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质量范文
时间:2024-02-02 17:5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生态环境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除险加固;水环境;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柴河水库
中图分类号:S942.3 文献标识码:A
水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江河、水库的水质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在满足水库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美化环境、改善库区水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概况
柴河水库位于辽宁省铁岭县柴河中下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工业和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355km2,总库容6.36亿m3,兴利库容3.36亿m3,水电站装机容量7430kw。坝址区位于东经124°24′,北纬24°24′。冬季寒冷干旱,夏季温热多雨,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干湿季节分明。多年平均气温8.1~9.3℃,多年平均年降雨737mm。流域内多低山丘陵,属长白山余脉。以松、柞、桦、杨等天然次生林为主。20世纪70年代由于只注重粮食生产,森林面积遭到大量破坏,森林涵养水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1.1库区水环境状况[1]
水库局配合铁岭市环保局、铁岭市水文局对柴河水库水质进行了长期的监测,根据各年度监测结果,对柴河水库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八五”期间,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十五”期间,五年均值超标项目有总磷,五年中PH一次值超标率54%,溶解氧一次值超标率13%,高锰酸盐指数超标31%,总磷一次值超标率56%,生化需氧量一次值超标率15%,2000年石油类监测一次值超标率100%。水生生物状况检测,“八五”期间共见到藻类28属,隶属于6个门; “十五”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46种。水生生物评价结果,溶解氧很高,化学需氧量低,底质不呈黑色,无硫化氢,植物有硅藻、绿藻,优势种为小环藻、颤藻等,动物以鲢鱼、鲤鱼、螺类为主,属轻污染。
1.2污染源管理和污水治理情况
柴河水库上游原有污染源在水库局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对水质影响较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已被取缔或关停。库区内原有的采石场、石灰生产场,也在水库局和环保部门的支持、协助下,经说服、教育,最终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最大程度减少了入库石灰水的排放。随着绿色农业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农药、化肥的使用,旅游船只、生活垃圾的排放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3柴河水库除险加固
自建成蓄水以来,柴河水库虽经多次补强,但主体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仍没有彻底解决。2006年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批准,并于2007年7月开工。这次除险加固对柴河水库的工程状况、监测设施、管理手段、管理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彻底的改善。并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旨在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改善库区环境[2]。
2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改善库区水环境质量
2.1广栽树木、退耕还林
柴河水库拥有自管荒山5000余亩,在开山造田的年代,很多林地被开垦种植。后来,由于“地”多人少,曾对外承包。尽管收入很少,但掠夺式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水资源涵养功能严重降低,水土流失加剧了对水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国家提出使全国水生态系统得到基本修复的目标以后,水库局各届领导对库区的水环境建设非常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封山固土、植草育林。如今,当年开垦起来的“粮田”已全部被果松、落叶松、油松等人工林取代。据林业部门测算,柴河水库库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99.5%。
2.2坝址区旧石场处理
水库坝址区上游旧采石场面积约2.8万m2,岩石,严重影响了环境美观。而且,的石灰岩被雨水冲积进入库内,对PH值的影响很大。
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对于岩石、风化严重的部位,进行削坡清除,尽可能使山坡放缓到可栽植树木的程度。然后,凿坑换土,栽植耐寒、耐旱、耐贫瘠的松树、杉树等树木。达到恢复植被、改善库容库貌、降低冲刷、减少入库泥沙和石灰岩水进入库区,改善水环境的目的。对于相对平坦的部位,在彻底清除石材残渣的基础上,填入可供植物生长的壤土或富含壤土的复合土。然后,种草种树,恢复植被。
2.3大坝两端山体的处理
大坝左右两端山体在水库兴建期,由于爆破,留下了很大的切痕。特别是被称为“蛇山”的左坝端长200m、高20m的范围内,岩石严重,由于风化,时常有岩块脱落。不仅严重影响环境美观,而且给管理人员、游览观光的客人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经除险加固,对大坝左右两端山体进行了彻底的处理。首先清除风化严重的山体,然后利用钢构骨架进行加固,再放上钢网,填入壤土,最后根据山体走势和地形特点,栽植树木,种植花草。达到既美化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又封盖了石灰岩体,截断石灰水入库途径。从而,降低库水PH值,改善水体质量。
2.4引济柴明渠的改造
引济柴工程渠道总长2.1公里,肩负着1010万m3的设计年引水任务,为水库的兴利供水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采用明渠引水,渠道穿过乡村,被附近村民用作垃圾场,把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放到引水渠道,对入库水质产生了较大影响,水库局、市环保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利用这次除险加固契机,对引济柴工程进行改建。把已破损严重,原来用干砌石护砌的梯形明渠,改成全封闭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暗渠。整个渠道从引水闸,经节制闸,至入库山洞口,除预留检修井外全断面封闭,彻底解决了引济柴渠道水污染问题。
2.5墙后填土植生挡土墙的设计与应用[3]
被称为“蛇山”的左坝端上游山体长200m、高20m的范围内,山体接近垂直或倒悬,无法采用固网客土固化技术。经研究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高挡土墙外侧填土植生,内侧做壁画、浮雕工艺的方法,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改善这段山体。2007年采用墙后填土植生挡土墙设计方案处理,现已运行近4年,整个结构运行非常好,没有任何变形、裂缝,墙后填土除在第一年汛后不同程度正常下沉外,栽植的树木、花草长势良好,很好地改善了库区环境。2009~2010年冬春季节,柴河流域遭遇近40年来最恶劣的低温、多雨雪、反复冻融破坏的天气,很多露天混凝土面、楼房防水等工程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这段墙后填土植生挡土墙工程没有任何损坏。
3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及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提出了在本世纪末使全国水生态系统得到基本修复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植物修复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当今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领域的热点。柴河水库把改善水环境质量作为除险加固工程的项目,利用工程措施和生态修复技术,完善库区水环境。
参考文献
[1]铁岭市环境保护局. 柴河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报告[R]. 辽宁 铁岭:铁岭市环境保护局, 1996、2000、2006.
