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Nowadays, the main body of world cooperatives is the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which isthe new things emerging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rural reform and opening and socialist marketeconomy development. It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hat famers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development and an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household contractmanagement .Meanwhile , it is an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carrierfor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e,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raising the systematization level, and also the important startingpoint for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agriculture and rural work, new channel foreach level of government to directly support farmers.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isaninevitable result of internal cooperation demands arising fromthe farmer facing increasingly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However,after shortly established each kinds farmerscooperatives ,various problem-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ways inherent to the farmers hasseriously blocke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and deviatedthecooperatives from a sound development track. Obviously ,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is that failto sell out som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get low cost of productionmaterial .However, the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have 60 year experience with the advantage of network, assetbusiness, experience, politics and culture, which can certainlysolve the problems during the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Law of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and relevant policiesand regulations issued, each level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put more efforts todevelop the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and the farmers initiative also increased. After many years ofhard work and investment, most of farmer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have made a greatprogr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due to the different economicdevelopment leve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evel of each area. Take Chaozhou City in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urrently, the loc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do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not enthusiastic toAbstractNowadays, the main body of world cooperatives is the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which isthe new things emerging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rural reform and opening and socialist marketeconomy development. It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hat famers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development and an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household contractmanagement .Meanwhile , it is an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carrierfor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e,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raising the systematization level, and also the important startingpoint for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agriculture and rural work, new channel foreach level of government to directly support farmers.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isaninevitable result of internal cooperation demands arising fromthe farmer facing increasingly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However,after shortly established each kinds farmerscooperatives ,various problem-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ways inherent to the farmers hasseriously blocke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and deviatedthecooperatives from a sound development track. Obviously ,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is that failto sell out som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get low cost of productionmaterial .However, the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have 60 year experience with the advantage of network, assetbusiness, experience, politics and culture, which can certainlysolve the problems during the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Law of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and relevant policiesand regulations issued, each level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put more efforts todevelop the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and the farmers initiative also increased. After many years ofhard work and investment, most of farmer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have made a greatprogr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due to the different economicdevelopment leve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evel of each area. Take Chaozhou City in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urrently, the loc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do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not enthusiast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lack the enthusiasm for investigating themarket, lack the effec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ves and lack policy and fund support,which led to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d farmerscooperatives, inadequate planning and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failure to provide market information to farmers cooperatives, not too much help farmerscooperatives expand sales channel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and failed to provide efficiencyservices for the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refore, this paper chooses the supply andmarketing cooperatives to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as theresearch object.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constructionsituation in Chaozhou City, it aimsto form a theoretical system and practice system to serve newrural area construction , and furtherly enhance the vitality of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byplaying full functions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so that promote the healthydevelopment of rural agricultural economy.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by read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literatures about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participation in the specialized farmercooperatives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 status andbriefly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d farmers cooperativeson the basis of search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ollecting practical information,and analyze therole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boos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In combination with empirical study and case study, choose Chaozhou City as a specific researchobject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Chaozhou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construction situation;Choose Chaoan District and Raoping County as filed investigation, by visiting different regionsand fully study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of local farmers cooperatives construction to get lots ofprimary material and basis data. Through compariso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against relevant data,get more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 object , study the achievement of Chaozhou specializedfarmer cooperatives construction ,summarize the shortag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ootcauses.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oos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farmercooperatives in Chaozhou City, the paper provides the own opinion and suggestions as following:
increase publicity efforts, innovate development concept ,strengthen the standardmanagement ,create distinctive brand, gasp the market trend, expand business ideas, strengthenjoint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strength, strive for multi support and increase service systems.
Keywords: Chaozhou City;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specialized farmer cooperatives
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相关研究的评析.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实证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四)研究的思路与创新之处
1.研究的思路.
2.研究的创新点.
(一)供销社的含义及定位
1.供销社的含义及发展.
2.供销社的性质和定位.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含义.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征.
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则.
(三)供销社在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作用表现 .
1.传递惠农政策.
2.指导科学发展.
3.提供市场信息.
4.开拓流通渠道.
5.协调推动服务.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新公共服务理论.
2.网络组织理论.
二、潮州市供销社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现状
(一)潮州市供销社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概况
1.潮州市供销社概况.
2.潮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3.潮州市供销社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二)潮州市供销社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成绩
1.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2.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
3.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项目申报.
4.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规范运作.
三、潮州市供销社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
2.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规划指导不够.
3.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不及时.
4.帮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力度不大.
5.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提供服务不到位.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2.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3.缺少对市场进行调查了解.
4.缺乏社社之间的有效联合.
5.缺乏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
四、潮州市供销社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发展观念
1.拓宽宣传渠道.
2.丰富宣传内容.
3.扩大宣传对象.
(二)强化规范管理,打造特色品牌
1.健全组织结构.
2.完善管理制度.
3.加强技术指导.
(三)把握市场动态,拓展经营思路
1.开展实地调研.
2.组织观摩学习.
3.创建信息平台.
(四)加强联合协作,壮大经济实力
1.强化农超对接.
2.强化农企对接.
3.强化农网对接.
4.强化农社对接.
5.强化农会对接.
(五)争取多方支持,完善服务体系
1.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
