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7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来武的陪同下赴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进行调研。
在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关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介绍后,田力普表示,要推动企业成为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主体。各级知识产权局作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定要大力支持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今后要进一步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促使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
新疆行
8月12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自治区党校作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专题报告。自治区、兵团及乌鲁木齐市地厅级领导干部和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400多人聆听了报告。
田力普说,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国防知识产权等专项任务,并提出了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等9项战略措施。
田力普还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业集团公司和石河子大学视察。天业集团是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取得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已产业化的成果10多项。视察中,田力普就企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在石河子大学,田力普听取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领域专利信息数据库检索系统》的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就如何利用专利信息运用,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作出指示。
田力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刚分别代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同推进新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合作议定书》。该议定书明确:双方将共同推进新疆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共同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化工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及战略研究:共筑东中西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和专利技术产业化试点基地建设,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共同推进开展对中亚国家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
议定书中会商制度的建立,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
贵州行
8月25日,贵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领导干部培训班在贵阳开班。受贵州省人民政府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赴黔为培训班作了主旨报告。贵州省9个市(州、地)分管领导,80余个县(市、区)的分管县(市、区)长,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省直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8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田力普指出,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产权化的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知识产权成为现有和潜在知识经济国家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制定和实施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他指出,《纲要》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制度变革,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主线是促进自主创新,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目的是形成以制度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国强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贵州省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以及特色农产品资源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篇2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创新
2014年年底沧州市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好人之城“五城”建设,开启了绿色崛起的“沧州模式”。沧州“五城”建设,首先是“创新之城”建设。创新是突破城市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是一个城市保持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解决沧州经济实力‘大而不强’的关键所在”。“创新之城”建设是推进“五城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动力引擎,是沧州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之策。
一、知识产权战略在“创新之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战略是通过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安排和统一谋划。知识产权战略在“创新之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激励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需要一定人力财力的支出,企业创新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收回成本,更是要获得利润的回报。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创新主体以一定期限的垄断权,允许其排他的独占的实施其新技术,或者通过有偿许可或转让的方式让他人实施其新技术,从而让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变为现实。知识产权制度的这种安排与设计会极大地激励企业创新,当然也会激励其他类型的主体投入到研发创新中,从而在全市形成一个创新的良性循环和氛围。
(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创新的效率
科学家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亦如此,也总是在前人的创新成果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专利权制度既授予了特定创新主体一定期限的垄断权,同时又对他们的新技术进行了公开。这样对于其他人而言,就可以及时地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创造,避免了重复研究,提高了创新的效率。
(三)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
创新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束之高阁的创新也毫无意义。只有把创新付诸实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体现创新的价值,实现创新的目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通过一系列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如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制度,在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搭建一个法律的平台,促使创新成果技术得到最大的利用和实施,既给合作的双方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又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营造创新的环境
在全市营造创新的环境主要是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及时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来实现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但授予权利主体垄断权,同时又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与打击。这样的制度设计既可以打消知识产权主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实施新技术和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又可以打消其他企业一心想仿制的念头,从而把精力转移到自己搞研发创新上来。最后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氛围,营造了创新的环境。
二、在“创新之城”建设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路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市知识产权意识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沧州搞好“创新之城”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这就首先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营造一种重视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分三个层面进行。首先在市领导和相关的公职人员阶层展开,通过专门的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各级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就可以影响沧州市的一系列和知识产权有关的决策决议。其次针对企业的领导展开,使他们懂得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是让企业保持良性发展的关键。最后面向社会公众展开,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全市营造崇尚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
(二)强化政府职能,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提供便利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政府可以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构建强大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便利大家获取最新的技术,既避免了重复研究降低了研发成本,又加速了创新技术的流转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这是实现专利技术供求信息对称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法律咨询,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缩短有效申请的时间,提高申请的效率。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的执法水平,坚决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权利主体充分实施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三)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政府公共政策体系
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知识产权; 战略实施
1 前言
世界经合组织于1996年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该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其中所述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这就意味着人类的发展将更加倚重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社会在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映射到社会中最活跃的经济单位----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人才战略、产品战略、财务战略等方面必须产生重大改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走出资源依赖性经济增长模式的窠臼。[1]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实力的发力点。美、日、德等经济发达国家纷纷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作用,加紧国际知识产权布局,知识产权国际竞争更加激烈。[2]
