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机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20:1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机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机械论文

篇1

本项目为纯办公用房辅以配套商业餐饮用房,以办公空间为核心,合理组织功能分区及流线设计。地下1~3层布置停车库、设备用房;地上1层为挑高三层的主入口大堂、食堂、商业用房,2层为餐厅、厨房,3层为餐饮包房,4~20层为出租办公层面,21~25层为自用办公层面。

标准层平面设计

1.标准层平面形状及规模

根据基地高层退界要求,布置主楼在场地上最大和有效使用率最高的雏形平面,尺寸为35mx56m的矩形。结合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控制标准层面积在1800m2左右,该面积处在主流甲级写字楼标准层面积1500~2000m2的范围内。标准层由办公空间及核心筒公共空间(交通、设备机房及管道、使用房间)两个区域组成。

2.核心筒位置及面积

核心筒的布置方式根据平面形式和面积尺度等因素采用了中央核心筒类型,该类型具有办公空间完整开敞、灵活可变性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景观条件、有利于结构布置的特点。核心筒的面积对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影响很大,为了在经济效益及使用系数上得到高值,核心筒部分需要简洁紧凑的布置,同时应避免不合理的设计带来功能上的不适合进而影响舒适性。设计初始阶段,核心筒需要初步摆出容纳设备机房及管道垂直系统的空间,完善建筑和结构布局并尽早予以协调,落实核心筒的尺寸后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写字楼的等级标准、标准层面积、层数等因素结合电梯组群布置原则,提出所需电梯体系和梯井数量:客梯分为高低区分区运行,共设置有八台双侧排列电梯(载重量1350kg),其中高区电梯速度4米/秒,低区电梯速度3米/秒。电梯系统的两个效率控制指标:“平均间隔时间”小于30秒、“五分钟载客率”16%都满足甲级写字楼多租户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影响使用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和组织,优化了核心筒内的交通空间和机电设备用房,核心筒尺寸减少为27.4mx11.8m(不含联系办公空间的公共走道),标准层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接近80%,平面效率高。公共走道宽度通常在1.5~1.8米,根据设备管线在走道中的布置宽度及办公需求确定为1.6米。

3.办公空间进深

开发商从商业租赁角度出发,要求办公空间效率高、适应性好,并对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从外墙到核心筒的距离)提出了大于10m的控制指标。对于以上需求,标准层平面设计着重考虑灵活可变性和模块化,开间尺寸以8.5m为模数单位,进深尺寸为10~14.2m,楼层沿外墙周边设置单排柱,无柱的办公空间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和灵活性。在保证较高的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的前提下,需兼顾整层出租及分块出租,因此充分考量办公部分和公共服务部分的平面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层净高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及相关规范,甲级写字楼办公空间净高一般要求在2.6m以上。本项目综合考虑结构构件和设备管道所占空间等因素,设计标准层层高3.85m,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最终落实标准层净高2.7m。

1.优化结构尺寸

设计中对结构平板体系与梁板体系进行比较,通过结构整体性能、经济因素及设备管道布置等多方面的考虑,最终确定了梁板体系结构。同时在此基础上,综合其他专业的设计进行调整:主楼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及核心筒体结构体系,与核心筒连接的框架梁采用宽扁梁(1000mm宽x550mm高),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形式控制其挠度和裂缝。这种结构形式既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又节省了板的折算厚度(梁板式为180mm,厚板式为300mm)。

2.合理布置设备管道

标准层机电管线根据管道体积通常以风管为主,其次为电母线槽、水管等。机电专业提出管线的大致走向及标高,在深化阶段把主要管线的平面及标高汇总在平面中,以“次管让主管”、“小管让大管”的原则,针对空间瓶颈的节点给予重点考虑并解决问题。空调按内外区分别设变风量空调系统,办公区靠公共走道及外墙两侧分别设置两根尺寸800mmx320mm(含保温层及支架)的回风管,中间一根尺寸800mmx320mm(含保温层及支架)的新风管。由于空调机房的主风管需通往办公区,机房分设在核心筒的两端,并利用机房一侧的辅助房间分散风管数量,有效降低风管高度缩短管线长度。剖面设计中把空调机房靠走道一侧的框架梁局部做翻梁处理,提高了风管的布置高度。

立面设计

项目地处浦东新区,周围标新立异之作比比皆是,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此碰撞融合。基地北面、西面为已建写字楼,东侧隔福山路为已建酒店式公寓,南侧隔浦电路为竹园公园。主楼共25层楼面,建筑屋面高度99.7m,玻璃幕墙最高点120m,建筑体量采用简洁、规则的长方体。

主楼以突出玻璃的竖向金属肋条划分墙面,肋条在顶层收分增强仰视透视效果,从而在北面、西面及局部的东面、南面形成竖向线条为主的金属质感立面。建筑以高耸纯净的玻璃幕墙体量作为东南转角焦点,强化竖直体量,既映射周边建筑,又与金属质感形成强烈对比。向外挑出的玻璃面使建筑获得最大限度的景观面,既提升办公空间的品位和商业价值,又形成建筑对城市风景的迎合,明亮通透的玻璃体成为远近众人瞩目的地域标志。为强化视觉挺拔感,玻璃体直通底层,突出三层挑高大堂空间的敞亮和流动性,结合室外的广场绿化,在开放与封闭、自然与人文、公务与休闲之间营造一座沟通的桥梁,体现高尚品位和舒适宜人的特征。为强化福山路街景,塔楼东立面在金属质感和玻璃体的表面外增加第三个层次:艺术装饰玻璃面,在不影响室内视线的条件下,在幕墙内表面附加固定透光装饰膜,通过巨幅彩像活跃街道气氛。

三层高的裙楼布置在较为隐蔽的塔楼西侧,横向舒展的造型与上升的竖线条形成对比,尺度上也与相邻高层的基座呼应,体现富有传统意味的人行街道空间。大堂底层的北侧和西侧为商业功能,裙楼西北角底层架空,增加地面停车位,形成服务区。西南角裙楼向绿地伸出2层高的休息厅,将绿色引入室内,休息厅的屋顶是供露天休闲的观景平台。

篇2

积极开展对机械专业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岗位背景的调查,对机械专业的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分析机械专业就业岗位情况,优化机械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适时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所在地的荆州市的机械工业基础与特色,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石油机械、轻工机械及汽车零配件的CAD/CAM为特色,以机械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湖北省特别是荆州地区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聘请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评价,参与修订,并形成制度加以固定;近几年,为修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先后走访了江汉石油第四机械厂、美的空调、恒隆汽配、华意压缩机、洪城通用机械等众多企业,听取了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对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结合荆州市石油机械产业集群和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较强的实际情况,根据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并重新设置课程体系,该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大板块组成。理论教学板块由3大平台组成,即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平台课程。公共平台课程关注人文社科、英语、计算机及体育等公共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专业平台课程强调对机、电、控制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实践教学板块以培养学生机械方面的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目的,由实验、校内校外实训教学和课外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等环节组成。通过调整课程体系,该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已达到36周,其中校外实践超过13周,加强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

