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庭院经济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质量庭院经济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扎实开展产业脱贫攻坚。一是制发《2020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和《2020年庭院经济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在产业帮扶上出实招,对2019年底扶贫系统内享受政策的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补贴,发放补助资金323.225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297户3426人,户均可增收5000左右。二是调整优化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全旗现有产业发展指导员177名,有专业知识人员占比达81%,建立了户有指导,村有联络,镇有技术小组,旗有专家组的产业发展指导网络。截止目前,通过组工视线培训各乡镇指导员1次,线下培训2次,开展网络视频培训27次,逐村巡回督导1次,对南部乡镇61个村进行督导排查,排查出11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三是积极完成《鄂伦春自治旗国务院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清单汇总表》、《鄂伦春自治旗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初步发现问题排查整改台账》、《鄂伦春自治旗对照认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情况实地踏查调研反馈问题整改台账》等9个脱贫攻坚整改台账的整改,认领问题34个,制定整改措施59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完成率100%。四是2020年统筹旗内农牧业专家,围绕食用菌、中草药、农业生产、肉牛肉羊等方面开展产业扶贫技术培训300余期,培训农猎民80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2000余人次,贫困群众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提升。
(二)进一步推进农牧业提质升级。一是2020年播种面积为444.7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440.22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419万亩、玉米7.5万亩、小麦4.6万亩、马铃薯0.5万亩,预计粮食产量12.3亿斤。落实标准化生产面积304.55万亩,为马铃薯种植者发放补贴200元/亩,积极引导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二是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数达到41万头只,其中肉牛存栏3.4万头,肉羊存栏31.92万只,生猪存栏5.46万头。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模养殖水平保持增长,全旗现有肉羊存栏500只以上的养殖场90家,肉牛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169家,生猪存栏200头以上养殖场75家。三是水产品产量580吨,其中养殖产量46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716万元,落实养殖水域面积4500亩。今年创建冷水鱼特色养殖示范场1家,养殖场水域面积77亩,育种池面积2.4亩,孵化池600平方米,目前已经投产。休闲渔业达到5家,产值20万元。
(三)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一是龙头企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新培育区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己上报市农牧局等待批复,新培育旗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5家,截止目前,我旗区级农牧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牧业龙头企业8家,旗级农牧业龙头企业20家。区级产业化联合体1家,市级产业化联合体7家,旗级产业化联合体8家。二是目前全旗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941 家,其中国家级农民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4家。根据全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将规模经营户、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等规模农牧业经营户纳入家庭农牧场范围,目前已录入家庭农场信息平台6000余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旗级家庭农场37家。全旗农机专业合作社62个,有社员、从业人员775余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642台套。
(四)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制发《2020年鄂伦春自治旗农村猎区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全旗完成改厕4300户,并配套了吸污车、粪污处理车等设备。为切实巩固农村改厕工作成果,旗委农牧办成立专班多次巡查督导,组织乡镇、村开展自查,共排查4300户,排查出566户厕屋出现倾斜、沉降和落粪口小等问题,并组织施工方进行整改,截至10月14日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积极申报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制定《鄂伦春自治旗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现正在修改完善。预计2020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全旗秸秆燃料化20%、秸秆还田达到65.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7%。三是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农村生活垃圾近2.5万余吨,清理村内沟渠334.6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325余吨,发放宣传资料5213份,悬挂宣传牌313个。
(五)加强品牌建设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过多年培育,全旗现有“三品一标”产品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其中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18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鄂伦春紫菀、鄂伦春滑子菇、鄂伦春防风、鄂伦春赤芍、鄂伦春金莲花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尔滨湖狗鱼”、“达尔滨湖鲫鱼”、“北旺牌淀粉产品”等绿色食品、鄂伦春马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正在申报过程中。2020年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对全旗屠宰环节及养殖环节开展“瘦肉精”抽检工作,截至目前共采集样品200份,速测结果均为阴性,合格率为100%。同时在全旗范围内共抽检(速测)地产蔬菜300个样品,通过检验(速测),结果均为阴性。
(六)积极支持农牧业创新工作。2020年申报区市两级北方药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蒙中药材赤芍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蒙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内蒙古高寒地带蒲公英标准化栽培及高值化应用与示范项目、天源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登科13号”的中试与示范项目、新润商贸有限公司农作物配方肥智能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等4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资金总计230万元。
二、亮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清产核资和集体成员确认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全旗82个行政村的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完成10个村的集体登记赋码,颁发了集体产权登记证书。二是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预计到2020年底,8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将达到2600余万元,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万元。三是旗农业经营管理站依法成立审计组,完成了全旗各行政村村两委换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维护了风清气正的换届换届氛围,有力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
