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科学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农业水利工程准备工作的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的准备工作是开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前提,所以要提高对准备工作的重视。首先,严格制定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书,选择合适的工程承包者,并与其签订相关的合同;其次,在签订合同之前,合理估算修建农业水利工程的费用及管理费用,从而实现对修建费用及管理费用的合理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应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行高效率的管理,有效协调建设单位、监管单位及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与关系。
1.2做好农业水利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管理好工程项目的规划图,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要加强对施工设施的管理,并对施工的效果和结果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其中,要将对规划图的管理视为管理的重点工作,要求建设单位及操作人员严格地按照规划图进行建设;要随时检查设备,确保施工环境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另外,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及时修正规划图中不合理的地方。
1.3做好农业水利工程完工后的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工程项目资料的交付,并要加强对所用费用的清算管理,相关部门要做好检验工程质量方面的管理,并对所有的工程资料进行存档管理。
2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管理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虽然我国水利单位建设的时间较长,并且拥有较多的操作人员,具备齐全的设施。但是,我国的水利建设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制约了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第二,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机制,致使建设单位出现资金匮乏的问题,并且加大了管理成本。以上种种问题阻碍了建设单位的发展。
2.2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建设单位对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意外事故;建设单位不严格地规范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致使工作人员忽视了质量,随意地进行施工。此外,某些建设单位为了尽快地完成任务,存在各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例如,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便随意改变工期;并且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选用劣质的材料,致使农业水利工程的质量令人堪忧,使用寿命普遍较短。
2.3设备陈旧落后
建设单位没有及时地更换设备,并且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某些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没有引进先进的设备,致使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降低。此外,农业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在农业水利工程方面提出新奇的见解。
3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
3.1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建设单位的制度是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立起完善的机制与制度,有利于促进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保证农业水利工程的质量,实现农业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2提高质量监控意识
建设单位中的质量监控部门应对材料选择及检验方面进行有效监控,并做好质量监督与检验工作。水利施工管理的关键是要做好事先控制与预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考查,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问题的出现。
3.3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对建设人员的理论知识的教授,并提高建设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此外,操作人员应在建设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提高应对建设过程中突发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减少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语
篇2
【摘 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较新的农类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其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同时提出一些完善的对策,以期为其他院校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有的文化形态,已成为高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以“农”字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于2006年5月在温州市农科院基础上筹建,2008年2月正式建立。其前身是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农业学校,是全国唯一的农业科研教育合二为一的单位。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农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供其他相关院校参考。
一、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内涵呈现着不断发展的特性,共产生了狭义与广义两种校园文化观。本文采用广义的校园文化定义,认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效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下对各方面的成果进行详细分析。
1、精神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农爱农”教育
作为一所农业高职院校,为“三农”培养人才是学校的目标和责任。为培养出一批学农爱农专农强农的优秀人才,学院积极开拓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农趣”,激励学生的“农志”,培养其热爱、奉献“三农”的情感。
学院的“农业流动总医院”是对接“三农”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农业流动总医院”服务农村的过程中,学院专家带领学生深入农村,使学生接触到农业领域全真实践学习环境。该院建立以来,四年累计共有1704名农类专业学生通过“农业流动总医院”这个平台接受教育,参与率达100%。通过传送农业科技到村入农户,学生既受到了实践锻炼,又增强了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院对接“三农”的另一途径。通过在农村的实践,学生和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服务“三农”经验。。
学院还开设“三农大讲坛”,为学生传播农业前沿知识。“三农大讲坛”紧扣“农”字特色,定期邀请国内外农业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院作“三农”问题专业报告。自2010年3月25日邀请“超级农民”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顾益康来院开讲以来,共举行了11次大型讲座,营造了学习“三农”的良好氛围。 2、制度文化——“农”字特色融入党建和科研制度
学院在党建文化建设中,融入了“农”字特色。党委组织部提出“践行‘七个一’,服务新农村”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新制度。
“七个一”实践工程的具体内容是要求每个积极分子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之前,必须先通过“开展一次‘三农’问题调研、专访一户农村贫困户、联系一个农业种养基地村、参加一次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推广一项农业新技术、提供一条农产品供求信息,宣传一项‘三农’政策法规”的实践锻炼。
