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的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02 17: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管理的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管理的计划

篇1

【关键词】 急诊; 护理管理; 柔性管理;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7.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6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flexible management theory on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20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adopted the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mode.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20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used flexible management theory to optimize the emergency nursing par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 assessment,nursing staff satisfac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Result:The comparison of theory and skills assessment,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0%),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Flexible management;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the Thirteenth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0053,China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相比于其他科室,急诊科医疗事故较多,工作强度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旦在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方面产生问题,就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因此,加强护理管理,维持护理秩序,转变护理观念,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医院逐渐运用柔性管理理念优化急诊护理管理,其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通过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运用,采用非强制性管理模式开展护理管理工作[2]。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12月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对急诊护理管理进行优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柔性管理理论应用前,设为对照组)和2015年1-12月(柔性管理理论应用后,设为观察组)急诊科护理人员各2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32.5±4.2)岁;其中护士10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2名。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32.2±4.6)岁;其中护士11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方式,所有成员按照护理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熟练掌握护理相关技能,并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调整。观察组用柔性管理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措施如下:(1)认识柔性管理。组织护理人员通过培训、讲座、交谈等方式对柔性管理理论进行学习,使其能够区别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不同和差异,从而认识到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同时基于管理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及文化实施管理。(2)加强沟通能力。通过交流和沟通能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充分理解双方的不同需求和想法,交流、沟通之后,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一定尺度进行各项事务的处理;具体通过熏陶、心理暗示等促使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产生共鸣,由此使护理人员的外部行为转变为内在自我行为,从而进一步增强管理成效化。(3)提供决策参与机会。柔性管理是自主管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通过制定计划,实现护理人员的自我完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目标。具体工作中,以“人尽其才、各显其能”为原则构架平台,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各项管理工作,应用“以人为本”理论将阶层化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化结构,从而增强护理人员对管理决策的认可度。(4)个性化管理。以轮换岗位的方式增强急诊护理管理的个性化,给予护理人员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工作,使其在工作中逐渐挖掘自己的潜能。急诊科室的工作内容比较丰富,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特点、工作时间、个人专长等安排工作,一方面可以让护理人员熟悉急诊科所有工作,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实践帮助护理人员提升专业技能。(5)运用激励机制。科学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奖励,一方面满足护理人员对基础性奖励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其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6)提高个人素质。通过进修、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此提高急诊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柔性管理相关人员除具备相关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发挥柔性管理的优势。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考核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分值各50分,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和技能知识考核情况对比

比较两组理论和技能知识考核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70.0%和9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和负担较大;与此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5]。但多数年轻的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经验,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存在欠缺,在处理护理问题时缺少冷静态度,容易慌张而不知所措。中年护理人员虽然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但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使其工作积极性逐渐下降,导致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急诊科管理人员必须采取措施开展管理工作,通过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促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柔性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6]。柔性管理从心理和行为层面上进行研究,利用其规律借助非强制手段进行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组织意识将转变为个人自觉行动。其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与刚性管理模式相比,它不依靠权利产生影响力,而是凭借人内心深处的创造性、主动性及潜力产生影响力[7]。可以说,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柔性管理可以实现刚性管理所不具备的特定功能,两者相互融合可以产生较好的管理效果。根据柔性管理模式的特点,对急诊护理管理进行优化,具体结合护理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采取人性化、非强制性的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途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其在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热情,同时还能挖掘潜能,激发护理和自主管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护理整体质量的有效提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柔性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管理进行优化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自我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50.0%、45.0%、40.0%、55.0%提升至90.0%、95.0%、85.0%、100.0%,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柔性管理的优化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王芝,姜梅.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3-314.

[2]张聪介,王群英,陈朝霞,等.探讨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优化急诊护理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116-2118.

[3]董永丽,王孝良,李光杰,等.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探讨[J].河北医学,2015,11(10):1730-1732.

[4]马志敏,李建荣.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5(6):816-818.

[5]彭莉,李小华.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6):237-238.

[6]邓玉婵.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22-123.

