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保基金监管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医保基金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济管理 保障能力 建设
医院应该按照上级提出的“规范化管理”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抓好“外收内补” ,围绕效益抓管理,依靠管理促保障,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着重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理顺机制、强势推进、务求实效,调整工作方向,加强医院科学管理,进一步推进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由投资扩张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建立节约效益型医院。
1.科学宣传调度,层层绩效归集
医院成本核算是一个目标体系,不应该将考虑问题的范围局限于成本本身,也不应该局限于成本的发生过程。它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医院为视角,配合医院的战略选择,以医院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为重点;第二层次以医疗科室为视角,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以建立统一、稳定的一线科室为基础;第三层次以医疗项目为视角,利用资源、成本、质量、数量、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以降低成本为核心。
1.1医院层成本核算。
医院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医疗效益最优化。实行成本核算,建立医院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加强内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成本,以提高医院的生存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医院只有关注市场,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竞争对手优势信息,学习并超越竞争对手,努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医院战略的选择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必须考虑成本的支撑力度和医院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而降低成本必须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并有利于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医院的竞争力取决于技术、设备、环境、服务,相应地,需要投入人力资源成本、设备购置成本、基本建设成本和文化建设成本等。
1.2医疗科室层成本核算。
医疗科室的经济活动直接决定着预算的实现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科室成本核算是将全院的各项成本逐级分步地分摊到直接医疗科室。充分披露各级各类科室的全部成本,是医院成本核算最基本的落脚点。成本核算应本着“管什么、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突出“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它不仅仅是医院管理人员的责任,更是医院全体员工的责任。根据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及部门业绩考核的需要,按相关部门确定为成本责任单元,围绕各责任单元的经济活动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形成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
1.3医疗服务项目层成本核算。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对某一个或一组服务项目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进行归集和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医院最基本、最精细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反映该项服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坚决取消科室承包、开单提成,医务人员奖金分配与所在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分配办法。通过综合目标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病人费用,提高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奖金分配机制。
2.坚持依法理财,提高保障能力
2.1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党委当家管财的“龙头”作用。一要始终坚持集体依法理财。要做到年度预算,大项经费的投向、投量等必须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分管首长必须在党委集体领导和监督制约下行使审批权力,做到依法管财、用财。二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对预算外经费实施收支两条线,收益经费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党委要通过宏观调控,把有限财力用于医院建设急需,降低开支比例提高军免补贴,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三要完善监控机制。要对经费开支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确保党委随时掌握经费收支、使用和“家底”情况。
二是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一要当好党委当家管财的参谋,坚决按章办事,依法为党委当好参谋、出好主意,确保各项财经工作有序运行。二要强化理财的责任心和工作有序运行。三要强化理财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责任感,认真抓好经常性检查监督和管理,坚决防止因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而发生违纪违规问题和违法犯罪案件。要加大财务管理宣传力度,通过充分调动广大官兵、职工参与理财、管财的积极性,来监督财务部门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是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微观管理作用。一要认真组织学习财经法规。要把学习财经法规,作为依法使用经费的第一需要抓紧抓好,通过学习切实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财经纪律观念,做到依法用财。二是财务后勤保障部门要重视财务检查工作。要通过定期查账、对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促进各业务部门加强经费的微观管理,确保财经法规的有效执行。
2.2注意抓好两个环节
篇2
关键词:医保;病种分值付费;医院管理;影响;策略
引言
从医保付费制度来看,全面改善落实医保付费制度,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作为我国医保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并投入使用。在医保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结果进行付费,既消除了以往项目付费的各种弊端,又有效控制了医保基金的超支情况,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优化了社会医保制度,是公立医院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对医院管理的影响起到了双重作用,优化创新了医院管理模式,但也导致了一些各类违规操作的出现。公立医院在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时,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力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不利因素对医院管理的影响,推动医院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含义
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含义是指先通过对不同疾病种类所消耗的医疗成本进行分类计算,然后对其进行分值设定,最后由医疗结构结合出院患者累积分值进行统计,并与医保机构预算标准相对比而得出的医疗结算成本。与传统单一总额控制方式相比,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能够更好的做好医院管理工作。国家医保控制部门会根据全年收缴的医保基金数量对各项病种分值进行预测和调整,并在年末结算时结合各个医疗结构统计的病种总分值以多返少扣的方式去控制医保总额,确保其不超出总额范围[1]。
2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优势
第一,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是为了迎合我国医疗体系的改革,并以医保总量控制为主体将病种按分值区分类,进而实现综合性医保核算。第二,我国医疗机构自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核算方式以来,不仅实现了对医保基金总额的整体控制和科学把控,而且还提升了单一病种总额预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推动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工作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病种分值使得各个医院之间在治疗相同疾病的情况下获取的分值是一样的,拉近了医院收益之间的差距,能够维持医院之间获取收益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减少医院乱收费、高收费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够调动医疗服务人员的主动工作积极性以及掌控医疗费用的主动性[2]。第四,病种分值的设定可以明确将不同病种之间的费用占比进行体现,让患者和医疗结构能够直观掌握病种预算定额,防止在年终病种费用核算时降低对病患的治疗服务量,避免出现推诿病症、病患的现象。第五,病种分值付费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等工作方式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可以改善医院管理模式,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
3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院管理产生的影响
3.1积极影响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是在总额控制情况下新提出的医保付费方式,与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要求相适应,付费方式的创新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了国家的医保压力,对推动我国医保事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医疗费用按照病种情况进行分值定额,患者在医院完成治疗以后,可以通过综合核算支付治疗费用。根据病种分类不同,医保报销比例会有所差别,可以降低患者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使药物费用价格回落到正常、合理的区间内[3]。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使单一的医保基金控制变得更加合理,例如,南昌市在未采用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前,医保基金在2012年的支出总额比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人均使用医保基金总额相比增长13个百分点。南昌市在2013年开始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后,2014年支出的医保基金总额仅比上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人均增长7个百分点,医保基金得到了有效控制,使用更加趋于合理化。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的使用将进一步拉近各医院之间的距离,在治疗相同疾病的情况下,不同医院之间获得的分值相同,收益相同,为医院之间的公平竞争和良好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另外,在分值付费方式的促进下,医院管理人员控制治疗费用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比如阑尾炎等常见疾病,在分值付费核算下,三级医院收治患者进行住院治疗会出现严重效益亏损,所以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入院治疗的把控,使住院患者增幅逐步趋于缓慢,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病患的住院时间。
