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体系范文

时间:2024-02-04 17: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物流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急物流体系

篇1

煤矿事故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对事故的救援需要大批救援物资,如何将救援物资迅速、准确的送达救援地点,这是煤炭应急物流应解决的问题。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因此对于它的含义,也要从应急物流的含义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界定。欧忠文等人率先于2003年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5],指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此概念从目标角度对应急物流进行了界定,不够完整。徐东等则直接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定义,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6]。此定义不仅给出了目标,还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对象及活动,相对比较规范和完整。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含义,本人参照以上定义,给予如下定义:煤炭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煤炭行业的突发性事故灾害(如瓦斯灾害、水灾、火灾、煤尘灾害、冲击地压、顶板灾害等灾害)、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而对所需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相对应急物流的一般含义,笔者突出了应对煤矿行业事故灾害的应急物流运作的重要性,这主要是考虑到煤矿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2煤炭应急物流的特点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它既有应急物流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煤炭行业的一些独有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也应具有突发性和多样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多主体参与性等特点。其中突发性是煤炭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煤炭物流的最明显特征,因为煤矿突发事件如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为应对煤矿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物流活动也就有了突发性的特点。煤矿应急物流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煤矿突发事件的多样性,煤矿的突发事件既有水灾、火灾、瓦斯灾害、冲击地压、煤尘灾害、顶板灾害等突发事故,也会存在自然灾害如洪水及其他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突发事件对物资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煤炭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煤炭应急物流是为煤矿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服务的,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是由于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太注重物流运作的成本等经济目标,更多的是考虑其要实现时间最短。煤炭应急物流的非常规性是指煤炭应急物流较之一般物流,省去了许多物流的中间环节,整个流程显得非常紧凑,物流管理的机构也非常精简,有极大的非常规色彩。煤炭应急物流的多主体性主要在于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需要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煤炭企业、物流企业、当地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3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构成分析

体系是指若干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关要素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一般都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应该是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一个下级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讲,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既涉及到政府、煤炭行业组织、煤炭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机构;也涉及物资筹措、物资储备、运输调度、装卸搬运、物资配送等不同物流功能环节;还涉及到信息、法规、人才、理论、技术等不同的基本要素,下文分别进行说明。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子系统、政策法规子系统、理论技术子系统、物资子系统、设施设备子系统、专业人员子系统7个构件[7]。这7个构件也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更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体系,从要素的角度也应包含这七大要素,如图1所示。煤炭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指用于煤炭应急物流需求感知、传递、分析、汇总、反馈的信息网络系统。相当于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神经系统。煤炭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包括煤炭应急物流操作使用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指挥决策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煤炭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是指具有煤炭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铁路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煤炭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组织架构、各个部门职责、人员编制、工作程序等。煤炭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等,政府出台的政策及措施、制定的煤炭应急物流预案、各种标准、规范等,主要起到规范、制约煤炭应急物流活动的作用。煤炭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应用理论等,它是推动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的强大动力。煤炭应急物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资的数量、品种、结构、布局、存在状态、生产能力等相关构成要素,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

4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及运作流程分析

4.1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

由于煤矿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有时非常巨大,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应对这些后果,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应包含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等部分。

4.1.1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负责煤炭应急物流的平时和救援时期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向主管的政府部门和该地区政府首脑负责并汇报工作,对下负责整个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在平时及事故发生时的正常运转。

4.1.2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信息、网络系统是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是煤炭应急物流系统工作的基本平台,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高效率、灵活性、可靠性的保证。煤炭应急物流机构通过该网络平台与煤炭应急物流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以便系统各专项物资管理部门了解各个公司的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运营情况、主要业务、运输能力、库房容量等。

4.1.3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主要负责各种救援物资的筹措、储备、调度运输及配送送达等工作。简单阐述如下:①煤炭救援物资的筹措。救援物资的筹措是煤炭应急救援行动的基础和首要环节,筹措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救援工作的成效。救援物资的筹措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动用储备;强制征用;突击生产;组织捐赠;争取援助;紧急采购等。②煤炭救援物资储备。在煤矿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中,国家和企业一般会储备定量的特定物资作为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在于,能在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提供抢险用器材、设备和材料,用来阻止灾害的蔓延,救援受灾人员和抢救机械设备等财产,从而降低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③煤矿救援物资的运输调度。救援物资调度问题是煤炭应急物流中主要的决策问题之一,研究的是在煤矿突发事件爆发时,如何尽快运用各种运输工具把特定数量与种类的救援物资从仓库或中转站运送到指定的灾害或事件发生地的问题。救援物资调度的目标就是保证救援物资的合理有效分配和充分及时供应,进而为救援行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资保障,最大程度的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④煤炭救援物资的配送。救援物资配送主要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分类、包装、运输以及救援物资送达作业。

4.2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流程所体现的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功能实现的过程。流程的设计合理与否,不但关系到煤炭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高低,还影响到各项分功能的建设与发挥。参照我国应急物流运作的流程,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当事故救援命令下达后,煤炭应急物流指挥部门立即搜集整理有关信息,根据救援指挥领导机构对突发事件性质和烈度的判断,迅速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机制,并对救援物资需求做初步预测,初步确定有关物资的品种、数量等;根据煤炭企业集团现有的储备物资、可动员利用的物资,运输通道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拟制可行、科学的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方案,并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对运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运作执行部门则根据指挥调度部门下达的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煤炭应急物流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对整个煤炭应急物流活动进行善后处理。调整回收可利用的物资,梳理总结煤炭应急物流经验教训,向上级上报有关情况等。

5小结

篇2

【关键词】应急物流 应急预案 应急物流体系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物流专家认为,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是否高效,关键在于指挥是否得当、统筹是否科学。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普通物流在强调物流效率的同时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通过物流的效率来实现其物流效益。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一些人为的灾害,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应急物流。

二、应急物流的作用

1、对及时拯救受困人员的生命非常重要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大家都有体会,食品和药品越早运到灾区,就能够拯救越多的生命。无论是印度洋爆发的海啸还是美国的飓风等等,一次次的抗震救灾中,应急物流承载了人民生活必需的食品和药品,但不能够有效到达的仍然比比皆是。

2、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救灾是比较及时的,社会是比较稳定的。我们的和广大民众在救灾一线奋战,如果没有应急物流的保障,他们的战斗力是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我们在各种媒体上也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比如部队动用自己的装备赢得了抢险救灾的时机。