2.不断寻求上级帮助,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篇2
【关键词】 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退社;博弈;多元利益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大范围、低水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旨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的谈判能力,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凸显,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竞争力,合作社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
一、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社的典型,它以农民入社为基础,为农民提供粮食种植的一体化服务,其中一体化服务是指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把农业生产本身同生产资料的供应或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的若干环节纳入到合作社业务范围内,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增强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1]该类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乌山镇成立了优质水稻合作社,该社统一提供种子和化肥等生产资料,降低采购成本,统一培训技术,统一销售商品,提高生产技术,实行规模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该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2006年该社农民纯收入较非社员增加了一半,极大地提高了入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人们对合作社的认可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农民个体经营收益小,风险大,当地有很多思想较开放的农民积极寻求新的致富路径,为合作社的成立发展提供了可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位于适于种植谷类、豆类等农作物生长的盆地或平原地带,该类区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临近水源、水利设施较完善,而且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的运输,以及当地较好的经济发展状况都为发展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启动资金、技术支持和先决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该地区的大量农民进城或到附近工厂务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缺失,撂荒现象增多,土地利用率降低,存在大量流转土地;同时,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国家和政府积极号召、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此外,当地还存在一些对粮食需求量较大的粮食初加工企业,上述种种因素均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可以大大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增强农民经受市场经济冲击、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2015年2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2月,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国市场主体稳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33.74万户,同比增长28.74%,出资总额2.89万亿元,增长41.60%。目前,我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形成良好态势,但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社员退社问题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所以,在当前,从多学科的综合视角出发,以社员退社问题为切入点了解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不规范运作的原因,有利于合作社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加强社员之间的合作,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和运行效率。这对稳定,完善集体经济成份,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粮食类农业合作社农民退社问题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坚持的原则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农民有自由选择加入或者退出的权利。合作社社员的退出是合作社运行机制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社员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合作社运转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社员支持合作社的运转与发展,那么合作社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虽然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能够减少农民个体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风险,但是如果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极容易导致合作社的成效不显著,从而引发农民退社问题,最后导致合作社无法正常运转。
于2007年7月开始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对合作社成员退社的时间、程序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当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愿意或客观上不能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时,就可以选择退出。农民退社是农民自身利益与其所在合作社的发展产生冲突的一种极端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民不同的退社方式可能是对合作社发展中不同问题的反映,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根据国内学者的分析结果,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主动退社,即农民主动提出退社要求,并根据合作社相关规章制度主动办理退社手续,最终离开合作社。第二,盲从退社,即一些社员在其他退社成员的影响下,主动提出退社要求,并按合作社相关规章制度主动办理退社手续,最终离开合作社。第三,隐形退社,即农民只是名义上的合作社“成员”,却并不享受合作社成员的权利,也不履行合作社成员的义务。第四,被迫退社,即由于农民所在合作社因经营不善面临解散,或农民与合作社合同纠纷不可调和,农民“被迫”离开合作社的方式。[2]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及入社农民人数仍在不断增长,而且在合作社的发展已有成效的同时,为何仍然存在一些社员退社现象?因此,为防止农民退社现象的持续蔓延以及引导合作社良性发展,有必要对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农民退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博弈分析
通过对退社问题的多方面分析,笔者认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政府、合作社与农民这四个理性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他们在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都根据自身所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并综合考虑他人的策略选择而理性选择最适合的行为策略,不同理性利益主体在策略中的不同选择会对合作社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图所示)。
多元利益主体关系图
首先,农民与合作社之间存在利益公平与壮大发展的博弈关系。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模式面临亟待改革的严峻形势,农民为谋求更多经济利益的合作愿望空前高涨,农民与合作社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与另一主体谈判达成双方都获利的联盟,这极大地推动了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但是,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合作社内部的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盈余分配等制度不能切实执行,政策的透明度不够高,存在一些合作社管理人员“偷占偷拿”的私利行为,这也就导致很多农民都不能真正地联合起来以推动合作社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若外部市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社内收入水平,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社员对合作社的认可度下降。治理机制是农民合作社运行的核心,由于分配机制不健全,合作社的稳定性较差,农民入社后每亩土地的“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差距较大,这使农民加入合作社并不能实现收益增加的目标[3],那么社员就很有可能选择高收入而退社。另一方面,如果社内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能够公平对待社员,平均分配盈余,那么其执行合作社决议、调解合作社成员之间矛盾的能力增强,合作社的运行效率也会提高,这样便可以减少农民主动退社的机率,反之,社员在社内所获利益不平等,退社率就会增加。所以说,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章程制度与执行制度相分离的现象,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是“既善分也善合”的。[4]
其次,外部市场与合作社存在市场需求与利润的博弈关系。一方面,我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外部市场投资资金比较匮乏,难以启动更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和合作社粮食种植项目。同时,合作社在土地承包、流转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如:承包金额、农民对合作社的态度理念、固本保守思想影响等),使得合作社的种植难以形成连片的规模,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的优势职能和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导致合作社利润偏低,积累资金有限,既难以支付制度运行的必要成本又难以满足社员增收的愿望,社民对其信任度降低,社员退出合作社的机率就会增加。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市场机制条件下国家为宏观调控粮食类产品市场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是并没有突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统销的价格优势。同时,合作社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技术支持,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力较低且难以提高,这也就导致合作社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导致市场狭小,长时间的小额利润甚至亏损的状况会使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下降,退社率上升。
再次,政府与合作社之间存在绩效与发展的博弈关系。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政府与合作社之间的沟通交流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不少单位负责人对合作社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很多优惠政策的制定只是片面地追求政府绩效,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难以落实。同时,政府贯彻执行力度不够强,不能推动合作社的更好发展,合作社的优势和作用也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在利益驱动下,社员的退社率就会增加。
最后,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也存在利益的博弈关系。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强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而形成的联盟,倡导民主、公平、团结、诚实的理念,[5]但是,个别农户存在“搭便车”的心理,[6]认为只要入社,靠合作社集体劳作获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愿付出劳动,一个人存在这种心理,社内其余成员当然也会滋生这种想法,开始相互推脱,最终导致合作社无法正常运转,社员退社;另一方面,以种粮大户为参与主体组建的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过于追求规模经营的效益,导致其粮食增产的功能不足,[7]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普遍提升,便会出现退社现象。
四、粮食类农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粮食类作物要完成从小生产到大市场的对接,就必须充分加入到粮食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合作社的建立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良性发展,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市场、政府、合作社与农民四位一体的共促协作发展机制,政府,市场,合作社与农民每个主体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互助,共同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首先,国家可以积极推进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相关的法律建设。政府可以加大针对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和资金补贴,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和物质保障。其次,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多了解国家及政府对增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度,提高思想开放程度,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各项事务,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再次,市场方面可以倡导建立全国统一的、无障碍市场,增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最后,合作社方面,一是要完善合作社内部的管理机制,合作社要形成科学、合理、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和粮食生产安全制度,提高合作社的信任度;加强对粮食类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树立社员共同致富的观念;对于合作社中的退社问题要进行反思认识,寻找原因并积极改进,实现合作社的公平、科学发展;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可以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东北地区深入学习或向其他类型的先进合作社吸取经验;二是应该充分响应当前国家政策,可申请较大规模的粮食种植项目的补贴,争取更多的资金、农资机械和技术支持;可以充分寻找一些龙头企业或相关企业与其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合作社的成本投入;开化农民的致富思想,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群体成为参办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力量;合作社管理人员可以深入到农民当中进行宣传,展示合作社的成果,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充分发动农民群众,为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在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 小结
当前,我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形成势头,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诸多问题,这也就迫切需要政府大力引导、扶持、指导、管理,同时,合作社更需要积极地寻求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方面,合作社的农业生产需要适应时展的需求逐步向农场化方向发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合作社可以与农资企业、农科类高校合作,将高校研究出的新型高产品种快速投入生产,为其提供繁殖育种的基地,不仅可以降低合作社的成本,还可以使生产的产品以新的形式(种子)出售;另一方面,合作社可以寻求技术支持将粮食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形成有品牌、有特色的粮食产品,例如:“小杂粮”品牌,还需要寻求更多销售渠道,减少粮食的囤积、积压,可与更多相关产业企业合作,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8]提高“产―销”的效率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此外,政府和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合作社也可以积极倡导组建跨区域的合作联社,发挥合作社联合的优势,增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谈判能力,为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学会,王礼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演进路径――以陕西省52家种植业合作社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4(2).
[2] 王鹏,霍学喜.合作社中农民退社的方式及诱因分析[J].山国农村观察.2012(5).
[3] 彭晓静.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及突围之路:运行机制的视角[J].农业经济.2013(6).
[4] 罗晓华,郭正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基础与制度设置[J].社会主义研究.2009(5).
[5] 高菲.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2).
[6] 肖云,陈涛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搭便车”现象探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2.
