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04-06 13:2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篇1

关键词:总则 术语

引言

新版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已经开始在我国全面实施,由于该规范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涉及各行各业,尤其与我们建筑电气设计行业紧密相关,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贯彻,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比了新、老版《防雷规范》之间存在的不同,与业内同行一起分享。

总则的变化

2.1第1.0.1条中在保护范围的内容中增加了“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错误运行”这部分内容。这源于近年来现代化建筑的迅速发展,精密且昂贵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也不断涌入,因此增加这部分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2.2 第1.0.2条中在适用范围内扩大至“扩建、改建”建筑物,并取消“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公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新版《防雷规范》是扩大了防雷设计的设计范围。

增加了术语章节

新版《防雷规范》增加了本章节,在该章节中,对雷击等五十条词条定义。

增加了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内容

新版《防雷规范》在第4章节“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内新增了4.5.6小节,要求“在建筑物外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而要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其内容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4.1 防接触电压

具体措施详见新版《防雷规范》中的3.1、3.1.1、3.1.2、3.1.3、3.1.4条文,本文在此不做累述。

接触电压是指人站在发生接地短路故障设备旁边,距设备水平距离0.8米,这时人手触及设备外壳,手与脚两点之间呈现的电位差。

接触电位差:Ut=(174+0.174ρt)/√t

式中 Ut―接触电压差,U; ρt―人脚站立处地面的土壤电阻率,Ω;

t―接地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s

接触电位差主要产生于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而用在此处,接触电位差则来自雷击电流。为了避免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对人身的伤害,特在降低接地电阻Rd等方面制定了上述几点要求。

4.2防跨步电压

具体措施详见新版《防雷规范》中的3.2、3.2.1、3.2.2、3.2.3、3.2.4条文,本文在此不做累述。

跨步电位差是指地面水平距离0.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而人体两脚接触该两点时承受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主要由于外力的原因,电气设备、接闪器的接地点,或者断落导线着地点,将有大量的扩散电流向大地流入,而使得周围地面上分布着不同电位,若人体的两脚分的很开,分别接触相距远的两点,则形成较大的电位差,有强电流通过人体,从而造成伤害。

跨步电位差:Us=(174+0.7ρt)/√t

式中Us―跨步电压差,U; ρt―人脚站立处地面的土壤电阻率,Ω;

t―接地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s

针对上述两部分的内容,笔者认为,设计人员在具体工程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上述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两部分各自的规定中选择其中一条作为设计方案,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 0 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方式来设计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为了满足10根柱子的要求,有些规模较小的工程则有可能需要选择建筑物内的柱子。这就与多年来设计师们习惯性设计将防雷引下线均设置在建筑物四周有所不同。但是这又是一条简单而有效的设计方式,只需要稍加留意,既可以满足防直击雷的要求,又可以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谓实现一举多得。

此外,条文说明中还补充,雷击条件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安全性不能用50HZ交流电的计算式来判断。

修改防侧击雷的规定

在新版《防雷规范》4.3.9、4.4.8中,对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的防雷措施中防侧击雷部分在老版《防雷规范》的基础上做了较为多的修改,具体对比见表1

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的定义见本文的1.1章。

电涌保护器: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也称浪涌保护器。

新版《防雷规范》在第6.4章中,对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内电涌保护器的设置和上下级配合作了详尽的描述,需要设计师通篇细读,笔者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6.1 首先应在上述两个系统中的户外线路进入建筑物处,LPZ0A或LPZ0B进入LPZ1区处,设置电涌保护器。其次在其后的配电和信号线路上按照6.4.4~6.4.8条文中的相关规范考虑是否选择和安装与其协调配合好的电涌保护器。

6.2 用于电气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不应小于表2所规定的最小值;在电涌保护安装处的供电电压偏差超过所规定的10%以及谐波使电压复职加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限压型电涌保护器提高表所规定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小值。

6.3 用于电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电信和信号线路上所接入的电涌保护器的类别与其冲击限制电压试验用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应符合表3。

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此式确定:N=kNgAe ,

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k―较正系数

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²/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²)

上式与老版规范相同,只是此式中的Ng的定义及其公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规范:Ng=0.024Td1.3 新规范:Ng=0.1Td,比较两者,我们不难发现,新规范简化了该参数的计算。同时,新规范还提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首先应按当地气象台、站的资料确定,若无此资料,再按上述公式计算。

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B,LPZ1,LPZn+1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由感应雷产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由供电电源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感应雷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2)由建筑物内计算机通信等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打击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②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器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子设备。(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入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引入了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变化,会在相邻的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因此建筑物避雷系统不但不能保护计算机,反而可能引入了雷电。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计算机防雷系统,层层防护,确保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感应雷的防护当中,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已日趋频繁;它能根据各种线路中出现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时作出反应,泄放线路的过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一、一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第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00*50%/3/3=11.11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50*50%/3/3=2.7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KA及2.78KA*30%=0.8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10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二、二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50*50%/3/3=8.33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为37.5*50%/3/3=2.0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8.33KA*30%=2.5KA及2.08KA*30%=0.6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8.33*8=66.6KA;即设计应选用

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65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三、三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KA,波头0.25us;根据附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00*50%/3/3=5.55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5*50%/3/3=1.39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5.55KA*30%=1.7KA及1.39KA*30%=0.4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5.55*8=44.4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在供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的具体安装以较常用的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为例,示意如下:

1)TN-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2)TN-C-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3)TT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综上所述可见,在防雷保护设计中,总的防雷原则是采用三级保护: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基础接地装置泄散;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3、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目前通常作法是以下三点:

1)建立联合共用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体系

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包括桩基、承台、底板、地梁等),梁柱钢筋,金属框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的法拉第笼式接地,将建筑物各部分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法拉第笼良好连接,从而避免各接地线之间存在电位差,以消除感应过电压产生。