三、应急物流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保障量大、面广

比如印度洋的海啸遍及7个国家,而汶川抗震救灾的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面对这么大规模和大范围的灾难,要保障抢救方和受困方的生活、卫生和抢救设备的运送等,应急物流的任务非常繁重。

2、时效性强

任何救灾都有一个黄金时段,比如抗震救灾是72小时。在黄金时间内能否把食品、药品以及工程设备运送到位,是由应急物流决定的。其次就是环境恶劣,这次汶川地震,除了交通通信以及电力都中断外,不断的余震和恶劣的条件都增加了物资运输的难度。在海啸中基础设施的损害也非常严重,飓风过后北奥尔良更是一片。在今年初的南方冰冻灾害中,也是道路交通和电力全部中断。针对这种情况怎样更好地组织应急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协调困难

首先,组织救灾的物资来源非常复杂。比如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物资,既有地区捐助的,也有军队支持的,有国家调拨的,还有国际援助的。从承担物流的实体来看,既有企业也有部队,有国家控制的物流资源,还有志愿者自己组织的。最关键的是对灾民的具体需求并不是很清楚,尤其在地震后两天的重灾区,根本不知道灾区需要什么。又由于受灾地区的是在高山峡谷,余震和泥石流频繁,当大量物资运向灾区时,这种无序的流动都增加了应急物流的难度。

四、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

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前面几个问题的简单阐述,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同时它又是复杂的专业化系统工程。所以,做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基础保障的前提。

1、建立应急预案是关键

面对灾害,我们必须有一个备用计划,即应急预案。尤其是在物流运营当中,要随时随地准备好应对计划。这涉及到运作、沟通、资源分配、个人责任、职责分工,在计划中都要有明确规定。应急物流体系中,一定要制定好相关的规则,各方的职责要明确。如果没有明确职责,会影响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影响物资流转效率。同时,要及时整合、培训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分配好他们的任务。比如航空运输方面,机场、货物运输、航班安排、仓库管理等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发生灾难的时候提供重要的救援。

2、建立应急物流团队

一个应急方案的成功实施有三个前提条件:有预案、有团队、有演习。比如中远物流公司承担了中国化学品、放射性核原料、核废料的运输。该公司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这项运输,所有参与这项运输的人都经过了培训,组成一个固定的专业团队来负责这项运输任务。我国还有一支橙黄色车队专门进行应急演习,每年这支车队都要演习四次,以随时应对那些突发的灾难。

3、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建立的中心。它是一个具有政府工作性质的指挥机构,是一个适应能力强、务实、效率高、信息化程度高、功能强大的中心;是一个多个单位参与、高效运作、反应敏捷、响应迅速、专业性强、保障能力强的团队;是一个实现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调集及时到位的团队。其组织指挥原则是高效的指挥调度、严密的部署,有效的资源整合;保障措施及时跟上,不断创新,务求实效。

4、建立应急物流服务中心

在抗震救灾中,物流业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可是物流作为一个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大部分运力向抗震救灾一线的集结,一批大型生产企业、重点经营单位的物流服务和运力调配受到很大的冲击,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受到严重的影响。作为西部物流中心的四川物流业也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而催生了灾区物流应急服务中心。四川物流国际商会通过在全球的行业协(商)会网络和企业资源,面向省内外、国内外广泛征集物流企业和社会车辆,将各类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纳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统筹开发范围。同时,他们将在灾后迅速成立的“四川抗震救灾应急运输协调中心”改为“四川物流应急服务中心”,作为商会日常的工作机构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

5、加强应急物流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遵循系统化的原则。现代物流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最佳融合,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物流,应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等作为一个系统来通盘考虑。

6、确保应急物流通道畅通

建立应急物流体系,还必须保持应急物流通道的畅通。首先要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实现国家、地区、军队、市场、家庭一体化。目前,我国的救援储备主要依靠国家和军队,国家储备相对而言品种单一、渠道单一,而且布局不合理,这些都有可能延误救灾时机。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国家、地区、军队、市场的一体化储备。这方面国内部分地区已经起步,比如在年初低温冰雪灾害中,南京很快就排除了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南京购置的救护车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地方的储备、军队的储备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应急储备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外,市场储备和家庭储备也非常重要。现在完全靠政府的储备是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建立一些补偿机制才能够保障储备充足。如在日本北部,每个人的车辆后备箱都有防滑链,房间里面都有急救箱和急救包。在家庭储备方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意识,要加大建设力度。

7、完善法律、补偿机制等配套工作

应该说这两年来法律的制定取得了很大的绩效。比如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军队紧急征用12架民用运输机,这有法律保证。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律还不够完善。比如宏观角度的军队参与救灾活动的合法性、军队所履行的义务和流程没有规范。微观上,捐赠物资的归属性、物流人员在应急保障过程中死亡的赔偿标准都没有规定。从目前来看我们的补偿机制是不健全的。年初南方的低温雨雪灾害中,企业所付出的征用到部队的物资到现在还没有补偿完毕。所以,当务之急是一手抓规范,一手抓机制的完善。只有建立健全的补偿机制,大家才愿意成为应急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才能使应急机制获得良性发展。

8、建立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理论系统

物流业需要学习成功案例,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理论系统。对突发性事件快速、及时、应对、处理,需要有一套适合实战的应急物流预案,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系统理论。

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已成为我国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包括应急技术系统、信息系统、仓储设施、专业运输设施、应急指挥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要以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应积极学习和总结先进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系统。

中国的物流企业要深刻认识到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响应能力及控制成本能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比如应急反应能力,物流企业应加强对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制定,要有一套完整的危机处理办法和机制;要做好应急培训,加强网络的建设;要有专门人员处理应急事物、储备应急物品;要加强物流企业对车辆调度的控制,加强物流企业与司机、与货主的互动和联动,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尤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能够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应急物流机制,最大限度地抵御灾害,使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长期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东:从震灾雪灾谈我国应急物流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6-8.

[2] 杜华:如何建设应急物流体系[N].现代物流报,2008-6-13.

