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02:5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毕业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
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篇2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复习工作中要么简单重复,画线圈点,要么题海淹没一切,缺乏创造性的复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漫延。为了更好地搞好单元复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单元复习质量,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
一、加强教师责任感,保证复习教学正常进行
崇高的责任感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矗只有一个教师把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并且学生为这种投入感动且自发学习的时候,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才能正常进行,被教育者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者的示范和训诲。崇高的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教学风格、心理特征、觉悟程度和身体素质的各个教师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就能变成具有多方面能力的教研群体,“群体互补效应”又会产生新的力量,这是取得复习成功的必要保证。
二、找准基点,对准差生,普遍提高质量
实践表明,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中差生。对中差生采取适当的教法,帮助他们快速提高,让他们每一节课都有成功的喜悦。对中差生要摸清底子,找出症结之所在,对症下药。对中差生,我们主要依靠“三多”(多提问、多指点、多鼓励)和“五时”(备课时想到他们、讲课时针对他们、批改时面对他们、辅导时找到他们、表扬时不忘他们)进行拉、帮、带。但同时,也要保证优生的复习,他们毕竟是老师希望的寄托。我们的做法主要是在布置习题时采取分层次指导。同时,也利用好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来带动中差生的学习,但要防止负面作用。
三、加强学法指导,减少无效劳动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其中包括教授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做现代科学知识的消费者,而是让学生做科学知识的创造者。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间,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将自己今后一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到手。就拿化学来说,每月发表的文章数以千计,即使把每月发表的文章读一遍,半年时间恐怕也不够,这就迫使我们对学生进行指导,教会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而能力则是一个合格高中毕业生进一步成长的依托,是在不同道路上成材的充要条件。在复习中,我们重点突出一个“导”字,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吃透书本和记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发挥家长—科任—班任三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
作为科任,要充分利用家长和学生接触时间长、熟悉学生个性和对学生的殷切厚望,调动家长参与复习教学,弥补家庭教育这个盲区,加强和完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此外,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取得班主任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五、精心组织课本知识,善待外来题
单元复习课不能是知识的单纯重复,更不能是教师的灌输加题海。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复习,我们要努力培养和充分相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总结知识的潜能。在复习工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学生不想学习、厌倦学习,将使教师为教学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必须经历一个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规律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和特殊性知识,最好同时形成对习题的评价能力,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但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也要求教师兼容并包。必要数量的习题是复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习题重在质而不在量。有人统计,复习中演练过的习题有60%是重复的,有300个左右题目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复习内容并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除了建立自己的题库之外,还有选择地选用外省或外校的习题,但老师应严格把关,不要图省事,不要为高额回扣所诱惑,争取把学生负担减小到最低限度。
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心理辅导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各方面都即将成熟,又尚未成熟,这是一个心理多变的时期。学校、老师、家长都对学生寄予很高的希望,学生也为自己树立了奋斗目标,在趋向目标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产生应试焦虑,老师应正确认识和估价学生的心理焦虑,适时地给予鼓励、指导,有条件还可以请心理专家讲一讲心理卫生,帮助学生稳度难关。此外,也应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减少焦虑的诱因,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七、研究高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当前情况下,回避历年高考试题导向作用是错误的。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和重点,又展示了题型和特点,是复习教学的重要参考。每位教师都应认真研究高考题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考试说明的主线作用,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以此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树立高考信心,稳定考生情绪,保证复习的完成。
八、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复习效率
篇3
自我鉴定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个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要想做好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就必须要时刻对自己进行鉴定分析检查,促进自己成长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中生自我鉴定1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叫__,我是一个刚刚迈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与众多新生一样,我带着充满好奇和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心来到了神圣的殿堂。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我。我毕业__中学,今年的九月来到__一中这所学校,今天站在这里很高兴。我比较喜欢数学和物理,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喜欢动脑筋,在数学、物理等计算能力上非常的好。对于文史类的读物,我也有独特的见解。我平时比较喜欢看书,像散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都有涉猎。我喜欢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非常佩服书中的男主人公。
我平时还喜欢唱歌,如果你也有音乐细胞,咱们交个朋友吧!刚进入高中,这个环境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我不怕。因为我们总会到陌生的环境中生存。将来我步入社会会以后,还会进入更大的陌生世界,需要我去拼搏,去生存,为了给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今天的我,要比以前更努力。为了以后自己能为社会做贡献,从进步高中后,我就立志好好学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做个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我,为了未来努力拼搏的人。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去做,就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次来为社会更好的贡献。如果以后有问题,希望能在班上能向大家能多多指教,谢谢!
