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税改革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4-02-02 17:5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税改革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费税改革的背景

篇1

关键词:消费税改革;方向和内容;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税收入随之增长,为我国的税收收入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的消费税从开始出现发展到现在经历过几次改革,前几次大多都是对一些商品新征消费税,新增一些税目或者提高一些商品的消费税税率,或者对一些商品降低税率。最近新的一次消费税受到广大人民的密切关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消费税改革的方向是主要针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品、高档消费品以及高档服务,将它们纳入消费税征收的范围,改革还会将一些不适合继续征收消费税的产品从应税品目中剔除。原来的消费税只在商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环节进行征收,而改革之后征收环节将会转移到零售环节。

一、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相关背景

199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消费税制度,是我国消费税改革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此后我国开始征收消费税。当时,消费税的税目按照不同的消费品划分为11个税目。自1994年建立了消费税制度并开始征收消费税以来,消费税制度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包括税目和税率都没有变化。

直到2006年,对消费税制度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改革。这次改革增加了几个税目,同时取消了对护肤护发品、汽车轮胎、酒精等几个税目,增加了一些其他的税目,比如成品油,实木地板、一次性筷子、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具等等。还针对一些商品的税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得消费税制度更加优化和完善,对我国的税收起到更大的作用。

2008年和2009年,我国首先对一部分乘用车的消费税率进行了适当的提高,然后又对成品油的税费进行了相应

的调整。

2015年,我国又增加了一个消费税税目即涂料。截止到2016年,我国消费税的征收税目增加到15个。

我国的税收结构正在经历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税收项目增速放慢,消费税成为我国税收的主力,增速比较大,所以对消费税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完善我国消费税制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消费税对我国的财政税收收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加财政收入,而且能够正确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向,调节人们的收入分配。在消费税的不断发展中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是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消费税制度。由于我国的税收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说新一轮的消费税改革势在必行,也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引导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解决在发展过程中消费税制度出现的一些问题。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消费税的改革方向将会是:首先是调整一些商品的税率。比如烟酒类消费品的税率可能会适当增加,而对于化妆品来说,税率将会减免。其中化妆品的税率从1994年规定的30%之后,这么多次改革都没有再对化妆品的税率进行调整,此次的消费税改革,可能⒒妆品区分为一般化妆品和高档化妆品,而对于一般化妆品可能将会取消征收消费税。其次,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部分高档消费品以及部分服务进行征收,与此同时还会将一些不适合继续征收消费税的商品从税目中剔除。

其实,回首我国的历次消费税改革,大致的改革方向都是为了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在前几次改革中有个别税目一开始有但后来被取消。但是在后来的几次改革,越来越多的商品被征收消费税,而很少有商品被取消征收消费税。

三、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作用

我国消费税从建立开始经历了数次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税也逐渐成为我国税收的主力,新一轮消费税改革主要是针对之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整,能够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调整人们的消费结构,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一)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升级消费结构

这次消费税改革主要是对烟酒等消费品和化妆品的税率进行调整。另外,改革还涉及到对成品油的税率进行调整,适当的提高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消费税率,同时,对高能耗、高污染及高档消费品和服务进行征税,适当的扩大了征税范围。这些改革措施都会对人们的日常消费产生了一些影响,能够引导人们消费更加合理化。由于烟酒等消费品的税率进行适当地提高后,人们可能会减少对这方面的支出,尤其烟类产品的减少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环境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此外,对一些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品进行征税,鼓励人们对低能耗产品的消费,能够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消费税改革能改善我国的财政收入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几大税源,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等几种重要的税种在近些年的收入情况都不是很理想,近几年的增速都比较小,甚至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2015年我国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速度只有0.8%,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1%和8.6%。令人吃惊的是,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竟然出现负增长,而且高达-13.2%。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消费税收入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在2015年都有很高的增长率,同比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8.4%和16.8%。这就有力的表明了我国的消费税对我国的税收收入具有很大的作用。进行消费税改革将会更好的保持消费税良好的增长势头,更能保证我国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我国的消费税制度从建立到现在经历了几次改革,其实都是为了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改善并解决原来的消费税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税收制度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18个税种,消费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税种,近些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最近一些年的增长势头越来越好,对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此时继续进行消费税的改革,将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由于其他的一些税种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比如对增值税进行“营改增”改革等举措,消费税只有进行适应时代经济的改革才能使我国的整个税收系统得到全面的升级和发展。我国有了完善的税收制度才能更好的实施税收政策,不断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才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四、结语

消费税改革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我国的财政收入,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新一轮消费税改革备受关注,其改革方向决定了改革内容,进而决定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政府财政的收入。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历次的消费税改革历史,以及最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背景、方向及内容,进一步分析了消费税改革对人们的影响,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当然消费税改革还是处在进行时,需要进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发现需要改善的问题,让消费税更好的为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宪,谢剑波.消费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兼论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我国消费税改革[J].财会研究,2012(23):19-23.

[2]魏娜.从国际发展趋势看我国消费税改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8):159-160.

[3]尹唯佳.我国烟草消费税改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范仙婷.从征税范围调整谈消费税改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篇2

论文关键词:燃油税改革的分析

 

自1994年起,人们期待已久的燃油税改革历经十四年“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是当前我国税制改革中继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出台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对社会许多行业及人们的生活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对委属企业经济指标的影响不明显。

一、 燃油税改革基本内容

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燃油税改革就是将现有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实行“捆绑”收费。这种燃油税制实质上是通过将养路费“捆绑”到油价上,将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在道路等公共设施日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大背景下,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它利用税收杠杆引导燃油消费者节能减排,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于国于民是利大于弊的好事情。

二、关于燃油税的税负及征收问题

1、燃油税占汽油零售价34.6%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施燃油税。美国对汽油征收30%的燃油税,英国税率是73%项目管理论文,日本税率是120%,德国税率是260%,法国税率是300%。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燃油税税负大体为40%左右,韩国、印度、新加坡、俄罗斯、中国香港和澳门的汽油零售价格中燃油税所占比重分别为31.5%、52.1%、26.1%、44.2%和39.3%。

我国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后,税在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中所占比重将分别达到34.6%和30.7%,仍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燃油税税负的平均水平。