[7]黄春蓉.柔性管理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6(16):236-237.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53-02消化内科是以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就目前医院的消化内科来看,接收的患者病情多变复杂,且传染性较高,这使得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充满着众多的危险因素。因此,我国众多的医院在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中采取了护理风险的管理,以求达到控制该种职业的风险的目的。下面就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式对我院在2012年消化内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消化内科管理人员中,具有护理资格的医护人员共40名,将40名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纳入研究范围,查资料得知,40名护理人员中,年龄处于24-47岁,40名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为34.9岁,有高级职称的4名,中级职称16名,初级职称20名,40名工作人员中工作经验在三年内的为

1.2方法以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的前后阶段作为对比,即实施风险管理前和实施风险管理后,对比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操作熟练程度、病人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的打分评价。

1.3效果评价在消化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以病房护理质量为主,包括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病人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以分数为标准,每项100分,作为效果的评定。此外,还调查病人对消化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这四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选用软件SPSS11.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果

2.1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评价消化内科病房护理管理实施风险管理的前后,患者对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面的评价分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如下表1所示:

2.2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经过调查后,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病人对医院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基本为一般,在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医院的护理的满意度基本都是良好,相比而言,提高了一个级别。3讨论

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是医院所有护理中承担风险最大,护理类型最多的科室。就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造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护理人员本身以及医院的管理体制决定的,为了能够降低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可以在消化内科中应用风险护理的管理方法,具体的风险护理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六点进行:

一是成立护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人员以护士长为首,包括护理质量小组,药物治疗监控小组,以及消毒隔离小组,对全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统一的调控和监督。

二是落实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也即是护理专员、小组组长、护士长三级对消化内科病房病人的情况进行检查分析。

三是识别消化内科病房护理流程中潜在一些危险因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以及提高消化内科病房的护士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的识别以及评估能力。

四是医院应该建立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激励机制,从而能够对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进行根本性的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及缺点。而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从而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

五是加强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人员的相关护理性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即是严格按照国家在消化内科护理方面的相关规定以及培养计划对消化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查房,技能考核等等。

篇3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临床护理管理

随着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医院在常规的护理中不断地进行改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是在护理工作中,往往由于护理人员的不足以及工作的复杂性造成的遗漏而使护患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1]。消化内科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室,每天都会接待各种患者,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针对近年来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总结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以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40例。其中比较组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42.36±3.2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3.26±0.45)年。研究组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1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2.68±3.42)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43±0.3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安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比较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日常的饮食、生活和作息指导,疾病和并发症的护理等。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增强对护理风险的认识,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根据消化内科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总结,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宣教。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护理人员要熟知临床药物的禁忌症、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加强病房的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并予以阻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出院前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比较组为2.5%,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

2.2满意度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2.5%,比较组为7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特点,P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采用了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比较组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且满意度较高,可见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很大的优荨O化内科工作比较繁杂,加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因此很难做到及时、高质量地巡视,会发生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延误治疗时机的情况,加上护理人员大多比较年轻,有些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因此常常会出现工作上的遗漏,这就增加了护患纠纷的风险[2-3]。而消化内科又有很多疾病存在传染性,如果不注意防范,很有可能发生感染,引起护理风险。对此,消化内科需要做好临床护理风险的总结和应对。

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引起护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工作经验也不够,而且随着新型医疗仪器的增加,这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高要求又给护理人员增加了更多的压力,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知识。②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比较年轻的护士,在工作中容易疏忽大意,性子也比较冲动,这就会使护患关系更为紧张,也容易出现护理风险。③药物使用不当,消化内科有各种复杂的疾病,药物种类也很多,如果药物使用不当会引起护理风险,甚至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重视度,端正护理人员的态度。④患者自身的因素,消化内科中很多都是慢性病和中老年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等健康知识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很难完全地配合,尤其是在用药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自行停药、擅自加减药物的情况,导致病情反复[4-5]。

为了避免以上几种因素引起的护理风险,消化内科应该制定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针对消化内科的安全知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进行合理排班,加强夜间的监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护理配合的认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护理人员要定期对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保存情况进行检查,加强药物的分类和发放,并加强用药的监督,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漏服或者多服。对于危重患者,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性,加强病情的监护。对于消毒药品,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所以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及时清理和消毒各种一次性物品,或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医院可以采取奖惩制度来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投入更高的热情到护理工作中。总之,要降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需要切实加强临床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新莲.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3):185-187.

[2]覃文娴.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7):1260-1261.

[3]刘蓉.消化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08):109-110.