篇2
摘要:本文选取了山东省1981―2015年环境污染数据,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确认数据可以做因子分析之后,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因子―“综合环境指标”,求出每一年的综合环境指标并进一步分析综合环境指标。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在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不断经受着环境、资源约束的考验。如何这种情况下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现如今国内外学者积极探寻的热点问题。当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和方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以及资源环境价值的确定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其中,生态环境如何评价的问题是当前比较迫切也比较棘手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面有一个方向比较受到学者关注,那就是通过计算环境脆弱度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价。史德明(2002)等在分析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脆弱生态环境评级指标,并建立了确定脆弱生态环境等级总分值的计算公式,并对不同脆弱生态环境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意见,特别强调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特点,在开发中必须注意生态安全问题。刘文泉(2002)等在分析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后,确定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评估方案,并通过多种方法确定了各个因子的权重系数,最后计算了1990年、1997年和未来5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气候脆弱度。郝永红等(2002)将灰色系统的评价方法引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将评价指标值分为高、中、低3类,首先计算出评价对象隶属于各指标类别的权系数,再将各评价指标同类别的权系数加权叠加,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权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三角坐标图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并应用该方法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金叶等(2006)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广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生态环境质量为中等,处在好与差的临界状态;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和森林植被减少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
通过将评价指标项目的实际检测结果与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开展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是另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李锋(1997)在对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荒漠化监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利用计算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之间欧氏距离的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宁夏自治区作为试点区域,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是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吴开亚等(2003)建立了3层23个指标,确定了标准值。提出灰色关联投影模型法,只需将样本投影值与评价标准投影值比较,即可确定出样本所属环境质量级别。同时,依据样本间投影值大小,可以很方便地对样本进行优劣排序。秦子晗等(2006)对四川省生态环境做了基于AHP和GIS的评价,运用AHP法对各县市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和等级划分,把划分结果输出到GIS系统中。郑乐平等(2009)在对国外水生态环境评价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生态环境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水生态环境评价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首先,只有先确定各水生态区域类型及其性征之后,才能从不同的起点出发进行评价;其次,评价标准是对各类型水体进行评价的参考条件,在原则上,应坚持原生态思想;最后,评价指标是评价工作的核心。
2相关理论基础
2.1相关定义
整体研究是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的,这里对因子分析有一定的解释:
因子分析是由Charles Spearman于1904年首次提出的,是通过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找出能综合原始变量的少数几个因子,使得少数因子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原始变量分组,使得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因此,因子分析属于多元统计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变量的个数,用少数因子代表多个原始变量。
根据山东统计年鉴读取的数据,在分析时使用到了山东省的环境污染相关数据,对此有如下定义:
二氧化硫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总质量。工业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的燃烧,还包括含硫矿石的冶炼或含硫酸、磷肥等生产的工业废气排放。
氮氧化物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总质量。
烟(粉)尘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烟尘及工业粉尘的总质量之和。烟尘或工业粉尘排放量可以通过除尘系统的排风量和除尘设备出口烟尘浓度相乘求得。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及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的往年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篇3
关键词:滦河流域;生态补偿;引滦入津;补偿资金;水质;水量
建立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滦河流域北起蒙古高原,南临渤海,西界潮白河、蓟运河水系,东与辽河流域相邻,流域面积5.55万平方千米。涉及河北、内蒙古、辽宁三省市(自治区),包括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锡林郭勒、赤峰、朝阳、葫芦岛8个市(盟),31个县(市、旗)。目前建有庙宫、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陡河、洋河等6座大型水库、456座中小型水库,其中大黑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3.37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75%。建有引滦入津、引滦入唐供水工程。2012年流域内总人口1168万人,耕地面积114.66万公顷,全流域GDP5426亿元,人均GDP约4.65万元。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也是天津市、唐山市重要水源地。滦河水生态安全对京津冀区域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引滦入津工程源头水质恶化趋势仍在加剧,影响引滦供水安全引滦入津工程自1983年通水以来,向天津累计供水225亿立方米,成为天津的生命线,为天津城市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滦水源地及沿线水源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以下简称“潘大水库”)同时呈现出水质恶化的趋势,直接威胁到引滦供水安全。根据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多年监测数据分析,2000年之后潘大水库总氮、总磷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2013年总氮、总磷不参加评价时,潘大水库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在总氮、总磷参加评价时,水质均劣于Ⅴ类水标准。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的批复》(国涵[2011]167号)和《海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滦河流域共划分水功能区57个,区划河长2820千米,区划面积194平方千米。根据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承德和唐秦分中心、锡林郭勒盟水文勘测局2014年水质检测结果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采用频次法(或均值法)进行达标评价,2014年达标的水功能区有30个,水功能区达标率仅53%。51个河流型水功能区中,全年水质最好的为Ⅱ类,相应河长811千米,占29%;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的河长627千米,占22%。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
滦河流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影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滦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流域上游地区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丧失了许多发展机会。而水生态环境又是一种公共品,滦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积极变化会给相邻京津地区带来生态利益。多年来津冀两地在上游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各项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水质安全。但由于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等因素,各项规划和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亟需建立有效的水生态补偿机制,调动流域内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上下游共同承担水生态保护的责任,共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合理体现生态环境这一公共品的价值,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在滦河流域实行水生态补偿机制,可从根本上提高这一生态脆弱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决滦河流域范围内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对资源环境消耗所产生的补偿问题,以实现环首都地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加快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
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重点环节
