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30 07:5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冠心病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有效地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论文关键词】冠心病;心理特点;护理
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期间,我们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加以分析,积极采取疏导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3例患者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42~8O岁,平均年龄58.4岁,病程1h一20年。心绞痛71例,心肌梗塞9例,心力衰竭3例。文化程度:大学23例,中学4O例,小学14例,文盲6例。职业:干部21例,工人33例,农民29例。
1.2方法患者入院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评价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
2心理特点
2.1紧张恐惧部分患者进入医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地恐惧,加上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突发的胸痛、胸闷、濒死感等,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恐惧心理。病情严重者需要给予吸氧、输液、监护等治疗措施,常使患者处于紧张状态。
2.2抑郁焦虑冠心病对患者是一个很强的心理刺激,尤其是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担心自己是否会突然死亡,同时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病友病情恶化而失去治疗信心,产生抑郁、悲观的情绪。
2.3多疑自卑患者住院后对自己的病情都很关注,尤其是病情重的患者,经常向医生、护士和家属了解,同时对他们的回答不十分信任,认为自己病情很重,已经没有治疗的希望,怀疑周围的人都在隐瞒他的病情,甚至怀疑家属和医护人员已经对他放弃治疗。
2.4否认心理部分患者不承认、不能接受自己患病或病情加重,对疾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能相信,坚信自己身体素质很好,甚至拒绝治疗。
2.5盲目乐观部分患者缺乏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自己身患疾病却满不在乎,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不加强自身的锻炼,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心理护理
3.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责任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态度和蔼,语气委婉,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合理休息、饮食、运动,介绍病室环境等,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
3.2健康教育通过在病室内针对性地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录像、板报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介绍冠心病的病因、病理、发作诱因、治疗和预后等知识,让患者明白冠心病是可以治疗的,只要积极配合治疗,预后较好,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疑虑和不配合治疗的心理,树立治疗的信心;同时让患者明白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负面情绪对疾病的预后影响很大,从而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并落实到行动中,消除其盲目乐观的心理状态。
3.3舒缓情绪疗法①放松疗法:鼓励患者看喜欢的电影、电视剧、书籍,听喜欢的相声、小品、音乐等方法,可以达到怡养心情,放松的目的;尤其是音乐疗法,对恢复期患者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显著。②疏泄疗法:教会患者学会疏泄,当焦虑、愤怒时,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③移情疗法:指导患者学习或培养情趣,当心情抑郁或焦虑时,可以将患者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方面,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
3.4家庭支持家属要对患者给予理解和支持,鼓励家属陪伴、亲友探视,多与患者交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其感觉到家的温暖。同时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提医疗费用,避免给患者带来负面情绪,如果患者一味担心经济负担,家属要给予开导、支持,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消除自卑、郁闷等心理。
篇2
经静脉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是对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有效的紧急抢救措施之一,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心率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因而需要迅速准确,分秒必争的抢救。作为急诊监护室,临时起搏器用物应呈备用状态,固定位置放置,做到第一时间用物、器械、配合人员全到位。争分夺秒而又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抢救和护理措施,是保证床边心脏临时起搏器正常运作,预防各种并发症证病人安危的重要环节。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安装永久起搏器知识缺乏了解,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并借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其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脉搏增快、面色苍白、烦躁、坐卧不安等。
2.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摄胸部X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备齐急救物品及药物,术前纠正患者身体状况,积极治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2.3物品准备特制的漂浮电极导管、静脉切开包、除颤仪、多功能监护仪、吸痰器、局部麻醉和各种抢救药品、临时起搏器、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导管、18号普通穿刺针、6F和7F动脉鞘。
3术中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在植入过程中,护士应该密切观察心电图,熟悉术者的手术步骤,及时接好临时起搏电极,调整起搏参数,注意测心内心电图,了解ST-T段上升情况。由于手术是在无X线透视经左锁骨下盲目插管至右心室,所以心电监护成为观察手术过程的重要手段,当心电监护出现宽大的QRS波时,提示电极进入右心室,提示术者调整电极位置,直到出现理想的心脏起搏图形,然后测定阈值。紧急情况不必过分强调电极位置,可试验性起搏。为减少电极脱位及感染并发症,术中应尽量定位理想,严格无菌操作。因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3.1心律失常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多为暂时性,主要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常见的有室早、室速,严重者可致室颤。产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是起搏器电极进入右心室的机械刺激,引起了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因此,应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变化,预防和治疗严重心律失常。一般经调整电极位置,心律失常均完全消失。
3.2心包填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X线透视下心影增大,心脏搏动减弱。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发现先兆症状需立即处理。一般可行心包穿刺术或心包内置入猪尾导管,抽取心包积血并从股静脉注入,迅速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病情稳定后重新手术。
4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4.1心律失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中明显下降,但也应严密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4.2电极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而大部分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电极脱位表现为起搏失灵,多伴有感知不良。防止电极脱位的方法是:术中电极定位要牢固,术后一般平卧24h,以后可取左侧位、半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切勿剧烈改变。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镇咳药,做好生活护理。
4.3感染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d。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应更换被服,房间、床单元用紫外线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术前1d及术后应用抗生素,每天换药,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密切观察。
4.4囊袋血肿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术后2~3d最为常见。为预防囊袋出血,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变化,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局部用小沙袋压迫4~6h。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中彻底止血,如囊袋隆起,局部皮肤青紫,有波动感,可能发生囊袋血肿,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抽出积血,覆以无菌纱布,沙袋加压12h,配合应用止血药物,囊袋积血可消失,起搏器功能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白丽.160例永久心脏起搏的并发症处理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1:31(7):5.