3.2消极影响
国内多家医院已经开始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变了医院的运作模式,而个别医院却为了创造效益进行了各类违规操作,通过修改患者病历资料、弄虚作假、骗保来获取更高分值。医疗机构在对病种分值进行设定时缺少相应的合理性,相同的疾病往往需要获得不同的治疗,例如,同样是肝脏切除手术,在病种分值上是一样的,但实际手术过程中切除1/5与切除一半的肝脏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台手术,手术难度相差很大,手术报销金额却相差无几,这就导致医保报销金额存在较大偏差。
4实行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的优化策略
4.1加强对患者病例资料的管理
患者病例资料是进行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结算的唯一依据,医院进行分值计算和医保基金报销时需要查阅患者病例资料,病例首页将会清晰显示出患者的诊断结果,该结果与国际疾病ICD-10编码一一对应,分别代表不同的分值。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医院必须加强对患者病例资料的管理,要求主治医生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认真、准确的填写,严格控制伪造、更改病例等现象的发生,医院可以通过制订相关奖惩措施来落实病例资料的管理工作。
4.2加强对医院的成本控制
病种按分值付费对于每个病种的分值和医保报销金额来讲都具有固定性,小病大治、用药过度、治疗过度时,医院需要自行承担相关治疗费用,长期以往将会造成效益亏损。因此,医院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对药品费用支出和耗材损耗进行严格把控,并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将诊疗占比、药物占比等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当中,以此来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保证收益最大化。
篇3
一、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管理现状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这一体系囊括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涉及面广,覆盖范围大,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各级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服务管理,使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显现成效。一是基本医疗保险设施足够满足广大人民的医疗需求。截至2010年底,全国医疗全国卫生服务机构已达到94.5万个,其中:医院2.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0万个,其他机构1.4万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数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保障医疗保险的充分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参保人数逐年增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95%,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保障,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医疗保险机构代表参保人员对定点服务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初步建立起了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监管机制从而促进了医疗机构合理诊疗,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权益。
二、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可以看到,我国医疗保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我国医保基金管理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了医保基金预期效益的充分发挥,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医保基金分配结构存在不均衡
设立医保基金是为了集众人之力使更多的人得到应该享受的医疗保健权利,资金集中以后,如何分配与利用是实现初衷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的情况来看,大体而言,参保者的医疗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医疗费用压力有所减轻,但是某些方面分配的不均衡也很明显。从大的方面说,地区分配上,农村与城市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仍然是有差异的,农村资金缺乏,但却是重要的医保需求者,没钱治病的现象仍然很普遍。从小的方面来说,就群体而言,也很难实现公平。有的群体享受的包销费用大,比如离退休干部、公职人员,他们占有着稀缺的医疗资源,但并不一定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产生不用白不用的思想,过度的利用医疗包销资源,这些普遍的现象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需要加以重视。
(二)医保基金收支平衡难以把握
从医保基金收入方面看,参保人还未实现全面的覆盖,一是偏远地区、不发达的地区医疗保险还没有贯彻实施,一些医疗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这些地区的医疗服务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二是特殊人群,尤其是流动性人群,由于他们经常流动,在某地居住的时间都不长,很难将他们简单的划归为某地的医疗保险范围,因此他们参与医疗保险存在不稳定性。从医保基金支出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采取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医保结算方式,即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给就医者的服务类型和数量,给予医疗机构一定的补偿。这种支付方式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促进他们接受更多的患者,增加服务的数量。而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即促使医疗机构提供过度服务,为就医者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消费,近几年来我国医保基金的不断攀升就是这种方式产生的结果,从而使医保基金支出严重失控。也有部分地区开始实施总额预付的方式,即由当地医保机构根据本年本地医保筹集状况,及定点医院上年或上几年发生的医保费用,为各定点医院设定今年的医保费用控制总额,同时要求其必须完成一定的总工作量,如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医院就能得到全额的医保基金补偿。在这种方式下,大多数地方设定的医保费用控制总额会留有余地,发生结余是必然的。因此,如何把握基金结余度成为一大难题。
(三)医保基金的流失现象
依然严重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浪费了医保基金资源,促进了医保基金的显性流失,而总额预付方式则造成了医保基金的隐性流失,这在理论上似乎是行不通的。但事实是,为达到工作量目标,医疗机构造假骗保,虚构就医事实,以便获得医保基金补偿。这是对医保基金的践踏,是对广大参保者的不负责任,同时把医疗机构引入歧途,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医保基金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监督法规不健全,监管政策滞后,对医疗服务的监管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医保基金监管力量薄弱,主导地位的政府监管不全面,以保险机构为辅的第三方监管不到位,社会监督环节更加薄弱。,缺乏对医保基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医保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当前经济环境多变,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医保基金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保值越来越困难,实现增值更加也不易。首先,医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有限,收益率比较低。由于医保基金的特殊性,必须首先强调基金的安全,因而国家规定医保基金优先选择国库券、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小的方式,然后将小部分投资于股票、债券市场,风险小的同时收益也很小,从而无法弥补通货膨胀的影响。其次,医保基金管理缺乏健全的风险预测与预警机制,不能提前感知风险的发生,常常是事后弥补,从而无法阻止损失的产生,造成医保基金流失。
三、加强医保基金运营管理的建议
医保基金是医疗保障系统健康运行的经济基础,保障医保基金收入与安全,合理运用医保基金,充分发挥其互济作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加以重视。
(一)强化医保基金的统筹分配,促进公平效率的提高
实现完全的公平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尽量接近公平,广大参保人员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待遇。对于地区差别来说,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落后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和补贴,来弥补这些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使这些地方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医保的甜头,促进积极性。对于医保基金内部的分配,可以尝试实行医保实名制,以便将不需要医保基金的参保者的部分转移给需要医保基金的参保者,减少过度的医疗消费,将医保基金真正的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互济互助作用。
(二)完善医保基金的收支管理,促进收支平衡
首先,继续扩大医保基金的覆盖范围,特别是流动人群,寻求适合他们的医保方式,解决他们就医难的问题。其次,确保医保基金的应收尽收,加强对参保单位的检查,防止参保者漏缴医保基金,弄虚作假。第三,强化控制医保基金支出管理。当前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正由传统的按服务付费向总额预付转变,后者虽也有不足,但相对更加合理,可以对不断膨胀的医保基金支出起到冷却的作用,关键是政府要做好总额及总工作量的指标设定工作,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当地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把握好度的界限,以便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服务。
(三)实施对医保基金全方位的监管,减少基金流失
对于医保基金的监管要加强内外双层防范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地位。一方面,政府要敦促医疗机构设立严格的医保基金运用制度,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审查医保基金包销情况,规范业务办理程序,及时发现和阻塞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事项的发生。另一方面,政府要有专职部门负责监控医保基金的运营,记录好每一笔医保基金的去向,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并做好复查工作。第三,调动社会监督的力量,通过报纸、网络等方式设立群众互动平台,借助社会力量监督医疗机构活动和医保基金流动,防止基金流失。
