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篇1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出发,以培养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求职欲望为目的,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相应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学生独立性被抹杀,不利于小学生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

三、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却还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板书也是写满了一黑板,但是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吸收知识,导致教学质量提高不上去。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往往胜过学生课下几倍的努力,因此,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教学,采取积极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课堂教学首先体现在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改变,过去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将教师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认识就是督促,监管学生学习,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整节课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没有给学生足够多自己思考和学生讨论的时间,自习课也同样如此,教师坐在讲桌前督促学生复习课程内容或做好课后习题,学生的主动性被剥夺,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把自己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去学习那些有兴趣学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在不脱离课本内容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班级内学生学习水平不一,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尽量照顾到不同水平阶段同学的能力,尽量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讲授课本知识,给予程度较高水平的同学留出独立思索的空间,拓展其思维的广度,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界已经成功与信息技术接轨,并逐步发展为适合各自行业发展需求、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技术。但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却并不密切,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讲课内容较为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网络环境则避免了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端,图片、音频以及影像等多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予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刺激,使教学过程充满动感和活力。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刻板、枯燥,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导入时配以适当的多媒体,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来。

篇2

关键词:数学教育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4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如火如荼的时期,它在取得教育界及家长学生的不断认可的同时,必然也伴随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转变不够全面,素质教育的情境下教师管理班级的难度加大,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长远来看,实施新课程标准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但前进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在教育改革的路途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改革的必须。

1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特征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所有学科教育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为六至八岁儿童,根据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前运算阶段或具体运算阶段。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抽象和困难。而对教师这一方面来说,肩上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思维习惯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一生,所以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更像是农民一样,倾尽自己的信任、宽容、耐心、期望以守望田地里的庄稼。

2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现状

2.1 课堂管理难度加大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学间、师生间互动性的增强,必然导致学习不自觉者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者不能有组织地参加课堂讨论活动,破坏课堂秩序,使得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难度增强。

2.2 素质教育培养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合作学习容易导致课堂混乱,学生难以听教师集中传授基础知识。学生提出的各种个性化问题,不少教师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满意回答,探究学习成形式。

3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3.1 合理利用教学媒介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现代化科技产物即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能迅速而广泛地收集各种社会信息和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形象化。但媒体只是工具,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媒体,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率。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单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可逆性不够强,这个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宽容耐心的引导,更多的是教师更多亲切的言传身教。不过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的特点,更能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育不能彻底摒弃传统教学媒体,而应当适当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发挥出大于二者简单相加的效果。

3.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充分尊重并完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认知教育心里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状况,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当一部分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九九乘法口诀中的部分口诀时,教师可以把“编出未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提前。继而引导学生用棋子摆出口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真正把握每句口诀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教师通过同学间合作,挑选一两句口诀摆出棋子,写出算式。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步步深入。

(2)注重培养对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对数及数运算的感知、理解和情感,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问题的桥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数学教育中培养正确培养孩子的数感很重要。学生数感的形成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感受和体验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教他们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必须通过采用实物和图片,将物与数一一对应。在教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1000个同学在学校操场集合是怎样的。当教他们认识10000以内的数字时,让他们想象10所这样大的学校学生集合的情境。通过这样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相似情境中还能在头脑中找到一个具体合适的参照物。

(3)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当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只要学生能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就奖给他一份礼物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听课。效能期望则指自己对自己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如在数学课堂上,当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积极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一个积极的动作示意或语言鼓舞就能给予他充分的自信,获得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习更加自信和积极。

3.3 丰富教学设计模式

(1)情境导入式教学。

情境导入式教学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运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游戏教学。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而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都比较抽象,特别是在介绍时间单位时。采用游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愉悦,产生学习的渴望,并且通过游戏可以时抽象事物更形象具体化,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4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大力提倡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光越来越长远与开阔,且与教育发达的国际社会逐渐接轨,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培养更加全面与灵活。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路途都是光明且曲折的,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忘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相信,孩子们会在更蓝的天空下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玲,主编.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篇3

一 整数计算和估算

有几个国家的代表反映,课堂教学往往集中注意基本的计算技能,忽视较高水平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口算和估算。而且教学往往太形式化,死板,很少注意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由于有了计算器,有一些数学教育家和教育行政人员,很少提计算的目标,而提出更多发展性的教学项目。

小组的参加者集中讨论了与基本式(指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有关的教材和学习问题。一致同意掌握基本式是非常重要的。还认为教师应当设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掌握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以帮助儿童学会基本式。而关键之一是要注意基本概念、思考方法和计算的扩展之间的联系。而这些思考方法对于计算方法、口算和估算都应当是有用的。

关于整数计算,一种主张是笔算、电子计算(计算器)和口算三者的教学应当保持平衡。但是大多数认为,要对估算给予更大的注意。有些人主张取消数目较大的除法;另外一些代表认为,教各种笔算方法有可能导致较为自然地应用于口算和估算。

