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实践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06-01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形势下,小班化教学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做好教学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运用激情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在课前教案预设中,教师就要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规划好,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保障学生学习新知时间的情况下,教师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交流。

在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热情能够感染学生的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排除干扰,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全心全意地安排课时、做好教学规划,带着饱满的激情进入课堂,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是形成师生有效交流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保障。每个学生在智力和学习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的点滴进步,对基础好的学生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加指导、正面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有所收获。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认识的三角形进行情境创设。“同学们,今天早晨三角形把自己一条边落在了家里,成了现在的样子‘

二、制定多元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时,首先应该对班里的学生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测验、观察、家访等途径,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比例最好是1 ∶ 2 ∶ 1。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备课,使课堂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

教师在把握整体教学规划的同时,要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A组学生来说,目标要定的稍微高一点,让他们努力一下就能够触及目标;对于基础稍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掌握最基础的课程内容。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练习。对于A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独立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B组的中等生,教师在帮助其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对重难点的理解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对于C组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要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主。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向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迈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给学生布置课堂练习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掌握扎实的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探索、思考性的问题,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开发。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也要进行分层设置。采用A、B、C三组不同的试题标准和题目来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情况,分别计算成绩。这样三组试题难易有别,分数差别不大,极大地维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也激发了优等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三、创设情境,提供学习交流空间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重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见解,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以说促思”。教师还应该注意情境创设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敢于质疑,及时提出问题,并和教师共同讨论探究,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的教学目的。另外小组合作方式也为学生“以说促思”提供了交流空间。小组讨论、合作、竞争的学习模式加强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使相互有差异的学生思想互补,学习其他组员身上的优秀之处。这弥补了师生交流的不足,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协作,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索。这对学生的长久发展大有益处,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让小组合作完成。每3人1组,每人1张相同大小的纸,分别折出1/2、1/4、1/8,并用不同颜色填涂,然后观察它们各自在纸上涂色面积的大小。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这3个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组经过操作、讨论后派代表进行表述。这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又促进了学生间相互启发,积极探索和思考。教师把小组合作与小班化教学形式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之间互补、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数学小班化要注意做好教学规划,深入了解本班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法,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农村学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靖,黄志福.农村小学小班化数学分层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3(9):83-84.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班化;有效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的典型代表。所以,在新时期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班化有效教学,逐步培养小学生学习的技能,提升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热情,帮助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一、构建快乐学习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室是学生在学习期间“两点一线(两点:教室、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快乐的小班化教学课堂,用以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增长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例如,某校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在教室的墙上画了一颗愿望树,然后让每位学生在这棵愿望树上写上自己最大的愿望,朝着自己的愿望不断努力,让学生的学习有了寄托,而且还适当地美化了教室环境,给教室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也营造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激情。

二、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

小班化教学的优点就在于教师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学生独特的个性,所以,把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对于教师及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小班化教学能够充分保障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如,教师用身上仅有的14元买了一本书,总共用去10元,问还剩下多少钱?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加减法的原理及特性。像这样把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中亲身体验到数学中的愉悦,以取得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是要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使用一定的趣味法教学来提升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动脑的能力,提升小班化教学效果,如,构建快乐学习课堂、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等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的兴趣,达到小班化有效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

在班教学中,由于学生家庭环境、遗传因素、智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造成了学生在思考问题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老师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一、差异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制定

老师要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好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运算律”这节课的时候,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灵活的应用运算规律。接受能力差的学生的目标就是能使用运算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这样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制订,学生们在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适当的努力学习,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

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由于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老师在教学方式的选用上一定要灵活多变。结合教学内容和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积极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说,在学习《圆锥和圆柱》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围圆锥和圆柱的形式,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的形式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三、评价的差异性

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作业布置和考试,然后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评价,切忌等级制的分数测评。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评价。比如说,对调皮的学生可以说: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更漂亮地完成作业;对内向的学生可以说:你的作业写得真仔细,老师希望你的更好表现;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说:你是老师的骄傲等。通过这样的差异性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的学科规律,从三个方面:差异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评价的差异性,提出了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佳.面向数学教育改革的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的试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问题提出的实施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08(12).

