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范文
时间:2023-03-28 03: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科护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对象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2010级,共计131名护理本科生。所有学生已在入学时随机分为4个班,各班级学生在数量、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以抽签方式随机将四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组结果为1班和4班为对照组,n=65;2班和3班为试验组,n=66。
1.2材料
两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乐之主编的第5版《外科护理学》作为主要教材。本研究所应用的外科学影像教学资料为卫生部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视听教材,界面简洁,声音、图像清晰,交互性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目标明确,使用简单方便。
1.3方法
1.3.1授课内容及课时安排
选择《外科护理学》中“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护理,乳腺癌患者的护理,胃癌患者的护理”三个章节作为授课和测试内容,每章节均为2个学时(90分钟),授课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为:基础医学知识25分钟,临床医疗知识25分钟,护理知识占40分钟。
1.3.2授课模式
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多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经验,可完全掌控讲课内容与方法。同一名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于授课前分别准备两种授课方案。两种授课模式均通过课堂提问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知识探索和课堂学习的过程。
1.3.2.1对照组以《外科护理学》教材为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辅以临床案例资料和图片等制作PPT课件,逐项讲解授课重点。
1.3.2.2试验组以《外科护理学》教材为主,在讲解与专科护理相关的解剖、病理生理、诊断、治疗方式和手术方式等专科知识时引用相关外科手术影像资料,并辅以临床典型案例制作授课PPT。授课时结合影像资料内容衍生讲解系统的护理知识,如: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可采取的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措施应用后的效果评价等实用专科护理知识。
1.3.3测评方法
1.3.3.1试卷设计
采用闭卷理论测试的方式,试卷设计由4位临床外科护理专家经过三轮的制定、修改、完善和评价,符合《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对护理本科生知识掌握的要求。试卷共计90分,每个章节30分;包括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占30%;临床医学知识(诊断学,药理学,外科学等)占30%;临床护理学知识(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等)占40%;测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1.3.3.2测试方法分别对两组学生在当堂理论授课后和理论授课三个月后进行闭卷理论测试,两次测试内容相同,每次测试时间均为45分钟。在理论授课后三个月期间,131名学生还共同经历了《外科护理学》学期末理论考试。
1.3.4统计方法
对两次测试结果分别行组间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统计分析。测试成绩用均数±标准差(珔χ±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对照组与试验组理论授课后当堂测试成绩的比较
2.2对照组与试验组理论授课三个月后测试成绩
2.3对照组理论授课后与当堂授课三个月后测试
2.4试验组理论授课后与当堂授课三个月后测试
3结论
3.1将直观的外科手术影像资料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护理本科生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长期记忆水平,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表1显示,试验组授课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对照组好。如表2显示,三个月后试验组的各项理论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持久,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3.2重复测试的方法对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理论测试,测试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可促进学生知识记忆强度的提高。表3和表4显示,经历当堂理论授课后的测试和学期末考试,学生在授课三个月后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在对照组中,甲状腺疾病章节的理论知识三个月后的测试成绩提高明显(P<0.05);在试验组中,乳腺癌和胃癌章节的理论知识三个月后的掌握程度提高明显,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重复测试,可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
4讨论
4.1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护理本科生的理论教学中要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教学目的。美国临床护理教育专家Oermann博士提出,现代临床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积极专业态度、高层次认知和技能的护理人才。[3]医院收住的外科患者,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作为专科护士,要对外科的专科手术治疗方式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为外科住院患者提供全程、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将理论知识牢固掌握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本研究中使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结合相关临床医疗实践发展现状,通过引用生动、直观的外科学教学影像资料,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广泛联系的思维能力。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手术路径—术前、术后护理等内容形成系统的记忆,将知识融会贯通,更有助于培养高层次实用型护理人才。
4.2《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积累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家证实,同一件事物如果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认识需要10s,用图画只需要约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时间。[4]借助外科手术影像资料,不仅使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如:解剖、手术路径、术中可能会引起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手术步骤以及术中损伤等教学知识点,以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增加书本上所缺乏的临床相关信息,使一些抽象的概念、操作等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记忆,使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4.3通过课堂提问、当堂测试和期末理论考试等测试方法,可促进知识点的重复强化记忆,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效应的研究表明,“学习”并非只发生在编码阶段,测试或提取练了可评估知识掌握程度之外,在某些情况下它比再次学习能更好地促进长时记忆保持。[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三个章节的前、后两次理论测试成绩,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授课后三个月的测试成绩均高于当堂测试成绩。反复学习是生物体学习的根本特征,频繁使用的新知识会使记忆强度升高到较高的水平。[6]在反复、频繁的测试中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强度,重复测试的方法值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引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4.4将直观的外科手术影像资料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通过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被动式接受知识和技能中解脱出来,才能调动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7]要将直观的外科手术影像资料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求主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所教授的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有重点地截取影像教学资料内容,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总结及引领能力,培养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学科的热爱,激励她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外科护理学》的授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和掌握日新月异的临床医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临床护理实践。