篇3

【关键词】 应急物流 构建 运作管理

1 应急物流的产生

物流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而应急物流我们听得来却不一定明白这个概念的由来和这个物流类项的产生。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通常,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提前预测是不太可能的。也可以说是不可预测的,发生的大多数的自然灾害也是提前很难预测的,比如突发性的如“非典”“禽流感””一样的传染病、大面积食物中毒、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地震等等,都不容易提前预测。即使有时能够预测到情况,但是因为预测结果的预报时间和发生时间相隔太短,还来不及准备应对的那功夫,灾害发生了。因为,物流过程再迅速也难以实现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很多时候导致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于及时抵达灾区,救助不及时的同时也会造成救助物资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世界范围内,几多年来多少骇人震惊的重大自然灾害都突发而来,猝不及防。我国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数以万计的人身伤亡让我们心痛,给城市的毁灭性的袭击让我们心伤。记得1998年;在我国长江沿岸;多少大城市洪涝灾害肆虐造成了巨大财产的严重损失,一时间沿岸人们家园无影,流离失所吃住困难。2003年,那一次“SARS非典型性肺炎”不可提防地迅速蔓延,国民紧张心忧惶惶,我们的医疗物资市场救助灾民刻不容缓,一时间带来了医疗卫生部门的长时间供求状态的茫然和混乱。就在2005年初,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十几万人的生命就被突然爆发的海啸夺走了造成了数以亿计的国民财产损失惨重。

每当这些天灾祸患的场景再现时,我们心里和眼前都会为受灾地区难过,然而我们更为国家着急,救助、救助,支援、支援,赶快赶快啊!然而一时间物资筹备有困难、一时间物流流通难以及时;一时间物流体系失去了方寸,难以招架这突如其来的大量的物资流通。

我们想想看,当我们眼看着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很心痛的,但是当我们看着想象着受灾地区活着的人吃穿住行无依无靠、挨冻受饿病弱苦痛无法自救时,我们是多么着急救助他们的人力物力马上到最艰难的地区去雪中送炭啊!在战争时期,每一场战役打响前,部队后勤保障物资就会有足够的储备,而且一定要有一套周密的完善的物流系统做保障,物流计划做全局考虑,那样才会打胜仗。而如今世界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和由于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的不可预料事件,一旦发生,那不可怀疑地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用来来解决或善后灾区死亡安葬、伤病救治、卫生防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秩序恢复、宁安百姓等问题,以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和灾情,否则受灾面积、人员、损失将会恶性扩大,很危险会导致灾害演化为更大的灾难,于是,应急物资流通就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项课题。而应急物流就随之产生了。

2 分析应急物流的涵义和内容构建科学化体系

2.1 应急物流的含义和内容内容

应急物流———是以提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不可预知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所需应急救助物资为目的,是以追求最快时间、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程度最小化为理想目标的一种特种紧急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相同的构成要素是,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三个效用是: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2.2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的联系与区别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有不同的是:普通物流强调物流的效率同时也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不一样,它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更注重的是效率,体现了应急!效率低应急效益就一定差。

我们更应该明确:应急物流具有:1)突发性。2)不确定性。3)弱经济性。4)非常规性等四个突出的特点。

2.3 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

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我们不妨以2008年初,中国南方地区长时间的大范围受到冰灾的那一场灾难。男南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灾难严重,仅贵州省一家就在冰灾中直接损失348.85亿元,最严重时,发电能力失调,停电影响严重,都匀市在黔南州政府所在地竟然停水停电13天,一部分县城20天以上停电。再有2008年5月12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更是让我们记忆犹新,那更是一起受损超大的突发应急事件。如此突发性的严重灾害发生后,如何实现灾后快速及时和有效处理,从而减少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就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3 急物流体系的体系构建及其运作管理

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为了使应急物流的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量理想、流程简洁、流体充裕、流速快捷,更能保证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灾区事发地,首先要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助推运行。把制度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方法会很有效果。

再有各级政府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中,一定发挥领导的威力和协调力,从中央地方自政府需建立专门的应急物流管理机构,做到分工科学明确,管理协调有效,在应急物资的筹备、储存和运输线上,实现运作高效。

4 结语

综上分析,我们从应急物流的特点和效用要求来看,觉得建设应急物流体系的内容要重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等各个方面,如此来着手建设,定会使体系完备,运行高效,达成理想应急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参,王长琼.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物流技术,2006(9).

篇4

关键词:应急物流;物流管理;提升;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地质、气候条件差异性较大,属自然灾害稍多发地。近几年我国连续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还有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事件,给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间这些时间点和段上发生的这一切,必然带来对应急物流的大量需求,以便能及时解决救灾物资转运,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等问题,否则灾害损失将会不断扩大,灾害极有可能变成灾难。这些都在不断地考验着我国政府对于应急物流的应对管理能力。回首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通讯以及道路中断,致使救灾一度陷入困境,在后期救灾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安排不周,救灾现场又出现了物资运送不合理、物资无法准确到达目的地等现象。因此,从应急物流在供应方面所表现出的被动局面看,我国应急物流在管理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提升应急物流管理能力,并非仅通过提升交通运输速度、加快物资周转等就能简单的实现,众多因素都会约束着它的发展和提升,提升应急物流管理能力需要应急各部门的协调,多领域的合作,通力协作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我们要想提升应急物流的管理能力,就必须首先研究应急物流管理现状,再进一步找出影响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各种相关因素,最后对症下药。

1 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1.1 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它包括应急物流组织机制的构建、应急技术的研发、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的管理、应急所需资金与物资的筹措、应急物资的储存与管理、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等内容。

1.2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及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具备以下特点:

1.2.1 快速反应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破坏性大,如果行动不及时,势必造成灾害的扩散。因此,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反应。反应越是及时,就越能尽早掌握救灾的主动权,否则灾害损失将扩大。应急管理的这一特征,极大地考验了政府的主导性,政府掌管着行政资源和大量的社会资源,拥有严密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庞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是任何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只有由政府主导,才能动员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开展应急管理,实现救助的快速反应。

1.2.2 目标广泛

应急管理追求的是社会安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关注的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大众利益,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为全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这也正是应急物流弱经济性的体现。

1.2.3 社会动员

政府虽然在应急管理中扮演主导性的角色,但必须充分意识到,在危机发生时,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来进行应急管理,充分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突发事件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3 应急管理过程

重大灾害事件通常由潜伏期、形成期、爆发相持期和消退期组成。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应该从灾害发生的完整过程进行分解,并针对各个不同阶段应当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1.3.1 预防

是指危机还尚未发生之前,为了降低突发事件出现的几率、减轻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性措施。我国强调以风险管理为应急管理的核心,要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风险、测量风险、登记风险、预控风险,把应急管理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在预防阶段政府要十分注重风险评估工作,尽可能地预测和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并积极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1.3.2 准备

