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经济研究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经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经济研究

篇1

关键词:对外贸易;电子商务;作用;对策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新的优势,影响着传统对外贸易烦琐的操作程序,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费用。电子商务技术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是我国对外贸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的介绍入手,分析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对外贸易中的对策。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性活动,电子商务活动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们之间的各种商务活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交易。电子商务帮助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使得商务交易更加简单、方便,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增加交易的成功率。

二、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推动了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下的对外贸易方式和原先的方式不同,很多公司不再花高额的费用去租办公室或者店面进行商品贸易,通过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多变的市场动态和消费需求,市场虚拟化应运而生,使对外贸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

企业在进行贸易时,产品和采购成本密切相关。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减少中间环节亦节省一笔费用。买卖双方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交易量。

(三)创新了对外贸易运输方式

随着对外贸易的运输方式不停发展,物流体系向立体化转变且每一个步骤都得到了高效率的管理,对外贸易物流系统可以得到电子商务信息的调节和控制,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开始变得个性化,创新的运输方式,以更高的要求来进行运作。

(四)电子商务提高对外贸易交易效率

对外贸的卖家和买家采用标准的合同和保险凭证,既节省了传送的时间,又保证了交易的效率。通过网上办理相关业务,可以提高办理业务的灵活性,为卖家与买家带来方便,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成功率。

(五)促进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

国际分工全球化不断地提高,也成为国际分工的基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际货物贸易中信息产品逐渐代替工业制成品,国际综合电子化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六)加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电子商务有助于寻找国际上的合作伙伴,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从而扩大企业的业务量,外贸公司利用网站上的海量信息,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和资讯,减少企业在信息量不足情况下的资源流失,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完善自身产品和根据市场节奏进行自身的革新,逐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然而,电子商务不仅能提高交易量,更能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改变。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之所以所占的分量相当,是因为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地完善。电子商务能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与沟通,电子商务能够打破时间的限制,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关税与税收也造成了电子商务的一系列新的难题,我们只有不断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才能解决这些难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研究

(一)增进互信完善信息交互平台建设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国际通用的电子商务交流工具,积极推行国内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平台的升级工作,中国企业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积极学习海外知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形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强调技术研发交换分享与平台开发的资源整合,积极地开展国外电子商务经济交流模式的引入合作,实现更加全面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企业负责人运用网络营销的思维,并且积极寻找海外客户,开展持续性的营销活动创新,了解海外地区的市场情况和主要消费需求。

(二)倡导交易模式优化升级,拓展业务

在第三方担保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把握商机,实现互联和互信更好地提升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环境反应能力,适应当今网络购物发展的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并且实现商品交易信息的无缝传递。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有更具效率的货运公司的配合,进行销售信息的快速对流,实现买卖双方经济交往的对称性建设。

(三)电子化的商务实现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国际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企业网站为客户提供在线商品目录,转变了传统交易模式,为企业节省了在交易磋商期间所投入的各项费用。企业运用相关软件,突破了传统私人电子数据交换的局限性,实现电子化企业运作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和投资,但我国对电子商务运用处于初级阶段。

(四)突破实现战略思想和改变经营理念

企业需要不断推进组织形式的改革,转变传统经济中点对点的发展模式,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可能,有效地实现共同发展的协调。在经营理念的实践活动中,要向合作共赢的模式进行发展,并且要将对外经济的组织结构进行创造性建设,将对外经济贸易的协作功能做到最大化。利用网路型的平台和工具,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对外经营企业扁平化的发展模式创新。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招标;策略

所谓企业的电子招标,是指通过借助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的安全、可靠、便捷的招标信息的公布、投标结果的通知、标书的下载与发放以及项目合同签订等的整个过程。在电子商务时代下,通过建立与完善企业的招标系统,不仅能够使企业的招标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将极大地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最终建立公开、公平、高效的招标体系,提供可靠保障。

一、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采购的特点

(1)竞争性。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不仅是一种引发竞争的采购程序,更是一种彻底改变传统招标模式的一种具体方式。同时,企业招标之中的竞争性充分体现了现代竞争的诚信、平等、正当、高效、合法等基本原则。此外,招标也是一种有约束的、规范的竞争,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并确保其招标流程透明、便捷地进行,这样将会更加容易地吸引和扩大投标人的竞争,从而使招标方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所需的物资或服务,更充分地获得市场利益,有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2)公开性。公开性是企业招标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因特网有公开性的特点、这就决定其必须使招标事项在互联网上公开,让每个网络用户都能查得到。同时,这样还有利于扩大企业的招标对象范围,使得全世界都可以看到采购方的招标公告,谁都可以前来投标,进而更有利于企业招标的可选择性。所以,企业可以公开开标,公开投标邀请、公开投标信息、供应商资格审查标准、投标要求、公布中标结果等,此过程中也能确保采购法律的公开性。(3)公平性。由于互联网无处不在,加上电子招标信息是公开的,因而每个人都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查看相关企业招标信息。从而使得所有感兴趣的承包商、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都可以加入到投标行列当中,并且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框架下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歧视现象,确保电子竞标的公平进行。所以,不仅能够保证了招标程序的完整性,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供应商前来竞争投标。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招标的现状分析

(1)电子采购安全问题突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是通过网络上的虚拟数据进行交易,也就是这些交易数据都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加上当今日益猖狂的网络黑客,不同程度地导致许多企业因为安全问题而不敢采用电子招标方式,或者根本就没打算用电子招标。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对电子招标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一是企业采购信息的安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一部分――企业的招标信息,是企业比较隐私、不愿透漏给竞争对手的资料,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在电子采购的过程中,对采购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二是支付平台的安全。在电子招标过程中,支付是其最后也是最主要的环节,该流程是不允许出现问题的。然而,招标的支付需要通过电子银行支付,企业间的采购往往资金数额巨大,互联网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汇兑系统的任何安全隐患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2)传统的招标观念有待改变。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企业招标,已经不是传统的招标模式,是当今信息时展的产物,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改变以往“重技术、轻商务”的落后观念。调查显示,企业传统的电子招标的实现主要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如果不能实现则将责任归咎于技术环境的落后,因为企业没有准确地把握电子采购概念的本质,传统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电子招标的效率。(3)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活动必须是依法进行,并且有法可依,否则将会是一片混乱的现象。因此,只有完善的法律环境才能催生出高水平的电子采购,然而,由于我国电子招标发展比较晚,各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其运作模式大多是照搬国外的经验,尚未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招标法律法规,这就严重制约了电子采购的发展,并且使得电子招标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中,电子招标所需要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交易的法律以及保护电子采购双方权益的法律。只有电子采购的法律环境得到改善,才能够推动电子采购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企业招标的策略

