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安全范文

时间:2024-02-03 16:0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质量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质量安全

篇1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环境质量;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11-2

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已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持续关注。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全球化,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关注程度的提高,使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相关性研究的意义

1.1 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证

由于人类一些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及其安全性能日益下降,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危害群众健康。我国耕地资源极其匮乏,所面临的粮食和土壤环境问题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严峻得多,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迫在眉睫。另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

2008年1月8日,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1.2 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且二者之间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一定如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即,土壤污染,相应农产品一定污染。土壤污染,某种类型的农产品却未被污染;土壤未被污染,相应农产品也未必安全。

有些生产环境适合这类农作物或植物的生长,相关农产品质量也好。有些生产环境适合另外一类农作物的生长。生产环境对农产品种类及对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因此调查生产环境中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指导农业生产,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土壤环境质量。

1.3 科学研究及生产发展的理论基础

调查生产环境中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污染物在农作物体内富集规律,为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选址和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调查生产环境中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之间对应的数据库。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生产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支持。

项目的研究为相关性理论研究,但实际意义是如果确定农作物的产地,便可知其相应农产品的质量是否安全,为后续农产品的进出口等做了前期工作。并可进一步进行拓展实验:被环境污染物污染的农产品与生物体之间的慢性毒理学研究;食物链累积关系。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土壤环境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通过文献查找,相关资料并不多见。较多的是研究环境污染物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关系或是只是调查土壤环境污染与农产品中含有污染物的多少,对其深入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多见。

2008年,赵勇、李红娟、魏婷婷、孙志强等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蔬菜污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绿色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郑州市常见的 5种叶菜类蔬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土壤 Pb浓度与蔬菜污染的相关性,并对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的土壤 Pb污染阈限值进行了预测。

2008年,李东坡、武志杰、梁成华等人通过分析土壤污染的原因、特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以及与农产品质量关系 ,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积极研究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方法与修复技术;加强无污染生产资料的开发技术研究,减轻土壤环境污染;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污染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产品食用安全。并指出土壤污染是土壤环境恶化因素中对农产品质量影响最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2005年,徐明岗、李菊梅、张青对土壤环境改善和食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专题论述。

从上述文献来看,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与土壤环境质量及其他相关环境之间有必然的相关性,但对其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很少,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是环境污染物对农产品的直接影响或是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或是对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关系做实验研究。其实三者即:环境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体生态生理健康,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密切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与对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3相关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他问题

3.1 主要研究内容

确定农产品实验基地或者是农作物培育实验室,选择现今流行的一些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确定几种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如Pb、Hg、Cd或有机有毒物质。用其污染土壤,然后再栽种相应的农作物,待生产成熟后,采收,确定农作物的果实或是其他可食部分,采用分析测试方法确定污染物的富集程度,根据土壤污染物的浓度和农产品中污染物浓度的数据,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明确污染物在农作物体内富集规律,为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选址和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也就是实验和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验获取分析数据,采用数学理论对数据进行深层信息的挖掘,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

3.2 关键问题

在确定污染指标的选择上是项目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曾经有文献报道过,有些污染指标在土壤环境中大量存在,但是在其相应的农产品当中未能体现出来,可能与农产品种类对该项污染指标的耐受机制有关。就象人们所能理解的,土壤污染严重,种出来的果实也一定有问题。有些污染指标在土壤环境或水体环境中含量很小,但是在农产品当中却表现得含量很高,这就需要不光考虑土壤单一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水体、大气等周围的环境以及农产品本身的种类等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污染指标的浓度问题。

模型的建立也是关键,模型建立得适合,会真实地反映本质问题,反映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模型选择得不合理,未必得出真实结果。

土壤环境质量与相应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很复杂,并不是相关或不相关两个答案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影响问题的因素,才有可能得出客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凌建刚,陈英旭,陈国,等.农产品与环境中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农产品加工,2008,(4):19-21.

[2]李东坡,武志杰,梁成华.土壤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4):172-177.

[3]李红双,肖琼,徐建强.不同环境蔬菜中铅污染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分析,2007,14(10):34-38.

[4]赵勇,李红娟,魏婷婷,孙志强.土壤、 蔬菜的铅污染相关性分析及土壤铅污染阈限值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产品加工,2008,16(4):843-847.

[5]陈良超,康克功,岳田利,等.朱鹊自然保护区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2008,(4):19-21.

[6]董元华,张桃林.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土壤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J].土壤2003, 35 (3): 182-186.

[7]凌建刚,陈英旭,陈国,等.农产品与环境中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农产品加工,2008,(4):19-21.

[8]金亮,李恋卿,潘根兴,等.苏北地区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分布及其食物安全风险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 23 (1) : 3339.

[9]王丽慧,王翠红,叶丽丽,刘新亮.城郊蔬菜地土壤铅和镉污染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5):50-52.

