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步骤与技巧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的步骤与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语言演讲技巧 演讲准备
一、究竟要讲些什么,揣摩过主题了吗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在生活中常常有我们说了一大堆话还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说什么,既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更没有达到说话的目的。显然,如果这样演讲,则是失败的。我们演讲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建立在对主题正确、深入的认识上。比如我们将收集哪方面的素材?如何对素材进行取舍、组织和加工。比如既然确定谈“诚信”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扯上“要助人为乐”或者“宽容”之类的话题。精彩地演讲需要合理地组织语言,在演讲台上极短的时间,只有明确主题才能有效利用每一秒钟,所以演讲的准备首先需要仔细“揣摩”,明白自己主要讲什么。
二、明确你说话的目的
应该说,语言表达都有目的性,当众演讲尤其如此。所谓说话无目的只是自己不明确罢了。很多人演讲前往往都苦思于“演讲稿怎么写?”其实,只需要思考“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目的我们大致可以分作:使知演说、使动演说和使悦演说。其余的演讲目的都借助或依附于这三者之一:能通过演讲明白过去不明白的知识;能在听你的演讲后去做过去不肯做的事,或者通过听演讲获得愉悦,如“迎送”、“答谢”、“纪念”、“就职”等演说。因此明确了你的目的,才能把握演讲的主题,让演讲辞更有力量,从而最终达到演讲的目的。
三、你有多了解你的听众
说话的内容取决于自己,说话的方式则需根据听众而定。平时的沟通要分析对方的喜好和习惯,当众演讲,在演讲前最需要明白听众主要是什么阶层,能够接受哪种说话方式。许多失败的演讲往往并不是演讲者讲得不好,也不是内容让听众反感,而是没有把握好听众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四、你要说什么
知道了演讲的主题、目的,知道了了解听众的重要性,下面就该是实际的准备工作――收集资料(素材)。
资料当然是越多越好,只要是与演讲的主题相关的,哪怕有些用不上,了解了也会让你说话更加自信、应变能力更强。收集来的资料我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上的,包括对主题的思考、分析和感受。另一类是客观上的,即与自己本无直接联系,但可以借助自己阐明主题。如听来的经历,报刊杂志的新闻,其他书籍或权威著作等。
五、收集更多、更新的素材,吸引住你的听众
上面谈了素材的来源,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素材。选择素材大体有这些原则:
1.在收集的两类资料中,第一类优于第二类,原因是谈自己真实的感情最能激起听众的共鸣。
2.只谈经历,听众会说你在讲故事――不够深刻;只谈感受听众会觉得枯燥――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演讲中最好是要既讲故事(经历或者客观现象)又谈感受,就像台湾作家刘墉出的畅销书一样。
3.不要总是拿权威著作来压听众。请想想,谁喜欢演讲者一张口就从亚里士多德谈到康德,一会谈孔子一会讲康有为?要花边新闻!大家都喜欢听花边新闻。网上一大堆要多少有多少,当然,只谈这些听众会以为你肤浅,所以这最能考验演讲者的水平,是否能从最肤浅的事中发掘深刻的道理。
4.“新”就会胜人一筹。你谈今天早上的新闻绝对比《二十四史》上面的故事更具吸引力。
5.幽默比不幽默更能让听众接受。
6.明确你的主题是什么?不要闲扯!演讲不是谈天。
六、“讲得好吗?”“好”“说来听听”“忘了”
讲得好可惜听众不能记住,有什么用?作为演讲者,听众记不得你的话完全是你的责任。
首先,整个演讲不能充斥过多的内容,要不然听众要承受不了。
其次,整个演讲的主线要单一、脉络要清晰。
再次,每隔一小段时间对你讲的内容做概括、总结。
七、丢掉演讲稿
既然决心让听众记住你的话,演讲者就没有理由不记住自己的话?况且,有了那么多收集来的资料,演讲稿也是演讲者按照上面说的步骤一手完成的,所以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足够自信!
记讲稿的窍门是:根据主线理出提纲――根据提纲温习你的材料――立足提纲复述你的材料――根据你的提纲复述演讲稿――记住提纲――放心的丢掉演讲稿。
可能你还会担心上台演讲时因没有系统背过稿纸会偶尔重复、停顿,或用词不当。但是请相信,你的魅力就在于此:别人是心不在焉的念,你是在讲;别人的话从嘴里飘出来,你的话是从肚子里流出来;别人噼里啪啦,你用心的叙述;别人记住全文两千字才安全,你只用记住二十个字的提纲便无忧,谁更从容?谁的演讲更能让听众接受?
