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篇1

(2009年浙江文综,4~5)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的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简要点评】

本题颠覆了传统的气温与降水资料的呈现方式,变“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为“降水曲线、气温柱状图”,是一大创新点,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判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但在本题对气候类型的判读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疑问:

①同为“温带夏雨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同为“热带夏雨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还是热带季风气候;

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是地中海气候。

下面,对这几种易混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读的方法与技巧予以说明。

二、易混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读技巧

1.参考资料:下图是10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分别代表的气候类型如下表所示: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者的气温变化区别很小,而降水量差别却很大。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极少,单月降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00mm,即使是同属此种气候类型但降水量稍多的纽约与莫斯科。而温带季风气候则不同,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比,降水要多一些,就单月来讲,一般会有一或两个月降水接近或超过200mm。

【判读技巧】单月降水量接近或超过200mm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单月降水量基本在100mm以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就上题来讲,①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二者的气温差异仍然很小,就降水的总体特征而言,都有明显的干季与雨季之分。但就降水总量及单月降水量而言,差别却是极大。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大,且单月降水量可达到或超过6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总量要小一些,且降水最多月份的降水量也远远小于600mm。

【判读技巧】单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600mm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单月降水量较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就上题来讲,②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4.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应该说两种气候类型的年降水总量差别不大,单月降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00mm,当然地中海气候区有时单月降水会稍多于100mm。但就降水类型来讲,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年雨型”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气候类型。可以说二者最大的区别在气温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0℃以下,而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亚热带,最热月气温可达27℃左右。

篇2

上期已经对具体的发散思维导图画图法做过详细的介绍,本期不再赘述。此外,发散思维导图法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地理学科的复习中,只要你掌握好,它还能应用到所有的学习中。

1.从“气候类型”出发,进行思维画图

地表水平面上有12种气候类型,与12种气候类型直接相关的考点知识是12种气候的分布、特征、成因和判别方法,即图1中的第一级发散。二级发散是气候分布分为纬度和海陆分布,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描述,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三级发散是下垫面分为地形和洋流(见图1)。

2.归纳整理

(1)各类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基本特征 主要成因 典型区域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

平均温度:25~28℃;

年降水量≥2000毫米。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巴西的伊基托斯)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西岸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降雨量为750~1000/年。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非洲的巴马科) 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25°之间亚洲东岸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为夏季);

降雨量为1500~2000/年。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印度的孟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终年炎热干燥。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埃及的阿斯旺)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最冷月均温度在0℃以上)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的上海)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的罗马)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湿润。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的伦敦)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西欧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并集中在夏季。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的莫斯科)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之间亚洲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最冷月均温度在0℃以下)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的北京)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寒带 极地气候 南北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南极洲的东方站)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北冰洋沿岸

(2)各种气候特征图(见图4,图中“柱状”为降水量,“曲线”为气温)

这些气候特征图在一般的教辅书上都有归纳,但是笔者在此建议广大读者自制气候特征图。这样远远比从教辅书或者试卷上裁剪下来再粘贴在笔记本上要有效得多。并且图4只是一种简单整理的方式,考生还可以继续丰富图4,例如:可以将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成因写在特征图旁边,或者再补充几个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区域(国家、城市)。

注意:

①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是亚洲特有的,其他大洲没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亚洲最典型,在其他大洲不典型,名字叫季风性湿润气候。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分为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气候特征从降水和气温两角度描述。如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炎热(气温)干燥(降水),冬季温和(气温)多雨(降水),如图4中的罗马。

④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均有旱雨或干湿两季。如何区别呢?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多,在1500~2000/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在750~1000/年。这是判别的依据。

⑤热带气候的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⑥降水的季节分配要注意:冬雨型为地中海气候;夏雨型为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雨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3.运用思维导图解题

读图5,完成1~2题。

1.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2.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解析:该题组以世界不同地点的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分布规律。解题时要从哪里入手呢?