篇2

塑件化工厂的生产活动涉及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随着**认证、**认证和**认证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企业可能需要多种管理体系的认证,由于**三个体系在管理目的、对象的不同,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我厂负责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是两个部门,三个体系自成系统,我厂在实施时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出现了文件大量重复、争资源、政令不统

一、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复且难以控制和实施。**、**、**管理体系具有兼容性,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特别在我们化工等高风险行业这种关联性更加明显,如火灾和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也同时会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起考虑,实施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在今年的**体系认证工作中,在认证公司咨询组的协助下,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及咨询指导,达到以下目标:

1、依据中国**hse管理体系标准(**××1—**)和国际互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塑件化工厂的**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转换工作,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连续性。

3、通过提供各种hse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管理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方法,hse运行控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知识,确保所建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并实现持续改进。

4、强化产品实现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满足顾客期望;系统并有效地识别与生产、活动、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环境因素和事故隐患,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标准

塑件化工厂**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同时满足下述四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1-**《中国**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资源准备

1、领导决策

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高层管理者的英明决策,高层管理者应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承诺,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亲自参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活动,对资源、职责和其他问题实施决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厂厂长袁立明任命副厂长周宝刚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组建工作组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我厂各部门的工作,齐抓共管是体系成功的关键,工作组的建立极其重要。我厂决定以质量技术部、安全环保部为主,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选派人员参加。

3、组建内审员队伍

管理部门应至少有一人参加,基层单位应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参加。

4、全员动员

为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计划进行一些宣传活动,让职工了解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时间保证

工作组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阶段有大量工作要做,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6、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我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咨询工作自**年4月开始至**年8月结束,其中**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年10月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认证审核。

四、整合计划及工作内容

体系整合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第二阶段初始**管理评审、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第六阶段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

体系知识和标准要求宣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培训提高全员的**意识和规则意识。特别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的了解和标准的理解掌握。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和实施有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

全员的参与是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

基础。深入学习理解四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切实掌握**××1-**、**-**、**-**、**-**四个标准的基础要求,分析评估四个体系标准的异同点。

第二阶段:初始**管理状态评审

做好初始**管理评审是提出有挑战性方针目标、建立适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评审了解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初始**管理评审包括:

质量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控制现状分析;

我厂范围内的危害因素/我厂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因素确定和控制策划;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分析和控制策划,识别出包括质量方面法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方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事故情况调查分析等等。

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依据初始**管理评审的结果,结合实际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组织在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方针目标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确定我厂**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范围。

确定我厂开展**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最终组织机构,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并予以沟通。

针对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

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素及保障要素的开展方式。

确定体系文件的架构和层次。

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应能反映出整个体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个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际。

建立/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手册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询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响应程序,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为控制过程、环境因素、风险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为证实体系有效运转和用于追溯的记录;

识别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

按照文件的规定和策划的结果实施管理,对识别出的过程/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执行旨在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包括对应急情况的管理、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等以及安排所需的支持性的培训、交流等活动。保存所需的各种实施记录并妥善管理。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成败的关键,各部门应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去做。分层次对体系文件进行大规模培训,重点是领导层和重点岗位员工。各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实施。各部门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记录。修改完善体系文件,满足可操作性要求。

第六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篇3

一、目的和意义

塑件化工厂的生产活动涉及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随着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和OHSAS18000认证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企业可能需要多种管理体系的认证,由于QMS、EMS、OHSMS三个体系在管理目的、对象的不同,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我厂负责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是两个部门,三个体系自成系统,我厂在实施时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出现了文件大量重复、争资源、政令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复且难以控制和实施。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具有兼容性,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特别在我们化工等高风险行业这种关联性更加明显,如火灾和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也同时会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起考虑,实施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在今年的QHSE体系认证工作中,在认证公司咨询组的协助下,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及咨询指导,达到以下目标:[文秘站网文章-]

1、依据中国__HSE管理体系标准(Q/SHS0001.1—20__)和国际互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__)、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_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__)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塑件化工厂的QHSE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转换工作,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连续性。

3、通过提供各种HSE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QHSE管理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方法,HSE运行控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知识,确保所建立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并实现持续改进。

4、强化产品实现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满足顾客期望;系统并有效地识别与生产、活动、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环境因素和事故隐患,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标准

塑件化工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同时满足下述四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Q/SHS0001.1-20__《中国__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

GB/T1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8001-20_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4001-20__《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资源准备

1、领导决策

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建立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高层管理者的英明决策,高层管理者应为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承诺,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亲自参与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活动,对资源、职责和其他问题实施决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厂厂长袁立明任命副厂长周宝刚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组建工作组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我厂各部门的工作,齐抓共管是体系成功的关键,工作组的建立极其重要。我厂决定以质量技术部、安全环保部为主,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选派人员参加。

3、组建内审员队伍

管理部门应至少有一人参加,基层单位应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参加。

4、全员动员

为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计划进行一些宣传活动,让职工了解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时间保证

