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改革方案

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部农办农[20__]30号文件和国家企业改革的政策法规及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为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国有制“__县种子公司”的基础上,拟改为股份制形式的“__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__县种子公司属国有企业,根据《种子法》的要求,20__年3月由__县种子站分离出来。现有总资产1,954,511.33元,(包括办公搂、仓库、仪器设备、车辆土地等),企业职工17人。公司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子及各种蔬菜种子经营工作。拥有标准化的种子质量检验室和完善的种子质量监控体系;建有大型种子加工车间,装配了脱粒、清选、精选、电脑定量分装等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年加工各类作物种子500多万公斤,现已发展成为专业从事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农业高科技企业。

二、改制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增强对公司资产的整合力度,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公司资产的利用率。

3.改制的基本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并依法定程序产生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管理。

4.公司改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内部管理。

三、组织形式

__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__县种子公司发起成立,__县种子公司资产由__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20__]3号文件)核实为1954511.33元,__县种子公司以全部资产作为国有股入股,拟占总资本的40%,在入股自愿的前提下汲取职工3,000,000.00资金作为个人股,拟占总资本的60%,其中企业经营班子成员持股总额占总股本的30%以上,国有股管理权及隶属关系不变(隶属__县农业局)。改制后企业承接原企业所有债权债务。

四、人员安置

1、改制后企业接收原企业职工及有关人员,职工身份及所有待遇不变。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明确职工与企业的合法权利与义务,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篇2

【导语】

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即:中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将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实施中考制度改革,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中考改革将保持“五个不变”:一是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原则保持不变,减轻学生备考负担。二是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三是9门科目录取计分分值保持不变。四是高中招生分批次录取保持不变。五是指标到校生录取办法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进行“五个优化”:一是改革优化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但新增学考科目不纳入升学计分,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合格即可。二是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实行分类多样考核。按照学科特点,分类采取开卷与闭卷、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必考与选考等不同的考试方式。三是改革优化考试内容,引导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命题质量,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新增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并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值提高到15分。四是改革优化录取方式,形成“一依据一结合”模式。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将体育与健康分值由现50分增加到60分,升学总成绩目前的700分调整为710分。五是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普职比例调节机制,加强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提高普高升学率。

篇3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交通管理工作,把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加大对县城交通设施投入,完善了相关交通标志标线;另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了10名交通协管员,协助维护县城交通秩序。公安交警部门结合平安畅通县创建活动,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整治脏、乱、差,建设亮丽始兴”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与公路、交通、城监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大对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占道堆料等交通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清理力度,使县城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观,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但是,当前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交警警力严重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交通管理和执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上;三是交通安全宣传的力度不够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无牌无证驾驶、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随意掉头、随意上落客等交通违法违章行为比比皆是,屡禁不止;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交通需求。因此,我们要以当前县委部署开展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为动力,乘势而上,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创新,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真抓实干,努力推动我县城区交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安全、和谐、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加强队伍建设,为交通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加强交通管理,首先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交通管理队伍。要坚持依法从严治警,狠抓队伍教育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形象好的交警队伍。当前要围绕人民群众对交警执法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要切实转变民警执法观念,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真正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法、服好务。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民警执法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考核,特别是要抓好“基本法律法规一口清”活动,使每名民警熟记掌握常用法律法规条款,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切实解决民警追不上、讲不过、打不赢的问题。三是要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交通管理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个别民警存在以执法者、管理者自居的特权思想,不善于做群众解释疏导和法制宣传工作,对待群众“冷、硬、横、推”,往往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投诉,严重影响了警民和谐和交警形象。因此,每位民警要自觉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教育与处罚、管理与服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服务观念和公仆意识,变管理型为服务型,时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管理、去执法,在执法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理、有据、有节,最大限度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树立公安交警执法权威和良好形象。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加强城区交通管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重在全民参与,贵在持之以恒。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和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改变和纠正交通安全宣传只是交警部门职责的片面认识和由交警一家唱独角戏的做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宣传思路,拓展宣传阵地,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做到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字,形成铺天盖地的强大声势,使交通安全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人人遵章守法、共建共享良好交通环境的浓厚氛围。尤其是各级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要树立花钱买平安的理念,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严格带头遵守执行各项交通法律法规,以此带动全社会共同维护良好交通秩序。

