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02 17:5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策划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趋势、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等的影响下,会议报道的形式更丰富,媒体对新闻资源的争夺也更激烈。而每年“两会”的报道,一向是媒体的重中之重。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在时效性、新闻呈现形式上的表现旗鼓相当。在这一背景下,出色的新闻策划能力便成为在信息海战中突出重围、亮出特色的有力武器。
作为在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着眼于全球华人,是整合了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等集团旗下多项媒体资源的互动传播平台,它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更能体现一种大局观和全球视野。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凤凰网在延续其“新闻动态+重点策划+互动议政”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策划部分进行了重点着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分别从凤凰网2012“两会”报道策划的内容策划、报道形式策划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以新的启示。
一、时空、人物、落点:策划内容的优化组合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其内容不是随意安排自由组合的,而是经过合理策划,使内容优化组合,达到最佳的策划效果。此次凤凰网的“两会”新闻策划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仍有清晰脉络可循:在把握了时空因素的基础上,用鲜明的人物来丰富事件,并找到最佳落点将所有资源串起来,清晰呈现。
1、时空:提供广阔视野
“任何新闻作品必须要具备三要素:事实主体、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①新闻报道策划非凭空想象,而是依事实、资源量体裁衣,因此可根据新闻的时空属性来找好的切入点。
考虑时间,即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不是只看单一事件的时间点,而要前后联系,有历史视角。2012年“两会”报道策划,凤凰网专题页面的显著标题为“第十年”,打头就为整个系列找准了时间点。在策划的栏目中,“十年两会”、“国家十年”,追溯了自换届以来十年发展历程,是沿着时间的维度进行策划。思路清晰,把受众带入到整个策划中,并且具有一种历史回顾、奠定基调的效果,使整个策划具有厚重的事实支撑。
同时,时间延伸还能强化新闻策划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找准时间点,向前回顾可丰富事实背景,向后延展则具有前瞻、展望的效果,使得策划更具建设性。站在“第十年”这个时间点上,凤凰网的这一策划引导人们反思,为下一个十年提供经验参考。
考虑空间,即在新闻策划时应有灵活的视角,广阔的视野,不拘泥于自身狭窄空间,善于谋划布局。凤凰网“两会”专题既有自己的独家策划,也有集众多知名媒体之声的“媒体观察”;虽是网络媒体,却不拘泥于网络,联合凤凰视频、凤凰卫视知名评论员曹景行打造“曹景行两会观察”,实现内部联动。
2、人物:让策划有血有肉
时空为策划找到最佳切入点,人物则使得策划“活”起来,和新闻事实一起串起整个策划。如果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只有事实的展现,而没有人物,则策划会丧失活力,事实的呈现也会略显生硬。“要想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贴近百姓生活几乎已成为一个屡屡得手的法宝。”②人物,能够使会议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凤凰网以“盘点十年两会热点人物”作为策划中的一条线,辅之以最新的“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人物”、“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言论”,用人物来连接十年内的热点事件,将医改、矿难、教育改革等十年间的重要议题自然地连接。例如2010年热点人物朱清时,体现了南方科大所代表的高校改革,以校长朱清时这一人物形象切入,使事实更具体,严肃认真的话题也丰满起来,依靠人物实现硬话题的“软着陆”。
核心人物,也是新闻策划中的重要一环。核心人物可以是平凡大众,可以是重要人物,但应集中体现策划的意旨。此次“两会”策划,凤凰网围绕总理这一核心人物,根据温总理发言时擅于以诗言志的特点,推出了“温文尔雅诗言志,赋到沧桑句便工――两会记者会全记录”特别策划。选取每年温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引用的诗句作为引子,沿着时间脉络,呈现了温总理履职十年的记者会实录,对十年的变迁进行诗意的解读,增添了策划的感彩,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花絮、人物言论等,使新闻内容丰富立体,为枯燥的内容增添趣味性。
3、落点:为策划再添价值
在掌握了大量新闻消息与新闻资源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整合手中资源、体现策划意图的落点,能强化传播效果。新闻的内涵通常是隐藏着的,关键在于记者寻找落点时能否统筹考虑全局,是否有双慧眼去发现可以做文章的“策划点”。一旦发掘出有创意性的落点,就能给整个策划增添附加值。
凤凰网此次的落点是“十年”。十年回顾,十年历程,十年展望,站在第十年一个小结式的点上,反思展望的思路对国家对人民更有价值。新闻策划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回忆过去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③这一落点,将整个策划拔高了一个层次。在为策划增加价值的同时,好的落点也能体现媒体的定位,凸显媒体品牌。“十年”落点,宏阔大气,既有感性追怀与期待,亦有理性反思。这是追求国际视野、全球华人主流媒体的凤凰网特点的体现。
二、自身特点与热点趋势结合:策划形式的尝试
1、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
作为定位于全球华人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一直秉持的是客观理性、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态度,风格新锐大气。因此在进行“两会”新闻策划时,策划的呈现形式也会和普通门户网站所追求的草根、细碎、花边有明显不同。与其他网站重点呈现的微博问政、明星代表出席两会不同,凤凰网在策划中体现的是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的综合。“民意代言录”以“这些年,他们代表我们”为主题,深度对话9位人大代表,以访谈的形式体现热点议案与人大代表的行动,代言民意,记录点滴进程。“全民相对论”,在两会的参政议政背景下,以“粉给力和围正义”为题,将本年度网络关键词“粉”与“围”进行了大讨论,探讨他们对中国社会有多大影响,他们的呼声是否能换来正义与公平,将民间的参与同两会的背景相结合。一些年度热点话题如李庄案,也在此次策划中出现。从以上这些案例可看出,凤凰网的策划既延续了其一贯的理性大气、有高度有意义的特点,又从普通民众所关注的事件切入,走进普通人中,言国事,为苍生。
2、热点联动,资源整合
报纸版面有限,难以在策划时做到面面俱到;电视节目更是时间金贵,难以详细展开。而网络媒体却能利用互联网的空间与数据特点,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整合,使整个策划内容厚重翔实,多角度视野。
凤凰网在策划中的联动整合体现在频道与热点话题两个方面。热点频道分设两会热点专题,例如网站下的汽车频道、财经频道、房产频道等都有“两会”新闻区,相应的新闻发到对应的频道,使信息细分,将“两会”新闻覆盖到各个频道;其中凤凰视频频道还被纳入到“两会”新闻策划中,作为重要一部分,制作了国家十年专题视频,凤凰视频的重要节目“全民相对论”也针对性地制作了“两会”专题节目,以此将视频频道的特点长处融入到整个策划中。
热点话题的整合,主要体现为对近年来国内重要新闻的联系与解读。“两会”新闻策划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只关注“两会”会场上发生的事,则不免狭隘,也缺乏深度。联系“两会”的大背景,在参政议政的氛围下讨论、解读近年来的重要新闻事件,才更有深意和建设性。凤凰网此番策划利用深度解读、回顾、辨析讨论等形式,涉及了李庄案、“围观改变世界”、南方科大教育改革等曾经的重磅话题,以回顾、思考的形式,对照当下的政策形势进行新的解读。
三、对新闻报道策划新启示
凤凰网的此次实践,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也给新闻报道策划带来启示。
1、找到有价值的“落点”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两会”报道,基本上新闻资源是共有的,各媒体难做独家。大家都在信息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上下足了功夫,想单纯从内容上来一较高低是不实际的。因此策划出新就更加必要。新闻信息浩如烟海,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找到能为我所用的“落点”,让手中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以别人没有的形式落地,这就做出了心思和差异。受众在各家媒体相似的新闻字眼中,就能被这种新意、看头所吸引。
2、网络媒体在新闻策划时应凸显自身的强大整合力
纸媒的策划长处于深、精,电视策划则有最佳的视听效果,网络媒体在策划时的优势则是媒体联动与整合能力。通过简单的超链接,即可实现全网内容的联动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都能为新闻报道策划所用;网络媒体各栏目、各频道间都能及时互动,针对一个话题实现内部联动,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策划整体。同时,网络媒体能在一个页面内实现音频、视频、文字及与受众互动的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资源,达到最优策划效果。这是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应坚持的长处。
综上,基于新闻事实,发挥策划的功效,凤凰网的“两会”策划方式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也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带来了新启示。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推敲新闻概念》,《新闻实践》,2001(11)