2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从过去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课内课外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方向变革,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破传统课堂灌输式教育模式,提出“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各种竞赛为抓手,以‘数控实验室’、‘机械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汽车实验室’‘慧鱼创新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构建一种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基础,以创新项目、竞赛项目及企业技改项目为载体,采用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达到工程技能、创新能力综合培养的目的”的人才培养新思路。通过2大教学板块的有机联系和融合,构成机械专业的完整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走出课堂,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科研、合作企业技术改造及新产品开发、各种机械创新大赛等,强调机械创新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自由组合创新队伍,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自己构思方案和进行设计,整个过程贯彻创新的原则;教育强调工程基础,采取组建项目团队进行技术研讨和动手制作等形式,将学生置于竞赛状态下去完成实际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形成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项目探索期间,共开展了“自动钢筋弯箍机”、“管道爬行机器人”、“多用途升降课桌”、“自动木琴演奏系统”等20多个课题的项目研究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项目为抓手,强化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加强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建立创新实践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创新实践的申报、立项、设计制作和指导,通过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方式,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两年来共组织了20多个小组,机械专业60%以上学生积极参与机械系实验中心开展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项目建设期间组织了2届工程技术学院创新设计大赛,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省区选拔赛中,该院机械专业学生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014年4月25日至4月27日,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中,该院机械系肖进超、杨磊等同学设计制作的作品“来去自如课桌”,以独特的安全性设计及良好的实用性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在2014年第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及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机械专业皮佳文同学获得建模一等奖、全能二等奖,高翔同学获得机械类尺规一等奖、全能二等奖,潘攀同学和熊靖武同学分别获得全能二等奖和建模二等奖,田俊同学获得尺规二等奖。通过这些活动巩固和强化了学校在机械创新设计领域的优势地位和特色。

4以特色课程建设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

4.1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依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原则、实用原则和创新原则,设置了如下专业特色课程:《机械制图》、《CAD/CAM》、《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液压传动等》,并对这些特色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以适应特色课程建设需要。重点建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等4门院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修订和完善了各门课程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2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必须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式、开放式、现场演示等教学方法,使专业课程教学生动、有效。如“慧鱼创新实践基地”、“机构创新实验室”、“数控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实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设备及元器件开放,每个开放领域均配有相关指导教师,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到实验室进行创新设计、动手操作及加工制造,以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特别是结合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提出了以项目驱动的集教学、实践和创新于一体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措施,完善专业师资队伍。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到当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现场开展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积极为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研发等提供技术服务。另外,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作为该专业的专任教师,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现场指导,使学生了解当前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得到工程化训练。通过专业建设,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多数教师自有科研,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

6结语

篇3

论文摘要:农机作业质量是衡量一个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机作业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机管理部门的声誉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如何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业机械三包维修期后维修难,是值得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机结构得到优化,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如何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业机械三包维修期后维修难,是值得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

一、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以山东省曹县为例,农业机械管理局是该县农机维修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全县农机维修销售网点。县级设立农机管理站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学校,在编人数12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农机维修技师3人,由县财政供养。全县共有农机维修、销售服务网点31个,各种较大型设备350台套,其它维修设备650台套,从事维修人员160人,全县农机维修固定资产1200万元,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年维修农机具12000台套,纯收入310万元,主要从事农机动力机械、配套机具的维修保养,维修方式以换件维修为主,维修设备以手工维修工具为主,设备简陋,如小型电焊机、小型吊车、气泵、台钻、电钻、扒胎机、油压机、简易量具、小型电动设备、简易工作台、小型铰刀等。从业人员中,文化水平以初中文化水平为多,技术等级以初、中级为主。维修网点以专项维修和三级维修为主,初步形成了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没有摆在应有的地位,县、乡两级农机维修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差,办公简陋,办公经费难以保障,有的地方甚至没有电脑和交通工具,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有一定难度。

2、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知识陈旧,经营管理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3、农机维修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数量少,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维修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农机装备迅速增加的需要,尤其在农忙季节根本不能满足农田作业机具维修的需要。

4、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备简陋、规模小、维修厂点急需升级改造,不能从事大型农业机械的大修保养,只能以换件维修为主,浪费巨大。

5、《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明确了农机维修主管部门对农机维修企业的行政许可,但不允许收取管理费、证照费等费用。据我们估算,行政许可一个维修网点从申报到批准开业,要多次到维修企业认证,检查是否符合开业条件,组织维修人员培训上岗、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各种费用包括工作人员出差补助费、培训费、油料费、交通费、资料费等合计约400元左右,每年要承担办公等各种业务经费在10-20万元,地方财政没有这部分专项经费,农机管理部门难以承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6、三包期内的维修由农机生产厂家负责,但由于生产企业很多,三包维修站一般设在市一级农机销售单位,而县乡两级一般没有三包维修站,每逢春耕生产、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农机维修难尤为突出。由于时间紧,作业期短,维修站距离三包维修位置一般距离较远,企业三包服务人员大多数没有专用的交通工具,不能及时维修,农民需等待很长时间,特别是大型动力机械的三包维修只有一两个三包维修人员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必须借助于先进的农机维修设备进行检测。为修理农机,有时农民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精力、财力,把机械拖到三包维修站去修理。不仅浪费巨大,而且往往会激化与生产厂家、经销商之间的矛盾,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三包期以后的农机维修问题表现更为突出。由于农机具品牌和配件品种多,更新换代速度快,而现有农机维修网点规模小,设备简陋,专业维修设备少,大多数农机维修以换件维修、手工维修、露天维修为主,维修浪费严重,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修理时间较长,农机大修更是无力承担,使购机者的作业时间缩短,减少了作业收入。三、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保持作业中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完好是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够保证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作业前按要求对投入作业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要进行彻底检修,做到需修的必修,该换的必换,不留任何故障隐患,保证拖拉机及农具技术状态完好。二是按要求对农机具进行技术保养,其目的是清除隐患,避免故障,保证机具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以提高作业质量。三是按要求操作。无论是拖拉机还是配套农机具,在使用时都必须按照所要求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是保证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最基本常识。

如何使这些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发挥正常的作用,解决农机修理难,是值得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因此建议:

1、加快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按着"重点扶持县级、逐步健全乡级、积极扩大发展农机维修网点、大力扶持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农机维修网点,按区域优化发展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有一定维修能力的高新农机具维修区域中心"的要求,以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为目标,使农机维修服务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2、呼吁各级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关心和支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3、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只有具有现代知识的人使用、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和提高效率。同样,农机维修服务水平的提高,亦有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因此,按着"科教兴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技术精通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农机维修服务队伍,使农机维修服务工作步入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4、制订具体的政策性规定,确保县级农机维修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办公经费,确保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稳定,适应农机维修行业日益壮大的需要,满足县级对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日常工作需求。

5、投入一定资金,补贴基层特别是县级农机维修主管部门,购置必需的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篇4

