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篇1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28-01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有效形式。结合洱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问题作一些粗浅认识并提出对策建议。

1 土地资源利用及流转基本情况

1.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洱源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马鞍山、罗坪山主山脉由北至南纵贯全境,境内湖泊、库塘、泉眼密布,山溪河流随山势分为黑江、弥苴河等主要河流连通海西海、茈碧湖、西湖至大理洱海,全县土地资源总面积261400hm2(392.1万亩),在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占58%,常用耕地总面积为18240hm2(27.36万亩),占土地资源总面积7%。全县土地承包经营农户达62796户,承包经营耕地面积为15010.2hm2(225153亩)。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近几年,洱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农户自发到有组织的依法引导,从零星分散流转到小块连片流转,规模程度不断提高,手续不断完善,程序逐渐规范。截止目前,洱源县共流转土地承包经营面积1706.7hm2(25600亩),占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总面积11.3%,流转入企业面积526.7 hm2(7900亩),流转入合作社面积为385.7hm2(5800亩),流转入其他主体面积为793.3 hm2(11900亩),每亩每年流转价格基本在500―800元,流转期限以1―10年为主,流转方式主要有租赁、转包、转让等形式。

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用途

洱源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合作作为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主要抓手,开发以特色、外向、高效产业为重点,构建蓝莓、葡萄、中草药材、蔬菜、林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和产业化经营,引进丹东天赐花卉公司在凤羽流转333.4 hm2(5000亩)土地,投资种植蓝莓,创建“蓝莓种苗基地及蓝莓酒庄园”;引进大理凤头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凤羽铁甲、凤河流转100 hm2(1500亩)土地,投资创建“印象凤羽生态农业庄园”,引进云南新希望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在三营流转53.3hm2(800亩)土地,投资创建“蝶泉有机奶庄园”;引进大理正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三营流转40 hm2(600亩)土地,投资创建“正果药业生态庄园”。同时,组织本县内大理洱宝、银环养殖专业合作社、大理品宏高原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半边天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江农种粮合作社等10余家龙头企业流转1000hm2(15000亩)土地,构建高原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投资创建畜牧养殖基地,发展种植中草药材、早熟梨、大棚蔬菜、食用菌、葡萄等种植,基本实现了“农民有土地流转资金,部分农民到企业打工有工资收入,农民无须承担任何自然和市场风险。

2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阻碍农村土地正常流转

洱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尚处于初始阶段,农户之间小范围的流转占主流,规模集中成片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较少,流转模式比较单一,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其主要原因是:各级各部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对国家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政策没有认真学习领会,在指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及解决纠纷时不能很好运用有关政策解释,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政策知之甚少,缺少一些必要的土地流转常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土地正常流转。

2.2 对订立流转合同重视不够,合同不规范,权、责、利不明确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政策宣传不够,很多农户不知道怎么办理流转手续。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多处于无组织自发流转状态,不签流转合同,多数是口头协议,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导致土地流转纠纷多,调处无依无据,是非难分。主要是合同文本不规范、内容不齐全、流转面积、标的不准确,容易产生权益纠纷。

2.3 规模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少,效益差,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带动不足

目前,全县从事农业开发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大户不多,他们中实实在在取得较好效益的少,有的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有的项目选择不准,产业趋同,有的管理粗放,龙头、大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带动作用小。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宣传引导

积极稳妥抓好土地流转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一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宣传.向农民讲清土地流转不等于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农民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二是要注重发挥土地流转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广大衣民从身边的典型事例中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从而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三是要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流转,在无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选择既符合本地买际又兼顾群众利益的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3.2 建立服务平台,强化服务管理

做好土地流转要在充分发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一要搭建服务平台,县、镇乡成立农村土地使用流转领导小组.负责区域内土地流转工作的总体协调和监督指导。二要明确服务职责,及时掌握区域内土地流转供求关系和土地流转存量,及时收集、土地流转信息:统一土地流转的相关文书,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妥善处理土地流转中的矛盾,依法解决土地承包和流转中出现的问题。三要规范流转行为。土地流转双方必须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委托流转的应签订委托流转合同,并报镇乡人民政府备案。

篇2

为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本文就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深入基层的调研,谈点粗浅看法。

一、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土地流转整体情况看,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多四少”:

