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生态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是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基于自然界法则的生态系统,和天然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差异,它属于经营集约,投入的劳动较对,还与一些食用菌种植以及生物法的污水处理差异很大。而生态工程,主要实践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其产生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的,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是信息论以及系统论等现代化的生态学和基础理论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理论,它会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社会问题所影响。
2生态经济的概念
它会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并会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通过这种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能使林业生态工程中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都能得以体现。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生态功能的商品机制以及生态机制,这两者都是人类劳动所产生的,也是生产社会中的实用价值,生态机制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生态价值;而商品机制所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商品价值。人工林所产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都是在林业生态工程价值当中的,其中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量都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生态系统价值在组建的过程中就缺乏一定的平均机制,而且所有的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都有所不同,在定义其价值量的时候还是要依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来定,主要还是根据劳动时间来定,并不是社会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是由林业生态工程来来体现的,这不光表现在自然环境和资源上,还会表现在自然的环境和价值中,也直接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上。其中,使用价值一般都表现在林产品和林木等一些产品上,这些都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起到改善土壤、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以及防风沙等实用的使用价值,是企业生态产品不能替代的。而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时候,林产品的生态能力和产出价值都是要耗费人工劳动的,这样才能形成林业生态工程特有的生态经济效益。在这其中不光有经济效益产生,还会有一定的生态规律,这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其要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3生态经济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林业生态系统中,其设计对象和规划对象都是人工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并促进其长期和短期效益的统一性原则。通常的情况下,生态效益都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矛盾,要从各个两面入手,并考虑林地的具体情况,再重新调配投入的程度,使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并调整林种的种植结构,使营林水平有所提升。
3.2适应性原则
受到我国固有土地面积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林业生态体制比较完善,生态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各地气候差异比较大,在林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林业生态模式和类型,依据地理形貌划分主要有山区人工林、平原人工林等类型;依据林种划分主要有经济林、用材林、特种林以及防护林等类型;还有很多类型,这里不一一例举。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当地林区的情况,看适合什么样的林种,以选取相应的种植类型,要是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护林,地域属于亚热带或者暖温带气候,自然植被的分属就应该是落叶林区,而在东北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枫树、红松、以及桦树等种类,南方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马尾松、冷杉等种类的树种。林区的条件主要是选择种植树种的因素,不光要考虑到气候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水分和肥力的情况,不能片面去选择树种种植类型。
3.3层次性原则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尺度的工程序列体系,从横向角度看,可包括农户林、林场、农田林、区域以及国家各个网络层次,有小到“庭院经营型”林业生态工程,大至诸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纵向角度看,其层次结构是复杂的。因而应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产生各种层次水平的生态经济效益。
3.4动态性原则
基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环境建设工程来保证生物群落的建造;反之,利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促使系统生产力不断提高,从而林业生态工程能加速或缓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演替,使生态经济效益逐步得到再现。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进行动态跟踪调整。
3.5最优性原则
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考虑影响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的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生态因子和经济投入、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等经济因素,调控、设计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系统,从而使生物生产力最高,产生最佳生态经济效益。3.6实用性原则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具较大差异。在设计实施之前,人类就注重实用性,确定了明确的社会经济目标,进行人工干预,使产生的生态效益遵循自然法则,经济效益具有社会实用性。林业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的一切技术方案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在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建设防护林工程,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集资造林方法,运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林片、网、带相配置,适地适树的多种林木相并重,防护与生态经济效益相统一。因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立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还表现在灵活经营方面。由于自然森林生长周期长,人类对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在大范围短期调控比较困难,实施短、平、快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发展人工的丰产林、速生林等,都是这种实用性原则的反映。
篇2
范县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后,工程区年可增加活力木蓄积26.1万m3,增加产值15660万元,工程区的产业结构,将得到调整和优化。林草、林药间作,带动了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收入必定进一步增加,这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起到重要作用。
2采取的措施及经验
