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概述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权激励的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8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长期以来,人们在从事煤矿作业中,缺乏安全意识,思想松懈,没有把煤矿通风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威胁到人们的生命。根据相关统计,由煤矿通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率逐年上升,加之人们对煤矿安全管理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为通风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因而,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结合矿井的各种资源情况,提出科学、可行、有效的消除、预防或降低危险的安全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误区
在很多煤矿企业的操作中形成无瓦斯论,对煤矿中瓦斯安全认识不足,忽视了瓦斯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对瓦斯的检查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实质。虽然煤矿的监控措施完善,但是真正使用并发挥作用的地方不多,成为了摆设。对于煤矿作业而言,瓦斯安全很关键。在管理中,很多工作人员认为煤矿通风管理只是局部管理,重视对通风单个局部的防范,安装了多种通风防范设备,但是由于在实际中并没有加强监管和使用,导致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加上设备日久未修、陈旧漏风,就很容易发生事故。日常的管理只确保了局部的通风管理,对于用风量大的地方满足其要求,而忽略了最低巷道的风速,有些小煤矿为了节约成本,日常作业中依靠自然风,这样就更加无法保证通风安全。当前煤矿市场前景发展良好,很多关闭的开采区又重新开采,在原有陈旧的系统上简单恢复之后就开始作业,员工认为有风流动就好,对于风的来源并不清楚,往往会造成回风流路线,严重威胁煤矿安全。
2 煤矿通风管理存在的问题
2.2 矿井通风设计不足
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是降低安全隐患甚至扼杀井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导致矿井事故的原因当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通风不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除了加强内部员工素质培养外,还必须对通风系统进行有效设计,从而确保矿井的通风系统正常运转。
2.3 通风设施规范化欠缺
通风设施的设置主要存在器材选用不合理以及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两方面的问题。通风器材选用的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财务开支预算因素。规范化行业内的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
2.4煤矿周围的小煤矿开采影响较大
当前煤炭市场好转,人们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在矿井的边界周围开采煤矿,这些小煤矿的开采没有经过国家允许,没有许可证,难以保证其安全。小煤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没有安全完善的消防通风系统,开采中无序性、随意性大,很容易引发各种事故。小煤矿对于井下地形不熟悉,监控检测不到位,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2.5煤矿安全基础薄弱
我国煤矿的开采历史悠久,矿井的技术和设备在开采初期能够满足要求,但是随着开采的加深、范围的扩大和市场需求标准的提高,煤矿的开采难度加大,需要的技术更高,但是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后期开采中未能及时有效地加强系统的改进完善,很多陈旧的设备应该被淘汰,但是,长久以来煤矿安全基础薄弱,技术改造难度较大,资金缺乏,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完全改善。
2.6技术水平较低
煤矿技术人员水平低下,人员力量薄弱,通风管理人员配置不够,一般只有两个人左右坚守,并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学习,处理事故经验不足,导致整个安全系统出现断层。人员技术缺乏,煤矿生产涉及计算机、通信、基点等不同行业,技术要求高,煤矿出现故障时只能聘请外面的专家,内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难以保障事故得到及时处理。
2.7矿井地质构造复杂
煤矿通常都在地下作业,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煤层不稳定,容易出现坍塌,造成煤矿采煤工作面难以形成。煤矿开采面至少要有两个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实际的煤矿作业中采用的是残采面生产,无法保证有两个安全出口。安全布局不合理,通风管理存在困难我国目前的煤矿开采存在点多面广的局面,开采战线长,集中生产,而且管理的难度大,为此,需要大量通风调解措施。另外采掘工作面在安排时对通风管理考虑较少,使回采工作面处于对角风路中,由于工作面不断推进,巷道风阻也在不断变化,回采工作面的风量和风流方向很不稳定。
3 通风事故的防治措施
3.1 环境因素的预防
(1)制订和实施矿井通风和瓦斯、煤尘的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确保通风系统和瓦斯、煤尘控制的程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2)矿井开拓布置必须事先设计且设计合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的位置合理,质量合格,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3)做好火灾危险因素控制,完善矿井防尘系统,坚决做到有巷必有管,有管必有水。
(4)切实做好煤矿安全评估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5)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各种仪器仪表必须配备齐全,加强瓦斯、粉尘、温度等危险参数的监测,所有数据必须与上级部门监控系统实现联网通信;同时设立专职瓦斯监测员,随时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全方位在线监测。
(6)加强机电管理,强化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管理,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7)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地质预测和瓦斯管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设立专用同风巷,积极开展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完善手段,坚持走瓦斯、地质、矿压治理相结合,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3.2 人为因素的预防
(1)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本质通风安全系统,突出“一通三防”的安全第一思想,改变通防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领导者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对通防人员的需求由量化向质化逐步转变。
(2)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统一思想,落实法定代表人是瓦斯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
(3)实行每月瓦斯评价和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提前预测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预评价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改善,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安全验收评价,进一步确定该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强化安全培训,搞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强力推进“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制度。变理论培训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采取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将系统知识分成单个知识点,切实提高他们驾驭现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形势的能力。
(5)注重延伸教育,努力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的职业责任感和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结语
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机制;企业治理机构
一、 引言
2005年4月,由中国证监会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大幕由此拉开,截止到2011年年底,A股市场流通市值占比将近九成。
二、 理论分析
(一)股权激励概述
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利用本公司的股票,对其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等进行的与股价相关联的长期性激励。其与现金薪酬不一样,是被激励人员通过努力,在完成业绩目标时,并使公司的股价达到或超过预定的行权价格时所获的未来收益。
(二)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股权激励模式有很多种,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现金流量、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普遍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1. 股票期权模式
股票期权模式是通过授予激励对象在规定时间内,以事先约定好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流通股的股权。它是国际上最常见的股权激励模式。在股票期权中,当满足股东和经营者约定的条件,股权激励对象就可以认购股票。行权日,股权激励对象的收益是行权价和市价之间的差值,持有人的收益也就取决于股价的高低。
该模式的优点:其管理者会自觉地形成约束与激励;由于二级市场上股价的波动较大,所以管理者可能的收益也较大,从而激励力度也大。该模式的缺陷:激励对象可能为了股票上涨而产生短期行为;激励对象要承担市场的波动风险,可能造成其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
2. 限制性股票模式
限制性股票模式是指公司设定一个目标,并在事前给予激励对象一定的股票或者将股票以极低价格向其出售,但是通常公司会对限售期、服务年限、职位升迁做出一定的限制。在其完成既定目标后,便可从出售的股票中获利。
该模式的优点:由于激励对象只需要付出较少甚至不用付出现金就可拥有企业股票,这就激励了公司管理者为提升公司的业绩而努力;限制性股票的法律法规约束较小,几乎不需证监会审批。其缺点:公司为激励对象,就要从二级市场上购买相应的股票,导致公司的支出现金压力较大;业绩或股票目标在设定上面相对复杂,要想做到既有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比较困难。
3. 股票增值权模式
股票增值权模式是三种模式中最便捷模式。它赋予激励对象用现金获取期权差价收益的权力。公司无需增发股份,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伴随着公司的业绩上升或股价上升,激励对象就能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成享受其带来的收益。
该模式的优点:操作简单方便,可在行权时直接对升值部分兑现;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其缺点:激励对象获得的是现金而非股票,因此激励效果较差;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较低,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不能直接反映股价的增减,所以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激励对象很有可能与庄家合谋操纵股价,并不存在长期激励。
三、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
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从如下分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1.公司内部: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存在不足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以下问题:企业对其实施股权激励的认识不足,仅将绩效考核目标当成一种奖励制度,目标略低;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眼光,行权期限和限售期限较短;涉及到的股票数量超过了国家限额,导致现有的股份比例已无法再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股权激励方案监控失效;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职能并没真正发挥,管理层为了谋利,随意降低股权激励的条件,使激励对象可轻易行权,导致最终损害股东利益;绩效考核指标不健全,考核指标过于单一,并且这些指标并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激励对象的工作成效。
2.公司外部:实施股权激励的环境不够完善
法律法规不完善。国家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关于股权激励的细则,如股权激励来源、披露行权信息、绩效考核标准等。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多数情况下,高级管理者还是通过普通的行政手段来任命,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从市场中公开竞争上岗的。即便是业绩没有长足增长,公司管理者也很难被解雇,这也是导致公司股权激励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四、 结论与建议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激励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提出一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面的一般性建议。
(一)多项指标相互配合
为了克服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存在的缺陷,我们可以选用多个指标来进行补充。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指标,例如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指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净资产收益率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二)建立动态权益机制
建立其一个动态的权益机制,不仅要关注股权激励计划是否顺利实施,还要将有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也考虑在内,始终保持股权激励的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对于公司的董事会建设,要建立规范合理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也要加强。其次,对于赠与时间、赠与条件、行权价格、行权时间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定。最后,建立与完善公司内部的竞争机制。
(四)强化激励过程监督
首先,方案的执行情况应该定期向股东大会进行报告;其次,方案的执行应当允许股东进行跟踪与检测,发现问题以后,股东应当予以制止,在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最后,股权激励的评估体系建立后,要对实施激励的效果进行评估。(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吕长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管理世界,2009(9),133-147.
