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

篇1

关键词:国企;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中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实现的基本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可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

1.国有经济定位问题

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不断引入各种所需的经济成分,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基础问题。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也由于竞争性领域分布过多,造成了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削弱。国企普遍缺乏整体的经济布局规划,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的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这导致国有资本的产业配置无序、重复性产业数量众多、资源配置混乱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国企改革的发展。同时,国企对许多行业存在明显的垄断现象,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对立局面。以上种种不良状况主要是由于国有经济定位不明确所造成的,只有将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解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那就是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上一轮国企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侵吞和占有国有资产的恶劣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想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私人利益,甚至将企业民营化改革当做一次瓜分公有资源的机会,这些问题曾使国企改革一度成为民众诟病的对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从法律法规上严格规范改革的各项操作并打消相关负责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顾虑,新一轮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将难以进行下去。

3. 产权保护问题

产权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要保证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保障产权的安全。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明确提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不可侵犯,必须积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但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同所有制的产权并未得到全面到位的保护。国有资产的产权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能得到较好的保护,而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却常常受到侵犯,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需要进行必要的产权保护,这样才有利于国企与民企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措施及建议

1.明确国有经济定位

目前的国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公共服务类;二是战略保障类;三是商业竞争类。对于与国家安全或国家社会经济体系直接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如军工行业、战略物资相关企业、社会基础设施企业等)可根据改革现状实行国企独资或绝对控股形式;对于国家战略发展相关的行业可实行国企相对控股;对于商业竞争类企业,国企可缩减经营范围和干涉程度,甚至可酌情退出竞争。对不宜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明确分类,对非自然垄断环节的控制要逐渐减弱,随着国有经济定位的逐渐清晰,将行业竞争逐渐引入到更多的垄断领域,以实现国企混合所有制体制的新突破。

2. 转变国资监管方式

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和《决定》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资委要积极转变国资监管方式,使其从“管理企业”逐步转变为“管理资本”,并积极研究和改进以管理资本为主的新的国资监管模式和工作方法。转变国资监管方式重点就在于控制资本投向、制定运作规范和提升资本回报率,逐步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配套机构。从目前情况看,改进国资管理体制,分离监管者与出资者,是改革突破的重要出路。这是由于国资委身兼监管者与出资者两重身份,存在一定程度的责任冲突,不利于国企改革中的政企分家和政资分离。通过转变国资监管方式,分离监管者与出资者,建立国有资本运营与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有利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3. 加强国资规范运作

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一般混合方式有股份制改造、产权交易、公司上市、投资者进入等,混合方式的关键在于两种资本的有机融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需要对国企改制相关的审批手续进行明文规定,加强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还要降低某些行业和领域中非公有资本的进入要求,细化市场准入的有关政策。同时,要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定严格细致的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投资项目的相关文件,开放更多领域中的竞争业务,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便利。此外,要提高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竞争性,保证改革的公开透明,简化改革中的相关政策和程序,明确参与者的权利和负债,对潜在购买者进行资格认证等。

4.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结构优化对于改革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在市场机制配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产权转让、公司上市、资产重组等方式来实现国企产权结构的改革,实现其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发展。首先,要积极引入投资者,让他们参与到大型国企的改革中来。市场中的大型私企及其他民间资本都对市场的机制配置有深刻理解,通过他们的加入能尽快实现国企股权的多元化。其次,积极倡导机构投资者对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的投资,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中,并注意保障他们在国企改革中的相关权益,在丰富企业资本金的同时,使国企股权结构得到改善。最后,还要积极探索国企改革中经营者与员工持股的合理方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是国家建设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其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正是推动国家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关键性领域控制力的大好时机,改革的不断推进也必将使国家拥有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李万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风生水起[J].企业文明,2014(12).

篇2

混合作用

追溯历史,宋晓梧说:“其实混合所有制在我们国家已经实行了十多年,民间资本投资的国有企业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0%以上。这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绩效明显高于国家完全控股企业的绩效。但是当前关于混合所有制的争论依然非常激烈。”

发展混合所有制在我们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究竟有什么作用?宋晓梧认为,混合所有制本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权组织方式,可以让不同性质和价值形态的资本融合在一个具体的企业中加以运行。它自身既没有吞噬私人企业、私人资本,也没有要把国有股权全部让渡于私人股。

针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实际情况,宋晓梧总结出混合所有制三方面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实行政企分开。他说:“国有企业改革30年取得的成绩不小,但是政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是切不断,关键在于国有资本的价值形态所有权、实物形态所有权以及经营管理权始终没有清晰的界定和合理的分开,包括国资委在这三权中的定位。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将资本的价值形态所有权与实物形态所有权相互分离,在此基础上引入私人、集体、外资资本,使原有投资主体多元 化,构筑不同利益集体的协商机制,从而制约政府在产权结构上的一家独大。当然政企分开并不是仅靠混合所有制就可以实现,混合所有制促进了这项改革,为企业内部构建了产权结构的平台,而政企分开的另一方面是政府自身的改革。”