2、燃油税通过生产环节征收

目前我国90%以上的成品油是由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生产的,燃油税通过生产环节征收,纳税人和税源相对集中,可以降低征纳成本。如果在批发和零售环节征收,核算比较复杂,同时容易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此外,在生产环节征收成品油消费税,还可以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理顺分配机制。成品油消费税是从原属于地方收入的养路费等转化而来的,改革后先作为中央税,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将收入分配给地方,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收入行为,加强监管,保证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专款专用。

3、燃油税从量征收多用多缴

从国际来看,燃油税的征收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从量征收,二是从价征收。从量征收,由所使用燃油的量多少来决定,使用量大的,自然需要多缴,如美国、加拿大等国;而从价征收,即以现有成品油价格为基准按一定的比例征收,并根据油价变动而浮动,如德国。

这次税费改革采取从量征收主要是为了形成税收与油品价格变动没有直接关系,只与用油量多少直接关联的机制,而且成品油消费税从量征收比较简便站。

三、燃油税改革对四大行业的影响

2009年1月1日,《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将开始实施,对与此相关的汽车运输、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运等四大行业影响各不相同。

1、汽车运输业:费用明显降低

燃油税改革对汽车运输业而言,将减少公路养路费、公路运

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三项费用支出,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以河北省一辆25吨的货车为例,每月每吨养路费190元,养路费月支出4750元;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每月1500元左右,三项费用合计6千余元,全年可降低费用7-8万元。

2、石油化工: 炼油毛利由亏转盈

由于国家和地方都没有含税油的总量数据,石油商通常会减少含税油量而增加非含税油量。这样项目管理论文,本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下降而相应下调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保住了原来高价位,燃油税改后,两大石油集团业绩会比大家预期的要好。同时,推进成品油价改,有利于长期理顺价格机制。2009年国内炼油毛利将从-752元/吨上升至68.7元/吨以上,实现扭亏为盈。银河证券认为,因为燃油税改革的推出将上调中国石油2009年业绩至1.05元,上调中国石化2009年业绩预测至0.65元,。

3、汽车业: 小排量受益大

2008年前5个月,国产越野车销量同比增长39.72%,进口越野车更是增势迅猛。缺乏税收等经济调控手段正是高油价背景下“耗油大车”仍大行其道的原因。而燃油税的推出,行业对于中小排量车型、柴油车型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将有所倾斜,也将给一些具有先进动力技术的生产企业带来空前的机遇。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拥有家庭轿车的私家车主而言,在考虑税费支出时可以计算税费平衡点的行驶里程。改革后按河北省标准,每月可减少养路费支出105元,年节约1260元。由于每升汽油增税0.8元,按百公里耗油量10升测算,税费平衡点为每月行驶1312.5公里,即月行驶超过1312.5公里,燃油税大于养路费;月行驶不超过1312.5公里,燃油税小于养路费,与改革前相比费用减少。

4、航空航运业:直接影响有限

对航运业而言,船舶使用的成品油主要是船用燃料油和柴油。船用燃料油为动力油,而柴油主要用于船舶发电,两者的比例约为9:1。根据目前情况,船用燃料油征收燃油税的可能性不大,而柴油由于占比较低,其价格上涨对上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对航空业而言,由于航油不属于燃油税征收范围,故开征燃油税对航空业没有影响。考虑到航油占航空公司总成本的比例已高达40%,随着国内航油价格的下调,将有利于缓解航空公司经营压力,对航空公司形成利好。

篇3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消费税改革背景及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消费税在征税范围、税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税率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税;高耗能;高污染

一、高耗能高污染消费税征收的背景及现状

中国在推行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一直都是采用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过度开采、废弃率居高不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环、恶化。环境污染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并成为其长远发展的障碍。由此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同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幸福指数有关。

“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2013年5月,在国务院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将部分严重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据此合理调整消费税的税率和征收范围。同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中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调整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征收范围和税率。文件中明确指示要将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那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在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强调推动消费税、资源税的改革。2014年11月国务院对消费税的范围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提高了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消费税,停征成品油的价格调节基金,同时取消小排量摩托车、汽车轮胎、酒精等日常消费品的消费税。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消费税改革扩围及条税率的思路,同时也是消费税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鼓励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有利于加快节能减排的进程,早日达成节能减排目标,对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耗能高污染消费税征收问题

自1994年消费税开征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税经过数次调整改革其环境保护功能得到加强。将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课征消费税,有利于抑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为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在现有的消费税中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被列入消费税的课征范围,但仍然在着征税范围小、税率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一)征税范围设定问题

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消费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目前现行的消费税13个税目与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相关的税目比较少。在13个税目中与之相关的只有8个税目,其中关于节约资源类税目主要有成品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方板3个税目;小汽车、摩托车、游艇3个税目主要与高耗能产品有关;而涉及环境污染产品税目的有烟、鞭炮烟火等。由此可见,我国消费税中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中仅有17种消费品被列入征收范围,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不符,征税范围较窄,无法发挥消费税的环境保护调节功能。

(二)税率设计问题

过度消耗资源累产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的对不可再生资源过度消耗,不仅会增加环境负担同时也会给国家带来能源危机。成品油的税率虽然有所调整提高,但无法与世界其他国家家的税率相比。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将汽油的税率统一提高至1.12元/升,不在将汽油分为有铅和无铅两档;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的税率由原来的0.8元/升提高至0.94元/升;石脑油、溶剂油、油自1.00元/升提高至1.12元/升。经过2014年的调整后我国成品油的消费税税率有小幅提升,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品油、燃油税相比仍然偏低。从各国的税率来看,大多对成品油、燃油课征较高的税率。如韩国为2.87元/升,日本燃料税税率是4.07元/升;欧盟成员国的税率是中国的3倍左右;美国不仅对成品油征收消费税同时还对其课征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环境税。同时成品油采用从量定额方式计征,虽然计算简便,但在物价上涨时期不能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增加税额,不利于对能源消耗的控制。

(三)征税环节选择问题

我国为避免重复征税问题,消费税采用一次课征制,大多课税商品都选择在生产、进口或委托加工环节征收消费税。除了卷烟消费税课征环节采用生产和批发两个环节外,其余课税商品均是选择单一环节征税。

在现行的消费税制度中所涉及的高耗能、高污染商品均是选择在单一生产环节征税,为计征简便,采用价内税的课征方式。这样做虽然有利于隐蔽税负,但消费税属于流转税,在流转过程中易于将税负转嫁到消费税这身上,而又使其不能明确消费品中所含的税额,不利于正确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单一的生产环节征税,对之后的流转环节不在征税,便于生产者通过税收筹划的方式逃避税额,进而增加税收征管部门的征管监督工作和征管成本。