篇2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R47-4
护理学招生范围不断扩大,在临床教学中外科护理学较少,过去的护理教学方法受经济水平影响,要求医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在现在的教学内容上,设计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以便于模拟教学情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由于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忽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使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性。因为教学方法没有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深入理解相关的外科护理知识,导致实践不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实施和设计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教师利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创造教学情境
学生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已经进一步学习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经验,通过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外科护理学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在讲解外科护理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外科护理学习元素,以便于学生能够参与到情境中,提高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设想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改进。在外科护理学中模仿教学情境,不仅要带动课堂气氛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对教学情境的看法,充分掌握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教师在实施和设计外科护理学过程中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及时找出各种能够影响实施和设计外科护理学情景因素并采取解决办法,从而能够确保外科护理教学情境在课堂上顺利进行[1]。
教师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和设计教学情境,有时因为模拟环境的关系可能对情境产生变化,减弱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不能彻底掌握外科护理学知识和感知真实的工作气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相应情境对课堂进行设置,以带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积累和创新教学经验以及实践经验,使得护理实践与设计教学案例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外科实际操作护理水平。
2.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制度教学目标是实施和设计外科护理教学情境的前提,教学情境设计必须制定教学计划,不能与教学目标分开。如果不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降低教学效率,导致教与学事倍功半。制定实施和设计外科护理学教学目标,能够提供有利参考意见,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加强护理职责以及病人手术护理能力。在实施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中详细的目标可以使用整个教学目标进行划分,然后将各个目标分布在每节课堂上,促使学生在课前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教学目标,便于情景模式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确保教学质量[2]。
此外,教师也可使用集体备课的方法进行教学,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实施和设计模拟情境经验的交流,集体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实施和设计外科护理学情境的目标制定必须与学生学习方法和爱好相结合,调整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提高学习能力。由于外科护理学不能背离手术,因此教师必须以手术为前提条件对围术期护理进行模仿,通过模仿和引导的方法开启学习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
3.选择适当的场景设计,优化实践情境真实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临床实践具有研究和教学价值的案例使用到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以及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将课本知识内容与教学情境结合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外科护理学技能。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对病情进行分析,教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通过分组对病例发生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教学方法呈现病例特点,使得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利用先进医学配件模仿人的身体结构,模仿烧伤面积以及膝盖出血面积,教师模仿病人通过语言渲染模拟现场,刺激学生情感体验,达成共识。小组长扮演医生,通过口头交流安抚病人,以及现场评估和判断病人生命特征,指挥其他成员有序操作护理过程。老师从旁协助和衔接病情发生变化时场景切换工作,全面观察学生护理过程并记录学生课堂表现[4]。
教师在准备外科护理学模拟实践情境前,通过情境具体情况设置实践模拟问题,不同小组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教师模拟实践课堂应结合先进的医学模拟技术,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来活跃模拟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模拟和知识相互转变,以实现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结束语
护理学招生范围不断扩大,要求医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在过去医学教学水平上制定教学计划,理论联合实践,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加强实践真实性,以实现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伟生,孟锐,丁丽曼,情景式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药事,2010,2(12):13-14;
[2]王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2(01):2-3;
篇3
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扮演组和评价组,每组5~6人;由教师指定某种疾病,扮演组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演示该疾病发生时的场景,评价组学生讨论和点评,并提出补充、质疑和结论。扮演和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每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对扮演组表扬其优点并点评不足,对评价组在讨论时遗留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纠正欠妥之处。如此循环1~2次,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感受和学习病患的确切需求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3]。在角色扮演中,扮演组学生必须清楚了解患有某种疾病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及其需求,切身感受病患需要的帮助,有助于其开展和完善治疗工作。评价组学生通过对扮演组学生表演的观察,补充和质疑病人在真实情景下的病况,推断出进一步的治疗计划和方案。通过两组的表演和意见交换式学习,能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和学习空间,从而完善课程学习。角色互换法教学流程见图1。
2角色互换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目前,外科护理学教学依旧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考前死记硬背,没有机会运用知识、发展能力。角色互换法倡导“学导互动”,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小组扮演和小组讨论能够充分与情景创设教学、问题教学、病例教学等手段相结合[4,5],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来获得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其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综合素质。