2)电源系统防雷

以建筑物为一个供电单元,应在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防雷区交接处)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

3)等电位联结系统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明确规定,各防雷区交接处,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尤其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房等弱电机房,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此处除采取电涌保护器进行感应雷防护外,还应采用等电位联结方式来进行防雷保护,本文不再叙述。

作为电气设计人员都非常清楚,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计是一项既简单又繁琐的内容,但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有待于各位电气设计人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善为谋划,精心设计。本文仅此设计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所以文中不足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 AutoCAD绘图法;接闪器;保护范围

中图分类号 TU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01-02

接闪器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建(构)筑物或设施遭受直接雷击,接闪器是否完好、有效,直接决定其防护效果。对接闪器是否有效判定的过程中,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代入到《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D[1]中的公式中进行计算,其中有单支接闪杆、双支等高接闪杆、双支不等高接闪杆、四支等高接闪杆、单根接闪线及2根等高接闪线的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只能判定被保护物是否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而不能很直观地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被保护物有一部分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有一部分未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时,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很难准确地定位具体的隐患部位,结论含糊不清,不利于隐患部位的定位,同时也给受检单位整改带来很大的困难[2-4]。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举例方式阐述利用AutoCAD绘图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

1 单支接闪杆保护范围确定

1.1 被保护物处在单支接闪杆保护范围内

炸药库长10 m、宽5 m、高5 m,接闪杆位置处在炸药库长边中间位置,距离炸药库3 m,接闪杆高20 m,接闪杆距被保护物的最大水平距离为9.4 m。通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D中单支接闪杆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接闪杆的保护范围为11.7 m,建筑物处在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通过图1可以直观看出接闪杆保护范围完全覆盖被保护物。

1.2 被保护物未在单支接闪杆保护范围内

炸药库长10 m、宽5 m、高5 m,接闪杆处在炸药库长边中间位置,距离炸药库3 m,接闪杆高10 m,接闪杆距被保护物的最大水平距离为9.4 m,通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D中单支接闪杆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接闪杆保护范围为5.77 m,部分建筑物没有处在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由图2可看出接闪杆保护范围没有完全覆盖被保护物,阴影部分没有处在接闪杆保护范围内。

2 双支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确定

2.1 被保护物处在双支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内

炸药库长10 m、宽5 m、高5 m,2支接闪杆分别处在炸药库宽边中间位置,距离炸药库3 m,接闪杆高10 m,接闪杆距被保护物每侧的宽度为2.5 m,通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D中双支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接闪杆距地面每侧的保护宽度为4.28 m,建筑物处在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通过图3可以直观看出接闪杆保护范围完全覆盖被保护物。

2.2 被保护物未在双支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内

炸药库长10 m、宽5 m、高5 m,2支接闪杆分别处在炸药库宽边中间位置,距离炸药库3 m,接闪杆高7 m,接闪杆距被保护物每侧的宽度为2.5 m,通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D中双支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接闪杆距地面每侧的保护宽度为0.92 m,部分建筑物没有处在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由图4阴影部分可知接闪杆保护范围没有完全覆盖被保护物。

3 双支不等高接闪器保护范围确定

3.1 被保护物处在双支不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内

炸药库长10 m、宽5 m、高5 m,2支接闪杆分别处在炸药库宽边中间位置,距离炸药库3 m,接闪杆高分别为8、10 m,接闪杆距被保护物每侧的宽度为2.5 m,通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D中双支不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接闪杆距地面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为3.08 m,建筑物处在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通过图5可以直观看出接闪杆保护范围完全覆盖被保护物。

3.2 被保护物未在双支不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内

炸药库长10 m、宽5 m、高5 m,2支接闪杆分别处在炸药库宽边中间位置,距离炸药库3 m,接闪杆高分别为6、10 m,接闪杆距被保护物每侧的宽度为2.5 m,通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D中双支不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接闪杆距地面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为1.23 m,部分建筑物没有处在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通过图6可以直观看出接闪杆保护范围没有完全覆盖被保护物,阴影部分没有处在接闪杆保护范围内。

4 结语

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结果通过数据对比的方法,有时不能很准确地定位存在问题的具体部位,结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附录D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利用AutoCAD绘图的技术方法对单支接闪杆、双支等高接闪杆及双支不等高接闪杆的保护范围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展现,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尤其对双支等高接闪杆及双支不等高接闪杆保护范围展现得更加明显,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保护范围的走向,能够准确地定位具体哪些部位存在问题,哪些部位符合要求,而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对比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5-6]。利用AutoCAD绘图法不仅能更加准确地定位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同时能够让服务对象更加直观地了解隐患部位,减少隐患整改的难度,更体现了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专业性。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李福胜,周大捷.防雷接闪器选择和布置[J].广西气象,2004(4):30-31.

篇4

关键词: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施工;建议

建筑幕墙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是现代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现代高科技发展在建筑上的标记,被建筑师们广泛采用。建筑幕墙的类型繁多,主要的类型有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组合幕墙等,其中的玻璃幕墙又分为全玻璃幕墙,铝合金明框玻璃幕墙,铝合金隐框玻璃幕墙,铝合金半隐框玻璃幕墙等。为防止或减少建筑幕墙在雷击发生时所产生人身伤害和财产的损失,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一个良好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是当今重要问题。

1 我国雷电的发生次数逐年增加

雷暴已成为气象灾害中的第三灾害,紧随台风、暴雨之后。但雷电是怎样产生?和幕墙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是气流在对流过程中因磨擦而带电形成带电云,它的某些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放电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后一种放电也就是落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则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空气温度升高1~2万度,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

2 雷电对建筑幕墙的危害

建筑幕墙一般应用在人群密集的、大型的公共建筑,重要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外墙上。是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的荷载是附属于主体建筑的围护结构。由于建筑幕墙的美观特点,它成为建筑外墙装饰的主流,它超过主体建筑高度,甚至将主体建筑包裹起来,成为主体建筑引雷的主要组成部分。雷电流是一种强度极大,作用时间极短的瞬变过程。