八、道法自然是最大的技巧
对于我们言谈,最需要强调的是 “真”,其实“真”与“自然”就是一以贯之的,就像技巧是准备的前提一样,“自然”是“真”的外在表达形式。不论即将谈到的眼神、手势、语调如何安排,一旦离开了“自然”就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九、用眼睛告诉别人,你的话要谁听
和谁说话就注视着谁,在日常交谈中,是最起码的礼貌。在演讲中这是一种能力。你用心的看谁,谁就会觉得你在关照他。你只看天花板,当然就只有天花板受你关照,可惜它不会感恩!你目光飘渺无神,像是在看所有的人,又谁都没有认真看――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说得罪可能严重了,至少在地位相差并不大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关注不关注自己的人。失掉听众其实也是在不经意之间。
十、别被西方人骗了
有人提到过这样一个公式:
良好的沟通=70%的体势语+25%的语调+5%的内容
这个公式可以代表中国现代一部分研究演讲和沟通的人的观点。我承认西方研究演讲和沟通在语言表达上(不是“语言本身的技巧”)比中国更成体系,但是不难知道,用西方人好的沟通方式来要求中国人如何沟通,难免牵强。
我们对比较一下东西方的电影,语言交流的方式差异很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西方人更注重体式语(摇头、摊手、耸肩几乎充斥整个表达过程),(2)不太习惯运用语言本身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演讲中体势语绝对需要,但也不能太多,观众会觉得眼花缭乱,华而不实。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自《论语》)……大家更欣赏厚重、端庄的表达方式。
十一、体势语
在演讲中,内容永远比体势语更重要。因为达到我们演讲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听众关注,记住演讲的内容,而体势语是为内容服务的。
但是决不能以为:为内容服务就可有可无,没有它,演讲还真就大失颜色。我认为手的动作有以下几项注意,(1)投入,饱含你更多的感情。(2)尽可能优雅。(3)与你讲话的内容相协调,不做作,不过度夸张。身体,除了与手相协调以外,要端正,昂首挺胸。并在恰当的时候微向前倾,表示你的话与听众有更进一步的联系。
体势语的目的在于让你容易表达你的内容、让听众更方便接收你的信息。
十二、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
“补不足而损有余”(《道德经》)是道家的哲学命题,它从阴阳调和的角度出发阐述儒家的折衷思想。在上面谈到的所有演讲的技巧和规则中都提到过“不要太过”,表达的技巧和语言本身的技巧不能超过听众承受的限度。演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自身的很多因素决定:“折衷”更加利于大众接受。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语言沟通尤其如此,至于演讲中“折衷”的具体做法,就需要演讲者根据演讲的主题、内容和听众等因素,来决定上面谈到或没有谈到的:笑容、眼神、体势语、声音、着装等诸多细节了。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岳麓书社出版,2004,5.
篇2
【关键词】课前演讲 外部素质 即兴思维
一、“说”的重要性和“说”的现状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说”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
由于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二十一世纪传声技术的突飞猛进,语言可与不依靠文字而传递信息,指挥生产、工作。而口头语言较书面语言的快捷性、高效性更符合信息化社会人们交流思想的要求。再次,随着口头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敏于思而纳于言”的知识分子时代已成为过去“能说会道”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更适应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教育改革家张志公先生站在历史前沿,曾这样说过:“现代社会需要很高明的说话能力”,并提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很高明的说话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广大语文教师赋予的世纪重任。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听、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
“说”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如何呢?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以“背”代“说”,对一些不善于言辞的学生缺乏耐心引导,以至伤害那些本来就怕说,不敢说的同学的积极性。
对“说”的考核测试既不要求,也无标准,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说话能力有多高,有没有进步,如何改进。
课业负担挤占了演讲、辩论、班队团队活动等让学生见世面,锻炼胆量的时空。
凡此种种,无不在有形无形中,把“说”仅作为语言教学的陪衬,贬到了可有可无的冷遇地位,应试的急功近利使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重问轻语”的现象,学生说的能力处于自生自长的自发状态。
学生说话能力又如何呢?事实上离大纲要求甚远,能力普遍低下。
目前不论是中学生毕业生,还是大中专毕业生,甚至包括少数硕士研究生,在面临双向选择的挑战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少数人是胆小,不敢说。
从语文教学来说这应该是一种失败。
二、“说”的突破口—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在学生进校到离校,要有一个整体计划,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知道从何说起,并于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了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既定话题演讲。老师先给一个话题,让学生做一下心理准备,第二天再语言课前作口头演讲。这一阶段让学生明确演讲的形象要求一人要站直,目视同学,面带表情,不能有多余的行为动作;同时表达上要做到语流连贯,消灭口头禅。
既定话题的演讲,话题选择要精心细致,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初次上台演讲,面对全班同学,心理紧张发怵:满面通红甚至脸色煞白;开口说话结结巴巴;有的把事先心里准备好的语言全都忘了,说上一两句,话头就卡住了。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好情绪,安慰学生坚持说完话题。
第二,自由选题演讲。老师不规定具体的题目,但有内容范围。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这一阶段不仅要想着自己讲演的内容,保证讲演流畅不断续,还要逐渐转移部分注意力,观察听众反应,及时调整内容,做到“目中有人”。
第三,应变话题演讲。生活中的语言交流都有随意性,人们谈话往往是海阔天空,变化多样,无所不谈,因此,说话能力的素质提高关键是培养学生应变话题的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老师在上课前5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即兴演讲的训练,实质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在思维一一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迅速确定演讲中心、组织演讲内容、形成思维,然后出口成章。至于演讲时的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这些外部因素于思维是“内容于形式”的关系。所以通过即兴演讲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即兴思维、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次能力的飞跃。在训练中让胆量大、思路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带头演讲,起示范作用,让缺乏自信的同学在成功的演讲中树立自信,激起上台试一试的欲望。其实,怕说只是大部分同学的一种表象,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有一种自我表现欲望。当我们学生感受到上台的喜悦,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那种自我表现的心里也被激发起来。这种内驱力会大大推动学生更高层次的训练。
最后,对于演讲要实时评讲、评分。学生在演讲完后,要及时的进行评讲。可先由学生评(不只一位),再由老师评,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老师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老师和学生同给演讲评分,并做好记录,每一个阶段完成后,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三、“说”的效果
经过两年探索,课前姜堰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有98%的学生认为课前分钟演讲有趣味,其中68%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再形式上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很有时效性。
