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垃圾处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02 17:5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废垃圾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废垃圾处理方法

篇1

【关键词】固废处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技术路线,技术分类

引言:

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都是当前我国面临最严重的污染问题,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出,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政策开始倾向于环保产业,尤其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研究一直都是环保技术研究的重点,固体废弃物的投资规模近些年的增长速度一直在15%左右,但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是在持续恶化,必须进一步加大固废处理技术的研究投资,才能够尽快的遏制固废处理问题的蔓延,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对固废处理技术进行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势在必行。

1 固废处理技术现状

业界知名机构EBJ曾将环保行业发展分为4个阶段:市场初步发展阶段、环保基础设施发展阶段、加强监管阶段以及成熟稳定期。中国现在处于第二阶段,即环保基础设施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环保业的主要驱动因素有重工业化、城市化和高污染引发的环保需求。固体废物处理行业是环保产业的主要子行业之一,是指提供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测量、防止、限制和减弱因固体废物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行业。

固体废物可以分为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而后者的数量比重很小。2001年至2009年间,工业固废的产生量从约9亿吨激增到约21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由于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比较难统计,在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中一般用垃圾清运量指标来代替。生活垃圾的实际产生量约为清运量的两倍,且清运比逐年上升趋势。2001-2008年,城市垃圾产量复合增长率为5%,而垃圾清运量的增速仅为2.03%,整体来看,垃圾清运的速度不及垃圾产生的速度,垃圾围城现象出现,垃圾处理问题开始引起民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截止2007年,我国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堆存量已达7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超过5亿多平方米,全国660个城市中有约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国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基本维持在1.5亿吨左右。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方式。2007年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60个,其中卫生填埋有366个,堆肥17个,垃圾焚烧66个。03年到07年间,填埋厂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从575个减少到366个;堆肥厂的数量从70个减少到17个;而焚烧厂则从47个增加到66个。垃圾焚烧将会逐渐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

我国的环境治理投资主要可分为三个方向: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三者的比重大致为4:2:4。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中,固废治理的投资占比为4%;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固废治理投资占比6%;在“三同时”投资中,固废治理投资占比为8%。则固废处理在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中的占比约为6%。然而随着城市垃圾问题的日益严重,有专家基于03-07年的数据预测,固废处理投资在环境治理投资结构比重将由6%提升至8%。受益于“调结构”的经济发展主基调,固废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十一五”期间,固废处理投资规模2100亿,年均增速18.5%,而环保部中国环境规划院预测“十二五”期间,固废行业达到8000亿,同比十一五翻两番,固废行业进入持续10年以上的黄金发展期。

2 固废处理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 固废处理方法分类

当前我国的固废处理技术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固废污染物进行有害物质消除、垃圾总量减少和回收再利用三种方式,我国最主要的方式是削减有害物质,而国外主要是循环再利用,因此我国的固废垃圾的增长速度始终无法完全的控制,就是因为循环再利用环节不够畅通。固废污染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如果处理得当,依旧能够使用。

当前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是填埋、焚烧和堆肥,其中填埋又是最主要的方式,该方法虽然造价较低,但是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过多,并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大量的进行填埋,未来一定会成为非常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需要通过压缩垃圾、粉碎填埋等方式控制垃圾总量。

堆肥是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堆肥技术的工艺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回收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

2.2 国内技术路线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垃圾填埋总量为1.53亿吨,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90.5%,其中无害化的填埋量共计8592.92万吨,简易填埋量6726.82万吨,无害化填埋场已填埋量3.75亿立方米,占设计容量的20.9%;我国简易填埋场已填埋量为4.29亿立方米,占设计容量总和的30.5%,垃圾焚烧处理量为1370.80万吨,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8.1%,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垃圾处理仍以简单的填埋为主,占比面积大,防渗漏效果差,且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而垃圾焚烧作为国外的主流垃圾处理手段在中国的应用反而较少。

固废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不能单纯的依靠理论研究,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来总结得出相关结论,固废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并不存在好与坏之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技术选择,当前国内的固废污染物处理企业还未形成规模,陷阱的设备还依靠进口,国内的处理技术推广还不够普及,许多地区无法使用最佳的处理技术,我国的垃圾处理最佳方式是多种技术手段综合使用,有害的污染物需要剔除后再处理,可循环利用的应该进入循环利用环节,无法利用的压缩或者粉碎后再填埋。

结束语:

综上可知,环保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有效的控制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更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但是环保产业的技术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化学、生物、计算机、工程等诸多领域,因此研究的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我国当前的固废处理技术还不能满足国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需求,国外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处理体系以及发展规划,而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还未形成规模,未来的发展也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需要科研人员以及国家更多的投入和加强重视程度,强化技术研究,推动我国固废处理技术的发展,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光辉.固废处理将成循环经济新支柱[J].现代工业经济与信息化,2012(21):5-6.

[2]房睿.我国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与机遇[J].科学与财富,2012(11):122-122.

篇2

关键词: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卫生填埋;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expansion of city scale and the increase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output of municipal waste in growing, garbage composi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Because of urban garbage disposal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the city garbage is put in bigger difference of ingredien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the actual effective rate of garbage are produced by low. And strengthen the treatment of urba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recycling,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wast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arbage sorting processing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solid waste.

Key words: urban waste; Classification; Resource; Sanitary landfill;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与特点分析

1、分类

通常情况下,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三类: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固废。

2、影响构成特性的因素分析

理论研究和相关调研表明,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成分非常复杂,影响其特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城市的地理条件;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等等。

3、国内外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各个城市垃圾组成成分对比

将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与国外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发现,越是发达的地方,其生活垃圾中含有的无机物越少,国内的生活垃圾中含有的无机物要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多很多,而可回收的废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要少得可怜。

(二)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垃圾处理受到基础设施和处理水平的影响,当下的垃圾处理还很落后,绝大多数以填埋为主要处理方式,此外的处理方式就是垃圾堆肥和焚烧,缺乏垃圾分类、垃圾回收措施,造成了垃圾资源浪费与流失。而且在处理上方式单一化,未能对垃圾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解决固废污染问题涂于表面。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形式有以下几个:

1、“填埋法”土地占用量比较大,同时还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在处理方式的选取上,“填埋处理法”用的最多,不过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里,卫生填埋未能真正做到位,处理存在简单化、形式化,如利用被人们废弃的土坑或是干涸鱼塘将垃圾进行简单的填埋,有的甚至于是直接的露天堆放。像这样粗劣的处理方式占用了大量的用地面积,填埋后的土地不再能有其他用途,加上垃圾不太容易腐烂和分解,如此一来,对土壤、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势必造成不可估计的污染和危害。

