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综述范文

时间:2023-04-12 00: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综述

篇1

[中图分类号] R36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302-01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褥疮应称为压力性溃疡已成共识。近十余年,国内外对褥疮的认识和防治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褥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为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褥疮防治问题,特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供护理同仁借鉴。

1 对褥疮护理的认识 认为褥疮完全可以预防[1],这种观点在国内占统治地位。林菊英先生在医院护理管理学中提出褥疮的标准为0%时,尚有附加说明:除特殊病人不许翻身外一律不得发生褥疮,带入院者不准扩大[2]。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中规定:从三级医院到一级医院,昏迷、截瘫病人年褥疮发生数为0[3]。为说明褥疮完全可以预防,还列举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966年以前在无陪人情况下,连续8年消灭褥疮[1]。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也曾介绍过不发生褥疮的经验[4]。但各种期刊上刊登更多的是治疗褥疮的经验和方法,说明褥疮并不少见。参加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工作的黎瑞庄主任护师在第一评审周期结束后报道:消灭昏迷、截瘫病人的褥疮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本周期评审结果(31所三级医院)除两所专科医院得分外,93%的医院均为0分[5]。更说明了发生褥疮的普遍性。

国外护理认为,褥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就可以发生褥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亦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褥疮的发生[6]。另外,神经外科病人需用镇静剂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翻身不利于颅内压的稳定;癫痫发作及颅骨开窗病人难以调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改变时可引起缺氧;使用通气装置的哮喘或支气管炎病人在搬动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血压不稳定病人侧卧时可加剧血压波动;有易激心肌病人翻身易发生心率不齐等[7]。故认为护理不当确能发生褥疮,但不能把所有褥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6]。有关人氏对褥疮的发生率有详尽的统计:Ketts R称,美国住院病人3%-6%、护理之家3%-24%发生褥疮[8];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2.5%-11.6%,昏迷、截瘫病人的发生率为24%-48%[9];急诊护理机构的发生率为9.2%,专科和福利医院的发生率为23.0%-27.5%[10];脊髓损伤病人其发生率为25.0%-85.0%;住院老年人的发生率为10%-25%[11];神经科慢性病其发生率达30%-60%[12]。

2 褥疮的预防 长期以来,国内将褥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实行床边挂翻身卡[1],标明病人的卧位及翻身时间以便检查;实行褥疮报告制度,便于护理部质控小组管理。一旦发生褥疮,当事人将受相应处罚,甚至全院通报,以此促使每个护士高度重视褥疮问题[4]。常规要求对受压部位进行定时按摩。

国外护理则认为,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褥疮关键的一步[10]。要求对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褥疮评分法,分值越少,褥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已在世界上各医疗机构应用[10]。Nortor危险因素评分法[11],14分以下获得褥疮的机会为32%;12分以下属高危组,两周内获褥疮的机会为48%[12]。已成功地应用于老年病院[13]。Andersen危险指标记分法[11],记分≥3时发生褥疮的危险性极高,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对急性病入院病人作有效的预测[13]。评估除在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9]。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国外护理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褥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退色,不会形成褥疮,无需按摩,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尸检证明,凡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无撕裂现象[6]。

3 治疗方法 褥疮的治疗方法因其认识的改变而存在差异。过去普遍认为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愈合,目前则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提出湿润疗法[12],另外,Brown CR认为高压氧治疗褥疮最好,只是费用太大较难推广,但可用塑料袋罩住创面,向袋内送入纯氧,当袋内压力达3.99-6.67kPa时,可使坏死的脂肪和蛋白组织液化,使有生机的组织发红,有助于褥疮愈合[14]。而采用封闭式敷料者则认为,缺氧不会阻碍愈合,还可以刺激上皮的毛细血管生长和再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促进上皮的再形成[12]。对褥疮创面是否使用抗生素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抗生素的使用能迅速有效的控制疮面感染。但美国的褥疮护理却提出避免使用抗感染药[15]。总之,各种局部处理方法有优点也有局限性,须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酌用。浅溃疡任何方法均可试用,深溃疡应慎重对待[12]。

