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01 18:1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秋林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健全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2011年4月秋林集团爆出未经过董事会决议原董事长私自低价出售固定资产一案,一方面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秋林集团内部治理的混乱。在此就这次事件为切入点,对秋林集团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解剖,并提出建议。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于秋林集团披露。相信秋林集团只是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一个较典型案例,希望通过此次分析能使更多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能更加客观对待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公司简介
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该企业创建于1900年,先后由沙俄资本家、英国汇丰银行、日本商人、前苏联政府经营,1953年10月有偿移交我国。秋林接收经营后,为适应市场需求,先后进行了4次扩建改造,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商业为主的集团化、现代化的大型商业企业,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商业上市公司。公司下属秋林食品厂、秋林糖果厂等企业;在哈尔滨市南岗商业圈拥有两座商业大楼,经改建后老营业楼营业面积由原来的2.1万平米扩大至现在的3万平米;而经过重新装修设计的秋林时代购物广场也于05年重新开业。目前公司商业零售业务总营业面积已达6万平米。
二、事件回顾与分析
2011年4月14日,秋林集团收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传票》、《状》及区法院《民事裁定书》。内容显示,原告黑龙江博瑞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瑞公司)状告秋林集团董事长蒋贤云与哈尔滨秋林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先勇,应该协助原告办理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20号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与土地使用权证。
经过审理,区法院表示,按照原告与二被告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协议约定,二被告现应为原告办理更名过户手续,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应予支持。但秋林集团不服其判决,于2011年10月12日提出上诉,认为法院认定房产买卖协议非秋林集团真实意思的表示。其关键分别是:其一,博瑞公司实际控制人与秋林集团签订了资产收购框架协议;其二,秋林集团将房产及相关手续、设备等交付给了博瑞公司,并签署了财产交接确认书;其三,秋林集团就已交接的房产签署了买卖协议。对于这三点,秋林集团坚决否认。其一,资产收购框架事宜未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也未对任何人就相关事宜授权包括时任公司董事长的蒋贤云;其二,财产交接确认书的签署,同样未获公司授权,也没有授权时任公司副总裁的赵立强签署确认书;其三,房地产买卖协议也未获公司授权。
按照秋林集团2006年4月24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公司章程》明确规定:董事会确定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关联交易、核销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权限及审查决策的程序,当以上行为产生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时必须经股东大会审核批准。资料显示,在博瑞公司与秋林集团签订的协议中约定,秋林集团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20号,建筑面积为40553.17平方米的房屋产权及其项下的土地使用权以及附属设施、设备一并转让给原告,转让价款为30820.40万元。很明显,这笔转让款金额按《公司章程》中所定的标准,应该经股东大会批准,蒋贤云等人并无相应权限出售该资产,而实际上蒋贤云等人也未将房产买卖协议告知秋林集团董事会和上市公司的股东。公司两位原高管的合谋就能轻易将上市公司资产出卖,这无疑暴露出该公司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对于此次资产出售,查阅秋林公司07-10年的年度报告,公司对上述协议未做过任何信息披露。但在查2010年年报发现2010年7月1日,秋林集团在汉帛(中国)投资公司的授意下,将本案所涉房产的地下二层到七层以每平方米不足900元的价格租赁给了哈尔滨美达商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租赁期三年。这又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公司至此还未发现该处房产已被出售。而在秋林从收到传票到一审判决的160天时间里,集团管理层几乎没有作为。他们不提存在管辖权异议,也不出示任何有力证据,独立董事也不知所踪,也不按照上市公司规定要求进行公告,这又进一步证实了秋林集团内部的混乱。
篇2
企业、单位一切生产与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而企业、单位的立足之本便是经济基础,而要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就必须要拥有一套健康、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这就说明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以下笔者将通过本文,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通过详细阐述内控制度,对如何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怎样强化财务管理的水平,提升经营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作出一定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性。
一、分析内控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问题
完备的内控制度是企业实现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这对于企业提升工作效率以及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内控制度,企业内控制度的负责人由于相关经验不足,以及对企业工作的不重视,经常会出现人手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及时处理这些问题,这样便会使企业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财务会计行为的基本现状
(一)“散”、“乱”、“差”问题严重
当前,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以及财务会计行为方面普遍存在着“散”、“乱”、“差”的问题。“散”主要表现在不管经济实体的大小,甚至是基层生产厂也都设置了相对独立的财务会计部门,这就造成占用大量工作人员,但工作效率却极为低下的局面;“乱”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账户设立相对混乱,很多不具备独立开户条件的部门也都开设了独立的银行账户,并且开户行主要包含农、工、商、建、招、交等多家银行,甚至有一些部门开设了多家独立银行的账户。“差”主要表现在企业在资金利用效率上很差。由于银行账户数量众多,且财务会计机构又相对分散,所以造成大量资金不能及时进行整合、利用,这样便无法完成企业整体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二)紊乱的财务会计行为管理
直到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存在着各管理部门职责权利不明确的状况,这直接引起了各管理部门的分流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与此同时,各部门的财务会计部门在这种环境下也容易出现管理局面混乱对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该听哪一部门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管理部门间不明确的责权问题是导致财务会计管理局面混乱的直接因素,这一情况发生的同时也势必会导致资金处理的不及时、不到位以及大量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市场经济和风险投资之间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怎样建立一套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在具体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发挥其积极作用,这是现阶段我们应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部分企业由于对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够以及相关财务会计管理经验的匮乏,造成大量无效资金投入和死账、烂账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也无疑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较多麻烦。这种情况通常会造成一些财务会计对分内工作敷衍了事,未能发挥自身岗位的作用,结果导致信息记录以及传递的失真。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性
