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创建范文

时间:2024-02-02 17:5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社区创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社区创建

篇1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消耗;综合管理

一、社区节能综合管理现状

综合管理系统平台主要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强化监督管理,加强量化考核,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完善节约资源的运行机制。节能示范区配套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生产、服务过程能源利用水平,主要包括社区电力系统管理、供排水系统管理等,通过推广新技术,不断降低社区综合能耗,稳步构建具有胜色的节约型社区模式。

胜中社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社区)为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局创建节约型油田,实施绿化低碳战略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在胜利石油管理局技术监督处的指导下,按照“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通过科学组织,强化措施,大力开展节约型社区创建工作。2016年,为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社区着重从搭建节能信息管理平台和建设节能示范区两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能源消耗优化控制和综合环境质量管理水平。

二、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势

自社区成立以来,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管理方针,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结合社区工作的行业特点,在保证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成本控制和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维护社区利益”的工作方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技术监督、节能工作的重要职能。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形势的不断变化,社区结构形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困难与问题也就随即而生.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胜利花苑一期和盛运绣园的陆续投产入住,原管理的垃圾处理厂的关闭停用而导致垃圾清运里程的增加,以及未来胜利花苑二期等居民小区的建成投a等因素,胜中社区的汽柴油、电力、天然气、热力消耗会逐年增加,对胜中社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一个挑战。

二是入户水电表计量不准和控制不便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社区部分老区的入户水电表已进入“超期服役”阶段,多年没有进行过校验。同时,辖区仍有1600余户居民家中设有独立运行的空调电表,由于计量不准和监控不便,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电流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恳请管理局给予大力支持。

(二)面临的形势

社区的能源消耗种类比较单一,虽然面临能源消耗增长的挑战,但由于单一,也会使节能减排工作相对能够集中力量开展。而且,随着社区工作量的增长,人员的逐年减少,今后,社区主营业务如物业四保、学前教育、医疗服务等实施业务外包、业务承揽、自有他营等经营模式的范围会越来越多,这也会减少社区自身的能源消耗总量。此外,随着节能资金的定期投入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节能降耗工作前景良好。

三、降低综合能耗,稳步构建具有胜色的节约型社区

(一)建立节能减排管理机构

为了健全社区节能管理工作体系,2016年成立了节能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QHSE管理科,配备了专职节能管理岗位和人员,负责对社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部日常管理工作,各三级和基层单位也均设立了专(兼)职技能管理人员。在城区管理大队专门设立了能源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社区水、电、气等能源消费的抄表、统计等工作。

(二)狠抓制度执行和分解

在节能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社区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集团公司、管理局关于节能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规范、标准等。依据管理局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和工作举措,强化节能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一是要建立完善了基层达标考核体系和优化经济运行标准,建立基层班组看得见、摸得着、能操控的小指标体系;二是套将节能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基层单位和班组,实行定期例会和超能耗预警制度,定期公报能源利用状况和节能指标完成情况。完不成指标任务的,取消其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的资格。

(三)严格执行《用能单位能源级联器具配置和管理通则》

按照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标准的要求,社区一是要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维护和管理,建立了二、三级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台帐。二是要按照各类计量器具管理要求,及时组织各单位开展周期送检和维护。三是要加强计量操作、计量管理等计量人员的培训,今年组织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参加局技术监督处组织的节能和计量管理的培训,保证了各类计量人员持证上岗及质量综合管理水平。

(四)不断总结值得推广的节能技术和节能项目

建设节能型企业是提高社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社区发展的必要措施,我们通过开展群众性大讨论活动,把社区生存发展的压力传递到了基层,使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了节能降耗对社区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扭转了“社区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错误认识,节能降耗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定期组织的双月综合检查考核中,要将水、电、油的消耗统计记录和月度能耗分析,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对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检查指导,针对检查结果,及时帮助基层分析能源成本指标节超原因,指导基层制定改进补救措施,提高了全社区的节能控制水平。

为了不断提高整体运行效益,下一步要组织基础设施普查和水电经营情况普查,准确了解和掌握社区节能和技术改造工作现状,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节约能源的突破口,挖掘潜力,降低社区的能耗成本。并根据普查结果,首先对能耗成本指标进行分解,建立健全社区能源消耗台帐,将能源消耗指标作为经济承包指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层层分解到机关各部门、各基层队和基层班组,落实到人头,严格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与干部职工的工资分配挂钩,强化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

参考文献:

[1]方佳物业.创建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环保型社区[J].城市开发 .2010-06-15.

篇2

一、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1、下发2013年工作方案

年初通过区政府下发了《2013年创建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区各相关部门及各镇、开发区、街道的目标任务,并通过发改条线会议对具体工作作出步骤和要求,今年着重加强低碳示范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碳排放清单编制等工作。

2.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效率

一是严控企业节能降耗水平。首先,5家企业与有资质的中介服务签订了服务合同,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其次,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和能源上线监测平台两个平台建设,将辖区内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三家“万家企业”纳入了能耗在线监测建设,现三家企业已顺利开展,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再次,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上半年共开展节能评估审查187个,总能耗22204万吨标煤,用电量14397万千瓦时,同时与新增的3000吨标煤以上能耗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加强对企业的能源管理。

二是加强节能技术改造。以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为重点,实施节能改造示范工程。首先,对继平锻造、上海电气、派克重型等15座燃煤工业窑炉进行“煤改气”改造工程。其次,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市级以上各类节能降耗与循环经济项目17个,做好向上争取工作;最后,积极开展淘汰落后产能1家,中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我市淘汰落实后产能3万吨的目标任务,现已上报省经信委。同时,积极开展“三高两低”企业的整改,完成5家企业的整改任务。

3.加快建筑节能技术应用

一是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全区12层及以下新建建筑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各类现场推介会、观摩会、座谈会为契机,加强经验交流,及时推广示范亮点工程,带动全区建筑节能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面积71.56万㎡,其中居住建筑太阳能光热58.77万㎡;公共建筑太阳能光热6.27万㎡;浅层地能应用面积6.52万㎡。

二是推广建筑应用节能技术。加强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加大专项检查力度,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施工,对达不到建筑节能要求的,责成限期整改,并对责任单位进行严肃处罚。1-9月新开工住宅建筑面积约333.4万㎡,公共建筑面积约17.5万㎡,建筑设计节能率全部达到50%及以上,其中太湖新城区域内全部达到65%及以上。

三是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深入推进“禁粘禁实”,全区新建民用建筑禁止设计和使用粘土实心砖和粘土空心砖。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向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加大专项基金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专项基金投入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科研开发的比例,协助企业完成产品备案认证、新墙材的申报、推广等各项工作,做好扶优汰劣的对接工作,落实扶持基金。

四是深化扬尘防治及文明施工管理。严格落实文明施工各项要求,按照“六不开工”加强建设工地开工前审核,强化事前控制。3月份启动扬尘防治及文明施工专项整治,重点检查施工现场围挡、场地路面硬化、出入口冲洗设施设置等内容,通过不定期巡查和随机抽查,巩固整治成效。1-9月,全区共申报市级文明工地34个、申报省级文明工地22个、参加市级文明验收工地28个、参加省级文明工地验收15个。