4 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以前国内的基础研究较薄弱,对褥疮的处理方法停留在个人经验上,随着护理人员知识层次的提高、学习气氛及参与意识的增强,这些研究正在兴起,如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16];半坐卧位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17];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褥疮发生的探讨[18]等均为这方面的佳作。

外开展基础研究时间长,内容广泛,较早地认识到发生褥疮的外在因素有皮肤潮湿、摩擦、切应力等,内在因素有蛋白缺乏、营养不良、贫血、丧失知觉、制动、年迈、精神状况欠佳、大小便失禁以及感染等,但最重要的是压迫时间过长,影响局部供血,故较早研制出减压装置[18],而且还注意到温度与褥疮的关系: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褥疮的易发性[19]。提出压力装置中减轻压力以气垫最好,水垫次之,凝胶和泡沫塑料垫最差;而在温度方面,凝胶垫最低,水垫次之,气垫及泡沫塑料垫温度较高。建议根据温度及湿度选用减压用品[19]。对脊髓损伤病人,Byrne和Saliberg提出了发生压疮的3类15种危险因素及6类58种次要危险因素。除指出脊髓损伤程度与褥疮的关系外,还指出吸烟,特别是现时吸烟、心脏疾患低血压者,肺部疾患低血氧浓度者褥疮危险性增高;糖尿病与褥疮也成正相关关系[20]。美国对褥疮的护理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化的创面处理过程,并不断定期更新,效果明显。据统计,处理褥疮的成本从每天每个褥疮5.34元降低到3.74元[15]。使用Braden评分法对高危病人采取措施后,褥疮的发生率下降了50%-60%。每年全国可节省治疗费用4亿元[10]。

5 小结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并非以严厉的规定就可杜绝的简单问题。只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努力研究,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 河北医学院主编.护理医学问答(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48.

[2]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22.

[3] 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医院分级管理[S].1991,8.

[4] 刘秀莹,刘秀荣,张秀英等.神经科病房消灭褥疮的几点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80.

[5] 黎瑞庄.医院评审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68.

[6] 王保良,施斌.有关褥疮的错误认识及其正确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15(1):26.

[7] 张永,陈朝琼.危重病人褥疮护理中的困难[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3):135.

[8] 高耀闽.缓释气式气囊褥垫床[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1):38.

[9] 于青,于兰.压力性溃疡危险因素的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3):7.

[10] 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11] 张世民.压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3.

[12] 黄洛宁.褥疮护理近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5(2):69.

[13] 严庆惠.从对褥疮发生的预测以及进行重点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3,2(3):137.

[14] Brown CR,傅乃.治疗褥疮比较经济的新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5(2):89.

[15] 郑清月.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4.

[16] 蒋琪霞,李倩,耿广莉.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2):101.

[17] 陶红,张云高.半坐卧位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11):10.

[18] 董霞,梁文,田俊英.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褥疮发生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8):46.

篇2

关键词: 护理管理学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信息管理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的科学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一门专业领域的管理学,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组织资源,在护理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提高护理组织功效。加强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已经展开,其注重的是患者能够得到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所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1.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服务质量达标、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1]。

1.1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国外某些医院有设有专门的质量评价组织,比如护理质量保证委员会。委员会由行政管理人员、护理监督指导人员、护士长、护理教育工作者、护士代表等组成,致力于长年定期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审[2]。我国综合性三级医院通过建立质量控制网络,并通过自查、抽查、普查进行前馈质量控制、环节中的交叉控制、终末全面控制,取得较好的护理质量控制效果[3]。

1.2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患者是护理服务的主体,是医院生存的基础,所以护理管理质量的控制应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全员参与原则:各级护理人员和全体的医务一线工作者的服务态度直接决定着服务的质量;护理质量标准化原则: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使护理人员,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持续改进原则:开拓创新,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