篇3

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地理上包含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7个国家;共计93万平方千米,约1.41亿多人口。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西欧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西欧地理环境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70°之间,属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特征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大气环流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将大西洋暖湿气流输送到内陆

气候差异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西欧的气候与农业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空气湿润,云量较大,阴雨天较多,日照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适于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

②、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雨热不同期)——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油橄榄

③、农业生产——耕地、劳力都不足——农业现代化对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都很重视——欧洲农业为次要生产部门。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为重要特点。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园艺业发达,主产葡萄和苹果。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绵羊为主。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欧洲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1.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2.影响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现;

(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平原呈波状起伏)

3.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欧洲多为平原,且山脉走向为东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内陆的海湾;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地形成海洋性气候 )

4.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由海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①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

②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

③常年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

5.比较分析英国本岛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西侧乳畜业发达,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且纬度高,热量不足,只适合牧草长的生长;东侧发展种植业,为背风区,降水稍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光热的需求)

6.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分析其发展条件;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

②煤、铁、石油等工业原料丰富,开发早;

③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工业积累早,资本雄厚)

7.法国的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8.分析巴黎盆地做为重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法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区位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发达;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9.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分析低坝的好处;(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

10.德国地势特征;(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为平原)

11.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①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②所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量平稳;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⑤河口处为着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值高)

12.试比较德国南北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北部地势平坦,但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只生长牧草,主要发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为森林和牧场,南部的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主要发展种植业)

13.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碳资源、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区(法国洛林)、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充足的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广阔的市场)

14.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过程分散,多实行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成为“分散型工业化”)

15.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廉价劳动力丰富;20世纪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涨价,大企业和重工业发展利润小;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经济高度开放)

16.“阳光·海难”是西班牙在西欧旅游宣传的主题,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现象的成因;(西班牙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晴天多,阳光充足;海域水静浪小,海滩广布,适合海浴;西欧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阳光不足,不适合海浴,对阳光和沙滩有强烈的向往;西班牙“投其所好,做此宣传)

17.冰岛是世界上大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分析其成因;(冰岛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减少了石化燃料的使用;该国经济结构以旅游、金融等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的发展,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量)

18.俄罗斯濒临三大洋,但海运并不发达,分析成因;(除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因纬度高都有较长的封冻期;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海沿岸港口与外洋联系,都必须经过别国的海域;国内工业与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铁路运输比海运的成本要低,距离也更近)

19.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下游的农业却不够发达,分析原因;(大河下游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候湿冷,土壤较贫瘠)

20.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航运能力较弱,分析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地形起伏较大,流速快,开发航运难度大;河流自南向北流,且纬度多,常有凌汛发生;大河所处地域,人口少,远离经济中心,开发价值不大)

21.分析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沼泽的形成成因;(①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③河流众多,地表不分充足;④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22.俄罗斯大河众多,但只有伏尔加河下游形成农业区,分析其自然区位条件;(纬度相对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且土壤较为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篇4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但是在远离赤道的地方,只要气温和降水量达到一定的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种分布地球上有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和南美洲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显然,这些地方不在赤道附近,也不会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但是由于它们处于来自海洋湿润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暖流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本身的纬度范围处于低纬,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具体原因如下。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②大洋洲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③中美洲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④南美洲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巴西暖流流经。另外,还有两个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比常理要大:一是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广泛的原因,除了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外,也与地形和信风有关。亚马逊平原南、北、西三面分别被高原和山地环绕,只有东面面向大西洋,来自东面大西洋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都能长驱直入,遇到高原和山地阻挡而形成降水,加大了流域内的降水量,从而扩大了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范围。二是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延伸到15°N附近,与附近的几内亚湾暖流、地形和风向都有关系。该地位于高原边缘,地势较高,夏季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的被洋流增温增湿的水汽与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使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范围扩大。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大约是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在这个纬度位置,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使热带草原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交替的气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较高,从而使温度降低,对流变弱,降水减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而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与此类似的地方还有南美洲的圭亚那高原。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