由于演讲基本不受内容的限制,每个学生又尽量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折射社会和人生,畅所欲言,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热烈气氛,而学生则在这种热烈气氛中,开发致力,增长知识,接受教育,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篇3
练口才的方法:演讲口才训练方法第一,要马上确定你针对讲题想要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并依据你对听众背景和需求的了解,想要为着何种发言目的而表达什么主旨。你可以从信息性、说服性、鼓舞性、娱乐性和社交性等选项中择定你的发言目的。同时据此急速敲定你打算呈现的基本立场和核心题旨。通常这种演讲都仅有几分钟长,所以你必须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把焦点集中在一两点,或顶多两三点与讲题有关的论点上。即使你一时有很多话可说,你也不宜贪多,必须加以取舍剪裁,只挑具有实质意义的重点来说。
第二,要看现场需要,在时间许可范围内处理演讲内容的布局事宜,亦即依照开场白、主体和结语三段组织来把所欲表达的内容有系统地架构起来。
第三,要善于利用现场各种可用的资源,包括描述现场某些布置所带给你的某些联想,或评述其他刚讲完话的演讲者的某些与你讲题发生巧合关联性的话语。这样做,很容易激发听众的高度兴趣和认同,而且你的机智表现也能有效增强你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第四,要养成站着思考的习惯,增进边说边想的才能。倘若来得及的话,可以将上台前紧急脑力激荡所获得的主要论点,用几个关键词写在小纸条上,如果时间不允许这么做也没关系,只要心中记牢重点并依序妥为申述就行了。在边想边说的过程中,可以尽量运用联想法、发问法、归纳法、演绎法、对照法、引述法、比喻法和举例法等思维方法,以便扩展站着思考的空间,并灵活打通有助于连结讲题的思路。只要讲题不致太过于生涩艰难,大概就能侃侃而谈,乃至出口成章了。
第五,要在平时依照经常强调的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多观摩、多演练的演讲方法,尽力多下功夫,假以时日,应该就能培养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来迎接即席演讲的挑战了。这方面的信心与能力确实要靠长期积累的学养、胆识、眼光和经验才能逐步培育成功。因此,我们可以说,即席演讲是可以而且需要事先准备有赖一辈子持续不断准备的一门才艺。
练口才的方法:心理素养成功演讲的首要条件乃至于内容既新鲜又丰富同时表达既生动又自然,所以通过上述临场构思的步骤之后,尚须实践热诚发言、大方表演法则,将一流的内容透过一流的技巧发挥出来。
作为一个演讲者,丰富的知识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而且也是任何一场演讲获得成功的需要。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演讲者无一例外都学识渊博。演讲者除了需要具备社会历史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文艺美学知识、和社交礼仪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这样的知识能力:
①要有敏锐的认知和辩证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浅出的分析问题。
②综合归纳材料的能力,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符合主题的材料组合、汇聚在一起,然后有理有条的表达出来。
③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应变力。即兴演讲,临场发挥特别重要。应注意观察现场和观众。摄取那些与演讲主题有关的人或景物,因地设喻,即景生情,然后借题发挥,驰骋想象。
心理准备,心理素质
篇4
【关键词】语文素质;“四读”教学;默读;散读;赏读;研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法研究,但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系统的、实质性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是对薄弱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研究更为罕见。针对这种状况,2009年春,我校成立了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实验小组。制定了《实验方案》《分步实施要点》《活动安排》等三个附件,于秋季开始了实验与研究。
我们认为:语文素质包括阅读素质、听话素质和说话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之以一系列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得到历练,感受语文生活的意义。在历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技能技巧,从而使语文素质大大提高。
二、研究对象
我校成立于1980年,地处市区和效区交界,生源一直较差。2009年入校新生成绩在市属16所中学中排第13名,我担任该届六个班中一班、二班的语文课,我们称之为实验班,其他四个班为对比班。
三、研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始终严格按照本课题的实验方案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带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我主要在“读”字上作文章。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四读课文,即默读、散读、赏读、研读。每一层次的阅读,都设计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要求,目标和要求随阅读的层层深入而逐步加难,且紧紧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彼此相连,环环相扣。力求达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统一。在阅读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全部消化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我们的作业就是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
(二)写作训练
1、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写半个小时的钢笔字。还多次邀请我市颇有成就的书法爱好者到班里上书法知识讲座,并让学生欣赏他们的优秀作品。每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一次钢笔字比赛,每逢重大节日,则出版面向全校师生展示我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
2、积累语言材料:由于基础差,实验班的学生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为此,我特设了阅读课,每周一节,并成立班级图书馆。在阅读课上,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中外优秀作品,并巡回指导学生阅读,使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为了及时掌握学生阅读情况我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并举办读书笔记展、美文欣赏课、读书讨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3、写作训练的有效途径:坚持记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日记本,一本公开,要定期检查,互相指导,必要时还可以互相批改,另一本让学生自己保存, 把不愿公开的事情写在上面。除了每天记日记,每周写一次大作文外,我们还创办了班级《作文通讯》,排版、定稿、封面设计均由学生定酌。每年寒暑假,要求学生整理本学期自己满意的作品,汇编成册,出个人专辑,开学第一周进行展览、交流、评比。
(三)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除了结合教材开设专门的听说训练课以外,要求学生坚持听新闻广播,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和要求均有明确规定,逐步升级。
演讲的内容依次是:新闻报道、成语故事、诗歌朗诵、唐宋词赏析、美文欣赏、即兴演讲。演讲的要求是:说普通话,声音洪亮;语言清晰、态度自然;内容具体、有条理,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用身体语言辅助感情的表达等。
四、实验步骤与安排
(一)准备阶段:
1、用试卷测试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模底测试,内容包括钢笔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用问答法、谈话法了解学生听说能力。测试结果作为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今后对比。
2、对实验班做“素质教育”教改实验动员,讲清意义、鼓舞信心,提出要求,最大限度地取得家长的支持。
3、拟定实验计划,写出实验教案。
(二)实验安排:
我每学期都按时参加实验小组召开的工作会议,并遵照课题组的安排讲一节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公开课,展示、汇报自己实验工作的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小组举办的钢笔字竞赛、快速阅读比赛等活动。期末,写出实验小结报告。