(1)由于雷电的主要特点是:a.冲击电流大。其电流高达几万~几十万安培;b.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整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60微秒;c.频率高。雷电流变化梯度大,有的可达10千安/微秒;d.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通常会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会把被击中金属熔化,产生强大的机械力。使物体受热膨胀或产生爆炸,使建筑物遭到破坏,甚至雷电的高温引起建筑物燃烧构成火灾和引起触电。

(2)金属幕墙易使地表的电场分布发生了严重的畸变,其电场强度比一般建筑物大得多,加上距离放电云层近,易遭受雷击。由于雷电的效应,将会产生静电感应作用。当天空雷云和大地形成电场时,幕墙的金属体就会积聚与雷云极性相反的大量感应电荷,当雷云瞬间放电后,云与大地的电场忽然消失,将会产生高达万伏以上的对地电位,这对人和设备将会产生危害。所以应做好建筑幕墙防雷设计和施工,以防范雷电对建筑幕墙的损害。

3 目前建筑防雷规范对幕墙防雷的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共分三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等,而现阶段我们民用的建筑幕墙的防雷分类主要是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我们在此只讨论第二类建筑幕墙的防雷问题)

(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4.4.13规定:“玻璃幕墙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有关规定。”“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应清除非导电保护层。”技术规范4.4.13条文说明“玻璃幕墙是附属于主体建筑的围护结构,幕墙的金属框架一般不单独作防雷接地,而是利用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与建筑本身的防雷设计相结合,因此要求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

(2)《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4.4.1规定:金属与石材幕墙的防雷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幕墙结构中应自上而下地安装防雷装置,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可靠连接;b、导线应将材料表面的保护膜除掉再进行连接。

由于我国建筑幕墙设计、施工规范、工程验收等方面内容对建筑幕墙防雷的阐述十分有限,对建筑幕墙防雷施工方法不同的建筑幕墙设计单位,设计要求也各不同,从而给从事建筑幕墙施工的技术人员把握质量要求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统一详细的建筑幕墙防雷系统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4 目前建筑幕墙防雷施工现场的做法和缺陷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外还需防侧向直击雷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建筑幕墙防顶层直击雷的措施是将处于建筑幕墙的顶部女儿墙上的3mm厚铝单板盖板部分,当成幕墙接闪器,因为铝板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其电场强度很大,当它沿建筑物女儿墙的顶部分布时,雷电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是雷击率最大的部位,从而起到接闪器的作用。这样,幕墙接闪器接受到的雷电流,就可以通过幕墙、女儿墙上的避雷均压环和防雷引下线,安全地把雷电流引到建筑物的防雷网,并导通到接地装置,达到避雷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方案不错,但没有考虑到施工时如何安全引雷。首先铝盖板在女儿墙上是一片片通过螺丝固定在横向支架上,并没有连成一体。第二、横向支架与纵向支架有绝缘的尼龙垫片隔断,使二者不能连接成有效的电气通路。第三、铝盖板上有较厚的绝缘层阻止了电流流通。

(2)建筑幕墙防侧向直击雷的措施通过主体结构设置的避雷均压环和防雷引下线,安全地把雷电流引到建筑物的防雷网,并导通到接地装置,达到避雷的作用。

现实中建筑幕墙防侧击雷施工方法是从建筑高度45米开始每三层设置一道与主体结构施工避雷均压环平行的闭合环(由直径12mm镀锌钢筋或40×4镀锌扃钢焊接组成),每隔10米左右和主体结构避雷均压环引出一条直径12mm镀锌圆钢焊接,通过安装在金属幕墙的垂直金属杆件与三层一道闭合环连通。”

如图1所示: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①金属幕墙的垂直金属杆件每隔10米上下连接一个点,中间层和上下层不连通,不能形成连续的电气通路;②水平方向每隔10米也只有一个点和闭合环连接,当侧击雷击中中间的金属杆件时,就不能保持导电通畅;③幕墙的金属体上积聚与雷云极性相反的大量感应电荷也不能顺利导流。

对建筑幕墙防雷设计和现场施工的几点建议:我们根据多年建筑幕墙工程监督管理的实际经验,以及有关国家防雷规范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建筑幕墙防雷装置应该这样改进。①把建筑幕墙防顶层直击雷的措施是将处于建筑幕墙的顶部女儿墙上的3mm厚铝单板盖板部分,当成幕墙接闪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在铝盖板上加安装一种铝型材,设计成直接接受雷击的装置,相当于原来女儿墙上的避雷带起到引雷的接闪器作用。这样不影响美观,也能安全地把雷电流与建筑物防雷网接通,也解决了在施工中铝盖板如何与主体结构防雷网接通的问题,达到避雷作用。女儿墙上的3mm厚铝盖板只要做等电位连接就可以。②建筑幕墙防侧向直击雷的措施是通过在建筑金属幕墙层间部位设置一圈圈闭合的均压环,然后通过引下线传到接地装置。

1)幕墙防侧雷做法:在主体建设阶段,幕墙预埋件的锚筋必须和位于均压环处梁的纵向钢筋连通,均压环和楼层所以立柱上的引下线连通。未在主体建设阶段预埋的幕墙预埋件在后期安装阶段植入的预埋件每块都与幕墙层间部位设置一圈圈闭合均压环联通。

2)建筑金属幕墙层间部位一圈圈闭合均压环的设置,在主体结构的最高二层各设置一道,往下每隔一层设置一道,建筑金属幕墙最底层设置一道均压环,然后和大楼的接地网连接。(对于较高的建筑物,引下线很长,雷电流的电感压降达到很大的数值,需要在每隔一定的高度处,用均压环将各条引下线在同一高度连接起来,并接到同一高度的室内外金属物体上,以减小其间的电位差,避免发生反击)