②③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所谓媒介融合,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平台,更在于各媒体间建立的合作方式。因此,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与媒介融合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呈现的新特点,并从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新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成为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媒体的新闻策划与生产。我国的新闻专题策划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多媒体联动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成为大多数年轻一代关注新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社会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广泛普及,网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分享和转发,成为新闻信息传播广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联动,使同一新闻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受众的互动参与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更多的是以引导舆论、激发热情为重心的策划,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策划已经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策划更多的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一些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中最为常见。从2011年起,《南方日报》不间断地策划了“幸福厨房”公益活动,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缺乏午餐条件的学校建设以“加热自带午餐和集中蒸饭煮粥”为主要功能的电器型“幸福厨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执行团队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幸福厨房”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厨房”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154间。
(三)新闻内容更加分众化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新媒体运营,推出不同的介质,分享同一新闻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因为不同的介质对同一新闻资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数据对每种介质的受众实现良好精准的定位,积极地使新闻内容分众化,成为众多媒体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2014生活微行动”,倡导大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行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策划组针对网友受众的特征,在微博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并应邀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加盟“微行动助力团”,配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不到半个月,就有7万网友参与转发与评论,并承诺愿意加入到“微行动”中来。电视媒体通过微博平台与网友良好互动,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四)网络新闻策划日益活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大新闻网站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赋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2012年,腾讯网和新浪网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精心策划了“地球一小时”网络专题报道。在各种专题的吸引下,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参与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随着互联网使用的进一步深入,借助网络进行报道策划已经成为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给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等特点,对新闻策划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闻策划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过于理论化,与业界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业界需要既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又能突破专业界限,熟练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能够同时胜任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工作。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媒介形态的变化,熟悉业界优秀生动的实践案例,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策划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材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有所脱节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策划专业教材建设较为积极,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2004年)、赵振宇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2008年)等。同时,受出版时间较早的影响,这些教材大都存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关注不多,甚至没有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自己总结摸索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媒介融合下新闻策划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的新闻教学实验室设备往往落后于业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体设备更是匮乏。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大多以课堂讲授加一点实习作业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实习作业往往由学生随意进行,多是一些应付之作,起不到实践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跨媒体的新闻策划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改进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大学新闻院系都将新闻策划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飞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这些特点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维,摒弃陈旧的教材与案例,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创新信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众多优秀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全媒体下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方针、方法等。同时,客观而言,高校授课教师往往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学,本身大多没有新闻策划的实战经历,对案例的讲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在新闻媒体一线工作,具有实战经验的新闻策划专家讲解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解。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需求的业务技能
早在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建人沃尔特?威廉姆斯院长就提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3]。实践教学法以教导学生掌握理论精髓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模拟情境的练习,进入到实操中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而在新形式下,新闻策划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这些基本的业务技能,对策划前期的调研、用户需求的分析、策划实施过程的把控与调整,实施后的总结报告等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对此已进行为时多年的尝试。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强化新闻传播系学生掌握摄影、摄像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针对大三的学生,每年开展媒介融合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介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如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将选题呈现出来并付诸实践。这项活动脱离了课堂模拟实践,充分利用广州媒体融合的优势,延伸到媒体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直接与社会对接,充分锻炼发挥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很多策划可以直接投入运行,收效颇丰。
篇3
关键词:新闻 采写课程 编导策划教学 结合
近年来,广播电视学与电视编导专业作为高校媒体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新闻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媒体技术的发展,公众对新闻提出了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新闻采写课程忽略了对学生编导策划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对新闻采写课程与编导策划教学结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一条高效人才培养道路,不仅能够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且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新闻采写课程与编导策划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新闻编导策划,是指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具备采写价值、揭秘性内容的谋划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掌握新闻线索、背景资料等内容,最后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材料挖掘方法。可见,新闻报道策划成败与否直接决定报道效果,在新闻采写课程教学重视对学生编导策划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来说:
(一)将二者结合到一起,能够促使人才更好地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及主观能动性,明确自身目标,深化对新闻事件、活动的理解,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报道思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为公众呈现更加真实、客观的新闻。不仅如此,具备扎实的采写、编导能力,能够促使报道者发挥自身积极性,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报道者能够结合新闻事件的以往、现在,实现对未来的科学预测,判断事件未来发展趋势,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促使大众需求及兴趣越来越广,单纯的报道无法满足受众需求,对于事件内部发展及背后蕴含的思想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新闻策划者必须要围绕着群众的需求,从多个层面、角度,亦或是逆向思维进行策划,以此来满足受众需求。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采写、策划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三)新闻媒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在此过程中汲取他人先进经验不断进步成为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重中之重。高校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其教学质量及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未来发展。因此加强对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闻采写课程与编导策划教学结合策略
二者结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策略,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够找到二者最佳契合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事件与选题
教师作为新闻教学的主体,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新闻策划的定义及概念,将其与“制造新闻”区别开来。不同于其他领域,新闻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在新闻选题时,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够与新闻伦理背道而驰。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概念视为原则,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坚持真实性原则情况下,促使选题策划能够趋于艺术性,赋予新闻与生活本质相接近、新颖性、可行性等特点,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
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每天发生的新事件越来越多。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在新闻创作过程中,仅需要从中选取一件即可。因此新闻选题占比非常非常小。因此在采写中,应挖掘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自身选题较为自信,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缺少采写价值。主要是学生编导策划能力不足所致。因此在实践中,应确定好事件与选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只有创新,才能够与众不同,立于不败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并不意味着新闻之新,还表现在选题策划上,如事件、人物、过程及思考等。前两者是由新闻自身特点决定,而后两者由新闻创作的程序、结构决定。目前,很多学生已经初具创新意识,在实践中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新闻事件。如针对校内桶装水质量调查等,都是选题策划创新的具体表现,既没有脱离生活,又能够创新。
(二)确定主题与结构
完成上述工作后,编导策划并不代表结束。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学生将选题策划与编导策划混淆,影响新闻报道。如针对校内某同学穷游这一新闻来看,从选题策划角度来看,采写该新闻具有新鲜度、可行性。但是问题出现在被采访人说的话。新闻时长较长,画面仅有主人公与主持人,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完成初稿后兴致并不高,且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因此问题就出在缺少对主题及结构的确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明确主题及结构,这就需要重视对学生编导策划能力的培养。就新闻艺术发展规律而言,针对同一条新闻,其价值会受到主题及结构的影响。情感、幽默都是编导策划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抓住新闻的要点,实现对新闻事件报道价值的挖掘,向公众呈现更好的新闻。
(三)选择合理艺术方法
作为编导策划的关键环节,选择合理艺术方法,在提升新闻报道有效性等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谓艺术方法,是指我们完成作品需要对多种艺术、技术手段。针对同一条新闻来说,我们可以采取画面、解说词、采访方式完成。但是如果在此过程中,添加一些其他元素,能够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如使用画面、同期声,将记者隐藏到作品后面,形成一种纪录片式的新闻内容更能够吸引到公众的目光。在实践中,即便我们采用传统手法,如果充分发挥自身编导策划能力,就能够创作出优质的新闻作品。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规范学生节目制作流程,坚持针对性原则,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在编导策划基础之上形成良好的开放型思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优质的新闻作品,绝非制作作品。
(四)重视实践教学
新闻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教学较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中占比较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环节,引导并帮助学生。针对学生在采写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由教师与媒体专业人,一起指导学生。教师与媒体人分别在理论与实践更具优势,将二者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能够带给学生更为广泛的知识,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非凡的意义。
将编导策划教学融入到采写课程当中,还需要积极构建广泛、多层次实践基地,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践平台。如一些高校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本地电视台、报业集团等建立实践、实习基地,让学生定期到媒体进行实验体验,将报业集团联办高校在线专版,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稿件的采写、编导策划等工作,逐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尽早地进入到新闻工作状态当中,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职业精神,为日后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7]。新闻工作与时事政治、人们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针对新闻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应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加强对教学理念、内容及方法的研究,不断创新,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采写与编导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新闻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明确认识到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加强对学生采写、编导策划能力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策划对于新闻报道产生的重要作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到一起,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并定期带领学生深入到新闻工作中,感受并体会新闻报道真实状态,逐渐形成良好的新闻综合能力,为我国新闻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安经,蒋夏兰.“新闻写作”教学新模式实现条件和评价研究――从精品课程的建设谈贺州学院编导专业“新闻写作”的教学改革[J].传播与版权,2014,(04).
[2]丁骋.新闻采写课程教学应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和构建[J].视听,2014,(06).
[3]杨东伶.《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3,(14).
[4]倪沫.新闻采写课引入实证方法教学初探――以一则教学案例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5]马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闻采访学》教学方法探析――以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9).
篇4
关键词:市场需求;传统媒体;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70-02
一、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困境
新媒体环境下,自媒体的兴起,多平台信息终端的广泛应用,社交网络的无限延展,证明了受众的传播意识正在觉醒。新媒体的新闻传播所具有的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一是传播速度更加迅速,新媒体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意见表达形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并形成舆论强势,满足公众“知情”和“表达”的诉求;二是传播内容形态多元化,用户小众化、信息传递精准化;三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内容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实现用户与媒体的“全程互动”。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在坚持国家政策、行业权威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及各种信息需要,真正发挥公益性事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传统媒体根据所处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加强与各种媒介多角度的融合,凭借其专业的人才资源、内容渠道和庞大的受众群体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陕广电新闻中心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劣势分析
互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新闻传播的常态,互动电视、手机APP及各大网站等新媒体的出现和盛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电视台新闻传播的模式,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挑战。但电视新闻传播有着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