篇4

首先是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班化教学中虽然学生规模较小,数量较少(一般控制在30人以内),但学生之间仍旧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对班内每名学生的性格、特长、成绩以及能力倾向多方面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挖掘个性,寻求共性,对学生进行小组编排.如某班有28名学生,其中女生6人,男生22人,通过分析与调查,可以将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4人一组.以其中一组学生情况为例: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的集体,而集体就不能缺少必要的领导者和组织协调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之后,教师应选一个小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侧重于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如何凝聚组员力量,互帮互助;如何通过协调组织来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分工,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小组长不但会成为教师的最佳助手,还能够成为其他学生的得力帮手,对促进探究性学习有着十分积极而必要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式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探究策略

1.把握探究时机,积极引入探究性课题

把握探究时机,适当引入探究性课题,对小组合作式的小班化数学教学十分重要.那么最佳的探究时机是什么时候?笔者认为当某一个课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时;学生意见无法统一,出现多样化答案时;当数学知识出现某个关键点或者是转折点,需要学生主动探求时;当学生反映出交流欲望时,都是引入探究性课题的恰当时机.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时,销售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公认的难点,每当遇到此类题型,他们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这时以这个难点为契机,引入探究性课题“怎样赚钱”让每个小组深入生活进行体验,了解具体的销售情况,通过实践让他们来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这种抓住学生探究心理,选择恰当的探究时机引入课题,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构建互动关系,合理组织探究性活动

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板书 规范化

从教10多年来,我发现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中,为了节省时间,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采用播放课件、贴条幅的形式呈现板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黑板的重要性也常常被忽视,板书设计单调乏味,有时书写也相当的凌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备课时忽视板书设计,东写一片、西划一片,随写随擦,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学生难以观察,大大影响了知识的传授, 降低了教学效果,难以体现教材前后内在联系。忽视基本功的训练,板书缺乏示范性,书写不规范,这都会给学生误导。

小学数学课堂的板书更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在新授课中,板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操练所学新的知识;在练习课上,板书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成系统性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二,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合理的板书能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条理清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明确地感知和领会所学内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能板书一手漂亮、规范的字,而且板书设计得整洁、美观,就会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因此,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板书的规范化”进行了课题研究。先将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做一下汇报。

一、开展访谈调查研究,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板书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的规范化》,我在开学初进行了一次学生和教师对板书现状的调查工作。访谈调查的对象是本人所任教班级同学,和几位本校的数学教师。访谈老师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在现代化媒体逐步普及的情况下,板书是不是会被淘汰?2.相比现代化媒体,板书还有优势吗?3.数学课中的板书,除了要求逻辑有序,重点突出外,是不是在形式等方面还要进行考虑、设计呢?4.你在数学板书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从调查的反馈情况看,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板书决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无其所谓”的雕虫小技,而确属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又是长远的。作为一个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板书,上课时进行恰当板书,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无论高科技使教学变得如何便捷,汉字、汉语言文化,永远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访谈学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喜欢数学课老师的板书吗?2.课件进课堂后老师还需要板书吗?3.你对老师的板书有什么要求吗?

从调查的反馈情况看,通过访谈多数学生喜欢老师的板书。特别是复习的时候,能够让他们把知识形成知识网,记起来更方便。课件也喜欢,能够吸引他们,但有时只是瞬间一过,时间长就忘了。教师板书的字很漂亮。说明学生通过规范的板书,通过教师的示范,学会如何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学会归纳、总结、说明等学习方法,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

二、总结出板书设计的规范化要求

对于教学来说,规范的板书像我们吃饭不能不用筷子一样,看起来很平常,但也正因为它平常,才显得格外重要。规范的板书是辅助课堂口语表达的方式,强化教学效果而写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总结出板书设计的规范化具体要求:板书设计要有目的,图文要准确、简练,有启发性和实用性。板书设计不但要符合教学目标,还要体现教学意图,符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板书与讲解紧密结合。做到用词精炼、准确,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可以揭示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把特殊典型的事例置于一般规律的形式之中;可以寓抽象于具体之中。板书既要“中看”更要“中用”,不能好看不实用。