1.3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

我国正式颁布的护理质量国家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由卫生部于1989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及在2005年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在标准中强调护理质量与安全,对有效评价护理服务质量起重要作用。另外地方医疗组织也建立一些护理评价的标准,有利于根据地方特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例如。受北京市卫生局委托,中华医学会为其制定了《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5],该标准对其他地区制定质量评价指标有指导意义[6]。

1.4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由美国科学家Edwards Deming提出的PDCA循环是护理质量管理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PDCA是英文Plan,Do,Check,Action的缩写,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在PDCA循环中得到体现。

PDCA循环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各项工作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循环中,每一次的循环都是一次质量的上升,也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原则。通过实施PDCA循环,护理工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寻找并解决问题,以获得更好的服务效果。

1.5护理质量缺陷管理。

各种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和结果都属于护理质量缺陷,护理质量缺陷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在护理质量缺陷管理中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服务质量监管之外,做好风险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护理人员和患者或家属缺乏沟通也是导致纠纷的重要原因。报道显示,由于护患沟通缺乏,医患关系紧张所导致的纠纷占总量的三分之二[7]。也可通过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制作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制备健全的应急预案等方式预防护理质量缺陷的发生。

1.6护理质量评价。

护理质量评价由要素质量评价、环节质量评价和终末质量评价组成。我国的护理质量评价内容主要是常见具体的护理指标,对基础护理质量和终末质量的评价更加偏重。常用的指标有患者所处环境是否合格、消毒隔离管理合格率、护理表格书写情况、器械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患者的管理水平、护理报告和记录情况、基础护理合格率等。

2.护理信息管理

现代化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大大简化医院患者管理的程序,减少了大量收账、记账等工作,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住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医院药房、病案室、收费处、统计室等部门共享系统信息,有利于患者的动态管理,节约管理时间和成本,提高护理效率;住院患者医嘱处理系统:系统由医生终端录入医嘱,由护士站终端显示,还具有药费自动划价,住院费自动收取等功能。其他还有住院患者药物管理、住院患者费用管理、手术患者信息管理、护理排班信息等系统应用于护理信息管理中。

3.结语

当前,我国的护理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现有体制建设还不健全,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纠纷也时常发生,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信任度降低。首先,现有的护理质量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未得到系统、有效的统一,部分指标欠科学,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临床护理工作,缺少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的护理等指标。其次,评价指标多数是具体的技术指标,缺乏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关心,使护理质量评价强调细节,忽视内涵,强调具体技术规范操作,忽视患者身心护理,这有悖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此外,现代化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医院管理人员实现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宜刚,于有江等.护理管理学[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2]Hussein A T.A ten—step process to develop case management plans[J].Nurs Case Manag,1996,1(3):112—121.

[3]朱新青,陈照坤,梁雁芳.临床护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1—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EB/OL].[2010—05—12].http:///zcfg/yzzl/2005—04—01/0201000001.shtml.

[5]成翼娟,冯先琼,宋锦平,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26—28.

篇3

[关键词]产妇;分娩;心理护理

1 心理分析

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

1.1 恐惧、紧张心理 不论是初产妇或经产妇均存在。初产妇主要来自亲朋好友的传说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表现,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敏感多虑,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种初产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始料未及,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以至于大吵大闹。

1.2 忧虑、烦躁心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阵痛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否生一个理想的孩子感到烦躁不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隐瞒其婚前做过人流甚至是多次人流手术病史者,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2 心理护理

积极运用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认真做好孕妇正常分娩知识宣教,尤其是临产后热情与友善接待和照顾产妇。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首先,医务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尊重产妇,热情接待,以礼相待,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保持整洁、舒适的环境。

2.1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助产人员与产妇密切接触,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用通俗的语言向她们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及时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这样可以加深双方的感情,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紧张情绪,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对吵闹不安者,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地照护与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指导其做深呼吸,并帮助其按摩下腹部及腰腹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其注意力,促进产程。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2.2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助产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做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3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当产妇知道自己所生孩子无论理想与否,均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此时,一方面给予宫缩剂加强宫缩,预防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