2、“堆肥法”对土坡污染严重而且肥效低下

从资金的投入来看,与填埋法相比,堆肥的投资费用高一些,同时,由于没有事先进行垃圾的分类与资源回收处理,通常情况下,简单地堆肥,常常因为垃圾肥料中的重金属和玻璃含量超标,导致对土壤的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垃圾没

有分类收集,导致堆肥的肥效低下,高成本投入还导致了产品销路的不佳。

3、“焚烧法”热值低且技术匮乏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使用“焚烧法”的垃圾其热值必须要能达到5000KJ/Kg。而我国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常用的是混合收集的方式,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都比较的高,这样势必导致垃圾的热值比较低,达不到焚烧法的要求。同时,国内在焚烧炉及净化设备的技术上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和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所以,“焚烧法”在我国使用较少。

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探讨

(一)分类收集

从资源利用上看,对城市固废、垃圾首先进行分类,然后收集,这是垃圾资源化回收得以实现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唯有如此才能将废物中的可再循环利用资源充分地提取出来。

具体的操作上来看,应结合选用的垃圾处理技术和方式,对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相一体化设计。就具体的办法而言,分类收集应分类设置不同的垃圾回收箱:通常在居民住宅区、公共场所和办公区等等场所附近分设厨余垃圾桶、可燃及不可燃垃圾桶、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垃圾桶、大件垃圾桶和有害有毒垃圾桶等,让不同类型的垃圾有处可投。

(二)采取多元化方式对垃圾分类处理

1、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堆肥是处理与利用垃圾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蚀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堆肥的垃圾处理方法在我国未得到认同,这可能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体制,还没有具备对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的基础条件。

2、垃圾焚烧

焚烧是以燃烧反应彻底转化垃圾中可燃组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垃圾减量90%,大大减少占地,并可利用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垃圾焚烧的缺点在于投资费用大、运行成本高、并且产生二噁英等微量剧毒物需采取措施控制。

3、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将垃圾与环境的物流交换渠道加以隔离同时实施填埋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填埋场内的厌氧消化、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将垃圾降解。卫生填埋始于20 世纪 60 年代,现今,污泥的卫生填埋已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污泥处置方法。卫生填埋具有运行简单、投资及运行成本低、适用性强等优点,是垃圾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最终不能通过堆肥和焚烧处理的少量垃圾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潜力及具体方法

(一)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潜力

虽然目前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但垃圾资源化潜力仍然巨大。主要表现在:

城市垃圾中可资源化的物质较多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较落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垃圾中残留的有用物质较多。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中可回收的物质将增多。

科技进步将为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了硬件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特别是堆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垃圾资源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拓宽城市垃圾资源化资金的来源是可能的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程度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资金不足的制约,若能增加投资,就可大大提高资源化程度。垃圾资源化的资金除由政府提供外,还可适当向居民征收城市垃圾排放费、管理费或引进外资。

城市垃圾量大,来源广泛

我国城市人口众多,垃圾排放量多,为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了“原料”来源。

(二)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具体做法

加强我国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过去城市垃圾的混合回收,加大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为了促进垃圾的分类回收,应在居民区,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

2、加大资金的投入,形成城市垃圾的产业链

在城市垃圾中,有机垃圾占60%~70%,塑料占8%~9%,玻璃占3%~5%,纸张占2%~3%,其他(包括废金属制品等)占13%~21%。可回收的有玻璃、纸张、金属制品等,可回收率约10%~15%。另外有机垃圾中以厨余与果皮居多,如果通过垃圾分类,就可以将厨余与果皮进行堆肥,这样最终垃圾处理量将大大地降低。

目前,垃圾中可回收主要是靠城市垃圾的拾荒者完成,回收只是一小部分,而由于没有得到分类,厨余与果皮根本无法进行堆肥,且存在着市民分类好的垃圾,无处投放的尴尬局面。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方面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对产品利用完后可回收部分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则建立废品回收产业,回收可回收的但企业未能回收的废品;再者,建立垃圾分类细则,并严格执行,以小区为单位,推广垃圾堆肥处理方法,形成垃圾堆肥后化肥的产业链,建立市场运行机制。还要打破目前垃圾处理中政企不分、垄断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现状,要由原来的政府环卫部门运作转变为市场机制企业化运作,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

面对垃圾的挑战,许多科学家提出应全面应用高科技,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4、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

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和工艺流程均是根据当地的财力、技术水平、现有设施而自行确定的。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技术制约,对垃圾处理监管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监督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致使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垃圾处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5、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实行城市垃圾处理规范化

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起步较晚,且其发展未能与现时环境问题的真实情况相一致,这就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处理得不到正常化和规范化,而在城市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更加如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得不到明确的法律保护。城市垃圾问题的

出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体系依然未能将其纳入依法处理的规范化范畴,这不仅仅是城市垃圾问题的现象,而且还是整个环境保护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根据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是实行包括城市垃圾问题在内的环境问题规范化处理的基础。

结语

综上,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的进行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的特点和状况,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采用合适的技术与工艺处理垃圾,并大力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当然,垃圾治理也需要国家制定有效的垃圾处置管理制度,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尽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诗院,马建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7.1.

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选址;应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因此导致了城市的生活垃圾生产量也随着年份的增加在不断的增加,因为这种原因所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在目前已经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国内的垃圾分类以及处理均是采取比较传统单一的方式进行,无法合理的分解混合多样的生活垃圾,同时由于传统的单一处理垃圾的工艺自身存在的某种缺陷,使其无法达到比较良好的处理效果。通常而言,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为焚烧或者掩埋或者堆肥,这都属于末端治理的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在节能减排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引思想下,把焚烧或者掩埋、堆肥等手段的优点进行合理的结合,从而提出一种综合性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今后垃圾进行有效处理的方向。

对于整个项目管理而言,对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是其首要步骤,也是比较重要与关键的相关环节,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选址能够良好的优化项目,并且促进其进行良性运行。当前生活里,有关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项目的选址层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牵涉到处理厂的选址、垃圾综合处理工程以及城市固废与生活垃圾处理的选择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某城市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的选址为例,对其进行了综合的研究,从而构建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选址的层次分析法相关评判模型,再使用相适应的软件对相关模型采取分析与求解,以此最终得出这种方案具有比较强的优势: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来综合处理生活垃圾选址,能够有效降低人们的主观随意性,最终使得结果更加科学化与数据化。