4.推广能源节约循环使用

一是推广节水技术改造。重点引导相关单位进行节水技改,使用节水新技术、新生工艺、新器具,循环利用间接冷却水、工艺水,推广使用符合节水型要求的水龙头,并将把低碳经济建设中节水达标对象列入创建节水型社会载体备用库中,择优向市、省申报,验收通过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二是开展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按照《省节水型社区标准》、《省节水型型学校考核标准》、《省节水型企业定量考核标准》,积极指导社区、企业和学校创建节水载体,今年共6个节水型载体创建任务,已经完成2个,分别是中心小学、灵丰富民茶厂节水减排项目,其余4个节水载体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是规范垃圾分类后续管理。街道社区、华庄街道第二社区、街道社区、太湖街道糜巷桥社区、街道梁溪社区、街道美湖社区已完成分类收集示范点创建工作,其余街道渔港社区、镇花汇苑社区(一区)、河埒街道月秀社区已完成地面硬化,准备安装分类收集箱体。今年,力争通过全区9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示范小区试点带动,进一步扩大市民垃圾分类收集的知晓度,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投放习惯。

四是推广畜禽粪便和蓝藻生物化处理。养鸡场已实施干湿分离污水接管,牛奶公司实施干湿分离,污水经沼气利用无害化处理。唯琼农庄1-9月份处理蓝藻16000吨,产肥料10000吨,产气18万立方。

5.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继续强化污染物减排。积极推进总量减排各项重点工程:大气污染物减排方面,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继平锻造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通过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关停生产线等措施淘汰燃煤锅(窑)炉24台(套)。水污染物减排方面,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出水水质稳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通过完善管网实现新增生活污水处理量0.12万吨/日。2013年上半年环保部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认定我区2013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减排91.21吨、氨氮减排40.58吨、二氧化硫减排32.3吨、氮氧化物减排7.9吨。

二是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启动为期三年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工作,将根据我市即将出台的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实施方案,对我区范围内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为今后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我区积极开展水环境保护,制定出台了《2013年的贡湖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编印了《区太湖安全度夏工作方案》,认真做好了太湖治理的相关工作,现代化指标体系中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78.57%,超过60%的目标值。

四是提升碳汇能力和质量。加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建设,强化各类绿地和立体绿化的建设,完成新增城镇公共绿地225万平米,实现城镇绿地覆盖率达38.25%。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164亩,其中成片造林1228亩,分别是任务的158.2%、122.8%。新增林木覆盖率0.27个百分点,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7.65%。

五是推广交通节能减排。对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且总质量超过3500kg的客货运输车辆,实施达标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共计核查456辆,合格447辆,不合格9辆;在辖区内驾培企业中推广节能减排项目,在全区5所驾校165辆教练车中,已有92辆进行“油改气”改造;在维修行业开展“绿色汽修”创建宣传工作,在辖区内有条件的汽车维修企业中宣传“绿色汽修”,引导机动车维修行业进行绿色环保改造,市万国进口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今年被省交通厅评为“绿色汽修”示范单位。

6.开展低碳示范建设活动

一是开展低碳示范社区建设。区民政局、建设局、水利局、城管局认真组织学习,把握工作要求,先后制订了《2013年区低碳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确定了低碳示范社区建设总体目标、保障体系和主要任务,明确了9个创建社区,并实施指导。积极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对9个创建社区,强制要求新建12层及以下住宅(含拆迁安置房),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各类现场推介会、观摩会、座谈会为载体,把建筑节能示范亮点工程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开展了一系列的节水宣传活动,在社区设节水宣传咨询台,发放节水宣传手册、节水常识卡片和家庭节水小知识,开展“小手拉大手”的节水活动以及节水型家庭评选活动;积极推进分类收集硬件设施建设,社区、华庄落霞苑第二社区、雪浪军嶂社区、太湖糜巷桥社区、荣巷梁溪社区、蠡湖美湖社区已完成分类收集示范点创建工作,其余蠡园渔港社区、花汇苑社区(一区)、河埒月秀社区已完成地面硬化,准备安装分类收集箱体。

二是开展低碳示范学校建设。统筹协调各类专题创建任务,市东绛实验学校、市江南实验小学创建市“两型社会”示范学校,市育红实验幼儿园创建市“低碳消费示范学校”,市中心小学已经顺利通过市节水型学校验收,其余学校的创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低碳示范学校在去年13家学校的基础上,将新增5家创建学校。

三是开展低碳示范企业建设。灵山集团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通过ISO14064—1:2006核查”和“低碳战略合作伙伴”两块低碳经济荣誉奖牌,成为国内旅游景区中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四是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年初通过区政府下发了《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要求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和太湖城传感信息中心、荣巷勤新工业安置园今年启动循环化改造任务,目前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蠡园开发区、太湖城物联网园区、山水城、经济开发区已开始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的编制,荣巷街道勤新工业园区也在抓紧推进中。

五是开展碳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三方签定了区碳排放清单编制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制定了《区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规范》及《区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操作指南》,对各镇、街道做好编制前的宣传、沟通和衔接,八月份对工作组成员进行了培训与指导,并收集各街道相关能耗、工业生产、生活用能等方面的数据,摸清各区域及总区域排放情况,在年底前编制出各镇、街道的碳排放清单,并根据各镇、街道潜力分析等设定总体减排目标,给各区域设定相应的压降指标,为今后开展区域内碳交易,完成区减排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指标难度大。2013年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两型企业”目标尤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有力政策扶持。由于今年我区对工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奖励政策。而一些实施项目需要通过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严格专业的审核,中间出现的服务费用需要企业自己消化,再加上企业认为节能降耗短期看不到直观效应,这也是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不完善。我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建设、经信、水利等多个部门,涉及各个领域,为有效开展节水工作,建议成立区级节水办领导全区的节水工作。工作目标中提出的资源节约目标:全区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18.4吨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吨/万元指标建议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撑。

3、低碳社区创建与要求有一定差距。通过对低碳社区的创建工作来看,并对照省节水型社区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有些社区对创建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受财力影响,各板块在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中标准不高,同时个别社区对创建标准、目标不明确,导致创建工作落后,硬件设施不到位;宣传氛围不浓,市民参与意识不强;垃圾终端分类处置场所建设不到位,影响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4、环境减排任务还需各方努力完成。由于污水厂上半年水量相比2012年显著下降(2012年均1.44万吨/日,今年截止目前,约为1.23万吨/日)影响了我区水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完成。我区2012年上报的结构减排项目均不在环保部认可的行业内,影响了我区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完成。另外,由于城镇化率提高导致城镇人口增加8366人,从而导致我区生活源水污染物新增量较大。这也使得我区完成水污染物减排任务难上加难。