3 讨论

篇4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护理

1.前言

糖尿病是因为患者的集体受到不同方面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患者胰岛功能出现减退等情况,继而引发水电解质、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等出现代谢絮乱等情况[1]。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以升高动脉压为主,患者会出现肾脏、脑、血管以及心脏等器质性改变[2]。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等疾病会造成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变等严重后果[3]。本文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全面综述。

2.康复护理措施

(1)曹秀珍[4]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的康复护理中饮食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对患者的口味、喜好进行了解,给患者合理的搭配且控制饮食,确保患者能够按时定量的进餐。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如何合理的搭配饮食。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知,家属参与到饮食护理的工作中能够促进患者的护理、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加快患者病情康复的速度[5]。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应该禁止摄入酒、咖啡等食物,尽可能的不要吸烟,对食盐摄入量应该给予限制,确保病人的体重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将患者出现脂代谢絮乱、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全面改善。

(2)心理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解释高血压、糖尿病疾病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做好长时间服用药物的心理准备,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更换药物以及停药治疗等情况[6]。另外,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发现患者治疗时出现的心理情绪,尽可能以和蔼可亲、热情耐心的态度和患者进行全面的交流,确保患者治疗时的负面情绪得到减少,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医护人员还可以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将预后处理、控制标准、危害以及临床表现等内容向患者说明,确保患者面对疾病时有着积极的心态,促进恐惧心理得到减少[7]。

(3)运动护理措施。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量能够促进肌肉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得到增加,使患者的血糖得到降低。由于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多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下肢、脑、心动脉硬化以及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有着较为合理的运动方案能够帮助患者病情的痊愈[8]。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个人喜好以及病情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运动量以及运动方案。曾小丽[9]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年龄控制运动强度,在进行运动之前应该合理的放松以及热身5~10min的时间,每个星期有3~4次的散步,每次散步应该不少于半个钟。

3.监测血压血糖与护理的相关措施

(1)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有着较大的波动,通过分析姚超婵[10]等研究资料得知,造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中收缩压单纯的升高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患者在病理改变的情况下,血压没有进行规律的波动,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全天检测患者的血压,一旦患者的血压出现规律的变化,则应该将给药时间合理的调整,并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防止患者由于低血压等因素发生头晕摔倒等现象。

(2)刘薇[11]等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均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进行测定,医护人员应该积极的宣传控制血糖对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让病人全面配合监测血糖等工作。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监测时,还要对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科学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4.用药护理措施

因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均是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要查看患者服用药物的情况,防止患者出现没有及时服用药物导致血压血糖有着较大范围波动等情况,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12]。另外,还应该让病人家属以及病人全面掌握用药副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名称内容。唐传芬[13]等研究资料表明,患者在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物的服用后会造成性低血压等症状,B受体阻滞剂药物的服用会造成患者心律变化、心率以及血压等出现异常的情况。患者在服用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后,会出现面色苍白、冒冷汗、头晕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或糖类物质进食。

5.结论

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具有较多并发症、较长病程以及较为复杂病因等基本特点,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情况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全面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14]。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时,会出现干咳、下肢水肿等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将药量减少[15]。另外,医护人员应督促患者科学的服用药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运动等,对降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发生的概率有着非常的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患者的医疗费用有所降低,社会负担明显减少[16]。

参考文献:

[1]张玉梅.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1(04):245-246.

[2]姚超婵.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与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8):688-689.

[3]董益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32例社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34):178-179.

[4]曹秀珍,高凌云.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4(18):246-247.

[5]徐爱红,何晓红.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44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13):159-160.

[6]陈梅芳,谭志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7(08):200-201.

[7]孙剑梅.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7(19):140-1410

[8]王景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8(10):301-302.

[9]曾小丽,张惠玲.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0,1(01):248-249.

[10]姚超婵.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与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7(28):142-143.

[11]刘薇,周敏.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4(02):230-231.

[12]岳荔屹,王淑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7(02):206-207.

[13]唐传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19):100-101.