中国从“世界工厂”已经正在变成“世界市场”,正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跻身为新兴宠儿,成为中国现代企业竞争的最佳利器,甚至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生死攸关的命脉。如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2 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必要性
通过本次课题的前期对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统计资料可知,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对知识产权工作还停留在保护层面,甚至连基本的保护观念也不够。这些问题反映在很多企业缺乏基本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业人员和机构等方面。
(2)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由于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还没有上升到战略层次。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研究开发投入少,自主知识产权严重缺乏。很多企业目前的的现状是企业宁愿花大价钱做广告,而不愿花费资金和时间从事研究开发,自主创新意识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问题。[3]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及管理必须要提到战略的高度。因为,战略涉及的是带有全局性的、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战略具有其完备的系统结构,它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案等动态且相互联系的方方面面。战略思想属于观念范畴,是形成战略的前提,也是决定战略的总方针;战略目标是沿着战略思想所指引的方向应实现的要求,它应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判断上,应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战略方案是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方案、手段,包括实施战略的策略、步骤、重点等;战略本身具有层次性,宏观方面的战略和微观方面的战略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分。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获得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保护手段,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总体性谋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经营管理能力,企业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能够完善和规范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能够降低潜在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能够成为企业新的、潜在的利润增长点,通过知识产权交易等策略实现其资本扩张与市场垄断。因此,制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途径
3.1专利战略
所谓专利战略,就是与专利相联系的法律、科技、经济原则的结合,用于指导科技、经济领域的竞争,以谋求最大的利益。专利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主动地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及其种种方便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控制独占市场;为取得专利竞争优势,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总体性谋划。[4]如: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华为连续多年国内专利申请排名第一,2007年申请国内专利5500多件,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26880件,获得国内专利权4256件,其中90%为发明专利;累计申请PCT3268件,在WCDMA国际标准中声明133件基本专利,位居全球前5名;2007年华为PCT国际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4名。华为每年将不少于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近3年每年都超过30亿元;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专利创新鼓励办法确定的多阶段奖励政策保证发明人全流程地关注其专利申请;“专利墙”的设置给予发明人荣誉,极大地激发了研发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目前,华为专利申请和维护流程的电子化实现了专利的全球在线管理。
3.2 商标战略
商标战略是现代企业的一种基本战略,它是指企业为获得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以运用商标制度提供的各种手段,达到树立企业形象、促成产品或服务占领市场的总体性规划。企业商标战略是一个集经济、法律、管理、文化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商标战略必须以企业自身的各种具体实际为基础,通过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市场目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商标的开发、设计、使用、保护和推广以达到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商标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有过非常多惨痛的教训,如著名的温州打火机案、DVD专利收费案、思科诉华为案等,企业都在利用商标战略方式追求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大利益。与此同时,跨国公司通过驰名商标的超高附加值来实现其商标战略。在贴牌生产、贴牌设计中,同样是中国制造,甚至是同一企业制造,质量相当,价格悬殊,跨国公司由此获得商标的超高附加值。[5]
目前,中国很多有先见之明的企业正在加大对商标战略的实施力度,“海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海尔”的前身是青岛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冰箱制造厂,今天成长为世界著名的电器集团,其成功的秘诀正是实施了包括商标选择战略在内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这对中国众多的企业无疑具有极其深刻的启示。截止到2008年6月底,海尔在国内45个商标和服务国际分类上注册了1033件商标;在国外183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个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上注册了3077件商标;海尔是目前中国第唯一一个进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PACT)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代表,是国际标准组织IEC/PACT的十大成员之一;海尔已进入七个国际标准工作组,覆盖了1/2的国际家电标准领域。
商标是企业形象的代表,企业的精神风貌外在呈现。企业在实施商标战略的时候,还需要实施防御型商标的注册战略。如1988年9月娃哈哈集团公司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申请“娃哈哈”品牌注册,并于1989年9月10日核准注册,从而防止了其他企业或个人抢先注册。同时,为了防御其他企业注册相近商标,娃哈哈集团公司又注册了“娃娃哈”、“哈娃娃”、“哈哈娃”等3个防御商标。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高涨,国内外市场的对接,“娃哈哈”品牌在国内市场运营的成功,使决策者开始将眼光瞄向国外市场。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产品市场不断扩展。企业认识到仅在国内进行商标注册已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扩展市场,有效开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争创世界名牌商标,维护自己在国际市场的合法权益,在国外进行商标注册已迫在眉睫。于是,娃哈哈集团公司于1992年4月通过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向世界产权组织国际局提出“娃哈哈”商标的国际注册申请,并指定了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联邦5国申请领土延伸。1992年5月29日,国际局正式对娃哈哈集团公司的5件商标注册申请进行受理,1993年8月获准“娃哈哈”商标在5国注册,保护期均为20年。与此同时,“娃哈哈”公司还分别向香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逐一注册申请。“娃哈哈”商标的地域辐射为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3.3 商业秘密战略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里的技术信息是指在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诀窍和秘密、非专利技术成果、专有技术。这里的经营信息指经营策略、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投资标底等信息。商业秘密具有保密性和经济性两大主要特征,经济性着重在竞争优势,经济性以保密性为前提,一旦秘密公开,法律就不再对它进行保护。因此企业对其商业秘密应该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也大量增长,全球产业大量向中国转移,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进一步突出,商业秘密纠纷趋多。尤其是我们国家在很多行业还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10-15年,将来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商业秘密保护的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不管是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还是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我国企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3.4 组织架构战略
国外现代企业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有一些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管理属于组织战略核心部分;组建一支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完善奖励机制;情报工作的沟通顺畅。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直属总公司经理管辖,是企业中技术与经营两个部门的支撑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部、技术部、经营部共同组成企业的核心,与生产部、财务部共同组建成企业最高层组织管理机构。如三菱公司由“知识产权总部”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特别之处在于其下分为“专利部”、“涉外知识产权部”和“策划处”三个部门,其中半数以上员工为法律背景,其他则为技术背景出身。在三菱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中,专利部是和研究发展部门发明产出关系的单位,负责协助研究员和技术人员取得知识产权。专利部还设有驻外人员,负责驻在地的专利申请与诉讼事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越发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国内企业我们要借鉴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合理设置知识产权战略的组织架构,以便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组织架构的设置,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直线型组织:企业知识产权最高管理层下设若干下一级的管理层,各个下级管理层又下设若干个执行层,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结构,每个层次均从事综合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职能式组织结构:企业知识产权最高管理层下设若干个职能部门,包括专利部门、商标部门、商业秘密部门、企业法务部知识产权处等等。
(3)弹性组织结构:企业知识产权最高管理层负责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制定,具体由知识产权管理中间层和知识产权管理基层组织来执行,并有知识产权专家智囊团和知识产权管理辅助人员两支队伍合作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务。
在设置组织架构时,并无固定的模式,只要对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有利,都可以采用。例如华为公司在1995年成立了知识产权部,负责专利、商标、著作权、域名、商业秘密保护、科技情报、合同评审、对外合作、诉讼事务等。知识产权部与技术开发部、流程管理处、安全管理部、总体技术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领导小组,协调运作,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与公司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领导的业务联系、信息沟通,并使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整个公司的技术研发、生产、服务、销售等全过程中,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管理轨道。同时,华为公司还制定了《华为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关于接触尖端技术、商业秘密、管理核心机密的有关人员的规定》、《华为公司科研成果奖励条例》、《专利创新鼓励办法》等。