(二)重点农牧业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一是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项目。春季完成秸秆还田15万亩、增施有机肥3.7万亩、增施微生物菌肥12.48万亩以及土样采集与化验工作,7月制定了《202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目前正在按照实施方案开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各项工作,预计明年5月将完成全部工作。二是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面积1万亩,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初步设计招标工作,预计2021年5月完工。三是制种大县奖励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分三年实施。目前正在开展2019年项目采购种子加工设备、制种基地能力提升、种子繁育技术指导等工作。四是农机补贴项目。2020年中央补贴资金共计使用1281.541万元,补贴机具数量545台,其中收获机械18台、拖拉机378台、无人机10台、播种机械137台、栽植机械2台,发放指标确认书545份,受益农户为497户。五是深松整地项目。优选了农机合作社50家,配备200马力以上拖拉机95台,深松机械95台,目前,已完成了5.8万亩。六是保护性耕作项目。投入保护性耕作作业的免耕播种机193台,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24万亩,建设旗级示范基地2个、乡镇级7个,培育科技示范户33户,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施乡村振兴动力不足。鄂伦春自治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迫在眉睫;农业产业链不完整、不衔接仍然是当前的软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脱节,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投入不足。我旗受自然、区位条件限制,发展比较滞后,旗级财政又困难,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投入相对较少;国家虽逐年增加对我旗的投入,但仍显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三)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滞后。由于受自然资源条件限制,我旗主导产业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分散管理,给打造标准化基地带来一定困难,通过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标准化基地不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目前我旗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平衡、发展模式单一,村集体有效资源资产不足,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时带来一定难度。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当前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呈现“远距离、多环节、大流通”的特色,农产品责任主体不仅仅是生产者,还涉及收购、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主体,落实主体责任较难;规模化生产比重不高,农民的种养水平还停留于传统的种养方法,标准化生产技术未能顺应推广、普及,源头监管较为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
(一)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补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短板。优化种植业结构,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发展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肉羊等。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全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治理保护、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
(二)继续深化农村重点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变经营方式,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继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落实促农增收的各项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按序时进度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使用和信息上传,加大“三品一标”产品申报力度,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工作,保障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加大对大鹏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全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依托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水平,完善畜禽粪污田间贮存和利用设施,畅通粪肥还田利用渠道,建立完善粪污收集处理体系,促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篇2
位于北部,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8万人,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7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97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6、全国的1/12。“九五”初期,饮水困难人数达62.5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2%以上。人畜饮水主要靠浅层地下水,但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且均呈现高含盐、高含氟,高氟水、苦咸水分布面积620.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共涉及等18个乡镇184个行政村40.08万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我县水资源的两大特征。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兴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要兴富平先兴水,富平要富先富水”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九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作为振兴富平经济的首项基础工程,每年把供水项目工程建设列入县上重点工程来抓。特别是从年开始国家决定,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加强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确立新观念、开拓新项目、创建新机制、塑造新形象、谋求新发展”的五新兴水思路。推行项目带动战略,提出“政府推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水源共享、集中连片、稳定解决、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力建设这一德政、富民工程。
二、项目计划与完成情况
一期农村饮水解困项目,年度,省、市下达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计划9处工程20个项目,解决6个乡镇18个行政村2.546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一、二批12个项目1.78万人,三批8个项目0.766万人。计划总投资768.92万元(一、二批532.32万元,三批236.6万元),其投423万元(一、二批293万元,三批130万元),地方配套345.92万元(一、二批239.32万元,三批106.6万元)。同时,下达二期计划共2个项目,解决2个乡镇2个村940人饮水困难,计划总投资28.1万元,其投15.5万元,地方配套12.6万元。一期三批(含二期)设计批复总投资253.76万元,其投138.5万元,地方配套115.26万元(含二期总投资25.85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8.75万元),解决0.86万人饮水困难。
我县饮水解困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设计批复,参照项目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责任和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年月开工,年月底全面竣工。共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建设年月开工,年月底竣工,完成了一期年一、二批工程建设。共建成饮水工程5处,打配机井6眼,建管理站、配水站6处,房建1168平方米,围墙1092延米,塔池7座,加压站2座,架设高低压线路7.7公里,架设变压器5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49座,铺设管网33.85公里,移动土方4.24万立方,投工3.26万个工日,已解决4个乡镇12个村1.78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548.23万元,占计划总投资102.99%,其补293万元,占计划国投100%,地方配套255.23万元,占计划106.65%。