工作组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阶段有大量工作要做,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6、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我厂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咨询工作自20__年4月开始至20__年8月结束,其中20__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20__年10月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认证审核。

四、整合计划及工作内容

体系整合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第二阶段初始QHSE管理评审、第

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第六阶段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

体系知识和标准要求宣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培训提高全员的QHSE意识和规则意识。特别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的了解和标准的理解掌握。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和实施有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全员的参与是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深入学习理解四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切实掌握Q/SHS0001.1-20__、GB/T19001-20__、GB/T28001-20__、GB/T24001-20__四个标准的基础要求,分析评估四个体系标准的异同点。

第二阶段:初始QHSE管理状态评审

做好初始QHSE管理评审是提出有挑战性方针目标、建立适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评审了解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初始QHSE管理评审包括:

质量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控制现状分析;

我厂范围内的危害因素/我厂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因素确定和控制策划;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分析和控制策划,识别出包括质量方面法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方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事故情况调查分析等等。

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依据初始QHSE管理评审的结果,结合实际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组织在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方针目标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确定我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范围。

确定我厂开展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最终组织机构,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并予以沟通。

针对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

确定QHSE>!

确定体系文件的架构和层次。

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应能反映出整个体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个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际。

建立/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手册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询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响应程序,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为控制过程、环境因素、风险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为证实体系有效运转和用于追溯的记录;

识别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

按照文件的规定和策划的结果实施管理,对识别出的过程/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执行旨在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包括对应急情况的管理、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等以及安排所需的支持性的培训、交流等活动。保存所需的各种实施记录并妥善管理。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成败的关键,各部门应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去做。分层次对体系文件进行大规模培训,重点是领导层和重点岗位员工。各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实施。各部门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记录。修改完善体系文件,满足可操作性要求。第六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篇4

1 质量目标分解

1.1 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遵纪守法、服务优质、环境优先、诚信务实,以人为本、管理严谨,质量求精、与时俱进,打造一流品牌。

质量目标:

1. 服务质量满意率达到96%;

2. 清洁合格率96%;

3. 业主回访率98%;

4. 房屋主体及公共设施完好率100%;

5. 生活垃圾清运率100%;

6. 固体有害废弃物回收率100%;

1.2 目标分解

1.2.1 本公司质量目标分解成三层。公司质量目标由总经理确定,各相关部门质量目标由公司总经理分解下达,各相关部门对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再分解到各班组。

公司质量目标

一级

各部门质量目标

二级

各班组质量目标

三级

1.2.2

质量目标展开

以质量目标分解图的形式,其中包括公司质量目标、目标展开、目标值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质量管理部负责提出质量目标分解图,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公司总经理确认批准后下达至相关部门。

1.3 质量目标计划

公司质量管理部根据公司的2003年度质量/环境目标,结合各部门涉及的质量/环境要素,分解出各部门2003年度的质量/环境目标:

1.3.1行政人事部2003年度分目标

a) 固体有害废弃物回收率100%。

1.3.2 项目部2003年度分目标

a) 服务质量满意率达到96%。

b) 清洁合格率96%。

c) 业主回访率98%。

d) 房屋主体及公共设施完好率100%。

e) 生活垃圾清运率100%。

f) 固体有害废弃物回收率100%。

1.3.3

经营部2003年度分目标

a)服务质量满意率达到96%;

2 质量目标考核

2.1 由质检中心根据《质量目标管理程序》规定,汇总各部门上报的《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提交考核小组,作为考核依据。

2.2 考核基本方法

考核采用打分的方式,以得分率来评定。以各部门的目标值项作为基础分值,每项1分。考核评定的结果作为实际得分,计算得分率。

2.3 考核评定条件

2.3.1 凡是超额完成计划目标,且满足质量要求的,每项加分1分。

2.3.2 按计划完成目标,按基本分计算。

2.3.3 凡未按计划目标完成的:

a)由于本部门的目标未完成,影响到公司总体目标未完成的为不合格;

b)由于本部门原因的,每项减1分;

c)由于相关部门原因的,但未及时沟通,每项减0.5分;

d)由于相关部门原因的,已作沟通,按基本分计算;

e)由于资源、设施未配置引起的,本部门已提出要求的,按基本分计算;

f)由于资源、设施未配置引起的,本部门未提出要求的,每项0.5分。

2.3.4 由于本部门原因,造成其他相关部门目标未完成的,每项减1分。

2.4 考核结果评定

2.4.1 得分率在100%以上的,考核结果为优秀;

2.4.2 得分率在85%以上的考核结果为合格;

2.4.3 得分率在85%以下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考核小组依据考核结果,提出本次考核的奖惩意见,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实施。