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可是地球上有些区域与上述纬度条件并不符合,也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①南美洲西部秘鲁沿海的北部。这里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往北延伸离赤道较近,是因为受到沿岸强大的秘鲁寒流的影响,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②撒哈拉沙漠的东部。在北非,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延伸至红海西岸,究其原因是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大陆吹来,不易形成降水。③南亚西北部。原因有两点,自然方面是由于西南气流受到青藏高原南侧的阻挡,在该地区上空形成一个强大的反气旋,所以空气比较干燥而形成沙漠;人为方面是古代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物保护,而形成沙漠。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由于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的控制,具有终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

而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南北二岛这两个区域并不是位于大陆西部,但也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究其原因是这两个区域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在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除了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外,还与地形(中部为平原南北的山脉走向近似东西方向,有利于西风的深入)、洋流(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大陆轮廓(大陆轮廓支离破碎,使得海洋(洋流、西风)的影响深入内陆各地距离海洋较近)等有关。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具有干旱少雨的特点。

但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这里距离海洋较近,并且也位于西风带,由于西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使它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减少,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六、其他表现

1.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东西紧缩的分布格局,主要与高大的呈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有关,使这些气候的分布不能向东部延伸,而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狭窄地带。

2.地中海气候没有分布在亚洲与南极洲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大洲没有地中海气候形成的纬度位置。

篇5

命题角度一气候成因与特征的考查

气候成因及特征是气候相关试题最主要的考查内容。试题通常要求学生先对试题中出现的气候类型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与判定,然后再对其进行成因与特征分析。如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第36题对黄麻产区气候特征的分析,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分析气候对葡萄生长的影响,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分析里斯本气候等。这需要学生识记教材中13种典型气候类型的成因与特征,以便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高考回放](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节选)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和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中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1600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思路归纳针对气候成因、分布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典型气候类型的分析,如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本题以经济作物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根据图中“孟加拉鹰”这一信息,首先可以判定该区域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再结合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将图中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的信息转化成文字即可。

命题角度二气候形成因子的考查

气候形成因子是学生在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时应考虑的主要内容,是答题的方向所在。该知识点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如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中分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中分析喀布尔冬温较低的原因,2008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中分析南亚与东亚季风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等,这些试题均考查气候的形成原因。

[高考回放](2011年高考正苏地理卷)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节选)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答案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思路归纳气候形成因子主要有太阳辐射、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等)、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四大方面,其主要用于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以及对比某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成因。学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各个因素,特别要注意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试题中甲、乙两地气候形成因子的差异,致使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恰恰是本题考查的内容所在。首先根据气候资料图判断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然后根据甲、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从气压带和风带的角度解释水、热差异的原因。

命题角度三气候要素之气温的考查

气温作为气候特衍的一大要素,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在很多时候,试题只侧重对气温特点的考查,经常利用气温折线图和等温线图等考查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以及影响温度的因素等,如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巾等水温线,2010年高考海南地理卷中基多气温特点,2009年高考浙,工文综卷中欧洲等温线等均是很好的例证。

[高考回放](2010年高考海南地理卷)读下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年温差很小,昼夜温差大。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000m)。

思路归纳针对气候要素――气温的特点,我们应从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较差等方面去分析和捕述。在分析过程中,注意结合影响气温的几大因素,如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等,要综合分析。赤道附近海平面常年高温(大于25℃),但从图中等高线来看,基多海拔接近3000m,昼夜温差应该比较大,又考虑到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m气媪降低0.6℃),因此,基多常年温度在17℃左右。总结得出基多气温特点应该是“终年温和,年温差很小,昼夜温差大”。由此也可以得出其影响因素为纬度(赤道附近)和地势(海拔近3000m)。

命题角度四气候要素之降水的考查

与气温相比,高考对降水的考查也毫不逊色。如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2010年高考上海地理卷,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中分别对降水条件、降水类型、影响降水的因素等进行了考查,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考回放](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节选)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近,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答案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思路归纳降水作为气候要素之一,是近年来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是对水汽来源、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空间变化、降水的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雨季、旱季等方面的考查。降水相关试题往往结合降水柱状图、表格或者区域图等,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由于本题已经确定了空间范同为湖泊,可以不分析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在图中也没有体现出来,也可以不分析。只从降水总量和雨季两方面进行讨论即可。

