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教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木炭以及C60的相关图片和实体物品观察与分析,提高观察与总结能力。
3、提高思考能力,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感受化学的奇妙和谐。
【重点】认识碳元素形成的金刚石、石墨和C60及其性质。
【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了解三者物质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4、导入新课
5、巩固提高
战争爆发年间,一些国家曾经使用过“石墨炸弹”,能否用本课的知识解释“石墨炸弹”的危害有哪些?
【解析】石墨炸弹是大量的石墨粉末经过爆炸散步到空气当中,由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空气中弥散的石墨粉末就能够使城市上空的电网迅速短路,从而造成整个城市电网的瘫痪,进而切断通讯设备。
篇2
【关键词】乐学善学素养;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53-03
【作者简介】张玉荣,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学术带头人。
依据2016年9月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乐学善学素养是学会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该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方法、习惯、方式、能力、意识有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指明了学校培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向,明确了学生学习发展的目标。普通高中承载着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责任,乐学善学素养的养成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案一体化”文本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体,它具有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探究、课堂笔记本、课堂演练反馈、课后作业反馈、思考订错等多重功能。该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流程为主线,突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流程是:“教学案一体化”内容的设计、编写――课前使用――课堂使用――课后使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下面以化学学科为例,谈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培育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案一体化”文本的设计指向乐学善学素养
1.“教学一体化”文本的设计要激发学生“乐学”。
乐学善学素养的培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中设计了“预习自主探究”栏目。依据所学内容,在此栏目中提供对应的课外资料,例如氯气的发现实验、晨雾中的丁达尔现象、氯气漂白自来水、侯氏制碱法的简介、金属铝的冶炼史、神奇的光导纤维、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生活生产中钢铁的腐蚀,等等。在课前将“教学案一体化”的文本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这样就创造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达到养成乐学善学素养的要求,激发学生“乐学”。
2.“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养成学生“善学”。
乐学善学素养中要求: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中设计了诸如教学目标、预习自主探究、典型例题精析、课堂小组讨论、小组成果分享、教师答疑、课堂检测、课后探究与拓展、课后问题反馈以及学生自我归纳与反思等栏目。随着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栏目设计,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掌握了知识的应用、领会了思考问题途径、了解了小组合作、锻炼了质疑能力、提高了学习反思意识、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善学”素养。
二、在“教学案一体化”文本的应用中培育乐学善学素养
1.课前应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案一体化”的“预习自主探究”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同学交流等手段来进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预习学习行为,把口头预习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在上课的前一天发下讲义,上课前教师将“教学案一体化”收起,批改“预习自主探究”内容,并在上课时进行点评。刚开始学生有些不习惯,甚至有少数学生不完成这部分内容,但是通过一段时间教师的督促、教育和训练,学生就慢慢养成了预习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学会了如何主动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另外“课前思考探究”“课前拓展思考”提出的问题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思维、分析、归纳、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2.课中应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了一些由基础知识引发出的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有了初步认知;再通过“教师追问”“小组思考讨论”“小组交流回答”“学生总结分享”“学生提问”“学生评价”“当堂练习反馈”等环节的教学,达到将认知逐步转变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简单应用和知识的延伸应用上。此外也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思维展现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如下列教学片段中的“课堂演练”:
【教学片段1】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0-41有关内容,2分钟后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各学习小组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
1.工业生产氯气(氯碱工业)的原理是________,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石墨棒称________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铁棒称 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电解过程中,电解液(NaCl)中离子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向________极移动,________向________O移动。电解后阴极区产物是________,阳极区产物________。因此在阴极区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_,检验阳极区产物的方法________。多余的氯气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相应的方程式________。
这部分是氯碱工业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演示和知识归纳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促使学生完成对基本知识的认知。
【教学片段2】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1有关内容,3分钟后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各学习小组解决下列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收集实验)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浓盐酸的浓度下降,反应就会________,因此尽管二氧化锰足量,浓盐酸中的HCl也不能________。
教师追问1:比较下列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氯气体积大小________:①用含有HCl 146克的浓盐酸和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克二氧化锰和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同况下进行反应)
(3)发生装置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
(4)氯气中常见的杂质是________,除杂方法是________用________除,________用________除,除杂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最常见的杂质是如何分析的?除杂质的原理是什么?