2.5 考核结果措施

篇5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置换术; 静脉滴注; 关节腔内注射: 失血

Effects of Intravenous Versus Intra-articular Tranexamic Acid on Reducing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f Contrast/YANG Wei-zhen,ZHANG Jian-feng,HU Bao-de,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7):001-005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versus intra-articular Tranexamic Acid on reducing blood loss during the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Method:From October 2013 to February 2016,181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he intravenous drip group was used intravenous drip TXA(≤1.2 g),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he injected group was used of 50 mL 0.9% NS with 1.0 g TXA,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of 50 mL 0.9%NS.Each patient ha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fter the drainage-tude clamped for 2 hours and received the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and the blood coagulation indicator test,their daily drainage in the first three days was recorded postoperatively.The vein angiography of the lower limb was carried out within 7 days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postoperative drainage,the total blood loss in both intravenous and intra-articular tranexamic aid,the intravenous drip group and the injected groups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Both intravenous and intra-articular tranexamic aid a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in primary TKA without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but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Key words】 Tranexamic Aci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travenous drip;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Blood loss

First-author’s address:Yunlong Orthopaedic Hospital of Baotou City,Baotou 01401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7.00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骨关节炎终末期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能缓解关节的疼痛,恢复患者的行走能力。然而,TKA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的丢失量可以达到1500~2000 mL,甚至更多[1-2]。部分患者需要靠输血纠正贫血,增加了继发输血相关性疾病的风险,成为影响TKA疗效的重要因素[3]。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与纤溶蛋白酶原结合,阻止纤维蛋白降解,从而发挥止血的作用[4-5],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泌尿外科等手术,降低出血的作用显著。其应用在关节置换等骨科大手术中的报道也越来越受多。有研究表明使用TXA可明显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失血量和输血率[6-7]。但由于氨甲环酸具有拮抗纤溶系统作用,有学者担心其会增加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而且,国内对TXA的使用方法尚未形成共识,报道的给药途径及疗效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本研究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要求,对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注射TXA减少TKA术后出血的疗效和临床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81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为1~181号。采用Rand A 1.0(Randomization Adviser 1.0)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关节腔内注射组和对照组。第一组61例,其余两组各60例。参照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在治疗前对每位患者及家属进行治疗方法的详细解释,并征得同意签字,治疗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共有181例患者参与了研究,随访丢失19例患者,静脉注射组丢失8例,关节腔内注射组丢失7例,对照组丢失4例,最终共有162例患者进入分析。三组患者在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类型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病例研究。其中实验设计为第一、二作者,干预实施为第三、四作者,评估者为本科室两名高年资医生组成且不知晓具体试验方案,评估过程为盲法评估。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采用标准的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假体选择同一设计的后交叉韧带替代型骨水泥固定假体(GⅡ,施乐辉)。所有手术均在2 h内完成。手术开始前使用气囊止血带,压力均设置为52 kPa,手术操作完成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松止血带。

1.3.2 氨甲环酸用量及用法 静脉滴注组:麻醉生效后切片前10 min以10 mg/kg的标准静脉输入TXA(莱美,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批号H20031101),最多不超过1.0 g。关节腔内注射组:缝合关节囊后向关节腔内注射1.0 g TXA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手术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

1.3.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均未给予术后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管夹闭2 h后负压吸引,记录每日引流量(mL),当引流

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1 纳入标准 (1)诊断为单侧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2)初次TKA;(3)身体一般状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能耐受手术者。共纳入患者233例。

1.4.2 排除标准 (1)血栓高危患者,如心房颤动、支架植入术后及安装心脏起搏器或既往有血管栓塞史;(2)患侧下肢有感染史;(3)贫血;(4)凝血功能障碍或有血液疾病史;(5)TXA或低分子肝素禁忌证;(6)术前服用抗凝药物史;(7)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共排除患者52例,剩余181例患者。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5.1 检测指标 术前检测患者身高、体重、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并于术前1 d及术后前3 d每日晨测患者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和术后第3天复测患者凝血功能。

1.5.2 失血量计算方法 由于术中采用止血带,出血量较少,并且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导致术中出血量计算不准确,本研究记录的总失血量通过术后引流量和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改变来推算估计。

总失血量=显性失血(包含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隐性失血+输血量=血体积改变(或称总计丢失红细胞体积)+输血量。其中,血体积改变(总计丢失红细胞体积)=血容量×(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红细胞压积)/[(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红细胞压积)/2]。而患者血容量(patient’s blood volume,PBV),根据 Nadler公式,PBV=k1×身高(m)3+k2×体重 (kg)+k3,其中,男性患者k1=0.366 9,k2=0.032 19,k3=0.604 1;女性患者k1=0.356 1,k2=0.033 08,k3=0.183 3。

1.5.3 输血比率 输血的指征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输血,如血常规提示Hb

1.5.4 深静脉血栓检查 所有患者于术后第7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排除血栓发生。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状况比较

2.1.1 术后引流 静脉滴注组和关节腔内注射组术后3 d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29,P

2.1.2 术后出血量与输血比率 术后静脉滴注组、关节腔内注射组和对照组的总失血量分别为(0.85±0.26)、(0.88±0.31)和(1.24±0.37)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10,P