2.1强化宣传,培训有力,让政策深入人心为了搞好林业生态工程,进一步增强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范县利用电视、报纸、宣传车、发放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爱林、护林、育林风尚,并通过参观典型和群众算帐对比的方法,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发展林业、实行林业生态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生态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投资林业、发展林业的热情,有力地提升了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工作的质量和规模。
2.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造林质量一是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良种基地,基本实现了造林良种化。范县每年育苗面积均在1500亩以上,年可出圃各类优质北苗木300万株以上,基本保证了本地用苗的自给。我们共引进推广107杨、108杨,有效地改善了范县的林种、树种结构。二是示范推广了先进适用技术和建设模式,注重了树种间的合理搭配,长短效益兼顾,乔、灌、草相结合,营造混交林,推行宽窄行。实施中做到把好“五道关”,狠抓“三到位”。五道关指:规划关、苗木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三到位指:技术培训到位、配套设施到位、检查指导到位。有效地保证了栽植质量,提高了工程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了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林业技术推广和管护网络,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为林农提供服务。
2.3强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激励林业发展活力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范县积极探索新的造林机制,进一步完善林地、林木“三权”政策,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坚持谁造林,谁所用,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大力推广了承包、租赁、拍卖等营造林模式,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关注林业,投资林业,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兴办林业的热情。目前全县非公有制林占全部的95%以上,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2.4大力培育后续产业,努力实现稳得住、不反弹范县林地面积已达20多万亩,如何充分利用闲置林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我们因势利导,先后组织召开林下养蝉、养鹅、林下种植等项目推介会,并组织有关单位和养殖、种植大户到河南开封、山东封丘等地考察林下经济经营模式,扶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型生态经营。由于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全县共发展鸡鸭鹅1050多万只,药材200亩,牧草3000亩,牛羊12多万头(只),养貂450只,共计折合5.32万亩,有力地辐射和带动了周边至全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范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这对于范县培育后续产业,壮大林业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是范县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问题。因多数种植是杨树纯林,给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带来极大不利。近年来,杨树溃疡病、春尺蠖在范县大面积发生,美国白蛾也已发现,森防形势严峻。(2)工作经费缺乏,林业生态工程的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林权证发放等工作量大,需大量经费支出,而国家又没有配备必要的工作经费,工作经费紧张。
4今后工作目标
篇3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加大林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确保农业、牧业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现展需要的同时,又不能以损害下一代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在林业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使用科技手段,通过合理的区域性布局对林木的种类、树木的结构以及林业的经营方式等,以生态系统作为林业系统的发展核心、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林业发展的潜力以及方式,逐渐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社会的稳定性。
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持续、稳定、适度以及协调的发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加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加强社会的管理秩序,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生态平衡之间的循环。同时在伦理方面要严格的遵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有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主要是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进一步达到社会的文明与公正,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效益一致的原则
就现阶段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目标来讲,主要是可以使林业拥有强大的自然在生产以及社会在生产能力。并且在生态效益等方面做到生态的在生产,尽可能的确保林业的资源的自然生长速度略大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利用速度;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是要是经济的再生,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收入要大于社会发展的支出,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林业扩大在生产的实力。
2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生态林业发展重要程度的认识
林业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时间长、困难多的等特点的工作,但是相关的建设人员这种特点缺乏认识,更没有让人民意识到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很多地区并没有将林业工程的建设列入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导致林业工程建设工作进行速度慢、建设工作不扎实缺乏必要的支持,同时也没有得到全体人民群众的认可,经常会有毁林情况的出现。
2.2对于林业工程的建设来讲,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态工程
但是由于进行林业工程建设的地区多处于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就是国家投入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同时补助成本偏低等,这就对工程的正常进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林业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资金问题也会越发的突出。
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策略
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时,需要牢固树以生态经济思想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的造林,防止病害等;同时也需要做好科学的发展规划,对生态林业建设做好全面的部署;重点加强管理职能,对已经建好的生态林业工程进行保护以及维护;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林业工程建设的进行,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3.1建立起生态经济的思想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项目来讲,这是设计到自然、经济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态林业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某一领域的单一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指导,则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实践表明,只有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追求综合效益最佳,才能既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2要做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