同时,学院将科研融入教学、创业,并进行了制度化设计。学院在温州农科院基础上建立,科研工作已有50多年历史。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实行“导师制”,使学生成为导师的科研助理,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申报科研课题。还将科研与创业紧密结合,在创业中实行“导师+项目+团队”的创业教育制度。
3、行为文化——提倡农业创业和技能竞赛,营造创业文化和技能竞赛氛围
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鼓励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业创业。在学院的支持下,学院农业创业氛围渐浓,涌现出了多个农业创业典型。目前,学院农业创业项目有10多个,都十分富有农字特色。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学院创业教育体系也逐渐成熟。温州市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温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与研究基地、温州青年创业学院等创业基地先后落户学院。并建成了创业街、创业楼、创业示范点等创业基础设施。
同时,为提升就业优势,学院大力鼓励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了“禾益杯”浙江省首届高职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大赛,主办了三届校园技能文化节活动,还频频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技能竞赛和活动,并屡屡获得佳绩。仅2009年,学院就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竞赛达22项目,获奖率高达50%,参加种类、参赛级别、获奖名次和数量均创学院历史新高。
4、物质文化——开展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农业特色景观和“农”字形象文化
在景观文化建设方面,学院已初步呈现农业高职院校的特色。学院综合楼广场地面采用农业二十四节气的设计;学院图书馆一楼外墙上使用袁隆平头像进行浮雕设计;在南校区建造了园林系园林盆景和工程实训基地;在实训楼楼顶设立了屋顶花园。布局合理、搭配和谐、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给予师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完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挖掘历史资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可建造校史馆等文化建筑设施,充分展示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特色及科研成就,为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认识学院历史文化的平台。同时,可以利用历史文化,在学院整体布局、道路名称、景观布置上进行呈现,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养成文化自律和文化自觉。
第二,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物质文化。完善建筑景观、雕塑景观和植物景观等物质文化。通过优美的建筑,具有人文精神的雕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植物群落景观,使校园的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更让人赏心悦目,为学子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第三,进一步丰富并用好文化阵地和载体。高校校园文化阵地和载体包括舆论阵地、网络阵地、讲坛阵地、场馆阵地及各类活动载体等,要切实管好、办好、用好这些阵地,使其发挥正面教育引导作用,规避负面影响,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中汲取知识养分,为投身农业打好基础。
篇3
1根据地域条件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农业科技现阶段
随着农业技术的全面化发展和地域条件的多样化现状,使得农业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不统一,选择正确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业科学技术十分重要,这不仅依据于农业发展现状和当前科技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当地土地资源、人口分布状况、农业作业模式以及从事农业发展的生产力水平等许多重要因素。如日本在农业上采取生物化学科技,改良了稻米的原有品种,以适应日本地域狭窄人口众多的地理条件,实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既解决了本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大大提高了农业农产品产量,满足了日本国内人民对粮食的需求。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不高、土地开发工作不完善、水资源缺乏等地域条件和基本国情,需要优先考虑资源节约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解决我国资源不足,劳动力剩余的现状。鼓励市场对农业进行资金投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资力度,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投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的科学化、持续化生产。
2建立农业技术体系农业是一个系列化产业
其产业结构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促进农业实现科学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在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究力度,并大力推广研究成果,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扩充资金来源渠道,在社会上设立专业的农业科研基金,鼓励广大群众或者商业群体进行投资或者募捐,为国家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也增强了社会大众的爱国热忱和集体荣誉感;加强农业科技管理,依据农业发展的现状对传统的农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增添新的管理办法,合理配置资源,整合人力、资金、设备等多方面元素,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的科学技术上,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技术研究,开发农业新品种。农业属于生物学范畴,重点在于农产品的基因、细胞组织以及化学元素的发酵工程等,加快农业科技的研究步伐,需要发展高新科技,对生物领域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在保持原有农产品品种优良的基础上对生物技术中的多种化学元素进行多次尝试,探索新物种的培育,推进新型农业化进程。
3完善农业风险机制
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针对我国近年来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农业发展现状所提出的主要发展策略,不仅与农业内部元素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有关,与外部市场发展环境也具有紧密联系。为保持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降低农业市场发展风险,推动农业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完善农业风险机制,为农业技术的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可以加大农业技术的公益性投入,向广大农户进行无偿的技术推广,对农业技术的前期发展进行很好的引导;加强市场监督,保证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交易,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秩序,保证广大农户的基本权益,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经济萧条时期,对农业市场进行资金投入,扶持农业贸易,保证农产品价格平稳发展,杜绝出现市场哄抬价格的现象;在社会上建立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风险制度对整个社会经济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促进农业科技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我国当前农业科技研究水平有限,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相关的管理政策,不仅能够满足农业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同各国之间进行技术交流,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我国的综合国力。
