究报告的资金来源和立项背景交代清楚,研究符合学术规范,就能避免误导,在一个公平竞争的思想市场中,营利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产品的规范性和高质量。实际上,只要竞争规则有效,研究者的动机无足轻重,研究成果才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的成功就是明证:无论科学家是为了追求真理还是为了出人头地,只要遵循学术规范,就能做出有价值的知识贡献。而正是因为强调非营利性,导致激励不足,即使是美国智库也没有发展到应有的水平;五是没有认识到思想市场对发展高端智库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没有思想市场就没有一流智库,就像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一流企业一样。该研究者认为智库发展要“一个中心、三个面向”,一个中心就是以务实、理性的态度去建设思想市场、规范思想市场,没有思想解放、没有思想市场,战略思想家等一流智库专家就很难胜出,三个面向是“面向市场、面向各级政府、面向国际前沿”,当然每个智库在三个面向上的优先序可能不同,但基本原则是相同的:越杰出的智库专家、越杰出的思想家,越需要公平竞争的思想市场。缺乏思想市场、缺乏思想解放所导致的最大损失是无法及时有效地甄选出一流智库专家和战略思想家为国家服务,而他们才可能提出“一子解双征”的可行的创造性解决方案,破解难题,化险为夷。二、三流的智库专家因缺乏足够的创造力,往往只会依附西方主流思想,甚至有人成为西方的政策代言人。在很多情况下,看似是立场问题,实则是创造力和学术水平问题。聪明人很多,有创造力的人却不多,一流智库专家的核心能力就是思想创造力;六是过于推崇美欧智库,特别是把美国智库当作效仿对象。当然,美国智库发展的时间长、影响大,但是在该研究者看来即使是美国智库也远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靠摆事实讲道理、转变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实现激励均衡、资源配置合理(应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衡量人物与事物的重要性并据此配置资源),要有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而崛起的利益集团(简称“永续利益集团”。这里的“利益集团”是中性词)。之所以不能可持续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主导社会的工商军工利益集团是因为满足人类眼前需要而崛起的,注重眼前利益、眼前利益优先是其生存之道和竞胜之道,市场经济社会也主要是这一主导利益集团塑造的,在以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时代,还勉强维持,而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无远虑必有近患的现在,则越来越难以为继。急需永续利益集团这一新的利益集团的崛起与之平衡,只有永续利益集团成为新的主导利益集团,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永续利益集团由包括智库、智库产业、智库知识分子(务实建设,考虑可行性的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在内的各种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与各界人士构成,显然真正的智慧企业也包含其中。智库产业的兴起就应该以促成永续利益集团的形成与崛起为最主要的目标之一,显然国际学界并没有出现这样的认识,美国等西方智库更没有向这个方向努力,这也是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根本缺陷,是基本思路上的失误[9]。所以我国发展智库及其产业,一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也应该勇于创新,在可持续发展这一更大框架内设计和发展智库产业。

在思想市场还不成型的情况下,面向市场为企业服务,面向国际前沿为世界服务均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有大量的全球问题、亚洲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甚至研究还十分薄弱。比如容凯尔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尽管亚洲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加,但有关该地区事务的深入研究大多仍然来自其他地方,主要是西方”,而“亚洲根本没有为思想而建立起来的市场”[8],因此亚洲需要一流智库,而且可以在国际上的思想市场上竞争胜出。在我国现阶段,智库要快速发展必须依靠智库产业化,才能够突破官本位对智库发展的制约。因此发展高端咨询业,实现智库产业化是当务之急。中国缺乏创新文化传统,可谓“附会是附会者的通行证,独创是独创者的墓志铭”(笔者仿北岛),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为发展思想市场提供了契机。该研究者提出“智库文化创意产业园”(简称“智库文创产业园”)构想,把智库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尤其是智库与传媒结合形成TT&M制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借助学术新媒体与创意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思想市场(可称之为“准思想市场”,这也是建立思想市场的一个过渡阶段),特别是智库与传媒结合,利用学术新媒体市场(例如TED),让有价值的学术创见胜出、传播,让出思想的智库专家胜出,促进智库发展。智库文创产业园不仅有利于智库发展,更是智慧城市的大脑和灵魂(该研究有另文详述)。显然,首席智库官、首席智媒官在智库文创产业园这个平台上大有用武之地,如同首席技术官在高科技园区中如鱼得水一样。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物品编码、物品标识系统、智能物流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无法实现物流组织效率和管理方法的提升。要实现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实现从物流企业到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因此,发展智能物流成为必然。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智能物流带来了蓬勃生机。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在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应用部署和推广经验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准备。智能物流作为物联网九个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具体指:建设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等现代流通应用系统,建设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