3)幕墙竖向主龙骨应视为避雷引下线,由于竖向主龙骨是每层一段,段与段之间有伸缩间隙,相互间并不联通,因此竖向主龙骨之间应用不少于4mm厚的镀锌扁钢弯曲成U形状后连接或用大于25mm2的铜编织带。连接之前应清除竖向主龙骨表层的绝缘氧化膜,不同金属压接,要做防电化腐蚀处理。如:钢与铝连接时,钢要镀锡;或在钢、铝之间加不锈钢垫片。如图2所示:

4)幕墙竖向主龙骨应每隔一层与闭合均压环连接,做法是闭合均压环用40×4热镀锌扁钢焊接,在扁钢上面开孔与大于25mm2的铜编织带连接。(扁钢搭接长度为其宽度的2倍,且三面施焊;焊接处做防腐处理)。这样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就由顶部女儿墙上幕墙接闪器引雷,通过楼层闭合均压环连接主体结构的避雷引下线和幕墙竖向主龙骨一起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5)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测试点的设置 将建筑幕墙的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防雷网接通,一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墙上预埋的避雷引下线设置连接板和引出线作为供测试、连接之用;二是利用建筑幕墙上的预埋件和竖向主龙骨做连接通道;焊出预留的接线,作为防雷装置测试点。

5 结束语

通过实施上述的几项技术质量措施,使建筑幕墙与大厦的防雷系统成为一个可靠整体,较好地完成了建筑幕墙防雷系统的全部工作。高层建筑的防雷是一个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幕墙时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的损失,并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中除了严格遵守规范外,还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更好地消除雷害,将建筑幕墙的防雷设计工作做细、做好。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国家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现场遇到难点和疑点及时和设计人员沟通,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将工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7-94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篇5

关键词:图纸审核意义;审核要点;前景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B)-0000-00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drawing review

Fan Ye,Lu Jia,Tao Qian,Chang Hong

1, Fuxin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Liaoning Fuxin 123000

2, Anshan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Liaoning Anshan 114000

3, bureau of Mongolia Autonomous County, Fuxin City, Liaoning meteorological Fuxin Mongolia Autonomous County in 123000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drawing directly affects the whole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Discussion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drawings audit the drawings audit significance, check points, prospect aspects.

Keywords: drawings audit; audit; Prospect

雷电做为全球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城市高大建筑物的逐年增多,人们防雷意识的普遍增强,防雷工程已经逐步进入专项建设当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防雷施工图纸审核已经成为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把握好设计审核关,有效而全面地进行图纸审核,能为竣工后的防雷检测提供方便,保证施工质量,更能减少雷击灾害。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是集防雷、建筑、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达到设计防雷装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防雷图纸审核的意义

防雷图纸审核工作是一项综合技术性工作,通过开展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行使防雷监督管理职能。

(1)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严格审核各类设计中可能遗漏的防雷专业方面的设置,最大限度弥补设计中的不足,更加合理、有效地布局防雷装置设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宣传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更加有效地促进防雷减灾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3)及时准确掌握建筑市场信息,为防雷现场监督、跟踪服务、检测验收、防雷工程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2 防雷图纸设计审核要点

(1)防雷设计方案设计依据、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最新的规范要求。

(2)把好设计权限关,按照《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严格审查防雷装置设计图纸的设计单位和人员是否具有设计资质证书,是否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拒审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的图纸。

(3)在确定建筑物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后,首先确定防雷类别。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年版及国家防雷技

术标准要求,认真了解建(构)筑物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土壤电阻率等)、气象(雷暴日数)、环境、雷电活动规律(遭受雷击的历史、入雷途径)、建(构)筑物的状况和特点等,依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等方面,再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来判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4)审核的图纸主要有:设计说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天面图、均压环设计图、防雷接地平面图、总配电图等。

(5)防直击雷部分的审核:重点审查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设计是否达到《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和地下金属管道是否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避雷带(网)是否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基础接地尽量利用地下自然金属物接地;接地体类型、引下线间距和布置、等电位连接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均应在审核意见书中指出。

(6)防雷电感应部分的审核: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是否连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7)防雷电波侵入部分的审核:建筑工程图中配电系统是否设计有SPD,综合布线是否合理,低压线路是否穿金属钢管埋地引入,埋地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电源线路、信号线路是否按照要求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过电压保护器选型是否正确,是否是防雷备案产品,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是否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3 前景探讨

(1)加强学习和培训

从事防雷图纸审核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吃透各类标准、规范,以及相关方针政策,并加大防雷图纸审核的培训力度,要有针对性的强化专项培训,实行培训、比赛、考试一条龙的学习流程,同时也要注意交流,学习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防雷图纸审核迈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组织协调

采取合理的技术整合机制,把有限的网络技术资源利用好,建立防雷审图中心网站,使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完善的审核流程,建立分级审核机制,保证审核质量,规范审核标准,严格按照有关防雷“规范”、“标准”出具有根有据的审核结论。

(3)积极宣传防雷知识

当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积极、主动地开展一些防雷安全宣传活动,如利用“3.23”世界气象日、全国安全生产月、科普周活动等宣传防雷图纸审核的重要性,以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雷意识。

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只有严格按照审图步骤和要点进行审核,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今后还要认真学习审图知识,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才能提高防雷设计图纸审核水平。

参考文献

〔1〕 关象石,GB 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年.

〔2〕 吴夏军,防雷设计图纸审核要点,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

篇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rovisions on anti-contact voltage and step voltage in GB50057-2010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Code for Buildings" and GB51017-2014 "Technical Code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atlas "Ancient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and many years of ancient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concrete measures of anti-contact voltage and stepping voltage on laying path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ancient buildings are analyzed and expounded.