我国剪纸艺术在民间渊源颇深,并根据地理分布不同大致分南北两派,虽然各派系艺术形态各有特色,但是鉴于材料与造型手法的单一性,以及中华民族共性的审美形象和思想内涵,在其纹样形态方面依旧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共有特征[2]。(1)祈福避灾的一致性在所有的剪纸纹样中,都体现出祈福避灾的思维,所以其在民间的图案纹样,主题纹样多采用谐音的传统吉祥纹样,如麒麟、龙凤、松鹤、蝙蝠、如意、松竹、梅花、兰花等题材,寓意为“龙凤呈祥”、“松鹤延年”、“五福六寿”等祈福愿望。另外,剪纸的辅助纹样也一致选用典型民族风格的式样,如祥云纹、卷草纹、弦纹、谷纹、蒲纹等作衬托和背景。图1为“龙凤呈祥”纹样;图2为“祥云”纹样。(2)构图的“一点透视”性在剪纸纹样的构图中,“一点透视”现象是指将多个不同角度的物体,有秩序的以一个角度的透视关系排列出来。由于剪纸的纹样受制于制作材料的空间局限,表现三维空间的场景与层次深度感有先天的困难,纹样具体形象之间的比例与透视关系也很难精准控制,于是往往采用“一点透视”的构图手法。此外,通过将个别纹样造型夸张变形,以期达到构图和谐、符合本民族的审美情趣,也成就了剪纸纹样特有的非自然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图3为夸张变形的花草纹样。(3)纹样单元组合的连续性单元组合构图模式也是一种纹样造型手段,连续性则是这种构图模式的特点,通常表现为同一种纹样反复衍生并与其他纹样组合。这种纹样的单元组合不强调透视关系,也没有三维景深的层次要系,有助于问题的论证和探索。舒威霍弗(AntonSchweighofer)认为,类型学的目的不是发明新东西,而是发现某些已经存在的新东西。到目前为止,该方法研究领域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设计中现存或过去风格,进行分析、梳理与归纳;二是如何基于原有产品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全新且具原创价值的产品风格[4]。类型归纳法在剪纸艺术鞋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可分以下几步:(1)确定典型纹样形态和色彩搭配通过对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常见的装饰纹样和典型色彩配置构成、工艺处理、情感体验的研究,提取具有典型特征的代表,如云纹、回纹和锦纹,以及常用吉祥色彩色相,如红、绿、黄、黑、白等,挖掘视觉情感体验,如色彩视觉平衡、色彩心理,将其作为鞋靴创新设计的基点。(2)寻找传统与现代鞋靴形态折中点现代鞋靴形态变化受市场消费文化、功能满足影响很大,因此鞋靴种类繁多,需要总结现代鞋靴发展的特点,此外还应考虑地域消费差异、社会流行趋势、等因素带来的动态变化,建立客观因素与规律性变化之间的联系。将以上两点作为基点,综合各项设计要求与限制因素,创新现代鞋靴形态,特别是对外观形态变化“度”的掌控,既要避免变化不够,导致鞋靴创新体验不足,又要避免设计的鞋靴外形过于突兀和前卫,不被市场所接收。

2剪纸艺术色彩特征

(1)祈福避害的主观色彩这种对色彩的主观选择体现在剪纸依据人们的心理需要与感受,主观的对事物色彩进行改造,充分发挥主观的想象,而具体事物色彩是否写实则不重要,只是作为一种心理寄托,反映在剪纸艺术上就是色彩纯度高、设色主观性强、不求色彩对比平衡、凡是与吉庆相关的色彩都会被大胆使用,例如红色、绿色、蓝色[3]。(2)五行观念下的色彩我国民间剪纸色彩设色,也根据《易经》与八卦方位所推崇的五行学说,通过五个方位对应“绿、红、黄、白、黑”五色,进行五行色彩的生克搭配。在我国广大民间不单是剪纸,包括皮影戏、脸谱、宗教神邸、图腾等,都将五行色视为正色,赋予神秘的玄学色彩。(3)色彩与纹样的互补出于对形式结构以及色彩视觉平衡的追求,都会考究色彩的色相与纹样形态之间的和谐匹配。通常而言,高纯度的色彩配合,剪纸纹样的刀工较为粗犷,其次,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匹配纹样面积的大小,使色彩与纹样互补,达到视觉色彩效果的平衡。

3剪纸艺术在现代鞋靴设计中的应用

3.1类型归纳法

类型学原理,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最初使用在工业时代的建筑设计领域,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可以在各现象之间构建横向联于其他艺术类型的特点,其纹样形态反映出的祈福避灾主旨、造型夸张的浪漫主义、华丽的四方连续形式美感,以及寓意为祈福避害的五行色、主观偏好色以及冷暖色调互补纹样面积的设计手法,是鞋类设计师重要的灵感来源,亦是当代学者研究的范本[5]。通过对剪纸艺术纹样元素、规律的研究,领悟其精神基因核心,对其基本形态进行归纳、分类、重构与创新,将这种新的形态归纳应用于现代鞋靴设计中来。在现代鞋靴设计中,在进行针对剪纸纹样的装饰效果设计时,通常有四种设计路径。(1)形象提炼可以吸取剪纸纹样祈福避灾的寓意下的纹样造型与文化内涵,通过寓意联想,从具象的剪纸中提炼出抽象的神似的艺术造型,以情理交融手法引发人们情感共鸣,将剪纸花鸟鱼虫等蕴含谐音寓意的图案、纹样运用到设计中,以表达美好的愿望[6]。(2)变形将传统剪纸纹样进行抽象变形归纳,分析其典型形态特征,将繁琐的剪纸纹样理性整理为若干种几何形态,使其视觉效果即保存有原纹样形式美感,又符合现代审美基本规律。此外,还可以将原有的纹样夸张或者抽象化,通过二次变形形成不同风格的图腾纹样。图4所示的休闲鞋的修饰手法即是对图2“祥云”纹样的变形,由鞋帮到鞋面采用舒缓过渡设计,并在鞋舌与鞋口处,也采用变形祥云纹样与整体呼应,整体效果动势较强,且带有传统韵味。(3)解构组合传统剪纸纹样通常采用“一点透视”构图,而将其运用于鞋靴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不同剪纸纹样以“多点透视”手法夸张变形,将提取的不同纹样元素以符合东方民族审美的方式,进行有规律的创作。图5所示女靴靴筒刺绣的花卉植物,即是由图3夸张变形的花草纹样演变而来,这种纹样的线条大胆泼辣,走向不拘一格,适于使用在青年运动风格风格的鞋靴上。纹样的“二、四方连续”造型也在鞋靴设计中可以大量使用,这种形态的纹样修饰在鞋靴的面料之上,富有很强的节奏感、跳跃感,有些品牌的鞋靴设计,甚至以此为品牌一贯风格,有效提高了品牌辨识度。如图6Gucci品牌的四方连续纹样。(4)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随着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发达的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给传统民间纹样的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海量新生事物、形态与设计元素,可以融入传统纹样的创新中。从前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无法观测的微观事物,以及广袤的宇宙世界,都可以作为创新纹样的新元素。同样,受制于过去生产力和地理条件的制约,世界各地域或多或少会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出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给纹样带来了地域性特征。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设计师可以将不同地域特色的纹样与风格相结合,创新形态纹样;这些新生衍变的纹样,与上述的例子相似,同样可以运用在现代鞋靴的设计中。

3.2剪纸图案色彩的设计

篇5

论文摘要: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能性课程,应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对应用写作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把抛锚式、支架式、随机式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运用到应用写作教学中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抛锚式;支架式;随机式

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能性课程,应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探讨能确实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教学模式是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们应该考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并不少见,从宏观的指导意义到微观的课程教学的运用都有所涉及,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还较少涉及。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

应用文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产生、使用和发展的文体,是用来处理社会实践中各种具体事务的,“应用性”是其本质特征。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应用写作的基本写作格式的理论知识不难掌握,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写作实践,用什么题材让学生训练,怎样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有与学生从事某种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即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对应用写作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l、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经验的经验积累去顺应新知识,丰富新知识的内容;或是应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改造与重组。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些新知识。如在讲授一则关于电脑买卖合同的写作,让两组学生分别扮演校方和经销商方进行模拟谈判,然后根据谈判结果,在了解完合同的基本写作技巧后,让学生拟订这一则合同。

2、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非常注重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学生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应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协作查找资料、确定写作提纲、完成写作文稿等显得颇为重要。如在调查报告写作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去调查、讨论,一起合作形成文章。