篇3
关键词 订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台湾农会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342-0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实施订单农业的省、市进行筛选,最后选定福建省福鼎市作为调研地。福鼎市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 032万元,同比增长6.7%。截至2008年上半年,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由2007年的502个发展到522个,其中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带动农户4.1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8%。
1 福鼎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以白茶产业为调查对象
1.1 当地茶产业概况
福鼎市茶园总面积约有1.33万hm2,全市有9个有机茶示范基地,认证面积近333.33 hm2,为福建省认证面积最大的产业。据福鼎市2009年统计年鉴可知,2009年生产茶叶1.66万t,产值4.6亿元,其中白茶4 200 t,占全省的60%,该年全市40万农民中茶叶收入人均1 025元。全市现有上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目前已组建起来的茶叶产业合作社有11家。茶叶作为当地重要的农产品,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当地农业产值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订单农业发展的作用
1.2.1 将分散的农户有组织地集中起来。农户分散给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减轻订单工作量和节约成本,产销合同经常由收购企业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统一签订,这种做法直接造成订单“合同当事人”较多,主体不明确。由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自身并不具备履约能力,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容易造成真正当事人缺失,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坚持家庭经营承包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一些问题。例如订单合同的签订就可以直接与当地的合作社作为“卖方”,合作社内部实行严格的会员机制,对于违反合同规定的会员可以依据合作社的相关管理办法加以规范。这样就不会给签订订单的“买方”留下后顾之忧[2]。
1.2.2 分析预测市场并拓宽销售渠道。由于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农户难以获得企业的收购订单。特别是福鼎市的白茶产业,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茶品。实地调研时,农业局的相关人士提出,当地白茶的订单农业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市场途径少,没有销路。福鼎市是白茶的主要产地,在当地销售价格无提升空间。随着白茶名气的逐渐上升,原产地以外的白茶需求者应该成为更为主要的消费群体。由于单一农户的力量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寻找新订单[3]。因此,合作社的优越性也得以体现:针对农产品进行供需的合理分析预测,并指导生产。此外,合作社可以派专人到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寻找销路。这样就能使当地的本土订单农业的发展跳出被动的局面,不用等待订单上门,而是农户自己去寻找订单。
1.2.3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并签订订单农业合同,其基础在于农户们生产出的农产品应该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个体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定有很大的差异。以茶叶为例,某些企业就会对收购的茶叶有较高的要求,如芽尖的长度必须在10~12 cm等。但是合作社一旦建立和运行,就可以对合作社里的社员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与要求[4]。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统一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2 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根据当地的调研情况和所调查的具体资料看,近年来,福鼎市政府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合作社准入机制尚不完善
分析认为,此问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之初就已存在。据福鼎市农业局反映,“当地合作组织注册十分不完善,现存大部分的合作组织并非充分发挥应尽职能,只是一种跟风,成为获取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四五年前全市只有10多家合作组织,而现在已高达100余户。据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可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97%以上以各类协会的形式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有的是在主管部门或者乡政府进行备案。
2006年福鼎市专业合作社有2家;2007年实际专业协会12个,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5家;2008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家;2009年8月底,各类专业合作社数量达94家;据福鼎市政府网站2006—2010年统计年鉴可知,2010年,福鼎市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已达137家。福鼎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短短的4年间竟然增长达68.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87.69%,而仅2008—2009年年增长率就高达291.67%。这也印证了农业局所描述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不仅在于当地政府和合作社负责人的自身利益关系,也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有关。例如合作社合法地位的问题,直至2006年《农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才正式确立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地位、职能以及相关细则。
篇4
一、情况概述
在距离林州市向南30公里的地方,坐落着可谓山区乡的样板——茶店乡。该乡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占地90平方千米,其中十分之九的区域为山峦和丘陵,总人口3.4万,共有23个行政村,101个自然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居住分散,土壤不够肥沃,自然条件比较恶劣。近些年,当地干部认真分析当地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把力量集中在畜牧养殖业和坡地经济上,打造出以畜牧养殖业、经济林种植和中药材种植为主干和支撑产业的特色镇:共建1座养鸽场、100余座养鸡场和1500余座养猪场;合计种植杏树、李子树、桃树、葡萄树等200亩,核桃树2500余亩,花椒树600余亩;打造出以辛夷、黄芩、、血参四大品种为核心、面积达1.7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有8个中药材百亩园、3个千亩方、1个万亩区,12个示范村,并改善了胡家沟、茶店两个中药材种植千亩方,该乡共计4900余户参与到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超过5640万元。
二、合作社概况
茶店乡的地貌导致交通运输极为不利,牲畜喂养成年后不好运输出卖,果子运不出去导致滞销,中药材被收购商压低价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地干部借鉴外部经验,从实地出发,号召各村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消除了大家的后顾之虑,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当前,全乡共有3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会员有3351人之多,其中34个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个畜牧养殖协会共有中药材种植会员3106人,养殖会员240人;1个机械专业合作社有
机械会员5人。
三、掌握四个认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现代农业经济组织。”在充分研究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对提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强现代农民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将来农民日趋联合,跨区域产生板块式大产业的主力经济组织即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始阶段。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生态区域、同产业之间会日趋联合。目前尚未基础工作,各个产业的分散基础工作由分散的合作社来做。随着合作社的逐渐壮大,将有总社和分社的区别,
从而逐渐实现同一产业的大合作。在分析发展趋势和国外经验后可以得出结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注定要增强县域经济的特殊企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以农业为主的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支撑力量。
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力量。规模、质量和价格是当今市场竞争的三个必要因素。生产规模和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地位和价钱。产生规模和形成按标准化生产必须要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加之进行深加工、包装以及采取品牌战略等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和充实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内部结构已经产生新变化,但存在的问题是“分”十分清晰——分开到户经营,但“统”的服务功能却在下降,而农民自我服务的方式又十分匮乏。组织农民“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供应农业资料,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产后提供加工销售、包装等服务,合作社的收入按照法律和章程规定进行合理分配,十分给力地解决了当下“统分结合”中“统”的不足难题。
4.政府正确引导从政治上有力保障了合作社良性发展。当下,出现了许多自觉自愿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其目的是为了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和维权的成本。而真正要做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游刃有余,推动区域性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乡政府必须要实际出发,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领广大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审时度势地将其联合并发扬统一组织优势。
四、措施与办法
搞好三个结合,促进“四个统一”
1.紧密结合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机制和举措——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经营主体是发展规模经营的前提,我省的专业合作社多为“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服务型合作社,土地入股,集中经营毕竟是少数,目前应进一步加强土地股份合作,在经营机制上做出变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来发动、培养、创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2.紧密结合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为现代农业的第一道关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关键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行。质量安全与产业的组织化息息相关,组织化是标准化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产业化的提升离不开组织化和标准化的实现。在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坚持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实现的程度和好坏甚至决定了专业合作社的未来。
3.紧密结合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由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方针的不断落实和深度推进,我国将增强对农业产业的帮扶力度。乡一级政府应在政策上倾斜、行动上支持专业合作社来承担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建设项目,因为专业合作社独具高效、民主、透明和效率高的优势和特色,是国家扶持项目最安全可靠和行之有效的实施主体。
篇5
关键词: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4-0071-0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 年7 月1 日正式实行以来,北京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北京市农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北京市密云县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在合作社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近几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通过分析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创建全国百家无公害蔬菜示范县之一。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密云县积极发展以“企业+基地+公司”为产销模式的蔬菜经济合作社组织,全县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密云县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到2012年为止,全县共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25个,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11.94%,参与农民达到5 957人。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其他专业合作社同步发展(表1),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2012年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达到2.54万元,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资产规模看,2012年密云县1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3.498亿元,占全县23类行业合作社总资产的25.93%,居行业领先地位。其中资产总额超过1 000万元的蔬菜合作社有11家,占全县所有资产超过1 000万元的合作社的47.83%,资产总额在500万~999万元的有8家,占全县同类合作社的20%。
2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布局
2.1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各乡镇的区域分布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及人口分布等存在差异,密云县17个乡镇合作社数量分布情况不尽相同。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的乡镇是西田各庄镇,有24家;除此以外,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超过10家的乡镇有河南寨镇(19家)、十里堡镇(18家)和太师屯镇(12家),其他乡镇(密云镇、穆家峪镇、溪翁庄镇、北庄镇3家,东邵渠镇、高岭镇7家,新城子镇、古北口镇4家,不老屯镇9家,巨各庄镇6家,石城镇1家)蔬菜合作社数量都在10家以下,其中大城子镇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各镇合作社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2.2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分布