命题角度五气候类型的考查

气候类型的判定是我们解答气候类试题的前提条件。试题常以区域图、气温折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为主要载体,学生只有依据试题所给的信息对出现的气候类型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解答相关题目。但是高考考查比较多的是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特殊气候类型的分析。如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中都有相关试题。

[高考回放](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表中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1)~(3)题。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牧草生长

答案(1)D(2)A (3)B

思路归纳我们通常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来判定气候类型,即依据试题给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来判定气候类型。第1小题,结合表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可判定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①地位于北半球,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选项A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B错,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而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c错,④地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D正确。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判断准确,则第2小题和第3小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命题角度六气候其他相关因子的考查

气候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的核心点,与此相关的众多知识点也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如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中“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中对雾的考查,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中的等云量线,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中的樱花初放日期等值线等,试题中新名词的出现突出了对气候相关因子的考查。

[高考回放](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答案(1)B (2)B(3)A

思路归纳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描述气候特征时需考虑的两大要素,但气候并不是只有这两个要素,气压、风、蒸发量等也是气候的要素,由这些要素引出的气候相关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对象,如积温、冻土、无霜期、太阳辐射量等。它们是由气候衍生出来的知识点,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材中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述,因此在命题时命题者往往给出相关概念或材料对其进行一定的说明。解题时,我们必须熟读试题所给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影响花期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等。(1)提取“自南向北变化”这一重要信息,不难判断。(2)M、N两地位于图示岛屿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岸,N地花期要早于M地,说明N地附近洋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强。(3)M、N、P三地位于同一纬度。通过等值线的分布情况,判断P地的地势高于M、N两地,依据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判断P地气温低于M、N两地。故P地花期晚于M、N两地。

命题角度气候与生产活动关系的考查

气候是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密切的自然要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某些生产活动与居住环境。高考试题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可直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这与当前的新课标要求一致。因此,气候与生产活动的关系是考查学生能力高低的一个很好的切人点。

[高考回放](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节选)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椐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中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 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答案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篇6

【关键词】七年级;地理;读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谓阅读地图,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颜色、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得各种地理知识,并能从地图上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而,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水平考查中,普遍发现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不乐观。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时常无法正确认识地图,无法获取地图中的知识点,从而影响地理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从初一开始重视读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对读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积累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完全的。有的学生连经纬线、经纬度都不熟悉,何谈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呢?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例如,掌握地图三要素,认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是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教学“经纬网”时,组织学生收看视频、操作地球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度数东增为东经,度数西增为西经;度数北增为北纬,度数南增为南纬”的规律,提升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兴趣。

此外,地理各章节的内容也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构建起地理知识体系网络,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基础知识库,这样便于在需要解决问题时能随时“取出”使用。例如,在教学泰国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时,教师应着重分析已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这种知识联系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二、养成看图习惯,掌握读图“三步走”

众所周知,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不断地正确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读图“三步走”很重要,具体是:一看地图名称,识别地图类型;再读地图图例,认识地理事物;三是精读地图具体内容,获取相关地理信息。“三步走”的读图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掌握读图方法,加强读图技能训练

在七年级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世界气候类型图的判断”等内容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学好这些内容,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历程和思维特征,导致他们阅读这类地图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应灵活运用不同的读图方法,帮助学生读图,获取图中蕴涵的地理信息。

1.“五读一分析法”

等值线图是地理教学中常见而重要的地图类型,学生读这类图时倍感困难。针对等值线图的阅读,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运用“五读一分析法”:(1)读数值:注意同线等值,全图等差距一致;(2)读极值:读出最大值和最小值;(3)读延伸方向;(4)读疏密程度;(5)读弯曲状况;(6)分析成因。

例如,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读图,并总结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河流发育在山谷”。使学生体会到读图过程中正确掌握读图方法的重要性。

2.“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

判读世界气候的类型图是七年级地理知识难点之一。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运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帮助学生突破读图困难。