4 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横向战略,它必须贯穿在公司各个垂直战略中,例如技术部门的研发战略、营销部门的市场拓展战略、公司整体并购发展战略等公司战略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只有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改变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万岩、邱艳娟译,上海远东出版社
[2] 黄群慧:《优化产业结构要从创新入手》,载《经济参考报》2013年1月24日
[3] 冯晓青:《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视野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
[4] 王闻平:《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年第1期
篇4
[关键词]中国;东盟;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5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2-0020-02
一、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现状及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一)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1.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纵观2004—201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的发展历程,呈现以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近5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率约为20%。2010年1月,东盟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214.8亿美元。二是中国对东盟货物贸易逆差不断缩小。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由来已久,但近几年逆差不断缩小,2011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7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5.4%。中国对东盟出口800.8亿美元,增长24%,进口910.3亿美元,增长26.6%,中方贸易逆差为109.5亿美元。
2.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一是频繁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近年来,东盟各国普遍存在运用具有实际域外效力的单边制度构筑知识产权壁垒的现象。二是中国品牌遭抢注。近年来,中国商标在东盟国家遭抢注的现象屡屡发生,导致中国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二)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1.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目前,东盟主要成员国服务贸易所占GDP的比重均高于中国。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各具优势。中国在建筑服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在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会展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的旅游服务业独具特色,竞争力较强。保障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顺利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知识产权总协议》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等协约中,主要包括: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非歧视待遇、设立营业处的条件、数量限制、保留条款和限制条款等。
2.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一是东盟国家构筑了较严格的服务贸易壁垒。以电信服务业为例,中国与东盟各国长期以来实行电信业国有垄断经营,即使部分国家允许外资投资本国电信服务业,但是仍严格控制外资在本国电信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只允许其参与一些具体业务,并且限制进入数量。
二是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与商品品牌相比,我国对服务品牌的认知和重视起步较晚,对服务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重视。服务品牌一旦培育成功就像竖起了一道屏障,阻止了忠诚顾客向新品牌转移,稳定了企业的客源。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和谈判成本提高、服务贸易需求的不稳定性及经营风险加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服务贸易经营成本增加,如果对服务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投入不足,就会陷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困境。
(三)中国与东盟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1.中国与东盟技术贸易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与东盟技术贸易发展迅速,技术品种多,更新周期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一年左右,这更促使了技术贸易商品向多样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技术贸易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内容相互交融。中国对东盟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国际投资的交叉渗透日益密切。近5年,中国与东盟技术贸易额逐年增长,已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最新数据显示,东盟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贸易逆差来源地。在高新技术贸易方面,东盟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提高本国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同时对中国采取了进口许可、出口限制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以马来西亚为例,2007年4月起马来西亚冻结了中国高清晰度数字彩色电视机的进口许可证。
中国在双边技术贸易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一是现行制度缺陷。从我国现行的技术引进政策看,过分偏重技术引进而没有在消化吸收上下功夫;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东盟高技术产品出口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三是企业缺乏创新机制。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够,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与实施
(一)知识产权战略构建的基本原则
1.促进互利共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的经济环境差异较大,在制定各项协定时应坚持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三个目标:保护创造者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以及追逐经济利益。
2.突出重点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应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我国应争取将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传资源等的保护纳入与东盟合作保护范围,并列入《框架协议》。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保护政策对我国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促进西部大开发,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与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的区域合作与发展。
宣 蓉:中国与东盟贸易中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与实施
宣 蓉:中国与东盟贸易中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与实施
(二)实施对策
1.建立知识产权预警维权机制
知识产权预警维权是指在事件发生前,通过对有关知识产权信息的搜集、分析和预警,为政府和外贸企业提供服务,以规避风险。中国企业应密切关注东盟知识产权法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东盟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趋势,同时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企业。目前,由商务部与多部门联合推出的知识产权海外预警维权机制正在建设之中。
2.建立公平、高效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
我国可在借鉴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知识产权的争端解决机制。充分利用东盟强调协商的特点,谋求设立磋商程序作为启动争端解决机制的前置程序;同时,对知识产权、货物、服务争端分别建立不同的解决机制。对于独立的、最高的争端解决机构,可考虑在提高现行东盟自由贸易区理事会地位的基础上,要求有关各国适当让渡一部分组建而成。
3.融入东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增强区域一体化优势
加强和完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对话机制。有关法律专家和政府官员要定期举行会谈,磋商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法律议案,时机成熟时,可成立类似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的职能机构,专门负责协调事务。由于TRIPS协议和其他一些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仅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因此应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业产权制度。利用TRIPS中禁止滥用知识产权的条款,限制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市场行为。具体到反不正当竞争方面,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条款》的有关规定,禁止靠他人标识的信誉营利和毁坏他人标识信誉而营利的行为。
4.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中国与东盟知识产权战略中的角色应该是知识产权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者、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者、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示范激励者、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者以及知识产权市场的监管者和执法者。
[参考文献]
[1]吕薇.知识产权制度挑战与对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马一德.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杨荣珍,蔡春林.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04—2008年我国对亚洲国家(地区)贸易统计.http:∥mofcom.省略/2009-05-16.
[5]杨静.东盟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与管理的新发展[J].东南亚纵横,2008(2).
[6]柳福东,蒋慧.中国和东盟诸国知识产权制度协调模式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
篇5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惠普
如今,企业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企业也经常用到了知识产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战略也随之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做了大幅度的贡献。这一点,在发达国家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作为企业的知识战略应该要具有全局性,能够影响重大的问题。还应该要具备一个系统性,包括要有战略思想、目标、方案以及相关的法律。