篇4

【关键词】欧美;金融;改革;启示

美国、欧洲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集中的地方,每天都有大量的金融交易,金融创新程度十分发达,金融监管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却使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痛定思痛,这些国家对金融监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虽然我国金融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是,欧美国家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一、美国金融改革方案

美国是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多元化的双轨体制:联邦一级的监管机构是多元化的、联邦与各州实行两级监管。但是这种多元化的双轨体制现在却饱受非议,普遍认为这种机制监管成本过高,且效率低下,容易形成监管重叠或监管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次贷危机上正是由于这种监管不到位导致的,因此,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的呼声很高。

2009年6月17日,美国政府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白皮书》,拉开了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体系改革序幕。《金融监管改革白皮书》涉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和消费者等多个方面。

首先,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这些改革措施主要强调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促进跨部门合作、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标准。美国准备创建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Financial Services Oversight Council),以监视系统性风险,同时促进跨部门协调合作,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由财政部长领导,还将包括联邦银行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联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以及国家信贷联盟署(National Credit Union Administration),这些机构都具有投票权。此外,还包括不具备投票权的国家保险和国家银行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管金融市场,统一监管标准,促进金融稳定,减少系统性风险。美联储监管的范围也有可能扩大,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规模较大且关联程度较深的金融控股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也将被纳入美联储的监管范围。美联储将对所有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的企业进行监管,这意味着美联储将有可能会成为金融改革后的系统风险监管者。但是,美联储的权力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美联储必须通过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获得美国财政部的书面许可,才可以行使其系统风险监管权力。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改革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如:对金融企业设立更严格的资本金和其他标准,大型、关联性强的企业将被设置更高标准、成立全国银行监管机构,以监管所有拥有联邦执照的银行、撤销储蓄管理局及其他可能导致监管漏洞的机构,避免部分吸储机构借此规避监管、对冲基金和其他私募资本机构需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等等。

第二,强调全方位的监管。监管的缺位是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这次改革强调全方位的监管。改革方案涉及强化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包括增加市场透明度,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管理,创设和发行方需在相关信贷证券化产品中承担一定风险责任。方案也强调场外场内市场监管的全覆盖,全面监管金融衍生品的场外交易,不留监管盲区。此外,还赋予美联储监督金融市场支付、结算和清算系统的权力。

第三,创建更为完善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机制,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不受不当金融行为的损害。次贷危机的爆发体现出了对投资者与消费者保护的不足,因此,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批准创建新消费者金融保护署(Consumer Finance Protection Agency),以保护消费者不受金融系统中不公平、欺诈行为损害。这是一家专门负责消费者金融保护的联邦机构,对消费者和投资者金融产品及服务强化监管,促进这些产品透明、公平、合理,像信用卡、抵押贷款、个人储蓄等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都将受其监管。

第四,赋予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自。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维持金融稳定,阻止危机的蔓延。因此,改革方案赋予了美国政府处理危机所必需的政策工具,以避免政府为是否应救助困难企业或让其破产而左右为难。改革方案赋予美国政府处理发生危机的并可能带来系统风险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自。

篇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司的经营模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构不断地进行调整,人员随之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改制前的固定工(在职人员);一类是企业改制后为满足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根据实际需要招聘的人员(聘用人员)。由于历史的沿革和政策的延续性就直接导致这两类人员在薪酬分配上有所差异:在职人员是企业的老员工,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改制后,往往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收入水平总体偏高;而公司的聘用人员,多数是企业改制后,按一线生产岗位所需技能面向社会招聘的人员,收入水平总体偏低,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现象,收入水平与“身份”呈现强相关,与“业绩”呈现弱相关,这明显存在着不合理因素,优秀者得不到奖励,慵懒者得不到惩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工资体系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一、工资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一)工资改革的宣传工作。在工资改革方案设计之初,一定要做好改革的宣传工作。在许多时候,员工对工资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大多数员工并不关心改革的总体方案,而是关心自己的在改革后能有多少变化,是涨了还是降了。通过宣传,让员工能够理解工资方案不是解决员工工资谁多谁少的问题,也不是解决涨不涨工资的问题,而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分配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二)结合工资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确立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最重要的一步基础工作。1.淡化公司人员“身份”,本着“同工同酬”的原则,建立以岗位价值与工作绩效相结合的薪酬支付体系,以岗定薪,岗变薪变;2.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加大绩效工资所占薪资总额的比重,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3.基于公司生产经营特点,为充分调动基层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基层单位、一线艰苦、科技、关键岗位的激励力度。

