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管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02 17:5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计划管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计划管理现状

篇1

关键词:机械制造生产管理优化

当前,机械行业对于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与多样化,基于这种需求,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逐渐演变成为主要的生产模式之一[1]。而这种生产模式的重要特点在于可以灵活的适应机械市场所提出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来调整生产计划。然而,这种生产模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暴露出些许问题函待解决。所以,如何有效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综合素质存在缺失

通常来说,机械制造企业较为重视其员工的技能与技术,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却不够关注。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由那些工龄较长、生产技术优秀的老员工任职,而这些老员工的文化程序不高,大部分都是职高、高中或者初中的学历,其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经验,但是却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论进行支持,导致其所采用的生产管理方法较为陈旧,生产效率也难以获得质的飞跃,而企业的管理水平自然就难以获得大幅的提升。

2.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脱节

机械制造企业特别是集团式企业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公司级的生产计划下达到下属经营单位而非生产车间,且是纲领性指标计划而非产品计划。再者,对各经营单位的产成品、在产品等情况掌握甚少,所以,公司级生产计划对各经营单位的作业计划不能真正起到生产控制作用,导致计划执行力差,部分经营单位不能按期完成生产计划,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企业经营生产。

3.生产成本控制差

现阶段,小批量多品种的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较差,由于生产管理信息化与管理措施的缺乏,导致成本核算不精确、不及时,缺少对应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机械企业生产并未真正从管理方面控制生产成本,成本管理的水平偏低,管理较为粗放,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优化建议与措施

1.员工职能优化

作为一个机械制造企业,实施正常的管理运作是保障其顺利运作的先决条件,必须要实施相应的管理职能,才可以切实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倘若企业中每一个职能都设置一个机构,并且设置对应的工作人员,必然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上升,而各个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量也不够饱和。因此,企业必须要具有复合职能素质的管理人员,通过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增加锻炼的机会,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让这些管理人员能够一专多能[2]。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含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此外,企业应当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晋升标准,让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公平的晋升机会,针对优秀的员工要给予其深造的空间,调动员工的能动性。

2.生产计划执行优化

公司级生产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公司订货情况下达生产计划指标,下属经营单位则根据公司级生产计划,自行编制本单位作业计划下发至各生产车间。由于各经营单位的产品、工艺和库存等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经营单位计划进度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各经营单位下达作业计划的时候,在保证完成公司级计划指标的前提下,要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考虑利用库存产品情况,根据库存情况安排作业计划,这样既利用了产成品和在产品,减少了库存积压,既节省了成本投入,又盘活了资金,间接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其次,对于作业计划完成情况要及时召开平衡会,制定合理解决方案,保证经营生产正常运行。与其同时,相关负责人应及时进行人员、物资、机器设备、工序的协调组织,加强调控和指挥,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协调和组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计划按期执行。

3.成本控制优化

首先,针对企业来说,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但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并且还要加大生产管理当中的成本控制力度,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当中的非工艺性损失,针对原材料、工艺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等实施严格的考核,同时实施对应的激励策略,即根据一定的比例,把降低的生产成本投入中的一部分返还给车间,如此,能够在车间形成良好的激励效应,促进车间不断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其次,生产设施是否能够正常、长久的运转,是提升生产率的先决条件[3]。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生产设施管理力度,保障设施能够正常的运转,减少设施设备故障损失。

三、结语

正是由于机械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趋势,小批量多品种的机械生产企业已经成为机械行业中主流的生产企业。然而因为这个生产模式的特点,使得企业生产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小批量多品种的机械制造企业应当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军,卞康麟.基于集约化、流程化、精益化的生产管理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07):335-336

[2]李长文.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机械制造业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03):208-209

篇2

[关键词]造船;数字化;生产计划;管理;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U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005-01

研究表明,我国造船业与世界先进船企相比,最大的差距在管理方面,尤其是生产管理。要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大力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优化船企的生产管理。船舶制造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大型产品制造模式,其建造过程复杂,生产管理综合性强,因此造船生产计划管理对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1.国内外船企生产计划管理的现状

当今世界先进船企都十分重视数字化造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计划管理也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我国一些主力船企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研发出数字化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并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计划管理仍然与国外先进船企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⑴数字化造船的发展水平不高,设计、制造、管理信息一体化的集成度较低;

⑵计划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生产计划制定多数是按照目标倒排法编制,容易忽略生产资源的配置和生产优化等问题,现场以调度管理为主,计划变动大。

2.数字化造船技术的应用

2.1 推行数字化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数字化造船在生产计划管理应用方面表现为构建一个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围绕生产建造计划的一体化共享管理平台,综合管理生产计划、设计计划、生产准备计划和物资配套计划,使各类计划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达到事前、事中和反馈的一体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压缩生产成本、缩短建造周期,这是CIMS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高效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能将计划的前期策划、制订、执行、反馈与调整有机联合起来,使整个计划形成有效地闭环管理。船企推行数字化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有利于改进生产计划编制的手段,使设计、生产、物资、物流管理信息同步,从而提高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2 加强系统间信息的共享

造船数字化生产计划管理是数字化造船三大体系(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建造和数字化管理)中数字化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涉及设计、生产和物资等多项管理。目前我国船企在产品设计、制造、管理信息一体化的集成度较低,数字化造船体系各主线尚未贯通,从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到物流供应、生产计划、生产控制、财务成本等各方面引进或开发了信息系统,在局部应用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各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壁垒,造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系统间的信息不能共享,信息的一致性不能保证,协同响应速动慢,阻碍了造船数字化整体效益的发挥。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标准的作业流程、全程共享的信息平台以及准确的定额体系,并长期持续改进,以此促进企业的业务流程不断革新、固化及标准化。此外,推广扁平化管理是实现数字化造船的重要条件,它能确保企业管理和生产业务流程管理信息流的畅通,使各岗位的信息资源及时到达和输出。