关于估算,都认为儿童应当有效地掌握它并能应用,应当强调计算速度,提出合理的答案,心里算出来。需要使儿童掌握广泛多样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估算。认为估算和心算的教学宜于早一点开始,与各种计算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估算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高位计算(如465+275,算400+200=600,其余的大约是100,所以得700),凑整(四舍五入),把几个数分组使计算简便,把一些数群集起来采用平均数等。

二 比、小数和分数

关于比的知识,有的国家孩子七八岁时就开始介绍初步的观念,到十一岁左右进一步介绍线性概念。他们认为使儿童获得不同数量间的比的概念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代表说明在教科书中怎样用游戏来介绍比;有的代表则用建筑物的图画和让学生画比例尺来介绍比;还有的举密度、竿影等说明各种各样的比。大家认为,比应当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因为它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数学的某些领域,如概率、相似及三角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有一个总的批评意见,就是现行大纲太重视数学本身,而忽视它同儿童现实的联系。

改写成小数,四分之一的学生写成3.10。当要求把0.9写成分数时,错写成

认为0.5大于0.42。调查材料说明,很多学生不会把小数跟位置值或分数的部分——整体概念联系起来。因此教学中最紧迫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关于分数,有人对先教分数乘法还是先教分数加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先教分数加法学生错误少,因为分数乘法要由分数连加导出。有人主张应把分数既看作算子(分的动作),又看作数量(分的结果)。有人认为教有理数用集合和数轴来说明比用实物和平面区域来说明要困难些,因此建议把用集合和数轴说明放到后面。等价分数和等价小数也是较难的课题,需要在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上增加教学时间。会上还有人提出,分数的计算应当简单一些(数目要小,分母要容易算)。有人提出带分数的重要性问题,结论是带分数的运算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了。

总起来说,纯数字的处理和法则的形式化过早进入数学教育,破坏了儿童从现实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初步观念。因此,不应过早地教儿童法则,让他们用一些无意义的符号进行无意义的运算。

三 解应用题问题

这个组谈到的主要问题有:儿童是怎样解应用题的?是什么原因使解应用题发生困难?关于解应用题的教学,我们知道了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在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

有人研究,许多儿童能在校外(如市场上)解实际问题,而且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却不能在学校里解相似的应用题。因为在市场上他们所对付的是各种量,而在学校里他们所对付的较多的是符号。还有人研究,儿童在学校里解应用题时不是彻底思考问题,而是希望“抓”到答案。学校里的教学方法似乎压抑了儿童解应用题的能力。因此在讨论中大家一致同意:1.教师必须帮助儿童弄清应用题中的语言与数量之间的联系;2.应当减少对算法的重视,而更多地重视运算的意义;3.在教学生解应用题时不应当用关键词如“还剩”、“一共”等。但是也指出,解应用题时有一部分是语言活动,也需要帮助学生解释应用题的语言,使他们了解数量关系,而不是找运算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还有人研究解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在解应用题时必须分析数量关系并弄清它们的模式,以便找出解法。研究表明,改变一个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既能影响题目的难度,又能影响解题的方法。他建议要讨论数量间的关系,重视运算的意义,并提供大量的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有人提出下面的一些做法,对儿童解应用题是有益的:1.注意动作(如放在一起,比较);2.注意部分——部分——整体间的关系;3.用较小的数目来叙述原题;4.画图和操作;5.根据应用题中的数目来考虑答案的范围。

而下面的做法对儿童是无益的:1.指导儿童识别所给的数据;2.指导儿童识别所问的问题;3.用很少的字重述这道题。

认为应当鼓励儿童用计算器计算,以便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解答方法上而不是在计算上。

最后,讨论者都同意,需要给儿童丰富多样的题型。如果教师要顺利地帮助儿童成为较好的解题者,就必须把注意力不放在教儿童“诀窍”上,而放在发展数学思维上。

四 小学几何

有代表反映,小学里分配给几何教学的时间太少,几何好象引起很多问题,远不如数的方面那样明确。还指出,传统的几何概念极大地影响着教学内容。例如,在法国几何教学的目的不是发展空间观念,而是介绍演绎推理。

在几个国家做了一些实验,研究几何体的性质,在平面上呈现三维物体的方法,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处理,以及文化对形的概念的影响。表明简单的感知活动并不是对现象复制,而是儿童创造的结果。几何教学必须由儿童自己去揭示各种空间现象的概念,并去发现如何做才容易展示这些概念,以增进对空间的理解。

有的代表强调,要使用各种教学材料来发展儿童的空间能力。例如,用镜子来学习图形的反射;用折纸学习图形的旋转、对称等概念,面积的守恒以及周长的变化;用各种形状的盒子来认识三维图形同它们的二维表示之间的关系。

有的代表提出要帮助教师改进几何教学,为他们编专门的书籍,使他们了解几何基础知识,并提出组织几何课堂教学的建议。

最后强调以下几点:

1.要提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材料,应把三维的教学材料放在二维的教学材料之前。

