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治疗作用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理学治疗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药; 机制
[Abstract]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is a heterogeneous endocrine disord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yperandrogenism,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hronic anovulation, and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adolescents and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At present,lowering androgen,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ducing ovulation are the main methods adopted by doctors to treat the disease, but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long-term treatment are hard to be accepted by the patients. PCO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chieved a certain effect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relatively safe and has more effect in many links and targets in improving the symptom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PCO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of PCOS through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correcting endocrine hormone disorder,the effects of the expression of gene and regulatory factors,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correcting lipid metabolic disorder,improving the pregnancy outcome and improving ovarian morphology to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COS research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chanism
doi:10.4268/cjcmm2016200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以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和持续无排卵为基本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占育龄妇女的6%~20%[1-2],PCOS不孕症患者已占因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50%~70%[3]。PCOS临床表现主要有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且多伴有痤疮、黑棘皮症、多毛、肥胖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有日益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脂代谢异常,远期还可并发代谢综合征及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疾病[4]。PCOS症状可持续女性一生,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外仍缺乏针对PCOS特异性治疗药物和手段,西医主要通过降低雄激素(如口服避孕药达英-35)、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如二甲双胍)、诱发排卵(如克罗米芬)等手段改善症状,但西药不良反应较大,长期治疗不能为患者所接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COS已经取得了一定疗效,中医治疗PCOS则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佐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其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效应、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等优势已得到医学界及患者的认可[5-6]。中药治疗PCOS的机制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现将近年来中药治疗PCOS的相关实验及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用药分析
PCOS多属中医妇科学“肥胖闭经”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关论述散见于“闭经”、“不孕”、“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病证。近年来,中医妇科临床专家们对PCOS的研究日趋系统与成熟,多数学者认为PCOS的病机以肾虚痰湿为主,另外还有肾虚血瘀、脾肾两虚、肾虚肝郁、痰瘀互结[7]。陈利生认为PCOS患者肾虚与痰湿相互夹杂,肾虚引发痰火,痰湿损伤肾阳;夏阳认为痰湿脂膜壅寒胞宫,冲任阻滞,发为月经稀发,闭经,不孕;龙绍玲提出PCOS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气血痰湿凝滞为标;谈勇认为阴阳失衡是PCOS的主要病因,调节肾的阴阳平衡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褚玉霞提出PCOS是脾肾阳虚为本,气滞湿阻,痰瘀互结为标[8]。
为了探析PCOS的病因病机,洪士翔[9]对1992―2012年国内学术期刊中关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的209篇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其中67.46%认为PCOS的发病与肾虚关系密切,62.20%认为其发病与痰有关,36.84%认为与血瘀有关,18.66%认为与肝脏有关,10.53%认为与脾肾两虚有关,5.26%认为单独是因脾脏所致。
文献中记载治疗PCOS的144味中药,分属于19个药物种类,依据《中药学》各论中的顺序,分别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和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等。入选各种研究文献中治疗PCOS的药物排名前6位、频数相对较高的是:①补虚药(42.75%),常用补阳药有菟丝子、羊藿、巴戟天、鹿茸、补骨脂、仙茅、续断、肉苁蓉、杜仲和紫河车等,常用补气药有党参、黄芪、山药、甘草,常用补血药有当归、白芍、熟地和何首乌等,常用补阴药物有枸杞子、旱莲草和女贞子等;②活血化瘀药(13.70%),常用药物有川芎、丹参、郁金、红花、桃仁、益母草、鸡血藤、牛膝和穿山甲等;③清热药(8.00%),常用药物有夏枯草、黄芩、栀子、赤芍、生地、丹皮和知母等;④理气药(5.99%),常用药物有陈皮、香附和枳实等;⑤化痰药(5.84%),常用药物有半夏、皂角刺、贝母、胆南星和白芥子等;⑥利水渗湿药(5.35%),常用药物有茯苓、车前子、泽泻和薏苡仁等。这6类在用药所占比例达81.63%[9]。
因此,中医认为肾虚血瘀痰浊是PCOS的基本病机。PCOS治疗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导。依据药性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聚为个聚类组合体,分别用于治疗PCOS各证型的基础方为:肝气郁结型;肾虚痰湿血瘀型;脾肾阳虚、瘀血内阻型;脾肾阳虚、痰湿阻滞型;肾虚血瘀证。
2 中药治疗PCOS的药物机制
2.1 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轴功能,纠正性激素紊乱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与PCOS的发生密切相关。高雄激紊血症是PCOS患者突出的临床特征,过高的雄激素环境可促使卵巢白膜增厚,抑制卵泡的发育,影响卵巢周期性排卵及性激素分泌[10]。与正常妇女相比,PCOS患者的雌二醇分泌缺乏正常的周期性波动[11]。由于无排卵,孕酮水平持续低下,增生的子宫内膜不能按时脱落,这也是患者日后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武忠长等[12]使用活血化瘀中药(熟地、当归、首乌、菟丝子、党参、枸杞子等)观察分析PCO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改变,发现经中药治疗后患者血清FSH,LH和T水平明显降低,E2明显增高,从而提高排卵率和受孕可能性。孙忻等[13]发现补肾调肝中药复方毓麟珠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20 g,当归20 g,白芍15 g,熟地15 g,川芎6 g,菟丝子30 g,杜仲20 g,陈皮6 g,柴胡9 g,香附 20 g,枳壳10 g,炙甘草6 g)能调节非肥胖型PCOS的下丘脑卵巢轴功能,降低异常的LH与FSH比值,降低雄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促进月经周期的恢复,促进妊娠。潘文等[14]研究补肾化瘀汤(贞子、墨旱莲、山茱萸、菟丝子、赤芍、川芎、丹参、红花、桃仁等)对PCOS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其能有效降低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增加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水平,不仅可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出,而且可逆转卵巢的多囊样改变。骆世存等[15]研究发现苍附导痰丸加减方(苍术、香附、制半夏、橘红、川芎、柴胡、白芍、黄芩和炙甘草各10 g,茯苓和菟丝子各15 g,生地黄和黄芪各20 g)能显著降低PCOS大鼠血清中T和LH水平,增加E2和FSH水平,提示苍附导痰丸加减方对PCOS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卵巢功能及性激素水平异常。徐彩生等[16]研究发现羊藿的有效成分羊藿总黄酮能够有效改善PCOS大鼠高雄激素血症及卵巢功能,同时羊藿总黄酮对PCOS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效应。陈旭等[17]发现中药复方天癸方(苍术、香附、胆南星、紫河车、丹参、益母草、茯苓、姜半夏、羊藿、山药、熟地黄、石斛、麦冬、巴戟天和葛根)配合达英-35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PCOS大鼠血清T和LH含量,改善LH/FSH比值,从而改善卵巢功能,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
2.2 影响基因及调控因子的表达 PCOS存在遗传基础,且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基因因素在PCOS病因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PCOS有关分子基因方面的研究发现,分子基因的不稳定性、多态性及染色体异常等对PCOS影响巨大[18-19]。
吴春凤等[20]研究发现,丹栀逍遥丸和栀子提取物京尼平苷可降低PCOS大鼠卵巢内雄激素合成关键酶17β-羟甾脱氢酶(17β-HSD)的表达,推测京尼平苷和丹栀逍遥丸具有改善卵巢源性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进一步推测京尼平苷对卵巢源性高雄激素血症起主要治疗作用。董华娟等[21]通过观察补肾养经汤(覆盆子、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和当归等)对PCOS大鼠子宫水通道蛋白9(aquaglyceroporin-9, AQP9)表达的影响,发现补肾养经汤可明显上调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中AQP9的表达,可能通过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来治疗PCOS。许志M等[22]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苍附导痰丸加减方(苍术、香附、制半夏、橘红、川芎、柴胡、白芍、黄芩和炙甘草各10 g,茯苓和菟丝子各15 g,生地黄和黄芪各20 g)可能通过抑制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1,TNFR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对PCOS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卢莉莉等[23]研究发现,益肾导痰调冲汤(仙灵脾、菟丝子、杞子、胆南星、白芥子、法半夏、石菖蒲、水蛭、海藻、山慈菇、丹参、香附和茺蔚子等)可降低PCOS大鼠血清LH,LH/FSH,T和瘦素(Lep)水平,增高E2水平,降低卵巢瘦素受体(OB-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IR)的阳性表达,从而改善PCOS大鼠的高雄激素血症及排卵障碍。俞瑾等[24]研究发现隐丹参酮可抑制PCOS大鼠卵巢CYP17基因和AR的表达,逆转PCOS大鼠血清T,A2,LH和SHBG的水平;抑制PCOS模型细胞株的雄激素分泌功能。张丽华等[25]研究了丹栀逍遥散对PCOS大鼠差异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发现PCOS模型大鼠卵巢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 2,β-arr2)明显降低,而丹栀逍遥散能增加β-arr2表达,可能通过调控β-arr2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治PCOS。