三、对策

(一)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

将国家明确提出不鼓励生产的资源性污染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我国明确规定不鼓励生产或是明文规定了淘汰年限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建议的产品有:白炽灯、立窑水泥。基于我国目前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增加,结合发达国家对含C洗衣粉及清洁剂等征税的成功经验,建议将含C洗涤剂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污染型的能源性产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国应将煤炭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鼓励企业生产、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我国的电力大多是由火力发电供应,而火力发电中消耗最多的是资源,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应将起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引导消费税、企业的节约用电意识。细化成品油税目,降低能源消耗。

(二)提高消费税税率

提高部分能耗型、污染型产品的税率。我国的木制一次性筷子的税率为5%,但征税后虽然木质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生产为逃避税税收转而生产费木质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容器、一次性包装物等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若将一次性筷子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建议将其税率设定在3%-5%左右。在世界各国中普遍对成品油、燃料征收高税率。而我国的成品油目前课征的税率虽有所调整但可以上调的空间还很大。成品油、燃油不仅是能耗产品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造成交通拥挤增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压力。建议将成品油的税率上调,提高其消费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三)税收征管

加强税收征管的法制建设,使其有法可依,适时制定和实施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消费税征收管理里办法。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消费税发挥环境保护功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共 .财政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6-249.

[2] [美]哈维・S・罗森/著 赵志耘/译. 财政学(第 6 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中国古代 流转税思想 税制改革 当代意义

所谓流转税,从现代意义上讲,是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形式。现行流转税制主要是由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具体税种组成。根据流转税的内涵及其理论,在中国古代(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1911年)属于流转税范畴的主要有关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中国古代流转税思想及其发展

纵观中国流转税的发展历程,自西周时期就已存在了关市税和山泽税,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流转税历经变迁,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一历史进程中所体现出的流转税思想的演变轨迹,涵括古代思想家们关于流转税的精辟论述以及古代流转税政策、制度的变迁规律,这无疑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宝贵财富。对其进行梳理,不仅是对现当代税收理论的丰富,而且还对建立当代流转税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制度体系,以及我国的现实经济和流转税制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及方法借鉴。流转税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无论是流转税诸税种思想的演化,还是整个流转税制思想的变迁,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除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这一决定性因素外,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流转税征税的实践也是推动流转税思想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而纵观流转税发展历程,历经沧桑变迁,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形式改变。形式改变是指流转税在发展过程中,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发生的税种形式变化。在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就有了关市税和山泽税等流转税,当时的关市税往往被合称为“关市之征”,思想家在论述时也往往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探讨。其后的历史时期,关税和市税便逐渐分离,在分离的同时,各自在形式上又经历了演化的过程,如关税由内部关税,至内部和外部关税并存,再至以外部关税为主;市税在秦汉时期为“市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估税”,在唐朝为“除陌钱”,在宋元时期为“住税”,至明清时期则越来越规范,为交易税或营业税。消费税的形式也经历了一个由盐、酒、茶等专卖品收入向盐税、酒税、茶税等规范形式的转变。流转税具体税种形式的改变,反映出中国古代流转税发展由繁至简,趋向统一、规范的历史特点。

制度创新。流转税在古代的发展不但表现在形式改变上,也反映在制度创新上,即通过制度创新,来适应具体历史时期的客观经济要求。如对关市税的征收由早期的主要是地方至宋代的国家制度化、合法化,便是以关市税制度的创新,通过这一创新,体现出封建政权愈加重视财政收入的征收目的;消费税的征收由最初的“寓税于价”向“一切通商”,向二者并行,再向开中制度、纲法、票盐法等变通方式的演变,也反映出封建统治者千方百计地通过流转税制度的创新来维护其封建收入的真实目的。

所以,流转税制度的创新是对于流转税思想在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时代特点的另一诠释。

结构调整。一方面,在中国古代,流转税在整个国家税制结构中不占有主导地位,但总体来说,流转税在封建国家财政中的地位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在流转税制结构内部,封建社会前期消费税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流转税收入的大宗;当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到封建政权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封建统治者不得不放弃对消费品商业利润的完全占有,采取一些官商分利的妥协政策,从而降低了消费税在流转税中的比重,同时也加紧增设其他流转税税目,极尽其裸的搜刮之能事。因此,中国古代流转税制结构的变化、调整,反映了经济结构发展变化对税制结构的内在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古代流转税思想由封建社会前期向后期演化的客观背景。

职能转换。税收职能可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分别实现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政策目标。流转税作为税收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上述税收的共同职能和目标。然而不同类型的税种由于自身特点,更由于所处的制度环境,也应有不同的职能和目标侧重。在中国古代,奴隶制政权和封建制政权的特质,决定了流转税的主要职能是财政收入职能。但我们不能因此抹灭流转税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所具有的其他职能,比如收入分配、调节产业结构等职能。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流转税职能也经历了一个转换的过程,由单纯重视其财政收入职能,至兼顾其他职能。反映在流转税思想方面,主要有不少的思想家越来越重视以流转税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发挥其杠杆作用。

中国流转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考

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于重要的经济转轨时期,因此,中国经济具有发展经济和转轨经济的双重特征。尤其是转轨经济,在经济体制运行方式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现实的流转税制演变依然在形式改变、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和职能转换四个方面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既然我国当代征收流转税的实践并没有割断历史,那么,当前的流转税制改革从过去,尤其是古代社会汲取合理的思想因素便符合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税制度建设方面。关税思想在中国古代经过了从政治关税、财政关税向保护关税的漫长演变,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财政关税思想,应该说封建统治者因注重关税的财政征收职能而实施的关税政策,以及思想家出于扩充税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角度探讨关税问题,都是有其合理的时代经济背景的,无论是先秦时期墨子对征收关税的合理性论证,还是其后各历史时期封建官府征收财政关税的实践,都验证了这一点。关税征收环节的弊端是不可避免的,封建统治者往往凭借手中的特权大肆搜刮,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会造成负面的制约影响,遏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加之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终于导致了保护关税思想的产生,郑观应、马建忠等人在保护关税方面的观点主张,通过关税这一经济杠杆来保护国内新兴工业的核心思想,对于当前的关税制度建设无疑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关税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应该降低关税税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营业税制度建设方面。营业税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逐渐规范的漫长演变,且出现了许多宝贵的制度主张,比如将征收营业税同管理市场有机结合的制度思想,营业税负担由买方、卖方共同负担的思想,革除营业税征收过程中采用包税制弊端的思想,用商业原则开辟财政收入来源的“除陌钱”思想,用较低的营业税税率刺激商业发展的思想,以营业税来通行钞法的思想,这些思想财富对于当前的营业税制度建设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当前的营业税范畴已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社会,而营业税制度建设的着眼点也应在于发挥营业税的杠杆调节功能。营业税税率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发挥税收的奖限作用,合理调节消费;有利于搞活商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利于组织财政收入,为国家更好地积累建设资金。