2.所设计的教学材料要使儿童花些时间去探索和创建模型,并自己纠正错误。

3.在探索阶段之后,所有的活动都应仔细地组织。

4.教师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计划,要观察儿童的操作,听他们在说什么,并向他们提问,以便帮助他们学习。

5.所有这些都牵涉到教师的培训。教师必须具有使用这些教学材料的体验,以便他们自己弄清楚概念。教师在计划和制备教学材料时,需要得到校长和其他教师的帮助。

五 代 数

与会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有:小学教学代数的意义是什么?代数教学的目的怎样提比较适当?代数教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大家认为代数至少有三个部分:1.从现实到代数概念;2.开始认识代数式并明了其可能的“现实”意义;3.从一个代数式到另一个代数式。并一致认为第三部分在小学阶段是不重要的,或是不适当的。认为在小学进行代数思维比较好,因为它很少是正式讲的,也很少是符号的。但是在小学应当教给儿童符号,还是应当鼓励儿童自己解题,有不同看法。研究报告说明,对儿童进行教学是成功的,但不能用传统的中学代数的教学方法。

对儿童进行代数教学最适宜的活动是寻找,表述,概括范型,用图画、图表和符号形式来表示概括。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逐渐增加对函数和变量的认识。认为给学生说几个数(如0,1,5,4),然后告诉他们计算的结果(如3,5,13,11),再让他们猜出计算的规律(如把一个数乘以2再加3),很有好处。

与会者一致认为,代数教学与小学数学其他内容的教学方法相同,即给学生任务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建立起这方面的经验。代数教学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同时也有一些任务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在小学阶段怎样呈现概念和使概念符号化才便于理解,小学代数除了为中学代数做准备外,是否还有更多的目的等。

六 微型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

与会者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能用微型计算机诊断学生的错误?2.如何研制软件以引起数学学习和发展概念?3.计算机教育的现状是什么?4.怎么使用计算器?

有人认为,把诊断编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中在目前还处在原始阶段。他举出编造诊断程序的步骤如下:1.明确定出诊断的内容;2.确定为这项内容进行的课程练习;3.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错误;4.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说明错误;5.记录一些学生的演算情况;6.提出补救可能成功的办法;7.对程序做必要的修改。

有人具体介绍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如用于教学几何知识,估计长度,理解和使用变量,学习和使用坐标系,解应用题等。有人认为除了少数高年级的天才生外,一般不宜教编程序。但是许多参加者认为,应该教编程序以加强数学的学习。

关于计算器,一位代表介绍说已在很多国家中使用。1982年在美国,75%的五年级学生使用计算器;1984年在英国,87%的五年级学生使用计算器。英国的一份报告中建议,要在各阶段都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但是要注意计算器对数学课程的效果,特别是掌握一位数计算和估算技能还是很重要的,因为用它们可以判断用计算器算出的答案是否合理。无论是计算器还是计算机,如何有效地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七 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会上讨论了各种教学手段(一般环境,有结构的情境,教科书)的相互关系,以及教学方式(教师,语言,学生的相互作用)。

有些代表强调,数学的学习应当以儿童的自然环境作为出发点。传统的教学都是用木块来说明各种运算。而在生活情境中(如坐公共汽车)学习数学,可以说明计算的意义就是把事件的过程记录下来。但也有些代表主张用木块来教学,认为它是使学习加快的手段,而演剧式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慢。还有的代表强调采用游戏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

篇4

由于很多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都对美术教育比较淡漠,完全忽视了美术对学生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在学生的意识里,美术课程无非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从而导致学校,家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存在误区,美术教育,美术课程并不是不重要,而是相当重要,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所有学科都无法替代,但当前美术教育的实施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非常大,尤其在农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经调查发现美术教育在乡镇小学是非常薄弱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就此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现如今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乡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也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而教育氛围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氛围几个方面,就美术教学情况来看,城市学生基本上都能受到较为正规的美术教育,而校外的各种美术辅导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除了在学校内可以接受美术教育之外在校外也能对自己的美术课程打下好的基础,在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城市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乡镇小学一般第一课堂都无法得到保证,在教育环境,教学条件以及对美术课程长期不重视的影响下,就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

从上层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对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视美育的情况,把重心放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美术课的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即便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多数家长对美育更是一点都不了解,认为学生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似乎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都无所谓,开这些课反而会耽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孩子的“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教师自己要先重视,再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渗透到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识中。

对那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而言,天真的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学习美术的净土,可刚刚拿起画笔,就听到家长严厉的呵斥:“有时间不好好学习,搞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你还想成画家不成?”“咔嚓”画笔连同学生的“美梦”,一同被扔进万丈深渊。

2.美术师资匮乏与浪费并存。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有些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甚至还有临时代课教师,他们都极少经历美术教育培训,就是这些教师也被安排上了美术课程,教师的错误指导和引领使学生对美术课程变得更加淡漠了,农村小学真正开设美术课程的也寥寥无几,即便是课程表上有美术课程的安排,这也只不过是用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其实际上是由来上语文课和数学课等要统考的课的。