2.3 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内生理水平的胰岛素对器官、组织和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的一种代谢状态,常需超常量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生理反应。1980年,Burghen等首次提出胰岛素抵抗参与了PCOS的病理发生过程,自此以后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该说法。研究发现[26],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10%~25%),且发病年龄早,与同等条件的非PCOS患者相比,PCOS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大量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所致高胰岛素血症的长期作用诱发了高雄激素血症,从而导致PCOS;而胰岛素抵抗又加重高雄激素血症和不排卵,形成了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生殖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27]。
洪艳丽等[28]研究发现,补肾化痰方(仙灵脾10 g,仙茅10 g,苍术10 g,半夏10 g,陈皮10 g,九节菖蒲10 g,香附10 g,川芎10 g,泽泻10 g,鹿角霜10 g,胆南星10 g,砂仁5 g)可降低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卵巢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1)mRNA表达及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提示补肾化痰方能促进IRS-1磷酸化,上调PI-3K/Akt通路活性,促进卵巢对葡萄糖摄取,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王昕[29]研究了抑囊助孕汤对胰岛素抵抗PCOS(PCOS+IR)大鼠卵巢组织内胰岛素受体(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抑囊助孕汤促进此种大鼠卵巢组织InsR和IRS-1蛋白水平的表达,这可能是改善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之一。张婷[30]研究了地骨皮煎煮液对PCOS大鼠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中PI3K/PKB分子表达的影响,发现地骨皮煎煮液能维持PCOS大鼠动情周期、降低大鼠的体重增加、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睾酮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显著提高卵巢组织中PI3K及PKB的mRNA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对一定程度上具有恢复PCOS大鼠排卵功能的作用。
2.4 纠正脂代谢 PCOS是一种内分泌异常疾病,代谢异常表现复杂多样,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脂代谢异常。约70%的PCOS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进一步增加了患者患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仍然缺乏针对PCOS脂代谢异常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手段[31]。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如达英-35,其对脂代谢的作用尚存争议,而针对胰岛素抵抗治疗的药物二甲双胍和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虽然具有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但对于长远治疗是否有益仍然需要进一步验证。此外,西药不良反应较大,因此长期治疗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中医药治疗PCOS脂代谢异常疗效显著,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和多途径效应,可以同时调节PCOS患者内分泌与代谢紊乱,且服用相对安全,具有独特的优势。
陈燕等[32]发现,补肾活血化痰方(菟丝子30 g,制香附10 g,法半夏12 g,苍术10 g,陈皮10 g,白术10 g,胆南星10 g,当归6 g,山茱萸12 g,山楂10 g,肉苁蓉12 g)可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月经异常,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效果较二甲双胍显著。邵晓曼[33]通过对桂枝茯苓丸联合黄连素的临床研究,证明两者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月经异常、痤疮、卵巢体积大小;同时与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组比较,可改善脂代谢、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平衡体内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李惠芳[34]研究了红花逍遥片(当归、竹叶柴胡、甘草、茯苓、白术、红花、白芍、皂角刺、薄荷)对PCOS患者内分泌及脂代谢的影响,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结果红花逍遥片治疗后患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催乳素值明显下降,雌二醇值明显上升,降低患者BMI及WHR值,改善血脂代谢异常,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比较疗效更佳。王娜梅等[35]研究了小檗碱对PCOS大鼠代谢及生殖的作用,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小檗碱可显著降低PCOS大鼠血清FSH,LH和T水平,恢复大鼠动情周期,改善卵巢多囊样病变,且在降低血清胆固醇及脂肪湿重、脂体比方面均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赵秋生等[36]观察比较了桂枝茯苓丸与二甲双胍对PCOS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雄激素和脂联素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甲双胍相比较,桂枝茯苓丸空腹血糖和雄激素降低更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丸治疗后,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雄激素明显降低,提示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有效降低PCOS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纠正低脂联素血症的途径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2.5 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王慧颖等[37]发现,对于痰湿阻滞型PCOS患者,单纯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降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加减苍附导痰汤(苍术10 g,香附15 g,胆南星10 g,陈皮6 g,石菖蒲10 g,法半夏10 g,菟丝子20 g,皂刺10 g,茯苓15 g,当归10 g,丹参15 g,熟地黄15 g)能一定程度上拮抗克罗米芬促排后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能有效增加痰湿阻滞型PCOS患者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GLUT4,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受精卵着床率。范海英等[38]观察补肾助孕方(当归12 g,川芎6 g,炒白芍12 g,炒白术12 g,熟地12 g,仙灵脾12 g,菟丝子12 g,肉苁蓉12 g,党参15 g,制香附12 g,莪术12 g)治疗PCOS患者不孕的疗效,结果显示口服补肾助孕方可改善克罗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促使卵泡发育,从而提高妊娠率。杜鹃[39]发现补肾调经汤(羊藿10 g,补骨脂10 g,龟板20 g,枸杞子15 g,香附10 g,炒王不留行10 g,路路通10 g,苍术15 g,丹参15 g,川贝母12 g,生山楂10 g,陈皮10 g,鬼箭羽10 g,甘草6 g)能改善PCOS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形态,促进月经恢复,促使排卵,提高妊娠率。张宁[40]发现,对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补肾化痰中药(紫石英15 g,杜仲15 g,菟丝子15 g,制半夏9 g,橘红12 g,白术12 g,苍术12 g,香附12 g,神曲12 g,川芎12 g)能明显改善其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卵巢卵泡局部雄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了卵子发育的微环境,从而获取高质量的卵子。金炫廷等[41]采用补肾活血促卵方(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川断15 g,枸杞子15 g,女贞子10 g,鸡血藤15 g,泽兰15 g,蒲黄10 g,当归10 g,川牛膝15 g,益母草15 g,赤芍15 g,丹参15 g等)治疗PCOS导致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结果显示补肾活血促卵方对FSH,LH及其比值有调节性作用,有效降低T,PRL和INS等激素水平,有助于成熟卵泡的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疗效优于克罗米芬。
2.6 改善卵巢形态 崔雪芳等[42]采用补肾祛痰法(菟丝子15 g,肉苁蓉9 g,仙茅10 g,羊藿10 g,熟地黄10 g,当归10 g,枸杞子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路路通12 g,桃仁10 g)治疗50例PCOS患者,治疗后B超检测卵巢形态发现患者的卵巢体积明显缩小,卵巢功能明显改善。郭素璇等[43]采用中药天癸胶囊治疗19例PCOS患者3个月后, B超显示双侧卵巢明显缩小,形态明显改善。陈旭等[44]采用祛瘀化痰法(组成:紫河车、苍术、胆南星、丹参、益母草、茯苓、姜半夏、仙灵脾、山药、熟地黄、石斛、麦冬、巴戟天和陈皮)观察PCOS大鼠,发现祛瘀化痰法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LH含量,改善LH/FSH比值,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增加黄体组织数量,抑制卵巢多囊化改变。林辉等[45]发现,补肾活络方能有效改善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结构,使增厚的卵泡膜细胞层、卵巢包膜明显变薄,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多,形态完整,排列整齐,黄体组织量增多,从而达到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的作用。
3 讨论及展望
PCOS是一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目前认为,PCOS不单是育龄期妇女的疾病,而是从青春期就开始发生发展并持续影响妇女一生的疾病。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能综合调整人体的内分泌及生殖功能,治疗相对安全。中医理论虽然与西医理论不同,但合理运用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中医辩证论治,结合西医病理生理基础及诊断治疗,在治疗PCOS中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但是单纯的中医治疗疗程较长、起效较慢、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等问题,且中药的作用机制目前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辨证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中药炮制及生产的规范化尚需进一步规范研究。因此今后仍需致力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明确中药的疗效靶点和环节、科学客观地开展中医药实验及临床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PCOS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Fauser B C J M, Tarlatzis B C, Rebar R W, et al.Consensus on women′s health aspect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the ams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3r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J]. Fert Steril, 2012, 97(1):28.