一、惠普公司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在科技革命发展的同时,知识经济也发展了起来,知识以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创造着财富,在这种背景惠普公司作为作为一个当今五百强企业,为了更好的保持自己的优势,更好的发挥本身的知识资本,在知识管理上边独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制胜之道!
关于惠普公司,它有着它独特的企业背景。1939年,在美国帕洛阿尔托市爱迪生大街367号的一间狭窄车库里,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创建了惠普公司。惠普的创立也正是拉开了硅谷的创新之路。在当时可以说是惠普引领了硅谷的潮流。为了立足于激烈的竞争形势中,惠普是制定了相应的知识资产战略以应对竞争。也正是因为惠普抓住了时展的脉搏,注重知识管理,使得惠普依旧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众所周知的,惠普主要的主要经营业务就是电子产品方面,但是近年来惠普在电子产品领域却不断的受到打击,在笔记本电脑方面业内有IBM和苹果等的强大竞争对手,这些多个因素都导致近了近年来惠普在电子产品市场方面的业绩不尽人意。在大家都对惠普失去信心的时候,惠普在安全等领域的突破使得惠普在管理软件上出现了契机,这一举措使惠普成为了从硬件方面转战到软件市场的开端,同时惠普也正式开展了自己的新一轮知识资产战略开发。Steward认为知识型公司需要制定出投资并开发知识资产战略,知识资产战略主要要四种:包括知识密集战略,基于实物资产的战略,知识联盟战略和知识资产的深度发掘战略。
以下就是以惠普公司在软件方面的知识资产的战略制定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其制定的步骤来进一步研究知识资产战略的制定。
首先惠普在软件知识方面的战略制定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惠普公司合理应用自身的优势发展软件,再加上它的资金雄厚,安全和存储管理方面取得了突破,使得惠普本身在软件的研发以及销售上边是有所保障的,这也是惠普在软件发展上边的自身优势所在。其次惠普公司还通过收购一些企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更进一步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说在软件人才方面就挖来了微软的前任高级副总裁比尔维特来掌管软件和服务业业务。而现任的惠普CEO则是前SAP公司的李艾科。惠普为了挖掘到更加优秀的人才,投入了大笔的资金,不断吸收了更多管理和研发的人才。惠普公司收购方面,也是不惜一切资金,如以23.5亿美元竞的3Par。惠普公司在市场战略上就是紧随着业内的领先者。惠普公司还善于整合企业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客户,更好地服务于软件的研发与销售。
惠普通过以上的几点整合出一套知识资产转化机制,使得企业在云技术方面取得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通过上述惠普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战略的流程包括了分析竞争者是否更具有利用机遇的条件、分析公司内部是否有可利用的关键资源、分析商业化过程需不需要特定的互补性资产和分析是否能对知识产权进行充分的保护。而如果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后就可以创造出利润。一个企业如果可以很好的整合好自身的资源,将自己拥有的优势发挥出来,制定一整套知识资产战略,那么在这个商场上边生存并开拓属于自己企业的一片天地是完全可以的。
二、如何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要建设好,需要兼顾到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学和心理学多个学科,其中法律和经济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而纵观我国,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仍然是处于宏观层面,并没有深入到微观层面,更加没有操作性较强。
纵观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美国主要是奉行政府主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但是在国内,则是注重根据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企业特点进行制定和调整相关法律的。以法律制度的修改和调整作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中国在制定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美国的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思路。
首先要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提高其运用的能力。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是比较晚,但是发展比较快。可以选择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企业意识到知识产权是国家法律赋予产权所有者的一种特殊的合法的垄断权利。同时也要加强培训,使企业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
其次还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形成。必须加强企业技术的建设,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凝聚更多的优秀人才。
最后还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增强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三、完善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
做好知识产权战略十分重要,它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优化资源的配置。为了知识产权战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对企业所特有的专利进行承认,对其发明和革新活动提供一个安全的技术保护方法,并且要确保要有一定良好的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百度文库资料
[2]操龙灿,杨善林.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5)
[3]郑成思.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J].理论前沿,2006,(3)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法制 互补关系 互动关系 互融关系
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是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并列的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得到大力推进和深入实施,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相混淆、等同或分离的误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厘清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发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补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由确权保护到全面发展,彼此构成了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
知识产权法制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各类法律制度的总和。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依法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工商业标记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1]知识产权权利人对知识产权享有支配的权利,知识产权属于一种对世权、支配权。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的划界实际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确权,确定将哪些客体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之中。知识产权法制通过有效地调整因确认知识产权归属、知识产权内容公开、授予知识产权权利人独占、许可或转让等权利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法通过确认智力成果权,明确了智力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激发智力劳动创造者的创造热情,促进科技进步,使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全面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为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得增创竞争优势并扼制竞争对手,掌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综合手段,谋求实现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具有深层次、全局性、竞争性、对抗性的方略和举措。知识产权战略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彻底改变了以往法制对知识产权单一保护的状况;知识产权战略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注重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知识产权战略针对所面临的形势及其竞争目标,引领创新主体以全面筹划和掌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手段来参与竞争,从而赢得战略发展的主动权。相对于知识产权法制而言,知识产权战略实质上是对如何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法制的总体谋划,它突出了知识产权全面发展的战略运筹。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到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从单纯强调“保护”到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面协调和科学发展的新跨越。知识产权法制侧重于对实现知识产权确权的切实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侧重于对实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战略目标的总体推进,为知识产权法制保护的有效实施指明了方向,弥补了知识产权法制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再创造方面的不足。因此,知识产权法制确权保护是实施并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支撑,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法制的航标,发挥着引领知识产权法制不断健全与完善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系统推进,拓展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方位的运筹,涵盖了知识产权从创造到其运用价值实现的全过程,构成了知识产权立体式发展的体系,是对处于平面(基础)层面的单一法制保护的有效拓展延伸。知识产权法制与战略构成的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对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动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攻防竞争的战略谋划;维权保护是手段,攻防竞争是目标,彼此构成了保护与竞争的互动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
知识产权法制在强调对知识产权确权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所谓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是指依照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是将法律与制度结合起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一种手段。知识产权执法是对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有效手段,而知识产权的执法权限和执法手段需要知识产权法律赋予。法制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是加速知识产权运用的基础和支撑,如只有有效阻止和打击商标侵权、专利侵权、著作权侵权和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产品的行为,才能规范市场秩序和鼓励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的社会经济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产权的再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的维权保护正是激励知识产权由创造走向运用的保障,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使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地位得以巩固、使知识产权的运用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激励人们致力于创新、创造,支撑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攻防竞争