3.生产计划管理体系的完善

3.1 建立基础标准,实行量化管理

造船工程计划管理基础标准指工时负荷标准、物量负荷标准、船厂设备能力标准,是根据实际生产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得出的定额标准,也是制订生产计划、执行计划、组织生产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的基础,体现船企实际生产能力水平。船企应重视对相关生产数据的收集统计,特别要保证数据源头的正确性和实动数据反馈的及时性,通过对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制订出适合自身的生产管理规范和期量指标,明确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周期和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实行量化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期量标准与产品对象和工艺环境密切相关,要根据产品的不同和技术的进步不断修正,才能保证其合理性。

3.2 推行精益造船生产计划管理体系

精益造船生产计划管理主要包括JIT生产、单间流水作业、节拍生产、拉动式计划体系等。它旨在通过优化生产组织结构,实行拉动型计划管理,达到简化管理、降本增效、有序生产的目的。精益造船生产计划管理需实现三个目标:

⑴计划分级管理。下级计划服从上级计划,公司计划、部门计划、班组计划层次分明,上下一致。

⑵实行拉动式计划体系,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提出需求计划。拉动式计划体系使部门间的计划前后统一,每个部门在保证公司主要节点和下道工序需求的前提下安排本部的生产任务,使生产计划更合理有序。

⑶实现单件流水作业和JIT生产。精益造船生产计划管理推行均衡连续生产流水节拍造船方式,即在保证生产任务负荷均衡的同时又要满足下道工序的需求,实现多品种船舶的均衡、连续、高效JIT生产。

为保障生产准备的充分性,下达计划前,首先要对生产准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预测,如有冲突需及时协调;其次要根据计划测算各阶段生产物量及生产资源需求负荷(含场地、设备、劳动力),通过详细周密的资源配置,把握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的平衡。

3.3 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分解

为实现现代造船模式对壳舾涂一体化和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在生产前期策划时,应将大而复杂、难以预测和管理的造船工程分解成一组具有可预测性、任务明确、工艺清晰、易于生产、便于管理的制造安装作业。工程分解有利于理清各个系统之间、各道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实际建造过程中各项任务安排更加合理,达到稳定生产对象,规范生产流程,简化生产管理的目的。同时,计划编制应覆盖造船全方位、全过程,并明确各级制定计划的数量、内容、时间以及部门编制计划之间的网络关系,使整个计划的编制像生产一样形成流水作业。

3.4 造船生产信息反馈

计划执行过程中生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能左右管理者的决策,对生产目标能否按计划达成有重大影响。通常我们关注的是实际生产进度信息以及生产准备过程、作业过程中影响计划正常执行的实动信息。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对派工单、工时日报、物料准备信息、设计施工更改信息的有效管理来获取相关信息。

为了达到及时生产(JIT)方式控制现场生产流程,可借鉴丰田生产模式中的看板管理概念。电子看板作为生产计划目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能表达造船各级生产计划的实动状态,方便进行多项目的生产调度控制,值得国内船企推广应用。电子看板包括计划看板、质量看板、成本看板、配套/集配看板、供应看板、运输看板、场地看板等,其贯穿生产计划的制订、执行、反馈全过程,为生产计划信息流传递提供方便、快捷、及时的方式,根据各类看板的状态进行生产计划的调度、调整。

4.结语

综上所述,船企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和成功经验时,不能一味的学习效仿其管理理念,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创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高管理、实现目标,持续推进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进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促进我国造船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海燕.造船工程管理[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2] 造船工程计划管理标准结构体系[Z].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转模增效推进领导小组,2002.9.

[3] 谢子明,朱苏,钱佳宜.数字化造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信息界-e制造,2011(03).

篇3

关键字:生产 管理 , 信息化, 生产计划管理

Abstract: the pap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guangzhou metro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and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difference contrast, then drew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lan of guangzhou metro operation management, level control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and information of the necessity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uangzhou Metro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of contrast, which leads to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of Guangzhou metro operation, hierarchical control and a serie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work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necessity.

一、引言

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经近150年,经过萌芽发展期、缓慢停滞期、高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稳定成熟期,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中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已经开通地铁,许多其它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广州地铁发展伴随着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同作用稳固扎实的前进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发展,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工作也正在加快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实施的步伐,全方位发展,以此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接轨。

二、信息化管理概念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的生产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强大的管理功能,领先的开发技术,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管理模式。

三、广州地铁的生产计划管理概况:

(一)广州地铁生产管理概况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28日,是广州市政府全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担负着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及运营管理的重责,同时经营以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而伴随着公司业务的多元化以及地铁线网的逐步扩大延伸,公司需要着力探索内部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公司未来发展壮大之路。

(二)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分类

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生产管理体系的形式体现,总体对运营业务、经营(或资源)业务、房地产业务的执行进行监督、评估和考核。

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计划的管理,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计划的制定、执行、分析、调整、总结、优化等过程的把控,以计划为主线落实相关生产管理工作。生产计划分为三类:

一类计划:是指总部层面对安全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或对地铁形象产生直接影响的计划或政府指令性计划。

二类计划:是指总部层面对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起到改善作用的计划。

三类计划:是指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计划或总部层面计划的各类计划。

(三)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现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工作按照高度集中、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生产任务的落实以各单位对口业务负责的原则,生产计划的编制按照工班分部部门中心总部逐级审核上报,统一由总部业务归口部门报总部领导审核并下发,总部业务归部门逐级跟进计划执行情况,生产计划的整个报批流程通过人工操作。

(四)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

目前,广州地铁通过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正在进行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借助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实现运营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用信息系统为广州地铁一、二、三类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跟踪、统计提供信息化支撑。

通过预先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更新完成情况及调整情况,实现计划的完成率、月度及季度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方便领导以及各部门对日常工作的各个过程进行审批把控,及时发现进度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改进,提高各部门的反映速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管理,缩短交流的时间,确保总体运营工作顺利开展。

四、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和原有生产计划管理的差别

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总结下来,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囊括以下几点:

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

决策程序不科学

管理职位过于看重资力和技术能力

管理以物为主

人力资源的浪费

生产效率低

生产计划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立足点高

以业务为导向,实用性强

强化重点,兼顾其他

强调均匀发展,分步实施

解决存在的问题迅速有效

充分利用现在的资源,逐步统一标准

信息共享及时有效

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更能调动公司内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更好的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可获资源,以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一切活动。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直将管理简单的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完全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会导致公司管理运营效率低下。

五、广州地铁实现信息化生产管理的必然条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中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实施的必要条件是信息化管理室企业未来管理的必行趋势,要真正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就要重新梳理创新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全员创新型管理。

这种创新分两部分,一是从企业决策者角度上,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甚至生产者,都应成为创新者。现代化企业管理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2,信息共享管理

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近二十年来国际跨国公司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各项信息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普遍覆盖。这就使员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而不再走层层管理,分级下达之路.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3 .改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

广州地铁的质量管理最终输出就是为乘客提供满意的服务,通过信息化计划管理要改变质量管理理念,不单单为乘客提供出行的服务,而要充分利用计划体系的管理,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检测,将注意力集中到乘客价值和全面的质量管理,降低列车的晚点率,提高乘客乘车环境,为乘客提供资源服务等等手段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4.增强软管理。

这是几乎过去所有国有企业根本不存在或不重视的地方.任何一家成功的公司都十分重视软管理,都具有独特的公司文化,通过塑造企业环境、楷模人物、公司价值观、厂风和文化网等,在公司全体人员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性化管理,它反映了企业组织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信息化管理所涵盖的不同转变方式和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囊括了这一上几点!所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而信息化会逐步成为各企业内部今后首选的管理模式!

六、广州地铁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广州地铁管理方法和模式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决策层长期探索的课题。

生产计划信息化,从一个角度上看,一是要重视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二是从资源角度,深刻认识到信息也是重要的企业资源,信息本身在资源中的位置应该体现在企业迅速发展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上,信息的重要程度将被提到更靠前的位置;三是,要切实学会驾驭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快速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这个手段;四是信息化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延伸;五是,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手段,信息化的过过程,从侧面而言也就是业务流程的一个优化和重新整合的一个过程,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业务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尤其能够显现出来,这个意义上看,信息化也是不得不让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广州地铁信息化管理历程中的一项新的尝试,在推行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不断进行完善,提升管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快与员工的接受程度要匹配培训,不能硬性的改变固有的操作模式,循序渐进的渗透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篇4

【关键词】精益造船 准时生产(JIT) 拉动式生产 推动式生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造船业也随之迅速发展,造船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造船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位居韩国、日本之后。为了适应这种竞争形势,除了在技术方面上要提高以外,还必须在生产计划方面有所改进,因此,我们研究了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拉动式生产是一个很有效的生产方式,它在我国许多企业得到了的应用,使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造船业,国外的Jeffery和Philip等人发表了精益造船的有关论文,论述了推动式生产计划和拉动式生产计划等理论。然而,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在我国造船业还没有得到采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在我国造船业的应用研究,使其能在造船业得到推广,并最终实现拉动式生产。

1 改革造船业推动式生产计划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造船业一直是采用推动式计划体系,其特点是由管理部门制定生产计划,然后层层下达,由下面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这种生产模式,容易发生生产过剩,也难免发生停工待料现象,库存积压,形成浪费,以致成本增高。要改变造船业这种情况,有必要采用拉动式计划管理模式,当然,根据我国造船业的现状,就必须先采用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

2 拉动式计划体系特点

拉动式计划体系特点是计划部门只制定主生产计划(最终产品计划),其它工序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提出订货计划,前道工序严格按后道工序的交货要求,不提前,也不拖后地安排生产。用于这种上下连接生产的管理方法就是看板管理。

3 造船中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应用举例研究

精益造船JIT的单船生产计划就是按照交船期和总体生产安排的要求,制定分段搭载计划和分段制造计划。然后从分段搭载计划和分段制造计划出发,按平面分段和曲面分段、涂装和预舾装、板材和型材、管子加工等等,按照拉动原理从后向前一级一级地由作业者(系或者工段)制定各自的作业计划、物料计划和劳动力计划。然后由生产主管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做到作业计划和物料计划的统一,作业计划与劳动力计划的统一,最后汇总成全公司的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计划。

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就是各个船厂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某种中间产品看作最后一道工序(以后称之为“主中间产品”),船厂生产计划部门对主中间产品作计划,对主中间产品的前一道工序发送“看板”,然后前道工序根据“看板”和后工序的订单自己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或提品(在制品),利用“看板”对生产进行拉动式控制。而主中间产品到交船之间的计划采用推动式控制,不同船厂其主中间产品的选择也不同,这要根据船厂各部门、车间的计划能力,中间产品可以是大小节点、分段、托盘等,见图1。

这样,船台大合拢计划就成为JIT生产计划的主生产计划。下面就以某一具体船厂为背景,阐述制定主生产计划过程,即船台使用计划。

3.1船台使用计划(主生产计划)

该船厂有8个船台,东区4个,西区4个,还有横移区分为4段(横移区在东西船台中间,主要作用是把各船台合拢结束的船下水所用,3号、4号横移区除了下水用以外,还可以做合拢场地用)。船台使用计划(即主生产计划)主要包括船台使用三年滚动计划,和各单船船台合拢计划。

3.1.1船台使用的三年滚动计划

船台使用的三年滚动计划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和生产部门结合历史数据共同制定的,即推进式计划管理。该船厂船台使用三年滚动计划中1100TEU-28集装箱船开工时间06.11.30;完工时间07.04.19。

3.1.2单船船台吊装计划

单船吊装计划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属于推进式计划管理范畴),本文就以1100TEU-28集装箱船的船台吊装计划为例。

(1)1100TEU-28的分段划分

要了解单船船台吊装计划,首先必须熟悉单船是如何进行分段的。下面就以南京金陵船厂1100TEU-28的分段划分为例如图2:

根据计划,1100TEU-28是在东区船台2进行合拢,这也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如表1。

在表1中,吊装日期是指分段吊上船台的时间,完工日期是指两个分段合拢完工的时间,如HB05和HB04合拢需要10天时间,即从06.12.01到06.12.10,分段建造时间含义是该分段在合拢工序之前建造所用时间,例如,HB05在分段建造工序需要建造30天,HT11需要建造50天。

3.2船台中日程计划制定

这里所说船台中期计划是指造船的主生产计划,也就是季度计划以及月度计划。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步骤有以下三步:

(1)接受订单

精益造船JIT中“接受订单”的含义就是下水工序把

各船的下水时间以《计划生产通知单》或《订货单》的形式通知船台车间,船台车间以及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各船的下水时间一起制定船台使用计划(主生产计划)。例如,1100TEU-28下水时间是2007.4.24,那么1100TEU-28上船台时间经过倒推应在2006.11.30,这是由船台车间以及生产计划部门商讨决定的,即推动式计划体系。

(2)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船台计划是根据下水计划制定的,这也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部门根据各船的下水时间,制定船厂第N季度(针对分段等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中间产品)以及第M月(针对某些物料、舾装件或管子等生产周期较短的中间产品)船台大合拢(即第二章所提到的最终产品)生产计划。船台车间参与主生产计划制定的项目就是评价在未来2个季度或2个月里,生产能力是否富余,材料供应能否对应、人员是否富余或不足、能否完成计划等,以调整船台使用计划。当然船台使用计划不能轻易改变,要根据实际情况,向生产计划部门提出申请,生产计划部门根据要求的合理性做出恰当合理的决定。

(3)主生产计划的执行

其他相关部门在收到主生产计划后,对N季度以及M月主生产计划必须执行,大合拢以外的部门要着手做自己部门的生产指令。当向前道工序(即供应商)订货时,为了让前道工序有准备时间,大合拢以外的生产车间及采购部门,需要制定出N季度以及M月各物料需求总量,并制定出前道工序首批交货量及交货期,提示前道工序后几批的交货量与交货期。对前道工序首批交货量及交货期为正式订单,而提示前道工序后几批的交货量与交货期,不发行正式订单,仅仅是一张表格来提示,待短期计划真正需要时,提前数天发行正式订单,例如某些舾装件,至于分段,由于建造周期比较长(一般在1个月到2个月),所以要提前1个季度或2个月发行正式订单,再根据看板,按取货指令要求的时间送需要的量。

3.3造船中的拉动式生产计划

要实现精益造船JIT生产必须要把原来命令式的生产计划管理改变成各个作业单位自主式的生产计划管理,将原来由“前道工序向后到工序提品”的推动式计划管理,改变成为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提出物料订货清单”的拉动式计划管理。就是说要多少,生产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生产出来。就是计划倒排,分解到天,落实到人,由后道工序来拉动前道工序。

在本文的例子中,每个分段送往船台的时间是由船台合拢工序发送取货看板到分段建造工序,提取分段进行合拢,例如,HB05必须在2006.11.30上船台,船台合拢工序就必须在11.29或在11.29之前送取货看板到HB05分段建造工序(船二车间)领取HB05分段到“东区船台的船台2”,而HB05分段建造工序最迟建造时间应该在30天之前,即在2006.10.30。在发送取货看板之前3个月船台车间已经送订货单到分段建造车间(如船二车间),所以分段建造车间应该有时间完成订单所要求的任务。分段建造车间可以根据表1中的分段建造时间来安排各分段的建造计划,根据取货看板的要求,运送分段到分段合拢场地,这就是所谓的拉动式计划体系。

4 结论

通过研究认为,在造船业推行推拉结合式计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优化造船业的生产管理,减少企业中的浪费现象,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新昆.造船总体化体现高效率.国际船艇,2005,3:20-21.

[2]Jeffrey K..Liker, Thomas Lamb. What is Lean Ship Construction and Repair[J]. Journal of Ship Production. 2002, 18 (3):121.

[3]Philip C..Koenig, Hitoshi Narita, Koichi Baba. Lean Production in the Japanese Shipbuilding Industry?Journal of ship production. 2002, 18 (3): 167-174.

篇5

关键词:火电厂 生产 统计 管理 系统

火电厂企业主要运营电力资源,它为广大社会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但是,上网电价几度下调,电量指标长期不足,发电企业盈利空间减少。为了保持合理的成本效益比率,火电厂企业要从计划“龙头”抓起,从统计管理抓起,用计划与统计的并行结合,相辅相成,为火电企业提供科学系统的计划统计方法,为火电厂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有力的计划性依据,保证火电厂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1 当前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统计管理现状

火电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转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统计管理也呈现出其弱化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产统计内容与方法滞后而缺乏应变性。在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沿袭之下,生产统计的功能注重于“唯上”,只作为向上级汇报的报表形式,在生产统计的内容上仅仅体现出产品产量和资产规模等,而涉及火电厂的生产质量、经济效益与竞争性指标的统计内容偏少,这使得传统的生产统计显现于记录与汇总阶段,而缺乏对市场反应的多变,对与火电厂企业相关的市场变化反应不灵敏,无法体现生产统计对火电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预测与决策性的作用。

1.2 生产统计中的成本管理控制意识淡薄。由于生产统计的传统附属性地位,它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不成为管理考虑的范畴,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即可,火电厂企业在多年的运行当中,没有运用生产统计进行成本控制的管理意识,也没有精打细算的经济市场竞争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1.3 计划统计系统的开发缺乏可度量性。在传统的计划统计方法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开发规范,使统计文档的编排随意而散乱,缺乏规范化,致使整个开发过程不可控,难以进行精确的计量和预测。还有一些相对静态的功能,如:基础数据的录入、基础数据的简单统计等,其功能还是过于简单化,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2 火电厂企业进行生产统计指标管理的策略性分析