(5)氯气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3:①气体收集方法常见有几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②如果已知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是难溶的,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收集氯气?
(6)氯气的检验是用________________;
教师追问4:检验气体的依据是什么?根据你的预习,你了解到有哪几种检验氯气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核心,通过演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介绍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延伸出4个思考问题,将学生从对知识的认知引入到对知识的理解;利用问题导入形式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充分发挥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教师追问”将学生追进了知识的应用层次。
【教学片段3】
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制氢气和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各小组完成下列表格。
知识回忆: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________,发生装置________;
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对应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
比较填表:(中学化学实验室制气体三种典型代表发生装置比较,表内容略)
学生总结分享:
(1)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不同的依据是……
(2)启普发生器装置是属于上述 类;
(3)制取气体的整套完整装置包括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________装置和________装置,其中________装置和________装置的顺序不能交换。
第三部分是升华课堂知识,将中学中类似的知识进行对比总结,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对比学习法;“学生总结分享”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本课学习的高点。
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们的教学是利用栏目中的问题引导和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使学生对基本知识从认知―理解―应用―延伸拓展不断升级,期间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即乐学善学素养的培育得到了落地。
3.课后反馈,养成学生学习反思、自主整理意识。
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我们在“课后巩固提高”栏目选题时有不同层次的题目:基础题、理解应用题、能力展示题等。前两类题是全体学生都需要完成,能力展示题是自选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必需独立完成,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总结到作业后的“本课总结反馈表”中,该表中还可以写入上课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或自己提出的疑问等内容。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自学和上课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应用、提升、归纳,自主学习反思能力和自主整理意识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养成。
三、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是“教学案一体化”深度应用的保障
要充分发挥“教学案一体化”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依托校园网,与软件公司合作,构建了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我校的校园师生网络学习平台分为教师平台、W生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三个部分,各学科平台负责教师将上课的“教学案一体化”内容、课件、资料等上传到相应的栏目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平台进行活动。
教师平台包括“教学案一体化”内容、练习题内容和答案、学习方法指点、重难点突破、知识拓展、信息提示、相关的学习资料等内容。学生可以进入教师的平台,查看教师提供的资料。目的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
学生平台有各任课教师按学科提供的学习资料、上课内容、相关练习等内容,也有学生自己的天地:同学间的交流、学习心得和总结、学习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探究和拓展等栏目。在这里可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也可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平台的应用,养成了学生的学会学习素养。
篇3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化学教学 案例设计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36-02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和应用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导学案的体会。
一 新授课导学案设计案例及分析
案例: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3课时)导学案设计及分析
1.明确目标,新知定位
学习目标:(1)理解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原理;(2)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
学习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基本反应原理。
2.策略指导,预定学习方案
学习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3.加大知识储备,温故知新
材料一,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在与英法联军作战中,首次使用氯气攻击对方,开了战争史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先河。
以上事例说明氯气有 ,能与 发生反应。有哪些性质 。
该部分的学习,既复习巩固了旧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过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4.指导预习,探求新知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探究学习。
第一,制备原理。实验室通常用 和 共热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
第二,制气装置(以MnO2与浓HCl为例)。一套完整的气体制备装置应包括哪几个部分?
①发生装置② 装置③ 装置④尾气吸收装置。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用分液漏斗装盐酸?又让盐酸缓慢地注入,而不是一次将浓盐酸注入烧瓶里?(2)为什么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时,要缓缓加热,不能强热?(3)如何检验氯气的生成?如何检验氯气收集满了?(4)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氯气这个实验中,除杂这一步除了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外,是否还有其他试剂可选?