篇4
一、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情况
(一)城乡居民参保情况。截止6月底我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322778人,较2017年增加了3170人。
(二)资金筹集情况。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预计为324805人,筹资标准为人均7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490元(中央财政356元、省级财政115.6元、县级财政18.4元),个人缴费210元(含意外伤害与大病保险60元);基金总量为22736.35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为15915.445万元,个人缴费为6820.905万元。意外伤害与大病保险经政府招标确定交由人财保险公司经办,按人次60元标准筹集,基金总量为1948.83万元,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统一划拨给人财保险公司,因此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际可用总量为20787.52万元。
二、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数据对比
1、就诊人次对基金支出的影响
2018年上半年总补偿人次为102106人,住院补偿35149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11649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3.14%;县级住院1775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0.51%;市级医院1848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25%;省级及省外医疗机构3900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1.1%。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1262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5.92%。普通门诊63353人次,慢性病门诊3604人,特殊病种住院1620人次。
2017年同期总补偿人次为55254人,住院补偿 23277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887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8.11%;县级医院住院 1167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0.15%;市级医院70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01%;省级及省外医疗机构273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1.73%。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6750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28.99%。普通门诊31188人次,慢性病门诊789人次,特殊病种住院358人次。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补偿人次变化为:总补偿人次增加了46852人次,住院补偿人次增加了11872人,增长了51%,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增加了2777人次;县级医院住院增加了6078人次;市级医院住院增加1147人次;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增加了1169人次。市级以上医院住院增加了2316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增加了5874人次。门诊就诊增加了32165人次,增长了103.13%。慢性病门诊增加了2815人次,特殊病种住院增加1262人次。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我县住院人次大幅增加,县级医院增长最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较2017年同期翻了一倍,占增长人次的一半,说明贫困户实际报销不低于90%的政策刺激了贫困患者就医需求;普通门诊也增长了一倍。由补偿人次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比2017年同期住院增长了84.79%,对基金支出影响较大,因此2018年上半年就诊人次大幅增长是影响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
2、基金使用情况
2018年上半年城乡医保基金支出资金14547.48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69.98%。其中:住院基金支出12888.16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61.99%;普通门诊基金支出1093.36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占可用基金总量的7.51%;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565.97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占可用基金总量的3.9%。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1866.16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8.97%;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7243.4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34.84%;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987.49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4.75%;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基金支出2791.11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13.43%。
2017年同期城乡医保基金支出资金8691.87万元,其中:住院基金支出7589.39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863.97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238.51万元。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1012.35万元;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4105.29万元;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429.78万元;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基金支出2041.97万元。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基金支出增加了5855.61万元,增幅达67.37%。其中:住院基金支出增加了5298.77万元,增幅达69.82%;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增加了229.39万元,增幅达26.55%;慢性病基金支出增加了327.46万元,增幅达137.29%。乡镇卫生院增加853.81万元,增幅达84.33%;县级医院增加3138.11万元,增幅达76.44%;市级医院增加557.71万元,增幅达129.76%;省级及省外医院增加了749.14万元,增幅达36.69%。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同比2017年同期各级医院增长幅度均较高,其中乡级卫生院、县级及市级医院增幅最大。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根据基金支出额度,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重要因素。
3、住院次均费用
2018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为6171.8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1984.65元/人,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904.83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8201.19元/人,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20325.67元/人,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3152.17元/人。
2017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为5445.29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1452.99元/人,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300.86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0429.97元/人,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9031.16元/人,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2650.78元/人。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726.51元,增长率为13.34%,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531.66元,增长率为36.59%;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603.97元,增长率为11.39%;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降低了2228.78元,降低幅度为21.36%;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294.51元,增长率为6.8%;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增长501.39元,增长幅度为18.91%。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2018年各级医疗机构上半年次均费用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乡镇、县级、省级以上医院,是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幅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市级医院有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抚州光明眼科医院开展了免费白内障手术,导致就诊人数(817人次)大幅增加,拉低了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
4、政策调整情况
1、2018年取消个人账户,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制度,个人门诊统筹余额不能结余到下一年使用,导致门诊就诊人次大量增加,门诊基金支出金额增加了229.39万元,但未超过当年统筹预算数,对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影响不大。
2、健康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实际补偿不低于90%的政策。2018年上半年住院12624人次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3481人次,基金支出了4050.82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2381.41万元,增长幅度达142.65%,因此健康扶贫政策对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影响较大,是导致基金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情况分析
