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2 17:5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制度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监督控制

随着建筑对电气化、智能化、自动化对消防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在建筑项目中微电脑技术和先进电子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建筑电气设备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面越来越多,因此电气设备安装就变得复杂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严格把好质量关,是每个工程监督员的职责。

1、把好施工专业队伍资质关

施工单位专业队伍资质,是施工队伍工程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专业队伍业绩、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是确保该分部工程质量成败的关键,审核施工队伍的资质是工程开工前监督工程师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施工单位专管电气工程负责人必须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任务的能力。要求上岗电工必须具有电工执业上岗证方可上岗,上岗后要求操作熟练,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和经验。

2、做好重点材料验收,严把进场使用关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监督工作抓好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电气设备安装的材料与设备一般指的是管、盒、线、柜、箱、动力设备以及自动化系统装置等,进场使用前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1)材料设备的质量保证资料应该齐全,需要进行电工产品认证

在有一些施工现场经常可以发现施工单位与供货商弄虚作假、以劣充优、以假乱真和对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复印件涂改情况,作为项目监督员若稍马虎一点就容易被其蒙混过关。例如抽检C65N漏电开关。IP开关上表有长城符号标记,而漏电开关保护器上却没有长城符号标记,于是引起怀疑,后经检查是IP开关与漏电保护器为组装,不是一个厂家产品。还有一次在现场发现产品合格证的日期与检验报告上的日期不符,便让供货商去厂家索取产品检验报告,供货商为蒙混过关,竟然涂改日期后在送来,经仔细分辨为伪造,最后决定退货。所以我们在以后工作时对于复印件一类的申报资料特别注意的细心进行审查。

(2)检查各项材料的资料是否符合当前国家标准要求

电气设备安装监督员要想检查才材料资料上填写数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首先自己应该学习掌握各类电工器材性能与标准要求,做到手中有书,要有资料证据,要收集国家各类电器标准和规范,熟练领会国家新标准的规定及含义,再以手中掌握的工具、规范、标准去仔细地审查所报验的资料,然后在现场确定进场材料的优劣。

(3)对施工进场所使用材料进行提前抽查检测

电工产品在进场使用前,必须要做到感观检查与仪器仪表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电气安装一般发生做假的材料是PVC阻然管、SC焊接钢管以及BV塑铜线。无论是强电还是弱电的安装,都需要用电管与导线。但是目前在市场上, 生产电管有优劣之分,还可以分标准与非标准,阻燃与非阻燃;同样规格的管,价格不一价格高的大多是标准的,价格低的则很可能是非标准的。而电线生产也有国标和非国标,阻燃和非阻燃之分,绝缘耐压登记也不一样。为了满足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必须加强对管与线的检查工作。笔者在实际操作现场,检查二层现浇顶,现浇砼前PVC管敷设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检查各回路敷设的电管时,发现PVC管、同规格管外表颜色不一致,虽然都是半硬质塑料管,但有的是非阻燃管,管上无PVC标记。根据多年施工经验一眼看出有一部分半硬质塑料管是易燃的,非阻燃型管用于强弱电绝对不允许。当时下达了整改通知单,要求把非阻燃管换成PVC阻燃管。

(4)随时掌握信息,对淘汰产品不让进场使用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气产品品种和功能不断更新,国家经常公布一些淘汰产品和限制使用的产品,我们作为监督人员必须经常学习,多多翻阅科技新书刊、建设文献、规范,掌握国家标准,国内的产品信息,对已公布的淘汰产品不准再让其进场使用,特别是低压电气产品和化工产品,更新的快,淘汰的多,尤其低压电气闸和用在电力安装的绝缘材料、防腐剂、填补剂等需要严加防范,做到对淘汰产品绝不允许进场使用。

3、加强重要部位的工艺监督,严防施工偷工减料

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中分项工程划分的方式,找出某单项工程中重要部位的工艺部分,首先确定质量的工艺控制点,然后实施重点控制,也就是对安全、对质量有较大危害,施工人员也容易偷工减料的地方,如导线敷设、配管、电器组装等单项工程,是电气安装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假如施工的工艺质量差,会直接影响到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要特别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现场监理人员的检查频率。预埋配制电管是电气安装的先行工作,监理人员若不参加巡视监督,施工人员最容易以次充好,不按规范施工。本文作者曾几次遇到这种情况,预埋电管设计为焊接厚壁钢管,而施工方为了节省成本,用明敷薄壁管来代替,结果在施工中薄铁管无法弯成90度,就用私接弯头套焊,由于弯曲半径小于6D,在穿线时十分困难,即使强行把线拉过去,也把线的绝缘层破坏。还有的先把线穿好,弯头只能套上去,也不焊。用水泥沙浆覆盖住,这不但造成维修换线困难,更重要的是管与管不能可靠连接,严重影响安全。

4、小结

总之,作为一名监督工程师在工程施工中以质量为中心,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才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都秀红,建筑电气安装中的若干质量问题分析[J].科技传播,2011(09).