流域水生态补偿包括主客体界定、补偿目标和评价指标确定、补偿量估算、补偿标准确定、补偿方式选择和补偿机制构建几个关键环节。明确补偿主客体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的主体分为三类。一是政府和公共财政。滦河流域位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国家是滦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利益的最高代表,在生态补偿过程中应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二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群体。滦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受益主体不仅是本流域,还包括京津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平原。尤其天津市还是引滦入津工程的受水区,作为补偿主体责无旁贷。三是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破坏群体,包括污染物排放者、突发性环境事故肇事者,影响流域水环境质量者。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客体主要有两类,一是水生态环境保护者,二是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者。滦河流域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保证供水的水质和水量,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一系列涵养水源、保护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者主要指为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而丧失发展权的主体,如承德市政府为保护水生态环境无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无法招商引资,从而带来财政收入的减少;农村居民家庭无法选择养殖业,在种植业经营中,由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造成了产量的下降;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选择上,为保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而只能选择无污染项目,所带来的机会损失。因此,滦河流域生态补偿客体主要包括当地政府、从事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个人和企业,以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受到损失的个人和企业等。确定补偿目标和考核指标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也是天津市、唐山市重要水源地。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和《河北省主体功能规划》,滦河流域潘家口、大黑汀水源地上游多数区域属于限制开发区,其中内蒙古的正蓝旗、多伦县、太仆寺旗、克什克腾旗位于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张家口市沽源县和承德市的丰宁县、围场县、兴隆县等6县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京津水源地水源涵养区。因此,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以保护潘大水库水源地水质、保障用水安全为首要目标,主要针对水质和水量指标。根据流域水质现状、污染物状况及“十二五”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三项为水质考核指标。以潘大水库为基点,在潘大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的基础上,以上游地区水资源贡献量为补偿水量。如果补偿单元的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下游受水区向上游补偿单元按水资源贡献量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如果补偿单元的水质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且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3项考核指标中的一项或几项,则水质不达标的补偿单元需向下游受水区按水资源贡献量支付生态赔偿资金。估算补偿量根据补偿目标可知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主要包括水量补偿、水质赔偿;此外,对于渔业来说,因为流域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因此,网箱养殖状况也是需要补偿的重要部分。理论上:水量补偿量=水量补偿标准×水资源贡献量;水质赔偿量=水质赔偿标准×不达标水质的水量;网箱养殖以是否有渔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养鱼许可证为依据,分类补偿。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水量补偿标准,要参考各引水和供水价格(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入天津水价2.16元/米3、入河北0.97元/米3;按照两部制水价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供城市和工业2.16元/米3,农业1.07元/米3),结合受水区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天津、唐山和滦下灌区的水量补偿标准。水质赔偿标准,水质赔偿以水质监测结果为前提,根据高锰酸盐、总磷、氨氮3项指标的超标情况,及其对不同功能区水质的影响,确定合理的赔偿标准。网箱养鱼补偿标准,可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生态补偿方式流域水生态补偿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补偿方式,不同补偿方式互相配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取长补短,从而有效促进生态补偿建设的顺利进行。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采取的补偿方式主要包括政策补偿、项目补偿、资金补偿和异地开发。政策补偿,具体包括两类:一是承德市政府在授权的权限内,利用制定政策的优先权和优惠待遇,制定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以利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中央政府直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承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其他地区保持实质上的公平。具体的补偿方式包括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优先安排水质保护项目投资、鼓励承德地区发展清洁项目和绿色产业等。项目补偿,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例如植树造林项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等;另一类是开发性项目,即通过政府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受偿区域,发展清洁项目和绿色产业,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减轻人口和经济活动对水生态环境的压力。资金补偿:一是国家层面的财政补偿资金,由国家出资建立水生态补偿基金,用于上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治理等方面;二是受益地区财政对上游的资金补偿,如天津市政府通过向承德市支付补偿金的形式补偿因保护水源地水质而受到的损失,主要用于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工程等;三是公益项目的资金补偿,用于奖励流域水生态保护活动的参与者或帮助生态破坏的受损者。异地开发:在受益区的天津市或流域下游的唐山和秦皇岛划定一定区域,作为滦河流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工业飞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工业园区,安排一些在水源区内因生态保护而不能布置的项目,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双赢。
构建完善的滦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
篇4
关键词:土地整治;贯彻;水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55-1
进行土地整改工作,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加大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改良生态系统,并且还提升了居住的环境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不但保障了耕地、提升了耕地综合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能力、优化了生态环境,还使得土地的利用结构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可是我国在土地整改方面开始的相对较晚,土地整改规划的实施过程依旧存在各种问题,造成了当前土地整改的众多负面影响,特别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尤为明显。
1 土地整治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1.1 水生态文明环保意识较差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对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差。集中体现在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期水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中,在此项工作里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基本不存在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社会经济方向来看,土地整治过程里对于扩大耕地的目的和保护生态景观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并没有真正体现在当前时期的土地整治规划当中,土地整治规划重视的新增耕地的规模,农业用地的整治,以及农村建设当中用地的整治,对于定量的土地整治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而言较为缺乏,而定时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并不能真正权衡生态环境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较难深入。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大多具备了重数量、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措施不健全。土地整治项目在验收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审视不够全面。
1.2 土地整治环保有待规范
与进行土地整治的一些国家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现时期的土地整治还应当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范,如果依靠大型的设备、爆破方式、快速化学材料等提升土地整治效率以及短期内效益的土地整改模式,在特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因素。
1.3 土地整治生物措施应用的积极性较弱
通过土地整改给当前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逐渐暴露出来。经过大批量的混凝土进行沟渠、道路的铺设,甚至对边坡加大硬度,大量施工设备对地表面的碾压,造成了绿地和生物栖息的场地渐渐消失,对土地生态系统里的生物之间的正常交换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令生态景观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逐步灭绝,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不利。
1.4 生态环境效益和影响定量评价需要提升