2.1.3 不良事件 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指标变化幅度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感染及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发生,术后7 d双下肢深静彩超示氨静脉滴注组有12例出现血栓、关节腔内注射组有9例,对照组有1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36,P=0.765)。说明氨甲环酸在止血作用优良的同时,并没有显著增加患者血栓发病的风险。所有发现血栓的患者经血管外科会诊后,参考溶栓指南常规治疗。162例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良好,均顺利出院。

3 讨论

我国目前每年开展的TKA在5万例以上,并呈快速递增态势[8-9],TKA由于需要扩髓、截骨、剥离滑膜,易造成严重失血,有研究报道报道TKA的总失血量为1500~2000 mL[1-2]。单侧TKA患者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率为10%~63%[10-11]。而异体输血带来的输血相关性疾病如术后感染、急性肺损伤、传染性疾病等并发症制约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也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如何降低失血量和异体输血量是关节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关于应对出血的措施,临床上尚未获得统一观点。术中使用止血带虽然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创造清晰的术野,避免术中对重要组织的损伤。但处于缺氧状态下的下肢静脉在松止血带时突然充血扩张,血管内皮释放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促进纤溶反应的发生,增加了术后出血量,有研究表明:使用止血带并不能减少患者总的出血量[12-13]。同时,使用止血带还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的缺氧和酸中毒,刺激机体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活化血小板,松解止血带后,极易造成机体的高凝状态,增加了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14-15]。另一种常见方法是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从上世纪90年代自体引流血回输应用于临床至今,不少文献认为这种未经洗涤的红细胞过滤后回输是安全的。有效缓解异体血源紧张的问题,还可明显减少溶血、过敏、免疫抑制等异体输血所带来的并发症[16]。但艾京等镜下观察发现,引流液中未经洗涤的红细胞在术后极短的时间内即发生变形,功能逐渐丧失,降低了输血质量。同时,自体血回输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临床的广泛开展。

TXA是一种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和同系物,其与纤维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具有高度亲和性,从而可阻断含有赖氨酸残基的纤维蛋白与纤溶酶重链间的相互作用,阻止纤溶酶将纤维蛋白降解,从而达到止血作用,其抗纤溶反应的效价高,且不良反应少[17-18]。近年来的Meta分析显示TKA中使用TXA,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失血量和减少患者的输血比例,而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19-20]。本文的研究结果亦支持这种观点,无论是静脉滴注组还是关节腔内注射组患者术后得出血量都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且三组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由于体外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具有拮抗纤溶系统的作用,而且效价是6-氨基己酸的6~10倍,体内使用时存在诱发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与血药溶度存在正相关关系[21]。本研究亦比较了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注射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疗效的有效性和临床安全性。Alshryda等[22]通过现有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输血量的有效率,认为虽然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有效降低输血率,但静脉给药方式更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滴注组和关节腔内注射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并不能比关节腔内注射更有效降低出血量。这可能与氨甲环酸在体内的代谢特点有关,静脉滴注虽然作用迅速,但是滴注6 h后药物浓度降至维持纤溶平衡最小值以下,而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给药,夹闭保留2 h,药物可直接到达作用区域,并维持较长的有效作用时间。其次氨甲环酸的组织分布浓度较低,局部注射有利于以最小剂量维持氨甲环酸在局部组织作用的所需浓度,避免静脉给药浓度过高带来的并发症风险。但需要指出的是,静脉给药只要是在安全范围内使用也是安全可靠的,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注射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栓发生率差异不大。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和用量目前仍无统一标准,本研究由于样本量有限,未能作药物剂量-时间依赖性效应,尚未能明确使用TXA的最佳剂量和最佳时间点;其次,患者随访时间相对较短,TXA是否会增加术后远期血栓发生的风险及其他临床症状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王浩洋,康鹏德,裴福兴,等.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4(8):649-654.

[2] Seo J G,Moon Y W,Park S H,et al.The comparative efficacies of intra-articular and IV tranexamie acid for reducing blood loss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e,2013,21(8):1869-1874.

[3]任鹏程,安丽君,吕海港,等.双膝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6):613.

[4] Sabatini L,Atzori F,Revello S,et al.Intravenous use of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y[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4,134(11):1609-1614.

[5] Georgiadis A G, Muh S J, Silverton C D,et al.A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topical tranexamic aci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y[J].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3,28(8):78-82.

[6] Ker K,Edwards P,Perel P,et al.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surgical bleeding: systematic review and cumulative meta-analysisy[J].BMJ,2012,344(9):598-599.

[7]王登文,孙志国,马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2):1063-1067.

[8]尹知训.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进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6):83-86.

[9]胡岩君.人工膝关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截骨与假体的数字化形态学研究及其意义[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10] MacGillivray R G,Tarabichi S B,Hawari M F,et al.Tranexamic acid to reduce blood loss after 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randomized double blind study[J].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1,26(1):24-28.