[2]March W A, Moore V M, Willson K J,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 community sample assessed under contrasting diagnostic criteria [J].Human Rep,2009, 25(2):544.
[3]土增荣,王丽媛,田秀珠,等. 补中益气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耐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J]. 山西医药杂志,2008,37(9):815.
[4]Foecking E M, McDevitt M A, Acosta-Martinez M, et al. Neuroendocrine consequences of androgen excess in female rodents[J].Horm Behav,2008, 53(5):673.
[5]罗雪.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6]李娟,马红霞,宋金龙,等.多囊卵巢综合征脂代谢异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中医药治疗优势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7):1112.
[7]兰玛.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概述[J]. 世界中医药,2012,7(3):274.
[8]乔杰. 多囊卵巢综合征[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21.
[9]洪士翔. 多囊卵巢综合征近20年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文献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0]黄荷凤,郦美根.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高雄激素血症[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1):647.
[11]陈静,丘彦. 多囊卵巢综合征雌激素水平的研究[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0):887.
[12]武忠长,韩波. 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303.
[13]孙忻,丁彩飞,展晓日,等.中药复方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2):404.
[14]潘文,李明明,王晓萍. 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激素水平及血糖的影响[J].新中医,2015,47(12):222.
[15]骆世存,许志M,彭小鹏. 苍附导痰丸加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形态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华医药信息,2014,31(3):118.
[16]徐彩生,罗丽莉,曾如辉,等.羊藿总黄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2):147.
[17]陈旭. 天癸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影响机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33(3):682.
[18]Wood J R, Ho C K M, Nelson-Degrave V L, et al.The molecular signatur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theca cells defined by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J].J Reprod Immunol, 2004, 63(1):51.
[19] Jones M R, Chua A, Chen Y D I, et al. Harnessing expression data to identify novel candidate gene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PLoS ONE, 2011, 6 (5):e20120.
[20]吴春凤,赵小丽. 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雄激素合成酶表达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0):1003.
[21]董华娟,谢震,钟雪梅. 补肾养经汤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子宫AQP9表达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9.
[22]许志M,骆世存,宁艳,等. 苍附导痰丸加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 新中医,2013,45(3):161.
[23]卢莉莉,程泾,程蕾,等. 益肾导痰调冲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瘦素及其受体和 IGF-IR表达的影响[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11.
[24]Yu J, Wang Z Z, Zhou L H, et al. Study of cryptotanshinone on improving hyperandrogenism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via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 CYP17 and AR[J]. J New Chin Med,2014, 29(5):1699.
[25]张丽华,靖林林,黄璜,等. 丹栀逍遥散防治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1):1.
[26]Ovalle F, Azziz R. Insulin resistanc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Fert Steril, 2002, 77(6):1095.
[27]Dunaif A, Scott D, Finegood D, et al. The insulin-sensitizing agent troglitazone improves metabolic and reproductive abnormalities in the polycystic ovarysyndrome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6, 81(9):110.
[28]洪艳丽,吴飞. 补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Akt通路调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2):230.
[29]王昕. 中药对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组织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表达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630.
[30]张婷,郭建友. 地骨皮煎煮液对多囊卵巢大鼠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中PI3K/PKB分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0):2004.
[31]黎红芳. 多囊卵巢综合症脂代谢情况的研究[D].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9.
[32]陈燕,刘何h,杨冰馨,等. 补肾活血化痰中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0):36.
[33]邵晓曼. 黄连素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8):803.
[34]李惠芳. 红花逍遥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3622.
[35]王娜梅. 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代谢及生殖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5):13.
[36]赵秋生,谭秀芬,王南苏. 桂枝茯苓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的影响[J].新中医,2012,44(1):116.
[37]王慧颖,林喧. 加减苍附导痰汤调控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6):31.
[38]范海英,周丽,宋金梅,等. 补肾助孕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9):145.
[39]杜鹃. 补肾调经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6):171.
[40]张宁.中药干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56.
[41]金炫廷,马遥单婧. 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40.
[42]崔雪芳,莫小宇. 补肾祛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50例[J].吉林中医药,2012,32(4):378.
[43]Kuek S, Wang W J, Gui S Q. Efficacy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ian Gui Capsule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hin J Integr Med, 2011, 9(9):965.
篇2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 唯物辩证法 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
[中图分类号] S85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99-02
“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唯物辩证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贯穿始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把握药理学的规律,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兽医药理学知识。
本文试就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矛盾的同一性
任何矛盾的双方始终存在着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同一的关系。
(一)药物机体
药物与机体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药理作用的产生,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特定的作用与其本身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以及其他药效学过程密不可分,但其药效学过程又与药动学过程相互依赖,共同存在。药物需要依靠机体吸收才能进入体内,并被输送到相应的组织器官,然后才产生相应的作用。药物进入机体,随着体内的血液循环被运送到相应的组织器官(靶器官),对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发挥药理作用;与此同时,机体对药物也有反作用,即对药物进行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离开了动物机体,药物便失去作用对象;同样地,没有动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运转乃至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就无法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
(二)药物―机体―病原体
化学治疗药是一类能够抑制和杀灭病原体,但同时对动物机体毒性相对较小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与动物机体和病原体之间存在着“三角关系”,即存在药物与动物机体、药物与病原体、病原体与动物机体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三对矛盾。药物对病原体有杀灭抑制作用,病原体对药物发生反作用,产生耐药性。
(三)联合用药
不同的药物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联合应用时会产生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有的抗菌药物之间联合应用可以扩大抗菌范围,增强抗菌效果,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舒巴坦合用,磺胺药与TMP合用,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合用等,可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这是矛盾的同一性所在;但有的联合应用会产生拮抗作用,表现为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毒性的增加。例如:青霉素与氯霉素和四环素合用,会影响相互的抗菌作用。
二、矛盾的对立性
(一)矛盾的对立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可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但大多抗生素都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良反应,青霉素可引起某些动物过敏反应,链霉素除了过敏反应之外还有神经毒性、肾毒性和肌肉毒性,磺胺药由于其乙酰化代谢产物在肾脏形成结晶,可对肾脏造成损害。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药物的两重性,准确地把握药物的利与弊,充分发挥药物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二)矛盾的转化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如:阿托品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和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理作用,当用于缓解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痉挛时,同时会引起腺体分泌减少,导致动物口腔干燥,原先抑制腺体分泌作为药物的治疗作用,此时转化为不良反应。又如:广谱抗菌药,可以对抗多种致病菌,但却不适宜用于反刍动物,特别是成年反刍兽。原因是其瘤胃内微生物菌群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保持着动态平衡,使用广谱抗菌药会打破菌群之间正常的平衡,引起菌群失调症,甚至导致二重感染。
剂量的增减会使药物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一般来说,以适当的剂量用药,可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剂量过大则会使动物机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引起动物死亡。
给药途径或给药方法的不同,也会使药物的作用性质发生变化,如:硫酸镁经静脉注射给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作为抗惊厥药物使用;但口服给药则表现为泻下作用,用于动物的胃肠积食;马钱子是一种中药,味苦,口服具有健胃作用,但以其有效成分做成的注射液注射给药,则具有脊髓中枢兴奋作用。
三、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
(一)动物机体(内因)
内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外部矛盾 (外因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它影响事物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当作为内因的机体处于不同状态下时, 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变化, 甚至无从发挥作用。