第三,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排液法: ;排气法: 。
第四,几种常见尾气的处理装置。
这一部分的教学,以导学案的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反馈、评价总结,教师的引导点拨为主流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演示了以MnO2与浓HCl为例制备Cl2的实验,观看了氯气泄漏事故的视频。主要采取小组汇报,个人展示,搭档评价,集体评议,教师总结完善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师生关系融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体会了自主求知、合作探究的喜悦。
5.梯度练习,课堂检测、课后巩固、能力提升,知识能力双达标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检测练习。练习题在设计时要少而精,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80%左右的题目,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梯度,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保证每一位同学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双达标。
二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
1.要设计好导学案,让导学案真正能为教学服务
发挥好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在钻研教材、研究课标、熟悉学情的基础上悉心准备、精心设计、细心修改,制作出符合学情的创新导学案,不能一味地照搬现有的成品导学案。不符合学情的导学案,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让老师和学生力不从心,浪费时间和精力。
2.正确合理使用导学案,让课堂更高效
篇4
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实验活动,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分组讨论、研究,合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掌握其方法与程序,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在探索中经历各种困苦和磨练,感受探究的兴奋震撼与愉悦,使他们的才智、品行、情趣与意志方面都得到锻炼、丰富,与提高。
二、案例描述
催化剂的概念的教学
在以往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教师通过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前后反应放出氧气的快慢来向学生介绍催化剂的概念,虽然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则不得而知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具体实验方案可参考如下:
1.取等质量的氯酸钾两份,其中一份不加二氧化锰,另一份加入二氧化锰(要测出质量);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氧气的放出情况。
2.将生成物溶解、过滤、蒸发,回收二氧化锰,与原来的质量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催化剂的概念。
3.还可以用此次回收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继续制取氧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4.进一步延伸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上述反应用过的提取出来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后将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与加入前所称量的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5.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当然对学生概括得出的催化剂的概念不能要求非常精确,只要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三、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化学课,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热爱自然科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要求教师不断设置疑问,以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篇5
[关键词]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实践基地;案例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结构也进行了调整。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新增专业学位及培养类别,之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迅速发展[1]。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定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以使其毕业后迅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2]。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核心培养方式和重要环节[3-4]。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工程实践环节的质量。作为河南省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培养单位之一,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比例逐年增加,已占研究生录取总人数的60%以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主要指导思想,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为此,学校以河南省内主要化工企业为依托,整合校企的优势,主动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研究生培养与产学研紧密结合,成立了一批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本文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煤气化公司”实践基地为例,介绍了该基地整合校企双方学术队伍、项目技术、科研平台、实验设备及装置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并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提升基地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具体举措。
一、实践基地的建立
煤化工产业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煤气化技术是煤炭转化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煤炭的转化及深度利用意义重大。围绕煤气化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学校和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煤气化公司共建了实践基地。该基地是校企双方开展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推进对中原经济区科技带动作用强的资源与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和转型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评价环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调整。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的优秀创新团队,构建了知识创新机制,以期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实践基地的运行机制
针对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需要,校企双方构建了实践基地的运行机制,涉及管理体制、经费筹措、指导教师、培养计划、招生就业等方面。
(一)管理体制校企双方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一起负责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并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有效的研究生创新激励制度,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建立了创新项目研究平台,采用了能有效发挥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管理模式。基地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及各实验中心等对进入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开放,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经费筹措实践校企人员共同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和科研难题,围绕煤气化过程系统集成、煤气化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开展联合研发,并联合申请省级或国家级课题;利用学院的科研经费与企业的科技创新经费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支持基地建设;同时争取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经费的支持。
(三)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结合建设实际,遴选企业的优秀人才作为校外导师,并配备校内导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参与创新基地建设,共同制定创新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基地通过完善相应规章制度,明确校内和校外导师的职责,涉及学术、思想、技术保密、安全等方面,并规定学生所在基地导师为主要负责人。