我从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现在以小学美术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时,我觉得农村乡镇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的正规开展实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很多小学美术师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

试想没有一个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让才能实现美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教师留出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教育部门的重视。

3.美术教学对育人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用具等因素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多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都有美术教师,但学校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就是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罢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比如画中国画没有宣纸,没有国画颜料,甚至没有画笔,学生无法领会到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和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了。美术教学就是直观教学,需教师亲自示范,不示范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领导意识,改变教育观念。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方式,这样方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改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合理投入的现状。应较强乡镇小学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乡镇小学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并配备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可以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同时要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美术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

3.加强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不仅要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教学决策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美术的掌握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的发展水平,要把静态的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各类美术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和学生美术素质的提升。

篇5

关键词:机床;教学;探索

一、前言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车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数控机床及组合机床等各种机床的结构及传动系统的构成。

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具有合理选用机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准备,能够根据工艺要求并结合工厂的具体情况,合理的确定机床的类型和规格;具备正确安装、使用、调整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掌握分析机床运动和机床传动的方法,了解机床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学会机床传动链的计算方法;具有分析机床常见故障,确定机床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原因和初步能力。

由此可见,该课程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目前,我国各高校对金属切削机床课程的授课方式普遍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板书加挂图,即使有的采用了多媒体方式,也是将教材上的图片直接搬到幻灯片上,由于学生多数没有进过工厂,难以想象出机器的结构及其具体运动。虽然进行过金工实习,但由于当时知识结构的缺陷,不可能对机床内部结构进行了解,并且金工车间的机床也不齐全。

机床是比较复杂的机器,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要认真学习的专业课,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感觉学生对这门课普遍反映难,其实关键就是缺乏想象力,想象不出机床的结构及其运动,教学时又不可能把机床搬到课堂上去,即使搬上去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机床进行拆卸。

因此,探讨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领会所学内容,而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其一定的能力,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学生缺乏实际生产经验,空间想象力不强的特点,在上课之前,根据学校金工车间的实际情况,首先带学生到金工车间熟悉机床。到车间后,向学生介绍各种机床的型号所代表的意义,各种机床的工艺范围,所需的运动,如何对机床进行调整等内容。然后,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介绍CA6140车床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电动机和主轴之间的传动是如何联系的?主轴上的皮带轮在重力和皮带拉力的作用下是否使主轴产生变形?主轴变形对加工精度有何影响?用什么机构可使主轴实现正反转?停车时如何使主轴快速停止运动?刹车结构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和想象。然后将车床主轴箱上盖打开,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主轴箱内传动系统结构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了解齿轮与轴之间连接的三种方法,对多片式摩擦离合器、主轴刹车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个初步认识。

尽管学生原来有过金工实习,但那时受学习目的和当时知识的局限性,认识和接受知识的角度不同。因此,当这次学生再次来到金工车间介绍这些知识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课堂后,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采用直观教学法,即利用挂图和模型讲解机床的构造、传动路线,因其直观、形象,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采用比较教学法,如讲授铣床这一章节时,可与前面车床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的切削运动、实现方法、传动路线有何不同等。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在进行刨床自动间隙进给机构学习时,可与车床的超越离合器相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采用讨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地理解。

在进行镗床平旋盘刀具溜板径向进给传动分析时,让同学们讨论什么条件才会有径向进给,什么条件没有径向进给?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分掌握传动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为今后的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利用启发式教学,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基础是联想能力,而联想又是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知识虽是联想的基础,但死记硬背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容易形成联想。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在教学中重视用联想的方式传授知识,即尽可能地采取启发式教学。

由于《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讲授许多知识和内容,学生单纯地全面接受也仅是一些知识,而生产实践中,面临新的情景,多数情况下不能用现成的方法和对策加以解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在校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形成思想观念的活动进程。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生走出校门,仍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般采用如下步骤:一是布置自学内容;二是让学生反复阅读;三是对学生进行答疑、提问、讲解;四是小结与练习。

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一定还会有一些问题没有真正地了解清楚,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应组织一次到工厂的参观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以增强教学效果。

生产场所有各种机床,包括新的老的、现代化的、传统的、国内国外的,经常带领学生去参观各类机床以及观察它们的组成和工作状态将获益匪浅。

三、教学手段的探索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介绍各类典型机床的传动系统和主要部件的结构。该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形多而复杂。

如CA6140型卧式车床、YC3180型滚齿机等的传动系统,以及双向多片式摩擦离合器、制动器及其操纵机构、溜板箱操纵机构等内容是该门课程的重点,都需要依靠各种图形来表达其原理及结构构成。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只能依靠书上的图或挂图来讲解。结构图的特点是图形复杂,而且有时为了少占用幅面、突出重点,只表示局部结构,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要看懂机床上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就必须看懂复杂的机械结构图,想象各零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

而现场教学中部件的内部结构是无法看见的,所以存在着教学与实践脱离的情况。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课程的教学学时被大量压缩,但作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教材中又有许多不可偏颇的内容。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授予学生更多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CAI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并通过有关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利用CAI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集成性和自适应性,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能够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机床课程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理论的、静态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知识,达到图、文、声并茂的效果,并进行动态设计,模拟部件的运动过程,边讲边演示,生动活泼,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达到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结论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果教学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忽视了实践教学,那么这种专业课的教学就变得枯燥无味,形成学生不愿学,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机床是一切机器之母,其课程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为了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能更多地服务于生产,就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采取上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方式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贾亚洲.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吉玲.在《金属切削机床》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内江科技,2006(5).