[2]张铁军.万科:股权分散下的激励设计[J].商界(评论).2010(4).
[3]刘建和.四问万科股权激励计划[J].上海国资,2007(5),55-57.
[4]冉孟顺,田雨.万科股权激励方案引发争议[N].南方周末(广州).2006(4).
篇3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纷纷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那么针对我国创业上市公司其特殊性和所处的资本市场,股权激励制度能否提高公司绩效值得探讨。本文就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53家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太低、资本市场弱有效性等原因,管理层股权激励效果不明显,即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 管理层股权激励 公司绩效 相关性
我国于2006年颁布且推行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此办法规范和指导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这对推动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执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这一制度,旨在凭此制度有效地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忱,使其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实现公司长远稳定地发展,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自创业板于2009年推出以来,不少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纷纷推出股权激励制度,并且每年呈递增的态势,从最初的2010年的十几家,截止2013年12月31日达到了148家,占当时总公司数的41.69%。那么,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对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的效果如何?即创业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给予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能否提高公司绩效,两者是否相关?本文以此展开研究。
一、股权激励概述
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方式,是公司通过一定的方式像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赋予管理者一定的权益,使其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分享利润等,以激励其努力地为公司服务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实践中实施股权激励模式常见的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等。而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几乎都采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又或者两者同时采用。如从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54家公司来看(如表1),就只采用了股票期权(占比40.74%)、限制性股票(占比38.89%)或者同时采用这两种激励标的(20.37%),激励模式较单一。
二、文献回顾
对于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研究,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大量规范研究或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
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最早是Jensen和MeCkling(1976)开始的。他们提出的利益趋同假说,指出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持股,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在1985年,Demsetzd和Lehn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对提高公司绩效关系不大。Aboody、 Johnson和Kasznik于2010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给予高管适当的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
国内学者魏刚于2000年以791上市家公司经验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由于我国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水平偏低等原因,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006年姚燕以45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有助于改善公司业绩,即存在正相关性。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主板市场和中小板,由于创业板成立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相关性的文献只有少数几篇。翻阅相关文献中,张浩(2014)在其股权激励模式研究论文中,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绘制XY散点图,发现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在现代企业制中,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经营管理自己的公司,当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时,便产生了一种关系――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由于双方利益不一致,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再加上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经营管理者可能会利用自身优势损害所有者的利益,这样就增加了成本。为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公司有必要建立良好的激励和约束制度。而股权激励制度被认为是基于此目的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它赋予管理者一定的剩余收益索取权,使其成为公司股东之一,使双方的利益趋于一致以减少冲突,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绩效。因此,本文假设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2)样本选取
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从中选取了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共计54家。考虑到极端值、业绩较差公司像被会计师事务出具非标准报告的等对研究结果的不利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最终选取53家公司为代表进行研究。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创业板模块。此外,本文的管理层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等。
(3)变量设计
衡量公司绩效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经济增加值(EVA)和托宾Q值等。本文综合考虑各财务指标后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在解释变量选取上,考虑到在创业板市场上管理层持有的股票在上市流通后,因其个人原因或其他一些客观因素遭遇频繁抛售等现象,若继续沿用前人的研究采用管理层持股水平作为股权激励水平,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会受到影响。因此,本文选取股权激励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即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授予管理层股份占当时公司总股份的比例,相对于管理映止杀壤更客观直接。此外,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上,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选取了资产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以控制资产规模和资本结构对解释变量解释被解释变量的额外影响,增强回归结果的可观察性。本文还需说明的是由于股权激励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在取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数据时往后滞后了一年即选取2014年的数据。
(4)回归模型的建立
为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借助SPSS19.0软件拟建立如下线性模型:
ROE=c+a*MSR+b*SIZE+d*DAR+e
其中: c表示常数项, e表示误差项,a、b、d代表各变量的系数。
ROE――净资产收益率
MSR――股权激励比例
SIZE――资产规模
DAR――资产负债率
在此模型中,用ROE来衡量公司绩效为被解释变量;MSR代表股权激励水平为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分别为资产规模(SIZE)和资产负债率(DAR)。
四、实证分析
(一)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利用SPSS19.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得到了表2的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总体较好,在53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23.88%,最低0.81%,均值10.52%,主要是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处于成长阶段,相对于在主板上上市的成熟企业来说,其盈利空间较大。其次,根据表2,可以看出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53家公司,股权激励比例平均只有2.9%;最大值是安利股份公司实施的9.38%,最小值是天玑科技的0.14%;其中大多数公司的股权激励集中在2%-3%,激励水平相对于国外一些上市公司10%―15%的激励水平来讲偏低,其是否能够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值得探讨研究。最后,从表2可以得到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趋于中小企业水平,其样本均值是19亿多,其相对于主板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而言规模较小。由于其规模较小,又大多数处于成长初期,风险较大,因此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其融资较难表现为资产负债率较低,平均水平为27.51%。
(二)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SPSS19.0软件对上述线性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检验后可以得出R=0.462,调整的R方=0.166,回归的F值为4.439,其伴随概率为0.008小于0.05,说明该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自变量之间也不存在自相关的情形。
