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经济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经济的总结

篇1

Zappos的法宝可以说是“一招鲜,吃遍天”。消费者网上购鞋最关心的是鞋子的价格,最大的担心则是鞋子不合脚。Zappos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你可以一次预定几双鞋子,如果不合脚,只要保证商标和包装完好,就可以将鞋子全数退回,来回运费完全由Zappos承担。用这个法宝,Zappos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它的价格并非行业最低,但对于顾客而言,能享受到这种便利多花点钱也值。

300~500元利最大

现在在B2C业界,卖鞋的确是个让人趋之若鹜的好生意,广受风投关注。国内目前网上购鞋有几大主流网站:北京地区有由百度前销售高管创立的“乐淘族”,号称价格最低;“好乐买”以完善的仓储、物流和服务见长;上海的“卡路里”靠虎扑论坛导流,广州的“酷噻网”打出“潮”的概念,二者都是多种体育服装和用品混合销售。9月,网上以卖衬衫起价的VANCL也高调进军鞋类市场,廉价帆布鞋在促销第一天就卖出了2万双。其实在中国,网上购鞋在2007年前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模式,但为什么到现在B2C鞋业才突然开始发力大热呢?

好乐买总裁李树斌解释说,这是因为从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行业转向需要时间。传统行业的商人对互联网不熟悉;互联网商人能接受新鲜事物,却苦于没有背景和资源,二者互相磨合了解需要一个过程。所以,B2C衬衫才走到了最前面。衬衫行业的技术门槛低,打造自有品牌比鞋类相对容易。比如PPG、VANCL首先是了解了互联网,将美国的经验搬过来,就取得了很大成功。

那么,大家为什么不去卖衬衫就好了,一定要卖鞋呢?李树斌为我们算了笔各种B2C业务的毛利账。“做B2C生意,省钱和省心(运输方便),起码要占一样。如果毛利低于20%,生意就会很难做。图书运输方便,但毛利本来就低,当当和卓越还在为争夺市场做免运费,赔本赚吆喝。如果你有一单50元的书,运费5元,一下子10%的毛利就损失了。数码产品毛利运输方便,但毛利不高于5%,所以说,鞋子和玩具都是很好的生意。B2C商品价钱在300~500元之间最好做,低于300元,仓储、物流、服务费用加起来,毛利不足;高于500元,用户的尝试成本太高。在这个区间之中,毛利能达到20%,鞋子正好都能符合。”

除了李树斌说的价格区间优势外,鞋业还有规格标准化、易于物流运输的特点,而且品牌认知度也更高。“乐淘族”以前也做过多年玩具,后来转营鞋业。

免费能否移植

那么Zappos的创新模式是否移植到中国来一样可以生根发芽呢?目前,几家卖鞋主流网站在系统、界面、做法上都与Zappos大同小异,但Zappos最吸引人的核心—来回运费免费—却都无法完全做到,只能实现普通快递运送鞋子免费,不合脚7日内可以退货,但寄回费用由客户负担。

为何不能全盘移植呢?李树斌说,Zappos能这样慷慨有它特殊的原因。“首先创始人谢家华自己的资金实力就比较雄厚,初始资金又有1000万美元,他甚至能做到一年内免费退换货。“我在美国看到,朋友的女儿屋子里堆了很多双Zappos的鞋,两个月以前买的,不着急退回去。Zappos的库存应该说除了自己仓库里的,还散落在美国各地。这对现金流和鞋子更新速度都会造成影响,鞋子有季节差异,等退回来时,估计都要打折处理了。第二,中国的快递还做不到美国那样标准化。大城市可以走快递公司,县级市甚至农村只能走EMS。但县级市和农村是我们的重点市场之一,因为那里的人有消费品牌运动鞋的需求,却找不到店铺。EMS邮到那里是很贵的,要几十块钱。第三,中国的信誉体系不健全,在美国几乎不可能买到假货,客户随意退换和浪费情况也比较少。我们卖鞋,消费者打电话必问是不是正品,彼此还缺乏信任,我们也担心恶意用户或者犹豫不决的用户随意退换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李树斌承认,未来的免费是行业的趋势。只有在前期多让利、甚至多免费才能吸引来更多的用户,而用户数量是B2C市场的命脉。“一个生意在年销售额10亿时不赚钱,但到100亿就会赚很多钱。要保证现金流稳定,哪怕不赚钱也可以。为什么京东商城一直要做大规模?因为当基数增大时,你把采购价格降低1%~2%,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不要盲目地免费

当记者问到李树斌目前鞋业竞争的焦点在哪里,他觉得竞争还不明显。“因为从用户基数和销售额来看,目前B2C鞋业的规模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大家都太小了,首先考虑的还都是活下去的问题。”那么低价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呢?李树斌答道:“这就是商业策略的概念了。比如光是店铺节省出来的钱就有25%,但是不是这25%要全让出来?还是要在竞争对手的做法间求得一个平衡。其实,我们最大的对手不是彼此,而是淘宝。我们与淘宝比,第一保证正品,第二保证号码齐全、运输可靠。”

好乐买成立之初,鞋子经常断码。“你自己接电话时都不知道有货没货,只能先说有货。”由于断码产生的退款率一度达到30%,所以好乐买下狠心建立起自己的仓库。经过两年的积累,好乐买初步掌握了客户的偏好数据,尽量减少仓储的浪费。

实际上Zappos的发展和目前B2C鞋业遇到的问题差不多。“Zappos首先也是由于不了解用户情况,产生了退款率飙高、尺码不全、仓储不足的问题。随着数据积累,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解决。Zappos现在是用免运费做扩张市场,如果目前对手有人会提出运费免费,也不排除我们会跟进。但商业是个博弈的过程,免费与收费也是一样,都要根据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的反应随时调整。”

结语

我们之所以选择译言和好乐买作为文章的结束案例,因为它们与众多网站一样,免费的商业模式还未完全展开,或者受限于目前的外环境或能力还无法展开。

免费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也有很多人向Chris Anderson提出质疑。对于这样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不会只有唯一的答案。

①免费总有隐性成本,这只是个把戏。—《纽约时报》John Schwartz

答这是陈词滥调,21世纪的免费是没有花招、圈套和附加条件的。

②广告链条单一,依靠广告生存的小企业如何存活?—《硅谷观察家》Hank Williams

答在线广告业务还能增大很多倍。谷歌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可测量、有针对性、按照绩效付费的在线广告,这种广告对中小企业很有吸引力,他们的潜力还未开发出来。

③免费的音乐没有价值。—雪儿?克罗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

答免费会让音乐推广更便利,而通过举办音乐会、推出附属商品、唱片销售许可等一样可以获利。唱片不会消亡,总有人要听品质更好的音乐。

④免费削弱了创新。—比尔?盖茨2005年接受采访时说

答创新者可以通过销售免费产品的支持获利,或者通过扩大声誉从而获得待遇更好的工作、有偿演出等等。

⑤免费会造成浪费,影响环境。—Donald Shoup《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

答数字信息领域,对处理、存储、贷款挥霍根本会归结为电的问题,而市场对电的定价与监管更成熟了。

⑥免费会鼓励盗版。—Mike Masnick接受Xenohacker采访时说

答恰恰相反,是盗版催生了免费。当市场意识到边际成本明显低于其销售价格时,盗版就会出现。版权保护方案保护价格免受外力影响,但价格迟早会降下来。

篇2

关键词:控制测量方法;精度;误差;贯通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对于隧道施工各种测量规范很多,精度要求比较高,尤其引水隧洞,输气管道,及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测量而言控制误差,提高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中长隧道是比较多的隧洞工程,为了满足工程测量的规范要求,在施工前要设计好合理的测绘方法,计算好各项精度指标,拟定测量施测方案。

二、隧洞控制测量方法

2.1平面控制部分:由于条件限制隧洞在未贯通前只能布置支导线,这是最常规的方法了,但是对于一些平行施工的交通隧洞,可以以中间贯通的小横洞组合附和导线,以验证测量数据安全。

在隧洞施工总平面图中要计算出两洞口间的开挖长度,以便对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研究导线施测等级,下面是《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对隧洞横向贯通误差及高程贯通误差限差的要求:

洞内导线布设一般分两级,高级长边导线用于控制贯通,低级短边导线考虑施工现场条件要灵活布置,以方便应用于施工放线为主。高级导线要在有条件的时候尽量增加边长,提高测角精度。导线最好布置成等边直伸型,等边直伸导线的精度比较均匀,严禁使用短边控制长边,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布置了短边导线,这时最好加测陀螺方位角,或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2.2高程控制方法

在隧洞高程控制方面可以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所要求的相应等级布置水准网点,水准也采用两级布控,高级控制低级放线,这方面没什么特殊要求,下面给出《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对隧洞水准测量要求的等级:

水准部分要注意操作规范,注意经常联系复测以前所闭合过的水准点,有时也用全站仪采用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进行简单复测以保证数据安全。对于斜长隧洞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控制时,要注意三角高程测量的一些事项,如垂直角的观测要同测距在同一次照准时完成,利用隔点法设站来提高精度,距离测量要保证有足够的测回数。

三、精度控制

3.1平面部分

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向开挖的直线隧洞横向贯通总误差按1/3原则分配,即地表控制占1/3份,两边各开挖洞中导线测量误差各占1/3份,即m=±M/√3。在有竖井传导测量数据的情况下竖井联系测量也要分去一份误差。这样一来便可各自研究各自的测量方案,以保证总误差不超限,对于洞内的超短边导线要采用特殊测量方法使精度提高,以保证整条导线精度不折减。下面给出隧洞洞内的测量误差分配计算方法:

(1)对直伸型隧洞,则采用直伸支导线终点的点位误差作为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

式中:n― 导线边数;

S―为导线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206265”;

(2)非直伸型隧洞用非直伸支导线终点的点位误差作为横向贯通中误差,既要考虑测角误差影响,又要考虑测边误差影响,计算公式为:

式中:―测角中误差

―测角的各导线点到计划贯通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

―导线测量时边长的相对中误差;

―各导线边在贯通面上投影所得长度平方的累计和;

以上这些推算公式都是按计划贯通位置进行布点,推导误差,以便进行导线方案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有可能进行必要的调整,但是误差控制大原则是一样的。

3.2高程部分

洞内水准测量的高级水准控制点精度,主要是根据两开挖洞口间的水准路线长度来确定。高程测量误差引起的竖向贯通误差计算公式:

L―洞内外水准路线全长(km)

―每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R―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目前地表控制多采用GPS作静态的方法,一般情况平面坐标数据的精度很容易达到,但是要注意,各洞口永久点的数量和各点位之间的几何关系,要满足进洞传导数据的需要。

结束语:目前随着测量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高精度测绘仪器的出现,使控制测量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不断改进测量方法,调整以前常用的控制手段,以高效的服务,满足施工一线的交叉作业。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学》李青岳陈永奇 主编 北 京测绘出版社 1995.5.

2.《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2008年5月1日施行

篇3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简支箱梁,预制场,建设

Abstract: the high-speed passenger railway bridge in the box girders is given priority to, big volume, weight is heavy, and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high, construction on the prefabricated primaril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ecast concrete box girders and precast efficiency, reasonable use to build a cos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passenger special line and relevant unit box girder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efabricated plan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beam field site selection, plann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tent, in order to achieve standardization, routing, and factory construction, for the following special passenger line beam field construction promote construction level.

Keywords: railway passenger special line, box girders, prefabricated pla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530.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高速铁路制梁场具有占地面积大、工装设备多、建设费用高、运架梁距离与外部干扰因素影响等特点。所以制梁场的前期规划如选址、总体布局、梁场规模大小对整个工程的计划、进度、费用、资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人有幸在我局贵广梁场项目和沪昆梁场项目担任总工职务、主持修建了四个梁场。据此谈几点制梁场前期建设方面的几点经验,以供参考。

二、工程简介

我们集团公司负责施工贵广铁路××标段,全段位于××市境内,总长94.048km。

我们项目部主要负责本标段61座桥梁的箱梁预制工作箱梁预制数量为:32米预制箱梁798孔、24米预制箱梁49孔、合计847孔。其中××梁场负责583孔,××梁场负责264孔。

三.制梁场选址

梁场选址时应按照梁场覆盖的范围,全面考虑桥跨与梁型布置、工期、运架梁速度、地质状况及桥跨两端路基工程等因素,同时做到运梁距离相对最短,降低设备投入使用费用。

在选址阶段重点考虑:

1、梁场位置尽量在供梁范围的中间位置,减少架梁时的运梁运距。

2、尽量避开梁场出场就是悬灌梁和重难点隧道,以减少线下项目的进度严重影响架梁时间、使梁场施工不能连续、均衡。

3、梁场位置交通方便、能够保证大型车辆和设备能顺利进场、同时保证制梁材料的运输要求。

4、梁场位置相对平坦、并能保证梁场初步规划的面积,在满足使用场地的前提下,土石方数量相对较小。

5、在南方溶洞较发育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溶洞,能避开的尽量避开。对有怀疑的灰岩地区,要进行准确的地质勘查。确认的确存在溶洞、又不能避开的梁场,要对制存梁台座逐台位进行详细地质勘查。

6、经初步计算挖填平衡后的梁场标高与相邻线路的标高相近,确保运梁车运行的坡度不能大于3%的要求。初步计算可在地形图上通过方格网法进行计算。

在进场后,我们即对原设计的制梁场位置进行了考察,最后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优化

1、原场址进场施工便道较长,约14公里,进料比较困难。而新场址离省道不足一公里,且道路较好。

2、原场址运梁距离太长。该梁场主要为宝峰山隧道出口至本标段终点的15座桥梁提供箱梁预制任务(架梁起点DK492+346.32,终点DK523+201.8),架梁时是从头到尾一个方向,最大运距达31公里。

新选场地靠近架梁段中间,架梁时仅需增加一次调头(约十三天时间),方向是首先往宝峰山隧道出口方向,完成后调头往本标段终点方向,但运梁距离大大缩短,最大运距为22公里。

3、原场址附近地材缺乏,而新场址靠近恭城县城,有较多的砂石料场,料源充足,运距缩短。

4、新场址地质条件好于原场址,主要为砂岩泥岩,虽然建场土石方数量较大,但方便施工。同时在挖方范围内存梁台座采用了扩大基础,减少桩基350根,节约投资300多万元。

合理选择梁场主要设备

根据公司的情况,尽量利用公司内部已有的相应设备。

如采用新购设备,则要充分考虑:

1、拌合站的产能满足制梁速度(六小时内灌注完成)和总的砼量的要求

2、砼运输问题,对于拟建制梁台座少的梁场,尽量采用砼直接通过地泵和布料机泵送入模,制梁台座较多,直接泵送距离较大的梁场,则得采用罐车运输,再通过地泵和布料机泵送入模。

3、合理选择提梁机,目前主要由轮胎式提梁机和轮轨式提梁机,轮轨式提梁机相对购买费用便宜、但地基处理费用要高。要根据地质情况和公司已有设备综合考虑。个人认为一个公司应该有不同类型的机型,并合理调配,在南方地质较好的地方采用可用轮轨式提梁机。

五.制梁场规模的确定

箱梁预制场主要有6个功能区组成:办公生活区、钢筋加工区(含钢筋存放)、钢筋绑扎区、制梁区(包括制梁台座、内模清理)存梁区(兼运梁区)和拌合站区(含材料存放区)。其中办公生活区、钢筋加工区、钢筋绑扎区、拌合站区等四个功能区按照适用、大方、紧凑、整齐的原则进行合理布置。梁场规模确定重点在于制存梁台座数量的确定。

1、架梁计划的确定

根据总工期结合线下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架梁顺序,确定架梁工期及计划。重点要充分考虑现浇梁、连续梁及隧道工程等重难点工程对架梁的影响。按照以下架梁进度考虑供应范围内的架梁计划。运距5km内每天架设4榀梁,5-9km每天架设3榀梁,5-15km每天架设2榀梁,15km以上每天架设1.5榀梁安排;架桥机自行速度按300m/天安排;架桥机过隧道需要重新拆装,根据隧道和路基长度不同按7-12天考虑;架桥机调头时间按10-12天考虑。

篇4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环境监察局的统一布置,在环境监察基础工作推进年活动中,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为重点,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环境应急事件处置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市环保中心工作,着重抓好环境监察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健全档案、规范执法、政务公开等基础性工作,不断提升我队的综合实力和能力建设。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始终把推进年活动放在加强环境监察工作的首位