1、基金支出情况: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为14547.48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69.98%,2017年同期支出8691.87万元,2018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与2017年同期对比,增加了5855.61万元,增幅达67.37%。因此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超过控制水平线,存在较大风险。
2、影响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表因:是某些医院住院人次、次均费用增长过快造成基金支出量增长幅度过大,尤其是县级医院;内因:一是医改政策因素影响。如门诊诊疗费用支付过大过多,仅县人民医院2018年上半年就支付了35.55万元、县级医院药占比控制导致各种检查费用大幅攀升、各种检查费、护理费用及治疗费用收费标准政策提高;二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医生主动控费意识不强。医疗机构追求医院更好发展,医务人员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求他们自己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没有更有效的医改政策是很难行得通;三是健康扶贫政策刺激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医需求,2018年上半年基金超支的50%以上是扶贫方面的以及在政策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如占着床位拒不出院、出院不办理手续也不缴纳个人负担费用、小病大治、冒名住院等,在当前一切以扶贫工作为重的环境下希望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医保基金超额运行的巨大风险;四是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存在一定磨合期、责职划分不明确,导致医保控费政策衔接不到位,医保政策管理方面应该出台有效措施加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力度。
四、2018年全年基金支出情况预测
根据2017年同期基金支出数据和年终支出数据,结合2018年上半年数据可以得出全年基金支出将达到139.96%,超值39.96%,约为8306.69万元,其中:健康扶贫支出超值达22.91%。约为4762.82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上半年基金支出情况,2018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包括:
1、加强政策宣传,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医保政策,严格把握病人入院指征和标准,合理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就医,防止医疗资源重复浪费。
篇5
日前,海南已与30个省份签订合作协议,率先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如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居住地生病就医,却要返回原参保地报销医疗费用。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异地就医尤其是跨省就医,能否普遍实现即时结算?医保“全国漫游”,还要等多久?记者进行了采访。
回老家报销,等3周才能领到钱
医保病人跨省异地就医无法即时结算,是长期困扰各地医保机构和参保人的难题。
2009年,广州开始尝试开拓跨省异地就医。由于各地医保政策、参保水平、报销范围等都有很大不同,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格外困难。2011年6月,经多方努力,广州市与湖南、海南、云南3个省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福州、南昌、长沙、南宁、成都等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医保经办机构,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部分省及省会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医疗保险参保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
在北京,医保参保的患者到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住院、急诊或生育,可以回北京报销。“至今仍未实现异地医保即时报销。”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北京参保患者来燕郊看病后,仅报销流程一般得走三四个月,最快也需要一个月左右。这还不包括报销前复杂的异地安置手续办理时间。”
王德君老大爷今年68岁,来自东北。2011年,王大爷的儿子在北京买了新房,把他接了过来。
考虑到年岁已高,王大爷早早就给自己办好了异地医保手续。“先办暂住证,然后到所在区里医保中心、街道还有指定的3家医院都盖齐章,再回辽宁老家请医保中心盖章,把这些章集齐了,就把异地医保的手续办好了。这样,我们在北京住院就不需要转诊证明了。”
不过,王德君直到真生病住院才发现,这一套烦琐的程序也只是省下来一份转诊证明。真要报销的时候,一点麻烦也没少:住院之后,首先得跟老家的医保中心报告:“是什么病、在哪家医院看的,都得说清楚,还得具体到病床号。”
出院后,攒齐了各种单据,还是得回老家报销。“这也就罢了,关键还不能当时报,让我3周以后再去领报销的钱。”王德君很郁闷,老家的房子虽然还在,但久不住人,他只好悻悻然地返回了北京。3个星期后,王德君放弃了亲自回去的打算,请老家的弟弟帮忙办理。“我弟弟过去了,结果没我的身份证,还不行,只好又把身份证快递过去。”
这套报销程序走下来,王德君直感叹:“住院难,出院了医保结算,更难。”
需提高统筹层次,推动信息共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促成异地医保结算,目前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长期研究社会保障的副研究员董文勇认为,医保异地实时结算的确契合了很多人的实际需求。不过,要真正实现医保异地实时结算,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各地医保统筹层次较低。
由于各统筹地区“三个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项目)均不相同,因此,对不同地区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标准结算,这给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带来很大困难。
“假设医保基金按县级统筹来进行计算,则每一种医疗保险制度都可能有几千个不同的医疗保险方案。医保起付线、自付比例、封顶额度等,都不相同,每一种医疗保险制度都面对非常庞大的数据处理和操作核算等工作。这是对医疗机构和医保机构管理能力的极大挑战。”董文勇说。
另外,就是如何实现全国的信息化联网。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医保异地就医信息技术规范及标准,各地只能依据当地情况自行开发,普遍缺乏统一的设计思想和长远规划,造成各统筹区域间的网络信息不联通,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客观上制约了异地医保结算的实现。
在广州,异地就医和医保结算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
据介绍,异地就医是病人与医院直接结算,但医院与病人所在的医保基金还是记账管理。如果结算周期拉长,会对就医医院造成压力。同时,各地基金规模、支付能力参差不齐,外出就医人数众多,必定大幅增加医疗支出,让一些支付能力偏弱的地区增加支付压力。再加上各地医保政策、参保水平、报销范围的固有差异,要达到异地就医直接支付的良性运转,还需要假以时日、慢慢磨合。
应实行属地监管,强化分级诊疗
今年4月,人社部举行新闻会,提出了推进全国医保联网“三步走”思路:一是实行市级统筹,二是解决省内异地就医的问题,三是解决跨省异地就医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实践情况看,由于各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资源配置差异性很大,实现最终目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因此,近期目标应当是考虑先打破省级统筹区域管理的界限,积极探索以跨省异地联网结算为主、其他各种结算办法相结合的异地就医结算模式。远期目标则应当是统一全国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和服务设施目录,实现异地就医全国联网结算。
董文勇建议,首先,要尽快实现医保省级统筹,实现参保人员标准统一。“提高统筹层次,既是保障医保公平性的需要,也是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的重要条件。”他认为,目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两个制度、两套经办机构。要围绕医保制度的根本宗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尽可能就近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解决基本医疗负担。
其次,尽快推进信息的联网互通。各地的医保信息互通,是实现跨省异地医保的必要前提。希望尽快推进制度的整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各地医保信息、数据联网,加快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
再次,还要实行医保属地监管。医保基金的监管,本来就是医保的一大难点,而跨省异地就医,又进一步增加了医保基金的监管难度。建议实行包括医保监管在内的医保属地化管理,克服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的监管不便,避免医保基金的浪费。
不过,解决跨省异地就医问题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其他的负面影响。
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nmingkj”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医保局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医保局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规范医疗保障运行秩序,严厉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阜南县医疗保障局积极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现将相关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成立行动小组,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县医保局成立了县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伟同志为组长,县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艳、杨晓波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政治行动小组,统筹负责专项行动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行动要求。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县医保局于2020年4月27日印发了《2020年阜南县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工作要求,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时限、检查细则,确保行动开展有规范可循。