4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多品种发展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利用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引导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和精品化发展。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或者优势资源发展其他的品种产业,如与农业相关的种植业、水果业或者蔬菜业等,增加其技术含量,将各种品种产业相结合,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向资源节约型产业转型。当前环境下,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正是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将传统的开荒耕地型农业向资源节约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实现农业的精细化作业,既节约了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够使知识经济在农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实现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强特色农业建设,调整产品结构。利用现有的高新科技和技术成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将当地新颖、独特的珍稀物种作为特色产品进行推广,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占领国内外市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带,充分发挥当地的农业产品优势。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科学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09-0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科学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涉及到农艺、农机、试验、示范及高效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园区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做好制度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及用工的管理,并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机、农工和日常运作的简单高效化。
1 加强管理,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1.1 制订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要做好管理园区,首先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与执行,不能有任何的偏袒,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要按规章严格执行处罚,以体现制度的威慑力,同时对于在执行中发现的不足,要不断地加以改进[1]。
1.2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对农民工,主要是以青年妇女为主体的当地农业人员,要进行科学的培训,包括思想认识的改进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梨树县现有的几个农业试验示范园区中,都是以妇女为主体的农业人员,她们是园区的主要劳动者,没有她们,园区的一切工作都难以进行。因此,她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园区的高速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实现园区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而达到简单高效化[1-2]。
2 挑选合格的管理人才
2.1 选用高标准的现代科学管理人员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求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人才,其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更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同时要懂技术、懂生产[2]。只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去要求自己、别人。只有这样,才能统筹谋化好全局,使园区能够有序的进行。
2.2 选用懂技术、懂业务的担任工作小组负责人
由于现代化园区往往试验地面积大,承担试验示范多,因此用人用工都较多,特别是在农忙季节,有时日需工时达100人次以上。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人进行工作尤其重要。既要做到保质,又要做到保量。要做到这点,就要挑选合适的人来担当各工作小组的负责人。
3 园区明确分工,责任明确
3.1 各项工作、工种及工序有效分类、分工
以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工作站为例,园区占地逾30 hm2,承担了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吉林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师大及一些相关农资厂家的试验示范,同时园区涉及到农艺、农机及基础设施维护等多项工作,每年需大量的工人,导致用工量大,因此就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实行包保制,而对于各具体实施点,包括每个试验示范点、小区等,做好相应记录,具体包保到每个工作组、每个工人身上,做到目标明确,终身包保,必要时,引进奖惩机制,以增强工人的主观积极性,同时增强了责任感。
3.2 确定工作量,实行包工制
园区的管理者或小组负责人在进行分工时,首先要做到事前对劳动量的充分估算,以确定用工量,从而进行合理分工,以避免人多效率低和延误工时的现象。
4 高目标,高质量追求
4.1 追求高效率的农业生产
在现代农业园区中生产,一定要有与时间赛跑的观念,做到早谋化、抢农时,这样才能搞好园区生产[3]。由于农业生产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只要有一步闪失,就会搞乱全局。同时农业试验示范又要求层次的一致性,战线拉的太长,受温度、湿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试验本身就失去了可比性。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在每年的春秋农忙季节,每天的用工量都在100人以上,这一时期用工量大,而农民自身又有责任田,所以人员特别紧张,因此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该问题。
4.2 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试验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展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展台,是农业科技推广和传播的载体,它的良好的试验示范,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示范园区,就不会有现代农业的全新飞速的发展,也就不会有农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因此,在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时,一定要立足于高起点,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发展,才能满足今后农业发展的需要[3]。
4.3 建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劳动和短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以老人儿童和妇女为代表的“6931”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也给园区的工作带来了困难。突出表现为对新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掌握和农忙时人工的短缺,另外工时费的日益上涨。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劳动效率,以减少劳动力的不足。一是需要从技术手段上加以改进,体现科技的作用;二是加强管理,用科学的统筹方法,合理分工,合理运
作,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从而减少用工量;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每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不是一时存在的,是一个长期性农业工程,园区需一定量的稳定的、懂技术的工人[4]。因此,园区要招用一定量的长期工人,签订用工合同。从而保证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用工,不至于发生在农忙季节,因工资上涨,园区雇不到人的现象。总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一个要求科学高效化的园区,在建立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管理模式,管理者用发展的眼光去经营和谋化,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和发挥重大作用。
5 参考文献
[1] 陈栋,甄双七,刘建峰,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16-120.