1.自发流转多,有序流转少。目前,我县农民自发流转的占80%以上,农户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土地不足20%,且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多发生在农户之间。

2.代耕转包多,其他形式少。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代耕转包、出租两种,但由于代耕转包或出租土地不需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手续,大多数农民转包或出租土地时并没经过村级组织,也没办理合同鉴证手续。据调查,有85%的转包和出租土地没有办理合同鉴证手续。转让、互换、入股等其他流转形式进程缓慢。

3.短期流转多,长期流转少。由于出让方担心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担心政策变化,怕土地转出后失去土地,大多数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据调查,我县土地流转期在两年以内的占到了80%以上,大部分是一年一签,一般的经营者不敢过多投入,造成流转效益低下,影响土地流转。

4.口头流转多,书面合同少。目前,我县多数农户在土地流转时,以口头协议进行流转的多,不签订书面协议或合同。即使有的签订了书面协议,也内容简单,形式不规范不健全。一旦发生矛盾,容易引发土地纠纷,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二、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加强宣传,引导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集约经营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土地流转法规政策要进行广泛宣传,着重解决对土地流转认识不深不透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注意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农户认识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增强土地流转的信心,促进农民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土地流转中来。要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绝不能搞行政命令。

第二,加强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做好土地流转指导与服务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必须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农业经管部门要帮助农民群众做好流转合同签订前的指导、审查,对已签订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出现纠纷后进行调解和仲裁。乡与村必须监督农村土地的合理使用,为土地流转及时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尤其是要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土地供求信息。还要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加强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必须符合现行土地政策和中央精神,必须规范操作与管理。政府要研究制定规范土地流转的措施,形成配套的流转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农民依法有序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发展。

篇3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承包权;经营权;利通区

2014年,宁夏利通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了利通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利通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1、基本情况利通区现有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202953亩,农户51526户,参与土地流转农户21138户,签订规范土地流转合同21138份,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82900亩,流转面积占农村承包土地总面积的41%。从流转的形式看,利通区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以出租和股份合作为主,多以出租形式进行,出租流转面积为3713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3%;从流转的去向看,土地流转面积中流入企业26739亩,流入专业合作社20800亩,流入经营大户24350亩,流入散户3299亩;从流转后的土地用途看,新增流转土地重点集中用于粮食种植。2、土地流转的形式(1)转包型劳力缺乏或者外出务工人员,以口头约定方式,将自己的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代种,耕种期限、费用等由双方口头约定,一般不签订书面流转合同书。(2)出租型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租赁农户的承包土地,进行设施农业、优质粮食生产。(3)委托发包型由村组牵头,在征得承包农户同意的情况下,与农户签订租赁协议书后,把承包农户弃耕土地集中连片后,对外发包。(4)股份合作型农民将承包地作价入股加入合作社,每股每年保底租金600-800元,到年底结算,按盈余情况实行二次分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土地分配分散,规模流转难度大1998年,二轮承包时,各乡镇缓减矛盾纠纷,要对当地的良田、差田进行合理调整、分配,使每个农民拥有的田地比较分散,难以实施土地集中流转。就农民的角度来说,分散的土地承包过程比较麻烦,以及承包期太长,逐渐消减其承包的积极性;就承租人而言,为了承包到集中的土地,就需要与多户农民进行协商,导致所承包的土地无法有效进行,进而加大规模流转难度。2、土地流转方式为有偿流转,流转价格差距大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各乡镇土地流转的价格不统一,从300元到1000元不等,流转价格基本都在每亩800元以上。3、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主体承包经营土地面积大,一次性投入较高,农机具投入、基础设施投入、人工成本等费用不断上涨,每年还要支付土地流转金。同时,农村信贷渠道不畅,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农田无法抵押,多数种粮大户根本享受不到银行贷款,使得规模经营主体不敢大开发、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4、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缺位,产权缺乏公信力目前,利通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还没有完成,关于土地流转仍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缺乏中介服务平台,导致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空间狭窄,严重影响土地成规模化流转。

三、对策建议

篇4

关键词: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07-02

宁国市是一个山区市,山多田少,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全市总面积为2 487km2,辖19个乡镇(街道),103个行政村,农户数8.9万户,农业人口31.2万人,常用耕地面积1.41hm2,其中水田1.12hm2。