(三)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活动,营造行动氛围。一是县医保局召开全县医保系统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启动仪式,局机关各股室及二级机构、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共200多人参会,县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伟强调了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对当前医保监管形式进行了分析,对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县医保局将把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作为首要整治任务,切实履行基金监管主体责任,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对在打击欺诈骗保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定从严、从重、从速处理。二是要求全县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开展打击欺诈骗保政策培训,认真学习《2020年阜南县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加强打击欺诈骗保政策宣传,利用电视台、县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政策宣传,通过进社区、乡村、政策展板、条幅、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对医保基金监管参与度,提升行动效果;四是要求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活动,通过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张挂条幅、张贴政策公示、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活动,营造遵纪守法氛围。
(四)严格督导检查,严肃处理问题。一是要求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共体牵头单位基金专用账户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自查单位要向县医保局书面报送自查自纠报告,列明查出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并将自查自纠的违规问题涉及的医保基金主动申请退回县财政局社会保障基金医保专户;二是县医保局对“两机构一账户”进行抽查,对抽查时发现自查自纠不到位、仍然存在违规违纪违法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依规依法从严顶格处理,并公开曝光,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检查处理情况
截至目前,阜南县医保局2020年共查处87家协议医药机构,其中,定点医疗机构48家,定点药店39家,覆盖率达到100%,涉及违规医保资金?14953583.72 元,协议处理6390975.55 元,合计追回金额 21344559.27 元。其中,通报批评 43 家,约谈 6 家,暂停 5 家定点医药机构,移交县卫健委3起,移交市场监督管理局1起,上报县纪委监委2起。行政处罚1人,涉及医保资金4113元,罚款8223元。
(一)自查自纠。2020打击欺诈骗保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全县共有48家定点医疗机构上报自查自纠报告,共追回金额1659580.66元。
(二)对协议医药机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2020年打击欺诈骗保县医保局结合调研情况及日常监管经验,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对实地检查分医院类型开展进驻式检查和常规检查,同时,定时开展数据分析,进行指标性扣款,年中开展半年度综合检查和专项病历评审,实现监督检查实时化、常态化、制度化。
(1)进驻式打击欺诈骗保检查。2020年共对四家医院进行进驻式检查,通过查看住院患者在院情况、查阅病历、核对费用清单、查看报补单等方式对四家医疗机构进行打击欺诈骗保检查。共追回金额947068.28元。
(2)日常性打击欺诈骗保检查。2020年共对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开展2轮次不定时检查,共发现?36 家次定点医疗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共追回金额 4284762.65 元。
(3)病历评审专项检查。2020年?1-3 月份,县医保局发现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康复理疗病历存在较为混乱的现象,县城乡居民医保中心于4月份组织康复理疗领域专家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康复科理疗病历进行了病历评审。共追回金额 428520.28 元。
(4)上半年度综合检查。县医保局于2020年7月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专项检查的通知,并成立了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两个检查组。针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管理制度建设、欺诈骗保、日常管理、指标控制、整改落实等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综合检查。
(5)数据分析及指标性扣款。2020年1月,县医保局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2019年第四季度医保监管数据进行结果运用。其中,扣款性指标包括选择性执行按病种付费、选择性执行同病同价、次均三费超5%三项指标,全县共追回金额10399241.31元。
(6)对2019年查处案件进行处理。2020年1月14日下发了2019年12月16日至2019年12月20日对阜南县中医院进驻式检查的处理文件。共追回金额2917120.56元。
2020年3月24日下发了2019年11月19日对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打击欺诈骗保检查的处理文件。共追回金额32872.25元。
2020年4月10日下发了县委第二巡察组对阜南县医保局开展巡察期间发现洪河桥镇和柴集镇卫生院存在违规挂床住院的处理文件。共追回金额568002元。
(7)日常审核性扣款。2020年阜南县城乡居民医保中心药审科日常审核追回基金:郜台乡卫生院17530.47元,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43152元,阜阳民生医院35520元,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11188.8元。累计追回金额107391.27。
(三)对参保居民打击欺诈骗保整治
2020年,发现1例参保患者借用就诊证套取医保基金现象。涉及医保资金4113元已追缴回基金专户,同时给予行政罚款8226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加强对《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阜南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协议》的宣传,要求各协议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充分认识到医保政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引导全县定点医药机构规范诊疗行为,主动建立健全医药机构内部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
(二)持续加大打击力度,深入推进专项行动。打击欺诈骗保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工作,县医保局将继续加大打击欺诈骗保力度。下一步将以《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和《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两个目录中的项目内涵为抓手,以大数据筛查为基础,采取实地抽查、现场走访等方式对次均费用高、住院人次多、诊疗行为乱的定点医药机构的诊疗价格和药品使用规范进行重点核查,持续规范医药机构的诊疗、用药和收费行为。
(三)严格跟踪整改落实,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县医保局将严格跟进整改督查,督促定点医药机构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仔细分析,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本单位在医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其它问题,认真研究拿出整改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将整改措施和管理办法落到实处,以避免和杜绝重复问题的发生。
(四)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县医保局将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严惩违规行为,坚决遏制医保领域违法违规现象普发多发势头,当好医保基金的“守门人”,护牢保障人民健康的“救命钱”,确保医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医保基金安全平稳健康运行。
篇7
1 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增强执行医保政策的意识
医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要让参保患者充分享受医保政策的惠利,医保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使医务人员和医保患者共同了解熟悉医保政策、法规,努力做到让全院上下达成共识。
1.1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关键
医保工作涉及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涉及到诸多部门和环节,需要全院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必须使全院的工作人员了解、认可和共同努力,推动医保政策的正确实施。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医保工作,切实把医保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由医疗副院长负责医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例会,研究政策,分析形势。作为医保办的管理人员,要经常主动向领导汇报,特别是充分利用院办公会的时机,让院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医保工作。并在各类会议上经常强调医保工作的重要性,做到逢会必讲、逢事必讲、逢人必讲,形成人人重视医保,人人参与医保的良好氛围,医保办每年将上级下发的医保文件汇编成册,发给院领导和机关各部门,便于领导和机关掌握医保政策,确保了医保政策的顺畅执行。
1.2 强化医保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水平
医保办肩负着“一手托三家”的特殊重任,即医保办的工作面对着参保患者、医院、医保管理经办机构,医保管理工作关系到医改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医、患、保三方的和谐构建,医保管理人员是连接医保管理经办机构及医院的纽带和桥梁,所以医保办工作难度大,要求管理人员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策水平,必须认真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国家医疗保险政策、规定,认真解析,逐条梳理,把握好政策的变化,协助医院领导正确实施医保政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做到政策宣传到位,制度落实到位,指导协调到位,结算质量把关到位,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除了管理者自身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外,医院每年还组织医保收费、信息等相关人员外出参加劳动保障部门、医保管理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以及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全面学习掌握医保政策[2]。同时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有疑问能及时与医保管理经办机构等部门协调沟通,达到正确实施医保政策的目的。
1.3 提高医务人员医保政策意识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之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准确和自觉贯彻执行医保政策。医院每年均按要求定出年度学习计划,定期举办医保知识讲座,每个科室都建立了“医保学习笔记本”,医保办深入各科室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并督促检查学习记录本。针对新出台的医保政策,及时邀请市医保管理中心的领导来院授课;对新招的特聘专家教授,医保办上门帮助解读医保制度和相关规定;利用科室早交班时间,下科进行医保政策及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的讲解。并将医保相关政策、规定和标准编印成问答形式的小册子,人手一册,随身携带,方便医务人员查阅,目前已出版了第三册。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力和执行力。
1.4 对参保就诊人员进行广泛宣传教育