(三)结合确立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做好调研工作,为下一步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但需注意的是对于在职人员及聘用人员应分开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接受能力,以免因历史的沿革问题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四)做好岗位等级评估。以岗定薪是确立的基本原则,岗位等级评估就是将公司范围内的岗位进行大致的划分,对照岗位职责、技术含量、绩效产出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比对、分析并进行等级的划分,确保评估结果与各类别岗位工作实际大致一致,才能确保新方案的公平性。

二、工资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可行性分析也就是在工资改革的基本框架确立后,进行反复地测算、比较,一方面对工资总额宏观控制情况进行预测;另一方面对员工收入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避免改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波动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模拟套改。根据工资改革的基本框架,结合员工岗位等级评估结果,确定员工工资所对应的等级,模拟套改员工的工资。

(二)套改结果分析。套改结果分析就是对套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作为企业工资改革决策的依据。

1.工资总额变动情况分析。模拟套改后,对工资总额进行测算,对工资总额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调控改革方案。工资总额有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及人员状况,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确保工资总额的变动是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是套改结果分析的关键所在。

2.员工工资变动情况分析。在套改过程中,须对员工的工资水平变化值进行密切关注,人员按不同划分标准进行分类,进行比较,重点是群体差异分析,但对个别个体差异度较大的情况也须进行细致分析,尽可能进行修正,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员工接受工资改革方案,平稳过渡。

三、坚持在民主程序的基础上推进工资改革

改革的基本框架在经过反复测算及分析后就可以确立工资改革方案,由于工资分配涉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一定要坚持走民主程序来推进改革,这是确保能否有效推进并平稳过渡的关键所在。

1.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的参与作用,广泛吸纳职工建议,使方案能够体现广大职工的意愿。

2.工资改革方案的最终确立是必须经职代会的审议后才能实施。

篇6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厂厂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提高厂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厂务公开的原则

1、遵循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2、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3、有利于增加企业管理工作透明度;

4、有利于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5、有利于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二、厂务公开的内容

1、企业重大决策及执行情况;

2、企业财务状况;

3、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情况;

4、党风廉政建设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5、其他应该公开的事项。

三、厂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程序和负责部门。(见附页)

四、厂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由厂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共同负责。成立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厂主管领导、纪委、工会、办公室、财务部负责人组成,厂党委书记任组长,日常工作由厂工会、办公室负责。每半年检查一次厂务公开的情况。

附:厂务公开的项目、责任部门、形式和程序

一、企业年度发展目标,中长期发展计划公开细则。

(一)主管部门:办公室

(二)主管部门的责任,通过有效途径,使职工了解企业年度工作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情况,对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对合理部分予以采纳。

(三)公开内容

1、计划编制的原则;

2、计划的内容和计划分解、落实情况;

3、计划执行结果。

(四)公开的程序和形式

1、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长期发展计划由办公室提出初稿,经法人代表、总经理同意后由厂领导班子讨论决定;

2、召开企业中层干部扩大会议,对上述计划进行讨论,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3、提交厂职代会讨论审议,定稿后上报…..集团公司;

4、由各部室、分厂向干部、职工公布和贯彻上述计划;

5、半年或一年总结执行结果向职工公布。

二、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公开细则

(一)主管部门:办公室

(二)主管部门责任:通过有效的途径,使厂职工了解决定的背景、原则和内容,征询意见、建议,整理成文。

(三)公开内容

1、重大生产经营决策的背景和决策原则:

2、决策征求意见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情况。

(四)公开的程序和形式

1、重大生产经营决策由总经理或有关领导根据企业各时期的情况提出,由办公室写出初稿,送厂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征询有关部室、分厂意见后形成正式决策;

2、 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应提交职代会或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

3、正式公布实施;

4、公布实施结果。

三、重大改革方案公开细则

(一)主管部门:改革项目部门负责,办公室协助。

(二)主管部门的责任:通过有效的适当途径,负责向职工公开企业重大改革方案,使职工了解本企业改革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对合理部分加以采纳。

(三)公开内容 1、企业重大改革方案的目的和制定方案的依据;

2、企业重大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

3、企业重大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

(四)公开的程序和形式

1、重大改革方案的讨论稿由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提出,提请法人代表审批,发送其他厂领导,有关部门和职工讨论,归纳意见后由主管部门负责修改;