关键词:古建筑;引下线;接地装置;接触电压;跨步电压

Key words: ancient architecture;downlead;grounding device;contact voltage;step voltage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148-03

0 引言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其附近行人的安全,对古建筑防雷而言尤为重要,一是因为古建筑现场环境对防雷设计施工局限性较大;二是因为古建筑大多坐落在风景名胜区内,游客众多;三是因为防雷施工是不允许对古建筑造成损坏的。因此,在古建筑防雷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安全指标。

自GB51017-2014《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2015年6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笔者在所接触过的古建筑防雷工程中,发现有的技术人员对古建筑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需采取的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技术措施有错误解读。笔者根据自己参与《古建筑防雷设计与安装》国家标准图集的编制和多年从事防雷工程的实践经验,就古建筑防雷引下线敷设路径上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的技术分析和具体做法与大家进行探讨。

1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定义

接触电压是指:当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的两处时(一般常指人体的手指与接触地面的双脚),在人体内就会有电流通过,这时加在人体两个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压。[1]

跨步电压是指:当土壤中存在较大接地电流时,人的两足分别站在具有不同电位的两处时,在人的两足之间所产生的电位差或电压。[1]

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中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的技术规定与分析解读

2.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5.6条:在建筑物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需采取的跨步电压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接触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①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②引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Ω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③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或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④用护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2]

防跨步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①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②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Ω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③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④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2]

2.2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4.4.7条 古建筑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保护附近人身安全:

①外露引下线距地面2.7m及以下的导体采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或具有同等绝缘功能的其他绝缘材料隔离;[3]②应设置护栏、警示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3]③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电阻率不应小于50kΩm,或应敷设50mm厚沥青层或150mm厚砾石层,或采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3]

2.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中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技术规定的分析解读

首先,对比两个规范的相关条款可以发现,《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中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基本是借鉴《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内容。其中《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的第一条是针对新建建筑物而言,不适用于古建筑。上述条款规定是指,凡在设计或者施工中达到了其中之一的规定要求,就符合规范的要求,而不是要求全部条件都必须满足。当然,为了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应能满足全部规范要求那更好。

其次,对于采取了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套管作保护的防接触电压技术措施,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到的引下线,不会发生人直接接触而触电的危险情况。关于这一点,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第4.5.6条的条文说明中是这样给出解释的:2.7m是按人垂直向上伸手后人高2.5m,这是根据IEC62305-3:2010第67页图E.2,冲击电压100kV击穿空气间隙按0.2m考虑,故2.5+0.2=2.7(m)。如图1所示。

其三,《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中第4.5.4条第5款“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网距古建筑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宜小于3m”,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4.3.5条非常相似。这一防跨步电压的做法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已被删除,也已经影响了防雷工作者十几年。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是对跨步电压概念理解得不透彻。当雷电流沿引下线入地泄放,电流幅值的变化是呈倒喇叭形状的,即在地表浅层雷电流幅值较大而入较深处则幅值较小。其入地点为高电位,并以此点为圆心,电位由内向外逐步递减。那么,防跨步电压就应该以引下线的入地点为中心来考虑。

对于有台明的古建筑,当防雷引下线沿古建筑山墙或木柱明敷引下入地时,就会遇到困难。由于台明作为古建筑台基的主体部分不可以损坏,在施工时唯有采用接地线(断接卡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沿台明表面敷设至其外侧立面处方可垂直入地。在台明表面的那段连接导体不仅会产生人体触电的危险而且容易遭到机械损坏,因此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可以采取引下线穿绝缘套管,外面用钢管或角钢保护并用C30标号的水泥覆盖固定,绝缘套管和保护管需要敷设至地面以下大于0.3m的位置处。接地装置应埋设在距离建筑物3m以外,并采用分层回填夯实,将砾石层覆盖于原土之上,并覆有水平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厚度不小于5cm的沥青层,最后在引下线处悬挂警示标识牌,就完全可以达到规范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当然,如条件允许,可再采取进一步的技术措施:在引下线附近安装另外的局部环形水平接地体作均衡电位处理,接地装置采用闭合环形敷设,如图2所示。

3 古建筑防雷工程中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下面笔者根据所参与的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及从事防雷工程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施工工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材料的选择与安装、隐蔽工程记录、自检检测这几个方面对古建筑防雷工程中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做详细的阐述。

3.1 施工工艺

3.1.1 引下线施工工艺

放线测量加工适配的钢制抱箍固定钢抱箍安装引下线引下线2.7m以下套高压绝缘护管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热熔焊接焊点防腐处理测量接点接触电阻合格安装警示牌钢管及抱箍涂敷与建筑环境同色油漆。

3.1.2 接地装置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拆除地面面砖开挖地沟安装垂直接地体安装水平接地体热熔焊接自然冷却后焊点区域防腐测量阻值合格原土回填夯实厚三七灰土夯实铺设沥青绝缘层复原铺设面砖。

3.2 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材料的选择与安装

3.2.1 引下线材料的选择

①引下线应选用圆钢、圆铜或多芯金属绞线,优先选用多芯铜绞线。②引下线首先采用明敷的方式,不少于2根,引下线的截面积不小于50mm2。

3.2.2 引下线的安装

①引下线应沿山墙或柱敷设,敷设应平直,并经最短路径接地,不可弯成直角或锐角。②引下线与接闪带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螺栓连接或热熔焊接,并做好连接点的防腐处理。③沿木柱敷设的引下线其固定抱箍应选择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材料,也可使用片状的金属带固定,木柱与引下线接触部分采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材料隔离,抱箍之间的间距以实际情况而定。④引下线护管及固定抱箍颜色与其敷设路由上的古建本体颜色相同或相近。引下线在接闪器端及接地体端的连接点外均应预留一定的余量。⑤引下线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套管作保护。⑥对于接地线无法满足直接埋入地中要求时,比如接地线(断接卡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路经台明或台阶的部分,采用明敷并穿绝缘套管或多芯绝缘线缆,然后在其上敷水泥层做固定和保护后深埋入地中与接地装置连接。