篇2

**教育,正处在重要转型期。教育转型发展与现有制度之间的矛盾,已上升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争创制度新优势,是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行动。为稳步有序地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采取工作与研究相结合、试验与推广相结合的思路,有效整合行政、研究与实践等各方力量,通过制度改良、制度创新等方式,持续稳步地推进**现有学校制度的优化发展,争取用2-3年时间,构建起先进教育理念,突破重大制度,基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二、主要目标与总体部署

(一)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用2-3年时间,构建起先进教育理念,突破重大制度,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基本理顺新时期政校关系、家校关系、社校关系;基本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积极支持的办学格局,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具体目标:

1.构建起先进的制度观念基础。

形成现代民主与法制理念,形成现代教育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等,使现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先进观念基础。

2.部分重大制度有实质性突破。

制定**市学校规程,健全教育决策咨询制度,规范政府与学校基本关系,推进依法治教,改革政府治理结构,全面提高教育公共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规范制定各大学章程,争取制定各大学条例,有效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形成新型的政校关系,推进高校自主管理;深化改革高校教学制度、科研制度及学术管理制度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学术权力,稳步推进民主管理,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

规范制定中小学校章程,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支持的新型学校治理结构;推进校本评估,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校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现代课程制度等关键性制度,全面激发学校活力。

3.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现代学校制度框架包括“两个层面、三大板块”:

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的制度,如现代学校的举办制度、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学校层面的制度,指学校内部的各类制度及其与家庭、社区关系的制度等。

三大板块:一是调整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制度板块;二是调整学校内部关系的制度板块;三是调整学校与家庭及社区关系的制度板块。各板块又包括各类具体制度:

——调整学校与政府关系的制度板块,主要有政府教育管理、教育投入、教育督导与评估等具体制度。

——调整学校内部关系的制度板块,包括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文化制度等具体制度。

——调整学校与家庭、社区关系的制度板块,包括家长、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家校合作等具体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结构图示如下:

说明:1.《**市学校规程 》是规范政府与学校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推进依法治教的行动纲领;是市、区教育局各部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及各校制定学校章程的重要依据。

2.《学校章程》是规范学校内部关系及学校与家庭、社区关系的基本制度;是学校制定内部各项具体制度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学校规范管理、民主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总体部署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和“行政主导、学校主动、专家引领”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总体部署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2月前)。成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与专家小组等;聘请法律顾问;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研究的总体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做好现代学校制度试验的思想、组织、人员、经费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试验与推广阶段(2008年1月-2009年7月)。全面开展现代学校制度试验工作,突破重大制度,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并在试验基础上稳步推广。

第三阶段:总结与深化阶段(2009年8月—12月)。全面反思与总结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经验与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现代学校制度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组织架构

(一)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闫小培

副组长:黄国强、张宝泉、章必功

成员:卢沙、陈贤德、李长弓、唐海海、刘洪一、张基宏、邓孟忠、张儒林、王晓彬、江可志、马广明、曾令格、郑映通、臧动、陈敏锋

(二)聘请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法律总顾问与法律指导专家

法律总顾问:王璞

法律指导专家:冯文力

(三)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唐海海

成员:范志刚、赖群阳、刘颖、王小玲、吴惠琼、张光怡、邱卫思、陈耀扬、洪其华、肖胜珉、黄贵儒、范坤、徐晖、彭尧、张彦玲、叶文梓、尚强、谢华

(四)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小组

主要成员:叶文梓、黎克林、滕峰丽、熊冠恒、洪其华、刘新生、刘力庆、黄积才

主要工作:①提出**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总体方案;②开展各类重大教育制度研究;③全程跟踪试验过程,开展试验指导工作。

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工作由市教科所牵头。

(五)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专家小组

主要专家:袁振国、褚宏启、卢晓中、朱小曼、张彦玲

主要工作:对**现代学校制度研究、试验与建设进行专业指导。

专家小组工作由市教科所牵头。

四、主要任务与工作安排

(一)市教育局主要任务与工作安排

1.召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动员大会

召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与任务,部署相关工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此项工作由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办公室、德育处共同负责,其他各相关处室积极配合。

2.研究制定几项重大教育制度

——研究制定《**市学校规程》。明确政府与学校的职责与权益,规范学校组织设置,形成学校合理的治理结构,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使学校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

——研究制定《关于制定学校章程的指导意见》。规范学校章程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通过程序及实施机制等,全面提高学校规范管理水平。

——研究制定《关于改革与完善中小学学校治理结构的若干意见》。抓住市委市政府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的原则要求,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学校治理结构。

——研究制定《**市中小学校本评估办法》。根据学校内涵发展与素质教育要求,研究制定中小学校本评估标准与办法,促使中小学自我约束、自主发展。

此项工作由市教科所牵头,市教育局高教处、基教处、职成教处、学前教育处、国民办、德育处(政策法规处)、组织人事处、计财审计处等业务处室共同参与。

3.确定市级试验校与试验区,协调与指导试验工作

市级试验校:以**大学、市实验学校、市外语学校、**小学、市电子技术学校、莲花北幼儿园、清华实验学校为市级试验学校。

试验区:以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为试验区,试验区内全部中小学均为区级试验学校。