是指政府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预警监测、科学研究、信息处理、日常管理等。例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整理,依靠各方面专家技术提升分析风险信息的能力,争取做到早期预警,并力争进行正确决策,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实时状况的变化随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组织演练,加强经验总结学习,对应急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储备相关应急物资等。

1.3.3 反应

是指在危机发生和不断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各种紧急处理和救援性的活动来应对突发事件。主要有:预警提示,启动应急预案,实施紧急救援,进行紧急控制和隔离,快速疏散人群,评估受灾范围和程度,及时向公众报告危机发生情况,预告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救援进展如何,向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等。反应的速度及成效是对应急管理效果最直接的体现。

1.3.4 恢复

在突发事件得到一定控制之后,为了恢复灾区正常的状态和稳定社会秩序,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恢复性工作,包括:启动恢复计划,实施灾后的救援和救助,对毁坏设施进行重建或修复,以最快的进度恢复社会秩序,对灾害进行管理评估等。

2 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及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缺乏统一性,呈现出各部门各自为政,行动无法可依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成本,代价高、收效低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救灾过程中造成的伤亡补偿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有效全面发动受灾群众参与救灾。

2.2 危机意识淡薄,对预案认识不够,事后缺乏总结评估

由于针对各种灾害的预案本身就存在不规范性,加之各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得对危机可能发生的认识把握不准,实战演练缺乏,即使演练也仅浮于形式。况且各部门间缺乏系统、统一的演练。一旦灾害发生,各部门便显得措不及手,行动很难协调统一。我们必须从每次危机处理中吸取教训,认真分析危机产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止危机的发生,这是应急管理有效措施。

2.3 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灾害一旦发生,需要应急物资在第一时间到达,但我国目前的物流各环节还未达到统一化、系统化标准,使得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缺乏一贯性,进而削弱了应急的效果。应急管理的急迫性强调共同工作、协调应对,特别要求各部门、上下各层级的工作程序具有一致性,在行为上注重合作与协调。

2.4 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美国所有防灾事务的统筹由联邦紧急事务处负责,国外日、欧等发达国家,在应急物流管理方面也都有自己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形成了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而我国在此部分尚为空白。

2.5 高科技在应急物流的应用率较低

当前,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飞速,但现行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未将现行的智能物流应用于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导致应急指挥中心无法准确掌握紧急情况下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具体情况,无法制定出正确的应急物流决策,因而难以满足应对突发紧急状况的要求。

3 提升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建议

3.1 建立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通过国内立法途径,从上到下设立专职机构,将我国军队职能加入进来,建立专门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应急救灾指挥工作,保障物资的筹措、运输、调度、配送,从政策法规层面将各部门的权利、义务、职责加以明确,做到灾害发生时何事都有法可依,进而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的流通。

3.2 建立各种灾害应急物流管理预案

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加强灾害的事先预防和演练,针对不同的灾害种类和各地区突发的规律,制定各种不同的应急预案和救灾措施,做好应急管理所需的各项准备,包括:资金、物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等,并要有忧患意识,在平时加强预案的演练与实操。另外要充分发挥当地民间组织、群众的作用,齐心协力保证救灾效果。

3.3 加强应急物流管理各环节信息化建设

在智能物流发展的今天,应将应急物流的供应、采购、运输、配送各环节与信息化相连。使应急物资实现可视化、透明化运行。这不仅有助于灾害的及时救助,对于救灾经费的使用、捐赠救灾物资的流向都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构建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使应急指挥机构及时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信息化的另一方面是灾害预报的信息化,政府应充分利用高科技在对灾害防范的同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这对于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4 加强灾后重建管理

在突发性危机事件得到一定控制之后,为了恢复灾区正常的状态和稳定社会秩序,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恢复性工作。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认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及时有效实施,确保各项资金款项的及时到位,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督查力度、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好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4 总 结

应急物流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我国应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应急物流的管理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尧.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徐端端. 中国应急物流优化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2):214.

篇5

先土建还是先定物流集成系统

物流系统和土建关系密切,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业务需求决定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决定物流设备;物流设备决定建筑。也就是说,一切为了业务需求。许多公司在建设物流中心项目时,往往会忽视其中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本末倒置。有的先建好土建,再去讨论物流系统方案;有的一边土建一边确定物流系统方案。如果是新建物流中心,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先确定物流系统方案,再土建,最后根据物流系统方案来实施。

一般情况下,新建一座现代化物流中心实施的大致步骤是:

土建施工图设计前初步确定物流系统规划方案,以便供电、网络、照明、预埋件、预埋管线、结构、基坑等的设计,这样做可以避免返工的现象,减少施工变更。既减少浪费,又能有效控制项目工期。

建筑结构柱距多少比较经济,既便于操作,又降低土建成本;跨楼层的输送设备孔洞位置、尺寸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物流设备用电量多少影响高低压配电;照明灯具需在通道内或作业区上方;货架中的消防喷淋管道如何布置;供热、空调等管线需避开物流设备等等,这些事先需要综合考虑到。

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一般都认为物流系统集成商报价国内的便宜,国外的贵;集成商水平国内的一般,国外的高。具体报价便宜多少、水平相差多少,很难断定。

事实上经过最近几年的“拼杀”,国内物流系统集成商已经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国内物流系统集成商在关键软件、控制、电气、驱动等方面大多与国际接轨了,采用可靠的世界知名品牌产品,项目实施经验也相当丰富,在价格上也有优势。建议可以优先考虑国内集成商。

物流中心的模式

有的人认为物流设备投资巨大,而且很耗电。所以,还是传统的平面仓库、手工作业好。这样做风险小,心里踏实。但要满足业务需求,需要建面积巨大的仓库,需要购买更多的土地。有的人认为不需要自动化,采用一些搬运设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就行。例如:某公司准备建物流中心,由于种种顾虑,拟采用平面仓库,5层货架,VNA叉车作业。

最终该公司选择了AS/RS方案,用户反映良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自动化程度越高投资不一定越高,适当的自动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形象。

选择集成方案

很多企业在选择集成方案时,十分注重性价比。的确,性价比十分重要,但“用价比”更重要。某公司建造一座现代化物流中心,邀请了国内外物流系统集成商来做方案。欧洲某著名集成商的方案报价1.2亿,优惠到1亿,方案很完美,性价比也很高。国内某知名集成商的方案报价不到4000万,方案比较切合用户要求,用价比高。最终该公司选择了后者。