3.2.3 接地装置材料的选择

接地体可由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组成,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8m。当环境条件允许时,接地装置宜选用环形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中:角钢应不小于40mm×4mm,圆钢直径应不小于20mm,钢管直径应不小于50mm,壁厚应不小于3.5mm。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宜小于2.5m,垂直接地极间距宜大于5m。水平接地体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其中:圆钢直径应不小于12mm;扁钢截面积应不小于100mm2,其厚度应不小于4mm。

3.2.4 接地装置的安装

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①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二倍,且至少三个棱边施焊;②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六倍,且双面施焊;③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六倍,且双面施焊;④接地体的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并在焊接处进行防腐处理。

附近有建构筑物并且其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时,宜采用共用接地。在土壤电阻率较高地区,若采用降阻材料,降阻材料应环保、无毒、无害。

3.3 施工测试记录

主要填写接地防雷装置用材规格,焊接工艺,等电位处理,均压环施工处理,防腐处理,人工接地处理,沟槽尺寸,屏蔽保护等工序,关键是要测试其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古建筑防雷工程施工测试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引下线、接地体、接地线、断接卡连接部位电气连续性测试;②引下线固定支撑垂直拉力测试;③工频接地电阻值测试;④测试记录报告应反映出接地系统形式及敷设等电位连接,安装施工方法,防腐措施,接地电阻测量仪器、型号,检测方式及接地电阻值等情况以及其它特别需要说明的情况;⑤测试记录应包括隐蔽工程记录、引下线、接地体、均压带的检测报告表。

3.4 自检检测

①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②引下线的材料、规格、数量、间距及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同一建筑物的引下线接地电阻的平衡度;③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及接触电压防护措施;④接地线的材料、规格;⑤接地干线的安装位置、安装形式以及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和接地电阻值;⑥接地装置接地体的填埋深度、敷设长度及敷设形式、接地体材料、规格,地下接地体的连接工艺、防腐措施等;⑦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规范所规定的要求;⑧被开挖地面的复原。

4 结束语

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执行,是没有错的。但在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条件的制约,对一些技术措施的实现造成较大的困难。因此,这就需要在不违反规范条款原则的前提下,施工工艺、措施上与所受制约的条件作一定程度的妥协。标准和规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积累而形成的。

参考文献:

[1]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篇7

    一般在进行雷电防护工程设计时,要深入探究雷电防护工程的整体设计系统。为了更好地解决高层建筑雷电防护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建立高层建筑综合防雷系统的防雷运作区域(LPZ)防雷击电磁脉冲(LEMP),按照IEC标准将保护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域(LZ)。

    2高层建筑雷电防护工程设计的七大要素分析

    根据以上雷电防护系统结构设计及原理分析,这里笔者归结出高层建筑雷电防护工程设计的七项重要因素,下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2.1接闪功能与接闪器设计。高层建筑物接闪功能应具备装设独立或架空接闪器(如避雷带、针、网)、耐流耐压能力、连续接闪效果造价以及美学统一性等条件。高层防雷建筑物应装设独立架空避雷线(网)或避雷针,通过滚球法来计算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在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在建筑物的天面,选用合适网格尺寸的避雷网,用导体联结成一个网状的雷电保护装置构成避雷网。当高层建筑物内具有较多的弱电子设备时,屋面上安装较小的避雷网格形成最大的电磁屏蔽。

    2.2分流影响与引下线设计。雷电的分流效果直接受到引下线数量和粗细的影响,数量越多,则雷电流越小,其感应范围也相应缩小,且相互间距离不小于规范规定。对于高层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选择合适的引下线间距,间距越小且电位分布较均匀,对雷电感应的屏蔽越好;当引下线过长时,在建筑物中间部位增设均压环,可起到较好的减小电感电压降、分流以及降反击电压的作用。若高层建筑物内具有较多弱电子设备时,按照建筑物的柱距沿其外围,每隔6m设置引下线,焊接每层圈梁钢筋,使引下线与各楼层的等电位联结母线相连,可减少室内金属物体间的电位差,避免发生反击。

    2.3均衡电位与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安装。在防雷电工程设计时,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物内无电压反击,可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在高层建筑物各部分空间不同的LEM的严重程度和指明各区交界处等位置预留等电位连接板,与房屋防雷装置相连,使结构钢筋与各种金属管线都能连接成统一的等电位导电体,不仅能有效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微电子设备,同时也可以装上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可根据防雷需要和电子系统类型不同,通过构建不同的等位连接网,来有效防止防雷击电磁脉冲和电压反击。对于不超过300kHz的电子模拟系统可采用S星型结构;对于电子系统为MHz级的数字系统,可采用M型网状结构。

    2.4屏蔽作用与间隔距离、屏蔽设计。为了使高层建筑物内的各电子系统免遭雷电电磁脉冲的破坏,有必要在建筑物、设备和各种线路(管道)设计屏蔽,一般应在对各项系统和设备进行耐压水平调查后,再将高层建筑内部钢筋、金属构架与地板、门窗等互焊成法拉第笼,再连接地网构成初级屏蔽网,再根据图1.2所示在防雷区内施行多级屏蔽。设计时尤其要注意初级屏蔽网的衰减程度和屏蔽层厚度、网孔密度、屏蔽材料以及雷击点与屏蔽空间的间隔距离,方能有效防卫雷电的袭击。

    2.5接地效果与接地装置设计。接地装置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在设计时应利用建筑物的基础构造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对于人工接地体,宜敷设成环形方式;对独立的垂直接地体而言,可用周圈式接地装置,接地体靠近基础内的钢筋有利于均衡电位;对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物需要独立引下线,并采用独立接地方式,以钻孔深埋接地极的效果为最好。在防雷设计中设置共用接地装置时,还应在建筑物各楼层设备安装位置,设置接地预留端子或接地地板,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篇8

在工业厂房各系统的防雷设计当中,不能按普通的民用建筑的防雷标准进行设计,而须根据工业厂房类型及其所处环境特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防雷方案。本文从工业厂房的防雷类别出发,探讨了轻型钢类结构的金属屋面厂房防雷设计工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工业厂房;防雷设计;

Abstract: the factory building engineering is industrial enterpris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you must do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safe.