试验内容:①**大学主要探讨以高校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大学制度;②试验区主要推动政府公共治理结构变革和学校治理结构变革,促使中小学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③市级、区级中小学试验校以建立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现代课程制度、校长与教师专业化校本发展制度等为主要内容。

试验指导与协调: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业务处室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对试验工作进行指导与协调,主要包括指导试验方案制定、试验过程展开、重大制度研究等工作,保证试验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与持续性。

鼓励与支持非试验区、试验校结合区情、校情努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4.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根据试验工作需要,前期开展以下主要专题研究:

——**市学校制度现状研究;

——日本、台湾、韩国学校法及其对**的启示研究;

——**市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与完善研究;

——**市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市中小学课程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市教师海外培训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各项专题可实行委托研究,以市内外高水平研究力量支持我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5.组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培训工作

将培训工作贯穿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过程。与校长及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特别是与海外培训相结合,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引导校长和教师立足**,学习、借鉴国内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先进经验,以高水平的培训工作推进我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此项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高教处等部门共同牵头,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参与。

(二)试验区与试验校的主要工作

1.研究制定试验方案

根据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校、本区实际,围绕试验内容研究制定试验方案,明确试验内容、思路与保障条件。

试验方案于本学期完成,并经科学论证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2.全面开展试验工作

2008年上半年新学期开始,市级试验校和试验区全面进入试验阶段,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试验与建设工作。

篇3

(一)制度缺乏政策法规依据

出台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不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而是脱离学校实际情况,不合乎相关规定,缺乏严肃性。

(二)制度不健全不合理

制度建设严重缺位,相关内容片面、笼统、不规范,有的内容已不符合当前实际,失去其合理性,不利于操作。

(三)制度制订过程简易化

宣传工作做的不够,不能虚心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制度不能被广泛理解和接受,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

(四)制度执行约束力软化

制度只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不到工作上,流于形式。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法律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是高校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政策和法律依据。《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精神是高校制定内部财务制度的直接依据。它明确规定。

(一)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工俭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高校应单独设置一级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学校财务工作。

(三)高校财务管理遵循的一般原则

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事业基金管理应遵循收支平衡原则;专用基金管理应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原则;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和择优原则,按科学规划、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等。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结余分配管理、专用基金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制度。

(一)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

区分不同性质收入来源,合理组织收入;根据资金支出性质、用途,加强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结转和结余、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管理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二)重视学校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均衡性,降低风险;建立基本建设投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财务清算制度,定期报送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四、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保障实施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高校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直接依据。高校、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切实依法行使监督职能,与高校形成合力,保障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

(一)履行监督检查职能

财政部门应定期检查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管理措施是否有力,落实到位。监督高校专项补助拨款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

(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

高校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如有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重大预决算方案变更、重大财务制度实施,应向财政部门报告,并自觉接受检查。

(三)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审批制度

高校的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设备购置,按财政管理制度规定,应实行报批和招标采购程序,高校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合理配置资源。

五、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4

关键词:高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方式

高校内部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管理制度,提升财务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增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效果,优化高校发展体系,满足现代化高校内部管理需求,提升其发展效率。

一、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分析

(一)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依托,主要包括:高校政治理论、高校机构设置情况、高校内部设计及人员等,需要内部控制部门制定科学的责任制度,平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科学分配内部审计岗位。

(二)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会涉及到风险评估内容,主要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处理,明确内部控制目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对于风险识别工作而言,内部控制工作人员需明确内部与外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风险承受能力,综合利用各类方式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1]。

(三)内部控制中的控制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在风险评估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将高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主要方法是手工、自动、预防等,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人员需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在出现突发风险时,利用应急处理方案开展相关工作,降低风险损失[2]。

(四)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项目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在执行信息与沟通工作时,要为高校各个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独立数据信息,并引导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内外部门间合理沟通,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工作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人员需制定完善的反舞弊制度,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安全与隐私。

(五)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必须做好内部监督工作,提升监督检查质量,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提升高校内部监督工作质量。

二、高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一)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的载体

高校内部控制对象主要包括财务、教学、人才建设等,最为重要的就是财务内部控制项目,管理人员需科学分析高校资金活动与资产经营管理特点,重点管理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此期间,高校内部管理人员会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战略方案,促进高校的长远进步。由此可见,高校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载体,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决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3]。

(二)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沟通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在工作期间,遵循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可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应用各类先进信息技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为教师、管理部门等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不断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提升信息沟通工作的有效性,规范各部门的工作行为,增强其发展效果。

(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风险评估工作质量

高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减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内部控制人员需全面分析管理制度中的具体内容,合理评估高校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建设战略规划方案,科学预防各类风险,提升工作质量。

(四)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内部监督工作效率

高校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内部控制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增强内部控制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管理目的。高校管理制度要求内部控制人员制定完善的内部监督方案,针对财务与教学等内部工作实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五)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目前,部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在完善管理制度后,可有效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一方面,高校内部控制部门聘用专业素质高且具备足够经验的内部控制人员,提升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会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积极应用先进的内部控制工作技能。

三、结语

高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创新内部控制方式,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完善高校内部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宏英.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5(3):58-59.

