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

篇1

高校应用数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又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学科,如物流行业中的最优路径问题,企业管理中的工作时效问题。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增。因此,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数学专业来讲,如何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和社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成为凸显高校自身专业实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对此,本文就目前应用数学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从而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为高校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应用数学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解读

高校应用数学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为了教学和科研。一方面,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应用数学专业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学校,就业方向也主要以去中小学学校任教为主。而随着我国中小学教师需求的饱和,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也随着而来。因此,面对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转型,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并找到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应用数学专业思考的重点。另一方面,随着应用数学专业的发展,被应用到与计算机领域,促进了应用数学专业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根据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的相关报道指出,未来以数学和应用数学为基础工具,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未来应用数学的主要就业方向,并占到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结合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也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发展将逐步朝着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应用数学模型将更多的被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以此给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除计算机领域以外,应用数学还可用在工程预算领域,如通过数学建模制订工程最短工程进度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数学专业发展一片光明的同时,也给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那就是社会对应用数学专业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将成为未来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也必将影响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计算机的这一发展背景,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思考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很多高校在应用数学人才的培养中过分集中在让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方面,使得现有的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断调整目前应用数学专业的目标和内容,加强对应用数学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加强应用数学人才改革的唯一出路。

二、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要解决应用数学专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要对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来讲,要转变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最为关键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而传统的应用数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以培养具有扎实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的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但是,过去的培养方式过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应用数学人才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地转变。对此,结合上述的背景和高职院校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重新制定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思考的重点。而在目标的制定中,一方面,要考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强调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从而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对知识进行运用,以此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由此,在上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培养方案的各个目?朔纸猓?落实到教学、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

(二)构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

要培养实践性的应用数学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增强学生对应用数学实践应用的能力。而对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育,要以集中实习为主,以分散实习为辅的方式,并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的能力。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而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从多角度、多视角对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内涵进行把握,充分认识到实践型人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确立实践教学的地位,为创新型教育和实践型教育的改革奠定方向和思路。

其次,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实验教学作为应用数学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也是将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给予应用数学专业实验室更多的支持,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实验室。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室可以参加更多的实验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室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中,以此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水平。

再次,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从而开拓实践能力培养渠道。通过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应用数学专业的兴趣。而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并通过学分的方式来进行奖励,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最后,充分加强实习环节和毕业论文环节。结合应用数学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安排毕业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以此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素质,适应企业未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题目应用型方向的选择,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往应用方向去发展,以此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加深对知识的应用,提升应用水平。

(三)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塑造

数学建模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将学习中的数学问题转换为主动探索,从而将书本上比较单调的结论和理论转换为非常丰富和生动的思维活动,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加强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塑造,也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要加强学生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塑造,首先,应将数学建模思维贯穿到应用数学的整个基础课程;其次,开始应用数学系列专业课程,如统筹学、数学建模等;再次,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而通过竞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教师作为实践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对于高素质应用数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引进和选拔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各种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给广大的高层次教师。

第二,加大对应用数学专业教师建设投入的力度。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让那些具有责任心和突出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获得更多进步机会。如通过进修、交流等方式,提升应用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同时,选派更多教师到企业工作、挂职、实践等,从而更好地让教师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就,提升他们对学生应用水平的培养。另外,教师也要多参与科研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能力。

第三,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科学考核,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对教师岗前的培训,以此落实教师岗前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竞争意识的提升,深化教师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篇2

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由于计算机的特有功能,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功能。如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计算机视频反复播放,提供虚拟的活动场所等,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中引入坐标,数和形就统一起来了。有些数量关系借助图形的性质,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样一些图形的性质,借助数量的计算也可以显示出来。因此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数形结合的教学,上课时尽量地画好图形,力求使图形展现出其变化的趋势。但是无论怎么画,怎么用一个又一个的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也只能出一个“死图”,如若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还可以使部分有图像想象能力的学生在大脑中产生“活图”。但对另一部分学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也只有靠死记硬背老师所讲述的结论来“掌握”知识。

学习和使用几何画板,可以真正实现了有形有色有声有变化过程的“活”的图形的数形结合的教学美梦,使学生在接触和感受各种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的过程中把握科学认识的真谛。计算机的几何画板软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平台和精确的测量工具,有些概念用语言很难描述和理解,借助于计算机可以帮助和加深理解。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绘制图形,解题板书演示操作等教学过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资源丰富,操作简易,交互性强的特点,可使这些教学环节占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讲二次函数图像,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观看;由于画图工具的限制,函数图像的形成,只能由教师在黑板上描出几个特殊点再连线,缺乏说服力;点描少了,图形不准,缺乏说服力;点描多了,又费时费力,影响课堂效率,而且在缺乏学生的参与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选择利用几何画板的内部函数和脚本语言编程实现动态作图,不仅能进行描点法画抛物线,而且输入初等函数参数即可绘制图像的函数,特别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由传统教学中的以听教师讲课为主,转变为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这样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效益。

三、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钱学森指出: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先进的教学媒体能使教学中复杂的内容形成多元醒目的立体结构,结合特写、放大的手段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区分,再配合文字解释、公式或定律等显示,就能配合教材内容,突出了重点部分。运用动画功能显示物体运动和变化过程,在那些关键性变化的地方,可以采用定格,分离出主要部分进行分析,也可以把变化过程分步慢放,配以文字说明。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利用计算机演示的优势,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演示过程代替教师冗长的讲授,很多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观察演示后也易于接受新的教学内容。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四、构建数学实验,发展学生高级思维