(四)培养计划校企双方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共同进行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对进入基地学习的研究生实施联合培养;同时组织并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校企双方还联合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对研究生申请的创新项目进行立项审核。基地导师则组织项目实施,并对项目进行检查和统筹管理。进入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结合企业研发项目和个人研究方向,自主设计研究课题,进行申报、立项和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基地鼓励研究生选择难度大、有风险但创新性强的研究课题,并从经费、政策上重点支持优秀研究生从事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或极具应用前景的重大工程或技术创新研究,以此激励研究生获得重要创新成果。
(五)招生就业学校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提供研究生入学奖学金,适当提高研究生助学和助研奖学金,以吸引优质生源进入创新基地。企业实质性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实现工程人才的“近距离培养、零距离就业”。
(六)其他方面基地在人才培训、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生产服务等方面对企业优先提供服务;委派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为企业员工讲授专业知识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及研发工作。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结合河南省煤气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将案例教学引入实践基地。如我们在“煤气化炉的优化与改造”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高等反应工程课程中“反应器类型”章节的知识进行煤气化炉的优化与改造;在“煤气化过程能量高效利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高等化工热力学课程中“火用”及“夹点分析”等章节的知识进行能量分析与节能降耗设计;在“煤气化废水的处理”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高等分离工程课程中“膜分离技术”等章节的知识进行废水的处理及回收利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 园林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74-02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
中职学校园林专业作为培养这类技能人才的机构,在教学方法上不能仅限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而提高园林规划教学的效果。园林课程的实践性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所以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园林专业教学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因此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更需要教学上的创新。
一 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及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用生动形象的案例陈述抽象的理论,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园林规划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园林规划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从事园林规划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 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明确教学目的
在园林规划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通过园林规划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只有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认真细致的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选择符合教学目的的案例
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需要的园林规划教学案例,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法。一般选择学生理解困难、抽象、联系实际较紧密的内容作为案例教学,所选的园林规划案例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而且要考虑学生是否易于接受和认同的程度。
3.案例教学课的准备
园林规划案例教学课的准备是指在园林规划案例确定之后,根据教学目的,就这些案例进行内容、重点以及教学方面实施的问题进行筹划。
第一,教师的课前准备。在案例教学中,虽然教师将课堂的主要角色让位于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以省略,相反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的理论内容选择合适的园林规划案例;案例确立后,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预想在讨论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讨论的问题、要求告诉学生。
第二,学生的课前准备。案例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为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学生应熟悉与园林规划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思考问题;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等。
4.案例教学课堂的组织
第一,清晰地描述案例。在讨论之前教师要对所选的园林规划案例的设计思路、过程、突出的特征等进行清晰地描述,描述案例是为分析和讨论案例做准备的。在教师描述园林规划案例时,学生应跟上教师的思路,不断地温习案例中所涉及的已学过的园林规划理论,找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
第二,课堂讨论。进行讨论之前教师要确定讨论思考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案例。首先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人与人相互沟通与相互激发的技巧,提高利用集体智慧的团队学习能力。小组讨论结束后,就进入班级讨论。班级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每个小组的发言者要依次站到讲台前陈述本组的设计理念,并把要点写出来。然后,由本小组的成员对发言者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做出补充。接下来是除本组之外的学员都可以就发言者陈述的设计理念进行提问,由发言者答疑。这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导演”,对学生发表的观点不作或少作评判与仲裁。但是,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用一些过渡性的语言,把讨论引回正题。
第三,总结和点评。园林规划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一个简短的总结。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及其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指出本次案例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以及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点评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具体的事例上升到一定高度;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重新讲解并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5.评定成绩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分析讨论结果写成书面总结;也可以以小组的名义写出书面分析报告,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课堂讨论也是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成绩的评定应从学生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过程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
三 园林规划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目前,我国大多数实践性课程采取了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在园林规划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事项。
1.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
在园林规划案例的选择上应满足:案例应该是已经设计好的园林规划实例;充分发动学生收集他们家乡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园林设计作为案例,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的整理就是不错的案例,而这些本地案例又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园林规划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或教练,学生是演员,是表演者。教师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在进行案例讨论与课堂发言时,教师既要引导更多的学员积极参与,又要注意不能使讨论漫无边际、脱离教学主题,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对那些不太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观察,看他们在课堂讨论时的习惯和表现,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教师必须引导、调节好课堂气氛,做到课堂氛围既活跃又井然有序。
3.妥善安排时间
案例教学是一种需要较多学时的教学方法,讨论一个案例需要1~2个学时,甚至4个学时。为了在教学中既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讨论案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需要作一些调整,从而可以把节省的时间用于案例讨论。