第二次建设年月开工,月底竣工。完成了年三批和年二期工程建设,共建饮水工程6处,打配机井3眼,建管理站4处,房建面积301平方米,塔池5座,加压站1座,架设高低压线路3.7公里,架设变压器2台,建闸阀井、水表井等附属建筑物72座,铺设管网28.87公里,围墙442延米,移动土方2.34万立方,投劳1.88万个工日。解决了5个乡镇10个行政村0.7824万人(饮水776人在改水中)的饮水困难,完成总投资258.5937万元,占批复总投资101.9%,其投138.5万元,占批复100%,地方配套120.0937万元,占批复104.19%(含二期总投资26.6874万元,国投17.1万元,地方配套9.5874万元,)。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的供水工程已全部投入试运营,入户率达到40%;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9处(含11个工程)供水管理站,其中县管工程2处,乡管工程9处,招聘管理人员20人;建成了等11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集中供水工程。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计委、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农村饮改水项目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饮水项目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将饮水项目列入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在项目建设前期,县政府及时将“农村饮改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工作;县长,主管副县长、水务局局长副组长,政府办、水务局、财政局、计划局、卫生局、电力局、国土资源局及项目区十四个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并在县水务局下设办公室,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总工为技术总负责。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项目规划、年度计划,评审县批工程初步设计,监督工程资金,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组织管材招标、竣工资料汇编、阶段检查验收和竣工初步验收。在项目建设中,县长贺韧多次深入施工一线,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全力以赴,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及时成立了“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办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现场办公,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乡镇多,资金筹集量大的情况下,项目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克难攻坚,落实群众自筹,协调解决征迁、占地问题和群众投工投劳,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任务、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年月日,县政府及时组织召开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明确了职责,落实了项目建设任务。县经济发展局负责投资计划的审批、进度表会签;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监督、报账审批表会签、审批竣工财务决算;县卫生局负责改水项目的监督管理、水质检测、改水工程进度表会签;县水务局是项目的实施单位,负责项目主管部门(市水务局)下达的项目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项目实施,上报工程进度和用款计划,按程序申请报账;有关乡镇负责群众自筹的落实,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保障施工建设环境通畅。县项目办按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及时将县政府“关于年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下发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并按照省市《细则》精神,印发了《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和《关于下达年度农村饮改水项目群筹资金计划和投工投劳计划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制订了建设任务、标准、工期等具体措施,把项目建设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
(三)科学规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一个贫困又缺水的农业大县,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工程建设的前题和要求。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依据国家水利部《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管理细则》中农村人饮困难“三个一”的标准,采用集中连片供水方式,供水设施建设到自然村公共给水点,有条件的村组供水到户,水质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来我县进行实地踏勘,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科学论证,对水源地水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对水质做了化验,结合富平实际提出了北部山区建水窖,地区建集中供水工程,有条件的尽量采用“380岩溶水”作水源,实行水源共享,合理调配,集中连片供水的总体解决方案。按照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县项目办及时组织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座谈会议,讨论项目工程规划方案,选择县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行项目工程施工设计。
县水利勘测设计队及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班子,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测,按照有关设计标准,精心进行项目工程设计,对主要供水设施蓄水池、加压站、水塔等的设计,严格采用国家标准图集;具体供水方案,因地制宜,坚持“水源共享,高水高供,低水低供,集中连片”的设计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齐全,突出我县饮水项目工程设计特点。按照分级审批程序,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全部通过了市、县专家组评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县项目办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了《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管理文件汇编》等省、市有关文件;向各成员单位和项目乡镇印发了《农村饮改水项目实施方案》,给施工队、技术员、监理等转发了《农村饮改水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建设管理文件。从组织机构、项目管理、计划与资金管理、奖罚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易于操作的明确规定,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卡制度,逐乡、逐村建立卡片。卡片内容明确了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实行“项目管理、规划到卡、按卡实施、建成消号”的制度,做到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实事办好。