[2] 王为农.农业科技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J].宏观经济管理,2007(4):23-26.
篇5
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农业档案管理能够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就必须要对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一切信息进行详细可靠地记载,包括着对于农民承包的土地面积的记载、承包时间、承包费用以及土地的变更情况的记载。对于这些信息的记载可以有效地避免了这些内容而引发农村的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地分配不公而产生的社会纠纷与纷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时期现代化新农村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加强农业档案管理为农村的和谐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农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农业档案管理记录工作起步时间很早,在一段时期内发展速度很快,其档案的记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也不乏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农业档案管理有许多方面的内容没有记录,无法同飞速发展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与进程相适应。我国的农村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的广阔,许多的农村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许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更是十分的有限,这样就导致许多的农村地区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尤其是在大部分的小村镇中,这样的现象更是十分的严重,对于记录的档案管理工作很不重视,档案随意的存放,没有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更没有专门的管理设备。此外,在有些农村地区,虽然建立一个档案管理工作机构,但是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去制约日常工作,更是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往往档案管理工作都只是其他工作部门的一个“副业”,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十分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大部分的档案记录都是一些纸质的记载,没有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平台,信息化程度地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的利用效率,许多的档案管理人员更是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提供可靠而准确的信息资料。
3对加强档案管理的改革建议
3.1做好档案的记录工作
农业档案的记载是否规范,其记载的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档案能否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要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的方法,最大程度上保障收集的档案资料可靠性、科学性、规范化。在收集档案资料的过程中范围要广,要进行科学化的收集,在整理的过程中要分门别类的统一管理,最大程度上方便查阅,从而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农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行各项政策是可以依据可靠真真实的档案记载作出正确的决定。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为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性的作用。
3.2充分开发档案管理信息,集思广益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重心都侧重于保管工作,没有意识到利用档案信息的重要作用,需要利用档案信息的人员必须亲自上门进行信息收集。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从而给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收集档案信息的过程中亲自下到基层中去,了解到农业生产发展的现状,将科学技术融入到档案管理中去,在不断地社会实践中总结社会经验,讲科学的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而最大限度上的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服务。
3.3档案管理相关人员要有服务意识
农业档案记录了农村的整个发展与改革的历史,是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据,为农业科学研究以及全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作为农村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的进行档案管理的实训学习工作,不断提高他们对于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与能力,提高管理的专业水平,认识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得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具有服务社会的工作意识,从而促进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4结束语
篇6
1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够 归档不及时
由于农业科研院所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重心都放在科研项目上,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档案管理基础薄弱,工作混乱。例如:档案整理不规范,组卷不符合要求。科技人员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意识淡薄,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不放心将科研资料交由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再者是为了今后自己查找资料方便,把一部分资料留下来不归档保存,把一个完整的档案有时被分割成好几部分,导致档案收集困难,难以保证科研档案的准确、全面、完整。甚至有些科技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不信任,把一些应该归档的核心材料自行保管,许多珍贵的原始数据材料遗失或仍保留在个人手中,人为的造成科研材料归档不全或原始材料丢失,从而造成重大科研成就的文件材料得不到及时归档,严重的影响了科研档案的质量[1]。
1.2 管理力量薄弱 服務意识不强
目前,我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虽然是专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但并非学档案管理专业的,有些工作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开展。因为大多数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哪些文件该归档,那些文件不该归档,概念模糊,对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认识不足。再加上科室领导对文件材料归档工作不重视,使得单位许多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不能如期、完善、系统的归到档案室,给以后的档案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活力,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科研档案的有效利用[2]。
1.3 管理手段落后 利用程度低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研档案数量也日益增多,同时光盘、U盘、硬盘等记录载体种类的多样性,农业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也越来越复杂。计算机未能在档案信息的储存、加工、传递上普遍应用,满足不了档案资源共享、深化利用等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多采用纸质管理,档案数量大、收集周期长、加工难度大、检索工具单一,要查询档案只能采取大范围逐一查找的方式,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更不利于档案的保护,已经难以满足和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研究周期长,涉及面广,科研档案材料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导致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重视保管,轻视利用的现象,科研档案一旦归档就被搁置,很少借阅,利用程度较低。