[11] Wind T C,Barfield W R,Moskal J T.The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transfusion rate in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y[J].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4,29(2):387-389.

[12] Aglietti P,Baldini A,Vena L M,et al.Effect of tourniquet use on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J].Clinical Orthopaedics & Related Research,2000,371(371):169-177.

[13]闵令田,翁文杰,邱勇,等.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出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4):52-55.

[14]周卫,刘东海,马国涛,等.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气囊止血带与高凝状态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9):1541-1544.

[15] Olivecrona C, Lapidus L J, Benson L,et al.Tourniquet time affec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knee arthroplasty[J].Int Orthop,2013,37(5):827-832.

[16] Yoo M J,Park H G,Ryu J W,et al.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utologous Transfusion in Un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Knee Surg Relat Res,2015,27(3):168-172.

[17] Gillette B P, Desimone L J, Trousdale R T,et al.Low risk of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with tranexamic Acid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2,471(1):150-154.

[18] Lin Z X,Woolf S K.Safety,Efficacy,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Tranexamic Acid in Orthopedic Surgery[J].Orthopedics,2016,39(2):119-130.

[19] Zhang H,Chen J,Chen F,et al.The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blood loss and use of blood product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meta -analysis[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e,2012,20(9):1742-1752.

[20] Yang Z G,Chen W P,Wu L D.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nexamic acid in reducing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 Am,2012,94(13):1153-1159.

[21]张瑜哲,金毅,苏礼,等.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8):762-765.

篇6

基本含义: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实施严格管控。

环境质量底线:指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规划、功能区划要求,考虑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的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

资源利用上线:指按照自然资源资产只能增值、不能贬值的原则,以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合自然资源开发管控,提出的分区域分阶段的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度、效率等上线管控要求。

篇7

关键词:土壤;环境;肥力;污染指数;Fuzzy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158.3,S 57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业环境质量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景观条件等是发展名优特农产品的必要条件。在茶叶种植生产中,土壤是茶树种植的基础,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决定茶叶的质量安全性,肥力质量直接影响茶树生长与茶叶产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养分状况分析,并对其环境质量与肥力质量进行评价.旨在为茶叶生产基地布局调整和因地制宜地发展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土壤采自浙江省某茶叶种植基地,按土壤属性、海拔高度将基地分为7个分基地,如表1所示。每个分基地采集耕作层土壤混合样1组,采样层次0~40cm,共7组土壤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土壤处理与检测

土壤经风干后,缩分、磨碎成不同细度的样品。依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12)所列检测方法测定土壤pH值,以及土壤中铅、镉、铬、铜、砷、汞、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的碱解氮含量(LY/T1229-1999),乙酸氨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和热硝酸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缓效钾(NY/T899-2004)。

1.2.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 内梅罗指数法)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计算结果得出评价结论。

1.2.2.1单项污染指数法

1.2.2.2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2)

1.2.3 土壤肥力指标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综合评价法)评价供试土壤肥力质量指标,土壤单项养分(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为视为单一评价因素,依据各类评价因素的特征,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即隶属度函数)。针对供试土壤,根据区域土壤肥力指标与相关作物效应研究[1],隶属函数可分为S型、抛物线型2种。进一步地研究表明,本文涉及土壤养分评价因素的作物效应曲线呈S型,并可将S型曲线函数简化为折线函数进行评价计算[2],如图1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叶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以《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5020-2001)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表3),根据式(1)、式(2)进行计算,得到茶叶基地土壤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表4)。

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中土壤污染分级标准,土壤按污染等级分为安全、警戒限、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等5个等级[4]。供试茶叶基地土壤污染等级均为安全(表4),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以《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 5199 -2002)作为参照标准(表3),供试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2.1 茶叶基地土壤肥力质量指标分析与评价

土壤pH、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5,6,7],结合供试茶叶基地土壤的实际检测结果,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式(3)中x1的取值分别为4.0(pH值)、10(有机质)、0.75(全N)、60(碱解N)、5(有效P)、50(速效K)和80(缓效K),以及x2的取值分别为6.5(pH值)、30(有机质)、2.0(全N)、120(碱解N)、20(有效P)、150(速效K)和370(缓效K)。根据表5和式(3),计算得到各因素的隶属度值Ei(表6)。

对表6中各因素间进行相关分析,获得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7所示。进一步地,按照式(4),计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系数Wi分别为:0.1059 (pH值)、0.2246(有机质)、0.1428(全N)、0.1026(碱解N)、0.2070(有效P)、0.0875(速效K)和0.1295(缓效K)。

根据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将土壤肥力质量分为5个等级[7]:EZ 值≥0.8,土壤为高等肥力(I等);EZ 值在0.8~0.6,为中上等肥力(II等);EZ 值在0.6~0.4,为中等肥力(III等);EZ 值在0.4~0.2,为中下等肥力(IV等);EZ 值

3 结论

通过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分析评价,认为调查基地的7个茶叶种植分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均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土壤为酸性至弱酸性,适宜茶树种植;重金属污染等级为安全级,适宜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

应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茶叶基地土壤肥力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基地土壤肥力质量现状良好,适宜茶叶种植。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建议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持续性,进行合理施肥和必要的培肥,提高土壤肥力质量,达到全面创建有机茶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波,张桃林,赵其.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土壤学报,1995,32( 4 ):362-369.