知识产权攻防竞争是指权利主体以知识产权竞争为核心目标,进行全局性竞争谋划,以对抗竞争对手并赢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是以知识产权防御策略和进攻策略为核心切入点的知识产权维权,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发挥知识产权财富资源的作用。如在国际经贸中通过主动运筹知识产权对技术的垄断与反垄断、知识产权对市场的控制与反控制、知识产权对贸易的限制与反限制等一系列策略和举措,把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知识产权提升到引领和驾驭现代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充分体现出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和市场价值,进而成为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制高点的核心竞争力。为达到有效维护知识产权并赢得竞争优势的目的,知识产权攻防竞争通常是一种交叉结合、协同推进的策略。权利主体通过知识产权进攻策略拓展自身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对竞争对手加以制约或设置壁垒,实现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或自主标准长期占领市场,实现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的目的;同时,通过知识产权防御策略建立坚固的防线,防御竞争对手采用知识产权进攻或反进攻手段所形成的限制。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保护与竞争的互动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是通过维权保护手段来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有利于激励创造,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但毕竟单一的维权保护手段还不足以对知识产权运用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如果知识产权权利人还仅仅停留在满足于静态的维权保护手段,则无法取得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而知识产权战略则是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手段的基础上,前瞻性地运筹知识产权攻防竞争的策略来加速对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并赢得竞争优势,发挥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实践表明,知识产权运用是自主创新的落脚点、知识产权创造的主要目的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对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产权法制是维权保护的基础,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拓展延伸,更是深层次的维权保护手段。因此,建立一个知识产权法制保护与知识产权战略运筹协同推进的互动体系,将是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实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略之策。
三、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融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规范管理是系统运筹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彼此构成了互融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
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指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制的规定,对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司法等制度的全面实施和健全完善,所开展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知识产权确权和维权的有效保证。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其侧重点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把握,为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满足知识产权确权和维权对法律的需求。笔者认为,知识产权规范管理不仅是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制的显著标志,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的知识产权宝贵财富的最大的发崛和集聚,对发展知识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
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是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知识产权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所开展的以知识产权攻防策略为主导的一系列活动。当今,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和运作,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知识产权战略以激励创造为基础、有效运用为目的,依法对知识产权进行系统运筹。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遵循市场规律,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建立有序、规范的知识产权竞争机制,使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知识产权效能的最大化,进而提高知识产权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管理与运筹的互融关系
从知识产权法制到知识产权战略的拓展,使得知识产权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对知识产权资源由规范管理向系统运筹的提升,这是知识产权效能得以最大发挥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转变和提升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知识产权系统运筹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管理,才能为知识产权系统运筹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制度,才能为知识产权系统运筹提供强大的竞争力。知识产权系统运筹需要掌握国际市场动态和遵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才能以更深层次的策略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因此,知识产权规范管理与其系统运筹形成了相互融合、协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
篇7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WTO创新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WTO规则的考察,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有利实施的非价格竞争的市场基础,既不仅需要对现有的科技体制和观念进行创新,更需要对我国目前以低价竞争为主导的市场机制进行创新。
近现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知识产权是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知识产权制度成为了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源泉。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并没有直接的或密切的关系,表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将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还缺少市场的有机联系。本文着重从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规则的角度,讨论价格机制对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影响,以便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WTO背景
知识产权作为一项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促进科技进步的管理制度,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的特征。以往人们对这些特征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与法律层面上的解读,对其所具有的经济与管理学上的意义却少有涉及,以至于对知识产权制度赖以存在的市场机制有所忽略或误解。
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法律赋与权利人对知识产权成果拥有一定的独占利益或垄断利益。反映在市场竞争上,就是蕴藏着知识产权的产品可以以较高的价格销售而获取高额的垄断合法利润。在这里所谓较高的价格,一方面是该知识产权创新的成本体现,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其具有高于其它同类产品的价值。所谓高额的垄断合法利润,既可以是由知识产权所具有的降低成本的技术进步属性创造的,也可以是因为这种技术进步提供了高于其它同类产品的价值所致。因此,知识产权及其产品的竞争并不仅仅是技术竞争而且还是市场竞争,更主要的是非价格竞争而不是低价竞争。在此条件下,知识产权制度与其说是保护权利人的权利,还不如说是保护权利人的市场利益。正是知识产权的专有性能够给予权利人带来足够的市场利益,才能不断地激发权利人持续创新,进而也推动其它非权利人致力于知识产权的创造、申请、实施和寻求法律的保护,从而奠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实法律基础,使之成为自主创新和市场经济连接的纽带。
2.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强调其专有性是有时间约束的。因为专有性是赋与权利人以可能的垄断利益,并且只有通过知识产权的实施和市场竞争才能实现。而时间性则是说专有性所赋与的利益是相对的,其目的在于促进知识产权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和利润。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要想获得知识产权利润的最大化,就需要尽快地组织实施和尽量推广实施你的知识产权。正是有了这样的时间约束,使得任何非持续的创新均不足以维持其长久的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够延续对相应知识产权的垄断,才能为获得持续不断的高额垄断合法利润提供机会和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产权的价值就在于实施,而不仅仅是申请和获得,对知识产权保护因其能够实施才变得重要和必须。
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知识产权的取得和保护依国别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这恰恰是WTO介入知识产权领域之前,已有知识产权制度的最大缺陷。因为它直接导致了仿制品的“合法”泛滥,进而成为技术贸易自由化的最大障碍,使得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因国别而递减,以至于威胁到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性。仿制品通常都是采用低价竞争的形式来与知识产权产品争夺市场,以削弱权利人或创新者为持续创新所需要的利润与物质支持,进而破坏自主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依据传统的认识,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而知识产权制度却表明,属于知识产权的这部分科学技术是有国界的。事实上,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也从来没有按照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逻辑发展,而是致力于各国普遍地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力图使在一国获得的知识产权能够在所有国家都得到保护。然而,这种努力在wrO成立之前成效甚微,这也正是wrO涉足知识产权领域的根本原因。随着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生效,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已经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宣告了所谓“模仿”创新时代的终结。
10作为一个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为已任的国际经济组织,按照一般的理解,其应该关注知识产权贸易自由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是否会阻碍贸易自由化的问题。但它不仅没有为推动知识产权的贸易自由化而努力,相反却在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冒牌产品运动。这实际上表明了当今国际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产权竞争为核心的时代,标志着技术贸易将可能永远是贸易自由化的一个例外,从而使知识产权具有了高于贸易自由化的本质属性,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而这就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WTO背景,它所强调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以进一步引伸为“知识产权才是第一生产力”,低价或冒牌正在或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或知识产权转变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最大障碍。