从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看,资产总额在1 000万元及以上的合作社数量比重最小,仅占9%;比重最大的是资产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达到了50%;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仅占40%,其中资产总额100万~499万元的占24%,500万~999万元的占6%。总的来看,合作社资产规模的分布也不均衡,近3/5的合作社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
2.3 密云县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参与成员数
合作社参与成员数是合作社发展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从密云县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量看,溪翁庄镇与密云镇各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超过150人,其他各镇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都在100人以下,有6个镇合作社平均成员数在20人以下,其中大城子镇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表2)。从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与各镇蔬菜合作社数量对比可以看出,西田各庄镇、河南寨镇、十里堡镇虽然蔬菜合作社总数居于密云县各镇前列,但这几个镇各个合作社平均参与成员数较少,每个合作社带动菜农户数较少,各镇蔬菜合作社菜农参与规模大小存在差异。
3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除了存在区域分布、资产规模分布、参与成员数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外,以下问题也比较突出。
3.1 品牌意识不强,阻碍蔬菜合作社发展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多为产销大户或“本地能人”,他们多数为初、高中毕业,种植经验丰富,但缺乏先进产品营销意识。从调查数据看,只有河南寨镇下屯种植专业合作社、古北口镇龙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个合作社拥有注册品牌或进行过产品认证,仅占所有合作社数量的5.6%。其他蔬菜专业合作社均未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大多数合作社未能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因此,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3.2 产后加工严重滞后,影响蔬菜合作社产品高位发展
密云县蔬菜合作社缺乏蔬菜加工能力,蔬菜冷藏成本较高,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以直接销售为主,销售利润较低。密云县只有12个乡镇(穆家峪镇、十里堡镇、西田各庄镇、东邵渠镇、新城子镇、冯家峪镇、古北口镇各1家,河南寨镇、太师屯镇、高岭镇、石城镇各3家,北庄镇2家)共有21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与蔬菜相关的加工企业更少,其中1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只有3家拥有自己的加工企业,不能满足密云县现有蔬菜加工能力的需求。
3.3 资金缺乏,限制合作社科技化、信息化步伐
科技化、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3]。密云县蔬菜合作社也开展了多种方式培养农民的科技化、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能力。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与涉农高校合作培训等方式,蔬菜种植户的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对市场供求信息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但由于资金缺乏,大部分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信息来源和传递主要依靠密云县政府和农业部门,没有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市场信息交流存在滞后性,影响农产品交易的时效性。从调研数据看,蔬菜合作社都没有自己的专门网站,都依靠农业部门、合作社服务中心网站进行信息交流,不能体现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特色。
4 促进密云县蔬菜合作社合理发展的建议
4.1 发挥蔬菜合作社组织功能,培养内部人才,吸引外部优秀人才
积极发挥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功能,结合蔬菜产业的特点,对菜农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合作社为纽带,广泛联系涉农院校、科研部门,建立长久的培训交流机制。提高合作社理事长的领导能力,使“带头能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大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注重引进大学生村官,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合作社,服务合作社。
4.2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促进蔬菜加工产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密云县政府加强了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密云县蔬菜合作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蔬菜加工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影响了蔬菜产业的效益提高。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蔬菜加工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蔬菜合作社建立自己的加工企业,使蔬菜加工企业享有合作社所拥有的政策优惠,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合理引导蔬菜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的发展,建立大型冷库,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使合作社、加工企业以较低价格使用。同时要加强对“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的监管,严防公司侵害合作社与农户利益的事件发生。
4.3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蔬菜合作社的市场信息传递能力
合作社要加强内部融资能力。由于蔬菜种植户自有资金有限,再加上金融机构对所贷出款项无法跟踪监督以及蔬菜生产的不确定性,造成农民贷款的难度很大。首先,在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联保贷款,可以分散贷款风险,解决小农户燃眉之急。其次,由密云县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建立专门针对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农民联保贷款的“担保法规”,也可以出资成立专门为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还可以允许合作社之间互相担保,以此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渠道保证,促进合作社发展。
同时,蔬菜生产易受到供求关系、运输及劳动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蔬菜生鲜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因素是影响蔬菜种植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蔬菜合作社要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市场信息的及时传达,为蔬菜销售畅通及价格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家林.石林禾谕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253-254.
[2] 郑丹,王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2):138-140.
[3] 区海杰.从化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选择[D].兰州:兰州大学,2011.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getable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n County
CAO Meng1, LIU Ruihan1, WANG Liangzhong2
(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102206;
2.Specialized Farmers Cooperatives Center of Miyun County in Beijing )
Abstract: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125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n country, w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an county, such as the
imbalance in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assets scale distribution, shortage of talents, lack of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erfec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presented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 and broaden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so on.
Key words: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Vegetable industr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blvt-21)” 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0-009)”和“北京农业产业安全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曹萌(1988-),男,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电话:18811511662,E-mail:
篇6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 新农村 农机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6-01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截止2008年底,在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已经有7860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293万户,共有约753.7万户从中受益,从业人员总计26.8万人,在从业人员中,相关技术人员达到4.2万人;采用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农田作业面积达到12000kh时,其中包括机播作业面积2571.3kh,机耕作业面积467.7kh,机收作业面积3364.7kh,机械植保面积836.7kh;其中服务所得总收入达到56.5亿元,仅天剑作业收入就高达49.6万元;同时,各类农机农具数量达到38.4万台,包括大中小型拖拉机共计13.2万台,水稻插秧机1.6万台,联合收割机4.5万台,配套农具设备21.8万台,总资产超过2.6亿元。此外,相较上年同期,农机专用合作社数量增长77.2%,服务总收入上涨60.6%,服务总面积增加67.3。
2.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2.1组织形式的构成
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牵头主体进行划分,其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首先是能人带头型,主要是由某一地区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农业带头人为主,由这些人牵头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其他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愿参与。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就是以这种模式进行的;其次是农机服务机构兴办型,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进行资源优化和重组,在农村地区不断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再则是村委会主办、督办型,村委会干部和村民有脱贫致富的决心,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利用村委会的资金来进行扶持,鼓励村民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后是协会与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通过协会会员的模式来传递农机发展的优势,进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协会会员中的影响,并以龙头企业作为标杆,不断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其中构成的会员主要由两类,一类是农机手相互之间的合作,扩大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力,使起规模不断扩大,进而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另一类是农机手与农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实现农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实现农业耕作的机械化,为农业自动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服务模式
在服务模式方面,可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土地托管”模式,农户以出租土地的方式将土地托管出去,合作社在一定时限内会对出租土地的农户给予土地租赁金或现粮,农户可以不用自己劳作即可获得现金或口粮;其次是“一条龙服务”模式,主要是利用合作社的高度机械化,农户支付给合作社一定数量的资金,这笔资金作为服务费来雇佣农机合作社来代替农户完成农业作业,每季粮食收成全部归农户所有;再则是“菜单式农机服务”模式,农户可以自行选择所需要的机械化服务,缴纳相应的费用后,农机承包者将会为农户完成农户指定的农机作业服务,这样针对简单的农活农户可以自行解决,复杂劳动量大的农业作业则雇佣农机作业来完成;最后是“跨区作业”模式,跨区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开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农民农业作业的效率,同时跨区作业正在由单一的小麦机收向多种机收模式转变,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利用机械来完成农民的田间作业,将农户与农机联系起来,完善了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机制,使农村地区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具有鲜明的时代标签。
1.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产能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方面相对充足,因而能够购入普通农户无法购买的大型机械设备,采用现代化、机械化的耕作以提高农田作业的效率,并且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讲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覆盖率。黑龙江省采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松土、翻土作业,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翻松的效率,改善了农作物的种植质量,粮食单产提高20%左右。
2.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重组,使农村经济发展提速