[2] 吴玉红,田宵鸿,同延安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评价 [J]. 生态学杂志,2010,19 (1):173-180.

[3] 吕晓男,陆允甫,王人潮.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初步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25 (4):378-382.

[4] GB/T395-201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 梁玉清,刘平,程炯. 粤东北典型山地茶园土壤质量评价-以梅山市雁南飞茶田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2009,( 6 ):65-68.

[6] 林绍霞,张清海,崔斗斗等. 鸟王茶产地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J]. 贵州科学,2010,28(4):53-58.

篇8

关键词: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1002

1引言

农村环境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工作开展得较少,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推进博尔塔拉州(以下简称博州)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了解和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逐步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博州于2016年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包括村庄监测和县域监测两个层次,博州地区主要在精河县、温泉县各选取3个村庄,监测对象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县域监测以县域整体作为监测区域,开展地表水水质状况监测。

2监测内容

2.1村庄监测内容

主要包括县域及村庄背景调查、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2.2县域监测

以县域全境为监测区域,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3监测范围

2016年博尔塔拉州共监测温泉县扎勒木特乡麻尼图村队、哈日布呼镇埃勒木图村、查干屯格乡吐日根村,精河县茫丁乡北地村、大河沿子镇浩斯托干村、茫丁乡巴西庄子村等6个村环境质量状况。

土壤监测点位以村庄为点位布设单元,在基本农田、园地(果园、茶园、菜园等)、饮用水源地周边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共18个点位。同时根据村庄环境状况,在重点区域土壤中选取两类,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共12个点。

县域地表水监测在温泉县和精河县河流入口和出口各设一个点,共4个点。同时在两县各设了一个水库监测点,共2个点。

4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4.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共(PM10)3项。每季度监测一次,全年4次,每次监测连续5 d,每天21 h连续采样,取各监测项目的日均值,采用手工监测。

4.2饮用水源地

博尔塔拉州村庄无地表饮用水源地,因此只测地下饮用水源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监测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23项。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4次。监测方法以手工监测为主,自动监测为补充。

4.3土壤监测

土壤监测项目为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镉、汞、砷、铅、铬等元素的全量。每年监测一次,采样时间为8月份。

4.4县域地表水监测

县域河流湖库水质监测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项目24项。每季度监测一次,全年4次。监测方法以手工监测为主。

5监测结果及评价

5.1环境空气

各村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各村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为一级,类别为优。

5.2饮用水源地

各村庄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铁、锰、铜、锌、铅、镉、汞、氰化物、六价铬、挥发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氨氮、总大肠菌群等项目均未检出。

5.3土壤

各村庄土壤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无污染。

5.4县域地表水

两个县域地表水监测断面均达到《地表环境水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铜、锌、铅、镉、汞、氰化物、六价铬、挥发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等项目均未检出。

2016年博州地区两县6个村庄共布设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环境空气、6个饮用水源地、29个土壤监测点位和6个县域地表水监测点位。结果表明,博州地区农村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表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各类国家标准,农村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6结语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吐尔拉娜・亚力肯,等:博尔塔拉州农村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环境与安全

随着博尔塔拉州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构建和谐博州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工作,对于掌握该州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建议和对策,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⒖嘉南祝

[1]

刘晓红,瞿薇.农村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法与管理 [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6(4).

[2]郑晓红.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 [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3(3).

[3]杨茜.浅析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有效结合[J].才智,2014(35).

[4]李伟.农村环境监测开展工作面临的难点与措施分析[J].才智,2014(15).

[5]魏晓霞.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研究[J].北京农业,2015(18).

篇9

关键词: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估模式

我国工业发展的步伐在逐渐的加快,产生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导致了空气的质量在逐渐的下降,在一些严重的地区,已经危害到了人们的安全。城市空气质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办法,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人们更加的关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估的改进工作,为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1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估

城市空气质量在评估的过程中,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够完整的告诉各个关系人空气的环境质量,主要包括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能够对空气环境质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揭示。本文主要是通过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和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结合具体的城市案例来进行研究,使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式,以下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于城市空气质量评估模式的改进进行探索。

1.1 环境质量报告

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估主要是在环境质量报告书中进行记录的,报告书对于年度环境污染物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用年均值来表示整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但是经过实际的分析,发现年均值无法科学地反映出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尤其是在北方,受到采暖期的影响,导致了冬季与非冬季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年均值的代表性出现了严重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污染物的季节标准来进行环境质量的评估,按照冬季和非冬季来进行划分,这样就可以保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估模式的精确性。在冬季可以使用单独的衡量标准,这一衡量标准,可以低于非冬季的衡量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对整个四季建立独属于哥哥季节的衡量标准,有条件的城市就能够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实施。冬季与非冬季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估标准是强制性的,对于空气质量环境较差的城市,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补偿机制,对于污染源的排放进行限制,普及清洁能源,还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使得城市的居民有着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冬季也能够保持空气的清新。