消费税制度建设方面。消费税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历了由“寓税于价”至“通商”的漫长演变。联系当前的消费税制度,对这一思想脉络作综合考察,便会发现中国古代消费税思想的发展变化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经济的必然结果,而历史发展至当代社会主义阶段,客观政治、经济环境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很难再用古代的消费税思想来直接指导当前的消费税改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的流转税思想对当代的消费税改革完全失去了借鉴意义,像古代思想家所提出的有关消费税征收过程中的重复课税现象和税负转嫁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则恰恰是当代消费税改革应合理税负的理论前提。正是由于消费税所固有的重复课税、易转嫁缺陷,才会严重干扰税收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带来市场运行效率的损失,为避免和减少该效率损失,政府应合理安排消费税的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消费税制应尽可能满足经济效率的原则,减少对各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扭曲效应。从长远来看,随着价格的进一步改革,消费税的转嫁机制逐步形成,消费税应从调节生产转为调节消费,从平衡产品利润转为促进间接税的累进征收,并依此作为调整消费税税率结构和征税范围的主要依据。

流转税征收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中国古代有关流转税征收过程中贯穿的包税制思想,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流转税的征收是有成本的,为了降低流转税的征收成本,封建政权采取的是往往给百姓加重税收负担的包税制、买扑制,这在当代改革流转税征收管理制度时固然不可取,但它从侧面为当代改革流转税征收管理制度指明了方向,即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设计流转税征收管理制度时要遵循低成本原则,这也是符合提高流转税征管效率方针的。

总之,中国古代的流转税思想不仅在古代具体历史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对当代流转税制改革也通过不同角度发挥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作者为上海电力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篇5

【关键词】税制改革 营改增 税收

自1994年的税收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流转税制一直是以增值税为主体,营业税与消费税平行的统一制度。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我国实行了完善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措施。初步来看,营业税改增值税逐渐解决了劳务税收与货物之间的政策不协调这一痼疾。当前,营业税与增值税之和约占到全国总税收的四成,可以说,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据了解,继上海后,北京、天津、深圳和江苏均以申请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因此,对该项税制改革的影响与问题的探究必将成为税制体系研究的重点。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产生的影响

首先,增值税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税种,作为一种流转税,它主要对我国境内所销售的货物及其相应的加工修配与进口相关的单位或个人,就其获取的货物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金额实行的一种税款抵扣。现行的税率为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由于消费税是一种价外税,税额多由消费者所承担。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人,则分为商业与工业两类,其税率分别为4%和6%,但由于实际情况中难以准确区分,因此本次改革中对于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与商业的税收档次,该税率一律降为3%,且不涉及征税的重复性问题。

营业税是指对于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与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的单位或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根据不同行业分类,其税收税率不同,例如:娱乐业为5%至20%,交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通信业为3%,服务业与保险业为5%,在抵扣问题与重复征税问题方面,根据营业税的征收规定,由于营业税的征收重直接以营业额与相应行业的税率相乘得到应缴税款,因此上述两点在实际税收工作中不再存在。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重复征税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改革之后,增值税新增11%与6%两种低税率。这样的要求,一方面是为了给予企业一个宽松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既定要求。改革之后,有不少的企业确实在实际经营中减轻了赋税的压力,但也有部分企业受制于内部运作与经营操作方式,缴纳的税额不减反增,这就要求企业在税制改革中,应当积极合理的规避风险,享受新税制的优势。

总体而言,营业税改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降低了其纳税总额,这一点,也对应了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来看,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可以大幅拉动出口增长规模,新增就业岗位,对于GDP的增长也可达到0.5%左右,对于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十分有利。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问题思考

(一)理性看待降价问题

从政策内容上推断,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企业的纳税总额有所降低,生存环境更为宽松。因此,不少人从税收的传导作用出发,对于物价水平的下降持有乐观的态度,但从事实来看,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税制改革后的影响,由于部分行业抵扣纳税部分难以实现,纳税负担反而加重,直接会造成增值税的转嫁,最终的负担还回落到消费者头上。另一方面,由于物资成本与劳务成本的提升,多数企业的税收减少部分与前者抵消,维持住当前的物价水平就实属不易,因此,对于物价水平的整体下降的说法不可盲目乐观接受。

(二)国税与地税的税收分配问题

作为共享税收的组成部分,营业税与增值税在国税与地税之间的分配问题也引人关注。当前,增值税中75%收归中央,其余由地方税务部门获得。营业税则是地方税种,所得税收均有地方税务部门管理,也是地税收入的龙头。在税改之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涉及的分成问题值得政府部门尽早考虑解决。总体来说,应当保持财政体制的稳定性,之前属于地方性收入的税收额,仍归地方所有,之前的营业性税收政策亦可延续,并在具体抵扣工作中协调好国税地税的关系,适度调整税收分配政策,做到稳中有变相得益彰。

(三)对企业影响有苦有甜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确能够消除税收的重复征收,减轻企业的分担。但在具体落实中,难免有部分的行业与企业由于自身问题无法在税改的甜头中分到一杯羹,有些企业反而苦不堪言。具体来看,由于企业的行业归属与经营发展规模问题,税收的增减不一的情况难以避免。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分应当推行过渡性的扶持政策,并针对小微企业落实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放,以实现税款的合理抵扣。

三、结语

当前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还只在试点之中,难免会出现消极的影响,与税改初衷背道而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但从长远来看,营改增必定能够扩张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增强其经济实力。税制改革的落实与完善,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这些工作还需要政策制定者与财务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贵.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跟踪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12-11-01.