高中生自我鉴定2高中三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三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中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规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高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鉴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高中三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段前茅。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
虽然高中三年来,我在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钻研精神还不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一定能克服这个缺点,以自己的所学所长更好地报效祖国。
高中生自我鉴定3三年的高中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三年来,本人认真遵守班级管理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有事履行手续的要求,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积极响应校方要求加强闲暇时间的自我学习,以弥补短期函授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努力,本人很优秀地通过学校的各门功课的考核,无一门功课补考,受到学校老师的赞赏。
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热情的参加,在____年至____年间获校文娱比赛及知识问答比赛等一等奖。大胆创新对校报版面进行改革,使得校报的受视率提高到一个层次。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热情的参加,在____年__月获校演讲比赛一等奖。
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三年的高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三高中生活即将过去,但学无止境,本人一定以此次学习为经验,以更加充满自信和更大青春活力投入到高中毕业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希望以后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高中生自我鉴定4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_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高中生自我鉴定5时光易逝,不知不觉中高中三年的生活就快要结束了。进入高中学习的三年以来,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知识的殿堂稳步迈进。在学习上我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爱好看书,总能从所做的事情中鉴定出经验教训。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与同学、室友关系十分融洽。性格活泼开朗,简洁大方,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加运动会,并能为班级争光。不怕苦不怕累,学习上敢拼搏,自觉打扫卫生同时时,也总是能努力去做好。是老师的好帮手,能为老师排忧解难,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下,不仅教育了我,而且锻炼了我,培养了我,使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我会继续发展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随着三年高中生活的结束,我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但是很热爱学习,无论何时你看到的我总是一个学习努力,积极探索,不怕困难的人。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我有很好的精神面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我热爱班集体,有很强的责任感,坚决不做有损于班集体荣誉的事情,不怕苦不怕累,积极为班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尊重父母、老师,对待老师指出的错误能虚心接受。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会坚定理想,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在高中的三年来,我发生了许多改变,岁月的逝去将我带入成年,我成熟了许多,也获得了许多。在学习上,我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珍惜点滴时间,课上积极发言,课后向老师提出质疑,使自己向知识的殿堂一步步迈进;在处理同学关系方面,我与同学关系融洽,不断改进自己,帮助同学在学习上积极指导和鼓励,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体育飞、运动方面,我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奋起拼搏,取得了较好的名次。为班级争夺了荣誉,在对待师长方面,我尊敬师长,树立好学生的形象,努力做好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乐趣,我还积极服从班主任和班委的安排。是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进入高中三年来,我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对待学习我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喜欢学习。总是经常看一些名著,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十分融洽,我性格开朗大方,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爱好体育和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好学生。
篇4
群雁高飞头雁领。我们在说到石柱民族中学办学特色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要提起学校的领头人、今年45岁的那位土家山乡的儿子、校长马文平。这位已在农村教育战线摸爬滚打27个年头的土家汉子,一路走来,以他一颗金子般赤诚的心,以他忠于教育的火一般的热情,以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钻研精神,干出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尊敬和好评。
教学管理的行家里手
马文平,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汉子,健壮的身体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宽阔的额头里似乎随时在思考着问题。他于1985年从石柱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下路中学当教师,后来又担任政教主任,其间完成了重庆师范学院历史本科学业;1995年被调到石柱中学当政教主任、副校长,2008年8月调到现在这所学校担任校长。
2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工作的磨炼,使他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掌握了行政工作的一套领导和管理方法。他的课堂教学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颇见功底。他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
20多年来,经他和他的同伴们的手,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向高等院校输送了众多德才兼备的学生,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2002年4月获石柱县历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7月获重庆市涪陵片区历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3年、2006年,马文平分别被县政府、县教委表彰为“石柱县先进教师”、“石柱县优秀教师”。他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撰写了多篇教学经验文章及教改论文,在校内外传播交流。
在学校管理方面,他以人为本创建了“一面三点”的德育管理网络、“三美化、五宣传”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三三四四”人性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一点三线,一巡查一蹲点”的年级管理体系、“三雅”的德育教育模式、“一培训二结队三落实”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管理模式、“四板块联手,三线为一体”的教育阵地教师模式,创建了一个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成功地实行了班级循环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马文平这位善学习、肯思考、勇探求的“智多星”似的人物,得到同行们的赞许和公认。同时,马文平随时保持着敏锐的政治敏感性,与时俱进,敢于开拓创新,在扩大办学规模,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和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几年来,石柱民族中学校多次获得重庆市普教系统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省文明队伍等称号,2010年更获得了石柱县普通高考“突出贡献奖”的殊荣。
民族学校的“精致”管理
我们在叙述马文平数十年的教学和管理历程的时候,已经对这位农村中学教学的实践者和管理者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他既有土家汉子的粗犷、大气和豪迈,同时又具有一位学校领导者思维的严密,办事讲求科学性,逻辑性。打从他三年前调到民族中学校,便对学校的条件、环境、历史、现状等情况作了细致的调查和周密的分析研究,尽量做到情况熟悉,了然于胸。他和班子成员对学校师生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以便找出特点,掌握规律,“对症下药”。民族中学学生在人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方面,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有一定正确认知事物及判断的能力;在学习上有兴趣,特别是对体艺特色的项目很感兴趣,但学习基础较差,渴求进步成长;在学习习惯、生活态度、行为能力、为人处世等方面有长处,充满希望,可塑性较强,大有发展前途。而教师呢,民族中学的教师大都能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主动接受、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勤于探索教育方式、方法,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同样渴盼学习和提高。而这些,就是学校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这使他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马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看清了学校发展的方向,提炼、丰富和完善了办学方略。学校提出“德业并进,至臻和谐”的办学理念,“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校训,以及“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成才为本”的育人理念,使学校发展从一开始就立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处于一个较高的档次。