虽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只能说明该模型是有效的,但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怎么样,只能通过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表6)看出。从表6可以看出,常量和资产规模的T值分别是-2.654和3.429,其相伴概率分别为0.011和0.001,都小于0.05,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也说明了资产规模会影响企业绩效,影响系数是0.04,说明资产规模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大,盈利表现越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资产规模越大,会产生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可以降低企业营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股权激励水平的T值是-0.43,其相伴概率为0.669大于0.05,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率也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即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不存在相关性。
五、研究结论
为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本文主要利用SPSS19.0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得到股权激励水平的T值是-0.43,相伴概率为0.669,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该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股权激励水平太低,难以形成激励效果。从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来看,平均股权激励比例才2.9%。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但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2.9%的股权激励水平不及股权激励办法的1/3,相比国内主板等较成熟上市公司的5%―10%的股权激励水平来说,还是显得太低,激励不足。(2)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载体。而在我国由于创业板成立发展时间不长,有些制度规则还有待完善,再加上创业板上投资者的投机性较强,难以形成强有效的资本市场,整个市场目前还处于弱有效性。市场上股价的变动不能很好的发映公司的业绩变动,影响股价上q的因素太多,可能有时候起决定因素的未必是公司业绩的提升,因此被激励对象能否从此激励计划中通过努力获得收益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激励效果不明显。(3)缺乏有效的股权激励考核制度。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考核制度,决定了股权激励制度能否有效实施。而在创业板中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行权条件的业绩评价指标可操作性强,像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不利于客观评价激励对象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所做的贡献。与此同时,激励对象可获授的条件或可获授的股权激励份数更多的是以激励对象过去的业绩为评判标准,未真正关注其未来的长期激励性。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要想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考核制度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
[2]姚燕.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篇4
世界银行前行长沃尔芬森(James D.Wofenson)曾讲:“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重要”。这一句名言将公司治理在现代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做了极致无比的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管理公司,如何提高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相关性。美国辉瑞制药公司于 1952 年首次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就大大改变了以前公司高层与股东之间貌合神离的局面。现而今股权激励已成为现代公司激励管理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股权激励飞速发展,股权收入在管理层的收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股权激励概述
(一)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之后出现的,是在委托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现代公司激励的主要形式之一,股权激励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就其实质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委托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
(二)股权激励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股权激励都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国外有关股权激励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对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绝大多数西方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并不相关。
在国内,关于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二者是否相关的问题上。魏刚(2000)对中国上市公司企业业绩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的计量分析中发现,经理人员持股与企业业绩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和企业规模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杨贺等(2005)注意到了经理人员持股的内生性问题,在对2002年的数据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存在持股与企业绩效相互作用的现象;陈笑雪(2009)则高管持股比例对Tobin-Q值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对ROE和EPS没有影响.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与市值相关,这可能是由股权激励的作用机制导致的。
二、河南省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实证分析
在股权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和推广的社会背景下,河南省的上市公司也纷纷采用这一先进的公司管理方法,本文就以河南地区部分上市公司为例,以公司的业绩为根本出发点来研究股权激励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河南省A股上市的三十多家公司为样本,剔除了没有实施过股权激励机制以及放弃了股权激励机制的公司后,剩余了八家公司,这八家公司的股票简称分别是神火股份,恒星科技,中航光电,中原环保,焦作万方,双汇发展,新乡化纤和华兰生物。数据全部是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和各公司的年报,数据处理使用的是SPSS软件。
(二)研究方法介绍
股权激励效果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文采用的是纵向比较,即对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前后业绩进行比较,看其实施前和实施后是否有显著的变化,从而判断股权激励效果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实证内容采用T检验,比较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其业绩是否存在显著的变化。
(三)实证分析
1.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八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后两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年份基本都在2004年-2009年之间,其中神火股份因为是从2008年才开始有管理层持股,所以使用了201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指标。
为了能较好的体现公司的业绩情况,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ROE),企业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在我国,
由于股票价格波动比较大,价格操纵时有发生,而且净资产利润率能比较好的代表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效率;
管理层持股比例(Ratio),管理层持有的股份数占总股本的百分比。本文的管理层包括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与上期营业收入之差与上期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代表公司的成长性(Growth),成长性越好的公司,其绩效也越好。
资产负债率,总资产与总负债的百分比,代表公司的财务杠杆(AsserDebt),一方面,高财务杠杆约束管理层的经营行为,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但另一方面,高财务杠杆意味着利息费用的增加和破产可能性的增加,会降低公司的业绩。另外,资产负债率也代表公司的偿债能力。
公司规模(size),本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公司规模,一般来看,公司规模越大,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可能比较稳固,有利于业绩的提升。
2.T检验
(1)实施股权激励前1年与实施股权激励当年进行比较
实施股权激励前1年与实施股权激励当年进行比较的结果如下:
表一 激励前两后一年数据的组统计
以上是实施股权激励前1年与实施股权激励当年两组数据的基本情况描述,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在实施股权激励当年均略有上升,反映公司成长性的指标的均值有所下降,公司规模的均值在实施股权激励前后变化不大。
表二 激励前后一年数据的独立样本检验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上5个指标均显示,股权激励实施前1年与实施股权激励当年无显著变化。
(2)实施股权激励前2年与实施股权激励第2年进行比较
为了避免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出现时滞,从而影响结果的科学性,下面对实施股权激励前后两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表三 激励前后两年数据的组统计
表四 激励前后两年数据的独立样本检验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股权激励实施前后两年的各项指标还是没有显著的变化。
三、结论
根据以上的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并没有对河南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重要的影响,股权激励制度实施效果不明显。
通过对各上市公司其他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作为样本的几家公司大部分都是国有控股企业,在经营中缺乏活力,企业给予经理的待遇比较低,经理缺乏足够的激励去努力经营企业。
另外,由于国有企业拥有资源和垄断优势,经理即使不努力工作,公司的业绩也会很不错,经理努力工作,也不会对公司业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经理没有动力去经营企业。
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方面应当切实的把它与提高公司业绩联系起来,逐渐的扩大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另外对于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应当把股权激励行权标准定的高一些,使在公司业绩中,能够体现经理的努力程度,这样经理层才会有动力去经营企业。