(一)强化内控管理制度,处理好财务会计行为管理问题
财务会计在管理上长期存在的“散”、“乱”、“差”问题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财务会计行为管理不到位也会对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应切实以强化内控管理制度为着手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站在经济主体的方向管束会计行为,把全部财务会计管理完成集中,对财务会计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以及资金集中管理的方法,并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进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互相制衡,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行为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以内。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能够有效将分散于各部门财务会计进行制度化管理,利于规范全部财务会计行为,也将会把企业的资金集中起来。这样不管是在资金周转还是在财务管理投资方面,都将变得更系统、更简洁。
(二)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
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及时转变观念、走出误区、完善标准、健全机制,在相对完备且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下,利用有关部门制度之间的互相制衡,针对财务会计管理采取督促和监管等措施。诚然,这不但需要监控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行为,更重要的是在内控制度得到完善的同时,整理、补充、优化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内控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使监管与控制工作变得更为简化,另一方面也使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篇3
1.1完善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是前提
医院档案资料的收集制度是建立制度化和专业化医院档案的前提,档案只有在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收集好之后,才能进行更好的管理,一切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档案收集的基础之上的。首先要确定档案资料收集的范围,确定哪些是应该收集的档案资料,哪些是无用的信息。要将规划设计、调研、审批、施工等各个环节产生的图表、文字、音像形式的资料、图纸、收据等文件收集起来,根据各个项目的规模将资料做好分类,列出清单,做到全面准确,减少遗漏的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做好档案资料收集的基础工作,才能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建立好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
在收集好档案资料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整理成卷,再进行装订,这个环节就需要完善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得档案资料整理的各个环节都按照规定有序地进行。但是目前许多医院都没有相应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档案的整理和装订只是随意进行,致使许多档案资料长期的堆放在办公室,无人整理。有的虽然经过整理,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系统的制度规定,整理的不够规范,不方便档案的查询。因此,全面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装订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制度的规范,档案的整理工作就会有序的进行,而且方便档案的查阅。
1.3档案验收移交是保证档案完整的重要环节
档案经过整理立卷装订后,要经过验收的程序,这一环节也需要相关的制度规定,判断整理过后的档案是否符合要求,对于符合要求的档案才能移交。医院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标准验收档案,符合标准的档案可以通过验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档案要退回给相关人员重新整理。对于验收通过的档案要及时移交,如果验收过的档案还是堆放在原来的位置,不移交给相关的人员存放起来,档案就得不到很好的保管,很难保证档案的完整和齐全。因此医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档案的验收和移交,所需要的手续必须齐全,不能遗漏,做好各个环节的签收手续。只有建立完善的验收移交制度,才能做好档案的验收移交工作,确保档案能够及时的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整的移交给相关单位保存起来。
二、有利于明确档案管理的责任
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医院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分工合作,明确自身的责任。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医院档案管理,能够明确各个单位、各个科室、每个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每个单位、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单位和部门在清楚了自己的职责后才会更加清晰明了的完成自身的任务。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十分混乱,各个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经常会出现工作内容重复,或者某些档案管理工作无人负责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便会互相推诿,档案工作执行起来十分混乱。而医院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和专业化管理,就使得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明确,积极配合,更好的完成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使得档案工作变得清晰明了,能够有序的进行,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
三、有利于促进档案保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多数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档案保管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职业素质较差,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处理不好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致使医院的档案信息经常丢失、遗漏甚至外流,造成严重的影响。档案管理者较低的业务水平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损害医院的形象,因此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化和专业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促使他们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因此医院要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还应为档案保管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专业素质,严格管理并且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提高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档案保管人员结构。档案保管人员自身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严于律己,认真负责,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潘智敏(1979-),男,安徽铜陵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工程师;朱红英(1967-),女,安徽无为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高级政工师。(安徽 铜陵 24400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56-02