在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进行总体部署的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的工程建设规模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选取最适宜更重的树种或是林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耕种。
3.3全民行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人民群众。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整个社会对于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订工作。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因素,按统一规划,协同共建的原则,实行“各负其责,各负其费,各受其益,限期完成”的政策,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实行“护、造、育、用”相结合,坚持多林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林工商综合经营,给经营承包者以真正实惠。
3.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外援
篇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建设任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内容。无论是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来说,还是对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而言,环境建设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林业;生态工程;存在问题;战略与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环境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国家和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加快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力争实现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林业生态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不高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我国已经兴起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这一工程的过快发展,使得工程建设中的优良树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无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影响整个生态工程的稳定发展。例如,一些地区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人们完成退耕,而树种的栽培又无法满足退耕的需要,这样不仅会造成土地的浪费,而且也会造成整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的降低。如果不能保证树苗栽种的优质率,就无法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从而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多以及林业工程建设后期维护难度的加大,不利于生态工程的建设。
1.2缺乏生态建设的意识
生态建设指的是,根据生态发展的需要以及特点,人为的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重建或恢复,从而有效发挥出自然界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作用,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统一发展。从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人并没有树立生态建设的意识,他们仍然把林业当成一个盈利行业看待,从而造成树木的过度开发,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树立人们对生态建设的正确认识,已经成为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途径之一。
2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战略与对策
就当前林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只有加快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创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体制
生态建设必须要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无论是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还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准备条件。比如,在规划林业发展方向时,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科技元素,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技术应用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林业建设的工作效率,保证林业管理的高度精确化,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可能。尤其是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降低管理工作的难度。
2.2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由于前些年对树林的过度开发,使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就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比如,政府可以从政策上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帮助林业部门拓宽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获取途径,实施对林业发展的多元化管理。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银行出台相关的信贷方案,为当地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无论是对于优质树苗的栽培来说,还是对于林业管理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生态林业建设的有效性。
2.3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中生态系统的应用
无论是自然界的生态圈,还是人为建设的生态系统,保证生态环境中物种的多样化与协调化,对于生态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建设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环境建设的有效开展。在设计林业生态系统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环境变化规律,科学化、严谨化的制定出一套合适的生态系统建设方案,保证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力争能够实现生态建设的自我调节功能。除此以外,从事林业技术研究的人员,还可以通过自身专业化的知识以及生态系统建设的需要,不断改进或创新相应的软件应用,实现对幼苗栽培的实时监控,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性。
2.4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高效开展的保障。只有加强法律管理力度,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约束相关建设人员的不法行为。比如,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时,可以适当加大对故意破坏林业建设人员的处罚力度,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制定对林业建设人员的管理制度,防止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中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危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事。
3总结
随着我国环境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应用范围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生态工程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我国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军.关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67-267.
[2]纪程.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资,2013,(32):44-44.