三、下阶段工作

1、高度重视,力争完成。今年是低碳经济示范区创建的结顶之年,相关牵头部门和各镇、街道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示范区推进工作,加强统筹安排和协调能力,将各自牵头或负责推进的工作争取在年底前保质保量地完成。

篇3

[关键词]低碳社区 房地产 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别无选择,只能实施低碳革命,发展低碳经济,营造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社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低碳社区的概念

关于社区的概念,定义多如牛毛。但无论何种社区,都是根植于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然而线性的发展方式,不断消耗着社区的自然资源(如纯净的水、空气、能源),累积了大量无法再用的废弃物。这不仅损害了社区自然健康的生命力,也使自然机能逐渐分化衰竭至瓦解,使人类的居家环境严重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

低碳社区(Low Carbon Community)的理念来源于低碳经济(Low c arbon[conom y)。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社区是指对建筑材料与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社区的碳排放量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通过社区的绿化中和达到碳的零排放量。

二、建设低碳社区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气候变暧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各国都在千方百计的谋求在降低碳排放下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最早在政府文件出现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而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房地产业,为了取得新的发展必须走低碳地产之路。

据资料统计,房地产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占40%左右,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2到3倍,新建筑中八成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作为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地产低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所以低碳社区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的客观要求。当前的大多数社区存在规划建设不合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资源浪费,居民环境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低碳社区贯彻了环保的理念,其建设将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创建出绿色、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低碳社区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建设涉及新能源技术、节能建筑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应用,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中国有少数已建成的低碳社区,很多也已经在规划和建设中,如长辛店“低碳生态城”、湖南长沙“太阳星城”、上海崇明岛“低碳示范社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低碳社区是北京长辛店低碳生态规划区及湖南长沙太阳城。

三、低碳社区建设的途径

1 低碳社区要求社区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保持碳源小于碳汇(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是指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1)建造节能建筑

当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如更具绝缘和节能特性的供热系统的推出,使得现有的住宅建筑效率利用率更高,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低能耗、低环境冲击的设计,显示了未来的城市设计方式。为了减少建筑能耗,贝丁顿社区的设计者探索了一种零采暖的住宅模式,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采用了三层窗户,而且所有的房子都坐北朝南,以最大限度地储存热量;采用了自然通风系统来最小化通风能耗;经特殊设计的“风帽”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以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和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而“风帽”中的热交换模块则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根据实验,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可以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挽回。

(2)利用新能源

中国现在的人均建筑能耗是美国的十几分之一,城市人均建筑能耗是美国的1/9,城市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是美国的40%,欧洲的60%。目前中国的各项指标和发达国家都处于较低水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对生物质能的积极利用,使得能源供应更多地脱离了传统化石燃料。同时,小型热电联产、太阳能、风能装置具有分散式能源的特点,综合供暖、供电,更具能源效率,且无污染性。

(3)采用环保材料

社区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制定了“当地获取”的政策,以减少交通运输,并选用环保建筑材料,甚至使用了大量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筑材料,木材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建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制造钢筋、水泥等建材需耗费大量能源,而培育森林能耗则基本为零。此外,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混凝土则做不到这一点。

(4)实行低碳物业

低碳社区不仅采用先进的住宅节能技术,其所采用的健康物管模式也填补了健康住宅设计要点和技术规范的相关空白。低碳物业从环境治理、噪音控制、环境美化、环保意识引导等方面继续延续健康绿色概念。如垃圾分类,除了清洁工定期上门分类收取垃圾之外,小区内的垃圾筒均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让业主自觉分类分放。

2 低碳社区要求社区居民形成一种低碳生活理念,保持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1)倡导绿色交通

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如开展“无车社区”活动:让社区的居民都步行出进。贝丁顿社区汽车俱乐部则让居民们共享轿车;建立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改善交通能耗。

(2)倡导居民低碳消费

在社区中定期举办居民低碳消费评比活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利用资源并节约资源。倡导居民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等等一措列的事情。

(3)倡导居民共同参与低碳社区的建设

低碳社区的建设与房地产商分不开,更离不开在此居住的居民,“居民参与”的落实,可以让大家得以凭借沟通协调的设计过程感受到社区发展中一直为人们所寻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让社区的每一分子都有可以打破藩篱、彼此教育、相互约束及相互鼓励的机会:全面自主性的决策过程,也让人为的决策风险彻底分摊,这样做让居民们真正学会了承担责任――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要对社区负责。

3 低碳社区要求政府以低碳社会为目标,将低碳社区政策化、制度化,为低碳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篇4

社区低碳环保倡议书【1】

广大居民朋友们:

地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频繁发生的灾害性气候所引发的泥石流、暴风雨雪、不断上升的海平面、逐渐消逝的冰川、洪水、干旱已经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同一片蓝天、身处同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和拯救地球。为此,我们向居民们发出关爱地球、还我绿色的倡议,倡导大家树立低碳理念,创造绿色家园。从现在开始:

1、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2、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

3、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闭电源,节约用电;适度使用空调;

4、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

5、亲近大自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认养(捐植)一棵树木,寄托自己的理想,埋下自己的愿望。

6、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文明活动,争做绿色文明使者,让我们家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7、让我们携手营造人人了解、重视、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为每个人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享受到健康和快乐的生活尽一份责任!

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我们一起行动吧

社区低碳环保倡议书【2】

广大居民朋友们: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概念,也不简单的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人,从实际生活中去努力,去实践。

一、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志愿者,形成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和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达成低碳生活共识。

二、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掌握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低碳生活金点子。

三、做低碳生活的推动者。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滴油、一张纸做起。例如:

1.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

2.少用空调多开窗;

3.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

4.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5.外出用餐自备筷子、勺等便携餐具;

6.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

7.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

8.每周少开两天车,多坐公交车;

9.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居室环境。

努力使自己成为低碳一族。

希望广大居民朋友们行动起来,人人争做低碳生活的表率,户户争做低碳生活的模范,共同携手为构建和谐、生态、绿色家园而努力!

城关镇河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低碳环保倡议书【3】

社区是我们居住、生活的场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创建健康、整洁、有序、环保的社区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为使广大居民更好地了解环保知识,2017年5月10,常江湾社区工作人员在金石滩大集为辖区居民发放环保倡议书。希望通过倡议,能够唤起更多的居民积极加入到爱护环境的工作中来。

篇5

关键词:低碳社区;低碳理念;规划策略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are beginning to reach out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oad has been worldwide recognition, low carbon as a kind of idea has begun to permeate every aspect. This article is combing through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y of the low carbon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low carb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low carbon community planning strategy.