几何画板是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荐的适合中学数学教师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仅可以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这个软件改进数学教学,还用它做“数学实验”。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建模方法,不同的软件制作方法,这又是一次创意、创作、创造的过程。由于几何画板能够在变动的情况下,反映不变的几何关系、几何结论(定理),几何画板就成了一个极好的“数学实验室”,利用它可以发现几何结论。这就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智力得以开发,高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

五、树立新型师生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双元制模式 工学结合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发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12JK0114);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GZYLX2011078)。

非常有幸本人于 2012年7月13日至8月10日参与了陕西工院赴德国暑期师资培训项目,经过28天的学习,我不仅对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专业建设、科技园区成果转化、教学质量评价、双元制、学分制、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也进行系统学习。现就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德国工业高速发展,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来担任一线的主管,开始举办双元制职业学院。德国双元制职业学院仅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图林根州、萨克森州、柏林州设有。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招收文理高中毕业生,学生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学习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一边进行本科教学,一边在IHK进行职业培训,完成双元制的教学;第二种是学期三年半,假期在企业进行实习,带着专业方向来学习。同时,职业学院还与应用科技大学、研究性大学合作培养在职硕士,学制2年,主要开设在职 MBA专业,也设有商业管理、经济管理、健康管理、体育管理、IT 管理等专业方向。主讲教师由教授担任,教授任职资格要求高,需要博士毕业,在企业工作 5 年以上,才能应聘双元制职业学院教授职务。

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1.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概况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公立应用技术大学。位于德国经济、技术及科技十分发达的巴伐利亚州,世界著名的企业西门子、宝马、奥迪、Dasa航空航天公司和MAN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该州。该校成立于1994年,目前拥有在校生4000余人。该校位于下拜恩地区的代根多夫市,主要教学领域有技术、经济和传媒应用。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学国际化为办学导向,学术氛围浓厚,被认为是德国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之一。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共设有5个院系,分别是:企业经济学/经济信息学系、土木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媒体技术系、工程和机电一体化系、继续教育学院。在上一届高校发展中心排名中,它有4个课程位于实用教育领域的尖端位置,分别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技术和业务管理。为了适应经济领域的新需求,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还开设了一些新课程:如商务计算机科学、国际管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媒体学等。

2.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组织结构

德国的高校像一个独立的公司一样运营,由董事会、监事会组成,董事会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大学的领导是校长,由高校自己来决定,在法律上就是领导,在学校里有说一不二的权力。管理是自主式管理,校长相当于公司里总经理的角色,任期为3至4年,可连任一次,校长有权提名教授,校董会可以选举校长,副校长一般设两到三个,分别是主管教学和科研的,主管国际化事务或扩建工程的,以及管理预算和人事的。

各个院系(专业领域,学院)有很多专业领域,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有5个专业领域。各个系的系主任是低一级的管理人员,在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有5个系主任,每个系设有副主任,在主任不在时代行主任职责。每个系设有管理教学质量的教授,根据院系大小不等还有教授、教学辅助人员、实验人员等。还有财务会计部门、学习相关的事务部门(包括给高中生咨询建议的部门),国际办公室(给本校和国外对口单位进行求学咨询),职业指导中心(给学生找工作进行咨询),质量管理中心。

3.海外实习的安排与管理

海外实习的机会由学生自己选择。每个学期都有介绍会,介绍项目的问题。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给学生建议。海外学习提前要有培训计划,有相应的培训网站,网站上随时海外学习的项目、实习、论文等信息。

每个学生实习结束后,都写一个实习介绍的ppt,培训机构和学校都给学生办理国际学生证,可以在旅游时打折。

培训的学生要与专业相符,否则不会获得审批。实习的前期是学徒阶段,后期学生可以适当拿到薪水,或者可以拿学校的奖学金。实习的第一周要介绍实习的安排、注意事项,最后一周也要有一个经验交流,每个人写一个实习报告作为实习的总结上传到网上。报告主要给实习机构,由学校评定给定成绩以对学生作出评价,作为以后是否推荐学生海外培训的依据。

4.教师师资要求与培训形式

根据德国高等学校的框架和条件,分别有大学教育、教育学的培训和测试、科研研究和论文、专利,读博士等科学能力以及具体职位如艺术类的要求,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要有5年以上工业界的工作经历,企业参与大学的师资建设。在应用科学大学中,有一部分教师是来自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特聘讲师,具体对讲师、教学、科研、管理(日常和人员的管理)都有不同的要求。

对教职员工的职责和范围来讲,根据讲师的职责再进行相应的培训。高校在职人员培训现状是:对高校不同群体(讲师和教授)来说,进行不同的培训。比如高校教职员工教育方法的培训内容可以是研讨会、小组讨论、论坛和演讲等形式,就德国而言,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也是刚刚开始,对科研人员和教授、讲师的培训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培训的理念是如何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去,总的看来德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有很多,主要在比较大的大学才有,在德国的西部比较集中。

此外,教师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学等模式也在被广泛尝试。从高校角度来说,也不会强迫教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要从激励机制考虑如何调动教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们自觉地进行继续教育来强化自己各个业务方面的教学能力。

5.大学与科技园区完美结合

科技园区也叫科研与技术转让中心,早期是个虚设的机构,没有具体的活动,2010年前没有系统性的规划,都是教授自己联系工业界企业进行项目研究的。作为高校应考虑整合资源,可将应用研究学院、科研中心、技术转让办公室组合成为科研与技术转让中心。

学校应用研究学院在副校长直接管理下,负责在科技园区进行研究工作。技术中心在校外设置,比如CAM,在周围区域有8个科技园区,都属于应用研究学院管理的,大多数已经进行研究工作两年时间,各个中心的运行情况良好。