2.1 强化管理决策层的生产计划统计概念。首先,要进行火电变革意识下的概念转变,突出生产计划统计的独立,转变过去单纯向上级汇报的形式转为对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从附属的地位和职能转为独立性的地位和辅助管理职能,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把握与分析,预测市场运行变化情况,进行辅的生产计划统计,从传统的“后台”走向“前台”,为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2.2 增强火电厂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功能。在诡谲变幻的市场风云里,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多端,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也在时刻发生改变,为了应付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立足于市场,火电厂企业就要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清醒自己的头脑,不依赖于计划任务,用自己的成本控制来增强竞争力,加强生产计划统计的各项指标的辅助,将成本控制纳入生产统计考核范畴,用科学系统的生产成本控制理论,来指导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2.3 构建科学、全面而高效的综合计划管理系统。要建立闭环式的综合计划管理控制系统,将计划与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加强火电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七个模块的内容对综合计划管理系统进行构建,这些模块相互依存,互相联系,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为火电厂企业的生产统计管理服务。

①整个系统的维护模块,它对火电厂企业的计算机用户进行权限设定,普通的用户只能进入查询、申请等界面,而特殊的系统用户则可以进入系统,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运行设定。该模块对系统的初始化进行定义,并对统计指标进行分解与组合。

②综合计划模块。它对火电厂企业内部的各项子专业系统进行数据审核与汇总,在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报表填报,然后再根据火电厂企业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平衡与调节,完成计划的上报与分解和下达任务。

③数据接受与采集模块。这是一项基础数据的录入基础模块,它负责接受上级的计划指示,同时根据火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录入,完成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

④综合统计模块。在上述模块的基础录入数据的构架之上,用该模块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分项与综合性报表,从各分项报表的内容中掌握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最终进行统一的汇总处理,以实现对外界的统一统计口径。

⑤经济活动分析模块。用综合统计的分项与汇总结果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再执行相关的计算程序,以柱形图表或数据的直观表达方式,多维化地体现火电厂企业的各生产统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准确而具体地为管理决策层提供统计数据支撑。

⑥分析预测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分析,从而对市场形势之下的统计指标分析和预测,采用其中关键的重要预测值,为火电厂企业进行未来的预测支持。

⑦数据上报及模块。根据上级行业部门的要求,必须按期对企业的生产计划统计报表进行上报,并进行公开化的统计信息查询工作。

3 结束语

火电厂企业事关重要能源,其电力资源的服务性高低程度决定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火电厂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产计划指标统计的重要性,用统计中的成本控制计划来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比率,在经济生产运营活动中,运用科学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构建统合计划管理系统,通过对生产计划和统计的预测性分析,进行统计数据的数字化录入与查询,用各分项的统计报表控制和汇总的统计报表,实现火电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化,用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满足火电厂企业日益复杂的计划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彦玲.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统计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3).

[2]霍丽敏,崔和瑞.火力发电厂成本管理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05).

篇6

关键词:生产计划 产品设计信息

1 概述

军工企业和某些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产品庞大、装配关系复杂。一部产品由上百万个元器件、紧固件及零件组成,原材料品种繁多,加工工序复杂,但投产批量小。投产量常常是一部或几部产品,或者仅是几个组合,某些零件需要反复经过一个或多个车间的不同工艺工序。而下达这样一部复杂产品的生产计划,不仅需计划人员实时与车间计调人员沟通协调,查阅很多生产数据,而且还需要设计、工艺、物资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进行计算统计。在这样一种管理现状下,车间生产计划的下达,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企业必须改变这种已经落后且繁琐的管理方式[1]。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上百万条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如产品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设计总资料数据、原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工艺装备及刀量具数据、工时定额数据、产品元器件、标准件数据、技术规范等产品基础信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多种功能软件集成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库统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中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还能为人与系统的集成及协同设计的实施提供支持环境[2]。各个车间、部门查找数据方便快捷,从繁重的数据计算、查找、传递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架构思路

因为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式具有其特殊性,系统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产部门要完成一部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工作,往往需要设计、工艺、计划、物资、生产、车间等部门,几乎涵盖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②产品数量庞大:一部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大量的有关零部件的全部设计资料、工艺定型资料等全部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于统计量庞大,较易发生统计错误。

③分级查询困难:一部产品生产流程查询只能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自产品成品起向生产源头倒推进行汇总,如果要对产品某部分或组合进行生产计划或者工艺查询,现行的管理方式将无法达成目标。

④产品数据整合管理困难:由于产品生产批量小往往同一部产品在进行到下一个批次的生产时,企业就会根据客户反映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对产品的不同部分进行升级或改进。因此,在下达生产计划时,虽是同一部产品,但产品只要部分进行了改进或升级,则每个批次的产品生产计划又有所不同,产品数据不能分级查询,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就必须重复繁琐的工作。

⑤成本定价过程不透明:由于生产工序过程复杂,产品改进或升级迅速,造成某些环节生产计划制定只能按经验进行。

⑥生产计划制定耗时费力: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劳动强度大、易发生错误,不仅直接影响了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也间接的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因此系统设计的重点是:

①对企业设计BOM 数据库、工艺BOM 数据库、工艺装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企业现有数据资源。

②生产流程的逆向查询程序。实现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解决重复分解、重复计算的问题。

③对产品的不同批次的生产计划进行分层管理。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或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进,同一产品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加工批次。

3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3.1 产品设计信息建立,生成EBOM模块。

3.2 产品设计数据验证组装模块。

3.3 产品工艺路线划分模块。

3.4 产品工艺规程编制、工时定额申报审批模块。

3.5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明细表、工艺装备明细表建立及管理模块。

3.6 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及下达模块。

3.7 车间生产、班组生产计划及领料管理模块。

3.8 工序完工检验登记及车间接收管理模块。

3.9 成品入库齐套装配管理模块。

3.10 系统维护模块,可完成完全数据备份、数据日备份、数据恢复、系统设置、操作员维护、个人口令更改、权限设置和修改等功能。

3.11 信息查询模块,设计查询、工艺查询、单一信息查询、组合信息查询、产品目录树逐级查询和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的查询。