在狠抓教育质量,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中,学校坚持以年级管理为中心,强力推行新课改,以精致化管理为中心,抓细节,抓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马文平倡导的这种“精致”管理的模式,完全是从民族中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的,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种新课改课堂模式的主旋律是读、思、练三步教学法教学思想,该思想始终体现一个“导”字,从教师角度而言,是引导学生学习,即导读、导思、导练,体现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从学生角度而言,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去学习,通过读、思、练三步去学习,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则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精讲精练,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已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了学生仍不会的不教,教师精讲,只做点拨性引导,教师讲课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
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马文平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清醒的认识:学校的新课程课堂改革要以新课程理念作指导,立足校情,广泛吸取市内外先进教学模式的一些成功经验,将县里已结题的读、思、练三步教学法和“目标定向——分类指导”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探索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基本课堂模式,即学案导学——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分组释疑——精讲点拨——升华探究——成果交流——小节回顾。具体说来,学案导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目标定向就是依三维目标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带着问题再读文本,独立思考,同时找出一些疑难问题。分组释疑就是学生分组讨论自学中存在一定困难的问题,合作交流,力求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同时教师深入组内进行视导、释疑,并发现同学们普遍存在困难的问题。精讲点拨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困难的问题进行精讲,对文本中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启发、设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升华探究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精编出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探究问题。成果交流就是教师精编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共同答案,展示小组成果,教师及时点评激励,同时学生及时修正答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与此同时,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校还建立了新课改指导小组,配套出台了新课改督查、新课改奖惩、教师课堂质量考评、教研活动等方案,还按照民族学校的特点,制定出台了石柱民族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并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每位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大板块构成,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新课程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大举措,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自我总结的“1234”
让我们从前面对马文平校长的逻辑性思维的描述中,转到对他的形象性思维描述中来。是的,一方面是“精致”管理的中学校长,另一方面则是胸怀宽广、将心比心、善待他人的领导、兄长和小弟。马文平的同事们都了解他,熟悉他,爱戴他,尊敬他,他用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众人的信服和好评。
马文平随时随地在检点自己,反省自己。他有个著名的“1234”的自我总结。这“1234”就是一视同仁、两手清白、三从四得。此话怎讲?且看看马校长主动解剖自己——
一视同仁,就是自己和教师一视同仁,教师和领导一视同仁,在学校所有条例和规定面前一视同仁。在工作上他首先是一个教师,其次是一个班主任,最后才是一个校长。在工作中他坚持把教师放到首位,一切工作中心围绕着教学和教师展开,用公平保证每个教师的权利。在分配上坚持“多劳多得”、“奖优奖勤”,培养新教师,关心老教师,大力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的校园气氛。
两手清白,就是在工作中管理自己,坚持原则,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就不给自己留犯错误的机会。例如在制定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时,马校长就动员全体教职工采用“讨论——汇总——讨论——汇总……”的循环步骤,力求征集到最广泛的意见,由教代会决策,行政监督执行;在学校财务开支上公开透明,定期“晒”学校的收支情况,自觉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篇5
关键词:乐学情感;培养;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21-02
在当前高度发展的网络时代,尤其是主流媒体技术成熟情况下,Flash由于其产品容量小,便于网络传播等优势,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闪现在人们眼前。Flash占据了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不可或缺的核心专业课程地位。
据了解,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往往由普通高中和单靠单招两类学生组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深入及难度提高,学生由于Flash绘画基础能力和学习掌握能力的差异,往往会由开始的兴趣盎然到后期的惰性懒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情感来维持积极心态,由“厌学”转变为“喜学”,以期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本文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为基点,阐述在Flash教学中乐学情感的培养。
一、什么是乐学情感
学习情感是指学生对学习这个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产生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心理学中,人的情绪具有支配调节个人行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能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态,教学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Flash课程由于其实践性强的特性,更加需要这种情绪维持学生积极性,乐学情绪培养尤为重要。在Flash课程教学中,乐学的情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学习心态,具备解决困难的动力和对惰性情绪的约束力。
二、乐学情感的作用
(一)乐学情感的催化与促进作用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努力配合,因此大多数教师都有面带微笑结束课堂的经历。在这样成功的课堂教学中,既完成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又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充分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乐学情绪浓郁,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在这种乐学情感支配下,学习主体处于积极自我知识构建过程中,能够主动接受知识,情绪高昂,思维敏捷,记忆能力增强,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展开,提高学习效率。
(二)乐学情感的感染作用
一个人的情绪好坏能影响周围的人,同样的乐学情绪也能影响身边的同学,这就是典型的以点带面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乐学情绪以触动整个班级学生的主观情绪状态,从惰性学习情感到乐学学习情感的转变。特别是在Flash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课堂练习时学生学习成果,让活泼优质的产品及时展现,并给予表扬。模范作用能迅速激起学生学习的攀比性,感染学生的乐学情绪,以期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Flash教学中乐学情感的培养
(一)教师应了解自己教学的学生
教师应详细了解自己的教学组成结构和Flash绘画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加以乐学情绪的引导,特别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本专业学生由普通高中和单靠单招两类不同性质的学生组成。由于高中时期培养模式不同,普通高中毕业生在学习纪律和学习状态上有一定优势,但学习主观能动性欠缺,Flash绘画功底较弱,不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单靠单招的学生在学习纪律和学习态度上懒散,但具有Flash绘画功底,学习过程相对活泼,创新思维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Flash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特性,在学生乐学情绪培养方面加以区别对待。同时教师需要对于Flash课程教学进程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掌握,重点关注Flash中后期难度增加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此时的学生作品成果实现难度加大,教师应对畏惧困难产生的厌学心理表示理解,及时进行情绪干预,努力引导乐学情绪的建立。如Flash人物角色绘画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鸿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先通过非常简单的QQ表情绘制,给学生以信心。这种信心就是乐学情绪的建立。在此基础上逐步添加肢体结构,学生会很欣慰的看到自己的作业成果,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知识储备,学会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掌控课堂节奏,尽可能的让学生产生求知共鸣。