其次,发展混合所有制对激活国有资本大有益处。在宋晓梧看开,利用混合所有制这样一种企业产权形式,可以更灵活地运作国有资本。在需要国有控股的行业和企业,国有资本可以通过扩股增资放大控制力和影响力。在需要退出和 减少国有资本的行业和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的公平交易退出。就某个行业、企业来看,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可能减弱了,但从全社会的国有资本运行来看,却可以把那些行业、企业中减持和退出的国有资本用到更加恰当的领域,从而增强国有资本整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混合所有制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起到了衔接作用。”他说。

此外,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企业到海外去,无论是并购还是寻求合作,比单一的国有制企业方便得多。

以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宋晓梧讲述,他曾经去过这家企业,当时它是甘肃省白银市一家几近破产的国企。可是之后,它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实行混合所有制,如今不仅吞并了南非“第一黄金”公司,还在哈萨克斯坦、南非、秘鲁等国建立了原料和产品粗加工基地,形成了全球的全产业链的投资合作。通过跟他们交谈,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宋晓梧说:“如果没有股份制改造和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寸步难行。我们现在还是国家股和地方股为主,如果更多地引进海外股份和资本企业,可以对企业去行政化和抵制政府的行政干预更有力。”

混合原则

在宋晓梧看来,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几个基本原则需要厘清。

第一,发展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是分类实施。宋晓梧认为,应以竞争与非竞争性质作为分类的基本原则。他说:“现在争论最大的是对于竞争行业国有股实行混合所有制要不要退出,对于这个问题我恰恰坚持认为,一定要坚持竞争与非竞争的划分。在竞争性领域,既然民营企业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国有企业、国有股应该逐步退出,可以参股,并且拿到的回报可以补充到其他民生建设和公益中去。”

第二,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产权组织方式。宋晓梧说:“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公’与‘公’混,‘私’与‘私’混不是混合所有制,所以说股份制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只有 ‘公’和‘私’合在一起,才是混合所有制。尽管这两种相混改变了过去企业单一资本家所有和单一国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但是如果说‘私私’相混不算混合所有制,那么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混合所有制吗?我们收集了一些资料,可以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有混合所有制的,而且是重要的企业产权组织形式,比如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混合。”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看不见的革命》一书中指出,1976年美国的补充养老基金控制了全美公司35%的股权,已经超过了相对控股所要求的比例。到2005年,根据资料显示,这一数据达到了40.7%,改变了公司的资本所有权结构,成为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混合。

“其实发达国家也有国有企业,多数在通讯、能源、铁路、航空、机场、公共交通、邮政服务、军事工业、健康管理等等行业和领域,一般分为国有全资公司和国家部分所有公司。根据美国相关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定义,美国的国有企业分为三类:完全政府所有企业、政府部分所有企业以及政府赞助企业。美国按照401k条款建立的养老基金,通过委托投资公司,投资到企业里去,从而改变了企业的股权结构,使其股权社会化、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就可以说是混合所有制。”

在欧洲,根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2012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法国国有企业总数有1143家,大多数是国有参股或者控股企业。这些国有企业上交国家的股息率,从2012年的公报看,连续三年超过50%。“这个数字值得我们关注。另外,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按照法律规定,由国家百分之百控股,后来法律修改可向社会转让40%的股份,目前挪威国家仍然控制了66.7%的股份,出让了33.3%。从这些情况看来,混合所有制确实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的企业产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坚持改革过程中可以也应当借鉴的。”

篇3

关键词:合资铁路;混合所有制;经营机制

铁路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与民生联系紧密,怎样获得进一步发展是铁路需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提升其竞争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需针对原有所有制展开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保证铁路各项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在此过程中,需细致分析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了解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基本原则,进而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实施对策[1]。

1合资铁路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1.1优势

对于合资铁路来讲,各方面的发展均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铁路建设已经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合资铁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合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建设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其次,运营技术相对成熟。对于合资铁路来讲,在长期发展中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技术,以线桥为例,能在喀斯特地貌和高原冻土中展开建设[2]。最后,市场拓展具有强劲动力。经济要想获得不断发展,需获得能源以及资源的支持。经济全球化在不断深入实施过程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变得十分重要,合资铁路从规模上来讲比较大,可以吸纳的范围比较广泛。

1.2不足

就合资铁路发展来讲,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控制运行成本困难较大,多数地区基础设施以及投资环境比较落后,建设过程中,进行融资沟通以及融资结算需花费较长时间,周期较长,涉及环节较多。金融政策作用与影响下,可能会出现汇率损失情况[3]。运输物资过程中,建设物资以及建设设备需进行远距离运输。在控制成本时,受部分地区自费标准较高影响,会导致控制成本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困难;同时沟通难度也比较大。合资铁路在运营过程中进行内部工作分工时,职责会呈现出一定差异性,运营工期也会有所不同,在运行过程中需做好对各方关系的处理。其次,管理经验相对欠缺[4]。合资铁路整体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分析其管理机制,仍存在一定滞后性,而管理机制欠缺会对其自身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合资铁路及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2.1社会资本投入不足

就铁路运输发展现状来讲,投资时的主要来源为中央单位,占比达到80%左右,其中国有控股达到95%以上,而贷款占比达到40%左右,社会资本投入不足问题比较明显[5]。大多合资铁路为国有资本进行的合资,在投资规模逐渐增大的背景下,通过地方政府与国家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重视对社会资本的鼓励,使其可以进行合资铁路建设,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涉及的重点内容。