经验与启示

第一,促进实现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与企业以多种形式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具体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不同方面展开校企合作,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学校、中介组织(如各行业联合会)和政府等主体以各种方式参与支持校企合作。我国的高校,特别是有条件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可以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经验,积极探索实践与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这既有益于提高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以及科研的应用性,培养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也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整体协同效应。

第二,完善配套法规,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局面。与德国相比,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并不完善,在这中间尤其对于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有效的合作并没有一个可借鉴的健全的法律规范,我国政府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现有法规未能明确企业参与职教的具体责任和相应义务,国家缺少明确的政策扶持和具体的实施细则,所以校企合作有时企业和校方冷热不均,长期推进举步维艰。德国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不仅与德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德国企业及企业人员严谨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感有关,同时与其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实力以及德国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德国的校企合作中长期形成了一种双赢的良性格局。这种共赢的体系当中双方都有内在的动机参与校企合作,所以德国的经验说明,校企合作应该让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切实获益,激发其内在的合作动机,不能一厢情愿,也不能简单地指望通过税收、行政或其他手段“迫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只有大家都受益,合作才有可能达到其可持续性,因此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得到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高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全面参与和支持。

第三,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巨大。当今世界多元化发展方兴未艾,高科技信息技术革命让人类的空间距离感不断缩小。目前德国在华企业有5000家,700家中国企业在德国黑森州设厂,500家德国企业在黑森州和中国企业有密切的业务和贸易往来。德国企业现在不缺技术和资金,而是缺少人才特别是中国的专业技术人才。与陕西、山东、河北等有多家高校合作,还与菲律宾、加拿大等多家高校合作。德国生产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和中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企业合作生产。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平交往、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已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渠道,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办学模式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对象,也是德国呈现给世界的亮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巨大。

参考文献:

[1]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2,(2).

[2]谢绪磊,李智.试析德国大学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下.

[3]张帆,黄玮,佟云峰.德国“双元制”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篇4

关键词 任务型听力教学 适用性 研究述评 大学英语听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Applicability of Task-based Teaching in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MA Juan

(Chengdu Institut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Applicability of task-based teaching in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scholars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and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a hot issue for the past five task-based teaching in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pplicability of the research to sort out,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ntext, outlining the true features and the problems raised in order for the task-based teaching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pplicability of in-depth development of reliable and provide a solid platform for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reference system.

Key words task-based listening teaching; applicability; review;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听”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与练。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五年来,很多学者对此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刘向红(2007:63),吕桂(2007:488),穆国华(2007:117),邹玲、王海燕(2006:73)经研究后发现当前,中国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才采用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然后师生对答案“三步“听力法。从而造成耗时多,但效果差的教学状况。因此,国内亟需探索出有效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途径,从而真正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1.2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二语言习得者和外语教学法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践以及研究而提出的有非常重要影响的教学方式。在总结梳理了近五年来国内各家各派学者的观点后,笔者得出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点:(1)认知心理学;(2)哲学心理学――“建构主义”;(3)二语习得理论;(4)语言学――互动理论;(5)心理语言学。

国内近五年来学者对任务型教学的特点研究涉及得比较少。只有刘向红(2007:64)、毛文静(2008:121)均根据Skehan 的论述指出任务型教学有5个特征:(1)意义是首要的;(2)有某个实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4)完成任务应优先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她们认为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给予学生贴近真实生活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任务。

1.3 任务型听力教学之设计原则

近五年来,对于国内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任务型听力教学设计原则,几乎每位研究者都有涉及,概括起来,有五条设计原则需要遵循:(1)真实性原则;(2)趣味性原则;(3)挑战性原则;(4)层次性原则;(5)连贯性原则。

1.4 任务型听力教学之实施步骤

参考王丽霞(2006:121)等人的研究成果,中国大学任务型听力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听力教学中可以采取三个基本步骤:(1)听前(pre - listening)准备环节。教师尽可能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听力练习,并在课下搜寻与教师布置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进一步巩固。(2)听中(during - listening)环节。学生完成各项听力任务,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3)听后(post - listening)总结巩固延伸环节。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完成任务情况,并对最终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1.5 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适用性

1.5.1 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优势

关于任务型教学能否适用于中国大学听力教学中,综观近五年来国内各家各派研究者们的态度,学者们一致认为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例如:邹玲、王海燕(2006:74)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的,从而改变听力课堂的沉闷枯燥。因为任务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用”中学,因为它能够为同学们设计各项听力任务,提出创设交际互动的情景,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积极互动、敢于交流、善于合作,从而有利于各项听力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体验成功。刘向红(2007:66)认为任务型听力教学有三方面的优势:(1)降低情感焦虑 激发学习动机;(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李晓蓉、吴群(2009:137)认为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中,任务教学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丰富多彩的任务教学活动不仅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王丽霞(2006:122)认为任务型听力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侧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穆国华(2007:118)认为任务型听力教学有三方面的优势:(1)课堂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任务的设置可以灵活调整;(3)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陈慧青(2009:332)认为把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1.5.2 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研究者们在充分肯定中国大学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方法的同时,有些学者也客观地提出了在应用任务型听力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晋刚、马菡(2009:65),王丽霞(2006:122),李学书、辛敏芳(2008:84)均指出在听力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教师应选择、设置合理的听力任务;(2)应做好师生角色的转变。

2 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对近五年国内学者们对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行总结研究之后,发现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研究论文总数量不够丰富;(2)研究方法过于单一;(3)研究对象不均衡;(4)研究内容缺乏创新和深度等问题,比如就研究方法而言,只有盛冬梅(2008),张振华、伍轶(2008)做了实证性研究并进行了数据性分析。其他的只是就自己的班级做了调查或者是完全的理论性探索。也就是说,对这一论题进行的理论实践太少,说服力不够强。以后的研究应该在实证研究方面多着手,在实践中取得更具说服力的数据统计结果。就深度和创新而言,任务型教学究竟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怎样进行实践操作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却缺乏深入的研究。

3 结论

任务型教学应用到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之中还属于一个较新的方法,它的实施与应用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它对于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在总结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适用性之研究探讨之后,发现了主要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任务型教学在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 徐杨.论任务型教学法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杨欣欣.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3).