例如,下面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针对这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曲线和柱状所表示的正确含义,然后运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法:

(1)以温定带:看1月平均气温的高低判断气候类型。读图时以1月平均气温(T)中的两个数值(15℃和0℃)作为气候判读的参考值。一般来说,当T>15℃为热带气候;当T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气候或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当T<0℃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如果7月T<5℃则为寒带气候。

(2)以水定型:依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情况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一般降水类型分四种,即:冬雨型是地中海气候;全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或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少雨型是热带沙漠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或寒带气候;剩余四种气候类型为夏雨型。

上述读图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学会思考。

不同的地图类型,承载着不同的地图信息,读图方法也各有差异。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在教学中注重读图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

四、加强学生绘图训练,提高读图综合能力

绘图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观察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绘制简单图示的过程是通过动脑后的动手过程。

例如,“七大洲四大洋”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世界地图描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轮廓图的特征: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其余大致呈三角形(欧洲正三角,其余倒三角),在此基础上用笔勾勒出七大洲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分布图。然后,老师运用“一笔画”的绘图技巧,在黑板上绘制示范图,并引导学生模仿绘制“一笔画世界”,同时以顺口溜方式记忆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和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完成绘图后,在图中填写相关名称的地理信息。

图“一笔画世界”

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地图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紧抓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 唐少霞,毕华,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 吴佩红,重点图像判读有“要领”,扬子晚报,2010年4月28日

篇7

在我们学习中,很多时候要用到地图,如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天气预报,就是通过地图说明天气变化的。图的选用和引导学生读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把抽象的内容,如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化、形象化,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精心选择恰当、新颖的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产生想象和情感活动,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为了直观表示某地的气候类型,气候包括了气温和降水,往往用曲线图表示各月的平均气温,用柱状图表示各月的降水。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培养想象力,常把地理轮廓图人为想成某些事物。

一、读气温曲线图,区别各气候类型的气温状况

(1)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较平直,年温差很小,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只有夏天。

(2)亚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变大,说明气温年较差显著增大,但最冷月气温仍在0℃以上,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3)温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变化更大,气温年较差大,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

(4)极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弯曲也大,除最暖月气温在0℃以上外,其他各月气温都在0℃以下。

二、读降水柱状图,区别各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1)热带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不大,年降水总量居各气候类型之首,且降水全年分配均匀。②热带草原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较大,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③热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最大,年降水总量大,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④热带沙漠气候的柱状图几乎没有水柱,全年降水极少。

(2)亚热带气候①地中海气候的柱状图最奇特,气温曲线图的高峰区,对应的是降水柱状图的低谷区,也就是说夏季少雨,冬季多雨。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不大,夏季风来临,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

(3)温带气候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柱状图最平缓,各月降水分布均匀,②温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起伏也大,降水分布不均,雨热同期。③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柱状图起伏平缓,降水总量小,冬夏降水差别不大。

(4)极地气候的柱状图水柱极低,全年降水很少。

三、读地理轮廓图,培养学生想象力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就是靠地图产生的灵感。魏格纳在卧床养病时,闲看墙上的地图,忽然注意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十分吻合,他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便大胆假设: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漂移分开了。他根据对两个大陆上的地层、岩石及古生物化石对比研究,最后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说,为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习意大利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意大利轮廓图,并指出其形似一只漂亮的长筒靴。接下来让同学说出构成这只“靴子”的骨架山脉,北为阿尔卑斯山地;南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亚平宁山。这只“靴子”是欧洲的一个大半岛--亚平宁半岛伸进了地中海。西西里、撒丁等岛,可引用意大利的足球赛很精彩,这些岛屿正好像是足球,长筒靴在踢足球。上述空间概念建立之后,用彩色粉笔边讲边填主要城市、矿产资源及物产的分布。远远望去,这幅由不同色彩绘出的图似乎是一节美术课,将地理教学的美学蕴涵发掘了出来,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教学于美育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地理。此类可联想的图形还有很多,如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的几何图形,中国的轮廓酷似一只报晓的雄鸡等。