(1)优化招标流程。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电子招标要求其作业流程必须明快、简洁、高效,杜绝冗余的作业环节,更不允许招标过程中的繁琐步骤,以便更好地提高招标作业的效率。因此,企业需要对原有的招标作业流程进程分析和再设计,并结合企业招标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以使招标作业流程电子化或自动化,保证电子招标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企业不仅深入对自身的采购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及时采取对应策略,同时,还要邀请第三方咨询服务商帮助企业改进业务流程,参与企业招标作业流程的分析与再设计,进而提高电子招标的可行性。(2)做好战略设计。一般情况下,电子招标的战略目标往往是统一采购、集中采购的过程,并且要求其能够实现采购信息共享、优化、整合供投标商群体等。由于电子招标对支出和潜在成本的节约非常大,尤其适合那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所以在实施电子招标之前,必须努力研究招标策略,需要审慎地做好战略设计,战略设计涉及采购目标的确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同时,不仅要求日常采购主管和人员参与招标的项目流程,还要有高层管理者的关注和参与,使得整个企业招标环节都列入企业的日常规程。同时要考虑在应用中的风险和变动管理的需要,这是实施电子招标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企业招标的效率。(3)构建电子招标平台。电子招标平台是实现电子招标的载体,也是提高电子招标服务的基础,这一平台至少要由下列三个系统组成:一是企业竞价采购平台。企业竞价招标平台是一个投标商与招标商之间互不见面的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平台,其功能是使得投标可以远程地参与采购竞价,并引发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帮助采购商最大限度地发现卖主,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协同招投标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协同的、集成的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其功能是使各种类型的用户都能在个性化的信息门户中一起协同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三是电子目录采购系统。该系统是将企业招标的产品目录管理、办公自动化、投标商管理等融合为一体,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招标的便捷、高效进行,并能详细地为投标商提供有关企业招标的要求与标准。(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保证电子招标成功运作的关键,也是电子招标的准则。科学的绩效衡量指标有助于企业发现电子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防止错误再次出现,进而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此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企业招标活动的可行性,确保该体系能够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招标质量,为企业营造一个恰当的电子招标氛围,从根本上消除电子招标的阻力,为企业电子招标的有效进行提高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平爱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采购模式创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3)

[2]陈家珍.规范采购程序创新采购模式实现源头防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3]宋家山.烟草行业卷烟材料资质认证采购模式研究[J].经济师.2007(4)

[4]侯志刚.浅议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采购模式的创新[J].纺织导报.2007(11)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剧,给企业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很多企业会选择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对于这样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的形式,在管理形式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变成财务共享服务形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形式。并且在商业经济形势下,企业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形式,能够更好的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未来发展与进步能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还能有效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作用,更能促进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全面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商业经济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管理

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形式来说,它能够有效实现企业会计集中式作业,进而对费用支出能力进行提升,并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包含到的相应预算和业绩等方面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并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抵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更好的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以及综合水平,进而让企业集中主要的精力,对自身整体的业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形式来说,对提升企业效益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对于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实现财务管理有效转型的主要特点分析

在企业当中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能够让企业内部运行状态向多元化转变,并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管理,进而让财务经济管理形式向模式化方向前进。所以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机制和制度,进而才能真正有效的调整和改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形式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并及时对企业财务支出情况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有效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机制,能够对企业内部管理情况进行整合,并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项目预算以及结算等内容进行掌握与了解,使得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在动态监管下拥有良好的处理方法。

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正在向国际化趋势方向快速的发展中,使得我国的市场竞争力也在随之不断的提升。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形式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创新,而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来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我国企业的发展要求,所以必须要及时对企业财务管理形式进行创新,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设计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形式,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未来发展。企业应该在科技创新理念的指引下转换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机制,为促进企业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企业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机制时,应该重视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增强财务共享服务的使用效果,这样才能为企业某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在商业经济下不断增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能力,就必须要发挥财务共享服务机制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并对管理流程服务形式进行优化,进而增强自身的创意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促进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企业也应该明确财务共享服务机制的运用范围,并且相应的环节当中实施预算结算财务共享,确保后期工作的顺利。而且企业在制定财务共享服务机制时,一定要获得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与帮助,并提升对人员配置的重视和财务投资的管理和控制,进而确保企业才财务共享服务机制发挥自身实际作用,更好的推动企业未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目标。

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在创建财务共享服务机制后,能够让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精准有效,还能让财务管理内容和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管理形式实现精准化发展目标。从企业经营效果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展现出企业的经营内容和情况,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完善性。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能够让企业财务核算质量有效提升,所以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机制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依据和环节,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经济利益的稳定发展。

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机制建立当中,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考察研究工作,明确企业中主要的发展目标、生产活动以及各方面内容,从而更好的确保在制定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机制的科学合理性,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也应该对内部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及时的对企业财务进行控制与管理,进而确保在进行审核工作时能与实际情况保持一种,更好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其标准化发展。

在创建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机制前,应该通过专业人员对企业能够适应与新型财务管理形式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企业进行新型财务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素质和水平,不断提升其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并让工作人员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为推动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微薄力量。并且企业也应该树立以客户为主的服务意识,坚持以顾客为第一位的原则,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项目,满足顾客相应要求,提升其满意度。企业也可以借助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对财务管理形式进行升级和优化,让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形式更加科学合理,并能够真正有效的发挥其主要作用和意义,真正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并为企业某得更多经济效益,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结束语: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就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难保管理水平,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并对财务管理形式进行调整的同时对财务管理形式进行转换,并建立良好的财务共享服务机制,从而有效的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开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能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维美.浅谈商业经济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及管理的发展趋势[J].商业文化,2014,23:88-89.