2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管理工作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直接参与文件处理各环节,参与大部分文件材料的形成过程,得到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就保证了一批重要文档材料的质量和来源。农业科研单位更要把科研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科研管理工作中,让科技人员了解档案以及所形成档案的各种要求,从课题开题起就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定期向档案室移交。归档文件整理前需要制定文件材料整理的归档办法、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 ,其中还包括收发文件登记制度、传阅记录制度、打印留存制度等文件处理制度。传阅文件应由专人负责,保证文件的归档,保证公文载体材料的寿命,保证公文格式、用笔、签章的规范化。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收集来的文件进行筛选,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确保材料的内在质量。
2.2 及时收集文件资料 确保档案完整性
收集资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后续工作的开展。收集材料应该有步骤、分批次、循序渐进的推进科研档案材料的收集。收集的材料应该突出农业科研院所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特色,应是本单位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在工作中拓宽收集渠道,掌握收集主动权,进行科研档案材料的整理及加工,在整理过程中,要明确立卷归档材料的重点,准确把握立卷归档的时效性,从而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2.3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人员素质
从事科研档案管理的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随着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的只是过于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佷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要素,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技能。不仅要熟悉农业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要拓宽视野,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要多思考、多研究、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的转变。
2.4 创新档案管理方法 加强档案开发利用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因为随着时代进步,各种科研档案信息量高速膨胀,面对数量庞大,类别纷繁的科研档案材料,必须利用现代化设备与技术,如计算机、扫描仪、硬盘、网络技术等等。由于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对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较少,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科研档案进行管理仅停留于对项目、成果进行一般性检索的阶段,对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等工作较少涉及。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需要,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应引进相适应的软件,以数字形式来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和利用,利用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对科研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和检索,而且数字化的数据不易丢失,可以多备份几份,以免发生意外。通过数据库系统查找相关资料也相当迅速。人工的查找速度与电脑相比相去甚远。因此,使用现代技术对科研档案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 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实现科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总结,有助于实现大量农业科研信息资源的发挥利用,有助于农业科学济世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农业科研档案收集与整理的标准化也变得越来越易于操作,但我们要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篇7
加强农机管理,建立农机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对农机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不良影响。诸如,农机投入没有适应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导致农机过渡饱和或者农机严重紧缺的现象发生。而在农机销售市场上,由于管理松散,导致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严重地损害了农业生产。农机的销售要与农机售后维修维护服务相伴随,但是在农机维修市场中,却存在着诸多农机售后服务的承诺却无法兑现的现象。当涉及到农机维修问题时,往往会因为零配件质量问题而导致农机无法正常使用。
2改善农机管理现状的必要性
2.1明确农机管理目标
加强农机管理是为了充分发挥农机作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农机管理的目标,是增强农机管理服务意识的同时,提高农机管理管理水平,注重安全生产,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十”提出了农业经济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的重要指导思想。农村经济体制成为了改革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农机管理,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农机管理集合了多种学科,建立了独立的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来看,农业机械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要推进现代化农机服务化管理模式,不仅要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还要强化农业监督工作,以促进农机安全作业。
2.2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完善农机管理工作,就要将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以实施系统化的农机管理。农机管理服务是适应国家出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建立起来的,该项工作责任是由农机服务站承担,以促进农机化发展为主要工作目标。农机服务站的主要管理内容,就是做好农机安全使用管理工作,适应农业需要推广新农业技术和新的农业用具,并负责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将农机的维修维护工作纳入到农机管理范畴。为了顺利开展农业秋收工作,要划分好农机作业区域,根据农作物成熟期以及地理环境条件合理调配,以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建立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农机管理模式,与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相配套,包括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培训以及农机的安全管理和维护等,都纳入到管理模式当中,以提高农机管理效率。