[14]严增艳.6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17):644-645.

[15]张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0(09):910-911.

[16]毛玉霞.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0,4(07):714-715.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本院断指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5~60岁,平均39.5岁。断指类型:4指断离5例,3指离断10例,2指离断20例,单指离断15例。断指原因:动物咬伤10例,压砸伤8例,电锯伤10例,交通事故伤10例,切割伤12例。断指缺血时间最短25分钟,最长达8小时

1.2手术方法40例行血管神经吻合并行肌腱的修复,有效的内固定,10例行自体血管移植。

2结果

断指再植成活率92.3%。

3护理干预

3.1血液循环观察(1)指体色泽与张力:正常时皮肤颜色红润,指甲粉红,指股饱满,当皮肤颜色苍白,指股张力降低说明动脉危象;当皮肤颜色暗红,发紫,并起水泡,且皮肤张力增高,说明静脉栓塞。(2)毛细血管反应:用一细棒轻压皮肤或甲床即变苍白,移去按压在1~2s内转红润为正常,当毛细血管反应迟缓多为动脉危象,当毛细血管反应迅速至消失为静脉栓塞。(3)皮肤温度测定:再植指体皮肤温度与临近指皮肤温度相等或略高或略低为正常,当皮温较健侧处下降3℃以上说明已发生血管危象。(4)指端小切口渗血观察:当指端皮肤小切口有鲜红色且量多的血液渗出,数分钟后可自行停止为正常,当小切口出血少或不出血为动脉危象,小切口渗出暗紫色血液说明发生了静脉危象,继之会发生动脉危象。

3.2血管危象及护理

3.2.1动脉痉挛术后动脉痉挛,常因寒冷、疼痛、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或哭闹及吸烟等因素诱发,多发生与术后1~3d,临床表现为指体苍白或呈淡灰色,指温下降,无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指端小切口不出血[1]。此时应寻找引起动脉痉挛的原因,并予以清除。

若室温低,应立即升温;若因疼痛所致,应注射镇静剂;若因烦躁或小儿断指再植术后哭闹引起,可用镇静剂或人工冬眠疗法。在采取上述措施同时,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罂粟碱或其他血管解痉药物,一般经过20~30min动脉痉挛即可缓解,如经上述处理仍无血液循环恢复,则应怀疑动脉栓塞,准备手术探查。

3.2.2静脉栓塞静脉栓塞的主要原因系血管清创不彻底、血管吻合质量差或缝合皮肤过紧压迫造成。临床表现为指体由红润变为紫红或暗红,指温下降,指腹张力明显升高,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消失,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流出暗红色血。静脉栓塞发生后,应根据断指的致伤原因、离断部位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凡单纯的切割伤、电锯伤,术后3d内发生静脉栓塞且局部无感染,应予探查。凡绞轧性挤压伤,局部发生感染或术后5d以上发生静脉栓塞,可采用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滴注肝素法来保持断指血液循环平衡,借以建立静脉侧支循环[2]。

3.3疼痛的预防与护理疼痛可使机体释放过多损伤因子,如前列腺素、5-经色胺等,使小血管强烈收缩,易诱发血管危象[3]。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尽盘减少疼痛刺激,术后1~3d换药,拔除引流前30min遵医胭给予肌内注射婴粟碱30mg,换药时动作轻柔并观察患者有无疼痛感,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同时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疼痛。近年来止疼泵的广泛应用也有效的减少了疼痛现象。

3.4断指再植手功能康复与护理再植术后康复的护理极为重要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是患指恢复正常功能的保证[4]。早期活动的手指功能明显优于晚期活动和不活动。早期活动原则是在不影响组织愈合的原则下对关节做轻微的被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度。后期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增加活动度。后期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运动强度循序渐进,由小关节运动逐步过渡到能完成精细动作,锻炼时应避免暴力性动作[5]。

3.5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将健康疾病现象视为一种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而使人们对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手指离断伤后既影响美观又影响手的功能,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此时护士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良好的预后情况,例举以往本院手指再植成功的实例。借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