1.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原理

所谓层次分析法,其主要由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运筹学家所制定的一种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分析想融合的多准则决策的方法。最近几年来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选址等方面受到广泛的推广与使用。其主要原理是把需要评判的系统相关替代的方案,依据其各种要素再结合上一个层次为主要原则,从而对各个层次中的元素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依据所规定的标准度量化之后做出相应的矩阵形式,以此来形成判断矩阵。最后再依据两两比较之后,得出各个因素之间的轻重,综合的比较轻重之后,依据最大权重原则来选定最优的方案。

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选址中的主要方法是,首先要结合生活垃圾进行填埋、焚烧以及堆肥的相关标准与准则,来挑选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的具体选址原则与面积;之后在依据地理系统的分析进行现场的勘察,挑选出满足相关面积需求的几个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地;最后在一些能够获得较多背景资料的选址场地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来最终确定最优场地,同时对这个最优场地采取适宜性的评价。

2.构造层次分析的具体模型

结合当前已经应用的垃圾单一处理相关工艺层次的分析模型,可以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的选址的适宜性,来当作层次分析的具体目标层,而把一些相关的制约的因素作为层次分析资源层,其中主要包含具体建场条件、交通运输的条件,相关环境地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把各种有效制约的因素,其子系统作为进行层次分析的相关元素层,可以得出相应的构造层次具体结构图形。

根据得出的构造层次具体结构图形,即可确定和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由相关专家经验判断得知,第1层制约因素在适宜性分析中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地质环境条件>环境及社会条件>建场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根据判断矩阵标度含义可对每层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赋值,然后得出构成该层次结构的判断矩阵。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对相应的各指标进行重要性赋值,即可分别计算出各级指标中各制约因素之间的理论权重。最后,经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可得出一致性比例均

3.层次分析法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选址中的应用

具体而言,在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的选址过程中,首先要结合选址的具体原则,来初步的挑选出几个候选的场地,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来挑选出合适的填埋场地。本文以对几处候选的场址采取综合性的适宜性的评价,来最后确定出合适的垃圾综合处理场地。该城市对于建设垃圾掩埋场地的愿望特别迫切,因此根据城市建设委员会、环卫处以及国土局进行综合评定之后挑选出了五处作为候选场地,再对这五处场地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了三处场址。结合层次分析方法,对候选场地的相关适宜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计算,其主要过程如下:即首先构建合适的层次分析模型图形构造适宜性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图,然后结合该城市的具体规划设计以及垃圾填埋场地的相关选址等各种制约的因素,得出适宜性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图,再针对构建的矩阵进行判断,计算理论权重要结合城市的相关规划以及发展,以及经济条件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所选择的场地具体环境地质条件等各种方面,来挑选出合适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的场地。具体影响因素排序为:环境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条件>场地建设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结合这种排序方式,得出了目标层和制约因素层之间的具体判断矩阵。

4.结束语

所谓的层次分析法,主要是把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化的方案,来有效的转化成简单的有序的方案,从中进行挑选最优方案的选择方法,其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的选址过程中,一方面有效的证实了层次分析法的现实可行性,另一方面也使得选址更加科学合理化,同时手段也比较客观与简单方便。结合当前日益严格的土地政策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需要,需要广泛的推广以及使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因此合理科学的进行生活垃圾项目选址能够有效的提高相关人员的选址科学性与准确性,使其更加专业与客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劲,王华.目标层次法在城市固废综合处理厂选址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08):54-60.

[2]许诗康,俞义樵.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22):89-92.

[3]尧文元,雷泽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问题探讨——广州市番禺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介绍[J].环境卫生工程,2006,1(5):314-319.

篇4

【关键词】工业固废;处置;环境;信息

一、前言

工业固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通过建设专用的渣场进行固废的处理,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专业技术的借鉴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在工业固废的处理上,要加强综合利用,通过卫生填埋等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处理,减少污染并加强信息的采集与流动,是发展固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工业固体废物的信息采集流动特点

在我国,固体废物可以分成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性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几部分。工业固体废物,这里简称固废,主要指能源、矿业、机械加工、石油化工等行业生产上产生的废物,还包括市政、商业经营、垃圾处理等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工业固废进行信息的采集、流动及处理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特性,展示固废信息采集、流动与处理上的特点,主要有:

(一)责任主体明确

企业或公司对产品进行生产、销售或者是进口产品,要对产品产生的固体废物承担防治的责任,并依法对固废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我国实行的《工业废物申报制度》中指出,产品在生产、销售与进口的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产品单位依法要要向我国的环保行政部门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必须要责任主体明确,这为固废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也为信息采集提供了法律保证。

(二)产生种类多且数量差别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大,促使我国的工业产业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及众多不同类型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遗留下的固废,从少至多品种多样,少则几十公斤多则上百万吨。不同的固废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使信息的采集量加大,统计与处理的信息量也增多,带来了信息采集流上的新特点。信息使用者无法从庞大的信息流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从而要求信息的加工与整理方式需要专业化的机构来进行。

(三)信息的持续性和信息内容的固定性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场所所具有的持续性与固定性使固废的产生具有规律性,且信息内容也具有固定性,并且处理固废的方式及运输等,在一定的时间内都能够保持不变,这使信息在流动性上具备相对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信息内容也比较稳定。工业固废同工业废气、水的大不相同之处在于,固废具有位置的稳定性,这为管理部门实现空间信息采集和监管提供了便利。

(四)固废的双重特性

固废具有“废物”与“资源”双重特性。这是由于一部分工业固废,在不同条件下还可能多重利用,所以固废的这种双重特性带来了信息流动的多向性,并形成了工业固废的处置与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固废具备的这一特性,使固废监管与管理部门的作用与地位更加突出,这是由于固废监管或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对固废信息的处置方案的优化与多样化,从而突出了部门的重要作用。

三、工业固废的处置与利用现状

(一)工业固废的利用现状

工业固废在运出加工车间以后,被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深加工再利用,剩余部分被企业贮存到渣场废弃,如果对这部分固废的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空气或环境的污染,例如一些渣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在设备设施上比较欠缺,缺少引气管道以及防渗漏等设施,并且由于功能设计上的不足以及管理监督的力度不够、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使这些固废对环境造成污染,并留下安全隐患。

(二)工业固废的处理

以粉煤灰的处置为例,在一些地区及发电场,粉煤灰是这些企业的主要工业固废,同时也占工业固废总量的70%以上。如此庞大的数量,如果形成大量的积累,再加上粉煤灰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使这种固废的处理出现了瓶颈性的问题,即固废的产出大于利用,将给今后的粉煤灰的回收与处理带来难题,也会给渣场工作增加较大压力。