Keywords:Low carbon community;low carbon idea;pla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097-02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和人口的日益增长,能源使用过程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背景下,“低碳发展”、“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低碳其实就是在社会生活和建设中倡导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这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其目的在于通过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经济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低碳理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倡导低碳生活、养成低碳意识是促进低碳社会建设的根本。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它不能仅仅简单地界定为人们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场所,它需要涵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应该是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一处优秀的社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居住功能,还在于它所体现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因此,在社区中落实低碳理念,是低碳城市宣传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低碳社区是通过资源、交通、能源、建筑等综合手段,来尽量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居民使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可以从办公、休闲、居家和出行方式等方面来营造低碳社区。低碳社区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的客观要求。

当前的大多数社区存在规划建设不合理、资源浪费、居民环境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低碳社区贯彻了环保的概念,其建设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出和谐共存的生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低碳社区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规划建设会涉及到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节能建筑技术等的应用,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基本概念

2.1 关于社区

社区概念的起源普遍认为是在1887年德国社会科学家F・滕尼斯著作《社区与社会》中第一次比较系统提出的。德文“Gemeinschaft”一词一般译为“共同体”或“社区”,滕尼斯认为社区是指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是具有共同性或认同感的社会关系。从此以后,社区才开始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出现在社会学家研究的领域。随后,美国行为地理学家查尔斯将“Gemeinschaft”译成英文Community,意思是指公社、团体、一起生活、工作的人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一般是与它所处的地域休戚相关,不同的地域特点呈现出不同的社区形态,它标志着社区开始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入人文地理学家的视野。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R・E・帕克认为社区是社会团体中个人与社会制度的地理分布,这种想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持有这种说法的人被称为社区研究中的“区位学派”,社区开始作为一个地理性概念逐渐引起大家关注。20世纪30年代,以为代表的我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第一次将英文“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自此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

2.2关于低碳

低碳的概念最早是以“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的。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被认为是低碳经济概念的源头,此后便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2008年日本制定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第一次引入了低碳社会的概念。低碳的发展观,其触角已经延伸到建筑,生产、交通、生活方式各个方面。工业革命到现在,人类已经对地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痕,人类未来的发展再也不能以无所顾忌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必须倡导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将低碳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社区发展,使城市建设向着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迈进。

2.3低碳社区概念和形式

帕克最早把达尔文的生物竞争等概念引入城市社区中,提出了生态社区的概念。此后社区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之中。传统意义的社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由邻里构成。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逐渐突破了固定地域空间的限制,发展成为涵盖了传统地域空间、生活空间、职业空间甚至虚拟空间的多元化的空间形式,强调社区是人与人聚集并相互产生影响的关系。

不同空间形式下所形成的不同社区对构建低碳社区均可发挥积极作用,归纳起来在低碳社区中有以下四种形式:基于职业空间的社区形式,这是指人类活动空间在工作场合中的扩展,具体说来涵盖企业组织和办公室等;基于地域空间的社区形式,这是传统社区所讨论的范畴,具体包括区域、城市、居住区等;基于生活空间的社区形式,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俱乐部等;基于虚拟空间的社区形式,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化时代人类在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所形成虚拟空间中活动空间的扩展,这类社区没有形式没有固定的成员,比如网络社区、微博等。总之,构建低碳社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鼓励社区居民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社区中其他成员,影响整个社区的环境,以达到降低社区总碳排放的目的。

3 建设低碳社区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新变革。据统计,国外低碳城市能源消费的38%来源于居住用能,33%是各种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占到22%,而即便是在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工业用能也才占到城市能源消耗的7%。社区是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居住、交通、公共设施等各种性质用地和建筑的主要载体,可见社区是城市能源消费的主力军。因此将低碳理念引入社区建设中,通过社区规划、建筑设计、社区管理等多种综合手段能够从根本上支持低碳经济建设。

4 低碳社区的规划策略途径

4.1 运用空间设计方法,优化空间形态,合理控制能耗

在社区的前期概念性规划阶段要重视运用空间设计方法,优化空间形态,合理控制社区能耗。社区的空间形态与所处的当地地域气候有关。在寒冷的地域,传统建筑物成院落围合,以利于保温防寒,比如北方的四合院等等(见图1)。而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地区,建筑物结构以板式较多,其有利于通风采光。住宅规范有一定的恒湿标准,其建筑外形也尽量规整、集中,有利于降低人工空调费用。建筑物外立面面积越小,能量的消耗也就越小。在湿热地区的群体建筑组合中,为了引进自然风,东南面需要尽量开敞,而西北面则封闭一些较好;长条的建筑类型,中间部位需要开口或者首层架空等。

4.2 合理建筑布局,完善日照环境,充分利用太阳能

1)完善日照环境。在总体布局中,首先应满足规划对于建筑的日照要求,然后通过日照分析软件对社区日照环境进行测算,调整优化建筑布局(南北向布局),并尽可能多地设计南北朝向的板式住宅,保证每户都有良好的日照环境(见图2)。每户朝南的房间都可设置大面积的落地窗,这样既可以保证享受充足的阳关又可以使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此外根据社区室外日照情况合理布局绿化植物和公共空间,使人活动的空间和植物生长的环境获得更充足的条件。

2)太阳能的利用。规划主要从太阳能路灯设计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这两方面来体现对太阳能的利用:a.社区公共照明规划应尽量采用太阳能照明系统,其中包括景观与庭院照明、小区步行道与车行道照明等;b、充分利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同时要确保太阳能热水器的外观与住宅建筑立面协调统一(见图3),以期达到经济、节能和美观的目的。 通过对绿色环保的太阳能源的充分利用,为社区的开发和推广增加了新亮点。

4.3完善空间布局,倡导绿色交通

低碳社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应该考虑采用“邻里结构”,其实就是以人的步行距离范围来设定邻里空间尺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率,这样就可以使居民不需要驾驶汽车就能够满足基本的购物、休闲要求。同时,城市发展应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实现数字交通,建立健全交通法规,尽量减低交通能耗,以及提倡步行等方法在社区中推行绿色交通,使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5 结语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低碳社区作为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社区模式,必将随着生态意识越来越普及而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本文从低碳社区的规划设计角度做阐述,总结出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规划策略,这些低碳策略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并最终通过生产技术的提升,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1-12.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社区及其实践[J].城市问题,2008.159(10):91-95.

[3]辛章平.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99.

[4]黄文娟等.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

[5]陈群云.喻定权.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J].现代城市研究,2009.16(11):17-19.