篇4

首先,本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交易准备阶段:涉外网络营销能力及交易磋商阶段:在线磋商谈判能力这两方面进行论述;接下来,对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设计展开了集中讨论。

【关键词】

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业务实训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跨国贸易领域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和深刻,信息化的国际贸易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使电子商务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贸易的走势和发展动向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已十分活跃,为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商务英语方面的综合实训正急需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使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需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

(一)交易准备阶段:涉外网络营销能力

在开展电子信息平台支持下的国际贸易之前,应预先安排交易准备阶段,主要工作目的在于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完成市场开拓。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这一阶段应努力寻求合适的贸易合作方,从而为今后的紧密业务联系提供保证。具体来说,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利用一切可行的渠道对相关企业及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做到跟踪式调查了解,对客户、供应方以及竞争对手的各项信息内容进行动态的跟进了解,从而使企业充分掌握目前国际市场的走势和行情,做到有备无患。由于处在电子商务的交易环境下,供求双方均可利用互联网作为技术依托,完成所需信息的和采集,对业务开展所需的各项信息进行互通有无的沟通合作,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产品或服务信息、供求信息等等。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人才来说,在交易准备阶段需进行有效的跨国市场营销工作。为了提高这一阶段的营销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应保证具备熟练的网络应用能力,尤其是国外搜索引擎的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应准确查找到所需的客户信息,完成信息的筛选。第二,必须能对阿里巴巴或e-bay等跨国贸易中常用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进行熟练的应用。第三,对于一些需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贸网站,应做到良好的信息维护,并准确使用英语完成产品信息的和刷新。

(二)交易磋商阶段:在线磋商谈判能力

交易磋商阶段属于贸易往来中的核心阶段,贸易双方将通过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这四个基本环节的循环进行来完成业务合作细节的磋商,主要包括合同标的、价格、合作条件、结算方式、运输方式、保险以及纠纷处理等多个方面。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跨国贸易已无需采用传统的邮寄或传真等信息交换手段来完成业务磋商,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电子邮件或新闻组、实时讨论组(主要指MSN、SKYPE等网络工具)将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磋商平台。其中,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可缩写为EDI)能够支持报价单、订单或其他商业文件的实时传递。而当磋商双方取得共识之后,电子商务平台可谓贸易双方生成一份电子订单,从而无需签订纸质的贸易合同。在这一技术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就需要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业务谈判能力加以提高。首先,应熟练掌握E-mail等邮件形式的电子平台,从而有效展开与外商之间的询盘、发盘、还盘与接受等业务谈判环节;其次,能能够利用电子数据交换完成订单签订,取得电子文件形式的贸易合同。

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设计

(一)综合实训项目一:交易准备阶段的实训

此阶段的主要实训要求在于使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熟练掌握以阿里巴巴或e-bay等为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商务营销。在这一阶段的实训中,应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实训项目。

分类实训项目一:利用模拟外贸网站作为实训基地,展开网站设计、内容编辑以及英文产品信息的。与此同时,还应参与英文网络推广文案的创作,并将其在外贸网站上。

分类实训项目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收集优势,认真筛选重要的国外客户信息,确定合作对象,并向选定的客户发送本企业的促销外贸函电。

(二)综合实训项目二:交易磋商阶段的实训

此阶段的主要实训要求在于使商务英语人才能够合理使用电子邮件、MSN、SKYPE等信息沟通方式,将其作为商务合作洽谈的平台,并使用英语来完成口头或书面形式的业务磋商和谈判。这一阶段的实训同样包括两大基本项目。

分类实训项目一:使用电子邮件这一信息交流方式完成国际贸易中的询盘、发盘、还盘及接受等一系列环节,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配合使用MSN、SKYPE等在线沟通工具对业务洽谈的细节部分展开讨论,主要是就商品数目、商品规格、价格、支付手段、运输手段、有效日期、保险、索赔方式、仲裁处理方式等多方面内容与外商进行谈判。

分类实训项目二:通过在线洽谈的形式与外商进行商定合同的签订并对其中的具体事项展开执行,与此同时应完成电子发货确认证明的制作。

(三)综合实训项目三:善后处理实训

国际贸易合作中涉及到的善后处理同样需专门展开一定的实训,实训要求在于能够使商务英语人才通过网络交易方式进行核销退税与交易纠纷的妥善解决。

分类实训项目一:通过电子口岸将出口退税、外汇核销及进口付汇核销等事宜办理好。

分类实训项目二:利用模拟航运电子信息平台,对商品运输情况、货损情况进行准确统计,并将统计结果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沟通工具与保险公司及发货方进行协商,解决理赔方面事项。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英语的综合实训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将在当前及今后的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商务英语人才必须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业务环境。本文对子商务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总结,同时也对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设计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谢凌江,王菁.国际商务谈判双语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23):278279

篇5

查询时间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将于2月3日开始陆续公布。其中已确定2月3日公布成绩的省份有:湖北、黑龙江、江苏等地区。

其他省份研招初试成绩的公布时间,请关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通知。

查询入口

研招网(微信号:chsiyz)和研招网资讯(微信号:chsiky)两个公众号也会及时推送相关消息。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考生输入名字;证件号码;准考证号;在选择报考省市及院校,最后点击查询即可获取2018考研成绩信息。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考研成绩查询网址:caitec.org.cn/

点击进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网:caitec.org.cn/

为及时获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更多需要关注的考研成绩查询信息:

篇6

台州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贸易优势,尤其是从2000年以来,台州的自营出口额高速增长,台州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国际环境和国家战略的变化,台州区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局面。首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的30个城市在内的长三角经济圈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2014年的外贸出口额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这为成员之一的台州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开启了我国第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与上海自贸区接轨,台州的出口企业必然要改变现状,立足未来,不断地转型升级。为了响应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台州也将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人文交流,努力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中央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进而向“海上丝路港城”跨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区域经济内的产业创新转型的需求,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语言技能、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实状况反映出,台州的外贸企业正缺乏真正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人才十分紧缺。因此,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地方性高校要针对地方的人才需求状况,设置合理的课程,更新教育理念及方法,完善师资队伍,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为本地区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内容

要顺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首先要明确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相关内容,才能准确定位,培养出符合地方需要,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

(一)培养目标。

作为目前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中已经明确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的商务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由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四个模块组成,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基本功,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沟通。其次,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如金融、管理、法律、贸易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将语言工具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懂得国际交往的相关礼仪。第四,还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更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

三、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人才资本的积累是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增长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满足台州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而所谓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是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同时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地方性高校要结合地方特色,采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立足区域经济,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教学模式中将英语技能与商务知识两个模块进行简单的组合,难以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也无法突出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更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要求,课程结构应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教育部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四个模块在内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各高校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结构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求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突出办学特色。而合理的课程设置也正是应该在学生有了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了商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区域经济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或课程,深化实践教学,以形成科学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专业所要培养的是能将英语作为工具,运用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人才。传统英语专业的纯外语语言文学的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必须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也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语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模拟仿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训环节。

现有商务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就在于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应该是实践型、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实践教学。而要将其落到实处,学校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学校可以扩大资金投入,利用现代科技和网络资源建立模拟实训室,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加强学生商务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本土资源,联合地方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去企业见习,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阶段性实习,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此外,高校还可以加强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系,开展合作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实际的机会。

(四)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

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无疑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专业教师的师资薄弱,兼具英语专业教育背景和商务知识教育背景,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十分紧缺,导致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偏向理论化,与实际的社会需求脱轨,这势必影响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目标的实现。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商务意识与素养,同时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为出口企业提供合格人才,高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交流、行业兼职或挂职等方式,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壮大,为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贸易;影响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电子商务取得了高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能够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实现自身的转变,向着高速便捷的方式发展,同时又使得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对经济贸易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理性看待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贸易的各种影响,在复杂的经济贸易中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并科学避免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实现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经济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从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对经济贸易的影响来看,必须要从多个层面出发,制定有效的对策以完善我国经济贸易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背景下的有序健康发展,这不仅是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要求,也是有效防范对外经济贸易风险的必要举措。

1.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还最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健康理性发展,推动了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得到大大提升。在肯定电子商务对经济贸易有利影响的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其消极影响,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经济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

1.1 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贸易的有利影响

1.1.1 提高了经济贸易的效率

现阶段,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能够使得各种货品、文化的交换和传递变得十分迅速,改变了以往的交易模式,使得买卖双方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相互交易,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交易时间,使得整个经济贸易的交易过程变得越来越快捷,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贸易的最显著影响就是节约了时间,同时提高了效率。

1.1.2 降低了经济贸易的交易成本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性的贸易手段越来越能够满足经济贸易组织的需求,其便捷性进一步优化了相关投入,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显得越来越不受限制。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使得经济贸易的传统交易方式得以改变,以网络的形式向消费者展示各类商品,使得交易更为便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家的营销时间,使得商品的成本得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也随之下降。因此,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能够节省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投入。

1.1.3 减小了经济贸易的壁垒

网络能够面向全世界发展,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打破了原有的交易壁垒,使得地域性的贸易壁垒得以逐渐消退,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变得越来越顺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对贸易商品进行详细展示,商家也能够对彼此之间的规模及经济实力进行评比,以便于做出购买选择。同时,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其承载的经济贸易额也不断增长,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因此能够有效减小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1.1.4 改变了贸易成本的结构

在传统的经济贸易中,制约各方交易的主要因素是成本。降低成本成为经济贸易各方考虑的首要问题,传统贸易模式下的成本结构十分单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能够对现代经济贸易的成本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交易最大程度上简化了交易流程,减小了不必要的成本,实现了数据化流程,改变了贸易商品的成本结构,进而为有效降低成本结构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2 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贸易的不利影响

1.2.1 引发新的安全隐患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经济贸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电子商务主要以网络为依托,因此网络完全隐患问题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深刻影响着经济贸易的整个链条。电子商务所引发的新的安全隐患成为各经济贸易国家首要的战略性问题,一旦防范不利,不仅影响到经济贸易双方的交易,还会给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进而使得整个经济贸易走向失败,危及各国的贸易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1.2.2 对经济贸易物流供应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与传统经济贸易供应链不同的是,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交易量不断增大,其在交易量和交易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经济贸易物流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阶段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来看,现有的物流供应链难以有效满足经济贸易未来的发展需要,物流的整个信息系统更新速度较慢,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电子商务虽然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依旧限制于经济贸易物流链的发展。

1.2.3 对人才培养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大量的人才团队,在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下,经济贸易对具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高之又高。我国现阶段虽然在电子商务方面培养了一批专业化人才,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和供应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使得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完善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经济贸易的对策

2.1 完善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经济贸易环境

电子商务虽然以各种优势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其仍然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经济贸易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必须要构建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通过制定全面的规划和方案,将其落实到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的各环节中,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促进电子商务不断成熟的同时使得我国经济贸易能够取得高速稳健发展。

2.2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电子商务因其自身的特点,其在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将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在最小化。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的培养,对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进行重点清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经济贸易各环节进行风险隔离,避免某一环节的风险波及整个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的发展。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处理机制,及时发展和化解潜在的风险,为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2.3 培养优秀的对外贸易电子商务人才