二、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市场导向
必须明确,只有自主创新的成果能够成为知识产权,能够为其从市场上赢得利润或竞争优势,企业才会有进行自主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动力然而,要想让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从市场上赢得利润或竞争优势,就必须创造和维护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可以肯定的是,这决不是一个以低价竞争为主导或者冒牌产品泛滥的市场,对此WTO的有关规则已经给出了适当的指导。
首先考察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禁止性补贴界定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不作为,揭示了wr0反对政府以出口补贴或进口替代补贴的方式支持企业低价竞争的鲜明立场。可申诉补贴给出了政府和企业谨慎使用补贴的准则,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在利用这种补贴以低价策略参与竞争时有所节制。不可申诉补贴指明了政府给予特定企业以补贴支持的方向,因为不论是对企业特定科研活动的支持还是对落后地区和改造现有环境设施的资助,这类补贴都无法直接导致相应产品价格的降低。显然,不可申诉补贴之目的不再是限制低价竞争或挤占市场,而是指出了企业摆脱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而走上非价格竞争之路的基本途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这样,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就给出了从禁止特定的低价竞争到有条件地限制低价竞争再到鼓励非价格竞争的基本轮廓。
事实上,这个基本轮廓还可以从10其它协议间的相互联系中找到。反倾销是限制企业运用价格竞争策略的规则,保障措施则是限制企业对市场份额过分抢占的规则。价格与市场份额的关系在于,任何产品如果不是通过低价竞争,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打开进口国市场的。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创新的支撑,但低价或低附加值产品对市场的抢占将会压缩产品升级或创新产品成长的空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正是为这种产业结构顺利升级而设计的法律制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冒牌产品,因为冒牌产品对抗知识产权产品的基本手段恰是低价,其结果必然有助于维护相应知识产权产品的较高价格,以此激励包括自主创新在内的知识产权创新。而10对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劳工标准的日益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环境与劳工标准可以为低价竞争设置底线,另一方面则暗含着WTO对非价格竞争的青睐。这样,从(1994年反倾销协议》与《保障措施协议》对低价竞争的限制,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再到对贸易与环境、劳工标准问题的关注,wrO已经从多边规则体系的不同角度和更广阔范围上展现了低价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的基本导向。由于低价竞争所具有的攻击性,使得企业形成了“商场如战场”的营销观念,进而产生“让利不让市场”的竞争理念。从“让利不让市场一视商场如战场一低价竞争”所形成的行为链中,三者相互影响强化成为了一个紧密的结合体,致使企业陷入恶性价格竞争的循环当中,从而扼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物质基础和激励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10赋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捍卫自由贸易成果的使命所在。与之相对应,由于非价格竞争所具有的隐蔽性,更容易营造合作共赢的营销环境;而辅以合作共赢的竞争观念指导实施非价格竞争策略,企业则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预期目标最终在营销管理中获得合理利润,进而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奠定物质基础并强化激励机制的功能从“非价格竞争—合作共赢一实现合理利润”所形成的行为链中,三者也相互影响强化成为一个紧密的结合体,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也正是WTO期待贸易自由化走非价格竞争之路的原因所在,并通过不可申诉补贴和对知识产权、环境与劳工标准的关注来强化和引导这种趋势。
三、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政府和企业责任
在当今时代,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构建能够调动经济、科技、教育等系统以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科技新体制对此,WTO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将政府对企业从事特定科研活动的资助规定为不可申诉补贴,从而明确了政府与企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从事特定科研活动所应承担的责任。
1.对基础研究资助是政府的责任。基础研究通常是指与工业或者商业目的无关的一般科学和技术知识的扩张。尽管一般认为,基础研究本身并不会形成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知识产权,但它却是形成具有原始创新属性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性研究活动。政府对此类研究的资助不受协议约束,不论其研究的主体是特定企业还是高等学校、研究机构。
2.对商业性前期研究的资助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分担。商业性前期研究活动,通常是直接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属性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活动,包括两种情况:①工业研究;②竞争前开发活动。当政府对商业性前期研究的资助对象有特定企业时,要求资助金额不得超过工业研究合法费用的75%,或不得超过竞争前开发活动合法费用的5O%,或者不超过该两项之和的62.5%,余下的部分则由企业承担。当政府资助的对象仅为高等教育或研究机构而不包括特定企业时,此类资助不受协议约束。
3.企业是商业性后期研究的主体。商业性后期研究是指将商业性后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转化为能够直接实现某种商业目的的单件或批量产品生产的应用研究,或者说是在具有原始创新属性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知识产权群的活动。政府对特定企业的任何以满足某种商业目的的项目资助,均将受到协议的约束。当这种研究资助涉及出口产品或进口替代产品时,即属于禁止的补贴;当为其它的情形时,则属于可申诉的补贴。当政府资助的对象仅为高等教育或研究机构时,此类资助同样不受协议约束。但当这些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将研究成果无偿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时,其效果毫无疑问是相当于政府的间接补贴,此时的该行为应受到协议的约束。WTO规则的本质是要逐步拆除政府设置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然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在遵循这个思路的过程中,却情有独钟地给与了政府对特定科研活动支持的例外。它明确指出,对特定科研活动的金融支持不属于协议约束的范畴;作为知识产权技术基础的基础研究,因其无法预知市场应用前景并从中得到回报,则是应该完全由政府给予财政支持的领域。商业性前期研究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活动,其目的就在于探索那些基础研究是否具有市场应用的前景和可能,则政府对其所需要的研究费用仍应给大部分的支持,而不应让企业独自承担全部研究风险。至于商业性后期研究,由于其市场前景已经明朗,研究风险已经让位市场风险。所以,政府应从该研究领域退出,不得给企业以财政支持。也就是说,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必须明确政府、企业在研究与发展经费支持的责任:只有在商业性后期研究领域,才是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擂台,企业自主投人为主,政府金融支持为辅;对基础研究与商业性前期研究的财政支持,是政府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要责任,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与商业竞争前期研究活动。
四、基于WTO规则的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若干思考
1.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首先需要进行科技体制创新。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政府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的减弱,从而加大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风险与成本责任。这也是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率及国际排名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科技体制创新,就是要在现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明确企业对商业性后期研究经费投入责任的基础上。以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为指导,明确政府在知识产权战略中不可替代作用: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切实改变科技管理中的急功近利倾向,这是知识产权创新所必须的环境要求;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要加大对商业性前期研究的支持力度,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关键所在;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和商业性前期研究,以便及早地为之寻找适宜的市场应用机会,从而启动企业为商业性后期研究经费的投入和知识产权成果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法规政策;知识产权
冲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18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创造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科技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专利权、著作权等法律用语逐渐渗透到企业盈利中。一般来讲,大中型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在科技飞速发展前进的形势下,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进行较为全面的保护。然而,在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以其凝聚力、顽强的生存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立足,对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应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谋求发展,必须利用好知识产权制度的武器。
一、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旧的知识产权的涵义指的是对于国家企业或个人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享有的被依法保护的创新性成果或者识别性标记的权利,是发达国家的保护研究成果的“专用武器”。新的知识产权的涵义是将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相融合,不仅能够对研究成果进行保护,还可以为国家、企业带来无形资产。这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不断激励创新、保护创造,有效地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就是无形的资产,企业可以凭借知识产权创造更高的效益。
(一)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