[4] 王丽霞.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6(4).

篇5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才为核心,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根本,服务专业,实用够用,自成体系,让学生具备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上课出勤率和听课率,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根本

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才能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要研究学生,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是教学管理中做到“三个适应”:一是教学大纲要适应各专业培养目标;二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现状和学生学业发展的要求;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接受能力。

二是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要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二是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自主性的调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三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品德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高等数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基础

原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本科开设一年数学课,讲授三门课程:第一学期《微积分》,第二学期《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开设。

为减轻学生同时上两门数学的压力,也减轻任课教师的备课压力,我们尝试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段开设。通过考查学生上课的情况和结课考试成绩的情况看,《线性代数》的及格率平均在91%以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格率平均在83%以上,这比起以往同时开设《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时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四、高等数学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是关键

(一)数学成绩四六开

原数学成绩三七开,现改为四六开,即:100分=平时40分(课堂笔记10分+平时小测验10分+课外作业10分+出勤与纪律10分)+期末考试60分。

(二)条件开卷

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内容较多、较难,而且以往学生及格率较低,因此我们采取了条件开卷,此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及格率达到90%以上。

五、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创新是重点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

1.搭建了“说课”平台,进行了观摩课、全书说课、首课说课、章节说课和互相听课等教学活动。通过“说课”让教师明了数学全貌、本教材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每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一次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让每一次课都能有的放矢。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教师统一进度,案,统一例题和习题,统一试卷,并根据学生成绩分析和探讨教学方法改革问题。如,定义如何简述,定理、法则如何运用,重点难点如何解析,例题如何有层次设计,板书如何简明、清晰和工整,语言如何表达,教态如何自如,如何发挥教师的优势等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我院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多数没有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改革的初步尝试:

第一,首课授课方式的改革。过去的首课,有的老师只讲两、三分钟前言或引入,有的教师根本不讲。现在,我们强调了首课中“前言”的必要性,通过前言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什么是数学;(2)大学数学学习的内容;(3)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怎样学好数学。

第二,难点课程授课方法的改革。这里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和分层次综合教学方法。微积分中的难点是极限、导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引例是理解定义的重要途径,要解析明白,教师应该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便于学生理解并记住。如,导数的定义可用一句话概括:增量比的极限(三步);定积的定义用一句话:和式的极限(四步加二个无论)

第三,重点内容授课方法的改革。数学公式与运算法则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教师应该对公式或者法则之一给予证明,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运用公式、法则计算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通过例题分析和讲解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公式和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举一反三,强调说明:公式和法则就像生活中的交通法规,不遵守是行不通的。

第四,习题课授课方法的改革。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每学完一章,就要上一次习题课。我们采用了归纳总结和分层次教学方法。首先是内容的概括,以提问为主;其次是例题和习题部分的解析,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同一内容选取三个层次的典型例题,讲解中每步的理论依据和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要反复强调,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第五,讨论课授课方法的改革。讨论课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书,学会分析问题,并能走上讲台当小先生。例如,微分、不定积分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讨论式授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等数学课程经过一系列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学生期末成绩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正处于改革的尝试中,掌握可行的教育教学手段,探索成功的教学方法,积累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建立良好的教学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不再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头痛的课,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坤.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05).

[2]孙春薇.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1).

篇6

有关经络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证实了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1]。1981年以来,人们为寻找经络现象的物质基础,先后有罗马尼亚[2]、法国[3]和[4~6]的学者用纯γ放射性核素99mtc,通过闪烁照相技术研究穴位注经射99mtc后出现的线状放射性迁移轨迹。但γ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穿透能力很强,所显示的线状放射自显影像不可能在毫米级范围内精确定位。用纯β放射性核素32p做示踪剂,其β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最大射程不超过1cm,有效射程不足4mm,在经络循行路线的放射自显影示踪研究中,它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比99mtc的γ射线都要高100倍。本课题组1993~1999年32p整体放射自显影方法,对220例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和穴位示踪进行初步研究[7~11]。

1 材料与方法

1993~1999年,选择可用32p进行放射的骨折、骨髓炎和骨结核等病人共220例,其中男性159例,女性61例。具体做法是:于患者腕部的“内阳池"或“阳谷"穴,踝部的“太溪"或“昆仑"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并施以一定针刺手法1min左右,最好待病人有明显针感后,将医用放射性活度为mbq级的na2h32po4水溶液0.5ml注入穴位,立即在前臂(或小腿)内(外)侧包裹事先用黑纸密封好的20cm×12.5cm的x光片,让β射线对x光片进行放射自显。自显时间分别为0~24(或0~48)h。到时取下x光片,经显影、定影后,观察x光片上有无放射自显影像出现,影像的宽度、长度和部位,在毫米级误差范围内与古典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和穴位是否相符。

2 结 果

2.1 在220例病人中,出现各种点状、点线状和线状放射自显影像者176例,阳性率80%。

2.2 在176例阳性病人中,出现直径在8~12mm的点状放射自显影像者8例。中右下方和中左下方的点状放射自显影像与三阴交穴对应,左上方和图2右上方的点放射自显影像与筑宾穴相对应。

2.3 在176例阳性病人中,出现点线状放射自显影像者1例,为左前臂内侧0~24h点线状心包经放射自显影像,线上由上而下的四个点状放射自显影像分别与郄门、二白、间使和内关四穴相对应。