智能物流系统(ImelligentLogistics System,ILS)是以物品标识系统(Article Labeling andIdentifying System,LIS)为基础,通过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以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方式运作的现代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

智能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柔性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采用了最新的编码、标示、识别、条码、RFID、传感器、红外、激光、无线、移动通信、数据库、云计算、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同时利用物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优化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最终达到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集成,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是智慧物流的承载平台。

智能物流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是要保证物品或物流单元的惟一性,并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物品的编码标识技术尤为重要,成为智能物流系统的基础。

物品标识系统(ALIS)

我们从分析“物品标识体系参考模型”入手,发现该模型是从物品标识流程的角度进行构建,详细描述了在物品标识体系中,物品信息的生成、转换、传输,以及处理的完整过程(如图1)。

首先要做的是编码(coding)。编码即给物品赋予代码的过程。代码是表示特定事物(如某一物品)的一个或一组字符。可以将编码理解成将物品信息代码化,是可实现计算机化的基础。通过惟一性编码,保证在智能物流系统中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物流单元的惟一性。

第二步是标示(labeling)。标示是将代码转换成为符号、标记、数据电文的过程,其目的是将代码化的信息转换成为载体可携带的信息(如“条码符号”),当该载体与物品合为一体时,载体所携带的信息即为物品信息,实现了对物品的跟踪追溯管理。标示的另一个作用是为了“识别”。在智能物流系统中人们经常用到的如一维条码、二维条码、RFID标签等。

第三步是识别(identifying)。识别是对标示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事物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通过识别技术对标示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与处理,其处理结果是代码。

最后是解码(decoding)。解码是将代码还原为物品自己属性信息的过程,是编码的逆运算。通过解码,还原了物品的本来面目。编码与解码在物品标识体系中是基础,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不能没有编码技术的应用。

在上述对物品标识流程的描述中,我们将第2步标示和第3步识别统称为标识(labeling andidentifying)。将构成第1-4步的系统称为物品编码标识系统,或物品标识系统(Ariicle Labeling andIdentifving System,ALIS)。

在我们认真讨论标识体系时发现,“标识”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在《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中:标识是指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产品商标标志。只有将标识重新定义,才能适应物联网和智能物流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标识定义为将代码标示于载体并识别的过程。这时标识读作“标识(zhi)”,其意同“标志”。这样既保留了现有各个版本对标识与标志的定义,又满足了物品标识体系建设的需要,从而完成了对“标识”一词新的诠释。在物品标识体系中,不仅包括标识本身的标示与识别,也包括编码与解码,还要考虑与网络系统、解析系统、应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智能物流系统的基础――物品编码

编码技术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特性的信息技术,编码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识别物品的特性。在智能物流系统中,不但要能够识别物品,还要能识别物流单元,如: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编码的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

物品编码是指按一定规则对物品赋予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代码(一组有序字符的组合),是人类认识事物、管理事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物品编码系统,是指由不同数据结构、不同应用领域、不同承载方式的物品编码构成的系统,该系统是国家物品识别网络的基石,为自动识别系统提供数据采集内容。物品编码又分通用物品编码系统和专用物品编码系统。

通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跨行业、跨部门、开放流通领域应用的物品编码系统,是开放流通领域物品的惟一身份标识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包括商品条码编码系统和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产品电子代码系统等。

专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在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企业使用的物品编码系统。专用物品编码一般由各个部门、行业、企业自行编制,在本部门、本系统或本行业采用,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而建立的,例如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集装箱编码、托盘编码等。由于专用物品编码受限于其适用范围,一般采用的都是通用的数据载体,因此,在数据编码层需要增加特殊的标识(zhi)进行区分。

以GSI编码体系为例,当产品下线进人流通领域后,我们采用的是GSI-13编码,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在超市购物时,商品包装上的条码符号所表示的代码信息。当商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独立使用时,例如冰箱、电视等,其商品包装与物流包装是一样的,可以采用相同的物品标识。