2.2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合资铁路建设过程中,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并且筹资渠道相对狭窄,一般为国家财政、地方政府、银行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合资铁路实际负债率增加,导致其交易成本比较大,需担负较重财务负担,债务风险相对较高。合资铁路在发展过程中,资产负债率上升比较明显,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合理引入,可以使铁路债务风险水平获得明显降低。

2.3治理缺乏科学性

合资铁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够规范、资产产权不够清晰以及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经营权利与所有权之间存在分离矛盾。在此情况下,需重视改革深化实施,实现市场参与度的有效提升,促进社会资本在运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治理作用。

3合资铁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合资铁路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难点为如何吸引优质的社会资本进入,主要体现在:一是合资铁路投资大,回收期长。对于社会资本来讲,其比较重视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实际上与上述内容之间存在矛盾,从而影响了社会资本整体吸引力,阻碍了盈利模式的不断优化。二是由于铁路专业性较强,社会资本参与之后经营难度较大,进行投资管理以及风险评估时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同时当前的运行机制使社会资本退出时渠道较为有限,这无疑会使合资铁路在融资时受到影响。三是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存在冲突。铁路方更多地注重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社会资本可能更注重短期内快速达到预期收益,铁路方作为国有企业对于公司管理更注重过程规范,而社会资本则更追求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两种文化和机制难以融合。四是政策法规不完善。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需制定措施促进铁路经营的建设,但是就当前来讲,政策未能在退出渠道、收入清算、股东权益保障等多方面作出明确解释,也未能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实施细节。因此未能具备良好操作性,多数社会资本在注入时会存在观望情况。

4合资铁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4.1保证资本选择标准明确性

对于合资铁路来讲,在选择投资者时,需保证投资者具有优势,行业中获得领先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与铁路展开协同,这对于合资铁路实现持续性发展比较有利。同时在选择社会资本过程中,需积极将财务投资者与产业投资者进行结合,使其与铁路投资时间比较长相适应。选择投资者时,不应过多或者是过少,需体现出恰当性。

4.2设置差异性改革方案

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股权框架以及股权比例需合理安排,了解业务具体特性,积极对改革进行分类与分层。对于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和费用支出比较高的企业,需运用债转股方式减轻债务负担,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尽量降低资产负债率。在外延上吸引具备再生产能力的企业,积极运用转让方式与定增方式引入民营资本。

4.3重视法治化的实现

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需重视并体现法治化,操作时严格执行国家的规章制度,结合相关规定对资产展开评估,并积极开展过程监管,降低资产发生损失的概率。

5合资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实施对策

5.1提升改革认识理解

对于铁路来讲,其特殊性比较明显,合资铁路控制主体都属于国家政府,负债难以通过经济利润偿还。亏损经营同样存在,转变这一情况过程中,需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新型所有制经济中包含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多个方面,合资铁路进行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属于降低自身亏损比较有效的方法。以高速铁路为例,可以划分成多个经济实体,进而评估各经济实体具体资产实力,吸收民营资本,减轻自身压力,通过股份制改革使经营效率获得明显提升,对于长期存在且根深蒂固的思想,需积极作出改变,同时需积极宣传合资铁路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势,并借鉴其他领域中实施的所有制改革经验,促进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所有制改革便是在中国联通进行所有制改革以后进行的,这种借鉴成功经验的方式能避免多走弯路。改革时如果存在争议,需运用对应措施与制度进行科学解释。

5.2体现主体利润平衡

合资铁路涉及的企业比较多,主导权主要由股权比例决定,如果股权比例较大,则资本控制力也会比较强,这种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土地使用、管理技术、人事管理等多个方面。分配股权过程中,需体现投资主体特有优势,促进铁路价值提升,使各项资本之间展开有机融合,保证利益分配平衡。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提升社会资本的参与度。

5.3完善整体机制建设

5.3.1加强机制管理工作首先,运输补偿机制在制定过程中,需重视其公益性体现,公益性运输为优惠运输或者是无偿运输。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公益性运输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通过改革转变其存在的不良影响,减少企业负担。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推动政企分开,铁路将政企分开以后,处于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状态。对于无偿运输来讲,能够充分地体现政府意志。改革时,承担政府职能以及实现最大化利润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因此需重视运输补偿,并体现出其合理性。在补偿工作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据实补偿,另一种为依法补偿。对于据实补偿来讲,基础为源点信息,具体实施时,需统计好运输量,然后结合统计责任将其充分全面落实。对于依法补偿来讲,需明确界定政府、合资铁路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项行为在实施时的规范性,并且在执行时需体现出严格性。其次,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制定对于合资铁路发展比较有效,混合所有制进行改革时,可能会存在改革乏力问题,在此情况下,便需参考管理目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管理中目标意识的形成,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管理机制,保证责任分工清晰性与明确性,以及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效果。5.3.2推动激励机制构建为提升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国铁集团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需积极构建相关保障制度,确保各方股东能依法合规表达诉求、充分尊重各方股东的意见,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二是要注重建立并依法完善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三是探索积极的引入机制。降低合资铁路在进入时的壁垒,重视对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在公平原则、透明原则基础上,加强吸引各方资金,进而为改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如鼓励社会资本运用融资、合资多种方式建设铁路线路,加强所有权、经营权开放;在同等条件下,由社会投资者优先进行铁路土地开发,并优先展开商业广告经营开发等。5.3.3积极实施试点探索改革时可以运用试点先行方式。对于合资铁路来讲,数量比较多,并且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因此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而应由简单到复杂。基于国铁集团层面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影响力比较强的合资铁路作为在改革时的试点,运用试点发展促进改革实现,同时需积极参考一些成功经验,促进内部改革有效实施。对于试点探索来讲,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各方利益之间的协调,解决在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并且有效分担改革中产生的综合成本,保证混合所有制进行改革时的效率,也能确保其在改革时的整体质量。5.3.4不断优化顶层设计首先,完善改革政策法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会运用自上而下方式,基于宏观层面对其进行分析,相关文件中针对改革提出了方法与规定。但是从改革现状来讲,改革为初期阶段,可运用的配套政策和机制相对匮乏,因此需积极与财政部、住建部等进行商讨,针对合资铁路进行混合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制定比较完善的政策文件,并对以往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其次,合资铁路需积极与地方政府展开联合,出台有地方性特色的改革意见。