3 讨 论

3.1 由于32p放出的β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有效射程不足4mm,因此x光片上所显示的点状放射自显影像,说明32p只能在人体皮肤或皮下2~3mm深度运行,提示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可能在人体皮肤或皮下2~3mm处。

3.2 从已拍到的上述6个点状放射自显影像的直径大小来看,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直径可能在几毫米至十几毫米的范围。

3.3 点状、点线状和线状的放射自显影像,提示穴位与十二经脉在结构上是有差异的。

篇7

关键词:嵌入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FPGA技术

1研究背景

目前,嵌入式系统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突出,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学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材建设,配套实验设备的开发,教师团队的培养等。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门槛较高,实践性很强,涉及操作系统、接口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硬件描述语言、数字电路及逻辑、网络编程、数据库等,对师资水平、实验设备要求较高。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是1985年由美国Xilinx公司首先推出的一种新型的PLD,其规模大、集成度高、灵活性强、实现的逻辑功能更广,因此已逐步成为复杂数字硬件电路设计的首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向着高速度、低功耗、低电压和网络化、移动化方向发展,人们对电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单一功能的集成电路很难满足发展的需求,而CPLD/FPGA可以方便地通过对逻辑结构的修改和配置,完成对系统和设备的升级。掌握FPGA技术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其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FPGA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工程师们需要掌握的重要器件之一,社会对熟练掌握FPGA器件开发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正是由于以上背景,很多院校都在加强FPGA课程的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利用FPGA 器件进行应用和开发的熟练程度和实践能力[1]。

嵌入式系统的实现从硬件的角度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嵌入式处理器、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DSP处理器和嵌入式片上系统(SOC)/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对于较复杂的系统,往往采用微控制器+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微控制器+DSP+ FPGA等方案,同时FPGA设计技术又是SOC/SOPC的基础,而SOC/SOPC代表嵌入式系统发展的方向,因此,培养熟练掌握FPGA技术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是学校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嵌入式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不少高校都开设了FPGA相关的课程。由于起步较晚,课程还不够成熟,从基于FPGA技术的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的角度,也存在许多问题。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相应课程没有开设或开设学时太少,先后的课程内容衔接不上,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以我校为例,2006版培养方案中,与FPGA技术相关的课程只开设Verilog语言设计和SOPC原理及应用两门课,而FPGA器件的结构和原理,数字系统设计,SOC/SOPC的硬件系统结构及设计等内容课堂上无法讲授,学生对FPGA技术和SOPC 设计的掌握不系统也无法深入。

另外通过FPGA的灵活应用,学生能够感知到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必要性,让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以便激发他们进一步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和追求。

基于FPGA技术的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手段的改革,新开设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性价比较高的配套实验平台的开发,相应实验的开发和设计等。

2FPGA课程体系设置和学时分配

在我校2010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B培养方案修订中,对A:数据库软件开发; B:数字媒体技术;C: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等3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尤其是对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修订的目标是突显应用特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的嵌入式人才。

Xilinx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制造商,也是FPGA器件的发明者,很多高校、研究所、公司都采用Xilinx的方案与芯片进行开发与研究。2007年学校与Xilinx公司合作成立了FPGA联合实验室,学校购买了SEED_XDTK实验平台多套。

本实验平台由Xilinx 公司设计的XUP Virtex-II Pro 开发系统构成,主要器件是Xilinx推出的Virtex-II Pro 系列器件,嵌入了PowerPC 405 处理器硬核。SEED-XDTK 教学实验平台是一套既可以满足大学本科、研究生和教师科研工作,又可用于复杂算法评估、项目预研的FPGA综合实验设备。

鉴于FPGA技术在嵌入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新的培养方案制定了相关的课程体系、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了实验指导书等。在该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充分考虑FPGA技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注意课程体系授课学期和先后内容的衔接,避免出现内容上的脱节、重复等问题。在学时分配上,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FPGA课程体系包含5门课程,其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表1的课程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EDA软件、FPGA结构和工作原理,SOPC硬件组成的同时,利用Verilog HDL语言,掌握从门级电路、各种数字电路和系统、接口电路到SOPC的FPGA设计和应用技术。

另外,许多高校也在探讨基于FPGA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相应教材也已出版,该课程除了讲述计算机系统中的CPU、存储器和接口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外,还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何利用Verilog HDL语言在FPGA上实现CPU、存储器和接口等部件的功能。这将进一步完善FPGA课程体系。

3FPGA课程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3.1数字电路及逻辑(含Verilog HDL语言设计)

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为12,主要讲述Verilog HDL语言、门电路、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的概念、原理;讲述采用Verilog HDL语言在FPGA上实现各种门电路、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功能的方法。

实验内容包括:

1) Max+Plus II的使用流程实验。

2) 4位全加器实验:用Verilog HDL设计4位全加器,进行功能仿真验证。

3) 触发器的实验:用Verilog HDL设计D才触发器、J-K触发器,进行功能仿真验证。

4) 计数器实验:用Verilog HDL设计8位计数器,进行功能仿真验证。

5) 锁存器实验:用Verilog HDL设计RS锁存器和D锁存器,进行功能仿真验证。

6) 数码管显示综合设计与实现:用Verilog HDL设计7段数码管显示译码器,进行功能仿真验证。

7)7人投票表决器实验:了解投票表决器数字电路的设计原理,用Verilog HDL设计七人投票表决器,进行功能仿真验证。

3.2数字系统设计

该课程是专业方向课。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课程从实用角度出发,系统地讲述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EDA设计工具和数字系统设计方法。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系统的概念、设计思想、设计过程,以及基本模块电路设计和系统设计的概念、方法和原则;CPLD和FPGA器件的结构和原理;仿真与设计软件工具ISE的功能和使用;通过实例全面系统地讲述数字电路设计方法;通过大量实例深人浅出地展示Verilog HDL语言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并进一步介绍用Verilog HDL进行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