篇8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记在帐上延期收付或付款。即在商业活动买卖货物时因未带现金或暂时无现金付(结)清货物时,在约定守信的条件下先将货物带走,以后在有限的时间内付(结)清所欠货款的商业活动称为赊账。在教学中比喻为:将短期内所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喻为买卖货物,此后逐条理解记忆喻为收款或付款: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学知识难以全部理解记忆视为拿走货物,可以在今后的时间段内分块坚持陆续理解记忆,如同收款或付款的方法。将这一方法用于教学活动有其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现在的学生由于高考压力形势所迫也特别辛苦,哪个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想,所以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宝贵和有限的,哪个教师严厉学生在那门学科上就花费较多的时间,如果每个教师都如此要求学生,学生将如何去应对。如果加快讲授速度,基础好的学生容易接受,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搪塞了事,最后造成的后果是学习效果不佳。怎样教会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我的经验有如下步骤。

以复习讲解"世界气候类型"为例来说明。

第一、给学生讲清所学整体气候有关基础知识内容的知识点。

一、按气候带将气候类型分为以下五类:

⑴热带气候;⑵亚热带气候;⑶温带气候;⑷亚寒带气候;⑸寒带气候。

二、影响世界气候类型特征、形成及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状况、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地势高低、洋流性质、地表状况、人为因素等。

熟记标记

熟记时间

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成因

分布规律

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太阳辐射强、赤道低气压、东南信风、洋流性质

南北纬100之间,南纬150-250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

南北纬100-200之间

3、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副热带或性风带控制

南北纬200-30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4、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0-350之间的大陆东岸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0-350之间的大陆东岸沿海边

3、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和西风带控制交替控制

南北纬300-400之间的大陆西岸

1、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东部北纬350-650之间

2、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凉湿润,降水均匀。

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南北纬400-600之间的大陆西岸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温带大陆内部,或高山背风坡

亚寒带气候

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长而寒冷,夏短而温暖,降水较少

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少

亚欧大陆内部及北美洲大陆北部

寒带气候

1、寒带苔原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少,蒸发弱,多云雾

纬度高,受极地高压影响

北冰洋沿岸

2、寒带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量少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原山地气候

1、高原山地气候

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地势高

各大洲高原,高山

三、 气候类型的表述要素:

主要有:气温、降水、风向、湿度、日照时数等。

四、 气候类型的表述形式:

一般有:直方图(柱状曲线图)、表格法、坐标点图等。

例1、 直方图法(柱状曲线图)

例2、表格法,下列表格表示地中海气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4.7

24.4

21.2

16.5

11.7

8.2

6.9

7.9

10.6

13.7

17.9

21.5

降水

mm

18

25

65

79

80

107

132

122

77

72

61

44

例3、坐标点图法

例4、坐标线图法,下图表示地中海气候

五、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气压带风带

性质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气候(苔原、冰原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湿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西风带

湿

湿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六、学会在图中寻找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位置:

比如、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需要注意两点;

1、非洲赤道两侧中西部以及几内亚湾北部沿岸,亚洲赤道两侧马来群岛及大洋洲北部岛屿,南美洲赤道两侧亚马孙河流域,安第斯山脉西部海岸和中美地峡东部部分地区,主要因全年太阳辐射强、赤道低气压等原因所形成。

2、另外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南美洲巴西高原东南部海岸有小部分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因东南信风和所经暖流所形成。

七、掌握所有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以便在理解的基础上领会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

第二、学会坚持运用理解记忆的方法及步骤

1、掌握需要理解记忆的全部内容,按各自的实际情况哪些已记住,哪些还需要强化理解记忆。比如以"世界气候类型"为例,将已经全部理解的排除在外,如果你已经将14个气候类型中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2个已经达到全面理解记忆的标准,其他的还没有记忆和理解,剩下的12各类型要制定计划,用1-2周的时间每天利用早或晚空闲时间记忆1-2个类型,并且要坚持完成。这样计划制定好后要付诸实施。

2、此后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确定记忆的类型,从名称、特征、成因、分布、表现形式以此加强理解记忆,在寻找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要达到熟练掌握为止。