2、正式方案经党政联席会议批准后,提交职代会或职代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3、公布实施;

4、公布重大改革方案的实施结果。

四、承包租赁合同实施公开细则

(一)主管部门:办公室

(二)主管部门责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章,做好企业承包租赁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的公开。

(三)公开的内容

1、承包和租赁经营项目名称、项目范围:

2、承包和租赁经营方式和年限;

3、承包(租赁)单位名称、承包(租赁)价;

4、合同汇签情况;

篇7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贵州铝厂工贸实业总公司   龚凤凌

本人1995年从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劳动人事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贵州铝厂第三电解铝厂人事科工作,从事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及劳动合同的签订等方面的工作,1998年被厂部聘任为助理经济师;1999年3月调入贵铝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工作至今,除继续负责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工作外,还主要从事劳动工资方面的管理,并参与了公司2003年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试行工作。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 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

本人参加工作后从事时间较长的专业技术工作,主要是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统计管理工作。95年,贵铝职工养老保险进入行业统筹阶段,刚刚起步的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最基本的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的采集、整理、建立台帐记录做起。在人事科领导的指导下,我认真负责地做好职工的养老保险信息采集、登记工作,填写核算《贵州铝厂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录表》,做好各类养老保险数据统计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办理、核算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过程中,我灵活运用自己在校学习掌握的《社会保障学》及有关计算机数据信息库知识,将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核算修改为一项简便、合理的函数公式,使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由单一、老化的手工操作真正转变成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大大缩小了工作量,缴费基数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受到单位领导和职工一致好评。在完成厂内职工养老保险的前期阶段性工作后,在随后而来的失业、医疗保险统计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准确理解各类统计指标的解释内容,保证各种保险统计报表基础原始数据正确,对上述保险统计报表体系中,指标栏目涉及内容较多,指标分解要求也较为细致的,我认真正确归类处理统计报表各项指标的内容,按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使发生数据变化的逻辑关系正确,对表中指标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调整并作变更说明,及时统计汇总。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烦琐的统计工作要求我作为一名业务经办人员,要时常进行细致的业务工作效果分析,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整个业务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得出准确的定量报表数据,同时,必要的企业保险统计数据报表综合分析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养老保险为例,从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到养老保险费的征缴额度的确定,相互之间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工作链,在指标参数都确定的情况下,各项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都是十分明确的。通过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数据的综合分析,我进一步提高了上报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多年来,我所在人事部门的保险统计信息资料,填报及时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多次受到有关业务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 日常工资管理和岗位工资制度改革

在工贸实业总公司人事科,我除主要负责上述类别的保险统计工作以外,还主要具体负责全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工作。工贸实业总公司作为贵铝集体企业,其下属各分公司工资管理在经过该公司劳资员造表核算后,交人事科最后审核。我从99年到工贸总公司至今,公司实行的岗位结构工资制度变化不大,工资管理也成了一项较为简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小心认真地做好每月的劳动工资统计审核工作,保证各项原始数据准确无误,并根据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给各业务部门。包括每月向贵州铝厂人事处上报,每季度向贵阳有色公司上报,每半年和年终向贵阳市统计局、劳动局、白云区劳动局分别报送人事劳动工资报表等,除此之外,我还建立健全了公司职工工资管理各类各项记录台帐,并按规定办理日常的职工转正、职务变动、岗位变动及工龄变化等工作调整的办理工作,多年来,由我经手上报的各级各类报表无差错、无遗漏,时间上从不滞后,多次在有关业务检查、审核中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好评;2002年4月,贵铝分流改制上市,工贸总公司面临的内外生存环境都发生严峻变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在总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我科室具体承办的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资管理人员,我参与了公司推行工资实行全额浮动的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措施的制定、讨论和修改工作。在具体讨论、修改到最后的定稿过程中,我多次提出有见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改革方案思路,受到主管领导的肯定。最后,由我执笔完稿的我公司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经过反复的调查摸底、纵向核算比较后,在年初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我公司实行的工资全额浮动方案,是在本人档案工资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变革。其中,劳动工资改革方案总的原则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总公司对各分公司实行总的全额工资浮动分配,职工每月只能领取原月均工资收入的60%,其余40%视单位经济效益上下浮动,半年兑现一次。同时,在我的提议下,公司还进行了岗位结构工资制的改革,我和同事们一起,对全公司职工工资收入进行反复核算比较后进行套改,将原来名目较为繁多的工资明细项目用统一的岗位工作制来套改替代,职工工资由岗位工资、奖金、职称补贴、保留工资四个部分组成,突出了岗位定收入高低的特点,公司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真正形成了“岗位凭能力”“收入靠贡献”的格局。最初,实行这样大幅度的工资制度改革,尤其是在贵州铝厂范围内第一次实行这样的岗位工资改革,且实行全额浮动,肯定是触及了部分职工切身利益的,在科室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作为直接的业务经办人员,我对个别收入受到影响,暂时有抵触情绪的职工,耐心向他们做好细致入微的说明和解释、沟通工作,为公司2003年推行三项制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篇8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支持跨境融资,让更多企业与全球低成本资金“牵手”。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中国装备“走出去”。完善信用体系,提高小微企业信用透明度,使信用好、有前景的企业“钱途”广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虚高”的贷款利率。健全监督问责机制,遏制不规范收费、非法集资等推升融资成本。用良好的融资环境,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和能力。