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要靠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企业风险的防控和应对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作支撑,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培育需要制度“落地”来助力。近年来,铜陵供电公司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发展基础,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丰富载体形式,在制度建设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制度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发展到今天,制度已是现代企业最基础的软设施之一,成为企业正常运作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管理现代企业,首要的工作便是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制度也就谈不上管理,企业也如同一盘散沙,杂乱无序、寸步难行。当今社会已高度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内企业所面临的是全球性的挑战,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优胜劣汰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不二法则,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沉下心来,从建章立制做起,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夯实管理基础,进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框架内成为相互博弈的最后赢家。
可见,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无可非议,但究竟做得怎么样,通过一些观察和调研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制度建设还不够扎实有效,制度执行力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层面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企业虽然常把制度建设挂在嘴边,但真正下功夫去抓的却不多,制度建设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完成停留在了口号上。制度建设必须要站在为企业谋发展的高度来推动,企业领导更要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知,把制度建设当成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务必求得实效。如果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这项工作就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2.规章制度混杂无序
制度体系本身应该是一套科学合理的组成结构,但是由于各种阶段性工作要求,从而滋生出一些名目繁多的细化型制度,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制度体系就会变得庞杂。针对同一工作,原本一项制度即可涵盖,但却存有多项制度,让执行者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到制度的贯彻执行,因此,制度体系必须要定期修订完善,确保规章制度能够满足公司管理的实际需求。
3.制度实用性不强
制度要本着简洁实用的原则,让人一看就明、一读就通,可操作性强。可是实际中,真正实用的条款却廖廖可数,造成了主次不分、逻辑不明,这样的制度就不利于贯彻执行,最后制度难免被“束之高搁”。
4.制度条款不严谨,存在漏洞和风险
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由于起草人员水平、审核人员把关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制度质量不高、条款不严谨,存在漏洞和风险。目前,供电企业对依法治企工作越来越重视,反复强调要从严依法治企,制度就是依法治企工作得以推进的重要保障。如果制度条款不严谨,那么执行中就存在管理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5.制度执行力不够
制度建立以后,关键就在于执行。电力企业的一些安全事故往往都是由于规章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反之,如果都能按章办事,那么很多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原因,规章制度执行后必然会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有所约束,也可能会改变以往的行事规则,让人感觉“麻烦”或“不舒服”,从主观意识上便不愿遵循。
综上所述,企业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看起来很棘手,但只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加以重视,那么所有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二、加强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铜陵供电公司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实抓、实用、实效”为原则,统筹谋划规章制度建设,从实践中总结出“四化四提升”,丰富了制度建设的内涵,强化了制度的渗透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规范化流程,提升制度管理水平
该公司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铜陵供电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该《细则》对规章制度管理的职责分工、起草、审查、宣贯、督察与评估等作了规定,明确了建设应遵循合法性、全面性、实效性和一致性等原则。规章制度按其重要性分为核心、重要、专业三个级别,各级制度出台须经过相应层次的审批流程。该《细则》还对制度名称、格式等要求作了详尽描述。制定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图(图1),对制度起草、会签、审查、签发、执行等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固化,清晰展现规章制度的全过程管理脉络。该《细则》出台后,为规范和指导规章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程序化建设,提升制度建设效果
为全面建设公司“三集五大”制度体系,铜陵供电公司专门制定制度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对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将此项工作分为适应性评估、制修订、名录和成果上报四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相关要求。根据各部门梳理情况,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制、修订计划,以正式文件进行下发,明确责任部门、制修订原因和完成时限,公司层面根据方案将此项工作纳入月度重点工作进行督办,对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通报,要求各部门按时按质完成相关工作。具体执行过程中,对过时的、重复的、与上级规定相悖的、条款不严谨的制度进行重点修编。制度制、修订工作完成后,按时现行有效制度名录。公司形成了每年现行有效规章制度名录的常态工作机制,涉及公司电网建设、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从而为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制定提升依据与支撑。今后,该项工作将形成常态机制,每年初下达制度修编计划,修编任务完成后现行有效制度名录。
3.创新化平台,提升制度渗透力
