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合作社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合作社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改革

一、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分析

贵州省举全省之力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途径和方法,改造和新建了一批股金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社、城乡消费合作社等。“十二五”期间,共建有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组织105户,其中社员股金专业合作社35家,吸收社员股金7亿多元;农民资金互助社19家,入社农户达5700余户,互助金金额达6000余万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8家,注册资本金1.45亿元;资产投资公司2家,注册资本3500万元。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与当地社保部门及商业银行合作,广泛开展社保缴费和支付、存取款和POS刷卡消费等业务,使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寨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二、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对策

(1)合力发展社员股金服务。按照社员制、封闭性、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运行规范和风险可控的原则,组建社员股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资金互助社,开展集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于一体的内部资金互助合作。以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为服务“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打造为“三农”服务的资金互助平台。(2)积极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平台集聚各方资源,搭建网上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开展P2P、P2C等资金供求网贷模式,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公开、公平、安全可靠、收益合理、快捷方便的投融资渠道。(3)探索开展多样化金融服务。探索组建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公司,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加强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及时推出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县域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存取款、小额贷款、自助缴费、刷卡消费、合作保险等综合服务,满足农民对基础金融的需求。领办试办农村互助合作保险机构,开展互助保险业务,规避和防范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农村金融机构要把改革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动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营造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研究制定有效方案,形成推动合力,扎实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2)完善管理制度。围绕“扎实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建立规划执行督查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以目标考核为工具,实行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分析。(3)争取政策资金。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把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工作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大局,加强与发改、财政、商务、农业、扶贫、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4)重视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发扬与农村合作金融相关的优良传统文化,不断推广“为农、务农、姓农”的核心价值理念;全面实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企业形象策划”战略,以系统内企事业单位、网点、基地、固定资产、产品为载体,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统一标识的使用,在系统内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推动全省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5)加强合作交流。各单位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主动与系统外的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在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展开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合作共赢的局面。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0号)和陕政发[]53号、宝政发[]27号《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合作制原则和服务“三农”宗旨,推进改革创新,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构建连接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重要作用。

(二)工作目标。县供销合作社要通过改革发展,建设1个大中型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完善4个市场;4个小型物流和农资储备配送中心;4个中型超市;5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农家店和农资连锁店;4个农产品加工厂;4个辣椒、苹果、核桃、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基本建成我县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供销合作社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三)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建设农资配送中心,着力培育区域性农资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逐步形成覆盖全县镇村、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技物结合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商品组织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县供销联社要发挥其行业主管职能,承担全县化肥农药的淡季储备和救灾储备等任务,保障全县农资供应和储备。全县要规范提升农资配送,农资统一配送率达80%以上,各相关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搞好以化肥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供应,采取“淡储旺销”方式稳定价格,保证质量,满足供应。县财政对供销合作社承担政府储备任务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利息补贴。

(四)建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造传统经营网点,加强区域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和农家店等农村零售网络终端建设,逐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镇有超市、村有农家店”的连锁经营体系。基层供销合作社要围绕所在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快网点改造并纳入项目建设考核,对验收合格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项目,以“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一次性支持。

(五)建设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新兴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加快构建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为基础、现代物流配送为手段、终端连锁销售为目的的农副产品营销网络。按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要求,培育优质核桃、果品、蔬菜、中药材、蜂产品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相关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服务全县农业生产,积极参与产业化经营,对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六)建设烟花爆竹现代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烟花爆竹经营业务,加快构建全县连锁经营管理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促进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经营、健康发展。

(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县供销联社作为县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部门及行业协会主管单位,要充分发挥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主体作用以及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制定全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发展规划,加强经营人员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加快建立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三、着力强化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

(八)强化专业合作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经纪人、产销大户和社会力量,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重点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县农业、果业、财政部门对运作规范、服务效果好的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适当扶持。

(九)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县供销联社负责全县农村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建设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县发改、国土、住建、财政及相关部门和各镇在全县城乡总体规划和镇村规划建设中给予供销合作社支持配合,帮助供销合作社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庄稼医院。

(十)完善行业协会服务。供销合作社要全面做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农资流通、中药材、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行业协会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行业调查、决策咨询及产业政策制定等工作,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采取财政补贴和资助的办法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种、养、加能手、农民会员和科技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

(十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利用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产品加工项目。帮助农户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对供销合作社开展的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建设及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要给予政策支持。

四、不断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建设

(十二)加强基层社网络建设。农村各类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自愿加入供销合作社及其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协会,都是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各相关部门要在财政、税收、工商登记、用地等方面给予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点扶持。维护供销合作社资产完整性,基层供销合作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供销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建立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供销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经营,享受国家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扶持政策。

(十三)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着力培育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切实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完善企业财务、投资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原则上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的企业。