就在同一日的下午,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也在出席某财经论坛时公开指出,希望通过注册制的逐步推进,有助于解决当前IPO排队难题。

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13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31家,其中,已核准11家,已过会24家,未过会596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70家,中止审查企业26家,即目前排队等待上市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600家,而在这一“队伍”之外的计划上市企业,数量可能更为庞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证监会曾“定调”,从今年6月到年底,再发行100家左右的新股。就在11月初,证监会下发第六批新股发行批文后,累计获得批文企业的数量仍不足70家。

“目前国内市场拟发行企业排队的情况,是监管部门推动市场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也是一个待解的课题。”庄心一表示,国内有很多企业符合上市条件、希望成为上市公司首先是一件好事,目前确实有一批企业在准备、等待上市,形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市场投融资在对接、匹配、均衡上还存在不完善,投融资对接上还存在不均衡,说明我国市场在融合、对接的有效性上还有不足。

庄心一以小微企业举例称,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现有金融体系和格局总体上仍偏向于服务大型企业和成熟型企业,在促进科技金融对接、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市场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如何加快小微企业的上市融资亦成为资本市场重要课题,这与注册制改革密不可分。

事实上,监管层对于注册制的调研、准备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据了解,近期,证监会已经与交易所、地方派出机构等监管体系内单位,召开过多场注册制改革的研讨会。

篇9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入世后面临的与挑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20多年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总额成倍增长,为我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良贷款占总贷款25%;财务包袱沉重;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资本充足率低,资本金缺口大(仅工商银行如以资本充足率8%简单粗估,资本金缺口约为1500亿元——2000亿元);内部经营机制缺乏活力,责权利关系模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创新不强;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不高,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入世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国外银行竞争的压力与挑战也日趋加大。

一是集中体现在对国内大中型优质和跨国公司的竞争。麦肯锡公司2002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入世对金融业的实质已越来越明显,目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约20%的最优质客户已经将其最主要的银行关系转移至其他银行,也就是说,这20%优质客户正面临流失可能。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高比例的不良资产在迎接入世的前几年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善,而且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五年的过渡期中也难以得到根本改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降低银行资金供给者的偏好,银行资金来源存在困难。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革尚在摸索中,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整体的改革思路,外资银行却已经大刀阔斧地进入了中国的银行服务市场。外资银行通过与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的合资,将迅速占领中国的零售和批发业务市场。愈来愈多的外资银行被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将会带来更大的冲击。

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所有权制、商业意识、管理体制、管理水平、金融商品的开发水平与多寡上同外资银行尚存在较大距离。外资银行以其稳健的经营、成熟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健康的理念,对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五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人才的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商业银行已遇到强大的人才竞争压力。外资银行的高薪、出国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大量国有商业银行优秀人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激励机制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也极大地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积极性。国内银行在人才竞争上的劣势,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六是引进外资银行带来更深层次上的挑战即制度上的挑战,一种纯粹的市场制度对不纯粹的市场制度的挑战。

二、当前主要几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案及其评价

针对入世后的问题与挑战,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终模式应是公众型的上市银行,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改革的关键或切入点在哪里,界提出了多种方案。归纳起来,有三种:

第一种方案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的背景是为了充实资本金,使资本充足率尽快达到国际上银行业认可的8%的水平。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不佳,他们基本上丧失了依赖自身积累补充资本金的可能性。并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最终必将面临上市的问题,如果资本充足率过低,上市本身就成了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底,如果不考虑剥离资产管理公司中的不良资产,则四大国有银行已经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仅为国有银行全部不良贷款的 6.1%,中国银行业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仅为银行业全部贷款的4.9%.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产和目前所承受的不良贷款情况更为触目惊心,到2001年底,若不考虑剥离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四大国有银行的自有资产加上已经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仅相当于其全部不良贷款的40%,不良贷款就足以使得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处于资本金耗竭的地步。因此,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考虑通过分拆上市、存转股、存转债、发行次级债等来补充资本金。

第二种方案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的,但核心是产权结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行机制及其效率上的种种问题,也是由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决定的。从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来说,实质也是产权结构单一问题,由此决定着资本金的补充渠道单一。对于现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只有进行实质性的产权结构调整,才能产生产权关系明晰、各种权利界定清楚的法人制度,国家干预行为受到限制,真正实现自主经营,以自有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建议改革的侧重点要充分利用进人后的有限的过渡期,坚决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继而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模式又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先向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方向转变,然后再由国有控股银行向公众型上市公司转变;另一种观点认为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应一步到位,实现规范的社会公众型股份制银行。从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现状,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还提出了分拆上市或整体上市、实现多级法人制度、国际金融市场上市、争取战略投资者人股等方式。

第三种方案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行了20年,成效不够显著,重要的原因在于国有银行的治理框架有问题。因此,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要实现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公司治理必须被视为最关键和最具战略地位的改革步骤。建议构建国有商业银行的良好公司治理机制,要立足于中国具体的治理环境,终极目标就是设计一套约束——激励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和行政层更有效地为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利益而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确立清晰的银行战略目标,并使之阶段性量化;建立量化的核算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建立多样化、透明度高的激励机制、开发和培育人力资源;实现充分的信息披露;建立健康负责的董事会。

上述第一种改革方案,从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考虑,很有针对性,但是它解决的只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表层问题,治标不治本。即使资本充足率通过分拆上市、存转股、存转债、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达到国际上银行业认可的8%的水平,也只是弥补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公众对银行信心和充实银行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能力,对银行风险起到一定的“缓冲器”作用,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制及管理体制的完善没有直接作用。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在制度上得不到制度创新而单纯补充资本金,就不能消除其非商业化经营的根本症结,相反会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入世后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商业银行上市发行股票,并不是为了补充资本金的不足,而是为了并购、进行资本扩张。

第二种改革方案,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单一产权和产权不清的现状出发。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首要和核心问题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当务之急。很多人曾认为,产权明确或多样化或私有化,进行股份制改造才是中国国有改革惟一的出路,但事实证明,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并没有带来原来所预想的企业效益、收益激励机制和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很多,也并不是产权模糊或产权单一带来的,并不是单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革就能迎刃而解。

第三种改革方案,看到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先天不足,看到了改革治理结构比产权制度改革更具有实际意义,因而认为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但是这种改革方案忽视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产权结构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公司法》意义上的国有独资公司,没有董事会,只有外派监事会,行长和经营管理层高级管理人员都是任命制,监事会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很大抑制,约束机制严于激励机制。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责权利明确的问题上,在体制下要建立公司治理机构就好比在沙滩上砌建摩天大厦。进一步来说,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问题,也不能说是没有建立公司治理结构造成的,而是与中国结构、信用结构、国企改革和转型经济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中国的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建立有公司治理结构,有独立董事,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超产权论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

以上三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案,前两种方案实质上是一种改革方案,充实国有商业资本金改革方案,最终还得靠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革来实现。我们认为,无论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含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还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都不能独立解决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入世后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那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路径到底如何选择呢?