加强组织领导,思想上高度重视,是搞好环境监察基础工作推进的重要保证。我队将推进年活动作为今年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及时成立了以支队长为组长,支部书记和副支队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监察基础工作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实施活动的协调工作,综合科具体负责基础工作推进年活动的日常工作。按照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__市环境监察支队基础工作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和分解,明确了任务和责任人。今年以来,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及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的重视和组织的健全,为环境监察基础工作推进年活动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在完善工作制度和程序上下功夫

为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我们从打牢基础工作抓起,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修订、完善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规定,努力实现环境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我市环境监察工作实际,我们从可操作性、适用性角度出发,对现有的《环境监察支队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和审查,及时建章立制,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规定,及时予以修订和完善。以来,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内部管理、岗位工作职责等各项制度规定26篇;修订了环境法律文书样式36份,规范了执法行为,全方位地涵盖了我市支队工作方方面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工作意见》、《加强环境工作意见》、《__市环境监察工作考核办法》、《__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__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__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环境监察体制和制度。对行政处罚、机构调整等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增强工作透明度。排污收费方面坚持以排污量核定为标准,制定了年度预征计划,按季、足额收费。并自今年3月份起,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开票、缴纳,采取专人坐班从事收费工作。高度重视环境工作。在“两节”、“两会”期间,成立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每月召开环境工作恳谈会,邀请市政府应急办、政府政务热线“12345”、市局有关领导,县、区(开发区)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参会,摸排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环境大排查、大回访活动实施方案,重点环境案件领导回访任务分解表等。

(三)摸底排查,在全面建立健全环境监察基础工作档案上下功夫

结合污染源普查,我们对全市所有监管对象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正确掌握了辖区内排污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分门别类汇总归档,分别建立了国控、省控重点排污企业环境监察档案;企业落实环境监察意见的信息档案(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督促其整改落实,对已完成整改任务的进行后督查);对垃圾填埋场、“两区一园”、饮用水源地、涉砷涉铅、重金属污染、矿山开发企业和尾矿库等专项环境监管档案;以及环境安全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和应急物资信息档案。

(四)规范执法行为,在强力推进环境监察基础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污染源监管,注重计划制订,注重大气环境污染监管,注重跟踪督察。拟订了工业污染源监察计划和生态环境监察计划,有计划地开展环境监察工作,共开展现场监察3840家次,总共检查企业960家,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80起,结合日常的污染源监察计划,对冶炼、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生产及“三废”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结合12369值班,开展夜间重点污染源企业和敏感区域巡查,针对检查中发现如__硫酸老系统尾气烟囱烟气较大等问题,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及时指出并要求立即整改;结合长江环保执法行动,建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保联合(来源:文秘站)监察制度,对入江排污口及相关企业和城市饮用水 水源进行执法检查和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我市雾霾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的大气环境质量监管,支队多次启动了不利气象条件下环保应急预案,环境监察应急小分队对周边对重点废气排污企业进行逐一检查,在采取对重点企业限产、限排措施的同时,要求各乡镇政府落实秸杆禁烧责任,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限制产生扬尘污染的重点施工单位作业,市容管理部门加大道路运输泼洒整治,保证主要街道洒水压尘,从而不利气象条件对环境的影响;组织召开了全市主要排污企业环境监管工作会议和部分重点污染企业环保恳谈会;初步建立环境监察联动机制,整合市、县、区环境监察力量,积极指导配合县区环保局开展各类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高速公路环境监察工作,提交我市高速公路有关情况调查报告;开展“环保年终行动”。在年末之际,市环保局组织10个“环保年终行动”执法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机关科室、县(区)环保局负责人参加,环境监察、监测联动,对我市42家冶炼、化工、纺织印染等外排废水的重点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治污设施不运行、超标排放等问题企业依法进行处理,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二是重视工作,及时查处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321件,办结1298件,结案率为98.25%,其中夜间、公休日受理231件,协调污染纠纷6起。按期办理完成了5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按期上报省市批转件29起。市行风热线受理环境投诉29件、市民论坛环境投诉55件。参加了市委市政府开展的逐级下行联合大接访活动,制订完成了市环保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活动实施方案、上报了市环保局开展处理环境突出问题及活动工作总结及20__年工作计划;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工作的考核办法》,有力地推动市区两级环境工作。建立__市环保局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开展重点环境案件领导包案等制度,有力地化解环境突出问题及。今年以来,我市没有发生一起因环境污染投诉未得到及时处理而造成越级访和群体访事件。

三是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环境监察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全国、省环保专项行动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市召开了“__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暨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结合我市化工企业多等实际情况,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检查、冶炼行业环境安全大排查、城镇饮用水环境安全大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专项执法和非工业污染源的调查摸底工作,以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涉砷涉铅、重金属污染、尾矿库环境安全整治等国家、省布置的集中行动;推进新桥河截污整治与生态恢复工程、开展黑沙河小流域和扫把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我市环保专项行动工作重点。制定了《__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水务局、安监局、海事处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城镇饮用水环境安全大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汇水区域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对5起环境违法案件实施了挂牌督办,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65份,对17起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共处罚款35.8万元,较去年增长258%,重新核定了4家单位一季度排污费,有力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编印了32期环保专项行动工作简报,按时上报了各类专项行动报告、报表。

四是强化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努力建立环境监察快速反应机制。依托污染源监控中心平台,实施全方位监控。指定专人负责天对监控系统进行调阅,并对废水、废气排放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发现系统运行不正常,及时通知运营单位及时到现场进行维护;发现异常超标排放,及时知会环境监察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检查,依法查处。建立现场检查和目标考核制度。对比对监测结果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或擅自更改自动监控参数进行考核,严格按照合同对第三方运用商运营维护进考核,努力提高自动监控数据准确率,降低前端设备故障率。上半年对__总排口、__总排口、__和__污水处理厂进口共安装了4套cod在线监控系统,对__冶化分公司球团厂安装了烟气在线监控系统。目前我市共对12家国控企业、13家省控企业和7家市控企业均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其中14家废气重点排放企业安装了21套烟气在线监控系统、5套尘在线监控系统;17家排污企业废水排放口安装8套ph在线监测仪、15套cod在线监测仪、2套氨氮在线监测仪,完成对12家重点企业和区域安装视频在线监控系统。

(五)严格要求,在强化环境监察队伍管理上下功夫

为适应环境监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着力在强化环境监察工作职能,提高 现场执法监督能力上下功夫,实行统一管理、优化组合、分级负责的运行机制。一是对部分科室职能进行了调整,对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轮岗和优化重组,力求工作效率最大化。成立了环境执法科,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现场监督管理和污染企业的现场监督检查;成立了排污费征收稽查科,负责排污申报登记、排污量核定、排污费征收,加强对县(区)环境监察机构的行政排污费征收情况进行指导监督、稽查。新增设“12369”环境投诉受理中心内设机构,负责“12369”环保投诉热线的日常管理和环境工作。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录用的原则,招聘了5名(人事)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作风正派的大学生充实到环境监察队伍中,努力造就一支年轻、精干、高效、廉洁、文明的执法队伍。二是扎实抓好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在固本强基、重在实效上下功夫。今年以来,我们积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训与自我组织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加大对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大家参加环保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对学习效果实施考核和落实奖惩措施。三是不断探索加强环境监察队伍建设的新途径。以建立学习型机关,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注重将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教育,实现了思想、作风、纪律的明显转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的目标,学习氛围进一步浓厚,团队精神、形象意识得到加强,较好地塑造了环境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在实践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能够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自身做起,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觉遵守《环境监理人员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六不准”、“六项禁令”规定和__市委、市政府有关“禁令”,坚决杜绝接受被监察单位的宴请、礼品礼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的现象。当前,我们正在干部职工中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大家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党性得到进一步修养,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为民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在提高政务信息质量上下功夫