(十四)增强县联社服务功能。供销合作社是植根农村、贴近农民、为农服务的重要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县供销联社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领导机关。为适应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县供销联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培训”等管理职能。一是研究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全面组织实施网络建设工程;二是按照社企分开的原则,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三是推进开放办社,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组建各类行业协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搭建平台。

五、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十五)重视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措施,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及时研究解决供销合作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国家和省、市有关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县供销联社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配足工作人员,所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十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年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复核的供销合作社系统承担政府“两棉赊销”等政策性债务,县财政局按照上级“在两年予以解决,最迟不超过三年”的要求,及时提出处理方案。支持供销合作社多渠道消化政策性财务挂账。对县供销联社机关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前退休干部退休生活费补差及遗属生活费,由县财政局审核后,按月拨付。县农业银行对供销合作社的历史性债务要积极争取有关政策,采取“打包处理”方式,解决金融债务问题。供销合作社在发展网点建设中涉及原土地、房产等抵押的,债权单位应允许其改造建设,原有问题继续保留。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73号)精神,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加快确定其现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办理相关产权证书。允许供销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对原有经营设施进行改扩建,盘活社有资产。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用地,在符合规划和土地政策的前提下,经县政府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应交土地出让金县级收益部分给予减免,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和用于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

(十七)依法维护供销社权益。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行使本级社委托的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处置、重大决策和投资办企业的权利。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业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

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用体系 建设

一、理论基础

(一)减少信息不对称

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指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进行有效配置。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能够顺利传导至金融机构,一旦出现失信行为,金融机构能及时发现并追究。

(二)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按照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为获取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申请贷款前采取行动,尽力掩饰风险,展现自身优势,风险最大的合作社往往申请贷款最积极,从而产生了农村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行为。

(三)降低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的经济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交易成本高低。借贷双方在签订合约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交易成本,在缺乏有效制度安排时,这种交易成本通常会明显增加。

二、制约因素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形式影响信息采集

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独立的法人企业,但因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物,金融机构通常以农户联保贷款对合作社社员授信,社员将资金交合作社统一使用。

(二)金融机构各自为阵影响信用信息共享

发生信贷关系时,由金融机构自行对合作社进行信用评定,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评级标准大相径庭,以致评级结果不能对农村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三)奖惩机制不完善影响信用体系建设成效

现阶段,农村司法执行效率低下,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问题突出,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维护。金融机构虽已采取了相对简单的失信惩戒措施,如,取消或降低授信、提高利率、诉讼等,但对逃废债务人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制裁手段,使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三、体系设计

(一)信用体系建设与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需要地方政府主导,统筹协调金融、财政、工商、司法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从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同时,农村经济的地域性特征、农村信用信息的多样性,以及征信系统建设的成本,使得目前没有必要建成全国统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征信系统数据库,而应以具备相似经济特点的区域为单位。

(二)信用信息采集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的采集包括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两方面。基本信息主要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行填报。信用信息涵盖合作社的财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商标和知识产权信息、金融机构的不良记录、逾期贷款等资信状况,主要通过工商部门征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采集。

(三)信用评价体系设计

1、设置信用评价指标

在对信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应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征信系统的使用方,共同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五大原则,突出导向性指标设置权重,制订一套与合作社提升发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

2、制定信用评价办法

将合作社信用评价等级分为AAA(信用优良)、AA(信用良好)、A(信用稳定)、B(信用波动)、C(信用低下)和D(信用破产)六个等级,对信用评价等级实施比例控制,AAA、AA、A级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90%,B、C、D级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10%。

(四)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报告查询,信用评定情况查询、统计和分析,以及各类信用档案按金融机构网点口径统计查询。从保护信息安全与共享角度综合考虑,系统建设初期,只对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开放,由人民银行按季将信用等级评价结果抄送相关部门。

四、相关建议

(一)搭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建议由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牵头,组织开发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信息、信用等级、贷款授信以及不良记录等内容纳入信用信息库统一管理。

(二)拓展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工商部门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履约等评价指标,在驰名(著名)商标申报认定、“守合同、重信用”推荐评选、工商分类监管等工作中作为重要依据;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结果全面纳入金融信贷、合作社金融授信体系;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制定方案、主动对接,突出重点、增量扩面,注重创新、破解难题,着力扶持、优化服务,发挥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金融支持的有效对接。

(三)合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

整合行政职能和社会资源,形成合力,通过多种手段,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深入推进。运用电视台、报纸、网络、金融机构网点等的宣传合力,重点宣传信用信息征集的重要意义,营造氛围,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信用评价;通过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政府统一授牌,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组织检查、建立通报机制、与“信用村、信用乡镇”评价考核相挂钩等措施,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四)健全信用体系建设考核机制

建议政府部门和人民银行联合制定辖内统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现场与非现场考核制度,对相关部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将信用资料的录入、信用等级评定、征信信贷提示告知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细化规范考核项目,引导鼓励相关机构重视并做好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闫真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影响分析[J].征信,2010,(11):63-65