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将企业的知识产权列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美国通过了《美国发明家相关保护法令》等法律法规来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日本也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定位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了能够发展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知识产权大国”。而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企业公司的知识产权竞争日益激烈,诸多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竞争碰撞激烈。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都将知识产权的战略当成企业当前发展的最主要的战略途径之一。以当前的跨国公司为主体,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专利战争。当前,许多西方的跨国公司将专利战争的目标对准了我国,这些公司对我国的专利战略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包围战略。一般指产品没有到,但是专利先行。一些跨国公司在进入到我国经济市场之前,会抢先将未来五年到十年内我国中小企业需要使用的专利逐步向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大量申请,当自身的产品技术投放我国市场过程中,这些专利能够对相关的产品与技术进行有效保护。(2)布阵战略。跨国公司会锁定潜在或者未来的市场,等到我国企业将相关的市场培养发展起来,收起包围圈,就会一举收割。(3)通过私有的协议或者行业内的标准战略。一些具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会相互合作,通过交叉的专利许可,最后会形成了企业联盟,对外企业的联合许可声明,在最后形成了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能力控制,进而形成了事实标准。跨国公司的专利大战让我国部分企业一直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事实上,通过削弱我国企业利润空间,并且调高成本门槛,然后占据我国市场,才是这些跨国公司的最终目的。面对这些跨国公司的强势挑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只占到全部企业的0.03%,而我国99%的企业并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专利,而60%以上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品牌的商标。所以,当参与到与跨国公司竞争中,我国的多数企业一直处于劣势的位置。
(二)当前经济知识化的迫切需要
在当前,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的资产是整个资产中占比例最高的,并且日趋明显的作用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并且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第一,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逐渐成为经济主体在国际竞争中能力的重要标准。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根本优势。第二,企业的有形资产只是在最初竞争中的优势来源,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中小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能够长期地拥有与专有,进而成为了企业在参与到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可以说,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当前进行资本运营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国家的《公司法》都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当作新的资本形势。而我国出台的《公司法》也对股东规定,可以用货币出资,还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等能够用货币估价并且能够按照法律程序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出资。第三,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要素之一。一些发达国家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企业的品牌效应与专利等无形资产对市场的辐射力实现的。第四,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有效武器。许多国家都将无形资产当成发展对外贸易与占领世界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并且通过国际间的技术沟通,获得高额的利润。
(三)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机制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要素资源与制度保障,还通过促使市场经济结构转型为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机制条件,通过机制条件的不断融合从而逐渐构成了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给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激励机制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激励性在于,将创新成果进行保护,控制与规范对知识成果的使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在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利益驱动下,刺激中小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以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中小企业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为知识创造者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使创造者享有一定范围内的专有权,解决了创新的知识成果外部性的问题,避免了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被其他机构无偿利用的现象。如果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未能得到有效的界定与保护,就会打击中小企业的创新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一味的抄袭、借鉴,一直处于技术落后的局面。
二、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思考与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通过我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与倡导,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逐步加快在商标、专利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建设。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应该结合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及优势,借助现有的
信息与通讯技术,在中小企业团体中选拔人才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促进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认识,从而使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获得合法的、应得的利益。在学习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进行了解,同时要熟悉国际规则,对自主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保护。将知识产权的财产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挖掘知识产权的巨大商业价值。
(二)明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位
企业需要明确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位,这是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现状成为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科技进步对于经济的贡献率难以超过30%,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70%的水平相差较大。在全球的五十个主要的国家中,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只达到第24位。我国对于外国技术依靠程度达到了50%以上,而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30以下,美国与日本更是在5%以下。企业需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坚持培养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与影响着企业的产业升级,而且在新产品与技术等方面推动了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的创新关键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企业的专利战略是企业创新的一种途径。因此,需要提升企业的专利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
(三)强化企业维权意识,严厉打击侵权等行为
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权利,严厉打击侵权等行为。与此同时,要注意不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严格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涉及出口等时,要提高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意识。只有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坚持投入与实施,才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使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转第204页]
[上接第186页]
篇9
关键词:知识产权 专利管理 专利发展战略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202-03
在科研院所的层面上,专利管理是利用专利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竞争力,谋求“又快又好”发展的措施和策略。但由于长期以来,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目前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着专利数量少、专利管理和保护投入不足、专利成果转化难等问题,这与科研院所的实际科研实力和水平很不相符。该文从专利管理现状入手,对科研院所实施专利管理战略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1 科研院所专利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专利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科研院所的专利保护意识逐步加强,专利申请的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专利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科研院所的专利现状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1 专利产出增长显著,“十二五”以来的增长高于“十一五”
根据科学技术部创新发展司《2013年政府研究机构研发活动分析》报告,2013年,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量为3704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628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1.8%和22.3%;专利授权量为200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542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8.4%和14.7%。专利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2005年以来,专利形式的产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十二五”前3年间的增长速度高于“十一五”的增长速度。
1.1.2 科研项目与知识产权成果的联系日益紧密
无论是科技部下达的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还是省部级计划乃至科研院所自有计划项目,都越来越重视对专利成果的考查,并将其作为项目完成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例,就将国内外专利成果的取得作为立项基本条件列入课题合同书中。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论证过程中,除引进了“技术路线图”的论证、调研方法,还包含了对已有专利壁垒的分析过程。由此可见,专利已完全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关系着科研项目完成质量的评判。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加强了科技成果平台的建设,在进行成果登记(报备)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直属院所专利成果的考核。
1.1.3 专利威胁业已存在,专利预警与情报分析需求迫切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专利技术将逐渐打破地域限制,一方面受到来自海外同领域的专利攻击;另一方面在迈出国门后想要市场拓展就务必做好冲击所在国专利壁垒的准备。2007年,在欧洲电子大展CeBIT展会上,德国当地海关以涉嫌参展产品侵犯了意大利Sisvel公司的专利为由,扣押了我国爱国者、纽曼等中国厂商的部分产品,并要求其撤出相关产品。我所的二代证专有技术未出国门,却已受到了国外公司的专利威胁,安检产品在迈进欧美市场的道路上障碍重重。种种迹象都在提醒我们需要及早做好专利预警与情报分析工作,为制定专利申请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2 专利管理中存在问题
尽管科研院所的专利管理有了较好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制约着专利的核心价值即经济效益的发挥,存在着专利“存量大,质量差”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专利管理制度仍处在初级阶段,专利评审的指导性较差