四、工业处置与管理中信息采集与流动问题探析

(一)合理规划资源与能源的利用

在对工业固废进行管理与处置过程中,要根据固废资源提高利用率。尤其是粉煤灰的利用率:在提高资源的热能利用的同时,降低粉煤灰的产量,并加大力度对粉煤灰的利用方式进行开发,例如利用粉煤灰进行道路建设等,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利用了资源从而使固废造福于民。

(二)及时应用工业固废信息

对工业固废的信息进行采集,对固废的数量、种类等信息进行必要的统计,向工业固废生产者提供固废处理方法及处置信息,加强企业对工业固废的处理能力,并及时向管理部门提供工业固废的总体情况,以利于政策规划及对固废的及时调整。

(三)加强污染防范措施

防治工业固废的二次污染,通过固废的环境监测,加强监管,使固废的产生者、利用者以及固废运输者之间形成固废处置的市场系统,并通过信息中心搭建起高效的信息桥梁,对监管者、信息汇总、预处理等之间的信息进行采集与交流,并对信息进行加工,使其成为系统中主导信息流动的核心。要加强对固废的管理与处置,使信息采集与流动更加便捷与高效,加强固废的处理,预防环境污染。

篇5

当前,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大量废弃物,已显现出垃圾包围城市这样令人担忧的局面。而现有的填埋、焚烧等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均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其背后,更存在巨大的资源浪费。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价值达250亿元。“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无疑是循环经济理念下最佳的垃圾处理模式。

利用各类废弃物数量最多的建材行业,与此存在较高的契合点。其中又以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效果明显,利废潜力巨大。作为水泥行业的领军者,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材集团”)早早开始了探索水泥回转窑处置废弃物技术。近年来,更是大力开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正以工程设计推进技术在行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成效让业内人士预见到,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将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重要一极――这也为大量水泥企业标榜了顺应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早着手水泥窑利废研发

尽管水泥行业的高耗能为社会所诟病,但作为一种传统的、用量非常大的建筑材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其它材料可以代替水泥。面对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中材集团总经理刘志江指出,中国水泥工业必须实现清洁生产,与此同时水泥生产要逐步迈入到生态化阶段,充分发挥水泥工业在循环经济领域作为废物终端处置产业核心链接的重要作用。

以水泥窑“吃”垃圾代替燃料,又以垃圾焚烧废弃物“反哺”水泥原料,并在水泥熟料烧成的高温过程中实现对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与焚烧炉相比,利用水泥窑处理固废具有可销纳废物种类多、销纳量巨大、物尽其用、窑废气中二f英等含量远低于国家有关标准、残渣无二次污染隐患等多方面的明显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并非水泥窑与生俱来的,需要水泥工业不断技改创新和配套装备逐步完善。

早在1998年,中材集团已着手开发工业、民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最优化利用。经过十余年的自主研发,中材集团在工业废弃物处理、处置和替代原燃材料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的生产线拥有废弃物均化、调质预处理系统,特殊烧成系统,废弃物处置检控系统。2005年至今,已处理了废树脂、废油漆、垃圾焚烧飞灰等危险工业废弃物。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中材集团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系统处理装置和方法、遏制城市生活垃圾发酵方法等多项发明及国家专利,已研发出的生活垃圾分选及在水泥窑资源化利用技术、垃圾发电焚烧渣灰在水泥窑处置技术等正待工程验证。

除去固体废弃物,利用水泥窑处理污泥也具有独到的处置量大、处置彻底、环境安全性高、处置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材集团已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水泥窑处置污泥技术,对不同区域的污泥进行大量的分析测试,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业试验。目前,已拥有完善的直接处置、间接干化、直接干化处置污泥技术,还开发出污泥干燥机、固体废弃物破碎机等装备,投入工业应用。

废渣排放是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为帮助其解决解决这一环境难题,同时降低废渣的处理成本,提高企业处理废渣的积极性,中材集团自主研发了全电石渣制水泥的技术,对废渣进行再利用。这一技术应用不仅解决了废渣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

高起点推动行业内技术应用

利用水泥窑处置废弃物是国际上废弃物处置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流行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泥行业中。但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

“开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材集团领导层意识到,发挥自身的研发优势,以工程设计服务推进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

中材集团将多年研发的包括工业废弃物处理、处置和替代原燃材料在内的一整套废弃物处理技术,首次成功应用干北京金隅集团城市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线,建成目前世界先进、国内领先,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废弃物年处置能力达10万吨。

与其它水泥生产线不同,该示范线在进入水泥高温生产环节之前,设有浆渣制备系统、废液处理系统、替代燃料制备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焚烧残渣处理系统、飞灰处理系统等六套废弃物预处理系统。示范线可使带热值的废弃物或特危废弃物从水泥窑窑头喷射入窑内高温区域,或将难燃、大块废弃物自动地从窑尾烟室投入焚烧处置,并具有将水泥生产分解炉和废弃物处置炉合二为一的特色,实现废弃物的自动化、均匀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该示范线已吸引首钢、燕山石化、北京现代汽车等数百家北京企业成为主顾,在获得赢利的同时,利用废物中的含铁残渣取代铁矿石作为水泥原料,可使水泥成品中的原料铁成本降低80%以上,而水泥中含量最大的铁、铝、钙、镁等原料都可以从工业废料中直接提取。2010年,该示范线处置的工业废弃物中已有40%用于替代水泥原料,10%用于替代水泥燃料,废物年处理能力还将提高至15万吨。

目前,通过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泥只有30%左右,除去堆肥制肥、填埋、焚烧和建材利用等有效处理,其余大部分简单填埋、堆放或无组织外运,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2009年,采用中材集团的自主知识产权建成投产的广州越堡日产6000生产线,是国内最大规模利用水泥窑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城市污泥的项目。该生产线利用水泥窑的废气余热烘干污泥,干化后的污泥进入水泥窑焚烧处理,既可替代部分原料和燃料,又可实现污泥的彻底无害化处置。该生产线目前已稳定运行一年,处理消化目前广州市每天排放污泥量的2/3,年处理污泥18.6万吨,年节省标准煤1.6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85万吨,而用水泥生产废热直接干化污泥比污水厂就地利用油、天然气处置的成本还节省约30%。

此外,中材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电石渣制水泥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日产2000至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中材集团在新疆米东地区拥有国内首条100%电石渣替代石灰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纯电石渣烘干技术、生料磨磨尾配料技术、电石渣浓浆泵送技术,每年将消化废渣120多万吨,可节省石灰质天然原料60万吨,年生产熟料48万吨。