要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的专业知识,使其与国际社会进一步接轨,在此基础上强化语言能力,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综合知识,强化其实际操作能力,将人才培养视为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不断增加相关的投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丰富我国的人才队伍,增强其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胜任能力。为我国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的发展培育一大批专业化人才。

2.4 有效利用国际化网络资源

与国外相比,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未对经济贸易产生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国际化的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我国电子商务的现有数据库及相关资源,实现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接轨。要在网络中不断搜索和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源,将自身的信息资源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国际化的网络资源实现共享。同时要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维护电子商务及经济贸易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国际互联网资源的最大优势。

总结

电子商务的发展符合科技进步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对整个国际经济贸易的有效融合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有效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能够使得我国整个经济贸易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得以提高,进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要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利避害,通过各项措施以保证我国经济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骏阳.电子商务对贸易发展影响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

篇8

【关键词】 财务危机; 预警模型; 距离判别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在获得极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整个世界的资源、信息以及市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赢得全球化竞争的胜利,成为摆在我国企业界及学术界面前的难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整体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消费需求中,遭遇不可预测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应对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几年以来,全国数以千计的企业因发生财务危机而导致了破产、清算和重组,其中不乏巨人、三株、爱多等著名企业。寻根溯源,其原因之一便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机制,不能及时掌控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更谈不上及时采取措施扼杀财务危机于萌芽中了。因此,建立一个既可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又可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来源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对于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回顾

国外对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适应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早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静态模型研究方面,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然后是 Beaver(1966)使用由79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分别检查了反应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在公司破产前1―5年的预测能力。美国纽约大学Altman在1968年首先创立了zeta模型。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通过进行加权汇总后产生的总判别分式(称为Z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接下来,Haldeman和Narayanan(1977),Collins(1980),Platt aad Platt(1991)也采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有些学者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建立了财务预警新模型―F分数模型(Failure Score Model)。Ohlson(1980)第一个采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继Ohlson之后,Gentry,NewboldandWhitford(1985),CaseyandBartczak(1985),Zavgren(1985)也采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国外的动态预警研究主要有四类:包括Baumol(1952)、Tobin(1958)的现金存量管理模型额度;Friedman(1959)、Nadiri(1969)、Coates(1963)的产品现金管理模型;Meltzer(1963)、Whalen(1965)、Alessi(1966)的财富现金管理模型以及Suvas(1994)联合模型。

国内财务预警研究起步较晚,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以静态研究为主,动态研究几乎没有。国内采用一元判定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的不多,其中,陈静(1999)使用了截止到1998年底的27家ST公司与同行业、同规模的非ST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四项财务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国内对多元线性判定的研究相对较多,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张玲(2000)选取深沪交易所1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家为构造样本(30家ST,30家非ST),60家为预测样本(21家ST,39家非ST)。 国内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陈晓、陈治鸿(2000)、姜秀华(2001)关于Logit模型的研究;程涛(2002)运用时间序列回归和Logit回归方法建立综合预警模型;台湾李俊毅(1999)的《应用灰色预测理论与类神经网络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之研究》,徐淑芳(1999)运用多变量CUSUM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等。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预测企业潜在财务危机,即企业面临的风险的数学模型。构建这样一个模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明确风险、财务危机、预警之间的关系;二是既能承载企业财务危机信息又能被量化的载体的选择;三是财务危机判断标准的确定。下面就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概念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危机预警是由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组组成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包括运营失败、商业失败、无力偿债、资不抵债等。预警是指事先发出警示,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可能的损失。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是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即潜在财务危机的数学模型。

(二)风险、财务危机、预警之间的关系

在瞬息万变和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里,经济环境和市场风云的突变往往很难被准确地预测,使得企业的各种经营和财务风险成为一种客观的现实,如果企业不能建立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来及时预测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必然导致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危机之中,最终面临破产的结局。财务危机往往是企业各类风险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下,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是最综合的经济信息,财务危机理所当然成为衡量和评判企业各种风险极度结果的标准。当然,风险永远存在,但风险未必就会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只要企业高级管理层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并有充分的抗衡风险能力和手段,就可能转危为安,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是一个企业管理者用以抗衡风险的管理工具。

(三)财务比率是财务危机信息的载体

本文选取财务比率作为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变量,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盲目扩张以及经营不善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最终通过各种敏感的财务指标反映出来。通过表3对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样本2002~2004年的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不难看出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的拉大,其中经营效率的差异性在2002~2004年这3年间始终明显,说明经营效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二是现在财务管理中将基本的财务比率分为经营效率、偿债能力、财务结构、盈利能力四个方面,而有些资料中将企业这些财务比率分为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企业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比率主要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财务结构方面的财务比率主要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因此,本文通过对上述分法的借鉴以及对数据实际分析结果的研究,将选取15个财务指标分为四个方面,即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三是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是一个数学模型,它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因此企业所有需要反映的财务状况均需量化,而财务比率正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量化,因此本文选择财务比率作为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的变量。

(四)财务危机评判标准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必须能够明确地区分什么样的企业算陷入财务危机,即企业经营失败了。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盈利都是其最终的目标,而生存又是盈利的基础。企业首先必须生存才有可能盈利,而仅能生存不能盈利的企业又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影响企业生存和盈利的任何财务危机均可导致企业的经营失败,而如何确定企业经营失败的标准恰恰是构建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时,界定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准。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最终的处理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再加上企业经营失败并不意味着就必然导致其破产和解散,所以实际上对企业经营失败的外在表象很难给出高度概括的描述。本文选择上市公司被ST作为企业经营失败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准。

三、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运用

(一)确定研究对象

如何确定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是财务预警研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法。国外大多数的研究将企业破产作为确定进入财务困境的标志,但是破产作为企业整体经营失败的最终表现,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政治、法律和其它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家上市公司破产的案例,况且财务困境和企业破产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大小问题,所以在财务预警研究中可以确定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二)设计样本