篇6

关键词:营业税改增值税 会计核算 影响

从本质上来说,营业税改增值税制度的实施,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与冲击。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落实营业税改增值税,并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营业税改增值税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也别是要对其对于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问题。

一、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的背景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明确要求,所谓的营业税,指的主要是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收取其所得营业额的一种税法。由于营业税存在着不固定的税率,因此,就针对于不同的征收对象而言,其所要面对的税率也各不相同,属于流转税的形式。所谓的增值税,其实指的就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流转的增值额为主要依据,来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如果我们以计税原理的角度分析来看,所谓的增值税,指的又是一种对于商品生产、劳务服务以及流通等各个环节,新增价值或者是商品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通过运用价外税,其实就是由消费者来负担,只有在出现增值的时候,才进行征税,如果没有增值,那么就不征税。综上所述,所谓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指的就是把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当中来,并且要在基础上去掉服务类的营业税,以此来降低税率。

我国于1994 年的时候曾经进行过一次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并在该阶段中,明确了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等的增值税征收,并且,在增值税征收的基础上,对于汽车、烟草、酒等商品进行消费税征收,此外,针对第三产业进行营业税的征收,其中,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的产业除外,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形成消费税与增值税两税交叉征收的格局。并且,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该格局能够与税收征管水平相适应,其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不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与国际化,导致货物与劳务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兼营与混合销售的行为也变得更难确定,营业税与增值税所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使得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收到了严重的影响。总理于2011年3月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表示:“在一些生产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之后,我国的税务总局与财务部门于2011 年 11 月联合下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并且明确表示:“试点地区先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业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我国的首次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于 2012 年进行的,其中,试点地点选在上海市该市的经济发展较快,能够有效的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行工作,并且,在试点结束以后,其又快速的在全国多个城市中得到了推广,并于2015年5月1日在全国进行了全面推广,从此以后,营业税便正式的从我国的税收体系中退出,转变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名词。

二、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意义

在实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将会对我国流转税的税收机制产生很大的便利,并且其能够有效的处理双重税收的问题,其中,尤其是针对于混合销售与兼营销售而言,通过运用双重征税的税收模式,将会对其自身的发展进步造成非常大的阻力,而通过运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便利混合销售与兼营销售问题。除此以外,通过运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税负,促进国民经济的进步。因此,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运行,顺应了税收经济改革的发展潮流,促进了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也就是说,运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一项顺应我国国情的重大税收改革。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影响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1、对纳税筹划造成的巨大影响

事实上,在进行各种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成果也将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以企业的角度分析,并针对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例如,在运用简易计税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租金进行合理的拆分,使之转变成租金与市场管理费两部分,而在这当中,市场管理费可以通过另外成立的市场管理公司来进行单独的收取,这样一来,其就能够为市场管理服务的企划费等各项进项税进行抵扣,以此来实现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并充分运用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实现对会计核算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强化引导。

2、对企业所得税所造成的影响

就针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来说,对所得税所进行的核算工作,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在运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企I的会计核算工作将会面对非常大的影响。在“营改增”的背景下,企业所得税前的能够进行抵扣的流转税,将会出现明显的降低。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要求增值税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进行扣除,这样一来,企业应当缴纳的所得税将会增加,并且其所增加的金额也相对来说比较多,对于会计核算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进行科学的应对,才能够真正确保企业的最终利益。

篇7

[关键词] 乘用车消费税排量税率征税范围调控油耗排放

一、乘用车消费税的历史沿革

现行乘用车消费税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4年税制改革开征的小汽车消费税。当时的小汽车税目下设小轿车和越野车子目,并分别就排量大小设置了不同税率,小轿车排量2.2升以上的税率8%,1.0升至2.2升的税率5%,1.0升以下的税率3%;越野车排量2.4升以上的税率5%,2.4升以下的税率3%。

消费税开征后的十余年间,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有量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1994年版的汽车消费税对大排量车,即2.2升以上的小轿车和2.4升以上越野车的分档显得过于笼统,有欠调控力度。为此,小汽车消费税税率于2006年4月1日做出重大调整,小轿车和越野车合并为乘用车子目,并依照排量大小设置了6档税率:1.5升以下的税率3%,1.5升至2.0升的税率5%,2.0升至2.5升的税率9%,2.5升至3.0升的税率12%,3.0升至4.0升的税率15%,4.0升以上的税率20%。相比1994年的税率设置,1.0升至1.5升小排量车税率下降,2.0升以上排量车型的税率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国家鼓励小排量车型,限制大排量、高油耗车型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通过差别税率得到了宣示。2008年9月1日,新一轮消费税调整政策再次出台,乘用车税率由原先的6档进一步细分为7档,排量1.0升以下的税率下调为1%,3.0升至4.0升的税率上升至25%,4.0升以上税率更进一步上调为40%,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乘用车消费税税率依排量“抑大扬小”的差别设置格局。

二、现行乘用车消费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历经两次调整的乘用车消费税,不可否认其具备了一定的形式合理性。但笔者认为,倘若从开征乘用车消费税的初衷、消费税调控功能的有限性、设置差别税率的依据这些角度来审视现行的乘用车消费税制度,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乘用车作为应税消费品的属性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重新选择

消费税要实现其保障财政收入、引导社会消费和生产经营,以及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功能,就需要选择特定的消费品课税。上世纪90年代,乘用车巨大的市场潜力初现端倪,如若作为税源则极具成长性,符合具有特定财政意义之消费品的特征;而另一方面,在当时经济过热的大背景下,仍被视为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的乘用车,其旺盛的消费需求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并不全然符合,必须受到政府的引导和调节。正因为此,《消费税暂行条列》才将包括小轿车和越野车在内的小汽车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199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554万辆,其中私车82万辆,而这其中又有58万辆是货车,剩余24万辆客车中又有相当数量是微型面包车,私人轿车寥寥无几。但到了2009年末,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已经上升至2605万辆,占民用轿车保有量的83.1%。学者估计,到2020年,我国家庭轿车的总保有量将达到8233万辆到1.0193亿辆,即平均百户家庭拥有轿车32.5辆到40.3辆。可见,在乘用车消费税开征后的十余年中,乘用车正在并将继续经历由奢侈性消费品向寻常百姓日常代步工具的转变,乘用车的消费群体已然实现由公款购车为主向私人消费为主的转变。虽然动辄近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豪华轿车、跑车消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乘用车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大众消费品行列的趋势不可阻挡。乘用车消费税是否应继续征收、对什么车征收、征多少,必需考虑乘用车作为应税消费品本身属性的变化。