篇5
【关键词】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形式;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理念明确地贯穿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之中,为我们的口语表达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若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达到与人正常交流的水平,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因素:健全的大脑、健全的神经系统和语言器官、对他人语言的学习和模仿的能力、与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活动以及个人的情感态度等。但现实生活中却总会出现表达不清和沟通不畅的现象,甚至因此造成误解。所以,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十分有必要。
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养对其语言技巧的影响,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口语训练计划。二是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口语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去运用和发展他们所学到的语言结构和形式。三是对学生强调说话的内容,而不是方法。四是通过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以及替代它的那些间接经验,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要求他们练习用这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他们的语言日臻完善。五是从复述回答问题再发展到独立发表演讲,从学习讨论教材再发展到自由讨论问题,从有教师指导的练习发展到独立发表见解。这些训练,教师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安排好。说话训练的方式、方法大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结合语文教学进行有目的性的说话训练
(一)利用阅读教学课进行训练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掌握好语调、语气和语速,注意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训练学生说话时口齿清楚和恰当表达感情的良好习惯。通过复述方式培养学生用连贯语言有条理地口头叙事的能力。
(二)结合写作教学课进行训练
在书面作文之前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仅让学生在与教师面对面的发言中提升了敢于表达的勇气,还可以为学生积累一定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确定自己表达的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顺序,并运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这种有中心有条理的快速表达活动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性、条理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益,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大有益处。
二、运用各种方式加强说话训练
人们的日常语言活动按照信息传播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项传播的独白语言活动,如演讲、讲故事、致辞、做报告等;另一类是在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双向或多向交流的会话语言活动,如谈话、采访、打电话、讨论等。我们可以根据条件创设下面的一些语言活动情境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
(一)独白语言能力的训练
这种语言活动是讲话人在公共场合单独面向听众进行的较长时间的讲话,比如演讲、讲故事、致辞等。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类似的活动练学生的独白语言能力。
1.演讲训练。这是独白语言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可要求学生就本身感兴趣或近期的热点事件等话题发表见解。演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充分的材料、严密的逻辑顺序以及富有感彩的语言。演讲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演说阶段。准备阶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演讲的目的;第二步,选择材料,明确观点和主张;第三步,组织好讲稿;第四步,熟记、背诵讲稿。演说阶段也包括四个步骤:一是掌握好讲话的声音;二是注意身体的姿势、表情和手势;三是态度要乐观、热情、充满自信;四是演讲时要注意适应听众。
2.讲故事训练。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口头训练活动。它也分两个阶段。准备阶段首先要选好故事,故事内容要完整,情节曲折,对听众有吸引力。讲故事之前要求学生熟悉故事的发展线索,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熟记,默诵。讲故事的时候,要运用富有感彩的语言、声调,配合手势、动作、表情等,绘声绘色地将人物性格及环境气氛表达出来。
3.致辞训练。这是在特定场合下,讲话人就当时的情景发表讲话,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感情。比如开学典礼上的欢迎词、毕业典礼上的欢送词、新年联欢会或生日晚会的贺词、对别人的欢迎词和答谢词等。
(二)会话语言能力的训练
会话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语言交流形式,它包括交谈、讨论、辩论、讲座等。其中交谈、讨论是最常见的会话形式。我们要善于创造和利用这种机会训练学生的交谈、讨论能力和技巧。
1.交谈训练。交谈一般包括六个步骤:一是寻找自己和别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二是注意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的讲话并敏锐地抓住对方的中心意思;三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四是注意适时地转换话题;五是注意恰当地结束交谈;六是注意交谈的态度。
2.讨论训练。讨论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新思想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用别人的智慧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讨论活动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参加讨论的学生都要明确本次讨论的主题,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二是应确立讨论的原则和依据;三是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对所有有关事实或观点都应当充分考虑;四是要做一个讨论结果的总结。另外,讨论活动的组织者还要强调讨论活动的规则,主要有:完成集体分给自己的任务,积极发表意见和参加分析问题;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并认真分析他人的发言;系统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单纯地回答问题;说话要有条理,观点要明确,声音要响亮,让人听得到。
(三)其他方式的口语训练
1.看图说话训练。图画是形象直观的反映,学生看到图画会有感而发,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在我们的口头作文中经常看到。
2.游戏说话训练。语言课上,可以结合口语训练组织语言游戏。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知识,并能训练学生准确、熟练说话的能力。
篇6
一、“讲”或“不讲”——把握讲的原则
语文课要不要讲?我们先来看一则笑话:某位演讲家准备登台演讲,他问台下的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回答:“不知道。”演讲家淡然一笑:“连我要讲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那么还有什么必要讲呢?”第二天,演讲家又登台演讲了,他再问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怕演讲家再次罢讲,干脆回答:“知道。”演讲家高兴地说:“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我就不需要讲了!”第三天演讲家再次登台演讲,他还是先问下面的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这时听众中有人说知道,有人说不知道。演讲家说:“那好,就让你们当中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的人听吧!”