为了切实让参保患者了解各类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知识,树立因病施治,合理医疗的保障意识[3],笔者在院内营造一个医保政策宣传学习环境,在门诊导医咨询台上放置医保政策宣传卡片、医保知识宣传小册子,免费发放给来院就诊人员;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医保政策相关知识;在医院宣传橱窗内设置“医保和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栏”,让参保人员随时了解最新的医保政策信息。同时医保办积极做好科室与参保人员之间的咨询、协调、宣传工作,为了方便患者,笔者把医保办的办公场所从机关楼搬到门诊楼,有了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为医保就诊人员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不断增进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医保知识的了解,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医患和谐。
2 强化医保管理检查监督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医疗行为的规范、合理,是医保基金支付的前提条件,医院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关口[4],要用规章制度作保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2.1 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量化考核指标
按照省、市医保部门的政策规定及医保服务协议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具体情况,逐步建立“医疗保险质量监控制度、数质量分析月讲评制度、处方审核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保住院费用预警通报制度”等,各项制度随着医保政策的变化,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医保对象细化了“医保有关具体操作与管理规定”、“医保大额病历及处方监督管理规定”、“使用非医保药品及项目告知规定”、“住院患者身份变更审批规定”等,并根据各科室专业特点、不同病种、收治患者的轻重,对全院各科医保住院患者拟订了人均费用、药品比例、住院天数等考核量化指标,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反馈到科室,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保证医保制度的平稳运行。
2.2 加强动态监测和重点监控
一是从2004年开始设立科室医保联络员,指定科室医保专项联络员由护士长或总务护士担任,负责收集整理医保办下发的文件及做好每月医保学习记录;负责处理科室医保患者出现的各类纠纷等问题;经常和院医保办进行汇报和沟通,相关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等。二是对大额出院病历(费用超过15 000元)进行重点审核。抽调各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成专家组,每月抽查大额住院费用病历,主要审核治疗、用药、检查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因病施治”原则,是否符合医保规定,有无变相违规等。三是围绕重点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对住院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控;对用药量较大,超范围用药的科室及医生及时沟通提示;对超定额费用较多的科室进行动态监测,并予以“黄牌”警告,同时结合医保政策讲解和指导,促使科室主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四是控制不合理用药,加强对“大处方”的查处。开展处方点评和药品使用排名公布,加强医保病人门诊和出院带药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的处方管理规定,杜绝“人情方、大处方”。
2.3 形成检查-反馈-落实-整改的良性循环模式
医保办每月对全院各科室执行医保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汇总后,向科室提供相关数据,同时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报全院,并与相关科室主任沟通,协助科室整改。在每季度的全院医疗质量分析讲评中,把医保管理质量纳入其中,及时进行分析讲评,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把医保工作质量与医院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与科室及个人医疗千分质量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管理成绩显著的科室年终一次性专项奖励,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 开发医保基金运行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各类信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信息系统在医保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医保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技术支持,也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体现。
3.1 开发建立医保基金管理指标体系
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各类医疗机构就诊无障碍对接的模式,同时形成了科学、系统、及时、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模式[5]。信息平台的开通,对医院医保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医院高度重视,加大了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和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的研究,通过对厦门市医保政策的分析,应用粗糙集理论建立了厦门市医保基金管理指标体系,并针对建立的指标体系开发了医保基金运行监管系统,该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既有独立的软件,如为医院领导、医务部门和医院医保管理部门提供的监管工具;也有分布于不同应用管理环节的各子系统,如挂号、门诊医生站、住院登记及住院医生站等系统内的动态库或函数,在各个应用环节对医保基金运行状况进行监管[6],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
3.2 实施医保网络化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医保办可在网上经办日常业务,对医保患者从挂号、门诊就诊、用药、检查以及出入院等综合信息随时监控;可在网上查阅各科室医保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治疗方案、医嘱、收费等;统计分析医保各类数据,对医疗费用进行及时有效的细化管理,准确制定相关考核指标,使管理规范化、透明化、灵敏化,也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4 更新观念,倡导诚信服务
由于医保政策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而医保就诊患者涵盖了各类人群,所享受的待遇各不相同,所以医保管理人员必须从细微之处着手,设身处地为医保患者着想,在医、保、患之间架起一座健康的桥梁,为他们提供便捷、高效、规范的医疗服务。
4.1 尊重患者知情权,让参保患者“明白消费”
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让参保患者充分了解基本医疗保险包括的内容,费用支付范围,明白患病时能够得到基本医疗服务所享有的权利。在门诊大厅和住院大楼的电子屏幕上滚动公布收费项目、收费价格;病区内设置电子触摸屏,方便患者随时查询就诊和费用信息;向患者提供“一日清单、出院费用清单和医保费用结算单”等,使患者随时了解费用发生情况和医保待遇支付情况,感受到医院信息和数据真实、公开、透明,保障了患者监控的权利。在使用自费药品、检查、治疗时,履行告知义务,告诉患者自费项目使用的原因、用量和金额,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使用,切实维护了医保患者的利益。
4.2 以人为本,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实现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医院的服务方向,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要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患者满意与否作为医保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在门诊大厅悬挂参保患者就诊流程图;各窗口张贴社保卡使用须知;开展门诊挂号、就诊、划价、取药、刷卡收费“一站式”服务,减少排队次数,缩短等候时间。实行出院患者清单打印、病历复印、证明盖章等的“一条龙”服务,减少患者来回跑、到处找的现象。笔者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设立举报投诉信箱、举报电话、委托医疗服务办公室发放出院患者跟踪调查表、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等,收集患者对医保服务中的意见,切实改进医保工作。
篇8
一、检查范围和时间
此次“清零行动”检查范围为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时间为2021年3月20日开始至2021年6月10日结束。
二、检查方式和内容
本次“清零行动”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的相关要求,组织医保政策法规、临床医学、医药服务价格管理、财务等相关人员现场检查。重点检查违规问题整改情况,包括国家和省局飞行检查、投诉举报移交线索、州局抽查复查、本级全覆盖检查、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等各类检查已查处办结和未办结的医保违法违规违约行为。
三、检查处理结果运用
(一)公开曝光。为鼓励全民参与监督,积极举报欺诈骗保行为,对“清零行动”期间查处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以强化震慑作用。
(二)加大惩戒力度。为加强信息共享,促进监管成果协同运用,根据省局《关于建立医保基金监管信息数据备案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加强和规范医疗保障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将定点医药机构的失信行为纳入国家诚信体系信息系统,依法依规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
(三)问题线索移送。为深度净化医保基金使用运行环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将医保基金监管执法工作中发现的移送范围内的问题清单线索,按规定程序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四、具体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定点医药机构要高度重视基金监管存量问题“清零行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对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坚决杜绝整改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二)完善制度建设。各定点医药机构要以此次“清零行动”为契机,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内部医保各项管理制度,成立医保管理部门并由专人负责医保基金使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医保政策培训,结合《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主动开展自查,做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纠正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的行为。
篇9
【关键词】城乡统筹 医药卫生 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R-012 【文献标识码】A