(二)Flash课堂教学是乐学情绪培养的主阵地
1.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建设。在课堂伊始,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向学生演示一个Flash作品,引发学生兴趣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讲授引导层的使用时,先把完整的“小鸡出壳”动画作品进行演示,吸引同学们对于引导路径的关注,让同学们理解本节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增强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建立的好处是,把学生导入相对未知的知识领域,对比已有Flash知识掌握,提高获得未知知识点的欲望。教师只需适当的加以管控,就能诱导学生主动自我的探究如何实现该Flash项目的欲望,积极培养乐学情绪。
2.和谐的课堂乐学情绪氛围。课堂中,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能使得学生放开思维,无形中提高学习效果。同样以“小鸡出壳”的动画作品为例。可以让学生自由根据已有知识先讲解如何来让小鸡沿设定的曲线进行运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会提出使用逐帧、添加关键帧等手段实现。那么教师可以把设定曲线以更复杂形式出现,学生会觉得通过以上的技术实现困难度增加,最终效果不理想。然后教师提出引导层的使用,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对于教学知识点的吸收就会非常有效。再次利用该知识点,来引导同学考虑同一个引导层是否可以引导多个层中的元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进行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乐学情绪建立会促使学生主动性的进行知识求索,并有进一步改进作品的欲望,从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3.阶段性作品展示激发乐学情绪。Flash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的特性决定了在课程教学进程中,完成一定量知识点后,需要一个阶段性课程实践,对此教师应对阶段性作品进行展示和知识点总结,来激发乐学情绪。在Flash课程中,如在逐帧动画、形变动画、引导动画三块内容讲授完成后,就要求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根据以上知识点完成30秒的动画短片制作。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后,教学课堂上对每组作品进行展示,组内成员派代表把作品设计思路、作品涉及知识点及作品不足点和优、缺点进行讲解,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去。教师随机邀请3名同学针对展示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同学对于展示作品中不足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优化思路,把主动权交到每个同学手中。多年实践教学中,每次作品展示时,学生都能认真观看每个作品,完成后能理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展示作品提出自己观点。一些总结性观点让教师和同学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应适时的把这些观点进行充实完善,并根据完善后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扩展性知识。这样的阶段性作品展示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乐学情绪,学生处于知识要点的自我总结中,为下次更成功完成阶段性作品铺设好积极情绪。
(三)伙伴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乐学情感生成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学生接受填鸭式灌输,学习情绪处于平谷期。而Flash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伙伴型关系,通过双方的配合完成最终的课业作品,他们两者之间应是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感情融洽的关系。在Flash课程教学中,完成课堂规定项目后,部分同学会针对成果进行修改或进一步完善,教师应在这时候充当学生合作伙伴,对于学生提出的修改方式、方法给出适当建议,主导权交由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会喜欢Flash这门课程,同时也愿意去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这种心境对于乐学情绪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篇6
关键词:对分课堂 经济学课堂 教学方法
D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方式会造成不同的学习结果。长期以来,大学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社会越发展,越需要更多的人学习并掌握经济学,越需要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对分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的一种很好探索。
一、对分课堂的概念与涵义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原创的一个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取舍折中,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集合了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一是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这点与传统课堂类似;二是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这点与讨论式课堂类似。
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二、经济学课堂的教学规律及实施对分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来调动学习积极性
任何称得上是科学的学科,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经济学也不例外。过去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在社会科学中是领先的,是因为经济学研究已经走入了规范化、分析化、实验化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平台上。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方法在经济学科中的运用,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应得非常困难。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就变得十分重要。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和参与小组讨论,这就能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学会思考其中的经济学问题,从而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在综合了同学们的观点和学生自己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可以更好地正确理解学习内容以及提高学习兴趣。
2.经济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息息相关,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来支撑教学内容
经济学有十大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例如,人们往往面临权衡取舍,这表明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的选择问题。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至Ⅱ它所放弃的东西,这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机会成本。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考取大学积极深造,而不是出外打工,本身就是对未来生活的一个选择问题。所以,在讲述这部分的过程中,可以一方面结合大量的经典案例,一方面让学生自己讲述和讨论自己身边的故事,从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再比如,另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交易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贸易是双赢的,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如此。在讲述这部分的过程中就可以留给学生一些课外作业,去课堂外搜集一些看到的、听到的案例,从而再结合老师的课堂讲授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对分课堂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根据授课节奏给予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足够时间,这点也是十分契合经济学学习的。
3.经济学教学的对象对学习目标有不同的期望,教学要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
大学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年龄95后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积极主动,对大学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和想象。同时,现在的大学生知识点相对比较丰富。针对这种情况和95后大学生特点,适宜开展参与式、启发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团队精神及辩论精神。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目标可以具体分为两类:一是期望在大学毕业后能够在金融、证券及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综合性经济分析与管理、政策研究、规划等工作。二是希望大学毕业后考研、出国等继续深造,致力于今后读硕、读博等在学术领域有所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课堂有不同的期望,一方面他们希望可能给他们未来的工作带来指导,另一方面希望打好基础课,为今后考研提供帮助。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就要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而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这点与授课对象的实际需求又是不谋而合的。