这个笑话给我们有益的启发,它让我们领悟了语文课上关于教师“讲”的基本原则:一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完全不了解的不要讲,因为没有知识的起点;二是学生都知道的不要讲,因为没必要;三是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的不要讲,兵教兵的效果更有效;四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要讲,让他自己尝试;五是教了也不会的不要讲,讲了也没有。坚持这“五不讲”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就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了。
二、讲什么——明确“讲”的内容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必然离不开讲,但老师一定要明确在课堂上讲些什么内容。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讲好“四点”。
知识的聚焦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比如语言知识、句子类型、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标点符号等,这些知识的聚焦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工具。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地“讲”,可以让知识更系统和完整。
认知的疑难点。主要指教材的重点和认知的难点,这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和认识的错误,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和纠正,以实现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思维的断裂点。小学生在学习中不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思路狭窄。思维简单,有时候会出现思维的断裂或空白,表现为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片面性。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讲解,弥补学生思维的缝隙,填补思维的空白,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贯通性。
情绪的兴奋点。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方面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怎么讲——注重“讲”的方法
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要把“知识的溪流”引进学生的心田,就要注重讲的方法和技巧,避免机械的讲解,枯燥的陈述,让学生味同嚼蜡。概括地说,教师的讲要突出“四性”。
突出情感性,激情澎湃地讲,以情感染人。教师的讲要充满真情、柔情和激情,突出情感性。教师的激情澎湃必然会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突出趣味性,妙趣横生地讲,以趣吸引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师的讲要富有趣味性,只有教师讲得妙趣横生,学生才能听得兴趣盎然,才能被深深地吸引到教学中来。
突出实践性,只管形象地讲,以美愉悦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把讲解融入到直观形象的操作展示之中,比如图片、多媒体、演示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获得美的愉悦。
突出思索性,悬念丛生地讲,以疑启发人。教师的讲不是直接“告诉”,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教师的讲解重在激起悬念,设置“陷阱”,引领学生进入思索的状态,让学生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启迪智慧。
虽然教师的讲必不可少,但是一定要掌握讲的“度”,要“适度”而不“过度”,做到少讲、精讲、巧讲、会讲。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指出:“讲什么,讲的多或少,详或略,深或浅,都要恰到好处。”
四、讲的效果如何——研究“讲”的策略
教师的讲授不是灌输,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研究讲的策略,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具体说来,教师讲的策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先学后引。学生学习之后,有了疑问和困难,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二是顺学而导。沿着学生的学习路径,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适时地点拨和指导。三是以学定教。以学情决定教情,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四是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讲促练,讲练结合,在高质量快节奏的练习中提高学习能力。
五、“讲”是为了“不讲”——升华“讲”的艺术
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把教师的“讲”转化为学生的“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这需要教师升华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
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最重视朗读,以读代讲是以学生读书感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使学生真正达到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出方法、读出见解的境界。
以写代讲。写,是深入理解教材,提高认识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时机和训练点,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学习文本的表现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演代讲。教学中通过演示、表演等形式,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枯燥的文字变得立体可感,增强理解和内化的效果。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警觉”几个关键词语,教师没有孤立地讲解,而是师生分别扮演“小稻秧”和“杂草”进行表演,在生动的表演中再现了课文描写的情境,达到了自解自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查代讲。对于一些需要掌握的资料信息,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和工具书等形式,自主查询、自主阅读和自主构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议代讲。对于一些有争议、难度比较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评议,然后进行小组展示。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辨一辨、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拓展思维,深度理解,共同分享合作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语文课上教师要摆正讲的位置,锤炼讲的艺术。该讲时,要浓墨重彩,尽情渲染;不讲时,则惜字如金,静水深流,做到收放自如,得心应手。教师不仅要自己讲得精致、精当、精巧,更要引导学生讲出精美、精彩和精华,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评价反馈
中图分类号:D9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目前教育界对税法教学的讨论广泛,如何发挥学生在此课程中学习的主导地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税法教学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对税法教学的认识
(一)税法教学的重要性
税法教学的重要性是由税法的重要性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决定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随着税务复杂程度的提高,社会对税务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因此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税收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税法教学面临的问题