(一)面对面直接传播,使观众产生现场感
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同一般文字报道相比,是由记者出境进行面对面的新闻报道,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记者本身就是权威信息源之一。无论是记者面对事件的直接口播,还是记者将话筒对准新闻事件当事人请其讲述,都是来自权威信息源的新闻事实,通过记者声音、影像画面、文字图像的结合,减少了新闻传播的中间转述层次,信息损失与变形很少、甚至没有,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可信性大为增强。
(二)调动有意注意,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出画面,与观众面对面,构成的关系是人与人的交流。这种交流是语气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交流,观众接受难度较小,有利于对新闻信息的接收与消化。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突出了人的活动,强调了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克服了一般电视新闻易犯的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的弊病,使观众产生心理参与感与现场参与感。
(三)电视台在新闻传播过程具有权威性、采访权
我国在《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中明确规定:“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综合性互联网站,经批准可以从事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的业务,但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这是电视台相比互联网媒体所具有的采访权和权威性,更具可信性。
在阐述了陕广电在新闻传播中所具备的优势,那么其劣势也在本文前段提及,即新闻事件传播内容的不随意性、传播方式的单向性和传播速度相对新媒体和自媒体来说的滞后性等。同时根据陕广电对于受众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陕广电的收视人群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这就证明陕广电开始进入老龄化的收视问题。广大学生收视群体的潜力巨大,但是学生大多喜欢以手持设备获取新闻资讯,陕广电在新闻传播的策划与创新环节内容老旧,并未将学生群的收视潜力进行挖掘和开拓。
三、陕广电新闻中心策划方式分析
陕广电新闻中心在新闻的策划方面还大多停留新闻报道的自然状态,坐等新闻线索。而新闻线索大多来自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机关单位,新闻报道即使有策划,也往往是针对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活动或者其安排的典型报道,缺乏多种类的策划形式。
电视新闻在策划中,关键要依据并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严格遵守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要通过总体策划和不同的组合方式,综合运用消息、特写、评论、画面、动漫、资料、等手段,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新闻事件,拓宽新闻的广度,开发新闻的深度,以策划创新赢得第一解释权,以策划创新提升电视新闻的主导能力,制造出新时代的“独家新闻”。尤其在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担当起参与新闻的创新策划、组织协调等任务,要站在电视媒体发展和竞争的高度来创新策划选题,提升新闻价值。
四、陕广电新闻中心改革和发展的对策
(一)彰显地市级电视台新闻的权威性,与新媒体形成差异化竞争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海量性、互动性、即时性。这三个特点对新闻传播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在于:海量性的信息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受众的信息需求;互动性使原来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传授一体;即时性充分使新闻时效性特点得到体现。其弊端在于:海量性的信息使人们难以分辨真伪,产生信息恐慌;互动性容易形成网上围观,可能导致以讹传讹,出现不明所以的错误舆论导向;即时性则容易导致对新闻事件了解不深、不透,不容易抓住新闻事件本质,新闻传播流于浅表化与碎片化。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陕广电新闻中心必须通过积极主动做好新闻策划,满足民众需求与期待,在报道内容上做到精、深、宽,在形式上讲求多方位、深层次、连续性、整体性,力求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二)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力度,多维度发展陕广电新闻
作为传统媒体,陕广电新闻中心应该善于从各种新媒体特别是微信、微博、当地政府门户网站等上面发现新闻线索,及时加以分析策划,进行新闻议程设置;其次,发展属于陕广电新闻中心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再多平台随时新闻资讯,保障新闻资讯的时效性、便捷性。同时在多种媒体平台建立互动平台,鼓励民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提升公众的新闻参与度,为新闻中心策划部提供更为丰富的策划资源。
(三)新闻报道主动发现,掌握舆论的引导权
目前新闻采编多是配合式、被动式的,采编的新闻形式行政化、模式化,内容同质化,使受众不再关注本地新闻。加强新闻策划,可以提高陕广电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掌握各种事件的本质、提高新闻议程的设置能力,增强对新闻的敏感性,更能从经济社会生活中发现鲜活的新闻,进一步提高为地方民众服务的能力与意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突出新闻的本土化,落实贴近性
新闻本土化一向被看作是省级电视台与中央台进行竞争的着力点。新闻本土化,就是关注本地受众的需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本地受众的收视习惯和特点,尽可能地挖掘本地的新闻资源,突出本土特色,以独特性、原创性与中央台形成差异性竞争。要做到新闻本土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策划:一是契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民生新闻;二是依托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专题、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挖掘其文化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形成新的新闻热点,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篇5
创新是策划之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的策划。新闻策划必须以创新为旗帜、归宿和出发点。当然“新”并非一个孤立的概念,它总是与“旧”相比较而存在。策划创新的基本思路不外乎“破”与“立”两种途径。
所谓“破”,就是首先打破现实世界的樊笼,使理想世界的无限可能性自由扩张,从而进行创新的尝试。从报道内容的角度来看,1997年《南方都市报》创刊时,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定位于市民的综合性日报,但是它的内容设置从开始就摆脱了机关报的束缚,以求新、求异甚至是“出位”来打开市场,抓住突发事件或重大题材大做文章。1998年“法国世界杯专题”,不但开创了综合性日报以体育新闻为头版要闻的先河,而且造就了体育新闻领域的独特风格――风格犀利、思想散发和语言的个性化。这种创新的策划思想一直影响到如今《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的报道风格。“体育评介”版的策划便是这一策划创新的延续,其报道方式的后现代化趋向跳出了传统的新闻评论的范畴。随笔式的杂文不但开辟了新的体育新闻体裁,嬉笑怒骂的言语也丰富了体育新闻评论的写作方式。这一特色版面不仅迎合了多元化时代受众的需求,而且使读者在获取体育信息的同时,又能品味和理解不同的体育文化,盘活了整个体育新闻版面。其版面设计为了适应这一风格,打破了传统繁杂的穿插版式,创造了“跳得出、吸引人、印象新”的版面,既有强化视觉的“头版”、以小版面做大文章的“假连版”和活化版面的小栏目,又有黑白互补、疏朗大气的整体版面。
所谓“立”,就是以理想为参照,发现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差距,找出现存的问题,确定一种新的解决之道,最终获得人们的认可。都市报的体育新闻向来注重竞技体育新闻的报道,因此,在体育赛事报道形式方面留下了一个有待开拓的空间。《南方都市报》的体育新闻始终突出体育本身的乐趣。在报道形式上则充分利用各种编辑手段来确立自己的个性。从版面设置上看,首先,把内容进行了分类,既有重点版,又有综台版,还有专题版,并开设有专门的评论栏目(版)――“体育评介”、“每日体谈”、“每周体谈”、“周末专栏”(本报评论员、体育名记、名主持人和专家的评论)。其次,不同的版面采用不同的配稿形式,从多层面加以分析。而赛事的评介更是开辟了竞技体育报道的新局面,“体育评介・人在江湖”是报道新闻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在这些文章里有赞有弹,有评有介,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体育评介・西线战事”则是对刚刚结束的各类赛事的深度透视,只抓重点不及其余,穷追猛打、刨根问底、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高屋建瓴地预见未来;“体育评介-体坛浏览器”则突出一个“专”字,有特点的作者专门谈某一类话题,写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文章,让普通读者大开眼界,如魏纪中的专栏“老火靓汤”、徐济成的专栏“徐徐道来”、马汉华的专栏“马达轰鸣”等,“体育评介・视觉专版”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体育运动之美,弥补了文字对赛事表达的缺陷。
“破”与“立”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交织的,往往是“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南方都市报》的体育新闻打破了机关报的束缚,求新、求异甚至“出位”,但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上始终坚持新闻性和专业性,突出体育本身的乐趣t突破常规的体育新闻评论,并未脱离言论的轨道,“立”的是创新的体例,不同言语的表达方式。版面设置、配稿形式等则在把握时代脉搏、切合受众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寻求最佳效果。
新闻策划主体思维创新是指“策划者为某一目标拟定最优方案时所进行的与人不同、与己不同的无中生有、有中更新的群体思维过程”。“它不是一种思维方式诸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具体单一的应用,有的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整体、综合地运用。它也不是某一种思维方法诸如联想思维法、求异思维法、类比思维法等的具体、单一的应用,有时是多种思维方法整体、综合运用”。新闻策划主体思维创新具有目的性、最优性、趋异性等特征。《南方都市报》别具一格的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形成与新闻策划主体思维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综观近几年某些媒体的新闻策划,报道模式雷同倾向十分明显,一搞新闻策划就陷入“消息+言论+综述+资料”的结构,且长期没有变化。而《南方都市报》特色板块“体育评介”版所搞的新闻策划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新闻加评论的报道模式。