篇4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控制;人性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8-01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对于风险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对于相关医院而言一定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在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中逐步的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全面做好患者的康复工作,预防并减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妇产护理中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控制方法。

1 妇产护理工作中风险存在的原因

1.1 妇产护理工作中风险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我们知道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直接关系患者母子的生命安全。近年来诸多医院开始注重工作人员的年轻化,大量的年轻化的护理人员上岗任职。这些年轻的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都会使得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危险。比如会出现子痫等症状。

其次是医院护士自身的职责意识不强。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既然病人将自己的生命安全托付给了你,我们就要对病人负责、就要履行自身的义务。近年来由于医务工作的繁重和复杂性,使得很多的护理工作人员感到身心俱疲并对护理工作越来越不重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

再者就是孕妇患者对孕妇分娩不够重视以及妇产护理工作的难度的增加。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孕妇分娩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对于妇产护理工作也不是很重视。

2 妇产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人性化管理

2.1 逐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技术,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 对于医院的医疗设备一定要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解救病人于痛苦之中,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的。同时,国外一些医疗设备是很先进的,我们可以不断引进这些先进设备。

2.2 提高医务护理服务意识,增强医务责任感 妇科护理工作是一份特殊的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主,逐步积累自身的护理服务经验。同时,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一定要具有责任意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妇科护理水平。

2.3 落实人性化管理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人性化管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那么如何实现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的管理呢?我们可以针对于医护人员作如下的工作。

第一,医护人员要用心服务,了解患者的需求。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满足孕妇的一切需求,真诚热情的服务于孕妇。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聊天沟通真正了解孕妇的需求。在孕妇分娩之前、在过程中、之后这些过程中全面服务于孕妇。比如在分娩之前要做好孕妇的心理工作;在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让孕妇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在分娩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孕妇和婴儿要全面的呵护。这样在孕妇的孕产过程中全程呵护妇婴,让孕妇体会到家的温暖。

第二,护理工作人员要对孕妇的护理工作有一个周密细致的计划。在孕妇临盆以后护理工作人员要告知孕妇各种注意事项,对于孕妇的饮食起居、睡眠状况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孕妇体贴周到的照顾。同时,对于新生婴儿也要给予重视,认真仔细观察新生婴儿是否有脐带感染或者是黄疸现象,高度重视孕妇与新生婴儿的生命健康,对一些不良现象及时作出最有效的抉择,这也是一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应尽的职责。

比方说,当孕妇临盆以后作为护理工作人员要制定一个周密的产妇饮食计划表,下面我们以产后一周为例。早餐:小米粥100g,馒头g,鸡蛋2个;加餐:豆浆一碗,点心一块;午餐:米饭200g,肉丸子50g,小白菜250g,骨头汤1碗;加餐:皮蛋瘦肉粥100g;晚餐:豆沙包,排骨蛋花汤,红烧带鱼100g。将产妇的饮食规律控制好,逐渐恢复产妇的身体健康。

第三,做好与孕妇的沟通工作。在孕妇出院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定要协助孕妇办理好出院手续,认真告知孕妇出院后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以及遇到各种问题时的解决办法。这样对于孕妇而言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护理,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妇科护理工作的水平。

3 结 语

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也是在所难免的,风险的存在只能说明妇产科护理工作做的不到位,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逐步实施人性化管理让患者在医院得到更好的呵护。这样不仅有利于妇婴的身体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促进医院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瑶瑛,王岩,王静波.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黑龙江科技信息.

篇5

【关键词】计划性;气管套管;护理管理

气管切开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抢救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留置气管套管患者必须要做好气道管理,同时拔除气管套管时也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因为拔除气管套管同样存在极大风险,医生选择了最佳拔管时间为患者拔除气管套管,但是如果护理不当,或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及时的处理,患者的生命同样受到极大威胁,因此,规范拔管后的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积极处理,使得患者顺利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计划性拔除气管套管的护理管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共有气管切开患者97例,男78例,女1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9岁,重度颅脑外伤63例,脑出血23例,其他脑血管疾病9例。GCS评分最低3分,最高8分,留置气管套管最长时间394d、最短136d,一次顺利拔管95例,拔管后1h内出现窒息2例,需进行气管插管。

2 护理管理

2.1 制定科室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与流程。规范护士行为,指导护士落实执行,使护士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反复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计划性拔除气管套管风险评估的能力,及危急状态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2.1.1 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由于我科气管切开患者多,分布到病区的各个角落,因此,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高级责任护士负责管理急、危重症患者非常重要,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对准备拔除气管套管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做好拔管前准备及拔管后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1.2 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拔管的注意事项及观察的内容。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费力、紧迫感、胸闷、面色苍白、嘴唇发绀等现象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不要按下呼叫铃在床边等候。如患者意识清醒,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要告知患者。

2.1.3 严密观察病情。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至关重要,尤其是拔管后的3h内。我科其中一例患者于拔管后1h出现窒息,另一例于3h候出现。因此,我科制定了观察生命特征的指引,拔管后必须严密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q1/4h×4次,q1/2h×2次,q6h×4次,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唇周等情况,做好记录。