目前绝大部分院所的专利管理仍停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如组织专利评审、专利维护、公司管理与专利信息查询与检索等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层面上,尚未形成并具备对各部门专利深度规划、运用策略的指导能力。在专利评审方面,由于缺乏熟悉专利事务的专业人才,技术专家欠缺充足的专利知识储备、专利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客观条件,使得对专利申请必要性的评价成效有限,难以形成高效、合理的评审评价机制。
1.2.2 专利构成臃肿、专利质量偏低
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往往在项目验收前才考虑申请专利,造成专利申请缺乏前瞻性,也违背了专利“时效性”的特质。另外,还有一部分事业部为确保项目顺利通过或提升项目本身的“价值”才考虑到进行专利申请,却没有考虑这些专利或专利的组合是否与事业部的业务目标相匹配,从而导致专利技术含量低,不具备“创造性”,申请后难以授权或是授权后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1.2.3 忽视专利文献检索
在国外,专利文献检索是进行技术开发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有助于避免重复性开发和低水平开发,使科研开发更具针对性、效益性。但是,我国目前一些科研院所在进行科研开发时,并不十分重视专利文献的检索,结果导致科研开发的盲目性。有些科研院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开发出来的技术,是国外早已过期的专利,这种开发成为无效劳动。有些科研院所开发的技术,是国外早已开发并受到专利保护的技术,若投入生产应用,将触犯外国人的专利,结果眼看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成果无法得到应用。
1.2.4 专利申请缺乏策略,发明专利技术含量不高
发明专利在进行实质性审查时,审查员会对新申请专利的“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俗称三性)进行重点审查。《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对三性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创造性不足是发明专利被驳回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发明专利的“致命伤”。
就我所目前的情况而言,创造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发明专利自身的技术含量有限。这其中包含了课题验收时为保证课题能够顺利通过验收而仓促提交的专利申请。按照《专利法》第九条“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二是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与已有发明专利交叠。
2 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前述问题,科研院所应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专利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其逐步适应研究所的科研发展步伐,并反过来促进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
2.1 深化专利制度建设,实现专利申请的统筹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优化专利申请结构与领域,实现研究所专利的统筹规划,除应继续保持原有的专利刺激措施,还应逐步深化研究所自身的专利制度建设。科研院所有必要尽快实现专利管理方式改进,并尽早进入专利管理的过渡阶段,最重要的是初步建立专利预警机制,重视专利知识的培训与普及。在专利评审方面,还需要重点研究专利评价指标的设置,使评审工作有据可依。在考虑引进专利复合型人才的同时,要加强现有专家队伍的建设,提高专利评审的指导作用。
2.2 强化专利教育与培训,提高专利申请质量,优化专利结构
专利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专利保护意识与促进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这也是专利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随着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科研人员大都已具备专利保护意识,但对专利的相关概念、申请流程以及必要的法律知识还有所欠缺,加强科研院所员工尤其是新入所员工的专利教育与培训成为专利管理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必然要求。另外,专利培训的内容还应包括对专利检索工具的熟练应用,以便科研人员在提出专利申请前能够对专利内容进行深入有效地检索,保证专利尤其发明专利的申报成功率。
2.3 进一步优化专利申请策略,在专利申请否决、类型决策以及申请时机决策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和实践探索
科研院所在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科技创新成果,采用何种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是需要仔细衡量的。因此,必须在专利申请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
(1)申请与否决策。对于发明创造,有多种保护形式,包括申请专利进行保护、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还可以利用主动放弃保护的方式将其公之于众。因此,在发明创造成形时,首先需要决策是否申请专利。专利保护与其他形式的保护相比是一种更严格的法律保护方式,具有排他性。但专利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其本质是通过公开,获得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的保护,用技术公开换取保护的同时促进整体的技术进步。因此,科研院所对于一项技术成果是否申请专利需慎重,除了考虑技术解析的难易程度、技术的生命周期等因素外,还需考虑该项技术是否涉及国家的机密或者重大利益等因素,慎重考虑选择何种方式保护发明创造。
(2)申请类型决策科研院所对于某项技术创新做出申请专利的决定后,第二步就是要考虑申请何种专利。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此外,我国法律还对于涉及国防利益的国防专利,以及涉及国防利益以外的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保密专利进行了专门的规定。科研院所经常承担各种国家重大课题和国防项目。因此,当某项发明创造确定申请专利后,需要慎重考虑申请专利的类型。一般而言,普通的技术创新可申请发明专利,如果形成产品则可以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对于涉及重大利益的技术创新适宜申请保密专利;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和国防安全的发明,须申请国防专利。
(3)申请时机决策在决定申请专利,并确定申请何种专利后,进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何时申请专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先申请制,即同时的发明创造授予最先提出申请的人。从这点来看,一旦有发明创造,应当尽快提出申请,防止竞争者创造出同样的发明后抢先申请专利。但并非越早提出申请越好。过早提出,首先会使专利权提早到期。其次会使竞争者过早得知发明创造的内容,阻碍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实施。再次,仓促申请专利,如果申请文件撰写不当,会给竞争者留下攻击的漏洞。因此,科研院所在专利申请时机决策时,应根据技术成果的具体情况,结合竞争对手的情况、该项技术所处的生命周期、产业化的前景等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因技术不同、情况不同确定申请时机。
(4)向外申请策略专利的地域特性决定了只有在目标国家申请专利才能在该国获得保护。因此,向外申请专利是实施专利技术输出战略的重要前提,也是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科研院所如果决定向外申请专利时,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和必要性进行评估。在申请途径选择方面,若希望获得专利保护的国家或地区较少,可以根据《巴黎公约》的规定,直接向该国递交申请;若需要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则更适宜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等,向指定的受理局提交一次国际申请并指明多个要给予保护的国家,避免重复申请。
3 结语
知识产权之于科研院所首先应该是一种战略,是保护和创建自己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合作、并购、对创新投资、参与标准制定等创建知识产权的战略,专利战略亦是如此。通过实施专利战略,可以增加企业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通过专利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科技动态,行业动态和市场走向,新产品趋势,进而预测和制定本企业的近、中、远发展规划,确定企业发展哪些产品可以占据市场,保持企业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应尽快构建具有科研院所特色的专利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研究所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借助专利的垄断优势,继续保持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优势,开辟新市场,拓展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玉波.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的保障[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7(4):37-40.
[2] 李华,毛亚斌,范玉强,等.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六人谈[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7(4):41-47.
[3 熊英.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比较与启示[J].现代企业,2008(3):71-72.
篇10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建立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韩国、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订或即将制订本国或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等机构也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也应积极制定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应包括3方面实际内容:第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二,取得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第三,使这些成果产业化。这3个方面缺一不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基本完备,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如果缺少直接鼓励人们用智慧去创造成果的法律措施,缺少在智力成果与产业化之间搭桥的法律措施,将很难推动一个国家从肢体经济向头脑经济的发展,要在国际竞争中击败对手,就更不容易做到。第一个方面的法律体系很必要,但如果第二与第三个方面的法律不健全不配套,会使我国处在劣势的竞争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会受阻。
2中国知识产权战略选择
关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可包含两个层面,即国际战略层面和国内战略层面。
在国际战略层面,我们要注意把握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基本动态,积极推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且针对TRIPS协议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完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把发展更公平、更公正、更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知识产权立法的一体化,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适性。在知识产权法一体化、国际化的潮流中,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理所当然应遵守《知识产权协定》所规定的国际义务。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考虑本国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水平,现阶段立法不必过于攀高,而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协调。
在国内战略层面,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从战略的主体角度来看,可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地区知识产权战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四个方面。对于四者的关系,要使国家的宏观战略与企业的微观战略相结合,行业间的战略与地区间的战略相协调;国家战略是对地区战略、行业战略和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方略,企业战略是对国家战略、地区战略、行业战略最终落实的基础,而行业地区战略则是联系或指导其他战略的桥梁和纽带。
- 上一篇:社区网格化的认识和理解
- 下一篇:现代供应链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