1 土地流转现状

近年来,宁国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0.3万hm2,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3.6%。特点主要体现在流转面积规模化(3.33hm2以上的占60%以上),流转渠道组织化(市、乡、村三级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2012年6月20日挂牌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宁国市城乡土地交易中心),流转主体多元化(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和种养大户等),流转形式多样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流转成效显性化(实现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增收双赢,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2011年以来,宁国市紧紧抓住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这一契机,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化流转的新形式,成立了全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河沥溪街道营盘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了“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靠分红、打工还赚钱”的土地流转新机制。目前,这一新型流转形式所流转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

2 存在主要问题

2.1 土地流转认识不到位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需要“思想先行”。思想认识的局限妨碍了土地进行规范化流转的速度。当前少数村组干部对现行土地法律法规、土地政策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民自己的事、是市场行为,政府没必要干预,于是采取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的态度,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同时,由于指导与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不规范。据了解,我市签订的书面流转合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合同形式不规范,条款过于简单,流转双方的权、责不明确,有的流转期限甚至超过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等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调解。

2.2 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土地流转与土地市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土地流转可以促成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健全的土地市场能为土地流转提供规范的交易场所,使土地流转更趋合理化。虽然目前宁国市已建立起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政府服务平台,城乡土地交易中心已经运行,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而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同时,土地流转监管机构不健全,乡镇农经机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明,队伍不稳,甚至个别乡镇缺乏专业农经人员,无力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指导和管理,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2.3 土地成片规模流转较难 由于我市属于丘陵地形,绝大部分耕地还没有进行土地整理,田块高低不平、形状各异,农户的承包地块又零星分散,要流转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规模经营,不仅需要对现有田块进行从新整理,还需要与不同的农户进行协商,既增加了土地流转的成本,也加大了规模流转的难度。同时,随着国家各种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加之还有部分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愿流转,土地成片规模流转难度较大。

2.4 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宁国市新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种形式。但是,目前国家对土地股份合作社还没有立法,工商部门对土地股份合作社尚未开展注册登记。因此,运行状态缺乏动力,发展后劲不足。

3 对策建议

当前,宁国市正处在率先实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土地流转必须坚持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生态高效农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才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休闲化、艺术化”的重要突破口。

3.1 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明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参与流转的主体,这是确保农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转应当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土地确权将更好地推动土地流转。按照“保持稳定、依法规范、民主协商”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乡镇具体操作”的工作机制,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切实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确保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

3.2 加强宣传培训,转变农民从业观念 要加快和促进土地流转,就要切实转变农民就业观念,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为此,必须加强政策宣传和技能培训,降低种植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鼓励农民从土地生产中摆脱出来从事非农产业。同时鼓励和支持长期外出或迁入城镇并有相对稳定职业或收入的农民自愿放弃或出租承包地。

3.3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让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集中,逐步形成连片种养的格局,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同时土地流转要与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体现比较效益;与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相结合,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3.4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坚持公益性为主,公开公正规范,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宁国市城乡土地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体系、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保障体系、农村土地流转监督服务体系,规范流转程序,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3.5 加快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建设 在坚持农村土地“三不变”(集体所有权不变、家庭联产承包制不变、双层经营体制不变)、“三权分离”(所有权属集体、承包权属农户、经营权属使用者)的前提下,在现有开展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行政村,以村为单位,以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全体农户为股东组建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集约式耕作、现代化管理方式,提高产值,农户则得到分红,村集体经济则也得到增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村民或就地当起了“产业工人”,或进入私企工作,或进城打工,增加收入。

3.6 创新流转模式,拓宽土地流转渠道 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如“土地入股”公共建设征地模式,让农民参与征地项目的利润分配和土地升值后的利益分红;“村企合作”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流转模式,让农民获股金和工作收入,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

篇5

一、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土地流转的增多,流转规模的扩大,虽然各级政府和合同管理机关加强了管理,然而在土地流转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概括,当下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土地流转产权主体模糊,存在非农现象

农民才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主体,可是当下存在不少不遵从农民意愿、将土地承包关系进行肆意变更的现象。有的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非农现象,村级组织或者乡镇政府通过行政行为进行土地的强制流转,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影响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形成。 就笔者所在的旺隆镇来说,旺隆镇有10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总人口21650人。64个村民小组,农户5206户,承包经营耕地面积22743亩,这其中有少部分的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遵从农户个人意愿,土地流转存在产权主体问题。