3、吴剑红.《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4、杜文华,杨福合,曾志强.《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现原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5、林清夫.关于《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考试周刊,2007(18).

篇6

一、数学概念的界定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二、模式概要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迁移类推初步感知——主动探索实际应用——深化练习巩固发展

三、模式的特点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同样,创造力的提高,会促使一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创造活动中养成实践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四、模式操作程序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4、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用发生式定义的,在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演示活动的直观教具或演示画图说明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发生过程。

(二)数学概念的形成

引入概念,仅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

1、对比与类比。

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类比概念,可以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例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与“除法”中的“除尽”概念进行对比,去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点。

2、恰当运用反例。

概念教学中,除了从正面去揭示概念的内涵外,还应考虑运用适当的反例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尤其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正例与反例的差异,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更利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用反例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实质是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从而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3、合理运用变式。

依靠感性材料理解概念,往往由于提供的感性材料具有片面性、局限性,或者感性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具有较明显的突出特征,容易形成干扰的信息,而削弱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正确理解。

(三)数学概念的巩固

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概念,还必须有概念的巩固和应用过程。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注意及时复习

概念的巩固是在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中去完成和实现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复习,巩固离不开必要的复习。复习的方式可以是对个别概念进行复述,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去复习概念,而更多地则是在概念体系中去复习概念。

篇7

论文摘要: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手段,即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兴趣,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本文谈谈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与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造之材”,许多学生所以未能取得最优良的成绩,问题不在于学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他们没有得到适应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向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从某种角度讲,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大因素。“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这是人们已达成的共识。但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仍采用由老师讲定义、推公式、讲例题,再由学生解题、教师评判的教学模式。这势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不断提高数学素质。 

 

一、主体参与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尊重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各方面的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学习境界,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分层优化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指导预习和复习、适当提问、分层次完成作业、同学帮助、教师辅导等,让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只有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良好的指导,才能提高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就数学概念的教学而言,可以以“低起点、小步子、常识化、精微化”作为概念教学的原则,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并积极地展开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 

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好数学。 

 

三、“成片开发” 

 

数学概念、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解题等,常常是可以“成片开发”的。我在教学中,以单元结构教学法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整体推进,注重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揭示其本质属性,让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让问题由点构成线;引导学生一题多变,让问题由线构成面;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让问题由面构成体。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打破课程原有结构体系,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一些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讲授,重新组合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又可以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的内容可以合在一起讲授,先对函数下一个统一的定义,突出函数的共性,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接下来同样可以将一元函数的极限、导数、微分、定积分与二元函数的极限、偏导数、全微分、重积分融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增强了微积分理论之间的联系性,又揭示出微积分学的实质——关于函数的理论。 

四、过程教学 

 

弗赖登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解决以后,相应地发展成为一种形式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这反映了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克服教材结构的缺陷,在基本原理上往往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其余大部分时间花在讲解例题、复制例题、总结题型、套用题型上,不给学生理解的时间和表达自己理解的机会。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看不到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的思维也没有机会经历结论的抽象过程。现代数学教学有一条原则是“过程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挖掘解题的思维价值,其特征是“自主性+思维性”。 

 

五、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为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只有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才能把数学课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传授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引导学生体会、发现并逐渐掌握蕴涵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应努力把知识教学提高到思想、方法教学的层次水平上。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即使学生把所教的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全忘了,铭刻在他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却能使其终身受益。”只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使学困生弄清知识的源流关系,才能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问题解决 

“优秀的教师更有可能是那些既聪明又很容易理解困难的人。只有当教师掌握了孩子的理解过程时,才会明白怎样把新的概念传授给孩子,而不是让孩子自己用某种方式去努力弄明白教师的意思。对学生而言不管学习存在什么困难,做教师的都需要努力去了解学生体验困难的意义。”可见,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又一条重要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数学思维”。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提供 

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七、情感激励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和亲近感,而且可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你所教的数学学科。同时,教师应该用多种标准综合看待学生,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心的积极因素,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才能,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避免逃学等自暴自弃的行为。 

 

参考文献: 

