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范文
时间:2024-02-02 18:1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品德教育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德育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可以对班级管理产生导向、激励、规范、凝聚等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做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个基础。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面对当前学生思想十分活跃的特点,对于小学生他们都有潜在的向上性,而且其性格极易塑造,“如何搞好班级德育工作?”,这是个一直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从个人做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充满爱心,以情感人,开展一系列班会及文化活动,加强德育考核评价制度,不失为一条搞好班级德育工作的好途径,具体做法是: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而且其影响力又是相当大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日常细节,坚持做好以下三方面:
1.注重仪表,体现人格素养
平时衣着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不但要能够体现出一种正确的审美观、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而且能够体现出个人的精神魅力和人格素养,从而给学生的价值观以正确的启发。
2.言行一致,示范做人本质
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加上大部分学生本身的语言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获得信赖感,激发学生挑战自身缺点的主动性,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既要举止大方、沉着稳重、真诚亲切,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性,善于运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做好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都有很随意性,随意说出的话,难免有不妥之处,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身,在这样特殊的教育环境下,要更近一步要求说话的艺术性。
3.养成良好习惯,造就幸福未来
作为人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无论对学生讲多少、说多少,但都比不上一个人无形中对他们心灵品德的影响,可以说老师无形中对学生影响力量是无以伦比的,而且任何教育都没有这种使人从内心发出的力量更强大的,所以加强自身的休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对开展小学校园内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二、充满爱心,以情感人
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生病的学生,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生活中,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尤其对下面三类学生做到关心照顾:
1.“差生”变“优生”-----激励和鼓励
差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加上小学生的心理可塑性是很强的,确切的说在老师的眼中就不应该出现差生,如果在品德教育中我们的眼中有差生,那我们就真的没有真正的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真正含义,或者我们就没有发现学生的长处,对于所谓的差生我们更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用激励和鼓励的方法,用爱心去从根本上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调皮是学生的天性-----千万不要压制
调皮的学生其实很聪明,也许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聪明,对于这些调皮的学生老师要做的不是要压制住他们,而是要予以支持和正确引导,让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发扬出自己的个性,并指导激励他们用到合适的地方。
3.困难是做人的动力-----用爱去温暖
对于生活或学习上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去关注他们的心理;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激励和鼓励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小学品德教育过程中,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老师应该在平时注意观察,根据不同的学生去用具体的方法给予他们教育和帮助。
三、紧密结合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思想品德的教育,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1.改变思想,准确定位,开好一个班会:“能力要高于成绩,能力就是实力”。
2.借助每周班会,主题体现“无德无能不可怕,有德无能也有用,有能无德最可怕,有德有能是国家栋梁”,宣讲人物故事。
3.从小事谈起,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出发做“大”文章:选择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案例,激励学生应该怎么想,怎么做。
4.借助某些教育电影,做好爱国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开展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
1.办好班级学习园地
由学习委员负责,班长协调,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开辟一块园地,每月开展一次,评比一次,根据结果,给各组分别加操行分,并且总结各组学习园地的特点,在全班交流。
2.开展手抄小报比赛
全班每个同学每月做一份手抄报,定时在全班展示出来,请全班同学来评,也请其他班级的同学来评,根据内容、形式等方面评选出单项优胜者和总评优胜者,给获胜者加操行分,发给笔记本一个或者圆珠笔一支。
3.开展多项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增加其凝聚力。
4.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活动会,主题有庆祝教师节、庆祝元旦、开展感恩活动等,形式有歌舞、演讲比赛、游戏等。
除了自己组织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凡是学校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都要在班内进行初赛选拔,鼓励同学为班集体争荣誉,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要表扬和庆祝,让每位同学感到集体的温暖,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通过这些文化建设活动,将抽象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容易被学生接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符合当今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这些活动使班级德育工作建设有声有色,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具有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建立德育评价机制
篇2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注重其社会功能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过于强调教育的社会教化目的,将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窄化了教育的外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弱化了教育的个体价值。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理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这一核心理念,需要我们在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教育的个体价值,教育的核心目的更应当体现在把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潜能激发出来,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
这一发展趋势也意味着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以人为本”,预示着现代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遵循“人与社会”两大逻辑起点,将“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作为现代教育的两大价值定位,而“人文关怀”应当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对学生真正表现出“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在于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上,因为良好的个性品质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要达到的核心目标。
2.研究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其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凸现学校教育的“生命关怀”特征。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凸显现代学校教育对生命主体的尊重。
(3)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有促进作用,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对教师和学校的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3.研究的价值
生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生命成长不只是自然生命自然成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精神生命的成长,而个性发展则是精神成长的核心内涵。因此,关注个性品质培养的教育乃是直接指向精神成长的教育,是按照生命的内在需要和成长规律丰富生命内涵、充实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而个性品质的培养应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4.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和发展个性。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以学生心理发展为主线构建课程目标体系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已经具体将课程目标规定为三大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形成和建构“心理发展性教学”教学模式