3、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平常的教学环境,学生并未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与支持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学生不应只是被动的学习文种写作的基本格式,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4、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获取和使用的方法,主要目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提供课外例文等信息资源不仅仅为写作技巧的讲授服务,更要让学会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5、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相互合作与交流都围绕意义建构的中心。这一点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是应用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掌握不同文种写作的基本的格式与写作技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模拟或现实的情境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会写作,也必然要求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是人际交往能力。

二、应用写作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

(一)抛锚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学习需要。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各类文体的写作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写作动力,通过学生共同拟订实施方案。展开应用写作定向,并通过交流、讨论、评价、验证假说及修定应用写作方向来完成应用写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l、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吻合或与现实生活基本一致的情境。2、确定问题。确定一个学生熟悉的与现实密切关联的真实性问题(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3、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不是简单给出答案,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至于具体的解决过程交给学生解决。4、协作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既有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的经验交流,也有老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态效果评价。

如要写一份有关班级出游计划的会议纪要,可以进行如下步骤:1、创设一个班级出游计划主题班会的情境。2、让学生确定班会讨论的大致方向和会议纪要开头、主体、结尾如何写的问题。3、让学生自主学习会议纪要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的写法。4、让学生5人一组发表出游地点、出游意义、出游活动组织、出游安全等事项的观点,其他同学做记录。5、学生5人一组提交会议纪要的写作文稿。6、学生与教师一起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对较好习作进行修改并给出范文。

另外,如要讲授有关启事等的写法。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事先让学生各自收集材料校园内各类启事的原文,接着对学生收集的启事的范文进行归类,对属于同一类型的学生重新分在同一组。接着确定如何把握启事写法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各类启事的写法形成文章,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指出学生总结的不足之处。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收集的各类启事的写法的不足之处,总结写作此类型的启事应该注意的事项。

再如在讲授“公文的拟办”(操作性非常强的过程)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一讲授公文拟办的各个程序,学生印象不深刻。而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可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某服装企业要制发一公文,教师可在写作模拟实验室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完成从草拟、会签、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分装、传递到立卷、归档相关程序。每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一起商量如何完成任务,当然,有问题也可以与老师一起沟通,教师要起到启发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草拟、会签、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分装、传递到立卷、归档,进行流水作业。最终,教师再点评每组学生的优缺点。当学生立体地把公文拟办各个环节完成,其实就可以把抽象、繁杂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实在的操作技能。

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心理,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的“锚”抛在学生的关键点上,要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能掌控整个教学进程。有时,在使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时,还要与启发式等教学模式相配合使用。

(二)支架式

“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一般具有如下过程:l、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人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如讲授调查报告的写作,要写一有关《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将问题拆解为确定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的内涵,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开展情况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调查报告写作等。接着让学生了解:1、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等问题。2、调查的范围与调查方法。3、调查报告的写作。再接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上问题。

然后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如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收集有关闽南文化色彩美育、校园文化建设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闽南文化色彩美育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关于调查的范围与调查方法的问题,假如调查的范围定在本校,接下来让学生先讨论将如何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是典型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还是普遍调查,根据学生所提供的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每8人一组。让几组学生各自用现场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电子邮件、上门访问)等调查学校闽南文化色彩美育的实施现状。第三个调查报告写作技巧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探索调查报告开头、主体、结尾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引导每组学生进行写作,让每组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共同完成的文章,对不同组的学生的习作各自优缺点作比较,然后给出具体的范文供学生参考。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教学的主线。支架式教学过程的展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随机式

“随机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5、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如要训练请示的求批性与求示性不同类型的写法,可以把一些具有相联性的文种打通,成为一个实训单元。如通知、请示、批复为一个训练单元。计划、通报、请示为一个训练单元。第一个训练单元主要解决的是求批性请示的写法,第二个训练单元主要训练求示性请示类型的写法。第一个训练单元中,如学校后勤管理处发了一个加强学校桌椅管理的通知,某班级教室存在桌椅毁坏的情况,请你以班级的名义向系里写一份有关更换桌椅的请示,同时以系里的名义写一份批复。

第二个训练单元中,如某服装公司准备接待一批外国客户考察,让办公室秘书拟定接待计划,在外国客户考察期间,XX车间XX等工人在上班期间打牌,违反公司规定,损坏公司形象,让你以分公司的名义写一则批评通报。在写批评通报之前,分公司先向总公司请示该给予XX工人怎样的处分。

在讲请示的写法时,在不同的训练单元中随机进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强化对请示的理解,拓展思维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物的不同层面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在学会独立探索的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好学生的协作学习,让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接待计划)的制定,对批评通报的写法进行讨论,协商完成,从而构建共同的意义,并通过成果展示,在更大的学习群体中回顾共同意义来构建可以共享的集体意义。

把一些相联性文种打通,成为一些实训单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就不是简单按照挑选公务文书、事务文书、财经文书中常用的文种来进行讲授,而是要在构建一定的项目任务,把可能常在一起出现的文种合在一起讲。对于一些非常常见的文种可以在多个训练单元中体现,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质量评价

笔者把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08文员班)同未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07物流班)进行比较。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授得再精彩,学生因为是被动的学习,学校效果并不理想。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可以有效地建构自己所学的知识。如在讲授会议纪要时,前者(08文员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讲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出游计划的班会的讨论,学生们因为有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接下来的有关正文写作的把握中更清晰、更透彻。

篇6

关键词: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发展;协同

一、引言

企业文化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规范文化等;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一种企业意识形态,其中这个意识形态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这些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都是企业员工所认可的,而成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一定是有一定凝聚力作用的,企业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现代的管理模式,能够高度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美国学者弗兰西斯曾经说过:“钱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和劳动,但是钱不能买到人的热情,更不能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积极追求,但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这些都可以实现。”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文化是人们心里默认的观念、意识或者规则,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发展的过程,了解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了解不同企业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非常重要。实质上,企业文化与经济是一种共生互动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证明,政府的经济政策在社会的某个阶段能否取得成功与文化有很大的联系,这在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1.企业文化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戴维兰德斯曾经说过:“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那么文化在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因素。”从这可以看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世界500强企业管理历史的演变过程证明,企业能够长远持续的发展,除了企业经营战略要与时俱进外,还需要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即企业文化始终保持稳定不变,这种稳定存在于企业内部并且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成功的深层次因素,真正成功的企业其服务应以顾客为中心,在努力服务社会、增收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企业员工,平衡企业和社会及消费者的利益关系,鼓励员工的创新性思想,这样,企业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就体现出了其核心位置。

2.企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企业成功除了管理人员的战略选择、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还需要员工的团结和凝聚力,而这种内部的精神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加强和促进。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长远利益和成功的关键,哈佛学者认为:“企业内部特定的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是当今社会影响企业成果和业绩的深层要素。”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其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的深层推动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营销方向已转向利用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贸易,这已经是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变趋势,经济活动的开展往往不是单一个体,而是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共同体,在这个信息和知识的时代,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任何一家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成功,都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中利用企业文化来带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企业文化与经济共生互动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人类的一些经济活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文化活动,具有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是相伴相随的关系,每个企业的内部精神和文化各不相同,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因适应与否的问题而起着促进或者制约的双重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于文化和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在企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份额也会随之增加,甚至成为未来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具体来说,文化是人们心理默认的观念或者规则,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和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市场,其企业文化的建设策略也不一样,而企业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和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跨国企业能够充分的体现文化与经济的联系,经济全球化为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是这种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也导致了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之间因差异而存在一定的摩擦,这种摩擦也是导致跨国企业经济损失和低效率的根本原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生互动的关系。