动物机体的功能状态与药物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与动物机体作用来实现的,也是通过动物的生理生化机能的改变而表现出来的,药物本身一般不会脱离动物机体本身固有的或潜在的机能活动而产生新功能,只能使机体固有的功能增强或减弱。在这里,药物是外因, 机体是内因, 药物要达到用药目的,必须调动动物机体本身的积极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或机体的防御机能。如:化疗药物的作用与机体的免疫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有密切关系。药物发挥药理效应,有赖于机体对药物分子的吸收,并将药物输送到作用部位,同时动物肝肾的机能状况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和排出,影响体内药物的浓度变化。肝肾状态良好,有利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反,肝肾状态不佳,不利于药物的消除,容易引起蓄积中毒。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配日粮、改善环境生态条件,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乃至提倡动物福利等等,都是实现合理用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药物(外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事物不会发生变化。当动物受到病原体的感染或侵害,机体会动员自身的防御功能对抗疾病,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很难彻底杀灭和抑制病原体。对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药理学中诸多方面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药物有基本的作用规律,这是所有药物的共性,但是不同的则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这是具体药物的个性;同类药物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这是该类药物的共性,但是不同药物的作用强度、半衰期长短、不良反应的强弱则是该药物的个性;进入体内的药物都有被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共性, 但对于具体的药物,在个别过程中其具体情况有所差别, 则是个性。
五、小结
综上所述 , 动物药理学中辩证法无处不在,把对立统一的规律引入教学,有助于全面理解动物药理学的规律,有助于把握不同药物的特点,以便系统掌握动物药理学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加快学生的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陈杖榴.兽医药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时辰药理学 最佳用药方案 最佳用药时间点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54-02
1 原理
体内激素的分泌、酶的活性,以及血浆蛋白的含量都呈昼夜节律而出现高峰与低谷的变化,因此机体对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呈昼夜节律性变化。时辰药理学是研究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和体内过程的变化包括药理效应与毒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等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1] 属于药理学的范畴,也是时间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研究生命活动伴时间变化的特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和疗效,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2)探讨常用药和新药影响生物节律的药动学作用;(3)探索合理的给药时间。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种药物的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和疗效也不一样。而医生、药师通过认真学习时辰药理学,在不增加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准确诊断疾病,运用时辰药理学知识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按时辰规律给药,减少用药盲目性,准确及时地将药物送达病灶,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并通过提供药学服务,加强药学监护,实施药物治疗方案的干预,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
2 适用范围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抗心绞痛药、降压药、降药脂 、降糖药、抗组胺药、平喘药、利尿药、糖皮质激素类药、抗消化性溃疡药、抗癌药、抗抑郁药物、钙剂、铁剂、部分抗生素以及其它受时辰节律影响较大的药物。这些药受时辰节律影响较大, 依据时辰药理学,找准服药的最佳时间,可以达到以下效果:①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②增强药物疗效,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峰浓度;③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④降低给药剂量; ⑤促进合理用药,节约医药资源;⑥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 如早9:00和晚9:00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20mg,无论是血浆药物浓度还是对最大运动量时心动次数的抑制效果,早9:00给药比晚9:00给药都要大。且血药浓度和药效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不同时间给予普萘洛尔,可产生不同的药动学特征和治疗效果。
3 该用药方法与传统用药方法的比较
全新的用药方案是依据生命活动节律,针对患者病情、病理变化,根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用药方案及给药时间!传统的用药方案是将全天剂量等量的分成几次服用,这种均分法是建立在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药物作用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是恒定。全新的用药方案与传统的给药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能够增加药物的敏感性,使药物发挥最大的效能,相应发生最小的药品不良反应,真正做到以最小的有效药量发挥最大疗效,产生最小的毒副作用[2]。节约医药资源,提高用药依从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宜。如一项研究纳入703例患者,发现心肌梗死发作的频率一般在晨醒后明显增加,于9:00~10:00达峰;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作均具有相似的昼夜节律。对1002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总计33999次发作进行分析,发现从0:00~6:00发作次数最少,6:00以后增多,10:00~12:00发作达峰值,这一节律在劳力型心绞痛者尤其显著。抗心绞痛药的疗效也有节律性,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药于上午服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因此,抗心绞痛药宜于早晨服用。这样按时辰用药的药用效果比传统的用药方法的药用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善于应用时辰药理学知识,指导患者用药,为提高医院药物治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4 开展该技术项目的必要性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均具时间的规律性,人体的体温、血糖、血压、血脂、基础代谢率等与昼夜、季节变化都有一定的关系。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样与给药时间密切相关。同一种药物的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和疗效、不良反应却不一样,如果能恰当运用按时辰规律用药,就能够使药物获得最佳疗效,产生最小的毒副作用,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准确及时地将药物送达病灶,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3]平时在调配药品时经常发现有些药品按照时辰药理学该饭前服的,医生却写成饭后服。按照时辰药理学该睡前服的而医生却未注明,按照时辰药理学该在早上服,医生却写成晚上服。而药剂人员在发药时,又未向病人交代清楚,这样会使药品的疗效降低,药品的副作用增加。如果医生、药师认真学习时辰药理学。按照时辰药理的原则,找准最佳的用药时间点,就能事半功倍,使药物疗效增加,副作用减少。[4]如有一患者在体检时,发现糖尿病,后经自己进行饮食和运动控制后,血糖有所降低,但餐后血糖却仍未达标,医生就给他开了阿卡波糖类口服药拜糖苹,一天3次,一次1片。一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后来改为一天3次,一次2片。三个月过去了,但餐后血糖却还是未达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经医生的仔细询问,最后发现是服药的时间出现了问题,正常情况下,拜糖苹要在餐时服用,而这位患者在实际服药过程中,都是在吃过饭后才服用的。而拜糖苹餐时服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如果服用时间推后,药物的起效高峰就会推后,这样会导致餐后血糖高峰时药物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而当餐后高血糖稍微降低时药物的作用达到高峰,这样不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沟通后,患者明白了自己服药的时间不正确,在其后的调整中,患者每次都在第一口饭时服用拜糖苹,并在每天3次、每次1片的剂量下,他的餐后血糖很轻松地达标了。由此可见,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时间,可产生完全不同药用效果。这也说明了依据时辰药理学用药的重要性。[5]
5 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实施方案
设施设备:开展该技术不需另外添加仪器、设备。配备日常所需的诊疗设备即可, 人员配备:药剂科配备几位临床药师,牢固掌握时辰药理知识,并掌握一些临床知识,深入临床,根据时辰药理知识,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药物,找出最佳的用药时间点实施方案:医生、药师通过认真学习时辰药理学,掌握药理效应、毒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等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然后医生、药师根据时辰药理学,依据人体的生物节律性、疾病的时辰节律性、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的时辰节律性。选择最佳的药物,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找出最佳的用药时间点。如泼尼松、去炎松或地塞米松晨一次口服,对血浆、尿中17-或17,21-羟类固醇的量影响不大,但如将每日同样剂量分3~4次服,则使皮质类固醇的排泄量降低1/2。所以医师、药师在掌握这些药物的时辰药理知识后,把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药物,以晨8:00给药,仅需1次;地塞米松只需隔日晨服1次即可,这样可使药效增强,作用时间延长,并且药物易与血浆蛋白结合运送到全身各部位。另晨服可减少药物对内源性激素分泌的反馈性抑制。因此时药物对脑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负反馈作用最小。一旦停药,内源性激素仍可正常分泌。这样就起到了增强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的效果。
6 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力求消耗最少的卫生资源,选择最佳的用药时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当今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对用药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医师应正确诊断疾病,另一方面,要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最佳的给药时间,以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医生、药师通过认真学习时辰药理学,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适的用药时间,使用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药物的疗效增强,不良反应减少,是完全可以实行的。而且是完全有必要的。另外,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善于应用时辰药理学知识,指导患者用药,为提高医院药物治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丹娜、孔天东 合理用药和服药时间的关系。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1.
[2]朱旭红,荣风玲;谈时间与合理用药;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4年6月第22卷第2期.
[3]尹兵;浅谈时辰用药与临床实践;安徽医学1991年第12卷第2期
篇4
【关键词】神经元损伤;谷氨酸;清脑益智方;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77-02
清脑益智方在临床中多应用于多发梗塞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当中。此次实验为探讨清脑益智方的作用机理,采用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脑脊液,利用神经元谷氨酸损伤模型从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互相作用的角度进行离体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体外培养【2】
2 结果
2.1 中药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谷氨酸损伤模型组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再加入中药脑脊液培养液后,神经元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正常脑脊液培养液组未见次变化。
2.2 中药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影响
谷氨酸损伤模型组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在加入中药脑脊液培养液后,LDH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2.3 中药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正常脑脊液和中药脑脊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均无影响,但正常血清和中药血清均出现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如表1;2.4 中药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正常脑脊液和中药脑脊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均无影响,但是正常血清和中药血清均出现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如表2;
表1 各组OD值比较
3 讨论
胶质细胞构成中枢神经元生存的微环境,对神经元的发育、生长以及损伤后再生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些体外实验中已被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可被某些因素诱导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本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清脑益智方通过星形胶质细胞间接地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推论可能是由于中药清脑益智方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所致。清脑益智方主要针对中风后脑内瘀热化毒、毒损脑络所设,对于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神经兴奋毒性,并非直接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对于兴奋毒性造成的神经元这样一种结果间接的发挥其整合调节作用。
作为一种药理实验方法和手段,中药血清药理为我们拓展了思路,但它对于血脑障碍以内的细胞是否也同样适用?目前报道仍较少。本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空白血清还是中药血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治疗作用,遵循血清药理学的思路,我们采用脑脊液来开展研究,结果显示此种方法可以克服血清药理学的某些局限,姑且称这种方法为“中药脑脊液药理学”。
参考文献:
[1]梅建勋,张伯礼,陆融. 清脑益智方对谷氨酸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体外实验观察[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04):252-255
[1]Aleksandra PG,Donald B,EtsuroU.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myloid on glutamate and glucose by cultured astrocytes[J].Brain Res,1977,754:65-71.