心理发展性教学,在于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生心理发展这一教学的核心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变成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3)教育活动的主导领域是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中应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征建立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将行为规范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心灵导师的角色。
3.研究重点、难点
(1)以学生心理发展为主线构建课程目标体系
(2)形成和建构“心理发展性教学”教学模式
4.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研究的实践
唐山四十九中学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提出了具有鲜明素质教育特色的“幸福文化教育”思想,使幸福文化教育深入师生的灵魂,转化为师生的行为。在开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研究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学校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提出“低起点,小台阶,大容量,体验成功,感知幸福,促进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在这个教育教学策略中,“低起点”是前提,“小台阶”是策略,“体验成功、感知幸福”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
2.让教师的身教成为学生个性培养的主渠道
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教育”。我校积极倡导“六种精神”,即终身爱岗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3.让养成教育成为学生个性培养的基础
我校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作为养成教育的主要策略,我们提出了“生活就是素质教育”,将各项规章制度和初中学习方法等编制成校本课程,如:《四会读本》《学会学习》等,向学生灌输学校的管理要求。
4.让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培养的载体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校围绕人格教育的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以“学生一日常规”训练为重点,分年级、分阶段、分重点,从“小事”抓起,抓训练,促养成。
5.开发了学生个性培养的立体课程。
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将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形成了立体的课程体系,其中有人文素养系列校本课程:《名家讲坛》《河北乡土教材》等;科学素养系列校本课程:《网页制作》《flas》等20余门校本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激发,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使唐山四十九中的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向上、有朝气。学生身上具有唐山四十九中的特有气质。在研究中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学校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形成终身受用的五基: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后续发展的基本能力、面对社会的基本经验、幸福人生的基本思维。从而以学生个性的培养为目的,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在唐山四十九中这个舞台舞出自己的风采。
参考文献:
1.许建中,《学校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2.张雅君,《基于学生个性培养的心理学教学模式初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3
3.靳宏,《创新教育的心理环境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李英夫,《学校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发展》,班主任,2002.9
篇3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4-01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并养成一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处于课堂教育阶段,缺乏对其进行实际的应用与实践,所以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以及教育原则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应该重视对课本知识以及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只将课程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使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各项活动的不断完成,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品质[1]。小学生还处在思想意识不全面的阶段,所以学校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不良的习惯以及错误认识,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2],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正。
2.教育的多样化原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完善,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如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的讨论或者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的上升。
3.坚持示范性引导原则: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行为引导人,小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将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所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3]。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的创新性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主要是对其教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它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基础,对其内容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的创新,创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一)对课堂气氛进行相应的改变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气氛比较轻松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对社会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还没有建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环境的轻松[4],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教学,还应该积极的运用室外的有利条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认知,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行为习惯。
(二)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
1.创新教学的内容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通过肢体以及感官的认知,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便于学生理解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完善课外活动的形式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吸收能力对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创新,在对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之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积极的参与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或者孤儿[5],这样可以是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来对一件事情进行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了解并领悟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建成,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教育效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建设,有的学校对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没有足够的重视,普遍导致教师道德参差不齐等现象,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积极的倡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思想品德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所以,应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最大效率的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作用,使学生促进自身优秀观念的建立,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尹盼.教学中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2,08:72-73.
[3]王以利.对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3,03:167.