三、促进经济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的措施

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较为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来看,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经济高增长、快增长,而企业文化慢发展、低发展。企业的经济发展逐年增长,然而企业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大多数的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不够,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的慢发展和低发展与我国经济的高发展的形势极不协调。其二,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员工的长远发展,我国企业的年利润逐渐增加,占据世界的前例,但是企业员工的发展和投资相对较少,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一味的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尊重企业员工,导致员工的工作动机外部化,对自身内部动机即工作的积极性不能持久。其三,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员工对文化知识的吸收,缺乏鼓励员工不断学习的氛围,企业强调员工需要创新,但是没有响应的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对于员工技能的培训项目和日常活动项目的制定较为混乱,没有规划,同时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员工对于企业的规范制度认同性不高,没有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凝聚力不强。但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导向作用、规范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等,这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偏离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初衷,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了解决这个困难,需要让经济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并进。在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上,需要在坚持以顾客为本,尊重员工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的建设融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缩短两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差距,推动经济的发展。

促进经济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发展战略协同

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的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在企业新的发展阶段,尽量避免重经济轻文化的局面,需要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文化、精神的建设,把企业经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放在同等地位,促进企业员工技能训练、娱乐生活丰富、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提高,全面推进企业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2.促进发展阶段协同

企业经济建设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结合社会背景、市场情况和企业资金实力来制定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需要结合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来规划相应的发展方向。在企业经济建设的同时需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适应,从生存型全面向发展型转变,促进企业的经济水平达到每个阶段的目标,同时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目标也要随之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让企业员工在收获物质奖励的同时,精神奖励也得到满足,这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才能持续,企业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促进发展体制协同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不能总是局限于与企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上,还需要融合时代的需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到社会领域,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同,如果员工不能认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不会强大,整个企业就像一盘散沙。推动经济与企业文化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政府发挥其职能,深化改革,逐渐形成经济与文化发展一体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曹世潮.文化战略[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篇7

DSM模型作为一种基于矩阵的、紧凑的表达模型,能站在全局的角度,采用可视化的方法反映任务之间关系(信息流)并分析信息流,图2(c)表示采用聚类的方法对过程结构进行优化。DSM建模方法由于矩阵本身不受任务数目限制,并且易于使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稳健性。根据领域的不同,DSM矩阵可以分为4种类型[5],包括产品架构、组织架构、过程架构以及综合产品、组织、过程的多领域模型。其中组织架构DSM模型的分析主要是通过聚类的方式,把信息交流需求最大的成员分为一组,将矩阵变换成为成员之间具有高度交互性的类———系统团队。矩阵变换的目的是使类内部具有高耦合度,而类外具有尽可能低的耦合度。通过关注不同成员的沟通需求,从而得到有效的组织设计模式。

2基于DSM的建筑工程协同设计

2.1传统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建筑设计一般采用串行设计,即“抛过墙”式建筑产品设计模式,图3(a)为传统建筑设计过程,3(b)为传统建筑设计组织结构图。由图可以看出,传统的设计模式从时间上和功能上把各学科的专职人员彼此孤立开来,存在一系列问题:信息流动是单向的,下游的设计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上游进行设计评价和修改,项目集成性差;设计信息交流不畅、沟通困难而出现的潜在危险,往往在施工过程中才能发现;设计修改频繁,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建筑工程设计周期长,项目开发成本高,建筑质量受到影响等问题。设计过程中信息的管理是目前建筑设计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沟通和协调比命令和控制更为重要,据权威机构研究表明,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可以减少工程建设费用的20%左右[6]。因此引入新方法、新工具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2建筑工程设计初始

DSM模型的建立本文采用图1表示的普通楼宇设计工程中常见的12项设计任务为例,把各设计活动间的信息流关系用DSM矩阵表示出来,如图4,然后采用DSM聚类规则进行聚类分析。

2.3DSM聚类基本原则

DSM聚类原则以下列步骤展开[7]:(1)设计优化的目的是使DSM尽量成为下三角矩阵。(2)根据DSM,若矩阵中某一行全为零,则说明对应该行的设计行为不需要其他设计行为提供信息,因此应尽可能早地执行,将这些设计移到DSM的顶端。每次移动一个学科,且需将其行列及相关标记一起移动。移动结束,再对矩阵其他设计重复进行步骤(1),直到再无这样的设计。(3)根据DSM,若矩阵中某一列全为零,则说明对应该列的设计行为没有对其他设计行为提供信息,因此应尽可能晚地执行,将这些专业设计移到DSM的底端。每次移动一项专业设计,且需将其行列及相关标记一起移动。移动结束,再对矩阵其他专业设计重复进行步骤(2),直到再无这样的专业设计活动。(4)如果经过步骤(1)、(2)DSM中再无未调整的专业设计,则矩阵已经达到最优化;否则,剩余的专业设计必定包含信息循环(至少一个)。(5)找出信息循环,使用所谓的“路径搜索”方法。在该方法中,从某一专业设计开始,向前或向后跟踪信息流,直到第二次追溯到同一个专业设计,这之间的所有专业设计构成一个信息流循环。(6)将简单循环中的专业设计合并起来,并用另一代表专业设计代替,并重新开始步骤(1)的操作。对于小型矩阵,只要通过一系列的行列变换就可以获得新的DSM优化矩阵,对于大型的矩阵则可以通过相关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等获得新的优化结果矩阵。由于建筑工程设计各活动间的耦合性较强,所以本案例中没有空行空列,可以直接从步骤(3)开始,根据图4初始信息流,利用以上规则进行优化,得到新的DSM矩阵,如图5所示。不难看出,通过DSM聚类优化,使得原来隶属于不同专业领域的设计活动之间复杂的设计迭代关系转化为4个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其中总体规划设计和结构选型设计组成一协同设计团队,在设计的初期就考虑到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间的关系,避免了传统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发现建筑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设计大返工。同样,功能要求和局部细化设计人员组成协同设计团队;局部细化、空调系统设计、管道通风设计、楼板梁柱墙体设计组成一协同设计团队;梁柱墙体设计和电气装配设计组成以协同设计团队。其中局部细化、梁柱设计、墙体设计同时属于两个协同设计团队,说明需要加强这些活动和两个团队间的协调沟通。通过DSM聚类,可以首先在团队内部进行信息交互,并行协同地进行设计;然后再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更高层面的信息交互,可以减少由于不同专业领域间耦合带来频繁更改,返工等影响,既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返工成本,又保证了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建筑工程设计企业,有必要建立协同设计团队,专门负责跨专业、跨部门、耦合关系强的设计活动间的协调与沟通,并以正式的组织形式确定下来,避免设计人员只为参会而来的临时心理,直到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程结束。

3结语

篇8

关键词:公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三大控制

1 公路的平、纵线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施工图设计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技术文件,如果在设计中存在错、漏等现象,特别是在对区域地质调查力度不足,将导致开工后产生大量变更,不但增加投资,而且耽误施工进度,给业主增加了许多风险,同时也给业主带来很大的投资压力。

1.1平面线形设计

1)应尽量选用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处理单向排水而增加工程费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公路的通行安全、舒适。