农机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作业方式,采用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农村劳力能够向其他行业分流,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机专用合作社推出的“一条龙”式服务模式使更多的农村劳力可以外出务工,而不必过分担心田间地头的农事,实现“坐收渔利”。资料显示,浙江省有85%的撂荒农田转包给农机专业合作社。此外,合作社利用机械化实现大幅增产,一方面减少了土地生产性支出,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3.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为农民创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农村农田作业效率与生产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依托于技术优势使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顺利实现“科技下乡”工程,在原有农机工具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拥有标准的农机设备,同时还有高性能收获机、深耕机、精密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激光平地机等多种高技术农机。据了解,仅在山东、山西两省的调查中,加入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与单独使用农机的农户在产量上增加20%-30%,纯利润提高3成以上。
4.保证安全生产,构建专业化管理平台
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人们对农机的使用量较大,因而需要注意农机的安全与维护等问题,在农村地区积极宣传国家的农村政策,让农民朋友掌握农机使用技巧,并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在农机的保养方面指派专人进行走访,确保农机使用的安全性,并延长农机的使用寿命。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下,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应农业现代化趋势而生的,极大的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农业耕作的问题,因而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促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入产业化、正规化。
1.实体化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势必要导致市场恶意竞争情况的发生,因而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单一性的发展模式,利用实体经济来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2.专业化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要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切实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民创造福利才能够得到农民的认可,同时壮大自身实力,引进科技含量更高的机械化设备,继续提高农业作业的效率,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构建新型的农业产业结构。
3.完善农机技术培训机制
若要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推广和普及,确保农户掌握和了解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技巧,就必须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有助于农户更好的操作农机,进而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
4.精品工程的建设
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比较混乱,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没有比较权威的品牌,要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来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形成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将其融入到市场经济中进行市场化运作,多方融资来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品牌。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思路
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提供农地作业效率,似乎连接农业快速步入机械化与现代化的重要纽带,在前言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任务量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在机械化的带动下有条不紊的发展,使农地的出产率、农户的作业效率和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是改变农村经济生活水平落后局面的重要力量。
针对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而言,其发展思路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注重规划制定的科学性,结合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定农机的发展方向;其次在政策上要加大补贴力度,政府要在财政上进行统筹并划拨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不仅包括机械设备的引进,同时还包括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再则要强化针对农机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学习,从整体上提高合作社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具活力;最后要注重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化,不断开拓和延伸服务领域,在内部形成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趋规范。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生事物近年来的发展速度的非常快,尽管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就其在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必将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而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使管理日趋标准化,对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整体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邹雷;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M];长江大学;2013(05(01)
篇7
关键词: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深入实施现代化大农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加快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增强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以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鸡西市农机合作社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规范化程度不高、机制不灵活、融资渠道不畅、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缓慢等,已成为制约鸡西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因素,延缓了区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步伐。本文针对鸡西农机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鸡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1 鸡西市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概况
鸡西是拥有728万亩耕地、193万人口的农业大市,是我省东部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截止2014年底,现代农机合作社总量达到26个。主要分布为:密山市6个,鸡东县3个,虎林市14个,市郊3个。已建成运营的19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747户,入社土地14.9万亩,租赁土地0.9万亩,代耕16.99万亩。合作社总投资22,709万元,其中,农机装备投资16,500万元(含国投资金9,900万元),占地建设面积18.35万平方米,库棚面积5.95万平方米,配套机具815台(套),其中,拖拉机210台,收获机153台,播种机49台,插秧机87台,其它机械245台。2014年合作社总收入达到17,755.3万元,总盈余6,786.7万元。没有运营的7个合作社正在进行设备采招。
1.1 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速度有所加快
2012年底,鸡西市现代农机合作社总量为14个,近两年,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扶持,2013年、2014年两年省共批建12个,两年来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数量较之前四年增长了近1倍。全市现代农机合作社总量达到了26个。
1.2 现代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的面积进一步扩大
2013年入社农户1,512户,入社土地面积7.66万亩。2014年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宣传指导力度,积极推动农民带地入社,2014年预决算数据表明,入社农户已发展到1,747户,入社土地面积达到14.9万亩,增幅94.5%,平均每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自营土地面积达到7842亩,较上一年度增加了43%。
1.3 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依照《农民合作社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建设,合作社的运营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密山市保时峰现代农机合作社分别被评为国家级规范社和省级规范社。
1.4 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日趋向好
2013年合作社总收入11,349万元,总盈余2,702万元,2014年19个投建运营的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17,755.3万元,总盈余6,786.7万元,分别增加了56.4%和251%。鸡东县新华现代农机合作社、鸡东县长山现代农机合作社由于土地零入社,仅依靠代耕、代种、代收服务维持经营,而出现了较大亏损,折旧提存后分别亏损了145.18万元和63.71万元。
1.5 现代农机合作社设施投入逐渐增多
截止2014年底统计,全市现代农机合作社粮食烘干设备达到6台(套),日烘干处理能力达到1300吨,设计仓储项目9个,仓容32万吨。新型播种机、收获机、改良补充装备26台(套)。
1.6 现代农机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合作社理事长、经理、财务、机务人员参加省、市各级专项培训班。
2 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机合作社在示范、引领、带动和致富作用不断增强,在推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逐渐成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重要经营主体的同时,规范运行机制、保障资金投入、探索管理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提供配套服务、引用专业人才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日益凸现,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
2.1 规模化经营迟缓
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土地分散经营,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标准低下。惜地农民多,参与意识淡。鸡西东部地区农民自耕土地小有规模,少则几十亩,多则上千亩、几千亩,收益相对稳定,入社积极性不高。加之对现代合作社认知不多,以及连续前两年自然灾害影响,看不到特别好的效益,农民入社顾虑重重,不愿意带地入社。
2.2 融资渠道不畅
金融信贷门槛高,合作社质押物权少,影响现代农机合作社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组建一个旱田合作社自筹资金400万元,场库棚建设资金250万元,加上自营耕地生产资金、耕地租赁资金,使得合作社投资规模过大,自筹资金过多,场库棚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缺口大,而地方政府很少有相应配套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政策支持。
2.3 规范化程度不高
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依法治社意识不强。不能按照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运营合作社。现行的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适应,内部核算方式繁琐,重点环节抓得不细,不到位。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
2.4 服务建设滞后
农机后续服务跟不上,缺少维修、配套等服务,指导合作社内部管理还不够针对有效,有的地方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运行机制,影响了农机合作社作用的发挥;合作社服务明显不足,管理制度、运作机制规范完善跟进不够深入,个别现代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盈余分配、民主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示范带动不强。
3 加快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3.1 增强政策针对性
要放宽政策,放手实践。根据现实状况,针对村办、农民合作社办、企业办,以及场县共建联合办等不同特点,分门别类,细化措施,一社一策,积极推行企业加农户、社区(合作社生产服务区)加农户、垦区加园区(先进技术示范区、核心区),以及社社联合(农机与农民合作社)、种养加结合等措施办法,探索有效形式,千方百计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要积极扶持,保障权利。探索粮食奖励资金扶持支持合作社办法,积极争取种粮大户、粮食主产区奖励资金用于合作社发展。
3.2 增强制度执行力
要依法量化资产,依规健全制度,用法规及制度约束和规范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要研究建立保障机制,探索强化现代农机合作社财保、险保、企保等有效方式方法;要研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收益分配有效形式,依法依规保障入社成员利益,实现双赢共进。要研究健全制度约束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决策、执行、监督协调有力的运行体系。重点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落实,依法建社,依法管社。
3.3 增强指导实效性
要搞好政策宣传,做好生产服务,抓好技术指导,帮好规范建设,切实解决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合作社体制机制、管理运行、收益分配和软硬环境建设方面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切实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现代农机合作社。
3.4 增强规划引领性
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高质量运营原则,全面推进合作社建设,按省、地区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布局,认真统筹规划,摸清底数,做好计划统筹,择优择机依次有序开展合作社呈建申报等工作。要重视和加强合作社从业人员知识素养培育,开展合作社知识的普及教育,着力提高农机合作社人才素质。要重视和加强职业能力提高,进一步开展合作社经营管理、财务核算、驾驶操作、维修管护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活动。要重视和加强管理能力提高,增强合作社市场研判和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刘雨欣,张梅.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4).