三、大学经济学课堂中运用对分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设计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方案
精心准备、精细操作、规范流程是确保“对分”模式专业教育效果的关键。对分课堂倡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钱梦龙先生说过:“教师教学必须致力于教会学生自己学习。”为了真正做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做好三点:一是感情上相信学生,即相信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学习上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时间上支持学生,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体验,避免包办代替,避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三是行动上精心指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把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但是要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所以就必须设计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方案,系统化地规划教学过程,对掌握的资源和程序做出利于学习的安排。由于教学设计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而各班之间、学生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每位教师的设计多多少少都应有创新的成分,教学活动既需要预先设计,又需要适时设计,才会充满生动气息,这样的教学才是富有生机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课堂。
2.提高教师课堂授课质量
教学的成败或许关键在于教学者。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得不承ik--个事实,教案作的再好,也不一定能保证就会有好的教W。其实真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者――教师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果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来,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样将会使得课堂显得呆板,所以势必是要教师根据具体课堂情景,作出适时的调整。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实施的好坏跟实施者对教学内容的熟知程度关系似乎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加涅九步教学法。加涅把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九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反应-提供反馈-评定学生成绩-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相应地教学程序也应包含九个步骤。把加涅九步教学法与对分课堂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有效组织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组织讨论是对分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创新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是“隔堂讨论”。隔堂就是间隔一次讲授周期,就是对于一个主题内容,教师讲授一次,学生讨论一次,但不是教师讲授了之后,紧接着学生讨论,而是本周的课堂讲授之后,下周的课堂学生再讨论,这样对同一内容的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是分开的,先讲后讨论,中间的课下活动,学生可以自主地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吸收。课堂组织讨论的关键是分组和讨论步骤:①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组,每组4-6个同学,记为A、B、C……组,每组座位固定(方便老师考勤)。中间根据情况重新分组(大致每四次课分组一次),为加大交流范围,部分主题还可以采取大组讨论的方式,即每个小组的1号同学组成第一组,2号同学组成第二组,以此类推,共产生4个大组进行讨论。②讨论的程序大致分成四个部分:个人陈述(5分钟):每个同学通过口头表达展示自己的作业;组内讨论(20分钟):每组针对组员同学的作业展示、问题进行讨论;全班交流(15分钟):抽查部分小组同学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可自我总结,可回答老师和其他组同学的提问);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针对讨论的主题做内容和同学表现两方面的总结。
篇7
关键词:名教师;专业成长;成功个性
个性作为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总和,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决定着教师人生的不同风貌。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优秀部分,名教师在长期的人生和教育实践中,不断适应教师职业的角色要求,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和行为倾向,取得了辉煌的教育业绩,赢得了广泛而卓著的社会赞誉。了解名教师成功个性的基本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名师魅力,认识名师的成功之道,也可以为我们自觉加强自身的心性修养和实践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当一名好教师”的人生理想:名教师成功的强劲动力
人之所以会成功,首先是因为有理想。理想的确立以及其后的不懈追求,是人生前进的强大动力。名教师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学习和生活阅历背景,但他们最终都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位在了“当一名好教师”,这个也许并不能称之为崇高的理想,一旦扎根在心灵的河床上,就基本上决定了他们人生长河的基本走向和形态。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由于受到身为教师的祖父、父亲的关爱和呵护,从小就认为教师最可亲、最有本领、最伟大,对教师职业充满着好感和崇敬之情;上学时他又遇到了不少好老师,这些老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断震撼着他的心灵;到了中学,读到了徐特立、陶行知、叶圣陶等著名教育家的著作,觉得他们的文章有思想。[1]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袁浩的心灵中描画出了一个丰满的教师形象,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成为了他人生追求的目标。
也有些名师当初并没有当教师的理想,后来走上教师岗位,完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选择”,但是,他们却能“干一行爱一行”,很快树立起当一名好教师的人生理想。并且,这个理想一旦形成,就不断地推动他们在教师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进,越走越宽,并最终真正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胸外科医生,由于特殊年代对家庭成份的特殊要求,高中毕业后她不得已当上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但随着在教育岗位上时间的流逝,学生们欢迎她,尊敬她,家长们信任她,社会赞誉她,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逐渐对教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教师这个职业也由当初一个并不喜欢的“饭碗”,“不得不去完成去应付”的工作,变成了“要做好”的事业。[2]
可以肯定地说,成为名教师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当一名好教师”的理想是推动他们走向专业成熟、取得成功的强劲动力,这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首要条件。
二、不断追求卓越:名教师成功的信念支持
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教育事业,只能算是教师人生的开始。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教师还要能在实践中生成对教育的正确理解,产生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着对教学工作恒久的热情,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加以实现,才能在教育事业中不断获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李吉林老师走上教师岗位后,“当孩子喜欢的老师”的人生理想,很快就转化成明确的教育信念。李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育人生时说:“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孩子学好语文,还要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有一颗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恶丑陋。这其中的许多品质,是在纯真的孩提时期就应该开始培养的,完全可以在孩子学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去渗透、去影响、去强化。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做人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那是人的语文学习,这正是几十年来我一直追求的一种完美境界。”[3]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李老师在经历了“”被“整”的十年后,仍然坚持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创立了“情境教学法”,并且一步步建构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
朱永新教授曾经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这样描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4]名教师对教育信念的不懈追求,不就是这一“理想”在实际教师人生中的一个真实写照吗?