参考文献
[1]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8)
[2]杨贺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3] 坍檀. 股权激励—一把双刃剑?[J].《财会学习》 2008(9)
[4] 陈笑雪.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09(2)
[5] 戴维.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20)
篇5
【关键词】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 运用 控制
一、股权激励政策概述
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是通过让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企业会给予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经理人在行权期内,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也从而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股权激励政策对引导经理的长期行为防止其短期行为具有很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公司股权激励方式主要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股票等。
二、股权激励政策在上市公司运用
1. 股权激励政策在上市公司运用的理论依据
股权激励创造性地以股票升值所产生的价差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将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相联系,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和股东对其进行监督的成本。这种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比较高的薪酬制度,相对于短期激励政策而言,其优越性不言而喻。
股权激励政策的理论依据为委托理论,在企业中,委托人即出资者、股东,人即经营者,是事企业战略性决策并直接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包董事和经理。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分工,使得持有不同资源条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济主体各自获得超额效用,这是委托一关系的优点。但是,由于处于委托关系的双方都是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而双方的效用函数却不相同,理人有可能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有损委托人的权益。再加之委托人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得委托人很难察觉并监督人的利己行为。这便委托一过程中出现的委托一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风险”。研究表明,股权激励,是至今为止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被证明能较好解决现代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一问题的方法。西方国家企业的实践证明,股权激励机制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与实现经营绩效增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的运用环境分析
为保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的顺利运行,建立规范的运用监督环境是股权激励实施制度基础;而强有力监督环境需要各级别政府相互配合,从法律、法规、规章各层次规定制定的严密性、程序的完备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全方位监管;中国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基础经历了一个是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并继续完善创新的历史过程。
(1)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不管是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还是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督规范和监督程序作为保障,股权分置改革为实施股权期权激励构筑良好的市场基础。股市中的股权分置所带来的股票全流通不仅加大了股票市场的供给,对非流通股的送股也将股市的整体价格水平平稳地调整到合理区间,股权分置同时增强了资本的有效性。
(2)政策环境的形成。任何制度的制定,或者某种程序的运行都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推动,那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为保证方案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内的股权激励中,在操作方面主要面临股票来源、股票出售途径等具体的法律适用问题,如政府应政企分开、取缔不合理的垄断保护、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改革经营者任用方式等手段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会计环境的形成。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股票期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指出股票期权应列入财务报表中,而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薪酬的一种形式,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带来的经营绩效的增长已经通过利润的增加反映在财务报表里了,如果不将股权激励成本费用化,那么股票期权的收入就没有相应的费用与其配比,会虚增上市公司的利润。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保证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更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包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和相关披露进行了规范。
3. 股权激励政策的正确运用
在上市公司中运用股权激励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应该正视股权激励的适用条件。股权激励对象的激励性薪酬只能从增量资产中分配,不能对存量资产进行量化分配,要分清存量资产,准确量定增量资产,防止股东资产流失。而且激励对象无偿取得的人力资源股份不能固化,如若要固化的话必须向企业注入相应的资产。公司产权合理、股权激励设计方案切合企业实际、公司治理规范、证券市场有效、增量激励。上市公司的选择对象必须完善股权激励的约束条件,发挥股权激励的积极效应,切实可行的避开激励陷阱。
(2)严格按照股权激励机制设计和执行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中的分配是增量资产的预期激励性分配,不是存量资产的所有权变更;是企业预期剩余而非过去实现剩余的分配;而且股权对象获得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应该科学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整个流程下来从预设激励方案到激励对象努力工作然后是公司资产增值继而业绩上升股东利益增加。
(3)慎重的选择激励方式。由于不同的激励方式在激励成本、激励效果和激励对象获得的权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条件进行选择。国际上通常限制性股票激励由企业回购股票,然后再无偿支付给受激励公司高管,因为无论股市大盘的形势如何,都有较大的收益。而国内运用条件过松时易出现过度激励,因此由于情况的特殊性,国内的上市公司需要慎重使用限制性股票。对于员工而言,股权激励政策应该进行多元化考虑。
三、股权激励政策在上市公司的弊端与控制
1.股权激励政策在上市公司的弊端
目前上市公司所施行的股权激励制度存在以下弊端:
(1)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普遍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如上市公司中真正的控制者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他们对经营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导致上市公司内部的股东之间存有不正当交易,这样不仅不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损害了公司形象和公司利益,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内部人士控制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国内多数公司的实际股价股权为国有控制,股东大会的职能弱化,国有股所有者缺位,在这种情况下股权激励的决策往往受管理层控制,实施股权激励往往是“自己激励自己”,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不能有效持续发展。
(2)资本市场环境尚未成熟。有些国家包括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有效信息的制造者,而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人才又是上市公司市场形成的主体,目前经营能力达到标准的职业经理人较为缺乏,其选聘机制较为传统,不能更好的推进股权激励,从而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有效发展。
(3)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随着改革的深入,还需要更详尽的法规准则的推出,使公司的具体业务能顺利规范的得以开展。比如被激励者个人所得的纳税优惠问题,再如股权激励实施的会计处理问题,由于各公司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势必造成指标的不可比, 而目前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并未达到一定的标准,势必为以后的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带来后患。
2.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控制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股权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也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为了促进股票激励的有效实施,应加强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建立科学民主的业绩考核制度。选择更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培养,建立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的经理人选拔、聘用机制,从而促进高素质经理队伍的快速形成和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机构的资源,并按照市场需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整合,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顺利实施。
(2)开发和规范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关键在于刺激资本市场和企业层面的信息制造和传递,通过改善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配置效率来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人才是上市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并且是股权激励政策激励的主要对象。开发和规范资本市场,能保证上市公司顺利实施股权激励政策。