2.3加强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提倡农机管理人员培训与学校合作,不仅使农机化的培训更为专业化、系统化,而且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为当地农业培养并引进专业化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农机化的培训要被纳入到公益性教育领域当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农机管理与机械化培训学校共同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机管理,而且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结语
篇8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
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农业科技大力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农业全面发展又作用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技术更好的指导、服务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只有在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
1 现阶段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与不足
1.1 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比于传统农业,农业技术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与科技素质,很难完全理解。推广农业技术,不仅需要文化素质作为支撑,还需要思想觉悟的引导。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有全面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与作用,才能让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积极探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科技的推广与使用。
1.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科学研究是最基础的,是技术推广的第一位,更重要的是将科技推广出去,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利益,全面认识到应用科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现阶段,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存在断层现象,近10年来,几乎没有大学生愿意考试分配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来参加工作,现在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真正能承担起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得很多新技术、新科技得不到快速大面积地推广,缺乏很完善的推广体系。另外,在新技术、新科技使用过程中,缺乏专门的指导人员,出现问题不知道向谁请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的推广。
1.3 强制性指令推广
部分乡镇在进行科技推广时,选择强制性指令的方式进行推广。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因为相关部门对于此技术未进行全面研究,就充分肯定其为农业经营带来的效益。但是,由于广大农户对新技术的不了解,这种单方面强制性的推广,很难让广大农民群众接受。即使技术得到了推广,也无法真正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体,如果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就很难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效益。
1.4 资金短缺
目前来说,资金短缺是制约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关键问题。一般来说,县级的科技推广经费比较充足,而且来源丰富,有来自于上级财政专门拨款以及同级财政拨款等多种形式。而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水平比较低,大部分推广人员只能通过经营方式求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广乡镇农业技术
2.1 强化科技种田意义,全面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认识。从政府机构、乡镇部门到广大农民都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好处。只有提高了思想认识,达到认识水平的一致性,才能真正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对农业科技推广认识,必须落实到行动上,针对不同乡镇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推广活动。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与推广计划,并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真正在技术推广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人们采用新科技的积极性。加强宣传与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认识水平,从而更全面的掌握新科技,最终在真正农业生产中获得经济效益。
2.2 明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
明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通常情况下,其负责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贯彻农业标准实施、预防重大植物病疫、信息服务、环境监测以及学习培训等给多个方面。除了公众性质的职责之外,还需要切实提高其服务职能。对于乡镇机构来说,必须加强农技、农机及其他相关站所的合作力度,并进一步确定管理职能以及工作责任。全面贯彻县级管理为重点,县级、当地政府的双重管理模式,为乡镇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安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来,进一步提高农业推广的工作效率。
2.3 全面改进技术推广方式,提高工作效能
全面改进技术推广方式,提高工作效能,这是全面做好技术推广的重要措施。推广乡镇农业技术必须与当地农民群众需求相结合,与市场发展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到位率与覆盖率,强化服务创新新模式,进一步改善推广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果,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提高其满意度。与此同时,必须积极转变生产服务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强制性指令推广的方式,进一步向营利方式、科技示范方式转变。另外,明确推广服务目标,从追求推广数量的提升积极转向推广效益的转变以及推广质量的提高。加强服务形式的转变,改变过去单一的服务方式,逐渐向综合型服务方式发展,同时,不断扩展技术推广服务内容,不仅要重视生产前的服务推广,更要重视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的技术服务,不仅要重视农业的科技推广,还应重视农林牧副渔等各行各业的技术转变。
2.4 强化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现阶段,强化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是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以及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真正纳入到财政预算体系中来,按照福利体系、人头经费与当地公务员同水平的标准,保证资金的足额、按时到位。与此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资源的合理使用,增加来源渠道,通过支农资金、财政拨款等形式全面筹集技术推广资金。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阶段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与不足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强化科技种田意义,全面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全面改进技术推广方式,强化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广乡镇农业技术。
【参考文献】
[1]蒋和平,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2(09).
[2]吕剑红,等.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05).