三、全面而扎实的专业本领:名教师成功的能力保障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除了一般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高超的从事教育的特殊能力,这是教师取得事业成功和人生辉煌的基本条件。虽然名教师的成功经历各不相同,但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交往能力三个方面均表现出一致的超群性,这应该是名教师事业成功的基石。
(一)教学能力强——善于引导,富有感染力
名教师之所以得名,其发端往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磨砺而成的高超的教学能力,以过硬的教学本领不断获得学生、同行、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在李吉林老师课堂上,或是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或是几笔就勾勒出来的粉笔画,或是即时弹奏的音乐吟唱出的歌曲等,这些动人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听名教师的课,给人的感受就是对他们课堂上巧妙的引导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的欣赏。这些看家本领,源于他们良好的基本素养,更源于他们在课堂教学舞台上千锤百炼的刻苦磨砺。离开了教学的真功夫,也就没有了名师。
(二)科研能力强——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
名教师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发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找到教育研究的起点,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究,逐步形成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收获自己的教学主张和丰硕的教育实践成果。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与“情境教育”、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学法”等等,不仅体现在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中,更体现在他们丰富的论文和著作之中。于永正老师曾经这样总结:“如果说我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新的飞跃,那就是我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应归功于爬格子。”[5]于老师的话,不仅是对青年老师的一种告诫,也道出了这些名教师研究能力提升、拥有丰硕科研成果的“秘密”所在。
(三)交往能力强——善于沟通,赢得多方支持
首先,名师们非常善于推出自我,赢得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这些名师往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他们不仅懂得学科要求,而且懂得童心,努力实现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意义”和“有意思”。李吉林老师就是如此,“活动课上,我和他们(学生)一起唱歌,帮他们排节目,和他们一起转‘巨人步’,甚至和男孩儿踢足球。冬天的课间,接过他们手中的毽子,踢给他们看,我能踢出很多花式,一连几十个,孩子们兴奋地在一旁为我数数。上课,我更是想出许多办法吸引他们,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心中是有一杆秤的,渐渐地他们觉得这个小老师还不错,开始喜欢我了,喜欢上我的课了。”[6]正是这种善于与儿童打交道的品质成就了她后来的教学业绩。
其次,名师们还非常善于与同事交往,找到同路人。名教师很善于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择善而从”,找到志同道合者,结成深厚的友谊,共同前进,为专业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20世纪80年代,于永正回想自己的成长:“我们的教学沙龙由我、张庆、高林生、郝敬华等人组成,我们经常碰碰头,闲谈,内容全都是语文教学,我们志同道合,在相互交往中长见识。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思维容易撞击出耀眼的火花,启发灵感。”[7]在这种相互切磋的研究氛围中,他们都成长为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取得了卓著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共同推动了江苏乃至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不仅如此,名教师们还往往凭借自己良好的教学信誉和丰厚研究成果,与期刊杂志建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在媒体宣传推广下,形成教学研究的规模效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使更多的人受到教益和启迪。
四、自信、执着、乐学、善思:名教师成功的人格特质
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表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怎样做”反映了人的行为方式,表明一个人是如何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东西,如何拒绝他所要避免的东西。在长期的教学历练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实践,名教师们逐步形成了对自己、对事业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方面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同时又具有足够的自信,坚定执着,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一)自知自明,充满自信
名教师一般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行为拥有相当自信的主观判断,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相信自己的“可爱”之处和独特之处,自信自己拥有取得成功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邱学华,自信自己的好口才,把第一堂数学课上成了故事课,一下子就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这勇于“试一试”的品格就包含了他对自己的一种自信。在后来的教育历程中,邱老师一直坚持“尝试”的品格,坚信“尝试能成功”,走出了“尝试成功的人生”。[8]自信并不是无视自己的短处,而是要以足够的信心扬长克短,挑战自己。正确的自信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也看到自己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有克服短处的驱动力;正视短处,才能勇于面对短处,超越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坚定执着,不言放弃
教师的教学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会遇到不少的挫折和诱惑。但名教师往往能保持“定力”,做到宠辱不惊,坚守自己的人生方向。20世纪80年代,邱学华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验,总结提升出了尝试教学的五步模式,他的《尝试教学法的实践与理论》发表后,各地教育报刊相继转载,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们纷纷参与实验,一下子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尝试”的热潮。但就在邱学华艰辛“尝试”的时候,有人对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的做法表示怀疑,还有人公开讥笑他“异想天开”,甚至传言“邱学华犯错误了”,各地的“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纷纷下马。面对这样大的打击,邱老师并没有放弃改革,批评反倒增强了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信念,在刘佛年老师的支持下,他一面坚持继续实验,一面进行理论反思,尝试教学法反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逆境往往能使人保持清醒,而面对诱惑却更需要一种冷静。
(三)转益多师,善于学习
名教师并不天然具备成为名教师的素养条件,但由于有着追求卓越的教育信念,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树立新的努力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寻求机会,多方求教,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李吉林老师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寒暑假,我婉言谢绝了一次次的邀请和疗养,利用这相对集中的空余时间读书。学习文学的、心理的、教育学的、美学的、教学论的、中国的、外国的、甚至古代的,我总尽力去读……”“我要使自己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教授的话、学者的话、领导的话,就是小朋友的话、徒弟的话,我都要听得进。”[9]正是以这种开放的心态,不断攫取万方灵气,才有了情境教育的壮丽诗篇。
(四)勇于反思,自我完善
名教师往往具有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在教学实践中勇于自我反思,能够主动地回顾重现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对自己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调整,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从而不断突破专业发展的困境。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们经常思考和操笔为文的习惯上。名教师们通过写教后记,记录教学反思,思考琢磨教学,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不断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在不断反思中,“知错就改”,“常教常新”。比如孙双金老师,就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用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不断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情智教育”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名教师并不先天具有成功的个性,其成功个性的形成,受到了教师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其人生理想、教育信念的形成,还是专业能力的提升、良好性格的发展,都是他们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完美互动,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扩充,还应该包括理想、信念、能力、性格等个性因素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师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能动作用,勇于磨砺自己,重视自我的修为和创造,才能塑造自己的成功个性,才有可能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出成功的教师人生。
参考文献:
[1][2]王铁军.名校长名教师个案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6]李吉林.我,长大的儿童[J].人民教育.2003(17).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5][7]刘杰.深度访谈于老师(三)[0L]..
[7]刘杰.于永正访谈录[0L].bbs.省略/dispbbs.asp?boardid=66&Id=150921.