(四)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我县饮水解困项目资金以群筹为主,国家投资为辅,采取多元化、多渠道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省、市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一期一、二批项目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进行了个别调整;一期三批(含二期井通、西河)项目按批复实施,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投资任务。共完成投资806.8237万元,其投431.5万元,地方配套375.3237万元。解决了2.5624万人的饮水困难。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设立了农村饮水项目资金专户,项目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县项目办管理、监督国家投资资金的使用,乡镇负责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根据工程进度,项目办组织水务、计划、财政部门进行查验,汇签工程进度表,资金报账审批表,由县水务局在市水务局报账支付,国投资金主要用于工程管材、水源井、管网铺设电力设施,土建主体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征迁占地、青苗赔偿、投工投劳和其他工程建设。为了保证自筹资金及时到位,县项目办将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记入工程专户,并结合项目区群众收入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对自筹资金采取群众集资,工程占地、青苗赔偿、电力设施、管道土方开挖回填、投工投劳等以劳折价形式记入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按受益村落实,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计划全部落实后,项目办方可安排工程施工。国投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减少了中间环节,促进了工程进度,并由审计、财政、监察部门监督,确保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五)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对项目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干,部门领导负责,一名技术员把关,有关单位和乡镇积极配合,并纳入县上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县水务局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及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及时成立了“水务局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按“设计施工,合同管理,验收签证,审批报账”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施工方面,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证、设备、技术力量、业绩、资金和质量保证金等进行严格审查,选择有资质的县水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施工。
单项工程,项目办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机井、土建、安装施工合同13份,合同金额113.95万元;与供应商签订了管材合同4份,合同金额24.55万元。进行合同管理,界定工期、质量和投资,确定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抽调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食宿在工地,严格按设计施工;并聘请具有监理资质、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水利监理工程师2名,进行工程质量监理,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水源建设方面,对新打水源井出水量进行了抽水试验,确保水量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按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实行“三检”制,即施工企业自查自检,项目办不定期抽检,整体项目进行终检;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实行接收货验收签证;对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等,实行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pvc管材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县政府采购中中心同意,县项目办抽调水务、计划、财政等有关人员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县监察局、县采购中心进行监督,进行了统一邀请招标采购,在资质审查中,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营业证,生产合格许可证,选择正规企业产品。对所采购管材,认真核查出厂合格证,实行工地质检、验单接货签证制度,并按材料出入库进行管理。
(六)认真检查,严把项目验收关。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按照《农村人饮项目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和《农村人畜饮水项目阶段性监测与评估暂行办法》,工程建设实行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签证,单项工程竣工初验签证或竣工验收签证制度。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由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报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现场技术员,检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填写分部分项工程签证;单位工程(或交工)验收,以合同为单位进行,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或申请,由县水务局项目办收集核对,填写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报县项目办验收;单项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竣工决算,报县水务局项目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审价,由县项目办收集编制竣工资料,组织水利、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按建设规模、投资、工程量、工程效益、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竣工初验或验收。
填写单项工程竣工初验鉴定书或竣工验收鉴定书。通过初验或竣工验收,所建11处工程质量总体评价为优良,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规划布局经济合理,按设计图纸施工;配套设施齐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水源充足,满足用水需求;水质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财务帐目清楚,审计合格;国补资金足额到位,地方配套按计划落实;竣工资料齐全,按村建档建卡;落实管护责任,水费征收合理,工程效益显著。目前,工程全部成立了管理站,有专人管理,制度健全,引水入户率总体已达30%,运行良好,群众十分满意。同时,省、市、县电视台、《日报》、《日报》等新闻媒体分别就饮水工程作了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工程是关心人民疾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七)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工程竣工后,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县水务局及时下达了《关于成立饮改水工程管理机构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和《农村饮改水项目管护责任书》,确定了供水工程管理权属和临时水价。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并对已建成的供水工程,要求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县水务局委托县水管站负责全县乡村供水管理工作,跨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在县水务局指导下成立饮水工程管理站进行管理;一个村或几个村集中供水工程,县水务局委托乡(镇)供水站或乡(镇)水管站进行管理,供水站站长是工程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该站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项目工程建成后,成立了供水管理站负责供水工程,西村供水工程并入流曲供水管理站管理,属县管工程;等9处供水工程委托所在地乡镇政府水管站管理,属乡管工程。
在管理人员落实后,先后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在水源与水利工程、农村自来水、卫生防疫、水质监测、财务支收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严格水费收缴,实行抄表到户,按表结算,接受用户监督;水费标准由供水企业根据供水成本核定,报水务局审核,经县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目前,由于工程刚刚建成,现处于试运行阶段,制水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尚未确定,试运行期执行临时水价,待运行正常后,根据运行成本报请县水务局和物价局进行水价审批。工程运行正常后,供水单位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严格水费收支管理。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按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在不影响本工程维修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县水务局有权对饮水工程的折旧费和大修费进行工程间调配,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供水事业持续发展。
四、项目效益和影响
我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充分体现了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质量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