篇5
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医德素养不断下降,如何改进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如何通过药理学理论教学过程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与渗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医德高尚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本质要求
医乃仁术,贵在医德。医学教育,当先授医德。医德的概念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精于医术、诚于品格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是我国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历代医学家十分强调学医、业医必需以救人疾苦为己任,以赤诚之心、仁爱精神为准则,要求在行医过程中不分贫富、贵贱、清廉正直。三国时候,吴国侯官董奉治病不取钱,病愈使栽杏,轻者一株,重者五株,如此数载,蔚然成林,每年货杏得谷,旋以救贫,“杏林春暖”便成为历代医者医德追求的最高境界。
2.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医疗卫生行业由单一社会福利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这种转变使得医院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带来医院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医生服务宗旨意识淡薄,医德修养下降,甚至谋私现象严重等负面效应。就学生而言,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医学生选择学医的主观性不强,单纯因为对医学有兴趣而考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并不占多数,很多学生是“被学医”,或是依赖于父母之命,或是迫于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或者因为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而选择学医,专业思想不牢固,从医的责任感、使命感不牢固,道德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内容过于泛化,德育的贯彻缺乏力度,缺少有效科学的德育评价方法等等现状,导致医德教育过程空洞无力,流于形式。由于医学生对医德认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医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认识上产生困惑、出现误区。
3.医学生医德形成特点
医德素质形成是医学生由医德从无知到有知,再到责任自觉的过程。医学生的医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要让医德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甚至潜意识,并在日后从医实践中体现出来,这是一个需要渐续培养才能形成的过程。医德教育应当贯穿整个医学教育的始终,而非仅仅开设一两门相关课程就足够了的,所以应当使医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都处于医德有知状态。医德自觉即医德责任自觉,是一个医生医德修养内化的最高境界。医德无知、医德有知、医德自觉是医学生医德素质形成过程的三大必经阶段。各专业课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更应当注意顺应和遵循医德形成的发展规律,积极作为,加强引导,不断强化医学生的医德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形成正确的、高尚的医德观和医德价值观。
4.将医德教育融入药理学专业教学中是医学教育的必然选择
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学科,一方面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原理,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医学系统教育以及临床医疗实践与科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药理学专业教学与医德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业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真正实现授医学之业,传医德之道,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医德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药理学教学过程是对医学生实行医德教育的最佳时机,药理学教育过程中融入医德教育具有如下独特优势。
4.1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以人为本”思想《黄帝内经》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可见自古以来,均强调医学教育及医疗工作的第一要务是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药物是临床疾病治疗的基础,是实现治病救人的重要媒介。在讲解每一例药物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都是医学生们最为关注的内容,此时不妨从关怀病人的角度进行阐述,告诉学生如何选药才能缓解病人的病痛,如何用药才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还要考虑到病人的经济能力,尽量做到用药疗效又好、花费又少。可见,药理学理论教学过程可以成为理想的人本思想的培育过程。
4.2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药理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明确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性即药物药理作用,这是药理学本科教育阶段重点教授内容,药物安全性则是强调药物不良反应。所谓“是药三分毒”,这句谚语充分说明了药物的双刃剑作用。例如在讲授药物不良反应时,笔者经常提及著名的“反应停事件”给人类带来的警示,药物“反应停”虽可明显缓解孕妇的早孕反应,但却是导致“海豹畸形儿”的罪魁祸首。以此为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药物是把双刃剑,诸如此类的用药案例在药理教学中还有很多,有利于反复给学生加深印象。因此,在教育医学生学习药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药物适应症、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更要学生学会利用这种辩证思想权衡药物的利弊,科学利用其治疗作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毒副作用,真正做到合理用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于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
篇6
灵芝,又称灵芝草或瑞草,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灵芝草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也最有趣味的当属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故事中的白娘子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仙翁所居住的昆仑山上盗取“仙草”,使得许仙起死回生,这棵救命的“仙草”即是灵芝。又如民间年画的长寿图中,可见到鹤发童颜的老寿星手拄着拐杖站在一棵苍劲的古松之下,身旁的梅花鹿口中衔着一棵“瑞草”,这枝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瑞草也是灵芝。这些美好的传说,既说明古人对灵芝的崇拜,也使其具有了某种神秘的色彩。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灵芝的记载,并按其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紫等六种,具有“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轻身,不老延年”的功效。由于野生灵芝的产量极少,所以成了人们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间仙草”。近年来,灵芝的人工培植技术获得成功并进行了广泛的推广,为灵芝的科研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灵芝的分类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多孔菌科灵芝属的药用真菌有数十种之多,仅供药用的灵芝就有15种。但目前市场上经销最多的是赤芝和紫芝的各种制剂,其原料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灵芝的子实体、灵芝孢子粉及灵芝发酵菌丝体。
何谓“灵芝的子实体”?灵芝属于真菌,也就是说灵芝同我们日常食用的蘑菇一样同属于真菌类物质,所以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基本相同。我们都知道蘑菇的样子像一把伞,伞是由伞盖和伞柄两部分组成的,灵芝也是同样。我们把灵芝这个“像伞样的整体”称为“子实体”,将其“伞盖”称为“菌盖”,将“伞柄”称为“菌柄”。由于灵芝的子实体产量最多,所以是灵芝制剂的主流原料。
何谓“灵芝孢子粉”?是指呈淡褐色细粉样的灵芝孢子。灵芝孢子是灵芝繁殖后代的雌雄配子,也就是灵芝的种子。单个灵芝孢子的个体非常小,仅几微米,肉眼根本看不到。由于灵芝孢子的产量很少,据说1000千克的灵芝才能收集到1千克的孢子粉,可见其珍贵。市场根据灵芝孢子粉其加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未破壁的和破壁的两种。我们都知道,鸡蛋的外面是一个坚硬的壳,保护着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单个的灵芝孢子也如同鸡蛋一样,外面有双层的外壁保护着里面的物质。所谓未破壁即是未经破壁技术处理过的灵芝孢子,显微镜下可见到孢子的形态完整,双壁结构清晰。破壁的灵芝孢子是用机械破壁法或酶破壁法将孢子的外壁破坏,显微镜下的孢子形态不一,外壁有不同程度破坏。
灵芝发酵菌丝体是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进行人工发酵方法使孢子生长发育所形成菌丝体时即用于生产的灵芝制剂。
灵芝的现代研究
从中医药理论来讲,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功效,而且药性平和,无明显不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灵芝的子实体、孢子粉及菌丝体的毒副作用极少,给予大鼠长期食用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已从灵芝中分离出数百种化学成分,其中多糖类物质就有近200种,例如还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类、生物碱类、蛋白氨基酸类、三萜类、油脂类、维生素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灵芝多糖及有机锗被认为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
灵芝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灵芝制剂对冠心病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对冠心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86%,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42%~94%,患者的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及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药理学试验也证实,灵芝具有强心作用,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血流阻力。灵芝还可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保护心肌细胞,说明服用灵芝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是有益的。冠心病患者每日可用灵芝10克,丹参12克,水煎服,具有益气活血,改善症状的作用。
灵芝用于高血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临床应用灵芝制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以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较为明显。动物实验证实,灵芝除具有降低血脂外,还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高血脂症患者可用灵芝10克,山楂10克,何首乌10克,水煎服,有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灵芝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灵芝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灵芝制剂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喘息型的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更好。药理学试验证实,灵芝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和平喘的作用,并有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的作用。中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用灵芝15克,核桃仁10克,甜杏仁10克,有扶正固本,润肺止咳的功效。服用方法:将灵芝与贝母煎煮2次,将核桃仁与杏仁捣碎用沸药液冲泡,每日分早晚服用。