适时推进利废产业化

目前,中材集团开发的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还在湖南等地的水泥企业中大力推进,已应用水泥窑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项目的环境效益明显。就以水泥生产为主业之一的中材集团自身而言,该技术的应用 促进了节能减排指标的逐年改善。与“十五”末相比,2009年,集团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24.51%,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1%,COD排放量降低55.67%,全面完成了中材集团与国务院国资委签订的节能减排目标。

技术推广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和运营成本降低的经济效益也已显现。2010年,中材集团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资产总额达730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40亿元,同比增长43%。

当前,政策导向已进一步显示出大力推广水泥工业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巨大市场前景:“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超过5000亿元用于固废处理,其中,1000亿元用于生活垃圾处理,1000亿元用于自来水厂的污泥处理,3000亿元用于流域污泥治理。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2010中国国际水泥峰会上,中材集团已明确表示将产业链延伸、城市垃圾处理等“低碳”新产业落实到具体重组工作中。近日,中材集团旗下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公告称,计划设立中材国际资源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深入废弃物处理这一新兴产业领域。

“我们认为市场时机已经成熟。”中材集团领导敏感意识到,水泥厂作为国际上处理废弃物的主要渠道,在“十二五”期间具备了产业化可能。而负责设计了国内大部分新型干法线的中材集团,市场范围覆盖全国,一旦该技术推广开来,无疑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产业化条件明显。

除国内市场的产业化推进准备,在国际市场上,已完成和正在建设近百条海外水泥生产线的中材集团也开始了相应动作。中材国际副总裁长彭建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材国际承建的摩洛哥水泥厂项目不仅要生产水泥,还将处理城市垃圾,把垃圾变成水泥里的成分。

篇6

【关键字】:生活垃圾;垃圾分选;厌氧发酵;资源化

1.基本原理

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的技术难以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即根据生活垃圾的组分特性,通过集成多种处理技术,有针对性性地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处置。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1]。广义层面上是指某个区域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采用并建有焚烧、填埋、回收、生化等多种处理设施;狭义层面上是指某一综合处理厂同时采用了分选、填埋、生化等技术。

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的目的是将垃圾中可被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其余不可直接利用物质进行厌氧发酵、焚烧或填埋处理[2, 3]。

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的工艺组合有多种,如“分选+焚烧”“分选+堆肥+焚烧”、“分选+焚烧+填埋”、“分选+回收+厌氧发酵”等等[4, 5]。本文重点介绍以“机械分选+厌氧发酵+热解”主工艺的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工艺路线。

2工艺系统

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路线的流程图如下:

本工艺系统可分为四个部分:分选系统、厌氧发酵系统、可燃物利用系统、污水和臭气处理系统。

2.1前分选系统

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将垃圾倒入集料仓,集料仓的垃圾向前推进,由柔性破袋机将袋装垃圾破开,使垃圾成散状。通过皮带运输机将散状垃圾进行磁分选,把垃圾里的金属部分分选出来。磁分选后,大件干扰物纺织品、木材、玻璃瓶、大块的砖头瓦块等由人工取出,其余垃圾全部进入滚筒筛进行筛分。筛上物品主要有塑料和纸,将筛上物进行风选,把里面的大部分塑料选出,其余物品湿解搅拌,最终将纸和剩余塑料进行分离;所剩的筛下可发酵有机物进入生物质分离器和除砂罐,生物质在被打成浆液的过程中,进一步除去里面的塑料片以及砂土等杂质。

2.2厌氧发酵系统

分选出的有机浆液进入调节罐,按中温厌氧发酵所要求的C、N比、PH值、温度、物料浓度进行调节后进入发酵罐,在严格的厌氧条件下并辅之以机械搅拌,经过20天的发酵,将所产生的沼气通过脱硫、脱水后进入沼气利用系统或直接提纯成生物天然气。

2.3可燃物利用系统

以纸张、塑料、织物、竹木为主的“可燃垃圾”进入到干燥器进一步干燥,干燥后的垃圾在无氧、高温(500~600℃,或800~1000℃)环境下,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被分解成可燃气、焦油和炭渣。

2.4臭气和污水处理系统

臭气和污水处理为项目配套设施。

3 技术难点

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工艺的核心是分选。即根据生活垃圾特性,如有机特性(生物质)、燃烧特性(纸塑、布料、竹木)、建材特性(渣土、金属、玻璃)等,利用物理分选技术把混合垃圾中的不同组分按处理目的进行分离,使不同组分分别进行处理,这也是应用最多的综合处理工艺,其探讨重点集中在分选系统[6]。垃圾分选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1)我国生活垃圾基本还是混合收集,在发达国家由居民进行的分类工作不得不由厂内的分选系统完成;2)分选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后续处理工序的成败[7]。

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负责而不稳定,通常采用人工分选与机械分选结合的方式。但从全国现有的生活垃圾分选现状来看,凡是有人工分选的垃圾处理厂,工作环境普遍比较恶劣,严重影响了分选技术的推广。实现生活垃圾的机械分选是唯一出路。下图是一个全机械的生活垃圾分选系统。

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选技术是以粒径、密度差等为基础的分选方法为主,而以磁性、电性、光学等性质差别为基础的分选方法为辅。利用滚筒筛、圆盘筛、振动筛等可以分离出各种粒径的垃圾;通过风选机的气流作用,可以分离出重、中重、轻物质;采用磁选机,可以将黑色金属分出;采用涡电流可以将铜铝等选出;而由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时多包裹在垃圾袋内,所以破袋机以及破碎机等也是必备设备。

分选系统的技术难点在于各单体设备都不可能做到很好的分选效果,需要各个设备的配套组合,还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垃圾做出调整。

4优势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是垃圾处理的一个新的技术方向,更符合生态城市建设中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发展需要。该综合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4.1工艺更合理

以垃圾分类分选为保证,回收有用物,分离出高纯度的有机质;以有机质联合厌氧产沼气技术为核心,可以协同处理城市餐厨、污泥、粪便,并生产沼气、有机颗粒肥。

4.2节能环保

有机生活垃圾产生的沼气净化后可发电,每一吨生活垃圾可产生约50立方的沼气,1立方沼气可发1.8~2.2度电,相比于垃圾焚烧发电污染低,危害小,CO2和甲烷排放少,特别适合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的中国垃圾。

4.3实现最大限度的垃圾资源化

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充分考虑了物料的属性,最大限度发挥生活垃圾中不同物料的价值。如塑料清洗后造粒,可燃物料做燃料棒,金属回用,含水率高的生物质发酵产沼气和有机肥,石瓦经重压粉碎后制成免烧环保砖。