(二)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较少,流转成本过大

当下,我国的土地评估以及测量评级等的中介机构数量还非常少,造成集体经济包办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的现象一直存在。在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较少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既担当着中介的角色,同时还是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这就使得其不可避免要对一般的交易主体产生干涉甚至侵害行为,导致农户的土地流转成本过大,降低了土地流转的效率。旺隆镇的土地撂荒现象呈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一些农户全家外出务工, 未向村组退还承包地而一走了之, 致使土地无人耕种, 此外,因劳力弱而无力耕种土地撂荒情况也较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正是由于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导致较大的土地流转成本抑制了农户的土地流转积极性,致使撂荒现象严重。

(三)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缺失,地区差异较大

在当前土地流转发展状况下,不少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转包费用以及租金等的形成都缺乏正当的市场竞争,人为决定土地流转价格的现象层出不穷,极易导致土地流转交易双方意见出现分歧,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而且土地流转合同内容条款不全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权利与义务不明,没有违约责任、纠纷处理等,没有委托而双方签字代签、印章不齐等,为合同纠纷埋下隐患。这种现象正是由于当前的土地流转尚缺失完善的市场机制造成的,而且该问题呈现出比较大的区域差别性,在不同的地区出现的几率也是不尽相同的,这些因素使得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陷入恶性循环,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就旺隆镇而言,其土地主要是流转入专业合作社和其它主体,土地流转入股或者承包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这也是限制农村土地流转全方位发展的瓶颈。

(四)土地流转社保制度缺乏,农民利益受损

土地流转社保制度的缺乏,使得不少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能够对农民利益进行切实保障,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流转社保制度缺失,在旺隆镇的具体表现为: 一是土地租期过长而且租金过低,使农户权益受到损害。二是土地收益分配监管力度不大,分配制度不合理。三是土地流转后农民再就业情形不乐观,造成农民失地又失业。此外,农民的法律意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实际流转过程中,有少部分为口头合同,这主要存在于农户与农户之间因相互信任而以口头约定为准,说明农户的法律意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还需加大普法教育,以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经过上文的概括和分析,我们已经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发挥土地流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对策的讨论,笔者认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确保流转主体

土地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因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产权制度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促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首先就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土地流转主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明确财产归属关系,也就是要明确财产的所有人是谁。二是要清楚不同产权主体的权责关系,实现权责分明。因此,我们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国家现有的一些法律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规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责任主体约束机制,防止产生非经济原因的损失。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有效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健康持续流转下去。

(二)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平台,规范法规建设

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需要经历非常繁琐的过程,加上交易的主体双方大都不知晓正确的交易程序,因而就非常需要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发挥一定的纽带作用。缺乏土地流转的中介结构,就会相对减少土地流转机会,造成流转风险和成本的加大。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平台,加强相应的法律建设。要增加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素质,确保中介机构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具有独立性,同时还要坚决贯彻相关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可操作性。

(三)创新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平衡地区差异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创新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建立风险处理体系着手进行解决。在土地承包所有权进行流转的过程中,业主应该受到契约或者合同等的约束作用,同时还应缴纳相应比例金额的风险保证金给土地所有者,将风险保证金当作土地流转承包业主不能履行合约时的赔付和补偿,通过这样的方式创新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避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造成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此外,政府 还应该致力于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促进不同农村地区的协调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体城镇化水平的建设和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四)深化土地流转社保措施,改善利益分配

为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必须深化土地流转过程中以及之后的社保措施,改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使得农民能够降低对土地的依赖度。改善当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不仅要改变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分配,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还要深化土地流转社保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界定低保对象,同时补充完善低保标准,在农村地区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改善农民在土地流转前后的生活水平。二是要贯彻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农村地区应该加强新农合的宣传,加强对新农合的社会监督以及民主管理,大力引导农民参与到新农合体系当中,解决农民中存在的“因病致贫”现象。三是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土地完成流转之后,针对因土地流转而造成的农民失地失业的现象,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更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维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稳定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良好开展不仅能够满足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有利于促进多形式经营活动的发展,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针对当下农村流转工作存在的主体模糊、成本过大、机制缺失以及制度缺乏等问题,社会和政府应该从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培育健康市场平台、创新市场机制以及深化社保措施等方面进行整改,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农村土地流转的良好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刘卫柏.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及政策建议.经济纵横,2012(03).