3角色互换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角色互换扮演使知识和实践融合性更强,涵盖知识范围广,内容更加直观贴切,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在角色互换法中,师生双方都是主动的,教学与实践相辅相成,教师提出疾病命题,学生主动分析疾病信息并演示疾病特征,在分析和演示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最后通过教师讲评纠正错误、积累经验。其结果是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角色互换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地位
在传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尽心尽力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实践能力训练。而角色互换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表演,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欲望,逐渐学会理解病患,自主解决问题,这都是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体验不到的[6]。角色互换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了问题的探索性、启发性和拓展性,有助于把反思性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原动力。此外,学生在学习和演示疾病护理过程中,通过记录实践活动过程和提出问题、讨论、解决,以及扮演、提问、讨论、解答,提高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地位[7]。
5结论
篇4
关键词:高职;情景模拟考核;ICU护理;外科护理学
情景模拟考核,也称实地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手段,测试者为应试者提供一种有代表性的模拟情况,需要应试者完成岗位典型任务,然后对其工作质量进行分析[1]。该考核模式对于培养和提升应试者的系统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考核中。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分支,保证教学与临床无缝对接,培养毕业就能胜任临床工作的高质量护理人员是高职护理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努力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单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操作技能。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我们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尝试情景模拟考核,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5级ICU护理专业学生164人作为研究对象。我院护理专业生源包括专科一批、二批和中职毕业生(“三校生”)。ICU护理专业学生来自专科一批,学生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学习主动性、职业认同感和规划方向都明显优于后两者生源的学生。将2015级ICU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2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成绩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考核方法
外科护理学教学由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组成,本研究针对实训即技能的考核。(1)试验组采取情景模拟考核。教师给出“急性阑尾炎”疾病诊断,让学生自行结组,自由发挥,收集资料,设计病例,设置病房和手术室两个大情景,护士在其中连续完成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术前宣教、备皮、刷手、穿脱手术衣和术后健康指导等相关操作与健康教育。以下是为一组学生设计的病例:王乐乐,女,25岁,未婚,汉族,教师。患者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持续性疼痛,呈钝痛,恶心,无呕吐,无呕血、黑便。后疼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伴高热,于今日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38.6℃,P:100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轻度腹部紧张,无板状腹,肠鸣音亢进。初步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予以抗感染等治疗后,腹痛无缓解,拟行手术治疗。该组学生针对此病例设置了4个情景:①病房情景1:患者与家属正在探讨疾病,病房护士A到来为其进行手术前饮食、心理等指导,护士B为患者备皮。②病房情景2:入院第二天早上,手术室护士A接患者。③手术室情景3:手术室护士A协助患者摆,护士B刷手,护士C穿手术衣,护士B和D铺手术单。手术结束后,护士D脱手术衣送患者回病房。④病房情景4:手术室护士D和病房护士C进行术后交接,病房护士C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术后饮食、引流管护理等注意事项。(2)对照组采取常规技能考核。学生从术前备皮、刷手、穿脱手术衣和手术器械台建立4项操作中随机抽取两项进行一对一考核。
1.2.2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对两组学生外科护理学技能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1)技能考核:试验组:以小组为单位给出技能成绩,采用自行制定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评分标准(急性阑尾炎);对照组:两项操作的平均分为个人技能考核成绩。(2)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结合课程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结果
试验组外科护理学实训成绩集中在优秀和良好水平,对照组集中在良好和中等水平,见表1。两组外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均集中在良好和中等水平,见表2。
3结论
3.1情景模拟考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ICU护理专业学生自律性较好,学习主动性较高,对情景模拟考核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愿意并积极查阅资料、设计情景、演练操作。学生未真正接触过临床,考核中难免出现专业术语不当、流程衔接不合理等问题,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赞赏,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重视,从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个人能力、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3.2情景模拟考核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能力和职业素养
临床能力是完成医疗保健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诊断、做出并执行医疗决策能力,治疗护理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能力和职业态度等,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情景模拟考核让学生在模拟病房和手术室等场景中连续、系统地完成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使学生的团队精神、技能水平、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得以锻炼,是培养、提升其临床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3.3情景模拟考核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发展和成长,丰富自身临床经验,具备创新意识与思维,才能引导学生接受情景模拟考核方式,才能设想并迅速应对学生在考核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因此,情景模拟考核对于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4小结
通过在高职ICU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情景模拟考核,推动了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值得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当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情景设计不严谨等问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1)对于考核结果评价,可增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考核方式的反馈。(2)逐步将情景模拟考核作为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考站式考试,真正实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3)将该考核方式应用于康复、社区、老年护理等专业课程中,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琳,曹昕.阶段性情景模拟考核与Mini-CEX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8):2964-2967.