(1)《税法》课程理论体系庞大、课时少、知识更新快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税法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税法条例体系混乱,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在税法体系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并且很多税种的改革与调整是不定期的,出台的文件、通知等行政性法规很多。但是此课程课时较少,和庞大的知识体系和繁复的法律条文不匹配。
(2)课堂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讲授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前,税法教学多采用“讲授+板书”模式。由于条文繁多,多数学生对案例分析更多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一定挑战。
(3)传统的课程考核体系过于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笔闭卷考核无法全面地开拓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的理念及主要内容
《税法》教学改革核心是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型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展开小组讨论演讲并改革单一的考核模式,整个教学将分成三个阶段:教师布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反馈。
(一)教师布置引导阶段――发放学习指南,精选并介绍相关案例
1.发放学习指南,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学期初发放学习指南,告知学生考核要求 和教学进度并向学生提供本课程每章节的阅读书目,学习指南包括:
a.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内容包括税法构成要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及其他税种。
b.教学进度:根据每学期的时间来安排。
c.考核要求:考勤(10%)案例演讲(10%)案例论文(20%)期中考试(20%)期末成绩(40%)。
案例演讲:以3-4人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个案例介绍分析。
案例论文:选择近年发生的偷税案,找出1-2个议题并用相关知识分析,800字以上。
d.以供案例演讲和论文的备选案例。
e.参考书目。
2.教师精选并介绍教学案例,提出相关议题
案例教学法使《税法》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起来,但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首先,选择的案例要少而精,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次,选择的案例要发生在近期并且贴近生活,例如近年来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等。再次,选取的案例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以课堂讨论为核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此阶段是中心环节,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要在此环节中积极发现问题。
首先,营造宽松互动的氛围,上课前改变教室格局,把课桌变成环绕式的格局,改变评判性的方式评价学习结果,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展开联想。
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课堂讨论,讨论前, 教师要定出案例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和讨论的步骤, 最好选择开放性话题。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并在每组安排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讨论中,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也可选择同学发言,但应该慎重挑选第一位发言者,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在讨论的最后,教师可根据课程本身和学生的讨论补充问题,并鼓励学生对讨论中涌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三)评价反馈阶段――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考核方式多样化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模式的考核方式,以开放式的案例演讲与案例论文为核心,细化评分标准,注重反馈,并在学期初告知学生考核体系。
案例演讲的评分内容:演讲内容(议题相关性、回答准确性);PPT印象(内容概括性与逻辑性);演讲技巧(语音语速、身体语言、观众互动、语言逻辑性)演讲内容和PPT印象同组成员分数相同,但演讲技巧同组成员分数不同。
案例论文的设置:设置开放性命题;学生自由选择近几年发生的偷税漏税案;找出几个议题,用相关税法知识分析,800字以上案例论文的评分标准:格式标准、案例介绍、议题相关性、分析准确性。
总之,税法教学应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从平时考察、作业评价、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考核学生, 以改变片面依赖闭卷笔试的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郝如玉,王国华.中国新税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3]舒国燕.对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 (06):321-324.
[4]李晶.基于《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 (03):89-91.
篇8
你会说话吗?这个问题一问出来,肯定会被你鄙视吧,每个人都会说话,毕竟从牙牙学语的孩童时代起。我们每天都要与人交谈。
既然是每天必做的事,那你有没有领悟到讲话的艺术呢?为什么还会有人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手拿麦克风双膝发软;对着面试官描述自己的优点时喉咙干涩?要知道,我们说什么和怎么说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否触动听众的关键因素。说语言是一种力量。那可绝没夸张。因为用得巧妙,可以让它说服、吸引。甚至操控别人。我们自然应该充分利用它,克服一到关键时刻就语塞的尴尬情况。
在职场上必须经历的重要时刻,你怎么甘心因为词不达意而主动认输?就让我们的职场专家来告诉你应该说些什么。
1、做报告
关键点:吸引听众注意力
很少当众发言的人肯定对登台后胃部发生的不适有深刻的印象,你只知道自己做了演讲。却不知所云。我们来告诉你如何表现得更专业。
战胜不自信
怯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它也许还对你有帮助呢。肾上腺素加速分泌能让你在重要的时刻注意力更加集中。当然它的反面作用就是引起你的自我怀疑:我无法做到当着这么多人流畅地讲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那么你的建议必须要先能说服自己。在准备演讲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在文章中突出有说服力的部分。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不自觉地使用一些使自己的见解削弱的措辞。“如果我们这样做,也许可以便宜一点”听起来远没有“通过这个策略我们可以省下百分之五的成本”有力。在事先大声朗读你的演讲稿,这样最容易发现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出的不自信。你也完全可以找人听你讲一遍或帮你做个笔录、提些意见。
引起兴趣
想要抓住听众的耳朵。只有说他们想听的才有用。抛弃空洞而冗长的问候语,直接把话题拉到演讲的作用上:“我将向各位展示,在我们项目团队中已经开发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来吸引新的客户。”简短地介绍一些数据和背景,不要苛求听众忍受你赘述过多的资料,他们很容易走神。最大的禁忌是把演讲稿忠实再现做成Powerpoint,边讲边点鼠标,从头到尾照本宣读,这样所有人都去看大屏幕了,还有谁来关注你?可以准备一些文案分发给听众。作为串联整个演讲的步骤。当然,文案的分发只能当作小小的休息时间,接下来你又是演讲的主角了。
让人记住你
在你之前已经有4位同事做过演讲,之后还有3个人,怎样才能让别人记住你?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就是形象的事例。告诉大家,你在团队中如何想尽办法来解决问题。或者想几个切题的小故事,有血有肉的细节比干巴巴的数据给人印象更为深刻。不过关键还是要评估一下你的听众,他们是倾向于对事实的阐述还是生动形象的描摹?想要让听众感同身受,你必须控制好演讲的基调:大声说话。是否需要麦克风视空间和条件而定。语速不要像是在开机关枪,而是应该慢慢念,抑扬顿挫。你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最好当然是松弛、自信。此外。还要与听众有目光交流,而不是死盯着手上的原稿。
2、自我推销
关键点:用能力说服未来上司
面试看的不只是你的专业技能,性格对求职成功也非常重要。我们教你如何强调自己的个性优势。同时又给对方留下踏实可靠的印象。
脱颖而出