2.消费税调控功能的有限性分析

乘用车消费税针对汽车生产(进口)企业在汽车销售出厂(进口)环节一次性征收,对消费者而言又属于车辆购买阶段的税负。乘用车使用阶段的燃油经济性、污染排放状况难以在其购买阶段就得到全面、客观、公平地体现,即在其出厂(进口)环节设置差别税率远远不能真实反映不同车型的使用成本,导致消费税对乘用车生产和消费的引导更接近于一种政策信号的释放而非实质上强有力的调控。小排量车,尤其是1.0升以下排量的车型,被认为是低油耗、轻污染的典型,但低消费税税率往往受制于产品本身的低价位,其转化成的购车成本优势并不足以充分调动预算有限的小排量车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大排量车,尤其是2.5升以上排量的车型,则被认为是高油耗、重污染的典型,往往是混合“钻石物品”特征尤为明显的高价车,消费者不仅能从此类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中获得效用,还能从此类消费品的交换价值中获得效用――即显示自身经济或社会地位。即使被课征高额消费税,也会因为惩罚性的车辆拥有成本仅仅发生在购买阶段,而使这种“寓禁于征”的尝试变得绵软无力。

3.依排量分档设置差别税率有失合理

乘用车消费税自开征以来,一直以排量为依据对不同车型进行分档并设置差别税率,其内在逻辑在于假设乘用车排量越大,燃油消耗就越多,污染排放也越严重;相反,排量越小,则无论燃油经济性还是环境友好程度都会有更好的表现,即依排量分档进行税率设计是建立在乘用车排量与其油耗和排放之间具有足够的相关性这个基础之上的。实际上,排量仅仅是影响乘用车油耗和排放的因素之一而非唯一的因素,乘用车所采用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整车整备质量以及燃料类型同样作用于最终的油耗和排放水平。对相同排量的车型而言,应用涡轮增压、可变正时气门等发动机技术的会得到一个更低的油耗,手动变速或是无级机械变速车型会比液力自动变速车型更节油,降低整车整备质量也会带来油耗和排放水平的相应改善,用热效率更高的柴油机代替汽油机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上述技术或措施的采用甚至可以让大排量车具有比小排量车更卓越的节油减排性能;而对于混合动力车和其他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而言,由于燃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排量作为衡量其能耗或排放水平的依据更加显失公平,甚至这种依据本身也将不复存在。可见,既然依排量大小并不能真实反映乘用车对能源和环境容量的消耗水平,那么排量大者多负税、排量小者少负税的乘用车消费税设计原则就失去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依排量分档设置差别税率来引导乘用车生产和消费是站不住脚的。

三、对乘用车消费税调整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乘用车消费税不但与开征消费税进行生产和消费行为调控的初衷有所出入,亦不能很好地满足抑制乘用车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需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既有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推动,也是消费税自身属性带来的政策功能局限使然。乘用车消费税必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和其他税种协调配合,方能实现在拉动乘用车消费、充分发挥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的同时,通过降低乘用车燃油消耗、改变乘用车燃料结构来维护和保障能源安全,并减少空气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调整乘用车消费税征税范围和差别税率的分档依据

消费税改革的动因包括特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状况及其约束程度。一方面,汽车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发展的产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培育私人汽车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需求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乘用车“平民化”趋势亦是有目共睹。笔者认为,等效于增值税“重税率”的乘用车消费税并不与上述国家政策与消费现实全然吻合,应当对乘用车消费行为进行重新界定。鉴于依排量分档设置差别税率有失公允,乘用车消费税应按价格区间设置累进税率和起征点,将占据主流、具有日常代步工具性质的乘用车消费从其他乘用车消费中剥离出来,给予其低税率或免税待遇,以期真正对乘用车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累进税率又恰好利用了高价车型的需求刚性,有利于消费税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的发挥。

2.乘用车税收调控的“组合拳”

对乘用车这种耐用消费品而言,单纯凭借作用于购买环节的消费税来反映不同车型购买之后的成本支出不仅不合理也不可行,过去主要通过消费税引导乘用车产销向低油耗、低排放方向发展的做法并没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对乘用车的税收调控应当是购买、保有、使用三阶段各税种相互协调配合形成的“组合拳”。其中,控制发生在乘用车购买行为之后的油耗和排放的任务应主要由保有和使用阶段的税种来承担,而不应将其内含于消费税成为阻碍乘用车消费的累赘。即这种“组合拳”所体现的原则是“鼓励消费、限制使用”,这样才能在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繁荣经济的同时,又不至于耽误节油和环保。现行车船税属于在乘用车保有阶段征收的税种,但其主要按车辆数以及载客人数从量计征,应在车船税中体现由于乘用车性能和使用状况不同而产生的能耗和排放差异;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品油税费改革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虽然增加了乘用车使用阶段的税负,但无论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或是出于我国社会福利水平的考虑,我国的燃油税税率均存在上涨空间。

3.对混合动力、新能源乘用车的消费税税收减免

虽然混合动力车、新能源车在节油减排方面的优势并不能通过购买阶段的税负轻重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消费税或减或免的规定仍对改变生产和消费偏好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这些车型的售价并不足够亲民的情况下。并且,这种税收减免的规定应当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才能对特定类型乘用车的生产和消费形成长期的激励。

参考文献:

[1] 张守文著.税法原理(第五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0

[1] 高和生:我国轿车税费政策调整的分析与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 邓欣 黄有光:中国道路交通外部成本估计――北京案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 刘植才 黄凤羽 刘 荣:我国消费税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J].税务研究.2008,5

篇8

会议确定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涝能力。二是加强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0%左右。三是加强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到2015年,完成8万公里城镇燃气和近10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任务。四是加强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增强城市路网的衔接连通和可达性、便捷度。加快在全国设市城市建设步行、自行车“绿道”。做好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确保通行安全。五是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

点评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薄弱环节,既可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又可以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专家测算,会议确定的六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至少会拉动数万亿的投资,这对于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营改增”全国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此前了《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要求自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至全国范围。

根据《通知》要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原归属地方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仍全部归属地方,改征增值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也全部归属地方。此外,按照即征即退政策审批退库的改征增值税,全部由地方财政负担。改征增值税收入不计入中央对地方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基数。试点期间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发生的财政收入变化,由中央和地方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相关规定分享或分担。