篇4

一年多来,黑龙江省金融业在扎扎实实地服务农村经济的同时,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面也硕果累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重点领域获得重金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丰富,抵质押范围拓宽农村金融资产得到空前盘活……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搅热了龙江金融一池活水,润泽黑土地万物丰饶。

金融改革方案吹响创新号角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融资难、融资贵一度是困扰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而如何破解,则成为黑龙江省这个农业大省的燃眉之急。2014年5月《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金融改革方案》的出台,吹响了金融改革的号角。接着黑龙江省制定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方案》和《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等四个试点指导方案》,为创新工作顺利启动和稳步推进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依据。

一年多来,黑龙江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金融惠农政策体系初步建立,货币政策导向作用逐步显现。全省财税和金融部门紧密配合,加强政策衔接和业务对接,各项扶持政策效果显著。财政部门累计对“两大平原”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给予各项奖补资金近4亿元,税务部门对金融机构和涉农贷款给予税收减免约4.4亿元;创新实施了支农再贷款与新增涉农贷款、农村金融创新、农贷利率及信用评定挂钩政策,已累计向“两大平原”发放支农再贷款333.5亿元,同比增长42%,带动全省涉农贷款新增近500亿元。

金融“血液”从未如此充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逐渐呈现出生产经营专业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为及时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黑龙江省金融业不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为农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多渠道、全方位地支持现代大农业加快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行情601288,买入)、农业发展银行、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为主体的农村金融市场。日渐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日渐增强,为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充足的“血液”。

在各项政策推动下,涉农贷款快速增长。据统计,2015年末黑龙江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6462.7亿元,是2012年末的1.65倍,连续3年实现了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全省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血液”。

农村资产融资价值空前释放

拓宽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农村资产抵押融资价值得到释放,黑龙江省在这方面的金融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明确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主体、抵押条件、抵押程序、权责划分和资产处置方式,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全省各级人民银行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融资搭建平台,并指导各银行机构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信贷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覆盖面不断扩大,贷款额度大幅增加,贷款模式更加丰富。2015年末,全省已有42个县(市)搭建了农村产权及土地流转平台,有65个县(市、区)开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贷款余额达209.7亿元,同比增长49.6%。

黑龙江省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及基础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克山模式”、“肇东五里明模式”、“垦区农场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模式”、“土地按揭贷款模式”等十余种信贷模式。全省各金融机构开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力地支持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的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897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38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6%和5%。

创新“篮子”从未如此丰富

一年多来,黑龙江省金融机构积极推动顶层联动,加强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创新支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信贷服务模式,黑龙江省金融创新“篮子”从未如此丰富。

信贷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的紧密配合。黑龙江省农信社与该省财政厅、供销社等部门围绕信贷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的配合运用开展了三项合作。首先,用财政扶持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风险保证金,农信社按风险保证金放大一定比例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财政部门对贷款给予适当的贴息,农信社贷款利率相应下浮。其次,与财政厅合作,开办粮食补贴质押贷款。再次,与财政厅、供销社合作,发放种粮大户直供牛产资料贷款,农信社财种粮大户(含合作社)向供销社所属企业购买农资提供贷款支持,供销社所属企业保证农资质量并建立质量追索制度。

信贷资金与政策性担保公司牵手,开展“担保公司+合作社+银行”合作社专项担保贷款项目。龙江银行、黑龙江省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与财政出资组建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金融机构按担保金1:5的比例向优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目前各金融机构累计向100余家优质合作社投放贷款超过7000万元。

信贷资金与政府农业发展基金、保险机构合作,以“政府农业发展基金担保+银行贷款+保险保证”模式为种植业大户、家庭农场、特色养殖业大户和初具规模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发放农户小额保险保证贷款。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推动下,全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广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末,全省共开办了七大类22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贷款余额757.1亿元,较改革前增长39.7%,累计受益农户69.9万户,受益企业7990户。

“去年年初可把我急坏了,抵押物不合格,在银行贷不到款啊!马上就要春耕了,没钱怎么买种子、化肥、农药?这地种不上可咋办?”这是肇东市宋站镇玉米种植大户尚立双在去年初春耕前遇到的大难题。他是当地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当地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现在这愁事已成过去。尚立双的困难仅花了4天时间便解决了――他得到了500万元的贷款支持。

是谁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融达农村合作金融公司。尚立双就是在这里用了短短4天时间贷到500万元。他在感激之余更多的是出乎意料:“我的抵押物确实少了出,可这家农村合作金融公司更看重我多年的社会信誉,凭信誉还能贷到钱,真是没想到!这种办事效率更是我们农民一直盼望的。”