篇5
一、 重视《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是培养护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基础
(一) 改善实验条件,建立一个布局合理、使用科学的实验室
为了使学生迅速适应实习环境,我校按教学示范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对实验室布局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模拟手术室为实验室。使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流程为:进入实验室更换工作衣、裤、鞋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外科洗手(专用外科洗手设备)泡手消毒进入实验室(模拟手术间)。空间分隔实现从非隔离区相对隔离区隔离区,使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感受到强烈的专业氛围,感受到手术工作的神圣、庄严,立即严肃了学习态度,激发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强化了无菌观念。
(二) 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课的课堂上理论知识不多讲,带教老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演示,主要进行技能要领的分解、示范、训练,手把手地教学生,务必使每个学生正确掌握每项技能。下课前通过抽查检验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向学生再现临床手术及各种护理操作真实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外科疾病的护理产生直观、具体的认识。
(三)开放实验室 课后反复地操练
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单靠课堂训练达到教学目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各自的课余时间来训练,每天都安排教师进行指导。
(四)制定严格规范的考核评分标准,强化技能操作
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标准。我们从医德医风、无菌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等多方面对每个操作考核项目都制定了全面、客观、严格的评分标准,并发给学生,这些标准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独立练习的自觉性,同时使学生学习效果大大增加。考核方式不再采用单纯操作考核,而是采取操作与理论口答相结合,必考与选考相结合,平时与最后相结合的方式。实验考核总成绩按30%的比例记入外护总成绩,实验考核未通过者不能参加理论考核,这样从制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思想上重视,训练中认真。
二、 建立第二课堂,加强护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对临床环境的适应
护生在学校期间,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临床病人,对课本上所描述的症状只有理论上的认识,学习印象不够深刻,更谈不上临床护理经验,所以护生在实习接诊病人时,容易紧张慌乱。为了使护生能够迅速适应未来的实习,可以将病例教学法、模拟诊室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应用到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当中,来建立有医师、护士、病房和病人的第二课堂。例如,设置一个真实的病房环境,选择典型病例,让学生模拟医生或护士的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查房前准备、查房主题选择、病历汇报、护理体检与沟通、护理分析、概括总结等多个环节,让学生靠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前进入实战状态[2]。教师注意启发、观察和引导,并及时记录学生的每个环节的不足,最后,老师要组织学生就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以点带面,引发学生思考,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全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三、积极组织各种技能竞赛,以赛促学
技能竞赛已成为创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途径的重要形式,成为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技能竞赛一般分理论答题及基本技能操作两大部分进行。理论答题可以检验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基本技能操作可以检验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手法是否娴熟。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理论答题的间歇还可设场外抢答或游戏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以带动大家共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竞赛结束时,教师对竞赛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做全面的总结和点评,使学生通过竞赛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薄弱之处,了解到自己的临床技能水平,查漏补缺,为他们以后的复习及准备毕业技能考试起到指导作用,并且加强他们重视临床基本技能学习的观念,激发探究、进取的好学之心,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一种良性的督促。
四、实习前技能的强化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从外科实验学习结束到开始实习还有一个学期的时间,经过一学期的间隔,部分学生在实习前,对于以前所学的外科无菌技术及基本操作都有所淡忘,表现为对各种操作缺乏信心,无菌观念模糊,各种动作变形严重,对下一步的临床实习非常不利。为了缩短护生适应临床的时间,可在实习前对其进行2周的外科技能强化,再让学生进入实习。强化训练仍然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为参照,对每个操作项目进行规范化训练和练习后,再进行出科考试。
实践证明,通过这种长期的多方位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以后临床实习和工作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使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更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徐菊玲(1975- ),女,湖北安陆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护理教育;季黄凤(1965- ),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教学办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张红(1955- ),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浙江 湖州 31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州市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JAH11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湖州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护理实习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JC11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00-02
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各高校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提出:职业教育应当“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本科护理教育是我国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它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高尚的职业素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大胆的创新意识,能为病人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外科护理学”是其重要的专业考试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本科护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笔者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进行了“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实践研究,现就目前“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如何进行“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讨如下。
一、“外科护理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外科护理学”教学也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尤其是对课堂实验研究,但主要局限于评价指标及其理论构建,缺乏对实际运用和课堂教学的观察,缺乏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1.护理教育教学思想僵化。护理本科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多数护理学院直接从中等卫生学校发展而来,护理教师素质相对低下,使目前本科护理教学难以摆脱传统的以“书本”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尤其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由于外科新技术、新理论更新快,临床实践性强,要求学生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应用能力较强,但外科护理教师普遍存在着知识老化、缺乏外科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应用能力培养,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缺乏师生民主平等合作,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培养了大量的“高分低能”或是只会“照方抓药”而没有思维能力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