篇5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途经分析
目前,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构建生态和谐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新形势下,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限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首先是资金因素。整体而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在资金方面较为短缺,加上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距离生态改善要求还存在极大差距。我国国土广袤,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但资金短缺,造成生态建设速度缓慢,纳入到治理范围的地区较少,整体依旧处于恶化失控状态[1]。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属于高投入、长收益,短时间内投入很难得到收益,造成实际中工程质量偏低。有些地方退耕还林速度过快、面积较大,但却没有合适的苗木品种进行补种,导致造林成本增加,影响造林质量。大部分地区依旧没有进行统一规划,这种散乱作业的方式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就目前生态林业项目而言,存在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难以发挥;林木普遍缺乏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存在质量偏低的问题;林业工程管理中采取粗放式管理模式;林业生态工程缺乏整体规划,没有进行细致地划分,缺乏明确规定各环节技术指标,造成林地面积数据缺乏真实性。
2 提高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2.1 合理规划生态林业工程
相比于其它工程,林业工程具有周期长、投入高与管理特殊的特点,同时,工程建设中存在较高的风险与动态性。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前都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做好具体的工作规划[2]。生态林业工程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实现生态林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林业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实际中结合工程所在地经济特点,制定具体规划,与当地经济相辅相成,结合当地资源形成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当地产业结构。
2.2 做好病虫害检验检疫工作
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促进森林植被进一步扩大到与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吻合的程度。建立健全病虫害检验检疫体系,充分利用营林改造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合理调整树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通过营造混合林的方式提高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造林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整个过程坚持人本理念,最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管理与科学技术的人才,不断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健全质量技术监督体系,提高人力物力使用效率,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2.3 提升森林经营与管理水平
制定出具有极强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确保工程按照规划进行,同时,建立健全林业改造机制,促进林业管理质量的提高,充分发动群众做好林木后期管理,完善生态林木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管理,购置相应的管理护理设备,充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林木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采伐规划,确保林木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的外延发展模式,它追求的只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造成资源的高消耗,从而制约了后期经济的发展。我国林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这一个阶段,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要做好林业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林业管理思想,提倡现代林业管理思想,加强宣传保护工作,提高全民对于资源合理利用的认知,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中应大力推广使用技术,做好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最终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好市场及现场调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优势,打造当地林业产业基地,切实发挥林业技术推动农民致富的作用。扩大林业建设规模,对农民建立林业专业援助组织的行为进行引导与鼓励,帮助实现集约化经营。
3 结语
强化森力资源保护工作,是发展林业产业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需要得到社会各界强有力的支持。保护森林资源工作需要长期坚持,需要相关人员长时间的努力,最终实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77
1 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措施
1.1 建设好生态平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只有建立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林业资源,才能体现社会、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要按照林业建设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有效计划。真抓实干的进行林业规划建设,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保证生态林业的持续发展能有序进行。当前生态农业的基本保护区域有原生林带、自然保护区、风沙地带等区域,其中森林系统还包含着道路、居民区、水区两边等地区的防护林。它们通过线、点、面等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网络状分布。从整体上保证了科学的、有目的的林业规划,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作用,从而使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变的需要。
1.2 稳定的生态林业性和各式各样的形式
根据各个地方的生态、气候、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差别,我国的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形式,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林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林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合理地、科学的、有效地使用和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
1.3 生态农业要发展均衡
如何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和自然条件的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地区森林资源,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引领,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形成完备、有序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林业生态链。进一步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确保生态农业的均衡发展。
1.4 建立林业生态一体化以及多方面的生态建设
要和周围环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等现象进行治理,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能,逐渐形成促进生态发展的优势循环。同时要进一步端正思想,明确态度,治理生态农业,并非完全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的,而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社会和人们的长期工程。
2 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顾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历史,是由于森林资源经受严重破坏的前提下,逐渐进行恢复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并逐步发展起来。也使人们在经受自然界的惩罚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意识,让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主体的林业建设思路逐渐转化为对森林资源的地位、性质、作用的认识上来。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从单一的原料需求到林产品的加工制作等多方面的需求,使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得到充分体现。
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做到以下3点:要实事求是,按照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整体规划,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确保林业生态工程的有序进行;坚持管理与建设、养护与利用、自然与发展相辅相成,以改善人们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为目的,在保证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实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再利用;使林业生态建设的产业化和生态化,保证林业生态质量,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把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4 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4.1 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除了政府投入的资金以外,通过多方面、多种形式从社会各个层面搜集资金,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增加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贷款和税收减免等措施,提高对生态建设项目的支持。增加对公益林之类的补偿资金和面积,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资。