[2]王祖禄,韩雅玲,徐凯,等.安置446例永久起搏器并发症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增刊):119.
篇3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4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满意度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一种常见疾病类型,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1],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为冠脉造影术。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5种类型,即心绞痛型、隐匿型、心力衰竭型、心肌梗死型、猝死型,其中最严重的为猝死与心肌梗死型,较为常见的为心绞痛型[2]。另外,患者在造影术后可出现并发症,会对预后造成影响。本文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的护理工作中,分析其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4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为(6904±10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1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为62~79岁,平均年龄为(6957±18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健康宣教
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冠脉造影术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监测能力,同时耐心、详细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
1.2.2心理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多与患者接触,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积极与其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做好疏导工作。
1.2.3术后用药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提高体内造影剂排泄速度;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叮嘱患者不可随意减少药物的剂量或随意减少服药的次数等,为其讲解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4饮食护理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表,叮嘱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远离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少盐,并鼓励患者多吃绿色蔬菜及新鲜的水果等。
1.2.5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游泳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注意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等。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疗效判定标准: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较护理前降低1级以上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较护理前降低1级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经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研究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7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20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14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757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各项评分
研究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多发于冬春季节[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冠心病患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4]。临床上多采用介入治疗,但术后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本文对研究组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该护理与常规护理不同,前者主张人性化护理理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5-6]。优质护理干预是从心理、用药、饮食、生活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安抚,改善护患关系,还让其明白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使其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7-8]。另外,护理人员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有所提高。根据本研究中的统计数据可知,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06%)及护理满意度(9412%)均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高,且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新芬,严忠慧,陈亦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109-112.
[2]潘明双,王卓,白长缨.认知行为在临床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1):1589-1590.
[3]程晓霞,王玲花.优质护理对抑郁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1151-1152.
[4]闫现华.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7(10):1584-1586.
[5]王金琳,秦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优质护理构建中的效果[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0):669-671.
[6]王瑾,陈红.优质护理配合辨证施护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4,32(6):170-171.