[8]方健华,李建军.自古成功在尝试——记尝试教学法创立者、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J].人民教育2003(12).
篇8
祖籍中国上海的赵小兰,出生于中国台湾,8岁随父母移居美国,曾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她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华裔的多个第一:首位华裔内阁、首位亚裔女性内阁、首位二度入阁的华裔女性。
赵小兰是家中长女,她下面有5个妹妹,个个不让须眉,学有专长,各有建树。
赵家6个女儿全都出自美国名校,其中有4个女儿毕业于哈佛大学。二女儿赵小琴是威廉和玛丽学院的硕士;三女儿赵小美出任过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四女儿赵小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位律师;五女儿赵小亭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硕士,如今是大学教授;六女儿赵安吉,用3年时间读完哈佛学士学位,在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后,回到父亲的福茂航运公司挑大梁。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说:“我这个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儿管得好,都是她们妈妈的功劳。”她们的母亲叫朱木兰,是安徽滁州来安人。她教女有方,将6个女儿都培养成才,她常说:“我们给女儿的嫁妆不是金钱,而是教育。”
处变不惊的气度
赵小兰在题为《平凡与伟大――献给我的母亲朱木兰》的文章里写道:“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母亲,我幸运地成为她的大女儿。许多年之后,她又相继成为我们姐妹6人的母亲。我叫小兰,就是源于母亲的名字。我是她的一部分,将传承她的血脉和精神,直至终生。”
母爱是什么?从赵小兰多次回忆母亲的口气中,大概可以得知:如果说父亲赵锡成为女儿们构建了遮蔽风雨的房子,那么母亲朱木兰就是这座房子的基石,它不显山露水,但支撑、呵护着6个女儿健康成长。
当年赵家在台北时,父亲赵锡成一年有9个月出海在外,在船上服务,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靠朱木兰一人打理。虽然赵先生的薪金比别人优厚些,但家里人口多,还得靠太太勤俭节约过日子,包括使用煤球烧火煮饭。来到异国他乡后,创业初期朱木兰整天想的都是怎样用有限的美元让全家人丰衣足食。她从不说自己的难处,以免扰乱全家的宁静。在赵小兰的记忆里,母亲总是那样从容不迫,为全家准备可口的一日三餐,家里也总是干干净净、舒适温馨。
赵小兰赴美一年后,看到周围朋友过生日时都会举办生日派对,于是也想举办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妈妈完全赞成。于是,赵小兰邀请了许多同学,并和妈妈做了精心准备。可是那天晚上只来了两个同学,赵小兰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母亲自然将女儿的失望看在眼里,但她不动声色,照样为女儿高高兴兴地举办生日派对,照样切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灌输处变不惊、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态度。
赵小兰曾这样概括母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母亲让我们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严,让我们保持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要为美好的事物而奋斗。因此,面对男孩或者其他什么人,我们都不会示弱。我们自重,言行得体,不做让自己难堪的事情。母亲让我们清楚地懂得,我们来自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仪态要端庄,举止要正确。”
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长职位后,对母亲说的一席话令人回味:“妈妈,也许现在别人对我的看法不一样了,但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不同,我还是原来的我。其实,还有许多比我更优秀的人,只不过我的运气比较好而已。”
当了部长,赵小兰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赵小兰,这就是母亲的影响。
爱而不娇,严而不苛
朱木兰教女有方,传到了老布什总统的耳朵里。一次,老布什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夫妇和他们的6个女儿,并特地对夫人芭芭拉提起,要向朱木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朱木兰取中西方科学教育之精华,在中西文化和人生交叉的坐标中选择最佳点,中西合璧,因材施教。朱木兰治家,基本上沿袭中国的传统,并不洋派。她自我总结说:“我对孩子是严而不苛。规定的事,一定要做到,而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她们年幼时,晚饭后孩子的父亲处理公务,我就让孩子们做功课,大家都不可以看电视,我也一样。后来,家庭富裕了,请了佣人,但我规定孩子们必须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年轻人不能太早就被人伺候,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务。”
每逢周末,她就和女好且黄鹱黾椅瘢包括整理花园、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门口那条宽36米长120米的柏油车道,都是由小兰的父亲带领几个女儿一尺一寸铺设而成。在母亲的管教下,每个女儿的内务都由自己管理,睡前自己调好闹钟,第二天准时起床,赶校车上学。
赵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那就是父母请客,女儿们不上桌,但一定要出来见客,并为客人们上菜、添饭。朱木兰说:“人生并不是只会读书便足够的。招呼客人,其实也是一种训练,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常对女儿们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能只会开直线,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当辛苦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吗?”