[2]徐秀琴.内部控制框架下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4(9):6-7.

篇5

建立医院管理制度对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理解现代医院管理的内涵,科学把握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属性,主要包括紧迫性、政治性以及时代性。本人结合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提出了几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建议,包括坚持公益性以及强化政府责任、建立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制度、加强标准化建设以及优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议建设

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就应当保障全民的健康,只有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才能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健康中国是时代以及政治对于医院的要求,应当建立现代的医院管理制度为人民提供廉价、方便的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具有紧迫性、政治性和时代性。本文主要结合医院管理经验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行思考并且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内涵分析

现代医院管理就是指能够保障公正公平原则以及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的管理制度。在新型的管理之下,政府、医院等的权利、义务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可以促使医院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以及保障医院的公益性事业发展。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之下,不但包括宏观层面政府对医院管理制度的科学规划,而且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的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调建立动力、规范、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制度实施中强调人文性以及创新性,促使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得到有组织的架构以及优化的配置。

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属性分析

1.紧迫性。首先,干细胞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快速发展对于现代的医院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先进技术的推动可以为当前医院管理制度指明发展的方向。其次,询证医院、转化医院以及整合医院等新型概念的提出,要求人们对现代的医院制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反思,从而认识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本质特点,并且从战略高度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行谋划以及思考,形成有效的解决医院问题的方案。最后,可以把握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规律以及特点分析我国和国外医院制度发展的差异性,从而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变革策略以及调整方式,对于医院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加以改善以及提高,建立新的医院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促使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因此,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具有紧迫性。

2.政治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当做到为人民服务,显著体现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政治性特点,不但应当对人民的疾病加以医疗,而且应当对疾病进行监控、预防等,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提升人民的寿命。其次,在管理制度上体现服务性以及公益性的特点,不但保障本区域内的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而且通过信息技术促使医院的服务以及技术可以为每个患者提供帮助。最后,现代医院管理的制度需要保障社会效益以及体现医院的社会责任感,不但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而且大力维护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以及国家生物安全,建立以现代医院为支撑的生物安全防御系统以及公共安全系统。

3.时代性。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院的发展促使医院管理制度应当符合时展需要,不但需要将先进技术和时代相互结合,而且需要关注世界最新、最前沿的医学技术,并且对医学的技术发展趋势应当加以把握。医院技术不但需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需要符合医院运营实际以及符合广大人民的健康需要。其次,需要体现出现代企业管理特点,对医院运营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如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加以优化。需要提出新型医院管理路径以及思路,促使医院的决策可以建立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前提之下。最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要体现新常态,其中的评价机制、制度标准、功能定位等应当是成熟以及完善的,属于新常态的制度。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1.坚持公益性以及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医院的现代管理制度应当保障医院公益性的特征,首先,应当坚持政府和医院相互结合的管理制度,建立公有、私立以及混合制度的医院,并且制定完善的财政投入政策,不但对医院的基本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等应加大投入,而且对于科学以及人才培养,政府也应当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需要落实设备购置以及卫生服务等,促使医院在公共服务的体系当中发挥更巨大的作用,其次,应当改进当前的医疗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其中,医保制度对于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有效维护患者的合理利益,而且促进医疗服务的优化。最后,合理医院布局并且对药价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促使医疗更好服务社会以及人民群众。

2.建立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取消行政级别的制度,并且建立医院理事会,通过理事会进行医院的重大决策。建立必要的监事会,对于各项决策以及医院管理各事务加以监督。通过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等制度对现代医院的监督权以及决策权进行分离,从而促使决策监督相互分离以及相互制约。其中,理事会主要承担政府方面的责任,包括医院的财务预算、章程拟定、薪酬制度以及重大业务的决策等。监事会主要对医院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事务实施监督,主要包括监督理事会各项管理的行为等,医院院长由理事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选拔,并且建立现代医院院长职业化制度,院长应当对理事会负有责任并且接受监督。院长可以自行聘请副院长以及助理等。

3.加强标准化建设以及优化管理机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当坚持质量以及创新的发展之路,首先,应当促使软件以及硬件协调发展,不但加强医院的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而且在科研创新、管理机制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加以强化,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文化以及医院服务,促使软件以及硬件发展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协调。其次,应当促使质量效益和规模数量等协调发展,在保障医疗效益的质量以及医疗数量的同时应当对技术加以创新,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促使医院的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及提升。最后,应当促使科研和临床相互促进以及协调发展,在注重临床经验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对临床人才以及科研人才都应当加强力度进行培养。此外,需要促使标准和制度相互协调以及发展,不但应当建立质量制度、服务制度、流程制度等,而且应当建立质量规范、质量全程以及质量程序化等标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群众解决看病贵以及看病难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一定程度防止医院腐败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坚持公益性以及强化政府责任、建立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制度、加强标准化建设以及优化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苏拥军.法治医院建设的缺陷与实施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法制,2016,02:67-70.

[2]王发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6,03:15-20.

[3]方鹏骞,张霄艳,谢俏丽,张凤帆.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与发展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2014,10:4-7.

[4]闵锐,汪琼,张霄艳,张凤帆,谢俏丽,方鹏骞.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10:10-12.