实验内容包括:

1) ISE8.2 工具软件使用流程实验,编写简单的实验例程。

2) Architecture Wizard与PACE 实验:掌握使用Architecture Wizard 与PACE。

3) 全局时序约束实验:掌握使用Constraints Editor 设置全局时序约束。

4) 综合技术实验:了解综合技术。

5) IP 核生成工具使用实验:掌握使用CORE Generator的方法。

6) ISE8.2 环境下Chipscope 使用实验:掌握使用Chipscope-Pro的方法。

7) 数字钟的层次化设计。

8) 智能洗衣机控制器的设计。

9) 智能电梯控制器的设计。

3.3SEED_XDTK实验系统分析

该课程是专业方向课。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内容包括实验平台的硬件组成分析、实验箱基础实验等[2]。通过对SEED_XDTK实验系统硬件结构的详细分析,使学生学习和熟悉SOC/SOPC的硬件系统组成及设计方法,熟悉实验平台的各种接口和外设的引脚分配和其工作原理,对SOC/SOPC的硬件结构有全面的了解,不仅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为SOPC原理及应用课程打好基础,同时使学生加深对FPGA接口设计实验的理解。

实验内容包括:

1) LED点阵实验:了解和掌握定时器的Verilog HDL 实现。

2) 键盘实验:本实验由键盘扫描、去抖,以及数码管点亮和蜂鸣器驱动等功能构成。学习使用Architecture Wizard 生成DCM模块单元;掌握例化DCM 模块单元的方法。

3) AD/DA实验:了解和掌握A/D、D/A操作的Verilog HDL实现。

4)RTC读取实验:了解和掌握I2C时序的Verilog HDL实现以及RTC操作的Verilog HDL实现。

5) LCD显示实验:了解和掌握LCD的Verilog HDL实现,了解Memory模块的使用。

3.4SOPC原理及应用

该课程是专业方向课。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8。SOPC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而又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涉及EDA软件、硬件描述语言、FPGA器件、计算机组成与接口、汇编语言和C语言、DSP算法、嵌入式系统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内容。

本课程重点讲述SOPC系统开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3],使学生熟悉嵌入式开发环境(EDK),包括硬件设计开发环境(XPS)和软件设计平台(SDK),并能够熟练进行SOPC的软硬件系统设计,包括仿真验证和调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于Xilinx FPGA内嵌CPU核Microblaze和PowerPC405的SOPC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掌握SOPC的设计环境、原理、方法及应用技术,能够具备使用开发实际SOPC应用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及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通讯、计算机和控制等领域的科研和产品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SOPC实验包括:

1) 硬件设计实验:熟悉XPS硬件开发环境,掌握使用Base System Builder(BSB)生成一个系统。

2) 添加IP核实验:掌握在硬件设计中添加IP 并学会使用Xflow来实现设计。

3) 定制IP Core设计实验:掌握使用Create/Import

Peripheral Wizard生成IP。

4) 建立软件应用程序实验:掌握用C语言编写基本应用程序来访问IP外设并学习利用XPS 生成MSS 文件。

5) SDK 使用实验:掌握使用SDK 来生成和调试程序。

6) 硬件/软件系统调试实验:掌握使用Chipscope

Analayzer 和SDK debugger 进行调试的方法。

3.5嵌入式系统设计案例

该课程是专业方向课。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8。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频率计[1]、全彩LED音乐景观灯控制系统[4]案例的讲解和实验,讲述采用微控制器,微控制器+FPGA形式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以及SOPC系统的设计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能力。

SEED-XDTK教学实验平台可满足课程群中大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科研项目、校开放式、创新型实验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加和完善课程体系中的实验系统。另外,为使学校投资效益最大化,还可在现有的实验平台上,设计其他专业方向课的综合性实验,例如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中的数字插补器的IP核实现,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滤波器、FFT算法的IP核实现,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内核的IP核实现等。

掌握了FPGA设计技术,通过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将多门课程及概念融为一体, 实现了相关课程间的相互渗透[5]。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融会贯通,从而使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并最终提高学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语

FPGA课程体系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教学效果还有待于实际教学进一步检验。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效果可进一步调整。另外嵌入式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计划中的实验学时远不能满足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还需通过其他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开放式实验、创新型实验、电子大赛等,通过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及创新能力。

致谢: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重点资助课题:基于FPGA的嵌入式方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方法研究;黑龙江省2010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SOPC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朱磊,卫建华,邱春婷. FPGA 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增刊1):134-136.

[2] 刘岚,黄秋元,陈适. FPGA应用技术基础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5-52.

[3] 杨强浩. 基于EDK的FPGA嵌入式系统开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10-138.

[4] 李兰英.Nios II嵌入式软核SOPC设计原理及应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460-463.

[5] 庄乾起,冯小龙,章望生. 开发多课程综合实验设备加强创新能力培养[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4):91-92.