篇5

进一步加大“一网三站”建设的力度

“一网三站”是吉林省档案局联合省农委等三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网三站”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即建立农业农村科技档案信息网、建立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通过搭建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制作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页,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创造条件,逐步达到由档案技术信息交流向相关信息交流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以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站、乡政府档案馆(室)为主,帮助各涉农部门和农户做好档案立卷、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把先进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传递给广大的农民,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信息,指导科学种田,为农业增产、农村增收、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把已公开的涉及农、林、水、土地、粮食、畜牧、气象等方面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提供给农民,使农民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文件,为农民提供政策支持。以引导农民客观识档、规范建档和有效用档。

加强农民合作社档案管理

深化服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体现大发展、快发展的要求。突出“深化服务”。要始终坚持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认识到单门独户小规模经营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悄然兴起,很多专业户自发地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梨树县建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全省也是先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称。为了规范管理,县政府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暂行规定》,明确界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性质和含义。目前,全县已形成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38个,4.3万农民为合作社社员,涉及11个行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和经营中形成了大量的原始档案材料,这些材料真实地记录了合作社经济活动的历程,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加以保存、归档。但农民不会管理,档案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直接深入到合作社进行指导。一是会同县涉农部门制定出指导全县的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深入到农民合作社进行具体指导。三是针对材料量大,内容杂、类型多的特点,分门别类地制定具体措施。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专业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应以村为基础,合作社和专业户为重点。合作社和专业户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指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档时可参照专业户档案管理方式,按照统一模式开展工作。

(1)选定重点建档对象。对有代表性、规模大、效益好作为建档对象。(2)确定指导类型。主要选定5种类型。即:种植型、养殖型、农机服务型、饲料加工型、资金互助型。(3)统一建档内容。根据各类专业户、合作社的特点,主要应归纳有:文书类、财务类、声像类、农业科技类、基础建设类、资料类等。各类别内容要根据材料收集的情况而定。(4)要制定建档标准。要分别制定《农村专业户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从管理体制,建档原则、建档内容、归档方法、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使指导建档有依据和标准。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有长久之计

新农村建设不是在一年之间盖起几栋新房,修几条新路就是标志。那么,档案工作也不是帮着装几盒档案资料就是服务,这是一项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工作,要有长期作战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第一,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档案部门要深化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方式,制定出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中远期规划,并不断去发展、完善。

第二,要加强协调,寻求支援。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求得对档案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要加强同农、林、水、牧等涉农部门的协调,成立相应组织,联发有关“细则”、“办法”等,组织相关检查,调研,召开各种形式的现场交流会,以点带面,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要转变作风,增强素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一定要彻底转变工作作风,把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把坐着指导变成下乡服务;要走遍百乡千村,要走进千家万户。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进步日益创新,需亟待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利用各种培训方式,增强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掌握建档用档的本领,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息化;云计算

本文为2014年保定市科技局项目:“云计算在农村资金互助社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4ZN005)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8日

一、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随着各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渐重视,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农村合作社新系统的使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其营业网点逐渐收缩至县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较晚,运行机制尚未理顺,其支农作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农村信用社实力不断壮大,营业网点较多,由于先天实力不足,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至今仍没有纳入全国结算渠道,电子银行没有上线,而且虽然县级金融机构全部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但乡镇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率几乎为零。各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以托管方式依附于其他银行开展业务,推动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社也是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是各金融机构的神经末梢,主要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市区,而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信息化网点更加稀缺。

二、云计算的概念及特征

(一)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并非是普通的产品和单纯的技术,而是将众多分布式计算机中的存储数据与处理器资源整合成巨大的共享资源池并使其协同工作,统一提供服务。在互联网的连接下,通过借助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服务模式(如图2-1所示),实现用户低配置高性能的计算与应用服务,而处理的数据将保存在云基地的互联网数据库中心。(图1)

(二)云计算的特征。(1)用户端设备的低成本。用户的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无需是高配置软硬件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便能使用云中的计算资源;(2)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性。云计算将不同的数据资源集聚在一起,通过租用的服务模式,满足多个用户同一份数据的使用;(3)需求量的自主灵活性。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可以从云计算供应商那里购买相应的服务。同时,供应商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灵活增减IT资源使用;(4)服务资费的可度量性。云计算服务基于使用服务的类型、质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收费,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记录报告,了解消费情况,让收费更加透明化。

三、在农村资金互助社部署云平台的必要性

(一)实现农村的局部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平台。将农村金融信息化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将繁重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器的配备、资源的存储与管理等工作交给云服务提供商,那么现有分散的、自成一体、本地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将转变成为一个与具体网络运行环境、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无关的强大的统一的通用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成千上万的云服务器为依托,拥有着极其强大的计算功能、海量的网络资源,现有的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软、硬件资源重复投入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使用云计算保证合作社社员的信息安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病毒的防控一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尤其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一台机器中毒,很快就会传遍所有机器。杀毒软件授权使用费用对农村合作社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病毒仍不能有效的防控。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提供商拥有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来负责这些资源的安全维护工作,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网络就能访问自己的数据。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因而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的破坏。所以,云计算在农村金融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既省去了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开支,又确保了资金互助合作社的信息安全。