朱木兰教育孩子,既注重中国传统“忠孝节义”儒家思想的教育和中国固有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也注重通过西方民主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们获得共识,使孩子遵守与父母间的协议和共识,并渐趋智慧和成熟。
1986年10月,赵锡成夫妇参加三女儿赵小美的婚礼。
三女儿赵小美结婚,晚上亲友们到赵府吃夜宵,赵小兰亲自为大家盛饭。她的大姨父张祥霈先生打趣道:“今天这碗饭价值连城,真不敢当,有劳副部长(当时赵小兰任联邦政府运输部副部长)来端饭。”家规如山,持续至今。
还有一条家规,女儿们在外面的花费,要拿收据回家报账。
赵小兰念大学的学费,曾向政府贷款,暑假时打工赚生活费。朱木兰常对女儿们说:“我主张俭省,但如果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对女儿的教育,朱木兰总结了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严”。
认真做事,锲而不舍
朱木兰很注重培养孩子们做事锲而不舍的精神。
小兰在台湾读小学时,所住的小区停电,朱木兰为女儿点上蜡烛,像平时一样看着小兰完成当天的作业才休息。第二天,全班只有赵小兰一人交得出作业。甚至在赴美前夕,下午就要从台北赶车到高雄,而当天上午赵小兰照旧背着书包,按时到校学习。
朱木兰从小培养女儿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从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是”,什么是“不是”,她总是循循善诱,加以启发,让女儿们自己做出判断,得出结论。面对女儿们的不同观点,她也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和女儿们展开讨论,让大家在讨论中明事理、辨是非。
比如在对小女儿赵安吉的教育上,朱木兰并没有因为她是自己最小的孩子而格外开恩。安吉上小学四年级时,不愿像姐姐们那样学习钢琴,她迷上了法国号,于是向父母提出学习法国号的请求。朱木兰同意了,同时她也提出“要学,就不能半途而废,一旦开始至少要坚持一年”的要求。当时,安吉是个10岁的小女孩,而法国号几乎同她一般高,这个金属乐器对当年的她而言,显然是个庞然大物,搬动都不容易,更别说吹响它了。面对这些问题,朱木兰要求女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迫于当初的承诺,小女孩欲罢不能,只能每星期独自搬到学校参加3次训练,这种“小人背大号”的滑稽局面,直到熬满当初约定的一年时间才结束。
朱木兰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女儿们懂得了做事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另外,她也身体力行,在50多岁时拿到了硕士学位。
50岁那年,女儿们都已长大成人,朱木兰决心重返校园。她说:“跟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坐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在一个饭厅里吃饭,那种返老还童的感觉真好!”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选的是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的硕士班,期限两年。两年时间,朱木兰从来没有耽误过一堂课,甚至从来没有迟到过。有一次,纽约大风雪,朱木兰仍然从纽约上州威彻斯特郡家中开车到纽约市内的大学上学。到校后,她发现课堂上只有教授和她两个人。
小女儿赵安吉看见妈妈常常在晚上学习,努力应付考试,就劝妈妈不要太辛苦,考不好也没关系。朱木兰马上说:“那不是我的个性,要读书就要深解,做事求学都要认真。”
认真,可以说是赵家全家人的个性。赵锡成认真,朱木兰认真,才有赵小兰和她的5个妹妹们的认真。赵氏家族的这一个性,也是赵小兰和她的妹妹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朱木兰怎样看待她50岁那年开始的读书生涯呢?“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女儿们都能照顾自己了,我完成了最大的读书心愿,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朱木兰极不赞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在这点上,她认同女子要独立自强的开放理念,她鼓励女儿们,“要与人争,更要与自己争,争平等,争独立,不放弃,不退让。男人能做的事,女士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
夫妻相爱,是最好的教育
朱木兰晚年罹患淋巴癌7年,在这长达7年的时间里,赵锡成对妻子照顾得细致入微,他常常在清晨亲自热一杯牛奶,端到妻子的床前。每次去医院,赵锡成总是提着沉重的公务包,里面装的全是病例。看完病回家,他将药分别装好,并按时间及先后顺序制成表格,每吃完一种就在表上划去,免得弄错。每天20多种药,他计时计量,让妻子服用。他为妻子的病情所做的记录,厚到可以写一本书。每晚忙完工作,他一定先到床前去看望妻子。
这段浪漫曲折、美丽动人的爱情佳话,还要追溯到60多年前。
赵锡成是上海嘉定人,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国立吴淞商船学校驾驶系。1948年冬,经人介绍,他认识了来嘉定县中学借读的女生朱木兰。朱木兰秀丽端庄、娴静大方,大家闺秀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赵锡成。朱木兰对聪明好学、阳光帅气的赵锡成也颇有好感,两人一见钟情。然而因战争频繁和时局变迁,1949年朱木兰举家迁往台湾,这对恋人便断了音信。
但永不言弃和用情至深的赵锡成不管希望多么渺茫,都持之以恒地等待和寻找着日思夜想的姑娘。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与煎熬后,赵锡成终于在一次航船停靠基隆港口时,从报纸上刊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取的名单中看到了朱木兰的名字。朱木兰被赵锡成的真情和执着深深打动,1951年两人在台北结婚。
朱木兰勤俭持家,任劳任怨,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她始终给予丈夫最充分的信任、温暖、支持,兢兢业业地协助丈夫打拼事业。
早年赵锡成从事海上航运工作,一年有9个月在船上,很少有时间待在家里,他对此深感愧疚。可每一次,朱木兰都认认真真地说:“咱俩不是早有约定吗?你在外做事,我管好家里,不会让儿女私情影响了你的前途。”
赵锡成因为出海而无法守护头胎女儿的降生,朱木兰特意“罚”他为女儿起个名字。赵锡成说:“就叫赵小兰吧!希望她长大后有花木兰的忠勇和爱国,同时也要学习母亲的贤淑、包容和善良。”
赵小兰在充满爱的家庭中健康成长,果然不负父母期望。1983年,赵小兰成为13名“白宫实习生”中唯一的一名亚裔人士,3年后正式从政,出任联邦政府交通部航运署副署长。1988年又相继担任联邦政府海事委员会主席及交通部副部长等职。2001年,她出任美国劳工部长。2017年1月31日,赵小兰宣誓就任美国运输部长。
就在女儿被提名为劳工部长的令人兴奋的时刻,朱木兰被确认身患癌症。这位坚强的母亲乐观、豁达地说:“一个家庭当中,总会有人生病。你们都有事业,都很忙,若必有人生病,还是我来生病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