2)路堤挡土墙之类的结构物因台后填土区很难控制好填筑质量,而影响公路使用质量。

3)应尽量避开人口密集的地带。路线穿越这些区域使正常的人行通道遭受破坏,同时拆迁的难度、费用、施工的地方干扰要增大,从而要增加工程的造价和施工难度。

4)避免横坡较陡的半填半挖。这种路基一方面使左右半边路基沉降不均,另一方面施工时对横坡较陡的基础未处理好,很容易引起滑坡和不均匀沉陷。

1.2纵面设计

1)尽量减少零填挖地段。因为这种地段水稳定性差,或因处理水稳定性而增加工程造价。

2)应尽量将路线走高一些,避免采用明涵这种结构,因这种结构物不但增加造价,而且容易跳车,有条件的涵洞要明涵暗做。

3)尽量用人行通道涵代替人行天桥的功能,以减少人行天桥。这样会避免因天桥过多而影响 公路景观和通行能力及难度。

2路基软基与提高路基水稳定性应注意的问题

2.1 路基通过软基地段必须进行软基处理

在软基处理方法中选择既经济、工后沉降小又方便施工的软基处理方案是软基处理的关键。

2.2路基的水稳定性问题

1)零填挖路基因路基低,水位高,路基的水稳定性差。处理这种特殊路基最好的办法是除换填或原状土处理压实外,尽可能的降低地下水及隔断地下水源。比如,通过加深两边水沟或在水沟地下设盲沟,将水阻断并引出路基外。

2)挖方地段路基,往往误认为路基基础好,路面不易破坏。其实挖方地段很容易破坏,公路使用一段时间后,路面出现开裂。这种破坏主要是水破坏所致。常年雨水多,从边坡两侧经过护面墙水沟底渗透到路肩处,甚至路基中间。如果有地下水当然必须做地下水的排水处理。对挖方地段的处理,经过实践采用水沟底下设盲沟,并阻断外来水源的方案。

3桥涵等结构物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不能简单套用标准图

标准图往往是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制定的,而实际工程因施工复杂、耐久性、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这是标准图难以包括的,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1)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耐久性。因公路使用期长,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的耐久性。

2)应充分考虑复杂的施工因素。公路施工,土石方工程量大、重型机械多,过去的涵洞标准图很难适应这一要求。

3)分离式立交桥及人行天桥不宜采用呆板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实际地形与公路景观协调一致。所有立交桥的净空高度不能选择规范要求的低限标准,应考虑今后公路养护抬高路面标高的影响。

4从“三大控制”角度合理确定结构物取材

对公路应从控制投资、工期、质量角度全面地看待就地取材这个问题;同时考虑当地材料储量、日产量对整个工程所占的比重是否满足工程进度日需要量。现在 公路标准高,工程量巨大。如果一味强调就地取材,势必会因小失大;不利于工程质量、不利于工期、不利于控制造价。比如, 公路高填方处的大石拱桥涵,长则100多m,短则几十米,单算涵台基础、拱圈与工砌体达3000多m3。比以前低等级公路上的一座大石桥还多。如果全线这类涵洞较多者,材料供应是相当困难的。往往一条线全面动工后,石料是供不应求,且材料猛涨。因此,对公路桥涵等结构物的设计,尽量从“三大控制”角度综合考虑取材问题。应从各合同段的具体情况出发,适当设置石材桥涵或混凝土桥涵。建议墙身砌体工程量小,可采用石材。

1)确保城市主干道路的直行车辆顺畅快速地通行,同时兼顾节点左右转向交通。

2)尽量提高较大交通流向匝道的设计标准,保证工程范围内转向交通顺畅衔接,满足城市快速枢纽的互通需要。

3)结合城市道路的现实功能需要,充分利用立交立体空间,尽量利用既有道路和桥梁,减少占地、减少沿线拆迁量和降低工程量,以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的。

5 从设计角度提高“三背回填”质量

“三背回填”主要指桥台背、涵台背、挡土墙背部分的回填。

1)采用可以减小沉降量或避免沉降量的方案。对位于填方段的小跨径的板桥应采用先填后采用挖孔灌注桩这样的埋置式桥台。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沉降量。

2)回填材料的选择。在砂砾级配好、施工方法合理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填筑质量。在使用量小、不利于机械作业时,最好采用浆砌片石回填。

3)设计应考虑回填土压实的影响。过去的涵洞稍不对称回填都可以使涵墙倾倒或破坏。

6从施工角度提出对公路设计的建议

6.1 标准化审定

目前对公路设计尤其是桥梁工程设计缺乏严格的标准化审定,经常出现在同一工程建设项目中不同标段的相同参数的桥梁而工程设计截然不同的情况,这在下部结构立柱(或墩)工程中尤为突出,虽然施工单位购买了大量的定型模板,却达不到一定的周转次数,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造成了物资的浪费。

6.2 坚持经济实用与美化并重的理念

6.2.1 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材料资源

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材料资源。尽量优先选用地材丰富、用量大的结构型式。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进度。如在片石丰富的地区可以大量使用浆砌片石工程,在砂石材料丰富的地区可以大量使用混凝土工程。

6.2.2 选择合理的结构尺寸和强度

由于设计人员受经验和习惯的影响,在结构设计选择安全系数时,常常因为意见不一致或思想保守,造成结构物尺寸越来越大,混凝土强度越来越高,从而加大施工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给投资单位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原先设计公路立柱混凝土标号为C25已能满足使用要求。而现在基本上都采用C30,增加的混凝土强度指标造成了强度富余,资源浪费。

6.2.3 在满足经济实用的条件下增加美化工程

在靠近城市或风景区的地段,可以增设景观灯光: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曲线轮廓的桥梁结构型式:在绿化工程中可采用常青的灌木植物,以起到美化、交通诱导和降低驾驶员疲劳的作用。

6.3 考虑施工安全性

现在公路设计尤其是桥梁工程设计经常出现异型结构和大量使用支架现浇工艺的情况。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选择预制工艺和采用通用且标准的结构型式。在施工工艺中采用常规的作业方法,这样可以避免支架跨坍和坠人(或物)事故发生,有效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和缩短合同工期。

6.4 加强外业勘察工作

6.4.1 应加大地质勘探频率

在公路结构物施工中所发生的工程变更,基本上是因为基坑开挖后地基承载力不足等,如某公路08标段的结构物就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致使80%以上的工程都发生了变更,甚至个别结构物因遗漏了地质勘探而延长了工期,增加了成本,可见地质勘探的频率和准确度对工程的重要性。

6.4.2 应提高测量工作的准确度

测量工作的偏差在工程变更尤其在路基土石方工程中较为常见,如清表前原地表标高的复测基本上都会发生变更:在结构物中因地面线测量的错误,造成桥梁下部结构设计出现偏差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该路率水特大桥因测量问题主桥桩顶标高比地面线岩层顶面标高低了近7.2m,无法施工,后变更为抬高至地面线标高。可见测量工作的准确度不仅会影响工程造价,更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难度。

6.5 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设计人员是由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设计单位工作的,很少有在施工单位工作的经历,往往只从标准图册和理论计算上进行设计,很少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及施工的难易程度,造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现场变更,增加了工程造价。

篇9

关键词:保温直埋管布置;补偿方式;供热温度;故障

一、管道布置

直埋供热管道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的有关规定。管道与有关设施的相互水平或垂直净距应符合表3.1.1的规定。直埋供热管道属于有压系统,在设计当中要注意有压让无压,小管让大管的的方法,对于污水与雨水管等,注意其坡度和深度,要与其避让。注意坡度,在最高点应设放气阀井,在最低点应设放水阀井,在管道中阀门很重要,应重视对其选用的规格和质量,才能在输送和维修当中起到关键性的最用。