更多的情况是一个纸箱内装有10瓶饮料、一条烟内有10盒卷烟,此时,包装箱上条码符号所表示的代码信息就要采用GSI-14编码。

当商品进入仓储运输物流环节时,对仅用于物流过程的一些

物流单元,例如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不需要进入零售超市店铺,在物流单元上采用的一般是SSCC-18编码。

在上述3种情况下,当用条码符号作为标识(zhi)时,分别采用EAN/UPC-13条码、ITF-14条码、EAN-128条码。

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的是全球贸易项目标识代码GTIN(Global Trade Item Number)。GTIN是GSI组织对贸易项目(包括产品与服务),在买卖、运输、仓储及零售与贸易运输结算过程中提供的惟一标识。GTIN代码体系的表示采用十进制。虽然GTIN的数据结构是14位,但是数据载体(条码)的表达方式则包括了12位的UPC条码、13位的EAN/UPC条码、8位的EAN/UPC条码,GTIN的14位编码结构涵盖了几乎所有不同结构的条码。

在物联网应用中,采用的则是SGTIN(serialized global tradeidentification number)系列化全球贸易目标标识代码。SGTIN是一种新的标识类型,它基于GSI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是GTIN和惟一序列代码的结合。SGT[N由厂商识别代码、项目代码、序列代码这三个信息元素组成。序列代码由管理实体分配给一个单个对象。SGTIN有两个编码方案:SGTIN-96(96位)和SGTIN-198(198位)。将SGTIN再转化成EPC代码,写进RFID标签的芯片中,通过物联网,从而实现了对单一物品或物流单元的跟踪追溯管理。

物品标识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

标识是将代码标示于载体并识别的过程。如果没有物品标识,智能物流就没有办法对物品信息进行自动采集。智能物流中最常用的标识技术是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

条码可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一维条码按照应用可分为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商品条码包括EAN条码和UPC条码,物流条码包括128条码、ITF条码、39条码、库德巴条码等。近年来,物流管理系统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二维条码。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条码识读设备的扫描系统也逐渐由激光光源向CCD、CMOS转换,特别是直接使用数字成像技术,使得许多智能手机可以十分方便地拍照条码符号,并快捷地实现了条码的自动识别。

而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物品标识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维条码将通过复合条码、应用标识符等技术,不断推广条码的应用领域,实现物品的单品跟踪追溯管理。

二维条码的应用将会出现重大的跨越式发展。二维条码技术是在一维条码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前提下产生的。南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仅仅是对物品信息代码的标示,而不是对物品的描述。所谓对物品的标示,就是给某物品分配一个代码,代码以条码符号的形式印制在物品上,用来标示该物品以便自动扫描设备的识读,代码或一维条码本身不表示该产品的描述性信息,更详细的信息要通过访问数据库才可以了解。

二维条码和一维条码应用的侧重点不同:一维条码用于对“物品”进行标示,二维条码用于对“物品”进行描述。信息容量大、安全性高、读取率高、错误纠正能力强等特性是二维条码的主要特点。二维条码的编码可以沿用一维条码的原则,也可以附加更多的信息,还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互联网链接地址等),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

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资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资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和读写器组成。在基于RFID技术的物品标识体系中,典型的应用是由GSl提出产品电子代码EPC Global标准。EPC标签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电子标签,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的电子标签识读器可以实现对EPC标签内存信息的读取。识读器获取的EPC标签信息送人互联网EPC体系中的EPCIS后,即实现了对物品信息的采集和追踪。进一步利用EPC体系中的网络中间件等,可实现对所采集的EPC标签信息的利用。

在物品标识体系中,当编码采用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编码体系时,可满足新一代的与GSl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标示是将EPC代码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电文存储于RFID标签的芯片里面;识别是通过RFID读写装置,将数据电文找到、读取、编译、传送计算机终端、还原成GTIN代码。从而实现了对物品的跟踪追溯管理。

物品编码标识系统是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

结论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智能物流涉及到诸多的新技术应用:一是数据自动采集与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RFID、传感器等。二是移动通讯技术,包括3G、4G网等移动无线通讯技术。三是智能终端技术,包括机载终端和手持终端。四是定位技术,包括GPS、RFID以及智能手机提供的位置服务。五是商业智能技术,包括信息加工、信息处理。

有专家称,智能物流将由以下智能技术作为支撑:

智能获取技术:使物流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物流过程中的主动获取信息,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分析信息,使商品从源头开始即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

智能传递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传递功能。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因此需要实现数据间的交换与传递。

智能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决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客户的需求、商品库存、智能仿真等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