全球面对土地整改的生态效益,甚至是关于影响的定量评价研究方面,都已经获得了成功,可是我国的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式是经过定性分析的方式运行的,对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分析以及对策研究还不够深入。
1.5 生态环境保护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才真正走向了土地整理的工作当中,因为起步时间较晚,所以现阶段对于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条款并不完善。
2 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通过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全面贯彻水生态文明建设,将尊敬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利发展的各个方面当中,透过改变水利发展的思想工作,加强水利建设生态环保、加强水生资源系统的保护和维护,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2.1 改变水生态文明发展工作的思路
水生态指的是人们生存的社会为了发展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自然界的水采取兴修水利、除水害以及各类事件的活动。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生态文明的内涵也得到了充实,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为先的政策。
2.2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建设包含了水害预防、水资源研发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种类的活动,在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些影响。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确解决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不断降低水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积极发挥生态环境效益。
2.3 强化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功能
水生态系统是通过水生生物群落以及水环境一同构成的,包含了淡水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于形成水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破坏的主要问题,通过适应自然规律的保护以及修复措施,将对已经受损的水环境进行修复,真正发挥出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并让水生动植物获得应有的保护。
3 结语
我国的土地整改要经历政治前期基础作为研究、工作内容和整改目标作为方向,策划相应的保护措施,推进土地整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加快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真正做到善待自然、善待科学、正确施工、维护好生态环境,进而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国元,司继涛.建设低碳城市是银川市利用对外开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
篇5
关键词:截污控源生态修复治管并重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河道水系不仅仅具有“行洪、排涝、灌溉、航运”等功能,还具有保护生存环境、保护自然等各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宜居城市目标的逐步明确,河道水系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水系的功能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等一般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观念转化。在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充分利用和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特征已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维持河流的地貌和水文特征,保证城市河流水质,协调城市建设与城市河流的关系,是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出发点。
2、河道生态整治的主要措施
河道生态整治要以全局的眼光队和网进行整体规划、部署,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全方位地进行综合整治,以恢复和提高河道的综合功能。整治措施主要包括截污纳管、雨水过滤、水环境修复等。
1)截污纳管
截污纳管是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实现雨、污彻底分流,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和保持城市水环境质量,实施水环境整治“治标又治本”的一项重要举措。
2)雨水过滤
雨水过滤针对大量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水体,采用过滤系统去除部分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其系统主要由滞留区、入渗区和植物措施三部分组成。在滞留区中地表径流经过沉淀,可去除其中部分颗粒污染物及少量溶解性污染物。入渗区主要功能是短暂贮存雨水,雨水在下渗过程中被入渗设施中的砂石等滤材或下层土壤所滤除,同时消减径流尖峰流量,减少水患。植物措施是利用地表植被来过滤并吸收径流污染物,并降低径流流速,防止表土冲蚀,提高雨水入渗、并且从系统中排出。还要通过岸边湿地带,以进一步提高入河水质。主要的植物性控制设施有草带与草沟,滤床滤料一般为砂子与卵石。
3)内源清除——水环境修复
水环境污染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用生态学方法使其得到最终解决,恢复河道生态景观。
水环境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生态修复。
⑴物理修复:主要指通过河道疏浚清除河底受污染的底泥,或者通过河道曝氧复氧改善水环境。
■ 河道疏浚
河道疏浚技术成熟、常结合河道整治、航道工程进行,适宜大范围使用,但长期效果不好。
■ 曝氧复氧技术
曝氧复氧技术是增加水体溶解氧、提高水体氧化作用、改善水体质量的有效手段。曝氧,就是通过扰动水体,促进水体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从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常用方法有在水面或者水下配备曝氧充氧机。
图-1曝氧充氧机及工作原理
在遇干旱季节、无法配引水或者突发污染事件时,可结合区内河、湖沿岸景观布置,在河道和湖泊内设置一定量的曝氧充氧机,对水体进行曝氧复氧处理。
⑵化学修复:主要指依靠环保的化学制剂与河底污染物发生降解反应,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者毒性降低。该技术也具有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难以大范围推广的劣势。
⑶生物-生态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遵循改善自然环境与净化水质相结合的原则,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模拟自然、接近自然为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以水生植物为先导,按照植物适宜的生长水深,恢复与优化水生与湿生植物,构建由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组成的全系列生态系统,并结合微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的引入,通过水生植物与动物的联合作用以及生物调节,形成一个可自我维持、达到良性循环、具有生命力的水生系统,改善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是以较小的工程量最大限度清除水体污染物,保持河流健康、可持续发展。
■ 植物措施
作为生态河岸,植物措施是河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尽量利用本地植物为主,尽少引种外来植物。水生植物的选种应考虑对提高水质自净能力有益的种类。另一方面,亲水植物应能为多种动物群落创造合适的栖息环境。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应有所限定,避免造成对河道的侵害。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兼顾景观需要,考虑能适应不同季节,以及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 生态塘处理
生态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生态塘中多条食物链的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作物、水产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了污水处理资源化。
图-2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
在城市郊区的农业保留区内,将一些地处低洼处、污染较重的湖、塘等设置为生态塘。受到污染的水进入这种生态塘中,其中的有机物不仅被细菌和真菌降解净化,而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一些无机化合物作为碳源、氮源和磷源,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参与食物网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作物、鱼、虾、蚌、鹅、鸭等产物,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 人工湿地处理
人工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地面有一定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地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对污染水进行处理。其显著特点是对有机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微生物也繁殖生长,通过对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系统中去除。湿地对氮、磷去除是将废水中的无机磷和磷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可以直接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用于植物蛋白等有机体的合成,同样通过对植物的收割而将它们废水和湿地中去除。
这种处理系统的出水质量好,结合景观设计,种植观赏植物改善风景区的水质状况。其造价及运行费远低于常规处理技术。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已建成一批规模不等的人工湿地。这种方法可处理多种工业废水,包括化工、石油化工、纸浆、纺织印染、重金属冶炼等各种废水,因此,也适合于在工业区内设置。杭州市在应用生态修复工程治理和流水系、平原湿地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使用生态修复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等综合技术建成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 生物浮床
生物浮床技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生态修复原理,将香根草、菖蒲等植物中置于浮床上,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河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从而达到改善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的目的。在较宽的河道沿岸、桥边等易于管理的位置设置生态浮床,改善水质和河道景观。
图-3生物浮床
4)长期监管
整治完成的河道需进行保洁、设施维护、排水口情况调查、水体清洁、绿化养护、生态项目养护、闸站设施及配水等工作。不仅仅要治,更要确立长期监管机制,巡查、养护到位,才能确保河道整治的成果。