朱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1(01).

篇6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范;发展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86-02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因此,河南省做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更应该加速农村土地流转,这已经成为加快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加速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加快河南省新农村建设

如何持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直是省政府非常重视的民生问题。固然“多给少取”,由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能改善农民的生活。但是,巨额的财政支出分摊到每个农民身上就变得杯水车薪了。因此,在以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土地政策为前提,以优势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目标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农民自愿、依法有偿、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和适应市场运作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才能全面推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

1.2 有利于发展河南省农业现代化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化,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省而言,农业现代化的地位就更加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求我们要有计划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社经济效益,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力;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特点,基本确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加速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经营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1.3 有利于增加河南省农民的收入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又沉积已久,并涉及到许多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民除获取租金外,还可以外出务工或在业主经营的土地上就地务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收入构成也由过去的以种田收入为主向务工收入和租金、股金收入为主的转变,增长方式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河南省来说,加速土地流转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真正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发现并解决现存土地流转模式中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加速土地流转对改变河南省农村经济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对河南省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2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尽管河南省各级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2.1 传统思想束缚,土地流转规模受限

经调查表明,河南省做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他们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规模。例如在抽样调查的480份问卷当中,有85%的人说不知道新的《土地承包法》,甚至连一些村干部也不清楚,15%的人说是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的。在选择知道的农户中,对“承包期不再调地和农户不同意谁也无权在土地承包期内拿走土地”这两项在《土地承包法》中涉及农户土地权益保护的关键内容的了解的农户还不到20%。究其原因,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一些农户对推进土地流转有些害怕,一方面怕失去土地经营权,万一打工不成也失去了最低的生活保障,因此宁肯在外出打工期间让土地荒芜也不愿出租或者转包出去;另一方面害怕政策不稳定,担心政府收回土地租赁权,所以也不敢大胆投入。因此,河南省目前面临着土地流转规模受限的问题。

2.2 政策法规不完善,土地流转发展受限

现在国家指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两个文件,是我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政策依据。虽然两个文件都有很多创新的东西,但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条款相对较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种种问题。同时,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实质是土地的所有权即产权在各个主体之间的流转,客观上要求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土地产权的内容和形式,明确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保护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约束他们的行为。尽管我国的政策法规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操作可行性的准则,但是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转让办法至今仍未出台,现有法律的不完善性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常运行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法律保证和规范,这也是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目前面临的重要障碍。2.3 管理服务滞后,土地流转规范受限

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在回收的问卷中48%的受访农户认为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规范性问题。目前我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由于管理服务还比较滞后,合同不规范现象相当突出,大部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无约定或者只有口头约定。同时,流转的程序也不规范,不少农户土地流转后没有到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备案,不便于政府机构对其进行指导和管理。还有就是流转的主体不规范,在一些地方业主不是与获得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签订协议,而是与乡镇政府或者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流转协议,再由乡镇政府或集体经济组织去做农民的工作,其作法恰恰与相关法律政策相违背,有些非耕地流转中有的业主只是与农民签订一个流转合同,或者发放一些生产资料,实质上仍然依靠农民单独种植,并没有实现统一的经营和管理,随着国家对农业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有的农户要求重新明确种粮补贴的归属,有的农户要求提高土地流转收益等等原因造成的土地流转纠纷也越来越多。

2.4 农村社保不足,土地流转权益受限

根据调查表明,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相当复杂,虽然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经在普遍施行,但农户对自己此后的保障依然很担心。土地流转后,农户失去了土地的依靠,急需寻求一条挣钱之路,尤其是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根据样本数据(多选)可知,79%的人选择靠自己的积蓄和子女养老,45%的人迫切需要医疗保险解决看病难的问题,32%的人关注土地流转后的就业渠道。追根求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广大农民担心自己的流转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这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也突出反映了现存农村社保机制的不健全。

3 加快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我省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转变思想观念,扩大土地流转规模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农民的“命根子”,因此,广大农民才是土地流转的主体,促使农民转变观念,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加速土地流转的必要性,意识到实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营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其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是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因此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宣传《土地承包法》和有关国家土地流转的各种法规政策的力度,广泛消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在现有的制度下,特别是农民缺乏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情况下,对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因地制宜,不强迫命令,并充分发挥经营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听别人的故事不如讲自己的故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身边的人,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使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扩大全省的土地流转规模。