结论

1)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路线符合国家大的方针政策。 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式由于其自身的固有缺点遇到了困难,为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路线提供了产业化推广的广阔空间。

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管理体系有待建立。需研制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的城市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与能源化装备及安全控制系统[8]。

3)本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与创新型企业严重缺乏。需要企业、研究院所共同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开发分选与均质预处理技术与装备,发酵废渣废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参考文献】:

[1]朱宏伟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J]. 环境卫生工程,2003,11(4);

[2]王旭琴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在东胜区的应用[J]. 北方h境,2011,23(8);

[3]盛奎川,林福呈,闵航 城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2005,31(2);

[4]刘幼琼,王延涛 祁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设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9);

[5]冯昌月,浅谈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J]. 环保论坛,2010,7;

[6]吴玉生,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探讨及发展趋势[J]. 山西建筑,2008,34(31);

篇7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地震灾区

引言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发生了罕见的强烈大地震,在震后废墟上进行家园重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废弃物的清理和处置问题。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一致意见是:震后建筑废弃物的清理除了要做到减量化和完全无害化外,还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利用,实现重建过程中资源的最大程度节约。地震后,城市废墟中遗留大量废弃物,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医疗垃圾和救灾垃圾等,其中众多损毁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占遗留废弃物的主要部分。2010年底,四川省完成了地震灾区废墟垃圾的清理、回收工作,如何管理和清理这一庞大的建筑废弃物系统,是灾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震后长期暴露于室外环境的建筑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空气质量、污染当地水域、占用农田、降低土壤质量等。

1.建筑废弃物的危害以及处理的必要性

震后建筑废弃物对于灾后区域性重建与生态发展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广泛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阻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在区域重建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影响。

(1)占用土地面积,降低土壤质量

震后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和规模是空前的,如果以最简单的堆积方式处理,则会占用很大成面积的土地资源。此外,露天堆放的建筑废弃物在各种自然以及非自然的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粉碎固体块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天然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生态元素结构和生态平衡,降低土壤的农业生产力。

(2)对水域的污染

震后建筑废弃物在堆放和填埋的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废弃物渗滤液内不仅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很多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相当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3)影响空气质量

震后建筑废弃物在简单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分解,并伴随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废弃物会散发出腥臭味,废弃物中的细菌、粉尘等有害物质会随空气流动而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废弃物在焚烧过程中更是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4)安全隐患

大多数震后建筑废弃物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这就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如果只求堆放方便并且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那么在外界因素产生的外力或者内部变化产生的内力的影影响下,建筑废弃物堆可能会出现崩塌等状况,会阻碍附近道路甚至冲向其他保存良好的建筑物,造成极大的危险。因此,震后大量建筑废弃物的及时处理以及资源化再利用的是十分必要的。

2.四川震后建筑废弃物的特点

四川震后建筑废弃物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废弃物、不利于回收利用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具有一定污染性和有害性的建筑废弃物。

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废弃物按照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工建筑材料,主要产生于城镇等地;一部分为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产生于农村地区的各种民宅的建筑材料。在这部分中,大多数建筑材料都可以重新利用。不利于再利用的废弃物主要指碎屑材料,不利于统一整治。同时,震后也产生了大量的有害废弃物。首先是有大量的家庭有毒有害废弃物,当地有些化工厂、农药厂、造纸厂、水电厂等因倒塌破坏产生的大量建筑废弃物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不能直接像普通建筑废弃物一样直接利用。将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是十分必要的。

(1)人工建筑材料的分类与利用

人工建筑废弃物中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钢筋、废金属构件等。该类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要根据每种材料的特性进行区别选用。

(2)关于有害建筑废弃物的分流处理

灾后的建筑废弃物的成分很复杂,对这些建筑废弃物进行必要的防疫处理后,再进行分拣,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按照种类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应该组织相关单位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以及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损毁建筑物进行申报、记录或风险评价,为分流清运和单独处理提供依据。对损毁建筑物中的生活废弃物,以及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和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等特种废弃物,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分离后分流,按有关规定和标准及时单独转运、处理。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的建筑废弃物,难以分离的,应确定区域范围,在卫生防疫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送卫生填埋场分区处置。

3.震后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策略

震后产生的大量建筑废弃物,尤其是砖石、混凝土废弃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巨大瓶颈。有效地再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仅关系到建筑垃圾能否资源化,而且对节约能源、快速便捷的城市重建具有促进作用。由于地震灾害的特殊性,要求对于毁坏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不能过于复杂,而且应能就地取材,低成本及时地利用到临时住宅当中以解决灾民的住房问题,同时保证利用再生材料建筑房屋的无污染、降温、保暖、防余震质量。因此,为实现震后建筑废弃物的良好利用,应使其实践过程保证以下几点:

(1)制定清运管理程序

震后建筑废墟的特殊性以及构成的复杂性给清运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制定了合理的运输流向和处理程序是开展建筑废弃物处理的前提,尽量实现了就地取材、就地处理、就地实施,缩短了废弃物运送距离。

(2)实施操作可行性

地震后灾民的住宅问题是安顿人心,稳定灾后恐慌的方法之一。建筑废弃物再利用保证了实践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通过人工化或半机械化加工途径就能够在现场完成材料的处理与加工,进而可以建造所需住宅,该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实现建造可操作的同时,保证了房屋无污染、保暖、降温质量.

(3)控制处理低成本

原料和处理成本问题是震后建筑重建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当建筑废弃物具有一定经济和功能优势时,自然能够发挥其再利用的潜力。因此在保证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就地取材及应用当地条件低成本进行建筑废弃物再处理是相应技术在灾区重建中实践和推广的前提。

(4)保证无害化处理

震后废墟中的建筑垃圾对环境生态、灾区卫生防疫有很大的影响,及时有效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消耗分解部分可利用的建筑材料对减轻灾后环境承载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5)强制提高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

目前诸多国家(丹麦、荷兰等国)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皆高于50%,地震后通过制定有效的规划政策,强制提高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以此为目标鼓励灾区重建利用再生材料.