2.在教学形式上表现比较单一,一般为“灌输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虽然也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及“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但内容、形式相对简单,外科疾病案例不够生动,更缺乏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融合,缺乏对外科疾病及手术前后治疗的感官认识,必然导致学生对医学的学习感觉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对职业的不感兴趣。
3.在教学内容上仅追求教学内容的大容量化、过于注重本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表现出纯理论教学的倾向,忽视了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与临床实际相联系。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量的医疗护理知识,对于处于知识积累时期的学生尤其是医学护理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问题是在增加基础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掌握吸收知识的能力,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工作后无法应对患者随时变化的病情需要。
4.课堂教学评价上只注重形式上的量化,以理论考评为主。不重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评价,对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缺乏细化标准,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这种传统、简单、机械的“知识课堂”评价体系,无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反而消磨了他们原本的好奇心。
二、“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要达到让学生爱学习、乐于学习并且学会学习,最根本的是要从学习活动本身入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本护理学院自2010年开始实施以“快乐为根本,以合作、动态为形式,以能力为目的”的“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来达到提高教与学的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不断消除“教”与“学”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篇7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 课堂教学 改革 实验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具有较高实践性和专业性的学科,在护理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大部分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比较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学校效果不够理想。这就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外科护理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1]。
1 积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实际灵活选择更好的教学方式
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外科护理学》[2]课程建设与改革。多年以来,外科学护理学在实践性教学领域努力探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医院一体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措施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外科护理学》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并充分利用电子教案、PPT课件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应摒弃传统的“唱独角戏”模式,要全面设置理论讲授、选择题、案例分析题等网上教学资源;其次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院应充分与医院合作共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比如案例式教学法、CAI教学、床旁教学和查房、临床路径教学法、PBL教学模式、模拟情境训练法等等[3]。
王爱民[4]等通过对90名外科护理学员进行了分组试验,将两组学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学员采用 教学模式,对观察组学员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由学院和医院领导及资深临床人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外科临床带教路径图,并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第一周: 为学员讲解病房环境设施、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科室特点等等。并由带教老师领导学员实施常规护理操作,以此强化相关基础护理理论,并逐渐融入临床实践环境;第二周的时候则为学员介绍外科术后的护理常规,并由带教老师指导学员进行实际临床围手术期护理操作;第三周的时候则为学员讲解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并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等仪器的操作方法;第四周的时候主要对前三周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融汇贯通,并由带教老师领导学员运用所学的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带教老师要在每一周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员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 95.64±2.84)分,个案书写考核平均成绩为( 89.58±3.79)分;对照组学员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 76.33±1.26)分,个案书写考核平均成绩为(70.27±2.48)分,观察组学员理论考核平均成绩和个案书写考核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 转变学习中心,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根据笔者多年从教的经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学员往往具有很强的理论考试能力,在考试的时候往往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而一旦遇到实际的问题的时候便显得手足无措。新时期下,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大量丰富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措施上应充分结合临床病例,多选择问题实施启发讨论式教学,以此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调动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发表意见,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积极鼓励其发表科研论文;学校可设立嘉奖项目,将学员的研究成果纳入成绩考核;在成绩的评定上除了按照期末考核,还应将实验课学习态度分、操作技能考核、实验报告成绩均纳入考核之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是注重与大医院的联系,多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
3 转变学习角色,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为“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课桌前听”的被动学习模式,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学习非常机械,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因此,在实施教学课改过程中应转变学习角色,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机械的重复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法,并尝试把临床病人看病中护理的主要过程录下来,课堂上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室通过视频就能够感受到亲临医疗现场,给学生了一种真实的感受,去感染学生。具体措施上可以尝试典型病案的情景做扮演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个性特点分配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结
综上所述,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要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君,戴晶.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引入CAI模式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2,07:91-92.
[2]徐菊玲,季黄凤,张红.本科“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4:100-101.