样本的选择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最终的预测能力和适用性。本文ST样本组选择2006年被ST的生产制造类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财务资料;非ST样本组选择2006年经营业绩比较突出的生产制造类A股上市公司。这样就选了59家ST公司和60家非ST上市公司,其中用30家ST公司和30家非ST作为预测样本组;用29家ST公司和30家非ST作为控制样本组。见表1。

(三)设计变量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能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提供参考的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经过对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预测模型有显著贡献的预测变量的考察,结合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5个预测变量。这15个预测变量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见表2。

(四)对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

本文首先分别对两个样本组ST前3年,即企业2006年被ST,选取2002~2004年的财务比率(为什么不选2005年的财务比率呢?因为上市公司2006年被ST是因为2005年的“财务状况异常”)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检测所选取的变量在ST组和非ST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证实这些变量在构造预测模型中的代表性。经过对15个变量的统计计算和T检验得到这15个变量统计描述及差异性检验结果。详见表3。

对表3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经营效率方面

2004年的X1、X2、X3、X4均通过了1%的T检验,说明中国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在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倍)、应收账款周转率、费用比例(%)这四个财务指标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比较2002~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的T值能够看出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近,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差异越显著。对比2002~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倍)、应收账款周转率、费用比例(%)这四个财务比率,三年的差异性均超过5%,说明这四个财务比率具有长期预测能力。从表3中能看出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是不断的提高,ST上市公司比非ST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始终差,特别是费用比率居高不下,始终在50%以上。

2.偿债能力方面

2004年的X5、X6、X7、X8通过了5%的T检验,说明中国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在偿债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2002~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的T值能够看出,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近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越显著,这与上面的特点相似。但是,与企业经营效率不同的是,企业偿债能力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远,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变得越不明显。

3.盈利能力方面

2004年的X9、X10、X11通过了1%的T检验,说明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在经营净利率、经营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表3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盈利能力同样是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近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越显著;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远,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变得越不明显了。

4.成长能力方面

2004年的X12、X13、X14、X15通过了5%的T检验,说明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在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成长能力同样是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近,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越显著;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远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变得不明显了。

在对前面样本26个变量进行了统计描述和不同水平下的T检验的基础上,对样本组的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结构、成长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整体的变量组进行整体差异性的F检验,检验结果详见表5。

对表5整体差异性检验的分析结论如下:通过分别对ST与非ST上市公司2004年的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财务指标整体性差异和ST与非ST上市公司全部财务指标整体差异性进行5%的F检验,检验的结果是:ST与非ST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财务指标的整体差异和ST与非ST上市公司全部财务指标的整体差异显著。

综合上面的分析和表3的数据,能够发现ST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低、费用成本高、高负债且以流动负债为主是导致企业最终走向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非ST上市公司拉大距离。因此,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是最明显的,用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也是判别能力最强的。

(五)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构建与判别结果分析

本文根据2006年被ST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对应的非ST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年的财务数据,运用距离判别分析法构造财务预警模型组。Z1是预测企业整体危机的模型,Z11是预测经营效率的模型,Z12是预测企业偿债能力的模型,Z13是预测企业盈利能力的模型,Z14是预测企业成长能力的模型,具体模型见表6。

判别结果分析:根据距离判别分析原理将判别阀值设为0,大于0的判为ST公司,小于0的判为非ST公司。Z1预测的是企业下一年的财务状况,也就是2004年预测2005年的财务状况是否会恶化及2006是否会被ST,这一模型判别效果比较好,在60家预测样本中发生2例误判,回判准确率达到96.67%,而其它四个预警模型最低的回判准确率也在85%以上。接下来再看59家控制样本,最低的预测准确率同样在84%以上,这样的预测结果说明该模型组具有很高的判别准确率。由此可以证明,预测企业下一年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组具有应用价值。判别结果见表7、表8。而用2002年和2003年的财务数据带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预测的结果准确率明显降低,只有预测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预警模型的准确率才能达到80%以上,这也符合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比较缓慢的特点。另外可以看出,预警模型组发生1类误判的概率明显高于发生2类误判的概率,这反映出非ST公司上市公司应变能力好于ST上市公司,反映出企业财务恶化需要一个过程。

(六)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的应用

在具体应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时,首先将相应的财务比率带入Z1、Z11、Z12、Z13、Z14预警模型组,计算出这些预警模型的数值,判断企业整体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否存在风险,如果存在风险则进一步分析。分析如图1。

下面对财务危机分析图作进一步的解释:

本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债权人、投资者等外部使用者提供参考信息,先看如何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服务。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最关心的是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潜在的风险来源,本模型就是通过反映企业不同方面的预警模型探寻企业的风险来源。具体讲,先计算Z1、Z11、Z12、Z13、Z14值,不论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Z1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均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分析Z11、Z12、Z13、Z14值大于零的模型所对应的财务比率,找出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然后做出具体的决策,消除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至于Z11、Z12、Z13、Z14值为负的则不必分析其对应的财务比率。而除了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外的其它模型使用者,则先计算Z1、Z11、Z12、Z13、Z14值,然后根据模型组的值的情况结合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做出决策。

四、结束语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具有良好的短期预测精度,可以用于企业下一年潜在财务危机的预测,同时运用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预警模型预测诱发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隐患。但是,本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除了经营效率预警模型外不能用于一年以上的预测,同时没有解决不同行业企业的差异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向德伟.论财务风险.会计研究,1994,(4):P21―25.

[2] 姜明.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议.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6):P63―64.

[3] 罗瑶琦.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综合治理.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P74―76.

[4] 郭小金.捕捉财务危机早期信号,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经济师,2004,(7):P184―185.