篇6

一般护理病房内保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减少飞尘,嘱患者注意保暖和适当活动,换药时关闭门窗,将空调设置22℃对环境温度调节20min,防止受凉,换药后及时盖被。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本病不了解,担心很难治愈,对于老年慢性患者更是极易产生情绪低落、恐惧、焦虑、抑郁、自怨自艾等心理障碍,加之大面积破溃引起疼痛感,又担心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宣教带状疱疹的知识,指出本病有自限性,并且治愈后能获终生的免疫力,同时注意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本病的自我护理方法,分析和消除不利于个人和家庭应对的各种因素,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心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执行护理计划。

针对患者出现的烦闷、焦躁,特别是家属外出时,护理人员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给予更多的关心,通过聊天谈话、情感沟通,使患者消除寂寞感,情绪逐渐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缩短治疗周期。疼痛护理带状疱疹患者绝大多数有阵发性的烧灼样或尖锐刺痛,发作时患者精神紧张,老年患者更易不止,除了适当给予止痛药并注意观察和记录药物的副作用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同情和谈话安慰,分散其注意力,嘱咐让家属尽量多加陪伴;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以减轻疼痛;衣裤勤加换洗,并发放比患者体态适当宽大的病号服,防止衣服与皮肤患处之间发生小摩擦而增加疼痛刺激。

皮肤护理由于患者皮肤溃破面积较大,渗出较多,易于感染,局部护理时,除用生理盐水棉球常规擦洗破溃皮肤外,需每天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天冷时一边用TDP灯照射,一边擦洗,尽量减少暴露面积和暴露时间,以防受凉;清洗后,立即用TDP灯照射患处,早期的渗出液较多,每天照射5-6次,每次60min,以保持干燥伤口,减少渗出,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渗出物明显减少且患处呈半干燥状态后,可适当缩短照射时间和照射次数。在用TDP灯照射后,患处的渗出物已经显著减少,先在患处擦涂烧伤湿润膏;再次照射结束后,换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伤口;上述两种膏剂每隔4h交替涂抹。

为了便于涂药后继续暴露皮肤溃烂面,我们在患者躯干部两侧放置拱形支架,被子覆盖在支架上,避免被子和破溃面接触,药膏可以较好的作用于患处皮肤,减少感染的机会,促进溃皮肤的愈合。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喜好给予饮食指导,宜进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以促进食欲[2]。

为鼓励患者进食,首先给患者说明营养供给是早日康复治愈的需要和条件,并帮助病人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并在配餐间配备微波炉,方便家属为病人随时加热饭菜,以确保机体的营养供给。根据治疗需要患者每日卧床时间较长易导致大便干结的特点,为保持大便通畅,嘱咐患者忌食辛辣刺激及发酵的食物,适当多吃香蕉等纤维素较细的水果和蔬菜。

体会

本例属于慢性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皮肤溃破面积较大并伴感染,皮肤护理难度很大,加上年龄偏大,性格偏执,营养状况欠佳,儿媳缺乏孝心和护理经验,开展全方位的系列护理对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对待皮肤的破溃、疼痛,由主治大夫通过针刺放血加拔罐进行活血、排毒、去腐生肌,促进皮肌的再生,使患者减轻疼痛,树立治病信心。针对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和免疫低下,加强鼓励进食,科学调配餐饮结构,并提供适当的条件便于患者适时进食。

篇7

1 社区护理项目

1.1心理护理

1.1.1糖尿病知识宣教 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4],避免轻信一些不实的宣传而延误病情。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了解糖尿病在日常护理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5]。

1.1.2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因为其终身性疾病的特点尤其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对社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同时也应让家属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不平衡因素,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克服悲观情绪,明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疾病,有长期战胜疾病的思想,帮助患者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1.2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饮食治疗的目的是:①保证机体摄入合理充分的营养,维持健康;②维持正常体重;③减轻胰岛负担。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上,充分尊重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经济条件[6]。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嘱咐家属要做好相关功课,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进餐,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饮食,多食蔬菜、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并且要注意营养搭配,不要过于追求清淡而忽略了人体的营养需求。尤其注意戒烟、酒。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里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6g/d。消瘦者的总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应提高,肥胖者均应减少。2型糖尿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多食用粗粮、水果、蔬菜等富含叶酸、Β族维生素的食物,可使血糖明显下降,血管并发症明显减轻[7]。