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从细微处入手,从细节抓起,严格落实各项措施。一是每年与所属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和“禁酒令”。二是推行政务公开。按照环保部五公开的原则,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更新了政务公示栏,将排污收费、办事程序、服务承诺、执法人员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使环境执法工作阳光操作;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或建议,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并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收费情况、处罚内容等有关内容,以上墙公布、上网和新闻媒体公布等不同方式向社会公开,做到阳光执法和收费,提高透明度,规范了重要事项的工作程序,对行政处罚、排污收费、处理等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增强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不同形式,广泛倾听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对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各项工作。四是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与所属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制定了配套的《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采取年度考核与月考核、季度考核相结合,日常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严格奖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五是及时总结上报环境监察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对环境监察工作中的热点、亮点及时宣传报道,全年共上报省环监局、市局政务信息310篇。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环境监察机构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当前我市处于环境污染高峰期和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期,环境监察基础工作不扎实、相关环境管理台账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监察能力不适应所造成的违法排污、违规建设等典型环境违法行为仍然存在,有关环境问题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逐年增多,环境、投诉和重复件呈上升趋势,人民群众对环境的需求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差距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及措施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大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力度为手段,以打造高素质的环境监察队伍为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为宗旨,继续巩固和扩大整治环境违法行为的成果,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探索环境监察新机制、新方法,在克服困难中争取主动,在争取主动中迎接挑战,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上下一心,狠抓落实,为扎实、有效地开展环境监察推进年活动而努力工作。

主要措施:

(一)开展执法攻坚,提高环境管理质量。一是以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执法为抓手,严肃查处区域(流域)的面源污染问题,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确保全市饮用水水源安全。二是继续加强对全市国控、省控企业和挂牌督办企业的督管和巡查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三是提高办案质量,加大对个案处罚力度,力争处罚案件数和处罚金额再次实现突破。四是举办环境违法企业负责人环保法规学习班,积极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规范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四是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现场执法力度,完善现场监察档案。五是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认真办理工作。

(二)强化排污申报登记,促进排污费应收尽收。全面落实排污申报制度,确保排污费“依法、全面、足额”征收。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排污申报与收费工作,进一步加大与环境监测部门密切合作,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已批复的试生产企业、重点排污单位的监察、监测配合工作。全市全年稳定实现3400万元的征收目标。

(三)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水平。一是立足于拉得动、上得去、联得上、反应快速和现场处置及时得当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件)现场处置应急预案。二是继续抓好全市国控、省控企业完成应急预案修编,并组织企业适时演练。三是继续抓好应急装备硬件建设,按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达标建设的要求,有计划地配齐、配强所需的应急装备、器材和物资。

(四)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素质。一是继续开展环境监察基础工作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档案工作。二是抓好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要抓好新进执法人员的上岗培训,培训率和持证上岗率均达100%。三是进一步调整内设机构职能,优化人员结构,最大范围调动执法人员积极性,以“上挂” 、“下派”形式锻炼环境监察干部,努力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四是坚持以属地管理责任为主,进一步理顺市、区(开发区)两级监察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确保政令畅通。五是加强支队班子建设,加强内部考核,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六是加强作风、党风、效能建设,树立环境监察形象,通过宣传执法经验,宣扬先进典型,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篇5

1对临空经济内涵的研究

国外关于临空经济的发展与研究相对于国内来说起步较早,最早的临空经济开始于1959年在爱尔兰香农国际航空港成立的自由贸易区,该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机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越发显现,因此,研究热点逐步转向机场经济,即临空经济。

1.1对“临空经济”的多维理解

国内外的学者将临空经济从产生到发展的原因与形成机理按照理论背景、适用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主线,从新经济地理学、分形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三方面来解释。

(1)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解释克鲁格曼将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经济学空间维度的研究领域称为“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经典的建模技巧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它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当规模报酬递增时,将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放大并呈现出一定的依赖。国外最早关于临空经济含义的研究开始于美国著名航空专家麦金利?康维(MckinleyConw-ay)[1]。在1965年麦金利?康维在其发表的“TheFly-inConcept”文章中提出了“临空”的概念,提出未来在工商产业区的设计以及城市和大都市区的规划等方面,临空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麦金利?康维关于临空经济的思想总结在其1970年出版的《航空城》一书中,在1993年出版的最新修订版中该书书名变更为《航空城:21世纪发展的新概念》,是目前关于临空经济研究的最权威著作。麦金利?康维提出了航空综合体(AirportComplex)的概念:以机场为核心综合开发航空运输、物流、购物、休闲及工业开发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机场综合体。曹允春(2009)提出基于机场资源的临空经济定义:依托机场设施资源,通过航空运输行为或航空制造活动,利用机场的产业聚集效应,促使相关资本、信息、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以机场为中心的经济空间形成了航空关联度不同的产业集群,这种新兴的区域经济形态称之为临空经济[2]。

(2)分形理论视角的解释数学家曼德布罗特(Mandelbrot)将组成部分与整体具有的某种自相似形式称为“分形”,最先创用了“分形”一词,英文是fractal。分形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存在、无序而又具有自相似的复杂系统,借助相似性原理进行研究。整体与局部的相似性是研究临空产业集聚时引入分形理论的主要出发点。临空产业区是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演化和发展在结构上具有分形特征。临空产业集聚规模表现为精细的层次结构,因此其区内的企业(分形元)生产经营的实施及运行过程也表现出层次结构的相似性,从而使临空经济具有分形的特征。Lrwin,Kasarda(1991)[3]认为机场在吸引了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同时也对大量的公司总部、区域办事处以及咨询等需要长距离出差的职业产生了强烈吸引。Testa(1992)[4]认为,由于广告、法律、数据处理、会计审计以及公共关系等服务业需要利用便捷的交通和客户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这些行业的特点使得机场的可达性对其产生了深深的吸引。O’Connor(1995)[5]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大大提高,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是全球可达性,并且,航空公司能对许多产品实现直接运输,因此机场在知识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overtson(1995)[6]对英格兰东南部的机场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了这样的结论:大多数电子、药品、IT和金融业机构倾向于选择在离机场较为近的商务园设置产业。Bowen(2000)认为,航空工业(AerospaceIndustry)主要是指飞机机架和发动机制造以及飞机维修和组装等,这些航空工业多数也布置在机场临近地区,尤其在枢纽型机场表现更加明显。约翰?卡萨达(JohnKasarda)认为临空经济的发展结构模式应该是廊道加集群的航空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发展形式。刘武君(1998)[7]认为,国外机场地区综合开发的地域特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九种功能,并总结了这些功能的空间分布规律。三个大层次的功能是机场基础功能、机场相关功能和机场强化功能。九种具体细化的功能分别是:基础功能、物流功能、交流功能、产业技术功能、商务功能、信息功能、疗养娱乐功能、文化、艺术及体育功能、学术研究功能。欧阳杰[8]总结了三种类型的临空产业(直接为航空运输业服务的产业、利用机场运输优势发展的高附加值产业和利用机场区位优势发展的相关产业),并提出临空经济空间布局结构布局模式是一种主要由机场陆侧地区、空侧地区、邻近地区和地区共同构成的空间结构布局模式。《发展北京临空经济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2006)课题组认为临空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的圈层结构的空间布局模式。

(3)发展经济学视角的解释发展经济学中比较著名的是二元经济论,1954年刘易斯开创了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模型,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划分为现代部门和农业部门。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也指出不同等级的增长极与其腹地构成地域空间的核心———腹地结构单元,这就是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为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空港已经并仍将经历从传统的机场空港或市区空港向机场外港的迁移。空港外迁的国际趋势意味着新建的空港区往往处于远离城市中心但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临空经济区由于和市区相分离,具备二元结构的特征、增长极特征和产业梯度特征。杨雪萍(1999)研究了浦东机场临空经济地区临空经济的发展情况。佛山市三水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2007)对佛山市三水区空港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战略性的举措来发展佛山市三水区的空港经济。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专家曹允春教授针对中国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昆明、成都、青岛、呼和浩特、佛山等九个城市临空经济的发展编制了发展规划。曹江涛(2007)[9]对临空经济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梳理和评价了国内外临空经济区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方法和进展情况;归纳和总结了临空经济区的空间特征、产业特征、功能分区和演进过程;并且对临空经济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作了宏、微观上的理论分析,对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研究,并针对顺义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孙久文教授(2006)认为,在发展临空产业时必须根据每个空港所依托区域的不同特点来协调发展,应该统一规划临空产业与当其产业的发展,使区域的协调发展得到实现,否则临空产业区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孤岛型”的产业区。