6潜在性社会资本分析

6.1机构投资者

首先,大规模资金长期持有者。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能够提供改革需要的巨额资本,这实际上与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较大资金量特点高度契合。如保险公司由于保险需求逐渐增加,且保险金在缴纳时具有规律性,因此保险公司在资金方面的可预测性比较强,体现出明显稳定性,保险金额也能大幅度上升,其参与到改革中的能力比较强。其次,专业性资本运作者。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具有良好资本运作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产保值和资产增值的实现。

6.2员工持股

员工持有企业股票,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可以实现利益共享。推动员工持股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市场化方式,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员工来讲,投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获得的资金规模也比较有限。合资铁路需尽量将员工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方式,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员工在持股以后,个人利益将会和企业利益形成捆绑,强化员工责任感以及归属感,促使企业获得更好发展。

6.3一般法人资本

主要指已经获得法人资格的工商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市场优势比较明显,与合资铁路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促使合资铁路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当前较多民营资本已经认识到合资铁路具有的优势,因此合资铁路进行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和商业地产、土地开发等企业展开战略合作。但是民营企业进行投资也会存在局限性。就其投资规模而言,资本量一般较小,难以与合资铁路资本需求量大相适应,获得的股权份额有限,话语权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基于投资意愿进行分析,民营资本与国有企业相比,更倾向于投资成长性企业,这类企业回报率较高,并且投资周期较短,因此民营资本与合资铁路之间进行合作存在一定难度。

7结语

总之,合资铁路展开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此过程中,需对问题形成清晰、明确认识,为改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提升改革认识理解,体现主体利润平衡,完善相关机制管理,推动激励机制构建,积极实施试点探索,不断优化顶层设计,促进铁路更好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增强对社会资本的整体吸引力,使社会资本可以积极参与到铁路建设和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使改革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获得更明显成效,进而获得更长久、稳定的发展与运行。

参考文献:

[1]林伟.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探索与实践[J].铁道经济研究,2019(4).

[2]周刊.浅谈杭温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9(4):88-89.

[3]姚震,郑禹,孙雪晴.混合所有制改革、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J].财会月刊,2020(16):60-68.

[4]胥振铎.国铁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问题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20(2):28-33.

篇4

一般观点认为,国有经济体量庞大、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人才储备和技术优势明显,但缺乏活力创造力;非公经济运作方式灵活、充满创新本能,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领域仍然较为薄弱。在混合所有制的包容性框架下,各种所有制形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迸发更为强大的发展动能,这固然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仍然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坐标系中,探讨所有制之混合,是否还有着更为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概念范畴上,“所有制的混合”如何不同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本身?有哪些更为根本、更为深远的内涵,可能为经济制度设计和国家治理实践带来哪些重大突破?

――所有制的混合,是对经典理论的否定,还是充分尊重和结合中国实际,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对经典理论的丰富、创新和完善?

――从宏观制度框架和微观企业结构来看,各种所有制形式对于所有制的混合有哪些新的诉求,所有制的混合和优化配置有哪些瓶颈、桎梏,如何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张力的制度平台?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所有制的混合现象广泛存在于各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研究西方国家的所有制混合,对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这就特别需要厘清,中国特色语境中的所有制混合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其原则、方向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些重要议题,都需要从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出发,深入总结实践探索有益经验,通过系统的分析论证寻求解答。我们将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新近研究成果集结成本期“所有制之混合”专题策划,以期激发学术思想理论界对所有制混合相关重大议题更加全面、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我们也将紧密追踪学界最新研究进展动向,及时集结并推出后续研究成果,敬请读者关注。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现实中的初级阶段要提高物质生产力,就需要发展商品市场和交换关系,需要市场机制调节生产和分配。归结起来就是需要多种所有制,这就必须对单一公有制进行改革。然而,激烈的所有制结构更迭,必然造成摩擦、动荡和破坏,前苏联走极端的“休克疗法”就是例子。

――贾华强

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有“两层楼”的制度安排问题:一层楼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一层楼是这种制度的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越过了基本经济制度层面,而直接深入到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属于治理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混合所有制经济同国家治理体系是相通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经济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常修泽