篇8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经过近几年教改的发展,广大农村中小学虽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教育落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其中我也发现在农村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也有城市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且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对美术课较向往,想钻研、探究的心比城里孩子欲望更强。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美术老师只要待孩子去看看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孩子的眼界就会有极大的提高。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学习美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美术老师只要引导他们正确写生技法、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即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广大美术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吸取题材用在绘画中创造美就很好了。美术教师直接领着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就可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诞生下来……这样的活动不但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还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二)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

新课程在编排上也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就地取材的内容多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新课程鼓励各地开发地方教材,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广大农村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如:各种竹、木、土、石等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等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身怀绝技的民间工匠和民间艺人等。这些题材使学生广大农村易于接受、掌握。而城市的孩子因缺少生活体验,对田野风光、自然景观、花草树木、民风民俗都不了解,创作起来,反而显得十分空洞。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但随着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新的课程中小学美术雕塑、电脑绘画、摄影等在美术教材上的增加。农村小学又往往由于班级少,师资力量贫乏,因此,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条件状况令人担忧:

(一)传统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有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他们并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也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甚至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再加上班级人数太少,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课程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有些地方甚至不开设这科目。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小课、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家长无所畏,学生不当回事的现象多达90%。中国的家长只关心主课、分数、考上名牌大学。至于手工课、体、图、音真的几乎无所胃。就算教师子女,会把技能课当回事的也就10%左右。

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圈子。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限制。

(二)美术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部分学校安排课务时,将美术课作为搭配课,美术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老师的周课时量不足,就搭给他。在现实教学中,美术课初中主要是班主任代之,小学高年段主要是班主任或年龄偏大点的老师兼而代之。美术课任课教师不断更换,个别学校甚至说不清到底有几个老师兼上美术课,在许多农村小学中往往没有美术专业的教师,部分学校即使有美术专业教师,但由于对于美术学科的偏见,或者学校管理者抱着“实用主义”的立场,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去教其它“英语”、“数学”等“重要”科目,而美术课则随便拉个人来充数。而有些美术教师经不住教大学科优厚的经济收入的诱惑,对自己的教学、专业完全抛弃,一心改教主课。导致学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更不利于教师系统的掌握学科、专业特征。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而专业美术教师的巨大作用在教学上自然无法取代。一个学校往往只有一位美术老师,一位美术老师不敬业,这一所学校的美术教育就很难进步,从而导致小学学校之间美术教学工作开展极不平衡。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领导不重视及其他学科的排挤,其实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不容乐观。

(三)学生学习用具难以备齐

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拿钱去购买美术学习用具,有些学生想买,而农村难以买到,到县里买路途太远。上课时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学习用具,教材内容无法实施。时间一长学生对上课的兴趣大大降低,教师索性安排学生上自习、做作业等,长此以往,学生、教师都把这些课当成游戏课。农村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却不把艺术特长当回事。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初探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有时候则由于问题的难度也使决策者和管理者转不过弯来。那么何为教育观念?通俗一点说,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大到对教育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如曾有遗传决定论,认为一吨教育抵不上一两的遗传;又有教育决定论,给我一打学生,我要让他成为官员就是官员,我要把它变为教师就是教师;我要把它变为黑客就是黑客。如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择校、有偿家教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认识和看法统称为教育观念。

为什么要转变观念?观念转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甚至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教育观念转变也不例外。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又必然导致迥然不同的教育后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都必须解决这一问题。众所周知,哥白尼的学说因为与基督教教义不符,被天主教会查禁;布鲁诺则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这反映了传统势力对新生事物的扼杀与力度,这是有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这样方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要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外,更要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家长和学生是美术教育行动的主体,家长无所畏,学生不当回事,导致学习用具不带、上课不遵守纪律,是导致美术课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点小课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迫在眉睫。

(二)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安排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正确对待基础教育学科地位,改变过去的学校分大课小课或主课、副课之分,给美术等艺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和待遇。经常开展有关美术的教育教学活动、美术课评比和师生美术作品竞赛等形式,建立一个正规的美术教育信息的网站,给每位美术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展示、互动天空,也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加深教师相互间的了解,多与美术发展前沿阵地的机构联系,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让每位美术教师最先了解美术发展新动态,改变消息闭塞、呆滞。有计划的组织有规模的年轻美术教师到外地培训和采风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三)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篇9

[关键词]概率统计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 电脑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32-04

一、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简称为概率统计)是高校理工科、财经类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的应用学科,其理论与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金融、地球科学、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等领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近十几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取得较大的进展。[2] [3] [4] [5] [6] [7]然而,当前普通高校概率统计教学还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但学时相对较少

就我校而言,对于理工科和财经类学生,概率统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随机事件、一维及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数字特征、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普通高校的学生要学的东西也逐步增多,因此,他们需要学习的科目就自然会比以前的大学生要多一些,又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停课,所以,教学时数被压缩成为必然,而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得学生学习概率统计更加困难,造成了其学习的畏难情绪。例如,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使用复旦版的概率统计教材,前几年安排51个课时是比较合理的,而近两年却不得不把课时缩减为34个课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并保证教学效果,对任课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课时不够,概率统计中的许多知识点往往讲不透,也是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生的数学基础下降,学习积极性不够