3.2 完善政策法规,加速土地流转发展

首先要完善和强化国家土地法,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明确集体土地流转的范围,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在集体土地流转中的地位和职责;其次要加强土地流转的立法执法力度,必须尽快制定出权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规定,土地用途变更规定,转让登记,纠纷解决等等,明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及全能结构,明确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范围及征地的程序等等,进而使土地管理及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加速我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3.3 改进管理服务,加强土地流转规范

针对目前我省存在的由于管理服务滞后造成的土地流转缺乏规范性的普遍现象,一定要使各级政府把改进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的任务列为工作的重点,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最好能由国家制订和颁发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并纳入合同法范畴,使其在性质和基本条款等程序方面规范化,合同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四至、座落、面积、质量等级;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方式;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流转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违约责任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比如说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不仅要提供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等服务,而且要提供土地流转咨询、价格评估,以及指导合同的签订,处理合同纠纷,协调利益关系、并引导农民通过上土地流转网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多方位关注最先进最前沿的土地流转信息,建立服务平台,沟通供求双方信息,使广大农民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加速我省农村土地流转贡献力量。

3.4 改善农村社保机制,保障土地流转权益

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农村居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就必须坚决而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将农村的各项保障由依靠承包的土地转变为依靠社会保障,比如说逐步改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等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并且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把广大农民纳入社会安全网之内,使广大农民贫困有所救助,年老有衣食来源,生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从而为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舒城;干汊河镇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42-02

农村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生活依靠。实行土地有序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稳定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笔者根据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的经验,并结合舒城县干汊河镇的实际情况,对干汊河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1 干汊河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特点

1.1 土地流转基本现状

干汊河镇位于舒城县县城西郊约5 km处,是通往国家AAA级风景名胜万佛湖的第一门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商贸繁荣。辖20个行政村,1个街道。全镇总面积80.4 km2,总人口58 360人,16 383户。耕地2 610.29 hm2,其中水田1 954.30 hm2。目前,干汊河镇农村土地正以转包、互换、托管、租赁等方式向大规模集约式流转。其中6.67 hm2以上土地流转面积为1 100 hm2,涉及农户逾6 450户,规模经营在26.67 hm2以上面积504.07 hm2,涉及农户4 155户。分别占全镇耕地承包面积和农户总数的41.3%和48.2%。

1.2 干汊河镇土地流转主要特点

一是形式多样化。干汊河镇土地正以转包、代管、租赁、互换、托管等形式进行多样化流转。二是流转规模逐步扩大。当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离开土地寻找致富路的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劳务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家门寻找致富门路,促使农村土地的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干汊河镇实行了大面积多渠道兴办示范园,发展规模经营、连片种植,发展优势产业,从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特别是土地流转承包大户的相继涌现,66.67 hm2以上的精品蔬菜规模化种植,66.67 hm2以上的水稻精种植,33.33 hm2以上药合连片规模种植基地,精品蔬菜、药合、葡萄等都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农村土地的流转展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2 干汊河镇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法制意识淡薄

由于农民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进行土地流转实际操作中,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与发包方签订书面合同,大多实行口头协议,即使签订了合同也未到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公证。虽然少数农民签订了合同,但是合同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农民未在合同中明确自己最基本的责权利关系和对方的违约责任,更是没有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合同。致使大多数的土地流转没有较强的严谨性、集中性、明确性,而是自发、分散和盲目,双方的权益不能得到合法、有效的保护,为后期引发纠纷和矛盾留下隐患[1-2]。

2.2 农民思想观念传统

由于农民的思想观念传统,土地流转进展缓慢。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实行农村土地承包改革的新生事物,农民对流转政策不甚了解,所以对于土地流转放弃经营权,农民的思想顾虑很多。一方面,农民担心把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之后,承包大户肆意施加化学肥料,从而破坏了土质,土质难以恢复到原状而影响土地后续使用。另一方面农民怀疑承包大户的经济支付能力,担心租金不能正常发放,因而没有安全感。再一方面,农民更是担心放弃土地经营权后,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诸多因素使农民宁愿把土地撂荒、弃耕,或者自己粗放经营,也不愿意轻易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而放弃土地经营权。最终导致土地流转的进展一直非常缓慢,不能够高效快速地运行。