1.3日常生活护理

1.3.1社区护士应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知识普及。适当的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糖尿病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病情控制稳定,对糖尿病有显著治疗作用[8]。运动行为的干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应由小至大,时间由短至长。不主张做剧烈运动。运动应遵循四大原则,即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人而异,持之以恒[9]。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可带来很多益处:如减轻体重,降血糖、降血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气功、太极拳等[10]。而且在运动之前应进行健康检测,冠心病伴心血管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神经病变、足部溃烂等情况不适宜进行运动。

1.3.2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糖尿病患者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和末梢神经炎,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肢端、手脚麻木,家属应配合患者多做肢体按摩,促进肢体及末梢循环以减轻肢体不灵活和麻木疼痛等不适。平时应注意穿着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冬天用热水袋和电热器取暖时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

1.3.3指导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内含糖量增高,宜于细菌繁殖,又由于血糖增高,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活动缓慢,吞噬力差,杀菌力降低,易发生皮肤瘙痒和感染,且感染后又不易康复,为此一定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等现象,一旦发现要及时到医院处理治疗。

参考文献:

[1]施榕.社区预防与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8.

[2]徐秋珍.糖尿病控制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煤炭业医学杂志,2006,9(5):527-528.

[3]赵英,朱伟芬.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疗效的作用[J].护理与康复,2007,6(9):579-581.

[4]胡可芹,任伶俐.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116.

[5]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0-235.

[6]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6,21(5):477.

[7]李树青,刘佩.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健康教育的实践与评价[J].当代护士,2007,12:38-39.

[8]黄秀菊,周爱民.有效运动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 [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295-296.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

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90.38.

篇9

关键词: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技能;教研能力

护理学是研究人对疾病、健康的某种反应,这种反应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是随病人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随着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各院校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这一改革的深人发展,向护理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护理学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外,还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胜任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

一跨学科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护理学科不断地发展,护理的指导思想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随着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护理的有效性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而在于能够提供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参考,以伦理为准则,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逻辑性的临床判断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行为。护理的角色不仅仅是照顾者,还是咨询者、教育者、计划者和管理者。除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提供服务和教育。因此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更广,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教师需要调整和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除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如: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法学等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学科群的综合知识,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教学水平。因此要加强护理教师的培训,增加她们出去学习的机会,使护理学科国际化,并向多方向发展,加强师资交流,取长补短,更新知识。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能力

护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师一般只在学校承担护理课程,较少有机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变化、发展缺乏了解,与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年轻的学校教师,更缺乏把握临床护理状况的能力。同时临床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治疗方法也可成为课堂讲课的内容。如在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及动态血糖仪等已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广泛应用,讲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时,就可以补充这些教科书中还没有提到的临床新知识、新业务,让学生在进人临床之前,就对目前临床新进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作为护理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应重视科学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临床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改进,尤其是面对护理教材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更应要求专职护理教师与临床相结合,将临床的新观念、新技术融人课堂教学中,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医院、社区等实践基地已有较完善的护生、进修生及护士的管理和带教制度,但缺乏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相关制度,因此学校应与临床实践基地共同合作建立并完善相应制度,如学院要求医院科室对教师严格考勤,在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为了解最新医疗进展,教师要听专家查房,参与病案讨论;要从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日程安排中熟悉医院管理模式;参与轮班,以了解各班次护士的责任。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考验,它会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多媒体运用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使护理学的教学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多媒体教学摆脱了过去机械的记忆背诵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改变了传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较难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集中注意力的局面。如在“烧伤”一章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易于把皮肤的组织结构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同时烧伤的一度、二度、三度烧伤,既可以通过烧伤到哪一层组织结构图展现各种烧伤的程度,也可以通过真实的图片展示烧伤的红斑、水泡、焦痴。烧伤的包扎疗法、暴露疗法、呼吸道烧伤的处理,通过图片、视频可以给学生具体、生动的印象。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既突出了重点,又突出了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消化吸收。同时多媒体教学形式有多种,可以使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所表达的内容产生质的飞跃。如我们知道外科护理学是与手术有关的临床教学,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学生必需重点学习的内容。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无菌技术的要求,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外科时能够很好的掌握手术过程,单纯靠板书和简单的操作示教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而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可以掌握穿手术衣、外科洗手、戴无菌手套、清创和换药、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及传递等方法。使用多媒体播放手术录像,可以将手术过程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因此护理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这就向高职高专的护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认真学习或参加计算机培训,具有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改进和充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使语言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教学研究能力