在高校不断扩招下,近十年来,普通院校生源整体素质确实相对有所下降,不少学生数学基础不好也是不争的事实,例如,由于学生微积分基础没打牢,他们在学习随机变量分布这部分内容就比较吃力,特别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很多学生不会计算二重积分,当然会觉得求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概率统计中的公式较多、计算繁琐,部分学生由于高等数学基础薄弱而影响其概率统计学习的积极性,相当多的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公式,更谈不上掌握概率统计的实际应用了。而且大学校园里各类活动也比较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的确是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然而这也多少致使一些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间上投入不够。这些因素导致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从而在学习概率统计的过程中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概率统计的学习兴趣普遍都不高,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近十几年来,尽管各学校都在强调概率统计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也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是不可否认,许多学生在学习概率统计课程时的确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比如不少学生学完之后仍然对概率统计的知识理解很模糊,不会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课程本身的原因,同时也有教学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旨在探索出比较适合普通院校的概率统计的教学改革方案。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调整

1.合理将大学概率统计课程的内容与中学的知识进行衔接,自然过渡。多年来,概率统计的一些内容在中小学的教材里已经出现了,在高中新课标教材中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概率应用、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五部分构成。[8]但是,中学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对某一类题目解题方法及技巧的训练,而往往忽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上述的这些内容依然还是大学概率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既不能不讲,又不能简单重复,而是应该在提高上下工夫,即要对这些概念进行一定的深入和提升,对其方法进行优化,当然还有必要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认识或应用进行纠正。

2.内容处理上,要淡化运算技巧,重点放在讲解概率思想和统计方法上,培养学生的概率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概率统计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学习概率统计,不用过于强调数学推导的过程,而是抓住本课程的特点,其侧重点应该放在讲解概率思想和统计方法上,并且加强实践性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概率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的,传统的概率统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基本概念和方法;其二是公式的来源、推导和详细的计算步骤;其三是统计结果的解释与分析。通常而言,公式的推导往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而手工计算则能够加深学生对该公式的印象。然而对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由于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冗长的公式推导一般很难理解,显然就谈不上对该公式的记忆加深了。另一方面,复杂的公式推导往往会加重学生的畏难情绪,并且也会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因此在计算机已经普及以及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普通院校的学生没有必要再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公式的推导上,而是教师应该抓主要概念,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给学生讲解清楚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原理,讲明知识延伸拓展的方法和思路,在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对公式或定理内涵的剖析,以及如何将这些统计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应用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时间序列、生存分析的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概率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概率统计应用离不开统计软件,因此也要平衡教学中理论和软件的比重关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当地介绍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3]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1.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概率统计教材里都有比较丰富的练习题,然而这些习题大多是经过收集、整理好的现成资料,大多时候,学生做这些练习仅仅是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套用教材上的公式进行机械运算,而一旦遇上实际问题,学生常常觉得无从下手,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的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4]通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思考或辩论,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而在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理解概率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而且还能够锻炼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

一般的,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讨论,达到把学习到的相关的概率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引入的案例,首先应该能引起学生兴趣与探索的欲望,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选取与设计适合本课程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有效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次,案例的素材选取应选择典型案例,比如赌金分配问题、彩票中的数学问题,以强调统计的实际应用性。再者,案例应该是客观真实的,注重与专业知识、社会热点、日常生活相结合,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例如,生日配对问题、居民消费支出的预测问题、售价与销售量的关系问题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案例的思考、分析及讨论,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因此,任课教师要结合概率统计学科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平时注意多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相应案例,多方式地灵活再现实际生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9]

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因为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好案例,案例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这样才能较好激发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选取与设计合适概率统计教学的案例,是本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有效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2)案例分析次数要适当,不应太多。由于在案例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案例,解决问题,最后老师总结点评等环节是要花不少时间[10],因此,应选择几个经典的案例,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每一次案例课的效率。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概率统计涉及大量的数据、公式和统计图表等,而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的教学之中,如果还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在黑板上陈列这些内容显然没有必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出一些图形或动画实例,或者是对某些随机试验进行形象的模拟,这样不仅能使枯燥的课堂说教变为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和讲解,即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同时能够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可以增进学生对概率统计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概率统计教学,一方面可以避免枯燥的板书和讲解,例如,一些概念的物理背景与几何意义等可以通过图形、动画展示出来,使得教学更具动感,学生容易接受,这样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学生的积极性、接受程度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3.采用分层次教学法。经济管理或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文理兼收,学生数学基础差距比较大;并且在一般的普通高校里,学生人数众多,即使专业方向相同,其数学基础也可能是参差不齐。因此,对这样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的数学基础的学生,在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一般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此时分层次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专业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特征,将所学课程的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教学深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等要素,构建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11]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为其选用了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教材,基础好的班级选用由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基础一般的选用由复旦大学编写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教材。在分层次教学中,同一层次的学生数学水平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本层次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的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层次都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12]另外,在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做相应的考核方式的改革。