4.2 有重点、有目的的提高生态工程建设
加大对小土岗或丘陵地带的植被养护,对沙化的土地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进行封禁建设等。对已经生成的自然保护区,要进一步提高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水平,增加其利用率。对城市绿化、郊区公园、退耕还林等的项目构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生态工程建设水平。
4.3 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水平
对一些植被难以恢复、植树造林困难的工程,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改造,做好良种育苗、丰产林的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和攻关。并积极采用一些先进的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进技术,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
林业生态系统建设还必须做到有序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植树造林质量,建立多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节自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作用。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7
关键词:林业工程;生态效益;水源;森林;保护
1 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能够给人们带来直观的利益,但是生态效益却不能给人们带来直观可感的效益,所以人们对于生态效益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统一才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1.1 改良小气候效益
一是,浓密的树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太阳的辐射和噪声污染;二是,可以有效的降低大气中尘土的含量;三是可以净化环境。生态系统内生物的多样性等特质,森林都可以利用其将人类在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吸收过滤,然后将其净化,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实现对于环境循环的净化。
1.2 涵养水源效益
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树冠可以截留降水;另一方面植物的根系可以储存水分,使得可以有效的补充地下水。有关数据可以表明,当森林土壤的根系的空间深度达到一米时,每立方米的森林可以储存200-2000立方米的水源;25年生的天然森林,每小时能够吸收的降雨量是150mm,而地每小时能够吸收的降雨量仅是5mm,前者是后者的三十倍。所以说,森林可以很好的缓和地表水径流量,调节河川流量,净化和改善水质。
1.3 防风固沙效益
强劲的风力会把地表的肥土和沙粒吹走,导致土壤的位置发生了偏移,所以,风蚀对土壤的伤害是很大的。在我国北方的沙漠地区表现的尤其明显,每年春天刚开始的时候,风沙常常会淹没农田和村庄,危害异常严重,造成巨大破坏。密集的森林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当风经过森林时,树干和枝叶以及气流本身发生了摩擦和冲撞,气流被分解成许多的小漩涡,小漩涡之间又彼此发生摩擦,使气流的能量大幅度的下降,风速降低,风力减弱。森林数目枝繁叶茂,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并且改变风向,从而减轻风沙的危害,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
1.4 固土保肥效益
浓密的树冠和枯枝落叶可以截留住天然的降水,并且可以在雨滴的降落过程中,缓冲它的重力,从而减小雨滴对于土壤的冲击力。而且,植物的根系也是土壤中的一个巨大网络,盘根错节的与土壤仅仅盘结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做到固土保肥。
1.5 土壤改良效益
所有的森林植物都是一年四季轮回的,每年都有新的幼苗发芽,也有老树枯萎死去,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些凋落的植物和枯萎的树干、树根等等,在水、光、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逐渐的分解成有机化合物,使其他植物吸收利用以便生长。这种来自于森林的自肥机制不仅净化了环境,还大大的节省了人工施肥的人力和物力。
1.6 环节温室效应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迅猛发展,还有机动车辆的增加等等,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碳排放量的增加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的含量远远高于过去的水平。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地表向太空辐射热量,从而达到有效调节地球气温的目的。但是,一旦二氧化碳的含量太高,地表的热量难以散去,就会导致地球的气温逐步升高,就形成了所谓的“温室效应”。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植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这样才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而实现二氧化碳生成与转换的动态平衡,可以有效的缓解温室效应。除此之外,森林还可以吸收硫化物和氮氧化合物,降低酸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 充分发挥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的策略
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统一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们只重开发而不保护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就推动林业工程生态效益的策略和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
2.1 加大资金投入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一切事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都是资金的投入,林业工程的建设也不例外。想要推动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函,就要从防护林、涵养林、农用林和绿化林等多个方面来关注。所以,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是森林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天然林自然保护系统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所以,政府要充分的利用财政资金,坚持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和政策指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指导,推动林业工程全方位的建设。
2.2 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理念
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无节制的开采林业的最主观因素就是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且大多数人都持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具有不可协调的矛盾的错误看法。所以,树立生态经济效益理念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低山、丘陵地区的建设就十分需要生态经济效益理念的支撑,不能“只开发不保护”,也不能“只保护不开发”,应该对于经济林和农用林规划到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进行适度的开发,推进林业工程的自然更新,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3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从一方面来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科学技术的支持也是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所以,加大科技的研发力度,为林业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这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用的;另一方面,林业工程的平稳发展,也会促进林业生产朝着多样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还能使相关的林业工程稳定的发展下去。
在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想要使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群众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可以调动人们积极投入到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建设当中去。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到不破坏环境,不乱砍滥伐,从而加快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进程。
结束语
森林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在享受森林给予我们的一切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回馈森林,保护森林。我国的森林资源本来就不多,而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又使这些本就不多的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森林资源的保护是迫在眉睫的。但是,林业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所以除了资金、技术和人力这些方面需要加大投资以外,社会的整体支持与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我们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的策略和措施,推动生态规划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自君.论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2):159.