经过多年渐进式改革和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与所有制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宏观上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并存,微观上不同经济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因此,混合所有制在我国将是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形式。

――田 广

民营经济、民间资本进入垄断产业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制度与行政方面,应当围绕这些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完善法律制度,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重塑监管模式。在强化政府监管独立性的同时,要着力遏制利益集团左右政府决策和出于小集团利益而故意阻碍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为,为民间资本构筑进入垄断产业的制度平台。

――剧锦文

为了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各级国资委须按照《决定》精神,提出全面的政策要求和实施规则,使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企、因行业等各种条件制宜的原则,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邱海平

篇5

北京市政府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民营、集体、外资等各类企业融合发展。

重庆市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步伐,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不少政府已经或正在明确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间表与路径模式。这些地方包括广东、江苏、贵州、海南、新疆、河南、河北等地。部分地区甚至给出了明确数字,如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其监管的二级企业纳入股权多元化改革范围,确保2~3年内完成70%以上二级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任务,各企业每年吸纳利用的社会资本原则上不少于上年净资产规模的3%~5%。广东省则表示本轮改革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60%。

在路径选择上,各地政府则各有侧重,各地之间也有相互借鉴。如安徽方案则与上海方案如出一辙: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引入优先股等模式,加大整合重组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整体上市。

黑龙江坚持顶层设计与成熟一户操作一户紧密结合,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股权多元化,支持鼓励国有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兼并重组、项目融资等途径,积极吸纳非公资本参与,实施产权多元化,具备条件的可以发展为混合所有制。

各地的政策也预示着混合所有制将在竞争性领域、公益类行业、可放松控制的自然垄断性行业大面积展开。

篇6

国企改革是个老大难题,此前国企改革以建立股票市场等方式为国企脱贫解困,完成了国企在重要经济领域的布局。但国企改革远未完成,规模至上质量不佳的模式,很多时候成为民间财富的销金器。

今年6 月底中石化表示,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重组,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后者将至少持有30% 的股份。日前召开的中石油股份公司董事会临时会议通过决议,将以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相关资产和负债出资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净资产290 亿元),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100% 的股权。

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成为重要手段之一,混合所有制集中于资本运作层面,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是证券市场最美妙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模式,以证券化的方式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

上海绿地集团通过借壳上市实现了心目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地产集团与中星集团合计持有绿地集团25.82% 股权、深圳平安持有9.91% 股权、上海城投持有20.55% 股权,上海格林兰持有28.79% 股权。上海格林兰是由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等43 位绿地集团管理层人士组建而成,下面还有32 个由982 名员工持股权益打包成的“小合伙”。

从现实出发,各类性质不同的资本的地位、所受到的政府背书保护完全不同,民资地位远低于国资,因此,混合所有制能否成功,取决于具有优势地位的资本是否能够受到制约,是否能够在游戏的底线规则上实现大致相同的权利,否则,混合所有制将成为占据上风的权贵资本吞并平民资本的过程,换句话说,无法治底线的市场,不可能形成众资本平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仰望星空,立足脚下,中国企业环境不容忽视的前提是丛林社会与强人主导。混合所有制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取决于是否拥有强有力的企业管理团队。中国的股票市场现实已经证明,一股独大控股股东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企业,不一定能够成功,但两大股东互相掣肘、公司内部硝烟四起、管理团队四分五裂的企业,一定不能成功。中国的丛林商业社会、公司信用依托于某个人、与以及传统的强人思维决定了,优秀的企业必然会有公认的“狮王”,幸运的话,狮王位置代际传递顺利,企业将有几十年稳定的发展期。

篇7

关键词:股份制 改革 国进民退

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一种财产所有结构,是相对于单一公有制经济和单一私有制经济而言的。为了能够使国有企业能够健康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同时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对国家经济利益进行维护。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只是个别并不是总体趋势,混合所有制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改革来吸引社会资本,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能力,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大环境下股份制改革“国进民退”论断的现状

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防范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来促进国有企业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界对“国进民退”存在性的争论。理论界一些学者认为股份制改革的国进民退是存在的,如天则经济研究所学者光提出了股份制改革的国进民退是代表着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国企的共同行动,我国很多重要的行业都有涉及,带有鲜明的国有化运动性质;而另一些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在混合所有制大环境下股份制改革中的国进民退是不存在的,并不接受股份制改革国进民退的概念,不同学者也对国进民退有着不同的理解,2009年8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中国目前不存在出国进民退的现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混合所有制大环境下并不是所有的股份制企业都存在着国家民退现象,国进民退现象只出现一部分行业中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大环境下股份制改革中“国进民退”现象的原因

(一)渐进式的股份制改革

从政府角度出发,国家政府对企业的发展是秉承着有益“补充”的原则,目前我国在制度制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国有经济的偏好与对其他经济体制的歧视的现象。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本相对于其他社会资本来说更有优势使所享受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更多,因为国有资本的背后都是由政府对其进行资金上的担保支持,而其他性质的资本则不然。

(二)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难以维持日常正常运营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为了能够渡过难关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国家的支持,但是国家所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股份制改革政策过于偏向于国有资本,对于企业经济资本则缺少大力的扶持,国进民退现象就此产生。