篇9

关键词:低渗油藏 洗井污染管柱创新

中图分类号:TE2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中原油田所属的文南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断层多、断块小,油水分布复杂,油层埋藏深、物性差、渗透率低的特点。生产实践中表现出地层能量下降快、水驱动用程度低等特性,导致相当一部分油井依然靠天然能量开采,这类井占油田总井数的45%以上,产量约占42%。文南油田现有低压井252口,占油田抽油井总井数的53.2%,这部分油井在生产中表现为深泵挂、低液面、低产能、高气液比、低泵效。

文南油田年热洗2160井次,其中低压井洗井970井次/年,平均单井恢复期4~7天,影响产量约8700吨,产量损失较大。针对低压油井洗井时洗井液容易污染地层引起油井产能降低的问题,研究应用了一系列防污染洗井管柱,通过结构上的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无伤害洗井管柱洗井工艺,满足了不同类型低压油井的防污染洗井需要。

一、无伤害洗井工艺的研究应用

1、设计思路及方案制定

无伤害洗井管柱的设计是针对洗井时避免洗井液倒灌地层,解决层间矛盾而设计的。通过对自封式及液压坐封防污染洗井管柱存在问题的分析,确定思路为:一是在管柱上不使用过流泵,而是用普通泵代替,二是管柱能减少上下冲程过程中交变载荷对封隔器的影响,延长管柱有效期。根据设计思路,确定设计方案为:

①将液压坐封封隔器改为重力坐封封隔器;

②将洗井流体通道改为伸缩筛管。

③为防止洗井时管壁上的垢沉积到单流阀处堵塞进液通道或影响单流阀的密封性,改进单流阀,使其具有防砂堵功能。

2、结构原理

⒈洗井封隔器

该洗井封隔器具有Y221封隔器和Y341封隔器的优点,采用旋转方式使卡瓦撑开,然后下放管柱使胶筒座封,卡瓦为单向卡瓦,采用上提解封,胶筒采用下放工具撞击式解封,同时,胶筒和卡瓦还具有液压座封的功能。洗井封隔器下到座封位置后,井口顺时针旋转下放管柱使封隔器卡瓦撑开,同时使封隔器胶筒座封、六方接头上的销钉被剪断,然后上提管柱(上提长度是下放长度的两倍)使卡瓦解封(卡瓦由机械工作转换至液压工作)、油管处于悬挂状态,胶筒处于座封状态,而卡瓦处于解封状态,不会使卡瓦卡死在套管上,减少卡瓦对套管的持续伤害。洗井时,胶筒和卡瓦的液压座封系统发挥作用,使胶筒座封更严,卡瓦能形成支撑,洗井结束,封隔器上下压力平衡后,卡瓦又处于解封状态,胶筒处于座封状态。下次作业起管柱时,先下放管柱1.5m使胶筒解封,然后上提起出管柱。

⒉伸缩管

伸缩管用于连接封隔器与上部管柱,主要作用是消除抽油生产时油管蠕动对封隔器的影响,延长封隔器的有效期,同时由于伸缩管的存在,封隔器加压坐封后管柱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可减少管杆的偏磨,并增加洗井液过流通道。

⒊防砂堵单流阀

防砂堵单流阀主要由沉砂筒,出液管、球阀和伞罩组成,洗井时洗井液携带的砂、垢等杂质下沉,通过伞罩的遮挡,杂质进入沉砂筒,不会进入球阀,以保证洗井时球阀密封,洗井液不会进入地层,生产时进液通道畅通。

3、无伤害洗井管柱优点

无伤害洗井管柱具有以下优点:

⒈洗井封隔器具有Y221和Y341的双重优点,坐封更为可靠,可以重复坐封;洗井时由于液压的作用胶筒密封更严,生产时卡瓦处于收缩状态,减少卡瓦对套管的持续伤害。

⒉普通固定凡尔代替过流固定凡尔简化了固定凡尔的结构,不会出现固定凡尔提前归位现象,提高了管柱成功率。

⒊伸缩管长约3m,过流通畅,生产过程中伸缩管随泵的蠕动上下伸缩,可有效保护封隔器,同时减少管杆偏磨。

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1、应用情况

2013年共应用无伤害洗井管柱9井次,工艺成功率100%。共洗井28次,减少洗井影响产油148.6t,平均使用期200天,其中使用天数最长的W88-51井,2013年1月11日下入,使用已达354天,并继续有效。

表 3-1: 无伤害洗井管柱配套表截止日期:2013.12.31

序号 井号 措施名称 配套日期 洗井

次数 油井恢复期 减少洗井产量影响/t 有效期/d 备注

1 W88-51 转抽 2013.1.11 6 1-2天 37.8 354

2 W88-26 补孔卡封改采 2013.4.20 4 1-2天 21.3 255

3 W82-C40 钻塞 2013.4.30 5 1-2天 20.0 245

4 W33-317 钻塞重炮卡封采油 2013.5.19 3 1-2天 15.9 226

5 W72-180 检泵提液 2013.6.16 5 1-2天 25.4 237

6 W184-C21 钻塞补孔卡封采油 2013.9.5 2 1-2天 11.3 117

7 W72-220 钻塞补孔卡封采油 2013.9.6 2 1-2天 12.7 116

8 W88-60 检泵 2013.11.8 1 1-2天 4.2 53

9 W88-40 打塞补孔 2013.11.12

合计 28 148.6

2、典型井例:

W72-180井洗井清蜡时,洗井液返出少速度慢清蜡效果不理想,洗井后产量恢复周期长约6天,造成地层污染明显。2013年6月16日上修检泵提液,并配套无伤害洗井管柱生产,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共洗井5次,平均恢复正常生产期缩短为1天,洗井效果好,油井泵况明显转好,驴头载荷减轻,上下行电流明显降低,共减少洗井对产量造成的影响约25.4吨。

3、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⑴无伤害洗井管柱单井投入工具费用3.0万元。

⑵配套无伤害洗井管柱后,平均每次洗井减少产量影响5.3吨,年洗井按6次算,共减少油井洗井造成的产量影响31.8吨,吨油价格按4000元计算,合计12.72万元。

⑶投入产出比3.0:12.72=1:4.24。

三、认识与结论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税收管辖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求,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货币而形成的特定的分配关系。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管理经济、调控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亚马逊2007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170亿美元,所售商品种类达几十万之多。电子商务必将成为21世纪主导的商务模式,它不仅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而且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并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商务模式,越来越成为市场重要的交易模式,其税收问题不容忽视。