建议在选择方案时,量力而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投资预算来选择集成方案。与企业不相适应的所谓的性价比高的东西,并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果。

软件实施

很多物流集成项目中,物流软件是打包的,价格固定,但详细功能模块事先没有确定。在软件需求分析时,往往贪多,认为功能模块越多越好,而且功能模块一定要客户化,这样才能充分满足使用需求。

笔者了解国内某物流集成项目中,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提出了50个客户化模块,在项目上线时只完成了其中的22个。在项目上线后2年内,有44个模块从未使用过,其中有12个是客户化的。由于客户化,软件实施费用增加了78万,项目工期延期了5个多月。

对于物流软件的功能模块,建议不能贪多;成熟的、知名的物流软件,尽量少客户化;使用频率不高的模块可以考虑取消;有的功能需求可以通过管理制度来实现;不妨多相信、多采纳一点实施顾问的建议。

设备的选型

随着技术的进步,物流设备的性能越来越高。堆垛机行走速度从每分钟几十米到几百米,承载从几十公斤到几千公斤;分拣机的分拣能力从每小时几百件到每小时上万件。企业决策者往往会选择性能参数尽可能高的设备。其实,物流系统的能力不能仅仅考虑某一物流设备或物流设备系统自身的能力,而要考虑全系统的能力,包括各系统匹配后的能力,以及设备与人工匹配后的能力;最薄弱的环节决定整个系统的能力,和木桶的短板原理类似。

而且,高性能是要有代价的。建议在设备选型上,不迷信高性能参数,够用、适当富余一点就行。

设备是否真的很耗电

很多人认为,物流设备肯定很耗电,一般企业负担不起。其实,一般物流设备在工作时才运行耗电,待机时几乎不耗电。

下面是一个大型物流中心的真实数据:上海某物流中心,建筑面积22000平米,主要物流设备有5台堆垛机,1套立体仓库出入库输送机,约1700米皮带输送机,1套高速分拣机。物流设备总容量345KW。每天工作时间8:00~22:00,工作日运行,节假日一般不上班。在物流设备供电线路上安装了单独的电表,测量结果显示平均每个月用电量在5000度左右,分摊下来电费在5500元左右。每月5500元的费用,在上海大约相当于一名月工资2750元的普通工人的费用。

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人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建议可以考虑适当的自动化,用物流系统来代替部分人工。

评估

篇6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应用型 实践课程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电子商务更是空前发展,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物流外包,社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急剧增长。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国内物流企业亟待壮大,伴随而来的是对第三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第三方物流。而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因此,必须对物流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科学论证与规划。

一、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由于物流工作实践性强,物流企业在招聘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应聘者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少则1-2年,多则5-8 年,对于刚刚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实践经验的缺乏已成为阻碍其就业的最重要因素。

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就业与创业。因此,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能具备一定符合企业要求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就成为实践教学的首要目标。

针对我国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培养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实践课程体系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职业基本能力,物流专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竞争能力五种能力。打造的是既具有物流设计,运作,优化的专业能力,又懂得管理、经营,决策,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生就业与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与应用为核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为此,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符,要避免出现人才结构性失衡。

如香港理工大学开设国际航运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开设运输管理课程,完全是从香港转口贸易的优势出发,抓住了航运,运输的需求重点,即便有能力开设其他物流课程,也没有贪大求全。因此,我们要从地区,行业,发展阶段等方面考虑,设置物流急需的实践课程,既满足社会需求,又实现充分就业。

2.能力导向原则

物流实践能力培养应包括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两个层次。基本专业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操作岗位技能,主要有储存、运输、调配、分装、加工、信息、报关、报检,结算、货运,客户管理等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能力为组织管理,分析决策,人际交往,创新竞争等能力。

3. 素质导向原则

著名国民素质研究专家谢思忠曾指出:大学生就业,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可以说“素质决定命运”。很多企业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放在首位,他们特别欢迎那些事业心强、具有战略眼光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除此之外,还要有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精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活跃敏捷的思维。

以上素质的培养是实践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

4. 学生导向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因此,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

5. 特色导向原则

各个学校都全面开展物流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教学是不现实的,物流企业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发挥优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和课程优势,培养学有专长、独具特色的毕业生群体。比如交通类院系可注重运输事务方面,管理财经类院系可以侧重管理,营销,成本等方面。

6. 前瞻性导向原则

现阶段的学历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现代物流业发展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物流教育也要不断更新改进,尤其是实践课程,不但要与现实物流发展与时俱进,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以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符合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成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应构建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业务流程模拟为主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践课程体系。调动各方资源,培养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岗位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适应2l世纪物流人才的要求。

1.培养职业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

职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是针对现代社会从业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课程,主要是掌握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能力和电子商务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为:(1)计算机操作与维护;包括微机硬件安装与设置方法;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方法;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使用方法;声音,图像编辑处理方法;网络基础和INTERNET网络应用;(2)电子商务应用:包括B2C交易、B2B交易、C2C交易、网络营销、电子合同、网上银行与支付,信息、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商务管理等。

2.培养物流岗位专业技能的实践课程

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实质是一种单项管理能力的仿真实训,是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岗位的。课程安排在物流主干课程后,主要目的是以岗位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软件为手段,实现符合岗位需求的目标。

主要课程设置:(1)运输与配送管理实训: 包括业务管理、调配管理、运输管理、路线优化等操作环节;(2)仓储与库存管理实训: 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3)货运实训:包括拟订货代合同,处理海运、空运进出口业务,租船订舱、报关与报检,货运保险等内容,(4)供应链管理实训:包括供应链的构建方法与技能,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技能,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等内容。

3.培养综合管理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实践课程

综合性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 “宽口径”,综合型, 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环节。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在掌握通用基本就业技能基础上,将所学各类物流单项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企业或部门的总体运营能力,实现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综合能力目标,同时培养一定的职业素质。

课程内容以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物流企业运营为背景,采用模块教学,角色虚拟方法,具体模块有:(1)物流企业管理模块:内容包括企业创立,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2)物流企业营销模块: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等;(3)物流企业运营模块:以家电,医药,食品,汽车等功能物流为背景开展实训;(4)物流客户管理模块:内容包括客户分析,客户获取,客户维系,客户挽留等。