篇9

按照国务院1993年12月25日批转的国家税务总局《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这一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流转税制度。

流转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增值税制的改革。改变了按产品分设税目、分税目制定差别税率的传统做法,确立了在生产和流通环节普遍征收增值税并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增值税实行两档基本税率(13%和17%)。明确规定了允许扣除的增值税范围和建立了凭专用发票注明税款扣税的制度。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是消费税制的改革。在普遍实行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其征税范围仅限于在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若干消费品,共设有11个税目,包括烟、酒、化妆品、鞭炮焰火、贵重首饰、小汽车、摩托车、燃料油等,采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征税办法,纳税环节确定在生产环节。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三是营业税制的改革。对有偿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业务征收营业税。新的营业税制重新确定了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合理调整了营业税税目,共设置了9个征税项目,针对不同税目设置了3%、5%和5—20%三档不同税率。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改革后的新流转税制统一适用于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原来征收产品税的农、林、牧、水产品,改为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

第二,统一所得税制度。

一是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度,目的是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为各类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主要内容包括,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股份制和各种形式的联营企业,均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相应取消了国有企业调节税;规范了税前扣除项目和列支标准,在统一税基的前提下,实行33%的比例税率,并统一实行由纳税人就地向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的办法。取消税前还贷。1993年12月13b,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实行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后,国有企业不再执行承包上缴所得税的办法。

二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新的个人所得税法适用范围,包括按税法规定有纳税义务的中国公民和从中国境内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员;改革后,个人应纳税所得在原税法规定的六项基础上新增加了五项,即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税率采用国际通行的超额累进制,即工资、薪金所得采用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采用5%至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同时根据对纳税人基本生活费不征税的国际惯例,合理确定了税收起征点水平。在计税方法上,从本国实际出发,采取了分项征收的方法,并在对原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项目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了规范的减免税规定。1993年10月31日,国务院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逐步进行其他税种的改革或调整。

一是开征土地增值税。明确规定了土地增值税纳税人的范围,凡有偿转让房地产都属于征税范围;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最低税率为30%,最高税率为60%。

二是改革资源税。将资源税征收范围定为矿产品和盐,并重新确定了七个税目。

三是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

四是把现在对股票交易征收印花税的办法,改为征收证券交易税。

五是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

六是将特别消费税和烧油特别税并入消费税,盐税并入资源税。

七是开征遗产税(待出台)。

1994年的税制改革,措施密集,涉及面相当宽广,显著地规范和强化了税收功能,并紧密配合了财政的分税制改革,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几年来的运行情况表明,这一改革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在:

——依法治税原则得到明显强化,税法的权威性明显提高,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

——公平税负,促进了企业的平等竞争;

——理顺分配关系,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合理导向,引导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合理分权,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保证了工商税收收入的增长;

——平稳过渡,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并巩固了对外开放的好势头。

改革后财政体制和税制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4年财政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在保地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实行渐进的体制转换和增量调整,过渡色彩比较浓重。在体制方面,遗留有三个较大的问题:

一是事权划分上,对最为关键的生产建设项目投资权尚未作出清晰规定,实际上各级政府仍然都可以搞一般赢利性项目,不利于理清政府级次间的事权纠葛和使地方政府职能调整到位;

二是仍然保留了企业所得税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这条旧体制的尾巴,与企业深化改革和专业化联合趋势的矛盾日趋尖锐;

三是共享税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相当高(60%左右),与比较彻底的分税制表现出很大的距离。在财力分配格局的调整方面,原先设计的渐进过程也受到了冲击和干扰。按照1994年方案的内在逻辑,宏观税负不变情况下通过规范税收减免、加强征管等措施减少税源流失,应能使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回升,但由于复杂的原因,其后几年新体制的运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和阻止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继续下滑,并于1996年略有回升,由上年的10.7%升为10.9%,1997年和1998年又升到11.6%和12.4%左右(计算时均不含债务收入,详见附表),但与预想目标尚有距离;同时,中央财政状况的好转本应通过新体制出台后若干年里中央从财力增量中不断拿大头(75%的增值税和70%的“两税”增长部分等因素)来逐步实现,但1994年以来出现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冲击,即体制规定由中央财政全部承担的出口退税额迅猛增长,大大超出测算数,以致中央财政不得不把几百亿元之巨的退税推到以后几年分步“消化”,并采取特别措施在1995年两次调低了出口退税率(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1998—99年间再次分步提高出口退税率)。中央财政的困境不能明显缓解,又直接影响了新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运作。按照1994年方案的设计思路,中央从财力增量中拿大头之后,可以并应当逐步加大自上而下转移支付的力度,而且这种基于“因素法”的新转移支付制度必将财力支持的重心明显地向各个欠发达省区倾斜,达到缓解他们的财力困难并合理调节区域差异的目的。但由于前述出口退税问题的冲击,加上其他制约因素,中央财政实施转移支付的能力明显不足,虽然在1995年度结算中推出“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成为由传统的“基数法”向较客观、科学的“因素法”转变的重要开端,资金支持的力度却很不够。经过几年的努力,因素法转移支付的规模也仅仅增长到一年70余亿元的水平。以上种种过渡中的问题,都需要在今后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逐步解决。

此外,1994年税制改革虽然动作相当大,但仍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可能一举解决现今中国税制的全部问题。1994年税改之后,税制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外资企业间和地区间仍存在较大的税收政策差异,不利于企业间和地区间的公平竞争。主要有: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法,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三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对内、外资企业和单位实行不同政策,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投资方向调节税(该税从2000年起已停征)不适用三资企业,契税不适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各类特殊的经济区域在企业所得税、进口税、流转税等方面实行着多种优惠政策。

2.关税总体税率水平偏高,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减免过多,实际征税范围窄,收入规模小,走私猖撅;出口退税和来料、进料加工贸易管理薄弱,骗税问题严重。

3.采取的过渡性减免税措施不利于税制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4.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力度不够,管理漏洞大,征收严重不足。遗产税等重要税种还未出台。

5.增值税的行业税收负担分布不够合理,对偷税、骗税行为的防范打击不力,增值税与营业税的适用范围尚需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窄,营业税和消费税对高消费的调节力度不够。目前增值税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鼓励投资、推动技术进步的缺点也逐渐明显(但马上向消费型增值税全面转变却又不具备条件)。