灵芝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灵芝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肿瘤患者可用灵芝20克,大枣50克,煎煮2次,加蜂蜜少许服用,有扶正固本,抑制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灵芝制剂还可用于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有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症状的作用,所以有人称灵芝是放化疗的增效减毒剂。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调节免疫功能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促进机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免疫功能,并提高体液免疫水平,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抑制能力。(2)提高机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和杀伤性T细胞(CTL)的活性,加强机体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3)增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4)有的研究资料还证实,灵芝的某些化学成分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总体来讲,灵芝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
灵芝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篇7
延年益寿药茶的功用,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对衰老的不同环节及各种老年病发挥着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功效具体归纳如下:
1. 滋补强壮
滋补茶方,性味多甘平,有补益的功能。适合于老年人头昏、面色苍白、肢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等。这类药茶也多具有抗老延寿功能。如人参茶、首乌茶、龙眼茶、菟丝子茶、二子延年茶等。近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以补为主的中草药多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如人参、刺五加、黄芪、灵芝等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T细胞数,增加抗体生成。补阳药菟丝子、桑寄生等能增强肾虚患者T淋巴细胞的比值,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补阴药如枸杞子、五味子、山萸肉、桑叶、黄精均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补血药当归、首乌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等。
2. 养心安神
心血不足,不能安养心神。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等。可用人参茶、丹参茶、柏子仁茶、首乌茶、安神茶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此类药茶中的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即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灵活、抑制过程逐渐集中,有助于机体消除疲劳和提高生命活力。
3. 降脂减肥
用于形体肥胖少动,头晕心悸,动则气喘,下肢浮肿或多年不孕,舌淡苔腻,脉滑的荷叶茶、减肥茶、桑白皮茶、三花减肥茶、山楂茶等。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药茶中的部分药物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荷叶有消肿降脂和扩张血管作用;山楂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所含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且具有降低血脂蛋白的作用。
4. 平肝潜阳作用
用于头痛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两目干涩或面红目赤,肢体震颤,脉弦有力的决明子茶、茶、三子茶等,有平肝潜阳作用。研究表明,药茶中的部分中药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如野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决明子亦有显著的降压作用等。
5. 滋阴壮阳
男子障碍乃致痿弱不举,临房不举或举而不坚。此种性神经衰弱多是衰老的指标之一。功能障碍而兼见精神萎软、面色白光白、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在综合治疗功能障碍的同时,可选用羊藿茶、五子补肾茶等。
6. 活血祛瘀
气虚血瘀乃是人体衰老本质之一。从活血祛瘀着手,改善机体微循环,消除各脏器的瘀血现象,最终可有效地防治老年病与延缓衰老。在许多老年病症中可出现瘀症表现,均可用活血祛瘀治之。此类药茶有:田七丹参茶、活血茶、茶树根茶、灵芝茶等。近代药理研究证实:红花、山楂、当归、丹参、大黄等能恢复由肾上腺素造成的局部血流微循环障碍,使血脉瘀滞得以通畅。
延年益寿药茶的应用范围
延年益寿药茶是养生延年、老年保健的佳品,在老年保健方面具有两种含义:一是缓衰抗老,即所谓延年益寿;二是防治老年疾病。
在防治老年疾病方面,药茶方也广为使用,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茶方,就有50余则。
还有决明子茶、柏子仁茶治疗老年性便秘。
萱草根治疗老年性癃闭。
篇8
【关键词】 便秘; 穴位贴敷法; 中医药疗法; 护理
便秘是以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为特征的病症,多继发于其他疾病,也可独立发生。该病症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生率比较高,患者2~3 d或更长时间不能排便,且粪便干硬,患者排便非常费力,常需要采取辅助措施来进行排便[1-4]。在临床上,便秘多单纯性发生,也被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功能性便秘,其直接的发病机理是粪便的硬化及胃肠蠕动减弱。便秘在临床上比较顽固,病程较长,且会多次反复发生,有的患者需要长时间地使用西药来维持,一旦停药会出现反弹,病情还会加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且对肝肾等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影响了正常的器官功能。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便秘有较好的疗效,有关中药敷贴护理便秘患者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观察了82例应用穴位贴敷护理对便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82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18例;年龄52~8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基本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根据罗马标准Ⅲ,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排除在外;还要排除伴有造血系统、精神系统疾病及心血管、肝、肾方面的原发病患者,结肠、直肠器质性病变引起肠道狭窄的患者也要排除外。
1.3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组:把大黄粉、生地粉、三棱粉、莪术粉、冰片粉末用麻油按照2:1:2:2:1的比例调成膏状,做成圆饼状,面积约为1.0 cm2,厚度约为0.25 cm,使用胶布敷于患者的关元、天枢、神阙、气海等穴位,每次12 h,1次/d,一个疗程7次。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出品,国药准字:H20065730),每次10 ml,
2次/d,治疗一个疗程。给予连续7 d的护理,直到患者便秘的症状得到缓解,记录两组第一次排便时间。
1.4 护理疗效评定标准 便秘症状缓解,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相关的症状消失视为痊愈;便秘症状改善明显,大便性状及排便间隔的时间基本恢复正常,或大便稍干但排便间隔时间没有超过72 h小时以内视为显效;便秘症状得到缓解,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 d,或便干的缓解视为有效;无效:便秘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加重,排便时间也没有缩短,其他相关的症状也没有得到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7.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第一次排便时间比较 护理干预组的第一次排便时间为(5.3±1.9)h,对照组的第一次排便时间为(11.2±3.4)h,
护理干预组的第一次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腹痛、腹胀等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便秘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常反复发生,缠绵难愈,有些患者靠长期服用中药或西药来保持较为正常的大便次数。但长期用药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一旦停药,便秘就会变得更严重,而且长期服药,会累积药物的肝肾毒性,引起慢性肝肾损害。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便秘有确切的疗效,但大多以口服中药为主,因此,便秘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而穴位敷贴,一次敷贴可以控制几天的时间,给便秘患者带了极大的方便,但其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的观察,为此,笔者给便秘患者采取了中药润肠膏贴敷穴位的护理干预方法,这种干预措施不通过胃肠道,不受消化道中各种酶及消化液对药效的影响,还不会刺激到胃肠道,穴位贴敷用药除了药物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同时刺激穴位还能增强经络的传感性,和药物起到协同作用,还能放大生理效应,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所用的穴位中,天枢为治疗便秘的主要用穴位,研究发现,深度针刺天枢穴对老年便秘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近期治愈率达到92.5%,总有效率可高达95.3%;气海主调元气,刺激气海穴能调理全身气机,还能起到补气的作用,本研究中取气海穴能激发人体的气机,增强对药效的敏感性;关元穴位于任脉,是足三阴与任脉的交会穴,为小肠之募穴,功能调理肠腑,对任脉病、小肠及足三阴病都起到治疗作用。配用上述诸穴,能通降腑气,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促进大便的下行,进而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本研究所用膏方中大黄为君药,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湿、通便等功效,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其可能通过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增加肠蠕动;刺激骨盆神经反射;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刺激肠壁组织中的5羟色胺(5-HT)细胞,使5-HT的分泌增强,并通过5-HTR的介导促进肠道收缩肠液的分泌;也通过G道自信号转导通路,提高钙致钙环节产生的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促进结肠平滑肌收缩等机制而发挥通大便的功效[5-6]。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黄素能促进结肠上皮分泌Cl-,使肠道中的渗透压增高,有利于水的出胞[8-10];最近,还有研究显示大黄总蒽醌在发挥泻下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下调大鼠近端结肠AQP4的表达,明显抑制AQP4在体外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中的表达,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大黄能调节结肠水通道转运蛋白(AQPs)的含量[8-9]。以三棱、莪术为臣药,三棱味苦,性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大黄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11];莪术味苦,性温,现代研究表明,莪术具有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促进机体免疫力,改善胃动力等作用[12];以冰片为佐使,冰片是常用的中药透皮吸收促透剂[13]。
总之,应用中药润肠膏穴位贴敷对便秘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护理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手册[M].第13版.北京:人民生出版社,2009:1638.