1.2临空经济内涵的理论界定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临空经济的发展在理论上进行了界定,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性概念、产业性概念和区域性概念。张雄(1997)认为,临空经济主要是指由国际航空港的需求所带动的周边地区投资、消费、劳务等方面的发展。产业形式主要包括临空工业、临空服务业以及临空仓储业等。曹允春、踪家峰(1999)认为,临空经济区指的是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益,促使航空港周围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了具备多功能的经济区。关于临空经济区的含义,曹允春、李晓津(2004)认为临空经济主要是指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经济影响而产生的多功能经济区,这种经济影响既包括直接的经济影响也包括间接经济影响。金忠民(2004)[10]对临空经济中关于空港城的含义进行了简单概括:“空港城是一种以国际枢纽机场为依托,包括客货运输、仓储加工、综合贸易、商业服务、会议展览、生活居住、园艺农业和文娱体育等设施的、以航空产业为特色的综合性新城”。刘武君(2005)通过研究比较区分了关于临空产业、临空地区与航空城的概念。欧阳杰(2005)指出,比较严格的关于航空城的定义是指依托于国际枢纽机场的综合性新城。但同时也指出,航空城所依托的机场多为枢纽型机场或国内干线机场,所依附的城市多为大中城市。李江涛、蒋年云、涂成林以及彭湃(2005)认为,临空经济更主要地是指依托国际型大机场的物流和人流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叫机场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形态。关于临空经济的内涵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外关于临空经济内涵的界定大多是属于描述性的,我国学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概括。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视角对临空经济的内涵进行了大量分析,但对于临空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还只是处于探索研究,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2对临空经济发展经验与模式的研究

在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方面,主要是我国专家和学者进行的总结性研究。杨友孝(2008)通过对爱尔兰香农、美国丹佛、香港赤腊角、荷兰史基浦等国际大型空港及其周边临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临空经济发展具有渐进式、跳跃式、更新式和大型航空城等四种发展模式,提出临空经济的发展要经历的准备、成长、成熟、瓶颈和航空城开发等五个阶段并描述了各阶段的特征;划分了我国大陆地区空港和临空经济的三种发展类型为:全国性枢纽型空港、地区性枢纽型空港和)辅助型空港。周少华(2009)从产业角度将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分为四种:多种产业并进与集群化发展模式、现代服务业主导型发展模式、航空产业主导模式和以高轻产品制造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从空间布局角度将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分为圈层结构、扇形结构、“双核双圈”结构和棒棒糖结构四种模式;从扩展方式角度将其分为渐进式、跳跃式和更新式三种发展模式;从主导形式角度将临空经济发展分为政府主导型、机场(企业)主导型和政府与企业共同主导三种发展模式。王晓明(2009)提出应以“综合保税港区”模式推动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理由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临港“保税区”政策,先后在十几个城市设立了20多个不同类型的保税区,对我国临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保税区与港口缺乏一体化联动、空港的管理体制创新落后于海港等问题。为此,建议在我国重点临空经济区域实行“综合保税港区”的政策模式,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临空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曹允春(2009)总结了国际上临空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国际上以临空经济区主要产业产生的来源为基准,国外临空经济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综合枢纽导向型临空经济,该类临空经济所依托的机场是连通区域或洲际的复合型航空枢纽,机场的复合性运营及其巨大的客货流量给周边带来了独特的流量经济;

(2)航空制造业驱动型临空经济,是指以飞机的总装制造为龙头,在机场周边形成的以航空制造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

(3)区域资源导向型临空经济,这类临空经济区所依托的机场客货流量尚未形成很强的流量经济,然而腹地具有良好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在腹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下,机场周边形成了独特的临空经济。施蔷生(2010)对国际临空经济(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临空产业的的发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临空关联型、临空附属型和临空服务型。并分析总结出国际上临空经济园区的开发由于规划和开发主体不同存在三种普遍的模式:统一规划与统一开发(ICN)模式、统一规划与协调开发模式(AMS)和各自规划与单独开发模式(CDG)。通过对国际上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提出上海市浦东区临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由于临空经济的研究率先出现在国外,成功的临空经济最先在国外显示出示范效应,因此,关于临空经济发展经验与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我国专家和学者对国外经验与发展模式的总结,并依据国外的发展模式提出国内不同地区发展临空经济应借鉴的经验。鉴于此,国内对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只是进行了总结性的概括,创新性提出新的发展模式的研究极其罕见。这是当前在此方面研究的严重不足,应该依据中国各个省市的不同特点提出适合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

3对临空经济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投入、产出指标数据的分析,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决策单元(DMU)在平面上的投影确定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Gillen,Lall(1997)[11]首次建议使用DEA方法对机场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他们使用这种方法对美国的部分机场进行了分析,但是其机场输入数据中并没有金融指标,如成本和收益。Sarkis(2000)[12]使用了DEA方法对美国的机场作了评估,其主要目的是验证3个假设。Pels(2003)用DEA方法分析了欧洲机场,他们的焦点集中在机场的运行是处于规模经济递增、规模经济不变,还是规模经济递减,在他们的研究中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没有被考虑进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规模经济递增。Fernandes(2002)研究了35个巴西机场的运行效率问题,他们对机场的空侧效率和路侧效率分别进行了研究。Massoud等人(2003)[13]使用DEA方法对美国的45个商用机场进行了研究,这45个机场由大、中、小三类机场组成,分析了机场大小与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Joseph(2004)对美国的44个机场进行了评价,他们使用这些机场5年的数据,从横向和纵向比较了这些机场的运行效率问题。曹允春(2003)从ERP概念入手,探讨ERP如何与航空运输业结合,以及ERP将在哪些方面提升航空运输的竞争能力,讨论了中国民航实施ERP的策略。2009年又提出动力机制是驱动临空经济演进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是推动临空经济演进的三种动力,然后依据三种动力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差异性所产生的演化路径,提出了“基于时间成本的区位选择机制”是机场极化空间阶段的形成机制,临空产业综合体空间的演进机制是“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临空产业链群的网络协同机制”和“基于机场竞争优势获取的资源要素需求机制”,知识创新空间阶段的演进机制是“创新机制”。都业富(2006)[14]指出,很多学者的研究虽然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使用DEA方法评价机场效率,但由于有些数据获取的困难,在指标选取上还有一些片面之处。如有的作者投入指标用登机门数量、跑道数量等,显然不合适。用登机门的数量不能完整地反映投入,因为登机门的结构、大小均不同。而跑道的长、宽、厚度及有关其它的质量指标差异较大,用跑道数量说明投入也是不恰当的,其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受到限制。因此,他采用DEA方法对中国民用机场运行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用财务指标作为输入,对机场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了更新。何艳(2011)[15]采用DEA模型对我国30家国际机场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出导致机场无效率的原因主要有技术和规模两个方面,并从投入和产出上指出了无效机场的优化路径。通过实证结果显示出,我国的机场在总体上运营稳定,但大部分仍处于无效率的生产前沿面上。提出我国的机场效率优化的目标还可以通过投入产出变动来达到,其中货邮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是其中调整幅度最大的产出变量,而投入变动方向则因机场规模报酬特征而异。刘雪妮(2008)[16]利用集中系数对首都机场临空产业集群进行识别,并采用基于熵权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估集群绩效,分析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类型和优势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进行界定;指出临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集聚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由于产业集聚能带来运输成本的节约并获得外部经济效应,大多数企业在集聚后都获得了经营绩效的提升。发展临空工业集群是提高临空工业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对于临空经济的评价方法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定性的描述性的方法较多,定量研究较少,目前已有的定量分析主要是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来对机场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匮乏,将其他评价方法和DEA相结合对机场效率进行评价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是目前研究的严重不足。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 低碳经济 政府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全球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较为严重的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生态安全问题。这些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制约着国家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也呈严峻的状态,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因此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最近二十年来,各国政府就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地进行谈判、磋商,希望在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缓慢或者遏制全球变暖。在我国,紧紧跟随国际形势,对低碳经济的实行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和达到经济制高点的国家战略。

2、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

低碳经济作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次,无节制的滥用资源导致了资源的快速枯竭;再次,发达国家已经不再以高碳能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重大进步。低碳经济追求的是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绿色GDP。因此,大力发展能源技术、减排技术,是进行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问题。

3、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了低碳经济的实行。2007年,联合国正式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主要用来应对气候变化。2008年,确定了“世界环境日(6月5日)”,促进了各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09年,哥本哈峰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新的全球行动协议。随着发达国家逐步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在意识到参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履行了减排或限排的义务。近年来,我国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2007年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拟定了一系列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备了国外国内各种有利的条件,在政府战略的正确指导下,为以后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4、低碳经济下的政府环保策略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保障。