首先,从报道内容的选择上看,它主要围绕当前热门的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和体育现象。“西线战事”和“”关注的是国外体育,既体现了策划主体对体育报道的常规性思维,又体现了他们的外向型创新思维: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其次,从新闻策划的报道方式看,它采取的是评与介相结合的报道模式,一般以“编者按”的方式或者邀请专家进行简单评述,正文以介绍为主,并夹杂着些许言论,这样既帮助读者梳理新闻、开阔眼界,又使读者有再认识的思维空间,它集中地体现了新闻策划主体的求异思维和特色化思维:独辟蹊径,人无我有。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独具特色的体育新闻报道风格,既遵循了新闻策划“破”与“立”的创新思路,又集中体现了新闻策划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没有策划创新思路,就没有《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的独特风格;没有新闻策划主体的思维创新,就没有其张扬的个性。新闻策划创新在《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注释:
①王宏江郝勤郭睛等:《21世纪我国体育报纸的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0期,第22~25页
篇6
电视新闻的责任和义务之一就是及时向大众传达海量的信息,这也是其存在的意义所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很多电视新闻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属于自己的观点;只做表面文章,挖掘深度远远不够。这些现象导致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下降,甚至最终失去兴趣。
现今阶段电视新闻行业存在严重的盲目跟风问题。例如,一些电视台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采用脱口秀的方式来对新闻进行播报,这种方式得到了受众的喜爱。不久之后其他很多电视台也开始模仿这种播报新闻的形式,导致脱口秀式的新闻播报随处可见。这都是因为电视新闻编辑盲目跟风,缺乏创新导致的。
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只有头脑中首先具备意识才能决定之后的行动方向。因此,首先,要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才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新闻编辑的创新优势,为受众奉上题材新颖,内涵深刻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这就要先学会从质疑新闻播报中的问题开始。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首要一步。只有经常对新闻中出现的疑问存疑,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充分挖掘到新闻的价值点所在,再用扎实的专业技术整合这些新闻素材。没有存疑这一步,新闻中的许多亮点和知识就得不到挖掘和确认,也就无法在具体事件当中培养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当电视新闻编辑具备了一定创新意识之后,创新新闻编辑的策划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编辑要积极主动地策划新闻选题,在第一时间里抓住新闻线索,策划新闻活动,对突发的社会重大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并通过电视播报出去。现阶段而言,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是相对稳定的,而想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稳固老观众,吸引新观众。就需要电视新闻策划工作者们在充分了解受众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具备超前的创新思维和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日渐庞大。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将身边发生的新闻通过网络和移动端传播出去。这就说明不管是在及时性上,还是新闻内容的丰富性上,数字新媒体已经将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远远抛在后面,但这并不能说明电视新闻就是去了原来的权威性。由新闻策划入手,突出本地电视新闻的特色和影响力,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报的整点新闻节目都是以严肃真实的特点得到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北京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是用自身轻松诙谐的播报方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电视新闻是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播报的节目,但对于新闻真实内容的播报形式还是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的。对于新闻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内容、角度、立意和情感四个方面。新闻记者要对所采访的事件拥有极敏锐的判断力,要清楚报道的结构和主题,并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出该新闻事件是否具备追踪报道的价值。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要善于取舍、整改和包装,是新闻在电视上播报的时候更具看点、更加完整。但是,不能因为追求新闻内容的可看性就任意歪曲事实。新闻内容的创新还是要基于“三贴近原则”。要想百姓之所想,关注百姓的心理愿望,关注受众的收看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电视新闻节目的作用。
富有创意的电视新闻节目更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和喜爱,而如何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就要通过创新电视新闻的模式进行,以突出电视新闻节目的新意。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不断摸索模式创新形式,从最适合的角度来解读新闻事件。例如,2013年7月发生的北京摔童案,媒体都是一边倒的对案件加害人予以严厉谴责,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另辟蹊径,选择从人性心理的角度出发来解读这个案件,以《悲剧如何发生》为题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引来了大众的关注。这就是对电视新闻编辑的模式进行创新的生动例子。
三、总结
篇7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现状;发展思考
本文拟以较具有代表性的新浪网为例,从网络新闻专题的分类、特点、选题、报道形式、报道角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我国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现状;同时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作一些思考,探讨能够更充分的满足受众需要、更好的体现网络新闻专题价值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现状
为了满足规模日益庞大的网民的新闻需求,我国各大网站的网络新闻专题做得越来越具体、细致,数量有增无减,形成了网络新闻专题的一个大繁荣。就新浪网而言,点开新浪网的新闻专题首页,就可以发现各种新闻专题被分成了许多具体的类别,包括了国内专题、国际专题、体育专题、娱乐专题、财经专题、科技专题等。
但是目前,网络新闻专题还没有公认的分类标准,一般将其分为事件类专题、主题类专题、挖掘类专题和栏目类专题。
事件类专题一般信源来自于突发事件。如新浪网2008年1月25日的“科索沃宣布独立”、2008年4月28日“山东发生旅客列车相撞事故”、2008年5月5日“缅甸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等。这一类新闻专题通常新闻性较强,由于信息本身的动态变化,所以在策划上偏于被动,持续周期由新闻事件的本身特性决定。事件性专题往往是受众比较喜欢爱看的专题。
主题类专题一般为一些可预见的主题。如新浪网2008年4月17日“2008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8年5月8日“2008俄罗斯红场阅兵”以及一些常规性的颁奖和会议等。这一类专题具有宣传性、服务性较强的特点,在策划上更为主动,持续周期由策划或者主题进程共同决定。此类专题在信息接受益加小众化的今天,往往会得到一部分“铁杆受众”的期待和衷爱。
二、对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思考
(一)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新技术进行创新
网络新技术是影响网络专题发展的重大因素。网络新技术作为网络专题的新的表现手段,能更好地反映专题的内容。新技术的应用一直在影响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对网络专题也不例外。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对于网络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利用,不仅仅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受众的迫切需求。
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同之处,就是网络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是建立在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发展之上的。
相比传统媒体中纸质媒体只有文字和图片,广播电视媒体只有声音和视频;纸质媒体只有有限的版面,广播电视媒体只有仅有的时间段而已,网络媒体则在这方面体现出极大的优势。它除了有无限的网络传播空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传播方式。除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之处,它还有着flash、模拟动画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还将有更多的传播方式会运用到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当中。
这些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不仅仅使得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更加快捷、形象,同时也使其传播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统筹联动,加强品牌战略实施
自从网络媒体出现以后,它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没有停止过。在我国,目前商业网站还没有对新闻事件的直接采访权,这就造成了其要信息来源方面的缺失。而在网络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传统媒体也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都意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使彼此更加强大。