2.1.4 抢救物品完备,性能良好,处于应急备用状态,专人管理。准备物品包括气管切开包、比拔除的套管管径小气管套管、吸氧装置、氧管、消毒用物、一次性无菌手套、吸痰管等。插管箱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定位放置,利于取用。我科有2例患者出现拔管后窒息,给予重新置入气管套管但不能改善通气,缺氧症状严重,医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保障了呼吸道通畅。患者抢救成功。因此,各种抢救仪器、物品必须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处于应急备用状态,确保患者安全。

2.1.5 落实交接班制度,做好床边交接班,及时、动态、准确记录护理文书。

2.2 加强医护沟通。

2.2.1 医生与管床护士做好沟通,做好一切准备,保证物品、器械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2. 2. 2 正确选择拔管时间段。尽量在护士人员较多的A班为患者拔管。目前我科已实行均衡连续性护理排班,A班的护士人数较P班的多,因此,应与医生做好沟通,为患者拔管尽量利用护理人员较多的时间段,有利于突发事件发生的应急处理。尽量避免在人员较少的P班甚至N班进行。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

2.2.3 医生之间做好口头交接班,使患者得到连续性的观察及治疗。

2.3 明确职责,确定抢救指挥员,有序开展救护。开展救护时,医生到场前又高级责任护士或护士长为抢救指挥员,医生到场后,医生为抢救指挥员,其他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员的指挥,确保救护工作有序进行。

2.4 加强业务培训。对于新入科护士做好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重视拔管患者的病情观察,掌握制度和流程,利于顺利开展救护工作。

3 总结

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广泛应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是高风险环节,拔管后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医护沟通,对提高护士风险意识的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对已经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能及时准确应对,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提高医患对护士的满意度,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组制;量化考核;急诊护理管理;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61-01

1存在的问题

1.1护士工作缺乏配合: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对医院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和不安,加之疾病的性质:急、危、重,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医护人员彼此配合不好,如果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急救技能不过硬,工作程序缺乏严谨,可导致医患纠纷和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1.2有效信息沟通不到位:急诊科护士与医生共同完成抢救工作,缺一不可,每一个岗位都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但是每个人强调个人主义,忽视团队配合共同协作的精神,为此也有惨痛的教训。病情发展到哪一步,抢救的每一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怎样及时有效地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如何正确把握时机,值得我们深思。

1.3急救技术欠缺:随着急救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及患者对急救的要求也很高,无论何种原因,只要患者在医院死亡,家属都不会接受。要求我们护理人员院前、院内急救技能过硬,任何护理人员技术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医疗安全。

1.4工作欠缺: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2],工作流程混乱,不知道孰重孰轻,往往是忙昏了头,主次不分,难以把握轻重缓急。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全科26名护士,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9岁;主管护师9名,护师8名,护士9名;管理人员1名;其中本科8名,大专17名,中专1名。

2.2制定考核方案并实施

2.2.1制定考核细则与内容:①素质管理:标准分20分。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按规定时间到岗,仪表规范,挂牌上岗,礼貌用语,服务主动热情;凡科室护士违反其中一条者,扣其2分(凡违反者现场签名)。②质量管理:标准分30分。严格按照护理部

下发的各项护理指标,包括急救药品、物品、仪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病历书写、病人满意度等合格率内容。合格率低于规定的1%扣1分,高于1%奖1分,检查1项不合格扣2分。③三基考核:标准分20分。每月科室组织三基考试(理论、操作)凡未达标者或不参加者扣5分,成绩超过95分者奖2分,低于85分者扣2分。④规范化管理:标准分20分。按照规范化管理措施,工作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重点,实行小组制量化管理,即主管以上者由大家推选产生科室质控组长,每人负责具体的质控任务。凡检查1项未完成扣小组长2分,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具体分工。⑤绩效管理:标准分10分。 按照医院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逐步下发到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支双向管理,实行量化管理措施和二级分配方案,打破以往的大锅饭及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体制。

2.2.2考核方式:护士分组前动员:分管领导、科委会成员先组织召开会议,再召开科室全体护士会议,统一意见,将科室25名护士分为5个护理小组,按照护士性格、能力强弱搭配进行分组,统一排班时间,职责明确,将各项考核指标(奖惩、投诉等)同小组成员挂钩,进行小组制工作。成立护理小组制:科主任、科护士长负责总质控。分别制定急诊科护理工作流程和实施方案,不定期进行督导。小组组长具备5年以上急救工作经历、经验丰富且身体健康和具有奉献精神者,由全科护士投票推选产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评价考核:按照医院管理细则和科室制定的工作流程,科主任、科护士长考核护理组各位成员,包括成员工作态度,严肃认真,急救理论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护理工作流程是否熟练,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