城乡统筹医疗保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涉及到我国未来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北京大学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城乡医疗保障的实际,坚持科学的方法论,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进行整体性调查与研究。课题组调研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科学抽样,抽取了北京、天津、重庆3个直辖市和黑龙江、山东、河北、辽宁、陕西、山西、贵州7个省30个县(区)、60个乡村和城市社区,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开展实地考察,力求调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调研发现,整体上看,3个直辖市、7个省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逐年提高,民众医疗费用负担有所减轻。近几年,各地又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将医疗费用超过规定额度的患者纳入大病保障范围。有些省市的大病统筹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75%,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受访民众对医疗保障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但调研也发现一些地方的医疗保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发展不平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城乡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民众对医疗保障的获得感不够高
城乡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尤为突出。其中主要不是医疗基础设施差或医疗配备少,而是缺乏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尽管各级政府每年对于卫生经费的投入有大幅度增长,但大多用于保需方,即增加医疗保障资金,直接投入县(区)医院的经费不仅数额少,而且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医务人员薪酬等日常运行经费仍要靠医疗服务收入解决,导致医院采用过度检查和多用自费药品等手段以增加收入。尽管医保基金最终都要补偿到医院,但由于大医院能力强、水平高、治疗疑难病症多,获得的医保基金补偿就多,医务人员薪酬标准也就高;而县(区)医院由于能力弱、水平低,治疗疑难病症少,获得的医保基金补偿也就少,医务人员薪酬标准也就低。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由于能够开设的诊疗项目少、能力差,获得的医保基金补偿较少,医务人员薪酬只能靠财政支付,标准更低。利益导向使乡村卫生技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有些乡镇卫生院空有新建的服务楼,而病人却寥寥无几,主要是缺少优质人才。
民众对医疗保障的获得感不够高。在调研中,很多受访群众反映医疗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与政策公布的报销比例差距较大。医保规定政策内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而实际报销比例只有50%左右。究其原因,是医保制度规定了报销范围和目录,纳入目录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可以达到70%,另外还有大量的药品、检查费、床位费等,未列入报销目录,全部由患者自费。由此造成政策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应当看到,由于目前我国医保筹资水平比较低,财政拨款以及企事业和居民缴费也难以快速增加医保基金,医保费用的报销比例不可能很高。问题在于,很多未列入报销目录的自费药品和医疗项目,也是治疗疑难杂症不可缺少的。而且越是大病、重病患者,自费比例越高,负担越重。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公立医院使用自费药品和自费医疗项目,缺乏规范的限制,致使一些重病患者意见较大。
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不适应患者就t需求。不少民众反映,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药物品种很少,常备药物数量很小,给社区民众特别是常见病、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守门人”作用的发挥。北京市大型医院平均常备药约1200个品规,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220个,差距较大。适应社区民众日常用药需求,适当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备药品种和数量,是应当尽快解决的问题。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对于社会药店的经营行为缺乏严格监管,有些定点药店不仅直接刷医保卡销售药品,也刷医保卡销售化妆品、食品、清洁用品等非药商品。这些行为虽然使未患病的民众得到了实惠,却违反了国家医保政策,侵蚀了医保基金,实际上损害了民众健康利益,应当引起政府医保部门和经办机构的高度重视。
居民重复参保与异地报销难问题并存,有些医保政策不适应民众的实际需求
居民重复参保与异地报销难问题并存。调研发现,有些外出农民工既在老家参加了新农合,又在打工地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属于两种制度、两套经办机构,信息相互分割,存在一些漏洞。尽快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医保经办机构,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此外,城乡居民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外出农民工及随迁老人、子女,在原籍参加新农合,到打工地就医不能报销,得自己先垫付费用,年终再回家报销;导致有的不能及时就医,耽误病情。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统筹层级比较低,有的是市级统筹,有的是县级统筹,各省没有建立结算中心,省与省之间没有互联互通的医保信息网络。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人口流动量日益增加,跨县(区)、跨省市的异地就医数量越来越大,应尽快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并研究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医保费用报销结算制度。
有些医保政策不适应民众的实际需求。目前的医保制度是,根据居民的户籍和身份分别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不符合变化了的新情况。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三成的受访民众希望参加其他类型的基本医疗保险。有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进城后希望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些城镇下岗职工因原有企业难以缴纳医保费用,希望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也有些收入水平较高又患病的自由职业者希望加入城镇职工医保。这些都是随着居民的就业、居住、收入等客观条件变化而出现的新情况。如何适应这些居民的合理需求,建立起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城乡统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维护公众健康权益,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全社会面前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完善我国城乡统筹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秉承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一座平台,组建不同形式的医疗机构联合体――由一家三级医院联合若干二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联合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家县级医院联合若干乡镇卫生院。在医疗联合体内,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医院的优质医疗人才在隶属关系不变、原待遇标准和渠道不变的情况下,应当定员、定岗、定期轮流到联合体内的下级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基层的医务人员也需要定期轮流到医院培训、进修。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给予一年的补习机会,仍不合格的应予辞退。今后,三级医院原则上不应从医学院校直接招聘医务人员,而应从联合体的二级医院中选调,二级医院应当从基层医疗机构中选调。在联合体内,上级医院的科室领导应当与下级医院实行转岗任职。
扩大报销目录,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建议政府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医保报销政策的研究,逐步调整和扩大报销目录,凡是与人民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药品和医疗项目,原则上都应列入报销目录,并对医生的用药行为实行严格监管。扩大报销范围可能会降低一些报销比例,但从公平角度看,更容易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国家应当实行特殊的监管政策,建立全国统一、规范、严格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和药品价格审核制度,以药品出厂价为基础,加上合理的商品流通费用,确定中标价格,遏制药品流通暴利。对于一些用量小、价格低的特殊药品,政府采购应当给予必要的扶持,保证其生产和供应。同时,对于定点药店应当加强监管,严肃查处用医保卡销售非药商品的违规行为。对于居民的医保卡,应当建立保值制度,明确当年用不完的可以结转到下年继续使用。医保卡积累的费用额度,归参保者个人所有,可用于日后的医疗个人花费,但不得挪作他用。
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角度考虑,应当尽快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整合,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基本医保实现城乡统筹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需要提高农民个人的缴费标准,增加农民负担;二是城乡医疗服务有着较大差距,如果城乡居民统一缴费而不能享受同等的医疗服务,则不够公平。解决的办法是,在一定的过渡期内,对务农的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采取差别化缴费政策,允许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低于城镇居民;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因有较稳定收入且享受城镇的医疗服务,应当与城镇居民同标准缴费。对于城镇下岗职工缴费困难者,应当允许其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实现省际医保互联互通,解决异地报销困难。目前各地的基本医疗保险,大多以县、市统筹为主,统筹层次低,不仅抵御风险能力差,而且给异地报销带来了诸多困难。我们建议,国家应当积极推动各地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到“十三五”期末,全国实现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同时,各省之间应当建立医保信息网络,包括医保报销政策信息、医疗服务费用信息等,并实现互联互通。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的看病费用,可以去就医地即时报销,并通过省际结算平台定期结算。这项措施适应我国人口流动的新形势,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各地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方便民众就医、维护人民健康,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协调、大力推进。