4.开展电脑实验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传统的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习题课,而没有实验课,不可否认,习题课对于巩固课堂教学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然而习题课往往不能解决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问题。而且传统的概率统计教学一般注重理论的推导过程,偏重手工计算,因此在教材中普遍没有介绍统计软件的使用,而是将统计软件的使用作为学生的选修或自学内容。然而在概率统计的应用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对数据的处理、计算和分析,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需要依靠统计软件来完成这些步骤,因此统计软件的应用介绍也是很重要的,这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概率统计实验课来实现。在实验课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背景,指导他们用一些公认的统计软件,比如对理工科的学生,其编程能力一般都比较好,可以用Matlab或R软件,而对经济、管理或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用简单实用的SPSS即可。在实验课里,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着手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加强了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借鉴前辈用掷钱币、摸球讲述概率和用撒绿豆来显示正态分布的经验,设计一系列的统计实验,在电脑和统计软件的辅助下模拟各种各样的分布和随机抽样过程,通过电脑屏幕显示统计学现象及其规律。[13]通过电脑实验教学,可使学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统计分析的学习上。此外,电脑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训练平台,提高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考核方法的调整

为了操作的方便,过去我们概率统计这门课程的考核一般就只有专业理论考试(而且通常是闭卷的)。如今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会涉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原来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方法是应该要改变了,应在专业理论考试的同时,考查学生对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应用能力。为此,我们把传统的试卷分为专业理论测试(卷面考试)和实际应用测试(资料分析和软件操作),在专业理论测试方面,一般不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废除名词解释和填空题,这样公式、定义和定理一概不需学生去背。[13]通过判断、选择、简答、案例分析等题型来考核学生对概率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样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强调本课程的应用性)。而在实际操作测试方面,则注重考核学生对统计软件操作技巧与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结合程度。这样的考核形式,既增强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

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有机配合才能顺利实施。除了以上几方面外,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高素质的教师是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保证。因此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概率统计理论基础,还要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概率统计在其所教的学生所学的专业上的一些应用。我们鼓励并创造条件让科任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或者参加国内外的有关概率统计会议,和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或者参加国内外学者开设的讨论班,以便能及时了解概率统计的学术前沿,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及其业务能力。

三、结语

总之,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普通高校概率统计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事实,改革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统计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然而,普通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专业方向不同,接受能力、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因而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概率统计教学的方式、方法就难以趋同,一般很难找出一种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教学应对手段,普通高校的概率统计教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提高和完善。

[ 注 释 ]

[1] 林正炎,苏中根,张立新.当前概率学科中的研究机遇[J].数学进展,2004(33):129-140.

[2] 朱倩军,汪晓银.农科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8-100.

[3] 刘源远.概率统计教学的几点建议[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3(23):121-124.

[4] 张爱武.对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4-76.

[5] 彭君.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讨[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1(6):103-105.

[6] 张燕.关于在概率统计课程中改进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J].大学数学,2012(6):5-9.

[7] 刘卫锋,周长芹.数学建模融入概率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师理科学刊,2013(2):85-87.

[8] 吕林燕,王学红.新课标下大学概率统计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78-82.

[9] 王琼,何哲飞.点穴式案例教学在概率统计课程中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2(9):115-116.

[10] 农吉夫.概率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95-99.

[11] 陈萍.概率与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2004:100-102.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教学研究,改革

 

1.前言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技能人才的重大任务。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为此,深入分析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研究和探索相应的改革思路,对于建构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滞后

与纯绘画专业不同,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倾向于“设计”。同时,创新既是艺术设计的灵魂,也是所有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师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向学生强调“创意”和“创造性”等创新理念,而不是仅仅“模仿”甚至“照搬”。此外小论文,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已将“色彩”和“素描”课程名称改为“设计色彩”和“设计素描”。然而,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以写实为主的静物、石膏像和头像写生等,这样往往让学生感觉与考前班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2.2基础课程与后续设计课程严重脱节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相互孤立的现象。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去服务今后的专业课程。另外,诸如色彩、素描、图案和构成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常常使针对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思路不明确,不仅缺少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更缺乏将设计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造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严重脱节,失去联接。

2.3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够高

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已成为当前阻碍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专业主要以油画、雕塑和中国画等纯艺术专业。尽管这些教师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等基本功非常扎实,但是却对设计专业知识往往了解不多。这样便会造成教师对基础课的教学目的认识不足,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3.探索如何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

针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新的解决思路与改革方案,对于促进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必须明确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更加注重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更新,灵活多变、不拘形式,从而形成具有高职艺术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由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摒弃过去照本宣科地布置作业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除此之外,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作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深化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3.2转变办学理念,改革课程设置

作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高职艺术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小论文,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着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与用的内在联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3.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高职艺术教育事业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轨道。然而,在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脱节,以及重技能轻创意等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善于探索总结、开拓创新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谭俊铭.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构想[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王太利.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赵琳.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