3、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生活、学习环境,向往“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希望通过对河道的排污整治及生态修复,能从根本上改善河道水质,构建健康、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营造更加自然的水生生态景观,使水体与周边优美环境相融合,满足人们的亲水、休闲的需求,进一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叶碎高,王帅,张锦娟.河道植物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6(2):41-43.
篇6
关键词:城市水系 水生态 影响
水生态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实现着动态平衡。但人类社会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在开发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水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和人类的双重影响导致变化。相比较而言,近一百年来,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力量引起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是负面的、不可逆转的。在我们今天进行的城市化过程中,如何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恢复、重建适合新的形势下的水生态系统,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水系的生态价值
水系是城市生态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文明对水系生态资源在质与量俩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水系的生态资源性对于城市的基础功能作用贡献越来越大。建立城市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于城市水系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非常重要,由于各城市基础条件和发展目标的不同,应该在国家标准总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和城市分别制定,作为各个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水系的生态价值体现在水系空间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是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和边缘效应。城市中的湿地更是许多珍稀鸟类生活和迁徙的重要生境。
2.城市化进程中水系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对水生态系统影响
城市化虽然没有特定统一的模式,但却具有一定的共性。即人口的急剧增加和集聚、工业化及其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增大等等,这些都对城市水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1 随意填没水面、湿地,蚕食河道、滩地,减少了城市的水面率。
一个城市的水面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并没有规定一定要达到多少才合理。过分强调水面率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协调的原则。北方和南方城市的水面率 是无法比较的。但是一个特定地域的城市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区域内河流、湖泊、湿地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演化,必然是和本地的水文等生态资源协调一致的,任何人为的改变必然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城市水面率的下降直接导致调蓄容量的降低,面对较大的城市暴雨,市政排水管网往往难于承担量少峰高的城市短时暴雨产生的洪水,往往造成城市短时间大面积严重积水。水面率的下降也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同时使城市水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之地,破坏了城市的生物的多样性。
2.2水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化进程给水体河道带来的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农药化肥残留、生活污水排放和养殖业排放和饲料残留导致的富营养化。其中危害最大的又非工业废水莫属。
水体污染给水生态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过去是河水清澈见底、河滩水草丛生,如今是河水浑浊发臭,河滩草木不生、水中鱼虾绝迹,水面蓝藻泛滥。水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直接影响生物食物链的结构,导致水中生物群落比例失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涉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
2.3地下水枯竭,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性地质灾害
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降落漏斗,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场,加剧了地下水系统的水分循环,人为的环境污染物质通过大气、土壤、地表水系统轻易进入地下水环境,使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受到了有毒、有害物质的严重污染。
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是一个自然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和地面沉降等生态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不可逆转的。
2.4不适当的人为整治和工程建设
河道和水流是城市的血管和血液,自然的河道系统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缺乏整治、管理不到位,大部分河道及其岸线是条块分割利用、景观既脏又乱、水体非黑即臭。如何治理城市水系已经成为“经营”城市的重点工程之一。但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河道的引排、防洪、河岸稳 定防冲、整齐划一、强制换水冲污等“表面”治理措施,对河道作为水生态系统重要的内涵缺乏深刻的领悟。为了防止河岸坍塌防冲刷而普遍采用混凝土、石材等硬质材料护坡护底,使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出入渗平衡被破坏,使水―土壤―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机理被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大降低,而且随着护坡护底的硬质化,改变了依附在河道自然的河床河坡上水生植物和生物栖息的生存环境,改变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直接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灭绝;为了配合道路走向和 地块开发,对原有自然河道随意裁弯取直,破坏了蜿蜒曲折的水流带来的生气和灵气,破坏了给人们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空间的水的自然形态美;对水体污染的治理更是缘木求鱼。水体的污染并不是河道本身的问题,但人们似乎更愿意花巨资对河道“本身”进行整治,于是大量的水闸将河道截断,为了实现强制换水,又建 设了大量的泵站。这类工程的大规模建设,使河道水流非连续化,使原来流动的河流变成了相对静止的人工湖泊、池塘,水流的流速、水深及边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了河道的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生物和动物的自然繁衍产生障碍;另一方面换水使污水从城市转移到乡村,污水搬家,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3城市化过程中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新构建
城市化的发展必须首先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采取一切手段,恢复和重新构建水生态系统。
3.1规划先行
城市的逐步形成、发展与其具有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如何从生态的和可以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城市、发展城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各功能小区之间或小城镇之间的联结通过城市高架或轨道、道路交通、四通八达的地下铁路、纵横交错的光纤通讯实现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各功能小区之间以自然的森林、湖泊、河流、山川、田野 相互间隔错落,城市和乡村的区别与界限不再明显。这种面向生态的多中心城市规划,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维护城市或依山或傍水的整体自然山水格局,避免了城市盲目扩张造成对自然景观基础的破碎化,更主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了自然的河流、湖泊、湿地,对恢复和重新构建水生态环境系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2 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优化管理水资源
城市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对城市水资源的开发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那么包括水资源数量在内的水生态系统将实现自我调节、恢复并保持动态平衡,但当对水资源的开发超过系统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对城市区域内的河流进行防洪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状况,科学合理设计洪水治理标准,改变过去那种一味强调提高防洪标准的做法,事实上,防洪标准也并不是越高越安全。从控制洪水发展到管理洪水,既要给洪水出路,又要充分利用洪水,尽可能使洪水资源化;其次,对枯水季的河流进行水资源分配计算,确定水资源开发的极限值,以满足河流系统的生态用水量。
3.3 科学整治河流水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营城市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水系的整治已经作为一项建设的重点工程逐步开展。但由于规划设计观念落后,又因土地、拆迁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许多城市河道往往被人为的渠道化甚至暗渠化,河岸功能单调,采取的工程措施又过于传统,即拓宽河道、裁弯取直、水泥衬底、石砌护 坡、绿化栽树、景点建设,这些措施虽然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何整治河流水系,恢复和构建河流的水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从规划入手,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河流的自然条件以及各分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审视和把握整个河流水系的特点,从防洪、 除涝、引水、环境、生态的角度,整体规划城市水系,河流的平面曲线既不完全按照自然的或现状的格局,也不是机械地简单裁弯取直,而是充分结合城市规划布局,顺应水势的自然流畅。改变那种规则的单纯为了配合道路建设、地块开发等而形成的僵直的平直线性,赋河流以生气,赋水流以灵性,因为蜿蜒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河道断面设计应改变那种仅仅为了追求水力经济性而采用的规则几何形状,代之于集河堤、滩地、深泓于一体的复合断面;河道堤防的建设,更应体现“生态”这一新的理念,河岸的功能要跳出单一的保稳定、防冲刷的旧框框,在考虑一定的强度安全、耐久的同时,改变以往河堤护砌形式,代之于土体、植物及其他材料组合而成的有利于生物生长的准自然状态的护堤,在一些航运冲刷很少的地区甚至考虑根本就不用护堤,最大限度地使水、土体、生物植物构建 成相互涵养、依存的生态环境,畅通水体与土体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河堤的景观设计,在保证河岸公用、敞开的同时,还应在河道堤防与人 类活动区域之间保留一片自然的生态过渡带,使人、生物、环境能够和谐相处。尽可能少的建设拦河大坝、水闸、泵站,保持水流的自然流动顺畅。