3讨论

3.1小组制量化考核的理念:小组制量化考核是一种护理管理达到更高标准、更快捷、更人性化的研究,是现代急诊护理管理的趋势。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急救技术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2]。考核后的成绩在每周一护士晨会上公布,小黑板上显示,并在当月绩效中兑现,使这一管理方法得以交流和发扬,使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实行正负强化激励法改变了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管与不管都一样的局面。

3.2小组制量化考核改变传统观:小组制量化考核加强了护士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正负强化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护士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密切了护患关系,科室中量化管理与绩效二次分配方案的实施,使护理人员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转变观念,传统吃大锅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唯有端正学习态度和服务态度,真正意义上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3小组制量化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小组制量化考核增强护士们的自信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应急处置需要全面的知识,急救技术娴熟,并能准确判断危险场景[4]。护士配合的协调与高效性,直接关系到抢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3.4小组制量化的趋势:小组制量化考核将是一种趋势,通过树立节能降耗,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充分发挥护理人力资源,提高科室经济效益,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机制。

4评价方法

实行护士长护理骨干监督抽查考核制度,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考核的方式,将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5]。

5小结

通过实行小组制量化考核,在实际抢救工作中,增强了医护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协调[6],提高了医护成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和综合急救能力,体现出团结协作精神,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为提高抢救的质量赢得了宝贵时间,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沈丽,沈琴华.专科医院门诊预检[J].护士进修杂志,20091(24):2

[2]梁艳彩,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6);73

[3]左月燃. 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9-92

[4]石敏.护士在心肺复苏操作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35-37

篇7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集束干预实施前后将158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制订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观察两组VAP发生率及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疗效显著,方案科学、合理、规范,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集束护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1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ventilator cluster nursing program in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and 158 cases of VAP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7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80 cases) before and after cluster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based on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cluster nursing.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related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and hospitalization co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ConclusionVentilat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luster nursing program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VAP,it is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standardized,and thus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VAP;mechanical ventilation;cluster nursing program;neonate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NICU机械通气患儿最为常见的感染,发生率高达57.1%[1],VAP增加了患儿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预防VAP亦成为NICU当前感染控制的首要任务。集束化护理指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进行治疗时由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的集合[2]。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成人中已得广泛研究,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新生儿领域相关研究较少[3]。我院NICU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N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78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其中早产儿52例,足月儿26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30 min~6 d,平均(2.80±2.30) d;体重0.9~3.8 kg,平均(2.70±1.22) kg;原发疾病:肺出血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1例,新生儿肺炎6例,吸入综合征12例。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我院NICU中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按呼吸机护理规范常规护理,其中早产儿54例,足月儿26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0 min~5 d,平均(2.80±2.15) d;w重1.0~3.9 kg,平均(2.80±1.58)kg;原发疾病:肺出血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新生儿肺炎8例,吸入综合征1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原发病、早产胎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VAP诊断

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或撤机拔管48 h内,胸片示肺部浸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肺部可闻及湿性音;同时具备以下任意2项:①血常规白细胞>10×109/L或38.5℃或

1.3方法

对照组按照NICU呼吸机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内容包括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预防管道脱落、注意手卫生等。

1.3.1集束化护理措施

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方法外进行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成立治疗小组,调查病区VAP的致病菌,查阅近年来新生儿VAP预防治疗和护理技术进展情况,认识VAP的高危因素。结合病区病种及文献资料[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细致的护理操作标准,对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集束化护理的概念、意义及方法。重视基础护理同时将管理、呼吸道管理(气道湿化、吸痰护理)、呼吸机环路管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严格手部清洁结合起来组成NICU相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1.3.1.1管理

常规护理对患儿未进行特别关注,多为平卧位、半卧位。集束化护理重视患儿管理,将患儿置于“鸟巢”中,对无临床禁忌证的患儿抬高床头大于30°,责任护士班班交接记录,责任组长、护士长督促。这一措施简便易行,对预防由误吸引起的VAP效果明显[6]。另外还可以促进患儿舒适,预防压疮,改善患儿通气和增加肺部引流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1.3.1.2呼吸道管理