(1)建立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首先,应该制定优先采购低碳产品的政策,从源材料上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应该制定和实行降低低碳财政税收的政策,鼓励人们向低碳生活转型。最后,完善关于节能、减排的规定标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将环境保护重视起来,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保障。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为低碳经济的顺利实行提供保证。

(2)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努力创新低碳技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战略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进行自主创新,努力研发低碳产品,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建立低碳技术体系,以节能、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基本元素;加强燃料高效利用的研究,加强能源存储和运输的技术,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技术支持。

(3)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在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低碳理念引入到其中;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城乡之间使用绿色交通,减少交通污染;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降低生态成本。在现代建筑物中,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取暖和制冷也优先选用节能材料。

(4)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在了解低碳经济的世纪内涵后,能向新的低碳经济下的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和普及关于低碳经济的基本知识,让人们感受到进行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低碳的理念灌输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政府的引导,将低碳理念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从小事做起,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为改善人来的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

5、小结

在全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视全球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环境保护需要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本文从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实行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低碳经济的背景以及发展趋势,总结出了政府需要执行的职能,主要包括建立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努力创新低碳技术、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和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等四个方面。希望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人们能够进一步重视环保问题,了解低碳经济,从意识上到行为上都恩内共有较大程度的转变,达到节能减排、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张再生,陈宏毅.低碳经济与政府作用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赵连章,李红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生态管理职能[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3]陶蕴芳,尚涛.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11(06)

篇7

当前中国的资源相对短缺,并且大量消耗和废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国开始寻求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上节约、高效率使用资源和再利用的发展途径,便是循环经济。面对传统的增长模式,即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发展思想,我们需要摒弃,坦然正视当前中国资源方面不太乐观的状况,是以前的发展模式实践以后的负面结果,选择从源头控制,从根本缓解问题,即也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一条根本出路。而循环经济会改善现状,创造经济和资源的良性循环,对资源的状况和未来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中,笔者就对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和解决措施。

【关键字】

模式 循环经济

一、关于循环经济

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萌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这一术语名词这一于九十年代中期在中国开始出现。循环经济起端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指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保巧妙地结合起来,双发相互促进的一种经济活动的形式。而在这个本质和指导思想下,循环经济的涵义便是,仿照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系统,打造低生产、利用和耗能的一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增长模式。主要目的是高效率利用资源和实现循环利用,主要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以及再利用。

循环经济立足于生态,主要为了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使得资源的价值升高扩大以为,更是为了实现节约现有资源、保护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当前我国循环经济情况

循环经济被我国大量推崇并推广实践以来,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不过总体上看,当前我过循环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不论是推广和实践均存在许多问题。

譬如,国家还未推出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推进计划,有关利用资源的指标与核算的体系也未加完善,法律方面也未加完善,特别是法规内容里关于生产资源回收利用部分的建设,认识比较薄弱;各机构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内容和状况缺乏深入认识,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目前暂无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技术开发不足,推广宣传欠缺,有关培训工作和教育力度欠佳;并且各个企业设立极少资源环境部分的内容的管理制度等等。

以上皆对中国未来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造成了阻碍,告诫我们需要抓紧地深入研究循环经济,并且认真严谨找寻相对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循环经济本身并非自发自觉或自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促进它的发展,需要确切的指导系统和依靠的支撑体系,那么规范性和强制性高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便成为其所需的底基和有效途径。

关于循环经济的政策,如下:对于财政政策,加大支持清洁生产类的项目,并制定有关奖励资金;而对于产业政策,需要严格审核高耗能和高排放行业的进入资格;对于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资如国债和中央预算并设立推动循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有关内容的投入研究和宣传教育之类;对于税收政策,好好落实已有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有关符合循环经济原则如资源消耗量小排污少、清洁产品、可再生能源及循环利用率高等等降低消费税的税率,而对与循环经济原则相斥的行业提高消费税,减少和抑制这种不合理消费的行为扩散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有效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和排放的资源性产品出口的问题,研究和鼓励研究解决国内十分紧缺的资源和废料进口的政策,研究解决会产生存留余热余压的行业机构利用剩余再循环使用的情况等等。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设立,与国务院法制相协调,尽早出台有关推进循环经济的条例,而不完善的法律内容和法规需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力完善,并制定新的相关内容,譬如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等。

(二)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对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需要和有关机构部门和行业的协会商议合作,并研究制定出来。可以组织编制如化工之类的重点行业和如再生资源的重点领域的一个专项的发展规划。那么,没有进行编制规划的地区也需要筹划和开启当地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问题,一同进步。在组织和编制各类的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客观真实并且严谨地对当前、当地的资源环境状况进行采集和分析,充分地体现出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原则和要求。

(三)研发循环经济技术和技术推广

研发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专业技术,尽力攻克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难关,使其顺利进行,保证效率和速度,利用之后紧跟的通过现场交流会等方式的技术推广。而已经编制的有关技术也需要首先推广应用。

(四)推广宣传循环经济技术培训和教育

到底,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力量和整个社会的认知、实践到互相监督,为发展创造和谐推动气氛,提高重视意识和认识,达到有效成果。推广方式譬如通过有关部门的系列宣传活动或者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强已有的和增加普及进行企业内部、地方、各个行业等的循环经济的专业培训,推广循环经济的知识和理念。而通过这类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推广,使得全民、全社会都能够充分地产生重要意识,并加深认识,了解专业知识并且着重主要的落实的问题,在增加责任感和自发自觉意识的同时,也整个渲染扩散了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五)以绿色行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实行绿色行动即节能、废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及使用环保类产品。绿色消费能够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有效地推动,提供内部动力。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健康和安全,也能满足后代人的这些。如若大力推广和扩大现有的行动规模,就会为企业创造更优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促进绿色产品被生产地更多、质量更好,便是良性循环,跟循环经济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结论:

本文中,笔者先对循环经济进行了分析,阐述涵义、目的、原则和意义的基础内容,接着又对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的情况进行了浅谈,最后,笔者从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发循环经济技术和技术推广;以及推广宣传循环经济技术培训和教育这四个方面对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现状而总结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季松. 循环经济综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篇8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篇9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经济增长;技术支持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是全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已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要想快速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和水平,就要从提高农业信息化技术入手,以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上的先进技术和国家关于农业的政策信息,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个人素质。

关于信息化技术,最早提出于1962年美国学者的关于信息经济的论述,之后在各国都掀起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预测或者分析某个区域或者领域的信息化水平的浪潮,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关于信息化技术具体的模型方法,前后有学者提出三因子多参数模型、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都是被当今社会所经常采用的。

在我国国内,一方面广大农民有着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迫切需求和学习欲望,另一方面事实已经证明信息化技术的加入确实可以帮助广大农民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提升

1.农业结构的导向作用

由于农村交通的不便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广大农民并没有充分掌握关于农产品所有的需求情况和竞争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农业市场的不对称。具体表现形式是,农户根据以往市场行情过多的生产某一类型的产品,使当年市场上该种产品供远大于求;加之农产品的利润较小,价格控制并不能很好的平衡市场的供求关系,最终造成了农产品的大量浪费,甚至给农户的生活带来负担。如果能够使农户快速获取信息来源,帮助他们合理的选择本年的生产计划,将有效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

2.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持

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农业结构调整中最为关键的两个问题。在以往的经验中,比如农业专家决策系统的使用,帮助了农民提前做好种植计划和备选计划,该系统也能根据农户所选的计划给予专业且科学的技术方法的建议,比如除虫、浇灌等。

3.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由于国家对农产品税收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经济水平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也造成了产能过剩的情况。直接导致的问题是,个别种类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从而给各农户带来了困境。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可以将农产品以各种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有效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的终端对接。

二、农业信息化可完善我国农业服务体系

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农业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可成为推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持力量,从各角度提供政策、技术、合作、监督等指导作用和规范化建设。我国今后的农产品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国内的快速发展,更要提高全球的竞争力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农民要对市场的动态具有基本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朝着国际化农业水平的方向迈进。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这一想法,不仅要提高农民本身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也要由政府提供一些补助和支持,让这一目标不要半路夭折,从多角度加快这一目标的实现,缩短我国农业向国际接轨的过渡时间,从根本上刺激我国农业经济的收入水平。

三、农业信息化可优化我国农业资源的配置

传统的农业发展具有信息滞后、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而现代农业因为加入了信息化等多方面的技术,可以充分做到以市场经济为指导,高效利用有关发展的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常谈到的资源,比如土地、劳动力和机械等,如果能将他们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有利于降低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风险,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有从产品供应链的链条上出发,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结合起来,实现最优化控制,才能达到1+1+1大于3的佳绩,将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提升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创新性建议

首先,要建设相关的信息化设备,扩大信息化网络的覆盖,将有效的农业相关信息传达到农户的手里,满足他们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具体说来,这部分的建设包括交通、通讯、邮电等,形式上有电话、网络的遍及,提高光纤与宽带的覆盖度。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要定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检查和更新换代,保证信息传播的持续性。此外,考虑到信息的来源鉴于广播信号等的输入,所以也要加强对媒体传播内容的导向。在技术平台的搭建上,要积极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文化交流平台、技术交流平台,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共同开发,打造一个综合的应用信息化平台。

五、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成为了必然要求。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提升、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农业资源配置的优化产生有利的影响,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不断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积极投入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晓.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31-33.