(3)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政府已经相继出台和修改了多项法规制度,修订后的《公司法》消除了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法律障碍,《证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内转让股票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再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方法适时的出台,2006年3月1日推行的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行方法》正式下发并施行,标志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制度环境已经制备。证监会又先后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等规章规定准则。
四、结语
股权激励是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大部分上市公司而言,只有正确认识到股权激励的本质,健全约束机制,才能发挥其正面的效应,避免激励机制所产生的陷阱,从而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颁发,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必将对我国企业整体改革的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宏.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 徐振斌.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调查[J].上海国资,2007,(5)
[3] 张志荣.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研究[J].北方经贸,2008.4
[4] 宋辉,唐艺丹等. 关于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基于股权结构视角[J].经济师.2010(10)
篇6
【摘要】股权激励有助于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思考。
【关键词】股权激励;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完善
一、股权激励概述
股权激励是一项公司与被激励者达成的合同或协议。在合同或协议下,通过特定的权益安排,将被激励者的报酬和公司经营绩效挂钩,只有达到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条件才能履行协议,予以奖励。股权激励的核心是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对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最大化股东价值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是现代公司中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
目前,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1)业绩股票,是指在董事会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在年末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2)股票期权,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某段时间以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3)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可以享受一定数量分红权和股票价格升值收益,无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的股票。(4)股票增值权,是股票期权的衍生形式。与股票期权不同之处在于,股票增值权模式下激励对象不需要在行权时支付现金,相应的激励对象也只能以现金形式获得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而无所有权和表决权。(5)限制性股票,是指事先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抛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激励对象只有满足规定的服务年限,且业绩达到事先规定水平才能抛售股票获得收益。(6)延期支付,是指公司为激励对象涉及的一揽子薪酬收入计划,其中有一部分属于股权激励收入,股权激励收入不在当年发放,而是按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折合成一定数量的股票,在一定期限后以公司股票或现金形式支付给激励对象。(7)经营者/员工持股,是指让激励对象持有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这些股票可以是公司无偿赠与激励对象的,或是公司补贴激励对象购买的,或是激励对象自行出资购买的。(8)管理层/员工收购,是指公司管理层或全体员工利用杠杆融资购买本公司股份,从而成为公司所有者,实现持股经营的激励模式。
二、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
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的经理人之间是委托关系。企业所有者追求的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企业管理层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显然比股东对自身条件及公司内外部条件拥有更多的信息,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管理层一定的股权,让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公司股票的持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使其具有所有者和经理人的双重身份,使得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共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解决委托问题。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的契约组合。专用性资产是指一旦形成后很难再被转移配置的资产。或即使能够再配置,也必定遭受严重的经济价值损失的资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是具有专用性的资产,一旦企业管理人员要退出企业,将会对退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企业管理人员这种专用性资产而言,通过股权激励可使其与企业联系更加紧密,减少人才流失的概率,从而降低管理人员退出企业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身上知识、技能、资历和健康状况的总和。基于人力资本的不可压榨性、潜在性、极高专用性等特点,需要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以保证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益的实现。股权激励作为对人力资本者的一种激励方式,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一部分股权成为企业的准所有者,从而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进行补偿,解决因人力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而产生的问题。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企业应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涉及到股票期权价值确认、期权价值或有成本的计量与摊销、期权行权或弃权、行权股票的来源等许多方面的会计处理问题。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l1号——股份支付》,这为我国专门的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面尚不完善,在信息披露方面也缺乏相应制度和监管,从而使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错位,损害股东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股票期权制度的有效实施,成为股权激励发挥作用的障碍。
(二)没有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
科学的业绩考核标准是股权激励机制作用发挥的基础。只有对业绩考核科学,才能使股权分配公平,从而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我国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还未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使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下降。目前上市公司的业绩考核主要以会计业绩为主,而在其中以净资产收益率单一指标作为考评依据的占了绝大部分比例,这种评价体系通常会导致经理人操纵会计利润,可能会出现绩优公司的股价低,股票期权不能获利或获利很少,而绩差公司的股价反而因投机炒作等各种因素处于很高价位,股票期权获利丰厚的不合理现象。
(三)经理人市场缺失
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确立,在经理人的选拔中市场的作用较小,上市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经理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大股东任命,经理人只对上级或大股东负责,市场竞争的压力较小。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的职业经理人,容易使经理人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淡薄,使股权激励机制的竞争优势丧失。
四、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股票期权的会计披露
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公司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普遍存在出资人不到位和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股票期权实施情况的披露。一方面,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的相关时点作相应的会计处理,把经理股权激励纳入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另一方面,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其发行实施情况作尽可能详细披露,以监督其是否存有财务舞弊行为。
(二)强化股票期权的会计监督与管理
实施股票期权容易使股票期权持有者产生逐利偏好而引发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强化监督管理以防止为行权而操纵会计信息侵害股东的行为发生。在报表审计方面,注册会计师应以谨慎的职业态度实施审计,公正合理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并判断是否存在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虚增公司业绩而抬高股价的行为。
(三)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财务指标受现行会计准则的影响,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考虑不足,经济附加值(eva)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司价值评价指标,不但克服了传统指标未能考虑机会成本的缺陷,而且纠正了会计指标对经济现实所创造的真实业绩的扭曲,更准确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也更能引导企业经理人为企业长远价值的增长而努力,因此应将其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之中。
篇7
关键词:企业;高管;薪酬激励;薪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46-02
1 薪酬管理概述及薪酬激励的意义
1.1 薪酬管理概述