我们知道,传统的产权论认为,产权从公有转为私有的过程中,由于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治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得到改善,企业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因而,产权归属是决定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基本因素。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产权论已受到超产权论的挑战与冲击,而这种冲击和挑战却恰恰来之于私有化改革最早的国家——英国。经过大量实证调查检验后,英国经济学家开始认为超产权论比私有化产权论更有的内在逻辑性与实证解释的说服力。(8)超产权论认为,真正决定企业效益高低的是它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变动产权只是改变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手段,没有给企业创造“生”与“死”的择别,它只改变了企业的利润激励机制,但这种改变并不保证企业绩效一定会提高,比如英国铁路局私有化后的业绩比私有化前下降。再比如,俄罗斯在市场竞争未的前提下进行大规模企业产权改革,导致了企业从计划垄断到市场垄断,造成产出在私有化后普遍下降。可见,企业的效益与产权的归属没有必然关系,而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产权制度改革并不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甚至也不是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竞争才是企业治理结构促使企业效益改善的根本条件,是企业治理结构改善和效益提高的最根本保证。只有竞争才能迫使企业改善治理结构,提高效率和效益。只有竞争才能创造企业两种不同的命运,要么生存发展,要么淘汰死亡。超产权论不是完全否定传统产权论,而是对其发展和补充,在短期内,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可能会迅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产权变换后并非等于企业一劳永逸,企业持久成功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能否不断改善来适应市场竞争。超产权论还解释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当今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在由国有国营向国有商业化、公共私有化转化的同时,也在经历由上下游全方位垄断向上下游全方位竞争的转化。西方企业改革,不但改产权,同时创造竞争。

超产权论对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已有学者根据其理论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我们认为,超产权论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也有重大意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路径是,将营造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首要环节和当务之急,以竞争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和不断改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高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和经营效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才能应对在入世后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超产权论提出决定企业治理结构改善的两个因素——竞争机制和产权机制的关系,在我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银行业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要创造一个充分的公平的竞争金融环境,改善银行经营机制,必须改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银行业的状况。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度垄断性保证了中国政府对金融资源的行政占有和支配权,而任何市场取向的改革都是对这种占有和支配权的弱化,这是中国国有银行业改革几乎没有起步的根本原因,(9)国有商业银行也没有外在市场竞争压力去主动建立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垄断现状,首先是应允许更多的竞争者进入银行业市场,进行增量改革,激励足够多并且有交易能力的新金融产权形式的产生。积极改组壮大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要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将发展民营银行作为我国一种制度创新和金融深化,完善我国金融结构体系,打破垄断,使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有效市场竞争,将国有商业银行置于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中,主动进行全面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金融竞争力,使金融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经营效益最大化。

篇10

记者要多引导、多呼吁有利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正能量。对于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的国企改革,意识形态比实操层面更重要。

――李保民

国资改革领域专家、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巡视员李保民博士近日就国企改革问题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

李保民长期从事体制改革和国资监管研究工作,曾任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党委书记、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采访过程中,李保民提醒记者多引导、多呼吁有利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正能量。对于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的国企改革,“意识形态比实操层面更重要。”59岁的李保民直言不讳。

改革方案为何推迟

《中国经济周刊》:国企改革方案是社会热议话题,一再传出将要出台的消息却迟迟未,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何时有望与大家见面?

李保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是一个由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多个部委参与制定的“1+N”的一揽子方案。关于改革方案的公布,时间必须服从内容。我认为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初始时期的一种转型攻坚时期,从深化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体制、投资体制都要围绕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深化改革。这个时期对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要符合实际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推敲,审慎而稳妥地推进。如果各方认识达成一致,文件的出台就会很快。

舆论关注改革方案的时间表,说明大家对改革的愿望比较强烈和急迫,但我认为改革过程中的操作性的规范程序、建设性的前瞻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正确引导(的问题)可能比出台时间本身更重要。

《中国经济周刊》:新的顶层设计需要明确哪些新的问题?方案决策进程中哪些关键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化统一?

李保民:一是新的要素。今天的生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包含马克思说的土地、资本、劳动力这传统三要素,还包括技术、专利等新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对这些要素如何评估、考量,并作价入股,体现了方案设计者的智慧。生产要素的充分优化配置,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重大问题的清晰界定。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在搞混合所有制时除了“招、拍、挂”之外,还有哪些漏洞需要我们在新形势下防范,特别是技术、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怎么避免各界关注的国有资产流失,在资产流失和资产流动之间,在职工入股和私有化之间,需要有清晰的界定。不能再炒作概念、上纲上线,而是每个具体的案例依托改革方案都能找到解决之道。

改革一定是不易的,让所有人都接受的方案是不可能的。能把握住大的方向,并让大多数人接受的方案就是一个好方案,当然方案还要在发展落地中自我完善。

寻找盘活存量资产的商业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全国有13个省市明确今年将着力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这是否是改革的破题关键所在?