3.12 数据接口模块,实现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元器件、外购件等原始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且可以与其他系统(如CAPP、PDM或ERP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3.13 报表打印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可以打印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打印随同卡,打印月度生产计划。

4 结论

企业月度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将相应产品总装配关系库数据、车间工艺路线数据、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产品工时定额数据、外购件数据等各项数据统计集中,这些系统所需的大量初始数据经一次建立后,可为后续产品提供基础资源数据,不需要反复录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对产品进行生产计划下达、工艺工序计算、产品数据级查和产品数据装入级查等各项功能。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车间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平台,将以前分散、隔离的信息(如技术、工具和零件库存信息)集中在了一起[3],通过计算机对读入的产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统一录入企业数据库。随时查询,随时调用。不仅节省了以往人工制定和下达生产计划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完成了以前手工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同时,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更加快捷,同时处理的信息更多,生产进度汇总情况更准确,生产、计划以及各个车间都可以实时查询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的下达和完成情况,接到生产计划后,不需要再进行一一翻阅、制定工艺流程,计算机可以直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用已经录入好的,对应图号的工艺流程,即车间接到生产计划的同时,直接就可以从系统中打印随同卡,交付工人进行生产。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计划与调度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超.产品数据管理(PDM)规范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崔晓阳. ERP123:企业应用ERP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信息化时代也拉开了序幕。在全球各种产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农业机械业想要在其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就必须加速农业机械业的信息化进程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农业机械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进而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业的信息化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的必然性可以农业机械企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发展的需求上得到说明。

1.1地位的基础化

农业机械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用到农业机械产物;农业机械业也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许多新兴行业诞生,但是农业机械业在各行各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依旧保持不变,农业机械业的发展也备受许多国家的重视。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机械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的日益加深,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造成了其地位变的不可动摇。

1.2经济规模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很多农业机械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加速了国际化业务的开展,实现了全球的规模化的生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击倒,很多企业加大了在相关农业机械技术方面的投资,为满足日渐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农业机械企业还得针对专项农业机械化产品进行升级与加工。电子信息化技术在这时可以有效的帮助各企业减少工作任务、减轻人力资源的压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于全球各个地点的农业机械企业分部进行管理,使各个地方的企业可以分工合作高效快捷的完成生产任务,利用不同地方的地理优势带来高质量的农业机械成果。

2农业机械业现状及对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的农业机械业起步较晚,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与技术程度,使之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如今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将其应用到农业机械当中时可以快速的收集生产数据,集中有效信息,准确、及时的传达信息保证生产周期的合理范围,使得农业机械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3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3.1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推广

电子信息化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在农业机械中,但是它在那一阶段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农业机械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够广泛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方面我国做出了相应的行动。在农业机械业中推广电子信息化技术时,人才是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就要重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在企业内部开办电子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班,定期的邀请信息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专业辅导,组织召开信息化现场经验交流会,组织实施示范工程,用形象的事实来说明农业机械信息化所能带来的成效,进而调动企业工作人员对于电子信息化技术的热情,积极的投身于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工作中去,使农业机械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升。[2]

3.2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随着农业机械业的发展,现有的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其技术需求,在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中时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电子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农业机械中的许多环节得到应用:①础数据处理,在农业机械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运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可以快捷、有效的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合理的数据分析。②订单管理。订单管理主要是指订单录入和订单审核两方面,在信息全球化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接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然后在对其货源进行调动。③生产建设,在农业机械过程中会用到许多的电子化设备,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无疑可以减轻工作任务的负担,节约人力资源,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④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包括月生产计划管理、急件计划管理和周生产计划管理。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当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订单和不同地点的产品需求做出快速的调整。

4总结

篇8

业务“任脉”:从预测到计划

以预测体系为源头的计划体系是整个企业均衡发展的前提保证,根据预测体系做出的计划体系是公司均衡发展的指导和基础。

企业的预测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二是企业内部追求的目标。预测是通过对战略的分析和客观历史事实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对于企业管理来讲,一个有效的预测能够为企业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性依据。

企业计划管理的过程包括结合战略的销售预测、销售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物流计划、分销资源计划等环节。一个企业经营的脉络就是一个企业有效计划管理的脉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战略的制定,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行业内部和外部需求,通过顾客调查、销售员估计、经济趋向关系、技术进步和舆论等手段提前预测出准确的企业产成品信息,进而根据产成品信息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具体的销售计划。

第二,企业的销售计划是制定企业全年MPS(主生产计划)的前提和依据,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其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的过渡作用。

第三,采购计划是为维持正常的产销活动,在某一特定的期间内,应在任何时购入何种物料以及订购的数量是多少的估计作业。企业采购计划的制定是否准确,将会影响到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正常运转。而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就是对企业主生产计划和BOM(物料清单)现有库存的分析。

第四,企业根据预测制定了销售计划、主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以及生产计划,这些计划是企业产销运作和业务发展的支撑。除此之外,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测,企业在制定生产、采购、销售等计划的同时,会根据产销需要制定相应的辅助计划,比如物流计划和分销资源计划等。这些辅助计划和其他计划一起,构成了企业业务系统运作的基础。

财务“督脉”:从计划到预算

科学的计划要以预测为依据。对于企业管理来讲,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地,正是从正确的计划制定开始。但是只有把业务系统的计划体系和财务系统的预算体系相结合,才能促进企业的协调运作,实现战略落地。

执行计划体系的条件是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资本能力作为支撑,这点促使企业管理层不得不去花费大力气做好科学、准确的预算体制。每年的9~10月,企业根据下一年度的计划制定下一年的全面预算。采购、生产、销售、研发、预算、日常费用预算各个环节都是根据产成品的销售计划制定。