二、补偿方式

1.在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真正理解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方式分为有补偿直埋敷设及无补偿直埋敷设两种方式,确实掌握两种方式各自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以便在设计上合理选用,施工上安全、可靠、经济。

2.掌握概念: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是通过管线自然补偿和补偿器(如方形和波纹管补偿器)来解决管道热伸长量的,从而使热应力为最小;无补偿直埋敷设,简单地说就是管道在受热时没有任何补偿措施,而是靠管材本身强度来吸收热应力。

3.无补偿敷设方式的基本原理:在安装管道时,首先给管道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管道焊接固定,当管道恢复到安装温度时(温度降低),管道预先承受了一定的拉应力。当管道通热工作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管道应力为零,当继续升温时,管道的压应力增加,当温度升到工作温度时,管道的压应力(热应力)仍小于许用应力。这样,管道可以不用补偿装置而正常工作了。这种无补偿方式施工时需要对管道预热,施工比较麻烦,但国内外已有大量工程实践,理论计算可靠,能确保安全。另一种无补偿方式是充分发挥钢材塑性潜力,施工方便,无需预热。

三、回水温度过高

热用户入口装置处送回水管上的循环阀门没关闭或者关闭不严,此时应检查各入口装置,关严循环阀。

系统热负荷小,循环水量大,提供的热量大,这时应调整总进、回水阀门,增加系统阻力,从而减少循环流量。

锅炉供热能力过大,采暖系统的消耗量小,产生供回水温度过高,这时应控制送水温度上限。当送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在锅炉房采取相应措施,如用停开鼓、引风机的方法处理。

四、系统回水温度过低

产生系统回水温度过低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热源所设置的锅炉不能供给足够是热量,使送水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时应改造或增设锅炉,提高送水温度;循环水泵的流量小或扬程低,系统热媒循环慢,同时送回水温差大,这时应选用适当的循环泵更换原有水泵。室外管网漏水严重,锅炉房压力下降太快,锅炉补给水量远远超过正常需要,这时应对室外管网进行检查,找出泄漏点及时修理。外网热损失大,有时会成为回水温度过低的主要原因,引起热损失过大的因素是外网保温工程质量差,局部管道或者根本没保温,而且所选用的保温材料性能差;由于地沟盖板之间安装不严密,地面水流入地沟或地沟内管线泄漏使地沟内存有大量的水,送、回水管都被浸泡在水中,使地沟成为一个大型换热站,这时应加强室外管网保温及管理工作,及时排除地沟内积水。

循环水量太小,此时应检查水泵是否反转,管线、孔板、阀门等是否堵塞或者阀门没全打开,打开阀门,同时清除系统内的污物和沉渣。

五、其它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施工及运行存在问题

1.管道接口及管件安装技术较差,不符合焊接标准,焊接口未按要求100%探伤检测。

2.管件及管道接口安装后,未做防腐处理;因施工环境差,管件及管道接口处有污物或泥土, 未能得到清理;保温外套未认真包装,就围上热塑带进行下一步工序。

3.接口外套包装未能按标准施工

(1)外套包口不严,外套口有污物或有泥水就用热塑带将外套口封住,造成封口不严,漏气进水。

(2)管件接口处,注入保温发泡液不足而内存空气或发泡液多而外溢,造成封口崩裂漏气。

(3)接口处外套注入保温发泡液后,封堵不严。

4.直埋管道、管件安装后,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合格的沙子。回填不足或沙子质量不符合标准,沙子里有杂物和异块;回填土质量差,土内含有大块异物,刺破保温管外套,造成保温管破裂漏气进水。

5.原先安装的波纹管(伸缩节),没有外层保温或防腐,直接与湿土接触。由于天津地区的地下水位高,造成波纹管锈蚀。

6.管道内水质差,造成管道内壁锈蚀。缺少对水质的监测手段和处理方法。

7.管道停运后,未能按标准进行保养。

(二)、直埋保温管件质量存在问题

1.直埋保温管外塑套质量差,有的保温外塑套在太阳光直照下,未进行直埋就破裂。

2.直埋管件的外套不是整体注塑的,而是采取按角度分割塑焊,塑焊质量不合格,塑焊口不严或塑焊条不合格,造成破裂漏气进水。

3.聚氨脂发泡液在保温管件内的密度达不到标准要求,造成保温管承受不住外部压力。

4.聚氨脂发泡液在保温管内的密度太大,保温管件在承受外部高压的情况下,易造成外套破裂。

(三)、防止故障对策的实施

1.严格质量管理。在直埋管道工程的施工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在设计、施工、物资采购、设备制造等环节中要严格质量管理。

2.实行招投标 以法治质。设计、施工、物资供应、设备制造必须实行招投标法,以法治质。对于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仅要按照材料价格进行赔偿,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工程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按照工程施工标准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制定可行的现场施工方案。施工现场要制定工程进度表,实行专业施工人员技术负责制。在施工日志(项目经理、施工现场专工、工程监理必有)中应详细记录焊口、保温、接口、三通、弯头、折点、障碍等技术标记及施工人员姓名,并最后反映到竣工资料中。

4、工程施工监理制。工程监理人员应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并具备一定的直埋管道工程施工技术素质。监理人员应对设计、选材、施工、竣工、试运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严格管理。要严格履行职责,在施工现场发现质量问题和未按设计标准施工的情况,应立即责令停止施工、下发整改通知书。对严重的问题有权作出裁定。

5.特别地段的直埋管道施工,要采取保护措施。尤其对穿越障碍及过沟穿涵或易受热、易腐蚀的地段,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采取密封防水型的管沟,其直埋保温管道及管件所承受的外部压力不应超过许用负荷。

6.在运行中,应加强对供热保温直埋管道水质的监测,防止因水质差而造成管道内壁结垢及腐蚀,影响管道寿命及热网安全稳定运行。若水质不合格,可采取过滤或投入化学试剂等方法,进行处理。

7.供热直埋管道路段处,应设置明显标记,以防其它施工破坏管道。尤其在特殊地段,阀门井、管件及管道距离地面较浅的地方,应设禁止超重载体经过的标示牌。

(四)、送水温度忽高忽低,变化较大,会引起散热器及管道配件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而漏水,这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使锅炉供水温度保持稳定。

建筑物高度相差悬殊,系统中部分建筑在运行时超压使散热设备及配件损坏漏水,这时应提请技术部门根据各建筑物所要求的送水压力,在部分

建筑物采暖入口装置处送水管上加装调压板,已装调压板的应重新选取调压板孔径,有条件的,可在低层建筑采取系统入口处装设自动泄压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热水采暖技术会不断提高、采暖设施会不断完善,从而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场所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保证人体健康,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六、结论

实践证明,聚氨酯和保温直埋管敷设方式与传统的地沟及架空敷设相比,具有诸多优点。这也正是聚氨酯保温直埋管在我国供热工程上得以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作者所在单位的实际应用,注意施工方面的问题,节约了能源,大大增加了供热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自达尔文进化论产生之后,大量相关的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如:进化认识论、社会生物主义思想、进化论生态学等等。这些广义进化的思想在生物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对人类知识的许多疑问作了探索性的研究,对人类文化各方面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总的说来,进化论在建筑学领域还鲜有作为,这一方面可以归咎于建筑学的学科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它的忽视。关于广义进化论,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义是:“在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强化了评价系统的认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核心是“变异”、“选择”。相对来说,生物性选择的过程涉及到的评价机制比较简单,但广义进化的评价判断系统则复杂得多。也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在更广的范围用来分析社会进化、文化进化等,也可以在更微观的范围内研究认知思维的机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通过分析建筑学的广义进化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建立正确的工程认识观。