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确定的自身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进行的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企业给雇员的报酬即为薪酬,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薪金是评价他们人力资本质量的标准。由于高管人员在企业中管理地位的重要性普遍高于普通员工,因此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的确定要比企业普通员工的工资管理复杂得多。
1.2 薪酬激励的意义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及重要程度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源。薪酬激励政策对于企业组建出一支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具
。正确的薪酬激励政策,不仅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引导员工的工作动向,还能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价值,获得自身的最大满足。因此,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分析企业高管薪酬的激励政策
2.1 基本薪金。
基本薪金薪酬体系中不随业绩变化的固定部分。我国多数企业都是采取以岗位工资为基础,高管的基本年薪就是高管人员的同定收入,与企业普通员工的平均年薪相比,为普通员工平均薪酬的2~4倍左有。
2.2 短期激励
一般是在高管与企业签订的薪酬合同中规定,依据企业的当年业务利润额、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来确定一定分配比例,再以年终奖金或半年奖金的形式予以发放的,短期激励是同企业当年经济效益成正比的。年终奖金制是高管的短期激励形式中最常见的,也是较为盛行的薪酬激励形式。但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高管人员所制定的某些决策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年度内,常常关系到企业未来一段发展路程,据此发放奖金,不能够合理、客观、全面地反映高层管理人员当年的业绩表现。其次,容易造成高管层的短视行为。有的公司高管为了获得较高的年终奖,用牺牲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再次,由于社会整体经济和所在地方政策法律法规变动的影响,在短短一个年度中,企业绩效的变化可能会因计划外不可控的因素所影响,也会导致高管的年终奖金的变动。在实施年终奖金制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以上弊端,相应的采用以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升等其他的长期激励措施,才不致于使高管们只顾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2.3 长期激励政策
一般包括:利润、收益分享;股票期权、虚拟股票支付等形式,长期激励通常指股权激励计划,鉴于发达国家高管薪酬结构发展经验来看,应该将长期激励纳入我国高管薪酬体系的重点。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使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代表性的股权激励方式有:持股类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短期的资金支付,从而为企业发展缓解资金压力;期股类股权激励计划,包括股票期权和股票期股;增值类股权激励计划,包括股票增值权和虚拟股票。股权激励计划不仅使高管们兼具企业所有者的身份,而且能将高管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此外,使用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因为与高管签订了一些限制性条款,使其离职后不能在一定期间内直接或间接为其主要竞争对手工作,对公司分发给高管的部分激励性薪酬有权追回。但实施股权激励的也有一定的弊端,企业所有权稀释的问题和企业控股权可能会随着高管持有股票的转移而转移。
2.4 福利
一般除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之外,还有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出国考察、带薪休假、旅游、住房、轿车和无息贷款等,在薪酬管理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3 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市场机制薪酬分配制度,国家的监控指导下,企业拥有自主分配利润的权利,但是薪酬体制方而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没有监督利润分配的约束机制,缺少分配薪酬的标准
人力资源成本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激励约束机制,董事长和经营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都是激励与约束的对象,但是目前企业并没有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在企业薪酬分配方面,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比性的标准,操作也不够规范化,表现在: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非制度性收入增长较快;拖欠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工资统计不实并且存在较多漏洞等。
3.2 企业高管薪酬机制管理不完善
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差距悬殊,高管薪酬总体水平偏低;尚未形成企业高管者对企业所有者的贡献与薪酬相联系的制度调节机制,致使高管薪酬决定与调整的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等。
3.3 管理层自身操控着薪酬政策
整个组织的各种决策,包括薪酬决策,都是由管理层做出的,他们必须让员工相信自己没有的嫌疑,高管在数量上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一小部分,但是组织支付给他们的薪酬往往占组织薪酬总额的较大部分,使得高管的薪酬管理就为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之间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平衡关系、对股权制的控制与约束、绩效评估方法都使得科学合理地制定高管薪酬制度更加困难。
4 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与薪酬管理建议
针对我国企业高管整体薪酬体系的结构和运行现状,提出以下薪酬激励方式和建议:
4.1 改变薪酬结构,选择适合企业的激励措施,完善长期激励的运用
目前我国企业高管薪酬中,股权收入占收入比例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上市国企股权激励要求更是极为严格,呈现短期激励过度、长期激励不足的现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持股现状和业绩关联度不高;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在外部管理监管上,也一直采用的“限薪”策略,股权激励并未得到运用,所以只有加快股权长期激励运行的步伐,才能使企业股东和企业高管实现共赢。
4.2 制定透明合理的薪酬和激励机制
关注高管薪酬的构成结构、计算规则、支付方式、依据标准等,以及年终高管报酬的政策、报酬与企业业绩表现的关系,还有同比上一年度高管报酬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做对比性说明。另外通过透明和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来优化股权结构,达到自我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另外要推进激励机制的市场化进程,完善评判标准、实行动态化管理激励等。
4.3 采用多种激励方式
需求层次理论是指人在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之后,会转而对精神归属、社会认同和成就需要的寻求。我国高管薪酬激励对于物质激励过于突出,对于精神方式的激励则显得重视不足。所以,应该加之切实有效的精神激励措施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高管更高层次的需求。
4.4 明确公司治理结构的职能
我国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交叉是导致高管薪酬决定权错位现象的原因,因此应该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约束职权,明确界定公司各机构的独立职能,这样才能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从而有效地约束企业的高管职权。
薪酬激励是物质激励最常用的一种激励方式,能直接诱导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能力的提高;薪酬回报,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在薪酬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使企业高管人员在获得薪酬的同时,既满足了自身的物质需求,也肯定了其自身价值,从而使高管和企业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王琛瑶,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管空间,2012,(5)
篇8
[关键词] 股权激励;动态股权制;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分配创新;研究框架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1-0043-03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对企业动态股权激励机制的研究”(05YJ201)
[作者简介] 郑玉刚,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汤幼平,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江西 宜春 336000)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郑玉刚和蔡根女,2005)孕育的是一种全新分配标准和理念,是继动态股权制后一种新的实现股权和分配动态化的激励体系,它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两种截然不同的激励形式有机融合于同一模型,既有很强短期激励效果,同时通过当年未分配利润转增能自动使股权份额随业绩增减发生相应变化,有利于对员工的长期激励。此外,通过对业绩指标适当定义,还能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各管理层级和岗位的考核与分配,以及其他任何存在分配的社会活动,比如家庭财产分割等,真正做到在实务当中的无限制使用。
一、对两种激励模式的分析借鉴
1.岗位津贴转股模式。该模式由复旦大学吴嵋山(2002)设计提出。其运作机理是量化关键人的岗位津贴(额度),用以购买风险收益分配股(虚拟股权)。①岗位津贴(额度)。总额由公司按上年净收益20%暂定,某关键岗位津贴额度为该岗位权重比各关键岗位权重之和再乘以20%。②风险收益股。每个关键人的岗位津贴(额度)转为风险收益股。风险收益股的所有权和盈亏分配权归个人。③分配方式。以企业上一年收益(净利润)为分配基数(100),其中包含所有关键人岗位津贴(额度)转购风险股总额(20)。例如:公司利润500万,某关键人岗位津贴(额度)3%(15万),则利润增长30%、0%、-20%时,该关键人风险(贡献)分配收入为19.5万、15万、12万,分别高于、等于和低于额定的岗位津贴。