篇6

1国内外智能社区与能源管理系统实践

1.1智能社区

1.1.1天津梅江生态智能社区

天津梅江生态智能社区是由天津市政府统一组织建设的大型社区,特色是生态加智能,其智能化系统按照建筑智能化的建委B级标准建设,包括家庭安防、周界防范、LED、设备监控、停车场、可视对讲、背景音乐、巡更、小区网管中心等系统。6表远传是梅江智能化的核心内容,社区对于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6家专业公司的资源都进行了较好的整合,建立了电表、煤气表、热力表、纯净水表、中水表、自来水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这些表都通过家庭智能终端,转换成IP包,通过以太网和远传抄表系统传输到专业局,再由专业局送到银行。所有数据是按照各专业局的要求,全程、全网地由住户传到小区再传到社区,中间所有数据不产生任何污染。

1.1.2中新天津生态城

生态城的建设目标为: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发展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促进形成社会和谐且广泛包容的社区,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意识和归属感;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宜人居住环境;采用适宜的环境技术和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更高效的利用资源和能源,产生更少的废物。(1)“选址”体现自然生态原则和经济生态原则;(2)“产业选择”体现经济生态原则;(3)“绿色交通”体现社会生态原则和经济生态原则;(4)“能源节约高效利用”体现自然生态原则。

1.1.3贝丁顿—英国的零能耗社区

零能源消耗社区—贝丁顿,又被称为“贝丁顿能源发展”计划。此计划在2000年到2002年之间完成,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建筑理念。贝丁顿零能源消耗社区的设计原则包括:(1)零能源消耗,只使用基地内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及树木废弃物的再生能源;(2)高品质,提供高品质的公寓;(3)能源效率,建筑面南,使用三层玻璃及热绝缘装置;(4)水效率,雨水大都回收再利用,并尽可能使用回收水;(5)低冲击材料,材料来自35英里范围内的可再生及回收资源;(6)废弃物回收,设有废弃物收集设施;(7)共乘制及鼓励生态友善的运输,鼓励居民以共乘方式取代自行开车;电动及油气双燃料车比汽柴油车享有优先路权,停车场提供电力充电设备等。

1.1.4弗班—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

德国弗莱堡市郊的弗班区被誉为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学习型规划”奠定了弗班社区成功发展的基础,它结合民众参与和共同治理的精神,让市区规划能够有最大的弹性,同时也让市民能够进入决策过程。由“弗班论坛”所策动的广泛民众积极参与的各项活动,推动了“弗班可持续模式”计划,以合作参与方式、可持续社区理念来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弗班可持续模式”计划在节能减排、减少交通、社会整合及创造可持续邻里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例如,使用80%木屑及20%天然气的高效热电联产再生能源装置提供弗班区的供暖系统,通过好的隔热及有效的暖气供应大约可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提倡“生活小须有车”的交通概念,减少了35%的车辆。与此同时,社区提供各种替代的运输方式(例如共乘、便利的大众运输);通过弗班论坛负责的社会工作,居民可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例如创造合作社商店、农民市场及邻里中心等。

1.2智能社区能源管理

1.2.1日本藤泽SustainableSmartTown能源管理

由松下集团联合埃森哲集团、日本设计、住友信托银行、三井物产和东京燃气等日本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共同开发的藤泽SustainableSmartTown(藤泽SST),将以建设“通过电力信息网络的融合为区域住民提供无负担的最适控制的智能街区”为目的,实现“松下科技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建成能源自循环型安心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绿色的人居环境,项目概况如表1所示。预期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消减70%以上CO2排放量和节约30%以上生活用水(同比1990年)的目标。

1.2.2日本横浜SmartCityProject(YSCP)能源管理

与众多正在建设的中小规模的智能社区项目相比,拥有386万人口的横浜市正计划通过对现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来验证横滨型智能城市模型的实用性,以期为今后海内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中型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蓝本。该项目预期在2050年前实现人均CO2排放量比2004年度减少60%以上。为此,中期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人均CO2排放量减少30%以上的同时,比照2004年度可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10倍(约17PJ)。

1.2.3日本北九州市以区域节电用户为核心的区域能源管理系统

富士电机参加了北九州市的“以区域节电用户为核心的区域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的规划,推进了以北九州市东田地区为对象的创建低碳城市活动。该地区是能源供需先进示范地区,目标是实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活动中开展节能活动的区域社区。所采用的控制区域整体能源以实现低碳的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与热电联产系统的协作技术、向电动汽车供电、借助电动汽车的放电充分利用电力、采用区域设置型蓄电池的电力稳定化技术、各用户的能源的可视化以及通过动态价格和环保返点制度抑制需求的措施。如图1所示,实证项目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对象区域的能源供应方和用户,区域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电力、热、氢的计量、使用计划、供需平衡控制以及与电力系统的协作。该实证项目的成果,在能源综合管理方面,有可能成为今后向日本国外推广的环境和谐型紧凑型城市的示范实例。

2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发展目标

在智能社区能源管理中,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电力与信息技术,对设备和业务进行横向协同管理,促进能源流与信息流的有机融合,达到能源互联安全化、能源消耗可视化、节能增效可控化,充分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大力推动管理节能和绿色用能,从而实现“社区用能的智能化、低碳化、节约化”的智能社区能源管理总体目标,如图2所示。

3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驱动因素

以能源互联安全化、能源流动可视化和节能增效可控化的发展目标为导向,采用平衡计分卡法,改变原有以收益为单一驱动因素管理理念,从团队成长、内部管理流程、客户和收益四个维度进行管理驱动因素分析,通过得出能够均衡满足发展目标的驱动因素,为业务体系、组织体系和流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驱动因素分析见图3所示,在发展目标下,通过因果关系分析,综合考虑了不同维度管理驱动领域和因素的平衡发展,如:外部衡量和内部衡量之间的平衡(客户和运营商VS流程和员工)、成果和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响应迅速VS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社会收益)、定量衡量和定性衡量之间的平衡(劳动生产率、社区用电设备可靠性、投资回报率VS业务执行力、客户满意度、社会收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提高收入、降低成本VS客户满意度、团队满意度)。通过对几个维度驱动因素的向下分解,可形成管理驱动拓扑图如图4所示,如团队管理需专业配备齐全、岗位与技能匹配合理等,内部管理需业务内容覆盖价值链、流程设计有序合理等,取得较好收益需运营策略合理化、节能增效服务主动化、外部合作协调化等等。

4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业务体系

4.1业务价值链

在低碳、人文、生态的现代智能社区的发展理念下,在低碳化、可视化和节约化的社区能源管理目标下,智能社区能源管理需考虑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结合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高级量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的优质用能服务体系,通过发展目标分解,得出智能社区可持续能源管理闭环价值链如图5所示。

4.2业务内容

围绕智能社区实现可持续能源管理的服务宗旨,结合业务管理全覆盖能源管理价值链的管理目标,根据社区能源管理价值链设计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的业务体系如表3所示。

5组织团队

5.1组织架构

结合低碳能源系统的运行特点和业务体系,参照组织团队不同构建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业务划分法进行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组织团队的构建,业务团队可能分属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组建的管理组织团队如图6所示。

5.2人员配备

围绕团队专业配备完整、岗位技能匹配合理等管理目标,结合管理业务内容和职责架构,考虑从专业、业务、职级三个维度对管理组织团队进行人员配备需求分析,如图7所示,可沿业务维逐层展开制定网格化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图7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管理组织团队职责架构6结语本文根据上海崇明陈家镇“和谐社区、绿色家园”的发展规划,结合陈家镇智能社区“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设想,围绕“能源互联安全化、能源消耗可视化、节能增效可控化”的发展目标,采用平衡计分卡法对智能社区低碳能源系统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管理驱动因素分析,通过构建覆盖价值链的业务体系与工作团队,实现对社区低碳能源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探索。