除此之外,月度滚动预算以月度滚动计划为前提,根据企业实际发生费用情况及滚动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制定。预算体系和计划体系相辅相成,分别从企业的财务和业务体系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企业进行全面预算体制的建设向上成就企业发展战略,横向贯穿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企业运营管理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预算编制的多维制定、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以及预算执行分析反馈等都应注重将企业战略、业务计划和预算高度整合,设计多个维度的预算编制和评估标准,充分体现业务计划。

由此看来,计划是企业在业务角度的战略规划,而预算则是从财务角度的以货币形式反映的计划。企业计划是资本预算和年度预算的基点和前提,而预算是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的落实和支撑。

打通“二脉”:融合预测、计划和预算

研究表明,打通企业业务和财务体系二脉,关键在于把企业预测、计划和预算体系进行高度融合和统一,而企业计划和预算科学产生的惟一前提和依据是产成品预测。预测为计划和预算体系制定提供依据,计划是实现预测的重要工具和展现方式,而根据计划制作的财务预算体系是企业战略实现落地的工具。

年度预测、计划和预算体系需要在执行中不断修正才能保证有效的执行,而月度滚动是非常有效的修正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业务和财务体系均衡发展的有力保证。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数据支撑ERP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3-0071-01

1 前言

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流行词,它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引领着各个行业信息化的革命。随着国内钢铁业的整合的加速进行,钢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钢铁行业历来重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在钢铁企业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钢铁企业整体信息化中数据支撑系统在在炼钢厂中的实施与应用。

2 数据支撑系统

数据支撑系统又可认为是薄MES(制造执行系统)。在MES系统中扮演数据库支持的角色。数据支撑系统面向生产过程,着力于生产的控制、数据流的采集与传输及业务流的跟踪。在企业信息化五层结构中处于第三层(如图1所示),

该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决策层提供数据依据。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都加强了基础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构架工厂级、公司级乃至集团级的ERP类管理系统。为了避免像其它企业实施信息化时出现的信息不及时、生产与管理脱节、生产指挥滞后等问题,又根据实施本系统的钢铁企业炼钢厂特有的生产现状,实施了具有其特色的三级系统:数据支撑系统。本系统主要是以现场生产实时管理和物流跟踪功能为主,能及时准确的与ERP及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整个系统设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稳定性和可移植性,便于系统的软硬件的升级和再开发。

本数据支撑系统从接收炼铁厂铁水开始,能够实现对每一炉钢从倒罐站到转炉炼钢、连铸浇钢实时生产状态的跟踪,能够对坯料入库、坯料判定进行管理。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在计算机管理系统内下发合理、有序的各工序生产作业计划,及时收集各工序的生产相关信息,做到信息的及时交换、共享和监控。为生产计划的执行和调整提供及时信息。同时还加强对各种原料、能源消耗的监控,提供一些预警信息,供操作人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销售人员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其它相关订单情况、生产线的生产状况、企业近期生产计划、企业产能现状等各种数据,以便对销售订单做出合理的调整,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

3 系统实施方案

(1)硬件设备:本数据支撑系统采用C/S结构方式,选用两台主机服务器。一台用数据库服务器,另外一台用作在线热备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集群技术,将主机系统连为一体。数据和应用逻辑分开使得数据库的升级和扩展更容易,同时也使得应用逻辑扩充、修改、完善更加方便,从而缩短系统升级的时间,减少升级费用。数据库和应用的运行效率更高。服务器要求是可靠、高性能的UNIX服务器,拥有出色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提供大容量的内存、高速率的CPU运算性能及存储磁盘阵列,磁盘阵列中的数据能够通过服务器内置的磁带机定期备份到磁带中,可用于保存系统长时间不用的数据或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恢复。两台服务器通过Cluster结构实现热备用,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尽量缩短软件故障的恢复时间。一旦任何一台发生故障时,故障主机上的运行功能自动由另外一台接管,以期实现整个生产系统的可靠运行,并且能够为今后的生产管理升级时留有余地。

(2)软件系统:ORACLE作为该项目的数据库软件,它能够提供稳定、可靠、性能优越的企业级数据库管理模式。主要功能产品包括,Oracle服务器, Oracle Client,Oracle Developer 6i(C/S结构)。开发工具采用与ORACLE无隙接口的Oracle Developer 6i,其强大的触发器功能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

4 系统主要模块

(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ERP核发的日生产订单数据(订单号、钢种、产量、生产日期、规格等),按质量生产标准,确定该生产计划的工艺路径,再根据炼钢厂生产设备状况并平衡炼钢和下游工序的生产能力,确定具体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各工序的炉次生产计划数据,生成浇次计划(浇次号、浇次炉数、计划开始时间、炉次号、钢种、坯料生产规格等),然后结合铁水供应信息,手工编制具体的炉次计划(炉次号、工艺路线、开始生产时间、钢种等),将生产作业计划下发至各操作岗位,在各操作室设置的数据支撑系统操作终端,显示本工序的生产作业计划要求,操作人员按此要求进行生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调度人员可以对生产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删除、追加、变更),来保证连浇的顺利进行。

(2)质量管理:接收四级ERP下发的质量标准数据和生产工艺标准,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其中包括:各个生产阶段(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连铸)的成份;冶炼产品的判定成份;工艺路径;吹炼、精炼和连铸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目标值;冶炼标准时间;浇铸板坯的拉速;二次冷却制度等标准数据。接收检化验系统对各工序钢水试样的化验结果,对坯料进行钢种和表面质量的判定和管理,向ERP和其它相关系统传送坯料的表面质量判定数据,收集生产各阶段的质量相关数据。

(3)物流跟踪管理:物流跟踪管理,主要是监视炼钢、连铸的实际生产进程,完成从铁水进入倒罐站开始,至坯料出库的整个生产流程的物流跟踪,使生产管理人员从整个车间的生产层面上有一个宏观的掌控,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协调生产,特别是发生异常情况时,厂调可根据此生产物流的实时跟踪信息,及时、准确地调整生产作业计划,以使每个连浇计划能继续进行下去。炼钢区域以炉次为对象进行物流跟踪。