(1)气道湿化:常规护理是按医嘱予生理盐水加沐舒坦作为气道护理液,在吸痰前滴0.2~0.3 ml气道护理液进气管导管,呼吸机吹气几分钟后予吸痰。集束化护理方案不主张在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或任何溶液经气管插管冲入肺部,因为这样会把气管插管内壁的生物膜(包括口腔分泌物及细菌)冲进肺部,增加发生VAP的风险。(2)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胸部物理治疗、吸痰在预防VAP中的作用。不提倡定时吸痰,吸痰重点放在按需及有效上,按需吸痰即根据患儿的痰鸣音、SpO2、呼吸、咳嗽、面色、气道压力等情况综合判断[7]。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在行气管插管内吸引时,应先将导管浅部痰液吸尽,再吸深部痰液,吸痰管插入应轻柔,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加接头长度,不可深插吸痰管吸引。

1.3.1.3呼吸机环路管理

呼吸机作为重要的抢救设备,管道和附件规范的管理及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8]。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可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使用后统一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所有的呼吸机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放置通风干燥。持续使用的呼吸管道及湿化器每周更换1次。做好冷凝水管理,集水杯放在管道的最低位置,及时倾倒到含氯消毒剂的带盖小桶内,及时清除管道内的冷凝水,以防倒流。

1.3.1.4口腔护理

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经口气管插管时口腔开放及不能经口进食,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干燥、自净作用减弱,细菌易在口腔内繁殖,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气管插管为侵入性操作,损害了气道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口咽部的定植菌随着某些操作进入下呼吸道,成为肺部感染因素之一。因此应注意对机械通气患儿口腔的观察及护理,每天给予口腔护理4次,新生儿常用的口腔护理液为2%碳酸氢钠溶液[9]、生理盐水。

1.3.1.5营养支持护理

研究[10]显示营养支持特别是及时应用静脉营养支持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顺利撤机。早期微量喂养能改善患儿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排空,能够促进患儿的胃肠功能成熟,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提高患儿喂养耐受性,从而改善营养状况。管饲前应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有无腹胀,肠型;检查胃内有无潴留,潴留量≤1/3给予减量喂养,潴留量≥1/2给予暂停喂养一次;管饲液首选母乳,管饲速度要慢,量应逐渐增加;在管饲后30分钟内不进行叩背、吸痰等操作,以防引起呕吐反流,增加误吸风险[11]。

1.3.1.6严格手部清洁

手部清洁是被广泛认可的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在ICU感染控制中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有创操作之前及接触患者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和被其污染的物品后,都应该及时洗手。

1.3.2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以及病死率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AKx-D〗±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2~13],主要有出生体重、胎龄、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环境因素、交叉感染、口咽部细菌的定植和误吸、胃肠道细菌移位及反流、仰卧位、气管导管内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呼吸机通气管路的污染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因此,对于体重

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集束化方案最早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元素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及评估是否可以脱管、预防应激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随着研究的深入,增加了手卫生、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囊压力管理、冷凝水管理等元素[16]。以上方案中的部分元素并不适用新生儿,新生儿不是成人的缩小版,集束方案的制定需要医疗团队的配合,并根据各自单位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新生儿有效、安全易实施的集束方案[17]。集束化护理是集合执行一系列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操作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t院感染[14]。在临床中,一定要对所选择的患儿持续地执行集束方案里面的每一项措施,不能间断或只选择其中一两项措施来执行,否则违背了集束护理的精神,所执行的措施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这些有循证支持的多个护理元素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更好的效果[18]。本研究在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得每个环节的护理措施得以准确、规范地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预防VAP需要对医务人员不断培训,使其掌握并严格执行集束化方案中的每一项措施,确保措施及时、到位、一致;预防VAP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及团结合作,及时有效评估病人,及时脱机。集束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每天进行监控,督促并确定各护理元素能够持续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反馈,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即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本研究实施的集束化护理方案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符合医疗规范,过程设计科学、合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政,汪成琼,楚亚林,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机械通气因素的 Meta 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1015.

[2]田晓华,刘卫荣,袁玲,等.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41243.

[3]刘坤,刘晓丹,李琳,等.国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Meta分析[J].护理杂志,2016,33(6):1822.

[4]李素明,苏慧敏,张印兰,等.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护理学杂志,2013,28(1):4142.

[5]谭景予,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31733.

[6]孙旭,曲斌,王宁,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儿在暖箱中取鸟巢式半卧位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31):3913,3915.

[7]邓业芹,许业梅,沈佩君,等.新生儿人工气道吸痰时机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2829.

[8]薛凤娟.呼吸机管路集中消毒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4,35(16):5758,61.

[9]叶春燕,吴凡伟,郭冀丹,等.碳酸氢钠口腔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3):5052.