(三)现阶段政治体制

从政治角度出发,我国的政治制度还与现代化程度存在一定的距离,不仅过去一部分企业过于依赖政府,而且现在还有一些企业存在着这种依赖心理,在经济领域内政府权力的过大被认为是国家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欲望与力量越来越强,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就会成为国家主导经济的支柱。国有资本的地位在市场的不断攀升再加上国有资本控股企业追逐利润的野心直接导致国有经济的总体范围不断扩大造成其他经济资本收到排挤情况,从而出现了企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国进民退现象的发生。

三、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对资产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可以按国资产分类监管-资本投资运营-企业市场化经营的流程进行监管。首先在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方面应当建立在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隔离层,整合不同资本投资平台,优化国有经济投资平台的布局和监管。其次在资本投资运营方面,在股权投资开展过程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当以产权为纽带进行国有资本的管理,安排专职人员任职股权董事落实国有股东职能,密切关注公司所做出的发展决策,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形式进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社会公益目标的实现。最后在企业市场化经营的流程进行监管方面,以《公司法》为开展工作的理论基础,积极建立健全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以公司法人主体地位为主,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在依法行使股东自主经营的直接干预,控制和防范混合所有制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股份制改革国进民退现象的发生,同时,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只有清除市场壁垒,才能真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保障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成长,最终以达到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

对于一些有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收购资产、增资扩股等方式将产权形式由单一形式向着多元化进行转变实现整体上市;对于一些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采取交叉持股、产权转让等形式来加快主业资产的上市步伐,融进各方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由单一形式向着多元化转变。同时,企业在内部治理上还应当以董事会建设为治理中心,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的建设,积极完善董事会的权责、议事规则以及决策程序。

同时还应当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以及中介机构培育,完善企业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加强社会各界对企业发展的监督,防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国进民退现象的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配套工作

首先,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对于企业负责人的选聘可以采用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经营目标契约化管理。企业可以将自身的利益与企业高层管理技术人员的薪酬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意识到企业利益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企业员工职位者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及激励机制。同时,采取吸引社会各方经济资本的形式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和制度。此外,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谨遵公平、公开、公正三项原则设立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加强对国有资产对外转让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国进民退现象的发生,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经历过初始发展阶段、制度创新阶段,苏浙两地混合所有制经济从1997年开始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苏浙地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来说,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苏、浙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在微观基础上,表现为家族型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之间的落差。

苏、浙混合所有制经济中,不少企业属于家族型企业,有的是从发展之初就一直延续着的家族企业,有的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改制而形成的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有其优势,如成本低廉,凝聚力强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劣势:

第一,管理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产权的高度集中,家族利益与企业目标高度一致,使得家族所有与家族经营高度重合,容易形成集权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方面带有很深的家庭风格,随意性、任意性较大。

第二,难以得到最优秀的人才。单纯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大量专业人才无法进入公司核心层。长期的家长制管理,领导者极易自负,排斥“族外”优秀人才加盟。基于家族关系的内部信任,对“族外”员工有种不信任感,因而难以获得和留住人才。

第三,组织结构错综复杂。家族企业是基于血缘、亲缘、姻缘和地缘建立起来,这“四缘”关系介入公司当中,使得公司的内部结构和关系十分复杂,一旦家族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代际传承中发生利益冲突时,极易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甚至解体。

2、在发展水平上,表现为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的落差。

――新增数量多,企业规模偏小。近两年,苏、浙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有的地方民营企业每年净增上万家,但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不多,尤其是缺少带有城市名片、具有强力带动作用的“旗舰式企业”。不少民营企业缺乏远大的发展战略目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心态。企业的规模、实力、产品技术含量均居弱势地位,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产品质量、发展潜力均受制约。

――产业层次低、波动大。苏、浙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60%的民营企业集中在制造业,产品主要是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品和普通的五金、电器等产品。这些企业大都以产品数量扩张和生产低成本为基础进行发展,产业层次和产品结构水平相对较低,附加值不高,企业数量多,而产业雷同,受市场压力大。从去年以来,受宏观调控、市场降温、国际贸易纠纷、原材料价格上涨、能耗运输动力成本上升、财务费用支出增加等因素的“迭加影响”,纺织服装等行业产品压库,效益滑坡,企业信心指数下跌,一些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纺织企业遇到困难。

――技术水平较低。不少企业把量多价廉作为主要的市场营销策略,出口商品中创牌的少,贴牌的多,为商、贸易商打工、“做嫁衣”的情况普遍存在。企业技术进步缓慢,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管理方式创新不足。相当数量的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是通过国有(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改制后形成的,这些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还或多或少地承继转制前的做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家族式,局限于传统式生产、小农式经营,缺乏成长性。要实现更大发展需要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在发展环境上,表现为发展与改革政策上的落差。

应该说,这几年苏、浙民营经济(或者说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中央、省级政府己经出台的举措与政策落实还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外,更主要的是一些垄断部门的改革滞后,有可能带来“金融”、“能源”及“土地”等供给性瓶颈。此外,在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政府的扶持政策偏向大企业、大项目和外资企业,中小企业在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受惠有限。