4.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的采用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法的使用。首先,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讲授法。在园林规划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旨在建立系统的园林规划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性来说,在传统的讲授法中灵活运动案例教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模拟、实验实习和实地调查等方法之间也不是对立的,他们之间对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各有作用,各有优势。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有所侧重,选择不同的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四 结束语
总之,《园林规划》是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并不否定其他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中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因此,在园林规划课程中应大力提倡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要不断完善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向青.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学成等.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3):67~70
[3]张晓燕.哈佛案例教学的魅力和启示[N].学习时报,2004.06.28
[4]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6~17
篇7
[关键词] 对话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实例 交际能力
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有四课,每一课的侧重点不同,任务不同,它们分别是对话、阅读、语言学习、复习与写作。每个单元都紧紧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如:中外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卫生与体育、学习方法、行为规范、社会科学、环境保护、饮食习惯、人际关系等。对话课是高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设计了丰富的情景,实用易学的句型,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也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对话课,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很大的突破,一般采用下面的方式授课:
1.讲解式:教师在讲课,学生在听课,把对话当作阅读课文来教,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2.随意式:教师没有分析研究教材,方法随意,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完整性和规范性不够。
3.表演式:认为交际法就是表演法,重形式不重质量。每节课教师讲解后,让学生分组表演一下对话就了事。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老化,在教学技能与技巧上创新不够,对高中英语对话课的地位认识不足。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对话课不重要。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交际性决定了对话课的地位,而且,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不能只重视阅读课,忽略了对话课,因为对话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互作用的,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对话课。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上对话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围绕对话的每个话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对话课的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对话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不同话题的对话,学习日常交际用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
教具:实物、图片、挂图、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等。
三、
教学重点: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兼顾读写能力。
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话题的知识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复习导入:根据话题的内容及学生原有的知识,以旧的知识引入新的知识,开始新课。
2)
看图讨论导入:根据每个对话的话题,讨论有关图片,让学生发表意见,引入正文。
3)
背景知识导入:介绍与话题有关英语国家风俗习惯和文化,渗透背景知识,为学生理解对话的情景打下基础。介绍背景知识的形式有多样,如:提问、游戏、示范、图片等。
4)
表演导入:让学生表演类似的对话,引入所学对话的话题。
2、听录音,回答问题。
录音机是我们最常用的教具。听录音在对话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因为怕麻烦而直接叫学生打开书看对话。听录音有两个作用:一是训练学生的听力,二是学习和模仿录音上的正确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一般来说,一节对话课至少应播发两至三次录音。第一次和第二次听录音前教师先把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由浅入深理解对话的内容。听第一次录音后,学生回答的问题应该是简单的,紧扣对话的主题的。听第二次录音后,学生回答的问题应该增加难度,就对话的具体情况提问。第三次听录音是为了巩固知识,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听第三次录音的时候,学生应跟录音朗读对话,深入认识对话。
3、学习对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有机结合,不能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1)
理解对话。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目标是理解对话的每个细节的内容,为处理难点扫清路障。
2)
处理难点。难点是指对话里出现的新词语、新句型、新语法。在讲解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指出对话中的难点,并利用投影、图片、以及板书等形式呈现难点,并结合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4、
操练对话。
训练对话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体现学习对话的交际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在进行对话训练时,教师可以采取下面的几种形式:
1)朗读对话。它也有几种形式:A、学生听录音,跟着录音读。B、教师领读。C、学生分角色读。可以以男女生为单位,以两人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训练结束后,教师可以当堂检查朗读的效果。
2)表演对话。为了检查训练的成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表演对话,最好不要看书,只要学生表演出主要的内容,也就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啦。
5、
巩固对话。
经过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比较熟悉对话里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教师就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达到学习对话的目的。下面有几种训练方式可供选择:
1)对话后的Practice和Workbook里的同步练习。
2)让学生以两个人或四个人为一组,根据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的情景,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编写对话,并且表演对话。
3)教师重复本节课的重点词组、句型和语法,补充适当的练习。
4)教师就对话的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然后教师听取一些小组的意见,最后归纳一下,师生达成共识。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既练习了口语,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其中操练对话和巩固对话这两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和时间分配选择其中的形式来训练学生,或者把一部分的训练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课后做,教师下一节课上课检查。
六、 对话课的教学实例。
下面我就以高中第一册(下)Unit 17 Nature Lesson 65 为例说明以上的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的:通过Nature这一话题,学习日常交际用语:Why are you making this journey? We are trying to collect the money for a wildlife project. We want to… 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new project? That sounds a great idea. Good luck with your trip!
教学过程:
1、看图讨论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提出下列问题:Do you love nature? Why? What can you see in nature? Can you find many wild animals now in nature? Why not? Do you know how to protect nature? Can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再让学生看一些野生动物的图片,包括麋鹿,提出问题:Can you tell me what these animals are?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tigers, lions, bears, monkeys, pandas, milu deer.
然后教师引入话题说:The milu deer is one kind of deer. But there are not many milu deer in China now. What shall we do?