An Embedded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FPGA Technology

LI Lanying, CUI Yongli, LI Yan, SHEN Hong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篇8

关键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5-1482-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 Education Mode for Applied Talent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 Zhi-xi, TANG Xue-zho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w to innovate the conventional computer education mode and method,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 of society,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applied university.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the cause, the education mode, particular form of 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gets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 Education Mode; Applied Talent; 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

1 产学研结合的动因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校也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性更强的优秀人才。社会和高校两方面的需求必将导致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建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200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常州工学院品牌建设专业之一。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中新成立的重点建设专业,就更需要以产学研结合为指导,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紧密结合常州工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际,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自己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

2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有本科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又有强化岗位能力的内涵,它是在本科基础之上的以“工程师”层次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吸取一般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长处,兼蓄并顾。

根据我们的专业特点,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我们实行 “厚基础,强能力,倡适应,重岗位”,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培养模式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重视素质的养成,突出了“工程性”、“技术应用性”、“适应性”、“创新性”概念,突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突出了形成人才培养过程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三者的有机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了三个转变:

(1) 以实践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

(3) 以需求(就业)为中心,需求(就业)指导教学,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

以此为理念,我们进行了“产学贯通式”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途径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实施的开放实验室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进一步建立了校内(软件研发中心)和数十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逐步探索和形成了本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见图1)。

3 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形式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学校和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联系和合作。多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做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合作:通过调查详细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完善。

(2) 校外实习合作:与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作为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和实践的场所。

(3)实验室建设的合作:与企业合作联合申报和建立重点实验室,企业也可为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软硬件产品和技术支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实验条件。

(4)学术交流: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人员就专业技术领域问题给教师和学生做学术报告及进行技术交流。

(5)专业培训:企业定期就专业技术领域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培训。

(6)科研项目合作: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7)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选送学生到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假期实践,参与企业实际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缩小学校获取知识能力与就业单位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对于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还可优先录用。

(8)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单位的“无缝衔接”,为企业和科研院所输送高质量人才。

4 产学研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4.1 订单式人才培养

在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时,我们在大四第一学期,组织一些用人需求较大的单位(如常州软件园、上海有关日资企业)来院进行前期招聘,由公司和学生订立录用意向,学院根据企业的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订单式的技术强化,强化的方式有两种:

4.1.1 由企业负责培养

对于在常州的企业,前期录用的学生,课余直接安排到该企业进行实习,参与一定的实际项目,由企业负责进行培养,大四下半学期的毕业设计同样也在该公司完成。

4.1.2 对于在常州外地的公司

由二级学院组织教师根据企业要求分类开设技术培训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中心实验室给予相应的支持,每天开放1-2个机房,学生凭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证可以在课余免费上机,直到晚上十点。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由学院和公司实行双重指导。由于苏南地区日资企业比较多,除开设二外选修课外,对于有意向到日资企业工作的同学,我们安排在大四进行日语培训,对于学生的就业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4.2 班级导师和专业导师相结合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的学生管理体制,我们普遍实行班级导师制,同时在大三实行专业导师制。我们根据目前就业的主要方向,设定相应的技术小组,每组都有专门的教师作为技术指导,如: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控制、数据库系统开发、动漫、人工智能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一个方向,参加兴趣小组,根据各小组的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依托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每年选拔带领6-10名同学,从事机器人足球比赛,已连续几年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4.3 以二级学院自己的产学研基地拉动人才培养

遵循学院“产学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建有中美合作常州爱夏软件应用有限公司和中日合作常州常工富藤科技有限公司两个“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有正式社员近50名,主要面向日本从事软件外包。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三分之二由教师兼任,这些教师要么是留学生、要么都到日本有关公司进行过一年以上的业务开发培训。公司每年从毕业班中选拔20-30名同学,进公司跟着教师进行实习,公司安排专人进行系列项目开发培训,并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这些学生就有一定的能力加入到各个开发小组进行项目开发,公司支付相应的报酬。毕业设计结束后,公司也选拔留用一些同学加入开发团队。

5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多年来,江苏国光、常州软件园等一大批企业作为我院产学研合作单位,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困难和问题,诸如政策引导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我们双方的合作在已有的形式和质量上停滞不前,这些实习、实践基地不论在规模上和质量上已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这些困难的存在,归根到底是因为产学研合作缺乏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的内在动力,企业未能从合作中得到直接的好处,因此在缺乏国家的法规保障情况下,如何让企业从合作中得到直接的好处,以实现双赢为目标,达到最终的互惠互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学校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科综合实力和科研优势,将智力因素与生产因素密切结合,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研、发合作,扩大校内实习基地规模,提高教学资源质量,走自我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树杉. 地方本科院校在21世纪的新任务[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1):85-88.

[2] 陈景增.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35-37.

篇9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基础会计 分岗进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38-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三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此大环境下,会计作为一个涉及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领域,其人才的培养,更成为各大高校的重中之重。而基础会计,作为一门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和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会计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更是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与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

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顾名思义,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良好的个人素养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和岗位适应能力。

然而,根据多年的教学跟踪调研数据发现,虽然各高校的基础会计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但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等问题,致使学生兴趣缺乏,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问题频出,甚至毕业后不能直接胜任财经岗位的情况出现。其中,以教需脱节的问题尤为突出,即高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未能及时适应会计行业变化的需求,只重会计理论、轻出纳实务,甚至有的高校的《基础会计》教授过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出纳岗位的相关知识。而现实情况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是从最基层的出纳人员做起的。以上这些现状,都是和我们应用技术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矛盾、相背离的。

二、基础会计分岗进阶式教学改革理念及创新

基础会计“分岗进阶式”教改理念是我课题组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的实地调研,结合出纳与会计基本岗位的实际任职需要,为解决多年来会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多数不能直接从事财经岗位工作的现状而提出的。

其教学改革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分解出纳与会计基本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按岗位划分出纳和一般会计两个模块,再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需要,来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出纳岗位到会计岗位的进阶,为实现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学生素质、知识和技能培养是教改设计的核心,“分岗位进阶式技能模块化”“项目教学”和“课证融合”是课程设计的特色所在。

三、基础会计分岗进阶式教学改革思路

本课程的教改设计是建立在出纳与会计基本岗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来进行的。根据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我课题组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访谈校友和一线会计人员,对岗位与能力进行调查,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目前较为现实的工作任务导向的各种学习及项目实训。