篇10

传统肺叶切除术

包括单叶、双叶肺切除术(右肺)及肺叶袖式切除术,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目前公认的外科治疗肺癌的标准术式。传统的肺叶切除术以胸部后外侧切口作为标准术式。而标准的后外侧切口是从腋前线到第四胸椎棘突水平处,肩胛骨内侧缘与棘突连线的中点作切口,长20~30cm,要切断背阔肌、前锯肌和斜方肌,必要时还要横断菱形肌和斜方肌,并要切除或切断一根肋骨。此术式提供了充分的手术视野,满足了绝大部分肺癌手术的需要,所以延续使用到现在。但这种切口需要切断胸壁大量肌肉,出血多,创伤大,开胸和关胸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上述这些原因,使得一些年龄较大、肺功能低下及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因为不能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肺叶部分切除术

包括肺段切除、楔形切除和不规则局部切除。适用于肺功能较差和高龄、肿瘤直径较小、病变局限、周围型肺癌患者。该术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又能保证较大限度切除肿瘤,使得患者能够长期无瘤生存。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是区域淋巴结转移,因此术中应尽可能的行常规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

肺癌的扩大切除术。

以往当肿瘤侵犯气管、隆凸、心房、大血管(包括无名静脉、上腔静脉、肺动静脉干、胸主动脉),以及食管等部位时而被认为是手术禁区,随着胸心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气管和支气管成形、体外循环、心血管成形和人工血管置换等先进外科和麻醉技术对局部晚期肺癌(侵及气管、隆凸、心房等)进行扩大手术切除治疗。它是指在常规肺癌外科治疗原则基础上切除原发肿瘤及其相邻器官,同时加以修复、重建或置换。使得一部分晚期肿瘤患者有了手术的机会,加以综合的治疗,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该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0~14cm,手术视野比较充分,能满足大部分肺癌手术的需要,此切口小、肌肉损伤少、创伤小、出血少、开胸和关胸时间短,伤口美观隐蔽,不横断胸壁肌肉,不切除肋骨,术后伤口疼痛轻,利于患者术后咳痰及胸部物理治疗,切口不需牵拉肩胛骨,术后肩关节及上肢活动受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生活自理。

一侧全肺切除术

肺癌是否做根治性全肺切除应根据肿瘤外侵情况而定。部分中晚期肺癌患者需要行全肺切除。一侧全肺切除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由于患者丧失一半以上的肺功能,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如患者身体条件较好,重要器官功能基本正常者可考虑。

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该术式于第6或7肋间腋中线,置入套管用于胸腔镜摄像系统,于第7或第8肋间腋后线作一操作孔,沿第4肋间作5~7cm的切口,并置入小号胸腔撑开器,用于放入残端闭合器和取出标本。胸腔镜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输血少,对心肺功能损伤小,开胸和关胸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非常符合现代微创外科技术要求。然而,由于技术和设备受限等原因,尚不能进行特别复杂的手术,而且恶性肿瘤的根治问题仍存在争议。所以,目前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仅限于对一些肺癌早期或高龄肺功能低下患者的治疗。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