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最后引入正文,说:We must protect nature so that more milu deer will live in China. Now we will see what some other people do to save milu deer.
2、
听录音,回答问题。
教师向学生交代对话的背景,提出问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hear about a long journey. Now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are the four people going to do? Why are they doing that?
教师放第一次录音,让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
教师放第二次录音,向学生提出下列要求: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try to write down all the questions you hear in the dialogue.
教师放第三次录音,让学生问答记录下来的问题。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力,也使学生了解了对话的主要内容。
3、
学习对话。
1)
理解对话。学生经过上面的训练,其实已经比较熟悉对话的内容,理解对话这个目的已成功了一半,这时候是处理对话细节的一个好机会。教师应抓紧时机作适度的讲解,指导学生划出重要的词组和句型,为下一个步骤做好准备。
处理难点。
新词组有:collect money for, make a journey/make a trip, wildlife(合成词的构成法)
新句型有: We want to …
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new
project?
That sounds a great idea.
Good luck with your trip.
新语法有:用现在进行时表示一个最近按计划将要进行的动作,也就是说,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对话中的句子有:
Where are you traveling to, Gary?
How are you getting there?
How many of you are making the trip?
Why are you making the trip?
这种表达法可用于下列的动词:arrive, come, go, get, leave, make, return, sleep, start, stay, travel
教这个语法点的时候,老师叫学生把对话中的有关句子找出来,领悟当中现在进行时的用法,然后用上面的动词造句,练习这种表达法。
4、 操练对话。
以两人为一组,一个做Gary, 另一个做 a newspaper reporter, 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叫两组同学做朗读表演,对有能力的同学,教师要提高要求,合上书表演对话。
5.巩固对话。
首先,教师让学生进行对话后的Practice, 根据书上的提示,运用本对话所学的用语,编一个类似的对话,然后当堂表演。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话里的问题,以记叙文的形式改写对话,复述对话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8
关键词:三维动画设计;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
一、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动画作为一种新的动画形式广泛地应用于影视传媒、艺术设计、商业制造等众多领域。因此,我国各高校艺术类专业纷纷开设了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三维动画的制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该课程的应用领域较广,综合性较强,并且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固有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第一,在以往的三维动画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知识点的传授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而不是把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法教给学生。这样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二,在以往的三维动画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通常用来辅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学生存在知识面广却不够精的问题。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脱节,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在以往的三维动画教学模式中,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熟悉软件功能和掌握工具上,不仅忽视了实践环节中案例的学习与掌握,也缺乏创新的思维方式,更不能独自创造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
二、研究目标
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中,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的能力。如何对高校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计算机动画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教师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最应该思考的问题。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具有直观性、操作性、综合性强的特点,而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根据三维动画设计的课程性质、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三维动画情境中进行积极思考并创作出富有内涵的作品,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创作三维动画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实施案例实践教学的方法,简称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案例或运用企业实际项目中的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案例灵活运用三维软件进行动画设计与制作。不同于其他课程按照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进行课堂教学,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更强调课堂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掌握三维动画的制作方法、技巧和创意思维。案例教学法主要考虑在计算机三维软件环境下给学生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同时,根据教学要求分配任务和案例给学生,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学习和制作案例的过程与结果,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上交的作业、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其中,以教学案例的展示、讲解与学生作业为主。教学案例主要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演示,通过课堂教学演示、文件共享、学生作业的上传与下载,从而满足学生学习课程的需要。学生作业的提交与评价主要也通过教学软件进行,教师通过查看学生作业能够详细了解学生对案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帮助教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内容,学生也能够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钻研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会举一反三,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方法