篇7
【关键词】水污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
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位于我省通河县境内。企业经营面积145594公顷,局址城镇在松花江中游北岸,属通河江段。近年来由于调整产业结构停止森林主伐,取消山上采伐作业工段,实施生态移民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城镇化政策,促使城镇人口急剧增加,至2012年底,局址城镇人口已达4.6万人。林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课题。
1.月牙湖水体污染现状
1.1基本概况
清河林业局辖区内水系、沼泽、湿地发达。小古洞河、大古洞河、西北河均是松花江中游的一级支流,大古洞河与其支流半截河在入江口前形成湿地,经人工修建筑堤,形成月牙湖。湖水的补给源是大古洞河水。
月牙湖位于清河林业局局址北3.6公里,因呈月牙形故得名月牙湖,湖体与松花江平行,与松花江水平距离为40米。月牙湖原为森林采伐时期的贮木场出河口,水域面积24公顷,水深1.5-2.0米,蓄水4.8万立方米。湖中心有小岛,修有亭榭。沿江一侧有出水口,靠近城镇一侧有2处排污口。大古洞河是现清河镇的供水水源,为Ⅲ类水质,其流经清河镇镇郊稻田区后注入月牙湖,由于稻田区水系化肥等原因,使其入湖水体总磷、总氮、生化需氧量严重超标。由于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现生活污水及其中中小企业工业污水日排放量估算约为1.2万吨,加之大古洞河农田灌溉水均通过管涵未经处理直排月牙湖,将月牙湖作为氧化塘,经稀释降解后由沿江一侧出水口排出。
1.2湖体水质污染分析
2012年经环境监测部门对月牙湖水体水质监测,其湖体水质已严重污染,呈富营养化状态。各项主要污染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已大幅度超标,而对于生态保护有益的项目数值则大幅下降。具体结果见表:
2012年清河林业局月牙湖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及水质状况表 单位:mg/L
依据表中数据主要污染指标,与Ⅲ类水质相比较,溶解氧为劣Ⅴ类,高锰酸盐指数为劣Ⅴ类,五日生化需氧量为Ⅴ类,氨氮为劣Ⅴ类,总氮为劣Ⅴ类,超标12.23倍,总磷为劣Ⅴ类,超标6.4倍。湖体水质为劣Ⅴ类。属严重营养化水质。
原本是一湖清水,经20多年的城镇生活污水无处理措施的直接排放,逐年增加的污染物超载负荷运行,月牙湖依靠自身的生态环境现已无力再继续承担城镇生活污水的稀释、降解,完成达标排放的重担。
2.湖体生态修复建议
清河林业局辖区内月牙湖是松花江中游非常重要的水资源,承担着农田灌溉、渔业生产、环境质量调节等重担,保护月牙湖的生态健康刻不容缓。如何修复月牙湖水体,经调查并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2.1监督管理
绝对禁止设置新的排污口,在清河林业局局址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绝对禁止任何单位和企业设暗管,偷排污水。对于渔业生产、旅游开发等促进经济建设的项目应本着科学合理、适度开发的原则。具体工作由林业局环保部门监督实施。
2.2工程措施
在我省加快建设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政策的支持下,2012年省政府批准了清河林业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计划,2013年即将投入建设。并预计年底建设完成。
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应迅速封堵现有两处排污口,尽快清除原两处排污口湖底淤泥。对于有碍于湖体生态恢复的附属工程设施要少建或拆除,恢复湖体本身的自然条件,净化生态环境,做到控源截污。
2.3实施生态修复及治理的技术措施
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是治理富营养水体的关键技术。种植水草就是修复湖体水质生态的最有力最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水草和藻类是湖泊中的两类主要植物,它们在水体中相生相克。水草生长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多,则藻类吸收的少,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水草丰盛了,就会吸收水体中大量氮、磷等元素,水草类水生植物的生长有效消减了排入湖中的外源营养盐负荷,同时又大量抑制了淤泥中营养盐分的释放。使湖泊处于负营养或中营养水平,负营养或中营养水平的水质不益于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是健康的水质,则藻类不会大量繁殖,并逐渐消亡。
种植水草类植物要用当地物种,严禁引进外来物种,以免造成意想不到的生态危害。当地可利用物种极为丰富,可选择种植小叶樟、苔草、柳叶鬼针、龙胆草、百合花、香蒲、睡莲等水生植物。经适当种植2~3年后,水草类植物将使湖体水质的氮、磷等物质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将有效改善湖体水质的富营养化水平,湖体水质可恢复至污水排入前的Ⅱ~Ⅲ类水质水平。
2.4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月牙湖水资源
月牙湖上游是大古洞河,水质为Ⅱ类,下游是松花江,形成河湖江上下连通,水源补给与流动性能好,月牙湖开发利用价值非常高。月牙湖水可作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渔业养殖以及开发旅游业等项目应用。
以适度开发,保护优先的环境政策为前提,待月牙湖水生生态修复后,可开发建设一个中等规模的渔业养殖场,要求湖水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湖中应禁止商业化养殖珍珠,因为珍珠生长过程中,需要吃大量浮游生物,富营养化的水质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水肥则浮游生物多。养殖户必然要向湖中投放大量有机肥,不到3~5年,湖水发臭,又回到富营养化水平,湖体水质的生态环境又将遭到破坏。
现森工国有林区辖区内的多个林业局已经依托自然资源,相继开发了旅游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热点。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了交通、餐饮、绿色农业以及服务业等多个产业,对于解决林业产业工人转产开辟了新路。月牙湖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旅游开发大有潜力,旅游收入又会循环利用到环保建设上,两方面均有利,适度的开发前景一定十分美好。
3.结论
清河林业局月牙湖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在消除外源污染、控制环境的条件基础上,通过恢复种植原水生草本植物使湖体水质逐渐恢复。而利用生物恢复生态环境是环境保护行业的首选方案,其利用价值、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是可取的。相信一个波光粼粼、清澈透明的美丽月牙湖,在不远的将来即将会呈现清河人民面前,美丽的清河将为美丽龙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价值,而且还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黑龙江自然地理区幅员广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水生植物的分布较南方少,但也具有一定的种类数量和规律性。地处黑龙江的大庆地区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56.3万公顷,其中分布大量野生的水生植物,并有为数不少的观赏性极高的种类。
关键词:水生植物园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水生植物对大庆地区水域景观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庆油田的废油很多流失到了附近区域的水体中,而水生植物在清除油污方面也发挥了明显的净化效果。同时,为水中的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栖息隐蔽场所。
一、对大庆地区野生水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建议
水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在池中水畔栽植数株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水生植物,水景会陡然增色,令人心旷神怡。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监测与控制大气和水体污染,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还能改善水体,消除污染,让人们享受自然美景。如何在大庆开发利用湿地水生植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园林湿地水生植物的研究
应研究水生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与生长环境,以利于在建造湿地景观中合理地利用不同生态型的湿地植物,使其达到美化湿地景观与发挥生态功能的要求;我们需要在诸如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园林水生植物配置方面,景观绿化美化效果方面,在湿地植物监测与控制大气和水体污染,净化水体及其他经济使用价值等方面应展开大量的研究工作。不少管理相对粗放的早生园林植物,也可以培养用来配置湿地景观。反过来,有的水生植物,用在旱生园林栽培上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这需要我们去认真试验和研究。
2进行园林水生植物种源的储备
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兴起,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质量也有了新的认识,各种景观水体和水景住宅会不断出现,水域面积也会急剧增长,因此,水生植物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据业内人士透露,水生植物市场十年不会饱和。因此,在水生植物需求量大的大庆地区,更应大量繁殖储备优良的水生植物。我们应结合实验基地课题的研究,广泛引种培育,建立水生植物品种数据库,为园林湿地绿化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资源。
3加强对优良本土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
由于本地水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强,特性稳定,生态效益明显。因此,加强对优良的本土园林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是很有必要的。优良的野生和乡土园林湿地植物如:慈菇、葛蒲、莺尾、灯心草、蕉草等效果相当不错,这些需要我们园林工作者去收集整理和去充分开发利用。加强对优良本土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对防止和控制外来对大庆地区野生水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建议。
水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在池中水畔栽植数株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水生植物,水景会陡然增色,令人心旷神怡。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监测与控制大气和水体污染,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还能改善水体,消除污染,让人们享受到花美、叶绿、水清的自然美景。
二、如何在大庆开发利用湿地水生植物?
1加强园林湿地水生植物的研究
应研究水生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与生长环境,以利于在建造湿地景观中合理地利用不同生态型的湿地植物,使其达到美化湿地景观与发挥生态功能的要求;我们需要在诸如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园林水生植物配置方面,景观绿化美化效果方面,在湿地植物监测与控制大气和水体污染,净化水体及其他经济使用价值等方面应展开大量的研究工作。不少管理相对粗放的早生园林植物,也可以试验、驯化用来配置湿地景观。反过来,有的水生植物,用在旱生园林栽培上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这需要我们去认真试验和研究。
2进行园林水生植物种源的储备
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兴起,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质量也有了新的认识,各种景观水体和水景住宅会不断出现,水域面积也会急剧增长,因此,水生植物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据业内人士透露,水生植物市场十年不会饱和。因此,在水生植物需求量大的大庆地区,更应大量繁殖储备优良的水生植物。我们应结合实验基地课题的研究,广泛引种培育,建立水生植物品种数据库,为园林湿地绿化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资源。