篇8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的外科护理学面对着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外科护理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既要包含专业性较高的理论知识与观点,同时还要熟练护理技术。另一方面外科护理学也是护理学科关键的组成之一,其将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既关乎学生本人工作发展,同时又与病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面对现今种类愈加繁多的疾病,固有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医学的需求,加快外科护理教学方式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大数据背景下,外科护理教学如何创新,将是本文着重分析的要点。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利用计算机将云技术运用到数据的处理中,使数据通过加工整合后形成海量数据库,大数据主要特征是以结构庞大、信息繁杂、种类多样为主,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信息价值的综合体现。其具体表现为: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运用挖掘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对多种类数据都可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处理信息数据的速度较快;其经济与商业价值日趋上升[1]。
二、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落后,较为枯燥。现今我国许多高职高专的教师,其进行外科护理教学的方法不仅落后单一,且较为枯燥,同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性和应用性,只一味地进行单方面知识的陈述,缺乏趣味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灵活地、合理地对大数据进行应用,导致整体课堂效率不高,与实际的临床护理应用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大大降低。2.教学设备陈旧。许多高职高专还没有完整的大数据应用意识,加上资金以及人员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外科护理所需的设备都较为陈旧,更新换代较慢或者严重缺乏。如外科手术室的基础设施较差,先进设备的投入较少,计算机配备不齐全等,致使学生对手术室和设备的学习与了解不足,一旦进入到实际的岗位中,很难顺利、安全地开展工作[2]。3.教师经验不足或意识落后。我国高职高专的教师,其教学意识与经验大都处于较为落后和老化的阶段,不仅无法适用于现今外科护理的临床教学,同时较为陈旧的观念使其无法适应大数据的融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思考与意识。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具有先进的教学意识,却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较少的临床应用经验,最终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进而影响教学质量。4.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落实情况较差。外科护理中,临床护理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其包含的学习内容、课时以及理论任务都较为紧凑和繁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高职高专学校,其实验室各项设施的落后和缺乏,也限制了学生熟练掌握大数据与临床护理应用的机会,进而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与运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的创新对策
1.运用大数据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医疗改革的相关要求,使得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面对着新的挑战。因此,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融入大数据,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显得势在必行。教师可利用大数据的广泛、整合与多样性创建外科护理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真实的外科手术、临床护理等情况,再将课本知识与学习目标代入其中,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交流探讨以及大胆质疑[3]。也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学会发散思维,同时将所学的外科护理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综合发展、全面提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创新教学的重点部分。大数据中包含的数据内容极其广博,同时云计算的涵盖范围更涉及多个种类,所以,教师可利用大数据将医学及其他相关知识与外科护理教学进行结合,同时将其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用以提升学生综合知识内容,如建立网络讨论平台、网站知识竞赛等;也可利用大数据中的视频或多媒体技术,进行临床护理操作的虚拟演示,疑难疾病进行外科护理时设备的应用以及护理重难点讲解等,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能让学生更好地代入课本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与了解。2.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结合信息技术。高职高专教学的创新离不开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外科护理进行实践教学时,手术室的创立、设施的配备以及系统的建立都应结合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定时进行更新换代。如依照真实的手术室格局进行实验手术室搭建,以便于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时有较强的代入感,加深对外科护理各个步骤的熟悉度;引进先进的医学设施,配备专业的呼吸机、手术床、监护仪等。同时,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计算机、视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先进的大数据结合课本知识以及教师自身经验,才能真正让学生吸收所学知识、掌握相应的护理技术。3.教师提高大数据教学意识与教学水平。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得教学效果在不断提升。大数据所带来的资源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课件设计以及教学视频的制作等,这类方式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其所需的专业性与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想要真正提高外科护理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教师首先应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培养自身对大数据教学的意识,接受并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其次,巧妙运用大数据的资源整合优势,搜索出具有代表性的外科护理案例;最后,结合信息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行进行思考、辨析、讨论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方面应提升对大数据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学生实际的学生情况,只有从实际出发再融合大数据技术,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4.加强临床护理见习,善于运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整合。首先,外科护理学科不单是综合知识与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校应重视外科护理的实践性,并大力推行临床见习。其次,高职高专学校不妨与医院之间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每年安排学生到医院辅助外科护理部门完成见习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再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大数据来整合见习过程中的信息,如每日工作情况、病人的护理情况、各疑难病症应护理的重点等。最后,学生临床见习完成后,可运用大数据、多媒体等形式制作相应的实践报告,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反思[4]。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技术掌握能力,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热忱与责任心。5.大数据与教学奖评、考核系统结合。学校可利用大数据的广泛与多样性,改进奖评与考核系统。第一,大数据主要依靠互联网实现,因此可建立日常教学奖评系统,全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实践能力等进行科学的、综合的总结和归纳,进而既包含了教师的绩效考核,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科学细致地进行评估。第二,运用大数据建立相应的考核系统,可相应增加实践能力和见习情况的比重,以此提升学生外科临床护理应用能力。如除过普通的各科考试以外,日常的外科实践课程、医院见习等也应纳入考试范围内,一并进行数据考核[5]。6.合理利用大数据,舒缓学生心理压力。外科护理学科其知识内容较为繁杂、技术专业性强,因此,在学习及实习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焦虑、紧张以及害怕等心理问题,进而致使学生表现出学习情况较差、实习能力较低等现象。学校和教师不妨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安慰和疏导,如设计相应的研究问卷、设计网上问答模块、创建心理疏导网站以及设计相应的视频等,用以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引导学生合理发泄压力,调整学习态度,增强个人信心,以便于用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外科护理的学习当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依据外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主要包含运用大数据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及内容、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教学意识与水平、增强外科临床护理见习、合理进行奖评与考核、疏导学生心理六个方面。外科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课程设置也极富前景与活力。因此,高职高专学校作为向各医院输送人才的平台,其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大数据优势,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的外科护理人才。
作者:蒋争艳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欣然,张琰,韩斌如,等.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84-285.