(4)汇坯料库管理:坯料的入库管理:根据接收的坯料生产实际数据,按实际库存地址保存到系统虚拟库位中。坯料的出库管理:根据销售公司核发的坯料出库计划,进行坯料的出库处理。坯料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都要及时准确的数据流传向ERP及其它相关系统,以保证业务流的畅通。库内移库:根据订单实际生产需求,在厂级库之间进行物料的移动与转储。

5 结语

由实施本系统的生产厂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导致系统实施有一定困难。尤其是生产计划、坯库、质量这个三模块,是本系统的技术难关也是本系统最大亮点,基本上弥补了业务流程上的缺陷。现在本数据支撑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情况已达到并超过了项目初期制订的目标,成为具有其生产厂特色的信息化系统,成为生产厂生产和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整体信息化中起重要的作用,使企业全面加强了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Kevin Owens(著) 欧阳宇(译) Oracle触发器与存储过程高级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篇10

关键词:船舶建造师 学习路径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熔盛重工正在实施第二个五年人力资源规划,全方位地培养后备干部。公司作为船舶制造企业,船舶建造师的培养尤为紧缺和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制定出船舶建造师典型的学习成长路径,使公司人力资源在培养船舶建造师人才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快速高效地培养出企业所需的胜任岗位需求的建造师。

一、船舶建造师学习路径图概述

船舶建造师是在船舶的生产和建造过程中,负责期间发生的问题及船东船检报验协调、公司内部资源统筹管理的岗位。

1.学习路径图的概念

学习路径图(Learning Path Map),是指以职业技能发展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员工在企业内学习路径的直接体现。包括传统的课堂培训(CT),又包括其它各种学习方式,如阅读与自学、在岗练习、E-Learning学习、主持分享及担任内部讲师等。通过制定学习路径图,员工可以找到自己从进入企业开始,直至成为内部专家的学习发展路径。

2.学习路径图的特点

第一,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为每一位员工打造好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来支撑其职业的发展,使员工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新的知识,同时关注职业发展过程中专业能力的提升,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第二,通过学习路径图,员工可以清楚地看到,学习不是单纯地参加教室内的培训课程,自己的学习道路是由培训、实践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其核心内容大大超越了课堂培训。员工只需要按照路径图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参与学习和考核,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终点。第三,学习路径图为培训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了统一的视角:特别是让其担任讲师和教练,是分享其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企业对船舶建造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1.企业船舶建造师分级

根据船舶建造师的现状,公司对其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级别的建造师工作内容和任职条件作了明确规范和要求,依次分级为:建造员、助理建造师、建造师、高级建造师。详细分类如表1所示:

2.企业对船舶建造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企业根据现有的船舶建造师的定级分类,分别从工作内容、个人素质要求、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着手,对不同级别的建造师的素质和能力做了不同的要求。如表2所示:

1.依据公司中日程计划,负责制定船舶区域生产计划;

2.负责对船舶区域生产计划执行实施予以监控及管理等;

3.负责协调、处理生产运行过程各项一般性问题;并负责落实船东/船检意见;

…… 1.英语CET-4或具备听说能力等

2.大专以上,船舶类相关专业等

3.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

1.依据公司建造线表及中日程计划,负责对其管理的船舶生产计划进行统筹平衡,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对其负责船舶月度生产计划执行实施予以指导、监控及管理等;

3.参与对坞内(或码头)船舶出坞、试航等工作的组织;

…… 1.CET-4或具备听说读写能力,能满足工作沟通要求

2.大专以上,船舶类相关专业

3.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

1.依据公司建造线表及中日程计划,负责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系列船舶生产计划进行统筹平衡等;

2.对区域船舶月度生产计划执行实施予以指导、监控及管理等;

3.负责协调、处理建造师(一级、二级)反馈的生产运行过程中自己无法处理的各项重大问题等;

4.负责对系列船舶生产过程中影响大节点完成的事件予以分析、预警,并书面报告科长及部门领导;

…… 1.CET-4或全面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完全满足工作沟通要求

2.本科以上,船舶类相关专业

3.组织协调能力、人员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判断能力

三、基于建造员级别的船舶建造师学习路径图

2.建造管理部的制度与作业基准

3.与带教导师确认培训学习工作计划与验收标准

4.施工图纸、工艺、安全、质量培训 课堂

2.与您的师傅或人力资源部讨论 在岗锻炼 总结报告

对其中的某个大节点进行跟踪管理,并策划完整交验,整个过程建造师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有较大成长,对船舶专业知识的认知可以通过部门内部学习培训来达到。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建造员才会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建造师。

2.短期活动――在职进修、专题培训、素质拓展等

为促进公司建造师的学习和学历教育,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始终保持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以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制定了《员工在职学历教育管理办法》;2010年,公司与东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分别签署在职硕士委托培养协议,200多名优秀的人才参加报读和考试,其中建造师人才占10%以上。

公司人力资源部还组织专题理论培训课程,提高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些课程有《船舶基础》、《成本管理》、《项目管理》、《有效沟通》、《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等,针对性地提高技术人才特别是建造师人才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

3.导师辅导――师带徒制度

对普通的建造员,公司配有年长、经验丰富的带教师傅,帮助其快速进入状态。同时,公司制定《“师带徒”管理办法》,规范了师带徒模式和内容。另外,师徒间还签订有师带徒协议,增加了师傅带徒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带教师傅根据徒弟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量和分工,通过让徒弟参与制定船舶区域生产计划,对负责船舶区域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对负责船舶生产所需物资、设计等简单问题进行跟踪,对生产运行过程各项问题处理进行跟踪,参与坞内(或码头)船舶出坞、试航等工作。另外,带教师傅可以为每位徒弟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路径图,并能够不定期检查和跟踪徒弟完成情况,帮助其改善工作中的各种不足,提升个人能力。

4.任务分配――单船负责制

公司目前是制作系列船,以400VLOC\6500TEU为主,不同的建造师分别管理不同的单船,针对特定船型进行集中管理,大幅度提高建造师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