四、云计算在农村金融信息化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大约有近万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社员内部的资金互助,国家对农村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准入政策的放宽,新机构的成立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资金互助社采取大中型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老路子,其庞大的投资不利于自身的经营发展,而云计算的出现,无疑是给资金互助社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曙光。众所周知,云可以被分为私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三种形式。从国外成熟的云计算应用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私有云架构。而我国资金较少的资金互助合作社可采用基于SaaS的私有云,将信息化建设交由专业化IT服务商,节约人力和资金成本,专注于业务产品的创新研发。

(一)资金互助社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优势

第一,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随着资金互助社分支机构的增加和业务的拓展,设备的增加使农村这种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云计算的应用,将昂贵的设备购置成本转嫁到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极大地提高了资金互助社资本的运营效率。

第二,先进技术设备,增强数据处理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低成本、低维护、管理的简便加上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云计算的强大技术水平,势必弥补资金互助社信息化建设自身的不足,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农村金融互助服务。

第三,资源快速部署,实现数据共享可靠。云基地大量的存储设备提高了数据存储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当云中的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云基地的其他服务器将其数据自动地快速拷贝,并启动服务器以提供服务。数据的共享和可靠也能为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经营中防范信用风险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资金互助社云计算应用的潜在不足。科技的进步,必定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各行各业云信息化运营中出现的不同差异,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农村金融机构,采用云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还得将其与自身行业性质相结合,确保带来真正的收益。

第一,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云计算的兴起,必将落地于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中。在相关体制不健全的环境下。行业云应用的标准各不相同。而云计算的监督管理及全球化对接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将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麻烦。

第二,数据存储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云计算应用的最大质疑,也是国内金融机构云计算工作中应用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若内部核心数据遭到恶意盗取或贩卖,将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生存带来致命的一击。由于农村资金互助社金融数据的高度保密性,私有云便是最佳优选,加上用户端访问的全程日志记录及恶性攻击预警机制,便能实现农村资金互助社数据监管的提前警惕和事后审计。

第三,金融行业云计算服务商的监管。金融行业数据的高度保密性,关系着客户财产安全的危机。金融行业云计算的应用对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快捷、便利的,若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云计算服务商的选择上出现问题,将给农民社员及合作社自身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更应该加强农村金融行业云计算服务运营商的监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洪涛.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信息化论坛.

[2]张立洲.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2.

篇7

关键词:合作社发展;现状探讨;建议与意见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限制性弊端

1.1 在众多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社生产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限制,尤其是发展模式中的运行成本存在的弊端尤为明显。由于具体化的发展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会使原来的发展规划与实际执行的现实管理实行相去甚远,这会导致整体发展进度的延误,耽误运营周期,影响整体的成本预算。发展管理成本应该与整套的合作社管理方案相辅相成,但是资金流动的限制使得具体管理方案落不到实处,或者由于整体管理的方案的不合导致资金回收的浮动,导致整体资金对流无法顺利进行。总体来看,决策者必须根据整体发展效果制定积极有效合理的合作社发展规划体制。

1.2 管理方案的不合理和中途不断地改变也是导致发展模式不断改变的重要因素。整体的发展规律由于与整体的管理方案是相互配套实行的,一方面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进度实施。但是在现实中配套管理方案的规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整体性的发展运营缺乏了整体管理方案的导航,导致整体成本的增高和进度的落后,不能如期完成。所以选择一个完美合理的运营方案是解决整体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整体系统的良好运行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1.3 随着发展进度地不断加快,建立专业性合作社中的随机管理方式,提高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也是限制整体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解决好这一战略性问题,对于加快发展进度显得尤为重要。运营管理方案的随机性改变属于整体规划管理的一部分,合作社分配管理方案实施能力必然依赖于整体管理能力的提高。目前,众多的合作社单位进行管理制度的随机性改变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的实际进度与整体计划的具体实行效果是衡量单位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大中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管理随机能力在世界同期管理排名中仍居于中下游地位,显然,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农业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管理的随机性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

2 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平稳健康发展

2.1 有效性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理念文化。它是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管理理念。同时,高效性合作管理业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的体现,是现代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全新型管理运营模式,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更加深入高效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时间和社会资源和降低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管理模式,推动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深化改革。