[2]闫秋佚《.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1):447-448.
[3]吴宗平,刘玮,胡忠华,等.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与实践[J].医药前沿,2012,02(6):364-364.
篇9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临床实践检验护理理论的临床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发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她已成为护理教学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就我院《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过程进行总结。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06级护理本科学生116名、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94名,将2006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07级设为实验组,年龄20-24岁,平均24岁,两组学生年龄、录取成绩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教学改革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师资人才,评估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推进改革。
2.1 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采取双轨制的教学计划,以护理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人文、社会、心理学等知识为副线齐头并进,使各门课程之间合理衔接,协调配套,着眼于创新,紧跟社会发展[1]。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与临床的良好结合。按发病机制、病情判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来组织,强调病情观察、判断、紧急情况处置、危重症监护和健康教育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突出护理特色。
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加快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步伐,提高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教学内容既体现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又维护课程结构内在的逻辑性和整合性,促进交叉渗透。以国际上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心理护理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护理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实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是实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二是实施了以实证为本的循证护理,三是采用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临床路径。因此,强调人性化和人际沟通技巧,注重护生护理伦理、护理保健和护理专业角色的培养,让护生形成一个整体观念,能够把服务对象看成是一个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维度构成的整体,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所认识,对疾病治疗和预防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够多角度去观察和理解护理服务的对象,为其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服务[2]。
2.2 优化教师结构, 教学团队“一帮一”结对活动
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双师”资格的临床专家担任《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在师资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书育人等方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隐性知识[3],积极开展教研室教学团队“一帮一”结对活动,教师之间形成一股良好的“传帮带”相结合、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学科的研究和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推进教科研工作。
2.3优化教学方法—五字教学法
2.3.1引—探究性、启发式教学法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要经常深入外科病房,查找病例、检索资料,并在病人身边真实情景中主动体验、探索,从而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直接掌握疾病护理的特点、难点。例如:围手术期护理中,必须结合病人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我们一直认为保持伤口的干燥对于伤口的愈合十分重要,但如今研究已经证明保持伤口的湿润更有利于伤口的尽快愈合,因为湿性的环境能够极大地促进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形成神经和血管,促进伤口愈合。
2.3.2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注重评判性思维,循证护理理念的培养,开发学生潜力,关注枨?倡导民主的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由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时而是组织者,时而参与者,时而是评判者,时而是引导者。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时会有不同于教材、教师观点的时候,教师要动之以情地鼓励,观点偏颇的要晓之以理地启迪,允许有不同观点,大胆鼓励发散思维。例如:术后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压力、潮湿等,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发现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前对于术后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中有一项是对骨突部位进行按摩,这些方法好不好? 效果怎样? 这样做有证据吗?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患者?在1992 年AHCPR 指出RCT 研究结果表明,按摩会导致局部皮肤血流受阻,局部皮温下降,甚至发生组织变性,因此,现主张避免在骨隆突部位进行常规按摩。
2.3.3案—案例教学法
根据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老师挑选典型或疑难病例,学生分组到病房收集病史资料,护理体检—运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以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批判与质疑,寓思维训练于问题解决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胃肠减压排空胃、肠道的积气、积液,有利于更好的暴露手术视野,减少手术并发症。胃肠减压可以减少全麻时的误吸,减轻术后腹胀、恶心、呕吐。保留尿管可以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而造成的肠管上移,影响手术视野,可以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因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推行的初期我们几乎都是遵循常规安置了胃管、尿管。改良LC所进行的术前准备是:免去术前留置胃肠减压,代之以术前一天禁食产气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术前晚进适量不产气流质,术前10~12 h禁食,对于某些患者(比如有习惯性便秘者)术前视情况分别给予口服清洁肠道剂,或开塞露塞肛,或清洁灌肠。免去术前留置尿管,代之以术前1~2 d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术前排空膀胱。
2.3.4演—情景模拟教学法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同学间合作的欢愉,使优秀生有所得,后进生有所获。例如:对高血压病病人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护士”和“病人”进行有关休息和运动,情绪调节、饮食护理、药物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等方面的指导,提出模拟要求,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模拟,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模拟练习的使用: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它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模型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会自主发生相应变化。我院护理实验中心在利用规范化培训标准来培训护生进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救治”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床边教学或教学查房和实习护生教学。学生10—18人一组,在病房或示教室授课,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教案书写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3.5 研—研究性教学法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应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及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等。
2.4 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交流沟通。
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集约化、高密度的多元结构的沟通关系,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现象。我教研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提供的强大资料库和开放性软件系统平台,极大地满足了教师与学生个性化、高效性的教育需要,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很大的交流学习机会,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多种便利,进一步促进了护理教育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向教师发电子邮件、在网络电子论坛(辅导答疑)、QQ等方式与教师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
2.5 优化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标准
在教育评价上,注重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探索实验、口试、现场操作、课题研究等多种考试、考核形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讨论发言、论文撰写、社区实践、临床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的评价和综合卷面考核来确定,在成绩中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进一步淡化学生对过分细化成绩的追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课堂评估、课程评估、终末评估、师资评估“四个评估环节”,采取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者结合的方法,使评估更具有规范性、综合性、指导性。有老师明确提出要建立考核反馈机制,建立课后网络联系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对阶段测验、大作业、主题作品要及时讲评,而且讲评时要淡化分数,注重实质性评价,以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为讲评的宗旨。有效应用多次性考核结果,可随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如教师能对多次性考核结果加以认真地反思,必将会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 结果与评价