篇7

1引言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而碳排放量是影响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的重要因素。当前气候变暖9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在城市化进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并对大气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低碳建筑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使人类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它是现代文明在建筑业中的表现。欧洲低碳建筑的发展使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充满了新的希望。“低碳”一词首度出现在2003年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建筑已经成为碳减排的关键。因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高于运输业和工业领域,故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低碳建筑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图略)。低碳建筑是近几年刚刚提出的概念,作为当前低碳经济理念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建筑发展模式-“低碳建筑”,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学术界目前也没有统一认识。英国学者PhilJones在《Low-car-bonBuildingDesign》指出:低碳建筑是建立在降低建筑产品能源需求和充分利用可再生可重复利用能源的基础上。

2欧洲低碳建筑发展背景

从1962年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寂静的春天》的发表,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就在关注环保能源的问题。在欧洲,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生态和环境破坏是由建筑和工程造成的。近30年来,欧洲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低碳与建筑节能,成果显著。欧洲每年的能源消耗中有20%是被浪费掉的,而这一数字将在2030年增加到70%。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但产生过量的温室气体,也使全球气候产生变化。为此为实践建筑业可持续的发展,欧洲国家对现代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尽量减少能源与资源浪费,并致力推广和实践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建筑。

3欧洲低碳建筑的实例研究分析

3.1德国巴斯夫“3升房”德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尽管如此,天气温和的德国将近1/3的基础能源产品要被住宅供暖消耗掉。为了寻求既节能又有利于环保的新的建筑技术方案,将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经过现代化低碳技术改造成了德国第一幢“3升房”。目前,“3升房”成为了全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典范(图2)。“3升房”是因其改造后,每年每平米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升(相当于当量煤约4.5kg)而得名。在改造过程中采用了4大低碳节能技术措施: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使用具有内墙“空调系统”作用的相变储能隔热砂浆技术;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和燃料电池组作为小型动力站。经过现代化改造后,“3升房”采暖耗油量从20L降到了3L,如按100m2公寓测算,年采暖费用从改造前的人民币9000多元下降到了1300多元人民币,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80%,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环保价值。

3.2西班牙Atika住宅西班牙位于欧洲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区气候的特点是冬天温暖,夏天炎热,通风和空调设备是主要的能源消耗点。Atika住宅的建造采用了预制的模数化结构体系。第一个Atika住宅的样本是在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组装成型,并计划在未来通过汽车运输到不同的国家组装。这种模数化的预制体系可以节省大约1/3的建造时间,同时也保证在数次拆装之后仍可保证更为精确的建筑结构体系。另外在设计中还采用其它的低碳节能技术措施,如通过外墙的厚度与密度来形成保温与隔热;白色的石灰板作为对日照最好的反射材料;利用上部悬挑的建筑构建或者窗上的百叶来形成阴影;狭窄的街道和阳台来确保阴影面和空气的流通;以及利用流动的水来达到降温的效果(图略)Atika住宅运用斜屋顶技术、低能耗策略、全方位的太阳能系统、楼宇智能化管理体系以及模数化等低碳建筑技术建造的一座欧洲最新的节能型住宅,是欧洲未来住宅的样本。

3.3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英国为高纬度地区岛国,气候潮湿温和,夏季气温适中,但冬季漫长寒冷,采暖期有大约半年的时间。针对这一特点,贝丁顿社区将废物、阳光、空气和水充分利用,与现代人、建筑物一起进行永续的对话,通过各种低碳技术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以实现不用传统采暖方式的目标。

3.3.1零采暖模式贝丁顿零碳社区中的所有住宅都朝南,每户均设有一个玻璃阳光房。屋面、外墙和楼板选用了300mm厚的绝热材料。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在冬天尽可能多地吸收热量。在夏天,这些设计能尽可能地减少室外高温的传导,避免了空调的使用。窗框选用木材,具有良好的断热构造,以减少传热并巧妙地循环使用热能。而另一个保持室内温度的方法则是屋顶的绿化,将一种名为“景天”的半肉质植物覆盖于屋顶,大大减少了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这也是住户在采暖制冷方面比常规住宅节省90%能源的主要原因,基本实现了“零采暖”(图略)

3.3.2“就近取材”和大量使用回收建材住宅的木料、玻璃及95%的钢材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窗框选用木材仅这一项就相当于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10%以上(约800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3.3零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社区低能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组合热力发电站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燃烧木材废物发电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而且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来生产热水。每户均安装了太阳能光电板,由于光电板的造价较高,因此设计者将它尽量用于多种用途,家中的热水和电车充电都来自暖暖的阳光。屋顶上矗立着的一排排外观奇特的“风帽”,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第一个房间。这种被动式通风装置完全由风力驱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此外,其内部设有热交换器,可回收排出废气中的50%~70%的热量,从而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在全世界对能源问题高度关注的今天,贝丁顿零碳社区的建成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未来居住模式的希望。其先进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及环保低碳技术的综合利用,使这个社区成为目前英国最先进的零碳住宅小区。

篇8

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五城联创”动员和部署大会,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五城联创”的信心和恒心,也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实现创建目标的愿望和期盼。刚才,亚平同志总结了去年“五城联创”特别是“创卫”工作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了创建工作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我完全赞同。

去年,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年初各项指标全面滑落的严峻形势,肩负着“保增长”重任的背景下,创建工作仍然信心很足、氛围很浓、力度很大,“五城联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集中体现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全面发动、努力组织实施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积极地、全心全力地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受表彰的“创卫”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也向在创建过程中作出不懈努力、付出辛苦劳动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一线的武警官兵、执法人员、社区干部以及保洁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当前,“五城联创”工作已经过了“三关”,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难度更大。借此机会,结合刚才亚平同志的总体部署,我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要提升创建工作认识。首先,创建就是为了发展。创建的过程,就是对xx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再认识的过程,是发展信心、愿望和氛围进一步形成的过程,也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的过程。经过多年创建,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不断提升,机关工作作风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发展环境优化,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去年,在困难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市实现了“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各方面的要求,GDP增幅在全省名列第一、社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中等水平、民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创建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其次,创建就是为了民生。我们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质量、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等,根本目的是全面改善民生。“五城联创”工作就是为了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市民的幸福()感。第三,创建就是为了提高市民素质。市民素质,直接决定了一个地方发展和环境。创建的过程,就是市民整体素质、整体水平提高的过程。通过创建,广大市民对文明的意识和行为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觉到习惯,市民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