第一,调研法。对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组织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增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使研究成果具有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第二,文献研究。全面了解近年来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特点,使课题研究具有一个较高的立论起点。第三,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践教学的课堂探索,采用项目式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实践”开展学习。从学生分工协作、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作品展示、教学效果等环节综合评价该课题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9
三维医学动画三维耳蜗3DMAX开发技术案例教学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医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步,而动画教学也随着计算机技术革新出现。医学教学不仅仅像过去整天对着实验室的动物做解剖、做实验,更多是看前辈的录制成视频实验,学习前辈的精华之处,自己再去做实验,更能体会与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而动画教学脱离了时间、空间、仪器等一切物质条件,可以直观真实动态地展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动作,其效果逼真、可重复性高、且不会失真、能多次观看操作、无损。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动画技术,特别是医学领域,更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医学解剖、医学诊断、医学教学、医学知识的普及。
在3D耳蜗教学上,动画技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法,能更好的展示人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胞组织等微小事物,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耳蜗的细胞组织、经脉,完善现有教学方式。而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将耳蜗虚拟化,为耳科疾病诊断和新医疗技术手法的提升打开方便之门,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更改参数来演习手术,多方位的观察耳蜗的内部结构,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在国外,不少医学院校采用3D仿真教学技术,利用3D动画技术和虚拟成像技术建立了一个三维人体心脏模型,以实时显示细胞生物和机械动力对单个细胞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医生了解探究心脏缺陷的方法。
国内动画产业起步较晚,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在众多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尚处于空白。在医学教育领域,目前也只能找到一个单独零散的解剖3D模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医学模型。
基于听力学院同学们对相关三维耳蜗知识点理解普遍存在困难,本课题着手进行三维耳蜗医学教学案例的制作。
二、三维耳蜗医学动画制作过程
三维医学动画具备不受时空、结构与尺度限制的特征,能逼真展示图片无法显示的内容,使用三维动画技术能真实、清新得展示视域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突破物理局限性,对事物内部结构进行透射,而且能表现物质的真实感、空间层次感。
而一般的医学影像表现有摄影、插图、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这四种手段,其特点各不相同。但是在真实感、空间层次感上都没有三维动画效果好,而在教学上,三维动画效果更加生动形象体现教学内容。
三维耳蜗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骨迷路、膜迷路、螺旋器。骨迷路由致密的骨质构成,厚2~3mm,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悬浮于外淋巴中,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相应地分为3 部分:椭圆囊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各部互相沟通。螺旋器(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各种感觉毛细胞、支持细胞及盖膜等构成,是听觉感受器。
以螺旋器为例,讲解一下制作过程。我们主要应用的软件是Autodesk 3ds Max 2010,我们根据螺旋器的平面图制作成如图1、图2所示的立体结构。再根据实际螺旋器内部结构情况进行修改,以内毛细胞为例(如图3),讲解制作过程,内毛细胞外形像茄子。
先用创建面板上的线条工具,画出如图4 所示的样条线。然后在修改器列表中选择车削,如图5。这样就可以生成如图6所示的立体图。如果觉得形状不满意,可以在修改面板处选择顶点,移动左边的顶点,这样就可以修改形状大小,如此在修改面板上做各种修改,就可以做成满意的立体图了。
以此类推,通过Autodesk 3ds Max 2010的各项工具,在老师的指导和查询各类资料帮助下,我们完成整个三维耳蜗医学动画教学案例。
三、三维耳蜗医学动画教学效果评价
三维耳蜗的医学动画的最终效果是能够帮助大家全面而细致的了解耳蜗生理以及病理的形态及其功能。三维耳蜗的确立形成,可以克服医学生在学习耳蜗结构时,因耳蜗结构复杂精细同时课本上的讲解过于平实而产生的理解困难。主要能够理解骨迷路、膜迷路、螺旋器之间的从属关系,骨半规管、骨蜗管、前庭、膜迷路等重要结构的位置极其形态以及螺旋器的听觉感受细胞的形状、功能以及位置。3d耳蜗的医学动画效果是可以通过Autodesk3ds Max 2010的各项工具,在各个方位和角度对耳蜗极其内部结构进行观察为最终目的。而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和老师进行学习以及教学。使学生增强画面感及立体感,加深对结构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更丰富的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四、结论
3D耳蜗的医学动画主要针对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讲课进程播放动画,可重复随时播放,降低教师上课难度,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自己私下学习播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形象展现耳蜗的组织形态。但是动画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如果加上教师现场答疑,学生更能深入客观了解掌握知识。以后医学动画的发展可以往人机交互和三维成像等技术相结合的方向深入。三维动画应用与临床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能使课堂更生动。而且三维医学动画在远程教学、医学教学、教育中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余喜,章战士.3D医学动画部件库及配套使用工具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54-56.
[2]谭昕.三维医学动画视觉表现特质研究[J].美术大观,2012,(4):136.