[2]陈振,曹殿立,梁保松,马新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05):12-14.

[3]俞守华,区晶莹,黄灏然.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03):10.

[4]卢光明.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06):12-14.

篇10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行为经济学;网络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1)01-0015-08

一、导论

在简单的物品与劳务现货交易的经济体系中,不需要专门针对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定价和交易。一旦所交易的物品和劳务趋于复杂,或者交易的量较大,潜在的交易风险就需要专门的工具来管理,比如金属货币自身重量的约束使得其在大规模交易中使用缺乏便捷性,因而出现了纸币和票据;为了分担冒险事业而出现的股权和股票;为了对冲商品价格变化的风险而出现的期权等等,这些关于现期或者跨期权利与未来收益风险的配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进而演变成了被称为虚拟经济的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既包括最基本的信用工具,也包括不断创新的各种衍生工具,我们可以将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称为“实体经济虚拟化”。即物品和劳务生产和交易本身是实体的,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关于权利和风险的金融交易则是虚拟的。或者说,金融系统作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衍生物。

随着交易技术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虚拟化持续加快,虚拟经济的规模已经不可小视。比如场外衍生工具,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和世界银行的统计,2009年全世界的GDP是582282亿美元,而截至2009年12月,未平仓的场外衍生工具总市值达到215420亿美元。由于金融系统的日益壮大以及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愈发强烈,把金融系统当作虚拟经济来研究已经成为一种理论上的热潮。这些研究不仅探讨了作为虚拟经济的金融经济自身的边界及其运行规律,而且更加关注其与实体经济问的互动。但现有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实体经济虚拟化过程及其后果,而并没有注意到新的趋势的出现。很明显,20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推广,在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虚拟化活动的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经济模式,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出现。人们在现实中的很多生产和交易活动都可以由互联网上的活动来替代,比如网络购物、网络传播、网络游戏、网络社区等等。新经济的关键特征是现实世界的网络化,传统的现货交易市场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物品和劳务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交易,从而可以摆脱交易场所的地理和空间依赖;新的产品开始出现,纯粹的网络交易产品以及辅助网络交易的物品和劳务被创造出来。更重要的是,在网络空问中,人们可以享受现实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说,网络中的社会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复制,同时又和现实社会不同,网络社会增加了参与人更多的自由和自我想象,也就多了一份虚拟的成分。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也将这种经济形态称为虚拟经济“virtualeconomy”。不过,由于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创造性的再现,仅仅称之为虚拟经济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从其本质来看,应该看成是“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即虚拟经济实体化发端于对人心理的满足,但并非只完全存在于虚拟世界,其本身也包含实体的活动,既包括物品的交易,也包括劳务的交易。比如网络游戏中的游戏账号、游戏装备、游戏币等从虚拟世界获得的虚拟物品已经成为了可以进行现实交易的产品,游戏代练也成为可以实际出售的劳务。实体经济虚拟化活动本身也创造了价值,并且其所创价值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虚拟经济实体化的过程是非常迅速的。来自《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一书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3万亿元,产业规模已居国内工业部门首位。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85万亿元,互联网广告市场实现市场价值为191.2亿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67.6亿元,同比增长36.9%。

因此,从我们的角度看,金融系统的兴起和发展实现了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又实现了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在这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际上已经逐步融合,很难通过简单的二元法进行划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只有把两者内在统一起来,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实体经济虚拟化与虚拟经济实体化的现象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关于虚拟经济的理论主要由马克思对虚拟资本(FiktivesKapital)形成过程论述的基础上衍生而来,这种理论大致从两个角度进行拓展,一个角度是尝试继续深化对各种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狭义虚拟经济研究。另一角度则是结合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现象,逐步拓展虚拟资本的内涵,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显然第一种理论仅仅考虑到了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而没有考虑到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后一种理论虽然目前仍处于争议阶段,但由于在内涵的拓展上具有比较大的弹性,从而有可能是一个同时研究实体经济虚拟化和虚拟经济实体化现象比较合适的角度。

本文将尝试在对现有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成果的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基础,并初步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一个研究广义虚拟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将可能有助于对今后广义虚拟经济展开量化研究。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导言;第二部分是关于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理论回顾和讨论;第三部分试图寻找现有虚拟经济以外的其他可能被忽略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给出总结,并提出能够统一分析实体经济虚拟化和虚拟经济实体化的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分析框架。

二、虚拟经济与虚拟资本――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理论解释

通常对虚拟经济的理解都是基于实体经济的虚拟化过程来考虑的,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就是虚拟资本,所以,要理清现有的关于虚拟经济的理论线索,就必须首先对虚拟资本一词的起源与演变进行考证,然后才能追溯相关的理论。

(一)何谓“虚拟资本”?

现有的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主要就是一个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或者说是建立在虚拟资本基础上的一个关于金融经济的理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虚拟资本一词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出来的。但经过笔者考证,此言甚谬。实际上,这个词在《资本论》出版之前早已有之。英国银行家桑顿在1802年出版的《探寻英国纸信用的特征与影响》一书中就出现了“虚拟”一词。杰弗逊(1819)。在与拉什的邮件中也采用了“虚 拟资本”的表述,认为银行经营所需的资本中有3/4是虚拟的,银行借出这些虚拟资本给不进行生产的人,这些人的违约造成了危机的出现。李嘉图强调过,“‘虚拟’资本不能刺激工业,资本只能由储蓄而不能由银行业务创造。”。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自己也提到,英国约克郡的银行家威・利瑟姆在《关于通货问题的书信》(1840年伦敦增订第2版)中明确提出了虚拟资本的说法,并阐述了虚拟资本的创造过程。

由此可见,无论是马克思本人,还是其他的文献证据,都可以证明,虚拟资本一词的提出大概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远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时间。如果考虑到金融产品本身,其起源时间就更早。根据戈兹曼和罗文霍斯特(2010),在公元前2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陶片上就发现了用楔形文字写成的远期合约。之所以给出这个时间窗口,对虚拟经济的理论构建非常关键。即实体经济的虚拟化绝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实际上,我们所理解的虚拟经济的理论所要给出的答案是,这种虚拟化不过是人们寻求一种权利和风险配置的过程。即更好地借助金融工具管理风险,这种管理通过权利的重新安排来实现。

(二)虚拟资本下的虚拟经济理论及其局限

从虚拟资本的定义可以看出,马克思之前的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是从信用的角度出发的,其内涵与《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虚拟资本的定义类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虚拟资本定义为“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而马克思则把虚拟资本上升到一种生产关系的高度来分析,他从生息资本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述的,并第一个系统地用虚拟资本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

马克思指出:“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统一债权在各种不同的人手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这种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运动。”“人们把虚拟资本形成叫作资本化。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计算,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提供的收益,这样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因此,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债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之所以称之为“虚拟”,是因为“这种证书也就是成为现实资本的纸质复本”,“作为纸质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即使假定借贷资本存在的形式只是现实货币即金或银的形式,只是以自己的物质充当价值尺度的商品的形式,那末,这个货币资本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也必然只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完全象价值符号一样,只是对价值的权利证书。”在马克思的论述中,虚拟资本与物质生产是分离的,其价格的变动与现实资本的价值无关,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理上感受的价值。