篇8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 建设 封山育林 应用
Abstract: closing off even though it can effectively restore the forest vegetation, but this method is not perfect, but also in the actual process of applying reasonable arrangement, local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closed forest and reforestation under conditions in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other fore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which measures the use of closing off the actual situation have thus develop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Forest Con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safeguard to protect forest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so that in reforestation,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will be closing off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lso promoting.
Keywords: closed forest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S755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与保护中,封山育林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更新造林中进行封山育林不仅促进林木的良好生长,还可促进林木的良好繁育,在林木的生长中,不仅要对林木进行良好的管护,还要对林木的生长质量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封山育林的作用下,不仅可促进林木的良好生长,还给森林资源的不断扩大提供优质的林木。封山育林是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森林资源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说在更新造林中,进行封山育林将对林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也有推进作用。
一、封山育林的特点以及对象
1、封山育林特点
恢复与建设植被最省钱、最省工、最快的方法就是封山育林,它的作用就是使森林的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森林的结构达到最好、森林的生态功能达到最大。根据一些学者的分析,在南部地区已经出现的完成全面绿化的省中,大概占一半以上的森林植被都是靠封山育林来实现恢复的。
2、封山育林的对象
综上所述,封山育林是可行的集约型经营类型,但是对条件也是有限制的。我们应该根据防洪固沙、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的需要,选取适宜封山育林的地方。
2.1郁闭度小于0.2的疏林主指退耕还林或散生针阔叶母树具有天然下种更新条件的林地。
2.2具有天然根蘖萌生能力和伐桩萌生能力的阔叶树种的无林地、迹地、疏林地。
2.3具有天然更新幼树幼苗的针阔叶树种的杂灌丛能封护培育成林者。
二、封山育林采取的方式
1.抓好全面规划。封山育林是一项大规模的长期绿化任务朵,应具有规划的指导思想,并本着从促进农业生产出发,做到农、林、 牧、副全面发展。因此,在考虑和规划封山育林的地点时,要结合目前农田水利、防洪周土工程,分轻重缓急,选择水 系上游、村庄附近的重秃荒山、土壤冲刷严重急需涵养水源的 地方有母树分布会很快还林的地区等,可列为封山育林的重点 地区,应优先予以封禁。
2.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封山育林是一项社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是加快绿化国土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但有时由于个别领导受急功近利的短期政绩效益思想影响,致使对封山育林工作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封山育林工作重视不够,使本来成本低、效益高的育林方法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所以应强化政府行为,把封山育林纳入日程,建立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调动其抓封山育林工作的积极性。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封山育林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大资金投入,按规划任务、时间、年限落实项目资金责任制,保证封山育林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4.实施分类经营,采取不同的封禁方法
4.1全封
把封山育林的地区彻头彻尾的封闭上,不准进山从事任何的生产生活活动,这一办法的实行必须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划分出无数的地段作为人们必要的生产活动地点。
4.2轮封
把封山育林的地方划分出众多的地段。开始的时候在某些地段实行封山,剩余的地方开放,人们可以在那些地方进行自己必要的生产活动。当被封的地段的植被恢复之后,放牧也不会影响小树的成长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一地段开封,接着再封禁过去开放的那些地段。这种轮封对于育林是有益的,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的利益问题。
4.3半封
平时的时候不准到封山育林区去,但是某些特地的时节就允许人们进去。在确保林木不受到损害的状况下,有组织的同意人们进山砍柴、采野菜、割草等行为。这种方式一方面对育林有利,同时也考虑到了山区人民的生活。
三、封山育林采取的技术举措
1、 开设围栏:对牲畜活动比较多的地方,用刺丝以及挖沟等方式设置一些围栏,或者栽种一些有刺的灌木等进行围封。
2、 放置标志:在一些封周边明显的地方,比如说那些主要的沟口、河口、交通路口等放置标牌公示。
3、人工巡护:依据封护的面积和对人畜的危害程度设定专门的护林员等进行巡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林区的要道以及沟口设卡。
四、封山育林在更新造林中的措施
造林更新的建设发展中,对于封山育林一定要良好的进行管理。在造林更新中进行的封山育林措施也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在实施,一定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地貌特征等进行综合的考虑。接着,在造林的更新中在进行具体措施的实施。
1、搞好规划设计在土地利用区划和资源调查基础上,根据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封山育林地区的不同土地类型作出总体布局,具体确定封山育林的土地和林种。同时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每一块封山育林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及林柴矛盾等特点,具体设计全封、半封和轮封的方式和培育措施、管护设施。具体设计时要发扬民主,反映民意,群众讨论,几上几下后才正式公布和印发执行。