[2]阚志超,姚宏昌,龙治平,等.天津市成年人慢性便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0):61.
[3]刘志顺,郑成哲,张维,等.深刺天枢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3):155.
[4]程碧玉.老年人手术后便秘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68.
[5]李峰,王胜春,王新,等.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4):481.
[6]金琦.论大黄在不同剂量中的不同药理与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1,9(36):401.
[7]李玉敏.大黄的药理作用机理探讨[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6):37.
[8]徐敬东,王文,李利生,等.大黄素促进大鼠结肠粘膜氯离子分泌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10):1326.
[9] Zhang W S,Li F,Bao J Q,et al.Regulative effects of aquapoin4 expression by rhein in rhubarb to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line Lovo[J].Zhong Yao Cai,2008,31(5):702.
[10] Zhang W S,Li F,Bao J Q,et a1.Effect of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from Rhubarb on Aquapoin4 Expression in Colon of Rats and in LoVo Cell Line[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08,28(9):818.
[11]董学,姚庆强.中药三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5,24(10):612-614.
[12]钟锋,顾健,张亮亮.莪术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3):67-69.
篇9
[关键词] 川芎嗪;癌症;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 R28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a)-024-02
癌症,特别是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增长迅速,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采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还是必要的方法。但化疗药物易产生多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转移、多药耐药性,严重影响癌症的治疗。肿瘤的发生、发展需有大量的新生血管生成。在血管生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起重要作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活血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化学名称为:2,3,5,6-四甲基吡嗪。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的治疗。研究发现,川芎嗪具抗癌活性,进而进行了大量抗癌作用的研究。
1 抗癌症的范围
1.1肺癌
1.1.1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川芎嗪能减少C57BL小鼠Lewis肺癌和小鼠小细胞肺癌肿瘤体积、重量,减少肺癌转移灶数,稳定病灶,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并与环磷酰胺具有协同效果[1-4]。还可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5]和H446细胞凋亡并使H446细胞的生长停滞在S期,抑制其有丝分裂及DNA的合成[6],因而抑制肺癌A549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5-6]。
1.1.2抑制肿瘤的肺转移川芎嗪能减少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灶数目,增加其血清iNOS和NO含量,从而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细胞的肺转移[7]。也可增加高转移人巨细胞肺癌PGCL3细胞的黏附,抑制PGCL3细胞对Boyden小室的侵袭,抑制血小板与PGCL3和低转移人肺腺癌PAa细胞侵袭的协同作用。因此,川芎嗪有抑制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8]。
1.1.3抑制肺癌细胞的VEGF的表达川芎嗪能抑制C57BL小鼠Lewis肺癌细胞和小细胞肺癌细胞VEGF的表达[1-2],因而,川芎嗪也可通过抑制肺癌细胞VEGF的表达来抑制肺癌的生长。
1.2肝癌
川芎嗪能降低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甲胎蛋白(AFP)分泌量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而增强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TC)、α-酮戊二酸转氨酶(TAT)及醛缩酶(ALD)的活力,从而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9]。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数量,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肝癌的进展[10]。
1.3胃癌
川芎嗪可直接杀伤胃腺癌MKN45细胞[11],可用于胃癌的治疗。
1.4 乳腺癌
川芎嗪对人乳腺癌MCF-7/S和MCF-7/ADM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呈一定浓度依赖性[12],且MCF-7/ADM细胞对它不具耐药性,抑制它们的生长与增殖,抑制乳腺癌的进展[5,13]。
2 间接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川芎嗪还能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14],诱导人体静脉内皮细胞VEC-304细胞凋亡,抑制其VEGF的表达[15]以及抑制由VEGF诱导的该细胞的增殖[16]等来协同抑制肿瘤的生长。
3 展望
川芎嗪既有直接抗癌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癌症细胞凋亡,又能抑制癌症细胞VEGF的表达及抑制由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等间接抗癌作用。总之,川芎嗪具有多种抗癌作用,可用于多种癌症,特别是肺癌的治疗,是一种较安全的多功能的药物。但川芎嗪剂量较大时即具细胞毒性,因此,要同时更强地发挥川芎嗪的双重作用势必临床剂量会过大。为此,今后应研发既能杀灭癌细胞又对机体更安全的川芎嗪制剂,更好地发挥其双重抗癌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玉,严鹏科,陈刚,等.川芎嗪对小鼠肺癌血管生长和VEGF表达的抑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2):151-154.
[2]刘志良,崔伦伯.川芎嗪对小鼠小细胞肺癌血管生长和VEGF表达的抑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1):13-16.
[3]刘志良.川芎嗪对小细胞肺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8,7(6):59-61.
[4]王文武,戴西湖,欧阳学农,等.川芎嗪对小鼠Lewis肺癌的治疗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4):421-423.
[5]刘宝瑞,徐修礼,刘文超,等.4种中药制剂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1):94-96.
[6]张会军,阎蕴力,张朱欣,等.川芎嗪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3,30(6):452-454.
[7]鲁向明,王仲,陈景三.川芎嗪诱导iNOS和NO表达抗荷黑色素瘤鼠肺转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1):3208-3210.
[8]张培彤,裴迎霞,祁鑫,等.活血药对人肺癌细胞粘附和侵袭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103-105.
[9]彭安,叶.川芎嗪诱导Bel-7402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3):157-158.
[10]杨长春,韩盈,张安生,等.黄芪、当归及川芎嗪等活血化瘀药对肝癌细胞株HepG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212.
[11]张振玉,王崇文,祝金泉,等.川芎嗪及联合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1):68-69.
[12]解霞,郝立宏,高清波,等.川芎嗪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8):1368-1370.
[13]解霞,吕鹏,高清波,等.川芎嗪逆转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6):449-450.
[14]黄正华,邹移海.川芎嗪对胃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20-22.
[15]彭军,姜丹,吴银霞.川芎嗪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1):2562-2564.