在市场上明显出现“马太效应”之后,仅靠单打独斗难免落得伤痕累累,甚至难以在竞争大潮中支撑。因此,“合纵竞争”势在必然――联合互动、统筹运作、内容共享、错位竞争。这样有利于在重大活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使得不同媒体之间的特色相互交叉融合,产生多家媒体力量叠加的“1+1>2”的传媒效应。通过内容交换,取长补短,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整体竞争力。统筹联动不是简单的组合与拼装,而是一种建立在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上的一种互补,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协同作战关系。统筹联动既可以是与其他网络之间的联动,也可以是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同时进行的联动。由于统筹联动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舆论强势,因此它能使媒体在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使自身的影响力波及到合作媒体覆盖的范围之上。
(三)网络新闻专题要注重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并不应该是单纯的将新闻报道在网络媒介上进行“堆砌”,而应该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了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网站能否吸引住受众,能否从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
因此,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要着重增强策划意识,提升新闻专题的竞争力。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要求能够对各种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配置与运用网络新闻资源,办出网站特色,提供更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要注重策划。众所周知,并不是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制作成为一个新闻专题的。能够作为专题来进行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具有重大意义,或是在社会当中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2.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策划
数字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没有过时,传媒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是否为受众提供了满足他们需求的内容。在当今获得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网络新闻专题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精心的策划,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
三、结论
现代社会,传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网络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中只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正视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推动网络新闻专题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振轩.我国图书馆自助借阅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6(6).
篇8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预”字当中就包含了策划的含义。作为新闻传播中的灵魂,编辑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切削匠。位置前移后的编辑,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社会的目光,还要有组织、协调、策划各种报道的综合能力。变“等米下锅”为主动策划,可以说这就是编辑综合能力的最重要体现。2000年9月―2004年4月,我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担任责任编辑,在四年的编辑工作中。我深深感到,作为一档新闻节目的编辑,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进入角色,搞好策划,对于一条新闻播出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意义非常重大,而编辑充分发挥其策划功能,也是提商节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障。
一次,《新闻夜航》节目组接到阿城台记者提供的一条新闻,说的是阿城市一名初中生因为父亲犯了盗窃罪,被判入狱,周围老师、同学便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对其进行无端的猜测和怀疑。由于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名初中生选择了卧轨自杀。按照以往的编辑惯例,在处理这样的稿件时,编辑只要核准事实,就可以播发了,但是《新闻夜航》节目组在得知这一新闻时敏锐地感到,这是一条值得一作、深入挖掘的好消息。于是值班编辑立刻进行了详细地案头策划工作,并派出两组记者,再赴阿城,随后在《新闻夜航》中以现场报道、新闻访谈、编后等多种形式,连续三天播发了《青春走上不归路》、《早逝的青春无尽的遗憾》、《年轻的生命脆弱的心理》、《阿城继电高级中学对学生自杀事件避而不谈》、《专家访谈: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5条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试想,如果当初我们的编辑面对阿城台记者提供的这条新闻,还只是局限于自己的修改、润色功能。稍作处理就简单地播发出去,这条新闻是绝不会产生这么好的社会效果的。
我国的新闻实践也证明,对于一条新闻,尤其是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有了编辑的提前介入、精心策划,新闻播出后往往节奏感更强。震撼力更大。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央电视台充分发挥其强势媒体的优势,客观全面地报道了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在这场新闻大战中,中央电视台前方记者的表现固然可圈可点,但后方编辑组的运筹帷幄、精心策划同样功不可没。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报道时间里,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组通过背景介绍、现场直播、演播室讨论等多种形式。向受众全方位地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事件,让人们对这场战争有了最充分的了解。可以说,这就是编辑从“幕后”走向“前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新闻策划的成功范例。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今越来越多的编辑已经意识到:在工作中应摆脱“等米下锅”的被动局面,把工作位置前移,充分发挥编辑的策划功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搞好新闻策划,笔者认为,各位编辑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新闻内容不能策划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表达形式的策划,而不是新闻内容的策划。因为新闻内容是客观发生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能离开新闻事实这个前提去策划什么新闻,这是新闻原则。有了新闻事实,即内容,我们才可以发现它,表现它。如果这个新闻事实没发生,即使再高明的策划高手,也不能凭空捍造新闻。
(二)新闻策划是一种形式
新闻策划是对新闻表现形式的策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都有各自不同的传输手段和方式,传输方式不同、渠道不同、受众感受到的效果自然也不相同。如广播注重声音传达、注意音响的听觉效果;电视除了听觉,还有视觉图像感受;报纸、杂志则重在阅读,是一种视觉感受。然而这个报道必须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有一个新闻事实存在。有了这个前提,才可以对这个存在如何表现进行策划。所以说,新闻策划只能是形式上的策划。
(三)新闻策划是一种过程
社会上出现了某种现象,怎样表现才更好,这就需要策划。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对一条新闻选择出最佳、最恰当、最宜于表现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的形式,这个选择、确定的过程。就是策划。
以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新闻夜航》为例,节目组在编辑工作中就特别注意,不同类型的新闻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像一些突发性事件,我们大多采取现场报道、电话连线、口播等形式播出,因为这种播出方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新闻报道中就需要有问题的提出、有深刻的剖析、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做深入报道、系列报道:像反映人间真情、能引起百姓共鸣的新闻。就需要运用能引起受众心灵与情感共鸣的手段,如大量运用表现力非常强的现场同期声,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如何选择最佳的新闻表现形式,这个过程同样需要精心策划。
(四)新闻策划应把握新闻价值的大小
篇9
[关键词]新闻期刊 总体策划 栏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Z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44-02
期刊内容是期刊出版活动、期刊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基础,在期刊出版日益数字化的今天,期刊发展更需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而栏目正是内容的重要组织方式,栏目的策划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办刊宗旨的确定、期刊的定位。期刊策划对于整个期刊出版活动的开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期刊办刊的重要目的,在期刊出版之前需要制作详尽的期刊办刊计划。文章根据对期刊编辑工作的了解,具体从总体策划和栏目策划两个方面对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进行分析。
一、新闻专业期刊的总体策划
新闻专业期刊的总体策划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复合型的策划形式,科学、完善的新闻专业期刊总体策划包括期刊的性质、发展定位、面向对象、办刊宗旨、总体页码等多个方面。期刊的创办理念、性质、特色是新闻专业期刊总体策划内容中的关键。新闻专业期刊的成功办刊需要设计出具有特色、品位、价值的期刊,为此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期刊类型、内容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有关新闻期刊办刊人员还需要站在新闻学、传播学的发展角度,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编辑理论等对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发展方向、办刊宗旨、定位等进行全面的策划,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期刊的定位和办刊宗旨