苏、浙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建议

1、确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政府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

充分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对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科学划分混合所有制经济范畴,确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经济主体地位,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纳入现有的经济统计当中。加强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合理规划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建立有别于个私经济、国有经济的政府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管理体系。

2、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平等准入”和“公平待遇”原则,吸收非公有资本进入城市公共事业和文化、教育、卫生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和体制环境。引导非公有企业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加快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结构。

继续深化国有控股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努力寻求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产权结构。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行业的企业,或保持国有独资,或在保持国有绝对控股的前提下,鼓励其他经济成分参股,形成由国有资本控制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经济重点调整的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改变企业股权结构,积极鼓励外资、民营资本和经营者参股,由国有独资向相对控股、参股转变,加快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和向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营、资产状况一般的企业,采取集中产权转让、减持国有股份、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退出。

4、鼓励和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提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规模和层次。

实施大集团、大企业战略,重点扶持做大同行业的或相关行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优势企业资本运作,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包括:通过扩股引资,吸收非国有投资主体参股;通过售股扩大非国有资本参与和替换出可供国家支配的资金;通过企业之间购并,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进行重组,实现资本的集中优化,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

5、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产权市场体系,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运转的平台。

篇9

不过,与市场对央企改革这一概念的热烈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项改革”的象征意义可能多过实际层面的价值,更像是安慰久等桌前不见饭来的吃客们的餐前小菜。

无论是国资委自己在会上的说明,还是被选中的六家央企本身,都揭示了这次改革从“易”从“轻”,偏“经验总结”、少“开拓探险”的谨慎特点。央企改革的硬骨头并没有啃,好戏还在后头。

央企改革小步前行

国资委此次在中央企业启动的“四项改革”试点,包括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行使职权、派驻纪检组。整体来看,步子迈得不大。

最有新鲜感、也最被看好的当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改革,这项改革若是能实现预期目标,不仅会改变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也会使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方式从企业转向资本。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前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目前的双层国资监管架构将变为三层架构,国资委的职能会有所变化,更倾向于监管和规则制定,出资人即股东的权利下放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运营公司。这样的公司预计会建成类似淡马锡的投资公司,而且可能不止两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向本刊记者表示,未来对经济的干预,宏观领域有宏观政策,微观领域则通过资本运作而非具体业务来实现。

参与这一试点的两家央企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粮集团,可能预示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两种发展方向,一是跨产业的国有资本管理;一是全产业链形式的资本经营。前者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加强对关键领域的影响力,后者以小撬大,增加对重要行业的投入。

国投是三家国资经营试点企业之一,在跨产业的国有资产和资本经营方面有近20年的经验,涉及电力、煤炭、港航等基础性、资源性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这些实业与金融服务业、国有资产经营一起构成其业务框架。目前,已有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物资(集团)总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先后并入国投,并完成了对中国包装总公司的托管。

中粮集团之所以能越过诚通控股、国新控股两家从事国资经营的央企成为试点,可能不只是因为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更可能是因为它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特别是2013年以来对尼德拉和来宝农业的收购,已将产业链延伸至国际重要粮食主产区。中粮集团表示,其投资公司型组织架构已具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雏形。

最受瞩目的混合所有制是对已经发展十年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公司治理上的进一步完善,本次试点的重心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而非不同所有主体的产权变更。

根据国资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华岗表示,国资委想从六个方面入手,包括有效制衡及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员工持股、有效监管机制、党建工作。

混合所有制试点所选定的央企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二者之前已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中国建材已经形成了一批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所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已超85%。国药集团的国家股份也不到50%,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石晟怡表示,国药集团已初步完成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这两家企业同时还是董事会职权改革的试点企业。董事会授权试点主要涉及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权,试点央企有四家,还包括了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上述四家企业,有三家早在数年前就先后被列为国资委的董事会试点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虽然不是董事会试点企业,但因为成立时间较晚,在董事会建设上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由此,四家企业无一例外,均在高管选聘、薪酬和业绩考核的规范化和市场化运作方面站在了央企前列。此外,减少试点数量以及董事会与混合所有制的治理一脉相承也可能为国药集团和中国建材有所加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则可能因为同时跨越环保、节能、新能源胜出,而新兴际华的“225”管理创新体系已被国内外各方肯定,甚至被多所世界名校商学院选为案例。

从试点的内容和试点企业的选择来看,国资委很谨慎,所有企业都是在竞争性领域,并已在相应改革项目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不难理解,正如罗仲伟所言,中国目前的国企改革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带有创新性质。何况围绕国企改革浅层问题都已基本解决,剩下的都在深水区。

试点避重就轻

但是,这样的试点可能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意义。“什么是试点?”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告诉本刊记者,“前人没做过的、很难的改革才要先试点。试点就是要攻坚克难,啃硬骨头。不是对大家已经普遍进入并有所成就的领域进行试点。”

文宗瑜认为,上述参与试点的六大公司已经到了总结经验的阶段,而竞争性领域的改革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垄断领域,真正需要试点的是单一所有制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石油、电信、电力、航空、铁路、烟草、军工等等。产权关系不捋顺,会衍生很多问题,比如,产权多元化后,董事会试点改革才有意义。