2.3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由于干汊河镇没有建立明确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为放弃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提供有力的生活保障。没有为农村年老体弱的农民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但农民的看病、子女上学、养老等所需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来解决,因此农民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不少农民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宁肯把自己拥有的土地用廉价的辅助劳力(即老人、妇女、儿童)粗放经营,甚至贴钱把土地耕作着,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另外,由于当今政府及相关部门没能很好解决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留守孩子随城上学待遇无法与城镇居民拥有同等的待遇,所以不少农民无法安心进城务工,而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放弃将土地流转出去。

3 干汊河镇土地流转对策

3.1 加强法制教育意识,规范土地流转操作流程

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根据国家土地流转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土地流转政策法规。通过法制思想教育让广大农民知法、懂法,用法律的手段加快土地流转进程,积极引导、教育农民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签订规范有效的流转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明晰土地产权。做到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规范合同的登记、立卷和归档。时下也应因地制宜,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合适的土地流转新机制。

3.2 加强多渠道引导,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通过媒体、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深入到农村基层,向广大农户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相关政策;通过宣传典型的能人致富先进模范事例,充分发挥外出创业有成人员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向传统观念的农民多方引导,逐步消除农民传统思想束缚。使更多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从而快速有效地促进土地大规模的流转[3-4]。

3.3 切实健全保障措施,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建立农民社保资金,加大政府在社保资金中的配套比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筹集发展农村社区保障,通过政策激励农民自行自愿主动参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就业、养老、合作医疗等基金的筹集,引导农民降低对土地的生存依赖性;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使农业灾害降到最低限度;健全产业化协作体系,鼓励工商企业投资,从产前、产中、产后和四荒开发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和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扶持,为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

4 参考文献

[1] 国家金库安仁县支库课题组,卢兵生,李松.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经济,2011(4):57-60.

[2] 陈万军.探析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现状[J].现代农业科学,2008(8):96-97.

篇8

矿业城市国土利用安全动态监测??

资源型城市的城市特色塑造——"焦作现象"背后的反思?

从力拓事件谈中国的能源安全??

基于情境分析的我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研究?

河北省铁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与预测?

风蚀危险性评价研究综述??

大城市周边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以青海省海西州为例?

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指标初探??

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孤南洼陷资源评价及勘探潜力研究??

矿业市场进入管制研究——基于全国性矿产资源整合运动的发现??

区域土地集约用地模式研究进展?

基于TM影像的商丘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

地质找矿问题探析及对策建议?

土地整理的国家收购制度研究??

国内外煤矿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新进展??

城乡统筹试验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成都市296户农户调查??

江苏沿海地区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梧州市建设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的思考??

模拟退火随机反演技术在苏德尔特油田贝14工区兴安岭群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升平油田北部储层含油特征研究??

VSP技术在牛74块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桂林喀斯特区与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对比分析??

青城山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与调控??

循环经济指导下的汉中环境熵聚类实证??

资源节约型现代农牧业复合经营模式创新——以环京津农牧交错区为例??

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其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启示??

旅游产品昂谱(RMP)分析设计——以石家庄市为例??

基于共词分析的元胞自动机理论在土地研究领域中的可视化分析??

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综述?

全球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对中国硅藻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地勘企业"走出去"的6W原则?

发挥优势探索合作实现地勘单位经济快速发展——中外合作河南发恩德矿业公司的发展启示??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能源战略??

内蒙古赤峰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其综合评价?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基于RS与GIS技术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辽宁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

中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回顾与展望??

土地流转与农地承包权流转释疑?

云南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旅游地品牌的主题强化与形象构建——以新乡市为例??

煤层气钻井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三个全面"控制体系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证检验——以长庆采气一厂为例??

合肥与芜湖的城市功能研究及对比??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我国资源产业的政策选择??

翡翠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经济价值??

河南铝土矿地质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

土达坂铅锌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陕西省矿山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治理对策??

新疆铝土矿成矿条件分析??