希法亭(1910)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对信贷系统的研究,深化了对股票这一特定虚拟资本形式的分析。他认为,“在这种收集资本的属性上,股份公司执行同银行相类似的职能。区别在于:银行中所收集的资本保持货币资本的原有形式,并在货币收集之后通过信用提供给生产支配;而在股份公司中,这种分散的货币资本以虚拟资本的形式结合起来。”货币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关键在于,“转化的形式在这里是根本性的,因为货币资本同时成为虚拟资本,从而为它的所有者保持了货币资本形式。”不过,由于他将德国的特例视为一个普遍的情况,从而使他的分析受到了批评。

马克思和希法亭对虚拟资本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经济的运行规律,但他们的分析并没有完全解释虚拟经济的本质,首先,正如戈兹曼和罗文霍斯特(2010)给出的一系列证据显示,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早在资本主义经济之前就广泛存在了,这种虚拟化究竟在促进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迄今还缺乏足够的量化证据,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证实,这种虚拟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迅速发展。其次,这种虚拟化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好处,也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危机。马克思和希法亭认识到了这些,而瓦伊纳(1937)和哈耶克(1939)同样也认识到了这些,只不过哈耶克(1939)并不认为经济和金融危机是由于这种虚拟化带来的,这方面和马克思竟然类似。但所有这些理论家都没有认识到,当实体经济虚拟化一定的程度,虚拟经济会走向实体化,而这就意味着两分法不起作用了。

三、虚拟经济与主观价值

马克思等人关于之所以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区分开来,是因为他们相信,虚拟经济不过是价值转换,而不是价值创造。所以,反映到现实的国民经济核算当中,就变成了虚拟部门的活动被排斥在价值核算之外。这显然和现实当中的虚拟经济活动不一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款流行的网游《魔兽》中,玩家经过持久奋战收获了一套宝贵的装备,却不慎被人偷窃。那么偷窃之人是否犯罪?如果装备的确是有价值的,那么就意味着盗窃之人犯罪事实成立;但如果装备是无价值的,虚拟的,盗窃罪名就难以成立。法院判决盗窃装备之人的罪名成立,说明认可了装备的价值。也就是说,玩家在虚拟的网游中获得的财物在价值上等同于现实世界中所获得的财物。即虚拟经济实体化了!这个实体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虚拟经济中的价值创造过程。

那么这个价值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仅仅是因为玩家花费了足够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才获得的装备,那么似乎可以通过统计其实际的这些支出来计算出价值大小。然后,虚拟世界中这些交易并不会这么做,而是仅仅凭借各个玩家的喜好来确定其价值。也就是说,虚拟经济中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人的偏好。正如金融经济中金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参与人的风险偏好一样。因此,虚拟经济中的价值创造很大程度上和人的心理有关。如果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自然也就忽略了其价值创造的可能性。所幸经济学中对人的心理早就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比如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和《道德情操论》中均提到人的心理活动,他指出,“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的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即在斯密看来,人的心理本质上是多种多样的,理智和情感并存,这种多样化的心理会影响到社会秩序。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边沁更是倡导功利主义,其实就是强调主观福利。边沁指出,“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功利原理承认这一被支配地 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影响深远,穆勒把功利主义引入经济学,而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则直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边际分析方法和主观价值论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学,“以杰文斯等边际主义者明确把价值的基础搁置在主观的效用之上,从而形成了以主观价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并利用边际分析方法,把经济学推向一个可以量化的境地,从而导致了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大厦的建立。”其中,门格尔影响最广,他明确提出,一物要成为财货,首要前提之一就是“人类对此物的欲望”。

门格尔还使用了“虚拟价值”一词:“在经济生活中,就是事实上不具有任何价值之物,也常会被人误认为有价值的。即常有人误以为其欲望的满足系依存于某一财货,而事实上则完全不是如此。在这种情形下,就出现虚拟价值现象。”门格尔对虚拟价值的分析非常有意思。他关于虚拟价值的定义和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定义完全不同。马克思界定的虚拟资本是以金融资本为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门格尔则认为,即便是现货交易,也可能存在虚拟价值,这个虚拟价值纯粹来自参与人的主观评价、甚至主观幻觉。比如同样一件衣服,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如果某个人偏好白色,那么就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结果在他的眼里,黑色衣服的价值就是不如白色衣服的,这个溢价部分就是虚拟价值。显然,门格尔的这个虚拟价值的定义可以用来分析虚拟世界中的交易,比如网游中的虚拟财货等等。同样,门格尔的这个虚拟价值思想也可以用来分析现货市场上的一些溢价,比如艺术品和古董的溢价;企业服务和文化的溢价等等。

按照门格尔对虚拟价值的理解,虚拟经济的价值创造首先有其客观基础,即存在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交易,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其次,物品和劳务的内在价值主要取决于参与人的主观偏好或者心理,即参与人认为某个物品或者劳务值多少,它就值多少。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价值创造主要和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有关。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意味着虚拟经济的实体化过程实际上不过是经济活动参与人的主观心理活动的一个客观实现过程,也就是其主观价值的一个客观实现过程。这样一来,关于虚拟经济的分析和现有的主流经济理论就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四、实质和心理――一个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

如前所述,仅仅关注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并不是因为没有前瞻性的预见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本质的问题在于,传统的虚拟资本理论忽略了人的心理活动,因而无法真正全面理解虚拟经济的价值创造,从而也就不能正确看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基于传统的虚拟资本理论只能得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两分法,却无法深入讨论两者的融合和内在一致性。所以,如果要真正理解虚拟经济的本质及其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还是需要把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引入,而这正好符合现代经济学的演进方向。

从经济学的发展史来看,虽然过去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引入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但并没有真正的心理学因素,只不过是对主观价值采取了直觉般的处理(周业安,2010)。直到两个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才真正把心理学纳入到经济学的视野当中(Kahneman等,1979)。按照他们及其后继者的理论,过去的理论都假定偏好是给定的,人是充分理性的,无论新古典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的理论都是如此,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人是有限理性的,偏好是内生的;个体决策受制于其心理,通常采取启发式和框架,并且具有社会偏好,常常情绪化等等。这些统称为行为决策,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也就被称作“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出现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无论是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抑或其他各个具体的应用领域,都经过了行为经济学的不同程度的改造。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一国的福利就不能仅仅通过物质财富来度量,即经济活动的价值创造不仅仅体现在物品和劳务上,而且还体现在参与人的主观感受上。比如当一个人购买一件衣服,衣服的价值除了反映其自身所包含的成本外,还包含自己买到称心的衣服所产生的精神愉悦,特别是这种愉悦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从而产生一种消费的正外部性。因此,一件衣服的价值就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关于衣服价值的计算部分,还应该涵盖衣服所衍生出来的其他附加价值,而这些附加价值都被现有的核算所遗忘了。

我们把前述的理论分析总结如图1,它概括了我们关于广义虚拟经济的总体思路。

按照图1所示,传统的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还是核算都主要关心的是现货生产和交易所带来的实际财富变化,也就是我们现在通行的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传统的虚拟经济理论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分法,以虚拟资本为基点,把虚拟经济看作是一个价值转换过程,而不是价值创造过程,因而虽然从虚拟资本出发建立了关于金融资本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并没有赋予金融资本的价值创造功能,或者说忽略了风险的价值。而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将从行为经济学出发,把价值创造看作是一个物化的过程和心理的过程的内在统一,因而把传统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金融资本经济也看作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其核心就是发现和管理风险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比如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给定同样的收益率,风险更小的更被偏好,就是此意。这个价值增值和参与人的风险态度有关,属于偏好决定的价值。这就是实体经济虚拟化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也即是金融经济的价值创造。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兴起,使得社会开始网络化。尽管网络化是一个空间和地理上的虚拟,但本质上是这个虚拟的实体化,因而网络化的社会中实际上出现的是虚拟经济的实体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创造,那就是网络经济的价值创造,这个价值创造不仅包含其实体化过程中所拉动的大量的实体经济生产和交易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比如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的生产、信息处理的设备生产等等,而且网络经济本身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这个社会中人们类似于在现实经济中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在开心农场里种菜;在魔兽世界里武装自己;在社区中成家立业等等,这类虚拟社会的活动同样创造价值,并通过网络财富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Q币等。用虚拟货币的交易一旦实体化,就变成了实体货币的交易,转化成了实体财富。现有的法律已经承认了这种虚拟财富的存在,也就是对这种虚拟社会的价值创造给予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