而垄断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却需要明确现阶段国有经济的定位,也就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或企业,哪些领域哪些层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放开,推进混合所有制?这些问题不解决,各方难免畏首畏尾,也少有动力往前推进。

央企层面的混合所有制边界问题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给出了国有经济布局的大原则,也就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但是,在操作层面如何拿捏,却涉及到观念的革新和各方的博弈,还需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要考虑全球化大背景下负面清单的兼容问题,比如中国的自贸区、中美将于2015年启动的投资负面清单。

另一个改革的难点正是国资委自身。周放生认为,改革后国资委的职能会有较大的调整,但自我改革是比较难的。

目前的“四项试点改革”只表示,要“探索国资委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关系”、“研究国资委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文宗瑜指出,还看不到国资委怎么转变自身职能。

短期内国企改革还得看地方

从国资委动态看,央企改革的总体方案仍处于讨论阶段,推出尚需时日。7月15日,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专题会议,研究《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总体方案(讨论稿)》,这一讨论稿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到7月底前提请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然后再尽快征求有关方面意见。

短期内,国企改革的重头戏还在地方。目前,上海、贵州、湖南、天津、重庆、四川、湖北、江西、山西等省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北京等省市的方案也将很快。

在已公布方案中不乏亮点。上海市在7月3日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这是目前地方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意见,”周放生指出,“以负面清单方式,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制的范围。”

重庆的改革方案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和量化目标,明确提出要力争通过3-5年扎实推进,使2/3左右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适宜上市的企业和资产力争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

篇10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陕西省榆林市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形势异常严峻。榆林市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精心谋划,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促转型、调结构的措施,使民营经济在逆境中实现稳步增长,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榆林市的民营企业面临大规模的倒闭破产,融资难成为压倒榆林市民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榆林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导致榆林市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有多种,民营企业自身治理及经营能力不足、银行收紧贷款等,但造成这波民营企业倒闭潮的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

1.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银企关系恶劣。近几年来,受榆林民间借贷危机的影响,有一部分民营企业信用观念十分淡薄,利用虚置债务主体、假借破产之名、低估资产、逃避监督等各种方式逃、废、赖银行债务,这种不诚信行为在神木、府谷更为明显。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相应地也降低了银行向民营企业增加贷款投放的信心。

2.民营企业“短贷长投”问题严重。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中盲目扩张,甚至一、二、三期一起上,融资不计成本。大量的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些资金基本上通过银行借款筹集,然银行的借款的期限一般是一年期,等一年到期后再进行续借或还旧借新,这种贷款周期与投资周期不匹配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近年榆林市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环境恶化,民营企业盈利能力降低,民营企业借款到期后很难再从银行获得贷款,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层出不穷。

3.民间融资渠道堵塞。随着榆林市经济的持续下行,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与之相反的是,融资成本增加和金融机构抽贷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民间借贷纠纷频发,榆林市的社会诚信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引发了民间恐慌心理。过去很多民营企业赖以周转的民间融资渠道瞬间被堵死,尽管总存款量在逐年上升,但民间资本大多数躺在银行睡觉,对民营企业来讲有如水中月、镜中花,获取民间资本融资非常困难。

4.银行贷款审批权被收回。为防范榆林市经济下滑带来的系统风险,各大商业银行往往采取减少企业放款、少与企业往来或提高贷款条件等做法,对稍有风险的贷款,不敢“轻举妄动”,使得信贷人员“慎贷、惧贷”。更有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把信贷审批权都收回到省行,市、县银行没有审批权,基层银行权限的缩小,加上银行有意识地控制新增贷款客户,致使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贷款更为困难。

二、榆林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

榆林的民营经济比较活跃,到2014年底,榆林市民营经济组织达到14.02万个,其中企业8 957户,从业人员62.1万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 21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0.4%。截至2015年4月底,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38.6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营业收入618.4亿元,同比增长12.7%;上缴税金42.1亿元,同比增长10.3%;支付劳动者报酬28.85亿元,同比增长6.5%。

榆林市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形成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榆林市共有混合所有制企业111户,从业人数达2.3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56.7亿元,占全市企业收入的比重为7.6%;完成经济增加值60.1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规模以上工业混合所有制企业达到57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为7.7%;完成产值22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2%。榆林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过程中形成了国控民营的“东方模式”、中外合资的“南梁模式”、民资控股的“奥维乾元模式”、国资控股的“北元模式”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以煤炭及煤化工为主,有少部分涉及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加快了国有经济的改革重组,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合作共赢,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产生了1+1>2的效果。

三、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当前,榆林市整体经济处于下行过程中,榆林民间借贷处于崩盘状态,社会的信用体系出现严重的问题,召开银企座谈会、创新还款方式、创新抵押方式、实行短贷转长贷、无还款续贷、本金分段计划归还、成立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等策略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些策略只是短期环境融资难的缓兵之计。要想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从民营企业的企业组织结构这一根本入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二的选择。

1.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民营企业转型。榆林市的神木、府谷两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神府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进企业混合重组,府谷县400多户能源民营企业联合组建的煤业、镁业、煤化工、煤电冶化、特种合金五大民营企业集团,已集中200多亿元投资大型资源转化和综合利用混合所有制项目;神木、府谷民营企业还与神华、华能等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合作,组建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