[7]姜海燕,赵辉,张仲慧.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05-111.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45-01
我院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了优质护理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冠心病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心悸、气短,心前区及胸骨后有放射性疼痛,出汗、心率增快等。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3~80岁,平均(65.8±4.9)岁,病程3~19年,平均(6.5±2.9)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抗心律失常、强心、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措施:
①基础护理。对患者加强早晨及夜间护理,随时保持室内整洁、干净,床铺干燥、平整,每天都要对床位进行打扫,加强病房管理。对于生活可自理者,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进食;对于生活无法自理者,要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形成压疮。
②针对性护理。评估患者疼痛发作的部位、诱因、持续时间、机体反应等,并制定相应的疼痛缓解方法。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实施护理操作,动作好轻柔、准确。在进行每项操作前,都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对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并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沟通。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要对患者的体重控制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吸烟、酗酒等与冠心病的关系,从而让患者能够积极规避风险,尽可能地消除冠心病的各种诱因。
③康复教育。在康复期,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鼓励患者生活自理,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以减轻身体不适感,防止形成静脉血栓、肺血栓、压疮等。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嘱患者出院后坚持做医疗体操,多到室外散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以利于病情康复。
④微笑服务。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予以解答,以拉近护患距离,让患者产生被尊重感,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1.3 疗效评价
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评分超过50分者,则判定为焦虑。护理满意度评价使用我院自制的《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同时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从社会功能、饮食控制、规范用药、生理功能、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9.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篇5
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通过经皮穿刺周围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等),沿动脉向心方向送入球囊导管及(或)支架等介入治疗器械至目标冠状动脉对其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及疏通的一种心导管技术[1]。Kiemeneiji等[2]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近年来随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好,能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目前已成为攻克心血管疾病的有利武器。我科近年来已常规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我们针对这些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给予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消除心理顾虑,树立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我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为120例施行心脏病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
因为冠心病介入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医疗手段,其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康复时间等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面临手术的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术前反应有焦虑、恐惧、抑郁、悲观、自卑、无助、依赖、睡眠障碍等。国内学者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前有明显焦虑占76 %;必须手术和病情严重者术前顾虑较小占24 %[3]。
1.1 恐惧、焦虑心理
术前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一般资料认为: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顾虑重重、期待而导致焦虑和恐惧[4]。这方面原因占90 %以上。由于发病急、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担心介入治疗造成的躯体痛苦,担心术者的技术是否过硬及手术能否成功、会不会有并发症,怕发生意外,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亲友和单位带来麻烦或被人轻视,失去原有的待遇,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1.2 抑郁、悲观绝望心理
此类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对未来消极不安,担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有的甚至表现出退化行为,如哭哭啼啼、唉声叹气或对护理人员发脾气。特别是离退休干部,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自身疾病的折磨,自尊心受损,稍不如意,就固执己见,甚至拒绝饮食及治疗。
1.3 自卑无助心理
此类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且介入治疗费用又高,患病后既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又拖累家人,表现为孤独自卑,渴求得到关心、同情和帮助。
1.4 依赖心理
患者往往由于心脏病发作,感到病情危重,生死难测,患者缺乏主见和信心,一切处于被动地位,不想活动,不思饮食,希望得到亲人和医护人员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且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
2 术前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治疗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敌对等情绪,消除由于心理原因带来的躯体症状,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2.1 对于恐惧、焦虑心理的患者,我们热情接待,关心体贴患者。责任护士加强巡视病房,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向患者作入院知识宣教,消除其对环境的陌生感,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经济状况及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运用护理程序,制定符合个性化的健康心理指导计划,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术前准备的内容和必要性、手术的周密安排及安全措施、术后的注意事项:如术后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穿刺处砂袋压迫的时间及目的,术前及术后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指导等,或请已做过此类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教,从患者自身的健康利益出发,使之认识到介入治疗十分必要,且医护人员非常可靠,从而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介入治疗的恐惧、焦虑心理,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2.2 对于抑郁、悲观绝望心理的患者,护士应有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主动关心他们,耐心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患者心理的承受能力,让其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存在价值,正确对待疾病,同时动员家属的力量,让他们细心照料、尽心尽孝,使患者很快消除了心理负担,愉快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对于自卑、无助心理的患者,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应尊重他们的人格,以良好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家庭经济实在困难者,我们为其减免部分治疗费用,捐款捐物,给患者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2.4 对于依赖心理的患者,护士应有宽阔的胸怀,谅解患者的行为和语言,真诚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热情的照顾和精心的护理,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做好患者家人的工作,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情感支持,不要无故训斥、歧视他们。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轻松地面对自身所患的疾病和介入治疗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变被动配合为主动配合。