篇4
【关键词】中小学 思想品德 问题 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在不断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随之相应地提高了,并且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国与国之间不仅局限于经济上的往来,精神层面也相互渗透,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不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同时,中小学生的思想也深受影响。目前,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鉴于此,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决不能忽视。但是目前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目前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程度还比较肤浅,不能充分体会其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比较落后,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品德课堂教育模式。
2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与现阶段中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明显地与现实脱节。
3 思想品德教育课时量不足,缺乏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师。
4 各个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脱节,没有连续性,有明显的阶段跳跃。
5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育模式和反馈机制。
首先要深刻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模式来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一定要大力提倡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有助于国家未来又好又快地发展,提高民族凝聚力。当下,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与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完善。
其次,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育,要走出校园,走入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对学生无时无刻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建立完善的、立体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思想品德教育由校园延伸至家庭,教师和家长都能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思想品德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学习,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定时与家长进行相关沟通,为各种性格的学生创造合适的教育氛围。
再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还在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关知识都是从指定的课本中得来,没能与时俱进。在今后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仅仅拘泥于统一的教育模式。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引入多媒体课件,将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故事、人物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我们应该运用各种先进的方式方法,努力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开放的、积极的受教育环境。
第四,要认识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显得至关重要,要将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书育人共同发展。例如,针对某些大人物的事迹要着重强调,英雄人物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榜样,同时对学生也有导向作用。
篇5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途径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国教育也更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素质的培养,而其中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各个阶段教育和学习的重点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小学阶段来讲,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形成自己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只有把握好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明白道理,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加强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行为举止都有可能被学生学习和模仿,因此,小学教师要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这样才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品德。
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死板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声情并茂地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灵也受到启发,以适应教学内容的改变,并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免“一风吹,一刀切”,这样才能使全体同学都参加到课堂中来,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家庭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接触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因此,在小学思想道德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历程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配合、互相督促,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加强课余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除了可以利用上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积极组织一些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例如辩论赛、演讲赛、故事会等,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把思想品德教育渗入其中,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知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良好的品德,这种寓教于乐、让学生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无疑更有助于学生的吸收和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思想品德教育是任何学习阶段都必须学习的重点内容,贯穿整个教育和学习的始终,尤其对于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它更是影响学生素质水平的关键,因此,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建立起优良的品德。
参考文献:
[1]王燕丽,童松辉.育人为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点滴看法[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篇6
1.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现在大多数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只顾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厌倦语文课,也就发挥不了德育的目的。
2.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所以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地展示,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德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品德教育。
篇7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的思想品德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人生之路的思想道德水平。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何将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现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滞后
很多小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按照课本进行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授本就枯燥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当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就会发生搞小动作或者其他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不全面,缺乏综合性的评价
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的是端正学生的品德思想,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显然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应该把学校的思想品德行为作为评价学生的最终标准,只有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才证明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在校园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对思想品德教育给予充分的评价和肯定。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措施
(一)将课堂内容回归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将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应用于生活,将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化,才能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教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在课下遇到相似的事件,就会模仿老师的教学内容,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达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苏教版思想品德六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体会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完课文的讲解后,可以给小学生讲一个有关诚实守信的小故事,比如很多小学生都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讲述的也是失信于人所给人带来的困扰,以此警示人们要做到诚实守信,还可以让小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没有诚实守信的行为,让同学们分享讲述出来给同学们听,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诚实守信的行为,要把诚实守信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和准则。
(二)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结合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要在日常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归纳总结学生容易产生的思想品德不良行为,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形成阶段,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很正常的,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不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帮助学生找出不良习惯的原因,以及改正不良习惯的办法,最终帮助学生消除不良习惯,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苏教版思想品德六年级上册《勤劳节俭》一课时,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勤劳节俭也是一种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可是有很多同学存在懒惰、浪费的行为,现在的社会环境熏染,小学生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造成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过度溺爱,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自身的懒惰,在学习生活中,对学习用品存在很多浪费的行为,教师通过课程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这些不良行为,并积极进行自我改正,让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学有所用。
篇8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6-01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许多知识及概念都还不能完全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立体化一些知识及概念,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下文论述中,笔者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围绕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其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从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在思品课中介入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较为正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知识量、知识架构以及学习习惯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学生们对知识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反差,热爱学习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却存在厌学思想;小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的缺乏,基础知识的空白,对所有不明白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伴随好奇心而来的,还有一颗容易遭受挫折的敏感的心。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小学阶段课程教学效果的不可控性,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来看,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话,难度较大,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此外,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还面临着教学目标、教学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教师习惯于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可是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在这一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脱离了学生的立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具体实例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辅助说明的教学手法,这一途径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的同时,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结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介入是改变尴尬教学局面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中介入的具体措施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对学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基础条件。案例教学法在思品课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将知识与实际例子相联系,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与天性,有目的的进行案例计划
小学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功能性,而侧重于适应性,即让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慢慢接受教师的教育观点及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传达给学生的观念主张。案例教学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法,同时也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天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基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小学阶段学生最为基本的特点就是好动、好奇、好玩,如果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这三个基本发展特点进行充分掌握,站在学生立场思考的话,必然能收到良好的回应。比如,教师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配以情景教学以及游戏教学,获取学生好感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深入案例教学核心
思想品德教育要实现的是“教育”的目的。鉴于小学阶段学生叛逆,喜新厌旧的性格特点来说,如何抓住学生的胃口,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目的实现的途径,是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并且将品德教育中涉及到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不仅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损害。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实质上是通过转换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来实现的,即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案例中去。因此,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来说,除了尊重学生天性与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外,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价值观形态等,合理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态势,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扮演好“帮手”的角色,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好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接下来案例教学法的继续和进行奠定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发挥小学德育工作启蒙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案例教学法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秉持对学生发展负责的德育教育态度,尊重学生的天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价值观形态,合理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态势,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好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争取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卫东.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介入[J].教书育人,2013,34:20-21.