篇10
1鹿产品中胶原蛋白的研究现状
1.1鹿茸中提取胶原蛋白鹿茸是雄性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ck)未骨化的、密生的、茸毛的幼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鹿茸“味甘、性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对多种鹿茸中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11-13]:鹿茸中含有大量的I型胶原。鹿茸中粗蛋白质含量占干重质量50%以上,而胶原是鹿茸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鹿茸具有可再生、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药理作用广泛,因此鹿茸作为胶原提取原料具有其他原料无法比拟的特点。徐云凤等[14]采用胰蛋白酶水解制备鹿茸胶原蛋白,运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用高效凝胶色谱法考察胶原蛋白的酶解条件,优选出提取鹿茸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料液比为1∶3(g/mL),水煮时间4h,提取5次,胰蛋白酶与底物(鲜鹿茸)比1∶5000,酶解时间2h,得出鹿茸胶原蛋白收率为12.52%,蛋白含量为56.89%。赵玉红等[15-16]采用胃蛋白酶法提取鹿茸中的胶原,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胶原提取条件:提取时间52h、酶用量5%、液料比为1∶23(g/mL)。试验结果表明,二杠茸中胶原含量和得率分别为65.8mg/g和4.53%,均高于毛桃茸和三杈茸。采用胃蛋白酶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的梅花鹿鹿茸胶原在波长230nm处具有强特征峰;红外图谱证明提取的鹿茸胶原为Ⅰ型胶原;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丙氨酸和脯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含量较低;其热收缩温度为84.05℃,高于一般脊椎动物的热收缩温度;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李银清等[17-18]采用醇提法制备鹿茸胶原,得出鹿茸醇提物中主要含有Ⅰ型胶原,含量约70%;相对鲜鹿茸,胶原提取率为10.3%。醇提法制备的鹿茸胶原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最高,组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较低。对鹿茸胶原酶解物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鹿茸胶原酶解物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应激作用[19-20]。同时,鹿茸胶原对大鼠成骨细胞有明显的促贴壁和增殖作用,对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1]。
1.2鹿筋中提取胶原蛋白鹿筋是贵重的动物类中药,是鹿科动物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ck)的四肢干燥筋。始载于《唐本草》[22],性温,味淡微咸,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肾虚、大壮筋骨、转筋及劳损等症,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肩周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等[23]。鹿筋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较高的补品,现代研究表明,胶原蛋白是鹿筋的主要成分。从鹿筋中提取胶原蛋白的常规方法是将新鲜的鹿筋去筋膜、皮及脂肪后,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去除脂肪和血,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以备用。张鹤等[24-25]对鹿筋用石油醚脱脂、4%的盐酸脱钙后,采用醋酸浸泡、100℃沸水浸提、胃蛋白酶酶解,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提取鹿筋胶原蛋白的最佳条件:醋酸体积分数为5.5%、料液比为1∶7(g/mL)、浸提时间14h,胃蛋白酶与底物比1∶1000、酶解时间24h。采用盐酸浸泡、100℃沸水浸提、胰蛋白酶酶解,运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提取鹿筋胶原蛋白的最佳条件:盐酸质量浓度为0.2%,料液比为1∶12(g/mL),浸提时间48h,胰蛋白酶与底物比为1∶8000,酶解时间3h。试验结果表明,鹿筋胶原蛋白收率分别为74.56%和82.12%;蛋白含量分别为65.54%和72.25%。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胰蛋白酶酶解鹿筋胶原蛋白得出的胶原蛋白收率和蛋白含量较高。Takeshi等[26]通过胃蛋白酶酶解制备梅花鹿鹿筋胶原,得出的胶原蛋白的产量相当于鹿筋冷冻干燥后质量的37.5%。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从鹿筋中提取的胶原蛋白的二级结构与猪皮、牛皮中提取的胶原蛋白不同。孙晓迪等[27-28]对鹿筋胶原蛋白进行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鹿筋胶原蛋白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同时,鹿筋胶原蛋白还对弗氏佐剂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曲毅等[29]对鹿筋胶原蛋白进行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鹿筋胶原蛋白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张鹤等[30]研究鹿筋胶原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鹿筋胶原蛋白对维甲酸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也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方面的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1.3鹿骨、鹿角盘中提取胶原蛋白鹿骨是鹿科动物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ck)的骨骼。鹿骨的药用被首载于《名医别录》。现代研究表明,鹿骨胶具有祛风除湿、益气补血、补肾壮阳的功能,对四肢疼痛、风湿、贫血、精髓不足、久病体弱等症临床疗效较好。鹿骨是养鹿业的副产物,富含胶原蛋白,约占57%。鹿角盘是雄性鹿科动物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ck)在每年的7、8月份,鹿茸被割下以后自然生长出来的形状不一、十分坚硬的盘状物质,待到第2年的4、5月份自然脱落。鹿角盘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是鹿角霜、鹿角胶的原料[31]。因此,对鹿骨、鹿角盘的开发利用,是增加养鹿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鹿骨和鹿角盘都属于骨类,质地坚硬,从中提取胶原蛋白一般采用高温浸提或酒制的方法。粗提得到的胶原蛋白为明胶,低温放置仍具有凝胶性,分子量在几万到十万,不易被人体消化利用,因此常进行酶解,酶解得到胶原蛋白分子量在几千到几万。从鹿骨和鹿角盘中提取胶原蛋白的常规方法是预处理(脱脂、脱钙)、溶胶(高温浸提)、酶解(蛋白酶切除胶原的末端肽)。赵玉红等[32-34]利用Alcale碱性蛋白酶对鹿骨进行水解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135min、pH值为9、酶用量3500U/g。在此条件下得出鹿骨胶原蛋白的水解度为12.2%,•OH自由基的清除率70.8%。研究表明,鹿骨胶水解物蛋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他们还采用酸和酶提取法从鹿骨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C)和胃蛋白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通过紫外扫描分析得出鹿骨的C和PSC在234nm处均有强烈吸收,具有胶原蛋白的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说明胶原纤维保留了大量的三股螺旋结构;经DSC测定,鹿骨的C和PSC热收缩温度分别为55℃和58℃。SDS-PAGE电泳显示,胶原蛋白含有3条不同的链,α1、α2和β链。张鹤[35]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鹿骨胶原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料液比1∶5(g/mL),水煮3.5h,水煮3次;采用SDS-PAGE确定胰蛋白酶的用量为酶与底物比1∶5000,酶解1h,提取率为5.11%,蛋白含量约80.59%。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提取鹿角盘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料液比1∶5(g/mL),水煮5h,提取4次;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确定胰蛋白酶的用量为酶与底物比1∶10000,酶解1.5h,收率为22.31%,平均蛋白含量66.32%。氨基酸分析表明,鹿骨胶原蛋白和鹿角盘胶原蛋白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3.87%和31.51%,这表明运用此方法水解得到的胶原蛋白中各成分均没有受到破坏,依然保存胶原蛋白的特点。牛放等[36]采用热水浸提,胰蛋白酶酶解,得到鹿角脱盘胶原蛋白,采用Folin-酚试剂法测定鹿角盘胶原蛋白中蛋白含量约为66%。试验结果表明,鹿角盘胶原蛋白对去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4鹿皮中提取胶原蛋白鹿皮是鹿科动物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ck)的皮,它是梅花鹿系列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记载鹿皮“补气,涩精,敛疮”。《四川中药志》收录:“性温,味咸,无毒,能补气,涩虚滑。治妇女白带,血崩不止,肾虚滑精;涂一切疮。”王建辉等[37]采用酸法和酶法从东北特产梅花鹿鹿皮中提取胶原蛋白,其中,酶法提取的胶原蛋白含量高于酸法的1.5倍,而且纯度较高。酶法提取鹿皮胶原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81.4%,鹿皮胶原的相对分子量分布为(11.7~21.4)×104,饱湿倍数、吸水倍数分别为20、2.4,等电点为4.19。鹿皮胶原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含量较高)和21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Zn、Ge、Se的含量较高,分别为93.4,0.56,0.01μg/g)。
2鹿产品胶原蛋白的应用现状
2.1在食品、保健品行业的应用胶原蛋白本身可以作为一种食品,食用胶原蛋白一般来源于动物的肌腱、真皮和骨骼,但多数情况下,胶原蛋白在食品方面主要是营养和功应用两方面[38]。人们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食品,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强筋健体、延缓机体衰老[39]。在古代,我国食用鹿产品在诸多典籍中均有记载,近现代,鹿产品食用有了更大的发展,食用鹿产品几乎包括其全部品种,鹿产品早已成为中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门类之一。药理学研究表明,鹿筋、鹿茸、鹿角盘等酶解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但是,由于鹿产品在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和中医药膳食疗领域的应用受到现行体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限制,仅有少数品种审批上市。
2.2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胶原蛋白具有纯天然的防皱、祛斑、美白保湿等作用,胶原蛋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主要有亲和性、保湿性、修复性、营养性及配伍性等功效。在化妆品工业中,胶原蛋白作为化妆品原料的有效性已经确定。胶原蛋白可从动物皮中提取,其中,从鹿皮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饱湿性,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于化妆品生产。研究表明,鹿皮胶具有特有香气,鹿皮胶营养液具有养颜、润肤作用[40-41]。鹿产品中鹿皮、鹿筋、鹿茸等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我国古籍中有许多鹿产品用于美容化妆的记载,如“永和公主澡豆方”《太平圣惠方》中的鹿角胶、鹿角霜;“小地黄煎丸”《圣济总录》中的鹿角胶等[42]。现在市场上也不断有鹿产品为原料的高档美容化妆品上市,如鹿胎素化妆品、康鹿鹿茸养颜宝、鹿脂蛋白乳等,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天然、高档美容化妆品的需求。
2.3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应用胶原蛋白是细胞重要的组成成分,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胶原蛋白能防止血栓、保持血管壁弹性、提高韧带及软骨的、减轻关节僵硬等,其在治疗真皮缺陷或损伤、美容整形、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已被认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鹿产品列入药用的国家,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将鹿茸、鹿角及鹿角制品鹿角胶、鹿角霜4种鹿产品列入法定中药材,在民间,我国应用鹿花盘治疗儿童腮腺炎及肿块等疾病具有较悠久的历史。鹿角盘中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肽;临床上,鹿角盘胶原蛋白具有治疗骨质疏松、乳腺增生等作用。张金宝[43]报道了1例鹿角盘治疗胃癌晚期患者的病例,2年后痊愈。张维滋等[44]通过146例临床观察证实,鹿花盘注射液对乳腺增生的良好疗效。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鹿茸胶原多肽可以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45]、成骨细胞生长[21]、组织修复[46]、乳腺增生等,鹿茸液能够减少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左室重构,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前景[47]。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