篇6

[关键词]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方法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91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64- 03

1 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组织建设,保障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仅依靠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是不够的。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建议医院应建立经济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相应职责,即:领导组组长、领导组、经济管理办公室。领导组组长应由院长担任,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对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对经济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领导组成员中应包括院级领导、财务审计部门、采购部门、纪检监察、总务后勤、设备管理、医护管理部门等。其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导经济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经济管理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认真执行,对医院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及时优化、改进各项经济管理流程。经济管理办公室一般应设在财务管理部门,其职责是根据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负责组织实施医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内部控制等各项经济管理具体工作。

2 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氛围

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医院管理干部及职工熟知程度如何,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成败。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一般包括: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制度、重大经济活动集体决策制度、采购管理流程、绩效分配制度、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管理规定、资金支付流程管理规定、财务报销规定、各项费用控制规定等,涵盖了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实际,一要梳理优化各项经济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二要补充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对重大经济活动要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三要将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手册,印发至相关科室及全院管理干部,以供学习执行;四要明确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室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管理权责,进而使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实处。

3 公立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管理的方法措施

3.1 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的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编制每年的财务收支预算及物资设备采购预算;对按照程序上报批复的预算及时进行指标分解、具体落实各科室部门的预算管理任务,下达科室二级预算管理指标;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医院各项收支和物资采购,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对超出预算的各项收支,严格管控并按规范程序办理各项预算的追加、调整;每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汇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

作为医院管理层面,应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应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结果的应用,应将各科室预算执行的考核结果与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约束。

3.2 医院财务收支管理

医院应明确各项收支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科室及部门私自截留收入不入账;进一步规范资金支付和大额现金发放管理;通过加强内涵管理,进一步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

作为具体负责医院收支管理的部门,应各司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医院的各项收支活动真实、合法、完整。其中,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应根据省市医疗收费制定的公立医院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进一步补充完善医院医疗收费体系,依法组织各项医疗收入,做到不多收、不漏收,确保医院收入的完整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医院财务部门应设置票据专管员,加强各类财务票据的购买、使用、核销的登记管理工作;会同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各项医疗应收款项的催收回笼工作;完善退费管理制度,加强退费审核;建立健全医院各项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各项支出事项。医院费用结算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办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费用收取及入出院手续工作;完善病人各项费用结算资料;建立患者费用复核制度,减少收费差错;收费员每天必须出具日报表并及时上交财务审核,严禁截留挪用,强化对收费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医疗欠费病人的管理,减少坏账。医疗质量管理控制部门及医保管理部门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应用及单病种付费管理,加强病人次均费用控制;进一步优化医院业务收入结构,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及耗材比例。医院人事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定员定岗管理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在保证医院各项经济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员数量,提高医务人员薪资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3.3 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

医院应成立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成本管理机构和岗位;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成本专题会议;强化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引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成本控制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推进保安、保洁、洗涤、食堂、停车等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流程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在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开展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核算;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医院医务护理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科室成本意识;在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控制人员数量;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高质耗材使用,减少卫生材料消耗,控制药品费用。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提供后勤社会化签约服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控制能源消耗,推动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基建采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工程、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4 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医院应按规定要求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规范房屋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规定报批;加强负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控制医院建设标准和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出库、调拨、处置等环节管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货币资金核查;及时清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严格执行负债审批制度。医院采购管理部门在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存货库存定额,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库存物资盘点、效期的管理,对高值耗材实行条形码追溯。医院基建及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基建项目的管理、议事决策与审核机制,健全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及超过一定金额以上的零星维修项目应按规定办理决算审计。

3.5 医院采购业务及合同管理

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和需求编制每年的物资设备采购计划;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相关规定,落实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交易制度和备案交易制度,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必须按规定执行,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医院应严格按照院部物资采购流程规定进行采购;进一步强化财务部门、纪检及审计部门对采购过程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应组织法律、技术、财务专家参与谈判。

医院财务部门在汇总相关部门专项采购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院物资设备采购专项预算并按规定报上级部门批准;医院采购管理部门采购药品耗材必须在省医药采购平台上运行,禁止平台外交易;应遵循政府采购规定及院部采购物资流程进行各项物资的采购;进一步完善各项物资的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用审批等环节管理;对计划外的采购业务,应严格按程序办理追加预算后方可按程序进行。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的所有合同业务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各科室签订的合同均应由院办进行统计、分类、归档,实行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医院审计部门重大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应进行专项审计。

3.6 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建设

医院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实际,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考核与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科学制定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和设立专项绩效考核资金,建立规范诊疗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医院人事财务部门要结合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分配方案和专项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要重点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风险程度、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方案挂钩。

篇7

关键词:开发依据;功能分析;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1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开发依据、定位及服务专业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对象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校内实训教学功能室配置的建议现将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定位如下:(1)该实训室能够满足在校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活动;(2)逐步形成能够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考证、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场所。该实训室建成后将服务于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测量等专业的仿真实训教学,形成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践教学环境。同时实训室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能够依托本身的软硬件等资源优势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活力。