4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4.1利用建筑固废生产复合材料、轻质建材、工程结构制品、复合墙体、再生混凝土等建材,用于灾区重建家园时建房、铺路

四川地震灾区倒塌的房屋建筑多以黏土砖为墙体材料的砖混结构为主,少量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受损房屋的墙和梁柱是建筑固体废弃物主体,其次是废陶瓷、废玻璃、废木块、废塑料、废钢筋等。用上述废弃物生产的建筑再生骨料具有孔隙率高、质量轻、矿物化等特点。黏土砖再生骨料堆积密度约为1000kg/m3,适宜用作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制品的主导原料;混凝土再生骨料堆积密度为l500kg/m3,适宜做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建筑砂浆的辅助原料;废陶瓷、废玻璃、砂浆墙皮等混合再生骨料适宜做地砖等建材。采用黏土砖和混凝土再生骨料制造的混凝土小型砌块,强度很高,适宜用作两层框架结构抗震型建筑的承重墙。

4.2建筑再生制品可以随行就市组织生产

在灾区,一方面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处置;另一方面重建家园需要众多建材制品。建筑再生制品可以随行就市组织生产,达到一边处置固废、一边投入再生骨料的生产、同时建设家园。初步估算,灾区重建所需资金约为3000.5亿元,所需建筑材料制品约30亿t,约为1000亿元。如用建筑再生制品替代30%的主建材,可节约资金300多亿元左右。

4.3通过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建筑再生制品的生产提升当地建筑业生产力水平

地震灾区基本属于欠发达地区,建筑、建材工业尚不够发达。例如,一些大中城市早已普及混凝土集中搅拌和商品化使用。而什邡市等县级市无一家混凝土搅拌站,仍靠在施工现场人工控制小型机械搅拌混凝土。建材行业属于规模企业,建材工业需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为保证建筑质量的角度,必须走混凝土集中搅拌之路。根据灾区建筑垃圾的处理量,进入灾区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的必须是年处置建筑垃圾100万t、年产建材100万立方米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进入,带动了灾区建材工业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装备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结束语

汶川大地震后,城市顷刻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将倒塌废弃的建筑垃圾经消毒、筛选、处理、合成等环节后再生利用,使其变废为宝,更新为新的建筑材料,不仅有利于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为灾区人民提供搭建临时住宅的原材料.总之,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多级部门的配合以及相应政策的管理和指导,更需要易操作、低成本、性能良好的建筑技术的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姚鑫,马剑.汶川地区地震后城市垃级综合处理的策略探讨[J].新建筑,2008(6):89291

【2】地震灾后重建是机遇,再生节能建材产业前景广阔[EB/OL].(2009-02-05)

篇8

关键词:房地产;环境影响;施工期;运营期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33-01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房地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并呈现出相当的上升趋势,已经形成了崭新的大经济发展门类,带动了建材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这也给城市和城市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之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人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小区居民因对周围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不满意引发的投诉事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因此,我们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不仅要对房屋建设过程及房屋建设后使用过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及造成的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还要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2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即居住使用期)两类,只要在项目的起始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有效监控,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1 房地产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2.1.1 废气污染

房地产建设项目由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即使有防尘措施,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大气的污染;建筑垃圾长期的也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明确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及时清运,适量洒水。

2.1.2 废水污染

房地产项目施工期废水污染主要有施工区地面清洗和施工机械、建材冲洗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时在低洼地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经沉淀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

2.1.3 噪声污染

在房地产的施工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而由于防止噪声的设备简陋甚至是缺乏,不能很好地防止建筑噪声的产生,给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房地产施工的长期性,使得周围的居民长期处于不间断的环境噪声的污染之下。也引起了房地产开发单位和周围居民的纠纷,所以要确定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防治措施,采用合理布局、吸声、消声、减震等方法减少噪声污染。

2.1.4 固体废物污染

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在房地产的开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不仅对城市的景观有消极的影响,而且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破坏了区域的环境景观和环境质量。所以应该在施工前采用类比分析法估计固废产生量从而确定固废排放去向,免除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2.2 房地产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2.2.1 生活污水

废水主要为居民洗浴、冲厕、餐饮等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停车场冲洗废水等,生活及商业污水就地处理后汇同沉砂隔油后的停车场冲洗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经市政管网送污水处理厂。

2.2.2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站后统一送往市政垃圾场,有条件的居住区可建垃圾处理设施。

2.2.3 大气污染物及噪声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来自停车场产生的汽车尾气,地下车库设送、排风系统,小区内噪声主要来自于配电房、水泵房等设备产生的噪声,种植绿化隔离带,增大绿地率,合理配置绿化,增大绿树率,可以减少气体及噪声的污染,营造良好的小区域气候环境。

3 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项目要依据项目特点和周围环境状况做出科学、理性的分析,明确项目各种污染源情况,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把好建设项目选址第一关,认真做好公众参与工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使房地产开发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篇9

1 设计阶段环境监理要点

设计阶段的环境监理是环境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核查项目设计文件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的要求和施工污染防治方案的审核。设计文件环保核查主要包括: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完全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及环评批复要求的相关环保措施;审核设计中采用的治理技术、措施、污染物的最终处置方法和去向等内容;审核施工承包合同中的环境保护专项条款;审核施工方案、生产规模、工节路线、污染特征、排放特点及各污染控制节点等与项目环评报告书及批复意见的符合性;审核承包商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境管理计划等。

2 施工期环境监理要点

施工期环境监理是环境监理工作的重点,在此期间关注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施工期环境保护达标监理和施工期环保设施监理。

2.1 施工期环境保护达标监理

(1)废气:码头工程施工期废气主要包括粉尘和汽车尾气。粉尘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扬尘及散装物料运输车辆遗洒造成道路二次扬尘,在大风条件下作业,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会更大一些;汽车尾气主要来源于大型施工车辆、设备排放的尾气。针对这两项污染,环境监理单位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和督促施工方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①施工前先在施工场地周围修筑围墙或简易围屏,这样可以减少部分扬尘外逸。②合理规划施工区的布局,建筑材料的堆场以及混凝土搅拌处应定点,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搅拌站位置距离场外敏感目标尽可能远,减少物料起尘对人群的影响。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场应采用水喷淋防尘。③汽车运输砂土、水泥、碎石等易起尘的物料要加盖蓬布、控制车速,防止物料洒落和产生扬尘,卸车时应尽量减少落差,减少扬尘,进对陆域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应定期清扫洒水,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施工车辆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要求运输车辆减缓行车速度。施工现场还应敷设临时的施工便道,铺设碎石或细沙,并尽量进行夯实硬化处理,以减少运输车辆轮胎带泥上路和产生二次扬尘。④对于未能做到硬化的部分施工场地要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污染,制定严格的洒水降尘制度(定时、定点、定人)。⑤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的维护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尾气排放。⑥运输车辆在离开装、卸场地前必须先用水冲洗干净,避免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撒落地面。

(2)废水:施工期的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及初期雨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陆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包括厕所粪便污水、食堂排水等,生产废水及初期雨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以及建筑材料堆放时产生的初期雨水。监理单位在施工期监理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废水的排放。