2.5 应用术前行为控制技术,及时减轻患者术前焦虑: (1)放松、深呼吸、咳嗽练习等能有效地对抗焦虑,是减轻术前焦虑和术中痛苦的最常用方法;(2)示范法:我们采用请一些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经验的方式进行。通过学习手术效果良好的患者是如何克服术前恐惧,取得最好手术效果的事例,掌握一些战胜术前焦虑的方法;(3)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理想的手术环境应保持整洁寂静,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遮掩,医护人员谈话要温柔和蔼,遇到意外时要保持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大声喊叫,以免产生消极影响,引起患者紧张。
3 手术后的心理状态
术前焦虑较重的患者,一般术后仍维持较高的心身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术后心理负担过重,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手术目的是否达到;(2)术后穿刺股动脉侧肢体需制动24 h,长时间保持抑卧姿势,腰背部的肌肉往往出现酸痛,尤其是对腰部有疾患的患者来说十分难受。另外排便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一些前列腺疾患常常出现尿潴留,这些不舒适都会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情绪;(3)此外,一些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期望值过高,会出现不满情绪。
4 术后心理护理
4.1 术后患者一回到病房,护士应立即告知手术完成情况,让患者放心。应多向患者传达有利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患者术后心理负担过重。术后应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尿量及穿刺部位情况。术后使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
4.2 经桡动脉入路者指导患者术后不需绝对卧床,可适当下床活动,但术侧肢体略高勿下垂,并用绷带固定,4 h后渐松弛绷带,12 h后拆除绷带以利于静脉回流。严密观察桡动脉伤口及出血情况:注意手部皮肤温度及颜色,伤口有无疼痛、渗血、出血以及手指、甲床颜色等,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并做对症处理。并发症的观察: (1)桡动脉痉挛,其发生与术者的经验有一定关系。患者精神紧张、疼痛、操作粗暴或时间过长均有诱发桡动脉痉挛的可能; (2)桡动脉闭塞,术后即刻发生率在5 %左右[5]。指导患者术后1周应避免抬重物,饮食清淡易消化,戒烟限酒等。
4.3 经股动脉穿刺途径者,的护理:术后需绝对卧床,防止出血、血肿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应卧床24 h[6],术侧肢体保持平直, 12 h勿弯曲[7]。特别是老年人,耐受力差,护士需向患者解释,术侧肢体弯曲会升高动脉压造成穿刺点出血,以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主动配合。需注意观察术侧肢体末梢皮温、皮色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若有渗血,及时通知医生,予以重新包扎压迫止血,若切口周围形成皮下血肿,需标明血肿范围以利于进一步观察,随时询问有无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观察心电监护有无心律失常及发生缺血性改变。
4.4 帮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大多数患者缺乏出院后的保健知识,故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出院后自我锻炼的知识以及饮食上的特殊要求,定期复查、复诊。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要细心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行为举止,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反应,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最佳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徐波.冠心病介入治疗—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 Kiemeneiji F,Laarman Gj,Melker ED,et al.Transradial artery coronary angioplasty \[J\].Am Heart J,1995,129:1-8.
\[3\] 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3-228.
\[4\] 何志晶,汤盛饮,吴其常,等.手术前焦虑与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 3(7): 421-423.
\[5\] 刘桂芝,郑效云,单信芝.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 齐鲁医学杂志, 2005,20(5):447.
篇6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渠道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 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篇7
【关键词】冠心病;肥胖;康复期;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07—01
冠心病是当今发病率高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肥胖患者属于高危人群。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急性期的治疗得到很好的发展,康复期的护理越来越备受关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诊疗疾病中不仅重视生理因素,而且强调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近些年心理治疗在治疗疾病中越来越得到医患的认可。通过观察我院冠心病中肥胖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使康复计划顺利有效的实施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1年至2012年收治冠心病病人843例,其中肥胖患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56人。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6.3岁。体重87—122kg,平均94.6kg
2 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
2.1焦虑恐惧抑郁心理
在疾病缓解期或恢复期,病人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顾虑重重,担忧冠心病复发。有的病人在住院期间一切服从医生护士,并不关心药理知识,当得知出院的消息,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担心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结果担忧,以致于生活变得没有规律,甚至对自己的不良嗜好不去主动节制。易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睡眠不佳、表情淡漠、对环境、治疗、护理漠不关心
2.1.1.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并不断完善康复计划,积极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充分理解尊重病人个性,稳定其情绪,用文雅的举止、娴熟的操作和蔼的态度取得病人信任,做好心理疏导,减轻或消除焦虑。
2.1.2.尽量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调整病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经常为病人放一些曲调舒缓的音乐,使病人感到舒适,减少内心焦虑
2.1.3.通过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病入学会放松,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与病人讨论疾病的治疗及愈后,增强战胜挠病的信心。
2.1.4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如通过幻灯片卡片书籍等多种形式讲解住院及出院各环节相关知识,普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安全感,消除其顾虑