2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场地与规模

实训场地除能满足正常教学和考工需要外,还应考虑功能拓展的需求。在场地选择上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实训室采光:实训室应该朝向东南,便于采光;仪器设备应该朝向西北,便于温、湿度控制。(2)实训室通风:考虑合理的排风速率、补风量对实训人员的健康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很重要。(3)实训室电路敷设:满足工位实训时的用电需求,具有过载保护措施和总控开关。(4)对家具布局的要求:单人单面的工作空间中走道间距应≥1200mm,双人双面的工作空间中走道间距应≥1500mm,操作间隙均应≥1750mm。总之,实训设施、设备布局应规范合理,摆放整齐,符合安全要求;通道应畅通无阻;工作环境能时时保持清洁,设备状态佳。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前期实训室规划结合了工程造价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和拟开展的实训项目等因素,初步要求实训室建筑面积应达到90m2(人均2m2)。在前期建设方案比选中兼顾温度、光照等拟影响因素,将本专业教学楼的101室和102室进行合并和结构改造,形成面积约为100m2造价实训室,布局如图1所示。建成后的实训室保证其设计工位40个(满足现有学生人数),实现年培训规模360~500人次。此外,考虑到实训室后期规模拓展的需要可增加到50个工位。

3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功能分析和设备配置

从江苏省中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造价员、资料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转段考试进入高职学校的建筑专业继续学习。因此,学生将必备的能力分为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2方面。具体来说需要掌握以下10方面的能力:(1)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文档处理的能力。(2)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和处理工程信息资料的能力。(3)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4)应用制图规则,抄绘、测绘简易施工图的能力。(5)识别建筑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及价格的能力。(6)应用工程造价软件进行算量和计价的能力。(7)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8)根据结构施工图进行钢筋翻样的能力。(9)组织工程项目招投标和从事合同管理的能力。(10)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能力。在10项主要能力中有6项与专业软件操作应用有关,3项与手工绘图量算有关。所以实训室建成后应能承担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建筑构造课程认知实习、土木工程识图及读图实训、建筑CAD实训、招投标及评标实训、工程量清单及计价实训、现场施工程序认知实训等模块的教学工作。在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规划建设中具有电算和手工绘图量算操作功能;具有典型建筑节点展示和教学功能,同是兼具教科研的功能。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实训室建设为例,实训室拟分为3个区域:电算操作区、资料查询区和往届成果(教具)陈列区,具体各区域功能和设备需求如表1所示。考虑到场地本身的限制因素,电算和手工绘图、量算就不再分区规划,使之综合形成一个电算操作区。该区域选用六边形操作台(边长900mm),键盘采用悬拉式,基本满足学生电算或手工操作的空间需要。

4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制度建设

实训室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应健全,岗位职责要明确。制定规范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实训教材以及实训考核办法。实训室应建立完备的设备台账以及设备使用维护记录档案。制定规范健全的实训基地资金管理制度。4.1管理机构职能化对于实训室的管理和维护,设置教务处为设备台账一级管理机构;财务处为固定资产一级监督机构。系部教研室为二级管理机构;系部综合办为二级监督机构。实训室为三级机构,设设备管理员1名。4.2设备台账电子化虽然教学仪器手工台账是中高职类学校常规的做法,此类做法为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当今信息时代,校园网、局域网都与外网相连,信息点已覆盖办公室、教室、实训室,高效、实时查询实训设备,实现台账电子化是趋势也是必然。该校对造价实训设备管理将通过智慧校园平台的功能拓展实现造价设备申购流程、造价设备采购入库流程、造价低值易耗品领用流程、造价设备报废流程、造价设备报损流程的电子化。

5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文化建设

建设一个符合实践教学活动且有艺术气息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设计必须考虑它的教育效果。如:张贴相关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创造更真实的工作场景;布设微模型、悬挂行业前沿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应在细节上体现其积极向上的教育功能。下面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工程造价实训室文化建设方案为例。5.1实训室文化墙方案。文化墙布置方案如图2所示;展板内容与样式如图3所示。5.2实训室管理制度牌选择。实训室管理制度有选择的上墙(2~4幅左右)。这些制度包括学生实训守则、安全卫生制度、实训教学人员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见图4)。制度牌尺寸:高×宽:1000mm×670mm。6结语本文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江苏省中职类造价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据,以某职校造价综合实训室建设过程为例,分析了造价实训室建设的功能定位、设备配置要求、实训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干婷 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制度建设 运行机制 传承 推进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24-01

高等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任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经济进步,把技术资源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高校应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把握制度建设的运行规律,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运行效率,为新知识、新理论的产生创造有利环境,为理论创新增添新的活力,努力实现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目标。

一、高校制度建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高等学校制度建设是从制度传承向未来迈进的过程,是对制度的延伸,也是对制度的推进创新。随着高校的发展,制度建设经历了相当长的历程,完善的制度要通过运用验证,形成高效的制度运行体系。