[2]刘仁超.对崇明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机化,2010(03).
[3]黄祖辉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03).
[4]张立光.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4.
篇8
关键词:农户;专业化;茶叶合作社;入社意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19-04
引言
农业作为关系民生的基础产业,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当前国内农业双重比较优势丧失的背景下,农业的发展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农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未来专业化发展的一条可行性道路,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后,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破土而出。国内对于合作社的研究,从早期对国外合作社的学习探索和对国内合作社的内部制度研究(国鲁来,2001;秦中春,2007),转变为目前对国内合作社真实性和规范性的探讨研究,有学者认为,由于异质性和政策性因素现实中难以存在真实的合作社(邓衡山等,2014),但大部分学者对于合作社仍持乐观态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联合起来,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事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求,开发和保护自己正当利益的自治联合体或经济组织(秦中春,2007)。
一般认为,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数越多,农户参与程度越高,那么合作社发展越稳定,对于农业的专业化发展越有利。而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度并不高,对推动农业专业化所起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依法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128.88万个入社农户约9 4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5%左右。而根据黄山区农业委员会截至2015年6月底的统计数据推算,安徽黄山区的茶叶合作社农户入户率仅为4.5%~6.8%,远远不及全国农户入社率水平,茶叶合作社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因此,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对提高黄山地区的茶叶合作社农户入社率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黄山地区的茶叶产业化发展,在“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发挥安徽黄山地区的名优茶优势,实现茶农的增收、茶叶产业化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传播。
一、理论分析与数据描述
(一)理论分析
农户作为茶叶合作社的主体,他们的加入意愿受到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主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里主要考察影响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内部因素,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农户户主特征。农户户主特征主要包括农户的年龄、农户的性别、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户对合作社的了解程度这4个变量,研究把主导家庭发展的的农户作为户主,认樗们在决定家庭茶叶生产经营的相关事宜上具有主导作用。
2.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比较宽泛,此处主要针对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农户家庭的农业劳动人口数以及农户的家庭茶叶种植年收入3个变量进行分析讨论,划分家庭人口数与家庭农业劳动人口数主要是出于对农业兼业的考虑,理论上农业劳动人口数越多,即同等规模下的农户家庭兼业程度越低,对茶叶种植的自主性越强,那么对于合作社的依赖程度越低,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越低。
3.农户生产特征。农户的生产特征主要考察农户的茶叶种植年数以及农户的茶叶种植面积,前者关系农户的生产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后者反映农户的生产规模。
(二)数据描述
1.数据来源。研究根据调研需求进行样本选择,最终确定了新明乡举坑村和谭家桥聂家山为样本村。新明乡举坑村位于黄山区东北部,靠近太平猴魁的生产发源地猴坑,而黄山区谭家桥镇聂家山地处黄山区东部,以黄山毛峰为其特产。两个地区均符合样本村选择的条件,具有较好的样本代表性。研究者在两个村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为86%,样本村的大致概况(见表1)。
2.样本数据描述。研究依照前述理论分析的影响因素讨论和二元模型建立的需要,将调研得到的农户数据进行整理,表2是整理后的样本数据结果。
二、实证分析结果
研究运用Eviews计量分析软件建立一个二元的Logit Regression(Robust Covariances:Huber/White)模型,模型表达式如下式(1):
Ln(pi/1-pi)=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μi (1)
(1)式中,pi表示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概率,X1~X9分别如表2所示,β0表示常数项,β1~β9为待估系数,μi 为随机误差项,最终的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见下页表3)。
综合上表分析,对于影响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户户主特征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
首先,农户的年龄对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产生负影响,即说明农户的年龄越高,他们对于合作社这一新型组织的接受程度越低,他们越倾向于传统的小农经营,对于接受新事物的风险偏好程度更低,故而加入意愿较弱。其次,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产生正影响,反映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合作社的接纳程度越强,越能从长远角度分析合作社利弊,加入意愿也越强烈。此外,农户对于合作社的了解程度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不产生影响,结果与预期不符。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样本农户对于合作社的了解程度均比较低,而且农户之间是否加入合作社的结果是彼此产生影响,故而与预期不符。
(二)农户家庭特征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
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不产生影响,而农户家庭农业劳动人口数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是产生负影响的。调查表明,这是因为茶叶生产具有强烈季节性,使得农户兼业与自主进行茶叶生产经营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故而农户并不依赖合作社。农户的家庭茶叶年收入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是产生正影响的,主要是因为农户的家庭茶叶年收入越多反映该农户对于茶叶收入的期望值越高,在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希望加入合作社来规避风险,获得更高收益。
(三)农户生产特征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
模型结果说明农户的茶叶种植年数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不产生影响,而茶叶种植面积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产生负影响。研究认为,种植年数的增加伴随着市场交易次数的增长,但难以改变小农户的市场被动地位,而种植面积的多少却决定着农户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能否产生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故而种植面积大的农户可能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交涉地位,从而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实地调研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农户入社率不高反映出当前中国农业仍以小农经营为主,小农经营的思想根深蒂固,也反映出有关部门对于合作社的宣传以及合作社自身经营管理的不足。即使现有状态下的小农家庭经营不可否认是十分有效率的(舒尔茨,1987),但在未来人多地少和环境气候恶化的压力下,专业化经营更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的要求。同时调查显示,农户对于加入合作社还是持有一定倾向心理的,只要能解决好农户的收益问题,做到真正为农户谋利益,那么合作社就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黄山地区就可以继续推广发展茶叶合作社。
(二)对策建议
黄山地区要真正发展茶叶合作社,必须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适当方式大力宣传合作社,当前的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同时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教育水平并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够。为此,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针对当地农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宣传,确保农户能够深入了解合作社这个组织。第二,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户的教育培训,培育新型的技术型茶叶农户,生产高质量的茶叶,以名优茶来保证当地茶叶的持续发展。第三,合作社自身要积极寻找市场,在政府的政策号召下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努力推广茶叶品牌,让茶叶得以发挥品牌优势获得更多收益,并在市场中适当进行茶叶生产链的延伸,创造更多价值。第四,加合作社契约紧密程度,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公约条款应予以法律效力,将农户与合作社紧密联系,使得合作社和社员之间有良好的监督互相监督,保证合作社的效益。同时,通过奖惩制度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合作社内部的良性竞争推动合作社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中春.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一种选择――基于苏州市古尚锦碧螺春茶叶合作社改制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7,(7).
[2] 蔡荣,韩洪云.农户参与合作社的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苹果种植户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2,(5).
[3] 邓衡山,等.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现实检视――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农民合作社[J].中国农村经济,2014,(7).