下发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共210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100%。课程结束时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实践考核比较。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2006级护理本科116名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项目
有很大帮助
有较大帮助 没有帮助
班级
06护本
07护本
06护本 07护本
06护本 07护本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对促进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50
54
53
40
13
对引导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
40
70
67
24
9
对规范操作,提高实践效果
53
51
59
40
4
3
对激发学习兴趣
46
52
70
42
对观察病情、分析及
46
60
56
31
14
3
处理问题能力提高
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52
59
59
35
5
对沟通能力的提高
55
53
59
41
2
对循证护理理念、 批
22
50
45
43
49
1
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表1显示95%以上的学生赞同创新教学方法。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育方式的创新,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首先,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以创新素质培养为目标,注重社会对护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着力构筑完美的人格教育,加强了护理学生专业责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务社会。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师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针对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刘宇,张静平,叶曼.护理模式转变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7,7(13):21.
[2]刘书铭.构建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课程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5):5.
篇10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内容;职业标准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以职业教育坚持与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而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通过这“五个对接”实现。外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严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外科护理课程是护理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基于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学与健康评估等课程之上的临床专业课程。其内容多、范围广,要求学生能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并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而当前中职教学时间不断被压缩,对中职生实践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保证中职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导向,对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和思维活动中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理想、追求。护理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一体”三位一体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我们的中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应该要与卫生部门颁发的行业职业标准接轨,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为学习者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中。
在教学中,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针对性。随着社会卫生需求的提高和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教学的共同目标。中职护理人才主要输送目标为城乡医院、社区卫生保健中心等医疗护理服务机构,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认知素养,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二、依据专业需求,优化课程内容
从目前中职卫校的学生就业现状来看,中职护生就业率虽然普遍高于本科、大专生,但就业层次比较低,发展空间较小。中职护生的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普遍偏低,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从业能力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再从目前中职卫校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现状看,中职护校的教学大纲与职业标准差距较大,教材内容不符合职业标准要求,国家职业标准在不断更新,但中职教材内容则相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些中职卫校没有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标准来选择教材,缺乏与职业资格考核相配套的教材,并不能凸显中职教育的特色。所以,中职卫校迫切需要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制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中职护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试。护理教学必须以护考为基础,首先,根据护士执业考试内容来选择教材,并确保这些教材能够达到护理职业标准的要求。其次,根据护士执业大纲制订授课计划,让中职护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顺利地通过护士资格考试。
然而,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的教学内容永远跟不上临床医学的发展。因此,老师上课必须要认真备课,对课程内容做一定的增减,根据临床的要求,对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点可以适当地补充,如在外科护理教材中,新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心肺复苏操作中更新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操作标准等。而对于比较陈旧的、临床上比较少用的方法和技术应该少讲或删除,比如,外科无菌操作技术中酒精泡手法已基本废弃不用。临床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要详细讲解,常用的无菌技术,器械认识等应重点讲授,反复演示,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护理技能。
三、强化实验教学,锻炼动手能力
1.重视实验教学
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特别是中职教育,教师应在上课前认真备课,提前准备实验所用的教材,并按照实验要求合理分配时间,建立一套完整、高效、实用的考核制度,每次实验课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实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的期评成绩,让学生真正重视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提高中职护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的中职教育教学,大多数教师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对行业及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的掌握,使中职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学生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护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根本保证,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培养职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尤为重要。中职护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培养出符合医疗单位需要的人才。因此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充实实验教学力量,并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的实验管理教师队伍。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衡量外科护理教学掌握情况的重要指标,我校一直把掌握外科护理基本实践技能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包括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常用外科器械应用、清创术、换药术等7项操作任务,运用模拟情景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动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技能,并能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同时也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则是理论知识的运用,理论只有与实践有机结合才具有意义。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中职护理教育正聚焦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其整体素质。因此,在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应避免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对学生能力和态度培养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我们必须加强中职护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平地评价中职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中职护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