我们还总结出了板书设计评价量表。利用这个表可以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板书是否规范。(如图)

三、总结出板书的设计模式和收集整理了优秀规范的板书案例集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出课堂规范的数学板书常用的设计模式有:表格式、总分式、图示式、提纲式、分解式、集合式等。另外,搜集和整理了平时课堂中的优秀板书设计和典型的板书设计,已结成板书案例集,在全校推广。

四、板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比如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数字符号要写得清楚、整齐;等号要对齐;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写解和设,作业本不许乱涂乱画,这不仅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教师要通过规范的课堂板书言传身教地进行教学和示范,这就是说教师板书要注意规范化,这是为学生欣赏和借鉴用的。所以,板书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被教师们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今后的设想

1.要在理论探索上进一步深化。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就有关内容作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尚未研究充分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展开研究,力求取得更深、更新的认识。

2.在实际应用中对板书的规范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3.调动广大教师课堂板书规范的积极性。

4.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篇6

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更上一层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内容安排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

第二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连除、乘除混合和解决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计算器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比万大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数表示事物。

第七单元——倍数和因数

了解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知道

2、3、5倍数的特征。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在“玩水”实验的过程中,了解1升=1000毫升。 第三单元——线和角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知道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和用三角板画30?、45?、60?、90?角。

第六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和画图,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

认识众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和众数两个统计量的不同意义,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读条形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共4个活动)

参观植物园——结合“除法”单元设计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参观植物园”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参观植物园这个活动中租车和设计参观线路的问题。

体验大数目——结合“认识更大的数”单元设计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心跳100万次大约多长时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以及100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有多高等,感受大数目。

全家的休息日——结合“倍数和因数”单元设计

结合聪聪家三口人不同的休息时间,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读书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通过读课外书调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估算读书的字数,并对读课外书进行指导。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单元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三线和角

本单元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对线和角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包括直线、线段和射线,角的概念、角的度量和角的画法等内容。单元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性、挑战性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计算器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大数,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器的演变、用计算器计算,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用计算器探索特殊运算中的数学规律。

五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理解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数的认识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亿以内的数、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数表示事物等。单元最后设计了“体验大数目”的综合应用活动。

六垂线和平行线

本单元是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初步认识了线段、直线、直角和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和画平行线。

七倍数和因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奇数、偶数;倍数和探索

2、3、5的倍数的特征;

因数和和分解质因数等。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公倍数、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八统计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简均数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求稍复杂数据的平均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求众数、用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

本单元教育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3.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统计知识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量、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选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教材中典型事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既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要借助学生熟悉的典型事物,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二)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并及时补充、丰富一些课程资源,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把学生数感的培养贯穿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四)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这些操作活动对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一定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并充分利用操作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五)把读统计图、表贯穿在统计学习的全过程。

数学活动中,要把过去“讲”知识,“教”作图变为学生的自主读书、观察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统计知识,又培养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我班共21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务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数学教参》,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变得积极主动。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3、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

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对学生作业做到面批面改,抓住后进生,课上要多提问,课下多辅导。

6、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7、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19名,男生15名,女生4名。接手本班后我班的问题:男生较多,纪律性很差;养成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会听讲,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按时作业等等。在成绩,班集学生成绩较差;尖子生凤毛麟角;数学计算能力差,马虎,不爱懂脑筋思考分析问题。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1、在的情景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表示大数。

2、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算。

3、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能交流。

4、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并2、3、5的倍数的特征。

5、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数

的所有因数。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数的运算

7、会口算百以内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

内容来自hbban.cn

8、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9、能借助计算器较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运算中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1、两点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一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直到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生活情景,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测量

6、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度,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

7、容积“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

(三)统计与概率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数据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

冀教网,好冀教网

2、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

3、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4、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数据信息,并能读懂条形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

1、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体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体会数学的作用。

三、主要教学措施

1、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感性材料,学生的操作活动,生活帮助学生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解决问题来学习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直观教学,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难点,使学生打下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建构数学知识。