2.2 高效化管理模式的内容是一个全面化改革和实验的管理运营模式。全面化的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管理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产业分配的所有项目管理活动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有效化的管理操作方法:是项目活动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的管理运营模式。每一个环节是这种随机性管理方式的一部分,从而让整体单位运营基础更加正规化、创新化和高效化。可有一定影响性、标准性。实际制度管理是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整体的运营发展要有一定的流程、细致化的分工合作。就可以大大减少整体运作的失误,提高整体管理的运作效率。管理创新化的分析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整体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将整体运营中的问题多角义多个层次去跟踪,保证整体的合理化进行,在进行整体步骤衔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具体步骤的创新化经营模式,以最小的运营成本达到每个步骤的最优化目标。这是管理高效化的重要战略步骤。只有管理工作的高效化才能推动合作社平稳健康发展。

2.3 在农民专业性的合作生产上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注重管理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会运用创新化的思维、高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管理开展矛盾的问题。做到管理工作行为、个人工作开展,合理有据,无新思维其行不可为,管理任务职责必须开展。确保经营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充分运用管理行为开展生产工作,推动合作社健康茁壮成长。

2.4 在合作社生产中要结合工作实际,把严格管理贯穿在平常的工作开展安排之中。围绕一定的管理组织收入原则,以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来办理,坚决限制和严格管理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健康持续发展。

2.5 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身实际能力水平,坚决做好一切管理工作,保证合作社每天工作的健康有序完成。作为担负管理任务的公民,更应成为管理制度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实捍卫者,作为管理制度信仰和追求,必须落实具体的管理责任,坚决制度办事的原则。

2.6 是在管理工作顺应新形势的前提下,要严格的部署日常行政管理,普及和规划好每个步骤的发展目标。落实好管理建设的所要求的重要责任。对己,严格要求;对人,严格管理。严肃纠正“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想法,以法律、制度为准绳,以群教活动焕发出的新作风为起点,保持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

3 结语

一个农民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方式是制度管理发展,人员管理完善,生产管理优化等诸多方面,若是想充分提高整体运行发展效率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目标规划,根据具体的运营方案来制定相互配套的管理运营方案,根据具体的实施步骤把一定管理制度和思维运用到里面去,从而达到整体工作的高效快速运转,提高合作社在单位时间内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陈贤英.论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建立[D].福州大学,2006.

篇8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9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的根本,而科技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源泉,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并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1.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类型

1.1.1 以政府组织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国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负责是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最长用的推广方法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政府部门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技术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其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体系改革还算是符合要求的。

1.1.2 以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体系

很多研究机构为了帮助农业科研部门尽快实现实验室研究到农业实际生产中的转换,主将工作的重心专业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他们和地方政府或农村合作社共同努力,促成研究成果到生产成果的转换。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主要来源于自己筹集、合作单位共同缴纳、政府部门支持等。

1.1.3 以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为中心的推广体系

以农业生产技术骨干为基础,吸收一些科研技术工作人员做指导而形成的组织就是农民技术协会。该协会的主要目标在于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及设备、种植物品种的研发,以提高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1]。协会所需的各项开支一般以会员集资的形式获得,也可以借助股份制融资的形式来实现。

1.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

1.2.1 推广新技术,提高科技贡献率

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我国每年的粮、棉、菜、肉、水产品等生产量位于全球首位,人均占有量远远大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在农产品供给量上占优势。

1.2.2 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得到了拓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

1.2.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强化科技信息教育、做好实践指导工作,通过技术培训班来实现先进技术的广泛普及,全面提高农民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养。

1.2.4 参与执法监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疫情调查,帮助农业部门管理农资市场,指导农民群众用肥用药,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农产品使用安全,从材料源头上保证全国人民的饮食安全。

2 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对于农业进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市场对于农业产品的需求,农民对产量的增长形式,以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都不同于过去。为了满足多元化的供给需求,真正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实现高效化、专业化的转变。

3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就现阶段国内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程度来看,仍然有许多缺陷与不足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弥补完善。具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政府部门下拨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导致相关工作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时候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要自掏腰包解决问题;专业技术队伍的构成质量有待提高,就客观情况来讲国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无法满足实际工作所需,导致推广工作整体效果不佳;推广方案战略有待完善,目前使用的方案策略普遍不能与现代集约型农业的发展相适应,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效率低下;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职能规划,影响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度,阻碍了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成果。所以,必须重视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措施

为了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多元化,必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了实现推广体系的多元化,必须要提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水平。整合资源,加强对推广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作用。从农村合作社的角度出发,在进行依法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给予政策性、资金性支持。科研结构以及推广机构必须要加强与农村合作社的合作,科研机构应该走向农间地头,发挥指导作用,在科研成果转换为农业成果的同时,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人类生产生活已经进入了全面信息化时代,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抓住机会,借助大众传媒渠道,加强推广工作。