二要弘扬创建工作精神。前几年,我们开展了xx精神的大讨论,并进行了提炼。创建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全体市民共同理念,更加生动地体现xx精神。具体表现在:一是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全市上下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共推、共建、共管的合力。尤其是“创卫”工作,没有全体市民的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就不可能实现“创卫”目标。二是契而不舍的执著精神。“五城联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的事情,到现在已经开展了五年,今后还需要付出多年努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如一地强力推进,瞄准共同的目标,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几年如一日为之奋斗。三是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在创建过程中,特别是“创卫”工作,我们经受了重重考验,经历了多次国家和省级的明查暗访,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困难,整改落实。但我们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努力拼搏,最终实现了目标。四是令行禁止的大局精神。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广大市民群众对创建工作配合默契,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了服务大局,政令畅通。五是勇创一流的争先精神。“五城联创”的工作标准都是国家级的,是所属领域的最高标准和一流要求。实事求是地说,xx在基础方面、投入方面、发展阶段方面没有优势,但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切实增强主观动力,全力推进具体工作,这就是争先创一流的精神。这些精神,用以推动工作,狠抓落实,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实现不了的目标。我们要真正将创建精神发扬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实施“三大任务”,加快“四大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三要巩固创建工作成果。“五城联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建永无止境。随着创建工作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也更高。要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在巩固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力度。坚持思想不松、机构不撤、投入不减。今年市财政继续安排“五城联创”预算资金800万元,超过了前几年的额度。二是加快整改。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三大创建目标,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标准都达到了要求。如“国家卫生城市”验收中,国家创卫办也给我们反馈一些意见,提出了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这些问题要全面、及时整改到位。三是形成长效。创建工作是长期行为,不是阶段性的、临时性的活动。要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努力形成持久的、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高端旅游;宁波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78-0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笔者认为:高端旅游业是特指旅游业中具有有高科技与文化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及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那些产业部分。高端旅游业资源消耗少、污染低,切合中央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宁波高端旅游业供需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端旅游业需求与发展现状分析

1、高端旅游者。高端旅游者不仅要高水平、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还在于其是否具有高端旅游理念、愿望、行为和效果。2008年宁波人均GDP已达10079美元,率先跨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标准,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高,高端旅游者主要包括白领、成功的商务人士(45%)、政府官员(25.5%)、工薪族中的知识群体(19.5%)、追求品位的“富二代”(10%)。他们主要是本地游客、省内游客、长三角省市游客和入境游客(港台和外国游客)。

2、高端旅游市场。宁波高端旅游以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游和婚庆蜜月旅游居多;休闲地产游、海钓、高尔夫、滑雪、邮轮旅游、登山、影视旅游发展较快;探险、医疗美容旅游(出境)、考古旅游、宗教朝圣旅游等高端旅游较少,医疗美容旅游(入境)与VALS(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体验基本没有,这是值得加大力度发展和开发的细分市场。客源市场方面休闲度假游以本地游客、省内游客为主;会展览和奖励游以省内游客、长三角省市游客和入境游客为主;特种旅游中的高尔夫、滑雪以本地游客为主,探险、登山、海岛垂钓以本地、省内和长三角省市游客为主。

.宁波高端旅游市场特点表现为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消费水平明显高于观光旅游。会展旅游的消费水平最高,住宿消费要求大大高于普通观光旅游,高端旅游娱乐消费逐年增加。

(二)高端旅游业供给与发展现状分析

1、高端旅游资源

宁波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34处(2007),2010年底,拥有2家5A级景区、20家4A级景区和10家3A级景区,旅游景区标准化率超过50%,高端景区集中度在同类型城市中处于前列。[1]

2、高端旅游设施

(1)交通运输:是指游客赖以实现空间转移的客运设施和设备。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2012年,宁波到杭州只需26分钟,到上海1个小时,甬台温铁路通行,到台州只需40分钟,到温州1个小时,到福州2.5小时,到厦门4小时;栎社国际机场有发往全国各大城市和海外的航班。

(2)食宿接待:指以星级饭店为代表的能够适应和满足高端旅游者食宿需要的服务设施。2010年,宁波五星级酒店12家,4星级18家,与沿海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相比,宁波市星级饭店总体数量位列第一,营业收入位居第二位。[2]

(3)旅游购物:指可供高端游客购物的设施。宁波商贸发达,天一广场商业圈云集了新世界、金光、银泰百货、国际购物中心、东方商厦等高档商场和宁波大饭店、凯洲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和义大道是宁波的香榭丽舍大道,拥有卡地亚、GUCCI、阿玛尼、LV、江诗丹顿等顶级奢华品牌旗舰店。

(4)娱乐设施:指提供高端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宁波市区有清源、颐和等高档茶馆;0574、A8等高档酒吧,百世德、外滩会馆、星巴克、上岛、名典等咖啡厅;新彩虹KTV、邵夫剧院、宁波大剧院、一兆韦德、金领汇等国际健身中心,启新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

(5)旅游服务:是指为高端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机构,本文指高品质旅行社。到2010年底,宁波市旅行社有24家为首批97家品质旅行社,其中宁波市飞扬旅行社、浙仑海外旅行社为全省7家五星品质旅行社,此外还有四星12家,三星10家,二星1家,一星2家。[3]

二、宁波高端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一)从高端旅游开发角度的分类

.1、企业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由企业开发。该模式主要以休闲度假类高端旅游为主,依托景区投资和开发度假村、别墅等相关高端旅游项目。如香港启新集团投资的启新高尔夫俱乐部就是属于这种模式。该俱乐部位于风景秀丽的东钱湖畔,距市中心仅十二公里,交通便利,是高端商务、度假的最佳选择。

2、部门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由地方政府投资或开发,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游客提供会议、培训、度假场所和服务。如宁波北部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是由慈溪市政府、慈溪出口加工区共同投资兴建,以吸引国际客商为定位,重点发展杭州湾滨海休闲、国际商务、高端健身、滨海运动项目,力争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性的高端商务健身休闲区。

3、企业+部门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投资或开发,也可以是政府出地或高端旅游项目,企业投资。如宁波慈城古县城旅游区是由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和慈城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所有权归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所有,景区经营、管理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由慈城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

4、村集体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是由村集体投资、出地和开发。如宁波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区是由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投资兴建,从2002年下半年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建造了新村近10万平方新房,别墅100套,五层高楼650套,是“都市里的村庄”。[4]

(二)从高端旅游项目角度的分类

1、高端观光型:是高端旅游者以观赏知名的自然或人文风光、享受独特经历和丰富体验为特点的高端旅游活动。宁波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河姆渡遗址、天一阁、保国寺、它山堰、蒋氏故居、镇海口海防遗址,可体验悠久历史,获得丰富知识;5A级风景名胜雪窦山风景区、天童森林公园、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可悦心情;保国寺、天童寺、古阿育王寺、雪窦寺、七塔寺使游客观光时净化心灵。

2、休闲度假型:是指利用假期较长时间离开常住地,以消遣娱乐、康体健身、休憩疗养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宁波自然条件优良,适宜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型旅游。宁波九龙湖开元度假村由美国WATG公司和香港贝尔高林景观设计公司联合打造,度假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优美的景观让宾客得到充分享受。

3、商务会奖型:该类型包括公司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企业会议或活动及展览。宁波是著名的商务会展城市,冠名“国际”的展会已超10个,冠名“中国”的展会活动7个。2010年,宁波共举办会展活动371个。[5]2006-2010年,宁波入境游客以商务活动为目的占入境游客总人数的55%。商务会议业的飞速发展有效拉动了高端旅游产业的发展。[6]