总之,在新的学期,我将紧紧课堂教学改革中心,以新课程为动力,以科研课题为抓手展开工作。将迎着新课程的东风,沿着既定的,勇敢攀登,再创教学改革新辉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

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有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8、对个别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进行辅导,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2、以《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3、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5、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6、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7、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篇7

对于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做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并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的成绩提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一)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14

人,女生25人,插班生3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本班级有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

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

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6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2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二)一、学生情况分析

两班共有学生78人,从整体上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有80%的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只有20%的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有20%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是很好,其中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有难度的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特别有三四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不知道怎么学习,基础知识很差,每次考试也就60——70分,经常不及格。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五、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一、位置与方向(5) 十 六、面积

面积(4)

二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3)笔算除法(1) 十一 面积(3)

五一休假

三 笔算除法(4) 十二 七、小数的初步练习

小数的初步练习(4)

单元练习(1)

四 笔算除法(3)

单元练习(1) 十三 八、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4)

五 三、统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2)

平均数(2) 十四 单元练习(1)

九、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2)

单元练习(1)

、年月日

年月日(4) 十五 总复习(4)

七 年月日(1)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3) 十六 端午休假

总复习(2)

期末复习(1)

八 笔算乘法(3)

清明休假 十七 期末复习

九 笔算乘法(1)

期中复习、练习(3) 十八 期末复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三)一、基本情况

我们三年级(3)班学生一共有39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0人。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多数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在进一步培优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 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这是学生在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统计与概率: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莲山~课件 ]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8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4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统计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认识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篇9

一、教师更新观念,提高对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的认识

们学校进行小班化教学,教学中也尝试了合作学习,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刚开始对这个合作学习很有偏见:1)认为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会浪费教学时间;(2)认为合作学习组织教学,对于应付考试没有多大帮助;(3)认为学生基础差或者层次不齐,合作交流不起来;(4)传统习惯和模式的影响,不善于放开或不敢放开,尝试又怕学生成绩下降等等。教师的困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最后经过了我们一年的尝试和摸索,我认为:教师讲得过多,任何一个问题都由教师包办,势必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机械地记忆。这样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枯燥,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发挥他们的才智,让他们感受到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所以我们首先让学生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了,学生会很快且自然地进入状态。同学们互相谈体会、谈收获,这种平等式的讨论与交流,刺激着每个学生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兴奋之中,真正做到了每节课每个同学会在兴奋愉快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缩小学困生层面。

合作交流学习,我们的学生不但能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而且能拓展知识、开发智力。交流中能获取知识,教师设置情境,由学生讨论,互相谈自己的发现,然后归纳总结而获取了知识。这样建立的新知识,清晰度高,学生不易忘记。交流中能巩固知识,同学之间互相讲解,学生很自然且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避免大量机械的重复练习,真正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交流中能拓展知识,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体会在交流,无形中把知识拓展了,今后遇到此类问题,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一知识点。交流中能开发智力,互相交流,可以得到不同的启发,真正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合作学习对课堂的效率

只强调交流而不去引导,很容易造成“放鸭子”,从而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功而返。为了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加以引导。

1、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我们八(三)班学生成绩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有的往往只顾自己,不太关心别人。因此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识,向他们讲清楚,互帮互助合作交流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巩固了知识,有时甚至知识得到拓展、得到了启发,比闭门造车好。有的不善于表达,帮助他克服胆怯心理,为他创设成功发言的机会,使他品尝表达的喜悦。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划分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分组策略。规模要小一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学习小组通常由性别、成绩、个性特点等方面不同的学生组成。组与组总体数学水平相近,每组基本上是整个班级数学水平的缩影。教师直接诱导和启示各个学习小组的组织者(一般都选成绩较优秀),而小组组织者又直接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领导和左右本组同学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起到培养学习活动领头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这样我们的同学也就逐渐的学会了老师引导和解答的基本能力,成了各个学习小组的“小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左右活动问题的导向,引导大家向着正确的方面进行活动,而且在课余还能协助老师及时为大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

3、教师加强对交流用语的指导。

首先由各组整理交流的用语,然后收集上来,归纳整理后,在全班公布,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好的合作学习方式,在班级进行总结,不好的用语要及时指正,经常交流合作学习的经验,努力营造合作交流学习氛围,养成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从而可以避免以往那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出现的教学课堂死板,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现象,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又无法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情况,变成了学生乐于参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也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又要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