(一)制度建设阶段

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高校需要建立和谐的校园,为人才培养创造有利因素,实现制定的各项目标,加强制度建设也就成为必然,因此,制度是否健全决定着工作的运行质量。首先,进行制度设计。高校的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决定着管理秩序的稳定,应对高校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是否符合当前高校建设的需要,是否需要赋予新的内涵,结合形势政策进行设计;其次,明确更新要求。应对制度制定提出要求,明确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应达到的目标;第三,起草制度规范。提高对制度建设的认识,对照管理要求,提出起草实施方案;第四,民主集中讨论。制度要建立在工作基础上,需要通过民主讨论,进行审议与通过,为制度可行提供依据;第五,形成决议实施。只有审议通过的制度,才能实现科学决策,确保制度实施取得成效。

(二)制度运行阶段

高校应及时掌握制度运行的状况,将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纳入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制度运行质量。一是遵循法制规范。制度要以法制为依据,并且遵循教育法规,保证制度运行的合法;二是运行过程通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取得预期效果。从长远看制度的运行质量,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状况,制定的目标实现程度如何,可以体现制度运行效果。

(三)制度评估阶段

按照管理的类别对制度进行评估,如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科研制度等方面的评估,通过评估制度可以看出制度是否有效,评估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制度创新。一是过程监督。制度的运行过程顺利,说明制度规范合理;二是运行评价。广泛收集民主建议,对制度的实施作出客观评价;三是效果评价。制度建设与工作成效紧密相关,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形成运行高效的制度建设体系。

二、通过加强高校制度建设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可以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对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起作用,当然需要努力,也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评价高校的制度建设应有个过程,着力创造条件推进理论创新。

(一)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高校的管理需要建立运行通畅的制度,激发人的理论创新,建立岗位职责制度,提高思想、理论、专业的认识水平。一是明确行为准则。高校推广应遵守行为规范,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提高制度效果;二是明确工作范围。工作有了范围,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取得成绩的可能;三是明确工作目标。对照工作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二)形成团队进行理论创新

高校理论建设涉及范围广,有思想理论建设、专业理论建设等方面,通过个人与团队的合作加强理论建设。一是制度健全。建立健全团队建设制度,加强团队合作,推进理论的运用;二是合作明确。有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有的专业技能较强,合理分配任务;三要发挥作用。有了理论创新,应与运用相结合,获得对理论认识的提高。

(三)形成推进理论创新的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服务的,制度运行质量是推进高校理论创新的关键。一是理论基础研究。不断拓宽新思路,提高理论的新意;二是理论运用研究。加强理论与社会需要研究,推广理论的应用;三是人才培养评价。通过对学生历年的成绩,评价制度的运行状况;四是理论运用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实践,看出接受理论状况;五是科研成果评价。对理论创新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三、建立有利于高校推进理论创新的氛围

坚持理论创新需要一个过程,理论也是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上升为新的理论。加强理论建设,建立一个适合理论创新的氛围,有利于高校在理论建设方面取得成果,形成高校理论创新的基础。

(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符

社会的进步对人才提出新要求,推进制度创新,让大学理念成为学生行为的标准,建立适合需要的管理制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推进科技创新与社会需要相符

注重加强各个专业运用研究,理论创新研究,加强科技研究,一方面建设适合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形成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的理论基础。

(三)科技成果与服务经济建设相符

社会的进步对高校制度建设提出新要求,高校应建立科技成果与经济建设相接的机制,构建趋于合理的运行制度体系,推进科技创新,为经济建设提供科技资源。

篇9

摘 要 现阶段,供电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供电企业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的培训管理进行探讨,以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 培训 管理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现状

(一)人力资源部门定位太低,难以统筹管理整个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所处的整体环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部门的正确定位,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较低,难以结合企业总体战略和部门人力资源。再加上职权限制,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交涉沟通更加困难。企业高层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二)人力资源结构性问题较为明显,结构调整难度大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力资源相关职位招聘大多以学历作为标准,而忽视了对技术的要求,一线技术工人稀缺;行政性质岗位过多,生产与技术岗位人员短缺,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方面多、难度大。

(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现在大多数电力企业使用的绩效评价多为员工自我评价与工作总结,很少有岗位目标体系和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评价,使得这样的绩效考核实际作用并不大。企业没有注重岗位分析的重要作用,考核工作时量化少,可参考价值不高。这样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健全,领导容易受到员工自身身份、资历、地位、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观性较大。员工考核流于形式,这样使得绩效考核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从而也就导致难以准确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工作技能、端正工作态度的培训方案。人才的评估机制也不够健全。在实际评估工作中,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相应措施,这些对工作都起不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思路与对策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1.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应该由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去,使得企业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同时,考虑到为员工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发展和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2.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定位,运用质量管理理论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以逐项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归纳总结职能的方法,正确定位部门职能。然后进一步确立管理模块,以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通过岗位分析,明确职责,确立组织、部门、员工个人的岗位工作规程与规范、进行岗位发展的设计。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与设计;制定合理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企业、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职责与范围;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制定有针对性地员工培训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方法,保证薪酬福利的公平性等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营造适合的制度环境,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应针对人的需求进行管理,立足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环境变化,探索新的企业行为方式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营造和确立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尊重、自主、创新、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其既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环境,又是制度建设中应积极倡导、遵循制度规范和管理行为准则。“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