4、体验参与型旅游(特种旅游):特种旅游是一种新兴高端的旅游形式,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基础上的提高,宁波特种旅游包括攀岩、登山、高尔夫、休闲地产游、温泉旅游、蜜月旅游等形式。随着浙江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旅游在宁波日益繁荣,它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休闲市场,重点发展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海岛旅游和海洋文化五大业态。由于拥有北仑港这一优良港口资源,《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一2020)》中也提出了修建国际豪华邮轮母港、发展国际豪华邮轮旅游的计划。

(三)高端旅游低碳发展的具体形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上述高端旅游模式在宁波发展的具体形式为低碳景区和低碳旅游社区。

1、低碳景区。宁波高端旅游景区都积极地建设低碳景区,推动旅游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电瓶观光车或自行车,食宿方面尽量减少能源、水源的使用量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宁波市绿色饭店已达54家,星级饭店节能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如大桥生态农庄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餐饮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农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应用节水、节能技术,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太阳能、风能应用、智能化大棚、微滴灌溉节水等技术应用于一体,探索消耗和碳排放最少、产出最多的生态循环低碳系统。[7]

2、低碳旅游社区。这种形式吸引高端旅游景点周边社区或村落参与低碳旅游开发,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决策、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环境保育和利益分配等活动。

宁波5A风景区滕头旅游景区依托滕头村积极建设低碳旅游社区。表现在:

(1)生产方式循环化:滕头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低碳旅游为发展理念,重视生态建设,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坚持创建循环低碳旅游景区,实现了高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社区生活低碳化:滕头村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出行尽可能采用公交、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尽量使用天然气、电能、太阳能;家庭使用节能电气设备等。

(3)社区空间紧凑化:以景区为核心,带动村庄建设低碳旅游社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统一规划,社区空间结构紧凑,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商贸娱乐区、农田保护区合理分区布局,既完善了社区环境又促进了村庄和低碳旅游协调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促进宁波市高端旅游业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高端旅游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宁波市年度高端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贯彻执行全国、全省各类行业考核及评定标准,结合宁波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标准及实施细则。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县(市)区要安排高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多元的高端旅游投融资渠道,将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农业、林业、渔业等专项资金的投放与高端旅游发展项目捆绑运作;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3、发展市场营销、高端旅游娱乐管理、规划人才;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会展旅游、高端旅游资本运营等新人才;培养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和国际高端旅游人才。

4、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CRS(全球预订系统)、TIS(旅游信息系统)、TDIS(黔江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加强高端旅游救援能力;引进高新环保设备,使用无害、低碳无污染的新能源;推广旅游设施节能技术,景区(点)采取废物处理系统和环保厕所设备;积极倡导发展低碳景区和社区。

(二)企业层面

1、关注国外高端消费群体,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宁波旅游企业在满足本地、省内、国内高端旅游消费群体需求外,将眼光扩展到国外,抓住距离较近的韩日、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高端客源,加强市场开发。挖掘扩大高端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品牌战略意识,培养一批忠诚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

2、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上海合作。宁波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可重点推出游艇、空中和海上滑翔、潜水等立体式的旅游和娱乐项目;在豪华邮轮旅游项目上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邮轮母港的地位与沪甬两地的临近性,争取客源。

3、提升高端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高端旅游的消费要求高水平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应重点经营,推出自由行、深度游、体验游等高档次旅游服务;制订“一对一”的服务方案,使高端旅游者真正体会到服务水平和档次。

4、旅游企业联动,创建高端旅游的低碳模式。专门设计低碳方式的高端旅游产品和线路,满足高端旅游者低碳旅游的需要;积极执行吃、住、行、游、娱、购各环节的低碳标准;积极引导高端游客参与“低碳旅游”。

参考文献:

\[1\]\[2\]\[3\]2010年宁波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4\].

\[5\]2010年宁波会展业发展报告.

篇10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能源;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城市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建设过程提供有效及必要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降低城市的能耗和碳排放,因此,低碳城市规划思维应向低碳城市的创新模式、做出相关决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发展。

1 低碳城市研究现状

1.1 国外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

2003 年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最先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空间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载体,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1.2 国内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国,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国内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而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系统论的角度,构建了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的内在关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系统框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低碳城市是全球气候快速变化的挑战之应对方案,也是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目标之一,其核心是发展低碳经济,并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发展绿色交通和建筑为途径,以创新低碳技术为支撑,以转变居民消费观念为依托,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初探

2.1 低碳城市规划实践研究

2009 年公布的大巴黎计划初步构思,被称为将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城市发展计划之一。“大巴黎计划”的整治目标是减小巴黎交通拥堵、抑制都市区无限扩张、建设景观公路、平衡地区经济和增强人与自然环境的接触等。实施的途径是以环保、低碳宗旨指导下的全面未来城市的改造: 以“紧凑性”多中心为首要原则、“均衡性”为补充原则的规划理念; 采用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技术,扩大公共空间供给行人及自行车; 在能源利用方面,扩大能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和多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巴黎对生态的占有; 居住社区规划中充分突出节能设计,重视清洁能源的利用。

我国青海省玉树州的震后重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特征,故其震后重建定位在低碳生态城市上。通过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应用一些创新的低碳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造就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高原生态商贸城- 新玉树:即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绿色施工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比例在90%以上;绿色照明为主角和绿色产业为主业(≥80%);绿色交通优先和绿色能源自给(≥60%);清洁燃料占主导地位(≥50%);创建无线城市。目前,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没有现成的模板,但“大巴黎计划”和新玉树的建设将为城市规划向低碳化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经验。

2.2 低碳城市规划创新理念初探

城市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源头集中区域。城市规划作为可以影响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能源、建筑、交通等范畴的专业,在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中有重要作用,对城市化过程中合理资源分配和使用都有协调和调整的能力。很显然,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城市化所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必须创新发展城市规划理论,来探索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领域内,需要我们从目标、动力、理念、空间、设施以及管理上6个层面更新传统思维。

(1)目标层:在目标层面上,低碳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应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生态和谐为城市发展目标。低碳城市规划应坚持城市整体规划原则,综合平衡原则,区域协调原则,低碳高效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2)动力层:在动力层面上,要结合政府发动和民众推动两种力量来推进低碳城市发展。政府应对建设低碳城市的途径和方式做宏观指导,充分结合立法和财政手段实现对城市政府规划和管理城市的监管; 民众则应选择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达到能耗控制与减排效率最优。

(3) 理念层:在理念层面上,我国的低碳城市应该走“在发展中低碳”而非“在低碳中发展”的模式。与处在后工业化阶段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目前的中国正处在中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占比高达90%,而工业化对这种能源的需求仍然在增长。经济增长对能源供给的增量需求加上能源供应结构的制约,使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有可能到2035 年以后才能出现下降的拐点。中国的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应该走“在发展中低碳”的模式,是符合国情和国家利益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