篇9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制约因素;规模经营

1.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1.1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与生产力不相协调的问题,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这种组织也有其局限性,表现为过度依赖政府投资,给黑龙江省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2011年黑龙江省政府颁布的《黑龙江省2012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中进一步明确,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投资最低100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60%,其余40%由农民自筹。国家和省级政府在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方面一直是出资主体,投资金额占到总投资额的40%以上,最多时曾一度超过60%。这虽然保证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投资稳定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对于农机合作社的投资热情,造成他们过度地依赖政府,从而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农民自身缺少积极性和造性,再多的扶持与帮助作用也是有限的,也违背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初衷。农机作业合作社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需要,也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然选择。农民作为参与主体,既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国家现在大力倡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中央政府也确实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各项扶持,但国家的扶持不能取代农民自身的创造。以往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建设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中央或省级政府投入大型农机然后由合作社自主运营。合作社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则主要依靠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由于多种原因,可能造成某些合作社经营不善,这就迫使合作社管理者将农机设备进行私自处理,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土地不能连片经营

现阶段我国的仍然是农村的主要土地政策,因此农户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仍会长时间存在。在大力推广大型机械化设备的同时,大中小型机械共同使用依旧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格局。然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则要求与之相配套的土地政策,也就是打破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开启连片经营的大规模农业时代,为大型农机的推广创造条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促进大农业机械化耕作,其优势在于土地规模经营和连片作业,从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中取得效益。然而这却与黑龙江省农村目前的现实情况相背离:由于20世纪80年代推广的把土地分散给一家一户农民自主经营,这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也无形地分割了土地的使用权。而且农户拥有的土地质量和等级差别较大,在客观上为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造成了认为抑制。

2.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多渠道筹集资金

想要农机合作社在未来得到一个良好的运行发展前途,首先要进行保证的是资金上的投入,资金上的保障是农机合作社能够得到平稳运行的基础。此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资金进行筹集,合作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模式,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应该加强政策上的扶持,让更多的农民与集体展开自筹活动,让资金的运行获得更多的活力,这些方法上的实现可以对社会资金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运用。

2.1.1制定有利于农机购置的财政政策

面对农机合作社运行发展上的问题,政府应该积极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当地的政府有宏观调控上的职能与权利,可以使用多种措施让农业生产上的资料分配与价格调控得到科学与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还要对农用燃油上的制度进行调节,并实行减免税收上的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进行大力度的扶持,保障农业发展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管理措施。在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支持,为了促进农事活动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此时的政府可以出台更多的购买农业机械上的优惠政策,保证农耕上的活动可以不受影响。

2.1.2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

为了调动农机大户参与农业生产上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多种惠民政策来进行吸引与调动,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农机大户上的高科技设备组建新的合作组织,利用高科技设备对农机合作发展起到带动性的作用。农机大户在资金与设备上都具有很强的实力,所以为了将这些潜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应积极的使用政府号召与宣传上的职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并让这些资源得到合理与科学的运用,为农业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2.2加强土地依法流转和规模经营

想要农机合作社获得更良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土地规划上的工作是否能得到良好的经营,农业机械上在规模化作业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农民在进行农耕工作的过程中让土地可以得到连片化的生产,就可以对农民的收入创造更多的增长点。主要的原因是土地连片化生产可以让土地得到良好的规划,现在生产过程中运用高科技的机械化作业,使得土地上的产量可以获得良好的保证,与此同时,农村合作社也会在其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连片化生产模式的开展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家庭度的存在。这种制度在我国已经运行良久,制度实行的基础较为稳固,很难进行模式上的转变,面对这种情况时,应创新土地上的流转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政府来对农户进行鼓励,让农户转变土地耕作上的方式,并对土地进行集中式的规划让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机化发展思考[J].四川农机.2006(05)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政策引导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蔬菜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我镇蔬菜品牌优势,面向市场,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以大蒜为主的特色蔬菜,发展蔬菜产品加工,使蔬菜产业成为我镇农业的支柱产业,努力把我镇建设成蔬菜名镇。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全镇以发展大蒜产业为主。

2、突出特色,各村在发展大蒜产业的同时,因村而宜,发展一村一品的其它特色蔬菜。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建设蔬菜专业村。

3、突出标准化,按照标准化技术来生产蔬菜,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4、突出循环经济农业和绿色农业,大力推行“猪沼菜”模式、秸秆还田技术、蔬菜喷灌技术、频振灯杀虫技术,确保蔬菜品质优异。

5、突出品牌,全镇上下围绕长坂坡品牌做好文章,实现品牌增值。

6、突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用,按照政府引导、合作社和企业运作的思路,推行政府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扶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企业拉动生产,生产促进市场的发展机制,形成“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三、发展目标