1.明确期刊的基本属性
期刊属性主要是指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以及期刊的类型。期刊的类型可以按照综合性和专业性、一般性和学术性几种属性进行划分。全国性的新闻期刊根据期刊的属性具体可以分为大学新闻院系主办的学术期刊和由各个新闻媒体、新闻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期刊。期刊的属性定位在总体上决定了期刊的质量,比如《新闻与传播研究》中涵盖了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内容,在我国新闻和传播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确定期刊的主要读者群
新闻期刊定位中的重要内容是确定期刊的读者人群,读者人群的确定也决定了期刊发展的生命力。一般情况下,纯学术性的新闻期刊主要读者是大学新闻院系的教学科研人员。新闻媒体期刊的主要读者是新闻媒体的相关从业人员以及一些新闻学院的研究爱好者。
3.确定期刊的办刊宗旨
期刊的办刊宗旨是指刊物创办的重要目的,也就是期刊创办想要实现的愿景。不同属性、不同类型期刊的办刊宗旨各不相同。期刊办刊理念是在期刊编辑指导方针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抽象化的期刊编辑原则,对期刊的创办和发展具有指导性、纲领性作用。
(二)制定新闻专业期刊的编辑方针,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理念
在确定了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宗旨之后,需要根据期刊的办刊发展要求来制定全面的期刊编辑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化的办刊理念。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方针主要是指期刊办刊所需要遵循的某种原则,原则的确定需要根据读者对象类型、办刊宗旨来决定,也是期刊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理念主要是在办刊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抽象化的办刊原则,具有重要的纲领性指导意义。在新闻期刊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和办刊理念的交叉影响下,新专业期刊的发展呈现了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期刊主办单位和相对应的办刊理念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表一可以发现一般学术类的新闻期刊创办主旨是为大学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支持,是新闻学者交流自己最新思想理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为新闻期刊相关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意见指导。
表1 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类型、期刊主办单位和相对应的办刊理念
序号 新闻期刊的主要刊名 主办单位 办刊理念
1 中国记者 新华社 注重摄影和文字的结合,关注国内外新闻事件
2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传播新闻方针、对改革信息进行报道,对新闻进行交流
3 电视研究 中央电视台 对电视实践的理性思考
4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 透视环球传媒信息,拓展新闻的研究权威,提升新闻本身学术品位
5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解放日报社 对新闻理论内涵的探讨,对新闻实践的研究,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新闻学术交流
6 新闻爱好者 河南日报 对新闻的关注、对新闻热点的追寻、对新闻信息知识的普及和传递
7 南方电视学刊 广东深圳海南电视台 拓展新闻视野,创新新闻思维
8 报林求索 中国产业报协会 拓展新闻发展业务,探究新闻发展改革,甲流新闻的采编经验
9 新闻前哨 湖北新闻学会 注重宏观新闻和微观新闻的结合,注重新闻的理论和实践
10 青年记者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 应用传媒播报新闻,吸引各个媒体的目光
11 传媒观察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借助传媒力量发展传媒
12 新闻和成才 报社 帮助人们的写作,创造新闻人才
(三)进一步彰显出期刊的发展特色
新闻专业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鲜明的办刊特色,如果新闻专业期刊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自己的特色,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失去自己的发展特色,失去市场竞争力。期刊的个性和特色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新闻专业期刊创办和管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在期刊的形式和内容上充分凸显出自己的特色。以新闻期刊为例,在新闻期刊同质化的发展形式下,新闻期刊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了一致,不具有独特的个性,无法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了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传播作用,需要在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之间进行区别划分,保持新闻专业期刊的个性化特点。对于地方的综合新闻期刊,需要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弘扬,彰显新闻专业期刊创办的特色。比如《新闻传播》在2001年的时候进行试改刊,将原来的双月刊变为单月刊,在新闻期刊的办刊特色、办刊理念、办刊编辑方针、期刊栏目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分析及策划重建,加强了期刊本身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另外,在发展新闻专业期刊的同时还出现了新闻业务期刊,新闻业务期刊的内容包含了更多新闻理论界和实践应用界的内容,提升了实际应用价值。
二、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
(一)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体现办刊宗旨
期刊的创办都需要一定的办刊宗旨支持,栏目划分则是新闻专业期刊办刊宗旨的重要体现。为此,要求新闻专业期刊栏目设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期刊的办刊宗旨,建立良好的栏目体系,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期刊的内容。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需要全面体现办刊宗旨。以《农村百事通》为例,该期刊是一本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一种农业新闻科普期刊,关注农民生活内容,在该期刊中包含百姓焦点问题、生活百科、百姓事灵通等多个具有针对性的名牌栏目,充分显示出了这本新闻专业期刊栏目内容的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二)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清晰受众群体
新闻专业期刊在长期发展中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新闻阅读需求需要开设相应的新闻栏目。
(三)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需要凸显期刊的地方特色
栏目是期刊展现自身发展特色的重要手段,为此,新闻专业期刊栏目策划需要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体现自身的风格特色,提升期刊的r明性和针对性。
首先,提升新闻专业期刊内容质量。要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时效性。新闻栏目策划需要将最新的新闻学术成果展现给社会大众,向人们充分显示出期刊的学术性。需要对地方新闻事件、现象等进行及时的报道,刊登和新闻事件有关的具有时效性、前瞻性的文章。
其次,做好期刊栏目策划工作,打造新闻品牌。期刊的栏目策划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对优质品牌栏目的打造,提升期刊的特色。
再次,提升期刊内容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新闻专业期刊文章要打破原有的新闻报道模式,提升新闻角度、新闻论点的新颖性。栏目策划选题需要保持新颖独特,加强对新闻报道内容和领域进一步挖掘,提升新闻专业期刊报道的学术价值。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精准,报道内容和形式上要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新闻专业期刊的内容和形式要统一。
最后,要保证栏目策划的优秀性。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实现对封面图片的合理运用,实现设计型封面的创造,在借助高科技手段的同时充分激发出人们的思维想象能力。期刊策划不仅要在设计上吸引读者,而且在形式上也要吸引读者,实现对新闻报道节目的精练化提取和抽象化概括。
(四)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需要体现期刊的发展个性
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充分体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具体要求有关人员根据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办刊的空间,确定新闻栏目定位,创造出具有个性的新闻栏目。以《新闻传播》为例,为了突出自己的栏目策划理念,在2002年2月新版的《新闻传播》了原有的新闻栏目设置,重新设置了《论文写作谈》《名家心语》《专题研讨》《理论前言》《新闻随笔》等二十多个新闻栏目,提升了新闻专业期刊栏目策划的专业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服务性。针对现阶段我国新闻专业期刊存在的内容不够丰富、视野不开阔、内容比例安排不均衡、新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借助媒体力量,通过媒体广告营销、媒体宣传等方式为新闻专业期刊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发展需要结合期刊内容、办刊宗旨、办刊方针、期刊性质、读者受众的具体要求,对期刊的总体策划和栏目策划投入充分的精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出符合读者阅读需求、时展的新闻专业期刊,更好地促进新闻专业期刊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发行,通过新闻专业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提升期刊的总发行量,扩展新闻专业期刊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树立新闻专业期刊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双赢的发展理念,实现新闻专业期刊的立体化出版,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营销模式,保障新闻专业期刊出版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梅.期刊栏目策划的重要性与原则[J].出版发行研究,2008(04).