2.1.5.消除病人担心出院后再复发的顾虑,详细说明本病的性质及预后良好的一面,指出令人乐观的前景。
2.1.6.在病人出院前做好解释工作,即表明病人病情已好转,恢复期只要耐心治疗,定期随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因素,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2 自卑、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
肥胖患者体态笨重、活动不便、备受旁人关注、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明显,过分敏感、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而疏于表达,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2.2.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自身修饰、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内在气质。
2.2.2与病人商讨,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指导病人选择食物,限制脂肪和含糖高的食品。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 增加咀嚼次数,减慢进食速度。安全有效的进行减肥。
2.2.3心理和身体一样,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能促进健康,鼓励病人进行锻炼,行有氧运动,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与病人一起制定活动减肥计划,鼓励进行病情允许范围内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2.3 盲目乐观心理
怀疑诊断,忽视其严重后果,自我感觉良好,用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认为吃药就能控制,不愿意从饮食、体重等方面做调整,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2.3.1 重点进行健康教育,采用简短语句,明确词汇和果断结论,使患者加强对冠心病症状转归,诱发因素的了解,认识到在康复期工作和活动亦需量力而行,尤其注意控制体重。
3 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发福者”日渐增多。“肥胖大军”的迅速崛起,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新的灾难,在治疗生理疾病的同时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征给予不同的护理和指导,使病人处于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用亲切的语言,细心的照料,及时发现病人心理反应,用高尚的情操唤起病人心理正性反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冠心病;便秘;护理
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在配合治疗的同时往往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及限制活动,因活动少、胃肠蠕动减慢、加之食物精细等原因,容易造成患者便秘。因用力排便引起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并不少见。因此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保持其大便通畅或解除便秘者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1 腹部按摩
此种方法是沿结肠解剖位置由右向左环形按摩,刺激蠕动,可促使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内压,刺激排便反射,大便及时排空防止便秘。此法简便易行,无需借助任何药物及器械,同时,护士边给患者按摩边聊天,使患者得到安慰,减轻患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不安。还可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提高依从性。
2 饮食调护
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要粗细搭配。餐前喝热饮料和果汁。若病情许可,应增加每日液体的摄入,以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另外,蜂蜜是预防便秘的最佳饮品,可冲水饮用。少食多餐。
3 排便训练
帮助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身的排便时间,平卧于床上,双手重叠轻压下腹部,做轻微咳嗽动作,重复数次,以不感觉劳累为度。教会患者掌握心理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
调节方法及意想排便方法,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合理选择泻药
通便灵胶囊口服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引起的便秘;麻仁丸口服以调节机体水分平衡,促进肠胃运动,用于肠燥便秘的患者;莫沙必利口服以增加胃肠蠕动,可用于自行解便但排便量很少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必要时灌肠。
5 人工辅助排便
患者大便干结难行,在使用药物治疗及灌肠未见效果时,可由护理人员戴手套慢慢掏出大便,直至排尽为止,手套上应涂少许石蜡油以,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先服消心痛等药物。
6 环境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可为患者用屏风遮挡,必要时可放轻音乐,并喷洒芳香剂除臭,以消除患者紧张、尴尬情绪。
以上方法既可单独运用,也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只要能达到解除或防止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便秘,消除或减少患者因便秘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就应当在日常护理中充分运用上述护理方法及手段。
参 考 文 献
篇9
猝死是冠心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冠心病猝死,它是冠心病病患在病情好转之后,突发的死亡。它约占心源性猝死的50%[2]。冠心病它与饮食、年龄、饮食、生活方式及疾病的控制密切相关。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低猝死及心梗的发病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14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10例发生猝死)的临床资料,采用积极护理措施,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89例,女53例;年龄41―84岁,平均64.2岁。其中,发生猝死10例。
1.2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4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冠心病的原因及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并且提出积极相应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应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冠心病发病原因以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病原因,如表1,表2。冠心病的病因中高血压及高血脂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4.6%,与其他病因相比,更常见,P
表1分析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表2冠心病猝死原因
3护理措施
3.1注重心理护理
针对冠心病猝死原因-情绪变化,我们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形成以患者需求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双向交流模式。一些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危重,继而产生悲观、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阐明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病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念,继而提高患者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3.2关于饮食的指导
针对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诱因-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便秘及暴饮暴食等,我们为规避诱因,应控制饮食,控制食量,禁忌饮浓茶及酒。
3.2.1合理控制饮食
患者饮食应遵循清淡、营养、低胆固醇、低脂、高纤维素的原则,食用植物油,多食粗纤维,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少食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冠心病患者应多食萝卜、鲤鱼、豆腐及冬瓜等食物。忌食腌制发霉或者过烫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发生[3]。