一是编制规章制度试题库,由各管理部门从所分管的制度中提炼出核心条款,这些条款是其他部门所需重点掌握的,编制成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三种类型试题,将制度试题库纳入年度应试范畴;二是以试题库为基础,将制度核心条款编制成“一问一答”模式,分为电网建设、生产、营销、行政、政工、综合六个篇章,编印成《铜陵供电公司规章制度问答手册》,作为全员学制度的典型教材;三是建成运行“制度大辞典”项目。为实现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着力提升制度管理水平,铜陵公司经过近一年的项目建设、后期录入等工作,建成了“制度大辞典”管理平台。该平台汇集公司所有现行有效制度,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非常便捷地查询所需制度,支持关键字查询,实现全文搜索,可以直接查询到相应条款,用户无需登陆即可对相应制度进行在线评价、交流感想,同时可随时将感兴趣的制度加入关注,方便用户调阅,该系统自动对热门制度进行排名。同时,“制度大辞典”将所有制度试题库收集在内,用户可随时根据岗位需求组成制度试卷,进行在线测试,促进全员学制度意识。“制度大辞典”系统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
4.多样化宣贯,提升制度执行效果
篇5
[关键词] 江城县 屠宰场 监管制度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56-02
1 云南省江城县屠宰场监管制度建设重要性
云南省江城县现实行生猪标准化生产,为了迎合现代生猪屠宰标准,建立屠宰场监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江城县采取生猪定点屠宰的模式,为周边的城乡居民提供了可信赖的猪肉,于此同时也加大了对监管制度建设的投入。屠宰场监管制度建设的优越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屠宰场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的素质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监管制度提高了公共卫生安全。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利于云南省江城县屠宰场的长远发展。
2 屠宰场监管制度建设的优点
根据云南省江城县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的建设情况,从中总结了以下几大优点和长处。
2.1 加强领导管理
首先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加强领导和管理,这主要体现在领导会对屠宰场进行不定期抽查,并且排遣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通过领导带头的管理模式,不仅从整体上改善了江城县生猪屠宰场的管理情况,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监管漏洞的产生。
2.2 提升员工素质
江城县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的确立不仅是对老员工的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制度的确立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管理员工的素质。根据生猪屠宰场的技术流程和岗位职责,对各个员工进行明确分工。在统筹的安排下达到监管的目的,同时也是对员工能力的考验。
2.3 规范经营活动
生猪屠宰户是生猪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行为会对生猪肉质和屠宰场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监管制度的制约不仅规范了屠宰场的经营模式,同时也规范了屠宰场内生猪屠宰户的经营活动。
2.4 理顺检疫与检验的关系
江城县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的建设,也十分利于人们理清检疫与检验之间的关系。屠宰场内动物检疫工作和肉质检验工作应明确划分,并将这些工作列入制度化管理的范畴内。同时动物检疫工作应该与肉质检验工作要相互配合,共同把好生猪的质量关。
2.5 提高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不仅需要生产企业的管理,同时也需要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加强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屠宰场公共卫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化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切断生猪屠宰场病毒和细菌滋生的源头。
3 江城县屠宰场监管制度建设问题
3.1 制度内容有待更新
由于江城县屠宰场的监管问题是与时俱进的,制度的确立到实施的过程中具有时间差,这就导致了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时效性无法保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内容也都会随之改变,这就暴露出原有制度的缺陷和不足。
3.2 制度缺乏完整性
江城县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的建设,会随着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更新。但是在更改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问题,例如原有的制度与现有的制度相互矛盾,甚至是不够完整与现实的监管情况不符。
3.3 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屠宰场未能够认识到制度确立的重要性,加上屠宰场人员较多且岗位繁多,并不是每个屠宰场的工作人员能够做到按照监管制度办事。因此提高屠宰场工作人员监管意识,加强对制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3.4 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江城县很多生猪屠宰场并未将监管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还是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和经营模式,导致生猪屠宰场的监管问题一直做不到位。制度的建设不只是印在纸上供人阅读,或者是为了避一时的检查,而是需要真真切切地被实践。
4 加强江城县屠宰场监管制度的建设
4.1 建立和健全制度
加强江城县屠宰场监管制度的建设需要考虑方方面面,首先要从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着手。由于现存的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完善和落实江城县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要在现今法律和制度的基础之上,对旧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2 加强人员的培训力度
强化对屠宰场监管人员的培训,不仅要落实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加强监管人员的实战操作。组织人员到生猪屠宰场进行实际演练,对人员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解释和讲解。
4.3 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的执行力度必须要强化,制度的建设不只是为了拿来看的,而是用于实际的监管工作中。首先江城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的制定,其次生猪屠宰场的监管部门要切实将制度落实到实处。
4.4 用示范起带头作用
江城县先进生猪屠宰场应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对其他的生猪屠宰场灌输制度的重要性,并邀请各乡镇的生猪屠宰场对制度进行学习,用这种方式将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层层推进。
4.5 建立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生猪屠宰场监管人员工作积极性,并且通过建立绩效考核的方式来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考核制度的确立可以更好地保障监管制度的实施。
4.6 整合优势资源
江城县有关部门应逐渐加大对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建设的重视力度,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其他地区先进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生猪屠宰场的规模化、工厂化。资源的整合也更加有利于江城县自身生猪屠宰场的改进和优化,提高制度的优化程度。
5 总结
过对江城县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的研究与讨论,相信会对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制度的建立不仅对屠宰场经营是一种约束,同时也将利于实现生猪屠宰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因此生猪屠宰场监管制度应当被充分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胡永森,傅福根,陈文香. 生猪屠宰场管理制度建设的建议[J]. 兽医导刊,2012,10:45-47.
[2]山西省人民政府为公布“各种牲畜保护及屠宰许可办法”“屠宰场管理办法”及“屠宰税稽征办法”令[J]. 山西政报,1951,03:136-139.