一、世界各国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政策定位

世界上有关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有两种倾向: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免税派,认为对电子商务征税将会严重阻碍这种贸易形式的发展,有悖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二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征税派,认为税收系统应具备法律确定性,电子商务不应承担额外税收,但也不希望为电子商务免除现有的税收,电子商务必须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将导致不公平竞争。我国国家税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出于对税收中性原则和保护发展中国家税收管辖权力的考虑,我国将不会对电子商务实行免税政策。

造成各国在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上的分歧是由于各国在税收制度和经济、技术发展上的差异造成的。电子商务征税与否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少数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通过免税政策可以获得更多利润。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坚持电子商务必须与其他贸易活动一样加以课税,以免其财政税款的流失。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够发达的基本国情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阶段等原因,我国必须对电子商务征税。

二、电子商务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对传统贸易方式和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使得国家原有的税法显得力不从心。

(一)电子商务是否免税

国内关于电子商务是否免税的问题讨论较多,事实上,如果电子商务实行免税将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必将削弱国家的税收职能。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的存在及发展也需要国家政策、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因此需要承担纳税义务。另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贸易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它的发展壮大也需要各产业及其他贸易形式的协调配合,而且电子商务与其它贸易形势只是互补的关系。因此,从公平性的角度看,对电子商务应该征税。

(二)税收标准如何制定

在传统贸易活动中,出售商品需要征收增值税,提供劳务需要征收营业税,商品的跨国流动需要征收进口环节的流转税,对组织和个人的所得还要征收所得税。网络经济中,互联网服务商提供服务,存在供给与需求的买卖关系,因此,政府有充足的理由征税,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使税基受到威胁,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额难以统计,按交易额征税并不可行。因此,用什么样的标准征税成为税务机关和专家的难题。

(三)电子商务的纳税主体如何界定

传统经济活动中,营业机构所在地、合同缔结地、供货地管理机构及其他常设机构是认定营业所得、纳税主体的标准。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无需在他地建立常设机构也能进行交易,出售或购买其它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按传统的常设机构标准,并不能认定企业在它国设立常设机构,因而不能对外国销售商在本国的销售活动征税。常设机构的概念由于互联网的运用失去了意义。因此对于纳税主体的认定将是电子商务税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各国有关税收的法律标准

各国有关税收的法律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统一的监控措施。在基于网络的电子交易中,交易双方身处异国,而国与国之间有关电子交易的税法千差万别,这就使通过网络完成的电子交易要比传统的现实交易面临更为复杂的税务问题。由于征税国无法对发生在国外的银行付款进行监控,所以无法对本国公民通过网络购买外国软件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效监督,征税更是无从谈起。

(五)电子数据交换加大了税收征管和稽查的难度

传统的税收征管和稽查是以税人的真实合同、账簿、发票往来票据和单证为基础的,可通过对纸制凭证账册和各种报表的有效、真实性、逻辑性和合法性的审核,达到征管和征稽的目的。而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是电子数据交换(EDI),也称无纸贸易,实现计算机用户之间直接的数据交换,其数字化的商业文件、商业单据使税收征管和稽查失去最直接的实物凭据,从而加大了税收征管和稽查的难度。

(六)现行税务登记方法对电子商务无法适用

现行税务登记的基础是纳税人要事先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好注册登记,而电子商务下的交易活动目前还没有明确要求需经过工商登记的程序,因此,现行的税务登记方法无法适用于电子商务,无法确定纳税人的经营情况。

三、构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电子商务税收模式

电子商务产生的深远影响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完善电子商务税制问题上,必须同其他行业、领域密切配合,协调运作。

(一)改革与完善电子商务税收的相关立法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电子商务独特的运作方式向现有的商务规范模式提出了技术、财务和交易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挑战。电子合同的书面、签字,原件和数据的证据效力等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合同,网络交易已经不适用传统的税收法律。因此,政府必须制订电子商务税收的相关法律。

(二)深化征管改革,实现税收电子化

确立电子申报纳税方式。除了传统方式的纳税申报外,允许纳税人采取电子申报方式。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使电子货币、电子发票、网上银行开始取代传统的货币银行、信用卡,现行的税款征收方式与网上交易明显脱节。税务部门应建立网上申报渠道,并建立银行联接,使纳税人可以通过税务部门的网站进行数据传送,并通过银行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税款的交割。

另外,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纳税人从事电子商务交易业务的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填报有关电子商务税务登记表,提交企业网址、电子邮箱地址以及计算机密钥的备份等有关网络资料。税务部门应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事项进行严格审核,在税务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赋予纳税人电子商务税务登记专用号码,并要求纳税人将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号永久地展示在网站上,不得删除。

(三)提高公民纳税的自觉性,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纳税的监督机制

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税务部门在新的形势下,应做好纳税宣传工作,增强公民纳税的意识。在监督上,可以考虑对每一个进行网上销售的公司的服务器进行强制性的税务链接、海关链接和银行链接,以保证对网上销售的实时、有效监控,确保国家税收的征稽。对于在本国从事网上销售的外国公司,均应要求其在本国注册,本国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付款将汇入其财务的账户,并以此为依据征收其销售增值税。

(四)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

传统的国际税收管辖权主要遵循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当两种管辖权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国家都坚持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优先的原则。互联网的发展使发达国和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要求扩大属人管辖权,而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要求扩大属地管辖权。不同的利益关系使各国税收管辖发生了争议。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问题,实际上就是税收利益在国与国之间的重新分配。而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世界各国的税务部门只有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纳税人的交易信息,从而为税收征管提供翔实、有力的依据。因此,国际税收协调在国际税收原则、立法、征管、稽查等诸方面需要紧密合作,共同促进税收政策的良好执行。

参考文献:

1、杜志宏.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与对策[J].北京物资流通,2007(1).

2、郭学文.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法律保障[J].,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