四、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

物流实践课程体系搭建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但如何实现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却需要一定的条件为保障。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既能按照物流专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实战型师资队伍,要走外延和内涵双重发展之路。外延发展,就是引进企业职业经理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内涵发展,就是鼓励专任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到相关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或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掌握应用技能和实践知识。

2.探索与创新物流实践教学法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除多媒体,案例法等常用教学法外,在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更多的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教学法: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展示、边讲、边做,直观性强,易理解、易掌握,印象深刻;(2)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提交物流设计方案,使不同性格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的提高;(3)模拟实训法 :采用实物模型、ERP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模拟流程与岗位,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搞好物流实验室建设

物流实验室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为学生提供物流实训的平台,是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应用型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更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物流实验室建设应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课程,并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全面系统考虑。应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一方面,为克服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滞后性和适应物流实践本身的飞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可及时洞察物流人才需求变动与发展趋势,进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有步骤地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物流岗位职业活动的深入分析,确定物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不但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校阶段就接触企业,深入实际,培养职业素质,适应职业环境,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与创业。

5.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物流运作是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流程,物流各岗位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适应特定职业或职业群需要的必备职业素质。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应坚持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含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6.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希望新进员工能马上胜任工作,这是现在社会的普遍就业准则。而学校的实训课程,模拟再好,也与实际存在差距。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期,尤其是毕业实习,多接触实际,多积累经验。通过实践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快进入职场角色,这样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作为发展日益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需要既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又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担负起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重任,建立一套符合市场需求,重视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的核心与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索,总结,修正实践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长宁: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12

篇7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为了有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企业在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来保证生产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物流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物流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各方面的经济收益。现今社会,物流作为一项独立的行业发展起来,无论社会、企业的生产运输还是个人的需求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物流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纵观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多数存在很多问题,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这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动物流行业的发展。本文针对物流管理存在问题展开讨论,首先系统地阐明了物流管理的概念意义,然后分析了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了如何利用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一、引言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在美国,时至今天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史,逐渐走向成熟。物流是经济一体化,与社会联系加强的结果,也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所衍生的一门新兴事物。在经济不断进步,交通不断发达的今天,企业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发展条件,同时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物流运输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放在物流管理方面,不断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建设,将物流管理水平看成是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甚至将物流管理看成是一种战略意识,使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一门专业起步比较晚,在物流管理中仍然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在物流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出路。

 

二、物流管理理论的内涵阐述

物流作为一门学科起初起源于美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的相关协会就已经给出了物流一个科学的定义,说明了物流实质上就是一个存储与运输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原料的采购运输、中间库存、产品输出、以及一些重要信息从生产厂家到顾客之间的流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商家与消费者的需求,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活动的控制与管理。从表面上看,物流仅仅是指商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流动,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这种商品或物品的空间流动逐渐转变成为现代物流。传统物流的生产与运输是相互分离的,然而,现代物流则开始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支持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实现信息化物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物流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他涉及到众多相互关联的环节,例如:供货环节、生产环节以及回收环节。在众多的环节与阶段中,占据关键地位的环节当属供货环节与生产环节。从整个环节对比来看,其中的一些环节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也不能够产生真正的收益,然而这些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物流管理的科学方法来加强对物流的优化管理,从最初的统一原料购买,到一致配送,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企业物资与资源的调配,全面减少企业的运行资金投入,进而能够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优化分配。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中,企业自然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是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易的有益桥梁,也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在科学、有利的物流管理环境下,能够全面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企业尚未形成现代、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而且管理的方法与模式都相对陈旧,导则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1)传统、陈旧的物流管理理念根深蒂固,没有从中解脱出来,而且现阶段的物流范围也没有突破一定的空间,运输的费用也比较高,而且也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运送的速度不够快,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在没有紧迫竞争机制动力下,缺乏发展的劲头。(2)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也有待更新,目前,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科学、完备的物流管理系统,而且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将物流管理还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例如:手工记录、人工分拣等,在具体的管理中缺乏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积极利用,物流管理没有达到科学化、现代化,也没有出现科学、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与模式。

 

第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管理。一些企业,尤其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对物流管理的科学性认识,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法律与制度,很多物流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种管理系统与规模系统,例如:没有形成适应自身需要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录用及考核机制,甚至存在人才任用不合理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有的人力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一些对应的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第三方物流与供应商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物流管理效益的不足,没有真正发挥物流管理的真正作用。

 

第三,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而且现任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物流这一行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批合格的人才系统,很多人缺乏相关知识与经验。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物流管理知识系统,而且也需要掌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然而,从现阶段来看,这种综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四、物流管理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形成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因为先进的理念也就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管理理念也就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对传统落后思想的一种颠覆。物流要想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就需要一套先进的理念。因此,现阶段的企业物流管理,一方面要明确其地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更新其管理理念,要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物流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单纯位移,而是要转变观念,将物流管理看成一种突破传统思想,超越企业界限的创新型活动,而且这是一种带有服务性质的、客户至上的经济形式。

与此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标准的物流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照顾好多方面的利益,例如:供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等,要在维护他们利益的前提下,来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确保物品能够以最迅速、最快捷的形式在供货商与顾客之间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发展和顾客的利益。因此,在竞争不断剧烈的现代社会,必须形成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建设科学、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确保物流管理的健康发展。

 

2、持续发展与完善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形成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第一,只有通过建设科学、完善的物流管理模式与方法,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不断革新现阶段的物流传输设备,以此来实现物流的现代化管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能够有效确保物

流的运行效果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因此,企业的领导层要转变物流管理思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加以重视,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善于发挥人力资源成本在这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善于用人,积极开发人才的潜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积极有效利用。

 

第二,企业要善于配合物流信息处理,从数据库、代码以及各种信息传输等方面进行管理与维护,以此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及标准化,或者为未来的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要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网络化建设。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物流信息的采集、传播与处理加工。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物流管理的高效进行,就要不断地依靠自身所具备的资源管理体系,逐渐形成达到现代标准的物流信息系统,而且要尽量确保这一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更加广泛的信息网络系统,吸引更多的客户人群,达到全球的网络链接与物流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的物流粗放经营局面,实现对物流的网络化管理,保证物流管理具有全新的发展模式。

 