①检查排水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遇到下雨的天气能否及时排水,施工现场不会积水。②施工现场是否设置泥沙沉淀池,用来处理施工泥浆污水。凡进行现场搅拌作业,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可用于洒水除尘。③施工机械含油废水应经隔油池处理后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水体。④如施工现场有临时食堂,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捞油。⑤合理规划施工场地的临时供、排水设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3)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打桩噪声、搅拌机、电锯、吊车等机械噪声,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半流动性施工机械噪声等。可以从几个方面控制噪声污染。

①施工机械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状态。对高噪声设备,应在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单围幛,降低噪音辐射。②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时间,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③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对于个别高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措施。

(4)固废: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包括港池开挖产生的干泥和淤泥、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针对固废的监理重点。

①建立制度,规定施工单位不得随意抛弃建筑垃圾和杂物。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尽快将工地上建筑垃圾、土渣处理干净,建设单位应负责监督。②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③施工产生的淤泥临时堆放在弃土场,晾干后全部用于本作业区及周围的绿化用土。

2.2 施工期环保设施监理

对照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逐条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建设,项目建设主体工程的同时,根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的“三同时”原则,监督检查废水、噪声、固废等环保设施建设规模、质量、进度是否符合要求。

3 试生产阶段环境监理要点

从制度上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所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也是环境监理单位依据法律法规,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对试生产期间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检查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环境保护设施、污染物排放、生态影响、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环境保护要求是否符合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对不符合验收条件的要求进行整改。通过试生产阶段的环境监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新的环保“欠账”,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防止出现新建项目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

4 结语

通过环境监理对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化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可以使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环境影响都得到控制,施工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得到落实,环境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建设项目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缓发性和潜在威胁得到控制。

篇10

[关键词] 水泥;协同处置;废弃物;替代燃料

[中图分类号] TQ127.9;X7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1324(2012)-04-0068-03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已被国际公认为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与其他处置废弃物的方式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的比较优势,是目前国际上废弃物处置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城市清洁、高效消纳生活垃圾和污泥等废弃物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环节。

1 国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现状

发达国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起步较早,自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日本、美国、瑞士、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建立起贯穿于废物产生、分选、收集、运输、储存、预处理和处置、污染物排放、水泥和混凝土质量安全等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是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考虑的系统。欧盟国家利用水泥窑处置废弃物的技术与应用居于世界前列,法规和标准体系比较完备,对水泥厂处置的废物种类作了规定,设定了具有不同用途(替代燃料、替代原料、混合材料)的废物中各种重金属的最高含最限值,并制定了焚烧危险废物的水泥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以作替代燃料为例,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作替代燃料技术已经成熟,成为发达国家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使用替代燃料的数量和种类不断扩大,主要包括废塑料、废轮胎、生物质燃料、生活垃圾、污泥、废包装材料、废油和溶剂等。发达国家有2/3的水泥厂使用替代燃料,欧洲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水泥厂的替代燃料比例达到18%,比199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荷兰是世界上水泥行业使用燃料替代率最高的国家,燃料替代率从2001年的83%上升为2007年的92%。2009年德国燃料替代率达到58.4%,比利时的燃料替代率为55.6%,瑞士、奥地利、挪威和捷克燃料替代率达40%以上(见图1)。

世界十大跨国水泥集团中,意大利Buzzi、日本Taiheiyo、爱尔兰CRH、德国Heidelberg和法国Lafarge的燃料替代率均为10%以上(见图2)。

2 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现状

2.1 主要成效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为了科学、规范地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自1996年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危险废弃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设计规范》、《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等政策,对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进行了特别规定,对危险废弃物和水泥窑焚烧废弃物的污染物排放等进行了限定。政策体系的日趋完善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见表1)。

利废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水泥行业废弃物利用量仅为0.75亿吨,2010年增至4亿吨,增加了4.3倍(见图3)。

处置废弃物的种类有所增加,不仅可以有效处理高炉矿渣、粉煤灰、赤泥、电石渣、硫酸渣、脱硫石膏、铸造砂等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污泥,同时,为三峡库区漂浮物也提供了安全、环保的末端处置方式。

技术体系逐渐完整。我国已基本掌握水泥窑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一批协同处置示范工程陆续启动。北京水泥厂、海螺水泥、越堡水泥、华新水泥等企业已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各类废弃物方面取得成功。除从事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工业实践外,天津水泥、青海水泥、甘肃永登水泥、重庆拉法基瑞安(重庆南山)水泥、吉林亚泰水泥等企业也先后获得了危险废物的经营许可,进行工业有毒有害废物的水泥窑处置试验工作,部分工程已形成一定的处置规模。此外,还有更多的企业准备进入该领域。

2.2 与国外的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激励和优惠政策,各类标准、技术、监督等方面的政策仍有待建立和完善,“十一五”时期水泥窑协同处置未成为水泥行业技术改造升级的主流趋势,发展进程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水泥窑的利废水平处于粗放型的初级阶段,过多偏重于多掺混合材。将矿渣、粉煤灰等掺入熟料中一并粉磨是较为简便粗放的利废方式,2010年我国吨水泥的混合材用量为366千克,远高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掺入水平。为鼓励水泥企业利废,我国规定利废率超过30%可获得奖励的政策无形中把水泥混合材掺入量提高到了30%左右,造成了超标烂掺混合材的现象。

其次,替代燃料水分高,热值低。当前我国消纳的城市垃圾和下水污泥的平均水分高达30%左右,扣除其中水分蒸发所需的热耗,用作替代燃料的热值为5000-7000kJ/kg,吨固废用量为0.09千克,按热量计的替代率仅为0.04%,远远低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替代水平(见表2)。

3 “十二五”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前景

当前,我国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已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十二五”规划》、《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582号)中分别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做了规定,指出将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生产线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线的建设作为建材工业发展重点之一。2015年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比例达到10%,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置,在若干座大中型城市周边,依托并适应性改造现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各类废弃物的预处理设施,开展协同处置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到2015年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达到4200万吨/年。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将成为“十二五”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亮点,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有力推广并取得重大突破,水泥行业将朝着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高长明.试论我国水泥工业的利废发展方向[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1(3).

[2] 中国水泥协会.水协建言政府政策支持协同处置废弃物[J].中国水泥,2011(8).

[3] 乔龄山. 对水泥厂利废相关问题的探讨[J].水泥,2008(4).

[4] 魏丽颖,颜碧兰,汪澜,刘晨.国内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标准、规范现状分析[J].水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