2、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成立县、乡、村的封山育林委员会、领导小组或禁山会,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办公室、护林队伍或护林员。逐山逐沟落实,明确范围四至,区划小班,成效期限。按山林权属把封育区落实到农户、集体林场和国营林场,签定合同,明确权责利。通过群众民主讨论,订立封山育林公约、乡规民约,印发到各单位各户,张贴或书写于主要路口、明显地方,群封群护,共同遵守。
3、建立管护设施,立界标、树标牌:按封育区的范围、四至边界设立界标以便管理,防止发生纠纷。并于主要路口设立标牌,注明封山范围、四至、面积、公约或民约、管护单位和责任人等,使人一目了然自觉遵守;开设防火线、带:一般以山脊为界的防火线10—15m宽,可用生土防火线和防火林带2种,可选用木荷、油茶、茶叶、杨梅、苦槠、火力楠等耐火革质阔叶树种或混交林带;逐步建立通讯网:建设无线或有线电话通讯网,密度每667hm!达到5km左右。
五、封山育林的检查验收
首先定期检查有关封育措施的执行情况一般1年1次。其次检查封育效果。设标准地定期观测目的树种、更新情况和灌草盖度的变化。最后封育期满后按一定比例抽样调查检查验收是否达到成林标准对未达到标准的小班要分析原因延长封育期并采取措施促进成林。
六、小结
封山育林虽然能够有效地恢复森林的植被,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完满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根据条件以及需要适当的确定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比例,就算是人工造林,在树苗的幼龄期也需要进行封禁处理。在退耕还林和别的林业建设的工程当中使用封山育林的措施还得根据实际状况,从而制定恰当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尚章冬.封山育林在繁昌县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6)
[2] 尚章冬.封山育林在繁昌县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6)
[3] 梁瑞龙,黄应钦,李娟,林建勇.广西石灰岩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一) 广西石山封山育林技术[J]. 广西林业. 2012(09)
[4] 梁瑞龙,黄应钦,李娟,林建勇.广西石灰岩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二) 广西石山封山育林技术[J]. 广西林业. 2012(10)
篇9
关键词:绿色;环保;生态林业工程
一、绿色环保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绿色环保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主体思想是以林业的发展促进环境的改善,保障农、牧等其他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不危及后代人发展的战略思路;是通过科技手段,经过合理的区域性布局,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及林业的经营方式,以生态系统为核心,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为基础,拓宽林业发展的潜力和途径,实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环境稳定性、经济高效性、社会持续稳定性。
绿色环保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可概括为持续、稳定、适度、协调的发展。即强调社会发展的稳定健康,资源使用合理适度,世代分配均衡,社会管理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在伦理上遵守“人与自然的协调”、“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原理,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及相互促进,要求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即发扬城市生活的种种优点,又不失自然的纯美、清新和平静,达到社会文明公正、经济高效繁荣、环境优美洁净、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绿色环保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使林业具有强大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能力。在生态效益方面要实现生态再生,使自然再生产过程中的林业自然资源更新速度大于或等于利用速度,在经济效益方面要实现经济再生,使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总收入大于或等于资产的总支出,保证林业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林业工程技术是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在人工辅助的能量和物质参与下,使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系统配套,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流的合理循环。
生态工程技术原理包括:食物链原理、生态位原理、整体效益原理、生物共生互利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性生态建设原理、优化功能结构提高效益的原理以及林业生产限制因子作用原理等。
二、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环保生态林业工程是集生态学和林业学于一体,利用其理论对其进行生态和林业建设,这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而且通过林业的建设,还有效的确保了空气的净化。目前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一些防护林的建设也充分的发挥出了应用的效果,但在当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
1、生态保护观念意识还较为淡薄
目前大部分人生态保护观念意识都不断提高,这对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林业发展的意义还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无论是观念还是环保意识方面都较为淡薄,滥砍滥伐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一些原始生态林业受到较大的破坏,从而导致这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一旦遇到大雨天气,则山体滑坡较为严重,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2、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逐渐扩大对生态林业的建设造成了阻碍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不断扩张,一些林业用地大量的被征用,这不仅不利于生态林业的建设,而且还对原始生态林业带来了较大的破坏,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无限制的对土地进行征用,对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所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