篇6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反腐倡廉建设、效能建设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效能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基础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促进机关效能的提升和作风的优化,着力构建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力求达到“四个目标”:一是制度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制度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四是反腐倡廉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工作重点
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中,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制度清理。对照《市机关工作质量管理标准》,结合机关效能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认真清理,查找薄弱环节。
(二)抓好制度完善。在全面清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该坚持的坚持,该废止的废止,修订完善缺乏有效性、不便操作的现有制度,全面建立符合机关工作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度体系。
(三)抓好制度创新。注重研究反腐倡廉建设和效能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强化过程评价,制定出台一批新的制度和规定。
(四)抓好制度落实。抓好制度的学习、宣传和监督检查,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五)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要突出抓好计划管理、项目评审、成果奖励、干部任用、资金分配使用、班子自身建设、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等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力争取得突破式进展。
四、方法步骤
我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集中10个月左右时间,具体分动员部署、制度建设和总结考评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3月19日至3月31日)
1、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召开动员大会,学习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对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的重大部署上来。
2、组织开展查摆活动。以科室为单位,围绕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认真组织制度建立全不全、制度规定细不细、制度执行好不好、廉洁自律严不严的查摆活动。
第二阶段:制度建设(4月1日至10月31日)
1、深入调查研究(4月1日至4月20日)
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开设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服务对象和机关干部意见,找准本单位廉政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
2、抓好制度清理(4月21日至5月10日)。对照《市机关工作质量管理标准》,结合机关效能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现有的制度体系认真清理和审查。要全面审查各科室、各单位内部管理、业务工作、评价考核和监督制度,重点审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并按照“坚持、充实、完善、废止”的要求做好分类登记。
3、切实完善制度。(5月11日至6月10日)。在全面清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反腐倡廉建设和效能建设的要求,修订完善制度,形成符合机关工作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度体系。
4、做好制度公开(6月11日至6月30日)要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做好制度公开工作,接受内外监督。同时,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制度学习培训,增强对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5、严格落实制度。贯穿“推进年活动”全过程。在修订完善制度的同时,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规定,不断增强制度的刚性。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11月1日至12月31日)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和小结,并按照制度建设持续改进的要求不断创新完善制度,进一步巩固制度建设成果。制度建设阶段结束后,适时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
五、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科技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于彦任组长,副局长孙华涛、芮安邦、孙颖任副组长,各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由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发改委小企业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
企业的数量为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产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本文拟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与准则。企业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中个人和组织机构的行为规范,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着企业中人与组织间的关系,规范和决定着基本工作过程和程序,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状况与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有利于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过分依赖个人,也可以避免人际关系对管理的影响,使管理行为更加客观规范。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拥有包括人力资源、材料、资金、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源和包括信息、技术、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源,企业通过上述资源的相互作用与整合,产生增值,实现营利。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而实现科学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调整企业内部关系,明确资源优化配置与组合的原则和方法,形成良性的生产工艺流程,使企业的资源得到科学的配置与合理的利用。
(二)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条件
内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活动秩序的总体设计,是对生产管理流程及流程关系的总体设计,是企业运营控制的依据。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其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细小环节偏差的叠加就会酿成重大的失误,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企业要消除总体目标的偏差,就要求每一项生产与管理活动都要有活动的具体标准,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控制,把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与标准本身进行比照,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及时纠正偏差,改进工作,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
(三)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企业的各种经济资源,在资源的取得、使用、出售、报废等多个环节中,任何一
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或损失。规范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各项资产在使用、流转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直至杜绝资产的跑冒滴漏及各种损失的发生,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护所有者权益免受侵害。
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使其具备了经营灵活、反应迅速、能够
及时适应市场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效率偏低的特点。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造成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差,经营管理也不够规范。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虽有相关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涵盖不全,达不到制度管理的作用。从我们对河北省中小企业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小企业中的大部分企业仅仅在员工考勤制度、奖励制度、财务制度方面有较详细的规定,而在企业销售制度、人事招聘管理、人事分工、职工培训、广告策划、办公室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
(二)执行不力
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甚至每个科室、部门都有一套成型的管理制度,看起来比较规范,但在执行上,往往变成了一纸空文。有些家族式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比较简单,员工也较少,企业日常管理往往采用“家长式”管理方式进行,销各项活动以家长的意志进行,如果家长能力强,则企业管理比较好,如果家长能力稍差,或工作任务太重,则往往忽略管理,给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带来隐患。
(三)时效性滞后
中小企业往往是成长较快的经济体,虽然一些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势必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于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的建设。一些管理人员满足于已有的制度,认为只要能够照章行事就行了,至于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生产管理的需要,则很少去考虑,更谈不上去建设新的管理制度。其次是法制观念淡薄。在日常管理中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往往是“人治”大于“法治”,领导者一人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管理制度就显得可有可无,执行乏力。最后是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许多管理者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不熟悉管理制度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也不熟悉如何去利用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使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中出现了问题。