[10]谢克开.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686.

[11]陈虹.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38139.

[12]李林,梁武华,吴耀勋,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广西医学,2015,37(12):18331834,1837.

[13]徐兵.集束化预防方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5657.

[14]肖政,汪成琼,黄榜江,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高危社会人口学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411.

[15]刘芳印,谢素青,陆艳芳,等.分时段不同床头高度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J].右江医学,2015,43(4):425428.

[16]范晓华,曹岳蓉,徐娟,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2034205.

[17]江梅, 刘冬冬, 黎毅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循证解读[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1):3335.

[18]陈牡花.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2):29962998.

(收稿日期:2016-11-30修回日期:2017-04-10)

基金项目:河池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河科转143012)

篇8

关键词中医;心血管疾病;人性化;护理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于养心护心,多数老年人选择中医治疗,因此中医的协调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一系列防病健身益寿的养生方法就被应用于临床,从而,对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由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医院提倡护理工作要人性化,笔者认为在中医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更应深入角色,将博大的中医理论与人性化护理美好结合,了解本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使患者身心受益,这样利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患者疾病的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1角色思考

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1],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进行挑战和革命,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健康需求。“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正是适应了当今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套先进的护理思想与护理观念。整体护理的宗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以人为本”的目的是注重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使“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正在逐步被“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所取代[2],它使我们发生了自“以我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护理工作程序,在细微之处体现人性化护理;它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及业务能力,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保证和提高了护理质量。

3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建立护理质量控制本,每周按护理计划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时总结分析检查结果,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对于特殊护士和薄弱环节要重点管理。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偏差,出现问题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认真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落实人员责任,制订整改措施。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使影响护理质量的多种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4加强风险管理,制订行之有效的防范风险措施

针对科室工作性质和特点,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方面进行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例如环境安全的控制措施为:坚持每日一小查,每周一大查,检查环境,使环境保持干净,无杂物、电线、阻塞物。检查轮椅、平车、抢救车及各种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检查床栏、氧气设备、呼叫系统是否失灵。仪器安全的控制措施:要求每个仪器上均要挂仪器使用指南、说明书,定期保养,检查准确性,不准使用的要挂标识,出现问题及时维修。防止延误治疗的控制措施:要求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送检,及时查看报告,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救治,要保证病人在转送过程中的安全。防跌倒措施:为每例病人制订防跌倒措施,除常规的宣教,对于特殊病人要有特殊的措施,我科制作的各种“特殊提示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刘海英[4]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6小结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而作为中医护理,我们除了宏扬中医文化精神,更应发扬“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在中医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虹、牛丽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97.

[2] 陈嘉妍. “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疗,2009,(01):120.

篇9

【关键词】 急诊 护理 纠纷 防范

【Abstract】 Objective To avoid and reduce the dispute of nursing care, provide the solution to standardized the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Analysis the the dispute of nursing care in our hospital which occurred in October, 2008 to September, 2009. Meanwhil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measure was formulated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nursing care dispute around implementa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nursing dispute after implementa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was lower obviously than the rate before; afterX2 test,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easure is able to not only avoid and reduce the nursing care dispute to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but als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nursing work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Emergency nursing care Dispute precaution

护理纠纷是指在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或陪伴所发生的各类矛盾。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规范化管理措施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 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 护理人员因素 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 病人及其家属因素 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 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1.4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1.4.1 护士方面 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1.4.2 病人及其家属方面 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 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3 讨论

从所周知,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病人,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和护理失误或沟通不当,以及护理技能和服务态度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更新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首先从首诊负责制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与此同时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3],这是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和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可靠保障。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务必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强化个体化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现护理工作的职责是病人与治疗之间的呵护主体[4]。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人文素养,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和优质态度服务于病人,才能积极地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使急救护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平时加强急救训练,定期考核,与此同时做好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制,也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强调急救护理文件是病人的健康资料和诊治经过的客观记录,既涉及病人的法律、医保、赔偿等问题,同时又是护理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医疗纠纷或技术事故鉴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务必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和详细记录。

参 考 文 献

[1] 李全兴.速成医学论文撰写[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王一堂.急诊医学[M].第2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