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中心环节,对于治疗疑难重症、创新医疗技术、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权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破除逐利机制,维护公益性质”。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对公立医院收入和支出的监督和管理,为医院运行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医疗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并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绩效进行规范审核,改变公立医院“自收自支”的状态。近几年,公立t院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现中央提出的改革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大力推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面向城乡医疗卫生的现代化标准体系》,使标准化、网格化的电子诊断结果和病历可在不同医院使用,减少重复检查,实现资源共享,并推动远程诊疗,提高医疗水平,降低诊治费用。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对医保体系建设的参与感和支持度。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和亿万民众的安康,参保民众既享有保障的权利,也承担共济的义务。政府部门应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参保民众认识到,医保体系关系民众整体健康,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利益,也要关注基金的安全,保证医保基金真正发挥互助共济的作用。政府医保经办机构应当成为参保民众之家,对于部分民众的意见,凡是能够解决的,要尽力研究改进;对于暂时做不到的,应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争取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广大民众成为参与医保、关心医保、支持医保、维护医保的骨干力量。
(作者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篇10
2008年我国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制,其中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类医保险种为主体,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家庭病床、铁路医保等小范围险种作为补充。随着各类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逐渐扩大,2011年我国正式进入“全民医保”时代。文章通过对目前医疗保险基金统筹运行机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指明建立医保基金省统筹运行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1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机制的必要性
11医疗保险基金低统筹层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统筹层次低,基金风险大。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至今,我国现已建成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基本医保的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面稳固在95%以上,与医保政策全覆盖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比较低,大部分集中在县级,较少部分集中在地市级,只有个别大城市才实现了全市统筹。据统计,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2620个统筹单位,其中约85%是县级统筹。[1]由于医疗保险是对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进行共同分担,在缴费金额固定的情况下,参加保险的人数越多,缴纳基金的规模就越大,县级统筹相对于市级、省级统筹而言参保人数相对少,形成的基金规模和共济能力有限,一旦出现大范围的疫情灾害或意外事故,有限的医保基金安全将存在很大隐患。
(2)统筹层次低,政策不统一,各类成本高。由于经济规模及发展不平衡,不同的统筹地区参保人数与缴费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基金统筹支付能力也相对悬殊。目前,各地(市)县都在国家级、省级医保政策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政策,涉及的缴费基数、起付线、封顶线、支付比例、医保目录等存在着地方差异,同时,不同的医保政策也带来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信息结算系统,导致信息系统、基金平台建设的重复投入,各地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的重复配备,大大增加了经济成本和人员管理成本。
(3)统筹层次低,异地就医难。医保统筹层次大都在县一级,而较好的医疗资源却相对集中在上一级医院,当出现急、危、重和疑难杂症的医疗救治时,参保人出于自身考虑,往往选择转往资源较好的上级医院治疗,只要参保人离开县级医院统筹范围,就属于异地就医,异地就医不仅仅需要县级医院开具转诊转治申请,经县级医保经办机构审批通过后,还要面临在上级医院就诊时基金统筹政策的不一致,例如增加转外治理费用,降低医保统筹支付额等。如此种种都大大增加了参保人的就医难度和经济负担。
(4)统筹层次低,基金使用效率低下。基金统筹层次低必然出现统筹的单元比较多,出于基金使用安全考虑,每个单元对于医保基金总额的管理目标都是“略有结余”,造成了每个单位的“小结余”聚集在一起使得医保基金总量结余过多,不能完整发挥整个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12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的省级统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社会保险法》的要求。《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明确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现省级统筹”。省级统筹是医保较为理想的状态,对提高财务的可持续性、省内报销简化手续和转移接续医保关系、统一报销政策,进而实现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社会保险法奠定了公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平等权利,影响公平性的主要问题在分配的合理和机会的均等上。[2]医疗保险的公平可以理解为同病同治,每个参保人都能公平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要实现医疗保险的公平性,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务院部署,按照“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的要求,研制具体实施方案。
(3)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医保基金省级统筹,有利于精简优化医保政策部门和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的组织配备,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及管理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统筹机制的建议
21适当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引进商业保险
医疗保险统筹支付政策的不统一,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统筹地区依据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的“以收定支”策略,如何确定合理的医保缴费标准是实现医保基金省统筹的重要前提。我们可以从省级出发,以县为单位,汇总统计最近几年每年缴费基金总额和基金支出总额,测算基金使用和结余情况,在确保基金总额安全的情况下,医保待遇尽量向高标准倾斜。建议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提高财政卫生支出水平,强化政府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资金支持力度,适当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用以弥补部分贫困县市的缴费资金缺口,适时引进商业保险机构共同合作,为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大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补充资金,同时积极探索引进其他民间资金或模式共同筹资。
22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和运行机制
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省统筹,不仅仅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还要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医保基金筹资缴费标准、基金支付待遇水平、医保药品目录及诊疗服务项目目录、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政策、医保关系的转移续接等。只有统一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实现医疗保险的省级统筹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3建立统一的信息结算系统和信息平台
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结算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全省联网现实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政策允许实现异地就医结算,也因为信息系统中的医保项目不匹配、信息不完善而造成参保人无法实现联网结算异地报销。因此,要努力建设一个先进的覆盖全省的医保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省、地(市)、县医保经办机构财务、业务、统计、稽核等工作统一到一个平台管理,实现全省医保制度统一、流程统一、操作统一、结果统一,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有了全省联网系统,医保监管机构就能及时调取医保基金各类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监测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对基金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合理控制医保费用过高、过快增长,积极引导医保基金在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更合理、更有效率地运行。
24积极探索多种付费方式的改革,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当前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医保基金入不敷出,基金风险增大是制约医疗保险基金实现省统筹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逐步由以往按医保项目付费的方式变革为按疾病类型付费,如单病种付费,或按总额预付制等。单病种付费模式是指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科学地制定出每一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医疗保险机构按照该标准与住院人次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住院费用,使得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避免医疗单位滥用医疗服务项目、重复项目和分解项目,防止医院小病大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总额预付制是根据一定区域内参保人数、年均接诊人数、次均接诊费用来测算年度统筹补偿控制总额,由医保经办机构定期预拨,实行总额控制、包干使用、超支分担的支付方式。?@种支付方式对医院服务质量提出较高要求,使得医院收入不能随服务量增长而增长,只能在总额预算内控制过量医疗服务,一旦超支,就只能和医保机构共同分担,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安全。
- 上一篇:乡镇驻村干部工作总结
- 下一篇:基层文化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