对岗位津贴转股模式的分析:第一,此种动态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浮动年薪制,即按结果与目标的比值确定最终收益的方法,但套用了虚拟股权的激励形式,其实质是将股权淡化为收益分配权,以缓冲现有出资股东对股权再分配的抵触。在此,每个关键人必须把其所担任的关键岗位的津贴额度作为岗位股,与公司当年收益挂钩分配,强化激励,共担风险,构成命运共同体。这表明经理人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追求业绩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同步增长,相对固定年薪制,此种模式还是有很强的改善作用。第二,该模式也存在弊端。经理人如亏损100%,其承担的充其量不过是其岗位津贴罢了,而所有者承担的则是全部责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人这种有限责任太轻。很显然,这样的模式对人的约束是不够的。从激励效果上看,如经营者认为本身岗位津贴的额度或虚拟股权的比例就不够,那此种机制调控他的积极性亦有限。从可比性来看,甲分公司经理业绩亏损而乙分公司盈利,两人股权相同,则结果是他们将拿一样的风险(贡献)分配收入,如此显然不合理。最后,由于经理层最终的收益是围绕着核定的目标值上下波动,将无可避免地使经理为个人利益最大化谋求考核机构如董事会的特殊支持(串谋),从而使其设置的绩效目标值降低,这样,在经理层取得较丰厚报酬的同时而企业的绩效并不见得就会提高。由此可见,当该模式运用于国有企业时,其考核标准和监控机制(针对全体班子)不容忽视。借鉴思路:动态股权制有一个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以股份制形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动态股权制的改革。而吴嵋山的岗位津贴转股模式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在不实行股份制的组织中,通过采取虚拟股份制的形式我们也可以把工资、资金、岗位津贴等收入的货币形式甚至是工时、工作量等非货币形式转化为一定的“股份”,进而便可进行模拟股份制操作。这种改革思路对许多因条件、环境限制暂不能实行股份制的企业、事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各类盈利性及非盈利性组织其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都是深远的。
2.增量奖股模式。该模式三大特点:不动存量动增量、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捆绑、促进产权多元化。这一点与MBO是不同的。MBO动的是股份存量,增量奖股则在保证存量基础上实现对关键人激励。1997年TCL老总李东生与惠州市政府签订了一个为期5年经营协议,核定当时TCL集团净资产为2.43亿元,每年企业净资产增长不得低于10%;如果增长在10%~25%,管理层可获得其中15%的股权奖励;增长25%~40%,管理层可得其中30%;增长40%以上,管理层可得其中的45%。这一措施促使了当时TCL集团的飞速发展。那么,现在的增量奖股制度又将如何规定呢?据新浪网2005年9月3日报导,广东省国资委出台的增量奖股办法较之前对经营者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其考核主要指标是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方能进行奖股:净资产收益率目标值>本企业前三年指标实际完成平均值×30%+全国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前3年平均良好标准值×40%+同期银行5年期贷款利率×30%。除了这个主指标,还有一个限制性指标和一个否定性指标。所谓限制性指标,就是经营性现金流指标,看企业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扣除掉一些非经营性的成分。限制性指标还有一个作用,如果企业现金流超过了净利润,则考虑以净利润为主提取。如果现金流净流入低于净利润,则以现金流净流入来衡量了,两者之间取低者。至于否定性指标,则是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如果没有达到预期保值增值率,奖励将被取消,同时,还将按相应比例扣除经营班子预先交付的押金。对于净资产增长超过目标值以上的,则拿出50%作为奖励。其中,公司高管享有50%(法定代表人不超过12%),另外50%分配给企业骨干及普通员工。奖励股在持有者离职时企业不予回购。对此,首都经贸大学刘纪鹏则认为,奖励的计提最好按经营业绩实行累进制,比统一比例更为合理。
对增量奖股模式的分析:第一,关于增量奖股的约束机制。增量奖股动得是股权的增量而非存量(期初的股权计算基数),这一点与动态股权制相同。其约束效力是在于经营者预先交纳的押金会因为业绩不良而扣除,而且,当初实际业绩达不到预定目标时,奖励将被取消,所以经营不善的机会成本还是很大的。另外,增量奖股下关键人离职时股份不予回购,届时关键人所持股份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平时的经营效益,由于免除了企业和出资人的保底责任,这一举措无疑对关键人的制约作用会更强。第二,增量奖股下经营者所能取得的收益。在增量奖股下企业经营者能否取得收益取决于三方面因素: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和资产保值增值率,这一规定较之过去无疑更加严格了。在此考核机制下,管理部门预先设定的目标值便会对经营者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这里面如何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值是至关重要的。借鉴思路:从本质上看,增量奖股与传统动态股权制有很多相通之处。相比之下,最大的不同就是动态股权制在原始股份的设置上分成了岗位股和风险股两块,岗位股是无偿赠予的,其股份所有权与盈亏分配权阶段性分离,即虚拟股份性质,而风险股则是按岗位股数量一般为1:1比例追加资本设立的,其所有权归持有者,最后一块即是引入了股权“动”的因素即按贡献分配的贡献股,而这贡献股则与增量奖股方式同出一脉。但不同的是,增量奖股对于获得股份奖励的考核要求更为严格,相对粗放式的管理也更科学,当然这也是许多经营者对增量奖股方式的犹疑之处,而这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动态股权制的进一步完善所借鉴。
二、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提出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借鉴吸收了动态股权制、岗位津贴转股、增量奖股等股权激励模式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创新。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是指在预先划定每位员工所享有静态股权比例(初始股权比例)基础上,按其所负责业务(项目)给公司带来的税后贡献率超过其初始股权的部分进行奖(罚)股比例(一次性分配权)的直接计算,是一种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有机结合的方法。这种动态股权分配比例每年都根据所有员工当年贡献计算一次,是一种直接对当年业绩的回馈,不能延续到下一年使用。如果用Rn'表示某员工动态股权比例,Rn表示某员工静态股权比例,Pn表示该员工当年负责项目的净利润,∑Pn表示公司当年所有项目的净利润,∑Rn'表示全体员工当年动态股权比例的总和,r表示股东大会通过的当年贡献分配率,则其静态模型的分配公式为:Rn'=[(Pn/∑Pn-Rn)×r+ Rn]/∑Rn',易证∑Rn'和∑Rn 值为常数1,则Rn'=(Pn /∑Pn-Rn)×r+Rn。其中,贡献分配率r也可由全体有表决权股东根据各自不同业绩率和股权比例计算加权系数,然后再将所有股东提出的分配建议值r进行加权,最后得出公允的r值。该模型优点:第一,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不是作为一个单一模型提出,它是建立在传统按股分红基础上的分配模型,是一种对传统分配模式的改良。它通过对不同部门和人员的业绩进行适当量化定义,从整体上使企业的绩效考核和分配真正统一起来,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个宽屏全动态化的考核和分配系统,并且可实行自动化管理。在这里,管理者所需要做的只是适时调整指标和权重,控制政策的方向。基于此,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应用范围十分宽广。第二,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克服了传统按股分红不能和员工股东业绩挂钩而带来的激励弱化缺憾,其原因是传统的按股分红实际上是一种待遇而不是激励。股份制能把所有的人凝合成一个群体,但是却并不能保证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能尽力地去工作。而静态模型则巧妙地将传统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两种截然不同的分配方式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短期激励效应大大增强。如,“在弟弟当年业绩分别是0万、10万、50万、100万四种情况下,弟弟的股权为3%,假设所有项目净利润∑Pn为100万元,r经兄弟协商为30%,则弟弟、哥哥二人的动态分配比例为如下集合:(2.1%,97.9%),(5.1%,94.9%),(17.1%,82.9%),(32.1%,67.9%)。而此前不论何种情况,即无论弟弟和哥哥是否努力,他们的分配比例始终为(3%,97%)。”可见,采用模型后由于分配能更直接地与员工业绩挂钩,从而较之前对短期激励能产生更显著影响。另外,通过对股东当年未分配收益转增股本的设计,可自动实现企业股权结构的优化和调节,产生长期激励效果,既有利于促进对优秀人才长期激励,对长期业绩不良而不思进取者也起到了一个非常有力鞭策作用。“为了缩小经营者和所有者对合理股权配置认识的差距,在企业利润分配方面,可以构建经营者更高股权比例激励的自动转化机制,……将应分而未分的利润按面值转作员工股本,使其静态股权比例发生改变。”转增后,便得到如下结果:“若经营者业绩率上升(即Pn /∑Pn大于Rn)时,静态股权比例上升;若业绩率下降(Pn /∑Pn小于Rn)时,静态股权比例下降;若业绩率保持应有水平(Rn)不变,则静态股权比例维持不变”。这样的转增结果与当期业绩增减的对应关系无疑等同于在经营者与大股东之间构筑了一条“软约束”机制,使每个人相对其他竞争者其业绩都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相对比例)而不能偷懒,即“不进则退”。
三、模型的整体研究框架
以促进动态股权制完善为出发点,以构建动态股权激励静、动态模型及其配套应用模式(合称新动态股权制)为基本目标,通过深入企业复杂环境的研究,探索出现实环境中应用科学模型来实施人才激励的有效模式,切实促进企业发展。
1.国内相关研究动态和企业应用实践情况概述。包括动态股权制基本内容、动态股权制在企业的实施状况、效益以及学术界对动态股权制探讨的几个方面问题。需要指出,现行动态股权制在激励方面仍然存在制度缺陷,还需要进行新的制度创新加以解决。如果有一种新的激励体系能使企业股权和分配结构真正随业绩不断“动”起来,这无疑是使企业绩效实现持续增长的真正出路。
2.静态模型的构建及其审视分析。静态模型优势:一是将按资分配和按绩分配两种截然不同的分配方式有机集成在同一模型,既克服了传统按资分配和动态股权制下贡献股调节的不足,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股东未分配利润的转增能自动使原股权结构发生动态变化,并且这一变化与个人当期业绩情况的升降是对应的(实际上是建立了隐性的退出机制),较之传统动态股权制能更好地实现股权的动态性和效率;三是适用面广,兼容性强,只要对业绩的定义稍作调整,就能作为各种激励方式的插件,对企业、事业等各种类型和所有制(未实行股份制的按虚拟股份制计,如岗位津贴转股)的组织均适用。但静态模型在应用上仍有一定的弱点,即对企业各方面环境的变化考虑不足,还不能马上就在企业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得到实践和应用。
3.静态模型的应用研究。虽然现在得出的激励静态模型还不能马上成熟地应用到企业实践当中,但是在假设企业环境是静止不变的条件下,该模型还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例如,关于该模型在一种企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高校社会服务中心的应用分析和比较。
4.企业多变环境下的应用研究。通过对静态模型引入各种环境变化参数,包括企业人员调整和股权的变动,以及企业内部实施的其他奖励政策等,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得到动态股权激励动态模型,通过对动态模型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模式的分析,得到分类分层分配和全企业(组织)统一分配两大模式,为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层级的个体采用提供借鉴。
5.应用前景分析。静态和动态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所有制性质的组织,当之无愧是一个普适的模型,而且更是一种全新和独立激励方法体系,一种模型化的激励指导思想,一种新的分配标准,它既能独立存在发挥作用,更能与其他激励方法体系实现兼容,这正是这一模型最大魅力和实用价值。
6.应用个案研究。如兄弟公司案例(郑玉刚和蔡根女,2005)、高校服务中心案例(郑玉刚和王红毅,2005)以及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薪资计划研究(宋晓东和张立寒,2006)。此方面的研究方向可进一步拓展,比如可围绕一些传统行业、新兴行业以及某些特定职业类型的分配模式展开,前者如高校、医疗单位、科研院所、公益和行政性组织等;后者如金融保险、交通、电信和高科技企业;特定职业比如直销员(当前许多企业的直销薪酬可说是非常复杂,也存在许多问题)、研发人员、服务工程人员等。
参考文献:
[1]郑玉刚,蔡根女.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按股分配缺陷的修正[J].企业经济,2005,(8).
[2]罗辉.再造企业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郑玉刚,谢永建.动态股权制再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6).