三、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进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制度建设的自觉性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必须首先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对内部管理制度的认识,使他们真正理解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管理层对制度建设有了充分认识,有了迫切要求,制度的制定才会有基础,执行才会有保证。否则,即使企业有再完善的制度规范,也只能是摆设,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规范,保证制度的科学性
企业管理制度是由一系列的相互关联、互相依据与支撑的单项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制度既要彼此协调,又要有所侧重,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制度相互衔接,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制度的整体效应,保证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切合实际,提高制度的实用性
制度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但不同的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除了要符合管理制度的自身特点外,必须强调制度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企业实际的制度才会是可行的。如果企业不顾自身的特点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成型的制度,轻则致使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重则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
(四)简单有效,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在制定其内部管理制度时,文本不宜过繁,体系不宜过细,内容不宜过杂。制定的制度应该是详略有度,简单有效。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把那些当前急需的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随着企业对制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完善与更新,并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循序渐进的工作程序比一步到位的方式可能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
(五)与时俱进,确保制度建设的时效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等也必然发生变化,这就造成原有的规章制度在形式上、内容上的滞后和不适应。为此,企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调整、充实和完善。与时俱进的关键是制度建设要与企业组织建设的结合,制度要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只有不断地去适应变化,才能够实现企业的人员、结构、职能和制度的相互配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六)开拓创新,确保制度建设的先进性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才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就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企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企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企业必须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抓好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决定了起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决定了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特殊性,只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才有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国平,杨蕾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浅析[J].电力勘测设计,2003(4).
2、成建毅.谈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J].煤矿现代化,2006(2).
3、周生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精细化的思考[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3(3).
4、胡子燕.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性与创新性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3).
5、周建林,樊建华.关于加强油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3).
篇8
关键词:国企;班组制度;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一、加强国企班组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单靠有战略眼光的领导、科学的预算决算、良好的企业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制度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没有良好的执行力,再好的企业目标也难以实现,国有企业的执行力应从最基础的班组抓起,加强班组的执行力建设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的执行力是指全体员工对于企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完成企业目标的能力。是将企业目标转换为成果的关键。首先,加强班组执行力建设维护了国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国企改革需要整体员工的参与。其次,加强班组执行力建设有利于提升国企干部的整体素质,执行力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企业发展的创新。
二、提升国有企业班组执行力的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员工素质
要提高班组的执行力首先应从制度建设开始,应建立规章制度体系,使公司规章制度的起草、审核、和备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发挥规章制度作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公司制度化管理进程,促进依法治企,我公司各项制度建设均参照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公司建章立制的总体目标和管理要求,规章制度的制定遵循及时、合法、规范、切合公司实际、便于实施的原则,确保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要做到制度建设的权责分明、产权明晰,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班组内执行力,也就是将企业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在完成企业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个人价值,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不断推动班组人员的积极发展。
再次,要加强思想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班组参加制度的知识讲座制度知识考试、制度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制度宣贯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内网、管输通讯、等多种宣传媒体进行制度宣传;在学习制度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学习党的十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真正通过全员参与来共同推进公司制度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例如本班组实例证明了制度建设和良好学习氛围对班组执行力提升的重要性。我处把QHSE管理体系纳入每年的学习计划,要求处专干对基层场站跟班进行QHSE知识深入宣贯,并且把QHSE专项学习笔记,并纳入每月考核之中。这些工作结果充分体系了制度建设和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对于班组执行力提升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
要想充分提升班组的执行力,就要引入竞争机制,首先从思想意识上打破国企铁饭碗和大锅饭的落后思想,提升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使班组员工树立主人公的意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奖金分配机制,建立多劳多得的机制,使得班组成员工作差别化,使得能力高、责任心强的员工得到应有的奖励,这样能够使得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例如,本班组实现绩效工作以来出现了班组员工从不愿工作到主动找活、抢活的转变,这便是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再次,要引入竞争机制,班组内分成不同小组进行竞争,对于竞赛成绩优秀的小组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并使得获奖小组进行经验分享,既能够提升其积极性,也促进了整个小组的发展,有效提升班组竞争力。
(三)建立监督体系,狠抓落实
一个科学的监督体系的维持企业执行力持续高效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监督体系,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做到时刻监督,随时修正偏离,才能够有效保证班组的高效运行,执行力的长效发展。企业班组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吸引高端的管理人才进行监督体系的管理,并在工作中狠抓制度执行力。例如本公司在2013年度就有科学执行监督体系的成功案例,结合公司管理现状和管理需要,按照2013年制度建设规要求开展制度“立、改、废”专项活动,集中梳理、规范和完善公司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针对不符合企业实际,不能提升执行力的行为及时修正和改善,对制定不合理、流程不完善、对已不适应公司发展需求的制度加以修改完善,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研讨,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执行力提升的方案,并在工作中加进宣传。
其次,在监督的过程中注重落实和赏罚分明。将制度建设、宣贯、执行纳入年度经济目标责任考核范畴重点对公司“十二五”以来,新建和修订的《管道运输公司督查督办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招标、非招标监督管理办法》、《基本建设工程审计实施办法》、《财务收支审计办法》、《项目建设及基建维(抢)修材料采购、定价管理办法》、《五万元以下合同招标管理办法》和《合同付款审批暂行办法》等16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形式, 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落实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制度执行有偏差、责任落实不到位、作风不深入、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单位及干部,坚决予以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例如在监督体系下,有效的提升了我班组的执行力。我处主要负责全处经济合同谈判、签订和我处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推进工作以及科室日常管理工作。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依照有关合同管理法律及公司有关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实时监控,严格进行合同审查、管理、监督工作,维护企业利益,杜绝了不完善和不合法的合同的出现,一年来共签订经济合同60份。完善遗留项目57份,超计划补充合同14份。通过有效的监督体系能够充分的降低不完善合同的发生率,有效保证企业班组的执行力。