3、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缺乏经验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并不是简单的进行种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而且还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但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缺乏经验,所以需要充分的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林业工程进行有效的规划,从而更好的推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绿色环保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的管理
1、积极更新林业品种
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源上控制了林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发展,维持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支持并带动着整个林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可以围绕天然林进行分类,不断更新林业品种,积极引进新型品种,优化林业资源的经营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并保护天然林,保护林业生态圈,支持并带动整个林业工程的积极建设与健康发展。任何一类林业品种、资源等的引进、培育与发展都应该以生态、健康、良性等为目标,这样才能体现林业工程技术管理的积极意义。
2、生态化可持续管理
无论任何一种林业种植技术、培植技术,都应朝着生态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林业技术所建设培育的工程项目,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本着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思想理念,从林业技术的引进、研发到推广,林业主管部门都要进行严格审核,坚决杜绝一切危害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林业品种,同时,应该制定林业技术生态化发展的法规制度,严格要求林业经营企业在法规制度范围内进行生态化经营。
3、创建防护林工程系统
防护林工程是一项大型工程项目,也是生态林业发展的必要举措,我国应该加大防护林工程建设力度,支持防护林建设,拓展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形成一个健全的防护林工程系统,利用防护林系统来防护自然灾害,发挥其自然环保功能,形成一个纯天然的生态化防护系统,从而支持并带动整个林业经济的生态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事业.青年工作论坛,2004.(7):13-15.
[2]鲁敏,林玉贵.因地制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1999,(7):23.
[3]王礼先等.林业生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篇10
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一)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二)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三)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和合法权益,增加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人类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也是减少劳民伤财,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这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
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二)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三)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四)政府支持,加强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从建设投入上看,林业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资,也需要企业、单位、其它投资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投资投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建设工程管理和行为主体上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划、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参与;从建设收益上看,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触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而且正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在投资上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使他人收益却不会因此得到补偿,社会收益或成本大大高于行为者的个体收益或成本,正面的外部性总是削弱私有部门的投资热情,需要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进行干预,经济的外部性才可能被内在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建设的公共物品属性、经济外部性和社会性,决定了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和依法组织管理,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障生态建设。
政府应把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纳入政府组织生产公共物品的范畴,将生态建设和林业行政管理以及执法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对规模造林的大户以及带动营林业发展的制浆造纸业、人造板加工业、竹藤加工业等龙头企业,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区,不分内外商,加大政府贴息货款扶持,延长贷款期,扶持工业用材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