3.2.2控制食量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规律,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晚餐尤其不宜过饱(7分饱为宜)。据相关报道[4] ,饱餐增加胃肠道血供,继而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3.2.3禁忌饮浓茶及酒
酒精对冠心病患者危害十分大,它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继而增加心肌耗氧,致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律失常,增加发病危险。浓茶及含过量咖啡因的饮品均可兴奋大脑,影响睡眠,也对冠心病患者十分不利。
3.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1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劝导患者戒烟是十分重要的。
3.3.2规范患者日常生活
指导患者不应在饱餐、饥饿及运动后马上洗澡;洗澡时,尽量有人陪同;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不宜淋浴;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冷;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应用温水洗脸;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突然或者过快用力动作,例如走急路、下蹲及搬重物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3.4冠心病的用药指导
3.4.1合理用药
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不可停服及漏服。护士应嘱患者家属监督其服药。患者若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应按时测心电图,血压,每次服药前数患者的脉搏数,若患者脉搏少于60次/min,则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4.2药物随身携带
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制作安全卡片(注明患者姓名、电话、疾病诊断及联系人),确保如突发心脏病,可得到及时救治。
3.5普及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先兆症状
冠心病常分为两型即心肌梗死型及心绞痛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暂时性的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它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放射性胸痛,含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症状缓解。心肌梗死,它是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发生的冠脉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继而引发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或者心前区剧烈痛,往往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含服硝酸甘油之后,症状无改善,重者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甚至危及生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先兆症状,可为临床诊疗争取宝贵的时间,这是十分必要的。
3.6向患者普及急救知识
出院时应向患者阐释心绞痛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5]。若患者出现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增加;发作期延长;疼痛程度增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等情况,可能提示出现心肌梗死。我们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关救护工作:(1)患者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min一片,以缓解疼痛;(3)若患者病情危重,应立即通知当地急救中心,120到达后,就地施救,等到患者心律、心率及血压等平稳后,方可轻轻移动,送病患到医院进一步治疗。(4)有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5)若患者出现,面色突然发绀、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微弱或者停止、意识不清等,提示急性心梗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引发心脏骤停,这时候,我们需重锤患者胸前1-2下,进行心肺复苏,等待医生到来,为抢救赢取宝贵时机。我们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心梗的发病机理以及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应与医院保持联系,并定期复诊。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00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plocardia nursing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73 cases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77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diplocardia nursing, and the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plocardia nursing; 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糖尿病(DM)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CHD)人群受高血糖影响,其危险性将显著提高[1]。临床现采取双心护理模式,通过整体护理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消除不良情绪。为明确该模式应用于临床对DM并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该院针对性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与研究组(7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43:30,年龄50~71岁,平均(61.84±7.36)岁;病程2~11年,平均(5.78±3.12)年。研究组男女比例45:32,年龄51~72岁,平均(61.97±7.42)岁;病程1~12年,平均(5.89±3.26)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有血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用药与饮食指导等;研究组予以双心护理,具体为:(1)心理护理:同患者进行交流,通过康复实例讲述提升患者治疗信心;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护理人员主动安抚患者,予以情感支持,并结合患者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心理辅导;护理人员予以患者眼神、表情、手势等肢体语,适当触摸安抚,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认知护理:①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患者文化程度与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宣教,内容主要为疾病成因、治疗方式、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等;②予以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在服药过程中讲解药物知识,包括药物原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提高依从性;③指导养成正确饮食习惯,严格控制摄入热量,多食新鲜瓜果蔬菜,保证营养、维生素等摄取充足,叮嘱其戒烟、酒等;④协助矫正不良生活方式,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保证充足睡眠,加强日常血糖监测,提升自律性与主动性;⑤加强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出现心绞痛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服用药物缓解。
1.3 观察及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心理状态,采取抑郁(SDS)与焦虑(SAS)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DS得分为53分以上则为抑郁,SAS在50分以上为焦虑,得分越高?Y状越明显;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取SF-36评分标准,分成躯体感觉、生活满足感、睡眠状态、工作能力等方面,每项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
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51.79±4.64)分、(54.46±10.58)分;对照组分别为(43.86±4.17)分、(49.26±7.31)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t=10.988 7,3.484 0,P
2.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高(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