人事部的领导说:“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就是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给你,并不是请你背诵一遍简历,因为它已经在人家手里了。这个时候你最佳的应对方式应该是:用大约三分钟的时间表达清楚,为什么你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尽最贴近招聘的要求,寻找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任务之间的重合点。巧言善辩的聪明能够弥补你技能方面的不足:“我虽然没有从事过正式的人事工作。但对实习生的管理同样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示优点
面试的时候一紧张,就会掉入语言的陷阱,你必须记住的是,要抛弃绝对的诚实(“我来北京是因为有朋友住在这儿”),用正面的性格描述(“我拿到了夜校的结业证书,说明我有恒心”)取代中性的表达(“我不是一个那么快就会放弃的人”)。每个求职者都准备了一肚子像“团队精神”或“灵活应变”这样的空话。因此你必须用实习的经历来证明。突然无话可说或是压根没多少职场经历该怎么办?其实就算只讲一个项目也可以证明你的多种才能,用具体事例加深面试官对你的印象。每个在职场上打拼的人都经历过和低谷,讲讲你特别“辉煌”的时刻。获得怎样的成功,你有什么感受。赢得好感的重要做法是:明确地表达出,你需要的不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对事业的热切追求。
表现得恳切
等所有问题都回答完毕,你在结束时要给人一种亲切感。让人事经理觉得“你就是我们公司的员工”。感谢他给你这次谈话的机会,强调一下你喜欢这家公司的哪一点:“这里有很好的工作氛围,我一进来就有这样的印象。”还有机会表现你的责任心吗?大胆提出建议。让他试用你几天。如果在他面试中发现你某方面能力有所欠缺,那么向对方保证。在就职前会加强英语口语或是学会使用一个新的软件。
3、与客户磋商
关键点:表明自己内行且可靠
毫无压力地与客户谈判。这样的技巧不仅是销售,建筑师和金融经纪人等各类人才都需要掌握。如何向客户展示你的专业素养并给他信赖感。这是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询问需求
在销售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弄清楚客户想要的是什么,哪些原则他必须坚持。即使你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客户协商或者与合作伙伴接触较少,你仍要关注对方的需求。这样才能提出一个与之匹配的报价。纠缠不休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客户厌烦。尽管他不会立刻下订单,你仍须提供帮助:“如果您需要的型号这里没有,我可以帮您去仓库看看”或者“我可以为您详细讲解合同的细节条件”。
赢得信任
客户最讨厌你不把他当回事儿,报出估价的时候不要有讨好的成分,这样才能给人留下专业的印象。条理清楚地描述。加入自己的建议。而不是把标准文书复述一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诚实。语言学在这里的作用就是。避免使用夸张的最高级,有选择地运用一些专业词汇,把利弊分析清楚,不用刻意去赞美客户身上的每样东西,裤子、公文包。甚至头发的颜色,好像他堪称完美。反过来,如果你想对他的打扮提些建议,要表现出细腻的鉴别力,不要直白地说“衬衫突出了你的问题部位”,可以说“别的衣服可能更适合你的身材
比例,何不试一试”。
说服客户
大规模的投资,包括汽车、地产、电气设备等等,客户一般不会立刻决定购进。他会多方比较,犹豫不决。“我还需要一点时间”的回答肯定会给销售压力,可以补充一句:“我觉得您可能还没有被说服,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这样你将再得到一次机会消除客户的疑虑。结尾时概括出3个最重要的优势,确保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他一起客观地比较和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找出最好的。
4、工作中的闲聊
关键点:善于引起话题
和上司同乘一部电梯或在酒会上碰到并不相熟的合作伙伴,不知道如何避免尴尬的沉默吗?我们告诉你怎样巧妙应对。
主动接触
说什么才好这个问题想得越久。反而越难开口。最佳策略就是用很简单的话题打破沉默。寒暄一般都是很表面的。就算只谈谈天气和出行方面的事也不会显得很空洞。不过,最好只说一些正面的话。“我这次过来非常开心,一路的风景很好。”如果你与对方不熟,适当的恭维是没问题的。“通过上周那次愉快的电话交谈,我想我们已经熟悉彼此了。”根据实际情况发问是很好的借题发挥。“这是你第一次来参加博览会吗?”或者“你认为这次年关的业务又会像去年那样紧张吗?”另外,千万别妄想利用电梯里的丁点儿时间跟老板解释具体的工作问题。
保持趣味
寻找共同点对寒暄来说至关重要。在工作领域自然是藏龙卧虎,但是切忌三句话不离本行,如果对方并不精通你所说的课题,那他就被你无意间排除在外了。闲聊的基本方法就是当对方说了一个话题(包括私人的事情),你要饶有兴致地问下去。试着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对方就不会永远寡淡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你。他会愿意说出更多细节。当然。如果你抓住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也不要一直讲这件事。就算对方问起你最近的假期。也别以为他是要让你给他做导游报告。
篇9
[关键字]农村;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异常,口语交际能力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无论是政治、思想文化交流,还是学术的交融与争鸣,乃至于汇报工作,接待来访,商谈接洽,咨询业务,讨价还价……一切活动都需要用口语进行交际,没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便很难立足于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高中语文新大纲新教材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发展的要求,才将“口语交际”独立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之一。然而,在多年从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与其他学校教学交流中,我发现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城市的学生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是经常为农村教学者所忽视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一、农村高中语文口语教学现状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依然是重文轻语,因为高考的语文考试最主要是考读和写,并不考说,试卷中也没有体现,师生自然都不够重视;再加上教材和教学计划等因素,使得有些老师想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但课时等现实条件又有限,只好作罢。这样就导致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而农村学生表现得就更为突出,调查显示,具体有如下三点:
1.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比城市的学生更缺少与人交流、当众讲话的机会,畏惧心理无法得到克服,所以也就无法拥有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表达。
2.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窄,读经典文学作品、各类杂志相对较少,也很少关注社会、国际大事。如让他们围绕某个话题讲一段话,往往不敢说,不会说,更不要说引经据典了。
3.部分学生课外说话虽能“口若悬河”,但让他在正式场合发言,却词汇贫乏,缺少逻辑,条理不清。
总的来说,在农村学校,学生普遍口语交际能力较差,这种学生显然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有效地培养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把握以下要求
1.要求教师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能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2.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卡耐基在《做一个好的听者》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的需求,自己的问题,要比对你的需求和问题感兴趣千百倍”。因此,如果希望解决好问题,应该学会倾听。
三、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口语实际,高中语文教学要精心设计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步骤。“朗读――背诵――复述,演讲――表演――辩论,模拟场景――创设情境――真实训练”系列教学,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5分钟,让学生全员参与,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一)课堂朗读――背诵――复述,逐步克服羞怯心理
1.农村学生大多数畏惧心理强,缺少自信,可以从训练朗读开始,先选择较短的小诗,内容简单,便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逐渐克服畏惧心理,这就迈出了提高口语表达的第一步。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也可以采取背诵方式,可以提出指导,如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发音准确,注意语气语调等,花少量的心思在记内容上,大部分心思便可进一步克服害羞紧张心情。