篇9

    因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品,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其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其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汉文化是一元文化,强调“社团价值论”;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至上论”。除了价值观念差异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常常给该地区的文化打下烙印。中国和英国,因为地理环境的迥异,气候条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对的异域文化。英国是岛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民族创造出的语言就沾上了该地理特征。象我们熟知的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 make water; all at sea等就囊括其中。相反,中华民族祖居亚洲大陆,其文化自然也难免受其影响。上文所说的“挥金如土”就是一例。另外还有“面如土色”、“土眉土眼”、“面朝黄土背朝天”等不胜枚举。至于气候不同招致的文化差异的例子也是举不胜数。单就“东风”“西风”之说来看,两种文化就大相径庭。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Charles Dickens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说 “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然而汉语中的“东风”却战胜了“西风”,是春风,是温暖的使者。“西风”是秋风,有萧瑟秋风之说。马致远之词作“古道、西风、瘦马”,又同是马曲的“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也说明这一点。词曲中的意境也自是让异域人士费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对气候本体的考查,即对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雾等)的考查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抽样。不同试卷选择了不同考点,主要包括气候类型的名称判读、分布规律判读、成因(或主导因素)判读和特征判读。二是图像承载。各地高考试题所用图像包括分布图、坐标图、示意图、等值线图、遥感影像和表格等。三是能力覆盖。各地高考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本文选取2013年12道高考真题,主要对气候本体的考查角度进行分析,对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依据气候分布规律,考查气候类型名称和降水成因

例1[2013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40(1)(3)题]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CD#4]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CD#4]。

(2)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南热带雨林气候(2)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第④点为必答要点,其余三点答对任两点即可)

【解析】(1)根据南北纬10°的纬度位置信息,确定该国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根据爪哇岛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信息,推理出其下垫面温度高,多上升气流;水域面积大,水汽来源充足。

【备考启示】1.描述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两个要点:一是纬度位置,二是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3.九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0°~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拉美、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纳米比亚、墨西哥、秘鲁、智利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岸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非、美国加州、智利、澳大利亚西南部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内陆、北美大陆内陆及东岸、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美洲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

4.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五个区别点。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大陆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种类最多的大洲:北美洲。

(5)除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例2[2013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36(2)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答案】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解析】依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新西兰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新西兰南岛西坡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二、以等高线图为信息载体,依据气候分布规律,考查影响气温特征的要素

例3[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第36(1)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解析】获取信息: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调用知识:地形的屏障作用使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也高。

【备考启示】判断影响气温差异主要因素的五种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是纬度。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是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分析气温差异时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5)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是地形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是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三、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依据山谷风,考查降水成因

例4(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7题)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份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问题。

有关拉萨7月份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C

【解析】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首先排除A、B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这一信息,增强解题针对性。白天,谷地坡面受热多,空气膨胀并沿山坡爬升,即吹谷风,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C项正确;晚上,大量冷空气沿谷地坡面下沉到谷底,即吹山风,从而导致了谷底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D项错误。故选C项。

【剖析错因】考生易错选A项或B项,其主要错因是:解题时不看背景材料,答题缺乏针对性。

【备考启示】形成降水的三个条件:两个物质基础,即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一个动力条件,即气流上升冷却。

四、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依据地形特征,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例5(2013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地理部分第1题)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甲地海拔高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说明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多,因此该地降水是地形雨,B项正确。

【备考启示】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三种判断方法:

(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的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风坡、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分别位于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的降水有明显差异,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五、以遥感影像为信息载体,依据植被特征和地形特征,考查影响降水的主导因素

例6(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第4题)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问题。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

C.纬度位置D.洋流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植被西多东少,说明降水西多东少,首先排除纬度位置,C项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求异思维提高答题针对性。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km)较近,应当受西风带影响。但同样处于45°N,图中西部为植被覆盖区,东部为高原荒漠区,这说明西部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由此可见,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西多东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和洋流,A、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项。