1.2 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

报告书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整个体系也变得十分的完整,τ谕臣频牡阄挥胧奔涠加凶畔晗傅幕分,也改变了传统的应用模式,空气的质量不在使用单一的数值来表示,这样就使得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估模式变得更加的科学。

2 案例分析

城市空气质量评估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宏观来将主要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从微观来看,主要包括监测和统计两个方面。

2.1 对于现有的监测频率和统计方法的评估

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能够达到标准,保证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现有的污染控制标准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却不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环境环境,这是因为在全年控制指标之下,无法体现出部分时间段的具体空气情况,例如全年中仅仅有一半的时间空气质量是达标的,而在另外的一半时间内,空气质量也没有达标,排放量也没有减少,从全年的控制情况来看,排放总量就会降低,但是从整体的控制情况来看,排放量超标的情况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改善。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在监测的过程中,是使用年均值来表示的,有些国家对于小时均值和日均值也有着一系列的规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年均值的具体情况如下:一级标准是0.02、二级标准是0.06、三级标准是0.01,日均值的标准规定情况如下:一级标准是0.05、二级标准是0.15三级标准是0.25,小时均值的具体标准如下:一级标准是0.15、二级标准是0.50、三级标准是0.70。一级标准主要适合用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一些特殊的地区,二级标准适合用在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级标准为特定工业区。

下面以本溪市为例来验证以年为统计分析频率是否符合统计结果。

2015年本溪市的SO2年均值为0.057,国家二级标准是0.06,0.057

从上表可以看出,检验的概率值为0.21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12月份SO2排放量与正态分布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

12月份本溪市SO2浓度的平均值是0.089985,标准差是0.057,统计天数31天。即s=0.057,x=0.089985,n=31,u0=0.15。采用左单侧检验,假定显著性a=0.05水平。

设Ho:u≤0.15

则H1:u≥0.15

Z>Za,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不能说日均值显著的低于0.15。那么本溪全年应该也是看成没有达到二级标准,这说明用年均值衡量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的代表性不强,不能充分反映出当地的空气质量。

2.2 季节频率统计法

下面还是以本溪为例来分析冬季与非冬季之间空气质量的差异。

直观上可以看出冬季的浓度远远高于非冬季,如果完全简单的求出平均值,则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本溪的空气质量,容易给人造成错觉,认为环境很好,但这与当地居民的感受明显不符。把本溪市的SO2排放分为冬季与非冬季两类,为了验证冬季与非冬季是否有显著差异,采用Mann-Whitney检验。由于检验概率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冬季与非冬季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也就是说有着季节影响。

3 结论

理想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估从时间角度看,监测必须是连续监测,实时反映当地的真实空气环境质量。《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应使用季度统计分析标准取代年均值统计分析方法。《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需要进一步分析现有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并且应该向大众公开。

参考文献

篇10

作为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历时三年编制的规划备受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有关负责人。

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土地开发利用

这位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且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要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深化流域水污染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加强水质良好和生态脆弱的湖泊和河流的保护;综合防控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探索开展修复试点。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实行脱硫脱硝并举,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在“三区六群”等重点区域,开展臭氧、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加强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废气控制,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联合执法检查,明显减少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现象。

在土壤环保方面,提出要加强土壤环保制度建设,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启动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

在生态保护和监管方面,要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工作,到2015年,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稳定在15%,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保护。

实际完成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要在30%~40%以上

《规划》确定了7项主要指标,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2项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1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这位负责人表示,与“十一五”相比,规划指标增多了,压力加大了,潜力小了,要求提高了。约束性指标由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增加到四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其中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8%。随着“十二五”期间工程减排潜力收窄,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刚性增长仍将持续,实际完成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要在30%~40%以上。

同时,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加大了,要求提高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监测点位、评价因子都有变化,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对实施范围进行了调整,由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扩大到333个地级以上城市,并加严了评价标准。

“十二五”时期,将深化完善总量减排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等作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

增加污染控制指标,扩展污染控制领域,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总量控制力度以及突出区域特色,都将成为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有力手段。这其中,对机动车船氮氧化物控制,合理调控能源消费总量,实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探索调控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等都是亮点。

这位负责人说,针对突发污染事件高发态势,首次将“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维护环境安全”列为重要的规划任务,把核与辐射、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作为防范环境风险的重点。

全社会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

《规划》统筹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农村环保惠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安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等8项重大工程。这位负责人介绍,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污染治理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均按当年价累计,不含运行费),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4%。优先实施的8项重点工程投资需求约1.5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