[3]张文菁,等.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
篇9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逐渐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工作,在近些年的科研项目中,明显加大了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对于项目的专业化管理、系统化经费使用、高效性的科研经费拨付等多方面的管理进行强化。国家在强化经费投入的同时,也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对此国家在出台和修订部分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构建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强化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逐渐细致化和精密化。在构建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强化预算约束性效果的同时,重视对精化管理的特点分析,强化对科研经费的监控和管理。
一、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是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构建出完善的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项目,需要借鉴和融合精细化管理,从而保证预算环节的高效性和有根据性,保证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细致化,完善科研经费和研究任务之间的关系;在编订预算的过程中,要求预先制定完善的流程和程序,同时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在财务专家的把关和审核之后,根据农业的季节性特点以及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构建出完善的调整方案,根据相关的报批程序审核项目的执行效果。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强化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明确各个具体项目的预算、管理流程,强化对各环节的权责划分,使用有效的方法将主体有机融合,构建出完善的责权一致的管理网络系统,保证经费预算处在高效、科学的监督体系之下,从而保证整个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项目研究工作的综合效益。
二、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提高农业科研效率的有效手段,要求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之上,构建出科学化、系统化的生产、管理流程,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2008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在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强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这也是我国各级单位强化财务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开始和标志;2014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对于现阶段的农业科研院(所)而言,要求在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强化对预算关键环节的管理和分析,构建出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编制,细化和完善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采用刚性的制度规范措施,构建完善的责任落实效果,提高和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农业科研中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精细化不足
在目前的农业科研单位中,科研工作者对经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争取和申请科研经费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对申请项目和预算编制等多方面的联系和结合,并未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效果,导致整个科研项目在进展和推行过程中,并未结合项目的经费需求进行严格的预算规划,导致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同时大多数的科研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对各项费用的内涵缺乏科学地认识,由于经验不足或者错误预算,使得科研经费无法进行细致和划分,进而导致整个预算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缺失。
(二)合理化不足
在部分农业科研单位中,由于缺乏预算协调机制,导致项目的需求和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出现了预算编制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在部分单位的项目预算中,并未考虑到经费的使用情况,没有对项目和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出现擅自调整预算,进而使得整个预算并未按照原定流程进行,没有遵循具体规定进行备案呈报工作,出现了相关负责人因退休、调整、离职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项目预算的更换。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在项目合作以及外部协作的过程中缺乏对预算管理的充分认识和分析,导致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并未根据科研项目进行完善的资金拨付机制,也没有通过合同任务书的订立以及对项目任务书的构建进行经费管理,导致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并未构建出完善的外拨经费管理机制,因而在拨付资金之后,整个监管系统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执行力不足
在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项目管理中,预算和资金管理主要由项目负责人采用全权负责制度。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机制之下,项目负责人对于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支配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当出现一个项目负责人管理多个课题项目之时,很多时候因为精力不足导致对项目的支出和预算的管理缺乏实质的管理工作。一方面使得整个科研项目的收支费用并未按照列支的项目进行及时的管理和处置,财务人员的日常费用支出成为单位的公用费用开支,出现事业经费的挤占,使得最后的项目验收工作出现了人为的账务调整。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相同类型财务的支出和收入,导致科研人员在未考虑项目的研究和进展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进行签字确认工作,很容易出现项目之间出现交错复杂的使用问题。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人为调账行为时常出现,会出现不合规的发票和支出。另外,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支付中,科研项目的经费直接由财政预算拨付,在经费使用和下达过程中存在时差性,同时经费预算的管理未进行有效监督,导致出现相互垫付的现象,达不到预算的实际效果。
(四)考核力度不足
当前在很多科研项目中,过于重视科研经费的申报和使用环节,而忽视了对经费预算的考核和评估环节,在绩效考核和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中缺乏力度,导致出现项目执行效果欠佳和未达到系统地评价指标及标准。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奖惩制度,整个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鉴别能力,整个预算的执行难以做到实时定量的考核。
四、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地编制体系
为了使农业科研经费预算合理化,首先,从事农业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忽视管理注重争取的观念,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要根据类似的研究活动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循相关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的要求,综合考虑科研项目的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对预算编制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论证。在对每个预算科目内容都分析清楚的基础上,对预算支出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细化,对具体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地预算,展示出具体的预算过程,结合科研项目的资金实力进行编制。同时,农业科研部门要积极联合财务及资产等部门,对预算编制的各项经费进行审核,科研人员要根据审核意见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修改,尽可能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合理规范农业科研预算经费的调整手续
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和具体的编制内容等规定,对各个项目的经费支出状况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不能进行调整。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必须要进行调整,要遵循有关的规定,利用慎的态度进行合理地调整。现阶段,农业科研预算的调整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报批调整,其二是主持单位进行审批调整。如果科研项目出现预算资金数额变化或者合作单位的预算出现调整,需要进行报批调整。或者出现其他的情况,如预算金额没有出现变化,一些具体的材料费用、加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要进行调整的,由具体的负责人进行申报,单位进行审批,负责审核的管理部门在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明确。
整个科研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项目预算的调整,需要将进行这些项目调整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金额进行详细地展示,同时要展示出详细的证明材料,将这些资料申报给相关的管理单位进行审核;管理单位要遵照相关的规范对合作单位及项目的科研人员以及经费和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在进行审批之后要及时的告知相关的人员,对课题项目的预算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
(三)强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中的精细化管理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首先要通过会计信息软件进行合理的额度预算控制,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以采用逐个控制、浮动调整的方法。将通过审核的科研项目预算支出的费用金额按照具体的会计科目在会计预算系统中进行录入同时设置合理的额度,如材料费、设备采购费用、人员薪资及其他费用等制定出合理的浮动比例。通过这样的设置,如果这些项目在单类或者预算总额超出一定指标之后会进行自动警示,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对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地监督。