篇9
【关键词】经理股票期权;双障碍期权定价模型;期权激励
1.引言
现代大中型股份制公司中存在经理人与股东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经理人激励机制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经理股票期权是西方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股权激励计划,而它的定价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讨论。
2.经理股票期权概述
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是将股票期权这一概念借用到企业中而形成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其实质是一种不用付出期权费用的看涨股票期权,经营者享有在与企业资产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以某一预先确定的执行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这种股票期权是公司内部制定的、面向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定人选的、期权费用为零且不可转让的股票期权。行使本企业股票期权的经营者,在行权以前,没有任何现金收益;在约定期限内,按照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本企业股票(行权),在合适的价位上抛出股票,赚得买进股价与卖出股价之间的差价。
它的实施可以产生一种利益趋同效应,能够有效地把人(高层管理者)的利益与委托人(企业所有者)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利用报酬激励和所有权激励使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然而,传统的股权激励制度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采用股票期权制度不能完全体现公平报酬的原则。因为期权收益依赖于股票价格,而即使在有效市场条件下,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并非都是经理所能控制的。
第二,由于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经理拥有比股东了解更多、更早的企业经营信息,因而经理有在利好信息公布之前安排期权授予,而在利空消息或知道企业难以为继之前,抢先兑现期权牟取不正当利益。另一方面,经理利用自身对企业的控制权,操纵信息时机,影响股价波动。
第三,公司治理不够完善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我国证券市场,国有控股公司的所有者不到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经理自己给自己确定报酬形式和数目。若采用股票期权制度,当股价下挫,经理对股票期权进行重新定价将非常方便,从而损害所有者利益。
第四,由于股票期权具有的向下保底,向上不封顶的价值特性,从而导致经理极度追求股票价格上涨,采用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来哄抬股价。
3.基于双障碍期权在经理股票期权激励中的应用
基于上节所述股权激励计划的问题,本文试图将双障碍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经理股权激励制度中,为经理人行权设置向上和向下的限制,从而减少经理人哄抬股价的可能,增强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趋同效应。
3.1 基于双障碍模型对经理股票期权的定价
设期权初始时刻为0,期权的执行价格为K,h(S(T))=max{S(T)一K,O}。B-S期权定价公式有:
3.2 障碍期权对经理激励作用分析
为了比较双障碍期权对经理的激励作用,选用同值参数的标准Black-Scholes期权作为参考。从理论上分析,设定上障碍价格限制股票的上升空间,期权的价值降低,而设定下障碍价格并给予补偿,只要下障碍价格低于期权执行价格,期权价值升高。综合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采用前面推导的期权定价公式(3.4)与标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进行数值比较分析。
图3.1表示股票价格对期权价值的影响[2]。图中列出行权价格为100元,上下障碍价格分别为200和80,对应的补偿为50和0,股票波动率为40.63%(上证指数2006年初80个交易日的波动率),无风险利率为3.6%(国债9年期利率3.58%),期权期为10年,无红利支付,股票价格从50元到150元区间变化双障碍期权价值与同参数的标准期权价值的变化趋势。其中实线表示双障碍期权(barrier),虚线表示标准期权(standard)。从图中可知:
(1)股票价格在[50,150]区间内,标准期权价值为正,而双障碍期权在股票价格很低时,价值为负,本例中股票价格在70元左右,双障碍期权价值为零。说明当股票价格同时低于执行价格、上下障碍价格时,双障碍期权对经理失去激励作用。因为,在此种状态下,经理预期获得期权收益的可能性已不存在。
(2)当股票价格在[70,100]区间内,双障碍期权的价值增长率大于标准期权。在股票价格达到110元左右,双障碍期权与标准期权价值相当。在此区间内,双障碍期权比标准期权对经理的激励作用大,因为,经理认为经过努力,股票价格上升给自己带来的期权收益增长幅度较大;
(3)当股票价格在[110,150]区间内时,双障碍期权价值大于标准期权价值,但差别不大,变化趋势几乎相同。因此,在此区间,双边障碍期权和标准期权对经理的激励作用无差别。
4.实证分析
根据B-S模型与双障碍定价模型的关系公式3.4表示为:
其中:CDB为双障碍定价模型得到的经理股票期权价值;CBS为B-S模型得到的经理股票期权价值;K为执行价格,S0为股票的当前价格,SU,Sd分别为上下障碍价格;Q、P分别为设触及上下障碍的价值补偿。
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取两支股票2007年1月31日至2008年1月31日和2008年1月31日至2009年1月31日数据作实证模拟,假设授与经理一年期股票期权,设上障碍价格为授予当日股价的2倍,补偿值为B-S计算结果;下障碍价格为授予当日股价的0.6倍,补偿为B-S计算结果的0.2倍,并且S0=K,T=1,r=5.36%,结合运用公式(4.1)和B-S公式。
实证结果如下:
从表4.1中可知:
(1)从2007年1月31日至2008年1月31日,受“牛市”行情影响,股票价格呈上升趋势,而在2008年1月31日至2009年1月31日,受“熊市”行情影响,股票价格呈下降趋势。
(2)采用标准期权计算经理期权收益,2007-2008年中,两家公司经理均能获得期权收益,且B公司经理期权收益每股达156.3元的惊人数字,而到2008-2009年中,两家公司经理均无期权收益。
(3)采用双障碍期权计算经理期权收益,经理期权收益受到限制。实证中,无论市场走强还是经理集团企图操纵股价牟利,经理期权收益均限制在Black-Scholes公式理论计算结果范围内。但是,当股价下降触及下障碍价格时,经理仍有期权补偿。若股价下降是由于市场系统因素的影响,应该为经理提供保险;若股价下降是由于经理经营失误造成公司业绩下滑,则为经理提供保险就有违期权用于奖罚的初衷。
双障碍期权作为经理激励机制能遏制经理操纵股价行为和在熊市状态为经理提供保险,有利于调动经理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双障碍期权上下障碍价格设置受主观因素影响,设定上下障碍价格本身具有一定难度;而且,采取双障碍期权时,因为当下障碍价格低于平价期权的执行价格时,经理仍能够获得股价触及下障碍价格的期权收人,可能诱导经理不努力的动机。因此,双障碍期权只有与其它配套制度,如经理更换机制相结合,才能有较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曜.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严加安.鞅与随机分析引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试从有关激励理论、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的模式及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入手浅作分析。
1有关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创造满足企业人员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企业人员的各种潜能及努力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员工为什么可以被激励?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紧张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员工才有较高的积极性。
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正是激励的基础。激励手段必须针对员工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另外,好的激励手段还应该引导员工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总之,只有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要建立使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就要立足员工的需要。
2激励机制的作用
2.1吸引优秀人才
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往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
2.2开发员工潜能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效果。
2.3留住优秀人才
彼特.德鲁克(P.Druker)认为,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3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企业注定必垮。在这3方面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2.4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
3激励的模式
有关激励的理论有很多,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即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来达到激励职工工作的目的。常见的物质激励主要有薪资激励、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
(1)薪资激励与福利激励
薪资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薪资体系和薪酬水平的合理设计,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薪资通常包括基本薪资、奖金和津贴等。薪资使员工从企业获得的较为稳定的经济报酬,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广义的员工福利,一是法定福利,即政府通过立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税(费)的方式提供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保险项目,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另一层次的员工福利,是用人单位或行业在没有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为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并鼓励他们在岗位上长期服务,而主动提供的福利,这种福利可以称为用人单位福利。单位福利具体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教育补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
(2)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指通过公司股权的安排,实现对员工激励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股票期权
实行股票期权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和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的发展。股票期权的范围仅适用于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群。
②股票增值权
股票增值权的持有人可以不通过实际买卖股票,仅通过模拟股票认股权的方式获得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规定时段内的市价差额。股票增值权适用于公司股价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
③限制性股票
是指员工只需花费很少的个人投资即可获得的股票,但需要最低服务年限,否则一切权力都将被剥夺。这种方式有助于留住人才,适用于对企业经营业绩不承担直接责任的高绩效员工。
④股票赠与计划
股票赠与计划是指将股票无偿赠送给高绩效员工的一种股权激励方式,企业往往要求员工在达到一定的资格条件(通常要求达到一定的服务年限)之前一般不会立即拥有股票的完全所有权。一旦渡过了股票被没收的风险期,员工就拥有了倍增于股票的完全所有权,这时员工所得的股票收入将会被视为一般收入。这种方式适合于对经营业绩不承担直接责任的高绩效员工。
3.2非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是指企业采取货币以外的方式激励员工,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带薪休假
①享受国家法定的福利,指企业在员工非工作的时间里,按工作时间发放工资和福利的一种制度。
②除以上国家法定的福利外,企业组织的短期休闲度假等。
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缓解员工因竞争激烈、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压力,可以为员工的身心调整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其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更加高效地工作。
(2)职业发展
员工工作的目的除了获取物质需要外,还要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良好的晋升机会是对员工的重要激励方式。职业发展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处于事业发展阶段员工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是将工作本身变成一种激励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最大的满足。常见的工作激励包括:临时授权、增加工作的挑战性、肯定员工的工作成就、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的工作方式、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等。
(4)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是指企业将培训作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员工通过培训,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提
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从事更加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工作,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5)荣誉激励
荣誉是企业对个体或团队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荣誉激励适用于企业的所有员工。
(6)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职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7)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职工,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8)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内在的约束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永久的激励作用。
4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事项。
4.1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超级秘书网
4.2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4.3企业家的行为也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的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意见
- 下一篇:工会预算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