【剖析错因】考生易错选A项,其主要错因是:解题时不看背景材料。

六、以分层设色地形图为信息载体,依据植被分布特征和地形特征,考查降水成因

例7(2013年高考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第3题)读图,回答问题。

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处于北半球低纬信风带(0°~30°N)大陆西岸,风向不可能是西北风和东南风,首先排除A项和D项。由图例可知,该地从沿海到内陆地形依次为狭窄的平原、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和高原;又由植被分布可知,该地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故图中山地的西侧应为迎风坡,所以应吹西南风。B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B项。

【剖析错因】考生易错选C项,其主要错因:一是受“低纬即信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思维定式影响,审题时不抓关键词“降水”。二是解题时不看背景材料和图例,答题缺乏针对性。

【知识扩展】特殊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这四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影响因素是: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例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其主导因素是:地势高。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例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如,澳大利亚东南部深受西风影响。

(5)南北美洲西海岸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

七、以分布图和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降水特征与成因

例8[2013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地理部分第13(2)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答案】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解析】本题考查得细致入微,考生应运用求异思维解题。由柱状统计图可知,两地降水的差异表现在降水量的大小和雨季的长短两方面。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是影响气候的两大主要因素,因两地下垫面都是内陆高原地形,故导致降水差异的因素只能从大气环流方面考虑。a地接近30°S,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明显;b地位于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压影响大。

【备考启示】(1)描述气候特征的思路和方法。

①气温:整体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气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个月份气温高(夏)、哪个月份气温低(冬)。

②降水: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是全年多雨型或全年少雨型,还是夏雨型或冬雨型。

③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雨热同期还是雨热不同期。

(2)考特殊、考微观是今后的一大命题趋势。

八、以示意图和坐标图为信息载体,依据气候成因,综合考查气温和降水特征

例9(2013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地理部分第1题)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上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由示意图可知,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坡,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甲位于迎风坡,故降水逐渐增多,乙位于背风坡,故降水逐渐减少。B项正确。

【备考启示】气候的影响因素之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九、以等温线图为信息载体,依据气温分布特征,综合考查气温影响因素和降水分布特征

例10(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Ⅱ第6~7题)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答案】(1)C(2)A

【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确定该地区为台湾岛。由图可知,等温线在岛屿中部闭合,数值内低外高,且等温线主要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结合台湾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特点,确定影响该岛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项正确;等温线分布是气候规律,而台风是天气活动,因此台风不是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A项错误;岛屿四周都临海,海陆分布不是影响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B项错误;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而不是气温,故D项错误。故选C项。

第(2)题,本题借降水分布规律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并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能力。首先,考生应明确台湾的降水类型有夏季的锋面雨、夏秋季节的台风雨和迎风坡的地形雨。其次,进行求异思维,即锋面雨和台风雨没有坡向差异,而地形雨有坡向差异。③地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②④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地形雨;①地为台西沿海平原地区,无地形雨,降水最少。A项正确。

十、以等降水量线图和表格为信息载体,依据地形分布特征和洋流分布特征,综合考查气温特征及成因,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例11[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36(2)(3)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乙(36°54′N)

1月气温(℃)9.34.7

7月气温(℃)17.125.7[HJ2.4mm]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解析】第(1)题:首先读数值,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递变方向,即从某地向另一地逐渐减少。其次读疏密,推理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反之则较小。考生需从地形角度阐释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成因。

第(2)题:直接读表格可知甲城比乙城1月份气温高,7月份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依据甲、乙两地位置和地形特征进行分析可知甲位于大陆西岸,受海洋影响大,附近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夏季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较为温暖,同时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气;乙位于大陆东岸,附近有暖流流经,夏季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冬季东部地区低矮山地不能阻挡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所以气温较低。

十一、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依据气候分布规律,考查“雾”的成因

例12(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Ⅱ第9~11题)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3)题。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3)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1)D(2)C(3)D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征确定S市附近海域为北美大陆西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A项错误;结合材料信息“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确定D项正确;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受陆地影响大,夏季水温应较高,B项错误;因S市位于半岛,海陆间气温差异并不大,C项错误。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