3、要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设立科学的物流管理法规及制度。现今,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为企业的商品营销带来了新的动力,而且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打入了国际范围,甚至出现一些跨国企业与跨界商业经营。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要顺应这一不可逆转的形式,也就是要从国际化视角来科学地制定物流标准,以及一些法律法规制度。一些物流管理方面的制度及标准,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所经营项目以及所经营这一行业的特征,进而从产品的包装、运输以及卸载等方面都要层层落实。制定科学的物流标准,要确保能够与国际社会一致,在实行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后,才能确保企业的物流经营走向国际社会,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全面免除由于规范或者标准不一致等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壁垒,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物流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4、重视对物流相关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的物流管理人才。现代社会,整个社会的开放以及市场竞争的持续剧烈,都为物流发展壮大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现代物流管理也实现了多方面因素的相关化管理,例如:一些因素已经紧密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客观形势背景下,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训,不断优化与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培养一大批能够顺应形势、符合社会发展大潮流的物流工作人员。

 

第一,物流企业的管理层的人员,地位无论高低都要掌握必要的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要对物流交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物流企业要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全面提高物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可以通过专家论坛,公共讲座等方法实现对一些问题的集中探讨与深入研究,用这种方式来开拓物流从业人员的见识,进一步优化他们的技能。

 

第三,要确保物流管理人员动态稳定的梯度,要完善更多的方法与途径来深入开发与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例如:通过与高校进行联盟合作来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开发出人才更多的潜能,要从企业选择具有先进能力与素质的工作人员参加国际性的物流交流论坛,使他们的思想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5、全面控制物流管理成本,运用先进的采购策略与核算方法,来全面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为成本的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管理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成为评价一个物流企业是否盈利的重要标准。因此,物流管理企业要加强对一些现实事物的分析,从采购花销、到运费再到科学的仓储控制以及其他环节,例如:分拣、包装等进行有效控制,经过全面的分析来控制其成本花销,实现对物流管理的经济效益的收获。

 

五、总结

物流管理是一门复杂、涉及范围广泛的一个行业,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物流的基础知识,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方法能够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全局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站在世界发展的高度,提供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思想观念,全面促进物流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l]彭卯华.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9)

[2]马红英.做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煤炭工20ll(04)

[3]王光远.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4]丁兆梅.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lo(19)

[5]张静静.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ll(12)

[6]李成建.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08(41)

篇8

1.1物流概述

物流是一个新的科学分支,它最早起源于美国。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效的物流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通常是指一个产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为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所在地是不同地理位置而产生的实践差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现代物流是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以外的界限分离,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来实现对企业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以实现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通过协调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物资与信息的流动,以满足客户的消费需要。它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环节,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品的销售以及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完整的活动周期。

2. 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物流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企业战略计划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2.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观点看,企业物流是企业中的一个属于支持性质的部门,仅仅只是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起到一种支持和促进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现代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连接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关键,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改造,使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资本回报率,使企业从物流中心获得丰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正确的认识

受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制约,物流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一般都存在着经营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模式落后、交货不够快捷、安全性差、缺乏竞争力等缺点和劣势。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企业服务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3.2企业物流管理滞后,现代化设备不足

许多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停留在纸笔时代,或者一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但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更不用说通过网络管理企业物流的方方面面。虽然有些企业应用了现代物流设备,但是效果一般都不好。长期以来物流专业人才稀缺,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没有得到相关企业和部门的足够重视。

3.3物流管理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落后

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这一因素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也阻碍了物流管理服务方式、运作模式的组织创新和发展,制约了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4. 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4.1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从生产规划,采购到仓库管理,目前的物流管

理业务和库存控制操作系统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如何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低点,依靠人工记忆的处理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购买,验收以及保证货物质量和交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致使库存堆积,交货延误,成本增加,进而企业就会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因此,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要用什么样的信息系统,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情况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信息系统,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4.2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物流管理知识

首先,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改变过去只重销售忽视物流管理的思维模式,加强对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实际业务的现代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其次,企业应重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要加大力度管理,并积极与供应商和用户进行及时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运作整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应树立绿色物流的概念,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强物流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需要的综合物流专业的管理人才稀缺,是制约当前物流管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培养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中心;是物流人才管理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物流理论学习的同时,公司还应设立物流示范操作区,使工作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认识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人员资格制度和相应的培训体系,并运用相关激励措施,加强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再次采取教育和在职培训相

结合的方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培养现代物流人才。 4.4改善物流管理信息化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客户,供应商和制造商联合起来,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改进和升级,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的关键。

篇9

针对这种情况,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迅速发展,以期及时、快速、全面地从源头监控食品安全状况。现有的快速检测方法很多,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目前最主要的快速分析方法之一,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的试纸条也在快检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消费者对其技术原理了解较少,对试纸条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质疑,因此,本文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出发,简要介绍该项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推广其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

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old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简称GlCA)是一种根据免疫反应原理、利用大孔径微孔滤膜为载体、以胶体金作为固相标记物来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检测样本中待测物质的快速分析技术。传统的胶体金试纸条以塑料卡壳作为支撑,使用时将处理后的样品液滴加至样品孔中,等待5~10min即可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结果。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市场上该类型的产品较多,但大多灵敏度较低。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勤邦)在传统的试纸条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胶体金标记的抗体直接冻干在微孔试剂中(图1)。检测过程中,能够使金标抗体与待检样品液充分接触,充分反应,从而减少误差,增加整个体系的反应灵敏度,易于对样品中的药物残留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摈弃了传统试纸条的塑料卡壳,仅以“裸条”形式装于试剂桶中,节约空间,减少生产运输成本。

该产品使用方便,用微量移液器移取200μL处理好的样品液于微孔中,缓慢抽吸且充分与微孔中试剂混匀,室温(20-25℃)孵育5min后,将试纸条插入微孔中――印有“MAX”线端朝下,使之充分浸入溶液中,室温孵育5~10min,取出试纸条,即可判定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据统计,全国有15000多家原料乳品收购站,几乎都是无仪器、无专业人才、无配套设施的“三无”单位,并且这些企业每天收奶少则几十车,多则几百车甚至更多,如果采用仪器检测,每天仅能检测约50个样品,且仪器检测方法工作量大、成本高、对检测人员及配套设施的要求极高,无法实现对收购乳品的批批检测以及从养殖户、收购站、乳企、流通环节各个环节的广泛检测。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限0.1~0.5ppm)可与液相检测方法匹配,并且可通过产品系统的升级――试纸卡+配套的PC机来实现更灵敏的检测。试纸条的使用不需要配备大型检测仪器,可在现场进行,10min之内即可显示检测结果,结果直观,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进行残留定性结果的确定,适用于我国基层检测实验室、政府部门的市场监控、临时抽检、排查工作中广泛推广使用,也适用于乳制品企业从源头监控产品,降低成品乳受污染的风险。