篇10
关键词:化学学案;化学教学;教学设计
一、化学学案教学的提出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把教学结构放在第一位。作为教师,应该从课堂的教法入手,并且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属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化学学案教学方法,可以做到教与学的统一,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化学学案教学的设计
1.化学学案的组成
通常来说,化学学案内容上不仅包括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也包括达标练习、学习活动设计和推荐作业等部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活动设计放在首要地位。在内容上,要涵盖学法指导和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习的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
2.化学学案的设计思路
(1)研究四项内容:①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整体上规划学习重、难点和制订大致的学习目标,然后对划定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②从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着手,制订出学生个体到整体的学习策略。③探寻学习的规律,注重学习的细节,尤其是关联的知识点,通过学法指导线、知识流通线和能力培养线的方式来更加巩固知识点的学习。④在运用知识点的同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方向上与内容上达到训练的目的。
(2)制订学习目标。在化学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相当重要。学习目标由非智力目标和智力目标组成。非智力目标有意志目标、情感目标、心理目标等;智力目标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非智力目标在学案教学中称为隐性目标(可不写于学案上),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把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师生情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智力目标在学案教学中被称为显性目标(写于学案上),完成这一目标,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手段。
(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①第一条线是知识线。从认知规律出发,分析所有知识点,然后再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明确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知道知识点的范围和层面。从整体来看,这是一条明线,它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②第二条线是学法线。这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主要是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③第三条线是能力线。这是一条暗线,通过解剖知识点的情感价值和能力价值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整体设计出发,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地统一起来加以运用。
(4)编辑、推荐作业。在学生编辑、推荐作业的时候,教师要该在起点上做到适中,并且与学习同步,使得每个接受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3.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化学学案中的问题源自课本内容,但是又要高于课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在不同维度引导学生思维。所以把握好难易程度对于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程度异常重要。
(2)诱导原则。学案设计能够诱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展现教学课程的“弹性”,营造良好、上进的学习氛围。高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排布与能量、建立电子运动的图像,不能仅仅生搬课堂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以下有趣、科学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①由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但为何没有产生电子被吸进原子核里的现象?②弄清楚钠原子核之外的11个电子是分散开来在核外周围或核外不同距离处运动,还是11个电子集合成堆在核外某一点发生运动。③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运动的本质与电子围绕电子核的运动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别?④由里向外2,8,1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什么一定是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而不属于其他原子?最后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能增强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牢固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适中原则。首先,学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其次,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思路和学习技巧的培训,需要在教案设计时,为学生的学习铺桥造路、多做提示,适度给学生难度适中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要求。化学课程设计学习电解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时,不可直接做出如下设问:氯化铜溶液为什么在CuCl2里通电之后能够分解,而水通过却无法再分解出其他原子?如此教案设计内容跨度太大,令缺乏系统知识的学生无从下手,增加学生在学习的心理负担和学习障碍。如果将以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搞清楚通电之前和通电之后CuCl2溶液中的离子类型、浓度、运动情况,分析分布、聚集在两极附近的离子种类、“放电”倾向,电解中的总反应式内容、电极两极的反应表现等问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只要像以上这样的教案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为学生降低难度、减轻心理压力和学习障碍,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良性学习,通过适中降低难度等手法也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为以后更为复杂的电解原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量力性原则。化学学案应建立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基础之上来设计,这样才能发挥学习的最大推动力。也就是说,学案最基本的就是把握好度的原则,在简单和复杂的情况下做到平衡。如,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内容时,若设计:①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不运动?②原子核是怎样运动的?其实,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是没有帮助的。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探索出更加有价值的设计。
(5)系统性原则。学案设计要遵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的学习模式。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设计都应该如此。所以在学案设计中要深化和拓展知识,又要迁移和运用知识。从系统的原则出发,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化学学案的运用
1.指导学生预习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提前将教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规划学习的目标,让学习内容更加突出。
2.用于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目标与教师在教案上的教学步骤相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案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前后衔接起来,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成效。
3.组织复习
在学习中运用整合的手法将学案进行加工,变成一份新的资料,简单明了,结构明确,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案教学的运用,不仅可以体现教与学的统一,还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案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案教学进行自学,不仅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可以理解教师的思维体系,更加深刻地学习学案,以此解决疑难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把教与学真正融于课堂。所以,化学学案教学的运用,旨在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优化,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学习效率上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 上一篇:土地资源管理法实施条例
- 下一篇:乡镇土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