2012年蔬菜常年播种面积达到5.2万亩,产量超过13万吨,其中大蒜稳定在4万亩,各村发展地瓜、鱼腥草、黄瓜、辣椒等一村一品特色蔬菜1.2万亩,每村建设大蒜样板和特色蔬菜样板各一个以上,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标准生产;维护和发展长坂坡品牌,确保著名商标、名菜和绿色食品的价值进一步显现;进一步加强省长坂坡大蒜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培植1-2个骨干加工企业,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达到5家以上,实现一品一社;全镇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菜农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将镇打造成蔬菜名镇。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快蔬菜产业建设,成立镇蔬菜产业发展服务专班,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蔬菜产业建设,镇农业服务中心要认真做好技术服务。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党支部书记直接负责,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指挥体系。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彻配合,切实作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优化布局,抓好基地建设

1、各村都要以发展大蒜为主,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完成镇下达的大蒜生产面积,确保全镇4万亩大蒜基地的建设,其中麦城、富里寺、赵闸、群丰、民主五个村共连片规模发展2万亩以上的大蒜大样板,在东大路、中大路和汉宜路交汇处形成大蒜黄金三角,同时每个村在完成镇下达的大蒜生产面积的同时,都要举办连片200亩以上的大蒜标准化样板。

2、按照“一村一品”发展要求,在发展大蒜产业的同时,抓好特色蔬菜专业村的建设,按照“一个蔬菜专业村、一个负责领导(驻村国家干部)、一个技术人员、一个产业目标、一套工作措施、一个督查办法、一个示范样板、一批种田大户、一笔工作经费、一批销售队伍”等“十个一”的工作要求,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全镇发展特色蔬菜12000亩,同时每个村都要举办连片100亩以上的特色蔬菜样板。

以新星村等老孙场片村为主发展大棚黄瓜2500亩,以孙场、群合和糜城为主发展迟辣椒1100亩,以糜城、袁家湖和汪家湖为主发展莲藕500亩,以赵闸、富里寺等村为主发展鱼腥草3000亩、地膜早辣椒1400亩,以民主为主发展地瓜1000亩和红菜薹1000亩,以群丰、胡场、双龙、友谊为主发展甘蓝、白菜1000亩,以麦城为主发展苦瓜200亩、甜玉米500亩。

(三)依靠科技,抓好技术服务。

1、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农业部门通过引种示范,推广一批抗病虫、产量高、适销对路的蔬菜优良品种,并办好示范田。

2、普及推广五统一生产方式。即统一生产品种、统一使用无公害农业生产资料、统一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采收、统一品牌对外销售。无公害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农家肥、有机肥、环保型复合肥、生物农药、绿色农药等,同时大力推行“猪沼菜”模式、秸秆还田技术、蔬菜喷灌技术、频振灯杀虫技术,全面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

3、实施“蔬菜科技带头人培训工程”。农业部门重点抓好百名蔬菜科技带头人的规范培训和管理,建立蔬菜科技带头人队伍。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1、加强对蔬菜生产基地的监管。各村对蔬菜基地从农资产品使用到生产技术实施等要实施全程监控。

2、加强对蔬菜投入品的监管。在全镇范围内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各村要全面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大力推广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用量,积极推广“猪—沼—菜”生产模式。

3、加强对外销蔬菜的监管。建立商品菜基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论证认可制度。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蔬菜产品的检验检测,扩大检测面。

(五)、加强品牌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维护和建设蔬菜品牌。

今年主要是名优蔬菜授牌、国家绿色食品续展、省级标准化基地复检验收工作,2013年抓好著名商标复评等工作,确保品牌兴菜、品牌富农、品牌立镇。

(六)拓宽市场,搞活产品流通。

1、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由工口负责,采取“农户+合作组织+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市场”的产业化模式,通过鼓励、扶持蔬菜加工销售企业,带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引进发展蔬菜产品深加工,改善蔬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运、运输条件,发展骨干加工企业1—2个,盘活现有三个冷库,充分发挥加工、贮运企业的龙头作用,帮助它们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通过延长产业链,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加工、保鲜、贮运企业集团,提高企业对蔬菜生产的带动能力,推进进蔬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加工量,使产品的商品化率达到95%以上。

2、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由财贸口负责,加快“公助、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建设步伐,全镇达到一个蔬菜产业有一个专业合作社的目标,支持长坂坡大蒜专业合作社、新星黄瓜专业合作社等蔬菜合作社发展,在项目、资金、用地、市场开发等方面予以支持,使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通过社会服务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实现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格局。

3、加强宣传,由宣传口负责,扩大长坂坡蔬菜产品的影响力度,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拓展信息来源渠道,促进产品流通。一是建立长坂坡蔬菜产品网页,印制长坂坡宣传册,统一对外宣传,二是在各大新闻媒体我镇蔬菜产业、产品发展情况,组织相关产品参加各级农博会、农展会,三是镇政府在街道设立长坂坡大蒜宣传牌,同时各村都要按统一的样式在汉宜路、宋草路或者其它显著位置设立特色蔬菜的宣传牌,如长坂坡黄瓜、长坂坡鱼腥草、长坂坡地瓜等户外宣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