3.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有条理、有重点的表述出来的一种训练方式,心理要求比朗读背诵还要高一个层次,要求学生在复述时语言精当,既要概括,又要自己描述,还要融进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态度。
总之,朗读、背诵、复述,能帮助学生逐步克服畏惧心理,启发学生的思维,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演讲――表演――辩论,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进行随机抽查演讲训练。如“感恩节”时,举办“感恩的心”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用演讲的形式倾诉自己感恩的心情,母亲节、父亲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搞许多类似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各种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2.鼓励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经典戏剧。如学习《荆轲刺秦王》,就可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个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揣摩语言,用口语表达剧中人物性格;学习《雷雨》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表演,用语言的魅力展示精彩的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在积极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辩论是针对学生有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训练。要求教师选择好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话题,学生可以分小组,选出发言组长,阐述观点时,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反驳。这样学生有言可发、有感可谈,积极思维,组织语言,各小组都不甘落后,气氛热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踊跃发言的兴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会有新的提高。
(三)模拟场景――创设情境――真实训练,学习口语交际技巧
篇10
【关键词】 口头语言 表达能力 能力培养方式
在观摩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反应迟钝、内容空洞,词汇贫乏、条理不清、口头语多、吞吞吐吐,语音不标准,等等。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下进行。完全凭笔试论英雄,造成家长和学校都重书面语言训练,而轻视口头语言。二是语文教师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课堂教学存在重“文”轻“语”,忽视学生语言交流需要的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
《语文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又进一步提出了“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把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说话能力。语文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不妨看看咱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工作中、在交际中、说话的切需超过过去时代何止十倍百倍,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的吃亏,往往间接又间接会造成社会的损失”(叶圣陶语)。口头表达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人的口头表达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成一项基本功来训练,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
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跟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人说话,都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善莫大焉”。在语文教学中,学好语言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没有充分酝酿思索的过程,也没有反复推敲的余暇。口头语言从构思、选词到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促,它一旦转化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转瞬即逝,不能修改。这一特点决定了说话人必须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要善于调动全部的语言资源,马上找到恰当的词,立刻脱口而出。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语言的运用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三、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话也要经常练。根据青少年学习语言的特点,在中学阶段,随着知识视野的开阔,身心发育都很快,他们迫切希望运用丰富的词汇、完整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个阶段往往又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病句多起来、说话不连贯;爱用名言警句、成语,却又用之失当;有时好说长句,造成句子成份残缺;等等。这些现象不足为怪。语文教师应及时抓住他们“想说”的强烈愿望,因势利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加强指导,加强训练。
1.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
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大复述、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比例。二是课外活动。课外口语训练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绝不能被忽视掉。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在课外适时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故事会、交流会、辩论赛、演讲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锻炼说话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2.建立口头表达训练激励机制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要从多渠道、多形式中循序渐进地求得提高,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口语训练激励机制。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讲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有一个适宜他们施展口才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说”,要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发音一定要清晰、准确,没有口头禅,没有方言、重复罗嗦等口语“杂质”;语调适中,注意节奏和重音;语态自然,语气、语速、表情要能体现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精讲,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适当的赞许,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喜悦。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激发“说”的兴趣,这是口语训练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没有说话的欲望和胆量,口语能力就无法提高。教师在对待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重视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物,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而且要准确严密。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丰富、动听、优美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