一建筑学的“非”进化性脱胎于自然科学的进化论从它拓宽疆土的一开始就受到顽强“狙击”,在艺术和宗教领域更是如此。的确,宗教排斥变异,艺术以变异求存,艺术领域不存在稳定的、明确的价值观,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之间我们通常难断优劣。艺术和宗教都显现出某种“非”进化性,这是进化论介入建筑学的一个难点。然而,这其中又有所区别。宗教在它的体系成熟之后就保持着超常的恒定,而艺术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系统。因此,如果说宗教不具有进化性的话,对艺术我们就不应妄言了。更何况,建筑学兼备科学与艺术两类学科的特点。“建筑学非进化性”还来源于“进化”与“进步”这两种概念的混淆。“进步”概念源于亚里士多德,它断言万事万物向着自我完美的或是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典型的“目的论”。由于它不能解释创造力的来源,现代科学已抛弃了目的论。严谨的生物学者十分注意区分“进化”与“进步”概念的不同含义。这启示我们,建筑上的每一次“变化”都昭示着新事物的出现,但这并不意味它更高级。比如说,我们很难说现代主义建筑就比古典主义建筑高级,只能说它在某些功能方面更加适合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我们也很难说解构主义建筑思想比现代派建筑思想更加高级,也只能说他更加适合于当代大众心理的需求。因此,如果说在生物学上“进化”与“进步”的概念可能重叠的话,在建筑学上的进化概念就不一定具有进步的含义了。

二软、硬结构模型对设计思维的启示!模型的思想广义进化倚重的模型策略针对的是机器工作的创造性问题,它使用了一些“地形图模型”、“软、硬结构模型”等理论模型的方法对许多自然或文化现象作出了有益的探讨。它希望这些以进化论为基础的模型能代替以“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为基础的机器模型,从而创造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对话。这种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树立模型分析的方法对于建筑学这种带有模糊判断性质的学科来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分析方法。它不仅使我们的分析过程更加直观,还可以通过定量的数据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并用以指导创造性的设计实践工作。"软、硬结构模型赵南元先生在《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中提出的软、硬结构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在人的认知过程和社会科学中存在着“自举”现象,即前一级的成果对后一级的成果有制约作用,它们是“自我表述系统”(图!)。自我表述系统必须包括相互作用的软、硬两部分结构,其中,硬结构保证系统的存在,软结构在硬结构支持下对硬结构进行建构,完成系统的自举。使用这个概念可以对建筑设计思维过程作出理性的分析#!$。建筑师思维中存在着软、硬结构。建筑师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是硬结构,建筑师在学习或与外界时接触得到的新思维可以视作软结构。软结构不断产生新的设计思想,进而优化其知识结构。而硬结构在领会和捕捉新思想上至关重要。建筑师的成功与否视乎软硬结构关系的均衡性。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通过草图表达思索的轨迹,当其从纷乱的线条中选择出合适的线条时,就完成了一次创造过程。

其后,经历过多次类似的过程,在建筑师的笔下产生出数种甚至许许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建筑形象。之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选择范围大大缩小,直至最后确定针对特定过程给出的答案。建筑师在设计作品时,常常出于建筑师的职业心,反复勾画,也就是为了给自己多几种选择,以便优化设计方案(图")。我们在进行项目操作时使用的也是软、硬作用机制。方案招投标或方案咨询阶段是项目操作的软结构阶段,经过评标,根据专家或业主综合的价值判断,决定某个方案或结合某几个方案的过程就是项目设计的硬化过程。软结构阶段的思维活动带有相当程度的发散性,在这个阶段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而后期的判断决定过程则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一个设计的好坏是由理性与非理性思维协同作用的结果(图%)#"$。%关于评价评价即价值评判。《辞海》对评价的解释为:“泛指衡量任务或事物的价值。”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两个方面。在建筑设计中,主体指的是设计师、业主、城市管理部门等对设计有需要的人,而客体则指设计目标、策略和图形成果等。设计过程本质上就是不断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价在软、硬结构模型中起到的是中介作用。在以“求异”为任务的创造性活动中,正确完善的评价活动是“硬化”过程的推动力。因此,广义进化理论的核心是其价值理论体系。

“进化离不开变异与选择,而选择离不开评价,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客观性的价值理论体系,进化论向生物学领域以外进行推广是缺乏理论基础的。”广义进化关于“负价值”的理论对我们的认知思维带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在这里涉及到“复合地形图模型”的概念。“地形图”是生物与社会进化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模型,它是由空间和时间要素构成的四维体系。而“复合地形图模型”则是大小两个系统的地形图的叠加。由于价值观是向量而地形图却是非线性的超曲面,与地形图下降梯度一致的价值观,在超过临界点之后必定成为“负价值”。而且,负价值的自我保持性越强,系统越有“逃离”的危险,从而使系统崩溃。例如,从生存竞争的角度出发的价值观是“生育人口”,但是超过一定数量,也会造成人类的生存危机。因此这时“生育人口”就成了“负价值”。在建筑上,思维评价中的负价值主要是由评价主体之间的不均衡性造成的。在设计师、业主或其他相关人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约性,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一个好的价值取向也只是在各方价值保持平衡下才有意义,任何一方的独断专行都会导致设计的失败。因此,设计师作为协调性的评判主体应发挥主动性。

三建筑现象的广义进化思考典型江南水道空间的模式由以下因素构成:桥、水道、建筑界面、人的活动方式、尺度。现代生活方式使“建筑界面”、“人的活动方式”和“尺度”这三种因素已发生了变化,因此现在我们不可能再期望简单地通过开河和架桥来获得什么“水乡风情”。同样的情形体现在“岭南骑楼街”模式的演变中。人的活动和合适的尺度感是近代骑楼街空间形态的模式语言。在当代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建设中,我们采取的常常是一种错误的策略:拆除古建筑、拓宽道路、建沿街高层建筑。为了给大拆大建、破坏文脉寻找出路,骑楼文化被表达为沿街底层(或二层)架空的非连续走廊。事实上,我们很难在失去尺度的骑楼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前找到城市的历史印象。以上例子表明,传统的审美律在很多情况下已不再适用了,社会生活环境赋予了建筑文化新的选择压力。超级秘书网

正如德国建筑评论家威廉•克劳泽尔在论述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时给我们的忠告:“建筑师倾向于根据视觉规则理论来组织环境……由于它赖以存在的假设条件已经改变,传统的视觉规则理论已不再真实可靠,曾经在建筑形体中建立起来的视觉和谐模式将不再重现。”在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下,“涉及不同环境层面的综合体系”的新理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里,笔者是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方面阐明建筑文化观念的演进机制的。建筑学的发展轨迹是非线性的。用完形心理学对建风格的研究强烈地表明了这一点。古典建筑以构件精细取胜,忽略虚实、阴影等完形因素;现代建筑则从整体完形出发,忽略门、窗、柱等细部的表现。当代的解构建筑学说则将整体完形打散,后现代建筑则将细部装饰重新拾起,甚至加以分解突出表现。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再到“后现代建筑”,建筑文化呈现出跳跃发展的趋势,而且带有明显的“返祖”现象,这是建筑文化的广义进化特性。四建筑学引入广义进化思想的意义广义进化主要的目标是“研究人脑的认识与思维过程,对于认知过程给出机械论的解释,也就是研究认知和思维的机制,使其有可能在机器上实现”。达尔文进化论揭示出自然进化过程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