In the industrial workshop of each system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can't follow common civil constru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standards, and shall be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building types and the environment design features a targeted lightning protection scheme. This paper, from the industrial workshop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category, and probes into the kind of light steel structure roof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engineering metal factory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of the problems.

Keywords: industrial workshop;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国内存在很多种类工业厂房,其用途也各有特点,工业厂房不同于普通的民用住宅,其中大多数建筑物所在环境有着严重的火灾隐患以及爆炸危险,因此,工业厂房的防雷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钢架建筑物的建造、维护费用低,且整体美观,外形大气,抗腐蚀、抗震效果好,国内的工业厂房的结构以轻型钢类结构、金属屋面为主,在防雷设计方面与普通的民房砖混凝土结构有着比较大的不同,应当针对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防雷设计。

一、工业厂房的防雷级别分类

根据工业厂房的用途不同,雷击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同,防雷设计可以相应有所不同。在进行工业厂房防雷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要先确定厂房工作环境的危险等级,再确定其防雷级别。

也就是说,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依据国家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防火、施工、安全、设计规范来,判断厂房生产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材料、可能出现的中间产品、以终最终产品是否具有易燃易爆性质,最终的产品存放过程有未出现易燃易爆类物质的泄漏,合理确定该厂房是不是存在火灾或爆炸隐患环境。

然后,再按我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确定防雷类别。具体来说就是:“甲类可燃气体、甲类可燃液体、甲类可燃固体环境一般可划分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些小型的甲类可燃气体、甲类可燃液体、甲类可燃固体环境可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乙类可燃气体、乙类可燃液体、乙类可燃固体环境可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若所涉及的工业厂房中兼有规范中所规定的三类防雷建筑物,则其防雷级别划分应当按照规范的3.5.1、3.5.2两个条款进行划分。

这三类建筑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在场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设置单独的避雷针接地体。其中以第一类要求最为严格,此类建筑最好选用独立避雷针做雷击防护,尽量最大程度地保证厂房内的呼吸阀、危险物质放散管、排风口等管口空间处在接闪器的保护区内,引下线间隔的距离须按照屋顶面周长。此外,由于大部分厂房的面积相对比较大,在配置围护接地体的同时,最好可以依据避雷带的网格宽度进行均匀网格的配置,这样既可实现均匀电压,又可以控制地表电位差,避免跨步电压的形成,还方便了等电位连接体的埋设,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应1m。

三、轻型钢结构金属屋面厂房特征

当前,钢结构的厂房设计日趋增多,而且大部分为镀锌钢板金属屋面,该类厂房一般以钢筋混凝土做基础;进行钢型结构的墙体施工时,一般会先砌砖墙然后再上围护板材;施工过程中需要连接钢柱之前需要预埋加垫片的地脚螺栓;所用的围护板材多为以自攻螺栓、檩条连接起来的彩钢压型板与夹芯板。其中,前者是将彩色涂层钢板或者镀锌钢板进行辊压冷弯之后成型的,以离心超细玻璃丝棉卷毡为做的保温层与隔热层,这种板材可以现场制作复合成一个整体,便于防止出现大范围内面板搭接不严密的情况,在保证厂房坚固不漏水的同时,使其外观更加协调。后者是钢板与保温材料复合而成的围护板材,不能现场场制作,多以咬合或搭接方式进行连接。

在进行这种厂房结构的防雷工程设计时,需得全面考虑厂房运作环境。如果厂房不存在爆炸危险,那么只要其屋面板材的厚度0.5毫米,就无需加设避雷带,用屋面当接闪器并将其与引下线安全连接即可。若采用的是钢型墙体,那么墙体也要与引下线实现安全有效连接。但是,如果厂房内具有严重的潜在爆炸危险,那么按照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的相关规定,所用钢板的厚度必须4毫米,不然必须安装别的接闪器,也可以在屋面下加铺一个防火隔层,以防出现雷击时,电流过大导致钢板熔化,进而掉落火花最终引发厂房区爆炸事故。

三、轻型钢结构金属屋面厂房接闪器的设置

轻型钢结构金属屋面厂房接闪器形式有两种,一是厂房金属屋面可以直接用作接闪器;二是在屋面上另个加设避雷网作接闪器。

若第二、第三类建筑物的金属屋板没有绝缘被覆层,中间的搭接长度100mm;且下层无易燃品则其厚度须0.5mm,有则铁、铜、铝三种板材分别4mm、5mm、7mm时,则可直接利用屋面做接闪器,在定期维护的情况下就可以省去避雷带投资费用,同时还能保持厂房外观的协调。

若厂房不属于上述类别,则需要在屋面上加设避雷网以作接闪器,一般的民用和工业建筑混凝土屋面避协网的架设高度为100mm,但若按此标准下在金属屋面设避雷网,如右图,由于两者接闪效果相近,因此,避雷网在遇到雷击时并不能有效保护金属屋面厂房。

所以,轻型结构金属屋面厂房的避雷网架的高度与网格大小应当按照别的方法进行确定。此外,避雷网的支架与金属屋面的焊接处一定要保证牢固,网与屋面的连接须进行防水处理。

四、防雷设计中的等电位连接

为了有效防止雷电波侵入厂房墙体,形成雷电及静电感应,工业厂房中须预留足够数量的接地端子,以供厂房内各类生产设备及金属网管做等电位连接,而且厂房中所有的大型金属制品如金属楼梯、栏杆、空中导轨等也须实现多点接地。那些有着火灾及爆炸环境的建筑在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等电位连接之外,厂房内的管道法兰盘及各类阀门还得做好防静电措施,除了规范中第一类建筑物需要配置独立的避雷接地体,其它的防雷接地体可共用。