有的同学不善倾听,急于自己表达,我们要引导学生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积极思考别人的意见和观点,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多做思考和交流,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汲取彼此的智慧,尊重事实、形成共识等。

三、教师指导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急于求成。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学生可能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能导致教师在赋予学生主动权利的时候,学生不适应(或者对教师给予自己的权利不予理睬,或学生不会自控导致课堂大乱),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七年级新生刚入初中来不敢讲,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害怕发言,但经过我们师生长时间的磨合,这种现象已经改善了不少,所以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慢慢地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2、要有的放矢。不是所有数学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解决。不能为赶时髦而开展小组活动,不能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课堂无效提问、无效合作讨论过多。有的知识用合作来解决,反而浪费时间、精力。《反比例函数图像》这一节课由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这一节课教师设置了先让学生猜一猜图像,然后提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如何去取等一系列问题,最后由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再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效果不错。因此,作为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或探究问题,目的要明确;其次,作为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搞好课堂教学,这样学生才感到时时有新鲜感,对数学学习始终充满兴趣。

3、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合作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一个组内交流中,如果成绩差的,经常依赖、模仿,听任成绩好的在交流,长期下去,没有主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为了杜绝这些不良的习惯,我与学生来了个约定,有答案先举手再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教师在教室巡回走的时候进行批阅。

四、教师建立合作交流的评价机制

建立组与组之间评价机制,进步较快的组要及时给予表扬,落后的组、消极的现象要及时批评、及时指导。课堂回答问题,表现好的组,及时奖励,课堂表扬的形式要变化多样,要具有刺激性、挑战性和新鲜性,如教师夸奖、同学之间夸奖、共同鼓掌、发奖品等等。平时测验及期中末考试,以组为单位进行奖励。某同学出现问题,组内共同寻找原因,共同解决。我们的班级中都有一面pk墙,每天一次的汇总,每周一次的总结,每次考试的分数都一目了然的放在墙上,及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位置,为了让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我们及时进行了奖励多智星以此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当然有时还会利用一些小奖品进行鼓励,由于我们教师往往任教两个班级,为了提高自己所教班级的成绩,我让两班学生进行挑战,这样两个班级中学数学的氛围很明显的浓厚了很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数学合作学习的总结

篇10

一、小班化的数学课堂,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个别化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自身不同的条件都得到发展。以往的大班建制,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往往都达到50人,教师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已然不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种奢望,而小班化的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由于人数少,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了解、剖析每一个学生,读懂学生这“一本书”,注意让学生主动、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教学中,我们强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将班里的28名学生按照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分成三个层次,这个分层的结果学生是不知情的,只有教师心中有数,并且学生所在的层次可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学生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在“备好”了学生之后,我要做的就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布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作业。学生都能完成练习、作业,在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下,自尊要求得到了满足,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二、小班化的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数学素质教育中提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及其作用,使他们能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当下,大班教学时教师常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小班化的教师更快地从已经习惯了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走了出来,他们不再“自斟自饮,自弹自唱”,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在小班化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小班化的课堂里,先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例题,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当然,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应与学生在一起,密切观察他们的自学情况,并适时点拨。点拨可以从实验入手,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不全面的理解进行补充和纠正,同时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肥沃土壤。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在小班教学中,教师能更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班化的数学课堂,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观和策略,在增进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与情感的发展及有效学习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在合作中,学生是为了共同取胜,而不是个人取胜,从而感到比较安全,较少担心不成功。他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考虑结果的正确与否,经常运用发散思维方式。合作中可以进行分工合作,成员的活动有可替代性,相互之间可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互相学习模仿,成员之间互相信任、支持、喜欢,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学会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小班教育中,由于班级规模的缩小、教学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大和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显得日益重要,同时,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交流,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小班教学所注重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信息交互的效益由此得到了充分保证。

小班化教学既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个别教学的缺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成本,又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践表明,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得到发展,数学课堂展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毛放著.小班化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