6.中央和地方税收权限的划分尚不明晰,地方税体系和税权的设置还很不完善,农业税收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税外的收费过多过滥。

简要的结语和展望

总之,1994年的财税改革及后续的改进努力,已使我国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初步入轨,实现了过渡时期财政制度安排“里程碑”式的转变,提供了走向规范之路的新起点,但仍带有较重的过渡色彩和一系列未解决的问题。未来十年毫无疑问将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在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竞争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入wto前景渐趋明朗、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看旺、高新技术发展所形成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增加的大背景下,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思路与要点,必须针对前述各项现存问题来设计,并结合一系列鼓励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降低关税、强化收入再分配调节功能、规范政府税费制度和收支管理的政策导向,作出综合性的安排。我们应当在巩固1994年财政税收改革基本制度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和优化,在下一阶段于配套改革中坚定地深化财税改革,力求引发更为全面的质变,包括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理财民主化,直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建财政,最终完成财税的和全局的转轨。

附表: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增长速度及收入占gdp比重 单位:亿元 年份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收支差额 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1979 1146.38 1281.79 一135.41 1.2 14.2 28.4 1980 1159.93 1228.83 —68.90 1.2 —4.1 25.7 1981一1985 7402.75 7483.18 —80.43 11.6 10.3 1981 1175.79 1138.41 37.38 1.4 —7.5 24.2 1982 1212.33 1229.98 一17.65 3.1 8.0 22.9 1983 1366.95 1409.52 —42.57 12.8 14.6 23.0 1984 1642.86 1701.02 —58.16 20.2 20.7 22.9 1985 2004.82 2004.25 0.57 22.0 17.8 22.4 1986一1990 12280.60 12865.67 —585.07 7.9 9.0 1986 2122.01 2204.91 —82.90 5.8 10.0 20.8 1987 2199.35 2262.18 —62.83 3.6 2.6 18.4 1988 2357.24 2491.21 一133.97 7.2 10.1 15.8 1989 2664.90 2823.78 一158.88 13.1 13.3 15.8 1990 2937.10 3083.59 一146.49 10.2 9.2 15.8 1991一1995 22442.10 24387.46 一1945.36 16.3 17.2 1991 3149.48 3386.62 —237.14 7.2 9.8 14.6 1992 3483.37 3742.20 一258.83 10.6 10.5 13.1 1993 4348.95 4642.30 一293.35 24.8 24.1 12.6 1994 5218.10 5792.62 —574.52 20.0 24.8 11.2 1995 6242.20 6823.72 —581.52 19.6 17.8 10.7 1996 7407.99 7937.55 —529.56 18.7 16.3 10.9 1997 8651.14 9233.56 —582.42 16.8 16.3 11.6 1998 9875.95 10798.18 —922.23 14.2 16.9 12.4

篇10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去年以来逐渐减速,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增加。

受国际经济环境、国家主动调控和一些深层因素共同影响,中国经济从去年以来逐渐在减速,今年1、2月份也基本上延续了这样一个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对此,马建堂表示:“推动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基本因素总体还没有变,但是制约中国经济较快成长的限制因素在增加,所以中国经济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马建堂认为,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因素。

——上海证券报

工信部:

今年汽车出口冲击百万辆

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出口量去年大增50%达到82.4万辆,已经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并将在一两年内实现突破100万辆的目标。

苗圩称,中国的汽车发展前30年,主要是在国内市场销售,金融危机之前2008年的时候,出口的汽车曾经达到过54万辆。金融危机以后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汽车出口量减下来了。“非常可喜的是,去年我们除了重新回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出口量,甚至比那时还要多,一共出口了82.4万辆整车,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开始。”

苗圩表示,随着更多的企业“走出去”,随着产品进一步的成熟以及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的汽车一定能够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想超过百万的目标可能在最近的一到两年之内就能够实现。”

——证券时报网

发改委:

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金融等领域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今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尤其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敢于消费;采取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措施,让老百姓乐意消费;改善消费的环境和条件,让老百姓方便消费;加强市场的监管,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在投资领域,张平明确提出,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投资仍然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政府投资要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和民生工程倾斜,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放宽市场准入为重点,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鼓励政策,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中国经济信息网

财政部:

研究制定房产保有等环节税改方案

财政部长谢旭人近日指出,今年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从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健全税收制度改革三方面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在谈到今年税改的重点时,谢旭人强调,今年将继续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同时理顺流转税的相关体制。健全消费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引导合理消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的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并进一步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的税收改革方案。深化环境保护税费改革,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继续清理整合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

——上海证券报

李稻葵:

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结构调整

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2012年中国GDP增速7.5%的目标,引发的讨论仍在延续,怎样的主动调控,才应该是中国政府做出的选择。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给出的判断是,正如温总理报告中传递出的信号,单纯的控制物价或者保持增长并不明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才应该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议题。

李稻葵强调,今年物价虽不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但是注意,明年后年,从中长期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将会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结构调整,如果中国一味地追求短期的增长,那么未来的增长会受到损害,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会打折扣,最后的受害者,不仅是中国经济体自己的老百姓,其它经济体的老百姓也是受害者。

——中国广播网

吴敬琏:经济体制障碍没有消除

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从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来看,经济体制障碍没有消除。 吴敬琏称,从对“十二五”第一年做评估的结果看,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投入太多,成本太高,用这样一个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持续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吴敬琏称,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体制障碍没有得到消除。 吴敬琏表示,在目前形势下,各个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地方创造性主动实验都在进行,包括国企都在研究顶层设计方案。“地方有一些实验是很值得注意的,比如说上海国有资本退出几十个行业。”这些都在为改革提供经验,也会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影响。

——中国经济信息网

马骏:中国经济短期内具备三个乐观因素

尽管中国多年来第一次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5%,但德意志银行日前仍把中国2012年的增长率的预测从8.3%上调至8.6%。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此间撰文表示,上调主要是基于三个比以前预期更乐观的因素,包括美日今年增长率预期上调和中国出口订单指数上升、中国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以及房地产行业冷却对中国经济冲击较预期弱。

——新华网

张维迎:国企是中国成长的障碍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张维迎表示,国有企业已成为未来中国成长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张维迎称,未来几年,中国在经济领域上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二是土地的私有化;三是金融的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