[4] 刘勇.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 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4).
[6] 潘劲.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J].中国农村观察,2011,(6).
[7]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Participation in The Tea Cooperatives
――Based on Survey in Anhui Mount Huangshan Area
LI Xiao,JIANG Chang-yu,ZHU Ning,SUN Kai,JIA Wei-guo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篇9
一、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发展及融资概况
(一)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北美地区农产品价格下跌,极大影响农民收入,削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当时在国际市场上,面对欧洲国家和亚太地区农产品竞争,北美地区农产品出口减少;而国内农产品需求降低,居民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出现了农产品相对过剩、价格下跌的情况。为了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美国许多州出现了农民自己筹资建立的合作组织,主要从事具有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2]:1992年1月,北达科他州农民成立以小麦加工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的面食食品加工公司;此后,明尼苏达州、南达科他州等纷纷建起创新的合作组织,被称为“新一代合作社”(NewGenerationCooperative,NGC)。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明尼苏达州的美国方糖合作社、南达科他州的大豆加工合作社、北达科他州的通心粉种植合作社、北达科他州的北美野牛加工合作社以及爱荷华州的火鸡养殖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也很快在加拿大南部地区发展起来。
(二)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融资特点
北美新一代合作社与传统的合作社模式有较大区别,融资方面更具有自身特色。美国的新一代合作社的融资特色表现为[3,4]:第一,社员入社的股本出资额较高。为了满足合作社的发展要求,新一代合作社实行交易份额制,每位社员必须按照交货量来支付相对应的股金,每股金额根据原材料加工数量与总投资之间的定额来计算。一般来看,社员的入社支付股金在5000~15000美元之间。社员也会因为入社费用较高的关系而更加关注合作社的发展。第二,对社员持有的股本有最高与最低等诸多限制。社员不能自由退股,但允许股份转让,合作社一经建立,成员数就基本稳定,不再吸纳新社员。社员持有的股本占总资本的40%~50%,其余资本通过发行优先股,吸收外部投资而获得。第三,社员持有股本与非社员持有股本的权益不同。社员缴纳股本之后,享有同投资额相当的交货权。社员须按自己缴纳的股金数额交纳数量充足的初级农产品,如果交货不足必须补偿合作社的损失。社员资格受限制,但社员的交易权在经过董事会同意后可以转让和买卖,不仅可以转让给社内社员,还可以转让给社外人员。非社员可以购买优先股获得投资入股的报酬,但是没有投票权。第四,发展新项目需要增资,增资方面主要通过发行新股由原有社员认缴,或是通过向外借贷的方式获得。由于合作社的资本存量固定,它就可以获得银行的优惠贷款。第五,在特定条件下社员有赎回权。社员死亡或者达到一定年龄,可以由合作社赎回其股权或是转让交付。赎回义务履行的前提是该合作社的董事会愿意购买会员权益,以及有明确的规章政策规定。董事会的决议对于赎回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会员之间很少见。加拿大新一代合作社尽管各社利益联结机制不尽相同,但是和美国新一代合作社一样,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也采用权益融资方式,发行两种具有不同权益的股票,给社员的返利一般根据社员的惠顾额进行,分红则按照股份分配[3]。如萨斯喀彻温省的小麦合作社对外发行A、B两种股份,A股为社员股,持有者具有投票权,但没有参与分享投资收益的权利;B股是上市股,社员和非社员都可以认购,持有者没有投票权,但有参与分红的权利,任何持有者的持有量不能超过B股总量的10%。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为小麦合作社带来巨额资本,也稳固了它的资本存量和社员构成,便于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北美新一代合作社通过高额入股、股金和交货合同可以转让、社员的进入和退出有一定的限制等做法,一方面使得合作社有了数目可观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使合作社有了固定的资本存量,从而有效解决了资本不足的问题。它以权益融资为主、负债融资为辅的方式筹集资本,在权益融资的基础上向专门的金融机构进行借款,这样既能以固定优质的资本存量获得银行贷款帮助,又能多渠道的扩大资金来源。新一代合作社还积极地进行商业化运作,取得了农业产业经营上的较大成功。
(三)政府对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融资帮助
美国新一代合作社在这方面较为典型。美国政府将合作社视为自治、社员所有和管理的企业,给予巨额财政税收扶持。设立农业部农业合作社管理局专门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帮助,并从法律上对主要与社员进行交易的合作社免除公司所得税,避免重复征税,一般农业合作社享有只有工商企业纳税的三分之一左右的低税赋,比一般的企业更占有融资优势。美国国会通过《卡帕—沃尔斯坦德法案》和《海外合作社发展法》,使合作社免受垄断的限制和扩大了在海外业务上的授权。政府还给予农业合作组织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援助,除设有中央合作社银行外,在全国12个农业信贷区分别设立一个合作社银行。这13家银行以全国约6000家农村合作社为贷款对象,是合作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4]。合作组织能够享受到合作银行提供的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和保险保障[5]。
二、我国农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农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
我国农业合作社成长速度快、涉及面广、影响大不容小觑,农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问题更是不可忽视。据调研资料显示,我国农业合作社有80%以上的机构普遍处于融资难困境中[6]。农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量大,而已获得金融支持数量相对较小,缺口很大;融资渠道狭窄,大量合作社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辽宁省为例[7],截至2010年5月,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053个,社员总数达到48.2万户,合作社为社员及非社员农户代购农资达到35.56亿元,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达到89.8亿元,从合作社流动资金占有量来计算融资需求很大;共有26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开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业务,为2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计发放贷款4.85亿元,其中对社员发放贷款4.04亿元,占合作社贷款总量的83.43%,而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身份获得贷款仅为141个,占合作社总数的3.33%,金额只有0.8亿元,占专业合作社贷款总量的16.57%,远低于合作社社员通过小额信贷形式获得的贷款数量,无法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
(二)我国农业合作社融资难的原因
1.农业合作社内在制度限制其筹资能力农业合作社是“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它采用社员缴纳一定数量的股金入社的方式进行设立,没有最低的股金限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并按照为社员销售的产品数额分配盈余[8]。因此,它的股权融资极其有限,资金积累能力差,难以取得负债融资。我国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以社员出资入股的股权融资为主,这些资本金除去各种营业费用之外,用于经营的剩余资金并不多,而社员大多数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只能将小部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这样也就无法聚集大量股金。很多合作社依靠自有资金维持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都存在困难,就更谈不上提高盈利能力了,所以农业合作社盈余积累较少,而且现有的盈余分配机制也不具有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而我国农业合作社负债融资则主要来源于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正规商业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多,而且农业合作社常常不具备办理贷款业务的资格,资产难以成为抵押品,经营风险、对贷款需求的多样性等更使得金融机构对其开展贷款业务难上加难。
2.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问题导致经营可持续性差我国的农业合作社大多建立时间不长,经营管理方面还处于摸索时期,缺乏管理经验,管理人员也常常变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财会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财务公开性差;业务经营也缺乏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产品销路有限,盈利数额少等。这些不仅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其进行贷款审查,也导致了农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困难。