在“健美猪”、“山东羊”事件中的应用

我国某知名肉企每年约屠宰2000多万头生猪,平均每天屠宰约5万多头,这么大量的肉制品若仅通过仪器对每个样本进行检测成本太高,而且样本提取和净化等前处理步骤比较耗时,增加了检测的难度,无法实现批批检测的需求。

胶体金试纸条对单个样本的检测时间为5~10min,平均每个样本仅需几元,符合企业检测的需求。目前,河南、山东、湖南等省市已展开了“瘦肉精”检测,使用试纸条现场检测猪尿等尿样,从源头确保流通到市场的肉制品的安全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近些年来,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使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灵敏度有待提高、检测药物种类少、无法实现数据处理及存储、对检测产品生产厂家没有规范的管理、现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因此,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未来还需要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多种药物同时检测

目前,我国畜牧业中使用的抗生素等各类兽药种类繁多,这不仅增加了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几率,对消费者具有潜在的危害,而且加大了执法机关检测的难度。而现有的胶体金试纸条大多只能检测同一样本中的一种药物,如果开发出可采用在同膜上进行多种药物测定的方式,将对检测某些具有联检意义的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北京勤邦现已开发出针对牛奶中多种抗生素残留的同步检测产品,如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图2)、β-内酰胺类&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磺胺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快速检测试纸条等,大大节省了检测的时间和成本。未来要将这种技术进一步改进,实现针对更多的样本基质和检测药物的目的,达到“一卡多用”的效果。

与读卡仪配合使用

篇10

摘 要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管理是当前物流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机制与体系。本文从储备、运输和配送三个方面构建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列出了详细的指标及计算方法,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 冷链 应急物流 质量管理 指标体系

一、引言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最终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应急物流服务质量,即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实现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应急物流质量管理是食品冷链应急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应急物流。本文针对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管理体系展开研究,并从储备、运输、配送三方面进行关键因素分析,建立了较为全面、实际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衡量和评价,以指引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管理的实施。

二、关键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管理中的服务质量不是单冷链食品的性能方面的满足性,还应包括还应包含时间和成本的因素。追求广义的服务质量不仅要超越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关注从储备、运输到配送的整个过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思想使可能的质量问题消除在食品达到顾客之前或形成之中。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为了实现物流服务的最终目标,建立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之前我们首先要识别需要控制的活动,明确不同阶段质量管理的内容和重点。储备、运输和配送是冷链应急物流质量控制中的三个重要的节点,也是影响冷链应急物流质量的关键因素。

1.储备质量的控制

通过对储备信息的分析,管理人员预测有可能的库存增加数量,尽量减少储备成本提高物资供应率;通过对储备结构进行优化,利用ABC分类法将救灾物资划分为重点物资和一般物资,分类管理并依据市场供货情况对重点物资,短线物资合理储备;通过对搬运流程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流程改造,减少终端站点停留时间,防止作业过程中不合理中断,以保持冷链食品自身品质。

2.运输质量的控制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作用对象是易腐的生鲜食品,易腐食品由于自身特征不同,其运输要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但从总体来看,易腐货物要求运输过程满足最重要的服务是鲜、活、快。从整个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来看,对运输质量的控制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即成本、速度和可靠性。运输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问的运输所支付钱款和与行政管理与维持运输中的存货有关的费用;运输速度是指为完成特定的运输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速度与成本有密切的关系,能提供更快速服务的运输商要收取更高的运费;运输服务越快,运输中的存货越少,无法利用的运输间隔时间就越短。因此,在速度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也是运输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运输的可靠性是指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输过程中保持生鲜食品的完整和新鲜度。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对运输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达到低成本快速运输。

3.配送质量的控制

突发性的事件一般扩展比较迅速,应急物流通常是区域性的,配送是直接将冷链食品直接到达顾客手中的一个过程。从食品应急物流质量管理体系上看,对配送质量应该注重2个方面:配送服务质量、配送作业质量。配送服务质量是指公司在与终端客户接洽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配送作业质量是指公司配送作业中相关质量,其包括配送的灵活性、配送的一致性和配送的速度型。

三、应急物流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1.体系的建立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将食品的储备、冷藏、装卸、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质量体系是多层次,是各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物流企业质量有关的过程,主要由储备、运输、配送这三大过程所构成。建立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思路就是按照现代的质量管理思想(如ISO9000:2000标准),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系统的识别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中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对这些过程,尤其是关键过程通过具体的指标加以控制、保持和改进,以最终实现应急物流质量的最终目标。如图:

2.指标内容说明

(1)储备指标体系及指标细分

储备成本指标包括:库存持有成本、搬运装卸成本、储备信息传递成本。库存持有成本是指冷链食品在库存时占用的成本,以及库存服务保障成本、储备投资的资金成本;搬运搬运装卸成本是指搬运装卸设备的购买成本,人员工资及管理费等;储备信息传递成本是指购置计算机网络平台、支撑软件的固定成本,人工管理费用、系统维护及软件更新等变动成本。

储备效率指标包括:储备物资供应率、储备物资周转率、储备物资收发正确率。

本文从应急物流的基本功能环节对影响物流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分别针对各功能建立质量指标体系,明确应急物流质量管理活动需要考核的内容,并运用模糊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应急物流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评价。本研究虽通过调研获取了一定信息,但尚存一些局限,未来需进一步深入:(1)指标体系有待开发,(2)指标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有待细化和扩展。

参考文献:

[1]张庆英,巫宇南.系统方法在冷链物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南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2008.

[2]刘明菲,龚韵枝,杨勋.基于顾客价值的物流服务质量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12).

[3]罗曼.中小型零售连锁超市物流服务质量体系的构建.商场现代化.2008(15).

[4]许良,俞明南,汪克夷.连锁物流服务质量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技术经济.2010.29(7).

[5]蔡赛军.物流质量管理.上海: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2.

[6]杨晓菲.基于顾客需求的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研究.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安全技术与工程.2007.

[7]姚冠新.物流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构建及模糊评判.商业时代.2005(29).

[8]王恕.医疗服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6):53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