3加强对优良本土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
由于本地水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强,特性稳定,生态效益明显。因此,加强对优良的本土园林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是很有必要的。优良的野生和乡土园林湿地植物如:慈菇、葛蒲、莺尾、灯心草、蕉草等效果相当不错,这些需要我们园林工作者去收集、整理和去充分开发利用。加强对优良本土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对防止和控制外来衍特别快的水生植物如菱!荐菜等应控制其生长区域或定时打捞清除,以防繁殖太多,反而影响景观效果以至水质和环境。
篇9
关键词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73-02
1概况
柴河水库坝址区位于东经124°24′,北纬24°24′,距铁岭市区12 k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 355 km2,总库容6.36亿m3,设计灌溉面积2.67万hm2,设计工业和城市生活年供水8 150万m3。库区冬季寒冷干旱,夏季温热多雨,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干湿季节分明。多年平均气温8.1~9.3 ℃,多年平均降雨量737 mm。流域内多低山丘陵,属长白山余脉,以松、柞、桦、杨等天然次生林为主。20世纪70年代由于只注重粮食生产,森林面积遭到大面积破坏,森林涵养水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柴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主要有:大坝上游坡块石护砌、反滤层更换、92.0 m高程以下抛石固坡,下游坡原护坡拆除、更换碎石护坡,上、下游坡马道、排水、坝端植物防护工程,工程管护房建设;东西坝端山体危岩处理;旧采石场生态改造;泄洪洞内渗漏处理,尾水渠第二消力池建设,渠底及岸坡钢筋混凝土板衬砌;溢洪道底板改造;闸墩、堰面、门体处理;泄洪洞进出口、溢洪道闸门液压改造;大坝、泄洪洞、溢洪道自动化工程建设;坝址区环境改造,库区绿化及水生态环境建设等。
2库区水质状况分析
水库局配合铁岭市环保局、铁岭市水文局对柴河水库水质进行长期监测,依据地表水评价标准(GB3838―2002)[1],按饮用水源Ⅱ类标准,根据各年度监测结果[2],对柴河水库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八五”至“九五”期间,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1994、1995年丰水期pH最大值分别超过标准值0.81、1.10个pH单位。“十五”期间,5年均值超标项目为总磷,5年中pH一次值超标率54%,溶解氧一次值超标率13%,高锰酸盐指数超标31%,总磷一次值超标率56%,生化需氧量一次值超标率15%。水生生物状况检测,“八五”期间见藻类28属,属6个门;“十五”期间检出浮游植物5门46种,水生生物评价:溶解氧很高,化学需氧量低,底质不呈黑色,无硫化氢,植物有硅藻、绿藻,优势种为小环藻、颤藻等,动物以鲢鱼、鲤鱼、螺类为主,属轻污染。
3环境影响分析
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1.1大气环境影响。工程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现场建筑扬尘、粉尘,运输车辆造成的扬尘、尾气等。机械运输、车辆行驶、爆破、土石方开挖等,将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飘尘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3-4]。此外,在水泥、钢材、模板、石料运输、装卸和搅拌机拌合混凝土、倒料过程中,将可能带来粉尘污染。
根据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施工材料有:水泥47 77 t,钢筋316 t,土石方开挖6.07万m3,块石护坡及抛填12.17万m3,碎石7.5万m3,砂子0.97万m3。经分析所产生的废气,以及拌合、筛分、材料装卸等产生的粉尘、扬尘,会造成局部空气污染。由于工程位于空旷的山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车流量较小,运输途中的粉尘、扬尘不大,同时道路又经常洒水维护,因而对施工区及沿线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会有明显影响[5-6]。
3.1.2工程施工中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时期,施工机械运行、岩石爆破、土方开挖、构筑物拆除、石材加工、模板支护、混凝土搅拌、浇筑、振捣等产生的噪声会对行人及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坝下游坡碎石面层由抚顺市购入,在材料运输过程中,从材料产地到施工现场,穿越部分乡镇,其车辆噪音对道路两旁近距离住户有一定影响,但因这条公路多为山区,影响住户较少。
大型机械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凿岩机、皮带运输机、卷扬机、砂料筛分机、自卸卡车等38台。此外,混凝土搅拌机、空压机、木工刨床、电焊机、切割机、一顿翻斗车、小型四轮车等49台。所产生的噪声强度高,特别是大型设备的噪声可达100~120 dB。作业区噪声对从业人员有一定污染,施工增加专用降噪设备,避免设备集中使用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人的危害[7-8]。
3.1.3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表现在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施工机械、砂石骨料的加工、清洗等生产废水是形成SS污染的主要源;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污水是产生COD、BOD5等的主要污染源。如果按施工期平均人数180人,人均日用水定额90 L计算,总用水量16.2 m3/d,按生活污水排放比例60%计算,则后者产生的生活污水9.72 m3/d。按COD和BOD5占生活污水中的浓度200、100 mg/L计算,每天产生的COD和BOD5污染量分别为1.944、0.972 kg。上述原因对地表及地下水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次除险加固,坝上游坝坡抛石加固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装载机装船、运送到各作业面,柴油泄漏会对库区水质产生石油类污染。安装专用防护设备避免柴油泄漏污染库区水质;上游坝坡块石翻砌、反滤料更换、西坝端山体危岩处理、旧采石场生态改造等项目均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修复技术,可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对库区的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长远的意义。
生活区及其他项目区均在库区下游,不会对库区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但铁岭市自来水公司在春、夏、秋三季以北水源取水为主,而北水源建在柴河下游河道,提取柴河水。因此,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减少工区生产、生活对库区下游河水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做好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使其由北水源提水为主,改为全部或大部分采用东水源管道引水,确保铁岭市民的生活用水质量。
3.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坝坡风化块石、碎石料清除、马道拆除、两坝端风化岩石拆除、旧采石场陡岩爆破削坡、泄洪洞洞内弃渣、溢洪道混凝土拆除物、旧管护房拆除等。总弃渣量31 089 m3,旧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石方开挖422.5 m3,四类土方开挖7 796.2 m3,外运弃渣15 686 m3,运入复合壤土7 500 m3,壤土2 500 m3,根据设计植草、种树;永久弃渣场用复合壤土填埋后栽植风景树。使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恢复。
3.1.5施工期对从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噪声污染、气体污染、粉尘、震动等会对从业和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需配备专用保护用品,以降低对从业者的危害。施工人员生活区独立,应提高卫生环境条件,生活垃圾集中排放,以保证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3.1.6施工期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强调水土保持,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不同施工阶段实施不同的防护措施[9]。主要包括对工程开挖面、堆渣及施工场地的防护措施。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站铁岭分站跟踪监测,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发生的基础条件。工程建设中虽然实施一定量的开挖、堆渣等活动,但该项目应用现代化跟踪监测手段,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防治措施,从管理和施工工艺上强调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初步形成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因地制宜、紧密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工程实际绿化面积4.32 hm2,共栽植乔木3 951株,栽植灌木4 377株,铺草坪2 040.33 m2,水腊绿篱1 869 m。乔、灌、草结合,林草治理措施与项目绿化美化相结合,很好控制了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
3.2工程竣工后对环境的评价
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消除工程隐患的基础上,把坝址区生态环境改造和库区水生态环境修复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经过移山造坡、恢复植被,改造坝址区旧采石场,客土固化坝两端山体,生态防护墙解决西坝端山体危岩,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果园改造等,工程管护区和流域内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水库管理自动化程度更高,防洪减灾措施更有效,这些都有利于管护区和流域生态环境改善。
4结语
柴河水库作为铁岭市唯一的生活与工业水源地,经除险加固后,工程完全达到设计标准,运行状况和管理手段全面提升,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防洪标准提高,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兴利除弊的能力增强,对铁岭市乃至辽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已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建设加以改善,随着工程的运行很快恢复。因此,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在柴河水库除险加固的有效结合,不仅解除了工程安全隐患,同时也使水库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5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 铁岭市环境保护局.柴河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报告[R].铁岭:铁岭市环境保护局,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
[3] 宋建忠,姜志文.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在柴河水库水质分析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2007(3):15-16.
[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6]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OL].(2001-08-02)[2011-08-02].http://envir.省略/law/airql.htm.