一、引言

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是以国民经济为基础的,那么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速度和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十分迅猛,为了能够与其相适应,强化电力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大,从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现状来分析,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主要还是由于我们的预防措施做得不够,或者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电力系统故障,必然会造成停电,而大规模的停电,不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众多不便,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加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是以保证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的一种主要的保护措施,是电网、电源、发电设备以及供电各环节构成的一种综合性输电设施。在当前的继电保护装置设置中,其主要的工作目的在于保障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将电网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和缺陷都能够及时的诊断和解决。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有人将继电保护称之为监视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哨兵。然而,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不断引入和发展,传统的继电保护方式和措施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从而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整理,使得其在工作中能够形成一套以仪表检测、预告信号和事故影响等综合性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措施是以自动化管理模式为基础,其保护性能较为良好,且装置较为先进、功能强大,并且具备着保护现有的设备安全和操作性能系统、全面的优势。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科学的实现遥测、远程监控等功能要求,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各种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实现了无人值班的继电保护工作模式。

三、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

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用电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当系统中的部件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会及时发现,并做出反应,进而对事故起到处理和控制的作用,进而避免的问题的扩大。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需要更加稳定和安全,提高其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安全意识的强化

1.1强化安全意识

电力系统员工应不断增强“电网安全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生命线”、“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意识,树立“安全无小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并把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工作措施。在工作实践中,应注重分析和研究已经发生的事故,明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增强遵守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1.2培育优良作风

电力设备大多都是在户外,时刻都在接受着大自然的风吹雨沐,这既是外部环境对电力设备的考验,实际上更是对电力系统员工的考验。电力系统员工应坚持事无巨细、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兢兢业业做好设备的正常维护及定期检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设备的健康。

1.3规范工作标准

误调度、误操作及三误事故都是因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认真造成的。因此,电力系统员工应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习惯,强化标准化作业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如调度员在受理线路工作票时,对工作票所列任务、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项审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须重新办理;下倒闸操作命令,术语要规范,并严格执行调度命令票制度。

2.统筹规划,科学进行选型设计

在选型设计阶段,我们应当对于整个主体面向形象良好的知名企业,在选择设备的过程中,对于设计工作中需要加以完善和总结,对于技术成熟、理念完善、性能可靠安全的产品进行全面综合的优化与控制,片面地追求了各种设备质量要求,但是对于其长期稳定方面的要求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就容易造成其在价格上出现一定的浮动,甚至是在目前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加以完善和管理,使得在工作中对于工作流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完善。因此,在目前的实践工作中是一种必须要摒弃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中科学的对立面的各种设备选型,继电保护装置分析方面都加以总结和完善。同时应合理实施变电站的扩建增容,为更换设备和实施改造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变电站设计能够同时适应传统有人值守以及综合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为避免网络故障及无法实施数据远传现象,应对传统变电站的监测仪表、事故音响及预告信号等进行合理保留,进而完善并保障电力设备的持续安全运行。

3.完善调试安装、确保各设备协调配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系统的建设,使得继电保护涵盖众多环节设备。例如:后台监控、测量表计、直流系统、远动、五防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调试安装工作,明析继电保护同该类设备的管理分工与责任划分,进而促进各方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应在录入基础数据、建立系统数据库、联合调试各项设备等环节上下功夫。对新安装的继电保护装置应严格进行校验,对其加入百分之八十的额定电压,模拟系统可能产生的各类故障,进行传动试验与整组模拟试验,进而对保护装置涵盖的逻辑回路得到正确性验证。

4.针对计算机装置防潮和抗干扰性能较差、安全系数和工作可靠性有限、易受雷击、对电源电压与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的现状,安装时应执行两端电缆屏蔽层接地的工艺规定,并在相关回路上加装抗干扰接线端子,在网线及二次回路中合理配置避雷器,在直流电源处加设稳压与滤波设备,在变电站控制室装设调节室温的空调设备,交流电源处加装雷电吸收器、提高网络线和光缆抗外力破坏的能力,保证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接线的牢固可靠等安全技术措施,辅助提升计算机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并对电力工程重要质量环节(如:远方后台反映监测、GPS对时精度、远动通道质量及全站模拟精度等),进行科学管控。对于变电站改造工程,若出现设备不能停运的情况时,应利用技术手段完善安全措施,例如可用模拟开关校验新装置,实现不停电服务。同时要不断积累施工经验,总结和完善不停电典型作业规范以及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新措施,为安全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结束语

从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和管理现状来看,目前,电力工作人员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就是强化管理,提高安全监管力度,进而保障其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电力系统的供电需求量,那么在新的时期,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必然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系统一但出现故障,并且这些故障又无法及时的进行控制和管理,那么就会造成大规模的停电现象,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生产都无法离开电能的支持,因此一旦停电,所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将十分严重,因此,为了能够与新时期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在用电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障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加大其自动化继电保护的管理是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