其次要强化在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各个项目和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切实融合到整个项目的预算管理中。项目管理部门要做好整个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执行工作,对项目经费的收支、到账以及结余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了解。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中的各种票据进行认真审核,对于其中不符合规定以及一些虚假票据不予受理;对于一些不完整和不准确的票据实施退回。而科研部门要对项目的经费支出和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督。
(四)完善和健全考核制度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要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快科研经费绩效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出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通过有关的定性定量指标进行有效分析。定性分析指的目的是确保科研项目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开支的范围是否符合相关的制度。而定量分析可以通过科研经费预算完成的具体指标来体现。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使得绩效考核机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五)提升化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预算管理理念
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要正确地认识到经费预算是通过对科研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经济利益等合理的计算所得出来的,对于预算来说,其本身并不是科研项目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要及时了解和学习一些有关财务的知识,这有利于科研项目在进行经费预算的编制中和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科研工作人员要积极地向财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反映科研项目的实施状况,采纳合理的意见。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充分参与到科研项目的预算中。
五、结语
农业科研项目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促进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要加强对预算经费的编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当前国际宏观层面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要求相符合,形成全新的经费管理理念,要将财务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融合,满足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的了解和掌握,更进一步的加强对于经费预算的管理,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项目的经费进行有效合理地使用,加强监督,最终提升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宋雯雯,陆学文,周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11).
[2]任红艳.从绩效预算角度对规范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04).
[3]高新华.浅析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5(04).
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推广;推广方式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一、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的现状和意义
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是近年来,国家在发展当中一直倍受重视的话题。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国家在保证农业正常生产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投入更多的先进设备和科学技术,来帮扶农村的发展建设。这些积极的举措在当下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科学技术的实践之下,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趋于科学化发展。农田耕作和农业产业也在向更加科学化的道路上发展,虽然农业生产和发展在一条平缓的道路发展,但是距离里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在这样的作用之下,如何将当下中国农业科研成果快速的应用到农业实践当中,将生产技术快速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就成为当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究其根本发展,还是需要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上下足功夫,因为他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拥有农业专业技术和成果的研究认识,同时同基层的农民群众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意义深远。
二、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途径
1.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农村开展工作当中,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同农村基层群众接触实践较长,因此,工作人员要想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必须要具备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其次,他们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才可以保证在实际的指导工作当中,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员和技术推广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个性品质等培养。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够保证他们在实践工作当中,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等方面的问题。因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重心除了传授先进的管理技术之外,还要跟广大的农村基层群众一起进行沟通,来了解实际问题,解决当下难题,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帮助他们自觉地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控制和调节心理波动与情绪变化,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常保持一种稳定、冷静、清醒的精神状态,进而恰当地分析、稳妥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正确地分析推广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帮助为农村建设发挥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2.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领域当中,除了强调与农村基层群众的沟通之外,更加考验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因为农村农田农业都属于一线的实践阶段,要想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技推广工作,需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因为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周期长、见效慢,若业务水平不过关或存在指导失误,就会造成损失。而且,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周期较长的大范围损失,因此,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村农田治理当中,基层的农民群众存在着较多的误区,其中农田漫灌、盲目使用除草除虫的化学药剂等都是较为显著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应当在这方面进行重点的技术推广和知识解说,因为化学防止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产量,还会大面积的污染农田、水源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在这方面就需要扩展知识面,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起到对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真正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
3.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是实践队伍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家各级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都具有双重任务,一是要完成国家下达的推广任务,二是要为农民服务。因此,就要求负责管理和技术推广的人员能够在实践指导当中,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推广人员切忌在生产中和指导过程中流露出高姿态,应注意与农民相融合,以提高沟通的效果。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应当立足于实践,同基层的农民群众保持平等的沟通,密切加强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可以保证对于农民自身受到的困扰问题有切实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对于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强农业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基层群众对于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的信任,以便农业技术人员在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方案时更能切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这样,在两者相互协作,融洽的环境下,保证工作科学有效的完成。在技术推广和管理当中,只有与农民进行有效地沟通,才能获取农民在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技术、服务等信息,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推广服务,共同促进农业、农业技术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满明俊,周民良,李同N.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陕西、甘肃、宁夏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02).
- 上一篇: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
- 下一篇:浅谈制度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