李保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的试点是一种有益的深入探索,可以进一步强化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根据长期的研究探索,目前营运和监管国有资产的主体主要有五类公司形态:第一类是主要做增量的资本投资公司,此类企业根据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来考核。第二类是主要做存量的资本运营公司,也叫资本经营公司,比如诚通控股和国开投,这类企业在扭亏增赢和并购重组过程中,重新整合包装现有资产,再去市场运作,效果非常好。第三类是控股公司,此类公司作为参股后的股权持有人,利润也很可观,像北京控股,天津泰达等就是这样。第四类是集团公司打造成实际上资本运营公司,比如宝钢、中航工业等具备各类资本运营职能、拥有若干金融牌照的实体,这也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带动的产融结合。第五类是有一定特殊使命的综合性公司,诸如中信,直接归属国务院管理,有点像新加坡的淡马锡。

当前国有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在“钱少人多机制不活”的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无论是改组若干家资本运营公司,还是重组若干家资本投资公司,更多都是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探索出一种优秀的商业模式,从而找到一条解决国有企业“钱少钱从哪里来?人多人到何处去?机制不活怎么转?”等问题的道路。

改到深处是产权

《中国经济周刊》:推进产权多元化的现实路径在哪儿?

李保民:改到深处是产权,产权多元化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保障制度,这是企业抵御风险比较好的方式,这在金融危机中已经得到验证。纵观世界500强企业,绝大多数都是股权多元化的。我认为下一步推进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按照基本经济要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投资体制改革是利好消息,由于没有明确投资目录的细则,即哪些行业能进、哪些行业不能进,因此虽然新、旧“36条”都明确提出法无禁止皆可为,但现实中仍然存在阻碍,所以壮大非公经济的潜力依然巨大。

第二,引进外资外商,更要通过引进资本来引进机制。大家现在对产权的认识越来越清,但人权的力量没有认识清楚。当资本力量越来越大时,就需要健康合理的机制保障合理人权,约束不合理人权。引进外资外商时必须要注意到,引进资本不仅仅是引进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引进体制和机制,到底怎么做。

第三,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引进战略投资者。战投的作用毋庸置疑,并且国有企业目前具备引进社保基金、保险、理财、证券、外汇储备等各类战略投资者的条件。

第四,职工个人投资入股。混合所有制经济让职工入股,形成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这是最大的亮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在一些行业已经试行过职工持股,今后的职工持股过程也要注意连股连利又连心,特别是要一企一策,避免一刀切。

第五,是经营管理者可以持股,而且可以较大比例持股。我们鼓励大家全员持股,但是反对平均持股。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开展股票期权,央企则要破解高层经营管理者和行政官员间的交叉任免问题。

第六,生产要素作价入股。三中全会强调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造福人民,这些生产要素如何作价入股,国家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拿出具体办法来。

第七,发展和完善职工持股会。可以通过交给工会代管、单独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交给中介机构托管、采用“顶名制”方式持股等四种方式实现。

第八,是国有产权之间交叉持股。这个操作难度相对较小,像央企和央企之间,央企和地方企业之间都有示范。比如中航工业的第二大股东就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国有资产的大面积流失不可能了”

《中国经济周刊》: 怎么看待被广泛关注并夹杂“私有化”非议的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

李保民:从企业角度讲,随着资本力量越来越大,职工个人投资入股是一种非常好且意义深远的利益联系形态,就是常讲的“连股连利连心”。但这种持股在每个企业情况不同,要区别对待。有些企业搞平均持股,有些企业就是高管持股,以德国的一些公司为例,把员工划分为八个等级,前四个等级可以持股,明确要留住这些人才,后四个等级不允许持股,让非稀缺人员流得动。

这里有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职工一持股,马上就有人炒作为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贴上这种意识形态的标签,容易使当事人担心政治风险而不愿推进改革,产生了改革阻力。我认为以现在中国的国资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障,各类监管条例的制定,以及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等,大面积的国有资产流失不可能出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国有资产放在那儿不用、不发挥效益难道就不是一种流失?现在的员工持股更多是技术、专利、投资等量化入股,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评判,不能说个人一持股就是私有化。

理论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解放思想又是理论创新的前提。这绝非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让思想解放、让观念转变,客观地认识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地新的现象和途径,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一味地被旧的思想困扰着混合经济的发展。这种意识形态的障碍不解决的话,国有企业改革就难以深入进行下去。

《中国经济周刊》: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门槛多、垄断行业准入受限、法律对产权保护不完善,导致他们担心混改后的预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