[7]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柴河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R].沈阳: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
篇10
关键词:城市人造水面 水质变化特征 保护对策
城市人造水面是城市河道中的主要部分,在城市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主要作用。人工改造的城市水面既具有自然河流的生态特性,又能达到人类要求的行洪和排涝目的。人工改造的城市水面形态主体还是自然河道形态,改造仅是部分形态,改造的主要内容是裁弯取直、边坡衬砌、河道疏浚、设置橡胶坝等。从生态学观点来看,人工改造城市水面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生境的变化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利工程在不同程度上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某种胁迫,具体表现为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造成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其后果是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
近年来,西安市加大了对城市人造水面的建设力度,决定在市内8条河流中面临干枯的河道上修筑起21个人造水面,形成水面约1333 hm2。本文以浐河人造水面为例,对近十几年来浐河水质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正在建设的和待建设的人造水面具有借鉴意义。
1 城市人造水面的定义与功能
1.1 城市人造水面的定义
城市人造水面是城市水面类型中的主要部分,它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构建良性城市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城市人造水面主要是为了城市泄洪、排涝、供水、排水、增加城市生态景观水面及改善局部城市气候而修建的,人工改造的城市水面既具有自然水面的生态特性,又能达到人类要求的行洪、排涝、改[1]善气候景观等的目的。但是由于人工改造工程在不同程度上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某种胁迫,表现为城市人造水面其生态系统较为简单,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人工化程度高,缺少自然性和多样性,此外,城市人造水面也亦造成水面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
1.2 城市人造水面的功能
由于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而且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人造水面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防洪排涝功能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水面的大小直接影响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可见城市水面面积在防洪排涝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城市防洪压力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水面面积不断减少造成的。
(2)环境容量功能
水体具有较大的纳污能力和自净功能,在城市水生态系统中,水域的大小决定水环境容量。水面面积越大,水体越多,水环境容量就越大,在污染物排放量不变的条件下,水环境质量就越好。开阔的湖、塘可以沉淀水体中部分颗粒物质以及吸附于其上的难降解污染物质。
(3)美化景观功能
对城市居民而言,蜿蜒流动的城市河流提供了清新、动感的水体环境,在幽静中隐含着灵秀;广阔的湖面池塘为市民带来开阔的视野,在烦嚣的城市氛围中体验到恬淡、安然的休闲意境。对水生生物而言,变化的水面形式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各种富于变化的生境,提高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空间。
(4)城市水面的文化功能
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城市水面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景观,更是城市中的文化景观。人们除了维持生命需要水之外,还有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天性。城市水面的景观,是人类的生活理想和创造能力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凝结化和形态化,是人与水的结合点,是人类在自然风物中倾入情感的结晶。
(5)生态功能
城市水面是城市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它在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作为城市的命脉,水面区维护着城市生命的延续,不仅承载着水体循环、水土保持、储水调洪、水质涵养、维护大气成分稳定的运作功能,而且能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环境容重,促使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
(6)经济价值
适宜的城市水面面积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张家港、绍兴等等,都非常重视城市适宜水面面积的研究和规划工作,拟通过建设一批人工湖、拓宽河道宽度或恢复自然河道等方式来增加水面和改善生态景观,调节局地小气候,达到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效果。
2 西安市城市人造水面水质变化特征分析——以浐河人造水面为例
2.1 研究概况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乡秦岭主脊紫云山的月亮石西侧,长66.4km,主河道比降9.9‰,流域面积752.8 km2。流程短,坡降大,水流湍急,冲刷切割显著。浐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1.893×108m3,年均流量6.0 m/s。
浐河人造水面位于西安市灞桥区长乐坡由橡胶坝拦截来水而形成,宽170m,长1.5km,水面面积约23.3 hm2,蓄水量约30×104m3,平均深度1.5m左右。蓄满水后,对下游不会造成影响。浐河城市人造水面的建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沿河一带气候,降低局部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水面的形成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2.2 浐河人工水面水质变化特征
1993-2003年浐河人工水面水质的监测结果如图1至图5所示。
2.3 浐河人造水面水质现状评价
2.3.1 评价标准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2.3.2 评价方法
在浐河口水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计算模式:
式中:Pi——单因子指数;
Ci——单因子检测平均值(mg/l)
Csi——单因子评价标准(mg/l)
当单因子指数>1时,说明该水质项目已超过规定标准,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3.3 评价结果及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浐河人造水面各项监测指标均严重超出国家标准,结合监测总表可以看出,有些监测项目最高年份可超出标准数十倍,水质呈有机型污染。但高锰酸盐指数、BOD5、挥发酚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DO和氨氮则出现跳跃的情况。由于浐河地表水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对浐河人造水面污染的防治已经不容忽视。
3 浐河人造水面保护对策
3.1 浐河人造水面水污染类型分析
浐河水水质较差原因有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种。外源污染又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上游及沿岸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非点源污染主要是由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将氮、磷元素通过地表径流、游人及附近居民休闲旅游活动等而带入。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及污染源的特征,内源污染大致有:湖泊养殖、湖内旅游、湖内船舶、底泥污染以及大气干、湿沉降等。针对本水体的内源污染主要指底泥污染。
3.2 浐河人造水面水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3.2.1 微观层面
(1)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的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混凝沉淀法具有投资少、操作和维修方便、效果好等特点,可用于含大量悬浮物、藻类水的处理,对受污染的水体可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2)杀菌消毒
为了抑制水中菌类的生长,可在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铜离子含量为1mg/l)。当水体滋生了藻类时可向水体中投加氧化剂,如次氯酸钠、液氯、漂白粉、臭氧、异噻唑啉酮等进行杀菌消毒。
(3)曝气充氧法
水体曝气充氧是指对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复氧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使其保持好氧状态,防止水体黑臭现象的发生。曝气充氧的方式有瀑布、跌水、喷水3种,但这3种方法的能耗都很高,故极少24h连续运行。而且,仅依靠水的曝气充氧只能局部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而很难保证整个水体的好氧环境,因此其只能作为人工水面处理的辅助手段。
3.2.2 宏观层面
(1)针对点源污染应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在农村城市化或城镇扩建的同时,应搞好城镇下水管网配套建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2)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将氮、磷元素通过地表径流带入河流。一般施入农田氮肥只有部分被农作物吸收,而未被吸收的氮可达50%,甚至达80%。合理地施用化肥及农药不仅可降低农产品成本,也是减少氮、磷元素流失的有效途径。同时应推广采用无磷或低磷洗涤剂产品。
(3)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底泥犹如一个营养物质储存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这个储存库向水中释放氮、磷等营养物质;这种释放作用,可能在外源性氮、磷被截断后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使水质继续维持富营养状态。因此,应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浚,减少河底污泥淤积。
(4)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游人的环保意识,减少对水面的人为污染。
4 小结
城市人工水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通过分析和研究,浐河人造水面水质呈有机型污染,其污染包括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应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方面进行污染防治,改善浐河人造水面水质,使之在西安市城市水生态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超,王沛芳.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周 杰,章永泰,杨贤智.人工曝气复氧治理黑臭流[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4):47-49.
[3]邹 平,江霜英,高廷耀.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2):24-25.
[4]陈 慧,王 进.巢湖富营养化危害及控制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S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