3.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资格审查条件不够灵活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抵押贷款金额能够符合农业合作社的借贷资金需求数额,而小额贷款的要求对象和数量都不符合。抵押贷款需要有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品,农业合作社缺乏抵押品,有资格作为抵押品的农村土地也因为其作所有权、使用权、抵押出让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法律限制丧失了抵押资格。农业合作社由于自身经营和收入来源不稳定,也使得金融机构很难为其办理贷款业务。我国缺乏真正的合作金融机构,也使农业合作社无法获得发展所需的信贷支持[9]。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的农业合作社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它每一步的前进都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帮助。中央、各地方政府纷纷努力,加大对合作社的财政资金帮助,但受扶持的合作社数量较少,资金支持力度不大。而且合作社的发展不能总是过分依赖于政府的帮助,它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现在,农业合作社的融资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缺少抵押担保品,没有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没有更多地生产、加工、销售的扶持政策,这些都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积极、深入的扶持和帮助。
三、北美新一代合作社对我国农业合作社融资的启示
(一)对初创期农业合作社融资的启示
对处于初创期的农业合作社,要借助内部制度的健全完善、扩大外部融资渠道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首先,完善农业合作社的内在制度,增强筹资能力。可以规定社员缴纳股金的最低限额,提高合作社自有资本额;“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也需要在进入合作社后,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不允许在短期内退社,即使有退社的社员也需要将这部分股份转让,来保证资本金数量的充足和稳定[10];合作社的分配盈余方式也可以进行改善,在一定比例的积累下,剩余数额按照销售比例进行分配;积极地吸引外部资本的投入。其次,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我国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需要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会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经常性公开财务状况;为员工举办定期培训,招聘专业人员;聘请专家指导,拓宽产品销路,扩大宣传推广,合理预算降低成本等,从根本上来解决农业合作社持续经营上的困境。第三,以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为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借鉴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经验,对于缺少抵押品的合作社可以通过合作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给与发展的支持,并且可以配合少量的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建立针对不同种类的合作金融机构,为生产不同产品和加工工艺的合作社提供贷款。而且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多以风险较大,期限较长的贷款为主,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贷款则可以提供风险相对较小、金额较少、期限较短的贷款。第四,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处于初创期的农业合作社由于缺少资金来源,还需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间接资金帮助。在资金帮助方面,可以由政府建立合作金融组织,专门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扶持;可以由政府建立担保机构,为合作社的贷款业务提供担保服务或是给与贴息支持;也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经营支持方面,可以为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和专家,加大对合作社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扶持力度,提供生产销售的宽松政策环境。
篇10
车至基地,行走其中,大白菜、紫甘蓝各植一边,一侧绿油一侧紫艳,蔬菜长势皆齐整而旺盛,一眼望去一展平畴,竟似无边际。而与田块中的静谧相较鲜明的是,办公区域的建设如火如荼,工人忙忙碌碌不停歇,现场好不热闹。这一切都在印证着,这是一个充溢着生机与希望的地方。
记者:之前以服务业为生,如今转向农业契机何在?目前基地概况如何?
:我们转战农业与政策不无关系,这些年来中央大力倡导农业发展,优惠倾斜政策不断出台,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农业发展前途可盼,我们又都出身农门,与农业有着切不断的情愫。同时国内经济形势的不乐观,也在客观上推动着我们积极转型,由此我们顺势而为,从服务业回归至农业。
2014年11月,我们仨兄弟联手成立了绿邦种植专业合作社,以1 000元/667 m2的价格流转了353.3 hm2土地,依地块集中程度形成了两处生产基地,分别为213.3 hm2及140 hm2,几年下来依靠之前多年的资本积累,我们已注入投资3 000多万元,目前基地仍在建设完善中。
基地以生产露地蔬菜为主,以松花菜、西兰花、紫甘蓝、大白菜、娃娃菜等为主打品种,以2015年为例,西兰花每667 m2年产量1 500 kg,松花菜3 000 kg,大白菜4 000~6 000 kg,甘蓝
4 000 kg,娃娃菜5 000 kg。此外还建有13.3 hm2育苗大棚,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空档期间种植西瓜、黄瓜、番茄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
记者:合作社采用什么样的种植管理模式来统筹整个基地的生产环节?
:我们的运营实质上类比于种植公司的股份制运作,整个基地的种植生产采用队长责任制,30个队长划田块而治,合作社统一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而种植环节则由队长组织农户务工完成,队长根据不同种植环节对劳力强度的需求不同,提供60~140元/天的不同等级日薪,合作社年季节性务工总人数高达5万余人次,每年劳务费支出500万元以上。
记者:运营2年以来,合作社在蔬菜生产、销售等方面形成了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在农业领域2年时间很难成大气候,我们目前仍属门外汉,合作社发展也还处起步阶段,各方面仍需不断摸索以待成熟,核心竞争力自是谈不上,不过可略谈一下这2年以来积累的些许有利因素。
2年间基地一直处在不断投入与完善中,目前已达到半机械化水准,物联网系统也建设完备,还花费数百万元购买了烘干机、拖拉机等大型设备,8 000 m3的冷库也正在修建中,为日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物质基础;为确保蔬菜质量,我们从养殖场直接购买牛粪经过腐熟后才施用,蔬菜产品已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同时基地种植规模较大,品种又较为集中,因而蔬菜的产量优势则相对更为明显,可一次性满足市场的大批量需求,节约需求方集货的人力物力等成本,由此基地也收获了同比市场更高的价格收益。
此外,2年r间运营下来,通过直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大中城市的16个蔬菜市场档口,承揽青岛、厦门等沿海城市的一些大型贸易公司的团购,及通过贸易公司中转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基地由此编织了一张通畅国内外的营销网,而为将产品更直接、更顺畅地出口,合作社今年已进行海关备案,以备明年的产品出口业务。这些有利因素,是我们过去2年耕耘的成绩,也是展望未来的动力,日后我们将继续积累发展有利的优势,最终形成与市场博弈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一切都还需时间的打磨与积淀。
记者:尽管成立时间不长,合作社已是崭露头角,创下了不俗的成绩,那在合作社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又产生了哪些社会效益?
: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作社的创办本身也是立于惠民的宗旨,自然创造社会效益也是我们除经济利益之外的又一追求。而这一追求主要反映在为农民增收上,增收渠道主要有2种:一是流转农民土地,二是提供务工岗位,目前我们流转土地及提供工作岗位的范围已分别覆盖了12个村,由此受惠的农民基本能拿到至少2万元的年收益;同时,通过蔬菜种植销售及资源共享还带动了周边5 000多散户及几家合作社的发展;除此,我们还以优先保障务工的方式主动承担了103户贫困户的扶贫任务,逢年过节合作社都送去节日慰问。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合作社用工的客观需求与政府的主观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记者:合作社发展局势喜人的背后,是否也存在一些担忧与发展痼疾?
:的确,“人”的问题是合作社发展最大的问题,其意有二:一是人才匮乏,二是务工紧缺。人才方面,因合作社选址于村,其发展环境很难留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虽目前合作社技术力量还较充实,有些技术人员虽曾于日本工作,但保守传统的思想及对国内农业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合作社创新的滞后,无论是品种选择还是种植模式都还处于保守阶段,创新动力严重不足,亟需敢想敢干又有专业能力的年轻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社做过很多尝试,还以马南村为试点,以助学奖励的方式来争取人才,考上大学的予以5 000~8 000元的助学奖励,立志学农并愿与合作社签订毕业就业合同的予以四年学费的全部支助,合作社展现的诚意十足,但限于各种因素目前看来还是效果甚微,解决之策还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劳务队伍的高龄化也是困扰合作社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合作社务工人员的基本年龄在55岁左右,青壮年劳力非常紧缺,为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我们为300多人购买了保险,但超60岁以上的保险公司都不予办理,由此加重了合作社用工的隐患。但“空心化”这个问题是农村普遍的大问题,一时之间难有对策。
记者:合作社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想法?在自身发展方面有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