节能减排目标下河北省水资源对经济发展压力的动态分析??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篇9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对策;河南驻马店;驿城区

驿城区农村农业用地总面积约3.33万hm2,其中耕地约3.07万hm2,家庭承包耕地经营农户约8万户。目前全区仅少部分农户在进行土地流转,主要以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入股等的形式存在,其中租赁的比重最大。水屯镇石庄村地处驿城区东南部,辖15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全村耕地总面积453.33hm2,农户数1 360户,农业总人口5 602人,人均耕地面积806.67m2,土地流转农户68户,流转面积69.33hm2,以租赁方式流转给富万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租金7 500元/hm2。刘阁办事处单高楼村位于驿城区西部,辖10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全村耕地总面积533.33hm2,农业总人口3 900人,人均耕地面积1 333.33m2,土地流转农户58户,流转面积40hm2,以入股形式流转给东泰农民专业合作社,除每年租金13 500元/hm2外,还参与合作社盈利分红。

1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思想认识仍有些保守。当前,土地仍然是大部分农民主要的生活保障,土地的收益仍然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些农户虽长期在外做工经商,但始终不愿放弃承包田,把保留承包田作为自己经济依靠的退路。加上近年国家对“三农”加大扶持力度,实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消了农业税,粮价趋涨,土地升值,部分农户“恋土”观念加剧,宁愿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二是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农民担心土地流转给企业后,受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租金不能兑现;另一方面企业也担心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单方毁约,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农业投资存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若不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既影响土地投资经营者的积极介入,又影响土地经营权流转[1,2]。三是土地流转规模小,流向性质单一。驿城区刘阁办事处单高楼村和水屯镇石庄村2个试点流转面积小,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经营模式都是良种繁育,性质单一,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还不完善。由于驿城区部分村组还未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工作,导致土地纠纷无法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

2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由政府牵头,土地、工商、司法、农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土地流转领导服务机构,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3]。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台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实行登记制度,由村委会登记,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强化管理服务。制定和下发驿城区土地流转意见和管理办法,强化土地承包管理机构职能,及时向农民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完善土地档案,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公室,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工作。各乡镇涉农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流转信息采集、上报、存储。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日常工作,建立流转档案,及时掌握土地流转的动态信息。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使用供求矛盾,使土地流转工作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三是创新流转模式,促进多元化发展。可以采取农户自发联合、科技人员创业促进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为载体示范带动等模式发展多元化土地流转,拓宽土地流转领域,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实现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4]。四是加大项目建设。抓住机遇,围绕河南省打造粮食核心区的各种优惠政策,积极申报农业项目,用大项目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将土地流转扶持列入年度计划,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土地流转后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办和行政村;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的,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六是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扩大企业规模等办法增加就业岗位,使企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如餐饮娱乐、物流配送、休闲农业等,引导城郊乡镇、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由财政负担经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

3参考文献

[1] 徐娥,周瑞东,韩文清.巴彦淖尔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现状及改进建议[j].华北农学报,2007(s3):138-140.

[2] 许亚芬.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01-102.

篇10

“十二五”期间浙江桑茶果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十一五”教字农业

关于农业差异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从国外经验看浙江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

黄岩农业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方向

发挥优势,进一步用好漩门湾盐碱地

“同年度打包”捆绑发放惠农资金——浅析江山种粮补贴的操作方法

关于浙江省农产品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0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

丽水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探析

关于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管理与梯度推进上的实践与思考

海宁坚持“四个注重”转化经济薄弱村

新形势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探讨

磐安依法整合农资市场 建立现代农资管理模式

龙泉推进菌棒集约化加工的成效和体会

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对象和条件

乐清湾泥质海岸基干林带树种选择的试验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澳新韩三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及其对我省的启示

坚持“四力并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浙江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农业软科学委员会年会专家发言摘要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丽水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树立“借力发展”、“集聚发展”理念 打造国有农场现代农业产业新优势

金东区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探索

村集体资金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提升杭州绿色碳汇能力的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温州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实践

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基本思路及其对策建议

浙江省农业软科学委员会年会在杭州召开推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 提升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绍兴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推进浙东白鹅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提升茶叶产业 致富山区农民——诸暨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之我见

积极引导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措施

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瓶颈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处理

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 服务新农村建设

温州市设施农业实践与思考

践行科学发展 推进循环农业

科学规划发展优高田园套种模式创新立体农业——台州立体农业开创万元田(园)工程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