总之,提升企业班组制度的执行力是十分重要的,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员工素质,加强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并建立监督体系,狠抓落实才能有效提升国企班组制度执行力,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规章制度;企业发展;途径
一、规章制度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章制度建设有利满足企业市场化的需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主体建设的目标,公司法等一系列关于“企业主体”的法律从宏观的层面上规范了企业的组织与行为,而在微观上建立企业的组织行为架构,就有必要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内部良好的规章制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充足的动力,使其发展能够把握市场规律、掌握市场发展动态,从而适应现代化的开放要求。
(二)规章制度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要做大做强,不断扩展自己的规模,需要走创新之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创新甚至会比技术创新有更重要的意义。高水平的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依靠和支撑,而规章制度则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源泉。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能够保障企业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能够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协调企业内部各方,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三)规章制度建设有利于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职工在劳动过程中有了共同的行为规范,对于职工的劳动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有利于避免用人单位对职工的不公平对待;另一方面,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有关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社会保险待遇、员工福利等内容,都能够有效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未能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要求。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了解或漠视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这种情况表现在国家法律法规已颁布或修订,而相应的企业制度还未得到及时的完善,由此导致了生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国家法律政策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二)企业规章制度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相悖。企业制度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相应经营目标,而有些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仅就制度而制定,未针对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并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就彻底失去了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向,也无法对企业发展产生有力推动力。
(三)企业规章制度与现实脱节,缺乏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执行力和可操作性是企业制度出台的前提,缺乏可操作行的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纸空谈。有些企业缺乏对本企业实际的深入调查研究,仅借鉴其他企业成功做法,却不符合本企业实际,与现实脱节,无法实施,有些即使达到了高标准严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相当的困难,这就是缺乏实践和未从实际出发的后果。
(四)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缺乏民主参与。许多企业制定规章制度都只是由企业的董事会或总经理甚至是某个部门制定后即实施。一旦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缺乏全体员工的积极参加,在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的问题就无法及时反映到制订部门,制度建设难以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执行,企业的管理就无法真正得到提高。
三、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途径
(一)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要求。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及整体发展方向,同时根据相关政策适时调整。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调整相关规范制度使其与国家法律、制度相适应。同时只有符合国家政策发展方向的制度,才能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提升企业规章制度的法律及政策效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企业要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做好修订新增工作。这就要求企业组织企业内部位法律人员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现有的所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审查,可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与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相违背,建议作何修改;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现有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政策发展趋势。经过这样一番彻底的疏理和清理后,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才能成为一个合法又符合政策要求的科学体系。其次,企业应增加法律审核程序.保证规章内容程序合法。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效力是以内容和程序合法为前提,违法的内部规章制度无效。为了确保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合法、有效,规章制度的法律审核人员应由专业法律人员担任。法律人员在审核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时应主要注意规章适度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否齐全、完善且具有可操作性;制定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等等。最后,企业应加强书面化日常管理.留存相关行为证据。从《劳动合同法》的诸多条文规定来看,法律倾向于要求用人单位加强劳动关系书面化管理。这要求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书面化管理,在相应的劳动规章制度中细化规定特定行为程序,注意留存相应行为的原始书面材料,使各个管理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防范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夯实证据基础。
(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首先,企业应建立与其战略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应该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实施,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不同,这些差别必须最终落实在规章制度里面。规章制度的设计作为公司层面一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必须要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规章制度建设只有与管理重点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必须统筹各方面关系,做好规章制度的设计工作,必须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定位、管控模式相适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协调性。另外,企业应确保规章制度与战略匹配的及时性。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宗旨、战略目标,围绕不断变化的生产、管理工作去制定、执行、维护制度,一切与战略目标产生冲突的规章制度都应及时修改或废止。
(三)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重视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企业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可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以保障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要形成制度化、专业化, 并使之落实到制度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员工。(2)切实把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不断落实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业务标准、规范管理行为,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3)抓好现行规章制度执行效果评价工作。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支持、协调作用, 确保评价全面有效, 避免形式化。
(四)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重视民主参与。对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改, 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 都须事先广泛征求员工意见, 保证员工从源头上参与规章制度管理。通过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检查及监督,建立起员工自主管理的机制。规章制度是要靠员工共同遵守的,因而也要充分反映员工的意愿。因此应该将规章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员工,只有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反复轮回,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才能确保制度的公正性,民主性、规范性,得到员工的认可,员工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定,要让员工意识到规章制度对维护集体利益是非常重要的,是利于企业发展的。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要不断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的新途径,进一步提升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战略性、执行性和民主性, 从而增强企业的实力, 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品质。