[2]冷玲玲.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4,20:67.
[3]苏立琦.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4.
篇9
【关键词】改革 ;加强 ;小学 ;思想品德 ;教育
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还面临着另一个课题:如何按照“四有”要求培养学生,使之健康成长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封闭、凝固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这一领域的改革,就必然摆到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下面谈谈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有时代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日新月异。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形势的方法,必须教育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远大志向。因此,首先要求内容具有时代特点。在小学生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重视品德教育是近代学者的一致主张,他们把品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意义、原则、方法等进行了较多阐述。
既能与形势政策和未来对号,又能与学生思想实际对路,这就是:一要抓好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大意义,讲形势,讲政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要初步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小学生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人生观,但人生观的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通过初步的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否定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让学生明白将来祖国和党要求我们的是什么,现在应该怎样学会生活,学会具有为他人、为集体、为祖国、为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三是进行革命情操教育和审美教育,防止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四是针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生大多娇生惯养的特点,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校应每学期举办一次“爱国先知国”报告会,可以采取讲故事、查资料、办小壁报等方式,把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资源,一章一章地系统进行讲授和讨论。让学生更加理解自己是祖国的花朵,是伟大中华民族的后代,从而下决心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好。
2 引导儿童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
儿童的品德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家庭和学校课内课外的教育活动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前一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着“读大学无指望,当干部又太忙,做生意最适当”的说法,这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也受到了影响。今年端午假期,我取得部分学生家长和所在单位的配合,让孩子跟自己的父母上一天班。学生到车间、办公室、实验室参观,深受教育,明白了将来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3 教育方法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
在实践中我们深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科学,既要根据党和国家提出的人才规格确定教育内容,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确定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目的与效果的统一。这中间,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3.1 先定全程计划,再定小段要求
由于小学生不可能通过几次思想品德课就形成观点,对他们要特别讲究知情意行发展规律。我认为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整体过程,一学年、一学期、一周是小过程,一个倾向的纠正、一个教育课题的完成又是一个小单元。每个时期抓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都要作出系统安排。不临渴掘井,减少盲目性。支部抓全过程,班主任抓干部、抓学年和阶段,学生干部、少先队抓活动,走上步看下步,一环扣一环。
3.2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必须通过教,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所以我们千方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判断是非,自己决定行动。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班上的风气大有好转,原来调皮的学生人人争取在值日期间树立守纪、负责的新形象,把自己融合于为同学们服务的活动之中,开始与集体同步前进。
3.3 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
篇10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学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
在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采取灌输的教育方法。只是注重说教教育以及典型事例的宣传,而忽略了教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方式。教师队伍缺乏对思想品德教育系统的研究,没有掌握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规律,只是通过自身的教育经验对学生实行硬性教育,因此,影响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性。
2.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激发不够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地区的学习教材都有很大的区别,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别,但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只是局限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激发,从而使道德教育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
3.缺乏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理解
思想道德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意识,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才能够使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现实的教育体制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就会担心是否是改革方案出现问题。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思想情操的提升起不了很大作用。
二、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学生对某个事物产生心理倾向,能够促使学生观察和学习这个事物,因此,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果。要想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质量,就必须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想要被表扬,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就感,那么教师就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使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在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视应试教育的发展,过分地强调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以及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本上,从而使老师和家长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教育部门应该设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方面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3.注重教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 上一篇:旅游业调研报告总结
- 下一篇: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