五、工业金属屋面厂房中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设计

工业厂房中一般都会有大批量的用电设施,而且随着智能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大部分工业设备都配备有智能控制系统。鉴于此,进行厂房防雷设计时,相关人员对于厂房内的工业涉电设备预防雷击电磁脉冲这一问题还加以考虑。比如设备的电源及信号线敷设时可选用铠装电缆甚至穿金属管,并保证电缆外表面与金属管的多点接地;比如根据涉电机械抗雷电电磁冲击水平配备合适的浪涌保护器,当然在爆炸、火灾式危险厂房内浪涌保护器最好选择安到防爆箱中。

结束语

工业厂房的防雷设计是一项关系到工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做到科学、合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执行,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保证防雷设计工程的完美、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防雷;设计;建筑物;银行

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9-0166-02

1 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均衡电位、屏敝作用、合理布线、加装过电压保护器等多项重要因素)作为整体来统一考虑防雷措施。遵循“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层层设防”的方针,依据以上防雷规范,力求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雷击造成重要设备损害。

依据为《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护器》、《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2 银行所在建筑物勘查情况

建筑物所处雷电环境为:该建筑物主体为17层高的营业办公楼,建筑面积2 400m2。建筑物所在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40天。

建筑物需要防雷系统有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供电系统、弱电系统(通信网络及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安保技防系统、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弱电系统布线、消防系统)等。

3 建筑物防雷级别的划分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附录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按下式计算:

N=K·Ng·Ae

式中,N为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K为校正次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文中K取1。Ae为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该建筑物高H小于100m,D≈87.2(m)。Ng为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单位:次/(km2·a),Ng=0.024Td1.3。Td为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为40(d/a),则Ng=0.024×401.3≈2.9(d/a),该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N=KNgAe≈0.127次/a。

依据以上计算,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2.0.3条第八款的要求,其属于标准规定的“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4 雷电防护综合设计

4.1 外部防雷设计

1)避雷带及引下线的设置。避雷带用φ12mm的镀锌圆钢,每隔1m用支架进行支撑;

2)可变频的VRV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组的雷电防护;

3)共用电视接收天线的雷电防护;

4)向航空障碍灯及照明用灯的防雷;

5)主楼防侧击雷措施。

4.2 接地及等电位设计

1)接地设计。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网络作为接地体,共用接地;

2)等电位设计。因设计采用共用接地形式,故利用基础地梁内的钢筋作为等电位连接线,各个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MEB)的端子箱与其相连。

4.3 内部防雷设计

1)供电系统的防雷。从建筑物配电系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多级SPD:第一级采用10/350?s波形测试,安装在LPZ0A或LPZ0B与LPZ1区的交界处,Iimp值≥20KA,第二级采用8/20?s波形测试,In值≥40KA,第三级采用8/20?s波形测试,In值≥20KA,第四级采用8/20?s波形测试,In值≥10KA,直流电源采用8/20?s波形测试,In值≥10KA;

2)弱电系统防雷。10层的计算机房、通讯设备机房等电位连接设计。因为该计算机房为一延伸较大的信息系统,故设计采用M型的等电位连接网络。

4.4 信息系统的防护

1)拨号专线在进入建筑物时应穿钢管,并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连接,并加装信号线SPD;

2)在拨号专线插座后安装APC PENT1型信号避雷器,并将机柜,机架等大金属构件与机房的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相连;

3)DDN专线在进入建筑物时应穿钢管,并应就近与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连接,并加装SPD;

4)在DDN专线插座后安装APC PENT1型信号避雷器;

5)天馈线在进入建筑物时应穿钢管,并就近与机房内的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相连,在设备的前端应安装APC PENT1型信号避雷器。

4.5 机房等电位连接

机房采用M型等电位连接系统。机房及各个房间沿四壁做环型闭合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连接带采用3×30mm扁铜带,机房等电位连接带有两点用50mm2塑铜线与大楼总接地体和独立机房保护地接地体连接。在总配电柜中机房保护地用35平方毫米铜线与等电位连接带直接连接,机房逻辑地与机房保护地之间通过地网均衡器做等电位连接。机房等电位连接带有四点与大楼主筋做等电位连接。机房内所有金属构件、机柜等用6mm2铜线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天棚中和地板下的各种管线均与等电位连接带直接连接。墙面的双面铝装饰板每隔5m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

4.6 屏蔽措施

1)建筑物的初级屏蔽,即法拉第笼式的金属屏蔽结构,有必要时应对机房增加屏蔽措施,如加装高密度铜网和高密度钢网,并做好门、窗的屏蔽措施;

2)传输线路的屏蔽措施,即各种传输线,包括外部传输线路和内部传输线路,均应穿金属管进行布线;

3)设备的屏蔽,即设备本身应具备一定的屏蔽措施,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4.7 各种弱电线路的防护思路

篇10

关键词:建筑物;电气设备;防雷;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主要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毁坏。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各区域内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同联合接地体的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保护区域为LPZOB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基础内的钢筋网、柱筋及钢屋架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B,LPZ1,LPZn+1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雷击电磁脉冲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过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对低压电子设备威胁更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雷电保护的重点是防感应雷入侵。感应雷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由供电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后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由于附近雷闪感应出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2)由建筑物内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地面突出物遭受直击雷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②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气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气设备。(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与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装置接受了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变化,会在相邻的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因此建筑物避雷系统不但不能保护计算机,反而可能引入了雷电。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防雷系统,层层设防,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00×50%/3/3=11.11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50×50%/3/3=2.78KA;如果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3KA及2.78KA×30%=0.83KA,且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 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 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 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