参考文献:
篇10
(一)内控管理意识不到位及能力欠缺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论是决策层还是管理层都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这主要与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形式有一定的关系,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都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主要承担的是进行社会公益服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工作,因而一直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忽视了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以处理日常账务和整理财务收支报表为主,在资金的使用规划和绩效评价意识和能力问题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对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财务预测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计划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较弱的问题。
(二)制度建设和使用的规范性问题
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同时,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不到位、执行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也就无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及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到位的管理、分析和控制,使得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缺乏保障。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许多事业单位在年终的时候会出现收支、资产及债权债务不能够真实反映到账面上的情况,会出现收支不符,资产不真实、不及时,债权债务不如实反映等情况的发生,甚至有部分的资金流向不明,这是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改革和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问题
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覆盖了一个会计核算年度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管理、过程控制、决算分析、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和资金运行的全部环节。内控制度应当从财务收入环节就开始介入,并结合所需要运行的项目进行财务风险预测,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然后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对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程的监管,最后在项目完成后对资金的收支结余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并积极研究可优化工作流程的方式,积攒工作经验。然而,现阶段有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注重于中期的管理以及后期的统计工作,缺乏对前期项目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重要性的认识。预算问题与资金运行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果不注重不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就会导致资金的运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引起高度重视。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优化建设方案
(一)注重提升管理意识和能力
在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方面,首先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让他们明确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对内控制度进行优化改革。而这还涉及对员工内控管理能力的提升问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可以邀请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员工传输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工作经验。同时在整体培训课程完成之后,事业单位应当针对员工所学的内容,对他们进行考核,考察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是否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而财务管理工作由于涉及大量的资金收支问题,因此,还需要保证员工的个人工作素质符合管理工作的要求,避免发生以权谋私,损害公共经济利益的情况。在这方面必须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并应当将教育内容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此外,为了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工作水平,事业单位还应当积极制定人才引进的制度,鼓励社会上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积极投身于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二)制定科学的监管和考核机制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分配好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并设置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避免出现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资金流通工作的现象。在这方面,要对单位部门进行一定的调整,增设财务管理内控监管部门。对财政业务与内控制度实施进行独立评价和考核,详细了解业务与制度情况,及时结合项目的运行情况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整改措施,消除财务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的成本最小化及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只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全面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步运行。同时,在监管机制和考核制度的制定方面,事业单位还要注重对员工工作行为方面的约束管理。比如,可以从建立责任监督机制的方式来进行,分配好每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并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根据出现的问题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制度建设和执行得好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此外,监管机制和考核制度的制定应当符合我国在经济管理方面出台的相关法律条例,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稳步运行。
(三)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和有效应用
在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过程当中,基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已经有许多事业单位将网络管理软件及系统应用在了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优化了内控制度的监管方式,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还需要意识到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会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还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并对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定期进行升级。这还需要保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创新工作的能力和意识,以此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
(四)资金预算及风险管控工作
资金预算以及风险管控工作是资金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起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性,将其落实到项目运行的实际过程当中。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相应的财务管理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问题,对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区分问题等等。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规范并统一财务报表的格式,并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明确记录每一笔收支的数目、来源以及实际用途。严格对预算报表进行审核,提升预算数据质量。并建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调节机制,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节约开支意识,建构预算进度跟踪、结果分析、评价制度。从而有效确保资金预算工作的高效完成。而对于资金的风险管理方面,应当将相应的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投资、购买贵重设备时必须要提前制定好风险的预测方案,并且提出解决风险问题的措施,建立风险预警的控制系统,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使得事业单位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运转。
三、结语
目前我国各个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自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能力、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以及管理环节的不健全等方面。事业单位必须要能够意识到建设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注重于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积极展开思想教育以及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而对于监管制度方面,除了需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建设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之外,还应当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监管的形式。此外,还要从资金预算和风险管控的环节,建设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冯炳营,冯炳纯.试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中国商论,2018(3).