2.结合电力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统一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实施战略。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之间就形成了母公司、子公司等多重的垂直性关系。考虑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导向与策略导向、全局导向与个体导向的关系,在针对各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中实施战略导向和个体导向相结合企业战略。将企业文化、价值观等贯彻保持战略的统一性,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实施差异性的个性化战略。这样,充分尊重现实与差异,确保制度体系的可操作与效用,以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预期目标。

3.以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持续改进、自我循环(PD CA)机制的运行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方法:确定顾客(员工与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建立企业的质量(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针和质量(同前)目标;确定实现质量(同前)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对每个过程实现质量(同前)目标的有效性确定测量方法;应用测量方法,以确定每个过程的现行有效性;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寻找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性的机会;确定并优先考虑那些能提供最佳结果的改进;为实施已确定的改进,对战略、过程和资源进行策划;实施改进计划;监控改进效果;对照预期效果,评价实际结果;评审改进活动,以确定适宜的跟踪措施。其次是按照体系下,系统化的工作程序、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过程控制方法,进行组织、岗位的工作分析,明确职责,确立组织、部门、员工个人的岗位工作规程与规范。

4.调整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员工的培训管理。可运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技术主要有三个:分析和评价技术、开发和干预技术、激励和控制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管理者对经营管理者、员工和招聘人员的特点的把握,比如他们的个人性格、能力、优缺点、工作绩效,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热点,如岗位配置、团队协作和企业文化等等,还有利于对组织进行诊断,进行岗位分析,掌握各岗位特点和要求,比如岗位的工作内容、对员工的工作要求。这对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调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激励提供客观依据。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人才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塑造指向发展和进步的个性、思维策略和经营策略的更新、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的改善等)、职业生涯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信息和升迁机会,建立或改善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的管理活动)、组织设计(为实现自己目标和发挥人力的潜能而对企业内部组织的结构、责权利关系、信息关系、决策关系等网络体制的设计)工作设计(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和职责的规划)。帮助管理者实施以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核心理念的人本管理,通过有效员工绩效评定,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激发和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建设在企业战略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经开始成为我国许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建立并完善一个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广大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要充分重视起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科学有效地展开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 董茜.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2] 卿洁.浅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J].科技创新报,2011(32).

篇10

关键词:行政单位 财务内控 制度建设

目前,行政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方面存在缺陷,如: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实、预算控制力差、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偏低等,导致我国行政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前景不容乐观。下面,我将对我国单位财务内控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一、行政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实

行政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不规范,过于简单化,许多非税收入没有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许多国有资产私有化。有的行政单位甚至私设账外账,虚设财务报表,产生各种违法行为。同时,没有严格遵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比如,有的单位记账人员与保管人员为同一人,给单位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也为单位资产安全埋下隐患。同时,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许多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偏低,业务能力不高,缺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没有明确要求,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制定规范的法律法规,财务制度随意性大,导致有的工作人员在财务核算上出现偏差,无法准确地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二)资产、预算管理不足,忽视财务风险评估

在许多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不清晰,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不一致甚至脱节,财务人员对资产管理现状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大量资产不实,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甚至有账无实,国有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有的收入和支出管理不明确,随意扩大开支范围,虚报开支。单位预算没有计划性,有些预算措施也没有贯彻落实,现金使用管理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另外,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在行政单位,大部分领导干部享有特权,的现象屡见不鲜。考核制度不完善,从会计的角度看,考核指标的数字是通过单位的会计报表所得,可是,随着经济环境价格的变化,价格变动的市场时间是可以根据价格进行计算,即使在一张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资产形成的不同会导致报表时点上会计要素的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历史成本不一致,影响了资产增减变化的真实性。

二、改善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行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完善行政单位财务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责任牵制制度,建立完善行政单位内部的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公开透明制度,明确划分职责权限,促使不同岗位进行相互监督。建立资产使用审批程序,确保资金来源、使用有帐可查。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单位领导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大力支持审计工作的开展,保障审计措施有效实行,确保使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对审计部门审计人员严格审核,着重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其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注重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会计人员应尽量使单位的财务信息全面真实、完整可靠。

(二)推动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科学的预算可以使单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对预算的管理,制定严谨的科学的预算编制,对收入和支出实行统一管理,对各项目预算严格细则化,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管理的控制绩效。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首先,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的机制,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对财务风险主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事前对某一项目的风险和收益通过概念分析法、风险决策法等方法进行权衡、分析, 制定较大弹性的措施方案,从而有准备地预防意外。在生产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观察、计算、监督,及时调整方案,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需要整理相关资料,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经验,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意外。其次,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制度控制,主要有约束控制、激励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内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杜绝“特权”现象的发生,对于越权采购,有权拒绝受理,对于重大事项,集体探讨决定。通过绩效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排除价格因素对单位资产价值变化的影响。另外,在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流程制度收入审核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凭证查验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对单位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复杂多变、信息掌握不全和管理人员思想的局限性,使得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困难,所以,出现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风险加大等问题。因此,各行政单位需要不断加快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立步伐,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创新,逐步改善财务内控制度,促使行政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晋建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 中国经贸,2011.9(1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