[2]张兰,吴守凤.栏目策划:彰显期刊的特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篇10
赵 越 北华大学 132001
【文章摘要】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对新闻广播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对新闻播出形式的创新以及丰富成为了播音员对广播新闻事业的追求, 播音员在不断将新闻形式多样化以及丰富化。但是,新闻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新闻消息以最快捷、最生动、最贴切的形式来告知听众。新闻相关的从业人员只有足够熟悉新闻广播的播出形式,才能使广播收到最佳的效果。而传统的新闻广播形式是最经典的,有最值得学习的优势。本文主要对传统新闻广播节目的播出形式的特点进行介绍,希望以其传统的优势来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闻广播节目;播出形式;优势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行业,赢得观众的喜爱、得到观众的关注是一个节目是否能够长期进行以及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新闻节目是最具权威的,有着其广泛的拥护者,为了适应时代、社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对传统新闻广播节目进行创新,可以使其收到更好的播出效果,提高节目的服务性以及可听性,进而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使得广播节目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对新闻广播节目播出形式的探讨可以使节目在传统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传统形式的优势。
1 广播新闻报道
广播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传统的新闻广播形式能够发展到现在,有着其难以替代的优势。首先,广播媒体属于只闻其声、不见图文的一种及时信息,虽然广播新闻是不容易保留的,但是,这种广播形式播出十分及时,可以充分发挥广播时效性强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使广播新闻在众多媒体新闻形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新闻的快是指速度,好是指质量,这要求广播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具有价值,又要有内容, 给听众带来一种充实感,要想发出好的新闻作品就要做好两者兼具。
广播新闻要想做到又快又好,就要保证新闻记者能够把握时代的需要、舆论的导向,要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能有兼顾,还要了解老百姓想听的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是与听众息息相关的,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做得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广大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新闻记者要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及敬业精神,新闻记者要随时关注周围的各种信息,随身携带所需要的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培养一个良好的职业品质。
2 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是指广播记者在现场通过采访以及报道来对新闻进行广播的一种形式,是通过现场实况报道以及现场解说的形式来进行报道的。现场报道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记者在现场中进行实景转播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同时再加上现场音响以及直播室的一系列配合,可以使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还可以使新闻达到更好的效果。
要想更好的发挥现场报道这种广播形式的优势,对记者具有一些要求。首先, 记者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足够强,这样通过记者对新闻现场观察、描述,加之音响以及画面的生动性,可以让观众感觉像身临其境,从而增强新闻效果。其次,记者对现场实况的描述、评论以一种我看到、我认为的形式播出,可以让听众有一种面对面进行传播的效果。最后,现场报道要求记者足够机智、能做到随机应变,在新闻现场,难免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也就可以充分发挥现场报道的形式,增加报道的亮点以及价值点。
3 现场直播
现场直播是和新闻事件的发生或者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的一种广播形式,这种同步可以充分发挥新闻的快捷性,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也是可以使观众感受最真切、最真实 得到一种形式。加上记者对事件以及活动的解说、描述,可以让观众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这也是将广播的特征发挥到最好的一种报道形式。
这种形式的报道更容易得到观众的信任,从而使电台获得一定的信任,使本身更具权威性。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第一时间以最全面、精准、立体的形式传播给观众是最符合广播新闻特点的。在重大事件、重大体育赛事以及文化活动发生时,现场直播的形式是最受关注的,也是最值得关注期待的。
4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报道
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很多媒体形式是无法醉倒以第一时间来传播信息的, 而广播的快捷性却可以做到,这也是广播的一个独特优势。广播跟进式报道可以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来跟进新闻动态。针对突发性事件,广播是可以有效连接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的一种立体信息的一个平台,可以更好的体现政府职能,使社会舆论、各个环节更好的连接。广播是一种良好、有效的传播工具,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尤其可以显示自身的独特优势,是值得进一步挖掘以及丰富的。
5 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编人员在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第一性的基础上,对已发生、正在发生以及即将发生的新闻进行组织策划,使新闻得到更有创意的报道的一种新闻播出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新闻资源的优势,可以选用最佳的新闻手段,进而获得更好的新闻效果。这种形式是在原有自然新闻事件的基础上的一种加工,通过刻意的安排,来增强新闻的可看性。新闻策划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放大的一种新闻播出形式,可以使新闻活动更具扩散性以及渗透性,这种经过策划出来的新闻报道是观众想要看到的,也是其他媒体所关注的,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要想更好的发挥新闻策划的作用,首先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挖掘新鲜的内容, 以更高的立意来加强新闻的可看性。其次,在策划方面要不断进行创新,以创新的思维来对待策划,使得新闻策划始终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最后,策划要具有足够的深度,无论是思想还是分析、细节都要具有更深入的认识,来反映时代的内涵,显示出时代的精神。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新闻广播节目要想一直受到欢迎和关注,就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金秋.“联播”类新闻节目的创新对策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5):164-167.
- 上一篇:消费税的含义
- 下一篇: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