在整个分岗进阶式教改过程中,我校《基础会计》课程采用的是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以应用型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融“教学做”及“课证”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

整个教改设计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三个特点。其中,实践性体现在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以财会人员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为本位;开放性体现在本课程是由双元主体――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财经行业的专家共同建设;职业性体现在将课堂组织采用高度仿真的实务资料进行教学指导。

四、基础会计分岗进阶式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会计基本技能的具体应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真假钞识别、点钞技能、珠算、票据填写、基本会计全盘账务处理)的培养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对未来的中级会计、财务主管、财务总监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基础会计》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改设计与实施:

(1)教学内容方面:分岗进阶式教学改革对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财经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出纳及会计基本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整个课程设置紧扣时展的脉络,同时也将会计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岗位实务和业务的最新动态及时加入教学内容中,从而避免了出现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脱节的现象。

(2)课程标准方面:分岗进阶式教学改革对基础会计的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设计,重点突出岗位群的培养,将出纳与会计岗位相结合,以掌握基本技能为目的,将教学内容任务化,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其中,具体教学任务设置如下表所示:

(3)实践教学方面:实践教学作为基础会计分岗进阶式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我课题组主要通过加强校内外教W实践、校企合作来实现对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目标。首先,在新课伊始,老师会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深入企业进行实地教学,带领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对财经岗位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并通过校内外老师的指导讲解,对出纳、会计基本岗位的工作流程产生基本认识。其次,除了在学期末设置为期两周的实训周外,在知识教授环节,我课题组还同步衔接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平台――手工会计实训平台、出纳实训平台、VBSE等实训平台,通过建立虚拟企业、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将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再次,为了让学生对出纳会计工作流程有更为感性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将学生身份置换成财务科各会计岗位人员,使学生以会计职业人身份置于企业财务岗位中学习会计,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实现零培训就业的目标。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授课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聘请企业的财务经理来校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及教师进行会计实务讲座,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4)教材编撰方面:由于当前的基础会计教材重会计、轻出纳,甚至多数教材几乎不涉及到出纳岗位的相关知识,因此,我课题组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及业务资料数据为依据,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了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新编基础会计》及《新编基础会计仿真岗位实训》,通过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出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做到教、学、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5)教学方法方面:本着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懂学透,提高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为目的,我课题组采用了教学课件演示、课堂现场操作、师生研讨、学生演示教师评价等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①分组角色扮演法。模拟岗位分工,通过由“点――线――面”的实践教学方法,将各项目按照财务各工作岗位分组分派任务及安排任务中相关角色的扮演,由学生分组进行,独立完成实训任务。②情景教学法。创造与工作单位相仿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接受模拟企业工作式教学,提高学生认知程度,激发学习兴趣。③课堂讨论法。采用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④实物演示法。利用实物进行操作,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并在动手过程中解决理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⑤多媒体视频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flas演示等手段进行实物演示及教学,使教学更具生动性、丰富性和直观性。⑥任务驱动法。通过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并设置相关任务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方法,采用提问、师生互动等形式,使师生共同进行情景思维,以完成相关任务。

(6)师资团队方面:一方面,通过组建优秀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专家担任校内特聘教授,同时将实训基地的会计人员聘为校外实训教师,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师资保证;另一方面,我们将会计老师输送到企业里面实践、进行业务提升,借此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并依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特性,科学合理地设计安排教学环节内容,将分岗进阶式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教学中。

综上所述,我校基础会计课程通过采用分岗位进阶式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出纳、会计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通过让学生参c和了解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具有企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现代数学在二十世纪有了空前的发展,它对社会的进步也起着空前的推动作用[1][2][3]。例如:刻画和表达各种现象的数学方法空前地得到发展,数学的各个分支之间的综合与相互渗透,以及向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渗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纯粹数学本身也发展了各种深刻的理论和方法。二战以后,针对技术、管理、工业、农业、经济等部门的实际问题发展了一批应用数学,如:运筹科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金融数学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所谓的“数学技术”,它们对高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至有人说:“高技术本质上是技术数学。”

由于数学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大学的数学教育,都应该使学生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受到这方面的训练,这在几乎所有的数学教育工作中都比以往更加重要和迫切。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呢?

1.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学生介绍数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关系,例如:数学与天气预报,数学与计算机,数学与CT等,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具体、全面、科学的认识。我每次给学生介绍这些内容时,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学习了条件极值和方向导数后,我给学生如下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把这两个知识点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设有一小山,取它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为xoy坐标面,其底部所占的区域为D={(x,y)|x2+y2-xy≤75},小山的高度函数为h(x,y)=75-x2-y2+xy。(1)设M(x0,y0)为区域D上一点,问h(x,y)在该点沿平面上什么方向的方向导数最大?若记此方向导数的最大值为g(x0,y0),试写出g(x0,y0)的表达式。(2)现欲利用此小山开展攀岩活动,为此需要在山脚寻找一上山坡度最大的点作为攀登的起点,也就是说,要在D的边界线x2+y2-xy=75上找出使(1)中g(x,y)的达到最大值的点,试确定攀登起点的位置。

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他们通过分析和判断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个个实际问题后,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更进一步地激发出来。

2.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从实际问题的具体情景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建模。在教学中,我常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数学建模的教学环节。例如,在学习了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设某省人口总数保持不变,每年有的农村人口流入城镇,有的城镇人口流入农村,试问:该省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分布最终是否会趋于一个稳定状态?并说明你的理由。

通过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学生不会再认为数学只是大学的一个必考科目而已。

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与我们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王梓坤执笔).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严士健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数学家谈数学教育,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